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作文命题预测之全国新课标卷Ⅱ、卷Ⅲ
2020年高考作文全国Ⅱ卷深度解析及范文
![2020年高考作文全国Ⅱ卷深度解析及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68a66e5390c69ec3d5bb7577.png)
2020年高考作文全国Ⅱ卷深度解析及范文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墨子说:“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英国诗人约翰•多恩说:“没有人是自成一体、与世隔绝的孤岛,每一个人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同气连枝,共盼春来。
”……2020年的春天,这些寄言印在国际社会援助中国的物资上,表达了世界人民对中国的支持。
“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
”“消失吧,黑夜!黎明时我们将获胜!”……这些话语印在中国援助其他国家的物资上,寄托着中国人民对世界的祝福。
“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邀请你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参会,发表以“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为主题的中文演讲。
请完成一篇演讲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命题说明:本题来自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卷(全国卷Ⅱ)命题方向责任担当: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科学精神:理性思维学会学习:勤于反思人文底蕴: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实践创新:问题解决审题限制性1.真实情境的限制性。
作文材料关注现实话题,其中第二、三段紧扣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这一热点,但视野更为开阔,拓展到国际疫情的背景上。
材料引用抗疫期间中国和其他国家之间捐资物资上的寄语,表明面对疫情危机时国与国之间的守望相助,体现“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主题。
考生写作必须基于材料展开联想和思考,表现“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这一主题。
2.典型任务的限制性。
考生的写作身份是参加“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的中国青年代表,文章主题是“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演讲地点是国际论坛,听众对象是国际青年,因此要有身份意识、对象意识和交流意识。
3.价值判断的限制性。
任务中明确设置“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这一具体情境,与考生的青年身份紧密结合,“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的结合,则体现出世界各国青年应该对人类社会发展有责任担当意识,“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的演讲主题,进一步强调了青年人的责任担当意识,再与前面的三段材料相联系,可知此作文倡导各国青年在人类面临危机时应团结起来,用青年人的责任与担当,促进人类社会的健康、稳定发展。
2020年高考作文题目预测及范文:“低美感”现象之忧思
![2020年高考作文题目预测及范文:“低美感”现象之忧思](https://img.taocdn.com/s3/m/5201d492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0a.png)
2020年高考作文题目预测及范文:“低美感”现象之忧思【篇一】2020年高考作文题目预测及范文:“低美感”现象之忧思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60分)北京大学哲学教授张世英说:“人生有四种境界:欲求境界、求知境界、道德境界、审美境界。
审美为境界。
”毋庸置疑,近年来整个中国社会的审美境界在不断提升,但我们也要看到,一些人在享受着丰富多彩的物质生活和科技带来的便捷生活之时,似乎不懂审美,或者对“美”麻木和淡漠了。
正如画家吴冠中先生所说:“今天中国的文盲不多了,但美盲很多。
”更值得思考的是,一些人甚至美丑不分、以丑为美。
有研究者将当下这种现状概括为“低美感社会”,某杂志上也列举出了一些人的种种审美病征……《美好时代》杂志社决定针对上述现象与问题开辟专栏,展开读者大讨论。
请从下列选项中任选其一,完成写作任务:作为该专栏的一名年轻编辑,写一篇短评,代表杂志社表达对这种现象的基本态度,引导读者踊跃参与讨论。
作为该杂志的一名高中生读者,给栏目编辑写一封信,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判断与思考,传达中学生的心声。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这是一道现象类材料作文题,在阅读其他内容前,你可以先思考一下题目所给出的材料提供了哪些写作内容?暗示了哪些思考方向?命题者的主要意图是什么?两个任务选项有何不同?你能想到哪些与题目材料或话题范畴契合的写作素材?并在笔记区列一个简单的写作提纲。
思路点拨>>这道作文题以“审美”为基本话题,意在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或自身存在的一些审美误区,并运用批判性思维做出判断与思考。
作文材料借北大哲学教授的观点引出话题,先正面肯定近年来中国社会审美境界的巨大进步,然后列举出不可忽视的一些问题,最后交代出具体的论述话题——“低美感社会”。
题目的写作任务指令有两项,任选其一。
写作者需要对两项任务的具体要求仔细考量。
2020年高考作文全国II卷深度解析及范文(含3篇下水文)
![2020年高考作文全国II卷深度解析及范文(含3篇下水文)](https://img.taocdn.com/s3/m/f92a6f98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09.png)
2020年高考作文全国II卷深度解析及范文(含3篇下水文)新课标语文课题组:齐志伟大庆四中语文教师,大庆市优秀教师。
追求语文课的思想性,课堂力求深刻,引领学生与智者对话。
在全国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大赛上荣获一等奖,多篇论文发表在国家级、省级期刊上。
主编:王涛栏目主编:巩彦芬 / 责编:郑双审校:孙梦霞 / 美编:李悦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墨子说:“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英国诗人约翰·多恩说:“没有人是自成一体、与世隔绝的孤岛,每一个人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同气连枝,共盼春来。
”……2020年的春天,这些寄言印在国际社会援助中国的物资上,表达了世界人民对中国的支持。
“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
”“消失吧,黑夜!黎明时我们将获胜!”……这些话语印在中国援助其他国家的物资上,寄托着中国人民对世界的祝福。
“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邀请你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参会,发表以“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为主题的中文演讲。
请完成一篇演讲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命题说明:本题来自2020高考全国II卷语文试题,查看更多作文解析请关注“新课标大语文”微信公众号。
命题方向人文底蕴:人文积淀科学精神:理性思维、勇于探究学会学习:勤于反思责任担当:国家认同、国际理解实践创新:问题解决审题限制性1.真实情境的限制。
从墨子到约翰·多恩,不同的话语背后都强调相同的意旨:人与人之间彼此关照,命运与共,没有谁可以“自成一体”“与世隔绝”;而疫情期间彼此互赠寄语、互诉祝福,展现出中国与世界各国携手抗疫,共克时艰的正确抉择。
综合以上两层材料内涵可得出写作的情境限制:考生需要在“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大背景下,围绕“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的主题展开写作,这就要求考生在阐释“人类命运共同体”时,要体现“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体现青年的主体意识、责任意识,这是写作的情境限制。
2020年高考作文预测题目及范文八篇
![2020年高考作文预测题目及范文八篇](https://img.taocdn.com/s3/m/6bcf512e58fafab068dc0217.png)
2020年高考作文预测题目及范文八篇2020年高考作文预测题目及范文:不撇捺无以致远百强名校高中生复习模拟语文试卷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有一副对联,上联是“若不撇开终是苦”,下联是“各能捺住就成名”,横批“撇捺人生”.“若”字如果不向左撇就是“苦”字,“各”字如果能把那一捺变成一点就是“名”字,一撇一捺即“人”字.这副对联所蕴涵的人生哲理,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或联想,根据你的思考或者联想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④每一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不计;⑤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文题解析】:这是一个二元关系命题.材料主要围绕“撇”和“捺”展开.写好本题的关键是要深入思考,细化认识.首先,我们要明确“撇”和“捺”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既要放得开,又要收得住;既要学会放弃,又要懂得坚守,这样才能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只“撇”不“捺”,为人就没有原则,没有分寸;只“捺”不“撇”,视野则会狭窄.“撇”和“捺”互相弥补,互为支撑,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否则就不是一个完整的“人”.其次,我们还得对“撇”和“捺”的关系进行深入的思考:为什么“撇开了,就能捺得住”?“撇不开”,结果又如何?“捺不住”又如何?这样一一反问,结果不言自明.审读对联可知,撇开的是人生的诱惑,捺住的是寂寞、清苦、磨难等.写作范围可以谈古论今,材料既可以选择名人故事,也可以讲述自己的经历.文体选择上比较自由,素材掌握多的同学可以写议论文、议论性散文,叙述功底好的同学可以写记叙文.但无论选择何种文体,都应该从“撇”和“捺”两个方面加以论述、记叙.【佳作赏析】“如不撇开终是苦,各能捺住就成名.”一撇一捺,成就了大写的“人”.凡世间之事,撇开虚名、幻想、得失,捺住方寸,才能有一颗坚守的心.只要我们用坚守的心来对待万事,我们的人生终会走向成功.不撇捺无以致远.能撇能捺,如一阵风,静静地荡过湖面,却不愿掀起一丝波澜;如一缕烟,悠然地在屋顶上袅袅升起,不带走任何尘埃.用坚守的心来感知万物,我们终会有所获得.其实,人生就像是去参加一次宴会,没有必要一路喧嚣,惊得花草树木不安.带着一颗宁静的心,我们采一束金菊,携一缕清风,以一种超然于物外的精神去赴这次宴会,又何尝不是乐事呢?走进历史的河流,我静静地感受着那些亘古的一撇一捺.他,采摘一束菊花,在那条小路上静静地走着.没有世俗的杂念,我看到了他眼中干净的风,看到了他脸上闲适的惬意.撇开功名利禄,在动荡之中仍然安分如此,陶潜,他把心化成了一潭水,超脱世俗之外,流进了宁静之中,他的人生成功了.撇开才能致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永远的碑塔,后人永远记住了他——隐逸者.“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文天祥带着一身正气而来,却只能在惶恐滩头独自惶恐,在零丁洋里苦叹零丁.当曾经的繁华不再,他并没有随波逐流,而是用另一种方式——坚守来实现人生的价值.人们记住了他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但更多的是折服于他在荣华富贵面前的平常心态.不坚守无以致远,一身正气的他并没有随风而逝,反而在历史的天空中久久飘荡.他,走进了人们的心中.无论是旭日和风还是狂风暴雨,我们应该始终坚守着人生的“撇”“捺”.如陶潜,在坚守中飘出一抹淡菊的幽香;如文天祥,在坚守中释放出一身傲然正气.我们何不用坚守来书写出人生辉煌的篇章呢?坚守是一轮不落的太阳.不撇不捺无以坚守,更无以致远.倘若没有它,我们就不会越过重重困难,在迷途中觅得心灵的港湾、找到停靠的彼岸.把人生当做一艘船吧,用一颗坚守的心慢慢地积蓄力量,不管世事如何变化,终有一天,我们会以饱满的精力渡向成功的彼岸.人生中,不撇捺无以致远.2020年高考作文预测题目及范文:让阳光淌在胸怀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2020年全国新高考Ⅱ卷高考作文
![2020年全国新高考Ⅱ卷高考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2cf30cd5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1a.png)
2020年全国新高考Ⅱ卷高考作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2020年全国新高考Ⅱ卷高考作文导读:2020年全国新高考Ⅱ卷高考作文题相关高中作文范文分享给各位同学学习。
2020年高考作文题目预测及范文:利他之水 润己之心
![2020年高考作文题目预测及范文:利他之水 润己之心](https://img.taocdn.com/s3/m/d44d4bed80eb6294dd886c98.png)
2020年高考作文题目预测及范文:利他之水润己之心【导语】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老子之所以推崇水,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水包含了“利他”精神。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贤人的境界是“自利利他,胸怀天下”。
但现在不少人认为,利他和利己是对立的,利他就是牺牲自己,利他思维违背人的本性,因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究竟应该“利己”还是“利他”?这一问题引起了同学们激烈的争论。
请你联系社会现实,写一篇发言稿,表达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并在班会上与同学们交流。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1.审原材料——此一模作文属于“话题型”材料作文,作文的核心话题是“利己和利他”。
原材料以老子名言引出“利他“精神,然后提及中国传统文化中古贤人“自利利他,胸怀天下”之境界,即,融利己于利他之中,完成自他二利。
最后是现代不少人的狭隘甚至错误观点:利他和利己是对立的,利他就是牺牲自己,利他思维违背人的本性,因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2.审情境限制——本次命题的情境限制是“班会发言稿”与同学们交流,班会是学校的德育教育主阵地,班会场合发言目的,不能止于思想观点的争鸣,关键是促学生健康成长。
因此,发言主题要积极向上,有正能量。
演讲稿发言稿的语言要求做到准确、精练、生动形象、通俗易懂,不能讲假话、大话、空话,也不能讲过于抽象的话。
要多用比喻,多用口语化的语言,深入浅出,把抽象的道理具体化,把概念的东西形象化,让听众听得入耳、听得入心。
好的演讲稿发言稿,应该既有热情的鼓动,又有冷静的分析,要把抒情和说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3.审驱动任务——联系社会现实,写一篇发言稿,表达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这个问题是:究竟应该“利己”还是“利他”?“联系实际”就是要求所写作文不能只说空话、套话,要求文章有真我、真生活。
2020全国2卷作文标准解析及精彩范文汇编(3篇)
![2020全国2卷作文标准解析及精彩范文汇编(3篇)](https://img.taocdn.com/s3/m/05ee4dfd312b3169a451a4de.png)
2020全国2卷作文标准解析及精彩范文汇编(3篇)2020高考全国Ⅱ卷作文题“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邀请你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参会,发表以“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为主题的中文演讲。
请完成一篇演讲稿。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完成写作任务;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全国Ⅱ卷的作文题内容上选取了社会的热点材料,反映了抗疫之中的热点问题,延续了近几年高考命题不回避社会热点问题和时事大问题的方向,给人以“情理之中”的印象。
而在任务布置上,要求考生精准写作,完成预期任务,较之以往提升了任务的精确度,又给人以“意料之外”之感。
三则材料分别从中国古代思想家墨子的“视人如己”,英国诗人约翰·多恩的“孤岛不孤”,国际社会援助中国的寄语,中国对世界的祝福三个角度来叙述。
材料一体现了墨子的“兼爱”思想和约翰·多恩的“休戚与共,命运共同”的主张;材料二和材料三体现了“助人即助己”“国与国互助共赢”的思想。
写作要求中,“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设置了明确的情景;“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参会”确定了身份;以“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为主题明确了主题方向;“完成一篇演讲稿”,确定了应用文文体。
需要重视的是,情境的设置体现了演讲稿面对的观众是全世界青年,所以在演讲的过程中应予以关照。
而“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的主题提供了两个关键因素,即“携手”“同一世界”,“携手”是方式,“同一个世界”是目标,这应该是写作的方向。
综合来看,作文任务驱动作文,文章的观点与内容要得体,行文中要注意措辞、语气的把握与拿捏。
演讲稿要明之以真理,动之以深情,倡之以实行,做到知行合一。
避免大而无当,空泛行文,要尽量写出真情实感,实实在在地写作。
标题参考让我们心手相牵让我们一起铺路搭桥守望相助,青年有责世界大同,和合共生携手同行,未来可期国有疆,心无界视人如己,孤岛不孤佑护我们共同的世界同气连枝,共盼春来让青春之河汇入世界浪潮青年携起手来,世界就有希望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我生于华夏,亦立于世界相逢在更好的世界青年发硎,天下大同——在“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活动”上的演讲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青年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青年发硎,天下大同》。
2020高考语文作文题目预测及范文(二)深耕美育沃土擎举民族大任素材
![2020高考语文作文题目预测及范文(二)深耕美育沃土擎举民族大任素材](https://img.taocdn.com/s3/m/0980bcffa417866fb94a8e3d.png)
深耕美育沃土擎举民族大任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生活不能缺少美,“美育是一种最重要、最基础的人生观教育”,很难想象,如果一个人没有美育的熏陶,一个社会没有诸如音乐、绘画、文学、戏剧、诗歌等艺术的支撑,将是什么样的情景。
可是在现实中,美育却遭遇不少尴尬:有些家长迫于孩子的学业压力,只能让美育靠边站;有些学生参加艺术培训班,是为了升学加分走捷径;有些学校任意挤占美育课程时间,美育课变成少数特长生的必修课。
对此,教育部门准备召开座谈会,广泛听取学生、教师、家长代表的意见,再做决策。
请结合材料内容,在学生、教师、家长中任选一种身份,写一篇发言稿,阐述你的观点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佳作赏析】:深耕美育沃土,擎举民族大任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家长们:大家好!很荣幸能作为学生代表在此发言。
今天,我发言的主题是《深耕美育沃土,擎举民族大任》。
中华之美,古来共谈。
我们就是在耳濡目染之中感受并获得美的体验。
牙牙学语时,我们含混地吐出“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是我们对美最初的体验;学海泛舟时,我们高声诵读“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让我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成长之路,繁花似锦,美的体验与培育,浇灌着我们的精神百花园。
我们见过青莲居士笔下“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的绝美峭景;我们品过“悄悄,是别离的笙箫”的忧思氤氲;我们听过“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悠远绵长……美育正是经由生动形象来传达,以融合善和真理、力量的美感形象开蒙启智、滋润心灵,从而培养道德,涵养精神。
犹记得蔡元培先生曾大声疾呼:“美育是最重要、最基础的人生观教育”。
的确,美是有力量的,没有美育的教育也是不完整的教育。
而美育正是以润物细无声的姿态,一直滋润着人们的精神家园。
但是,放眼当下,美育却正遭遇着尴尬的处境。
不知从何时起,有些家长迫于孩子的学业压力,只能让美育靠边站;有些学生参加艺术培训班,是为了升学加分走捷径;有些学校任意挤占美育课程时间,美育课变成少数特长生的必修课。
2020全国2卷作文标准解析及精彩范文汇编(3篇)
![2020全国2卷作文标准解析及精彩范文汇编(3篇)](https://img.taocdn.com/s3/m/05ee4dfd312b3169a451a4de.png)
2020全国2卷作文标准解析及精彩范文汇编(3篇)2020高考全国Ⅱ卷作文题“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邀请你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参会,发表以“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为主题的中文演讲。
请完成一篇演讲稿。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完成写作任务;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全国Ⅱ卷的作文题内容上选取了社会的热点材料,反映了抗疫之中的热点问题,延续了近几年高考命题不回避社会热点问题和时事大问题的方向,给人以“情理之中”的印象。
而在任务布置上,要求考生精准写作,完成预期任务,较之以往提升了任务的精确度,又给人以“意料之外”之感。
三则材料分别从中国古代思想家墨子的“视人如己”,英国诗人约翰·多恩的“孤岛不孤”,国际社会援助中国的寄语,中国对世界的祝福三个角度来叙述。
材料一体现了墨子的“兼爱”思想和约翰·多恩的“休戚与共,命运共同”的主张;材料二和材料三体现了“助人即助己”“国与国互助共赢”的思想。
写作要求中,“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设置了明确的情景;“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参会”确定了身份;以“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为主题明确了主题方向;“完成一篇演讲稿”,确定了应用文文体。
需要重视的是,情境的设置体现了演讲稿面对的观众是全世界青年,所以在演讲的过程中应予以关照。
而“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的主题提供了两个关键因素,即“携手”“同一世界”,“携手”是方式,“同一个世界”是目标,这应该是写作的方向。
综合来看,作文任务驱动作文,文章的观点与内容要得体,行文中要注意措辞、语气的把握与拿捏。
演讲稿要明之以真理,动之以深情,倡之以实行,做到知行合一。
避免大而无当,空泛行文,要尽量写出真情实感,实实在在地写作。
标题参考让我们心手相牵让我们一起铺路搭桥守望相助,青年有责世界大同,和合共生携手同行,未来可期国有疆,心无界视人如己,孤岛不孤佑护我们共同的世界同气连枝,共盼春来让青春之河汇入世界浪潮青年携起手来,世界就有希望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我生于华夏,亦立于世界相逢在更好的世界青年发硎,天下大同——在“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活动”上的演讲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青年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青年发硎,天下大同》。
2020年全国新高考Ⅱ卷(海南卷)作文试题审题立意分析及下水满分作文
![2020年全国新高考Ⅱ卷(海南卷)作文试题审题立意分析及下水满分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bf0e0a42866fb84ae45c8dd4.png)
2020年全国新高考Ⅱ卷(海南卷)作文试题审题立意分析及下水满分作文【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无论读书还是行路,我们都会与地名不期而遇。
有些地名很容易让你联想到这个地方的自然特征、风土民情、历史文化、著名人物等;有些地名会唤起你的某种记忆与情感,或许是一段难忘的故事,又或它对你有着特殊的意义。
电视台邀请你客串《中华地名》主持人。
请以“带你走近_________”为题(补充一个地名,使题目完整),写一篇主持词。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切合身份;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题目分析】这是一道彰显地域文化、贴近生活实际的半命题作文,材料很接地气,能引发学生的共鸣。
下面,我们不妨来“分解”剖析一下命题材料的几层意思。
选什么地名?这是材料的重心所在。
材料的第二层意思为考生提供了选择的对象和范围:一是“很容易让你联想到这个地方的自然特征、风土民情、历史文化、著名人物等的地名”;二是“会唤起你的某种记忆与情感,或许是一段难忘的故事的”地名或“对你有着特殊的意义”的地名。
从命题所给的两个“有些”来看,这实际上已经清楚地告诉了写作的对象和范围,因此,考生作文不必面面俱到。
他可以选:1.选一个邂逅的地名:分别介绍它,挖掘它的以下几个方面:①自然特征;②风土民情;③历史文化;④著名人物等,2.选一个邂逅的地名,它会唤起你的某种记忆与情感,或许是一段难忘的故事,又或它对你有着特殊的意义。
根据以上提示,考生完全可以围绕以上诸方面尽情发挥,写出非常漂亮的文章来。
从命题设置的特殊情境要求来看,考生是以被电视台邀请去作《中华地名》客串的主持人的身份来出场的。
从表达方式上看,作文主体部分可以叙述(讲故事),可以描写,可以抒情,可以议论,主题内容文体不受限制,从应用文角度来看,命题要求写一篇《中华大地》主持词,这就要关照到以下写作要素:写作身份:电视台《中华地名》栏目客串主持人。
全国卷2020届高考英语作文预测+范文
![全国卷2020届高考英语作文预测+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ccdb284e59eef8c75ebfb30f.png)
全国卷2020届高考英语作文预测+范文高考在即,今年的英语作文会怎么考?通过对近期热点和历年命题趋势的分析,预测今年的考题方向极有可能是“新冠疫情”、“个人防护”、“个人卫生”、“中国传统文化”和“网络生活”这几方面。
以下是预测的考题和范文,抓紧背起来,有备无患。
一、假定你是李华,你的加拿大笔友John写信来询问你的近况,请你写封回信,内容包括:1.你目前的情况;2.国内疫情的控制情况;3.你学校的情况。
注意:1. 词数100左右;2. 可以适当增加细节,以使行文连贯。
参考词汇:传染病epidemicDear John,Thank you very much for your letter concerning my recent situation. The good news is that I am very well and the epidemic in our country has been basically under control. My life is back on track now. Our school has started and we are finally able to return to classes, though we still have to wear masks. Due to the large number of courses we have missed, we need to speed up the process to make up for them. In terms of personal protection, I am still very careful. After all, the epidemic is still spreading worldwide.How are you doing? Looking forward to your reply.Yours,Li Hua二、假定你是李华,你所在的学校已经开学,为号召大家做好疫情的防控工作,请你代表学生会拟定一份通知,内容包括:1.各项防控规定;2.号召大家做好防控工作。
2020年高考作文全国III卷深度解析及范文(二)
![2020年高考作文全国III卷深度解析及范文(二)](https://img.taocdn.com/s3/m/0049dd3e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67.png)
2020年高考作文全国III卷深度解析及范文(二)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们用眼睛看他人、看世界,却无法直接看到完整的自己。
所以,在人生的旅程中,我们需要寻找各种“镜子”、不断绘制“自画像”来审视自我,尝试回答“我是怎样的人”“我想过怎样的生活”“我能做些什么”“如何生活得更有意义”等重要的问题。
毕业前,学校请你给即将入学的高一新生写一封信,主题是“如何为自己画好像”,与他们分享自己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命题说明:本题来自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卷(全国卷3)看更多作命题方向科学精神:理性思维、勇于探究学会学习:勤于反思健康生活:自我管理责任担当:社会责任实践创新:问题解决审题限制性1.写作情境的限制。
本题设置了“毕业前,学校请你给即将入学的高一新生写一封信”的任务情境,信件的主题是“如何为自己画好像”,写作必须紧扣“如何画好”的问题解决展开。
正如题干提示:“尝试回答‘我是怎样的人’‘我想过怎样的生活’‘我能做些什么’‘如何生活得更有意义’等重要的问题”,主体内容可以针对以上提示有选择地回答。
针对审视自我时,“需要寻找各种‘镜子’、不断绘制‘自画像’”的提示,我们可以这样理解“镜子”:要把自我与不同的参照物进行对比,在比较中发现不足,在比较中找到方向,在比较中得到方法;同时,这面“镜子”可以是一个个具体的人,也可以是群像,还可以是自然之物等;之后要明确,审视自我是一个动态化的过程,不可急于一时一地,要在成长中点滴修正、逐步完善。
2.典型任务的限制。
题目规定了必须要写书信,即写作时一定要符合书信体格式;“毕业前”也提醒考生不能随意选择写信人身份,而只能以高三毕业的学生,并且应该是当下正在参加高考的本校高三学生,即“我”来写。
同时,所写的信要针对“即将入学的高一新生”,对象限定性很强,要求以学长身份“分享自己的感悟与思考”,即必须使用符合这一情境的富有亲切交流性的语言和恰当的表达方式,真诚亲切地与学弟学妹交流,要学会拉近与听众的距离,有现场感和情境意识。
2023届高考作文预测”核心素养之学会学习”写作精析与范文
![2023届高考作文预测”核心素养之学会学习”写作精析与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02eee4a8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2f.png)
2023届高考作文预测”核心素养之学会学习”写作精析与范文一、概念分析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共分为六大板块。
“学会学习”是六大板块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学会学习”是“自主发展”的第一个要点,指的是学生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式方法选择、学习进程评估调控和信息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具体包括“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三个方面。
乐学善学:指的是能正确认识和理解学习的价值,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能自主学习,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等。
勤于反思:指的是具有对自己的学习状态进行审视的意识和习惯,善于总结经验;能够根据不同情境和自身实际,选择或调整学习策略和方法等。
信息意识:指的是能自觉、有效地获取、评估、鉴别、使用信息;具有数字化生存能力,主动适应"互联网+"等社会信息化发展趋势;具有网络伦理道德与信息安全意识等。
其中,“乐学善思”对于当代中学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它包含两方面内容:乐学与善思。
先说“乐学”,“知之者步入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热爱与兴趣是求学最好的导师。
当心中求知的火苗被点燃,我们就会有主动求学的意识,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收获更佳的学习效果。
反之,如果我们只把知识当成求取高校与学位的手段,当做安身立命的谋生手段,就很难从中找到真正的乐趣。
从'学海无涯苦作舟'的焦虑,到'学海无涯乐作舟'的逍遥,是人生的一步大跨越,是境界的大提升。
教育者要着力于培养学生的乐学意识,而学生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应善于从学习中发掘兴趣,寻找点燃学习热情和激情和意义与途径。
学有所用,学有所悟,学有所乐,既是是我们乐学的作为,也是我们学乐的境界。
再说“善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考往往决定了学习的品质与走向。
学会思考、善于思考的人才能将自己的求学历程向更深处漫溯,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不断提升自己的思维品质,进而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将知识提炼升华,达到更高的境界。
2020全国高考卷III作文试题名师解读厚植育人功能彰显语文底色(3页)
![2020全国高考卷III作文试题名师解读厚植育人功能彰显语文底色(3页)](https://img.taocdn.com/s3/m/e80794eaf121dd36a32d827d.png)
2020全国高考卷III作文试题名师解读厚植育人功能彰显语文底色(一)作文咏叹调套用时下的一句话:乾坤未定,你我皆是黑马。
尤其是三年来,那些夙兴夜寐,挑灯夜战,然而在历次考练中阒寂无名的孩子,谁不渴望自己就是“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的鲲鹏呢?语文是整个高考战役的排头兵,而作文是语文试卷中的轰天炮。
满分150的语文,作文占分是60分,真可谓是语文的半壁江山。
大考、小考,模拟考、联考……学生们作文练习的次数不可谓少;满分秘诀、高分技法,作文预测、时文素材积累与狂背……考生们花的功夫不可谓不多,然而最终的结果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二)2020年全国卷III真题呈现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们用眼睛看他人、看世界,却无法直接看到完整的自己。
所以,在人生的旅程中,我们需要寻找各种“镜子”、不断绘制“自画像”来审视自我,尝试回答“我是怎样的人”“我想过怎样的生活”“我能做些什么”“如何生活得更有意义”等重要的问题。
毕业前,学校请你给即将入学的高一新生写一封信,主题是“如何为自己画好像”,与他们分享自己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三)独家解读,抛砖引玉【题目解读】此次作文从考查的六维雷达目标来看:方向之一,责任担当:完善自我、学会担当方向之二,学会学习:不断超越、勤于反思方向之三,实践创新:自我审视、学会规划方向之四,人文底蕴:镜子哲学、诗意生活方向之五,科学精神:勇于探究、理性思维方向之六,健康生活:生活方式、绿色健康【审读材料】材料由“人们用眼睛看他人、看世界,却无法直接看到完整的自己”引出话题——如何在关照世界的时候,关照自己,审视自我。
题目把人生比作一场旅行,那么在旅行的途中,我们一方面要欣赏领略外在的世界的风光旖旎,要感受外部环境的绮丽绚烂,更要学会“对镜自照”,多一些审视,尤其是关注自己的内心,是否浮躁,自己的眼光是否俗世短浅,是否充满太多的铜臭味儿。
2021届高考英语写作之提纲作文汇总 新课标全国卷(真题作文、模拟作文、预测作文)
![2021届高考英语写作之提纲作文汇总 新课标全国卷(真题作文、模拟作文、预测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864f8ce00740be1e640e9a34.png)
高考英语写作之提纲作文汇总近年的高考课标全国卷中书面表达命题形式大多是文字提纲式,体裁以书信、邮件为主;以传统风俗、文化、节假日、语言学习、学校生活等学生熟悉的话题为主,现实感强,情景逼真,突出考查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目前,课标全国卷书面表达给出的具体信息逐年减少,只是给出写作的大致框架和要求,属半开放式,需要学生在所给信息的基础上适当地发挥,对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预计未来高考书面表达仍会以半开放形式为主,文体除了目前常考的书信、邮件、通知等应用文以外,还可能会出现记叙文等形式,题材的内容也会越来越贴近生活。
【考情探究】卷名命题形式题材体裁要求词数 分值2020 课标全国Ⅰ 文字提纲 介绍身边值得尊敬和爱戴的人记叙文 100词左右2019 文字提纲 申请做志愿者书信 25分2018文字提纲 告知新西兰朋友在中国家庭做客的注意事项 邮件 2017 文字提纲 告知英国朋友Leslie 下次上汉语课的计划 邮件 2016 文字提纲 请外教修改所附材料的文字和格式书信 2015 文字提纲 写信约稿 书信 2020 课标全国Ⅱ 文字提纲 记叙周末采摘活动 记叙文 2019 文字提纲告知队友球队将参赛 邮件 2018文字提纲 请学校的学生们观看英文短片 通知 2017 文字提纲 邀请外教一起参观中国剪纸艺术展 邮件 2016 文字提纲 请英国朋友为国际中学生摄影展提供作品 书信 2015 文字提纲请外教一起去敬老院陪老人们过重阳节 邮件 2020 文字提纲 请外教帮忙指导改编了一个短剧邮件 2019 课标 全国Ⅲ文字提纲 邀请朋友参加音乐节邮件 2018 文字提纲 告知英国朋友Peter 本校学生体育运动情况书信 2017 文字提纲 请留学生朋友加入校乒乓球队 邮件 2016文字提纲告知留学生朋友不能赴约邮件真题写作训练1:(2020年全国卷Ⅰ)你校正在组织英语作文比赛。
请以身边值得尊敬和爱戴的人为题,写一篇短文参赛,内容包括: 1. 人物简介;注意:1. 词数100左右;2. 短文题目和首句已为你写好。
2020高考全国卷2语文作文材料及范文
![2020高考全国卷2语文作文材料及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ab8d26a97c1cfad6195fa7c0.png)
单位(学校):作者(教师或学生):电话:QQ:邮箱:微信: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1919年,民族危亡之际,中国青年学生掀起了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1949年,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新中国青年投身于祖国建设的新征程。
1979年,“科学的春天”生机勃勃,莘莘学子胸怀报国之志,汇入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
2019年,青春中国凯歌前行,新时代青年奋勇接棒,宣誓“强国有我”。
2049年,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青年接续奋斗……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青年学生当事人的身份完成写作。
①1919年5月4日,在学生集会上的演讲稿。
②1949年10月1日,参加开国大典庆祝游行后写给家人的信。
③1979年9月15日,参加新生开学典礼后写给同学的信。
④2019年4月30日,收看“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后的观后感。
⑤2049年9月30日,写给某位“百年中国功勋人物”的国庆节慰问信。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作文解析1.从文体选择上来说,今年的命题涵盖了演讲稿、信件、观后感等,形式新颖,可选余地较大。
从主题上来说,也是考生较为熟悉的热点内容。
但这个命题同时也被认为是最好写又最不好写的命题。
好写,是因为大家都熟悉;不好写,则是因保底容易,出彩不易。
2.命题提供的时间点涉及不同时代场景,又要求以学生当事人的身份写作,既需要代入感,又需要理解力和想象力,对考生的综合素养要求较高。
3.写这类命题,需要注意这几个方面:一是结合史实,连贯思路;二是注意代入设定好的写作身份;三是避免空洞的素材堆砌,要给出自己的思考。
拼搏奋进,青春初心永不老——写给C文学奖创始人的慰问尊敬的C先生:您好!我是一名青年学生,从小就喜欢阅读您的作品。
您在世界文坛荣获诸多奖项,将中国文学与文化,播撒到世界各国人民心中。
如今,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之际,以您的名字命名的C文学奖,已在世界文坛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受到来自世界各地优秀作家的追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高考作文命题预测之全国新课标卷Ⅱ、卷Ⅱ
全国新课标卷Ⅱ命题预测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在在线词典“维基百科”上,来自中国的视频“网红”李子柒已经拥有了一个专门的词条,里面这样写道:“李子柒是一位中国美食及乡村生活博主、‘网红。
她因为在家乡四川绵阳农村拍摄使用原始食材和工具,运用中国传统技艺制作美食和手工艺品的视频而走红。
”李子柒从2015年开始发布视频,到2019年已在新浪微博上有1900万粉丝,在海外也获得了大量关注。
有人将其走红定义为“李子柒现象”。
“李子柒现象”引发了诸多争议,有三种典型的观点。
观点一:称赞李子柒精心呈现的文化传统,肯定她向西方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所做的贡献。
观点二:质疑李子柒能否代表中国文化,认为其视频“太假了”,展示的是一种粉饰后的假生活,满足了那些不懂中国的外国人一厢情愿的想象。
观点三:对视频博主个人化、商业化、“网红”化的展示方式,不必以“传播文化”之类的宏大主题将其“神圣化”,也不能盲目“棒杀”。
针对“李子柒现象”,你更认同哪一种观点?请自定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这道作文题目的材料由两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简介了李子柒视频的内容以及影响力,第二部分提供了三个观点:第一个观点是“称赞”,关键词是“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第二个观点是“质疑”,关键词是“假”“粉饰”;第三个观点是中性的,认为这只是个人的商业行为。
除了材料部分外,大家再看看指令部分。
在进行作文审题时,很多同学容易忽视指令部分。
比如这道题目中,“你更认同哪一种观点”就很容易被处理为“你认同哪一种观点”。
这样,就把“更”看漏了,而这可能是“灾难性”的,因为“更”要求大家在文章中必须做出明确的比较,而“你认同哪一种观点”却没有这个比较的强制任务。
因为题目的指示文字有“你更认同哪一种观点”,所以,写作时首先要选择。
原则上说,选择是自由的,但是,在考场上,大家还要注意“价值取向”的问题。
在做选择的时候,要贴近主旋律,与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一致。
对本题而言,如果大家选择第二种观点,似乎就显得吹毛求疵了。
其次是要比较。
因为“你更认同哪一种观点”的指令,要求大家必须要有比较思维:其他两个观点为什么不合理?另外,除了駁论之外,大家还要有正论部分,也就是说,要从正面论述自己的观点立场。
以上是从文章的逻辑结构讲。
在写的过程中,同学们的文字往往有一个弊病——散。
在写作的初步阶段,大家一定要让自己的文章聚焦:聚焦于一句话,甚至是一个词语。
只有这样,写作思维才会清晰化、条理化。
全国新课标卷Ⅲ命题预测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 分)
1.学习:从阅读、听讲、思考、研究、实践中获得知识或技能。
——《现代汉语词典》(第 7 版)
2.学习这件事,不在乎有没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在于你有没有觉悟和恒心。
——法布尔
3.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
——XXX
在这个飞速发展、资讯丰富、教育样式多元的时代,随处都有学习的机会,学习的内涵也变得更丰富,你如何看待当今社会环境下的学习?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 字。
写作指导>>
一、命题原因
学习是人成长过程中的必经之路。
高中生经过十余年的学习,对这个话题有丰富的感受与认知。
本道作文题目以学习为话题,能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让所有人都有话可说,并在不同个体身上表现出不同的个性特点。
学生可以讲述自己学习的故事,也可以针对他人学习的故事发表自己的见解。
在这样一个人人有话说的话题下,思想的深度会呈现出高下之别,能够检测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写作能力,有很好的区分度。
二、材料分析
作文即生活,每一篇作文都是学生个体对生活独特的专属体验。
作文题目中所给的材料,就是启发学生与生活经验做关联的桥梁,提示学生可以思考的方向和范畴。
这道作文题目由三则材料构成。
第一则材料是《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对学习的定义,诠释了学习的渠
道与内容。
学生都有过阅读、听讲、思考、研究、实践的学习方式,很容易从这些经历中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代入到曾经的事件中。
第二则材料是法布尔的话,强调学习的主体是自己,关键在于觉悟和恒心,这是对学习态度和意志品质的深层认识,每个学生都能在自身经历中找到或正面或反面的相应例子,能与具体情境对应。
第三则材料是XXX讲实践的重要性,暗含“学”与“习”的辩证思考,能让学生在已有经验中自然而然地关联自己在实践中学习的场景。
材料之后的总结语将學生带入宏观视野的同时,也用“飞速发展、资讯丰富、教育样式多元的时代,随处都有学习的机会”的描述,表现了当今时代的特征,学生身处其中,可引起多方面的情境联想。
三、写作任务
这道作文题目的写作任务是分析“当今时代的学习内涵”,即结合当下的时代特征来诠释学习。
在这样的任务驱动下,学生首先要对当前社会现象做筛选、分析、归纳,然后树立自己的中心思想,诠释自己所理解的学习内涵,或是学习的意志品质,或是学习方法,或是学习的内容……千人千面,彰显个性,展示作者个体的优势能力。
佳作展评>>
“深”生不息
文/杨璐榕
没有可怕的深度,就没有美丽的水面。
——尼采
当高科技与数字化成为时代的主题,短浅式与碎片化也成了社会的问题。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快节奏让事物显得虚无,而娱乐化让人类变得平庸。
在这样的时代,该怎么逃脱虚无,让自己、让人类的存在更有意义?
学习是人与文明的界点,是不同时代或同一时代的同一群体为对抗虚无,将自我向文明推进的努力,更是人类种群在时代、宇宙的浩渺中获取意义的唯一出路。
人要获得进步,就要走出去,要深度学习,要深入思考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要理解事物要素的深刻内涵。
而要做到这一点,“最重要的是在于你有没有觉悟和恒心”。
当今时代高科技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便利,但也给我们带来了“魔盒效应”般的诱惑。
古人学习是一种苦中作乐,无论是“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甚或是遭“群聚而笑之”,眼中所见都只是高于身的心,是物外的广博与战胜肉体的灵。
而当今社会的诱惑实似洪水猛兽,它成为一种在人们无察觉时的精神控制、刺激,无时无刻不侵入人们的生活。
如此“瘾性”生活中,当代人的心无旁骛似乎是更困难的,因而,“觉悟”与“恒心”便显得尤为必要。
所有的深刻与本质,都需要觉悟;而恒心,则让深刻保持存在——永远独立思考、深刻明白。
然而,仅是“悟”与“恒”尚不称作学习,而只是“学”;“习”则体现在个人因“悟”与“恒”所得,由个人在言行、灵肉间践行。
这种践行,正是我国伟大领袖XXX同志曾说的“使用”,是“更重要的学习”。
这种实践,正是我国文物书画修复师单嘉玫用精神所化成的行动——将修复工作做成艺术。
她从父亲的言传身教中学习了“揭”“搓”“捻”,在38年的时间里将工艺修炼到极致,在退休时不忘手把手教授自己的传承弟子……大国工匠,一生只为一事来。
她的熟练与完美,是承父志,是真心学、深刻习,是对文明最诚挚的敬与爱,她是学习的践行人,也是大国的工匠,更是时代里深度学者的楷模。
在这样一个时代里,我们该怎么做?身为“少年中国之青少年”,我们该怎么做?静下来,去深度思考;停下来,去独立坚守。
这才是我们该做的,也是我们该有的“觉悟”与“恒心”。
愿我们每个人都有深度,敢于在无尽黑暗的空中发射人类之明亮射线,永远学习,永远延伸。
题记照应题目,借名人名言点明中心:深度钻研让学习生生不息。
概述社会现象,用简练的语言一针见血地指出当今时代短浅式、碎片化、娱乐化、平庸化的特征,并以设问句过渡,引出学习的疗救意义。
古今学习方式差异对比,贴切引用,有情有理,颇富文采。
对比之后结合材料二,诠释觉悟、恒心与学习深度的关系。
承上启下的过渡句独立成段,引出“学”与“习”的辩证关系。
用大国工匠的事例,论证在实践中深刻学习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