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许可持有人医疗器械定期风险评价报告撰写规范(征求意见稿)

合集下载

上市许可持有人医疗器械定期风险评价报告撰写规范

上市许可持有人医疗器械定期风险评价报告撰写规范

附件5上市许可持有人医疗器械定期风险评价报告撰写规范(征求意见稿)一、编制目的 (1)二、报告范围 (1)三、报告格式 (1)四、主要内容 (2)(一)产品基本信息 (2)(二)国内外上市情况 (2)(三)既往风险控制措施 (3)(四)市场销售数量及用械人次数估算资料 (3)(五)不良事件报告信息 (3)(六)风险相关的研究信息 (5)(七)其他风险信息 (5)(八)产品风险评价 (5)(九)结论 (6)(十)附件 (6)五、报告时间 (6)六、提交途径 (7)一、编制目的医疗器械上市许可持有人(以下简称持有人)应当对上市医疗器械安全性进行持续研究,对产品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以下简称不良事件)报告、监测资料和国内外风险信息进行汇总、分析,评价产品的风险与受益,记录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撰写上市后定期风险评价报告。

本规范根据《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管理办法》的要求,对上市医疗器械定期风险评价报告(以下简称定期风险评价报告)的内容、格式提出具体要求,规范并指导持有人撰写报告。

二、报告范围(1)每一个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明文件或备案文件为一个报告单元;(2)首次批准注册的医疗器械产品,持有人应当在该产品首个注册周期内每年撰写定期风险评价报告;(3)获得延续注册的医疗器械产品,持有人应当在下一次延续注册申请时完成本注册周期的定期风险评价报告;(4)备案的医疗器械产品,持有人应在每个备案周期前撰写定期风险评价报告。

三、报告格式定期风险评价报告包含封面、目录和正文三部分。

(一)封面包括产品名称、报告类别、报告次数、报告期,获取医疗器械产品批准证明文件时间,持有人名称、地址、邮编及传真,负责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的部门、联系人及联系方式(包括手机、固定电话、电子邮箱等),本期国内销量、本期不良事件报告数量,报告提交时间,以及隐私保护等相关信息。

(二)目录应尽可能详细,一般包含三级目录。

(三)正文四、主要内容定期风险评价报告正文的主要内容包括:产品基本信息、国内外上市情况、既往风险控制措施、市场销售数量及用械人次数估算资料、不良事件报告信息、风险相关的研究信息、其他风险信息、产品风险评价、结论以及附件。

医疗器械定期风险评价报告-模板

医疗器械定期风险评价报告-模板

上市许可持有人医疗器械定期风险评价报告第次报告产品名称:报告类别报告次数报告日期注册证号有效期持有人名称地址邮编传真联系人信息不良事件负责部门联系人固定电话手机邮箱本期国内销量本期不良事件报告数量报告期报告提交时间隐私保护1、本报告及所有附件或附表可能含有机密信息,仅收件人才可使用。

2、如果本报告及所有附表或附件的收件人为非指定的接受者,禁止浏览、传播、分发、拷贝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报告及所有附表或附件。

目录一、产品基本信息 (3)二、国内外上市情况 (3)1、国内上市情况 (3)2、国外上市情况 (4)三、既往风险控制措施 (4)四、市场销售数量及用械人次数估算资料 (4)1、国内销售情况 (4)2、国外销售情况 (4)五、不良事件报告信息 (5)六、风险相关的研究信息 (5)七、其他风险信息 (5)八、产品风险评价 (5)九、结论 (6)十、附件 (6)一、产品基本信息产品名称规格型号注册证号工作原理结构及组成主要组成成份适用范围(或预期用途)有效期二、国内外上市情况1、国内上市情况上市国家商品名当前注册状态注册批准日首次上市销售时间撤市时间规格型号上市后继续完成的工作批准的适用范围(或预期用途)在国外注册申请或延续注册申请时,未获管理部门批准的原因无。

持有人因医疗器械产品安全性或有效性原因而撤回的注册申请无。

备注2、国外上市情况无。

三、既往风险控制措施本部分应汇总报告期内监管部门或持有人因医疗器械产品风险问题而采取的控制措施和原因,必要时附加相关文件。

在风险信息汇总截止日期后、报告提交前,发生上述情况的也应在此部分介绍。

风险控制措施主要包括:1、撤销医疗器械产品批准证明文件;2、暂停生产、销售、使用;3、培训、警示;4、检查、修理;5、重新标签、修改并完善说明书;6、软件更新;7、替换、收回、销毁;8、告知用户已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

在上述措施外,如采取了其他风险控制措施,也应在本部分进行描述。

医疗器械定期风险评价报告模版

医疗器械定期风险评价报告模版

上市许可持有人医疗器械定期风险评价报告产品名称:电磁式冲击波骨科治疗机报告类别:定期风险评价报告报告次数:1次报告期:2015.8.17-2020.4.注册证编号:国械注准20153211444注册证发证日期:2015.8.17企业名称:深圳市新元素医疗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地址:深圳市龙岗区吉华街道甘李工业园甘李六路12号中海信创新产业城13B栋402邮编:518112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部门: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小组单位负责人:周义昌联系方式:(手机:固定电话:)电子邮箱:报告提交时间:2020年4月日••••目录1产品基本信息 (4)1.1 产品注册证基本信息 (4)1.2 产品工作原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2产品国内外上市情况.......................................................2.1 产品国内上市许可情况.................................................2.2 产品原注册证载明要上市后完成情况.....................................2.3产品注册批准的适用范围...............................................2.4 产品国外注册情况.....................................................2.5 产品注册申请撤回情况................................................. 3既往风险控制措施......................................................... 4市场销售数量及用械人次数估算资料........................................ 5不良事件报告信息.........................................................5.1个例不良事件 (4)5.1.1事件列表 (4)5.1.2汇总表 (4)5.2群体不良事件 (4)6风险相关的研究信息.......................................................6.1持有人自发或资助的研究...............................................6.2文献资料信息......................................................... 7其他风险信息............................................................. 8产品风险评价............................................................. 9结论..................................................................... 10附件....................................................................10.1 参考文献............................................................10.2 其他资料............................................................1基本信息1.1产品注册证基本信息1.2 产品工作原理2产品国内外上市情况2.1 产品国内上市许可情况2.2 产品原注册证载明要上市后完成情况2.3 产品注册批准的适用范围(预期用途)2.4 国外注册情况2.5 产品注册申请撤回情况3既往风险控制措施4市场销售数量及用械人次数估算资料5不良事件报告信息5.1个例不良事件5.1.1事件列表5.1.2汇总表5.2群体不良事件6风险相关的研究信息6.1持有人自发或资助的研究6.2文献资料信息7其他风险信息8产品风险评价9结论10附件10.1 参考文献10.2 其他资料。

《医疗器械定期风险评价报告》编写要点2022版

《医疗器械定期风险评价报告》编写要点2022版

《医疗器械定期风险评价报告》编写要点前言2018年8月31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管理办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号)(下文简称1号令),它给医疗器械注册人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工作要求,其中就包括对上市后的医疗器械撰写定期风险评价报告。

本文对在撰写该报告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常见问题做科普与解答。

01实施背景根据1号令第二章第十四条"持有人的主要义务"的内容,持有人应做到建立体系、配备人员和机构、报告不良事件、控制风险、发布信息、撰写定期风险评价报告、再评价、配合调查。

撰写定期风险评价报告时的基本注意事项和要求可以参照1号令第三十八-第四十一条的内容。

该报告与《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年度汇总报告表》相比,收集方法更丰富,收集范围更广泛,汇总方式更精确,分析内容更全面。

02重要概念定期1.按照法规要求撰写-首次注册或备案后,每年撰写1次-延续注册后,约5年1次2.报告期内的安全性信息-连续、无遗漏、不重复风险1.伤害发生的概率和该伤害严重程度的组合-伤害:不良事件-严重程度-概率2.关注医疗器械相关风险3.不重点关注有效性评价1.对风险信息的汇总2.对不良事件监测信息进行的分析3.对其他风险信息的综合4.对上市后风险的评价-风险是否有变化、是否可接受报告1.报告应当:-完整、规范化-有逻辑结构(介绍、数据、分析、结论)-可识别(日期、版本、注册人与联系人等)2.是注册人向监管部门报告数据、交流数据分析、解释与结论的一种方法。

03撰写要点-总览注意:即便没有发生不良事件,还是需要定期按时提交定期风险评价报告。

不良事件报告是定期风险评价报告中的一部分,但不是全部内容。

还有监测资料,国内外风险信息需要汇总和分析。

注意:对于首次注册的II,III类产品,网上提交资料后,依据审批机构的不同,会由国家局或省局进行审核,审核结果可在网上查询。

对于延续注册和备案产品来说,不要求在线提交定期风险评价报告,撰写完成后留存备查即可,同时把定期风险评价报告纳入监测资料规范化进行保存。

(完整word版)上市许可持有人医疗器械定期风险评价报告撰写规范

(完整word版)上市许可持有人医疗器械定期风险评价报告撰写规范

附件5上市许可持有人医疗器械定期风险评价报告撰写规范(征求意见稿)一、编制目的 (1)二、报告范围 (1)三、报告格式 (1)四、主要内容 (2)(一)产品基本信息 (2)(二)国内外上市情况 (2)(三)既往风险控制措施 (3)(四)市场销售数量及用械人次数估算资料 (3)(五)不良事件报告信息 (4)(六)风险相关的研究信息 (5)(七)其他风险信息 (5)(八)产品风险评价 (5)(九)结论 (5)(十)附件 (6)五、报告时间 (6)六、提交途径 (6)一、编制目的医疗器械上市许可持有人(以下简称持有人)应当对上市医疗器械安全性进行持续研究,对产品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以下简称不良事件)报告、监测资料和国内外风险信息进行汇总、分析,评价产品的风险与受益,记录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撰写上市后定期风险评价报告。

本规范根据《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管理办法》的要求,对上市医疗器械定期风险评价报告(以下简称定期风险评价报告)的内容、格式提出具体要求,规范并指导持有人撰写报告。

二、报告范围(一)每一个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明文件或备案文件为一个报告单元;(二)首次批准注册的医疗器械产品,持有人应当在该产品首个注册周期内每年撰写定期风险评价报告;(三)获得延续注册的医疗器械产品,持有人应当在下一次延续注册申请时完成本注册周期的定期风险评价报告;(四)备案的医疗器械产品,持有人应在每个备案周期前撰写定期风险评价报告。

三、报告格式定期风险评价报告包含封面、目录和正文三部分。

(一)封面包括产品名称、报告类别、报告次数、报告期,获取医疗器械产品批准证明文件时间,持有人名称、地址、邮编及传真,负责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的部门、联系人及联系方式(包括手机、固定电话、电子邮箱等),本期国内销量、本期不良事件报告数量,报告提交时间,以及隐私保护等相关信息。

(二)目录应尽可能详细,一般包含三级目录。

(三)正文四、主要内容定期风险评价报告正文的主要内容包括:产品基本信息、国内外上市情况、既往风险控制措施、市场销售数量及用械人次数估算资料、不良事件报告信息、风险相关的研究信息、其他风险信息、产品风险评价、结论以及附件。

医疗器械定期风险评价报告

医疗器械定期风险评价报告

医疗器械定期风险评价报告一、引言医疗器械是医疗行业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对于提高医疗水平、降低疾病传播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医疗器械的特殊性质,其使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

为了保障患者安全和医疗工作的正常进行,对医疗器械的风险进行定期评价和监测至关重要。

二、风险评价方法及结果1.风险评价方法:本次医疗器械的风险评价采用了多种风险识别与评估方法,包括但不限于文献调研、临床试验、患者回访以及专家讨论等。

2.风险评价结果:通过综合分析各种风险因素,本次医疗器械的风险评价结果如下:2.1使用风险:本次评价发现,在使用过程中,该医疗器械存在一定的使用风险。

主要体现在使用时操作复杂,容易出现误操作导致不良结果;使用时存在一定的感染风险;使用时可能对患者造成一定的不适感等。

2.2设计风险:该医疗器械在设计上存在一定风险。

例如,其外形设计可能存在不够人性化和舒适度不佳的问题;材料的选择可能存在一定的过敏风险;设计上的一些细节可能会影响到使用的便捷性等。

2.3制造风险:本次评价发现,在制造过程中,该医疗器械可能存在一定的制造风险。

比如,在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一定的质量控制不严的问题;可能存在一定的材料污染风险;可能存在一定的工艺不合理导致器械性能不佳等。

三、风险控制措施及建议1.加强监测与报告:建议医疗机构对使用过程中的不良事件进行严格监测和报告,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风险。

2.改进设计:建议制造商在设计过程中重视人体工程学和人性化要求,提高产品的使用便捷性和患者舒适度,减少误操作和不适等问题。

3.严格质量控制:制造商应加强质量控制,确保医疗器械的质量合格,并建立严格的供应链管理机制,排除质量问题源头。

4.加强培训与教育:医疗机构应对使用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与教育,提高其使用医疗器械的操作技能和风险意识,减少误操作和患者风险。

5.加强信息共享:医疗机构和制造商之间应建立有效的信息共享机制,及时了解医疗器械的最新风险信息,并加以应对。

上市许可持有人医疗器械定期风险评价报告撰写规范

上市许可持有人医疗器械定期风险评价报告撰写规范

上市许可持有人医疗器械定期风险评价报告撰写规范上市许可持有人(以下简称申请人)是指在医疗器械上市许可申请过程中拥有该产品的申请资格和责任的单位或个人。

申请人需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撰写定期风险评价报告,以确保医疗器械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下面是关于上市许可持有人医疗器械定期风险评价报告撰写规范的内容,总字数达1200字以上。

一、报告撰写目的和依据定期风险评价报告是申请人对已上市的医疗器械的风险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的文件。

报告撰写的依据主要包括:1.有关医疗器械风险评估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

2.医疗器械的市场监管要求。

3.上市许可证的申请文件以及上市许可证的有效期要求。

二、报告撰写内容和要求1.撰写者应确保报告内容真实、准确、完整,并附上必要的依据和证据。

2.报告内容应包括以下主要方面:(1)医疗器械的基本信息,包括产品名称、型号、生产企业等。

(2)医疗器械的注册证信息,包括注册证号、有效期等。

(3)医疗器械的主要技术指标和性能参数。

(4)医疗器械的目标用户和使用范围。

(5)医疗器械的使用风险评估,包括风险等级评估和潜在风险分析等。

(6)医疗器械的质量控制,包括生产工艺和质量管理体系等。

(7)申请人的市场监管措施,包括售后服务、产品召回等。

(8)其他相关内容,如销售情况统计、产品投诉情况等。

三、报告撰写流程和要求1.报告撰写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申请人进行相关数据的搜集和整理。

(2)申请人对医疗器械的风险进行评估。

(3)申请人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

(4)申请人撰写定期风险评价报告。

(5)申请人完成报告审核和批准流程。

2.报告撰写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报告应采用规范的文体和格式,确保条理清晰、易于理解。

(2)报告应包括必要的附件和相关证据材料,以支持报告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3)报告应及时更新,确保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4)报告应由专业人士撰写,具备相关的技术和专业知识。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通告2020年第46号——国家药监局关于发布医疗器械定期风险评价报告撰写规范的通告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通告2020年第46号——国家药监局关于发布医疗器械定期风险评价报告撰写规范的通告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通告2020年第46号——国家药监局关于发布医疗器械定期风险评价报告撰写规范的
通告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公布日期】2020.06.30
•【文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通告2020年第46号
•【施行日期】2020.06.30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药政管理
正文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通告
2020年第46号
国家药监局关于发布医疗器械定期风险评价报告撰写规范的
通告
为落实《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管理办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令第1号)有关要求,规范并指导医疗器械注册人撰写定期风险评价报告,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制定了《医疗器械定期风险评价报告撰写规范》,现予以发布。

特此通告。

附件:医疗器械定期风险评价报告撰写规范
国家药监局
2020年6月30日。

医疗器械定期风险评价报告(模板)

医疗器械定期风险评价报告(模板)

医疗器械定期风险评价报告(模板)⽬录XXXXX (3)定期风险评价报告 (3)1. 产品基本信息 (3)1.1 产品名称:XXX。

(3)1.2 型号规格:XXXX。

(3)1.3 注册证编号:XXX。

(3)1.4 结构组成:与产品技术要求保持⼀致。

(3)1.5 ⼯作原理: (3)1.6 适⽤范围: (3)1.7 有效期: (3)2. 国内外上市情况 (3)2.1国内外本报告期内上市情况汇总 (3)2.2 产品批准上市时提出的有关要求,特别是与风险控制有关的要求 (5)2.3 适⽤范围(预期⽤途)以及特殊⼈群情况 (5)3.既往风险控制措施 (5)4.不良事件报告信息 (6)4.1个例不良事件 (6)4.2群体不良事件 (9)5.其他风险信息 (9)5.1 持有⼈上市后研究 (9)5.2 ⽂献资料信息 (9)5.3 其他 (9)6.产品风险分析 (9)7. 结论 (10)8. 附件 (10)8.1医疗器械注册证; (10)8.2产品使⽤说明书(操作⼿册); (10)8.3参考⽂献; (10)8.4其他需要提交的资料。

(10)XXXXX定期风险评价报告1. 产品基本信息1.1 产品名称:XXX。

1.2 型号规格:XXXX。

1.3 注册证编号:XXX。

1.4 结构组成:与产品技术要求保持⼀致。

1.5 ⼯作原理:产品综述资料有描述,直接复制粘贴。

1.6 适⽤范围:同上1.7 有效期:XXX2. 国内外上市情况2.1国内外本报告期内上市情况汇总注:1.注册/备案状态:⾸次注册/备案、延续注册/备案、注销医疗器械注册证书。

2.注册/备案批准⽇期:如状态为注销医疗器械注册证书,填写证书注销时间。

3.如果产品涉及注销医疗器械注册证书或者撤市,请在备注栏简要说明原因。

2.2 产品批准上市时提出的有关要求,特别是与风险控制有关的要求;(⽐如应急审批时提出继续完成的事项)如⽆:我公司XXX于XX年XX⽉由XXXX批准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证,⽬前处于⾸个注册周期内,注册证有效期⾄XXXXX。

医疗器械风险评估报告(3篇)

医疗器械风险评估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疗器械在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然而,医疗器械在给患者带来福音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

为了确保医疗器械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我国对医疗器械实施风险评估制度。

本报告旨在对某款医疗器械进行风险评估,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二、医疗器械概述1. 产品名称:某型号心脏支架2. 生产厂家: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3. 产品功能:该心脏支架用于治疗冠心病患者的心脏狭窄,通过扩张狭窄部位,恢复冠状动脉血流,改善心脏功能。

4. 产品类型:植入式医疗器械三、风险评估方法1. 风险识别:通过对产品研发、生产、使用等环节进行全面调查,识别潜在的风险因素。

2. 风险评估:根据风险识别结果,对风险因素进行量化评估,确定风险等级。

3. 风险控制:针对高风险因素,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降低风险。

四、风险评估结果1. 风险识别(1)产品研发阶段:研发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设计缺陷、临床试验数据不足等问题。

(2)生产阶段: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原材料质量、生产工艺、质量控制等问题。

(3)使用阶段:临床应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误操作、设备故障等问题。

2. 风险评估(1)研发阶段风险:设计缺陷、临床试验数据不足等风险因素可能导致产品性能不稳定,存在安全隐患。

(2)生产阶段风险:原材料质量、生产工艺、质量控制等问题可能导致产品存在质量风险。

(3)使用阶段风险:并发症、误操作、设备故障等问题可能导致患者受伤或死亡。

3. 风险等级根据风险评估结果,该心脏支架的风险等级如下:(1)研发阶段:高风险(2)生产阶段:中风险(3)使用阶段:中风险五、风险控制措施1. 研发阶段(1)加强产品设计,确保产品性能稳定。

(2)开展充分、严格的临床试验,验证产品安全性和有效性。

2. 生产阶段(1)加强原材料采购和质量控制,确保产品质量。

(2)优化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

(3)加强生产过程质量控制,降低不良品率。

3. 使用阶段(1)加强临床培训和指导,提高医护人员操作技能。

医疗器械定期风险评价报告撰写规范

医疗器械定期风险评价报告撰写规范

医疗器械定期风险评价报告撰写规范
医疗器械定期风险评价报告撰写规范
医疗器械定期风险评价报告是指利用综合评定的方法,对医疗器
械的性能,功能,安全、可靠性和总体有效性进行定期评价,以保证
其仍旧具有安全、有效的使用价值的文件。

以下是定期风险评价报告
的撰写规范:
(一)代表性:定期风险评价报告必须明确报告的对象和前提条件,并正确、全面地反映产品报告期间遇到的实际情况,并记录相关表、报告、图片等;
(二)专业性:应包括该医疗器械性能、功能、安全可靠性、性
能指标变化趋势、使用场景以及使用者及其小组心理状态等;
(三)正确性:应正确反映信息,在任何情况下都应避免出现无
根据性的论述与私议;
(四)实质性:在撰写定期风险评价报告时,必须认真记录所有
记录内容,报告应当列明所有有关核心技术性能指标,并应阐明结论;
(五)可操作性:定期风险评价报告必须是可操作的,对从设计,制造,操作,维护,使用,软件升级等每一块进行详细的说明,确定
准确的操作规范和步骤,以确保产品的正常使用。

总之,正确的撰写定期风险评价报告,既要体现准确性、专业性,又要把握实质性、可操作性,以保证医疗器械的安全和有效使用。

医疗器械定期风险评价报告.docx

医疗器械定期风险评价报告.docx

上市许可持有人医疗器械定期风险评价报告第X次报告目录、产品基本信息-*、国内外上市情况三、既往风险控制措施四、市场销售数量及用械人次数估算资料五、不良事件报告信息八、风险相关的研究信息七、其他风险信息八、产品风险评价九、结论以及附件2、国外上市情况三、既往风险控制措施本部分应汇总报告期内监管部门或持有人因咲疗器械产品风险问题而采取的控制措施和原因,必要时附加相关文件。

在风险信息汇总截止日期后、报告提交前,发生上述情况的也应在此部分介绍。

风险控制措施主要包括:1、停止生产、销售相关产品;2、通知更疗器械经营企业、使用单位暂停销售和使用;3、实施产品召回;4、发布风险信息;5、对生产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自查, 并对相关问题进行整改;6、修改说明书、标签、操作手册等;7、改进生产工艺、设计、产品技术要求等;8、开展医疗器械再评价;9、按规定进行变更注册或者备案;10、撤销I矢疗器械产品批准证明文件。

在上述措施外,如采取了其他风险控制措施,也应在本部分进行描述。

注:重点描述分析的内容,详细描述控制措施具体行为、效果、剩余风险评价(可按风险管理的标准ISO14971 标准附录D,对所有医疗器械进行风险管理,只有全部剩余风险和综合剩余风险符合公司可接受性准则,并未产生新的危害;或产生新的危害通过进一步采取控制措施又符合可接收准则的产品,才可接受。

)四、市场销售数量及用械人次数估算资料2、国外销售情况五、不良事件报告信息1、个例不良事件。

2)汇二总表汇总内容主要包括:发生国家或地区、不良事件表现及数量、原因分析。

可按照不良事件类型和表现进行分类排序汇总。

汇总一般釆用表格形式分类汇总,当报告数或信息很少不适于制表时,可采用叙述性描述。

2、群体不良事件(本部分总结扳告期内发生的群体不良事件的报告、调查和处置情况)。

六、与风险相关的研究信息1、持有人上.市后研究(持有人应提交产品上市后风险相关研究报吿)。

2、文献资料信息。

医疗器械定期风险评价报告撰写规范

医疗器械定期风险评价报告撰写规范

医疗器械定期风险评价报告撰写规范1.前言为指导和规范医疗器械注册人、备案人(以下简称注册人)撰写定期风险评价报告,依据《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管理办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令第1号)(以下简称《办法》)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所称注册人与《办法》中所称医疗器械上市许可持有人内涵相同。

本规范是指导医疗器械注册人起草和撰写定期风险评价报告的技术文件,也是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机构评价定期风险评价报告的重要依据。

作为原则性指导文件,本规范依据当前对定期风险评价报告的认识而制定,提出了撰写的一般要求,但实际情况比较多样,难以面面俱到,对本规范未涉及的具体问题应当从实际出发研究确定。

同时,随着医疗器械注册人定期总结医疗器械安全信息的经验积累,监管需求的变化,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本规范也将适时进行调整。

2.基本要求2.1关于报告的提交2.1.1首次获得批准注册或者备案的医疗器械,注册人应当在每满1年后的60日内完成上年度产品定期风险评价报告。

其—1—中第二、三类医疗器械的《定期风险评价报告》,注册人应当通过国家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信息系统提交,在线填写《定期风险评价报告》提交表(参见附表2),《定期风险评价报告》作为提交表的附件上传。

第一类医疗器械的《定期风险评价报告》由备案人留存备查。

2.1.2获得延续注册的第二、三类医疗器械,注册人应当在下一次延续注册申请时完成本注册周期的《定期风险评价报告》,并由注册人留存备查。

第一类医疗器械取得备案凭证后的前5年每年撰写定期风险评价报告,之后无需再撰写定期风险评价报告。

2.2关于数据汇总时间2.2.1医疗器械首次获得批准注册,数据起始日期应与取得注册证明文件的时间一致,以起始日期后每满一年的日期为数据截止日期。

2.2.2获得延续注册的医疗器械,数据起始日期为上一次风险信息汇总的截止日期,数据截止日期为下一次延续注册申请前60日内。

2.2.3首个注册周期内提前延续注册的情况,产品在获得延续注册后,仍应按首个注册周期的报告要求完成当前报告期的《定期风险评价报告》,此后可按照延续注册的频率要求进行撰写。

医疗器械定期风险评价报告

医疗器械定期风险评价报告

医疗器械定期风险评价报告1000字医疗器械定期风险评价报告一、前言本报告为医疗器械的定期风险评价报告,主要对医疗器械的安全性进行评估,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和建议。

此评价主要基于医疗器械使用情况及实际应用中的医疗安全问题,旨在为医疗机构提供有关医疗器械安全的评估参考。

二、评估对象本次风险评价的对象为:心电图机、麻醉机、输液泵等常见的临床医疗器械。

三、评估方法1. 风险分析通过分析使用过程中的异常情况、不良事件及近期的安全警示,对器械在实际使用中所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

2. 风险编号按照ISO14971标准进行风险等级划分,并对每一项风险进行编号。

3. 风险辨识确定风险源、事故机制、可能受伤害部位及受伤害的严重程度等,辨识可能的风险。

4. 风险评估针对各项风险进行概率和影响的评估,确定风险等级。

5. 风险管理在确定器械的风险等级后,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对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

四、结果分析1. 心电图机风险编号:ECG-01风险描述:电极接触不良,影响测量准确度风险等级:中等改进措施:增加提醒功能,提醒用户检查电极连接是否正常。

风险编号:ECG-02风险描述:使用过程中电极过热,烧伤患者风险等级:严重改进措施:加强电极散热设计,降低电极温度。

2. 麻醉机风险编号:ANES-01风险描述:氧气浓度超标或不足,导致氧气中毒或低氧血症风险等级:高风险改进措施:加强气路质量监控,增加气路故障报警功能。

风险编号:ANES-02风险描述:麻醉剂过量或过敏,导致意外死亡或严重后果风险等级:严重改进措施:严格地医嘱管理,确保用药合理、安全。

3. 输液泵风险编号:INF-01风险描述:输液泵设置错误,导致输液速度过快或过慢风险等级:中等改进措施:加强人员培训,提高用户操作技能。

风险编号:INF-02风险描述:输液管路堵塞,导致输液停止或过量风险等级:中等改进措施:注意管路的清洁,加强对管路的监控和维护。

五、结论和建议通过风险评估,发现医疗器械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风险问题,建议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风险管理。

医疗器械上市许可持有人产品风险评价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

医疗器械上市许可持有人产品风险评价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

医疗器械上市许可持有人产品风险评价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一、目的为规范医疗器械上市许可持有人(以下简称持有人)开展上市后产品风险评价,确保医疗器械使用安全,根据《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与再评价管理办法》,制定本指导原则。

二、工作程序及内容持有人应对导致或可能导致死亡及严重伤害的个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以下简称不良事件)进行原因分析和关联性评价,若医疗器械存在风险的,持有人应开展产品风险评价。

国家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信息系统预警,提示产品可能存在风险的,持有人也应开展相关产品的风险评价。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不良事件核实启动产品风险评价后,应对相关不良事件的以下内容进行核实:1、注册证编号、型号规格、批号或编号、生产日期、有效期、预期用途(说明书载明);2、患者信息:年龄、性别、原患疾病、预期治疗疾病、伤害表现及程度;3、使用情况:操作人员、使用方法、使用时间/年限、操作记录、器械故障表现;4、不良事件处置措施及结果。

(二)不良事件调查开展产品风险评价,需对以下内容进行调查:1.不良事件表现,包括产品导致或可能导致的人员伤害,伤害人员原患疾病、伤害程度及临床检查结果、采取救治措施后恢复情况等,以及/或产品发生的器械故障,既往是否有类似不良事件发生等。

2.产品使用情况,包括产品使用时状态、使用环境、维护保养情况、存贮条件等;操作人员类型,如医生、护士、工程师或其他人员,他们是否进行了使用前的培训;操作详细过程、使用记录等。

(三)数据分析持有人应明确产品主要不良事件表现,对收集到的产品既往同类性质的不良事件数据进行汇总分析,选择合理的检索起止时间,确保数据分析的针对性和准确性。

(四)产品检验结果持有人应回顾相关批/台次产品的过程检验和出厂检验报告,必要时对同批次留样产品进行检验,分析该产品是否符合经注册或者备案的产品技术要求。

(五)其他风险信息1.生产及流通过程分析。

回顾相关批次/台次产品的原材料或零配件采购过程控制、生产工艺控制、生产设施/设备情况、中间过程/出厂检验、以及包装、运输、贮存等环节是否存在问题。

医疗器械定期风险评价报告-模板

医疗器械定期风险评价报告-模板

上市许可持有人医疗器械定期风险评价报告第次报告产品名称:报告类别报告次数报告日期注册证号有效期持有人名称地址邮编传真联系人信息不良事件负责部门联系人固定电话手机邮箱本期国内销量本期不良事件报告数量报告期报告提交时间隐私保护1、本报告及所有附件或附表可能含有机密信息,仅收件人才可使用。

2、如果本报告及所有附表或附件的收件人为非指定的接受者,禁止浏览、传播、分发、拷贝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报告及所有附表或附件。

目录一、产品基本信息 (3)二、国内外上市情况 (3)1、国内上市情况 (3)2、国外上市情况 (4)三、既往风险控制措施 (4)四、市场销售数量及用械人次数估算资料 (4)1、国内销售情况 (4)2、国外销售情况 (4)五、不良事件报告信息 (5)六、风险相关的研究信息 (5)七、其他风险信息 (5)八、产品风险评价 (5)九、结论 (6)十、附件 (6)一、产品基本信息产品名称规格型号注册证号工作原理结构及组成主要组成成份适用范围(或预期用途)有效期二、国内外上市情况1、国内上市情况上市国家商品名当前注册状态注册批准日首次上市销售时间撤市时间规格型号上市后继续完成的工作批准的适用范围(或预期用途)在国外注册申请或延续注册申请时,未获管理部门批准的原因无。

持有人因医疗器械产品安全性或有效性原因而撤回的注册申请无。

备注2、国外上市情况无。

三、既往风险控制措施本部分应汇总报告期内监管部门或持有人因医疗器械产品风险问题而采取的控制措施和原因,必要时附加相关文件。

在风险信息汇总截止日期后、报告提交前,发生上述情况的也应在此部分介绍。

风险控制措施主要包括:1、撤销医疗器械产品批准证明文件;2、暂停生产、销售、使用;3、培训、警示;4、检查、修理;5、重新标签、修改并完善说明书;6、软件更新;7、替换、收回、销毁;8、告知用户已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

在上述措施外,如采取了其他风险控制措施,也应在本部分进行描述。

(完整word版)上市许可持有人医疗器械定期风险评价报告撰写规范

(完整word版)上市许可持有人医疗器械定期风险评价报告撰写规范

附件5上市许可持有人医疗器械定期风险评价报告撰写规范(征求意见稿)一、编制目的 (1)二、报告范围 (1)三、报告格式 (1)四、主要内容 (2)(一)产品基本信息 (2)(二)国内外上市情况 (2)(三)既往风险控制措施 (3)(四)市场销售数量及用械人次数估算资料 (3)(五)不良事件报告信息 (4)(六)风险相关的研究信息 (5)(七)其他风险信息 (5)(八)产品风险评价 (5)(九)结论 (5)(十)附件 (6)五、报告时间 (6)六、提交途径 (6)一、编制目的医疗器械上市许可持有人(以下简称持有人)应当对上市医疗器械安全性进行持续研究,对产品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以下简称不良事件)报告、监测资料和国内外风险信息进行汇总、分析,评价产品的风险与受益,记录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撰写上市后定期风险评价报告。

本规范根据《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管理办法》的要求,对上市医疗器械定期风险评价报告(以下简称定期风险评价报告)的内容、格式提出具体要求,规范并指导持有人撰写报告。

二、报告范围(一)每一个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明文件或备案文件为一个报告单元;(二)首次批准注册的医疗器械产品,持有人应当在该产品首个注册周期内每年撰写定期风险评价报告;(三)获得延续注册的医疗器械产品,持有人应当在下一次延续注册申请时完成本注册周期的定期风险评价报告;(四)备案的医疗器械产品,持有人应在每个备案周期前撰写定期风险评价报告。

三、报告格式定期风险评价报告包含封面、目录和正文三部分。

(一)封面包括产品名称、报告类别、报告次数、报告期,获取医疗器械产品批准证明文件时间,持有人名称、地址、邮编及传真,负责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的部门、联系人及联系方式(包括手机、固定电话、电子邮箱等),本期国内销量、本期不良事件报告数量,报告提交时间,以及隐私保护等相关信息。

(二)目录应尽可能详细,一般包含三级目录。

(三)正文四、主要内容定期风险评价报告正文的主要内容包括:产品基本信息、国内外上市情况、既往风险控制措施、市场销售数量及用械人次数估算资料、不良事件报告信息、风险相关的研究信息、其他风险信息、产品风险评价、结论以及附件。

医疗器械定期风险评价报告模板

医疗器械定期风险评价报告模板

医疗器械定期风险评价报告模板1000字医疗器械定期风险评价报告模板1. 评价对象和目的1.1 评价对象:XXX医疗器械1.2 评价目的:对XXX医疗器械进行定期风险评价,以保证其安全有效地使用。

2. 评价方法2.1 收集数据:查阅相关文献、进行实地调查、询问用户反馈等方式收集数据。

2.2 风险辨识:利用数据分析、先进的技术手段和专业知识,辨识出可能存在的风险。

2.3 风险分析:对辨识出的风险进行评估,评估其概率、影响以及风险级别。

2.4 风险控制:根据风险分析结果,为降低和控制风险提出对策。

3. 风险评价结果3.1 风险辨识:XXX医疗器械存在以下可能的风险:(1)装置使用时可能造成不适;(2)装置使用时可能对皮肤造成损伤;(3)使用中可能发生数据错误;(4)装置性能可能不稳定,导致测量精度不高。

3.2 风险分析:对以上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概率、影响和风险级别分析。

(1)不适风险:概率低,影响轻微,风险级别较低;(2)皮肤损伤风险:概率较低、影响较大,风险级别中等;(3)数据错误风险:概率较低、影响较大,风险级别中等;(4)测量精度不高风险:概率较高、影响较大,风险级别高。

3.3 风险控制:为降低和控制风险,提出以下对策:(1)加强使用说明书的编写,告知用户正确的使用方法,避免不适;(2)优化产品设计,减少对皮肤的刺激,降低皮肤损伤风险;(3)加强质量管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以及稳定性,降低数据错误风险;(4)优化产品结构,提高测量精度,降低测量误差,降低测量精度不高风险。

4. 总结和建议本次定期风险评价,全面评估了XXX医疗器械的安全风险,对医疗器械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保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为了更好地控制风险,建议在今后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加强质量管理,强化维护,提高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从而保证医疗器械的安全有效。

医疗器械定期风险评价报告撰写规范

医疗器械定期风险评价报告撰写规范

医疗器械定期风险评价报告撰写规范随着新技术与科学发展,医疗器械日趋完善,更多具有独特功能的医疗器械出现在了市场上。

为了全面了解各种医疗器械的性能及其风险,起到管理和评价的作用,将需要进行定期的风险评估报告撰写。

本文针对医疗器械定期风险评价报告撰写,提出了相关规范,为报告撰写提供参考。

首先,报告撰写应遵循医疗器械监管当局提供的要求和标准,确保报告真实可靠。

报告的内容应当包括医疗器械的技术参数描述、生产商及经销商信息、使用者实施过程、售后服务、使用情况等。

报告撰写应采取客观、科学的方法,以充分证明医疗器械的质量安全性,在可信赖的条件下进行风险评估,如果发现存在风险,应采取有效措施来防止风险发生,保障医疗器械安全运行。

其次,报告撰写者应具备相应的专业背景知识,最好具备与医疗器械相关的工程技术知识,可以获得更丰富的信息,确保所撰写的报告质量。

在报告撰写过程中,应确保报告包含完整的细节,对所有重要信息进行可靠的确认,确保风险评估结果准确,报告内容应全面准确,不存在任何漏洞。

此外,报告撰写者还应具备系统思维和信息处理能力,能够将多方面的信息有效整合,为报告提供详细、准确的实际内容,同时可以对所撰写内容进行有效的组织,以便于专业阅读者阅读。

在撰写报告的过程中,应注意尽量使用简洁的语言,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报告内容,增加报告的可读性。

最后,报告撰写者需要认真仔细的检查报告的每一项内容,以确保报告的可靠性和完整性,这是报告撰写的重要要求之一。

本文就医疗器械定期风险评估报告撰写规范,尽可能地提供实用、可行的建议,希望能够指导和引导报告撰写者,正确撰写中规中矩的医疗器械定期风险评估报告,发挥出最大效益,为社会健康福祉做出应有的贡献。

总之,医疗器械定期风险评估报告撰写规范应全面考虑报告撰写的专业性、可靠性和准确性等多方面的要求,将各方信息有效整合,使报告详尽完整,以确保医疗器械的安全性能及其风险,为报告撰写提供参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 5
上市许可持有人医疗器械定期风险评价报告
撰写规范(征求意见稿)
一、编制目的 (1)
二、报告范围 (1)
三、报告格式 (1)
四、主要内容 (2)
(一)产品基本信息 (2)
(二)国内外上市情况 (2)
(三)既往风险控制措施 (3)
(四)市场销售数量及用械人次数估算资料 (3)
(五)不良事件报告信息 (4)
(六)风险相关的研究信息 (5)
(七)其他风险信息 (5)
(八)产品风险评价 (5)
(九)结论 (5)
(十)附件 (6)
五、报告时间 (6)
六、提交途径 (6)
一、编制目的
医疗器械上市许可持有人(以下简称持有人)应当对上市医疗器械安全性进行持续研究,对产品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以下简称不良事件)报告、监测资料和国内外风险信息进行汇总、分析,评价产品的风险与受益,记录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撰写上市后定期风险评价报告。

本规范根据《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管理办法》的要求,对上市医疗器械定期风险评价报告(以下简称定期风险评价报告)的内容、格式提出具体要求,规范并指导持有人撰写报告。

二、报告范围
(一)每一个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明文件或备案文件为一个报告单元;
(二)首次批准注册的医疗器械产品,持有人应当在该产品首个注册周期内每年撰写定期风险评价报告;
(三)获得延续注册的医疗器械产品,持有人应当在下一次延续注册申请时完成本注册周期的定期风险评价报告;
(四)备案的医疗器械产品,持有人应在每个备案周期前撰写定期风险评价报告。

三、报告格式
定期风险评价报告包含封面、目录和正文三部分。

(一)封面包括产品名称、报告类别、报告次数、报告期,获取医疗器械产品批准证明文件时间,持有人名称、地址、邮编及传真,负责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的部门、联系人及联系
方式(包括手机、固定电话、电子邮箱等),本期国内销量、本期不良事件报告数量,报告提交时间,以及隐私保护等相关信息。

(二)目录应尽可能详细,一般包含三级目录。

(三)正文
四、主要内容
定期风险评价报告正文的主要内容包括:产品基本信息、国内外上市情况、既往风险控制措施、市场销售数量及用械人次数估算资料、不良事件报告信息、风险相关的研究信息、其他风险信息、产品风险评价、结论以及附件。

(一)产品基本信息
本部分信息主要包括:医疗器械产品名称、型号和/或规格、注册证编号、工作原理、结构及组成、主要组成成分、适用范围(或预期用途)、有效期等。

(二)国内外上市情况
本部分指医疗器械产品在国内外上市的注册信息,主要包括:
1.获得上市许可的国家或地区及时间、当前注册状态、历次注册变更情况、产品名称等。

2.原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载明,要求上市后继续完成的工作,特别是与风险控制有关的要求。

3.批准的适用范围(或预期用途),以及特殊人群情况;如果医疗器械产品的上述情况在我国和其他国家存在差异,应予以说明。

4.在国外注册申请或延续注册申请时,未获管理部门批准的原因。

(三)既往风险控制措施
本部分应汇总报告期内监管部门或持有人因医疗器械产品风险问题而采取的控制措施和原因,必要时附加相关文件。

在风险信息汇总截止日期后、报告提交前,发生上述情况的也应在此部分介绍。

风险控制措施主要包括:1、停止生产、销售相关产品;2、通知医疗器械经营企业、使用单位暂停销售和使用;3、实施产品召回;4、发布风险信息;5、对生产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自查,并对相关问题进行整改;6、修改说明书、标签、操作手册等;
7、改进生产工艺、设计、产品技术要求等;8、开展医疗器械再评价;9、按规定进行变更注册或者备案;10、撤销医疗器械产品批准证明文件。

在上述措施外,如采取了其他风险控制措施,也应在本部分进行描述。

(四)市场销售数量及用械人次数估算资料
本部分应尽可能准确提供报告期内的国内外市场销售数量、用械人次数信息。

用械人次数信息需提供相应的估算方法,当无法估算用械人次数或估算无意义时,应说明理由。

当不良事件报告、相关研究等提示医疗器械产品有潜在风险时,应提供更为详细的国内外市场销售数量及报告期内用械人次数信息。

必要时应按照国家、规格、型号、适用范围(或预期用途)、患者性别或年龄等差异,分别进行估算。

(五)不良事件报告信息
本部分汇总持有人在报告期内获知的所有个例不良事件和
群体不良事件。

1.个例不良事件
应汇总报告期内国内外发生的所有个例不良事件报告,其中导致或可能导致严重伤害或死亡的不良事件需以事件列表和汇总表两种形式进行分析,其他不良事件以汇总表形式进行分析。

(1)事件列表
以列表形式提交个例不良事件报告,一个事件一般在表格
中只占一行。

事件列表的表头包括以下内容:
a.不良事件报告表编号;
b.事件发生地(国家或地区,国内事件提供发生省份);
c.事件来源,如国家不良事件监测系统和企业自发收集报
告等;
d.不良事件发生时间;
e.不良事件表现;
f.评价结果;
g.控制措施。

为更好地呈现数据,可以根据规格、型号或适用范围(或预期
用途)差异,使用多个事件列表。

(2)汇总表
汇总内容主要包括:发生国家或地区、不良事件表现及数量、原
因分析。

可按照不良事件类型和表现进行分类排序汇总。

汇总一般采用表格形式分类汇总,当报告数或信息很少不适于制表时,可采用叙述性描述。

2.群体不良事件
本部分总结报告期内发生的群体不良事件的报告、调查和处置情况。

(六)与风险相关的研究信息
1.持有人上市后研究
持有人应提交产品上市后风险相关研究报告。

2.文献资料信息
总结国内外文献(包括会议摘要)中与产品风险有关的信息,附参考文献。

(七)其他风险信息
本部分汇总监督检验结果和其它上市后风险信息。

(八)产品风险评价
本部分对不良事件发生原因、伤害严重程度以及估计发生的频率等进行统计分析,包括以下内容:
1.产品设计引起的风险评估;
2.材料因素引起的风险评估;
3.设备故障引起的风险评估;
4.由使用导致的风险评估;
5.其他环节导致的风险评估。

(九)结论
本部分为本期定期风险评价报告的结论,包括:指出本期报告与既往报告的风险分析结果差异;指出以上风险差异的可
接受程度;总结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

(十)附件
定期风险评价报告的附件包括:医疗器械产品批注证明文件,产品使用说明书,参考文献,其他需要提交的资料。

五、报告时间
定期风险评价报告中医疗器械产品的风险信息汇总在其生命周期内应是连续、不间断的,汇总的起止时间及定期风险评价报告完成、提交时间要求如下:
(一)医疗器械产品首次批准注册和备案的,以首次取得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明文件的日期或上一次风险信息汇总截止日期为起始日期,以注册证明文件每满一年的日期为汇总截止日期。

首次批准注册的报告提交日期为风险信息汇总截止日期后60 日内。

(二)获得延续注册的医疗器械产品,风险信息汇总以上一次汇总截止日期为起点,汇总截止日期为下一次延续注册申请前 60 日,并在延续注册申请前提交。

六、提交途径
(一)第二、三类医疗器械产品的定期风险评价报告,持有人应当通过国家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系统报告,在线填报定期风险评价报告提交表,定期风险评价报告作为提交表的附件上传。

(二)第一类医疗器械产品的定期风险评价报告,由持有人留存备查。

(三)持有人应当提交中文定期风险评价报告。

合资、外
资企业和进口医疗器械产品的持有人可以提交公司统一的用英文撰写的定期风险评价报告,但同时应当将该报告中除事件列表外的其他部分翻译成中文,与英文原文一起报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