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寄生虫病流行病学调查
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报告
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报告许隆祺;陈颖丹;孙凤华;蔡黎;方悦怡;王丽萍;刘新;李莉莎;冯宇;李辉【期刊名称】《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年(卷),期】2005(23)B10【摘要】目的为了解和分析我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的流行现状和态势,评估近十年来的防治效果,并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卫生部于2001年6月2~004年底在全国(除台湾、香港、澳门外)进行了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
方法按照对总体率进行估计的随机抽样样本量计算公式,确定全国调查的样本量及各省(区、市)调查的样本量,然后根据地理位置和经济条件这两个特征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分三步抽样,分别到县(市)、乡(镇)和点。
在已知有华支睾吸虫流行的27省(区)同时另行抽样作“流行区调查”,样本量为217 829。
土源性线虫、带绦虫和华支睾吸虫感染等采用病原学检查,棘球蚴病、囊尾蚴病(囊虫病)、并殖吸虫病、旋毛虫病和弓形虫病以血清学检查为主。
结果以病原学检查方法在全国31个省(区、市)共检查356 629人,查出感染蠕虫26种,其中福建发现的东方次睾吸虫和埃及棘口吸虫为国内外人体感染首次报告,广西发现的扇棘单睾吸虫为国内人体感染首次报告。
蠕虫总感染率为21.74%,其中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为19.56%(包括钩虫6.12%、蛔虫12.72%、鞭虫4.63%),推算全国感染土源性线虫人数约为1.29亿(钩虫、蛔虫、鞭虫感染人数分别约为3 930万、8 593万、2 909万);带绦虫感染率为0.28%,推算全国感染带绦虫人数约为55万;华支睾吸虫感染率为0.58%;流行区(27省、区、市)华支睾吸虫感染率为2.40%,推算感染华支睾吸虫人数约为1 249万。
12岁以下儿童蛲虫感染率为10.28%。
棘球蚴病、囊尾蚴病、并殖吸虫病、旋毛虫病和弓形虫病的血清阳性率分别为12.04%(4 796/39 826)、0.58%(553/96 008)、1.71%(1 163/68 209)、3.38%(3 149/93239)和7.88%(3 737/47 444)。
寄生虫病的流行病学.
寄生虫病的流行病学 (2)一、寄生虫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2)1.感染源 (2)2. 感染途径 (2)二、寄生虫病流行特点 (3)2.季节生 (3)3.散发性: (4)4.自然疫源性 (4)三、影响寄生虫病流行过程的因素 (4)1.外界环境 (4)2.社会因素 (6)寄生虫病的流行病学一、寄生虫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寄生虫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包括感染源、感染途径和易感动物3个方面:1.感染源寄生虫病的感染源是指体内外有寄生虫寄生的宿主(包括患病动物、带虫宿主、保虫宿主与贮藏宿主)以及有寄生虫分布的外界环境,包括土壤、水、中间宿主或昆虫媒介等。
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的病人和带虫者也是动物寄生虫病的重要感染源。
带虫动物是重要的感染源,病原体(虫卯或幼虫)通过宿主的粪、尿、血液等不断排出体外污染环境,在自然环境中或转人中间宿主体内发育到感染期,然后经一定途径转移给易感宿主。
因此,饲料、饮水、牧场或其他无脊椎动物或脊椎动物就成为寄生虫传播的主要来源。
2. 感染途径感染途径是指寄生虫通过什么方式或什么门户感染宿主。
动物感染寄生虫的途径因寄生虫的种类、传播来源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主要有以下几种: (1)经口感染,如源性寄生虫的感染;(2)经皮肤感染,如日本分体吸虫的尾蚴、类圆线虫的感染性幼虫都可经宿主皮肤而引起感染;(3)胎盘感染,如先天性弓形虫病、犬弓首蛔虫病等,日本分体吸虫病也有经胎盘感染的情况;(4)接触感染,如寄生在动物体表的螨可由患畜与健畜的直接接触引起感染,也可由污染螨的用具间接接触而传播;(5)经生物媒介感染,如锥虫病、梨形虫病等由蜱叮咬感染。
3.易感动物易感动物是指对某种寄生虫缺乏免疫力或免疫力低下的动物,当有感染机会时即易于感染该种寄生虫病。
通常某种动物只对特定种类的寄生虫有易感性,例如犬只感染弓首蛔虫,而不感染其他蛔虫。
此外,动物对寄生虫的易感性常受年龄、品种、体质等因素的影响。
二、寄生虫病流行特点1.地区性寄生虫的地理分布称为寄生虫区系。
《2024年北京地区336例输入性疟疾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范文
《北京地区336例输入性疟疾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篇一一、引言疟疾是一种由疟原虫通过按蚊传播的寄生虫病,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
近年来,北京地区时有输入性疟疾病例报告,给本地公共卫生安全带来隐患。
本文对北京地区近期的336例输入性疟疾病例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以期为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北京地区近期的336例输入性疟疾病例资料,包括患者基本信息、发病时间、发病地点、传播途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转归等。
数据来源于北京市各级医疗机构及疾控中心。
三、流行病学特征分析1. 患者基本信息本组病例中,男性患者略多于女性患者,年龄分布以青壮年为主,其中以20-49岁年龄段患者居多。
患者职业分布广泛,涉及各行各业。
2. 发病时间与地点病例报告时间主要集中在夏季和秋季,这与疟疾传播的主要季节相吻合。
发病地点以旅游景区及周边地区为主,这可能与外来人口的流动性较大有关。
3. 传播途径所有病例均为输入性病例,传播途径均为境外输入。
其中,非洲和东南亚地区是主要的感染源地。
4. 临床表现疟疾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寒战、高热、出汗等,部分患者伴有黄疸、肝脾肿大等症状。
本组病例中,临床表现多样,轻重不一。
5. 实验室检查与治疗实验室检查以血常规、尿常规、疟原虫检测等为主。
治疗方法主要为药物治疗,配合必要的支持治疗和对症治疗。
经过积极治疗,大部分患者预后良好。
四、讨论本组病例分析表明,北京地区的输入性疟疾病例具有明显的流行病学特征。
患者以青壮年为主,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夏季和秋季,主要感染源地为非洲和东南亚地区。
由于北京地区的输入性病例主要通过旅游等途径传播,因此应加强对旅游人群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疟疾的认知度。
同时,医疗机构应加强疟疾的监测和报告工作,及时发现和治疗病例,防止疫情扩散。
此外,应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共同开展疟疾防控工作。
五、结论通过对北京地区336例输入性疟疾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北京地区的输入性疟疾病例以青壮年为主,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夏季和秋季,主要感染源地为非洲和东南亚地区。
我国部分地区兔肠道寄生虫流行病学调查
3 . 2 江 苏 省 内部分 地 区兔肠 道寄 生 虫感染情 况
本次调查共调查江苏省内8 个地区9 个兔场1 0 6 9 份类 6 . 4 3 %,球虫感染率最高达 饱 和 蔗 糖溶 液 漂 浮 法 和 改 良抗 酸 染 色法 检 查 隐 孢 子 便样品 ,寄生虫总感染率为7 5 3 . 5 1 %。其中 ,徐州郊区某兔场寄生虫感染率最高 ,达 虫 卵 囊 ,反 复水 洗 潘 沉 淀 法检 查 吸 虫 卵 ,饱 和盐 水 漂 浮 9 6 . 8 4 %,其次是宿迁地区,寄生虫感染率最低的无锡惠 法检查绦虫 、线虫卵和球虫卵囊 ,卢戈氏碘液染色法检 山区为 6 O . 2 9 %。
3 0 m L自来水充分揽拌混勾 ,经4 0 目不锈钢粪蹄过滤至5 0 m L 离心管内;3 0 0 0 r / m i n ;离, G3 mi n ;弃上清 ,保留沉 淀物;于沉淀物 中加3 O mL 饱和蔗糖漂溶液 ,充分搅勾 ,
mL自来水充 分搜拌并混勾 ,经4 O 目不绣钢粪筛过滤至 5 0 mL 离心管内;3 0 0 0 r / mi n ;离 G 3 m i n ;弃上清 ,保 省 内 :从无 锡 、徐州 、常熟 、盐城 、扬州 等地兔 留沉淀物 ;沉 淀物 中 ̄ 1 1 3 0 m L 饱和盐水溶液 ,充分搅拌 场 。省外 :选取养殖量 比较 大的浙江 、四川 、贵州3 省 均匀 ,3 0 0 0 r / mi n 离心5 m i n ;用 自制铁丝吊环蘸取表层 的部分地区。按2 0 %的比例随机采集兔新鲜粪便 ,每份 漂浮液置载玻片上 ,加盖玻片,于4 0 0 X 光镜检查 。 3 O ~ 5 0 g ,装入干净的塑料袋内 , 标记年龄 、品种及健康 3 结果 与分析 状况 ,置于4℃冰箱保存待检。
摘 要 兔 寄生 虫病是 养兔 业 中常见 的一种慢 性 、隐蔽性 、 消耗 性 疾病 ,患病 动物往往 不表 现 明显的 临床 症 状 ,严重 时表现 为腹渴 、消瘦及食欲 不振 等症状 。引起 兔寄 生 虫病的病原 主要 有球 虫、 圆线 虫、栓尾 线 虫、 贾 第 虫和隐孢子 虫等 ,其 中贾第 虫和 隐孢子 虫为人兽共 患寄 生虫。 关键词 兔 ;肠道寄生 虫;流行病 学 中图分 类号 :R 5 3 文献标 志码 :B 文章编号 :1 6 7 3 - 8 9 0 X( 2 0 1 5 )3 0 — 1 8 5 — 0 2
血吸虫病 个案调查要点
血吸虫病个案调查要点血吸虫病个案调查要点引言:血吸虫病是一种由寄生虫引起的传染病,主要存在于我国农村地区。
为了更好地了解血吸虫病的情况,进行个案调查是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血吸虫病个案调查的要点。
一、病例信息收集1. 个案基本信息:包括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等。
2. 病史:了解患者是否有过血吸虫病史,以及曾经是否接受过治疗。
3. 环境暴露史:了解患者是否长期生活在血吸虫病流行地区,是否接触过可能污染的水源、土壤等。
4. 症状描述:详细了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如腹痛、腹泻、贫血等。
二、检查诊断1. 血液检查:进行血常规、血红蛋白测定、寄生虫卵检查等,以确定患者是否感染血吸虫。
2. 影像学检查:如B超、CT等,观察肝脏、肠道是否受到血吸虫感染的影响。
3. 免疫学检查:进行血吸虫抗原和抗体检测,以辅助诊断。
三、流行病学调查1. 调查患者所在地区的血吸虫病流行情况:了解该地区的疫情、发病率、传播途径等。
2. 调查患者的家庭成员和密切接触者是否有类似症状,以确定是否存在家庭聚集性感染。
四、治疗和预防1. 治疗方法: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如口服抗血吸虫药物、手术治疗等。
2. 预防措施:向患者和家属宣传血吸虫病的防治知识,如避免接触可能感染的水源、正确使用厕所等。
五、随访和观察1. 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了解治疗效果和病情变化。
2. 定期复查:包括血常规、肝功能、寄生虫卵检查等,以判断病情是否稳定或复发。
结论:个案调查是了解血吸虫病疫情、指导治疗和预防的重要手段。
通过收集病例信息、检查诊断、流行病学调查、治疗和预防以及随访观察等步骤,可以全面了解血吸虫病的情况,为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同时,加强血吸虫病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防护意识,对于减少血吸虫病的发病率和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寄生虫病的流行病学
Macroparasites: helminthes,arthropoda.
-no direct replication in definitive host, long generation time, -population size related to parasite immigration and death -individual parasite is unit of epidemiological study -disease often related to intensity of infection
(1) An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infective stages
(a) Contamination of the environment Biotic potential Stock management Immune status Hypobiosis/diapause Microhabitat Seasonal development Stock management
三、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
(一) 外界环境 1. 宿主:易感性、抵抗力、年龄 2. 地理因素 3. 气候 4. 水土 5. 生物群 (二) 社会条件 1. 生活方式 2. 风俗习惯 3. 生产方式 4 .饲养管理条件
第三节 地理分布
一、地理区与动物区的划分
1. 地理区 以赤道为基准线,向南或北各23。28’’划两条环线,即 为南北回归线, 界于两条回归线之间的地带称作热带,最冷不低于20C 热带等温界大体通过我国的雷州半岛 在回归线的外侧,南北各有一个地带,称亚热带,年均 不低于20C,亚热带等温界大体通过我国长江流域 2.动物区 6个主要的动物区:古北区;远东区;新北区;澳大利 亚区;埃塞俄比亚区;新热带区
动物寄生虫病的流行病学及防治
动物寄生虫病的流行病学及防治寄生虫病是指动物体内寄生着各种寄生虫,通过寄生虫的虫卵、幼虫或成虫传播给人和其他动物,引发一系列疾病的病原体感染。
动物寄生虫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给人类和动物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本文将探讨寄生虫病的流行病学以及相关的防治措施。
一、寄生虫病的流行病学1. 虫源宿主寄生虫病的虫源宿主包括野生动物、家畜、家禽和人类。
大多数寄生虫病都有明确的虫源宿主,如疟原虫的虫源宿主是感染了疟疾的人类,疟原虫通过蚊子传播给健康人。
某些寄生虫病如血吸虫病、包虫病等则有多种虫源宿主。
2. 传播途径寄生虫病的传播途径多种多样,主要包括食物、水、空气、接触、咬伤和昆虫叮咬等。
例如,蛔虫病通过误食蛔虫卵感染,包虫病通过食用受感染的生肉引起。
3. 流行病学特征寄生虫病具有地域性和季节性流行的特点。
某些寄生虫病在特定区域和季节发病率高,如疟疾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流行,旺盛的蚊虫是传播媒介。
二、寄生虫病的防治措施1. 疫苗预防对于某些重要的动物寄生虫病,疫苗的研发和使用是预防控制的重要手段。
例如,狂犬病疫苗的普及可以有效预防犬只通过咬伤传播疾病。
2. 环境卫生管理加强环境卫生管理是控制寄生虫病的有效途径。
定期清理环境,减少垃圾、污水和动物粪便的滋生地,可以减少病原体传播的机会。
食品安全和水源清洁也是重要的环境卫生管理措施。
3. 动物防治动物的防治是控制寄生虫病的重要一环。
定期对动物进行驱虫、灭蚊等工作,可以减少寄生虫在动物之间传播,从而降低寄生虫病的发病率。
4. 个人防护个人防护措施是防止寄生虫病传播的重要手段。
在疫病高发区或接触虫源宿主时,人们应采取相应的个人防护措施,如穿戴防护服、使用防蚊用品、饮食卫生等。
5. 教育与宣传通过加强寄生虫病的宣传教育,可以提高公众的防治意识,增强人们的自我保护能力。
定期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向公众普及寄生虫病的预防知识,宣传卫生习惯的重要性。
结语寄生虫病的流行病学及其防治是一个复杂而全面的课题。
流行病学对人类寄生虫病的流行特征分析
流行病学对人类寄生虫病的流行特征分析人类寄生虫病是由各种寄生虫引起的疾病,广泛存在于全球范围内。
流行病学是研究疾病在人群中的传播和流行规律的科学方法,通过流行病学对人类寄生虫病的流行特征进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些疾病的传播途径、暴发规律以及控制策略。
本文将就这一主题展开讨论。
一、人类寄生虫病的传播途径人类寄生虫病的传播途径多种多样,常见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接触传播、食物传播、水源传播和昆虫传播等。
接触传播是指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直接接触传播,如皮肤疾病(如疥疮)的传播。
食物传播是指通过食物或饮水中的虫卵、幼虫或囊蚴进入人体,如肠道寄生虫病(如钩虫病)的传播。
水源传播是指通过水源中的寄生虫卵或幼虫进入人体,如血吸虫病的传播。
昆虫传播是指通过媒介昆虫叮咬传播,如疟疾和丝虫病的传播。
二、人类寄生虫病的暴发规律人类寄生虫病的暴发规律与多个因素相关,如病原体的传播能力、人群的暴露程度以及环境条件等。
一般来说,人类寄生虫病的暴发会呈现出一定的季节性,特别是昆虫传播的疾病,如疟疾和丝虫病。
这些疾病的暴发往往与昆虫孳生的季节和气候因素有关。
此外,人群的暴露程度也是决定人类寄生虫病暴发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医疗条件相对较差的地区,人们更容易接触到病原体,增加感染的风险。
同时,人口密集的地区,如城市和贫困地区,由于人群之间的密切接触和环境卫生条件的恶劣,会增加寄生虫疾病的传播风险。
此外,人类对环境的改变也会对人类寄生虫病的暴发规律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过度使用农药和化肥会破坏农田生态环境,导致一些寄生虫产卵和滋生的环境条件改变,从而增加相关疾病的流行风险。
三、人类寄生虫病的控制策略根据对人类寄生虫病的流行特征分析,我们可以制定相应的控制策略,以减少疾病的传播和发生。
控制人类寄生虫病的主要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健康教育和宣传。
加强公众对于人类寄生虫病的认知和防治知识,提高个人卫生水平,减少疾病的感染风险。
2. 环境卫生改善。
中国寄生虫病流行概况
中国寄生虫病流行概况关键词:寄生虫病;流行病学建国50年来,在党的“预防为主”、“依靠科技和教育”的卫生工作方针指引下,经过广大医务卫生防疫人员艰苦奋斗,我国寄生虫病防治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1990年WHO报告在危害人类健康的最常见的48种疾病中,有40种属于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占总发病人数的85%〔1〕。
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寄生虫病种类多,分布广,感染率高,今后防治任务仍然十分严峻,不容忽视。
1 我国寄生虫病流行的基本现况1.1 两种不同的流行趋势特点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导致部分寄生虫病上升或下降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流行趋势〔2〕。
近年全国大量调查资料与过去对照表明:溶组织内阿米巴、姜片虫、蛔虫、鞭虫、钩虫等肠道寄生虫感染率明显下降。
究其原因可能是改革开放后,农村经济好转,生态环境发生变化,农村城市化,从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方面减少了感染机会,南方部分地区仍有感染高的情况。
相反,一些食源性寄生虫病(旋毛虫、囊虫、肝吸虫、并殖吸虫)和棘球蚴病,则呈明显上升趋势。
其流行程度加重,流行区在不断扩大,主要是缺乏预防基本知识,健康教育环节薄弱,卫生监督跟不上,另外,流动人口增加给卫生管理也增加了难度。
1.2总体人群感染情况和庞大虫种对人健康的威胁1988~1992年,我国各地在卫生部领导下,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全国开展了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3〕。
全国共抽样726个县,2848个点,用统一标准、检查方法和质量控制要求。
全国共调查1477742人,寄生虫总感染率为62.632%(血吸虫病、疟疾、丝虫病、黑热病除外),其中原虫、吸虫、绦虫、线虫的感染率,分别依次为:10.315%、0.573%、0.195%、59.022%。
海南省感染率最高达94.735%,最低的黑龙江省为17.521%。
1988~1992年全国共查出人体寄生虫61种,包括第一批公布的56种,后又确认的5种。
许隆祺等复习我国历年来至1997年8月有关文献,认为在我国寄生的原虫、蠕虫和其他动物已达230种,其中原虫38种、蠕虫122种(包括吸虫54种、绦虫16种、线虫35种、铁线虫6种、棘头虫3种、涡虫1种以及环形动物门的蚯蚓5种、水蛭2种)〔4〕、软体动物门的蛞蝓3种、舌形动物门的舌形虫3种、刺胞动物门的水螅纲1种、节肢动物门蛛形纲19种、昆虫纲44种〔5〕。
寄生虫 病原学 金标准
寄生虫病原学金标准一、引言寄生虫病是一种由寄生虫引起的疾病,对人类和动物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为了准确诊断寄生虫病,需要采用多种诊断方法,其中病原学诊断是金标准。
本文将就寄生虫病原学诊断方法进行详细阐述,包括病原诊断、流行病学、免疫学检测、分子生物学技术和药物治疗效果评价等方面。
二、病原诊断病原诊断是确定寄生虫感染的直接证据,主要包括显微镜观察和组织活检等方法。
通过显微镜观察寄生虫的形态特征,可以初步确定寄生虫的种类。
组织活检可以进一步确定寄生虫的存在,并了解其感染程度和部位。
三、流行病学流行病学调查可以帮助了解寄生虫病的传播途径、感染方式和流行特点,为预防和治疗寄生虫病提供依据。
通过调查患者的生活环境、饮食习惯、接触史等信息,可以推测寄生虫的感染来源和传播途径。
四、免疫学检测免疫学检测是通过检测患者体内产生的特异性抗体或细胞因子等免疫应答物质,来判断是否存在寄生虫感染。
常用的免疫学检测方法包括血清学检测、免疫印迹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
这些方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以用于大规模筛查和诊断寄生虫病。
五、分子生物学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是一种通过检测寄生虫的DNA或RNA等分子标志物来诊断寄生虫感染的方法。
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包括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基因测序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等。
这些方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以用于快速、准确地诊断寄生虫病。
六、药物治疗效果评价药物治疗是治疗寄生虫病的主要手段之一。
为了评价药物治疗效果,需要采用多种方法,包括临床观察、实验室检查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等。
通过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变化,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变化,可以判断药物治疗的效果和患者的预后情况。
同时,需要根据不同寄生虫的特点和药物治疗方案进行个性化评价,以确保治疗效果的最大化。
七、结论寄生虫病原学诊断是确定寄生虫感染的直接证据,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为了提高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需要采用多种诊断方法和评价手段。
我国寄生虫病流行病学调查
我国人群易受到哪些寄生虫病威胁目前,除了人们熟悉且危害严重的血吸虫病、疟疾、丝虫病外,我国人体重要的寄生虫病还有土源性线虫病(如蛔虫病、钩虫病、鞭虫病、蛲虫病等)、食源性寄生虫病(如华支睾吸虫病、带绦虫病及囊虫病、肺吸虫病、旋毛虫病等)和包虫病等。
饭前便后不洗手,易感染蛔虫病蛔虫病是由蛔虫的幼虫在人体内移行和成虫寄生于人体小肠所致的疾病。
幼虫在体内移行可引起蛔蚴性肺炎和过敏症状。
成虫在小肠内寄生可引起胃肠功能紊乱,还能阻塞肠管引起肠梗阻、肠扭转或肠套叠。
蛔虫有钻孔、乱窜习性,往往侵入胆管、阑尾、眼、气管、肺甚至心脏和大脑等各种脏器和组织,引起严重并发症。
根据第一次全国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结果推算,全国蛔虫感染人数为5.3亿,其中5~9岁儿童感染率最高,估计全国14岁以下儿童蛔虫感染人数为1.9亿。
生食不洁瓜果、蔬菜和水,易感染鞭虫病鞭虫病是由鞭虫寄生于人体肠道回盲部引起的一种肠道线虫病。
鞭虫以细长的前部深入肠黏膜下层及肌层,以人体组织液和血液为食。
轻度感染者一般无明显症状,中度和重度感染者可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血便等消化道症状。
全国鞭虫感染人数约为2.1亿,其中10~14岁儿童感染率最高,估计全国14岁以下儿童鞭虫感染人数为7000万。
儿童吸吮手指或用不洁的手抓取食物,易感染蛲虫病蛲虫病是指蛲虫寄生在人体盲肠、结肠及回肠下段,甚至达胃和食道等处所引起的一种肠道寄生虫病。
蛲虫爬至肛门外产卵时,刺激局部,常引起肛门及会阴部瘙痒,抓破后引起继发感染,长期反复不愈对儿童身心健康均有影响。
全国蛲虫感染人数约为1.34亿,其中5~9岁儿童感染率最高,估计全国14岁以下儿童感染人数为8000万。
在流行区农村徒手赤足干农活或游玩,易感染钩虫病钩虫病是钩虫寄生于小肠引起人体长期慢性失血,导致患者出现贫血及与贫血相关的疾病。
由于钩虫病患者长期慢性失血,引起消化吸收功能障碍。
少数钩虫病患者有异嗜症,即口味反常,喜食常人不能吃的东西,如生米、生豆之类。
2024年疾控大学习答案-我国重点寄生虫病流行病学调查与监测答案
我国重点寄生虫病流行病学调查与监测2024年全国疾控系统“大学习”活动答案参考答案附后1.现代人工智能技术能否在寄生虫病风险评估工作中开展应用A.是可以的。
如日本血吸虫中间宿主钉螺分布范围、传染源活动监测工作中可以采用机器学习模型等技术开展应用B.是不可以的C.是不对的D.是浪费钱的2.血吸虫病监测方案经历了几个版本A.4个B.3个C.5个D.2个3.寄生虫病被动监测的工作机制简要描述A.通过监测点监测发现寄生虫病B.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在诊疗活动中发现的寄生虫病病例,并通过传病信息管理系统进行上报C.通过人群筛查发现寄生虫病D.通过专家头脑风暴法研判风险高低4.寄生虫病监测预警和风险评估路径或方式主要有哪几个方面()A.绝对值/单病例预警B.时间序列模型预警C.传播风险现场调查D.空间热点模型预测5.寄生虫病流行病学调查通常有哪几种方法()A.个案调查B.问卷调查C.现场感染率和流行因素调查D.现状调查6.开展监测的寄生虫病种类范围包括哪些A.新发和输入性寄生虫病B.法定管理的寄生病C.非法定但较为重要的寄生虫病D.媒介生物7.寄生虫病主动监测包括哪几个方面A.网络直报B.专题监测C.监测点监测D.风险监测8.以血吸虫病为例简要描述寄生虫病传播风险评估现场调查主要的内容A.通过数据分析研判选定区域血吸虫病传播风险高低B.有螺环境传染源调查等内容C.血吸虫病现场风险评估主要通过钉螺调查D.通过专家头脑风暴法研判风险高低9.哪几个寄生虫病监测方案是目前正在实施的()A.《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2020年版)B.《全国包虫病监测方案》(2020年版)C.《全国土源性线虫病监测方案》(2016年版)D.《全国疟疾监测方案》(2005年版)10.寄生虫病流行病学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A.人群流行病学调查B.个案流行病学调查C.疫点流行病学调查D.流行因素调查11.寄生虫病监测预警方法中采用绝对值/单病例预警的病种有哪些()A.疟疾B.慢性血吸虫病C.急性血吸虫病D.包虫病E.丝虫病12.当前寄生虫病监测系统还存在哪些问题和挑战A.监测信息的报告质量、报告实限、数据的分析利用还存在进一步提升空间B.重点寄生虫病防治成果尚不稳固,监测敏感性尚不能满足疫情控制或消除的需求,监测预警技术有待创新和突破C.寄生虫病防控意识和重视程度减弱,基层队伍人力不足、经费减少等现象十分突出,寄防机构监测和响应能力下降D.现有寄生虫病监测系统尚不完善,缺乏罕见、输入性寄生虫病相关监测内容正确答案:12345678910 A A B ABCD ABC ABC BCD ABC ABC ABC 1112ACE ABCD。
【课题申报】寄生虫感染的流行病学趋势
寄生虫感染的流行病学趋势课题申报:寄生虫感染的流行病学趋势摘要:寄生虫感染是目前全球范围内的一大公共卫生问题,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本课题旨在研究寄生虫感染的流行病学趋势,以期为相关政策制定和疾病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大规模样本调查与数据分析,探讨寄生虫感染的地域分布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寄生虫感染是由寄生虫侵害人体而引起的各种疾病。
目前,全球仍有大量人群受到寄生虫感染的威胁,如疟疾、血吸虫病等。
这些疾病造成了巨大的医疗和经济负担,并严重影响了公众的生活质量。
因此,研究寄生虫感染的流行病学趋势对于制定相关政策和预防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标和内容1. 目标:探究寄生虫感染的流行病学趋势,包括地域分布、受影响人群特征和主要传播途径等。
分析寄生虫感染的主要影响因素,如环境因素、人群行为和健康素养等。
为制定相关政策和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2. 内容:(1)寄生虫感染地域分布调查与分析:选择一定数量的样本进行调查,包括不同地区、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人群。
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寄生虫感染的地域分布情况,揭示寄生虫感染与地理、气候等因素的关系。
(2)寄生虫感染受影响人群特征研究:对调查样本进行详细分析,探讨寄生虫感染与人群特征(年龄、性别、职业等)的相关性。
通过整合现有研究成果,并结合实地调查数据,分析不同人群的感染风险和易感性。
(3)寄生虫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研究:通过传染病学方法,调查和分析寄生虫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和感染源。
关注不同传播途径对感染风险的影响,以及预防措施的有效性。
(4)影响寄生虫感染的主要因素研究:通过调查研究和数据分析,探究影响寄生虫感染的主要因素,包括环境因素(如水质、空气质量)、人群行为(如个人卫生习惯、食品安全)和健康素养等。
分析这些因素对寄生虫感染流行病学特征的影响,为制定预防和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三、研究方法1. 样本选择: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不同地区的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包括不同年龄、性别和职业等。
我国的食源性寄生虫病及其相关研究进展
我国的食源性寄生虫病及其相关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食源性寄生虫病是由摄入被寄生虫或其虫卵污染的食物或水源而引发的一类疾病。
在我国,食源性寄生虫病是常见的公共卫生问题,对人民健康造成一定威胁。
本文旨在概述我国食源性寄生虫病的种类、流行状况,以及近年来在预防、诊断和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
我们将重点关注几种在我国较为常见的食源性寄生虫病,如华支睾吸虫病、弓形虫病、旋毛虫病等,并探讨其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
本文还将对食源性寄生虫病的预防策略和措施进行讨论,以期提高公众对食源性寄生虫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为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二、我国主要的食源性寄生虫病食源性寄生虫病是指通过摄入被寄生虫污染的食物或水源而引发的寄生虫感染。
在我国,由于地理环境多样、饮食习惯丰富以及食品安全监管的复杂性,食源性寄生虫病仍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
华支睾吸虫病是由华支睾吸虫寄生于人体肝内胆管引起的,主要因生食或半生食含有华支睾吸虫活囊蚴的淡水鱼虾或吸入囊蚴污染的水而感染。
该病在我国南方沿海地区尤为流行,近年来由于饮食习惯的改变,北方地区发病率也有所上升。
姜片虫病是由布氏姜片虫寄生于人体小肠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
感染源主要为水生植物(如菱角、荸荠等)或其表面附着的囊蚴,人们因生食这些食物而感染。
姜片虫病在我国多地均有发生,特别是在水生植物种植区。
弓形虫病是由弓形虫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人类感染弓形虫的主要途径是摄入含有弓形虫包囊或假包囊的未煮熟的肉类,如猪肉、羊肉等。
弓形虫病在我国各地均有发生,孕妇感染后可导致胎儿畸形。
绦虫病是由多种绦虫寄生于人体小肠引起的寄生虫病,其中最常见的是猪肉绦虫和牛肉绦虫。
人们因摄入未煮熟的含有绦虫囊尾蚴的猪肉或牛肉而感染。
绦虫病在我国多地均有发生,特别是猪肉和牛肉消费较高的地区。
随着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意识的提高,以及科研工作的深入,我国在食源性寄生虫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寄生虫病流行病学调查的主要内容
寄生虫病流行病学调查的主要内容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一、调查目的寄生虫病流行病学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掌握疾病的发病规律和流行规律,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包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与风险评估
包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与风险评估包虫病是一种寄生虫病,由绦虫的包囊内含有幼虫侵入人体而引起。
该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分布,并对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因此,对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对疾病的传播途径、患病人群以及疾病风险因素进行深入研究和了解,可以为预防和控制包虫病提供科学依据。
包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是对该病在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中流行病学特征进行详细调查和分析的过程。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可以了解包虫病的发病率、死亡率、患病程度等基本信息,从而为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此外,流行病学调查还可以揭示包虫病的传播途径和潜在风险因素,为进一步风险评估提供数据支持。
包虫病的风险评估是对潜在暴露于包虫病危险因素的人群进行评估,以确定其患病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
风险评估通常包括对个体暴露史、生活环境、饮食习惯等因素的调查和分析,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统计方法,评估不同人群患包虫病的风险水平。
通过风险评估,可以找出潜在的高风险人群,及时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从而减少包虫病的发病率和传播率。
近年来,包虫病在我国的流行情况呈上升趋势,已成为一种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针对我国包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与风险评估,学者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例如,在中国西部地区,由于地理环境独特和居民生活习惯的影响,包虫病的发病率较高,土壤中含包虫病虫卵的概率也较大。
因此,针对这些地区的包虫病流行病学调查及风险评估显得尤为重要。
在进行包虫病流行病学调查时,研究者通常会采用各种调查方法,如问卷调查、实地走访、医学检测等,收集患者的个人信息、疾病症状、暴露史等数据。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和统计,可以揭示包虫病的传播途径和潜在风险因素,为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同时,流行病学调查还可以了解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患病情况,为包虫病的监测和预防提供参考。
在中国西部地区的包虫病流行病学调查中,研究者发现,农村地区的居民由于生活条件较差,饮用水质量差、饮食习惯不良等因素,易受到包虫病的威胁。
包虫病流行病学、诊断及防控的研究现状
摘要:棘球蚴病又称包虫病,是由棘球绦虫属的幼虫引起的人畜共患病。
在我国,西部是囊性(CE)和肺泡(AE)型棘球蚴病的最高流行地区。
这种严重且近乎世界性的疾病,不仅带来了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还给畜牧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该文对该病的传播、流行病学、诊断以及防控现状进行了论述,旨在为棘球蚴病防治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棘球蚴病;流行病学;诊断;预防;控制棘球蚴病由棘球绦虫属的幼虫感染所致,是一种严重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呈世界性分布,在我国,发病已不再局限于西北牧区,有23 个省和自治区均发现了病例。
该病不仅给人类健康带来严重危害,也使农业经济遭受巨大损失。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全球控制棘球蚴病的负担每年超过30 亿美元。
掌握棘球蚴病的流行特点,通过及时准确的诊断,进行积极有效的防控,对人类生活和畜牧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1、病原体细粒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granulosus)引起囊性棘球蚴病(CE),又称包虫病;多房棘球绦虫(E.multilocularis)引起肺泡棘球蚴病(AE),又称肺泡包虫病;少节棘球绦虫(E.oligarthrus)或伏氏棘球绦虫(E.vogeli)引起多囊型棘球蚴病。
2、生活史和传播棘球蚴病的生活周期中,一般食肉动物是最终宿主,食草动物、啮齿类动物等是中间宿主。
自然界中,动物宿主间棘球绦虫的生活史循环与人类棘球蚴病的传播有着紧密联系。
狗是主要的感染源,野生动物很少成为感染源。
在流行地区,绵羊和牛经常患有棘球蚴病,居民用羊和其他牲畜的内脏喂养他们的狗,使这些狗有机会摄入棘球绦虫,感染后肠道寄生虫的数量可能达到数百或数千,某些情况下,会随粪便排出导致肛门瘙痒,当狗舔咬时,粪便中的卵会污染狗的皮毛,与这些狗密切接触,人类很容易被感染,可造成直接或间接感染,直接感染是当卵子从狗的皮毛转移到手上,然后转移到人类的嘴里,通过与狗的密切接触发生;间接感染是由食物或水被狗粪便中的卵污染引起,当人类和动物从同一水源饮用时间接感染更易发生。
额尔齐斯河(中国段)江鳕寄生虫的流行病学研究
多个采样点 , 按照鱼类寄生虫调查方法 , 剖检江鳕 1 2 0尾 , 采集 、 保存及鉴定寄生虫种类 , 统计及分析寄生虫 的 感染率 、 感染强度等流行病学指标及种问关系。【 结果 】 发现寄生虫 1 1 种, 分别为筒形杯体虫 ( A p i o s o m a c y l i n —
5 . 7 3×1 0 k m 。江 鳕 ( L o r e/ o t a L i n n a e u s ,
1 7 5 8 ) 隶属 于鳕形 目( G a d i f o r me s ) , 鳕科 ( G a — d i d a e ) , 江鳕 属 ( L o t a ) , 是 鳕 科 唯 一 的淡 水 鱼 种 , 在 我 国仅分 布于 额 尔 齐斯 河 和 黑 龙 江流 域 , 属 北
繁 育工作 已经 展开 , 市场 潜力大 、 价位 离 、 前景好 , 经 济价 值 可观 。研 究 对额 尔 齐 斯 河 ( 中 国段 ) 江鳕 寄 生虫 的种 类 组 成 及 感 染 情 况 进 行 调 查 分
游 部分 , 从 河 源 到 中 哈边 界 长 6 3 3 k m, 流 域 面积
肌间刺 , 味道鲜美 , 富含蛋 白质 和脂肪等成分 , 营
养 价值 丰 富 ; 其肌 肉 、 肝 脏 和 骨骼 均 可人 药 , 特 别
是 肝脏肥 大 , 占体 重 的 1 0 %左 右 , 是 制 造 鱼 肝 油 的优质原 材料 , 药用 价值 极高 ; 因其 常年 生活在北 半 球 高纬 度 地 区 , 十分 适应 寒 冷 的水 下 环 境 , l
西 氏鳋 ( E r g a s i l u s s i e b o l d i ) , 隶属 于 5门 , 8纲 , l 0目, 1 1 科, 1 1属 。筒 形杯 体虫 ( 鳃、 体表 ) 和车 轮虫 ( 鳃、 体 表) 、 筒形杯体虫( 鳃、 体表 ) 和默氏复 口吸虫 ( 眼球) 、 车轮虫 ( 鳃、 体表 ) 和江鳕j代虫 ( 鳃、 体表 ) 、 多子小 瓜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人群易受到哪些寄生虫病威胁
目前,除了人们熟悉且危害严重的血吸虫病、疟疾、丝虫病外,我国人体重要的寄生虫病还有土源性线虫病(如蛔虫病、钩虫病、鞭虫病、蛲虫病等)、食源性寄生虫病(如华支睾吸虫病、带绦虫病及囊虫病、肺吸虫病、旋毛虫病等)和包虫病等。
饭前便后不洗手,易感染蛔虫病
蛔虫病是由蛔虫的幼虫在人体内移行和成虫寄生于人体小肠所致的疾病。
幼虫在体内移行可引起蛔蚴性肺炎和过敏症状。
成虫在小肠内寄生可引起胃肠功能紊乱,还能阻塞肠管引起肠梗阻、肠扭转或肠套叠。
蛔虫有钻孔、乱窜习性,往往侵入胆管、阑尾、眼、气管、肺甚至心脏和大脑等各种脏器和组织,引起严重并发症。
根据第一次全国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结果推算,全国蛔虫感染人数为5.3亿,其中5~9岁儿童感染率最高,估计全国14岁以下儿童蛔虫感染人数为1.9亿。
生食不洁瓜果、蔬菜和水,易感染鞭虫病
鞭虫病是由鞭虫寄生于人体肠道回盲部引起的一种肠道线虫病。
鞭虫以细长的前部深入肠黏膜下层及肌层,以人体组织液和血液为食。
轻度感染者一般无明显症状,中度和重度感染者可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血便等消化道症状。
全国鞭虫感染人数约为2.1亿,其中10~14岁儿童感染率最高,估计全国14岁以下儿童鞭虫感染人数为7000万。
儿童吸吮手指或用不洁的手抓取食物,易感染蛲虫病
蛲虫病是指蛲虫寄生在人体盲肠、结肠及回肠下段,甚至达胃和食道等处所引起的一种肠道寄生虫病。
蛲虫爬至肛门外产卵时,刺激局部,常引起肛门及会阴部瘙痒,抓破后引起继发感染,长期反复不愈对儿童身心健康均有影响。
全国蛲虫感染人数约为1.34亿,其中5~9岁儿童感染率最高,估计全国14岁以下儿童感染人数为8000万。
在流行区农村徒手赤足干农活或游玩,易感染钩虫病
钩虫病是钩虫寄生于小肠引起人体长期慢性失血,导致患者出现贫血及与贫血相关的疾病。
由于钩虫病患者长期慢性失血,引起消化吸收功能障碍。
少数钩虫病患者有异嗜症,即口味反常,喜食常人不能吃的东西,如生米、生豆之类。
全国钩虫感染人数约为1.9亿,其中以45~49岁成人感染率最高。
生吃、半生吃溪蟹或蛄,可引起肺吸虫病
肺吸虫病是由寄生于人和哺乳动物肺部及组织内的一类并殖吸虫所致的一种人兽共
患寄生虫病。
肺吸虫的童虫和成虫在体内移行或异位寄生,还可引起相应脏器的病变。
患者有食生的或半生的溪蟹、蛄,喝生溪水的病史,早期有发热、头痛、腹痛、腹泻,继而咳嗽、咯痰,或伴有胸腔积液,或有游走性皮下结节,或有神经系统症状,都应考虑到感染肺吸虫病的可能。
肺吸虫病的发病率全国目前尚不清楚。
生食或半生食淡水鱼、虾,可引起肝吸虫病
肝吸虫病是由肝吸虫寄生于人或哺乳动物肝胆管内所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
轻度感染症状不明显,重者有腹痛、腹泻、肝肿大等临床表现,晚期可出现肝硬化,还可并发胆囊炎、胆管阻塞等。
我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肝吸虫人体感染报告,其中广东、广西、黑龙江等地流行尤为严重,估计全国感染人数为1000万。
生食或半生食猪肉、狗肉或鼠肉等,可引起旋毛虫病
旋毛虫病是由旋毛虫寄生引起的一种危害严重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患者主要是因生食或半生食含有旋毛虫幼虫囊包的猪肉或其他动物肉类而感染。
我国东北地区有因吃涮狗肉和烤羊肉引起本病暴发、河南有因食烤牛肉而感染的报道,广西、云南少数民族地区还有因吃涮鼠肉或爆炒鼠肉而感染的病例。
本病急性期临床表现有发热、眼睑和面部水肿、皮疹等过敏反应。
重症患者可因并发症死亡。
1964年至今我国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95个县(市)发生旋毛虫病暴发560起。
估计国内目前旋毛虫感染人数为2000万。
与牧犬、家犬亲昵,饭前又不洗手,可感染包虫病
包虫病又称棘球蚴病,人体感染主要是与牧犬、家犬接触,或在剪毛、挤奶、皮毛加工,以及运输、购买生狐皮等动物皮毛时,不及时洗手,或误食犬、狼、狐等排出的虫卵而致。
目前估计患病人数为75万~130万,儿童和年轻人是高发人群,40岁以下者约占80%。
生食、半生食“豆猪肉”,导致猪带绦虫病和囊虫病
猪带绦虫病是人生食或半生食含有猪带绦虫幼虫(囊尾蚴)的猪肉,即俗称“豆猪肉”或“米猪肉”后而感染。
囊尾蚴在人小肠内发育为成虫,成虫寄生在人体小肠内引起猪带绦虫病,轻度感染症状不明显,重者主要表现为消化道症状。
带绦虫病及囊虫病在东北、华北、西北、中原和西南地区广为流行,估计全国囊虫病患者已超过300万。
寄生虫病有蛔虫病、蛲虫病等种类。
寄生虫病是一些寄生虫寄生在人和动物的身体里所引起的疾病。
吸虫纲的片形吸虫( 如华支睾吸虫),宿主动物为水生动物、牛、羊、人。
生吃或食用烹调不当的鱼生片、动物肝脏而感染有食欲减退、消瘦贫血、黏膜苍白等症状绦虫纲的囊虫(如米猪肉与囊尾蚴病),宿主动物为猪、牛。
猪囊虫是有钩绦虫的幼虫。
生吃或食用烹调不当致病,可致癫痫线虫纲的旋毛虫宿主:猪、狗、羊。
生吃或食用烹调不当而得病,症状为急性心肌炎血性腹泻、肠炎等。
棘头虫纲的大棘头虫宿主为猪。
生吃或食用烹调不当猪肉而感染,引起人肠膜炎。
孢子虫纲的弓形虫宿主:猪、牛、羊。
生吃或食用烹调不当而感染,可在各种内脏细胞和神经系统内繁殖,散布在血液、体腔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