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资治通鉴》练习及答案译文
【古诗文阅读】《资治通鉴》序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古诗文阅读】《资治通鉴》序?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5题。
(19分)《资治通鉴》序(宋神宗)御制朕惟(想,思考)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故能刚健笃实,辉光日新①。
《书》亦曰:“王,人求多闻,时惟(愿,希望)建事。
”《诗》、《书》、《春秋》,皆所以明乎得失之迹,存王道之正,垂鉴于后世者也。
汉司马迁?(chou,缀集:连缀汇集。
多用于著述、编辑)石室金匮之书,据左氏《国语》,推《世本》、《战国策》、《楚汉春秋》,采经摭(zhí,采集)传,罔罗天下放失(轶)旧闻,考之行事,驰骋上下数千载间,首记轩辕,至于麟止②,作为纪、表、世家、书、传,后之述者不能易此体也。
惟其是非不谬于圣人,褒贬出於至当,则良史之材矣。
若稽古英考③,留神载籍,万机之下,未尝废卷。
尝命龙图阁直学士司马光论次历代君臣事迹,俾就?阁翻阅,给吏史笔札,起周威烈王,讫于五代。
光之志以为周积衰,王室徵,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平王东迁,齐、楚、秦、晋始大,桓、文更霸,犹?尊王为辞以服天下;威烈王自陪臣命韩、赵、魏为诸侯,周虽未灭,王制尽矣!此亦古人述作造端立意之所繇也。
其所载明君、良臣,切摩(切磋)治道,议论之精语,德刑之善制,天人相与之际,休咎庶证(吉凶、善恶各种现象)之原,威福盛衰之本,规模利害之效,良将之方略,循吏之条?,断之以邪正,要之於治忽,辞令渊厚之体,箴谏深切之义,良谓备焉。
凡十六代,勒成二百九十六卷,列于户牖之间而尽古今之统,博而得其要,简而周于事,是亦典刑之总会,策牍之渊林矣。
……《诗》云:“商鉴不远,在夏后之世。
”故赐书名曰《资治通鉴》以著朕之志焉耳。
【注解】①刚健笃实,辉光日新:《易?大畜》:“刚健笃实,辉光日新。
”高亨注:“天之道刚健,山之性厚实,天光山色,相映成辉,日日有新气象。
”后常指一个人在道德、文学、艺术等方面日有长进。
②至于麟止:到西汉发现麒麟为止。
③英考:(宋神宗)已故父皇英宗。
文言文阅读训练:《资治通鉴-曹操之死》(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资治通鉴•曹操之死》(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世祖文皇帝黄初元年春正月,武王(曹操)至洛阳;庚子,薨。
王知人善察,难眩以伪。
识拔奇才,不拘微贱,随能任使,皆获其用。
与敌对陈,莒思安闲,如不欲战然;及至决机乘胜,气势盈溢。
勋劳宜赏,不吝千金;无功望施,分豪不与。
用法峻急有犯必戮或对之流涕然终无所赦。
雅性节俭,不好华丽。
故能芟刈群雄,几平举自。
是时太子(曹丕)在邺,军中骚动。
群僚欲秘不发丧,谏议大夫贾逵以为事不可秘,乃发丧。
或言宜易诸城守,悉用谯、沛人。
魏郡太守广陵徐宣厉声日:“今者远近一统,人怀效节,何必专任谯、沛以沮宿卫者之心!”乃止。
青州兵擅击鼓相引去,众人以为宜禁止之,不从者讨之。
贾逵日:“不可。
”为作长檄,令所在给其禀食。
鄢陵侯彰从长安来赴,问逵先王玺绶所在,逵正色日:“国有储副,先王玺绶,非君侯所宜问也。
”凶问至邺,太子号哭不已。
中庶子司马孚谏日:“君王晏驾,天下恃殿下为命。
当上为宗庙,下为万国,奈何效匹夫孝也!“太子良久乃止,日:“卿言是也。
”时群臣初闻王薨,相聚哭,无复行列。
孚厉声于朝日:“今君王违世,天下震动,当早拜嗣君,以镇万国,而但哭邪!”乃罢群臣,备禁卫,治丧事。
(节选自《资治通鉴・魏纪一》)材料二:太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
惟梁国桥玄、南阳何黑页异焉。
年二十,举本麋为郎,除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
光和末,黄巾起,拜骑都尉,讨颍川贼。
华为济南相。
国有十余县,长吏多阿附贵戚,赃污狼藉。
于是奏免其八,禁断淫祀,奸完(作奸犯科者)逃窜,郡界肃然。
征还为东郡太守。
不就,称疾归乡里。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武帝纪》)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3分)用法峻A急B有犯C必戮D或E对之F流涕G然终无H所赦。
IL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意,文中指神态,与《醉翁亭记》中“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意”字意思不同。
文言文阅读训练:《资治通鉴-王式守越州》(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资治通鉴•王式守越州》(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先是,裘甫贼谍入越州,军吏匿而饮食之。
文武将吏往往潜与贼通,求城破之日免死及全妻手。
或旌弘峨搔麦隆实褰虚实城史蜜谍星用贼皆红之。
王式用察知,悉捕索,斩之。
刑将吏尤横猾者,严门禁,无验者不得出入,警夜周密,贼始不知我所为矣。
式命诸县开仓縻以赈贫乏,或日:“贼未灭,军食方急,不可散也J式日:“非汝所知J官军少骑卒,式日:“吐蕃、回鹘比配江、淮者,其人习险阻,便鞍马,可用也J举籍府中,得骁健者百余人。
虏久羁旅,所部遇之无状,困馁甚。
式既犒饮,又娟①其父母妻子,皆泣拜欢呼,愿效死,悉以为骑卒,使骑将石宗本将之。
凡在管内者,皆视此籍之,又奏得龙陂监马二百匹,于是骑兵足矣。
或请为库厚以胴②贼远近众寡,式笑而不应。
选懦卒,使乘健马,少与之兵,以为候骑。
众悻之,不敢问。
于是阅诸营见卒及土团子弟,得四千人,使导军分路讨贼。
府下无守兵,更籍土团千人以补之。
乃命宣歙将白琮、浙西将凌茂贞帅本军,北来将韩宗政等帅士团,合千人,石宗本帅骑兵为前锋,自上虞趋奉化,解象山之围,号东路军。
又以义成将白宗建、忠武将游君楚、淮南将万璘帅本军与台州唐兴军合,号南路军。
令之日:“毋争险易,毋焚庐舍,毋杀平民以增首级!平民胁从者,募降之。
得贼金帛,官无所问。
俘获者,皆越人也,释之J(选自《资治通鉴•唐纪》,有删改)[注]①蜩(zhou):救济。
②调(Xiing):侦察,刺探。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3分)或诈引贼A将来B降C实窥虚实D城中密谋E屏语F贼G皆知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妻子,文中指妻子和儿女,与现代汉语中“妻子”的含义不同。
B.阴,指暗中、暗地,与《岳阳楼记》中“阴风怒号”的“阴”含义相同。
文言文阅读训练:《资治通鉴-张巡克敌制胜》(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资治通鉴•张巡克敌制胜》(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初,雍丘令令狐潮以县降贼①,贼以为将,使东击准阳救兵于襄邑,破之,俘百余人,拘于雍丘,将杀之,往见李庭望。
准阳兵遂杀守者,潮弃妻子..走,故贾贵得以其间入雍丘。
庚子..,潮引贼精兵攻雍丘,贵出战,败死。
张巡力战却贼,因兼领贵众。
三月,乙卯,潮复与贼将李怀仙、杨朝宗、谢元同等四万余众奄至城下,众惧,莫有固志。
巡曰:“贼兵精锐,有轻我心。
今出其不意击之,彼必惊溃。
贼势小折,然后城可守也。
”乃使千人乘城,自帅千人,分数队,开门突出。
巡身先士卒,直冲贼陈,人马辟易,贼遂退。
明日,复进攻城设百炮环城,楼蝶②皆尽。
巡于城上立木栅以拒之。
贼蚁附而登巡束蒿灌脂焚而投之贼不得上。
时伺贼隙,出兵击之,或夜缒斫营,积六十余日,大小三百余战,带甲而食,裹疮复战,贼遂败走。
巡乘胜追之,获胡兵二千人而还,军声大振。
令狐潮围张巡于雍丘,相守四十余日,朝廷声问不通。
潮闻玄宗已幸.蜀,复以书招巡。
有大将六人,官皆开府、特进③,白巡以兵势不敌,且上存亡不可知,不如降贼。
巡阳①许诺。
明日,堂上设天子画像,帅将士朝之,人人皆泣。
巡引六将于前,责以大义,斩之,士心益劝。
巡使郎将雷万春于城上与潮相闻,贼弩射之,面中六失而不动。
潮疑其木人,使谍问之,乃大惊,遥谓巡曰:“向见雷将军,方知足下军令矣,然其如天道何!”巡谓之曰:“君未识人伦,焉知天道!”未几,出战,擒贼将十四人,斩首百余级。
贼乃夜.遁,收兵入陈留,不敢复出。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有删改)[注]①贼:指安禄山。
②楼蝶:泛指城楼与城墙。
③开府、特进:当时的官职名。
④阳:通“佯”,假装。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3分)贼蚁附A而登B巡束蒿□灌脂D焚回而投之回贼不得G上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妻子,古今异义词,文中是指妻子、儿女,其意义与现代汉语中的“妻子”不同。
文言文阅读训练:《资治通鉴-晋王进屯永济》(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资治通鉴·晋王进屯永济》(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晋王进屯永济,张彦选银枪效节五百人,皆执兵自卫,诣永济谒见,王登驿楼语之曰:“汝陵胁主帅,残虐百姓,数日中迎马诉冤者百馀辈。
我今举兵而来,以安百姓,非贪人土地。
汝虽有功于我,不得不诛以谢.魏人。
”遂斩彦及其党七人,余众股票。
王召谕之曰:“罪止八人,馀无所问。
自今当竭力为吾爪牙。
”众皆拜伏。
明日,王缓带轻裘而进,令张彦之卒攘甲执兵,翼马而从,仍以为帐前银枪都。
贺德伦帅将吏请晋王入魏州城慰劳。
既入,德伦上印节,请王兼领天雄军,王固辞,曰:“比.闻汴寇侵逼贵道,故亲董师徒,远来相救。
又闻城中新罹涂炭,故暂入存抚。
明公不垂鉴信,乃以印节见.推,诚非素怀。
”德伦再拜曰:“今寇敌密迩,军城新有大变,人心未安。
德伦腹心纪纲为张彦所杀殆尽,形孤势弱,安能统众!一旦生事,恐负大恩。
”王乃受之。
戊戌,晋王引兵趣望都,契丹逆战,晋王以亲军千骑先进,遇奚首秃馁五千骑,为其所围。
晋王力战,出入数四,自午至申不解。
李嗣昭闻之,引三百骑横击之,虏退,王乃得出。
因纵兵奋击契丹大败,逐北至易州。
(《资治通鉴·后梁纪》,有删改)材料二:高季兴在洛阳,帝左右伶宦求货无厌,季兴忿之。
帝欲留季兴,郭崇韬谏曰:“陛下新得天下诸侯不过遣子弟将佐入贡惟高季兴身自入朝当褒赏以劝来者;乃羁留不遣,弃信亏义,沮四海之心,非计也。
”乃遣之。
季兴倍道而去,至许州,谓左右曰:“此行有二失:来朝一失,纵我去一失。
”又谓将佐曰:“新朝百战方得河南,乃对功臣举手云,‘吾于十指上得天下,’矜伐如此,则他人皆无功矣,其谁不解体!又荒于禽色,何能久长!吾无忧矣。
”乃缮城积,招纳梁旧兵,为战守之备。
夏六月,帝苦涛暑,于禁中择高凉之.所,皆不称旨。
帝命允平营楼,日役万人,所费巨万。
崇韬谏曰:“今两河水、早,军食不充,愿且息役,以侯半年。
”帝不听。
《资治通鉴》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资治通鉴》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东海太守濮阳汲黯为主爵都尉。
始,黯为谒者,以严见惮。
其在东海,治官理民,好清静,择丞、史任之,责大指而已,不苛小。
黯多病,卧闺阁内不出;岁余,东海大治,称之。
上闻,召为主爵都尉,列于九卿。
其治务在无为,引大体,不拘文法。
大将军青尊宠,于群臣无二,公卿以下皆卑奉之,独汲黯与亢礼。
人或说黯曰:“自天子欲群臣下大将军,大将军尊重,君不可以不拜。
”黯曰:“夫以大将军,有揖客反不重邪!”大将军闻,愈贤黯,数请问国家朝廷所疑,遇黯加于平日。
大将军青虽贵,有时侍中,上踞厕而视之;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
上尝坐武帐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帐中,使人可其奏。
其见敬礼如此……上召拜黯为淮阳太守。
黯既辞行,过大行李息曰:“黯弃逐居郡,不得与朝廷议矣。
御史大夫汤,智足以拒谏,诈足以饰非,务巧佞之语,辩数之辞,非肯正为天下言,专阿主意。
主意所不欲,因而毁之;主意所欲,因而誉之,好兴事,舞文法,内怀诈以御主心,外挟贼吏以为威重。
公列九卿,不早言之,公与之俱受其戮矣。
”息畏汤,终不敢言;及汤败,上抵息罪。
使黯以诸侯相秩居淮阳,十岁而卒。
(选自《资治通鉴》,有删改)A.黯为人,性倨少礼倨:傲慢B.群臣或数黯数:责备C.遇黯加于平日遇:对待D.诈足以饰非饰:装饰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黯为谒者,以严见惮赵亦盛设兵以待秦B.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涂有饿莩而不知发C.病且满三月示赵弱且怯也D.于群臣无二而耻学于师11.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宁令从谀承意,陷主于不义乎!且已在其位,纵爱身,奈辱朝廷何?(5分)(2)主意所不欲,因而毁之;主意所欲,因而誉之,好兴事,舞文法,内怀诈以御主心,外挟贼吏以为威重。
(5分)12.汲黯在为人处世上极富个性特征,请结合选文,简要概括。
(4分)参考答案9.D(饰:掩饰)10.B(B项两个“而”连词,表转折。
文言文阅读训练:《资治通鉴郦食其说齐王》(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资治通鉴•郦食其说齐王》(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汉王欲捐成皋以东,屯巩、洛以距楚。
郦生①日:“臣闻'知天之天者,王事可成',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
夫敖仓,天下转输久矣,臣闻其下乃有藏粟甚多。
楚人拔荥阳,不坚守敖仓,乃引而东,令遗卒分守成皋,此乃天所以资汉也。
方今楚易取而汉反却,自夺其便,臣窃以为过矣。
且两雄不俱立,楚、汉久相持不决,净巧摇荡,农夫释耒,工女下机,天下之心未有所定也。
愿足下急M进兵,收取荥阳,据敖仓之粟,塞成皋之险,杜太行之道,距蜚狐之口,守白马之津,以示诸侯形制之势,则天下知所归矣。
”王从之,乃复谋取敖仓。
食其又牛王日:“方今燕、赵已定,唯齐未下,诸田宗强,负海、岱,阻河、济,南近于楚,人多变诈;足下虽遣数万师,未可以岁月破也。
臣请得奉明诏说齐王,使为汉而称东藩J上日:“善!”乃使郦生说齐王日:“王知天下之所归乎?“王日:“不知也。
天下何所归?”郦生日:“归汉!”日:“先生何以言之?”日:“汉王先入咸阳,项王负约,王W汉中。
项王迁杀义帝,汉王闻之,起蜀、汉之兵击三秦,出关而责义帝之处。
收天下之兵,立诸侯之后;降城即以侯其将,得赂即以分其土;与天下同其利,豪英贤才皆乐为之用。
项王有倍约之名,杀义帝之实;于人之功无所记,于人之罪无所忘;战胜而不得其赏,拔城而不得其封,非项氏莫得用事;天下畔之,贤才怨之,而莫为之用。
故天下之事归于汉王,可坐而策也!夫汉王发蜀、汉,定三秦;涉西河,破北魏;出井怪,诛成安君;此非人之力也,天之福也!今已据敖仓之粟,塞成皋之险,守白马之津,杜太行之厄,距蜚狐之口;天下后服者先亡矣。
王疾先下汉王齐国可得而保也不然危亡可立而待也”先是,齐闻韩信且东兵,使华无伤、田解将重兵屯历下以距汉。
及纳郦生之言,遣使与汉平,乃爰历下守战备,与郦生日纵酒为乐。
(节选自《资政通鉴•汉纪二》)【注】①郦生,即郦食其,刘邦谋臣。
文言文阅读训练:《资治通鉴-安史之乱》(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资治通鉴•安史之乱》(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安禄山专制三道,阴蓄异志,殆将十年,以上待之厚,欲俟上晏驾..然后作乱。
会杨国忠与禄山不相悦,屡言禄山且反,上不听;国忠数以事激之,欲其速反以取信于上。
禄山由是决意遽.反,独与孔目官、太仆丞严庄,掌书记、屯田员外郎高尚,将军阿史那承庆密谋,自余将佐皆莫之知,但怪其自八月以来,屡飨士卒,秣马厉兵而已。
会有奏事官自京师还,禄山诈为敕书,悉召诸将示之曰:“有密旨,令禄山将兵入朝讨杨国忠,诸君宜即从军。
”众愕然相顾,莫敢异言。
十一月,甲子..,禄山发所部兵及同罗、奚、契丹、室韦凡十五万众,号二十万,反于范阳。
命范阳节度副使贾循守范阳,平卢节度副使吕知诲守平卢,别将高秀岩守大同;诸将皆引兵夜发。
诘朝,禄山出蓟城南,大阅誓众,以讨杨国忠为名,榜军中曰:“有异议扇动军人者,斩及三族!”于是引兵而南。
禄山乘铁舆,步骑精锐,烟尘千里,鼓噪震地。
时海内久承平,百姓累世不识兵革,猝闻范阳兵起远近震骇河北皆禄山统内所过州县望风瓦解,守令或开门出迎,或弃城窜匿,或为所擒戮,无敢拒之者。
禄山先遣将军何千年、高邈将奚骑二十,声言献射生手,乘驿诣太原。
乙丑,北京副留守杨光朔出迎,因劫之以去。
太原具言其状。
东受降城亦奏禄山反。
上犹以为恶禄山者诈为之,未之信也。
庚午,上闻禄山定反,乃召宰相谋之。
杨国忠扬扬有得色,曰:“今反者独禄山耳,将士皆不欲也。
不过旬日,必传首诣行在。
”上以为然,大臣相顾.失色。
上遣特进毕思琛诣东京,金吾将军程千里诣河东,各简募数万人,随便团结以拒之。
辛未,安西节度使封常清入朝,上问以讨贼方略,常清大言曰:“今太平积久,故人望风惮贼。
然事有逆顺,势有奇变,臣请走马诣东京,开府库,募骁勇,挑马棰渡河,计日取逆胡之首献阙下!”上悦。
壬申,以常清为范阳、平卢节度使。
常清即日乘驿诣东京募兵,旬日,得六万人;乃断河阳桥,为守御之备。
文言文阅读训练:《资治通鉴-宋神宗御制序》(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资治通鉴·宋神宗御制序》(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汉司马迁紬①石室金匮之书,据左氏《国语》,推.《世本》《战国策》《楚汉春秋》,采经摭传,罔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驰骋上下数千载间,首记轩辕,至于麟止②,作为纪、表、世家、书、传,后之述者不能易此体也。
惟其是非不谬于圣人,褒贬出于至当,则良史之才矣。
若稽古英考③,留神载籍,万机之下,未尝废卷。
尝命龙图阁直学士司马光论次历代君臣事迹,俾就秘阁翻阅,给吏史笔札,起周威烈王,讫于五代。
其所载明君、良臣,切摩治道,议论之精语,德刑之善制,天人相与之际,休咎庶证之原,威福盛衰之本,规模利害之效,良将之方略,循吏之条教,断之以邪正,要之于治忽,辞令渊厚之体,箴谏深切之义。
良谓备焉。
凡十六代,勒成二百九十六卷,列于户牖之间而尽古今之统,博而得其要,简而周于事,是亦典刑之总会,册牍之渊林矣。
荀卿有言:“欲观圣人之迹,则于其粲然者矣,后王是也。
”若夫汉之文、宣,唐之太宗,于所谓“吾无间.焉”者。
自余治世盛王有惨怛之爱有忠利之教或知人善任恭俭勤畏亦久得圣贤之一体孟轲所谓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至于荒坠颠危,可见前车之失;乱贼厥有履霜之渐。
诗云:“商鉴不远,在夏后之世。
”故赐其书名曰“资治通鉴”,以著朕焉耳。
(节选自《资治通鉴·宋神宗御制序》)材料二佑少尝读书,而性且蒙固,不达术数之艺,不好章句之学。
所纂通典,实采群言,徵诸,将施有政。
夫理道之先在乎行教化,教化之本在乎足衣食。
管子曰:“仓廪实知礼,衣食足知荣辱。
”夫子曰:“既富而教。
”斯之谓矣。
夫行教化在乎设职官,设职官在乎官才,审官才在乎精选举,制礼以端其俗,立乐以和其心,此先哲王致治之大方也。
故职官设然后兴礼乐焉,教化隳然后用刑罚焉,列州郡俾.分领焉,置边防遏戎敌焉。
是以食货为之首,选举次之,职官又次之,礼又次之,乐又次之,刑又次之,州郡又次之,边防末之。
文言文阅读训练:《资治通鉴-柳宗元为柳州刺史》(附参考答案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资治通鉴·柳宗元为柳州刺史》(附参考答案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永州司马柳宗元为柳州刺史,朗州司马刘禹锡为播州刺史。
宗元曰:“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万无母子俱往理。
”欲请于朝,愿以柳易播。
会中丞裴度亦为禹锡言曰:“禹锡诚有罪然母老与其子为死别良可伤!”上曰:“为人子尤当自谨,勿贻亲忧,此则禹锡重可责也。
”度曰:“陛下方侍太后,恐禹锡在所宜矜.。
”上良久,乃曰:“朕所言,以责为人子者耳,然不欲伤其亲心。
”退,谓左右曰:“裴度爱我终切。
”明日,改禹锡连州刺史。
宗元善.为文,尝作《梓人传》,以为:“梓人不执斧斤刀锯之技,专以寻引①、规矩..、绳墨度群木之材,视栋宇之制,相高深、圆方、短长之宜,指麾众工,各趋其事,不胜任者退之。
大厦既成,则独名其功,受禄三倍。
亦犹相天下者,立纲纪,整法度,择天下之士,使称其职,居天下之人,使安其业,能者进之,不能者退之。
万国既理,而谈者独称伊、傅、周、召②,其百执事之勤劳不得纪焉。
或者不知体要,炫能矜名,亲小劳,侵众官,听听③于府庭,而遗.其大者远者,是不知相道者也。
”又作《种树郭橐驼传》曰:“橐驼之所种,无不生且茂者。
或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孽也。
凡木之性,其根欲舒,其土欲故,既植之,勿动勿虑,去不复顾。
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全而性得矣。
它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
故不我若也!为政亦然。
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之。
旦暮吏来,聚民而令之,促其耕获,督其蚕织,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凡病且怠,职此故也。
’”此其文之有理者也。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唐纪五十五》)【注】①寻引:长尺。
②伊、傅、周、召:指古时的宰相伊尹、傅说、周公、召公。
文言文阅读训练:《资治通鉴-雍王李重美代主北征》(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资治通鉴•雍王李重美代主北征》(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九月,契丹主将五万骑,号三十万,自扬武谷而南.,旌旗不绝五十余里。
代州刺史张朗、忻州刺史丁审琦婴城自守,虏骑过城下,亦不诱胁。
审琦,洛州人也。
辛丑,契丹主至晋阳,陈于汾北之虎北口。
先遣人谓敬瑭曰:“吾欲今日即破贼可乎?”敬瑭遣人驰告曰:“南军甚厚,不可轻,请俟明日议战未晚也。
”使者未至,契丹已与唐骑将高行周、符彦卿合战,敬瑭乃遣刘知远出兵助之。
张敬达、杨光远、安审琦以步兵陈于城西北山下,契丹遗轻骑三千,不被甲,直犯其陈。
唐兵见其羸,争逐之,至汾曲,契丹涉水而去。
唐兵循岸而进,契丹伏兵自东北起,冲唐兵断而为二,步兵在北者多为契丹所杀,骑兵在南者引归晋安寨。
契丹纵兵乘之,唐兵大败,步兵死者近万人,骑兵独全。
敬达等收余众保晋安,契丹亦引兵归虎北口。
敬瑭得唐降兵千余人,刘知远劝敬瑭尽杀之。
是夕,敬瑭出北门见契丹主,契丹主执敬瑭手,恨相见之晚。
敬瑭问曰:“皇帝远来,士马疲倦,遽与唐战而大胜,何也?”契丹主曰:“始吾自北来,谓唐必断雁门诸路,伏兵险要,则吾不可得进矣。
使人侦视,皆无之。
吾是以长驱深入,知大事必济也。
兵既相接,我气方锐,彼气方沮,若不乘此急击之,旷日持久,则胜负未可知矣。
此吾所以亟战而胜,不可以劳逸常理论也。
”敬瑭甚叹伏。
壬寅,敬瑭引兵会契丹围晋安寨,置.营于晋安之南,长百余里,厚五十里,多设铃索吠犬,人跬步..不能过。
敬达等士卒犹五万人,马万匹,四顾无所之。
甲辰,敬达遣使告败于唐,自是声问不复通。
唐王大惧。
丁未,唐主下诏亲征。
雍王重美曰:“陛下目疾未平,未可远涉风沙;臣虽童稚,愿代陛下北行。
”帝意本不欲行,闻之颇悦。
张延朗、刘延皓及宣徽南院使刘延朗皆劝帝行,帝不得已,戊申,发洛阳,谓卢文纪曰:“朕雅闻卿有相业,故排众议首用卿,今祸难如此,卿嘉谋皆安在乎?”文纪但.拜谢,不能对。
己酉,遣刘延朗监侍卫步军都指挥使符彦饶军赴潞州,为大军后援。
文言文阅读训练:《资治通鉴秦拔魏邢丘》(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资治通鉴•秦拔魏邢丘》(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秦接魏邢丘。
范雎日单.亲,用事,因承间说王日:“臣居山东时,闻齐之有孟尝君,不闻有王;闻秦有太后、穰侯,不闻有王。
夫擅国之谓王,能利害之谓王,制杀生之谓王。
今太后擅行不顾,穰侯出使不报,华阳、泾阳等击断无讳,高陵进退不请,四贵备而国不危者,未之有也。
为此四贵者下,乃所谓无王也。
穰侯使者操王之重决制于诸侯剖符于天下征敌伐国,莫敢不听;战胜攻取则利归于陶,战败则结怨于百姓而祸归于科移。
臣又闻之,木实繁者披其枝,披其枝者伤其心;大其都者危其国,尊其臣者牟其主。
淖齿管齐,射王股,擢王筋,悬之于庙梁,宿昔而死。
李兑管赵,囚主父于沙丘,百日而饿死。
今臣观四贵之用事,此亦淖齿、李兑之类也。
夫三代之所以亡国者,君专授政于臣,纵酒弋猎。
其所授者妒贤疾能,御下蔽上以成其私,不为主计,而主不觉悟,故失其国,今自有秩以上至诸大吏,下及王左右,无非相国之人者。
见王独立于朝,臣窃为王恐,万世之后有秦国者,非王子孙也!”王以为然。
于是废太后,逐穰侯、高陵、华阳、泾阳君于关外,以范雎为丞相,封为应侯。
(节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五》)材料二:夫物者有所宜,材者有所施,各处其宜,故上无为。
使鸡司夜,令狸执鼠,皆用其能,上乃无事。
上有所长,事乃不方。
矜而好能,下之所欺;辩惠好生,下因其材。
上下易用,国故不治。
用一之道,以名为首,名正物定,名倚物徒。
故圣人执一以静,使名自命,令事自定。
不见其采,下故素正。
因而任之,使自事之:因而予之,彼将自举之;正与处之,使皆自定之。
上以名举之,不知其名,复修其形。
形名参同,用其所生。
二者诚信,下乃贡情。
(节选自《韩非子•扬权第八》)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3分)穰侯使者A操王之B重C决制D于诸侯E剖符F于天下G征敌伐国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分)A.拔,指夺取军事上的据点,与《过秦论》“南取汉中,西举巴蜀”的“取”“举”词义不同。
文言文阅读训练:《资治通鉴-靖郭君欲城薛》(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资治通鉴•靖郭君欲城薛》(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文本一: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
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王安石《读《孟尝君传》) 文本二:齐王封.田婴于薛,号曰靖郭君,得专齐之权。
靖郭君欲城薛,客曰:“君不闻海大鱼乎?网不能止,钩不能牵,荡而失水,则蝼蚁制焉。
今夫齐,亦君之水也,君长有齐,奚以薛为!苟为失齐,虽隆薛之城到于天,庸足恃乎?”乃不果城。
靖郭君有子四十余人,其妾之子曰文,通傥侥智略。
靖郭君使文主家待宾客,宾客争誉其美,皆请以文为嗣。
靖郭君卒,文嗣为薛公,号曰孟尝君。
孟尝君招致诸侯游士及有罪亡人,皆舍业厚遇之,存救其亲戚,食客常数千人,各自以为孟尝君亲己,由是孟尝君之名重天下。
臣光曰:君子之养士,以为民也。
夫贤者,大则利天下,小则利一国。
今孟尝君之养士也,不恤智愚,不择臧否,盗其君之禄,以立私党,张虚誉,上以侮其君,下以蠹其民,是奸人之雄也,乌足尚哉!孟尝君聘于楚,楚王遗之象床。
登徒直送之,不欲行,谓孟尝君门人公孙戌曰:“象床之直千金,苟伤之毫发,则卖妻子不足偿也。
足下能使仆无行者,有先人之宝剑,愿献之。
”戌许诺,入见孟尝君曰:“小国所以..皆致相印于君者,以君能振达贫穷,存亡继绝,故莫不悦君之义,慕君之廉也。
今始至楚而受象床,则未至之国将何以待君哉!”孟尝君曰:“善。
”遂不受。
戌趋.去未至中闺孟尝君召而反之曰子何足之高志之扬也?戌以实对。
孟尝君乃书门版曰:“有能扬文之名,止文之过,私得宝于外者,疾入谏!”臣光曰:孟尝君可谓能用谏矣。
苟其言之善也,虽.怀诈谖之心,犹将用之,况尽忠无私以事其上乎!《诗》云:“采葑采菲,无以下体。
”孟尝君有焉。
(节选自《资治通鉴·周纪》,有删改)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文言文阅读训练:《资治通鉴-武灵王平昼闲居》(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资治通鉴•武灵王平昼闲居》(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武灵王平昼闲居,肥义侍坐..。
王曰:“今吾将胡服骑射以教百姓,而世必议寡人矣。
”肥义曰:“愚者暗于成事,智者见于未萌,王其遂行之。
”王遂胡服。
使王孙绁告公子成曰:“子不反亲,臣不逆主,先王之通谊也。
今胡服之意,非以养欲而乐志也。
故寡人愿募公叔之义以成胡服之功使绁谒之叔请服焉。
”公子成再拜曰:“中国者,贤圣之所教也,仁义之所施也。
今王释此,而袭远方之服,畔.学者,臣愿大王图之。
”使者报.王。
即之公叔成家,自请之曰:“夫服者,所以便用也;礼者,所以便事也。
吾国东有齐、中山,北有燕、东胡,西有楼烦、秦、韩之边。
今无骑射之备,则何以守之哉?先时中山负齐之强兵,侵暴吾地,系累吾民,引水围鄗;微社稷之神灵,则鄗几于不守也,先君丑之。
故寡人变服骑射,欲以备四境之难,报中山之怨。
而叔顺中国之俗,恶变服之名,以忘鄗事之丑,非寡人之所望也!”公子成再拜,乃赐胡服。
赵文进谏曰:“衣服有常,礼之制也,先圣之所以教。
故臣愿王之图之。
”王曰:“三代不同服而王,五伯..不同教而政。
故势与俗化,而礼与变俱,圣人之道也。
”赵造谏曰:“隐忠不竭,奸之属也;以私诬国,贼之类也。
臣虽愚,愿尽其忠,无通其死。
”王曰:“忠不辟危,明不距人。
子其言乎。
”赵造曰:“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俗而动。
臣愿王之图之。
”王曰:“圣人之兴也,不相袭而王。
夏、殷之衰也,不易礼而灭。
故循法之功不足以高世,法古之学不足以制今,吾计决,子其勿反也。
”(选自《战国策·赵策二》资治通鉴·周纪》,有删改)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写出这三处的字母。
故寡人A愿募B公叔之义C以成D胡服之功E使绁谒F之叔G请服焉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侍坐,坐在尊长旁边陪伴侍奉,与《论语·先进》“公西华侍坐”中的“侍坐”意思相同。
文言文阅读训练:《资治通鉴-陆逊夷陵破汉》(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资治通鉴•陆逊夷陵破汉》(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T4题。
材料一:汉主自称归将进击吴,治中从事黄权谏日:“臣请为先驱以当寇,陛下宜为后镇J 汉主不从,自率诸将,自江南缘山截岭,军于夷道犹亭。
吴将皆欲迎击之。
陆逊日:“备举军东下,锐气始盛;且乘高守险,难可卒攻。
今但且奖厉将土,广施方略,以观其变。
若此间是平原旷野,当恐有颠沛交逐之忧;令绫必t汉人自巫峡建平连营至夷陵界,立数十屯,自正月与吴相拒,至六月不决。
汉主遣吴班将数千人干平地立营,吴将师皆欲击之,陆逊日:“此必有谪,且观之J汉主知其计不行,乃引伏兵八千从谷中出。
逊日:“再斗不听诸君击班者,揣之必有巧故也J逊上年于吴王日:“夷陵要害,国之关限①。
失之,非落损一郡之地,荆州可忧,今日争之,当令必谐。
伏愿至尊高枕,不以为念也J闰月,逊将进攻汉军,诸将并日:“攻备当在初,今乃令人五六百里,相守经七八月,其诸要害皆已固守,击之必无利矣J逊日:“备是猾虏,更尝事多,其军始集,思虑精专,未可干也。
今住已久,不得我便,兵疲意沮,计不复生。
持角此寇,正在今日J 乃敕各持一把茅,以火攻,拔之。
初,帝闻汉兵树栅连营七百馀里,谓群臣日:“备不晓兵,岂有七百里营可以拒敌者乎!'苞②原㉚隰险阻而为军者为敌所禽',此兵忌也J后七日,吴破汉书到。
(节选自《资治通鉴•魏纪一》)材料二: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凡军好高而恶下,贵阳而贱阴,赤牛而处实,军无百疾,是谓必胜。
丘陵堤防,必处其阳,而右背之。
此兵之利,地之助也。
(节选自《孙子兵法》)【注】①国之关限:自三峡下夷陵,连山叠嶂,江行其中,迪旋湍激。
夷陵正当峡口,被视作“国之关限:②苞:草木丛生,茂盛。
③原:广而平的土地。
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文言文阅读训练:《资治通鉴秦惠王使人告楚怀王》(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资治通鉴•秦惠王使人告楚怀王》(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秦惠王使人告楚怀王,请以武关之外易黔中地。
楚王曰:“不愿易地,愿得张仪而献黔中地。
”张仪闻之请行王旦楚将甘父于子奈何行张仪日秦强楚弱大工在楚不宜敢取臣且臣善其嬖臣靳尚靳尚得事幸姬郑袖袖之言王无不听者。
遂往。
楚王囚,将条之。
靳尚谓郑袖曰:“秦王甚爱张仪,将以上庸六县及美女赎之。
王重地尊秦,秦女必贵而夫人斥矣。
”于是郑袖日夜泣于楚王曰:“臣各为其主耳。
今杀张仪,秦必大怒。
妾请子母俱迂江南,毋为秦所牵日也!”王乃赦张仪而厚礼之。
张仪因说楚王曰:“夫为从者,无以异于驱群羊而攻猛虎,不格明矣。
今王不事秦,秦劫韩驱梁而攻楚,则楚危矣。
秦西有巴、蜀,治船积粟,浮岷江而下,一日行五百馀里,不至十日而拒杆关,杆关惊则从境以东尽城守矣,黔中、巫郡非王之有。
秦举甲出武关,则北地绝。
秦兵之攻楚也,危难在三月之内,而楚待诸侯之救在半岁之外。
夫待弱国之救,忘强秦之祸,此臣所为大王患也。
大王诚能听臣,臣请令秦、楚长为兄弟之国,无相攻伐。
”楚王已得张仪而重出黔中地,乃许之。
《孟子》论之日:或谓:“公孙衍、张仪,岂不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J孟子曰:“是恶足以为大丈夫哉!君子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正道,得志则与民由之,不得志则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之谓大丈夫。
”扬子《渚3》曰:或问:“仪、秦学乎鬼谷术而习乎纵横言,安中国者各十馀年,是夫?”日:“诈人也。
圣人恶诸。
”曰:“孔子读而仪、秦行,何如也?”日:“甚矣凤鸣而鹭翰也!”“然则子贡不为欤?”日:“乱而不解,子贡耻诸。
说而不富贵,仪、秦耻诸。
”或曰:“仪、秦其才矣乎,迹不蹈已?”日:“昔在任人,帝而难之。
不以才乎?才乎才,非吾徒之才也!”(节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三》)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张仪闻之/请行/王曰/楚将甘心于子/奈何行/张仪曰/秦强楚弱/大王在楚/不宜敢取臣/且臣善其嬖臣靳尚/靳尚得事幸姬郑袖/袖之言王/无不听者B.张仪闻之/请行/王曰/楚将甘心/于子奈何行/张仪曰/秦强楚弱/大王在楚/不宜敢取臣/且臣善其嬖臣靳尚/靳尚得事幸姬郑袖/袖之言王/无不听者C.张仪闻之/请行/王曰/楚将甘心/于子奈何行/张仪曰/秦强楚弱/大王在/楚不宜敢取臣/且臣善其嬖臣靳尚/靳尚得事幸姬郑袖/袖之言/王无不听者D.张仪闻之/请行/王曰/楚将甘心于子/奈何行/张仪曰/秦强楚弱/大王在/楚不宜敢取臣/且臣善其嬖臣靳尚/靳尚得事幸姬郑袖/袖之言/王无不听者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黔中,今指贵州省。
文言文阅读训练:《资治通鉴-梁彦光再任相州刺史》(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资治通鉴•梁彦光再任相州刺史》(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冬,十月,戊子,隋始行新律。
文帝诏曰:“夫绞以致毙,斩则殊形,除恶之体,于斯已极。
枭、轘及鞭,并令去之。
”自是法制遂定,后世多遵用之。
隋主尝怒一郎,于殿前笞之。
谏议大夫....刘行本进曰:“此人素清,其过又小,愿少宽之。
”帝不顾。
行本于是正当帝前曰:“陛下不以臣不肖置臣左右臣言若是陛下安得不听;若非,当致.之于理。
岂得轻臣而不顾也?”因置笏于地而退。
帝敛容..谢之,遂原所笞者。
壬辰,隋主如.岐州。
岐州刺史安定梁彦光有惠政,隋主下诏褒美,赐束帛及御伞,以厉天下之吏;久之,徙相州刺史。
岐俗质厚,彦光以静镇之,奏课连为天下最。
及居相,部如岐州法。
邺自齐亡,衣冠士人多迁入关,唯工商乐户移实州郭,风俗险诐,好兴谣讼,目彦光为“著帽饧”。
帝闻之,免彦光官。
岁余,拜赵州刺史。
彦光自请复为相州,帝许之。
豪猾闻彦光再来,皆嗤之。
彦光至,发擿奸伏,有若神明,豪猾潜窜,阖境大治。
于是招致名儒,每乡立学,亲临策试,褒勤黜怠。
及举秀才,祖道于郊,以财物资之。
于是风化大变,吏民感悦,无复讼者。
时又有相州刺史陈留樊叔略,有异政,帝以玺书褒美,班示天下,征拜司农。
新丰令房恭懿,政为三辅之最,帝赐以粟帛。
雍州诸县令朝谒,帝见恭懿,必呼至榻前,访以治民之术。
累迁德州司马。
帝谓诸州朝集使曰:“房恭懿志存体国,爱养我民,此乃上天宗庙之所祐。
朕若置而不赏,上天宗庙必当责我,卿等宜师范之。
”因擢为海州刺史。
由是州县吏多称职,百姓富庶。
(选自《资治通鉴·陈纪九》,有删改)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陛下不以A臣不肖B置C臣D左右E臣言F若是G陛下H安得不听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谏议大夫,古代官职名,属言官体系,职掌议论、规谏等事,以防君主失误。
文言文阅读训练:《资治通鉴-北魏讨破六韩拔陵》(附答案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资治通鉴·北魏讨破六韩拔陵》(附答案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材料一:三月,魏以临淮王元彧都督北讨诸军事,讨破六韩拔陵。
四月,高平镇民赫连恩等反,推敕勒酋长胡琛为高平王,攻高平镇以应拔陵。
魏将卢祖迁击破之,琛北走。
卫可孤攻怀朔镇经年,外援不至,杨钧使贺拔胜诣临淮王告急。
胜见于云中,说之曰:“怀朔被围,旦夕沦陷,大王今顿兵不进,怀朔若陷,则武川亦危,贼之锐气百倍,虽有良.、平.,不能为大王计矣。
”许为出师。
胜还,复突围而入。
钧复遣胜出觇武川,武川已陷。
胜驰还,怀朔亦溃,胜父子俱为可孤所虏。
魏主引丞相、令、仆、尚书、侍中、黄门于显阳殿,问之曰:“今寇连恒、朔,逼近金陵..,计将安出?”吏部尚书元义请遣重臣督军镇恒、朔以捍寇,帝曰:“去岁阿那叛乱遣李崇北征崇上表求改镇为州朕以旧章难革,不从其请。
寻崇此表,开镇户非冀之心,致有今日之患;但既往难追,聊复略论耳。
然崇贵戚重望,器识英敏,意欲遣崇行,何如?”仆射萧宝寅等皆曰:“如此,实合群望。
”崇曰:“臣以六镇遐僻,密迩寇戎,欲以慰悦彼心,岂敢导之为乱!臣罪当就死,陛下赦之;今更遣臣北行..,正是报恩改过之秋。
但臣年七十,加之疲病,不堪军旅,愿更择贤材。
”帝不许。
东西部敕勒皆叛魏,附于破六韩拔陵,魏主始思李崇之言。
丙申,下诏:“诸州镇军贯非有罪配隶者,皆免为民。
改镇为州,以怀朔镇为朔州,更命朔州曰云州”。
臣光曰:李崇之表,乃所以销祸于未萌,制胜于无形。
魏肃宗既不能用,及乱生之后,曾无愧谢之言,乃更以为崇罪,彼不明之君,乌可与谋哉!《诗》云:“听言则对,诵言如醉。
匪用其良,覆睥我悖”,其是之谓矣。
(节选自《资治通鉴•梁纪六》)材料二:(齐威王)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文言文阅读训练:《资治通鉴-来俊臣倚势贪淫》(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资治通鉴•来俊臣倚势贪淫》(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可1卜少卿来俊臣倚势贪淫,士民妻妾有美者,百方取之;或使人罗告其罪,矫称敕以取其妻,前后罗织诛人,不可胜计。
自宰相以下,籍其姓名而取之。
自言才比石勒。
监察御史李昭德素恶俊臣,又尝庭辱秋官侍郎皇甫文备,二人共诬昭德谋反,下狱。
俊臣欲罗告武氏诸王及太平公主,又欲诬皇嗣及庐陵王与南北牙同反,冀因此盗国权,河东人卫遂忠告之。
诸武及太平公主恐惧,共发其罪系狱有司处以极刑太后欲赦之奏上三日不出。
王及善曰:“俊臣凶狡贪暴,国之元恶,不去之,必动摇朝廷。
”太后游范中,吉顼执辔,太后问以外事,对日:“外人唯怪来俊臣奏不下。
"太后曰:“俊臣有功于国,朕方思之。
”顼曰:“于安远告虺贞反,既而果反,今止为成州司马。
俊臣聚结不逞,诬构良善,赃贿如山,冤魂寒;⅛,国之贼也,何足惜哉!”太后乃下其奏。
丁卯,昭德、俊臣同弃市,时人无不痛昭德而快俊臣。
仇家争啖俊臣之肉,斯须而尽,抉眼剥面,披腹出心,腾蹋成泥。
太后知天下恶之,乃下制数其罪恶,且日:“宜加赤族之诛,以雪苍生之愤,可准法籍没其家J士民皆相贺于路日:“自今眠者背始帖席矣!”俊臣以告奉连耀功,赏奴婢十人。
俊臣阅司农婢,无可者,以西突厥可汗斛瑟罗家有细婢,善歌舞,欲得以为赏口,乃使人诬告斛瑟罗反。
诸酋长诣阙割耳笈西讼冤者数十人。
会俊臣诛,乃得免。
俊臣方用事,选司受其属请不次除官者,每铃数百人。
俊臣败,侍郎皆自首。
太后责之,对日:“臣负陛下,死罪!臣乱国家法,罪止一身;违俊臣语,立见灭族。
”太后乃赦之。
上林令侯敬素谄事俊臣,其妻董氏谏之曰:“俊臣国贼,指日将败,君宜远之。
”敏从之。
俊臣怒,出为武龙令。
敏欲不住,妻日:“速去勿留!”俊臣败,其党皆流岭南,敏独得免。
太后征于安远为尚食奉御,据吉顼为右肃政中丞。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二十二》,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共发其罪/系狱有司/处以极刑/太后欲赦之/奏上/三日不出B.共发其罪/系狱/有司处以极刑/太后欲赦之/奏上三日/不出C.共发其罪/系狱/有司处以极刑/太后欲赦之/奏上/三日不出D.共发其罪/系狱有司/处以极刑/太后欲赦之/奏上/三日不出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司仆”,唐朝的官员署名,以刑部所属都官为司仆,都官郎中称司仆大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古代诗文阅读(38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秦王欲伐齐,患齐、楚之从亲,乃使张仪至楚,说楚王曰:“大王诚能听臣,闭关绝约于齐,臣请献商於之地六百里,使秦女得为大王箕帚之妾,秦、楚嫁女娶妇,长为兄弟之国。
”楚王说而许之。
群臣皆贺,陈轸独吊。
王怒曰:“寡人不兴师而得六百里地,何吊也?”对曰:“不然。
以臣观之,商於之地不可得,而齐、秦合。
齐、秦合则患必至矣!”王曰:“有说乎?”对曰:“夫秦之所以重楚者,以其有齐也。
今闭关绝约于齐,则楚孤,秦奚贪夫孤国,而与之商於之地六百里?张仪至秦,必负王。
是王北绝齐交,西生患于秦也。
两国之兵必俱至。
为王计者,不若阴合而阳绝于齐,使人随张仪。
苟与吾地,绝齐未晚也。
”王曰:“愿陈子闭口,毋复言,以待寡人得地!”乃以相印授张仪,厚赐之。
遂闭关绝约于齐,使一将军随张仪至秦。
张仪佯堕车,不朝三月。
楚王闻之,曰:“仪以寡人绝齐未甚邪?”乃使勇士宋遗借宋之符,北骂齐王。
齐王大怒,折节而事秦,齐、秦之交合。
张仪乃朝,见楚使者曰:“子何不受地?从某至某,广袤六里。
”使者怒,还报楚王。
楚王大怒,欲发兵而攻秦。
陈轸曰:“轸可发口言乎?攻之不如因赂以一名都,与之并兵而攻齐,是我亡地于秦,取偿于齐也。
今王已绝于齐而责欺于秦,是吾合齐、秦之交而来天下之兵也,国必大伤矣!”楚王不听,使屈匄帅师伐秦。
秦亦发兵使庶长魏章击之。
春,秦师与楚战于丹阳,楚师大败;斩甲士八万,虏屈匄及列侯、执珪七十余人,遂取汉中郡。
楚王悉发国内兵以复袭秦,战于蓝田,楚师大败。
韩、魏闻楚之困,南袭楚,至邓。
楚人闻之,乃引兵归,割两城以请平于秦。
《孟子》论之曰:或谓“张仪、公孙衍,岂不大丈夫哉!一怒而惧诸侯,安居而熄天下”。
孟子曰:“是恶足以为大丈夫哉!君子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正道,得志则与民由之,不得志则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之谓大丈夫。
”
(选自《资治通鉴》第三卷)10、对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王诚能听臣,闭关绝约于齐诚:的确
B.君臣皆贺,陈轸独吊吊:悼念死者
C.今闭关绝约于齐,则楚孤绝:穷尽
D.是吾合齐、秦之交而来天下之兵也来:使……到来,招致
11、下面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陈轸“远见卓识”与楚王“利令智昏”的一组是(3分)A.群臣皆贺,陈轸独吊。
愿陈子闭口,毋复言,以待寡人得地
B.以臣观之,商於之地不可得而齐、秦合。
齐王大怒,折节而事秦,齐、秦之交合
C.是吾合齐、秦之交而来天下之兵也,国必大伤矣。
韩、魏闻楚之困,南袭楚,至邓
D.张仪佯堕车,不朝三月。
楚王不听,使屈匄帅师伐秦
1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面对秦国主动向楚示好、请求楚国与齐国绝交的提议,陈轸头脑冷静,洞察了其中的阴谋,力排众议,勇敢地向楚王陈述自己的意见。
B.楚王因为贪小便宜,利令智昏,痛失齐、楚交好的大局,导致最后陷入四处受敌、被迫割地向秦求和的不利境地。
C.张仪回国后故意不上朝,吊足了楚王的胃口;楚王一错再错,派人辱骂齐王,把昔日的盟友齐国推向了秦国的怀抱。
D.孟子认为张仪为了秦国的大一统事业,能屈能伸,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顺利实现了分化齐楚两国的目的,称得上是真正的大丈夫。
1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①夫秦之所以重楚者,以其有齐也(4分)
②攻之不如因赂以一名都,与之并兵而攻齐,是我亡地于秦,取偿于齐也。
(6分)
10.选D【解析】(A.诚:如果。
B.吊:表示哀痛,例如“中心吊兮”(《诗·桧风·匪风》),而不表“形影相吊”的“安慰”之意。
C.绝:断绝。
)
11.选A【解析】(B项,前一句符合要求,后一句说的是齐王;C项,前一句符合要求,后一句说的是韩国、魏国的做法;D项,前一句说的是张仪,后一句符合要求。
判断此类型题要看准主体对象。
)
12.选D 【解析】(“从文中表现可知,张仪诳楚不是大丈夫所为。
认为他是“大丈夫”的,只有“或谓”,即“有的人认为”。
)
13.①秦国之所以重视楚国,就是因为我们有齐国作盟友。
(“重”“以”各1分,句子大意2分。
)
②攻打秦国还不如趁机用一座大城的代价去收买它,与秦国合力攻打齐国。
这样我们从秦国失去的土地,还可以在齐国得到补偿。
(关键词为:“因”1分,“赂以一名都”介词结构后置2分,“亡地于秦,取偿于齐”2分,句子大意1分.)
译文:
秦王想征伐齐国,又顾虑齐国与楚国有互助条约,便派张仪前往楚国。
张仪对楚王说:“大王如果能听从我的建议,与齐国废除盟约,断绝邦交,我可以向楚国献上商於地方的六百里土地,让秦国的美女来做侍奉您的妾婢。
秦、楚两国互通婚嫁,就能永远结为兄弟之邦。
”楚王十分高兴,允诺张仪的建议。
群臣都前来祝贺,只有陈轸表示哀痛。
楚王恼怒地问:“我一兵未发而得到六百里土地,有什么不好?”陈轸回答:“您的想法不对。
以我之见,商於的土地不会到手,齐国、秦国却会联合起来,齐、秦一联合,楚国即将祸事临门了。
”楚王问:“你有什么解释呢?”陈轸回答:“秦国之所以重视楚国,就是因为我们有齐国作盟友。
现在我们如果与齐国毁约断交,楚国便孤立了,秦国又怎么会偏爱一个孤立无援的国家而白送商於六百里地呢!张仪回到秦国以后,一定会背弃对大王您的许诺。
那时大王北与齐国断交,西与秦国生出怨仇,两国必定联合发兵夹攻。
为您算计,不如我们暗中与齐国仍旧修好而只表面上绝交,派人随张仪回去。
如果真的割让给我们土地,再与齐国绝交也不晚。
”楚王斥责道:“请你陈先生闭上嘴巴,不要再说废话了,等着看我去接收大片土地吧!”于是把国相大印授给张仪,又重重赏赐他。
随后下令与齐国毁约断交,派一名将军同张仪前往秦国。
张仪回国后,假装从车上跌下,三个月不上朝。
楚王听说后自语道:“张仪是不是觉得我与齐国断交做得还不够?”便派勇士宋遗借了宋国的符节,北上到齐国去辱骂齐王。
齐王大怒,立即降低身份去讨好秦国,齐国、秦国于是和好。
这时张仪才上朝,见到楚国使者,故作惊讶地问:“你为何还不去接受割地?从某处到某处,有六里多见方。
”使者愤怒地回国报告楚王,楚王勃然大怒,想发兵攻打秦国。
陈轸说:“我可以开口说话吗?攻秦国还不如趁机用一座大城的代价去收买它,与秦国合力攻齐国。
这样我们从秦国失了地,还可以在齐国得到补偿。
现在大王您已经与齐国断交,又去质问秦国的欺骗行为,是我们促使齐国、秦
国和好而招来天下的军队了,国家一定会有大损失!”楚王仍是不听他的劝告,派屈匄率军队征讨秦国,秦国也任命魏章为庶长之职,起兵迎击。
春季,秦、楚两国军队在丹阳大战,楚军大败,八万甲士被杀,屈匄及以下的列侯、执珪等七十多名官员被俘。
秦军乘势夺取了汉中郡。
楚王又征发国内全部兵力再次袭击秦国,在蓝田决战,楚军再次大败。
韩、魏等国见楚国危困,也向南袭击楚国,直达邓。
楚国听说了,只好率军回救,割让两座城向秦国求和。
《孟子》论之曰:有人说:“张仪、公孙衍难道不是大丈夫吗?他一怒而使各国恐惧,安居时又能使兵火熄灭。
”孟轲说:“那岂能称得上大丈夫!君子处世堂堂正正,行天下之正道,得志便带领百姓,同行正道,不得志便洁身自好,独行正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才能算得是大丈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