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加工贸易对就业的影响分析【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浙江省发展加工贸易的对策

浙江省发展加工贸易的对策

浙江省发展加工贸易的对策[摘要]随着科技革命的加速和知识经济的兴起,高新技术产业内贸易和企业内贸易趋势越来越明显。

一国可以通过加工贸易方式与发达国家之间开展高级形态的产业内加工贸易业务,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

因此可以说,加工贸易是发展中国家参与全球高新技术国际分工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加工贸易;知识密集型;深加工结转;国际化经营一、引言一般贸易出口是国内产品在国际市场实现价值的重要环节,是我省的传统贸易方式。

随着开放型经济的发展,在外贸体制改革、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产业资本转移等因素综合作用下,“九五”开始,加工贸易也在浙江的贸易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什么是加工贸易加工贸易指从境外保税进口全部或部分原辅材料、零部件、元器件、包装物料(下称进口料件),经境内企业加工或装配后,制成成品出口的经营活动,包括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1。

由于浙江加工贸易的特殊税制安排,可以在保证出口的同时,有效缓解出口退税的压力,因此一般贸易有向加工贸易发展的趋向。

三、浙江省发展加工贸易的原因以及面临的问题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生产要素禀赋理论)假定各国的劳动生产率是一样的(即各国生产函数相同),在这种情况下,产生这种比较成本差异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各国生产要素禀赋比率的不同;另一个是生产各种商品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组合不同,亦即使用的生产要素的比例不同2。

而我省的劳动力相对丰裕,有适合进行加工贸易的生产要素——劳动力资源。

在加工劳动密集型商品上有比较优势,而且我省有较多的科技人才,有发展加工贸易产业的潜力。

不同贸易方式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是不同的,总体上看,浙江外贸长期是高一般贸易低加工贸易,一般贸易对浙江国民财富的贡献和综合效应高于加工贸易。

加工贸易在浙江的发展仍具有一定的挑战,我国仍处于加工贸易的传统发展阶段,加工贸易的主体仍是劳动密集型产业。

我省加工贸易的产品加工环节单一,产业链条短,仅从事简单的组装、装配等劳动密集型环节,产品增值率低,加工贸易管理措施滞后,手续复杂,结构不够合理3。

浙江省加工贸易

浙江省加工贸易

宁波大红鹰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浙江省加工贸易现状摘要:加工贸易是发展中国家参与全球国际分工的有效途径。

加工贸易作为浙江这一外贸大省的重要外贸方式之一,对经济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浙江省加工贸易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跨跃式发展,成为浙江省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发展加工贸易是浙江省抓住外部机遇发挥自身优势,提高自主发展能力,加快工业化进程的重要实现途径。

但是,浙江省作为我国外贸起步较早的省份之一,浙江的加工贸易无论是其整体规模还是发展速度,与其他沿海省份相比都存在一定的差距。

浙江省的加工贸易该如何从如今的现状之中找出应对之策呢?本文就浙江省加工贸易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浙江加工贸易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加工贸易经济发展对策浙江省改革开放20多年来,在国内外优势互补的过程中,浙江省加工贸易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跨跃式发展,成为浙江省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世界市场上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和国际产业转移方兴未艾。

发展加工贸易是浙江省抓住外部机遇、发挥自身优势、提高自主发展能力、加快工业化进程的重要实现途径。

但是,浙江作为我国外贸起步较早的省份之一,浙江的加工贸易无论其整体规模还是发展速度,与全国和沿海兄弟省市相比仍都存在一些差距。

本文就浙江加工贸易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加工贸易的发展策略。

一、浙江加工贸易存在的问题当前,浙江省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企业自主增长能力日益增强,工业门类齐全,基础设施良好,加工制造能力较强。

但与广东、江苏及上海等省市相比,浙江省加工贸易的发展仍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加工贸易发展规模偏小和比重较低近年来,浙江省的外贸出口规模持续扩大,远远超过全国的平均水平。

至2005年,全省加工贸易出口总额已达162.2亿美元,与上年同比又增长了44.4%,远远超过全国的平均水平。

但从贸易方式看,支持浙江省出口贸易持续增长的主要是一般贸易出口。

浙江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研究[文献综述]

浙江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研究[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浙江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研究加工贸易在我国近三十年的发展,成为出口创汇、推进工业化进程、繁荣国家和地区经济、提升产业结构、推动企业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的重要手段。

2007 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加工贸易的新政,对浙江加工贸易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加工贸易作为一种贸易方式,已经逐步成为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也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之一。

随着经济学家的相关研究,在国内外专家的相关分析下,形成了垂直专业化,形成了加工贸易。

本文试图对在对加工贸易国内外理论进行系统的梳理和评述,以期能对进一步认识加工贸易的作用及如何促进浙江经济发展提供一些帮助。

一、国外加工贸易相关研究动态(一)加工贸易产生的原因关于加工贸易的产生原因,许多学者都认为,加工贸易是在二战后国际贸易呈现一系列新特点的情况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而产业内贸易和跨国公司的企业内贸易就是国际贸易一系列新特点中的重要方面。

加工贸易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产业内贸易和公司内贸易。

也就是说,加工贸易的产生是伴随着国际分工形式的不断演变而产生的,在性质上其具有较多的“水平分工”成分。

RobertJ.Carbaugh(1998)指出,水平分工的实质是将同一产品的零部件的生产或不同生产工艺过程分布在不同的国家进行,然后统一组装制成成品。

因此,加工贸易方式是国际水平分工得以实现的重要手段。

Daniel M.Bernhofen(1998)认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深化,全球范围内正在进行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加工贸易固有的特点将促使其进一步成为很多国家参与国际分工的重要形式。

Howard Chao(2003)也指出,发展中国家通过接受发达国家产业转移而发展的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加工贸易是一种初级的“水平分工”模式,而现代迅速发展并成为趋势的高新技术加工贸易则属于一种高层次的水平分工。

(二)加工贸易的定义随着国家贸易的发展和世界科技的进步,国际分工水平日益深化,使得一种产品的生产过程得以在不同国家展开,公司内贸易的出现进一步推动了世界产业内贸易的发展。

浙江省加工贸易发展分析

浙江省加工贸易发展分析

浙江省加工贸易发展分析浙江省是中国经济比较发达的省份之一,加工贸易在浙江省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位置。

以下是浙江省加工贸易发展的分析:一、浙江省加工贸易历史1985年,浙江省率先启动加工贸易试点,建立了12个加工贸易试点区。

1992年,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浙江绍兴县外向加工贸易区,这是中国成立的第一个加工贸易区。

1993年,国务院批准设立钱江经济开发区。

二、浙江省加工贸易产业门类浙江省加工贸易以轻工业为主,主要涉及纺织、电子、机械、鞋服、玩具等行业。

三、浙江省加工贸易优势1、地理位置优势。

浙江省地处中国东南沿海经济带中心区域,距离上海仅150公里,有完备的铁路、公路、水运交通网络。

2、政策优势。

浙江省加工贸易试点开创了一系列的政策,吸引了大量外资企业和台资企业。

3、协同发展优势。

浙江省既是中国制造大省,也是商贸大省,具备与国外企业合作的实力和经验。

4、品牌优势。

浙江省拥有“中国小商品城”、“中国鞋都”、“中国皮具之都”等多个区域品牌,具有区域产业优势。

四、浙江省加工贸易存在的问题1、环保问题。

浙江省有一定的环保压力,加工贸易的高耗能、高污染、低附加值的特点,其环境影响需要得到重视。

2、人力成本上升。

近年来,浙江省的人力成本逐渐上升,导致企业的利润空间变小。

3、竞争压力加大。

中国加入WTO后,中国市场对于外资企业和国内企业同样开放,浙江省加工贸易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加大。

五、浙江省加工贸易发展趋势1、产业升级。

浙江省加工贸易企业面临着国家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形势,需要加快产业升级和环保技术改造,加大自主研发投入。

2、转型升级。

浙江省加工贸易发展需要走出传统的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的产业格局,向高端、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

3、政策支持。

浙江省将继续完善加工贸易政策,吸引更多的外资企业和资源,提高企业竞争力。

4、品牌建设。

浙江省要抓住加工贸易行业内有较强区域品牌和知名度的机会,加强品牌建设和推广,提升品牌竞争力。

加工贸易基本政策分析

加工贸易基本政策分析

加工贸易基本政策分析加工贸易是指根据中国的相关政策,利用国内和国外资源进行产品的加工和组装,并最终实现出口的一种贸易形式。

加工贸易政策是中国外贸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国的贸易发展和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从加工贸易政策的背景、政策目标、政策实施以及政策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加工贸易基本政策的作用和意义。

首先,加工贸易政策的背景是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渐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为了更好地参与国际分工合作,加工贸易政策应运而生。

中国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外商在中国设立工厂,并将加工企业与国际市场进行对接,以提高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政策的目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通过加工贸易政策,中国吸引了大量外商直接投资,促进了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引进,提高了中国企业的产业链水平。

其次,加工贸易政策为中国提供了出口的渠道,大大增加了出口收入,推动了出口的增长。

第三,中国政府通过加工贸易政策积极培育本土品牌,提高中国产品的国际知名度和声誉。

政策的实施主要通过减免关税、退税、税收优惠等形式来促进加工贸易的发展。

首先,在关税方面,中国政府对与加工贸易有关的原材料、零部件、设备等进行了关税优惠,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益。

其次,在退税方面,中国政府对加工出口产品给予了退还增值税的政策,以降低企业的成本压力。

第三,在税收方面,中国政府对加工贸易企业实行了特殊的税收政策,如所得税优惠等,以鼓励企业继续扩大投资和生产规模。

加工贸易政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加工贸易政策促进了外商直接投资和技术引进,提高了中国企业的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

其次,加工贸易政策通过出口提高了中国的外汇收入,推动了外汇储备的增长。

第三,加工贸易政策扩大了就业机会,减轻了就业压力,提高了人民的收入水平。

第四,加工贸易政策促进了中国商品的国际知名度和竞争力,提高了中国在国际市场的地位。

然而,加工贸易政策也存在一些争议和问题需要解决。

现代加工贸易的发展趋势和浙江的机遇

现代加工贸易的发展趋势和浙江的机遇

现代加工贸易的发展趋势和浙江的机遇现代加工贸易是现代制造业国际分工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型产业协作生产方式。

我国台湾、深圳、苏州的经验表明,利用加工贸易方式对吸引国际资本、促进本地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和实现产业跳跃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浙江要实现建成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宏伟蓝图,实现传统产业的升级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振兴,必须加快发展现代加工贸易。

当今世界产业转移中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伴随着产业的水平性转移和跨国公司的业务外包战略,现代加工贸易在崛起。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范围内科技进步的加快,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深,跨国公司全球竞争的加剧,加工贸易正从传统模式向现代模式转变。

表现为外商投资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占据了加工贸易的主体地位;高技术及高附加值制造业成为加工贸易引领产业;产业链条延伸、制造和服务衔接、产业配套和产业集聚,成为加工贸易重要产业形态。

抓住新一轮世界产业转移的机遇,推动现代加工贸易的发展,对浙江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实现从贸易大省向贸易强省转变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现代加工贸易的特点1.加工贸易企业从原来小规模、非主流企业转变为大规模、与跨国公司有股权或非股权联系的大企业。

由于跨国公司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降低成本、利用全球范围内最优资源,而将越来越多的功能发包给分布在全世界的独立性公司。

这些非核心的生产、营销、物流、研发乃至非主要的设计活动采用加工贸易形式进行,只有大规模的企业或专业化公司才能完成。

20世纪80年代以前,在我国从事加工贸易的企业主要是港商,并以中小企业为主。

90年代初中期大量台商到大陆投资,这些企业大都是为跨国公司代工的制造性企业。

90年代后期以来,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直接到中国进行投资,大量制造业务使用了外包方式。

据统计,我国出口增长中有65%来自全球跨国公司独资和合资企业。

2.外资企业是现代加工贸易发展的动力主体,吸收外资与现代加工贸易发展之间有很强相关性。

精品范文-浅谈加工贸易相关论文

精品范文-浅谈加工贸易相关论文

精品范文-浅谈加工贸易相关论文加工贸易相关论文范文一:我国加工贸易的贸易利益提要加工贸易在我国对外贸易中地位突出、影响广泛,对我国加工贸易的贸易利益的研究有助于充分发挥加工贸易的作用,从而带动经济的快速发展。

本文主要结合各种数据,得出加工贸易对我国经济体制转变、贸易发展以及对增加就业和促进技术进步等产生的深远影响。

关键词:加工贸易;贸易利益;影响(一)、文献综述(一)国外相关研究。

沃顿(verdoorn,P.J.)在考察比、荷、卢经济联盟内部的贸易形式时,第一次注意到产业内贸易的存在。

Ge(xx)通过构建动态模型,指出加工贸易带来的技术学习和适应效应对一国的经济发展将产生深刻影响。

worldbank(Madani,D.xx)对加工贸易的政策角色和影响做了全面系统的阐述。

开展加工贸易最核心的三个目标是:增加外汇收入;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工资收入;吸引FDI、鼓励技术外溢、促进示范效应以使本国企业涉足本国非贸易品的生产。

Madani结合各国开展加工贸易的实践总结出开展加工贸易的经验。

(二)国内相关研究。

金碚(xx)认为,加工贸易首先是一种政策现象,应从进出口政策和管理方式的角度来定义加工贸易,即加工贸易在税收和海关监管上享有一定优惠待遇的一种特殊贸易方式,是一国未实现贸易自由化,特别是在关税和非关税壁垒还比较高的情况下,所实行的一种变通的、含有政策优惠因素的贸易方式。

潘永源(xx)认为,目前我国海关将所有采用海关保税监管的来料、进料加工统称为加工贸易。

其特点是两头在外,不挤占国内原料和市场。

汪五一(2xx)认为,加工贸易通常是指两头在外、中间在内的贸易方式,即从国外进口原材料和零部件,在国内进行加工装配,制成品出口到国外市场。

邵祥林(2xx)认为,从广义上讲,加工贸易是外国企业(通常是工业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企业)以投资的方式把某些生产能力转移到东道国或者利用东道国已有的生产能力为自己加工装配产品,然后运出东道国境外销售。

浙江省加工贸易发展的现状及策略

浙江省加工贸易发展的现状及策略

浙江省加工贸易发展的现状及策略摘要:发展加工贸易是浙江省抓住外部机遇、发挥自身优势、提高自主发展能力、加快工业化进程的重要途径。

本文通过分析浙江省加工贸易的状况及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其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加工贸易;浙江省;策略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浙江省加工贸易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跨越式发展,成为浙江省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

但是,浙江省加工贸易占出口贸易的比重一直不是很高,在规模和结构方面与沿海邻省之间都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经济危机以来,加工贸易的出口曾一度呈现低迷局势,因此,从浙江省的实际出发,如何发展浙江省的加工贸易,以及如何进行浙江省贸易的转型升级就变得十分有意义了。

一、浙江省加工贸易的现状1.加工贸易增值系数方面加工贸易创汇水平的高低一般用加工贸易增值系数来衡量的,其等于加工贸易出口额与进口额之比,增值系数的提高可以表示为加工贸易在质量上的提升。

通过计算可以得出下表,浙江省加工贸易的增值系数都在1.5以上,这也表示浙江省加工贸易一直处于顺差,从2005年以来其增值系数都在2以上,这表示浙江省加工贸易创汇水平在不断增强,从而为浙江省的经济做出贡献。

表1 浙江省加工贸易增值系数的变化(单位:万美元)年份出口总额进口总额增值系数2003 728418 397797 1.83112004 1122526 662012 1.69562005 1621491 809579 2.00292006 2262951 1018658 2.22152007 2730780 1238356 2.20522008 3084735 1502119 2.05362009 2491004 1175919 2.11832010 3301054 1575236 2.09562011 3603794 1719316 2.0961数据来源:浙江省统计年鉴2004-20122.加工贸易规模及比重方面近年来,浙江加工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进出口总额从203年的112.6亿美元增加到2011年的532.3亿美元,且呈现加快趋势,但是,从整体来说,支持浙江省贸易发展的仍是一般贸易,加工贸易所占的份额仍然很小,从2011年来看,浙江省加工贸易仅占贸易总额的17.2%,与沿海地区省份对比,浙江省加工贸易不管是在规模上还是比重上均与广东、上海、江苏等省市有明显的差距, 2011年广东省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达5077.5亿美元,占其贸易总额的55.6%,江苏省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达2664.9亿美元,占贸易总额的49.4%,上海市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达1513.5亿美元,占贸易总额的34.6%,浙江省加工贸易进出口额仅占广东的10.5%,江苏的20.0%,上海的35.2%。

国际经济贸易专业毕业的论文开题报告浙江省加工贸易对环境影响的实证分析

国际经济贸易专业毕业的论文开题报告浙江省加工贸易对环境影响的实证分析

国际经济贸易专业毕业的论⽂开题报告浙江省加⼯贸易对环境影响的实证分析国际经济贸易专业毕业论⽂开题报告--浙江省加⼯贸易对环境影响的实证分析毕业论⽂开题报告专业:国际经济贸易题⽬: 浙江省加⼯贸易对环境影响的实证分析⼀、选题的背景、意义(⼀)选题背景近年来,随着经济⼀体化进程的加快和国际贸易的迅猛发展,⽇益扩⼤的⽣产和消费活动与资源、环境的冲突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

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贸易和各国政府所⽇益关注的⼀个焦点。

1.国外背景20世纪80年代以来,环境问题⽇益加重并发展成全球性问题:全球变暖的加速、热带⾬林减少和臭氧层消耗等问题的加剧引起公众的关注,⼀些国家已试图利⽤贸易措施来影响其他国家的环境政策。

环境问题在国际贸易体系的重要性⽇益显现。

20世纪90年代,随着联合国环发会议的进程,贸易、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益突出,同时,美国与墨西哥之间的“⾦枪鱼?海豚”争端以及GATT争端解决专家⼩组对该争端的处理,使国际贸易与环境保护问题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同时也成为国际政治、经济领域的焦点问题之⼀。

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统计,在现有的180个环境公约中有30多个含有贸易措施。

另外在发达国家中,消费者的环境意识也在不断地增加,购物的环境取向因素越来越明显,由此可见,在国际贸易中环境问题已成了⼀个新的影响因素。

为此,1995年底创建的世界贸易组织WTO专门设⽴了⼀个“贸易与环境委员会”来处理国际贸易中与环境有关的问题。

尽管存在着冲突和问题,但在国际贸易中环境因素所起的作⽤越来越⼤,这已是⼀个趋势。

2.国内背景加⼯贸易作为国际贸易的主要贸易⽅式之⼀,随着国际贸易的蓬勃发展在国家贸易中占有不可忽视的⽐重,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加⼯贸易的出⼝贡献率可达⼀半及以上。

加⼯贸易在其发展过程中也显⽰出了众多问题,如长期处于产业链的低端,劳动密集度⾼,技术外溢作⽤不够明显,特别是化⼯、钢铁、合⾦等⾼耗能⾼污染产品出⼝⼤量增加,占⽤⼟地多,耗能耗物、环境污染问题突出;⽽同时环保法规与标准尤其是与经贸有关的法规和标准尚不健全,在发展中国家表现的尤其明显,与发达国家距离相差甚远。

加工贸易在宁波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加工贸易在宁波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加工贸易在宁波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引言加工贸易是指在国际贸易中,将原材料、零部件或半成品送到加工贸易较为发达的地区进行加工加值,再出口至国际市场的一种贸易形式。

宁波作为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港口城市,加工贸易对宁波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加工贸易在宁波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加工贸易带动宁波产业发展加工贸易对宁波的产业发展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

宁波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发达的港口资源,吸引了大量的加工贸易企业落户。

这些企业在宁波设立生产基地,通过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提高了宁波地区的产业水平。

同时,加工贸易也为宁波带来了大量的产业链延伸效应,拉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例如,随着加工贸易的增加,宁波的物流、仓储和运输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和壮大。

加工贸易促进了宁波外贸进出口的增长宁波的加工贸易活动对促进宁波的外贸进出口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加工贸易模式使得宁波企业能够通过在海外设立加工基地,可以更容易地获取到国外市场的订单,提高了宁波的外贸规模和竞争力。

同时,通过加工贸易,宁波企业能够实现生产成本的降低,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从而吸引更多的国际买家。

这些都促进了宁波外贸的快速增长。

加工贸易带动宁波就业机会的增加加工贸易在宁波的快速发展也为当地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随着加工贸易企业的扩大,宁波地区的劳动力需求也相应增加。

宁波的居民在加工贸易中能够找到各类工作机会,从而解决就业问题。

这对于宁波的居民来说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支持,也推动了宁波经济的发展。

加工贸易促进了宁波的创新能力提升加工贸易带来了国外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了宁波的创新能力提升。

通过与国际企业合作,宁波企业可以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生产技术,提高自己的生产能力和效率。

与此同时,宁波的企业也能够通过参与国际贸易活动,了解国际市场的需求和发展趋势,从而激发自己的创新意识,不断推动产品和服务的升级换代。

结论综上所述,加工贸易在宁波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开题报告-浙江加工贸易现状与对策

开题报告-浙江加工贸易现状与对策

开题报告题目浙江加工贸易现状与对策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加工贸易发展至今不仅仅促进了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同时还为推动我国整体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工业化进程、产业结构调整、充分利用外资、技术进步、扩一大就业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

但是随着加工贸易飞速发展,其所存在的问题也日益显露出来,比如集中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产品附加值低、国内配套产业发展薄弱、环境污染问题严重等等,国家也从2007年开始调整相关政策,加工贸易升级开始进入实质阶段,“两高一资”产品出口得到有效抑制,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在加工贸易出口中所占比重日益提升。

而目前国内外环境也在发生变化,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劳动力成本逐步攀升,同时新生代农民工逐渐成为加工贸易劳动力供给主体,这些因素的变化使劳动力供给面临多方面影响;另一方面,随着加工贸易的发展,国际市场中贸易条件持续恶化、贸易摩擦加剧、人民币升值压力继续加大使我国加工贸易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更加恶化。

在这种背景下,通过分析浙江加工贸易的现状,探寻浙江加工贸易的发展特征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对于浙江加工贸易的发展具有巨大现实意义。

选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自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加工贸易利用自身的比较优势,组合全球资源,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积极的加入到国际分工体系中,成为了浙江对外贸易的主要力量。

浙江加工贸易作为拉动浙江经济增长的主要方式之一,国内外学者对其发展问题给予了很高的关注。

以此为背景,我尝试对该领域内主要贡献者的观点进行归纳,并梳理其理论逻辑,在本综述中主要阐述了浙江加工贸易国内外现状研究的文献资料。

一、国外研究现状加工贸易是发达国家进行产业转移以及世界范围的产业内贸易和跨国公司内贸易发展的结果。

国外学者对加工贸易的发展原因,发展模式,影响因素等问题进行了大量的探讨,也特别关注加工贸易对一国经济发展的作用。

一般认为,加工贸易的经济效应主要表现在:获取外汇收入的重要来源;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吸引外商投资;通过技术扩散、知识外溢、示范效应及后向联系提高国内企业的技术水平等。

新国际经济环境下浙江省加工贸易问题探究

新国际经济环境下浙江省加工贸易问题探究

新国际经济环境下浙江省加工贸易问题探究新国际经济环境下浙江省加工贸易要想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間,就要做好相关问题的分析,制订科学有效的应对策略,以提升加工贸易水平,以为浙江省经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本文首先对浙江省加工贸易状况进行概述,其次对浙江省加工贸易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最后结合问题找到应对方案,从而满足浙江省加工贸易发展的实际需求。

标签:浙江省;加工贸易;存在问题;发展策略一、浙江省加工贸易状况概述浙江省作为我国对外贸易的大省,加工贸易产业占比较大,尤其是近些年来随着国际经济环境的转变,浙江省加快传统加工贸易产业的转型升级,实现了加工贸易主体的多元化发展。

在国际经济新环境下,浙江省加工贸易依然存在较多的问题,如果不对其进行科学分析,将会影响到未来浙江省对外贸易的正常发展。

二、浙江省加工贸易存在的问题1.加工贸易商品技术附加值低近些年来浙江省加工贸易结构已经不断得到优化,但是就目前状况来看,浙江省加工贸易商品技术的附加值还比较低,许多产品的质量与国际先进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

2.加工贸易企业聚集化程度差加工贸易企业聚集化程度差是影响浙江省加工贸易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其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浙江省的对外贸易加工企业之间的关联度不高。

另一方面,浙江省内加工贸易企业配套发展设施不健全,没有形成集约化的工业园区,一定程度上会增加企业生产成本,不利于提升浙江省加工贸易国际竞争力。

3.加工贸易企业品牌意识不强目前浙江省许多加工贸易企业的品牌意识不强,甚至一些企业以“山寨”“贴牌”的方式来生存,长期在这样的状态下不利于浙江省加工贸易产业的进步,不能增强浙江省的企业品牌核心竞争力,严重时可能会增加浙江省对外贸易加工企业的市场运行风险。

三、提升浙江省加工贸易发展水平的有效策略1.增加加工贸易商品技术附加值要想提升浙江省加工贸易发展水平,就要增加加工贸易商品的技术附加值,这样才能更好保持浙江省相关企业的竞争优势,才能更好地实现商品的价值。

【加工】浙江加工贸易发展状况及转型升级

【加工】浙江加工贸易发展状况及转型升级

【关键字】加工浙江加工贸易发展状况及转型升级摘要:文章阐述了浙江加工贸易现状,分析出当前浙江加工贸易面临一系列问题。

为改善这些现状,浙江省应加快转型升级,促进浙江加工贸易新的发展,从而带动整个浙江省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

关键词:加工贸易;进出口贸易总额;转型升级一、浙江加工贸易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浙江加工贸易发展状况1、加工贸易对浙江经济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加工贸易作为浙江这一外贸大省的重要外贸方式之一,对经济增长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浙江在经历30多年的快速发展后,正处在工业化中期向后期迈进的门槛上,能源和原材料紧缺的问题已成为突出的制约因素。

发展加工贸易不仅可以较快推动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而且可以充分利用外部市场和资源,引进紧缺性原材料和能源,充分吸纳新一轮全球生产要素的转移。

2、外商投资规模与加工贸易规模都在扩大。

外商投资规模扩大与加工贸易规模扩大具有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内在动力。

外资的引进对加工贸易起到巨大的拉动作用,加工贸易始终是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的主要形式。

一个外资大项目对出口的贡献往往超过几百家中小企业,当前,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资源的深度、广度都在进一步拓展,对全球生产布局正在进行深刻调整。

3、进出口市场相对集中,抗风险能力提高。

XX年1月,浙江省对欧盟进出口贸易增长迅猛,达43.9亿美元,增长41.2%,快于全省外贸增速9.7个百分点,占全省外贸总额的24.8%。

同期,浙江省对美国进出口25.9亿美元,增长10.4%。

此外,台湾省是浙江省进口第一大来源地,XX年1月浙江省对台湾进出口9.3亿美元,增长52.3%,其中进口7.8亿美元,增长59.6%。

尽管近年来浙江省加工贸易进出口市场日趋多元化,但是市场仍比较集中。

浙江加工贸易存在的问题1、加工贸易发展规模偏小。

近年来,浙江省的外贸出口规模持续扩大,但从贸易方式看,支持浙江省出口贸易持续增长的主要是一般贸易出口。

加工贸易无论是整体规模还是发展速度,与全国和沿海一些省份相比都存在较大的差距。

加工贸易出口对我国工业行业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

加工贸易出口对我国工业行业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

加工贸易出口对我国工业行业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林霓裳 Lin Nishang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 北京 100025摘 要 本文利用工业行业1998~2005年的数据,对加工贸易出口的就业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民营经济、股份制经济以及“三资”企业的就业增长与加工贸易之间呈现出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而国内需求对其就业的促进作用相对较弱。

这一方面说明我国对世界市场的依存度越来越高,内需没有被很好的启动,另一方面由于近年来我国政府在启动内需时更多关注的是大型基础设施建设,这其中国有企业受到的影响较大,对就业的促进作用相对较小。

但随着中国经济的日益开放,中国现有的经济和贸易结构使得中国的经济越来越受制于海外市场,因此加工贸易在促进就业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关键词 出口 就业 加工贸易中图分类号 F24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1722-2009(05)-0055-06一、问题的提出加入WTO之后,我国对外贸易出现了强劲的增长,与此同时,我国经济社会各方面与对外贸易的关系日益紧密,这从对外贸依存度的变化可以看出。

上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的外贸依存度在15%左右,而2006年外贸依存度就达到了67.3%。

对外贸易促进了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与升级,推动了中国工业化进程和现代化进程,加快了城市化步伐,总之,对外贸易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

对外贸易在促进经济增长和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也为国内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在对外贸易中,加工贸易是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利用外资的重要方式,加工贸易在进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也最大,2005年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为6905亿美元,在进出口总额中的比重达到48.6%①,几乎占到贸易总额的半壁江山。

我国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从理论上讲发展加工贸易符合比较优势的原则,加工贸易多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品和“两高一资”产品上,对国内劳动力的需求很大。

加工贸易在宁波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加工贸易在宁波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加工贸易在宁波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原文作者:迟娜内容提要在对外开放中,加工贸易增加了外国直接投资,扩大了中国的出口额,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中国的就业问题,拉动了中国的经济增长。

宁波的加工贸易发展一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在当前经济背景下,探讨加工贸易对宁波地区经济的影响,,重新定位加工贸易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加工贸易的背景出发,了解宁波加工贸易现状,分析加工贸易对增加就业、扩大对外贸易、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等方面的作用,并结合中国经济发展现状,提出宁波加工贸易发展的方向及政策建议。

关键词加工贸易来料加工进料加工宁波经济一、宁波加工贸易现状宁波加工贸易始于1987年12月,宁波绣服厂与香港维大洋行签订了宁波第一个来料加工丝绸绣衣的合同。

截至1988年底,有9家与40多家外商开展了加工贸易业务。

此后,宁波加工贸易不断发展。

(一)加工贸易以进料加工为主加工贸易早期是以来料加工为主,发展到今天,进料加工成为宁波加工贸易的主要形式。

20XX年宁波市进料加工项下进出口总额为亿美元,比20XX年增加亿美元,占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的76%。

20XX年,全国进料加工项下进出口总额为亿美元,比20XX年增加亿美元,占加工贸易进出口总值的85%。

可见,宁波进料加工贸易比重仍有进一步提高的可能性。

(二)以传统行业为主。

新兴行业正在起步宁波地区加工贸易主要分布在化工、纺织、机电等传统行业,主要加工的原料是羊毛、原油、磁头零部件和空调部件。

同时,以保税区、科技园区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群正在兴起。

保税区已经初步形成以液晶光电、集成电路、计算机为主体的电子信息产业,以及现代物流业、国际贸易集群发展的产业格局。

(三)以外商投资为主,民营经济增长迅速加工贸易发展稳步增长,外商投资与民营经济尤为突出。

其中,外商投资所占比重最大。

20XX年,外商投资加工贸易进出口额亿美元,占全市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的%。

随着所有制改革和私营的发展,私营从事加工贸易的数量激增。

浙江纺织服装加工贸易行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

浙江纺织服装加工贸易行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

浙江纺织服装加工贸易行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摘要]纺织服装的加工贸易是一直是浙江省的支柱产业,它的出口量都排在中国服装出口量的前面。

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服装贸易做得越来越大,加工贸易也做的越来越多,但出现的问题也会越来越多。

本文将从浙江纺织服装加工贸易的发展现状及现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发现问题,提出可靠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浙江纺织服装业;加工贸易;出口1 浙江纺织服装加工贸易行业发展现状和现存的问题1.1 浙江纺织服装加工贸易行业状况1.1.1 近几年浙江纺织服装进出口状况根据浙江海关总署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前8个月,浙江省全省服饰服装出口总额达到了1455.9亿美元,同比增长了2.5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平均增速4.6%。

杭州海关对外公布浙江省前半年进出口数据显示,浙江省出口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148.6亿美元,同比增长28.9%;出口服装及衣着附件125.3亿美元,同比增长20.9%。

在上表中我们看到,纺织品服装出口额在2012年比2011年略低一些,而2011年却比2010年多了约100亿美元,说明在未来的日子里,我省的出口量还有很大的增加。

1.1.2 拥有丰富的纤维原料中国是世界合成纤维的第一大国,中国棉花南北都有种植地,年产量千万吨以上,占了世界总量的8%.据中国产业情报网报道:中国2013年1~4月合成纤维11444857吨,而且其纤维细长,比苏丹、埃及等其他国家的所产的棉花更好。

所以,中国的原料优势至少在这几十年中是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比下去的,有如此好的原料优势,中国的纺织服装工业在未来长期的领跑地位是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取代的。

1.1.3 发展趋势在欧洲和其他国家的经济复苏时,纺织品和服装市场的需求将继续增加,促进浙江省纺织服装出口继续保持增长。

就目前来看,全球的棉花量在减少,原材料的成本也在增加,还有就是我国劳动力成本要求也越来越高,还有很多国际上的纠纷也在扰乱着浙江省的纺织服装的发展,使得企业出口压力剧增。

浅析嘉兴纺织加工贸易企业的现状及其发展

浅析嘉兴纺织加工贸易企业的现状及其发展

浅析嘉兴纺织加工贸易企业的现状及其发展摘要:加工贸易是发展中国家参与全球国际分工的唯一途径。

加工贸易作为浙江这一外贸大省的重要外贸易方式之一,尤其对纺织业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而全市纺织服装的整体生产及出口量的增长使得企业利润空间极具减少,企业普遍反映利润微薄,生存困难。

在加工贸易方式出口方式下,很多劳动密集型行业、如纺织服装企业大多以来料加工方式进出口属于在对外贸易中只赚取很少的工本费,其实际收获的利润非常微薄。

随着外贸出口形势趋紧,出口成本大幅上升以及贸易摩擦加剧,企业的生存空间更加狭窄。

本文论述了嘉兴加工贸易对纺织业的影响状况,并阐述了当前加工贸易与纺织业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解决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嘉兴;纺织;加工贸易;现状;发展0 引言加工贸易是一国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进口原料、材料或零件,利用本国的生产能力和技术,加工成成品后再出口,从而获得以外汇体现的附加价值。

而近年来,加工贸易已成为加快嘉兴市先进制造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特别是对纺织业的影响。

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是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因此,只有当一个企业同时具备了自身优势明显,有扩展潜力并且很难被竞争对手模仿超越才能称之为具有真正的竞争力。

研究加工贸易对纺织业的影响并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为嘉兴进一步经济增长是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 嘉兴市纺织类加工贸易企业的现状嘉兴作为我国纺织业的发祥地之一,纺织服装行业称得上是嘉兴市的传统支柱产业,这几年,嘉兴纺织类外贸跨越式的发展,主要得益于嘉兴纺织业本身所具备的优势,从而形成了价格上的竞争优势。

而国家为了引导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促进加工贸易健康协调发展,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加工贸易调控政策。

尤其在2007年发布了《新一批加工贸易限制类目录》,主要涉及塑料原料及制品、纺织纱线、布匹、家具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嘉兴市还是有一定的影响。

2 嘉兴市纺织加工贸易企业存在的问题(1)产业链"瓶颈"的突破嘉兴纺织业产业链目前虽然已经初步形成,但是各环节的发展水平平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献综述国际经济与贸易浙江省加工贸易对就业的影响分析经过20多年的发展,加工贸易现已成为我国主要的贸易方式,它对经济增长、贸易发展、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加工贸易将我国的劳动力优势与发达国家的资本技术优势相结合,可以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并提高就业质量。

就业乃民生之本,贸易政策也要把追求就业增长和就业质量提高作为核心目标。

加工贸易的发展体现了我国外经贸发展战略中“以人为本”的理念。

目前国内外对于加工贸易对就业的影响研究已经存在比较多的文献和成果,本文正是在诸多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国内外学者对于加工贸易对就业的影响的研究文献。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对于加工贸易对就业的影响的理论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加工贸易的定义,有关专业市场趣味的相关理论以及有关建立专业市场的国内理论研究。

1 有关“加工贸易”的概念按照我国《加工贸易审批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加工贸易是指从境外保税进口全部或部分原辅材料、零部件、元器件、包装物料(简称进口料件) ,经境内企业加工或装配后,将制成品复出口的经营活动。

曲建(1999)认为,从广义上讲,加工贸易是外国的企业(通常是工业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企业) 以投资方式把某些生产能力转移到东道国或者利用东道国已有的生产能力为自己加工装配产品,然后运出东道国境外销售。

这种跨越国界的生产加工和销售成为加工贸易的显著特征。

罗丹(2008)认为,从经济学新古典理论的视角来看,加工贸易的出现是以两种经济理论为支撑的,一是比较优势理论,二是规模经济理论。

比较优势是相对于绝对优势而言的。

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

如果两国分工生产自己有比较优势的产品,然后进行贸易,就可以从中得到利益。

大卫·李嘉图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提出的比较成本贸易理论(后人称之为“比较优势贸易理论”) 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的差别。

每个国家都应根据“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的原则,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

以比较优势理论为框架,赫克歇尔—俄林定理证明了一国应当出口该国相对丰裕和便宜的要素密集型的商品,进口该国相对稀缺和昂贵的要素密集型的商品。

以制造业为例,由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源的相对稀缺度和价格不同,让劳动密集型的环节在例如中国在内的劳动力成本低的国家内完成,就能通过节省成本而获得比较优势。

2 加工贸易对就业的影响2.1 我国加工贸易发展对就业影响的理论分析张华初和李永杰(2004)凯恩斯认为,新增的投资会引起对生产资料的增加。

生产资料部门由于需求增加,就业人数以及人们的收入也随着增加。

随着收入提高,生产资料部门的消费也增加。

消费的生产部门的就业和国民收入也随着增加。

如此循环下去,国民收入的增加会数倍于原先投资的若干倍。

凯恩斯的追随者在国内乘数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外贸易乘数理论。

该理论认为:一国的出口就像国内新增投资一样,也能起到增加就业的作用。

当商品和服务对国外出口时,本国相应部门的就业量就能够增加。

由于关联效应,该部门能带动其他部门就业的增加。

如此循环下去,就业也会成倍地增加。

加工贸易充分利用我国劳动力的比较优势,其出口带动就业增加的效果比较显著。

在我国内需不足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国外对劳动密集型产品的需求来带动我国就业的增长。

蒋荷新(2007)认为,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与吸引外资紧密联系在一起,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20 世纪80 年代,加工贸易刚刚起步,以来自港台的中小企业为主在广东省投资设厂,承接香港企业转手而来的订单,以来料加工装配业务为主,集中在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轻纺工业。

20 世纪80 年代后期到90 年代初,亚洲“四小龙”中的韩国、新加坡也开始向我国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我国大陆投资兴办从事加工贸易的企业。

这时,进料加工开始成为主要的加工贸易方式。

20 世纪90 年代以后,发达国家的大型跨国公司纷纷在中国投资办厂,加工贸易的发展走上新台阶,从原来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逐步向资本、劳动同时并重的方向发展。

外商投资企业中从事加工贸易的企业进出口占我国全部加工贸易进出口的比重也由1990 年时的28. 8 % ,上升到2000 和2001 年的72 %和73 % 。

根据钱纳里和斯特劳特著名的“两缺口理论”,开放经济条件下,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面临“储蓄”、“外汇”两缺口难题(即国内储蓄不足以支持投资的扩大以及有限的外汇不足以支持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进口) ,而引进和利用外国资源,是发展中国家解决两缺口,推进经济增长和提高就业水平的积极对策。

但是钱纳里和斯特劳特没有对外部资源如何对本国就业产生影响作进一步的分析。

坎普贝尔对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就业的影响进行了更为细致的研究,认为外商直接投资道国具有就业创造效应和就业转移效应双重影响,并可将其再细分为直接和间接的就业创造和转移效应。

就业创造效应主要表现为:外商直接投资通过新建生产企业的方式直接创造就业机会,也可以通过带动关联企业的生产和服务(如当地企业为外资企业提供原材料、零部件以及产品分销、维修代理等) 间接创造就业机会。

就业转移效应则表现为:当外商投资企业大量采用并购当地企业等形式进行生产则可能会导致直接的就业减少效应,而如果外商投资企业的建立导致了对进口的依赖或者对现有国内企业产生挤出,则会间接地减少东道国总体的就业水平。

对东道国就业的影响表现在就业数量、就业质量、就业区位三个方面。

从就业数量上看,外商直接投资对东2.2 我国加工贸易发展对就业影响的实际分析关于加工贸易对就业的影响,有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来研究。

盛斌和牛蕊(2009)从贸易流量和贸易政策两个方面检验其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研究表明,贸易自由化会减少中高技术部门的就业,但促进了中低技术部门的就业。

以进出口额为代表的贸易流量指标对不同技术水平的工业部门的影响作用是相同的,即出口增长拉动了就业,而进口增加对就业则是消极的。

但在具体影响程度上,贸易流量对中低技术部门的冲击均大于其对中高技术部门的冲击。

许统生和涂远芬(2009)比较不同时段进出口贸易开放度总体与区域的就业贡献率,结果表明:贸易开放度的提高对就业有促进作用,各地区应坚持发挥其比较优势开展对外贸易以扩大就业。

曾国平、刘娟和曹跃群(2008)认为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与就业之间存在相对稳定的动态均衡关系,出口对就业的影响在短期上有促进作用,长期上有冲击作用;而进口对就业在短期上有滞后的促进作用,长期上有稳定的促进作用。

张华初和李永杰(2004)利用第二产业中工业部门的就业人数来估算加工贸易从业人员的变动,认为加工贸易带动了就业,并且就业人数一直呈上升态势。

曾卫锋(2006)依据制造业就业数量的变化来推测加工贸易对制造业就业的影响,认为中国加工贸易的发展并没有带动制造业劳动就业数量的增加。

朱启荣和孟凡艳(2007)、林霓裳(2009)、阎国庆等(2009)基于时间序列的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的实证检验发现,加工贸易的迅速发展对改善我国就业状况有积极作用。

乔晶和刘星(2011)认为,加工贸易出口对就业具有正面促进作用,加工贸易出口为中国基于自身的劳动力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充分利用“两个市场”的需求扩大生产规模带动就业增长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发展路径和通道。

并且加工贸易出口扩张也带动了关联产业的发展,从而拉动了关联产业的就业。

但随着中国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的增加,加工贸易出口的就业吸纳能力正在削弱。

另外,从加工贸易进口来看,加工贸易进口会冲击国内相关产业、抑制相关部门的发展进而负面影响就业。

并且,通过加工贸易进口,我国企业从发达国家引进的先进技术设备可能引致劳动节省型的技术进步,也会引起我国大量低素质劳动力与产业资本技术密集化的适配问题,从而对我国就业产生负向冲击。

但由于本土企业技术水平的提升以及国内技术消化吸收能力的增强,这种负面影响随着时间变化在减弱。

3 相关对策朱启荣和孟凡艳(2007)认为,长期以来, 我国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 在加工制造业中具有劳动力成本的比较优势, 同时, 我国又是一个资本和技术要素相对短缺的国家。

以外商为主体的我国加工贸易企业采取“两头在外”经营方式, 进口原材料、零部件等资本要素, 利用其技术优势和我国廉价劳动资源优势, 加工制成品后, 将之出口到国外。

加工贸易的发展不但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资本和技术要素短缺对我国工业化发展的制约作用, 促进了经济发展, 而且还改善了我国的就业状况, 因此, 国家应该继续鼓励加工贸易的发展, 使其为解决我国劳动力就业问题做出更大贡献。

廉价的劳动力成本优势是支撑我国加工贸易发展的重要动力, 但是, 我国加工贸易出口的85%以上集中在广东、江苏、上海、山东、福建、浙江沿海发达地区( 2005 年, 仅广东省的加工贸易出口值就占我国加工贸易出口总值的5212% ) 。

随着我国沿海地区加工贸易的迅速发展, 这些地区出现了“民工荒”, 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 这些地区劳动力成本的优势正在被削弱, 另外, 广大中西部地区的加工贸易较少, 其廉价的劳动力资源没有能够得到有效利用。

国家应该采取积极措施, 促进沿海发达地区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将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转移到中西部地区, 形成我国加工贸易技术水平与产业结构由西向东梯次推进的地区分工新格局。

一方面, 可以减少发达地区劳动成本不断上升对其加工贸易发展的负面影响, 另一方面, 可以促进我国中西部地区加工贸易的发展, 为广大中西部地区提供较多的就业机会。

乔晶和刘星(2011)认为,第一,继续鼓励发展加工贸易出口,充分利用自身的劳动力比较优势。

中国基于自身的劳动力比较优势,以加工贸易方式切入产品内分工是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合理选择。

加工贸易出口的发展吸纳了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极大的缓解了国内非熟练劳动力的就业压力,促进了就业增加。

但注意到随着中国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加工贸易出口的就业吸纳能力有所削弱。

因此,结合中国加工贸易发展的地域差异事实,为充分发挥我国的劳动力比较优势,推进加工贸易的梯度转移尤为必要。

为避免原有竞争优势丧失及自身结构升级的需要,东部地区应不失时机地将其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转移。

中西部地区应进一步加大开放的步伐,承接国际和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在国际生产要素的全球配置中争夺更多的资本、技术、市场,从而获取更多的就业机会。

第二,合理引导加工贸易进口发展,正确认识加工贸易进口的作用。

尽管总体上说加工贸易进口对中国就业有负面影响,但从一定程度上说,加工贸易进口也能带来技术溢出,会扩大产出从而促进就业,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正面作用正在扩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