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六年级数学评价方案

合集下载

(完整word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模板

(完整word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模板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模版【教学内容】:版本、章、节【教材分析】:1.课标中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本节内容的知识体系;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前后教材内容的逻辑关系。

2.本节核心内容的功能和价值(为什么学本节内容),【学情分析】:1.教师主观分析、师生访谈、学生作业或试题分析反馈、问卷调查等是比较有效的学习者分析的测量手段。

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主要分析学生现在的认知基础(包括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要形成本节内容应该要走的认知发展线。

3.学生认知障碍点:学生形成本节课知识时最主要的障碍点。

【设计思路】:现本节课的教法学法及体现的理念支撑。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确定应注意按照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体系进行分析【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主要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很清楚地再现。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设计评价方案,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

另外,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不必面面俱到:1.反思在备课过程中对教材内容、教学理论、学习方法的认知变化。

2.反思教学设计的落实情况,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出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等,避免空谈出现的问题而不思考出现的原因,也不思考解决方案。

3.对教学设计中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尤其是对以前教学方式进行的改进,通过设计教学反馈,实际的改进效果如何。

4.如果让你重新上这节课,你会怎样上?有什么新想法吗?或当时听课的老师或者专家对你这节课有什么评价?对你有什么启发?教学设计模板教材分析:A()是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年级()册第()页至第()页的内容。

这部分教学内容在《数学课程标准》中属于“(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领域的知识。

(完整word版)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完整word版)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表格式教学设计模板《观察范围》教学设计案例《观察范围》教学设计 .名称科数学教学对象六年级学生提供者刘有玲目课一课时时一、教材内容分析《观察范围》是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的一节课,教材创设了猴子观察到的桃子的范围,电灯下的影子,汽车由远及近行驶时,观察物体的范围的变化等学生熟悉的、有趣的情境,这些情境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但学生又很少关注其中是否蕴涵着数学,本节课的内容既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又可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

同时,教材将眼睛、视线与观察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并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发展了学生的抽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联系紧密,并伴随学生的推理、想象、交流、创造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1、知识与技能:( 1)给合生活实际,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

(2)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并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3)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2、过程与方法:从熟悉的、有趣的生活背景中让学生感受观察范围的变化,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1.六年级学生( 11—12 岁)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即观察范围的变化站的高看得远,看得范围大;站的低看得近,看得范围小。

2.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模拟等活动中体会到将眼睛、视线与观察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感受到观察范围随着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变化。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发展学生的抽象能力和解让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新课程提出来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过程,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完整word版)人教版新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

(完整word版)人教版新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

人教版新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1、分数乘整数教学反思分数乘整数的知识基础在于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及分数的意义及整数乘法的意义等知识.在课堂的开始环节,我对这些内容进行了一定的复习,再进入分数乘整数的教学。

分数乘整数的算法很简单,在相乘时,分母不变,只把整数和分数的分子相乘作分子。

在教学这个内容时,我关注到新教材在算理方面的重视,注意到图形和算式之间的联系,在计算前充分让学生感知画、涂图形的过程。

因此,在后面计算方法的得出就水到渠成,比较容易了.再者,对“分数乘整数表示的意义”也有机的渗透,为后面的知识打好铺垫.一堂课上下来,由于学生对内容比较容易接受,课堂上有了空余时间。

学生对算理的理解比较清晰,但还存在的问题就是约分的环节,有些学生喜欢算出结果以后再约分,对计算过程约分还不愿意采用.这一环节还应讲深讲透。

学生可能对于这种在计算过程当中的约分,还是一知半解,对这样约分的道理理解得不够清楚。

学习分数乘整数,学生在计算时肯定会遇到先约分后乘还是先乘后约分的问题。

如果仅仅是为得到一个正确的结果,那么无论前者,还是后者,都无关紧要,只要不出差错,最后都能得到正确结果。

显然,我们还需要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较高的计算速度和计算正确率!那么我们就必须让学生明白到底哪种思路更合理,更有助于自己的后续学习。

作为分数乘法的第一节课—-分数乘整数,形成先约分后计算的良好计算习惯,对于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和计算速度,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2、《分数乘小数》的教学反思成功之处:在本节课中,我放手让学生联系已有知识经验,用自己思维方式进行自由的、多角度的思考,学生自主地构建知识,充分体现了“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的理念。

学生通过讨论、合作交流,得出三种不同的处理方法。

小数化成分数,分数化成小数,小数和分母约分。

同样得到了正确的结果。

有针对性的练习是内化知识、训练思维、培养能力、形成技能的重要环节。

计算本身是枯燥乏味的,于是我便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设计了形式多样、与生活密切相连的、不同层次的练习,使程度不一的学生都能在练习中巩固新知,发展能力,充分感受学习的快乐。

完整word版,六年级数学试卷分析、反思

完整word版,六年级数学试卷分析、反思

六年级数学统考试卷分析及反思本次期末考试是由区教育局统一举办的,并且严格按照程序命题、考试、阅卷的,可见这次考试的重要性。

本次考试主要考察的是六年级上册全册的知识内容内容,所涉及的内容有圆、分数的混合运算及应用、观察物体、百分数的认识及应用、比的认识及应用等。

题的难难易适中,涉及考察的面广,所学习到基本的知识点都有考察。

鉴于本次考试的重要性,所以我必须对本次考试进行细致的分析和反思,以便于从中得到教训。

一、试卷成绩六年级一班应考54人,实考54人,均分83.9分,优秀率59.6%,及格率98.3%,其中12人集中在70-84之间,2人不及格成绩分别是56分和59分。

六年级二班应考53人,实考50人,其中3人由于休学和特殊情况未参加考试,均分82.5分其中18人集中在70-84之间,5人不及格成绩分别是58分、57.5分、54分、52分和37分。

综合来看,成绩不理想的最大原因还是两极分化比较严重,不及格的人数达7人之多,包括一个全年级最低的37分。

二、试卷题型分析和失分率情况。

1.直接写出。

本题就是对于计算的最基本的考察,没有难度可言。

失分率约为28%2.基础部分。

第1小题。

考察画圆时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就是半径,知道半径求直径和圆的面积,失分率为5%。

第2小题。

考察比的化简,失分率为5%。

第3小题。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相关问题。

第二小问在平时练习的基础上稍微变动错误率变大。

失分率为71%。

第4小题。

错误率13%。

第5小题。

求利息的问题。

没有技巧性错误的都是计算错误失分率为40%。

第6小题。

考察分数、小数、比以及百分数的相互转换。

失分率为34%第7、9小题。

对于比的应用,此题类型讲过多次错误的同学是对于方法还不能掌握。

失分率40%。

第8小题。

是数学好玩一课中的比赛的场次相关题型。

失分率为3%。

第10小题。

考察圆的相关知识,大圆半径和小圆半径的关系求面积之间关系的问题。

由于部分孩子没有好的思路和方法二导致错误。

六年级上册数学分项考评方案

六年级上册数学分项考评方案

六年级上册数学分项考评方案一、考评目标本方案旨在全面评估六年级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包括概念理解、计算能力、问题解决和数学思维等方面。

通过分项考评,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薄弱环节,提高学习效果。

二、考评内容1. 概念理解:考查学生对数学基础概念的理解,包括数的认识、图形与几何、分数与小数等。

2. 计算能力:测试学生的基本计算技能,包括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等。

3. 问题解决:考察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应用题、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等。

4. 数学思维:评估学生的逻辑思维、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如推理题、智力题等。

三、考评形式1. 随堂测试: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在课堂上进行小测验,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

2. 单元测验:学完一个单元后,进行一次综合性的测验,检测学生对该单元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 期中考试:学期中进行一次全面的数学考试,评估学生对前半学期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4. 期末考试:学期末进行最后一次全面的数学考试,评估学生对整个学期的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四、成绩评定1. 随堂测试:成绩以百分制记录,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

2. 单元测验和期中考试:成绩以等级制记录,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个等级。

3. 期末考试:成绩以等级制和具体分数双重记录,作为学生学期总评的重要依据。

五、总结与建议通过分项考评,教师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发现学生的薄弱环节,从而制定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同时,学生也可以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及时调整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建议教师和学生定期进行总结反思,根据考评结果调整学习计划和教学方法,以实现更好的学习效果。

(完整word版)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电子稿)

(完整word版)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电子稿)

2011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目录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二、课程基本理念三、课程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总目标二、学段目标第三部分内容标准第一学段(1~3年级)一、数与代数二、图形与几何三、统计与概率四、综合与实践第二学段(4~6年级)一、数与代数二、图形与几何三、统计与概率四、综合与实践第三学段(7~9年级)一、数与代数二、图形与几何三、统计与概率四、综合与实践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教材编写建议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附录1 有关行为动词的分类附录 2 内容标准及实施建议中的实例第一部分前言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数学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特别是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1.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完整word版)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复习计划

(完整word版)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复习计划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复习计划一、学情分析经过近一学期的学习,学生掌握知识和能力发展基本情况是:在计算上,本学期学习了分数的乘除法及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学生对计算方法的掌握基本没有问题,但在练习的过程中,学生由于审题不仔细、对比不到位等,导致正确率低下的现象时有发生,且比较顽固;在混合运算中,不求简算和盲目简算的同学都存在,也反映出学生学习过程的随意性大,自觉性不强。

在概念方面,相对于上学期,本册新概念不太多,但随着知识的积累,很多以前所学习的概念作为新知识的基础,大量运用于这学期的学习中,因此,也多次出现在考卷中。

学生的思维在发展的过程中,其深刻性、准确性、全面性等方面都急需通过学习和训练进一步提高,在填空、选择及判断题中,学生失分依然十分严重,需加强复习。

应用题方面,历来是发展滞后学生最感头疼的部分,而且,本学期的分数应用题是小学应用题板块中变化最多、难度最大的,有的学生掌握很好,但不少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不稳定,也应当强化训练。

几何图形方面:本期所学几何知识是圆的认识,以及其周长、面积的计算,同时认识了扇形。

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比较好,但在应用的过程中应重视对数学信息的正确提取、正确分析。

二、复习主要内容本册教材的复习包括分数乘除法、百分数、比、圆、位置、统计等部分,涵盖了本册的主要内容。

三、复习总目标通过总复习,系统、全面地复习和整理本学期所学知识,帮助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有关的规律性的知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概念、空间概念、统计概念,增强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全面达到本学期的教学目标。

四、复习重难点1.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是复习的重点。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综合性强,演算过程复杂,是分数四则计算能力的综合体现。

2.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复习重点在通过对照、比较,弄清基本应用题的结构特征,明确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3.较复杂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是本单元的难点。

(完整word版)六年级数学培优转差工作计划

(完整word版)六年级数学培优转差工作计划

六年级数学培优转差工作计划----李丽红根据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围绕教学目标,除了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定期评定学生成绩、优质完成每一节课的教学外,应采取课内外培优措施,制定培优计划,以高度的责任心投入到紧张的教学及培优补差工作中,力争取得好成绩。

一.思想方面的培优补差。

1.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经常和学生谈心,关心他们,关爱他们,让学生觉得老师是重视他们的,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了解学生们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

从而根据学生的思想心态进行相应的辅导。

2.定期与学生家长、班主任联系,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家庭、生活、思想、课堂等各方面的情况。

二.有效培优转差措施。

利用课余时间和晚自习,对各种情况的同学进行辅导、提高,“因材施教、对症下药”,根据学生的素质采取相应的方法辅导。

具体方法如下:1.课上差生板演,中等生订正,优等生解决难题。

2.安排座位时坚持“好差同桌”结为学习对子。

即“兵教兵”。

3.课堂练习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层“必做题”—基础题,第二层:“选做题”—中等题,第三层“思考题”--拓广题。

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4.培优补差过程必须优化备课,功在课前,效在课上,成果巩固在课后培优。

培优补差尽可能“耗费最少的必要时间和必要精力”。

备好学生、备好教材、备好练习,才能上好课,才能保证培优补差的效果。

要精编习题、习题教学要有四度。

习题设计(或选编习题)要有梯度,紧扣重点、难点、疑点和热点,面向大多数学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巩固“双基”,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习题讲评要增加信息程度,围绕重点,增加强度,引到学生高度注意,有利于学生学会解答;解答习题要有多角度,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解,扩展思路,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变通性;解题训练要讲精度,精选构思巧妙,新颖灵活的典型题,有代表性和针对性的题,练不在数量而在质量,训练要有多样化。

三.在培优转差中注意几点:1、不歧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不纵容优秀的学生,一视同仁。

(完整word版)PISA评价体系

(完整word版)PISA评价体系

PISA评价体系一、概述PISA(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Assessment)是一个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策划并组织的评价临近义务教育末期(15周岁)学生的阅读、数学、科学素养的国际性学生评价项目,是一项集体协作研究计划。

它主要评价学生是否具备了未来生活所需的知识与技能,以及在现实生活中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

PISA的测评结果反映了教育系统和社会系统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影响,并在世界范围内为各国的教育政策制定和研究提供导向。

二、评价特点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ISA)与其他国际性评价,如国际科学与数学调查趋势(TIMSS)只关注“学校"的知识、主要考察学生对学校课程的学习情况,有着显著的不同。

第一,主要关注学生是否准备好去应对未来的挑战,他们是否具有有效地分析、推理与交流自己的思想观点及终身学习的能力;第二,强调通过在真实生活情景中,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和思维能力的表现,来反映学生掌握关键能力的状态;第三,通过搜集各国学校教育、家庭、社会等方面的背景信息,运用评价框架对测试所取得的结果进行详细的解释,为各个国家和地区制定更加行之有效的教育政策提供依据。

三、评价目的及意义“国际学生评价计划”的主要目的是评定主要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及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15岁的学生在多大程度上获得在今后成人生活中所需要的广泛的阅读、数学、科学、问题解决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以便学校教育能较好地应对当今社会的挑战。

“国际学生评价计划”旨在通过三年一度的周期性的评价,直接而有效地收集、整理、分析和提供相应的学生、学校、国家和地区等各层面的阅读能力、数学能力、科学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方面的信息,提供在家庭和学校里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的观察和分析,审查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的机理及对制定教育政策所具有的意义。

数学教案小学数学教学评价

数学教案小学数学教学评价

数学教案小学数学教学评价
学习内容:小学数学
教学目标: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技能,建立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评价:
1. 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优秀/良好/一般/需要加强)
2. 学生在数学运算中的表现:(独立完成/需指导/存在错误)
3. 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逻辑性/需帮助/需要加强)
4. 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情况:(能够灵活运用/有待加强/理解不够深)
5. 学生对数学思维的发展:(能够独立思考/需要引导/有待提高)
6. 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表现如何:(积极参与/合作良好/表现不佳)
7. 学生在课堂互动中的表现:(主动回答问题/积极讨论/需鼓励)
8. 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态度:(热爱数学/认真学习/待提高)
教师评语:(总结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和加强的建议)
家长评价:(反馈学生在家庭学习情况,提出对孩子数学学习的期望和建议)
教学反思:(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回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提出调整和改进的方案)
教学评价结果:(优/良/中/差)
教学评价人:(签名)
时间:(年/月/日)。

(完整word版)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电子稿)

(完整word版)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电子稿)

2011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目录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二、课程基本理念三、课程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总目标二、学段目标第三部分内容标准第一学段(1~3年级)一、数与代数二、图形与几何三、统计与概率四、综合与实践第二学段(4~6年级)一、数与代数二、图形与几何三、统计与概率四、综合与实践第三学段(7~9年级)一、数与代数二、图形与几何三、统计与概率四、综合与实践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教材编写建议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附录1 有关行为动词的分类附录 2 内容标准及实施建议中的实例第一部分前言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数学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特别是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1.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word完整版)小学数学试卷分析

(word完整版)小学数学试卷分析

(word完整版)⼩学数学试卷分析⼀、命题⽬的、范围、及特点。

本次质量监测试题依据⼤纲和教材,覆盖⾯⼴,重视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空间观念以及解决问题能⼒的考查,主客观性试题设置合理,有⼀定的综合性和灵活性,难易适度。

⽐较客观真实地反映了我班⼩学数学教学质量的现状。

本试卷包含六种题型,通过不同形式,从不同侧⾯考查了学⽣对本册1~3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

尤其侧重体现了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所提倡的数学问题⽣活化,以及学⽣利⽤数学知识解决⾝边的数学问题的合理性和灵活性。

总体来说,⼤部分试题难易适中。

⼆、从试卷中发现的问题1、练习量不⾜。

虽说不能题海战术,但练习过少知识没有很好的强化,⽐如运算定律在⼩数乘法中的运⽤,需要从⼤量练习中掌握。

2、延伸度不够。

试题有难度,不能只抓好课本,需要有适当的延伸,⽐如:填空题的第6⼩题。

3、含⾦量不⾼。

年轻教师普遍抓题不准,我也是这样,重难点把握不好,有些重要的题轻描淡写,不是重点的却⼜⼤讲特讲。

4、判断问题和计算,我觉得⼤多数同学完成得⽐较好,从卷⾯上看能够⼀⽓呵成,字迹⽆修改现象,但也有部分同学,计算能⼒差,失分严重,这是很不正常的现象。

三、针对这些问题我的措施是:1、抓好基础知识的落实,才能做好延伸,并把握好练习量,做到“巧⽽精”。

2、抓好重难点,抓好教材,不做⽆⽤功。

3、抓好落后⽣,学校、家庭联⼿,同时注意⽅法,对有上进⼼的可以适当放⼿,引导多问,其他则要注意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法的指导。

4、抓好⾃⾝素质的提⾼,多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多学习,5、重视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如果只关注学⽣是否掌握“双基”,能否正确解题,⽽忽视对学⽣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是数学教育的严重失误。

学⽣答题字迹潦草,格式混乱,审题不认真,计算不细⼼,反映出学⽣学习态度不端正,做事浮躁,责任意识淡薄。

本次测试学⽣的过失性失分相当普遍,严重地影响了学⽣的成绩。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书写训练,格式指导,严格要求,严格监控,让每个学⽣养成认真审题,缜密思考,仔细计算,⾃觉检验的良好习惯。

(完整word版)《用字母表示数》教学评价

(完整word版)《用字母表示数》教学评价

《用字母表示数》教学评价“教必有法而教无定法”,只有方法得当,才会有效。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思维活动的特点,邵老师采用了情景教学法和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

首先教师创造良好的环境,引导学生从喜欢的、已知的、熟悉的生活内容入手,让学生自己在特定的环境下不知不觉中建立字母就在生活中,就在我们身边,再通过一系列活动,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索进一步了解了字母可以表示数,含有字母的式子既可以表示数量关系,也可以表示数量。

再通过各种联系将其转化为解决问题的策略,发掘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挖掘问题能力、交流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

原教案的导入和用字母表示数教学上是按教材内容来进行教学的,思路在继续“教教材",不仅教学过程一般化,学生也没有真正进入积极能动的学习状态.教师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是一种观念和方法的转变;从用教材中的材料教,到选择、设计合适的材料教,更是一种创造和发展。

教师要善于发现和选择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学习材料,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和谐发展。

本节课抛开了教材中的原有例题,从学生生活中选择教学素材。

我们认为选择这样的材料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发展,也有助于数学学习材料的发展,能促使学生积极思维,有利于组织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教师不应该仅仅是课程的实施者,而且应该成为课程的创造者和开发者。

故在新教案中的导入和对知识技能的掌握上是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也包括教师自身的优势、特长)所设计的。

课前谈话就足以激发起学生的兴趣,用“帅、酷、牛"等时尚用语及一首儿时的歌谣“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深深激发学生好奇心和积极性。

一则“畅想年龄”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让学生眼前一亮有了新鲜感。

同时还注重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创设了一定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去畅想自己和老师的年龄,购买喜欢的物品,既直观又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2、以学生生活经历为素材,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升到数学角度。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Word表格版)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Word表格版)
(1)列式并说出算式中的被乘数、乘数各表示什么?
5个12是多少?9个11是多少?8个6是多少?
(2)计算:
+ + = + + =
2.引出课题。
+ + 这题我们还可以怎么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数乘法。
二、新授
1、利用 + + 教学分数乘法。
(1)这道加法算式中,加数各是多少?(都是 )
(2)表示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怎么列式?(乘法, ×3)
2、小结例1:
(1)确定一个同学的位置,用了几个数据?(2个)
(2)我们习惯先说列,后说行,所以第一个数据表示列,第二个数据表示行。如果这两个数据的顺序不同,那么表示的位置也就不同。
3、练习:
(1)教师念出班上某个同学的名字,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写出他的准确位置。
(2)生活中还有哪里时候需要确定位置,说说它们确定位置的方法。
3、创设开放、民主、有趣的自主探究空间,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培养他们勇于实践的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
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
熟练掌握运算定律,灵活、准确、合理地进行计算。
课前准备
教学流程
个性化设计
一、复习
1、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么样?(先算二级运算,后算一级运算)
第几列第几行(2个数据)
小东(3,4)
大门(3,0)
教学反思
课题
分数乘整数
共()课时
三维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分数加法及分数基本意义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例,通过对分数连加算式的研究,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完整word版)《教育测量与评价》教案

(完整word版)《教育测量与评价》教案

《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教案第一章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发展[教学目的与要求]理解数学教育测量和教育评价的含义及二者之间的关系,了解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主要发展历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及对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要求,认识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地位和作用、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对教师职业专业化的重要性。

[重点与难点]重点:数学教育测量和教育评价的含义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地位和作用。

难点:数学教育测量和教育评价的含义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时数]讲授2课时,课堂讨论、学生自主学习1课时[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课堂讨论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第一节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问题一、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含义二、教育评价的基本问题三、教育评价相关概念辨析第二节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发展历史一、中国是考试制度的发源地二、中国科举制度的世界地位三、数学教育测量学科的诞生四、数学教育测量运动的蓬勃开展五、美国的“八年研究”是教育评价的催生剂六、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的发展第三节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地位和作用一、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是现代教育科学研究的三大领域之一二、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在教育改革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三、教育改革呼唤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更加科学化四、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是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能力[课堂训练、作业思考题][1]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有什么联系与区别?[2]教育评价与教育评估有什么联系与区别?[3]在学科专业分类中,“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放在哪一个类别中比较合适?[4]试分析一下,狭义、中义与广义的教育评价概念有何区别?[5]怎样使用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这个概念?[6]为什么说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在教育中有重要的作用?[7]为什么说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是教师必备的知识技能修养?[8]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考试评价制度改革提出哪些要求?第二章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类型和功能[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不同标准的分类,了解形成性、诊断性和总结性测验(评价)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初步了解常模参照测验和标准参照测验的意义与区别,认识潜力参照测量与评价的意义和特点、最佳行为评价和典型行为评价的意义及其区别,初步领会计算机自适应测验的理念,能够分别阐述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在实现教育判断、改进教师教学、促进学生学习、行使等教育管理方面的功能。

(完整word版)六年级数学课程标准

(完整word版)六年级数学课程标准

中小学数学第二学段课程标准第二学段(4~6年级)课程目标一、知识技能1.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万以上的数;理解分数、小数、百分数的意义,了解负数;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理解估算的意义;能用方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能解简单的方程。

2.探索一些图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了解一些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体验简单图形的运动过程,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运动后的图形,了解确定物体位置的一些基本方法;掌握测量、识图和画图的基本方法。

3.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体验随机事件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

4.能借助计算器解决简单的应用问题。

二、数学思考1.初步形成数感和空间观念,感受符号和几何直观的作用。

2.进一步认识到数据中蕴涵着信息,发展数据分析观念;感受随机现象。

3.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结果。

4.会独立思考,体会一些数学的基本思想。

三、问题解决1.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运用一些知识加以解决。

2.能探索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有效方法,了解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3.经历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

4.能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判断结果的合理性。

四、情感态度1.愿意了解社会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信息,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引导下,体验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相信自己能够学好数学。

3.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数学的价值。

4.初步养成乐于思考、勇于质疑、实事求是等良好品质。

第二学段(4~6年级)内容标准一、数与代数(一)数的认识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万以上的数,了解十进制计数法,会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

2.结合现实情境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

3.会运用数描述事物的某些特征,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完整word版)2023年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完整word版)2023年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完整word版)2023年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2023年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概述2023年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旨在提供全面和实用的数学教育指导,以帮助小学生在数学领域取得良好的研究成果。

本文档将概述该标准的主要内容。

核心概念新课程标准重点关注以下核心概念:1. 数字与运算:包括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数、负数等基本概念及其运算方法。

2. 几何与测量:包括平面图形、立体图形、长度、面积、体积等几何概念及其测量方法。

3. 数据与概率:包括数据收集、整理、展示以及概率的基本概念。

研究目标新课程标准设定以下研究目标,鼓励学生:- 发展数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培养数学实践能力和数学沟通能力;- 建立数学应用的能力和数学兴趣;- 培养数学研究的积极态度和良好的研究惯。

教学方法新课程标准倡导以下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的有效研究:1. 探究研究:鼓励学生通过观察、探索和实践,主动发现数学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2. 合作研究:鼓励学生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数学问题,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 技术辅助研究:借助计算器、电脑软件等工具,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效率和准确性。

4. 多元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式,综合考察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新课程标准规定了各年级的教学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数的认识与运算;- 图形的认识与比较;- 数量的测量与比较;- 数据的收集与展示;- 简单概率的认识与应用。

总结2023年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和兴趣,通过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发展数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这一标准的实施将为小学生提供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数学教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数学评价方案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

”为优化课程结构,重视学生的数学知识的掌握以及数学技能的培养。

同时能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学生的学的水平,全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根据《课程标准》中的评价建议,结合我班数学学科教学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此方案。

一、质量检测
1、检测次数:按照教科书的编排安排检测次数,再加期中质量检测和期末质量检测。

2、检测时间:根据进度安排,每单元教学结束后安排检测。

期中检测约在第十周,期末检测与有关部门同步。

3、检测形式:以考察学生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技能的掌握为主。

各单元的检测和期中检测以全班为单位自行进行测评,期末测评统一安排。

4、评价方式:评分采用百分制,60分以下算是不及格,60—79分是良好,80分以上是优秀。

根据学生检测等级确定教学效果,考后再进行试卷讲评,根据测评结果归纳出本单元知识掌握的不够扎实的方面,在进行重点讲解。

二、质量分析
测评后及时抓好测试结果的统计分析,针对考试的具体情况进行质量分析材料,每学期不少于2次。

测评后上好讲评课,及时查漏补缺,调整教学进度。

三、过程评价
1、评价要点
以“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强化评价的发展性导向功能。

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

既关注学生数学知识与数学学习技能的掌握情况,又要注重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参与、交往合作和探索过程的考察。

强调对学生探究能力、实践与综合应用能力的评价。

重点评价学生“学”数学、“做”数学、“用”数学的兴趣、技能、及思维逻辑能力。

注意考查学生是否善于思考勤于提问,是否能自己“创造性”地学数学、用数学,是否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知识,选择合造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独立完成作业情况。

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

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否浓厚;学习动机是否强烈;是否乐于合作、交流,愿意采纳别人意见;是否大胆提问,勇于创新。

2、评价方法。

(1)考试成绩与平时表现相结合。

对学生的评定,除了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外,还要着眼于学生平时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可持续发展的探究能力、实践与综合运用能力及学生在平时学习中所表现出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书写情况、作业情况及是否认真检查等情况)、学习方法及合作状态等情况。

(2)期末考试与平时考试相结合。

对学生一学期学习以来,对知识技能掌握情况的考查,仅凭期末考试,是无法完整体现学生的学习情况的。

综合期末考试与平时测查成绩进行综合评定。

(3)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

对学生的评价,除了可以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给出“等级”或“分数”。

不可以用描述性的语言对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知识掌握的情况和能力水平进行表述,侧重于学生发展性领域的表现。

3、评价内容: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学习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克服在学习数学中遇到的困难;上课时能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大胆提问,能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能发表不同的见解;会与他人合作、交流;有良好的作业习惯等。

4、评价方法及标准:分课堂观察、课后访谈、作业分析与单元测试来进行。

(1)作业评价
a、按时完成作业,这是每一个学生具备的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要不然就会有忘写或漏写的可能而且书写要工整,给人一个良好的感觉和印象。

b、会审题,是一个学生学习关键的一点学习完以后,不会审题,也就是没有学习或没有学好,审题是做题的关键,要完成一项任务必须把对象搞清楚。

c、要有及时订正的习惯,否则没有批改作业的效果。

(2)课堂教学
a、会倾听,上课注意力集中是一方面,但上课注意力集中不一定是会倾听,会倾听关键是要会抓住重点,这就要求学生边听便思考,会用塞选法学习,知道该怎样去做笔记、怎样去学习;做到听完课后心中有数。

b、能用较准确会倾听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对一个知识点或问题,怎么样想的或有什么想法,能用比较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

这是要用“会倾听”作为基础的。

若不会听课就不会有问题和想法的。

(3)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新教材的最大优点就是学有所用,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当然比较深的问题和涉及到较多的科学知识是解决不了的。

但是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还是可以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的。

比如利用梯形的面积公式求钢管或圆木一类的东西堆成象梯形的形状的总根数等问题。

(4)质量检测。

从测验学生的全面学习情况入手,不能简单以知识为重点,要从能力、习惯、态度、情感、价值等入手,体现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