社会学概论
社会学概论(马克思主义社会观)
马克思主义社会观
1.社会是人们相互交往的产物,是全部关系的总和。
2.生产关系是社会的基础和本质。
3.社会系统思想
社会的定义:
社会在本质上是生产关系的总和,它是以共同的物质生活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们的有机整体。
社会的特点:
1.社会是由人群组成的,尤其是社会群体、组织
2.社会以人与人的交往为纽带:横向联系和纵向(历史)联系
(“六度分离”理论)
3.社会是有文化、有组织的系统
4.社会是以物质生活为基础的
5.社会系统具有心理的、精神的联系
6.社会系统是一个具有主动性,创造性和改造能力的活的机体
(斯宾塞的‘社会有机论“)
社会的功能:
1.整合或社会整合
2.交流(语言,文字,符号)
3.导向功能(法律以及社会行为规范)
社会关系
具体种类划分:
个人与个人:同学
个人与群体:师生
群体与群体:宿舍与宿舍
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选秀与文化娱乐
存在形态:
动态关系:竞争、合作、冲突
静态关系:家庭血缘关系
从社会关系划分:
1.血缘关系(种族、民族,宗族)
正功能:增强社会凝聚力
负功能:容易产生惰性
2.地缘关系
正功能:维系社会稳定
负功能:束缚人们发展
3.业缘关系:以人们广泛的社会分工为基础
从交往密切程度划分:
1.首属社会关系
2.业缘社会关系。
社会学概论
第一章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1.社会学创立的历史条件:社会学的创立是社会变革、自然科学发展、社会思想和社会经验研究的产物。
2.社会学创立时期的代表人物是马克思、孔德、斯宾塞等,社会学形成时期的代表人物是涂尔干和韦伯等。
3、创立时期代表人物:奥古斯特.孔德《实证哲学教程》。
孔德的学说:①科学的分类。
孔德认为,科学知识的发展由简单到复杂,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
社会学居于科学的最高层次②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对于社会现象所固有的全部基本规律的实证研究。
分为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两个部分。
秩序和进步是孔德实证主义社会学的核心概念③研究方法。
必须用研究自然界的科学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
观察法、实验法和比较法、历史法。
3、赫伯特·斯宾塞代表作:《社会静力学》《社会学研究》《社会学原理》《伦理学原理》其中《社会学研究》被严复翻译成中文《群学肄言》。
4、社会学形成时期的代表人物:涂尔干社会学代表作是他的三论:《社会劳动分工论》《社会学方法论》《自杀论》社会学年鉴学派的创始人,继承和发展了孔德创立的社会学。
系统的社会学功能分析推理方法是由涂尔干创建的。
韦伯:主要著作有《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经济与社会》合理性是韦伯社会学理论的核心概念。
5、社会学中心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欧洲转移的美国,首先在美国发展为制度化学科。
时至今日,美国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仍然在世界社会学发展中产生巨大影响。
斯莫尔、托马斯、帕克、伯吉斯创立了芝加哥学派,其主要学术成就是:第一,开拓了现代城市社区研究,使社区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第二,开创了人文区位学研究的先河。
第三创建符号互动论。
后期的主帅布鲁斯。
6、欧洲在二战后的发展特点:社会学的研究重心转向现实社会/社会学研究领域的多样化/社会学的理论研究已趋向多元化/欧洲社会学的制度化建设也取得了很大进展。
7、苏俄社会学经历了曲折的道路,在20世纪50年代恢复以后获得了较大的发展。
苏俄社会学:米海洛夫斯基创立了主观社会学,列宁和普列汉诺夫对他们的主观社会学进行了有力的批评。
社会学概论
社会学: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社会:是人类生活的共同体。
社会在本质上是生产关系的总和,它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们的有机总体。
社会转型:一种特殊类型的纵向运行,一般是指社会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或者说由传统型社会向现代型社会转型的过程。
社会结构:社会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及要素之间持久的、稳定的相互联系模式,即社会系统的静态构成状况。
文化:文化是人类社会最为整体的、系统的特征,是考察和理解社会的重要维度。
文化是与自然现象不同的人类社会活动的全部成果,包括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与非物质的成果。
人的社会化: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成为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社会文化得以积累和延续,社会结构得以维持和发展,人的个性得以健全和完善。
社会化是一个贯穿人生始终的长期过程。
社会互动:社会主体之间为为了满足各种需要而发生的、以信息传播为基础而形成的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作用和相互了解,从而在经济、政治、文化及心理等方面产生相互影响和相互依赖的社会行动过程。
通过社会互动或交往,自我得以形成,个体的需要得以满足,社会得以持续运行。
社会角色: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方式。
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构成了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
社会群体:处在社会关系中的一群个人的集合体。
这个集合体的存在,不仅个人自己能够意识到,而且也被群体以外的人们所意识到。
也就是说,群体成员有共同的认同以及某种团结一致的感觉,对群体中每个人的行为都有相同而确定的目标和期望。
社会制度:制约和影响人们社会行动选择的规范系统,是提供社会互动的相互影响框架和构成社会秩序的复杂规则体系。
社会分层:依据一定具有社会意义的属性,一个社会的成员被区分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层次的过程和现象。
社会学概论
社会学概论第一章:导论第二章:社会与文化第三章:人的社会化第四章:社会角色与社会互动第五章:社会群体第六章:社会组织第七章: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第八章:社会制度第九章:社区第十章:社会变迁、社会发展与社会转型第十一章:社会问题与社会控制第十二章:全球化与全球社会第十三章:社会学主要研究方法第一章导论第一节:社会学的视野一:社会学观察问题的新角度英国著名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A. Giddens)认为,社会学的概念和发现与“现代性(modernity)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紧密相关,社会学随现代性而来,是为解释现代现象而兴起的知识体系,它以普遍而精微的方式对现代性进行了跟踪式观察,对现代社会类型及其结构制度、社会行动主体以及社会问题现象等等,给予了辨析、诊断和解释性理解。
对现实社会生活的关注,社会学与其他科学显然有着不同的观察角度和视野。
安东尼·吉登斯《社会学方法的新规则》《社会的构成》《民族—国家与暴力》《现代性的后果》《现代性与自我认同》《亲密关系的变革》《第三条道路: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气候变化的政治》二:社会学的现象力美国社会学家怀特·米尔斯(W. Mills)在其经典性论文《社会学的想象力》(1959)中认为,社会学想象力是一种特有的心智品质,它思考人们所需要的以及他们感到需要的是什么,这种品质可以帮助他们利用信息增进理性,以清醒地总结世界上正在进行和将要发生的事情。
《社会学的想象力》米尔斯认为社会学想象力能够使人们关注有限的个人经验和更广阔的社会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它的首要成果是这样一种思想,即个人只有通过置身于所处的时代中,才能理解他自己的经历并把握自身的命运;人们只有了解所有和他相关的人、文化和社会,才能认识他自己所处的文化。
社会学想象力可以让我们理解历史与个人的生活历程以及二者在社会中相互之间的联系。
这便是社会学的使命和前景。
三.社会学知识与常识社会学的科学性社会生活是有规律可循的,社会学家能够使用与其他科学相同的方法进行调查研究。
社会学概论
1.什么是社会学?社会学是从变动着的社会系统整体出发,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一们综合性的社会科学。
2.群学:清末,西方社会学说被介绍到中国本来有两种名称,一曰群学,一曰社会学。
由于当时的历史情况,昌言群学是适应了时代潮流,能够起到鼓励中国人救亡图存、团结御敌的功效,对国家、社会的进步更能起到促进的作用。
即教育群众教育之学。
拯救中国于危亡之学。
3.在中国第一个讲解社会学的是严复,他翻译的斯宾塞的社会学也叫做《群学肆言》。
4.1838年10月,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孔德在他的《实证哲学教程》第四卷中正式提出了社会学这个词。
5.社会学按其知识结构,可分为理论社会学、应用社会学、经验社会学三大类。
6.社会学产生的社会背景是什么?社会学这门学科的诞生,既是当时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也是当时科学发展的产物。
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大发展,同时也是资本主义的种种弊端开始逐步暴露的时代.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学者以自然科学方法(特别是自然科学方法)来研究社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他是时代的呼唤。
7.马克思主义是怎样定义社会的?1、社会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2、人类社会区别于动物社会的特征是劳动。
3、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类社会是与自然界有重大区别的特殊领域。
8.社会学的基本特点是什么?1、社会学把社会作为一个系统、一个整体看待。
2、社会学的研究是从社会生活中,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社会行为入手的。
社会学研究方法上的综合性。
3、社会学把社会整体及其内部、外部的关系放在运动与变化的过程中去进行研究。
4、社会学把社会整体及其内部、外部的关系放在运动与变化的过程中去研究。
、5、社会学非常重视社会调查研究。
9.简述社会学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
社会学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渊源已久。
当孔德和马克思、恩格斯在时,基于孔德所创立的社会学在理论上的唯心主义倾向和孔德在政治活动中的反动政治立场,遭到过马克思、恩格斯不止一次的批评,但并未因此否定孔德所创立的社会学。
社会学概论_ppt课件
科瑟尔在《社会冲突的功能》(1956)中最早使用了“冲突理论”这一术语。他反对帕森斯认为冲突只具有破坏作用的片面观点,力图把结构功能分析方法和社会冲突分析模式结合起来,修正和补充帕森斯理论。 达伦多夫则认为,社会现实有两张面孔,一张是稳定、和谐与共识,另一张是变迁、冲突和强制。为此,社会学必须走出帕森斯所建构的均衡与和谐的“乌托邦”,建立起一般性冲突理论。 赖克斯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出发,反对帕森斯以价值规范为重心的秩序理论,强调物质生活手段的分配应该在建构社会模型时占据优先地位。 柯林斯的《冲突社会学:迈向一门说明性科学》一书出版,标志着冲突问题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参考书
郑杭生主编:《社会学概论新修》(修订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韩明谟主编:《社会学概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贾春增主编:《外国社会学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复习参考题
什么是社会? 社会的构成要素? 试述社会唯名论和社会唯实论? 社会有哪些功能?
第一章 社会学意义与范畴 第一节 社会学性质
二、社会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社会学与经济学:后者研究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前者研究经济行为的社会基础。 社会学与政治学:社会学偏重于研究政治行为;政治学研究整治过程如何运转 社会学与心理学:社会学着重研究人群共同体中的社会;心理学偏重于个人。
三、如何学习社会学 掌握社会学观点,运用社会学理论框架,进行客观分析 熟悉社会学术语 培养综合考虑社会现象的能力 根据社会现象变化趋势来思考问题 要有避免陷入错误的能力 超越个人 通过社会中社会作用观察个人行为
第二节 社会学的应用
一、社会目标: 解释、预测、控制 二、社会学的功能 1、 认识功能:描述、解释、预测和规范 2、 实践功能:教育、管理、咨询、监督
《社会学概论》教案
《社会学概论》教案一、第一章:社会学导论1.1 社会学的基本概念解释社会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探讨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1.2 社会学的起源和发展介绍社会学的历史背景和创立者概述社会学的发展阶段和主要学派1.3 社会学的研究领域和应用列举社会学的主要研究领域探讨社会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二、第二章:社会结构与社会组织2.1 社会结构的类型分析社会结构的基本类型和特征探讨社会结构的变化和影响因素2.2 社会组织的形式与功能介绍家庭、群体、阶级、国家等基本社会组织分析社会组织的形成、运作和作用2.3 社会网络与社会资本解释社会网络的概念和类型探讨社会资本的形成、作用及其对社会的影响三、第三章:社会化与个体社会化3.1 个体社会化的概念与过程解释个体社会化的定义和特点探讨个体社会化的过程和影响因素3.2 社会化的机制与途径介绍家庭、学校、媒体等社会化机制分析社会化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3.3 个体社会化的困境与挑战探讨现代社会个体社会化面临的困境和挑战提出应对策略和建议四、第四章:社会互动与社会关系4.1 社会互动的概念与形式解释社会互动的定义和特点探讨社会互动的形式和类型4.2 社会关系的类型与特征介绍家庭关系、朋友关系、劳动关系等社会关系分析社会关系的特征和影响因素4.3 社会冲突与社会合作探讨社会冲突的根源、表现和影响分析社会合作的意义、机制和挑战五、第五章:社会变迁与社会发展5.1 社会变迁的概念与类型解释社会变迁的定义和特点探讨社会变迁的类型和动力5.2 社会发展的目标与途径介绍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分析社会发展的挑战和应对策略5.3 现代化与全球化探讨现代化进程中的特点和问题分析全球化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和挑战六、第六章:社会分层与社会不平等6.1 社会分层的概念与理论解释社会分层的定义和重要性介绍马克思、韦伯等社会学家对社会分层的理论6.2 社会分层的主要维度探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分层分析社会分层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6.3 社会不平等与社会正义探讨社会不平等的根源和表现分析社会正义的理念和实践七、第七章:文化与符号7.1 文化的概念与特征解释文化的定义和特征探讨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影响7.2 符号与象征介绍符号和象征的概念与作用分析符号和象征在文化中的重要性7.3 文化变迁与全球化探讨文化变迁的动力和影响分析全球化对文化的影响和挑战八、第八章:社会政策与社会保障8.1 社会政策的概念与目标解释社会政策的定义和目标探讨社会政策的作用和重要性8.2 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类型介绍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分析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和挑战8.3 社会政策与社会公平探讨社会政策在实现社会公平中的作用分析社会政策面临的困境和应对策略九、第九章:家庭与性别9.1 家庭的社会功能与类型解释家庭的社会功能和类型探讨家庭在个体和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9.2 性别社会化与性别不平等分析性别社会化的过程和影响探讨性别不平等的根源和表现9.3 性别研究与性别平等介绍性别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性别平等的意义和挑战十、第十章:宗教与社会10.1 宗教的基本概念与类型解释宗教的定义和基本概念探讨宗教的类型和特点10.2 宗教的社会功能与影响分析宗教在个体和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探讨宗教与社会稳定、冲突的关系10.3 宗教变迁与世俗化分析宗教变迁的动力和影响探讨世俗化对宗教和社会的影响和挑战十一、第十一章:教育与社会11.1 教育的概念与功能解释教育的定义和功能探讨教育在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11.2 教育与社会不平等分析教育在缩小社会不平等中的作用探讨教育机会均等和教育资源分配的问题11.3 教育改革与未来发展介绍教育改革的历史和现状分析教育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十二、第十二章:科技与社会12.1 科技的概念与影响解释科技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探讨科技对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的影响12.2 科技与社会进步分析科技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探讨科技创新和社会适应的问题12.3 科技伦理与网络安全介绍科技伦理的基本原则和问题分析网络安全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十三、第十三章:环境与社会13.1 环境的概念与问题解释环境的概念和环境问题的类型探讨环境问题对社会的影响和挑战13.2 环境与社会互动分析环境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探讨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的实践13.3 可持续发展与绿色治理介绍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目标分析绿色治理的实践和挑战十四、第十四章:健康与社会14.1 健康的概念与影响因素解释健康的定义和影响健康的因素探讨健康对社会的重要性14.2 公共卫生与社会健康介绍公共卫生的概念和实践分析社会健康政策和服务体系14.3 健康不平等与健康促进分析健康不平等的根源和表现探讨健康促进的策略和实践十五、第十五章:社会理论及其应用15.1 社会理论的概念与方法解释社会理论的重要性和研究方法探讨社会理论的主要研究视角15.2 经典社会理论家及其思想介绍马克思、韦伯、杜尔凯姆等经典社会理论家分析他们的主要思想和贡献15.3 社会理论在当代的应用探讨社会理论在当代社会研究中的应用分析社会理论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作用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本教案全面覆盖了《社会学概论》的主要知识点,包括社会学的基本概念、社会结构与社会组织、社会化与个体社会化、社会互动与社会关系、社会变迁与社会发展、社会分层与社会不平等、文化与符号、社会政策与社会保障、家庭与性别、宗教与社会、教育与社会、科技与社会、环境与社会、健康与社会以及社会理论及其应用等。
《社会学概论》教学大纲
《社会学概论》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性质《社会学概论》是一门应用性十分广泛的社会科学,它主要是研究人类在社会中的各种社会活动、社会交往、社会工作、社会结构和社会发展等方方面面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
社会学会使人们更清楚的了解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及在这种环境中各种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这种相互关系之中更为人们所关注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因此社会学可以说是研究人的发展、社会的发展为己任,因为任何一门学科的研究范畴都离不开社会的范畴。
由于社会的方方面面互相之间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性,(例如,哲学,经济学,法学,历史学,政治学,心理学社会心里学文化人类学,社会调查方法等多学科)因此,通过对社会学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形成一个较广泛的视野以及较深刻的洞察能力与分析能力,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认识和解释各种社会现象以及社会问题,能够运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来完善自我。
二、教学目标本课程介绍社会学的基本知识以及基本理论。
主要内容有,社会学导论、社会学简史、个体的社会化、文化与社会运行、社会角色、社会群体与社会组织、社会互动、社区、婚姻与家庭、社会变迁等。
本课程的学习目的和要求主要是书熟练地掌握有关社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以及考察社会的基本角度,认识社会、认识自我并用于改造社会更加的完善自我。
三、教材使用郑杭生/北京/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四、考核,评分标准采用平时4次作业占20%,期末考试占80%的成绩综合评定的办法。
五、课时分配根据教学计划68学时,每周4学时。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第一章导言学习目标: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对社会学发展历程中的一些经典研究或论著作有概括的理解,介绍一些关于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的观点,以使学生对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有一个初步的认识,通过对社会的内容,特点及其作用的介绍,使学生初步了解本课程的内容与教学目的。
重点和难点:1.熟练掌握:社会学的定义,特点,研究领域,社会学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社会学的实践作用。
社会学概论课程报告
社会学概论课程报告引言社会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行为和社会关系的学科。
社会学概论课程作为社会学的入门课程,旨在介绍社会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帮助学生对社会学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本文将对社会学概论课程进行综合总结和分析。
一、课程目标社会学概论课程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能够掌握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了解社会学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并能够运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应该能够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和社会意识,增强对社会的观察能力和理解力。
二、课程内容社会学概论课程一般包括以下内容:1. 社会学的定义和历史发展:介绍社会学的起源、发展历程和学科特点,探讨社会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2. 社会学的主要理论:介绍社会学的主要理论流派,如结构功能主义、冲突理论、符号互动主义等,讲解各个理论的基本原理和核心观点。
3. 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介绍社会学的常用研究方法,如观察法、访谈法、问卷调查等,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学研究的基本流程和方法应用。
4. 社会学的研究领域:介绍社会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如家庭、教育、社会结构、社会变迁等,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学的实际应用和价值。
三、教学方法社会学概论课程主要采用讲授、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
1. 讲授:教师通过讲授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知识基础。
2.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真实的社会案例,引导学生运用社会学理论和方法进行问题分析和解决。
3. 小组讨论: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加强学生的互动交流,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程评估社会学概论课程评估主要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小组讨论和期末考试等。
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出勤情况、课堂笔记等,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术表现。
2. 作业:通常有课后阅读和论文写作等,要求学生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3. 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评估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社会学概论_课件
发生变化的过程
社会发展的概念与目标
社会发展的概念: 指社会结构、社会 关系、社会制度、 社会文化等方面的 变化和发展
社会发展的目标: 实现社会公平、公 正、和谐、稳定提 高人民生活水平促 进社会进步
社会发展的动力: 科技进步、经济发 展、文化创新、制 度改革等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互动类型:包括面对面互动、网络互动、 群体互动等
面对面互动:指人们面对面进行交流和 互动如交谈、握手、拥抱等
网络互动:指人们通过网络进行交流和 互动如电子邮件、社交媒体、网络论坛 等
群体互动:指人们通过群体活动进行交 流和互动如聚会、会议、比赛等
人际关系的概念与类型
人际关系:指人与人之间通过交往和互动形成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依赖的关系
文化传承与社会化过程
文化传承:通过教育、家庭、社会等途径传递和继承文化 社会化过程:个体从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的过程包括学习社会规范、价值观等 文化与社会化的关系:文化是社会化的重要内容社会化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 文化传承与社会化的影响:对个体行为、社会结构、文化变迁等方面产生影响
文化冲突与文化变迁
社会变迁与发展
第七章
社会变迁的概念与类型
社会变迁的类型:包括社会 结构变迁、社会关系变迁、 社会价值观变迁等
社会变迁:指社会结构、社 会关系、社会价值观等发生 变化的过程
社会结构变迁:指社会阶层、 社会组织、社会制度等发生
变化的过程
社会关系变迁:指社会交往、 社会互动、社会网络等发生 变化的过程
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观察法:通过观察社 会现象收集数据
实验法:通过实验验 证社会理论
调查法:通过问卷调 查收集数据
社会学概论(完整)
2008-3-4
1
本书对“社会”的定义:
所谓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 是人们按照自己增长和提高的劳动和生活的需要, 创造性的结合成不同社会关系,进行不同社会活动的生活共同体。
一、社会学研究的领域
按其知识 结构,社会学 学科内容分为
理论社会学 应用社会学 经验社会学
二、社会学与其他有关社会科学的关系
◆社会学与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等的关系 ◆社会学与历史学、人类学、心理学等学科的关系 ◆社会学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
2008-3-4
4
本章重要术语
◆孔德 ◆严复 ◆康有为 ◆《群学肄言》 ◆恩格斯的人的双重生产理论 ◆欧洲三大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
注意点:
人怎样才能进行生产呢?生命的生产——无论自己生命的生产 (通过劳动)或他人生命的生产(通过生育)——立即表现 为双重关系:一方面是自然关系,另一方面是社会关系。
2008-3-4
2
第二节 什么是社会学
一、社会思想与社会学
◆ 中国古代的大同思想:《礼记·礼运》 ◆ 孙中山:“天下为公”、“世界大同” ◆ 康有为:《大同书》
2008-3-4
5
第二章 人的社会需要
导入
人的行动的最初动力——人的社会需要
第一节 人的社会需要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
一、社会需要的涵义 所谓需要,就是人们在一定的情景下,对客观事物产生的匮乏感,
而要求得到满足的社会心理反应。 人的需要是人的本性,是人们行为的基本动力。 其具有必然性、客观性和社会性的特征。
社会学概论读后感(精选6篇)
社会学概论读后感(精选6篇)社会学概论读后感1读完《社会学概论》这本书,我对社会学这门学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社会学,犹如一个放大镜,让我们能够更清楚地观察和理解人类社会的种种现象。
它探讨社会结构、社会关系、社会行为等诸多方面,为我们揭示了社会运行的规律和机制。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社会结构对个人的巨大影响。
我们生活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塑造着我们的价值观、行为方式和生活机遇。
比如,不同的社会阶层面临着不同的资源安排和发展机会,这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将来前景。
同时,社会关系也是社会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家庭、朋友、同事等各种社会关系网络,既给予我们支持和关爱,也可能带来压力和冲突。
我们在这些关系中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角色和行为,以适应社会的要求。
这本书还让我认识到社会问题的简单性和多样性。
贫困、犯罪、环境污染等社会问题,不仅仅是个体行为的`结果,更是社会结构和制度的产物。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从政策制定到个人行动,都需要我们积极参与。
通过学习社会学,我更加明确了自己作为社会一员的责任和使命。
我们不能仅仅关注个人的利益和发展,还应当关心社会的整体进步。
我们可以通过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推动社会改革等方式,为建设一个更加公平、和谐、美好的社会贡献自己的力气。
总之,《社会学概论》是一本引人深思的书籍,它让我对社会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也激发了我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我相信,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会更加自觉地运用社会学的学问和方法,去观察和理解社会,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社会学概论读后感2《社会学概论》犹如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一扇深化了解社会的大门。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宽阔的社会舞台,目睹着人类社会的种种精彩表演。
社会学让我看到了社会的多样性和简单性,也让我明白了社会现象背后的深层次缘由。
书中对社会文化的阐述让我印象深刻。
文化是一个社会的灵魂,它塑造了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
社会学概论
2) 理性化
3) 科学技术在经济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4) 经济持续而迅速的发展
5) 城市化
6) 人的现代化
7) 全球化
2) 文化相对主义:他认为各种不同的文化模式是不能相互评价和比较的,因为如果从各种不同的文化模式所赖以生存的环境看,每一种文化模式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它们之间没有优劣之分。它的口号是:好的民德就是适合当时环境的民德。
第二编 社会学的微观分析
负功能:一、抵制变革
二、目标冲突
三、遵从行为问题
四、谣言问题
2. 社会组织概述(社会组织的含义和构成要素)
1) 含义:广义的组织:即泛指一切人类共同活动的群体,包括家庭、家族、村社等初级群体;另一种是狭义的组织,即相对于初级群体的次级组织形式,也可以称之为正式社会组织
7) 人们的互动往往遵循一定的行为模式,具有一定的互动结构
2. 集合行为(主要:集合行为的一般特征):它是指一种人数众多的自发的无组织行为,一般有以下三个特征:
1) 人数众多
2) 无组织性
3) 行为者相互依赖
第八章 社会群体
1. 初级群体的含义:又叫直接群体、基本群体或首属群体。指的是其成员相互熟悉、了解,因而以感情为基础结成亲密关系的社会群体
第十二章 社会设置
1. 社会设置的含义:是在特定的社会活动领域中所创设和形成的一整套持续而稳定的规范体系,他是制约社会行动的重要结构框架
2. 社会设置的功能分析
1) 考察社会设置功能的角度P261
第十三章 社区
第十四章 城市化
第十五章 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
1. 社会现代化过程的基本特征
社会学概论
社会学概论一、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一)社会学创立的社会历史条件1.识记:(1)社会变革的需要;(2)自然科学发展的推动;(3)社会经验研究的积累。
2.应用:分析社会学创立的社会历史条件。
(二)社会学创立和形成时期的代表人物识记:(1)社会学创立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2)社会学形成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
(三)马克斯和恩格斯对社会学的重要贡献领会:马克斯和恩格斯对社会学创立的主要贡献。
(四)社会学的发展1.识记:(1)芝加哥学派的代表人物;(2)战后欧洲社会学发展的特点;(3)苏俄社会学的代表人物;(4)中国社会学发展的历史分期;(五)中国社会学在传入、成长、建设期的代表人物。
2.领会:芝加哥学派的主要学术贡献。
(五)社会学的本土化1.识记:(1)本土化的概念;(2)中国倡导社会学本土化的主要人物;(3)社会学中国化过程中的主要成就。
2.领会:实现社会学中国化的基本做法。
第二章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一)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与性质1.识记:(1)社会学的定义;(2)社会学研究对象;(3)社会学的研究领域。
2.领会:(1)社会学的基本问题;(2)社会学学科特征。
(二)社会学的功能1.识记:(1)描述性、解释性、预测性和规范性功能的概念;(2)社会教育功能的概念;(3)社会管理功能的概念;(4)社会批评功能的概念。
(三)社会学方法1.识记:(1)问卷调查的概念;(2)实地调查的概念;(3)参与观察的概念;(4)实验方法的概念;(5)非介入性研究方法的概念;(6)定性分析的概念;(7)定量分析的概念。
2.领会:(1)社会学实证研究的一般程序;(2)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关系。
3.应用:分析比较不同资料收集方法的优缺点。
(四)社会学主要理论1.识记:(1)结构功能理论;(2)冲突理论;(3)交换理论;(4)符号互动论;(5)其他社会学理论的代表人物。
2.领会:(1)经典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基本理论观点;(2)帕森斯的社会行动要素;(3)美国社会学家雷克斯对帕森斯理论的批判;(4)霍曼斯交换理论的缺陷;(5)符号互动论的基本观点。
社会学概论
第一章.社会学的创立与发展。
社会学创立的标志:1 社会变革的需要2 自然科学发展的推动3 社会经验研究的积累4 社会研究先驱奠定的社会思想基础。
社会学创立时期的代表:孔德马克思斯宾塞。
孔德的社会学思想:1 科学的分类在圣西门科学分类的基础上将科学依次划分为数学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最后是社会学,社会学居于科学的最高层次。
2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孔德认为社会学是对于社会现象所固有的全部基本规律的实证研究。
将其为社会静力学与社会动力学。
静力学主要研究社会协调的问题即研究人类社会基本秩序,动力学则综合研究人类理性和人类发展过程。
秩序和进步是孔德实证主义社会学的两个核心概念。
3 研究方法主张社会学科学化,创造的实证方法是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和历史法。
马克思对社会学的贡献:1 是社会学的主要奠基人资本论是人类思想史上划时代的经济学和社会学巨著2 创立了社会学的基础理论第一次把社会学放在科学的基础之上。
3 社会学理论注重实际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不仅有其宏观方面的理论体系而且注重实际,有其科学的的方法。
斯宾塞《社会静力学》《社会学研究》《社会学原理》他认为社会学的主要目的是发现社会有机体的形态学和生理学原理。
社会有机体轮超有机体和生物有机体的区别1 生物有机体各个组成部分紧密结合,社会则是一个松散的整体2生物体的功能分化使感觉和思维的能力仅仅集中在生物体的一个部分,而在社会中意识则散布在整个集合体里3 在生物有机体中分子为整体而存在在社会中则相反社会的存在是为社会成员造福,成员的存在不是为社会造福。
社会进化论从进化论的观点出发以社会内部的管理类型为依据将社会分为军事社会和工业社会,主张渐进式改良反对破坏自然规律的革命或改造运动。
涂尔干学院派社会学家《社会分工论》《社会学方法的准则》《自杀论》社会学观点:1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提出社会学的特殊对象是社会事实(现在性、外在性、客观性、强制性)2 社会团结理论社会团结:以吸引为特征的把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协调合作结合在一起的社会联系状态,其核心和基础是共同的价值观和道德规范,社会团结分为机械团结有机团结,机械团结建立在个人之间相同性与相似性特质基础之上的一种社会联系,有机团结建立在社会分工和个人异质性基础之上的一种社会联系状态3 失范理论4 社会学研究的方法准则第一首要和最基本的准则是将社会事实当作物来研究,第二应该放弃以抽象的社会整体为对象的研究而以具体的社会内容、要素和不同方面为研究对象第三遵循就社会事实来说明社会事实的途径第四注意正常现象和病理现象的区分第五比较方法是社会学最根本的方法注意社会事实背景的比较,又要根据社会事实自身的性质进行比较对照。
社会学概论
社会学概论第一章社会学的对象与学科性质第一节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社会学的含义:社会学:把社会作为一个整体,研究社会各个组成部分及相互关系,探讨社会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一、社会学的产生1、社会学产生的标志1838年10月,孔德《实证哲学教程》第一次提出社会学以及建立这门新学科的大体设想,这标志着社会学科的产生。
2、社会学产生的条件社会历史条件;中世纪—思想启蒙运动—工业革命思想条件;以思想家们对社会的探索为基础学术条件;自然科学的发展3、马克思与社会学从另一角度分析资本主义的成就和弊端(较孔德)二、社会学的形成和发展1、西方社会学的形成①孔德(创始人)(1)提出了社会学这个名词,指出是人的社会学。
(2)提出实证主义研究方法---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3)把社会学理论系统化。
(4)对社会现象的研究包括社会动力学(研究社会过程和社会进步)与社会静力学(研究社会结构和社会秩序。
②斯宾塞(英哲学、社会学家)用增长、分化等概念分析社会结构的变化(进化)规律,强调结构的功能,并以功能为分析的出发点。
③迪尔凯姆\涂尔干(法社会学家)第一个用实证的方法研究社会现象。
社会学具有独立的研究对象,即社会事实,用社会事实来说明社会问题。
④韦伯(德社会学、历史学家)开创了理解社会学。
方法论上提出了“理想类型”的观点和“价值中立”的主张2、美国社会学的发展产生于欧洲,发展于美国3、当代社会学的发展三、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新中国成立之后初步发展→改革开放开始社会学教程四、社会学的特点:①实用化②定量化③本土化④多元化第二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会关系,社会系统,社会制度,社会行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最基本)第三节社会学的学科特点与功能一、社会学的知识体系与学科特点1、社会学学科的知识体系知识体系:社会学理论、社会研究方法和应用社会学学科特点:a.整体性观点(社会各部分之间存在联系,不能孤立研究)b.方法和知识的综合性c.科学性(研究方法的科学性)d.应用性(务实取向和追求,目的:解决社会问题推动社会进步)e.建设性和批判性(维护改良取向和革命批判取向)二、社会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三、社会学的功能(1)理论作用:认识社会;预测社会发展趋势(2)实践作用:①为社会发展战略的选择和政策制定提供依据;②有利于制定和实施科学的社会规划;③提供组织管理知识;④为建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提高生活质量做出贡献。
社会学概论
3. 社会学的功能:A、学习社会学,掌握现代社会的基础知识,可以使人们更自觉地参与社会生活。B、增长社会管理才于,为建立文明、健康、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作出贡献。为政府决策部门提供科学的依据。D、为发展边缘科学和多科性综合研究做出贡献。
4. 社会需要的涵义:所谓需要,就是人们在一定的情景下,对客观事物产生的匮乏感,而要求得到满足的社会心理反应。人们的社会需要是人们行为的基本动力,就哲学意义说,人的需要就是人的本性。其具有必然性、客观性和社会性的特征。5. 社会需要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1)需要是人的行为动力;(2)社会需要是人们社会关系构成的基础;(3)社会需要与人的劳动、实践相结合,相辅相成,推动着社会的发展。
16. 社会变迁:是指一个社会中,社会结构方面发生的社会制度和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会角色模式的变动过程。
17. 生活方式: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群体中,人们生活表现的类型化了的活动形式与特征。
18. 社会流动:从广义讲是个人、家庭以及其他社会群体在不同的社会部门间的运动,狭义的社会流动一般仅是指个人在社会中地位的变化。
14. 社会发展:是社会工作者介入有问题的社会区,通过启发和教育,协助社会区居民组织起来,发挥社会区合作精神、动员社会区内外资源、有计划地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经济和社会进步的过程。 15. 社会工作:是指帮助社会生活上处于不伸地位的个人、群体和社区,解决困难、预防问题的发生、恢复、改善和发展自己的功能,以适应和进行正常的社会生活的服务活动。
34. 城市社区: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以工商业或其他非农产业为主要经济活动的一定规模的人口组成的生活共同体。它是与农村社区不同的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流入城市的人口超过城市发展需求,给城市正常运行带来沉重压力的现象,叫过度城市化。
社会学概论
社会学概论第一章一、社会学研究对象: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二、社会学基本视角:1、历史唯物主义—宏观—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马克思判断社会现象及其变化不是以人们的意识为依据,而是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为依据。
2、结构功能主义(迪尔凯姆)—宏观—对社会现象的解释不应当从个别的心理状态或群体的特征去寻找根源,而应从产生它的社会结构、社会类型中去寻找决定性的因素。
3、符号互动论—微观—人类社会是建立在人们之间的互动和沟通基础上的,没有沟通和互动也就没有社会生活。
它强调人的行为受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和具体情境的影响。
4、冲突论—宏观—所有的社会组织都是建立在权力等级制中的,是不断地进行争夺权力和权威的斗争过程和场所。
5、女性主义视角三、社会学的任务1、社会学的任务之一是教人们怎样学习做人。
2、社会学的任务之二是教人怎样管理社会。
第二章一、社会学产生的背景1、社会学产生的社会背景是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矛盾的对抗和由此产生的社会政治斗争。
2、社会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
二、社会学的发展阶段1、第一阶段:社会学的产生和发展①孔德(创始人):《实证哲学教程》、《实证政治体系》他的社会学理论主要包括社会静力学(关于秩序的理论)和社会动力学(关于进步的理论)②迪尔凯姆:使社会学成为一门学术界公认的学科《社会劳动分工论》——社会团结论:“机械的团结”和“有机的团结”《社会学研究的方法原则》、《自杀论》——社会学方法论③韦伯和齐美儿的理解社会学(实证主义和历史主义的结合)强调社会行动者主体和主观性的社会学的理解的传统④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社会学《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神圣家族》、《哲学的贫困》、《德意志意识形态》、《政治经济学批判》、《资本论》本质上是批判的和革命的科学,强调秩序、均衡、常态,目的在于维护和改良现存制度的社会学形成鲜明的对照2、第二阶段:社会学在美国的发展①芝加哥学派的兴起芝加哥学派的突出特点是把城市作为自己的研究重点。
《社会学概论》教案
《社会学概论》教案第一章:社会学导论1.1 社会学的基本概念解释社会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探讨社会和群体的多样性1.2 社会学的起源和发展介绍社会学的历史背景和创立者概述社会学的主要理论和流派1.3 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和技巧讲解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特点和应用强调社会调查和数据分析的重要性第二章:社会结构与社会组织2.1 社会结构的概念和类型分析社会阶层、群体和组织的含义和关系探讨社会结构对个体和群体的影响2.2 社会组织的运作和管理介绍家庭、学校、政府等组织的基本功能和结构讨论组织变革和发展的动力和挑战2.3 社会网络和人际关系分析社会网络的构成和作用探讨人际关系的变化和影响因素第三章:社会化与个体社会化3.1 个体社会化的过程和影响因素讲解社会化的定义和阶段探讨家庭、学校、媒体等因素对个体社会化的影响3.2 社会角色和性别角色介绍社会角色和性别角色的概念和分类分析角色冲突和角色扮演的压力和挑战3.3 社会认同和自我认同解释社会认同的定义和作用探讨个体对群体认同的建立和改变第四章:社会分层与不平等4.1 社会分层的概念和类型分析社会分层的原因和结果探讨社会阶层差异的体现和影响4.2 经济不平等与社会福利讲解经济不平等的根源和影响讨论社会福利政策的目标和挑战4.3 种族、民族和移民介绍种族、民族和移民的概念和特点分析种族歧视和移民问题的根源和影响第五章:社会变迁与社会发展5.1 社会变迁的概念和类型解释社会变迁的含义和原因探讨社会变迁的推动力和阻力5.2 社会发展理论介绍现代化理论、发展社会学和转型社会学等理论分析不同理论对社会发展的解释和评价5.3 社会发展挑战与机遇探讨人口老龄化、城市化、环境问题等挑战分析科技创新、教育改革、全球化等机遇第六章:文化与符号互动论6.1 文化的概念与特征解释文化的定义和特点探讨文化对个体和群体的影响6.2 符号互动论介绍符号互动论的基本概念分析符号互动论在社会交往中的应用6.3 文化冲突与融合探讨文化差异所导致的冲突和融合分析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交融与碰撞第七章:社会行为与群体动力7.1 社会行为的类型与特点讲解社会行为的分类和特点探讨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7.2 群体动力学介绍群体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分析群体内部的人际关系和互动模式7.3 社会运动与集体行为解释社会运动的定义和类型探讨社会运动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第八章:政治社会学8.1 政治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分析政治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探讨政治制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8.2 政治权力与政治斗争讲解政治权力的来源和类型分析政治斗争的形态和策略8.3 政治参与与公民社会介绍政治参与的概念和形式探讨公民社会的发展和作用第九章:经济社会学9.1 经济与社会的关系解释经济在社会中的作用和地位探讨经济制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9.2 市场与社会交换分析市场机制和社会交换的差异探讨市场经济中的道德和社会责任9.3 消费文化与生活方式讲解消费文化的概念和特点分析消费行为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第十章:社会问题与公共政策10.1 社会问题的概念与分类解释社会问题的定义和分类探讨社会问题的成因和影响10.2 社会政策的概念与功能介绍社会政策的定义和目标分析社会政策的作用和挑战10.3 社会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讲解社会政策制定和实施的过程探讨社会政策的效果和反思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社会学的基本概念社会学的基本概念是理解整个学科的基石,需要重点关注社会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学概论社会学概论第一章什么是社会学一、社会学的定义:(P2)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二、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和人。
社会指的是社会系统、结构、即我们共同生活的世界;人就是社会中的主体,可以是个体的人,也可以是社会的人。
三、中国社会学界的主要社会学家及其主要观点(P8)中国社会学界90多年来大体有如下几种观点: (一)侧重以社会为研究对象,代表性观点有:1.严复在1903年出版的《群学肄言》的序言中,认为社会学是用科学方法研究社会的治和乱、盛和衰的原因,揭示社会由以达到治的方法和规律的学问。
郑杭生在一系列论著中提出并系统论证了如下定义:社会学是研究现代社会运行和发展的规律性,特别是研究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规律性的综合性具体科学3.认为社会学与历史唯物论一样是研究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
代表人物:李大钊、瞿秋白、李达、许德珩、陈瀚笙等4.认为社会学是研究社会整体及其规律性由费孝通主持和指导的《社会学概论》(试讲本)这样定义:社会学是从变动着的社会系统的整体出发,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来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
台湾的一些学者也有类似观点(如杨懋春)(二)侧重以个人及其社会行为为研究对象1.认为社会学为研究社会行为的科学,代表人物:孙本文2.认为社会学的主要旨趣:“是在社会互动或社会关系中的人”,代表人物:龙冠海3.认为“社会学是研究人们的社会性行为规律的科学”,代表人物:杨心恒等认为“社会学应该着重研究人的社会活动的固定化过程和固定化形式”,代表人物:庞树奇(三)第三种类型的观点,其代表性意见为:1.剩余说2.学群说3.调查说4.问题说5.未定说四、社会学的功能(P15)社会学具有认识和改造社会、增促社会进步,减缩社会代价、构建和谐社会的功能(一)认识和改造社会(科学功能)1.社会学的认识功能或认识意义(1)向人们提供科学的社会知识,告诉人们社会现象是什么(描述)、为什么(解释)、将来怎样变化(预测)(2)社会学不仅提供现成的社会知识,而且通过提供社会学的视角、社会学的方法,帮助人们获得新的社会知识2.社会学的实践功能或实践意义:(1)社会学在帮助人们掌握科学的社会知识的基础上,进而帮助人们在维护和改善现存社会结构、社会制度,改革不利于社会发展的社会体制方面避免盲目性,增强自觉性,使自己的社会行动更加合理,更加符合规律性(2)社会学以自己的研究成果,对科学地管理社会和制定正确的社会政策提供有根据的、经过论证的实际意义,为改革开放服务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促进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二)增促社会进步,减缩社会代价1.“增促社会进步”,就是增加和促进社会的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个人的全面发展2.“减缩社会代价”,就是保障社会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维护社会弱者的基本权益,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要千方百计地让他们共享社会发展、社会进步的结果;另一层的意思就是指尽管社会代价是不可避免的,但人们可以研究如何把代价减少到最低限度、缩小到最小范围的途径和办法。
(三)构建和谐社会在构建和谐社会及和谐世界的进程中,社会学研究将会提供理论的支撑。
(1)社会运行论提供的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社会学角度,能够有效地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改革开放服务(2)社会运行论提供的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社会学角度,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也使我们更进一步理解到改革与和谐的关系(3)社会运行论提供的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社会学角度,为进一步理解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提供了社会学的学理支撑。
第二章社会学的产生和发展一、西方社会学创立时期的社会学家及其主要观点(P20)西方社会学的创立时期:中国学术界一般把19世纪30年代至19世纪末代表人物:孔德、斯宾塞(一)孔德(法国社会学家,被称为“社会学之父”)孔德致力于建立庞大的实证哲学体系,最先提出和使用了“社会学”一词,并力图把它建设成为一门研究社会的市政科学。
因此,孔德通常被当做社会学的创始人孔德的社会学分为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两部分。
前者着重研究社会体系存在的条件和作用的规律,后者强调着重研究社会体系的发展与变化的规律。
(知识的变革是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因素。
)他提出人类知识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神学阶段、形而上学阶段、实证阶段与之相对应的社会发展三阶段是:军事时期、过渡时期、工业时期(二)斯宾塞(英国社会学家)斯宾塞把进化论用于社会学研究,认为社会是一个有机体,它的进化和生物的进化遵循着同一条规律,所以人们通常把斯宾塞的社会学理论称为社会有机论。
他的社会进化思想认为社会进化是一个持续的、不间断的过程,要经历生长过程、结构进化、功能分化、相互依赖等过程,所以在社会进化的过程中,必须加强社会系统之间的相互协调性,以保证社会的良性运行。
斯宾塞的社会有机论认为,社会不过是一些独立的个人集体。
在一切发达的社会有机实体中,都存在三个系统:支持系统,它保证向社会供给必需的产品;分配系统,它保证社会有机体各部分的联系;调节系统,它保证社会各个组成部分服从于整体二、西方社会学的形成时期的主要社会学家及其观点(P22)西方社会学的形成时期: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代表人物:涂尔干、韦伯、芝加哥学派(一)涂尔干(法国社会学家)代表作:《社会分工论》、《社会学方法的原则》、《自杀论》、《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等涂尔干的方法论特点是坚持社会唯实论和社会整体观,反对还原论。
他主张在社会整体层次上进行实证性研究。
他的社会学理论以社会关系和社会团结为主线展开,又从社会团结的视角研究社会反常现象、偏离行为。
认为社会危机在本质上是一种道德危机。
(二)韦伯(德国社会学家)代表作:《新教论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儒教和道教》、《经济与社会》等韦伯倾向于个体主义,即主张对特定社会行动或社会现象背后的个人动机或隐藏的意义加以解释,与实证主义方法论形成鲜明的对比。
他在其社会研究中,作用一种叫"理想型"的逻辑工具目的在于对所研究的现象加以纯逻辑的分类和定性,以便理解和把握现象之间的因果链。
韦伯对世界多种宗教的经济伦理的研究是其社会学理论的重要构成。
他把社会行动分为四种类型:1.目标合理的行动2.价值合理的行动3.激情的行动4.传统的行动(三)芝加哥学派代表人物:帕克和伯吉斯著《城市--对都市环境研究的提议》、托马斯等。
主要观点:美国芝加哥学派是以芝加哥大学为社会学系为中心,注重以经验研究来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学派。
其特点是强调社会学的应用性和应用研究。
主要对城市的外来移民、贫民窟、犯罪、人口以及种族等问题展开研究,目的是诊治社会弊病,改善城市运行。
与此同时,他们又提出了城市人文区位安排的模式,提出城市不是一个杂乱无章的庞然大物,而是有一定内部结构的统一体。
三、当代西方社会学的主要社会学派及其代表人物(P24)当代西方社会学的发展时期:20世纪40年代至今(一)结构功能主义主要观点:侧重对社会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进行分析的学说代表人物:帕森斯、默顿1.帕森斯代表作:《社会行动结构》、《社会系统》、《现代社会体系》等帕森斯,美国社会学家,现代结构功能主义的创始人。
1945年他首先正式提出结构功能主义这一名词,著有《社会行动结构》、《社会系统》、《现代社会体系》等。
他提出了AGIL模型,即任何一种社会系统都应具有四种功能:适应功能(A)、目标实现功能(G)、整合功能(I)、模式维持功能(L)。
还强调一个系统的运行状态是否稳定,不仅取决于它是否具有满足一般功能需求的子系统,而且还取决于这些系统之间是否存在跨越边界的对流式交换关系。
2.默顿(帕森斯的学生)他进一步发展了结构功能主义,提出了“中层理论”策略,以及新的功能分析范式,诸如显功能与潜功能,正功能与反功能,以及功能选择等,心烦人们对现实社会结构的客观后果、社会变革的原因进行功能认识,做出功能评价,大大拓宽了功能分析的领域,并将结构功能主义推到一个新阶段(二)社会冲突论主要观点:主要关注和研究社会冲突的起因、形式、制约因素及影响代表人物:科塞、达伦多夫1.科塞科塞认为,冲突是价值观,信仰以及稀少的地位、权力和资源分配上的斗争,他强调冲突的正面功能,提出冲突五项正功能。
他还提出要建立完善的社会安全阀制度。
2.达伦多夫达伦多夫认为社会现象本身充满着辩证关系,往往同时呈现出相互矛盾的二重层面,因此既要从社会均衡角度研究社会现象,又要从社会压制角度研究社会现象。
(三)社会交换论(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主要观点:重点研究人际关系中的交换现象代表人物:乔治·霍曼斯(社会交换论的创始人之一)、彼特·布劳1. 乔治.霍曼斯乔治.霍曼斯,美国社会学家,是该理论的创始人之一,他认为利己主义、趋利避害是人类行为的基本原则,因此,人与人之间具有比较普遍的功利关系,他们彼此之间的互动根本上是一种交换过程,且并非都是有偿的。
2. 彼特.布劳彼特.布劳,更注重社会中的权力与交换的联系,认为社会资源分配的不平等,以及由此产生的权力的不平等,使得人与人之间形成异质性。
(四)符号互动论主要观点:侧重于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研究社会,强调个人在互动过程中构建社会结构的能动性,揭示行动者对互动过程中的主观理解,以及这一理解对进一步互动产生的影响代表人物:赫伯特·布鲁默、欧文·戈夫曼1.赫伯特·布鲁默1937年提出了“符号互动”概念,认为符号是社会相互作用的中介,人们通过对符号的定义与理解进行互动,符号互动是能动的与可变的过程,符号互动创造、维持与变革社会组织、结构与制度2.欧文·戈夫曼提出了拟剧分析框架和印象管理理论,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互动现象与技巧着手,探讨社会互动中的表演是如何协调人际关系以及维持社会生活秩序(五)当代欧洲社会学新理论1.英国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他认为社会是人们凭借自身能动性创造的成果,因此,人文社会科学不同于自然科学,语言使用是其成功的本质性因素。
(行动者模型---分层模型)2.德国社会学家尤尔根.哈贝马斯的交流性理论,他的社会学主旨就是要把人类从统治中解放出来。
3.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的实践反思理论,他的治学目标是消解主客观二元对立和揭示社会生活隐秘。
第三章社会学研究方法一、社会学主要研究方法的定义及其使用范围(P44)(一)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是社会学研究中用于收集资料的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向研究对象系统询问社会背景、态度和行为,以发现社会现象和过程的原因或影响因素。
包括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
基本步骤:确定调查总体、选择抽样方案、设计调查问卷、实施调查、汇总和录入数据、分析数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