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构造地质学历年真题总结
构造地质学试题及答案

构造地质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构造地质学中,地壳运动的直接证据是:A. 岩石的变质作用B. 地震的发生C. 地壳的厚度变化D. 地壳的化学成分2. 以下哪项不是板块构造理论的基本内容?A. 板块边界的类型B. 板块的移动方向C. 板块的厚度D. 板块的相互作用3. 地壳运动中,板块之间的相互碰撞,通常会导致:A. 地震B. 火山活动C. 地壳的抬升D. 所有以上4. 地壳中最常见的岩石类型是:A. 玄武岩B. 花岗岩C. 石灰岩D. 砂岩5. 地壳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A. 形成山脉B. 形成平原C. 形成河流D. 形成湖泊二、填空题1. 地壳运动的直接结果之一是______,它可以改变地表的形态。
2. 板块构造理论认为,地球的地壳被分为数个______,这些板块在地幔的流动作用下相互移动。
3. 地壳运动中,板块的边界类型主要有______、______和______。
4. 地壳运动可以导致地壳的抬升或下降,这种现象被称为______。
三、简答题1. 描述地壳运动对地球表面的影响。
2. 解释板块构造理论的基本观点。
答案一、选择题1. B2. C3. D4. A5. A二、填空题1. 地震2. 板块3. 俯冲带、发散带、转换带4. 地壳运动三、简答题1. 地壳运动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结果,它通过板块的移动、碰撞和分离,影响着地球的表面。
地壳运动可以导致地壳的抬升或下降,形成山脉、高原、海沟和裂谷。
同时,地壳运动也是地震和火山活动的主要原因,它通过板块的相互作用,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从而引发这些自然灾害。
2. 板块构造理论认为地球的地壳被分割成数个大小不一的板块,这些板块漂浮在半固态的地幔上层上。
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碰撞、分离和滑移,这些作用力是地壳运动的主要驱动力。
板块的移动导致地壳的抬升、下降,以及地震和火山活动的发生。
这一理论很好地解释了地球表面许多地质现象,如山脉的形成、海沟的发育和地震带的分布。
构造地质学考题和答案汇总

一、名词解释1、地堑和地垒地堑:是指由两组走向基本一致的相向倾斜的正断层构成,两组正断层之间为共同下降盘。
地垒:是指由两组走向基本一致的相背倾斜的正断层构成,两组正断层之间为共同上升盘。
2、断层三角面当断层崖受到与崖面垂直方向的水流的侵蚀切割,会形成沿断层走向分布的一系列三角形陡崖,即断层三角面。
是现代活动断层的标志,常见于山区或山地与盆地、平原的分界处。
3、拉分盆地是走滑断层拉伸中形成的断陷构造盆地,是一种张剪性盆地。
其发育快、沉降快、沉积速率大、沉积厚度大、沉积相变化迅速。
拉分盆地一般分为“S”型和“Z”型,左行左阶雁列式走滑断层控制下形成的拉分盆地为“S”型,右行右阶雁列式走滑断层控制下形成的拉分盆地为“Z”型。
4、纯剪切与简单剪切产生均匀变形的剪切作用有两种:纯剪切(pure shear)和简单剪切(simple shear)。
纯剪切变形的主应变方向不随变形的递进而转动,所以又称非旋转变形或共轴变形,但两条主应变线的长度却分别持续伸长或持续缩短。
纯剪切变形过程中,除主应变线以外的所有方向线的方向和长度都随变形的递进作有规律的变化。
拉伸与压缩作用产生纯剪切变形。
简单剪切变形的两个主应变线的方向和长度随变形的递进而改变,所以又称旋转变形或非共轴变形。
简单剪切过程中除了平行剪切面方向线的方向和长度不随变形的递进而改变以外,其他所有方向线的方向和长度都随变形的递进而改变。
简单剪切变形由一系列平行的滑动层受剪切滑动而形成。
5、动态重结晶在初始变形晶粒边界或局部的高位错密度处,储存了较高的应变能,在温度足够高的条件下,形成新的重结晶颗粒,使初始变形的大晶粒分解为许多无位错的细小的新晶粒。
6、底辟构造底辟构造是地下高韧性岩体如岩盐、石膏、粘土或煤层等,在构造应力的作用下,或者由于岩石物质间密度的差异所引起的浮力作用下,向上流动并挤入上覆岩层之中而形成的一种构造。
7、平衡剖面指将剖面中的变形构造通过几何原则和方法全部复原的剖面,是全面准确表现构造的剖面。
构造地质学试题及答案

构造地质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1. 以下哪项不是构造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内容?A. 地震学B. 构造地貌学C. 地壳形变与应力分析D. 火山学2. 下列哪个板块边界类型不属于构造地质学研究的范围?A. 转换型边界B. 变形型边界C. 会聚型边界D. 隆升型边界3. 以下哪个过程不属于构造地质学研究的范畴?A. 山脉的抬升与折叠B. 地壳的断裂与错动C. 盆地的热演化D. 火山的喷发与喷涌4. 造成地壳形变的应力类型不包括:A. 压缩应力B. 拉伸应力C. 剪切应力D. 惯性应力5. 地震学是研究地震波和地震活动的科学,以下对地震学的描述正确的是:A. 地震是由火山爆发引起的地壳震动B. 地震波是由地壳形变引起的地震波动C. 地震学只研究大地震D. 地震的震级和震源深度无关6. 关于地震波的传播特点,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 P波是第一类型到达的地震波B. S波是横波,不会经过液体传播C. 表面波是最大振幅的波动类型D. 极大地震波发生在震源点附近7. 下列哪个地震带常常发生大地震?A. 地壳折卷带B. 热点活动带C. 会聚带D. 隆升带8. 以下哪个板块边界形式容易出现断裂地震?A. 会聚型边界B. 变形型边界C. 瓦解型边界D. 隆升型边界9. 下列地震预报方法中,哪种方法目前还难以实现准确预报?A. 地震前兆法B. 地震孕育区识别法C. 地震活动模拟法D. 地震短期预报法10. 地震灾害的防治措施中,以下哪项是常见的减震措施?A. 土地合理利用B. 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C. 建设抗震建筑D. 加强地震监测网络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 构造地貌学研究的对象是__________表面的地貌特征。
2. 地壳的形变可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两类。
3. 地震前的地壳应力状态可通过__________来测定。
4. __________是地震发生的突然破裂带。
5. 构造地质学研究的目的是揭示地球内部的__________与__________。
构造地质学习题集及参考答案.doc

《构造地质学》习麵集/试麵及家考备案构造地质学集题集 (3)一、名词解释 (3)二、判断题 (7)三、填空 (9)四、问答题和简述题 (13)五、图解 (16)参考答案 (23)一、名词解释 (24)三、填空 (32)四、问答题和简述题 (34)五、图解...........................................................................................构造地质学集题集一、名词解释地质构造构造地质学构.岩层岩层产状走向倾向倾角视倾向.视倾角.真倾角.真厚度.视厚度.“ V ”字形法则.露头宽度.整合接触.不整合接触.角度不整合•平行不整合•应力•主应力.应力状态•应力场•构造应力场•应力椭球体•应变椭球体•变形•均匀变形•非均匀变形•应变•主应变•线应变•剪裂角•共轨剪切破裂角•单剪应变•纯剪应变•递进变形.蠕变•松弛.背斜・向斜•背形•向形•枢纽.轴面轴迹•槽线•脊线•倾伏角•侧伏角•等倾斜线.同沉积褶皱•底辟构造・穹窿.构造盆地.隔档式褶皱.隔槽式褶皱.滑脱构造.纵弯褶皱作用.横弯褶皱作用•弯滑作用・弯流作用•剪切褶皱作用•柔流褶皱作用•膝折作用•节理.剪节理・张节理.节理组•节理系•纵节理.横节理•斜节理•走向节理•倾向节理•斜向节理•顺层节理•纵张节理.横张世理•断层.滑距.断距•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地堑.地垒.枢纽断层•阶梯状断层•叠瓦状断层•裂谷.断层效应•深大断裂•同沉积断层擦痕阶步韧性断层B型俯冲A型俯冲•薄皮构造•劈理•流劈理•破劈理•滑劈理・轴面劈理•线理•拉伸线理・石香肠构造•窗根构造•铅笔构造•杆状构造・流线・流面•枕状构造•柱状节理•构造置换・叠加褶皱构造解析119.构造样式12 0.表生构造12 1.蠕动构造1 2 2 .滑坡12 3.上薄褶皱12 4.鱼尾状褶皱12 5.撞击构造12 6.撞击熔岩12 7.撞击玻璃12 8.撞击角砾岩二、判断题1•常温常压条件下,岩石的抗张强度总是小于抗剪强度和抗压强度.2.常温常压条件下,岩石的抗张强度总是大于抗剪强度和抗压强度.3.岩层的视倾角永远大于真倾角.4.岩层的视倾角永远小于真倾角.5.岩层厚度是指岩层顶、底面之间的距离。
中国地质科学院2021构造地质学考博真题

中国地质科学院2021构造地质学考博真题中国地质科学院2022博士入学考试试题试题名称:构造地质学试题代码:1.基本概念(每题3分,共30分)(1)窗棂构造;强硬层组成的形似一排棂柱的半圆柱状大型浅状构…制造的(2)韧性剪切带;是岩石在塑性状态下发生连续变形的狭窄高剪切应变带。
(3)应力、应变;应力是指某一瞬间作用于物体上的应力情况,而应变是指物体相对于初始状态的变形状态。
(4) S-C织物;韧性剪切带中通常发育两种叶理:a.剪切带内面理(s)b.糜棱岩面理(c)随着剪切应变的增加,剪切带中的面理逐渐接近并平行于糜棱岩面理。
(5)新构造运动;是指新第三纪以来所发生的地壳构造运动。
(6)拉伸线理;是拉长的岩石碎屑、砾石、鲕粒、矿物颗粒或集合由平行排列的物体等显示的线性结构。
(7)拉分盆地;是走滑断层系中拉伸形成的断陷盆地,拉分盆地形菱形,曾经被称为菱形断陷,盆地的长边是走滑断层,短边是正断层。
(8)活动断裂;近代地质时期(第四纪)和历史时期有过活动(位当前处于活动状态或将来可能处于活动状态的故障。
(9)应变椭球体;为了生动地描述岩石的应变形式,我们总是希望处于变形状态前后岩石中有一个半径为1的单位球体,均匀变形后成为一个托球,以这个椭球体的形态和方位来表示岩石的应变状态,这个椭球体即应变椭球体。
(10)叠加褶皱;叠加褶皱也被称为重褶皱,这意味着褶皱岩层再次弯曲曲变形而形成的褶皱。
2.简述题(每题15分,共45分)(1)纵弯褶皱与横弯褶皱的形成机制(2)简述均匀应变、非均匀应变及其特征(1)大陆增生的主要方式与特征3.讨论问题(以下两个问题之一,共25分)(1)如何区分拉伸接头和剪切接头?张节理和剪解理各自的破裂面不同:张力接头:1)产状不太稳定,延伸不远。
单个节理短而弯曲,节理通常呈横向排列。
2)拉伸接头表面粗糙,无划痕。
3)砾岩或砂岩中固体胶结程度较低的张力节理通常穿过砾石或粗砂。
如果切割砾石,破裂面也不均匀。
中科院区域地质与大地构造复习题答案

分析固定论与活动论大地构造学的主要理论差别所谓固定论是指主张大陆固定、大洋永存,或虽然大陆与海洋位置曾有互换,但也是原地垂直运动的地壳运动观。
与此相对,活动论认为在地质历史时期,不同大陆的位置对于地极以及大陆之间都发生过大规模相对位移。
固定论的代表是槽台学说,基本思路是在早起地壳强烈下降,接受沉积,后期褶皱、抬升成山,且升降运动频繁,故形成一套有韵律性的复理石建造。
地槽从接受巨厚沉积,伴随着蛇绿岩的形成,再经褶皱抬升,伴随着中酸性岩浆活动,最后经长期演化侵蚀转变为地台,这一演化过程成为造山旋回。
但是槽台学说并没有阐明地槽的发生、发展、迁移和封闭的本质,也不能解释为什么地壳上会出现长条状的活动带及其间的大面积稳定区。
仅仅着眼于某一区域的自身发展,忽略了各地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彼此联系。
最重要的是在现今地球上,不能确定地槽到底出现在一个什么样的地质环境。
活动论的代表是板块构造。
固体地球上层垂向上可划分为物理性质截然不同的两个圈层——上部的刚性岩石圈和下部的塑性软流圈。
侧向上又可以分为若干个大小不一的板块,板块之间相互运动。
在地幔物质对流、洋中脊推挤、重力滑脱及下行板块的拖拽的作用下,板块发生俯冲消亡形成一系列的沟、弧、盆等构造单元,在洋中脊处新的洋壳又生长出来。
发生更新的主要是洋壳物质,陆壳也会通过拆沉作用发生小规模的消亡,再通过岩浆底垫或板块俯冲发生垂向和侧向上的增生。
各类板块边缘的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特征从板块的相对运动方式来看,将板块边缘分为三种类型:分离型板块边界,相当于大洋中脊轴部,两次板块相背离开。
中脊轴部是海底扩张中心,当两侧板块拉开,软流圈物质上涌,冷凝成新的洋底岩石圈,并添加到两侧板块的后缘上,故又称分离型边界或建设型边界。
以洋脊为中心,向两侧地势逐渐降低,且沉积物厚度逐渐增大。
洋脊新生成的岩石,在海水的作用下发生蛇纹石化。
在大洋中脊顶部,地震集中在极窄的地带,宽度通常不到20公里,这里集中着全球百分之九十的浅源地震。
构造地质学试题

构造地质学试题一、名词解释(20分,每小题2分)1.递进变形;2.枢纽;3.张节理;4.地垒与地堑;5.水平断距;6.飞来峰和构造窗;7.叶理;8.流线;9.韧性剪切带;10.应变1.2.3.45.6.7.1.2.简述纵弯褶皱作用与横弯褶皱作用的区别。
3.简述角度不整合的特点及其研究意义。
4.什么是叠加褶皱,简述其基本类型。
5.绘图说明走滑断层与转换断层的区别。
四、论述题(25分)1.沉积岩地区如何确定断层的存在(9分);2.里卡德(Richard)褶皱位态分类的原则、划分哪几种褶皱类型、各种类型由什么特点?(10分)3.用莫尔圆绘图表示双轴应力状态,并说明其物理意义(6分)一、名词解释(20分,每小题2分)1.2.3.4.5.6.7.8.9.10.应变:在应力作用下物体形状和大小的改变量。
二、填空(15分,每空1分)1.岩层的接触关系包括(整合)、(平行不整合)和角度不整合;2.岩层的产状要素包括(走向)、(倾向)和(倾角);3.兰姆赛(Ramsay)依据褶皱横截面上等倾斜线型式和褶皱岩层厚度将褶皱划分为(III)类(V)型;4、逆冲推覆构造是由倾角小于(30°)的低缓逆冲断层面及上盘推覆距离大于(5km)的推覆体或逆冲席体构成的外来岩块组合构成的构造型式;5.劈理可以划分为(破劈理)、(板劈理)和(褶劈理)等基本类型;6.水平岩是指倾角小于(5°)的岩层;7.1.2.123.不整角度不4.什么是叠加褶皱,简述其基本类型。
叠加褶皱又称重褶皱,是已经褶皱的岩层再次弯曲变形而形成的褶皱。
类型I—穹-盆式:晚期滑褶皱的滑动方向与早期褶皱的轴面平行或低角度相交,但与早期褶皱的枢纽高角度相交或垂直。
这种叠加型式相当于所谓的“横跨褶皱”或“斜跨褶皱”。
两期背形叠加形成穹隆构造,两期向形叠加形成构造盆地,类型II 新月-蘑菇型叠加:晚期褶皱的滑动方向与早期褶皱轴面夹角很大,两期褶皱枢纽呈中等或大角度相交。
构造地质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构造地质学考试试题及答案(闭卷)一、选择填空:(每一空格3分;60分)1.孔隙流体压力增高,使得剪破裂。
A).容易发生B).不易发生C).正常进行(没有影响)2.“多米诺骨牌”式断层和铲形断层的组合形式与地壳作用有关;叠瓦式断层的组合形式与地壳作用有关。
A).伸展; B).逆冲推覆; C).剪切;3. 当地层倾向与地形坡向相反时,地层出露界线与地形等高线。
A).同向弯曲,地形等高线弯曲曲率较大B).同向弯曲,地形等高线弯曲曲率较小C).反向弯曲4.纵弯褶皱指的是引起褶皱的作用力岩层的挤压,使岩层失稳而弯曲;横弯褶皱指的是引起褶皱的作用力岩层的挤压而使岩层发生弯曲的褶皱作用。
A).垂直于,平行于B).斜交,斜交C).平行于,垂直于5.将岩石按照一定的方向分割成平行密集的薄片或薄板的次生面状构造为劈理。
劈理具有域结构,表现为劈理中的相间的平行排列。
A).片状矿物和粒状矿物B).暗色矿物和浅色矿物C).劈理域和微劈石6.按照线理的形成机制,线理可以分为A型线理和B型线理,其中拉伸线理和矿物生长线理属于;窗棂构造属于,鞘褶皱属于。
A).A型线理B).B型线理C).两者都不是7.一套顺序排列的地层,由于走向断层的影响,常常造成地层的重复与缺失。
当走向断层倾向与岩层倾向相反,正断层造成地层_________;逆断层造成地层_____ ___;下降盘出现________。
A).重复; B).缺失; C).老地层; D).新地层8.美国科迪勒拉山区发育的一系列不对称纵列单面山及其间的盆地组成的地貌构造单元称之为。
A). 地堑B). 裂谷C). 盆岭构造9.糜棱岩是Lapworth于1885年提出的,用于描述苏格兰沿莫因断层发育的一种细粒的、具强烈面理化的断层岩。
糜棱岩发育于中。
与原岩相比,糜棱岩的粒度显著,面理和/或线理显著,至少有一种造岩矿物发生明显的。
A).塑性变形B).变小C).增强D).狭窄的高应变带10.在侵入岩的原生破裂构造中,根据侵入岩体顶部原生节理产状一般把原生节理分为Q(横)节理、S(纵)节理、L(层)节理。
构造地质学试及答案

一、选择题(共8分,每小题1分)。
1、当断面直立时,擦痕的侧伏角( A )A 与倾伏角相同B 比倾伏角大C 比倾伏角小D 与倾伏角无关2、构造地质学尺度的划分是相对的,变化范围很大,其中构造地质学主要研究的对象( A )A 中型、小型构造B 小型、微型构造C 大型、中型构造D 巨型、大型构造3、两套地层关系反映了构造演化过程为:下降沉积-褶皱、岩浆侵入并遭受剥蚀—再下降沉积,其接触关系为( B )A 平行不整合B 角度不整合C 整合D 假整合4、在单剪状态下,剪切面平行( A )A 应变椭球体的XY面B 应变椭球体的XZ面C ab 运动面D 应变椭球体的YZ面5、线理延伸方向与应变椭球体A轴一致的A型线理有( C )A 石香肠构造B 皱纹线理C 矿物生长线理D 交面线理6、褶皱内外弧曲率相同,等倾斜线等长的褶皱是( B )A 相似褶皱B 等厚褶皱C 平行褶皱D 顶薄褶皱7、正断层形成的安德森模式是( B )A σ2直立,σ1σ3水平 B σ1直立,σ2σ3水平C σ3直立,σ1σ2水平 D 任意8、原生构造与次生构造有什么差别( B )A原生构造发育于构造变形较强的环境,次生构造发育于构造变形较弱的环境B原生构造发育于构造变形较弱的环境,次生构造发育于构造变形较强的环境C原生构造与周围构造环境同时产生,同时发育,次生构造发育晚于其构造环境D 原生构造发育晚于周围构造环境,次生构造与其构造环境同时产生发育二、填空题(共12分,每空0.5分)1、当岩层的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同..且岩层倾角大于坡度角时,岩层露头线与地形等高线呈相反..方向弯曲.2、岩石变形的四种基本方式为平移转动形变和体变、。
受力物体的形变可以分为均匀形变....和非均匀形变.....。
3、影响岩石力学性质与岩石变形的因素有各向异性、围压,温度,孔隙流体和应变速率(或时间)。
4、变形岩石中的小型线理有拉伸线理、矿物生长线理、皱纹线理和交面线理5、褶皱要素主要有核部,翼部,枢纽,轴面等。
(最新整理)构造地质学真题

2006构造地质学真题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06构造地质学真题)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06构造地质学真题的全部内容。
中国地质科学院2006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试题名称:构造地质学试题代码:1.名词解释(每题10分,共50分)(1)均匀应变、非均匀应变:均匀应变:物体内各点的应变特征相同的变形;特征:变形前的直线,变形后认为直线;变形前的平行线变形后仍然平行。
非均匀应变:物体内各点的应变特征发生变化的变形;特征:直线经变形后不再为直线而成为曲线或折线,平行线变形后不再保持平行,圆变形以后也不在是圆或者椭圆。
(2)飞来峰,构造窗:飞来峰:当逆冲断层和推覆构造发育区遭受强烈侵蚀切割,将外来岩体大片外来岩体大片剥蚀掉,只在大片被剥露出来的原地岩块上残留小片孤零零的外来岩体.构造窗:当外来逆冲断层和推覆体构造发育区遭受强烈侵蚀切割,将部分外来眼快剥蚀掉二露出下伏原地岩块,表现为一片外来岩块中出现一小片由断层封闭的原地眼快,常常是较老地层中出现一笑片有断层封闭的较年轻地层.(3)特提斯构造域,罗迪尼亚(Rodinian)超大陆:特提斯构造域(Tethyan tectonic domain)又称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域(Tethys Himalaya tectonic domain),是在特提斯洋和印度洋两个前后相继的动力体系作用下形成的一个中新生代构造域.以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为界分为两部分:南部,喜马拉雅山为新生代构造带;北部,包括滇藏、松潘甘孜和昆仑-秦岭地区,为中生代构造带。
Rodinia超大陆是中元古代晚期-新元古代早期,因格林威尔造山作用形成的,并在新元古代晚期逐步裂解的一个超大陆.(4)碰撞造山带,板内造山带: 由大陆与大陆、岛弧与岛弧,或大陆与岛弧间发生板块碰撞所形成的带状构造带。
构造地质学试题及答案

构造地质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构造地质学主要研究的是:A. 岩石的分类B. 矿物的组成C. 地壳的构造运动D. 地表的地貌形态2. 地壳中最常见的构造运动是:A. 地震B. 火山活动C. 地壳抬升D. 地壳下沉3. 断层的形成是由于:A. 地壳的抬升B. 地壳的下沉C. 地壳的挤压D. 地壳的膨胀4. 褶皱的形成是由于:A. 地壳的抬升B. 地壳的挤压C. 地壳的下沉D. 地壳的膨胀5. 地壳运动的直接动力是:A. 地球自转B. 地球公转C. 地壳内部热流D. 地壳外部压力6. 地壳运动的类型包括:A. 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B. 断层运动和褶皱运动C. 地震运动和火山运动D. 地壳抬升和地壳下沉7. 地壳运动对地表的影响不包括:A. 形成山脉B. 形成盆地C. 形成河流D. 形成湖泊8. 地壳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包括:A. 地震灾害B. 火山灾害C. 地壳抬升导致建筑物倒塌D. 所有以上选项9. 地壳运动的研究方法包括:A. 地质勘探B. 地球物理勘探C. 地质年代测定D. 所有以上选项10. 地壳运动的预测方法包括:A. 地震监测B. 地壳形变监测C. 地壳应力监测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1-5 C A C B C6-10 A D C D 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构造地质学是研究地壳运动及其对______和______的影响的科学。
2. 断层的类型包括______断层、______断层和______断层。
3. 地壳运动的类型主要有______运动和______运动。
4. 地壳运动的直接动力主要来源于______。
5. 地壳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包括形成______、______、______等地貌。
答案:1. 地壳结构地表形态2. 正断层逆断层走滑断层3. 水平垂直4. 地壳内部热流5. 山脉盆地河流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构造地质学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构造地质学试题及答案

构造地质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构造地质学主要研究的是:A. 矿物的化学成分B. 岩石的物理性质C. 地壳的变形和运动D. 地球的磁场变化2. 地壳中最常见的构造运动是:A. 岩浆活动B. 地震C. 断层运动D. 褶皱运动3. 构造地质学中,断层的分类不包括:A. 正断层B. 逆断层C. 走滑断层D. 沉积断层4. 地壳中褶皱的形成主要是由于:A. 地壳的抬升B. 地壳的下降C. 地壳的挤压D. 地壳的膨胀5. 地壳运动的能量主要来源于:A. 太阳辐射B. 地球内部的热能C. 月球引力D. 地壳的化学能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构造地质学中,______是地壳中最基本的构造单元。
7. 地壳的变形可以归纳为三种基本类型:褶皱、断层和______。
8. 逆断层的特点是断层的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而正断层的特点是断层的上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走滑断层的特点是断层的两盘沿着断层线平行移动,不发生______。
9. 地壳运动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地球内部的热能,这种热能主要来自于地球内部的______和放射性元素的衰变。
10. 构造地质学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地壳的变形机制,预测地震活动,以及寻找矿产资源等。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构造地质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12. 解释什么是板块构造理论,并简述其对地质学研究的意义。
13. 描述地壳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4. 论述断层的类型及其对地质活动的影响。
15. 论述褶皱的形成过程及其对地质勘探的意义。
五、案例分析题(10分)16. 根据所提供的地质剖面图,分析该地区的构造特征,并推测可能存在的矿产资源。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5:C C D B B二、填空题6. 地块7. 断层8. 垂直移动9. 地幔对流10. 地幔对流三、简答题11. 构造地质学主要研究地壳的变形、运动和构造,以及这些构造现象对地表形态、地质活动和矿产资源分布的影响。
中科院博士入学考试构造地质学重要知识点和论述题汇总讲解

中科院博士入学考试构造地质学重要知识点和论述题汇总讲解中科院博士入学考试构造地质学重要知识点和论述题汇总(一)补充简答题1.简述如何确定褶皱在空间的方位?答:褶皱在空间的方位可由褶皱的轴面产状、枢纽产状、两翼产状和翼间角确定。
两翼和轴面的产状要测量其倾向和倾角。
垂直面状要素的走向线向下所引的直线为倾斜线,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之间的夹角即为倾角,倾斜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向下所指岩层向下倾向的方向即为倾向。
翼间角为褶皱正交剖面上两翼间的内夹角。
圆弧形褶皱的翼间角是指过两翼两个拐点处的切线的夹角。
枢纽产状要测量枢纽的倾伏和侧伏。
倾伏包括倾伏向和倾伏角。
前者指枢纽在直立面内的水平投影线所指枢纽向下的方向,后者指枢纽与其在直立面内的水平投影线之间的锐夹角。
侧伏包括侧伏向和侧伏角,前者指轴面的走向线所指枢纽向下的方向,后者指枢纽与轴面的走向线之间的锐夹角。
对于规模较小,出露完整的褶皱,可以从露头上直接测量以上各要素。
对于规模较大,出露不完整的褶皱,往往需要系统测量其褶皱面的产状,然后通过计算方法或赤平投影方法才能较精确地确定其枢纽和轴面的产状。
2.简述重力滑动构造的基本结构。
答:重力滑动构造是由重力作用引发的滑动推覆构造,它是某些逆冲推覆构造的重要成因。
重力滑动构造基本结构为:下伏系统、滑动面、润滑层、滑动系统。
分带:后缘拉伸带、中部滑动带和前缘推挤带。
形成条件为:一定的坡度;滑动系统要有一定的厚度和重量;应由软弱层和孔隙流体的参加。
下伏系统构造较简单,基本保留了早期或基底构造的特征;滑动面沿原始地质界面(如层理面、不整合面、侵入体与围岩接触面)或破裂面发育,剖面和平面上均呈弧形,剖面上常呈犁式、铲式或勺形。
润滑层能降低滑动摩擦力,使滑动系统长距离搬运,常由软弱岩层或面理化岩层构成,如泥岩层、煤层、膏岩层、片岩、片理化的蛇纹岩、辉绿岩等。
中部滑动带岩层和构造比较复杂,往往为一系列互相叠置或切割的滑体、滑块,褶皱,断层发育。
829构造地质学考研真题07至16汇总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8 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 科目名称:构造地质学
一、 名词解释(任选 10 个 共计 50 分) 平行不整合 正阶步 断层泥 剪节理 正花状构造 剪应变 A- 线理 窗棂构造 纯剪切变形 擦痕 破劈理 褶皱枢纽 褶劈理 逆断层 鞘褶皱 二、 简述题(任选四个,共计 100 分) 1. 断层按两盘相对运动的分类极其野外识别的标志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7 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任选 10 个,共计 50 分) 褶皱轴面 角度不整合 破劈理 正断层 转换断层 a 型褶皱
裂谷 平卧褶皱 擦痕 a 线理 b 线理 S-C 组构 线应变 简单剪切 压力影构造 二. 简述题(任选 4 题,共计 100 分) 1. 剪节理
3,麽棱岩特征及构造意义
4,弗林图解
三, 3 选 2*25 论述题 1,剪切作用引起的各种破裂
2,推覆构造的非带性及特征
3,侏儸山系褶皱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2 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
科目名称:构造地质学
一. 名词解释(任选 6 个,共计 30 分)
岩层走向
平卧褶皱
非共轴变形
2. 纵弯褶皱的主要特征及其内部的次级构造
3. 构造岩的基本类型极其形成条件 4. 岩石破裂的库伦准则 5. 影响岩石变形行为的主要因素
6. 判断剪切带剪切指向的主要标志(图示:至少
4 种标志)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9 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 科目名称:构造地质学
一、 名词解释(任选 8 个,共计 40 分) 正断层 S-C 组构 飞来峰 劈理 剪应变 石香肠构造 阶步 平行不整合 应力 擦痕 拉伸线理 拆离断层 透入性构造 A 型褶皱
构造地质学试题及答案

构造地质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构造地质学主要研究的是()。
A. 地球的物理性质B. 地球的化学成分C. 地质构造及其形成过程D. 地球历史与生物演化2. 地壳中最常见的岩石类型是()。
A. 火成岩B. 沉积岩C. 变质岩D. 混合岩3. 下列哪项不是板块构造理论的基本假设?()A. 地球表层被分割成多个板块B. 板块之间存在相互作用C. 板块内部相对稳定D. 板块之间可以进行物质交换4. 断层是()。
A. 岩石层的弯曲B. 岩石层的断裂并发生位移C. 岩石层的水平移动D. 岩石层的垂直上升5. 褶皱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A. 地壳的水平挤压B. 地壳的垂直抬升C. 地壳的侵蚀作用D. 地壳的熔融作用6. 逆冲断层和逆掩断层的主要区别在于()。
A. 断层的规模大小B. 断层的位移方向C. 断层的倾斜角度D. 断层的位移距离7. 地壳运动的能量主要来源于()。
A. 地球内部的放射性衰变B. 地球自转的动能C. 地球外部的潮汐力D. 地球表面的风化作用8. 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时,速度会发生变化,主要是由于()。
A. 地球内部的物质组成B. 地球内部的温度压力C. 地球内部的岩石结构D. 地球内部的水含量9. 下列哪种岩石最容易受到侵蚀作用的影响?()A. 火成岩B. 沉积岩C. 变质岩D. 混合岩10. 地质时代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A. 地层的厚度B. 地层的岩石类型C. 地层中所含的化石D. 地层的形成年代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球的外壳主要由两种类型的岩石圈组成,分别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 地壳中最常见的沉积环境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 板块之间的三种基本运动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4. 断层的两个主要类型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历年试题(已整理)

2005年构造地质学A试题(A卷)一、名词解释(30分)角度不整合断层效应纯剪切飞来峰和构造窗弹性变形应力状态褶皱轴面剪裂角背斜和背形剪节理旋转应变等倾角线应力板劈理节理组平行不整合应变差应力简单剪切递进变形塑性变形褶皱枢纽接触应变带双重构造节理系地层断距走滑断层逆冲推覆构造主波长构造置换糜棱岩韧性剪切带泊松比无限小应变鞘褶皱应变椭球体变质核杂岩主动侵位作用拆离断层二、简答题(15分)"V" 字型法则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并绘图说明糜棱岩的概念及基本类型什么是拆离断层,有哪些基本特征绘图说明锥状岩席和环状岩墙。
变质核杂岩的概念及特征绘图并说明安德森断层应力模型共轭节理的鉴别标志绘图并说明 Sibson 断层双层结构模式绘图说明走滑断层与转换断层的区别如何确定现代活动断层?双轴莫尔圆及其物理意义拉分盆地的地质特征及研究意义双轴应力状态莫尔圆及其物理意义裂谷的概念及其特征三、论述题(25 分)褶皱分类的依据是什么?将褶皱划分为哪几种类型?有何特点?(要求绘制三角网、类型标定和赤平投影图)说明纵弯褶皱作用和横弯褶皱作用的区别。
在实际工作中如何确定断层的存在。
如何利用派生构造确定断层两盘的位移方向?理卡德褶皱分类的依据是什么?将褶皱划分为哪几种类型?有何特点?(要求绘制三角网、类型标定和赤平投影图)脆性断层与韧性剪切带的区别一、填空(共计 8 分,每个空 0.25 分)1. Hutton(1988)将侵入体的侵位作用归纳为【主动侵位作用】、【被动侵位作用】,前者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作用、作用、作用,后者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作用、作用、作用。
2.劈理可划分为、、。
3.碎裂岩系列构造岩主要包括、、、等类型4.面状构造的倾向为105°,倾角为25°,用方位角表示为,用象限角表示为;线状构造的产状可以表示为25°,80°,前者指的是,后者指的是5.影响岩石力学性质的因素包括、、、、6.岩石的变形可归结为三个阶段,即变形阶段、变形阶段、变形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1)节理的力学性质分析: (6)2)构造岩的基本类型及特征: (6)3)逆冲推覆构造其形成的主要大地构造环境: (6)4)试述韧性剪切带的特征及其形成环境: (6)5)伸展拆离构造和变质核杂岩: (6)6)判别剪切指向的主要标志: (7)7)拆沉作用delamination及其构造意义: (7)8)蛇绿岩及其就位: (8)9)前陆褶皱冲断带forelandthrust-foldbelt及其在造山带研究中的作用: (8)10)活动大陆边缘activecontinentalmargin的主要构造单元: (8)11)碰撞造山带collisionorogenicbelt的时限标志: (8)12)碰撞造山带的极性标志: (9)13)碰撞造山带研究的主要前沿问题: (9)14)试述前陆盆地(forelandbasin)及其在造山带研究中的意义: (9)15)侏罗山式褶皱(Jura-typefold): (10)16)阿尔卑斯式褶皱(Alpinotypefold):基本特点: (10)17)试述影响岩石变形行为的主要因素: (10)18)岩石破裂准则(重点最大有效力矩准则(maximumeffectivemomentcriterion)): (10)19)弗林图解(Flinndiagram): (11)20)判别断层(剪切带)剪切指向的主要标志 (12)21)剪节理 (12)22)分别写出三个国内外著名构造地质学家的姓名,及其主要学术贡献 (12)23)双重逆冲构造及其大地构造环境 (13)24)韧性剪切带 (13)25)转换断层与走滑断层的区别 (13)26)侏罗山式褶皱及其形成的构造环境 (13)27)糜棱岩 (14)28)确定地层不整合存在的主要标志及其研究意义。
(14)29)剪切褶皱作用。
纵弯褶皱作用。
(14)30)断层活动时间确定 (15)31)剪切作用引起的各种破裂。
(15)32)褶皱的识别 (15)构造地质学考试题一、名词解释●A线理(Alineation)★★★:指与物质运动方向平行的线理。
平行于应变椭球体的长轴(a)方向,属“a”线理。
常见的有:拉伸矿物及矿物集合体;对称压力影;柔性层中拉伸的刚性体如拉伸黄铁矿、圆形化石;拉伸砾石及鲕粒等。
●A型褶皱(A-fold)★★:又称a型褶皱,是指褶皱轴(枢纽)与拉伸线理(a线理)方向大致平行的褶皱,一般发育在剪切带的强烈剪切部位。
●b线理:与物质运动方向垂直的线理,一般平行于中间应变轴。
●S-C-C’面理(S-C-C’fabrics)★★:韧性剪切带中常发育由矿物或矿物集合体的长轴优选方位平行于应变椭球的XY面而形成的面理称为剪切带面理(S)。
它与糜棱岩面理(C)的锐夹角指示剪切方向。
C面理实际上是一系列平行于剪切带边界的间隔排列的小型强剪切应变带,常由细小的颗粒或云母等矿物组成。
随着剪切带加大S面理逐渐接近平行C面理。
宏、微观均可见。
●擦痕★★★★★★:断层两盘岩石被磨碎的岩屑和岩纷在断层面上刻划的一组比较均匀的平行细纹,擦痕有时表现为一端粗而深,一端细而浅,由粗而深端到细而浅端一般指示对盘运动方向。
●拆离断层/剥离断层:是伸展区广泛存在的一种平缓状产出的铲状大型正断层,其效应为浅层次的年轻地层直接覆盖在老地层之上,并往往伴有变质杂岩体。
●窗棂构造(mullions)★★:由强硬岩层组成的形似一排棂柱的半圆柱状大型线状构造。
棂柱体的边界可以是层理面或原先存在的面,也可以是新生面如节理、劈理等,也就是说窗棂构造是形成在一个面上,而不是在一个层中。
表面常被磨光并蒙有一层云母等矿物薄膜,其上常有与其延伸方向一致的沟槽或凸起,并常被与之直交的横节理所切割。
窗棂延长方向代表了应变椭球体的Y轴,属b线理,但在地壳深部的塑性变形中延长方向可与X平行,属a线理。
●纯剪应变:是一种均匀变形,应变椭球体中两个主轴的质点线,在变形前后具有同一的方位,沿应变主方向的质点线没有发生旋转,故又称无旋转变形。
●次生线理:构造变形造成的次生线理,如拉伸线理、矿物生长线理等。
●单剪应变:是一种特殊的恒定体积的均匀变形,它是由物体中质点沿彼此平行的方向相对滑动而成。
应变椭球体中两个主轴质点线方位,在变形前后是不相同的,故又称旋转变形。
●动态重结晶作用:动态重结晶是和变形作用同时进行的重结晶作用。
其主要方式有以下两种:①由亚颗粒的旋转,形成大角度边界;②由颗粒边界的迁移,形成新颗粒。
●断层角砾岩:断层角砾岩是由仍保持原岩特点的岩石碎块组成。
角砾胶结物为磨碎的岩屑、岩粉及岩石压溶物质和外源物质。
这类角砾岩中的角砾形状多不规则,大小不一,杂乱无定向。
角砾岩中的角砾一般在2mm以上。
断层角砾岩中角砾的棱角也可以被磨蚀而成透镜状、椭圆状,角砾可以呈雁列式等定向排列。
胶结物有时也显示定向,围绕角砾甚至发育劈理。
●断层泥:如果岩石在强烈研磨中成为泥状,单个颗粒一般不易分辨,而且较大碎粒(块)含量有限,这种未固结的断层岩可称为断层泥。
将原岩成分与断层泥成分对比发现,两者成分不尽相同,这说明断层泥的细粒化,不仅有研磨作用,而且有压溶作用,一些难溶成分残存下来作为断层泥的主要成分。
●飞来峰:当推覆体遭受强烈剥蚀,周围地区露出原来的新岩层,而残留一部分老岩层,孤零零地盖在新岩层上,叫飞来峰。
●非共轴变形/非共轴递进变形★★:指递进变形过程中,增量应变椭球的主应变轴方向与有限应变椭球的主应变轴方向不平行。
如递进简单剪切变形。
●负花状构造:是离散型走滑断层派生的在局部张扭性应力场中形成的构造,一套凹面向上的正断层构成了似地堑式构造。
地堑内地层平缓,浅部形成被正断层破坏的向斜,向斜不具弯滑褶皱性质。
●复理石(flysch):一种特殊的海相沉积岩套。
一种由半深海、深海相沉积构成的韵律层系。
单层薄,而累积厚度大,由频繁互层的、侧向上稳定的海相矿岩和(或)较粗的其他沉积岩和页岩层组成。
它们构成了褶皱山脉内部巨厚的地层层序。
在世界各造山带中复理石普遍发育,很多还被逆断层和逆掩断层所冲断或形成推覆体,因而常把复理石当作一种构造岩相。
●剪节理:由剪应力产生的破裂面。
●剪应变★★:变形的结果引起两条线段之间的夹角的变化叫做剪应变。
●简单剪切:简称单剪,是指均匀的平面旋转变形。
一种体变为零的平面应变。
指所有各点顺同一坐标轴变位而发生的剪切,在几何中可以用无限密集的平行平面的滑动来解释此类变形,相当于一叠卡片平行于卡片平面的剪切,每个单位圆的单剪变形面相对于相邻面都有相等的位移量和相同的位移方向。
●角度不整合★★:上、下地层间既缺失地层,产状又不相同。
●阶步★★★:断层两盘岩块相对错动时在断层面上因摩擦和碎屑刻划留下的痕迹,表现为一组与擦痕大致垂直的微小陡坎.由局部阻力差异或断层间歇性运动的顿错而成。
●节理★★:岩石受力发生破裂,两侧的岩石沿破裂面没有发生明显位移的一种断裂构造。
●拉伸线理★★★:拉伸线理是由拉长的岩石碎屑、砾石、鲕粒、矿物颗粒或集合体、气泡等呈平行排列显示出的线状构造。
它们是岩石组分在变形时发生塑性拉长而形成的。
属a线理。
●裂谷:指在区域隆起背景上以断陷谷为特征的大型复杂地堑系,它在地质和地球物理等方面均具一定特征。
●流劈理★★:流劈理是劈理的一种类型。
岩层、岩体或矿体在地应力作用或变质作用下,沿着一定方向产生的裂隙构造。
在强烈褶曲的岩层、断层两侧的岩体和变质岩内较为发育。
●磨拉石(molasse):造山作用结束时,形成于山前坳陷的巨厚的以粗碎屑为主的一套岩系。
又称磨拉层。
其成分中砾岩占70%~80%,含砂岩、灰岩、泥灰岩、页岩、盐类、煤等。
岩层松软,厚度巨大,通常分选和磨圆较差,常见交错层和波痕,相变急剧。
以陆相沉积为主,也有海相和海陆交互相沉积。
成分变化有一定规律,从山区到平原往往由砾岩过渡为砂岩、粉砂岩、粘土岩;纵向上,从上到下由陆相过渡为海相。
主要发育于造山运动的隆起阶段,分布于山前坳陷地带。
有些地带由于地壳活动性较弱,其磨拉石的发育程度不全,称为类磨拉石。
●逆断层:上盘沿断层面相对向上滑动,下盘则相对向下滑动。
●劈理:将岩石按一定方向分割成平行密集的薄片或薄板的次生面状构造。
●平行不整合/假整合★★★★:在沉积过程中,受到剥蚀,沉积作用间断,后来又下沉接受沉积,故其间缺失部分地层。
因上、下两套地层相互平行,其间存在一个假整合面。
这种接触关系称为假整合或平行不整合。
●平卧褶皱★★:平卧褶皱又称横卧褶皱,是轴面和枢纽都近于水平(倾角和倾伏角均为0°~10°)的倒转褶皱。
●破劈理★★:指岩石中密集的(间距小于10mm)且平行排列的一系列破裂面,其力学性质与剪节理相同。
●前陆盆地(qianlu):介于克拉通与造山带前缘的沉积盆地,又称山前坳陷或前渊。
前陆是指克拉通与冒地斜相邻的部分。
前陆盆地按其形成的构造位置可以分为两类:周边前陆盆地,紧靠在大陆碰撞所产生的造山带外侧,在向下挠曲的陆壳之上形成沉积盆地;弧后前陆盆地,发育在岩浆弧之后,常与B型俯冲有关,当断层片叠覆于陆壳上形成荷载时,区域性的均衡沉降产生前渊,聚集大量来自前陆和后陆方向的沉积物。
●鞘褶皱(sheathfold):最早是Carreras等1977年提出的,是特殊的A褶皱,因形似刀鞘而得名,是韧性剪切带的标志性构造之一,其规模一般几米到几百米,有的可达数公里。
大多呈扁圆状、舌状或圆筒状,多数为不对称褶皱,沿剪切方向拉的很长。
●蠕变★★:固体材料在保持应力不变的条件下,应变随时间延长而增加的现象。
其机制有两种。
扩散蠕变:矿物晶体在应力作用下通过质点扩散迁移产生的蠕变;滑移蠕变:由晶内滑移或由位错促进滑移引起的蠕变。
●伸展褶劈理(ecc):褶劈理的一种,韧性剪切带内发育的近平行的间隔性剪切条带(褶劈理),与糜棱面理(C面)成小角度(≤35°)相交,因其运动方向反映其伸展作用而得名。
与糜棱面理夹角的锐角指示本盘的剪切方向。
●石香肠构造(boudinage):在原先存在的比围岩强硬的岩层在垂直层理的挤压作用下被分割成一系列彼此平行的拉长体,亦称布丁构造。
布丁的延长方向平行于B轴方向,将之划归b线理。
但有的书中将认为,布丁排列方向平行于A轴方向,属a线理,这是不对的。
线应变测量的理想标志。
●双重逆冲构造(duplex):Boyer和Elliott概括了duplex的扩展过程。
起始阶段,主逆冲断层沿着S0滑动,从低滑动层爬升到高滑动层,以陡角度斜切能干层,形成下盘断坡。
从断坡底部发育一个新破裂面,并向前扩展一段距离,然后向上斜切至高滑动层,与先存主逆冲断层汇合;其次阶段,新断层S1开始滑动,上覆断层S0的一段停止活动,并在新生断夹块前S0与S1共同构成滑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