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国财政风险两大警戒线的测算
地方财政困难程度系数计算公式

地方财政困难程度系数计算公式地方财政困难程度是指一个地方政府在满足基本公共服务需求的同时,面临的财政压力和困难的程度。
为了对不同地区的财政困难程度进行客观评估,我们可以使用地方财政困难程度系数来进行计算。
下面将介绍地方财政困难程度系数的计算公式及其相关内容。
一、地方财政困难程度系数的定义地方财政困难程度系数(FCCI)是用来衡量一个地方政府财政困难程度的指标。
它是根据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财政支出、财政债务等多个因素综合计算得出的。
二、地方财政困难程度系数的计算公式地方财政困难程度系数的计算公式如下:FCCI = (财政收入 - 财政支出) / (财政收入 + 财政债务)其中,财政收入表示地方政府在一定时期内的总收入,包括税收、非税收入等;财政支出表示地方政府在同一时期内的总支出,包括基本公共服务支出、行政管理支出等;财政债务表示地方政府在同一时期内的总债务。
三、地方财政困难程度系数的解释地方财政困难程度系数的数值范围在-1到1之间,数值越接近1表示财政困难程度越高,数值越接近-1表示财政困难程度越低,数值接近0表示财政状况相对平稳。
地方财政困难程度系数的绝对值越大,财政困难程度越明显。
四、地方财政困难程度系数的应用地方财政困难程度系数的计算结果可以用来评估不同地方政府的财政状况和困难程度,为相关部门和决策者提供参考。
通过比较不同地方政府的财政困难程度系数,可以发现存在财政困难的地区,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支持和帮助这些地方化解财政困难。
地方财政困难程度系数的计算也可以用于预测未来的财政状况。
通过定期计算地方财政困难程度系数,可以监测和预警财政困难程度的变化,及时采取措施来调整和优化财政政策,以实现财政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需要注意的是,地方财政困难程度系数只是一个衡量指标,它不能完全反映一个地方财政状况的全部情况。
因此,在使用地方财政困难程度系数进行评估和决策时,还需要综合考虑其他因素,如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结构、政策环境等。
财政部风险等级颜色划分名单

财政部风险等级颜色划分名单在报告《各省债务率,红橙黄绿知多少?》中,我们提到财政部从2019年起对各地隐性债务和法定限额内政府债务的风险情况进行评估,债务率的计算口径为(地方政府债务余额+隐性债务)/综合财力。
财政部根据债务率数据,将债务风险分为红(债务率>=300%)、橙(200<=债务率<300%)、黄(120<=债务率<200%)、绿(债务率<120%)4个等级,风险依次由高到低。
为了帮助投资者对各省(市、自治区)及地级市的情况有一个直观认识,我们对债务率进行了测算。
由于口径与官方不完全一致,与实际情况可能会存在偏差,仅供参考。
我们测算的经调整债务率计算公式为:(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发债城投有息债务)/(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一般公共预算上级补助)。
哪些省份经调整债务率较高从经调整债务率来看,2020 年天津、江苏、贵州、重庆、四川超过300%,全国大部分省(市、自治区)在120%-300%之间,仅有西藏、上海和山西小于120%。
其中,贵州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占比较高,为43.4%。
而江苏、四川、天津和重庆债务主要集中在城投,发债城投有息债务占比均在70%及以上。
从经调整债务率变化来看,2020 年全国大部分省(市、自治区)都有不同程度上升,仅辽宁、江苏、宁夏和甘肃有所下降,且下降幅度较小,均不超过10 个百分点。
然而,天津、山东和四川经调整债务率上升较多,上升幅度均在50 个百分点以上。
哪些地级市经调整债务率较高我们统计了285 个有发债城投、且数据披露较全的地级市,对其经调整债务率进行计算。
从全国层面看,经调整债务率较高的地级市,大多分布在华东、华中和西南地区。
在285 个地级市中,镇江经调整债务率最高,达663.9%,远超其他地级市。
成都、湖州、淮安、贵阳、泰州和舟山经调整债务率也在450%以上的较高水平。
理解财政赤字率

理解财政赤字率 理解警戒线,应该更多地从财政的可持续性视角来看,甚至可以视为财政风险的底线思维 2016年,中国拟安排财政赤字2.18万亿元,比去年增加5600亿元,3%的赤字率也创下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新高。
3%的财政赤字率不会导致中国财政风险,更不会带来财政危机。
财政赤字率和债务负担率都在可控范围内。
这是近日较为主流的声音,反映出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有较为广泛的基础。
在新增长动力尚未成型,国际经济复苏步履维艰的情况下,财政政策将为改革和结构调整托底,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与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相机配合,确保经济增速保持在合理区间。
从更广阔的视野来理解财政赤字率,对于财政政策的选择不无启示。
如何理解财政赤字率 财政赤字率的高低,是财政收支对比的结果,是财政政策与国家治理目标的综合反映。
只要财政赤字存在,就有财政赤字率合适与否的问题。
我们可以引进理想赤字率与可接受赤字率一对概念,以期对现实财政赤字率作出评判。
理想赤字率应该能够保证财政收支的正常运行,能最大限度地满足经济、政治、社会以及各种公共政策目标实现的需要。
财政收不抵支,才会有赤字。
现代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是税收。
税收法定是经济繁荣的重要条件之一。
税收法定意味着政府收入来源受到限制,意味着税收收入的取得不能任意而为,市场经济发展所赖以的资本和财产才得以保全。
同时,政府支出要受到严格的预算约束。
只有经过立法机构批准的预算才能得到执行。
当预算收入不足以满足支出需要时,正常的国家解决财政缺口问题的途径不外乎两种:一是发债;二是加税。
加税会形成经常性收入,当支出任务是临时性的,就会导致未来财政收大于支,助长政府浪费。
而且,加税要经过较为漫长的立法程序,耗时较长,远水解不了近渴。
相比之下,债务融资可以较快地满足临时性支出的需要,且在支出不需要时,随时核减。
正因如此,发债弥补赤字就成为现代国家常用的做法。
阶段性提高赤字率,用临时性的债务融资取代永久性的加税,属于政府的临时举措,旨在促进财政的正常运行。
财政风险评估与防范对策

财政风险评估与防范对策作为一个国家的核心管理机构之一,财政部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财政部门主要负责制定国家财政政策、管理国家财政收支、调控经济发展等重大任务。
然而,财政部门的运行中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在保障国家经济平稳运行的同时,也需要对财政风险进行评估和防范。
一、财政风险评估财政风险评估是对财政收支状况、政策发展方向、影响财政的内外部经济因素等进行综合分析的过程。
通过分析得出财政部门面临的风险类型、强度和可能造成的影响,从而为后续的防范和处理提供依据。
(一)风险类型财政风险常见的类型主要包括政策风险、经济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等。
政策风险:指政府在制定法规、政策时出现的失误或意外改变,导致对财政部门的影响。
如税收政策的调整、政府开支计划的变更等。
经济风险:指受宏观经济政策和体制改革影响而导致的风险。
如通货膨胀、经济危机等。
信用风险:指由于信用评级失误、借贷方违约等因素导致债券违约或信用风险的出现。
流动性风险:指因资金投放周期不一致导致的资金周转不畅或者出现流动性危机的情况。
(二)风险评估方法对于财政风险评估的方法可以分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种。
定性分析是对政策、经济、政治、环境等因素进行分析,得出财政风险类型和强度的过程。
定性分析可以以经验为基础,融合评论家、学者、分析者、政策制定者的判断和现实情况来得出评估结果。
这种方法适合于没有足够的数据、经验、或大量的不确定因素存在的情形下。
而定量分析是基于统计学原理和数据模型,量化风险因子和概率,从而对财政风险进行评估。
通过不断改进数据输入,可以提高定量分析的准确性和精确性。
这种方法适合有足够数据可参考的情况下。
二、财政风险防范对策财政风险防范对策是对财政风险评估结果进行分析、特定领域风险的预警、分析和识别,并结合经验和先进的处理方法,制定出具体的理性防范措施。
(一)宏观政策引导国家宏观政策的方向和调控将是评估未来财政风险的重要参考。
政府应当给出清晰的大政方针,引导市场行为,对经济发展走向进行引导,从而降低政策风险。
财政承受能力评估方法

财政承受能力评估方法《聊聊财政承受能力评估方法那些事儿》嘿,大家好呀!今天咱来唠唠“财政承受能力评估方法”这个听着有点高大上的玩意儿。
你说这财政承受能力评估啊,就像是给咱政府的钱包做个体检。
咱得看看这钱包够不够结实,能不能撑得住各种花钱的事儿。
这可不是随便说说就行的,得有一套靠谱的方法呢!就比如说咱得看看政府手里到底有多少钱吧。
这就像咱自己过日子,得先知道自己兜里有几个子。
不能稀里糊涂地就往外花钱,要不然到时候钱花超了,可就傻眼啦。
然后呢,还得算算未来会有多少收入进账,这就像咱期待着发工资一样,得心里有数呀。
再说说那些要花钱的事儿。
重大项目啦,公共服务啦,都得好好掂量掂量。
就好比你本来打算买个贵点的包包,得想想自己的工资能不能负担得起,别到时候买了包吃不上饭啦,政府也一样啊。
有时候我就想,这评估方法就像是个精明的管家。
不光要会算计现在的钱,还得眼光长远,能预测未来的收支情况。
比如说某个大项目要上马,这管家就得站出来问问:“咱钱够不够啊?会不会影响其他方面的支出啊?”可不能脑袋一热就干了。
而且啊,这评估还得灵活多变。
就像天气一样,有时候晴天,有时候下雨,情况总是在变。
政策变了,经济形势变了,那评估也得跟着变变。
不能死脑筋,一套方法用到底。
咱老百姓可得盼着政府把这个评估做好咯。
这样政府才能把钱花在刀刃上,咱也能享受到更好的公共服务。
要是评估不好,那说不定咱的福利就会受影响呢。
总之啊,财政承受能力评估方法真不是个简单的玩意儿。
它就像是政府理财的指南针,指引着政府把钱花得合理、花得恰当。
咱就希望政府的这个“管家”能越来越厉害,把咱的财政打理得井井有条,让咱的生活越来越美好!哈哈,大家说是不是这个理儿呀?。
国内地方政府债务文献梳理

国内地方政府债务文献梳理摘要:地方政府债务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产生出来的,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表现形式和原因相对西方发达国家有其特殊之处。
文章将通过文献梳理,对地方政府债务的界定、产生原因和风险规避进行总结,有利于推进对地方政府债务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关键词:地方政府债务;或有债务;债务风险地方政府债务是一国公债的一部分,是政府弥补赤字、调节经济的财政金融手段。
我国的地方政府债务是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产生出来的,国内对地方政府债务的研究始于20世纪末,并且在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逐渐升温。
2010~2013年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管控地方政府债务的政策,各地逐渐公布债务情况,地方政府债务的研究日渐深入。
本文将对国内地方债务相关的研究进行一个梳理。
一、地方政府债务的界定和产生原因(一)地方政府债务的界定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对地方政府债务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欧美国家和日本地方财政和政府债券模式的探讨,因为当时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范化程度低,并且负债问题尚未暴露。
1994年我国开始推行“分税制”,在我国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财政事权和财权不匹配、国有企业改革受阻的背景下,我国地方国企的债务危机逐渐凸显,而地方政府面临的担保问题日益严峻。
此时,不少学者开始重视地方债务问题,特别是对地方隐性债务非常重视。
张强和陈纪瑜(1995)将“地方政府债务”这个概念进行了分解。
地方政府包含省、市、县、乡四个级别;地方政府债务既包含发行的公债,也包含与政府有关的借款活动形成的债务。
我国《预算法》虽然规定地方政府不得发行公债,但是我国地方政府却有隐性负债――为地方国有企业做的担保。
自1999年起到2009年金融危机开始前,财政部、财科所、社科院、各财经大学、地方财政研究所纷纷成立有关地方政府债务的课题小组,对我国的地方政府债务问题进行规范化的研究。
这个阶段的研究主要从地方的或有债务入手,探讨我国建立地方政府债务市场的模式和必要性,并且逐渐将研究重心延展到对政府债务风险的研究。
中国财政风险两大警戒线的测算

中国财政风险两大警戒线的测算中国的财政风险是指国家财政所面临的潜在风险和压力,包括财政赤字、政府债务、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等。
为了确保国家财政运行的平稳和可持续发展,中国制定了两大警戒线来监测和控制财政风险。
本文将介绍中国财政风险的两个主要指标——财政赤字率和政府债务率,并介绍其测算方法和最新数据。
1. 财政赤字率的测算财政赤字是指国家财政支出超过收入的现象,也可以理解为国家财政收入与支出的差额。
财政赤字率是指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是评估财政健康状况和可持续性的重要指标。
财政赤字率的计算公式如下:财政赤字率 = 财政赤字 / 国内生产总值(GDP)× 100%财政赤字率的测算需要财政赤字和国内生产总值的数据。
中国的财政赤字数据可以从国家统计局获得,国内生产总值数据可以从国家统计局、国际组织(如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渠道获取。
根据最新数据,中国的财政赤字率为X%。
(数据根据实际情况填写)2. 政府债务率的测算政府债务是指政府通过发行国债等方式筹集的资金,用于满足财政需求和投资建设。
政府债务率是指政府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也是评估财政可持续性的重要指标。
政府债务率的计算公式如下:政府债务率 = 政府债务 / 国内生产总值(GDP)× 100%政府债务率的测算需要政府债务和国内生产总值的数据。
政府债务数据可以通过国家统计局、财政部等机构获得,国内生产总值数据同样可以通过国家统计局、国际组织等渠道获取。
根据最新数据,中国的政府债务率为X%。
(数据根据实际情况填写)3. 财政风险的影响和应对措施财政赤字率和政府债务率的上升都可能带来财政风险。
高财政赤字率可能导致财政赤字逐年累积,增加财政压力,降低政府财政可持续性。
高政府债务率则可能导致政府偿债压力加大,债务风险增加。
为了应对财政风险,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强财政收支管理,提高财政收入水平,控制支出规模和结构。
国际通行的债务警戒标准

国际通行的债务警戒标准债务警戒标准是用于评估一个国家的债务水平和债务可持续性的指标。
它旨在帮助国际社会了解一个国家的债务风险,并评估是否存在潜在的债务危机。
国际通行的债务警戒标准有多个方面,下面将介绍几个常用的指标。
1. 债务-收入比(Debt-to-Income Ratio)这个指标衡量一个国家的债务水平相对于其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
一般来说,债务-收入比超过100%被认为是高风险,可能导致国家财政困难和债务危机。
这主要是因为当债务超过国家GDP时,还债和支付利息的压力变得更加困难。
2. 外债-出口比(External Debt-to-Exports Ratio)这个比例评估了一个国家的外债规模相对于其出口收入的比例。
一个国家的外债较高且维持时间较长,可能面临出口下降、贸易逆差等问题,从而加大偿还债务的风险。
一般来说,外债-出口比超过200%被认为是高风险。
3. 外债-储备比(External Debt-to-Reserves Ratio)这个比例衡量了一个国家外债规模相对于其外汇储备的比例。
外汇储备是国家在国际支付和外债偿还过程中的安全垫,以确保国家支付能力。
如果外债-储备比率较高,意味着国家外债规模较大,储备不足以覆盖债务偿还风险,可能导致支付困难和债务问题。
4. 债务服务比(Debt Service Ratio)这个比例衡量了一个国家在一定时间内所偿还的债务金额占其出口收入或国家收入的比例。
一个较高的债务服务比率意味着国家必须支付更多的债务利息和还本,可能占用较多的财政收入。
债务服务比超过20%被认为是高风险。
5. 外债成本(Cost of External Debt)外债成本是指国家偿还外债所支付的利息和费用。
一个国家偿还外债所需支付的成本越高,就越可能面临偿债风险。
高外债成本可能意味着国家信用风险较高,且更难以偿还债务。
综上所述,以上列举了国际通行的几个常用的债务警戒标准。
然而,这些标准只是评估一个国家的债务情况的参考指标,实际情况可能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新时代中期财政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新时代中期财政规划编制工作方案为提高预算编制的前瞻性和约束力,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根据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国务院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发[2014)45号)、《国务院关于实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的意见》(国发(2015)3号)、《中共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意见》和《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省中期财政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重要意义中期财政规划是在编制年度预算的基础上,统筹考虑3年本级政府可用财力和支出需求,按照“近详远略”的原则同步编制后2年政府及部门收支规划,提前确定3年分年度的收入安排和支出重点;以后年度在中期财政规划的基础上编制第2年预算和后2年收支规划,依次类推,滚动编制。
当前,我市经济发展处于新常态阶段,财政可持续发展面临较多挑战:财政收入潜在增长率下降,与支出刚性增长矛盾进一步加剧,难以集中财力解决全市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现行支出政策短期化倾向严重,支出结构固化;地方政府性债务存在较大风险隐患,实现跨越式发展包袱沉重;部门规划与财政规划衔接不够,缺乏前瞻性和大局观,不利于预算统筹安排。
编制中期财政规划,把预算安排的期限从1年扩展到3年,将年度预算置于中期财政规划的约束下,有利于实现政策、规划和预算三者的有机衔接和统一;有利于破解年度框架内支出结构难以调整优化的问题;有利于增强财政对宏观经济运行的调控能力;有利于有效防控财政风险,实现财政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一是统筹考虑当前与长远。
主动适应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现状,既要着力应对当前经济运行中面临的问题,也要考虑长远发展,力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政治效益、生态效益的协调。
二是坚持问题导向。
针对部分现行财政支出政策“碎片化”、不可持续等问题,从现行政策和机制上查找原因,结合我市实际,提出解决问题的改革措施。
三是实施滚动调整。
中期财政规划按照3年滚动方式编制。
财政风险点及防控措施

财政风险点及防控措施一、财政风险点1. 政府收入不稳定:政府收入主要来自税收和其他收入,如国有资产收益等。
但如果经济增长放缓或其他不可预见的因素影响到税收收入,政府收入将会受到冲击,造成财政风险。
2. 政府支出过度:政府在满足公共需求和提供基础设施的同时,也要承担社会保障和其他福利支出。
如果政府支出过度,超过了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将导致财政赤字和债务增加,增加财政风险。
3. 债务风险:政府通过发行债券和借款来筹集资金。
但如果政府债务过高,还款压力增加,将增加财政风险。
此外,如果债务利率上升,政府偿债成本也会增加,增加了财政风险。
4. 不可预测的事件:政府面临着各种不可预测的事件,如自然灾害、经济危机等。
这些事件可能导致财政支出增加或收入减少,给财政带来风险。
二、财政风险防控措施1. 加强财政规划和预算管理:政府应制定长期的财政规划和年度预算,合理安排支出和收入,避免过度支出和收入不足的情况发生。
同时,政府应加强预算执行和监督,确保预算的有效执行。
2. 多元化收入来源:政府应积极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扩大税基,增加税收收入。
此外,政府还应积极发展其他收入来源,如国有资产的有效管理和利用,提高投资收益等。
3. 健全债务管理机制:政府应建立健全的债务管理机制,加强债务风险评估和监测,合理控制债务规模和债务结构。
同时,政府还应加强对债务的管理和使用,确保债务资金用于有效投资,提高还款能力。
4. 建立应急储备:政府应建立应急储备,用于应对突发事件和不可预测的风险。
应急储备可以用于应对自然灾害、经济危机等风险,减轻财政压力。
5. 加强风险管理和监测:政府应加强对财政风险的管理和监测,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风险。
政府可以建立风险评估和监测系统,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和监测报告,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6. 加强国际合作:财政风险不仅是国内问题,也与国际经济和金融市场密切相关。
政府应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财政风险,分享经验和资源,共同维护全球经济和金融稳定。
我国财政收支不平衡的潜在风险

我国财政收支不平衡的潜在风险财政收支平衡是一个国家财政运行的基本要求,而我国财政收支存在不平衡的问题,这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潜在风险。
在深入分析和研究这些风险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我国财政收支的现状和原因。
我国财政收支不平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财政收入和支出的结构性失衡。
在财政收入方面,我国依赖过度于间接税,如消费税和增值税,并且大部分税收都是从企业和个人所得中收取的。
这使得我国财政收入过于依赖于经济的发展情况,一旦经济出现下滑,财政收入就会受到严重冲击。
另外,在财政支出方面,我国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农村发展等领域投入大量资金,导致了支出规模庞大,难以持续保持平衡。
其次,我国财政收支不平衡的潜在风险在于财政赤字和债务问题的加剧。
财政赤字是指财政支出超过财政收入,为了填补赤字,政府只能通过增加债务来融资。
而债务问题的加剧会增加国家的财政压力,可能导致债务违约和信用评级下调,进而对金融市场和经济产生不利影响。
此外,财政赤字和债务还会削弱政府的财政独立性,降低政府应对经济周期波动和风险的能力。
进一步探讨我国财政收支不平衡的潜在风险,我们还要关注地方财政的问题。
在我国的财政体制中,地方政府有一定的财政自主权,但同时面临着巨大的财政压力。
为了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地方政府常常通过土地出让、债务融资等方式来增加财政收入,但这也增加了地方政府的风险承受能力。
一旦经济出现下行,地方政府可能面临难以偿还债务的困境,进而对金融体系和经济稳定带来潜在风险。
此外,财政收支不平衡还可能导致资源配置的不合理。
由于财政支出规模庞大,导致一些资源被过度集中投入到特定领域,而其他领域则得不到足够的支持。
这种不合理的资源配置不仅会浪费资源,也可能导致经济结构扭曲,限制经济的长期发展潜力。
针对我国财政收支不平衡的潜在风险,我们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加以解决。
首先,要推动财政收入和支出结构的调整。
政府应加大直接税收的力度,减少对间接税收的依赖,同时在财政支出方面要更加注重投资的效益和风险的可控。
十一项国资风险预警指标

十一项国资风险预警指标摘要:一、国资风险预警指标概述二、国资风险预警指标的具体内容1.总资产报酬率2.营业收入增长率3.利润总额变动率4.净利润变动率5.资产负债率6.流动比率7.速动比率8.应收账款周转率9.存货周转率10.总资产周转率11.经营现金流量净额变动率正文:在我国,国有资产是指由国家所有、控制和管理的各类资产。
为了更好地监控国有资产的风险,我们制定了十一项国资风险预警指标,以帮助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一、国资风险预警指标概述国资风险预警指标是通过对国有资产的财务状况、经营业绩、流动性等多个方面进行监测的指标体系。
这十一项指标涵盖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运营能力等关键领域,为我们评估国有资产的风险提供了重要依据。
二、国资风险预警指标的具体内容1.总资产报酬率:反映企业运用总资产获取利润的能力,用以评估企业的盈利水平。
2.营业收入增长率:衡量企业营业收入的增长情况,反映企业市场规模和成长潜力。
3.利润总额变动率:反映企业利润总额的变动情况,有助于判断企业的盈利稳定性。
4.净利润变动率:衡量企业净利润的变动情况,有助于评估企业的盈利能力和风险。
5.资产负债率:表示企业负债占总资产的比例,用以评估企业的偿债能力。
6.流动比率:衡量企业短期偿债能力,有助于评估企业的流动性风险。
7.速动比率:又称酸性测试比率,反映企业短期内可用于偿还流动负债的资产的比率,有助于评估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
8.应收账款周转率:衡量企业应收账款的周转速度,反映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水平。
9.存货周转率:反映企业存货的周转速度,有助于评估企业的存货管理水平和流动性风险。
10.总资产周转率:衡量企业运用总资产的效率,有助于评估企业的营运能力和风险。
11.经营现金流量净额变动率:反映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的变动情况,有助于评估企业的现金流状况和风险。
我国国债规模与财政风险的关系

我国国债规模与财政风险的关系摘要:国债作为政府缓解财政压力和宏观调控的工具,运用得当可以实现宏观调控目标、促进经济增长。
但如果国债发行规模不当就会带来不可忽视的财政风险。
对此,应从优化国债结构、规范国债市场运行、调整国债投资规模与方向等方面规避风险。
关键词:国债规模;财政风险;国债依存度;国债偿还率;国债负担率一、国债及财政风险国债有自愿性、有偿性和灵活性的特征,其基本功能是弥补财政赤字。
政府运用国债这一调控工具会带来拉动效用,表现在,政府将通过国债融资进行投资,通过乘数效应达到数倍于投资额的收入增长,起到拉动经济的作用。
同时也伴随着挤出效应,表现在,政府将国债融资进行投资,如果介入了私人投资进入的部门,就会挤压私人投资的空间,将私人投资从这些投资项目中挤出。
财政风险是指国家财政出现资不抵债和无力支付,给整个社会经济稳定带来负面作用的可能性的风险。
财政风险中最主要的风险是由国债引起的风险,国债如果规模失控,会使财政风险加剧甚至出现财政危机。
国债政策这把双刃剑,运用得好可以促进经济发展。
但如果出现偏差,则会产生危机,带来财政风险。
二、从我国国债规模现状看财政风险(一)我国国债规模现状1.国债依存度国债依存度是指当年国债发行量占该年财政支出的比重,反映了财政支出对国债的依赖程度。
从2003年到2008年我国国债依存度分别为:82.93%、87.15%、80.24%、88.91%、66.74%、63.92%,而国际上对该指标的警戒线是25%-30%,这说明我国国债依存度非常高,财政支出很大部分资金依靠发行国债,这其中就蕴含了潜在的风险。
2.国债偿债率国债偿债率是指当年国债还本付息额与财政收人的比例关系,反映了国债发行规模与财政收人是否相适应。
1995年到2002年我国的国债偿债率分别是:12.56%、17.09%、21.04%、22.74%、15.66%、11.59%、11.74%和13.05%,而国际上对该指标的警戒线是8%-10%,我国国债偿债率已超过警戒线,这会使得政府偿还国债的压力增大,从而不得不靠“发新债、还旧债”来还本付息,从而进一步增大了财政风险。
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的风险评估与预警措施

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的风险评估与预警措施近年来,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虽然一直存在,但随着国内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其风险也越来越突出。
针对这一问题,中国政府不断加大债务风险防控力度,推出一系列相关政策和措施。
本文将从评估和预警两个方面进行探讨,探讨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现状、挑战以及防范措施。
一、风险评估评估是风险防范的前提。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评估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风险评估模型的建立,二是风险评估指标的确定。
风险评估模型的建立是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估的核心。
当前,国内外学者和专家普遍采用贝叶斯网络、模糊综合评判、Logistic回归等模型进行评估。
在此基础上,根据风险评估指标的确定进行分析。
国内外学者和专家普遍认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估指标主要考虑三个层面:一是债务收入比,二是债务支出比,三是债务覆盖率。
债务收入比是指当地政府财政债务占当地财政收入的比例;债务支出比是指当地政府财政债务占当地财政支出的比例;债务覆盖率是指政府债务利息支出与当地财政可支配收入的比率。
二、预警措施预警是风险防范的重要手段。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具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预警标准的确定,二是预警机制的建立。
预警标准的确定是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的核心。
当前,我国在预警标准的确定上,主要采用累计债务率、债务增长率两种方法。
累计债务率是指当地政府留存债务占当地财政收入的比例;债务增长率是指当地政府留存债务增长速度和当地财政收入增长速度的比率。
预警机制的建立是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的基础。
当前,我国在预警机制的建立上,主要采用集中监管、信息公开、动态评估、预警发布等方式,少数地区参照市场机制实行债务评级和信用风险监测。
三、总结在评估和预警的基础上,我国政府债务风险防范主要包括以下措施:一是加强财政管理,加强预算编制和执行的监控,确保财政拨款安全;二是优化债务结构,注重有效利用政府性基金、企业化债务等手段,优化债务结构和融资渠道;三是开展综合融资和投资运营,探索PPP模式、政府购买服务、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等方式,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和互利合作。
国债风险

国债风险一、对近年来我国国债规模的评估国债规模偏大是引起国债风险的主要因素,因此,通过对几个指标的具体分析可以对我国目前国债发行规模进行评估,并最终对国债风险进行分析。
1、国债依存度分析国债依存度通常有两个指标:国家财政债务依存度和中央财政债务依存度。
国际上公认的安全线为:中央财政债务依存度为25—30%,国家财政债务依存度为15—20%。
我国《预算法》规定,国债是由中央财政发行、掌握和使用,地方政府不允许发行公债,因此,在我国考察中央财政的债务依存度更有现实意义。
国债依存度反映了一个国家财政支出有多少是依靠发行国债来实现的。
当国债的发行量过大,债务依存度过高时,表明财政支出过分依赖债务收入,财政处于脆弱的状态,并对财政的未来发展构成潜在的威胁。
因此,债务依存度是衡量国债规模合理性的一个重要指标。
自1992年以来,我国中央财政债务依存度就一直超过50%,近年来高达90%以上。
国家财政债务依存度也逐渐上升,近年来已达到30%。
这说明目前我国中央财政支出90%要靠债务收入,国家财政支出30%要靠债务收入。
若考虑预算外支出等因素,我国债务依存度可能有所降低,但仍然很高,特别是中央财政的债务依存度,已远远超过国际公认的安全线,高出美国、日本、英国3—10倍,目前各发达国家的债务依存度一般在10—23%之间。
显然我国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主体格局的中央财政支出,其资金来源很大部分依靠发国债,必然会妨碍政府职能的发挥,而且长此以往,难以为继,其中潜在的风险是不言而喻的。
2、国债负担率分析国债负担率是指一定时期的国债累积额与同期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它是从国民经济总体和全局考察国债的规模。
一般认为国债负担率警戒线不能超过45%,但经济发达国家承受的比例可能高些。
发展中国家的比例要相对低一些。
我国国债负担率也很低,一直都低于10%,远小于45%比例,据此也有人认为我国债务发行存在较大空间。
其实,我国的国债负担率很低也应结合实际来分析:在西方发达国家,其国债的累计规模之所以能达到目前这样的高水平,是上百年时间累计下来的结果,而我国举债历史不长,以1981年算起,不过20年,国债规模若按目前这样的趋势发展下去,很可能达到难以控制的程度;由于西方发达国家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较高,一般为45%左右,所以国债积累额大体上相当于当年的财政收入总额。
国际负债率标准线

国际债务警戒线概念暨数据收集情况
一、负债率
反映地区国民经济状况与政府性债务余额相适应的程度,表明单位地区生产总值所承担的政府性债务情况。
即:负债率=政府性债务余额/地区生产总值,警戒线为10%。
二、财政偿债率
反映地区当年可支配财力所需支付当年政府性债务本息的比重。
即:财政偿债率=当年政府性债务还本付息额/当年可支配财力,警戒线为20%。
三、财政债务率
反映地区当年可支配财力与政府性债务余额的比例。
即:财政债务率=政府性债务余额/当年可支配财力,警戒线为100%。
四、地方债务国际警戒线
“国际警戒线”是“国际上对政府债务安全性的界定,当前国际上普遍认同的是马斯特里赫特条约中的两个临界值指标:一个是政府债务余额占GDP的60%,一个是财政赤字占GDP的3%。
”这两个指标也是国际公认的“预警线”。
政府债务低于这两个指标,通常就被认为是安全的,超出指标则意味着风险上升。
中国:截止2013年6月,地方政府债务17.9万亿元人民币,全国政府性债务负债率为GDP的39.43%;
希腊:截止2013年底,希腊政府债务负债为GDP的125%;欧盟:截止2013年底,欧盟政府性债务负债为GDP的82%;日本:截止2013年底,日本政府债务负债为GDP的246%;美国:截止2013年底,美国的政府债务负债为GDP的103%。
中国财政赤字计算标准

中国财政赤字计算标准
中国财政赤字的计算标准与全球大多数国家一致,主要是基于政府的预算收支差额。
如果政府的收入低于支出,那么就产生了财政赤字。
具体的计算方式可能包括以下几种:
1. 收入法:这种方法是将政府的所有收入(包括税收、非税收入、借款等)减去所有的支出(包括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债务利息等)。
2. 支出法:这种方法是将政府的所有支出减去所有的收入。
3. 资产负债法:这种方法是将政府的资产减去政府的负债。
这三种方法都可以用来计算财政赤字,但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通常更喜欢使用收入法,因为这种方法更直接,更能反映政府的财务状况。
需要注意的是,财政赤字并不一定是坏事,它可能是政府为了刺激经济而采取的一种政策工具。
但是,如果财政赤字过大,可能会对政府的财务稳定和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财政风险两大警戒线的测算中国财政风险两大警戒线的测算(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摘要:在国际金融危机仍在蔓延和深化的条件下,我国于2008年重启的积极财政政策将持续较长时间,但由此导致的财政风险将对积极财政政策能走多远产生重要影响。
本文在模型推导基础上,对我国财政风险两大警戒线进行实证测算,认为运用《马约》中所谓的“国际警戒线”来判断中国财政风险状况并不科学合理。
主要研究发现:(1)我国财政赤字率和公债负担率的警戒线分别约为4.05%、49.05%,这与《马约》中的财政标准有较大差异。
(3)以测算出的财政风险两大警戒线为评判基准,发现目前我国财政风险状况尚处于可控的、安全的区间,如2008年我国实际的财政赤字率和公债负担率尚与警戒线值分别相差约3.68%和31.33%,即具有较大的政策回旋余地和操作空间。
关键词:财政风险;财政赤字率;债务负担率;警戒线一、问题的提出在国际金融海啸的猛烈冲击下,中国出口需求的急剧下降使得内需不足问题日益严重,在此背景下,我国2005年实施的稳健财政政策(即中性财政政策)嘎然而止,以“扩大内需保增长”为目标的积极财政政策(即扩张性财政政策)于2008年11月在我国重新启动。
目前来看,我国现行的积极财政政策既有庞大的财政增支内容(如总额约4万亿的扩大内需十项措施),也有频繁的减税措施(如建国以来单项税制改革减税力度最大的增值税转型),增支减税的结果势必使得大规模国债增发(包括中央代发的地方政府债券)不可避免,从而对我国财政安全运行带来较大冲击,相应地,由此引致的现实财政风险问题则需要较为深人细致的实证研究。
从财政理论和实践来看,一国或地区的财政风险通常用财政赤字率和债务负担率两大指标来衡量。
这里,财政风险警戒线可界定为财政赤字与债务规模的安全区和危险区之间的分界线。
在此方面,“国际警戒线”通常指的是1993年正式生效并标志欧盟诞生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中规定的两大财政标准:(I)欧盟成员国财政不应有“过度赤字”,赤字占当年GDP的比重(即财政赤字率)不应超过3%;(2)一国政府债务总额占GDP的比重(债务负担率)不应超过0%。
在国内,常有学者引用上述两大“国际警戒线”来判定我国财政风险状况[2】。
然而,就其产生背景而言,《马约》关于财政赤字率和债务负担率的标准只是欧共体成员加人欧洲经济货币联盟的入围标准。
尽管这一标准是对财政风险的某种度量,但就其本身而言,并不直接具备所谓“国际警戒线”的属性D】。
因此,部分学者对“国际警戒线”的适用性纷纷质疑。
例如,罗云毅(2003)¨1认为,对社会经济条件各不相同的其他国家而言,该标准显然难以成为具有广泛适用性的国际标准。
贾康、赵全厚(2000)[51认为,警戒性指标只是起警戒作用的一般性经验指标,并不一定与其他各国的具体情况吻合,特别是难以适应对各国某个特定时期债务适度规模的判断。
倪红日(1999)哺1则认为3%和60%并不是赤字和债务的警戒线,而是欧盟成员国的限制线。
为此,理论上就需要重新研判财政风险“警戒线”问题。
刘迎秋(2001)”1曾运用债务一赤字模型对赤字率和债务率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王宁(2005)¨1进而运用类似刘迎秋的模型,得出我国最大可承受的财政赤字率在4.04%一4.67%以及最大安全债务负担率在50.5l%一58.36%的研究结论,但其模型较为简单,数据也较为陈旧,从而削弱了其对目前我国施行的积极财政政策的现实指导意义。
总体上,现有文献对如何确定适用于我国的财政风险警戒线水平方面鲜有研究或研究不够深入。
本文认为由于国情的个体差异较大,具有普适性的财政风险“国际警戒线”的存在性本身就是一个伪科学命题,而专门探讨具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财政风险警戒线往往更具现实意义和政策参考价值。
为此,本文在财政赤字率和债务负担率的模型推导基础上,通过实证研究探求我国财政风险两大警戒线的大致水平,从而期望能够对我国目前全面施行的积极财政政策有所启迪和参考。
二、模型的推导基于内生增长理论、政府预算约束理论和个人跨期消费理论,这里先对财政赤字率的警戒线模型进行推导,进而对债务负担率的警戒线模型进行推导。
(一)财政赤字率模型在内生增长理论中,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Cobb.Douglas Production Function)可表述为:Y=AK”(EN)9,其中A0,a0,p0,且a+p=1(即假设规模报酬不变),Y为总产值,A为综合技术水平或全要素生产率,N为投入的劳动力数量,K为投入的资本,E为劳动生产率。
这里假设劳动生产率与每个劳动者的资本数量成正比,即E=K/N。
这样,总生产函数就可简化为:Y=AK (1)假设劳动力市场和资本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则利率和工资率应该由资本和劳动力的供求关系决定,即利率应该等于资本的边际生产率:r=aY/aK=d (2)工资率等于劳动的边际生产率:OJ=aY/aN=BY/N(3)在“三部门”分析框架下,总产出Y可以表示为消费、投资和政府支出的函数,即Y=C+I+G。
于是,不同经济主体的行为分析及其函数表述如下:1.考察政府行为假设政府支出为国民收入或GDP的一个给定比例g,即G=gY;同时政府财政赤字也为国民收入或GDP的一个给定比例b,即B=bY,此处b和g均为常数。
本期财政赤字和本期债务余额之和应该等于下期的债务余额①,即D+B=D+。
于是有:D+l=D+bY (4) 若用r表示公债利率,则本期公债利息则为rD。
政府对国民收入(包括利息收入)以t的平均税率征税,税额就可表示为T,即T=t(Y+rD)。
根据政府预算约束B+T=G+rD,则有:bY+t(Y+rn)=gY+rD (5)2.考察个人行为若将每个劳动者的生命期间相对地划为两个不同阶段,即:(1)第一阶段劳动者参加工作并取得相应报酬,报酬的一部分用于消费,另外一部分用于储蓄,储蓄的部分可用于购买政府债券或私人债券;(2)第二阶段劳动者进入退休年龄,并依靠利息所得或出售债券获取收入,而该期间的收入所得将全部用于消费,以实现生命期间消费效用最大化目标。
由于个体效用取决于工作期间的消费c1和退休期间的消费c2,相应的个体效用函数即为:U=71nel+艿lnc2 其中:70,艿0,且7+8=1 (6)由于劳动者在工作期间的净工资收入为(1一t)ct,,并用于消费c1和储蓄s,因此其在第一阶段的预算约束函数为(1一t)∞=c1+s。
储蓄的净利率为(1一t)r,所以第二阶段的消费函数为c2=[1+(1一t)r]8。
于是,跨期预算约束条件就可表述如下:.2c1+再≮}矸=(1一t)c-, (7)可见每个劳动者都可通过合理分配两期的消费水平,实现既定预算约束下(即公式7)的目标效用最大化(即公式6)。
通过求解,得到个人第一阶段的储蓄额:s=(1一t)CO—c1=(I—t)跏。
结合公式3,则得到全体劳动者在第一阶段的储蓄总额函数:S=sN=(1一t)邸Y。
显然,这里的储蓄总额S将为下一期的政府赤字和私人资本提供最大可能的融资条件,表述为公式:D+。
+K+l=(1一t)翻SY (8)考虑公债的变化,用D除公式4则有D+。
/D=bY/D。
将之代入公式1,定义X为债务资本比率,即x=D/K。
于是有:I+一bA (9)可见,公债的变化取决于赤字率和债务资本比率。
考虑资本的变化,对公式5求解得到t=[(g—b)Y+rD],[Y+rD]。
因为Y=AK,r=o.A,代入后得到:t=[(g—b)K+曲]/[K+。
【D]。
再对分子分母同除以K,并用X表示D/K有:1一t:埤尘卫(10)将公式1和公式10代人公式8后,有D+。
+K+。
=(1+b—g)耻列(1+a】【)。
再代入后解出K+。
,于是可得公式:警=(业高学山)A-x )根据公式9和公式11作几何图,横轴表示债务资本比率,纵轴表示公债或资本总额的变化。
其中:D表示公式9所描述的大致曲线形态,K表示公式11所描述的大致曲线形态(见图1)。
显然,在b值较小时,D与K相交,交点有两个,如Do(K)所示;随着b值的增加,D曲线向右上方移动,K曲线向左下方移动,直到两条曲线相切与一个点,如D1(K1)所示;如果b值继续增加,则D曲线与K曲线将没有交点,如D2(12)所示。
进一步分析不难发现,在b值不变的情况下,无论是公债的变化还是资本的变化,都取决于债务资本比的变化。
在给定b值的条件下,如果存在至少一个X(即债务资本比率),则可认定此b值能够使经济处于稳定状态;如果不存在一个x值,即债务资本比率将无法稳定在某一个值。
则可认定此b值无法使经济处于稳定状态。
根据图形以及上述分析,若存在一个b一,在bb~时,存在至少一个稳定状态;在bk时,则无法实现任何稳定状态,资本数量将持续减少至零。
由理论上可将b一视为财政赤字率的警戒线。
基于上述逻辑思想,结合公式9和公式11式对b一求解,于是有:l+警:(业掣-b)A—x (12) X 、 l+cDc , 7从而得到一个可用于直接求解b一的一元三次方程式:∞【3+(a+Aba 4-I)x2+[I+Aba+Ab一 (I 4-b—g)A∞]x+Ab=0 (13)(二)债务负担率模型这里仍用B代表本期财政赤字;用D代表本期债务余额,它等于上期债务余额与本期新发债务额(ND)之和再减去本期还本付息额ID,从而得到政府财政预算恒等式:D。
=D.1+ND。
一ID。
(14)这是一个赤字中包括到期债务还本付息的预算模型①,此时的财政赤字等于新发债务减去到期债务还本付息后的差额,用公式表示就是B。
=ND—ID。
,代入上式有:DI —Dt_l=B。
(15)对公式13两边同除以GDP,,经过推导,于是有:1驴dt—d¨=南d1.“t (16)其中:d。
和dr-1分别代表本期和上期的债务负担率,b。
代表本期赤字率。
Ad。
代表本期债务率与上期债务率的差额,GDP的名义增长率也是GDP实际增长率Y。
加上通货膨胀率7c。
,即q=y。
+巩,代入上式后移项有:b。
=△dl+鼎“- (17)当Ad。
=0时,理论上可认为财政赤字率和债务负担率都达到了稳定状态下的最大值,前者仍b一表示,后者则用d一表示,二者的函数关系可表示如下:b一=南鼍d一 (蝎)三、实证结果基于上述推导模型以及公式13和公式18,并运用相关的宏观数据,就可对我国财政风险两大戒线(即财政赤字率和债务负担率)的理论数值进行测算。
相关数据处理及其假设如下:根据1994年至2008年间我国央行公布的1年期储蓄存款利率算出平均值4.47%;假设平均资本折旧年限为15年,得到资本报酬率(即模型中的利率)r=1.93;基于张静(2004)[91曾给出的a估计值(约0.17),得到A值(约为11);根据已有数据得到近15年的中国平均储蓄率(约40%)以及财政支出占GDP的平均值(约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