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 龙场悟道》读后感1000字

合集下载

阳明心学龙场悟道感悟及心得

阳明心学龙场悟道感悟及心得

阳明心学龙场悟道感悟及心得在历史的长河中,有那么一段传奇的经历,如同一颗璀璨的星辰,照亮了无数人的心路——那便是王阳明的龙场悟道。

王阳明,这位明代的大儒,在龙场那个偏远、艰苦的地方,实现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思想突破。

想象一下,龙场,那可不是什么繁华之地,没有高楼大厦,没有车水马龙,有的只是荒山野岭、瘴气弥漫。

王阳明被贬至此,生活条件的恶劣简直超乎想象。

住的地方简陋得不能再简陋,吃的东西也常常是有上顿没下顿。

但就是在这样极端困苦的环境中,王阳明没有自怨自艾,没有放弃对真理的追求。

他每天都在思考,都在探索,试图找到人生的真谛,找到那个能让心灵得到安宁和力量的答案。

有一天,他躺在那破旧的木板床上,望着屋顶的茅草,心里想着自己的遭遇,想着古往今来那些圣贤的教诲。

突然,一道灵光在他的脑海中闪过,他仿佛一下子明白了什么。

他意识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 这简单的一句话,却包含着无比深刻的哲理。

这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拥有成为圣人的潜质,都拥有无尽的智慧和力量。

我们不需要到外界去苦苦追寻,只需要向内探索,发掘自己内心的宝藏。

就拿我自己的经历来说吧。

曾经,我在工作中遇到了巨大的挫折。

那时候,我负责一个重要的项目,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满心期待能够取得成功。

可结果呢,事与愿违,项目失败得一塌糊涂。

我当时觉得天都要塌下来了,整个人陷入了极度的沮丧和自我怀疑之中。

我不停地问自己:“为什么我这么努力,还是不行?是不是我根本就没有能力做好这件事?” 那段时间,我就像一只无头苍蝇,到处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看各种成功学的书籍,请教各路专家。

但越是这样,我心里越乱,越不知道该怎么办。

直到我了解了王阳明的龙场悟道,才恍然大悟。

我意识到,我一直在向外求,却忽略了自己内心的力量。

我开始静下心来,反思自己在项目中的每一个决策,每一个行动,从自己的内心去寻找原因。

我发现,我在项目进行的过程中,过于追求结果,过于在意别人的看法,而忽略了自己内心的声音。

王阳明龙场悟道总结出了,人生无非就是十个字

王阳明龙场悟道总结出了,人生无非就是十个字

王阳明龙场悟道总结出了,人生无非就是十个字人活一世,最终的归宿很简单,一方土壤一木盒,简约到了极处。

生活也从来都是越朴素越高贵,越简单越幸福。

牵挂太多费心劳神。

在社会的快节奏中,最好的修行就是断舍离。

纵观王阳明的一生,历经坎坷,遭遇的磨难是常人所难以想象的。

他的成长经历,也为我们指出了人类心灵的无限可能性。

为了寻求圣贤之道,王阳明曾遍寻于佛、道、儒各家,直到后来,因为身体原因告假回家之后,才做到真的“不求而自得”,也才能最终悟道。

林清玄说:人生的缺憾,最大的就是和别人比较,和高人比较使我们自卑;和俗人比较,使我们下流;和下人比较,使我们骄满。

外来的比较是我们心灵动荡不能自在的来源,也是的大部分的人都迷失了自我,障蔽了自己心灵原有的氤氲馨香。

我们这辈子,总在和他人比较、计较。

却忘记多照顾自己一些。

王阳明龙场悟道总结出了,人生无非就是十个字:1苦,2累,3变,4忍,5容,6静,7舍,8做,9爱,10恨。

01 苦,是人生最深的滋味。

苦藏在一杯茶底,苦涩过后,才会慢慢回甘。

一味茶苦如人生,二味茶甘如人生,三味茶淡如人生。

苦藏在一颗莲心里,黄连做药,清苦去燥。

吃苦,驱散生命中的浮躁,繁华过后,亦能安稳坦荡。

02 累,不怕身累,就怕心累。

身体累了,可以睡一觉;心灵累了,无法再重新爬起。

生而为人,来到世间都背负着不平凡的使命。

每个人活着都很累,但总要有人负重前行。

累了,就停下来休息;倦了,就放手离去。

人要懂得停下,心才能得到安稳。

03 变,人要懂得变通,但不要变坏。

人,可以精,但不能阴。

背后算计别人的人早晚一天会遭人算计;斤斤计较的人总有一日会自食其果。

做人,要有底线,更要有良心。

善事,一定多做;坏事,千万别做。

人在做,天在看,因果报应一定会有。

04 忍,小不忍则乱大谋。

能成大事的人,都是知忍的人。

忍,磨练心智;忍,锻炼心性。

做人,不要过分计较,无关紧要的事忍一忍;无理取闹的人让一让。

恶人自有恶人磨,恶鬼自有天来收。

龙场悟道观后感300字

龙场悟道观后感300字

龙场悟道观后感300字
龙场悟道是中国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的重要思想历程,他在贵州龙场这个偏远的地方,通过深入思考和领悟,体验到了“知行合一”的哲学思想。

这个思想历程对于中国哲学史和思想史有着深远的影响,被视为中国哲学史上重要的思想事件之一。

在龙场悟道中,王阳明体验到了“心即理”的哲学思想,认为“良知”是每个人内心固有的道德判断能力,只有通过内心的反省和领悟,才能达到真正的“知行合一”。

这个思想与传统的儒家思想有所不同,强调了个人内在的独立思考和行动能力,对于后来的中国哲学和思想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龙场悟道的哲学思想不仅仅是对中国哲学和思想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它对人类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影响。

它强调了内心的反省和领悟的重要性,鼓励人们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实践去发现和实现自己的价值。

这种思想对于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之一。

总之,龙场悟道是中国哲学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它不仅是对中国哲学和思想的影响,更是对人类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影响。

它提醒我们要保持内心的独立思考和行动能力,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实践去发现和实现自己的价值。

王阳明龙场悟道读后感的作文

王阳明龙场悟道读后感的作文

王阳明龙场悟道读后感的作文读了王阳明龙场悟道的故事,就像在脑袋里开了一场奇妙的冒险派对。

王阳明这哥们儿啊,本来是个胸怀大志的人,一心想在官场干出一番大事业,实现自己的儒家理想。

可谁能想到,命运给他来了个大反转,把他贬到了龙场这个鸟不拉屎的地方。

这龙场,那可是又偏僻又穷苦,一般人到了那儿,估计就只剩下抱怨和绝望了。

但王阳明可不是一般人呐。

他到了龙场,一开始肯定也不好受,住在破房子里,周围环境恶劣,还得面对当地那些不太友好的土著居民。

不过呢,他可没有被这些困难打倒。

就像一颗顽强的种子,不管被扔到多差的土壤里,都想着要生根发芽。

然后,神奇的事情就发生了。

在这个艰苦的龙场,王阳明经过长时间的思考、沉淀,突然就悟道了。

这悟道就像是他脑袋里的一盏灯被点亮了,以前那些看不透的事儿,现在一下子都清晰了。

他悟出了“心即理”这个超酷的道理。

我觉得这就像是我们打游戏的时候,本来卡在一个超级难的关卡,怎么都过不去。

王阳明就好比是那个突然发现了隐藏秘籍的玩家,一下子就突破了困境。

他明白了,其实道理不在外面的那些书本里,不在那些高高在上的权威话语里,而是在自己的心里。

这就好比宝藏不在遥远的天涯海角,而就在我们自己的内心深处。

这一悟道,可不得了。

他的心态完全变了。

以前那些苦难啊,现在看起来就像是磨练他的小怪兽,被他一一打败之后,反而让他变得更强大了。

他不再纠结于外界的得失,不再被那些官场的尔虞我诈所困扰。

他在龙场这个小地方,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大宇宙。

从王阳明龙场悟道这件事,我也想到了自己。

我们生活中也经常会遇到各种不如意的事情。

有时候考试没考好,被老师批评了,就觉得自己倒霉透顶;有时候和朋友闹别扭了,就觉得世界都崩塌了。

但和王阳明比起来,我们这点小烦恼算什么呢?他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都能逆袭,我们为啥不能从自己的小挫折里找到成长的机会呢?而且啊,王阳明悟道之后,他就像拥有了一种超能力,这种超能力就是能够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事情。

龙场悟道读后感

龙场悟道读后感

龙场悟道读后感
《龙场悟道》是一本让人深受启迪的读物。

从书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于道理的深入思考和对于生命的热爱。

首先,作者通过讲述主人公龙场的成长历程,传递了一种自我探索的信念。

龙场在寻找自己的道路时,不断挑战自我,不断追求内心的真实。

这种积极的态度让我们深受启发,教会了我们如何勇敢面对未知的领域,如何不断超越自己。

其次,作者通过故事情节,强调了个体与大众的关系。

龙场在寻找自我时,曾经独自一人,但是在他与同伴们相处中,不断寻找共鸣和接纳。

这给我们启示,一个人的成长不是孤立的,我们需要与周围的人交流互动,才能不断地学习和成长。

最后,作者通过深入的哲学思考,阐述了一些深刻的道理。

比如:“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这句话告诉我们,人的思维是有局限性的,我们需要去超越名与道的界限,去感知更广阔的世界。

总之,读完《龙场悟道》,我们不仅仅学到了一些实用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得到了对于生命和价值的深刻思考。

这本书让我们明白,生命的意义不在于追求名利和物质,而在于追求内心的真实和与周围人的和谐。

这些道理不仅适用于读书人,也适用于所有的人。

- 1 -。

王阳明龙场“悟道”精神的现代启示

王阳明龙场“悟道”精神的现代启示

王阳明龙场“悟道”精神的现代启示前言:为期一周的2010年5月第三期“全省党政干部自主选学‘阳明学与传统文化’专题”在融融的氛围中落下了帷幕。

尽管学习时间短,学员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也相对较少,但是,在省委组织部的正确指导下、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本次培训仍是硕果累累,成绩斐然,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作为学员代表,我将就本次培训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本专题学习内容及其学习情况作为全省党政干部自主选学专题之一,“阳明学与传统文化”内涵丰富。

意义深远。

对研究贵州文化,提炼“贵州精神”,发扬贵州人民”知行合一”、在“事上磨炼”、艰苦奋斗等优良传统有着抛砖引玉的重要作用。

阳明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影响力最大的学派儒家学说“心学”的主要代表,不光在学术意义上延存了儒学的领袖地位,而且以其产生、传习的峥嵘过程在激励国人奋发图强,行知统一,身体力行,构建和谐中国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现实意义。

基于此,本期学员个个专心听讲,积极思考,认真做好笔记,踊跃参加研讨。

以良好的学风博得了授课专家、学者的一致好评,学员之间、学员与教师之间更增进了了解,结下了友谊。

学员们自己也认为,通过学习和交流,增长了见识,提升了内涵,学习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当然,对先贤阳明先生处困不惊、居夷自强、“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无畏精神和历史使命感也多了一份赞赏,同时更增添了一份时代责任感。

大家纷纷以各种方式表示,一定要秉承先生“龙场悟道”精神,把学到的经验和启示带到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中来,为繁荣贵州经济文化、复兴中华民族伟业做出贡献。

“龙场悟道”对构建和谐中国的现代启示五百年前先生于我省修文龙场所悟之道,主要在“良知”,在“知行合一”,在“事上磨炼”而终“致良知”。

这不仅对当时社会来讲,有如一声警钟,意义重大,即使在今天,先生的思想仍是光芒熠熠,力量无穷。

五百年后的今天,我们进入了一个民情、国情、世情都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的时代,构建和谐中国、复兴中华民族成为每个国人光荣而又艰巨的历史使命。

龙场悟道观后感300字

龙场悟道观后感300字

龙场悟道观后感300字摘要:1.介绍龙场悟道的背景和意义2.阐述龙场悟道对王阳明的哲学思想的影响3.分析龙场悟道在王阳明人生历程中的作用4.讨论龙场悟道对现代人的启示5.总结全文,给出对龙场悟道的观后感正文:龙场悟道是王阳明一生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之一。

王阳明,原名王守仁,是我国明代著名的哲学家、政治家和军事家。

他一生致力于探索儒、道、佛三家的哲学真理,并提出“心即理”的学说。

龙场悟道使他的哲学思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龙场悟道发生在王阳明被贬谪到龙场的时期。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王阳明身处困境,但他没有放弃对真理的追求。

在艰苦的环境中,他深入思考人生的意义和宇宙的奥秘,终于悟出了“心外无物,万物皆备于我”的哲理。

这一悟道使他认识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不在于外在的功名利禄,而在于内心的修养和觉悟。

这一观点在他的哲学体系中占据了核心地位。

龙场悟道对王阳明的哲学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此之前,他曾广泛涉猎儒、道、佛三家的经典,但始终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

龙场悟道使他跳出三家思想的束缚,创立了独具特色的“心学”。

心学强调内心的修养和觉悟,认为只要心灵得到净化,外在的困境皆可迎刃而解。

这一观点在他的《传习录》、《大学问》等著作中得到了充分的阐述。

龙场悟道不仅对王阳明的个人成长具有重要意义,还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心学思想在我国哲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与孔子、孟子、朱熹等儒家大师相提并论。

同时,龙场悟道也对现代人具有很强的启示作用。

在物欲横流、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人们往往忽略了内心的修养和觉悟。

王阳明的龙场悟道提醒我们,只有回归内心,才能找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总之,王阳明的龙场悟道是对人生、宇宙和内心世界的深入探索,是对人类心灵的一次升华。

它不仅对王阳明的个人成长具有重要意义,还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为一名当代人,我们应该从龙场悟道中汲取智慧,注重内心的修养和觉悟,以实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王阳明》记录片观后感

《王阳明》记录片观后感

《王阳明》记录片观后感篇一王阳明哎呀妈呀,最近看了那个《王阳明》的纪录片,真的是让我感触颇多啊!你说王阳明这个人,那可真是个厉害角色!他的那些思想,就像是一道道闪电,猛地劈开我混沌的脑袋。

以前我总觉得,成功就是靠运气,可看完这个纪录片,我觉得也许成功靠的是内心的坚定和对真理的执着追求。

片中王阳明在龙场悟道的那段,那场景,我感觉就像他被命运扔到了一个黑漆漆的谷底,周围啥都没有,可他愣是在那绝境中找到了光明。

也许换做是我,早就哭天喊地,抱怨命运不公了。

但王阳明没有,他反而静下心来思考人生,这得有多大的勇气和毅力啊!我就在想,我们现在的生活,遇到一点点挫折就觉得天要塌了,和王阳明比起来,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人家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中都能有所成就,我们咋就不能咬咬牙坚持一下呢?不过,我又觉得,王阳明的思想是不是太过高深,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可能理解起来有点费劲。

可能我们能从他的经历中获得一些鼓舞,但真正要把他的理念运用到生活中,我觉得还需要时间和努力。

但不管咋说,这个纪录片真的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我觉得我以后面对困难的时候,也许能多想想王阳明,多给自己一点力量。

你们说呢?篇二王阳明嘿,朋友们!今天我要和你们聊聊我看《王阳明》纪录片的感受。

王阳明,这名字一开始对我来说,就是个陌生的古人罢了。

可看完这个纪录片,哇塞,我简直被他圈粉了!纪录片里展现的王阳明,那可真是个不屈不挠的家伙。

他经历了那么多的挫折和磨难,可能换做别人早就放弃了,但是他没有。

我就在想,这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在支撑着他?是他心中那坚定的信念吗?还是他对真理的那种执着追求?我觉得吧,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可太难了。

就拿我自己来说,我知道要好好学习,可就是管不住自己玩手机,这能算知行合一吗?显然不能啊!所以说,王阳明能提出这样的理论,并且自己还能做到,真的太牛了!不过呢,我也在琢磨,王阳明那个时代和咱们现在差别可太大了,他的那些思想在今天还适用吗?也许有些地方适用,有些地方就得根据现代社会的情况进行调整。

《王阳明—龙场悟道》读后感

《王阳明—龙场悟道》读后感

《王阳明—龙场悟道》读后感《王阳明—龙场悟道》读后感不知从何起,知行合一成为了热点词汇。

当今社会,人们总是思考如何发展从而突破瓶颈到达新的天地。

“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可以说是许多中国人的追求。

通过阅读许葆云著的《王阳明—龙场悟道》,借助先贤的人生感悟与智慧,是一种帮助我们修身的重要方法。

1508年,王阳明来到贵州龙场,在这里经历语言不通、穴居山洞、毒虫瘴疠肆虐的种种磨炼之后,他不仅留下了《瘗旅文》、《教条示龙场诸生》等收录于《古文观止》之中的传世名篇,而且在一个仲夏之夜放生长啸,照破山河万朵,大彻大悟,创立了“知行合一”的心学。

在以后的人生中,他集心学之大成“六经为我之注解”,息四省贼寇、平宁王叛乱,最终立德、立言、立功。

王阳明之所以能够龙场悟道,首先在于立志。

他认为“科举并非第一等要紧事”,天下最要紧的是读书做一个圣贤的人。

我们从小到大,经历了各种立志教育。

但是到今天,很多人已经被磨圆了棱角,成为了“标准件”,而没有活力与创造力的团队很难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其次,正视困难,玉汝于成。

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有些困难其实就是人生进步的关卡,当我们能够攻克这个难关,生命也就发生了质变,才能够获得人生进步的喜悦。

最后,对于知与行的关系,我国一直以来就有很多睿智深邃的观点,如《尚书·说命中》:“知之非艰,行之惟艰;“吾欲托之空言欲托之空言,不如载之行事之深切著明”。

王阳明将知与行结合起来,不能做到就不是真知道,真知道就是能做到。

比如说,我们都知道晚上睡觉前玩手机对身体不好,早上要早起,可是很多人明明知道这个却很难做到。

运用知行合一的观点,没做到就说明了我们现有的做法还不到位,如果我们从实际操作这个方面去思考,把手机晚上10点钟时设置一道铃声提醒我们管理手机,并且把手机置于较高的地方,这样早上我们关手机闹钟时必须要起身从而就做到了早起早睡。

这与现代的管理学的一些观点不谋而合,首先是要有端正的态度,然后要有实际的具体措施。

《知行合一王阳明》读后感800字

《知行合一王阳明》读后感800字

《知行合一王阳明》读后感800字一、“龙场悟道”拿起《知行合一王阳明》这本书,我看到了王阳明那坚毅、严峻、从容、仿佛能化解一切困难的脸。

但现实中谁也不能做到“化解一切困难”,哪怕是创办心学、弟子满天下、文武双全的一代圣贤――王阳明,也会在回想到自己悲惨过去的时候无奈地摇摇头,既而欣慰地笑笑。

因为那艰难的处境,磨练了自己的意志,又加深了自己的思想。

王阳明显示自己的特殊:作为一个年轻的男孩他不研究经典和大多数人一样,名声,获得繁荣。

研究他的爱好,道教和佛教思想和爱以及如何装修战场并不严重。

他渴望成为一个圣人,但是周围的人在要求下,开始学会名誉。

他总是强调与良心,而不是ShouYuan秘书”的清白,自己还内置。

龙场乃荒凉之地。

这里居住的多为不开化的土著,这里有的也只是一大片原始丛林,连房屋也没有。

王阳明没有被这恶劣的环境打倒,他开垦荒地,修建房屋,每天要靠自己辛勤的劳动来维持生计。

房屋后的丛林中带有虎熊等野兽出没,王阳明险些丧命。

当地的土著十分排斥外来之人,他们动不动就向王阳明示威,可王阳明只是对他们友好地笑一笑。

有一天晚上,王阳明独自躺在床上,他忽然想起了自己前半生那不幸的遭遇及落魄的处境,他又看看窗外那艰苦的环境,想到自己受到的对待,不禁叹了一口气,心里有些悲怆、沧桑之感。

他闭上眼――在青少年时期他曾有那么多爱好,可每样都不够深入,不够精致,现在也没有什么成就,可为什么,自己不后悔呢?他心中有个答案惊人地蹦了出来:要随良知!他恍然大悟,一下子坐了起来,这种信念塞满他的胸膛,他的心莫名地坚定了,慢慢思考良知与实践之间的关系……那一夜,他突然开悟了,把自己所想的边边角角整合为一门新的学说――心学。

这就是著名的“龙场悟道”。

心学,是帮王阳明打开辉煌人生的一把钥匙!二、“何为心学”前面对于王阳明如何创建心学说了那么多,那到底何为心学呢?心学从本质上来讲可以概括为四个字:知行合一。

“知”是指良知,意思为当你为难时,不要犹豫,要严格遵从自己的良知,做自己的良知所指引的事,不要被其它的事情蒙蔽自己的良知。

王阳明龙场悟道悟到了什么

王阳明龙场悟道悟到了什么

王阳明“龙场悟道”悟到了什么“龙场悟道”是阳明先生的神来之笔,可是他到底悟到了什么如果没人追问,我觉得自己挺明白的;有人一较真,我还真的就含糊了;于是,春节前后我花了一百个小时虔诚拜读阳明哲学;在此将自己的一点见解总结一下,供各位批判;要请各位朋友谅解的是,为了不偏差太远,我们得牺牲一点通俗和故事性,看完这篇文章可能需要八分钟;“龙场悟道”是阳明哲学皇冠上的明珠,而非皇冠的全部;南宋至明朝中期,朱熹“万物皆有天理”的理学思想主导了中国哲学三百多年,因而变得越来越僵化和教条;阳明先生年轻时即对“空谈致知”和“泥于文字”的儒学作派十分不满,于是,他跟朋友一起讨论如何通过实际的“格物”以抵达天理;他们决定先从自家的竹子开始“格”起;他们坐对竹林,思索竹子的来龙去脉、生长机理、用途归宿,试图探寻竹子所隐含的天理;结果,他的朋友不到三天就病到了,阳明先生自己坚持到第七天也病到了,而且差不多“格”出神经来;这次“格竹”失败,让他非常失落;如果连竹子都“格”不明白,如何能抵达天理此后,他曾沉溺于佛教和道教,三十岁时“筑室阳明洞,行道引术”;不久,他又与佛道分道扬镳,三十四岁开始在京城“讲明圣学,门人始进”;但是,他对朱熹“格物而致知”的疑惑始终没有消失;1508年,阳明先生三十六周岁,本命年;史上最荒唐的皇帝和最富有的太监,将此鱼米之乡的书生发配到穷乡僻壤贵州龙场,当一个驿站的小头目,比现在的村长还低三级;黄天不负有心人;职位卑微却成就了伟大的思想,与世隔绝却打开了宇宙智慧的大门;“龙场悟道”之后,他教弟子“静坐”,也就是禅修,帮助他们体会自身本来具足的天理良知;再后来,艰难的军旅生涯和艰险的政治环境促使其“致良知”思想日臻完善;古往今来,儒释道兼修、知行合一、文治武功,恐怕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龙场悟道这一点睛之笔,构筑了阳明哲学的四块基石:一、无善无恶心之体:开悟后的阳明先生与释迦牟尼一样,发现吾心即天理;“佛氏所说,不思善不思恶时认本来面目,本来面目即吾圣门所谓良知;……只是一念良知,彻头彻尾,无始无终,即是前念不灭,后念不生;”“人的良知,就是草木瓦石的良知;风雨露雷、日月星辰、禽兽草木、山川土石,与人原只一体;故五谷禽兽之类皆可以养人;药石之类皆可以疗疾:只为同此一气,故能相通耳;”“本体只是太虚;太虚之中,日月星辰雨露雷阴霾噎气,何物不有而又何一物得为太虚之障人心本体亦复如是;”心之本体就是太虚;“太虚”其实就是道家和佛家所说的“无中生有”的“无”;太虚并非我们个人私有,却又构成我们每个人在宇宙中存在的基础,所以,心之本体也就是天地之心,生生不息;道、天理、良知及万物之理本来就是一码事,所谓“心外无理,心外无物”;用六祖慧能的话讲,良知、天理、心之本体本来就是如如不动、无善无恶、非善非恶,也就是说,“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二、有善有恶意之动:天理与良知虽是无善无恶,但是触景生情之后的喜怒哀乐,却有善恶之分;“如见儒子入井,则生恻隐之心,此谓心之应事而发为具体之善;见邻有妙龄处子,生杀其亲而逾墙搂抱之心,此谓心应事而发为具体之恶;”良知本无善恶,触景生情即生善恶之意,一旦意念出现,就已经属于“行”了,因而修身养性,必须在此时就下功夫;于是,阳明先生否定朱熹的“先知、后行”思想,提出了着名的“知行合一”论断;“如好好色,如恶恶臭;见好色属知,好好色属行;只见那好色时已自好了,不是见了后又立个心去好;闻臭恶属知,恶恶臭属行;只闻那臭恶时已自恶了,不是闻了后别立个心去恶;”比如喜好美色和讨厌恶臭,就是知行合一的;你在看见美色的同时已经喜欢上了,不是先看见,回头再决定喜欢还是不喜欢;同样,你闻见恶臭的味道时,就同时讨厌它了,不是先闻到,然后再决定讨厌与否;阳明先生认为,良知是非善非恶的,因而人性既非善,也非恶,但是在不同的情景下,却有善意善行、恶意恶行;所以,一个所谓的好人,在某个特定的情景下可能会因一念之差做出恶事,同样,一个十恶不赦的坏人也可能去做好事; 三、知善知恶是良知:意念有善有恶,良知则像二十四小时工作的雷达随时侦测意念的动向阳明先生与其弟子于中有过一次有趣的对话;阳明先生说:“尔胸中原是圣人;”弟子于中说不敢当;先生曰:“此是尔自家有的,如何要推”弟子于中继续谦让;先生曰:“众人皆有之,况在于中,却何故谦起来谦亦不得;”弟子于中乃笑受;阳明先生继续说:“良知在人,随你如何不能泯灭,虽盗贼亦自知不当为盗,唤尥怍,他还忸怩;”弟子于中对曰:“只是物欲遮蔽:良心在内,自不会失,如云自蔽日,日何尝失了;”知善知恶是良知;你的良知即是善恶判别的准则;阳明先生的良知学说充分肯定了个人的主体价值,“自己良知原与圣人一般,若体认得自己良知明白,即圣人气象不在圣人而在我矣;”所以他说,满街都是圣人;既然每个人都有圣人的良知,那么每个人也就具有了判断是非的道德权力;所以,阳明先生说:“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如果你的良知告诉你说,这句话是错的,哪怕这是孔子所言,也不能将就;阳明先生的良知说,真是石破天惊;对于那些长期被八股理学禁锢的学者,其震撼力远远超过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每个人都具有了与圣人一样的主体精神,依据良知进行价值判断的权力;阳明先生说:“尔那一点良知,是尔自家底准则;尔意念着扈,他是便知是,非便知非,更瞒他一些不得;尔只不要欺他,实实落落依着他做去,善便存,恶便去,他这里何等稳当快乐;此便是格物的真诀,致知的实功;”四、为善去恶是格物:致良知,就是“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就是知行合一作为世俗凡人,我们整天都是杂念纷飞,一会想偷个懒,一会想占个便宜;幸好,有良知和天理随时站岗放哨,“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弟,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这份良知永远都不会泯灭;致良知,就是“去恶为善”,就是“存天理、灭人欲”;灭人欲不是将人变为草木,而是要控制人的私心杂念,使得事事合乎天理;阳明先生的一位朋友说:“私意萌时,分明自心知得,只是不能使他即去;”其实,私心杂念一出现,我的良知就侦查到了,可总是不能将这些私欲去除;阳明先生回答说:“你萌时,这一知处便是你的命根,当下即去消磨,便是立命工夫;”私意刚开始萌动之时,恰恰是彻底革除之机,这才是人生立命的真功夫;阳明先生继续说:“我今说个知行合一,正要人晓得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了;发动处有不善,就将这不善的念克倒了,须要彻根彻底,不使那一念不善潜伏在胸中,此是我立言宗旨;”阳明先生总结说:“致良知是学问大头脑,是圣人教人第一义;‘致良知’三字,真圣门正法眼藏;吾平生讲学,只是‘致良知’三字;”至此,我们对阳明哲学的核心思想有了基本了解,其实这四句话也叫“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归纳起来,就是四个字“事上磨练”;既然良知永不泯灭而且可以随身携带,遇见任何事情,只要对照自己的良知就可以知道对错是非,而无需叩问神仙或者查看经典;这是何等方便,何等及时这就像带了一只罗盘,可以随时校正自己的方向;只要坚持修炼,自然就距离成贤成圣而不远;这也就是日本“明治维新三杰”中的西乡隆盛和大久保利通追随阳明先生的原因,也是东乡平八郎“一生俯首王阳明”的原因,同样是稻盛和夫“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的原因;不幸的是,这却没有成为国人“俯首王阳明”的原因;说来话长,还是暂且不议;接下来的问题是,阳明先生的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阳明先生能有这样的龙场悟道,一次顿悟能够明了那么多问题吗概括而言,“龙场悟道”是阳明先生三十年儒释道兼修的结果;阳明先生的儒学修养自不必说;在道学方面,最经典的故事则是,在他十七岁成婚之日,“偶闲行入铁柱宫,遇道士趺坐一榻,即而叩之,因闻养生之说,遂相与对坐忘归;诸公遣人追之,次早乃还;”由于和道士谈得投机,连洞房花烛夜都忘了;后来在二十七岁、三十岁、三十一岁时及后来的历次关键时刻,都有道家人物出场,助其逢凶化吉;对“龙场悟道”助力最大的,则是佛学禅宗;说到禅宗,问题就来了;许多人对阳明哲学的质疑正是从此开始的;按照经典的思维逻辑,一个理论应该满足三个条件:可重复验证、可实践检验、可逻辑证实;而阳明哲学的核心思想来源于一次完全不合逻辑的直觉性顿悟,既无法重复更无法验证;这就好像有人做了一个美梦,他说的再绘声绘色,也没有人愿意相信;不过,如果你愿意暂时放下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旗帜,听听稻盛和夫的故事,或许你对阳明先生能多一份理解;在京瓷的成功轨迹一书中,稻盛和夫讲述了自己对于禅宗的感悟;稻盛和夫说:“我之所以皈依禅宗,因为禅宗特别重视心性即灵魂磨练;当初,释迦牟尼就是在菩提树下禅定而大彻大悟,他因此明了了宇宙的真相,参透了宇宙万物的所有规律;“据禅宗师父讲,当人的心理状态达到某种至高的状态后,就能够进入天人合一的境界,所有的事物都会在一瞬间清晰起来;而这种顿悟的境界是无法用理论和知识来解释的,用文字和语言也很难描述出来;也就是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但是,平常人即使长期坐禅也很难达成顿悟的境界;日本临济宗祖师白隐禅师,从年轻时开始修行,一生中虽然有过无数次的小悟,但大悟却只有八次;如此看来,像我这样,65 岁才皈依佛门,要想大彻大悟,恐怕是难上加难的;”如果你觉得稻盛和夫的故事还是离我们太远,那我们就回头看看近代中国禅宗第一高僧虚云老和尚的“开悟瞬间”;1895年,甲午战争中国惨败的那一年,虚云老和尚大病未愈即走进高旻寺禅堂参加禅七;在第八个“禅七”的第三个晚上,六支香开静后,小和尚为虚云老和尚冲开水;一不小心,开水溅到虚云老和尚手上,端在手中的茶杯“啪”的一声坠落于地;这一清脆的破碎声,陡然间犹如闪电一般,虚云老和尚瞬间似桶底脱落,一切疑根在此一刹那间一扫而空,一切无明也在此一刹那间一闪而明了;历尽千辛万苦,走了大半个中国和东南亚,经过数十年的苦修苦行,到今日方才如梦初醒;虚云老和尚脱口诵了一偈:“杯子扑落地,响声明沥沥;虚空粉碎也,狂心当下息”没等小和尚反应过来,虚云老和尚又诵一偈:“烫着手,打碎杯,国破家亡语难开;春到花香处处秀,山河大地是如来;”我们不知道是什么机缘为阳明先生敲开了宇宙智慧宝库的大门;是像释迦牟尼那样夜睹星空而悟道,或是像白隐禅师那样听闻远处钟声而开悟不过,我们可以肯定的是,阳明先生当时是瞬间明了“始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可以说,阳明先生通过“龙场悟道”,达到了智慧的顶峰;稻盛和夫说:“假如将人类的身体视为整个宇宙的缩影,则地球犹如身体中的一个细胞,个人则只是某个细胞中一个微小的元素;若要细胞中的一个小元素去理解整个身体的组织,是十分困难的;只有儒释道几位先哲才明了宇宙的真相,并指示给我们看;可惜甚至可悲的是,多数人都不相信;”。

教条示龙场诸生心得体会

教条示龙场诸生心得体会

教条示龙场诸生心得体会在阅读了王阳明先生的《教条示龙场诸生》后,我深受启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这篇文章犹如一盏明灯,为我们在修身、立志、勤学、改过等方面指明了道路。

文中开篇就提到了“立志”,这让我深刻认识到志向的重要性。

一个人如果没有坚定的志向,就如同船只在大海中失去了灯塔的指引,只能随波逐流。

志向是人生的方向标,它给予我们前进的动力和勇气。

只有明确了自己的志向,我们才能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不屈不挠,坚定地朝着目标前进。

王阳明先生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

”这让我反思自己过去的种种经历。

曾经,我在学习和生活中总是缺乏明确的目标,做事情往往三分钟热度,结果一事无成。

而当我看到那些有坚定志向的人,他们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不断努力奋斗,最终取得了成功,我才明白志向的力量是如此巨大。

如今,我明白了要树立一个远大而又可行的志向,并将其作为自己一生的追求。

“勤学”也是先生着重强调的一点。

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和进步的过程,只有勤奋学习,我们才能不断充实自己,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养。

在当今社会,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如果我们不能保持学习的热情和习惯,就很容易被时代所淘汰。

回想自己曾经在学习上的懒惰和懈怠,总是找各种借口逃避学习,结果导致自己的知识储备不足,在面对问题时束手无策。

通过阅读这篇文章,我深刻认识到了勤奋学习的重要性。

今后,我要珍惜每一分每一秒,不断学习新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努力做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改过”是一个人成长和进步的关键。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关键在于我们能否及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勇于改正。

先生说:“夫过者,自大贤所不免,然不害其卒为大贤者,为其能改也。

”我们在生活中难免会犯错误,但只要能够正视自己的错误,认真反思,总结经验教训,并下定决心改正,就能够不断完善自己,走向成功。

曾经,我因为害怕承认错误而选择逃避,结果错误越来越大,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了更多的麻烦。

龙场悟道个人感悟

龙场悟道个人感悟

龙场悟道个人感悟
龙场悟道是指王阳明在龙场(今贵州修文县)的一个山洞里,面对山水草木,对“圣人之道,吾性自足”的领悟。

这一悟道经历对于王阳明思想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也对于他日后成为一位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有着深远的影响。

从个人感悟的角度来看,龙场悟道给我们的启示是:
1.面对逆境时要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冷静。

王阳明在龙场面临着种
种困难和挫折,但他并没有被这些困难所压垮,而是通过反思自己的内心,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种内心的平静和冷
静,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逆境,也能够让我们更加深入地思考问题。

2.要学会从自然中汲取智慧。

王阳明在龙场悟道的过程中,面对
着自然的山水草木,从中汲取了智慧和力量。

自然是人类最好的老师,它能够给我们带来无穷的启示和灵感。

3.要学会从自己的内心寻找答案。

王阳明通过反思自己的内心,
找到了自己需要的东西,从而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我们也应该学会从自己的内心寻找答案,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从而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价值。

4.要学会拥抱变化和接受新事物。

王阳明在龙场悟道的过程中,
不仅领悟到了“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也领悟到了拥抱变化和接受新事物的重要性。

在现代社会中,变化和更新是不可避
免的,只有学会拥抱变化和接受新事物,才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总之,龙场悟道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经历,它不仅对于王阳明思想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也对于我们个人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和意义。

王阳明龙场悟道悟到了什么?

王阳明龙场悟道悟到了什么?

王阳明龙场悟道悟到了什么?It was last revised on January 2, 2021《王阳明“龙场悟道”悟到了什么》“龙场悟道”是阳明先生的神来之笔,可是他到底悟到了什么?如果没人追问,我觉得自己挺明白的;有人一较真,我还真的就含糊了。

于是,春节前后我花了一百个小时虔诚拜读阳明哲学。

在此将自己的一点见解总结一下,供各位批判。

要请各位朋友谅解的是,为了不偏差太远,我们得牺牲一点通俗和故事性,看完这篇文章可能需要八分钟。

“龙场悟道”是阳明哲学皇冠上的明珠,而非皇冠的全部。

南宋至明朝中期,朱熹“万物皆有天理”的理学思想主导了中国哲学三百多年,因而变得越来越僵化和教条。

阳明先生年轻时即对“空谈致知”和“泥于文字”的儒学作派十分不满,于是,他跟朋友一起讨论如何通过实际的“格物”以抵达天理。

他们决定先从自家的竹子开始“格”起。

他们坐对竹林,思索竹子的来龙去脉、生长机理、用途归宿,试图探寻竹子所隐含的天理。

结果,他的朋友不到三天就病到了,阳明先生自己坚持到第七天也病到了,而且差不多“格”出神经来。

这次“格竹”失败,让他非常失落;如果连竹子都“格”不明白,如何能抵达天理?此后,他曾沉溺于佛教和道教,三十岁时“筑室阳明洞,行道引术”。

不久,他又与佛道分道扬镳,三十四岁开始在京城“讲明圣学,门人始进”。

但是,他对朱熹“格物而致知”的疑惑始终没有消失。

1508年,阳明先生三十六周岁,本命年。

史上最荒唐的皇帝和最富有的太监,将此鱼米之乡的书生发配到穷乡僻壤贵州龙场,当一个驿站的小头目,比现在的村长还低三级。

黄天不负有心人。

职位卑微却成就了伟大的思想,与世隔绝却打开了宇宙智慧的大门。

“龙场悟道”之后,他教弟子“静坐”,也就是禅修,帮助他们体会自身本来具足的天理良知。

再后来,艰难的军旅生涯和艰险的政治环境促使其“致良知”思想日臻完善。

古往今来,儒释道兼修、知行合一、文治武功,恐怕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龙场悟道这一点睛之笔,构筑了阳明哲学的四块基石:一、无善无恶心之体:开悟后的阳明先生与释迦牟尼一样,发现吾心即天理。

听龙场悟道读后感

听龙场悟道读后感

听龙场悟道读后感《龙场悟道》是一本集合了许多道家智慧和生活哲学的书籍。

在读完这本书后,我深受启发,对于人生的认识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

这本书通过讲述主人公龙场在追求悟道的过程中所经历的故事,引发了我对于生活意义的思考。

龙场通过与不同的人和事的相遇,逐渐悟出了人生的真谛,领悟到了道之本质。

从这个角度来看,这本书可以被认为是一部启示录,能够帮助人们找到自己的内在力量和生活的方向。

在书中,作者运用了许多象征性的语言和形象,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比如,龙场所遇到的困境与障碍,可以被看作是人生道路上的摩擦和碰撞。

通过克服这些困难,龙场逐渐明白了真正的成长和进步是需要付出努力和经历痛苦的。

这给了我很大的启示,让我明白了困难和挑战并非是妨碍我们向前行进的障碍,而是可以帮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的机会。

在书中,龙场还与一位智者展开了对话,他给龙场讲解了道家的思想和理念。

这些智者的话语使我折服,深感其对于人生本质和宇宙法则的洞见。

通过与智者的对话,我开始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与自己的关系。

我明白了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的,只有与自然融为一体,才能找到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同时,我也学会了如何与自己和谐相处,包容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不断进步,追求真我的完美。

此外,书中还探讨了诸多的生活哲学问题,如生死观、人生追求和幸福等。

通过龙场和其他人的对话和思考,我发现生命的意义并不在于追求功名利禄,而是在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一个有意义的人生应该注重内在的修炼,追求心灵的宁静与美好。

这让我对于人生的价值观产生了新的思考,也加深了我对于生活的领悟。

总的来说,《龙场悟道》是一本对于人生意义和哲学思考的深刻探索。

通过故事的叙述和智者的启示,这本书引导着我思考人生的方向和意义,给我带来了新的启示和思维的转变。

我希望能够在以后的生活中,将这些智慧运用到实际中去,成为一个有意义和有价值的人。

龙场悟道观后感

龙场悟道观后感

龙场悟道观后感最近了解了王阳明的龙场悟道,那可真让我有点小震撼呢!你想啊,王阳明当时的处境,那叫一个惨。

被人陷害,流放到龙场这个鸟不拉屎的地方。

要是一般人啊,估计早就自怨自艾,破罐子破摔了。

可是人家王阳明不一样,就像一颗顽强的种子,不管扔到哪儿,都得长出点不一样的东西来。

他住在那个破房子里,周围可能都是荒山野岭,说不定还有野兽出没。

可他却能静下心来思考人生的大问题。

我就在想啊,要是我在那,估计满脑子都是怎么找吃的,怎么防野兽,哪还有心思悟道呢?这王阳明的境界就是高。

在龙场的那段日子,他肯定也经历了无数个辗转反侧的夜晚。

但就在这样的困境里,他突然就悟到了“心即理”这个超级厉害的道理。

这就好比是一道闪电,一下子劈开了他心中的迷雾。

我理解这个“心即理”呢,就像是说我们心里本来就藏着很多真理,不用向外去求。

这可跟我以前想的不一样,我以前总觉得道理都在那些厚厚的书本里,或者是那些德高望重的人嘴里。

现在看来,自己的心才是最大的宝藏。

从他这个悟道的过程,我也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困境并不可怕。

有时候,困境就像是一个大熔炉,能把我们身上那些杂质都烧掉,让我们变得更加纯粹和强大。

王阳明要是没有龙场的磨难,可能也悟不出这么深刻的道理。

所以啊,以后我要是遇到困难,也得像他一样,把这当成是一个让自己成长的机会。

还有啊,这龙场悟道让我觉得,人真的要有一种向内探索的精神。

现在的我们,每天都被各种各样的信息包围着,忙着去追求外面的东西,房子、车子、钱啊什么的。

却很少停下来问问自己的内心到底想要什么。

王阳明就给我们做了个好榜样,他能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回归自己的内心,找到生命的真谛。

我想我也得时不时地跟自己的内心聊聊天,看看自己是不是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总的来说,龙场悟道这个事儿就像一个传奇故事一样,激励着我在生活中也要做一个善于思考、勇于面对困境、能够探索内心的人。

说不定哪一天,我也能在自己的“龙场”里,悟出点什么人生的大道理呢!。

龙场悟道观后感

龙场悟道观后感

龙场悟道观后感最近了解了王阳明的龙场悟道,那可真让我有不少感触呢。

以前就知道王阳明是个超级厉害的人物,可这龙场悟道才让我真正有点明白他为啥那么牛。

你想啊,他被流放到那龙场那么个偏僻、艰苦的地方。

要是我,估计就天天愁眉苦脸,光想着自己怎么这么倒霉,被赶到这鸟不拉屎的地儿。

但王阳明不一样啊,他就在那山洞里,躺在那又硬又冷的石床上,还能静下心来思考人生的大道理。

他没有被周围恶劣的环境打败,反而把这当成了一个自我提升的好机会。

这就好比我们现在遇到点困难,就开始抱怨,而人家王阳明却在困难里寻找智慧的宝藏。

龙场悟道这个事儿,我觉得最酷的就是王阳明突然就悟到了“心即理”这个东西。

这听起来有点玄乎,但我理解呢,就是很多道理不在外面那些花里胡哨的东西里找,而是在自己的心里。

就像我们有时候为了成功,拼命去追求别人说的那些标准,房子要多大、车子要多好,却忘记了问问自己内心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王阳明就告诉我们,要回归内心,内心的良知才是真正能指引我们的灯塔。

而且啊,他在那么苦的环境里悟道,就像黑暗中突然亮起了一盏超级亮的灯。

这也让我明白,人生的低谷有时候并不是坏事。

说不定在你觉得最倒霉的时候,就是你要开悟、要走向更高层次的时候。

就像游戏里打怪兽,最难打的那关过了,就会得到超级厉害的装备一样。

现在我看周围的事儿都有点不一样了。

以前觉得那些烦心事啊,都得靠外界的改变才能解决。

现在就想,是不是先从自己的心开始改变呢?是不是自己的心先看开了,很多事情就迎刃而解了?王阳明在龙场那么个小地方能悟出这么大的道理,我在这现代社会里,有这么多资源和便利,为啥不能也多从自己内心找找力量呢?这龙场悟道就像给我打了一针强心剂,让我知道,不管身处何种境地,只要内心坚定,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真理。

王阳明“龙场悟道”对现代人精神追求的启示

王阳明“龙场悟道”对现代人精神追求的启示
口 特 约撰稿 王路平 光二十六年改建王文成公祠原貌
公元 1 0 8年 ( 5 明正 德 三 年 ),在 中 国边 远 偏 僻 的 贵 州 龙 场 驿 ,发 生 了 中 国 思 想 文 化 史 上 的 一 件 重 大 事 件 :龙 场 悟 道 , 这 标 志 着 阳 明 心 学 的 诞 生 , 自此 阳 明 心 学 从 政 治 文 化 边 缘 的贵 州 走 向全 国 , 走 向 东 亚 , 走 向 世 界 , 为 中 国 儒 家 文 化 注入 了新 的 内 在 活 力 。 今 天 ,王 阳 明 “ 场 悟 道 ” 对 我 们 龙 还 有 意 义 吗? 我 认 为 ,5 0年 来 , 阳 明 0 心 学 不 仅 对 贵 州 、 对 中 国 乃 至 对 东 亚 和 全 世 界 产 生 了重 大 影 响 ,而 且 作 为 一 种
良知是人 类最后 的希望 :
人 间正 道 致 良知
阳 明 弟 子 王 龙 溪 说 其 师 : “ 夷 三 居
载 , 忍增 益 , 超 然 有悟 于 良 知 之 旨。” 动 始
(《 阳 明先 生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谱序 》, 《 阳 明全 刻 王
集 》第 1 6 3 0页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 1 9 92
功 利 主 义 至 上 ,假 冒 伪 劣 横 行 ,人 性 的
扭 曲、变态、癫狂 已是普遍 的社会现象。
当 代 人 类 所 面 临 的 最 大 危 机 , 实 际 上 既 不 是 社 会 的 经 济 危 机 ,也 不 是 社 会 的 政 治 危机 ,而 是 人 心 的 危 机 ,信 仰 的 危 机 。 例 如 婴 儿 奶 粉 里 添 加 了三 聚 氰 胺 ,成 鸭 蛋 里 添 加 了 苏 丹 红 等 等 , 这 些 层 出 不 穷 的 食 品 安 全 问 题 ,表 面 上 看 是 监 管 制 度 出 了 问 题 ,其 实 这 是 人 心 出 了 问 题 , 这 是 良知 缺 失 f 良 知 泯 灭 } 当 今 社 会 , 物 欲 遮 蔽 了 人 们 的 良知 , 功 利 污 染 了 人 们 的 心 灵 , 以至 于 人 们 道 德 沦 丧 , 良 知 泯 灭 , 干 出 了这 些 伤 天 害 理 的罪 大 恶 极 事

王阳明的龙场悟道顿悟出了哪些道理?

王阳明的龙场悟道顿悟出了哪些道理?

王阳明的龙场悟道顿悟出了哪些道理?这是他构建出自己独特的心学体系的一个重要场合,让王阳明感悟了自身的良知,也是他看透花花世界,找寻内心强大源泉的重要之悟。

听说他的老师朱熹的理论王阳明已经学透了,他急于寻找下一个突破。

于是就自己打造了一个石棺材,只要没啥事儿的时候,就在那边发呆,思考着人生。

这个行为实在是有点太过吓人,但是天才总是不走寻常路的,终于在某个深夜,王阳明顿悟了本心之中的圣贤之道。

王阳明就说快乐是人心性的本体,不管是圣人还是俗人,都有各自的快乐。

就算处在忧苦迷离或者是自我放弃中,这种快乐也是存在的。

只要心向快乐,就可以生活在快乐中,心灵的自由才能让内心有着充盈的感情。

社会上的诱惑太多了,大家都为了利益在争权夺势,人心总是不知道满足。

人们普遍都是浮躁的,被暴戾之气包裹的心性,则需要王阳明的心学来进行救赎。

01:王阳明讲求格物致知,重点是要将其推广到每个事物。

每个人生来都有良知,这种是存在于人们内心的一种力量。

不管做什么事情,最终听从的还是内心的指引,所以一定要有高度的自信,才可以在世间立足。

他告诉大家一定要坚持自我,他的知行合一给了当时的人很大的文化冲击,有许多人指责刁难他。

但是他在这种困难的处境中,仍然坚持自己的说法不忘初心。

02:在繁琐的工作过程里也能修行心学,完善自己的内心。

王阳明不赞同工作和修行是两种不同的说法,他认为二者可以结合起来。

如果事事分开,反而会影响其他的事物,最终会大梦一场空。

而工作则是最好的修行场所,因为在工作时脑袋是运转的,这时按照良知去行事,才能不欺骗真我。

心不动才能发现内心深处的良知,才可并肩前行。

王阳明之所以能够被称作为圣人,便是因为他的心学影响了世界!他的思想一出世,便形成了巨大的反响。

在日本,王阳明的《传习录》是大众读物,上到老人,下到孩子、家庭妇女,都对它时常研读。

而《知行合一》是王阳明心学的核心,记载了很多故事,从官场故事,或者是民间有趣但又值得人深省的故事中,我们学到为人处世的智慧《知行合一》这本书,还以小说敏锐的触角探及王阳明的内心世界,解开了有关于王阳明思想的诸多谜题,让读者了解到一代先哲是如何在大明王朝的风云变幻中,达到“立德、立功、立言”的至圣追求的,这不仅是一部“从凡至圣”的励志书,更是一部全面了解阳明心学精髓的作品。

王阳明龙场悟道,到底悟到了什么

王阳明龙场悟道,到底悟到了什么

王阳明龙场悟道,到底悟到了什么龙场悟道是中国哲学史上的标志性事件。

王阳明,这位饱经磨难的狂者,靠一己之力将自己带出了思想的重围,使中国哲学迎来了又一座灿烂的高峰。

龙场悟道,它宣示了心的力量。

一个人,只要真诚地面对自己的内心,向心灵深处搜索,就能找到宝藏,找到想要的一切,找到宇宙的终极真理。

王阳明是当朝状元的儿子,但是他在科举考试竟然经历了两次落榜,这如果按照一般人的心理推测,压力肯定不是一般地大,可是王阳明却说:“世以不得第为耻,吾以不得第动心为耻。

”年纪轻轻就显示出其心不为物役的力量。

之后他在官场上遭到了一次大的劫难,1506年,他因上书言事,得罪了权奸刘瑾,被抓了起来,并被贬谪到贵州龙场驿做驿丞,王阳明到了龙场,在山洞中生活着,在这艰难困苦的三年里,他依然谈笑风生,不为外物改变自己的心境。

两位随从病了,王阳明还给他们唱小曲。

王阳明渐渐地对心的力量有了新的体悟。

一开始,他对得失荣辱都可以超脱了,但生死一念尚觉未化,于是在困难的生活中,经常问自己:“圣人处此,更有何道?”一天晚上,王阳明在石棺中默坐澄心。

突然,他一声长啸,从石棺中走出,手舞足蹈起来。

他有了重大发现。

这一刻,被称为龙场悟道,这是中国哲学史上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是阳明心学开始浮出水面的时刻。

王阳明悟出的是18个字:“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谬矣!”什么是圣人之道?良知啊!良知人人都有。

判断事情对错是非,标准是良知,而不是外在的一些事物。

这就是王阳明心学哲学,相对于当时主流的程朱理学,在中国人的生活实践领域,一种新的思维角度、一种新的范式诞生了。

王阳明心学在以后还有发展,其基本内容有心即理、万物一体、知行合一、致良知。

这一学说,高扬了每一个人的精神力量、心的力量。

王阳明把之前经受的曲折、磨难,都放到了脑后,只埋头于当下,专注当下,活在当下。

所谓万里长空、一朝风月。

如果没有现在的一朝风月,怎么会有万里长空呢?不抛弃、不放弃、不纠结,是他悟道的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阳明龙场悟道》读后感1000字
导读:读书笔记《王阳明龙场悟道》读后感1000字,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王阳明—龙场悟道》读后感1000字:
不知从何起,知行合一成为了热点词汇。

当今社会,人们总是思考如何发展从而突破瓶颈到达新的天地。

“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可以说是许多中国人的追求。

通过阅读许葆云著的《王阳明—龙场悟道》,借助先贤的人生感悟与智慧,是一种帮助我们修身的重要方法。

1508年,王阳明来到贵州龙场,在这里经历语言不通、穴居山洞、毒虫瘴疠肆虐的种种磨炼之后,他不仅留下了《瘗旅文》、《教条示龙场诸生》等收录于《古文观止》之中的传世名篇,而且在一个仲夏之夜放生长啸,照破山河万朵,大彻大悟,创立了“知行合一”的心学。

在以后的人生中,他集心学之大成“六经为我之注解”,息四省贼寇、平宁王叛乱,最终立德、立言、立功。

王阳明之所以能够龙场悟道,首先在于立志。

他认为“科举并非第一等要紧事”,天下最要紧的是读书做一个圣贤的人。

我们从小到大,经历了各种立志教育。

但是到今天,很多人已经被磨圆了棱角,成为了“标准件”,而没有活力与创造力的团队很难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其次,正视困难,玉汝于成。

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有些困难其
实就是人生进步的关卡,当我们能够攻克这个难关,生命也就发生了质变,才能够获得人生进步的喜悦。

最后,对于知与行的关系,我国一直以来就有很多睿智深邃的观点,如《尚书·说命中》:“知之非艰,行之惟艰;“吾欲托之空言欲托之空言,不如载之行事之深切著明”。

王阳明将知与行结合起来,不能做到就不是真知道,真知道就是能做到。

比如说,我们都知道晚上睡觉前玩手机对身体不好,早上要早起,读后感·可是很多人明明知道这个却很难做到。

运用知行合一的观点,没做到就说明了我们现有的做法还不到位,如果我们从实际操作这个方面去思考,把手机晚上10点钟时设置一道铃声提醒我们管理手机,并且把手机置于较高的地方,这样早上我们关手机闹钟时必须要起身从而就做到了早起早睡。

这与现代的管理学的一些观点不谋而合,首先是要有端正的态度,然后要有实际的具体措施。

而当我们在做到了长时间的早起早睡真正形成习惯后,这时候即使手机放在旁边我们也能早起早睡,这就是通过知行合一重塑了自我。

“此心光明,夫复何言”,不忘初心,与其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不如知行合一将初心坚持到底,不要在爬到80层楼梯时发现钥匙(梦想)遗留在了20层。

作者:吴凯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