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背景理下大学英语写作教学论文
“图形-背景”理论视角下的综合英语教学研究

“图形-背景”理论视角下的综合英语教学研究作者:张馨月来源:《卷宗》2019年第32期摘要:“图形-背景”理论基于凸显原则,源于心理学,后来得到认知语言学的广泛关注。
该理论是人类认知体验的结果,反映人类的认知过程。
国内对于该理论的相关研究多用于词法、句法等语言本体的研究,而本文将之应用于英语教学。
本文主要分析了如何運用“图形-背景”理论指导综合英语的教学,这对外语教学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关键词:“图形-背景”理论;综合英语;英语教学;认知语言学1 引言综合英语是高校本科英语专业的必修课程,同时也是必修课程中特别重要的一门课程,它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旨在培养英语专业的学生对英文原文原著的阅读和赏析能力。
加上在英语专业四八级考试中阅读理解占有很大比重,材料多取自英美报刊上的社论书评,以及一定难度的历史传记、文学作品等。
因此对英文原文的阅读和欣赏能力有很高的要求。
而该课程综合性强、难度大。
因为难度大、课时有限,所以多数教师会把课程重点、难点放在学生可习得、教师易考察的具体的知识板块上,例如词汇、语法和修辞手法等,而多数学生的最大收获也是词汇、语法和修辞这些知识,而文章的阅读和欣赏能力并未有所提高,所以综合英语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并未全部达成。
因此,制定正确的教学目标、找到合适的教学方法就变得尤为重要。
认知语言学领域的图形-背景理论在综合英语这门课的教学中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也可以培养学生独立的思辨能力。
2 “图形-背景”理论“图形-背景”理论源于心理学,以凸显原则为基础,由丹麦心理学家Rubin提出。
他认为,人们在观察周围环境中的某物时,通常会把焦点锁定在该物体上,把周围的环境作为衬托焦点物体的部分,这就是凸显原则。
因此图形指的是认知概念或感知中注意的焦点部分,背景即为彰显图形而作为陪衬的那一部分[3]。
换言之,就是人们在观察事物时,很容易把该事物分为图形和背景两部分。
从图形背景理论理解英语倒装句认知论文

从图形背景理论理解英语倒装句认知摘要:图形—背景理论是认知语言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本文从该理论的基本原理出发,分析了“背景-图形”认知模型及英语倒装句的焦点凸显功能,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疑问,以加深对英语倒装句认知特点和规律的理解。
关键词:英语倒装句图形背景一、倒装句的分类倒装句是变式句的一种,在结构上属于非正常语序,可分为无标记和有标记倒装。
无标记倒装又称为语法倒装或强制性倒装,是由于语法规则的要求而将原有的正常语序进行倒置,如:英语一般疑问句的助动词必须置于句首。
有标记倒装则是指语法中没有强制性规定,通常为了语用的目的而进行的倒装,又称为非强制性倒装或修辞倒装。
本文将只对非强制性倒装进行阐释。
二、英语倒装句的传统研究英语倒装句的传统研究主要是从语法、句法、语用、功能和语篇的角度进行的。
quirk(1985)指出英语倒装句的形成是出于语法结构、强调及发挥语篇连贯的功能等原因。
他认为非强制性倒装实际上是将话题前置,从而使一些句法成分移至句首而充当话题。
张道真、章振邦、薄冰等语法学家对倒装句也有过许多描述性和规定性的阐述,试图从语法理论内部解决句子的倒装问题。
但这些语法都过于琐碎,存在偏颇之处,不能对倒装句作出全面而合理的解释。
语用学家们从语用的角度对倒装句进行了论述和研究,为人们深入理解倒装结构开启了新的思路。
徐盛桓(1995)以语料统计为依据对英语倒装句进行了分析。
他认为倒装是为了实现句中各种成分的信息状态合理分布的调节装置,语句成分的“错位”正是为了达到全息的语用目的。
张克定(2001)提出了倒装句的五种语篇功能:话题导入、情景设定、焦点凸显、焦点对比和语篇的衔接和连贯。
他认为倒装句的这些功能可共同作用于语篇建构,使语篇成为一个统一的语义整体。
三、从图形-背景理论解释英语倒装句1. 图形-背景理论的基本原理图形—背景理论是一种认知观。
图形是指某一认知概念或者感知中突出的部分,即注意的焦点部分。
图形/背景理论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学研究

图形/背景理论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学研究摘要:图形/背景理论来源于心理学,后来被用于认知语言学来研究语言。
本文在图形/背景理论的指导下,重点分析如何将该理论运用于大学英语阅读理解教学,汉英翻译教学以及写作教学,以期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新的模式和方法。
关键词:图形/背景理论突显阅读汉英翻译写作英语教学1 引言大学英语教学是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朝着国际化的方向迈进,教育部对大学英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自2013年12月考次起,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将对四六级考试的试卷结构和题型作局部调整,其中快速阅读理解调整为长篇阅读理解,原单句汉译英被调整为段落汉译英;原复合式听写调整为单词及词组听写,要求考生在听懂短文后用所听到的原文填写空缺的单词或词组,这无疑对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出发,探讨图形/背景理论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指导意义。
2 图形/背景理论的基本思想图形/背景理论最先由丹麦心理学家Rubin提出,接着完型心理学家对知觉及描写空间组织方式进行研究时发现,在观察周围环境中的某个物体时,人们通常会把焦点锁定在该物体上,而把周围的环境作为衬托的部分,这就是凸显原则。
因此,图形指的是认知概念或感知中注意的焦点部分,背景即为彰显图形而作为陪衬的那一部分[1]。
完型心理学认为,知觉场总是被分成图形和背景两部分:图形这部分知觉场具有高度的结构,是人们所注意的那一部分;而背景则是与图形相对的,细节模糊的,未分化的部分。
人们看某一物体时,总是在未分化的背景中先看到图形,故称之为图形/背景分离原则(figure/ground segregation)[2]。
Rubin著名的“脸/花瓶幻觉”图(The face/vase illusion)证明了知觉凸显:从这幅图中可以看出,如果以白色为背景,黑色部分很容易被看成一只花瓶;如果以黑色部分为背景,白色部分即可看成两个人的脸部侧面图。
例谈基于图式理论的英语概要写作教学

例谈基于图式理论的英语概要写作教学【摘要】本文介绍了基于图式理论的英语概要写作教学方法。
首先对图式理论进行了概述,说明其在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接着详细讲解了基于图式理论的英语概要写作教学方法,包括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导图的制作和写作框架的构建。
通过教学实例分析和教学效果评估,验证了该方法在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和概要能力方面的有效性。
结论部分指出基于图式理论的英语概要写作教学对学生写作技能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英语写作教学提供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升。
【关键词】图式理论、英语概要写作、教学方法、教学实例、教学效果、意义、研究方向。
1. 引言1.1 研究背景In the context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researchers have found that schema theory can be particularly beneficial in helping students improve their writing skills. By utilizing existing schemata and activating prior knowledge, students are better able to understand the structure and organization of differenttypes of texts. This can lead to more coherent and cohesive writing, as well as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tent being presented.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图式理论的英语概要写作教学方法,并分析其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通过对图式理论的深入理解和应用,我们希望能够揭示其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潜在优势和可能的改进空间。
图形背景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论文导读::图形-背景理论最早来源于心理学,后来被用于认知语言学来研究语言。
图形/背景原则是人们认知世界的基本原则。
了解图形-背景理论对于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有很大作用,比如在听力、阅读、写作等方面。
另外,对外语学习也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论文关键词:图形/背景理论,突显,完型,英语教学一、引言图形/背景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的一对重要概念。
认知主要指人在特定的环境中以特定目标为方向处理信息的过程。
语言认知就是人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有目的的处理语言信息的过程。
这个信息处理过程包括生成和理解话语的内部过程,也包括语言学习的过程。
认知语言学兴起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是认知科学和语言学结合成的一门新的边缘学科,它提出了和传统语言学不同的、全新的思维方法。
图形/背景理论最早来自心理学,是Tamly首先把这个理论和语言研究结合起来,这种结合为语言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同时对于外语学习者的学习过程研究有很重要的应用价值。
二、图形/背景理论的基本概念图形/背景理论源于心理学。
该理论认为图形/背景分离原则既是认识空间组织的基本原则,也是组织语言概念内容的基本原则。
图形指人的认知概念或感觉中突出的部分,是能够引起人特别注意的任何事物,即焦点部分。
背景指为突出图形而衬托的部分。
这一对概念最早是大约一个世纪前丹麦心理学家鲁宾(Rubin )提出并引入心理学,后来成为完型心理感知组织的一部分。
我们可能没有意识到,当我们观察某个物体时,总会无意识地把它当作注意的焦点,而把它周围的环境当作背景,这就是突显原则。
完型心理学家对人们总是用突显原则来认识世界很感兴趣。
人们的认知能力总是把所关注的对象分为图形和背景两部分。
图形是认知中容易引起观察者注意的那一部分,而背景则是与图形相对的其余部分。
对于明显的图形和背景,人们的认知基本上是一样的,如人们注意到天上的一只风筝、一只鸟、路边的一棵树、摔倒的一个人等等。
但形式只是影响图形物体的一个因素,实际上影响二者的区分有很多因素。
图示理论对英语写作教学的启示

20 年 1 月 2 08 1 0日
图 理对语作学 启 论 英写 教 的示 示
◎ 山东临沂师范学院 郭 丽
试 示理论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阅读教学中。 尽量 消减其负面作用。笔者就此做 了一些研究 , 图 l 探究中国中学生在外语 写作过程 中, 汉语影响在作文 I 经众多研究者证明, 该理论在阅 读教学中 I
到学界的重视 。因为, 写作是学生综合英语应用 能力 : 项实验 , 而保证 了所有学生态度上的严肃性和实验 从
的一种重要方式 。
一
f 数据的真实性 。 I
2 究 工具 .语言 ” 而言的 , 外语 ” l “
则是相对于 “ 母语”而言的。虽然 “ 二语 ” “ 和 外语 ” l
句 型和连接性成分 。高级句型指的是各种从句 、 强调 一 相关。 我们可以把写作水平作为体现中学生英语综合
句型、 倒装句型、 虚拟语气、 非限定性句子成分等。连 I 水平的一个窗 口, 从而把写作教学与提高学生整体语 接性成分指的是能够承上启下,使得文章更加通顺 、 ) 言素质有机结合起来 , 正确认识 写作教学在中学课堂
二语言 , 但外语学生通 常只能在 目的语 环境缺失 的情 l 里的生活是很难的 , 但是很有趣 , 已经习惯 了这样 的 你 况下 , 单纯跟着教师的 “ 来学 “ - J ̄ 语 。因 生活。最后 , 教” 会”- ' F 1 表达 自己希望收到刘老师的回信的心愿。
( )请按以上内容写一封 1o 0 字左右 的英 此, 我国的英语教育属于外语教育. 而非二语教学。 { 要求 : 1 因此, 中国学生的写作就 自 然属于外语写作。只 { 文信。 ( 信 的开头和结尾已给出。 2) 有落实了这个概念 , 高中英语写作教学才有 了正确 的 ! 3数 据 收集 .
图形——背景理论下大学英语教学中倒装句的分析

不能 使他们 很 好地掌 握倒 装句 。在 大学英 语教 学
中, 通 过运 用认 知语 言 学 中的 图形—— 背 景 理 论
来分 析倒 装句 可 以更 好 地 帮 助 学 生认 识 倒 装 句 ,
掌握 倒装 句 , 并 从 中总结 出一定 规 律 , 提 高 自已 的 语 言认 知能力 。
为背 景 , 要 么 只能先看 到 图形“ 花 瓶” , 而“ 脸” 则作
为背 景 。这一试 验充 分证 明 了“ 知觉 突显 ” 在人 的 认知 过程 中的确存 在 , 突显 也 是认 知 语 言 学 中的
一
个 重要 术语 。一般 说 来 , 要 确 定某 事 物 是 图形
还是 背景 , 必须遵循 “ 普 雷 格 郎茨 原 则 ” ( P r i n c i — p i e o f P r a g n a n z ) , 即具 有 完 形 特 征 的 物 体 、 小 的 物体 或运 动 的物体通 常 被 当作 图形 。图形 —— 背
景 分离 观点 同样可 以用来 对各 种语 言现象 进行 解 释, 例如 , 在句子 “ Th e b i k e i s n e a r t h e h o u s e . ”
中, “ b i k e ”是 图 形 , “ h o u s e ”为 背 景 , “ b i k e ”和
的? 因为 它 违 反 了 “ 普雷格 郎茨原则” , 把 较 大 的、 静 止 的 物 体 当 作 了 图 形 。又 如 : “ A b i r d i s
s t a n d i n g o n t h e w a l 1 . ” , 很显 然 , 在句 中 , “ b i r d ” 是 图形 , “ wa l l ” 是背 景 。相 似 的句 子还 有 : “ Th e p e n
“图形-背景”理论与高校汉英翻译教学

“图形-背景”理论与高校汉英翻译教学摘要:“图形-背景”理论源于心理学领域,是一种认知观,同时也是认知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
该理论认为,人们会根据自己的心理体验来感知事物或事件,从而不断地对其进行分析和整理,然后再将事物划分成图形与背景来组织语言。
本文认为,这一理论对高校英语汉英翻译教学也大有裨益,即通过对句子乃至段落进行图形与背景的分析,能够准确地找到汉英翻译的视角与切入点,从而使英语翻译教学变得生动具体。
关键词:“图形-背景”理论;汉英翻译;教学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0845(2010)07-0055-02“图形-背景”理论是认知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
该理论认为,人们总是根据自己的心理体验来感知事物和事件,然后再对之进行分析和整理,再将事物划分成图形与背景来组织语言的。
本文认为,“图型-背景”理论对高校英语教学中的汉英翻译教学大有裨益,能够使学生将自己眼中一行行艰巨的翻译任务变成脑海中的一幅幅生动变化的图画。
一、“图形-背景”理论介绍“图形-背景”理论源于心理学领域,是一种认知观,1915年由丹麦心理学家鲁宾(Rubin)首先提出,后由完形心理学家借鉴来研究人的知觉(主要是视觉和听觉)及描写空间组织。
该理论以突显原则为基础,认为““图形-背景”分离原则”不但是空间组织的一个基本认知原则,也是语言组织的一个基本认知原则。
心理学家认为,知觉场总是被分成图形和背景两个部分,图形是看上去有完整结构的、首先能引起被知觉者注意的那一部分,而背景则是与图形相对的、细节模糊的、未分化的部分。
人们在观看某一客体时,总是在未分化的背景中先看到图形,这就是“图形-背景”分离原则(figure-ground segregation)。
当我们观察周围环境中的某个物体时,我们通常总会把这个物体作为在知觉上突显的图形,而把环境作为背景,这就是突显原则。
对图形和背景的感知是人类体验的直接结果,背景就是对图形进行认知的参照点。
大学英语四级图表作文的图形一背景研究——以2013年6月试题为例

物体作 为知觉上 突显 的图形 ,把环境作为认知背景。 首 先把 图形 一背景 运用 于认 知 语 言学研 究 中是 T a l mv ( 2 0 0 0) ,他认为 “ 图形” ,即注 意的焦点部 分 ,指某一认 知 概念 或感 知 中突出 的部分 ,其特别 的价值 是 突显。“ 背景 ” 我看来 ,这 个地方 的意思应该就是 “ 被剥夺 了美好 的事物 ” 的含义 ,所 以这一部分尝试着译为 : 想到 自己会被剥夺生命 所能提供的最美好 的东西 。
则是为突 出图形 而起衬托作用 的部分 ,相对 于图形来讲 ,突
显程度较低 ,是认知上 的参 照点 。决定 图形 或者背景的因素 包 括移 动方 向 、观察 的方 位 、注意 的焦 点等 。匡芳涛 、文 旭 ( 2 0 0 3 ) 探 讨 了图 形— — 背 景 这 一 认 知结 构在 “ 语 言空 间 ” 结构 和 “ 时间事件 ”结 构中的现实化 ,认 为图形— —背景分 离原则不 仅是 一种空间组织的基本认知原则 ,也是语言组织 概念 内容 的一个基本认知原则 。 二 、案 例 分 析
图表作文是将非汉字信息 ( 通常用 图表表示 的数字或信 息 )转换成文字信息的一种作文 ,它要求考生用文字来描述
例谈基于图式理论的英语概要写作教学

例谈基于图式理论的英语概要写作教学【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图式理论和英语概要写作教学的概念,接着详细探讨了图式理论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包括如何通过图式理论指导下的写作实践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分析了图式理论对写作质量的影响,以及图式理论如何与具体写作技巧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
然后,讨论了图式理论在英语概要写作教学中存在的局限性。
总结了图式理论在英语概要写作教学中的重要性,展望了未来图式理论在写作教学中的应用前景。
通过本文的讨论,读者可以深入了解图式理论在英语概要写作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为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图式理论、英语概要写作、写作教学、应用、实践、影响、质量、技巧、局限性、重要性、应用前景。
1. 引言1.1 介绍图式理论图式理论(Schemata Theory)是认知心理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是指人类大脑中对于不同事物和事件的认知模式和结构。
在写作教学中,图式理论被广泛应用于帮助学生建立对于不同类型文体的认知框架,从而提高写作效率和质量。
图式理论认为,人类通过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与新学习的内容进行联系和对比,来理解和记忆新的信息。
通过图式理论的引导,学生可以更快地理解和掌握英语概要写作的要点和结构,有助于他们在写作过程中更清晰地表达思想和观点。
图式理论在英语写作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们将详细探讨图式理论在英语概要写作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和作用。
1.2 概述英语概要写作教学英语概要写作是英语写作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旨在通过提炼、总结文章的主要观点和论证,帮助读者更快更有效地理解文本内容。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常常会引导学生进行概要写作的训练,以培养他们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英语概要写作的教学内容包括如何正确理解原文中的主题和中心论点,如何概括出文章的重点内容,以及如何进行适当的归纳和总结。
通过概要写作的训练,学生不仅可以提高对文章的理解能力,还可以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图形/背景理论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学研究

从 这 幅 图 中可 以看 出 ,如 果 以 白 色 为 背景 , 黑色部分很容易被看成 一只花瓶 : 如 果 以黑 色 部分 为 背 景 , 白色 部 分 即 可 看 成 两 个 人 的脸 部 侧 面 图 。 人 们 通 常 无 法 同时 看 到 脸 和 花瓶 ,这 就 是 图形 与 背 景 分 离 的 特 点 。根 据 完 型 心 理 学 的 观点 . 图 形 的确 定
关键 词 : 图形 / 背 景 理 论 突显 阅 读 汉 英翻 译 写 作 英语 教 学
中图分 类号 :H 3 1 9
文献标识码 :A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文章编号 : 1 6 7 2 — 1 5 7 8 ( 2 0 1 3 ) 0 6 — 0 0 3 4 - 0 2
1
引 言
充. 如 下 表 所示
景 理 论 对 大 学 英 语 教 学 的指 导 意 义
2 图 形/ 背 景 理 论 的基 本 思 想 图形 / 背 景 理 论 最 先 由丹 麦 心 理学 家 R u b i n提 出 , 接 着 完 型
心 理 学 家 对 知 觉 及 描 写空 间组 织 方 式进 行 研 究 时 发 现 .在 观 察 周 围环 境 中 的某 个 物 体 时 , 人 们通 常会 把 焦 点 锁 定在 该 物 体 上 ,
第 1 0卷 6期 V 0 1 . 1 0 第 N o . 6
读 与 写 杂 志
Re a d a nd t e Pe r i odi e a l
2 0 1 3年 6月 J u n e 2 0 1 3
图形 /背景理论 视 角下 的大 学英语教 学研 究
王 静
( 江 苏 科 技 大 学外 国语 学 院 江苏 镇江 2 1 2 0 0 3 ) 摘 要: 图形 / 背景 理 论 来 源 于心 理 学 , 后 来 被 用 于认 知 语 言 学来 研 究 语 言 。 本 文在 图形/ 背 景理 论 的 指 导 下 , 重 点 分 析 如 何 将 该理 论 运 用 于 大 学 英语 阅读 理 解教 学 , 汉 英 翻 译教 学 以及 写 作 教 学 , 以期 为 大 学 英语 教 学提供 新 的模 式 和 方 法 。
大学英语教学的图形—背景理论分析

大学英语教学的图形—背景理论分析作者:刘红丽来源:《读写算》2012年第62期摘要:图形—背景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的一个重要理论,该理论以突显原则为基础。
许多语言研究者用它解释各种各样的语言现象。
本文旨在介绍该理论的基本内容和发展的基础上,探讨该理论与大学英语教学之间的关系,以期对大学英语教学提供帮助。
关键词:图形—背景理论突显原则大学英语教学一、引言大学英语教学不同于英语专业教学,因为大学英语教学是集精读、泛读、语法、翻译、写作、口语、听力为一体的教学过程。
随着我国的高等教育逐步向国际化推进,国家教育部在新课程要求中提出了"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教学目标。
于是,大学英语等级考试(CET4,CET6)从2006年12月起在全国范围内采取了新题型的考试方式,与以往的考试相比,新题型取消了选择题,加大了听力分值的比例,增加了快速阅读、选词填空、翻译或改错等题型,由客观题向主观题倾向。
这无疑也对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挑战,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是大学英语教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本文旨在运用认知语言学的图形—背景理论探讨大学英语教学的方式方法,希望对大学英语教学有指导意义。
二、图形—背景理论图形—背景理论归属于认知语言学,源于完形心理学,该理论认为:人们总是根据自己的心理体验来感知事物和事件,然后再对之进行分析和整理,再对事物划分成图形与背景来组织语言的。
对于图形—背景理论的研究,先驱性的工作是在1915年由丹麦的心理学家鲁宾(Rubin)率先提出的。
该理论通过著名的"人面花瓶幻觉图"(the Face/Vase Illusion)来进行,证明了图形—背景理论是以突显原则为基础的一种理论,即大脑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个有意义的图案上而忽略了周围其它的图案。
完形心理学家,又称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图形—背景理论应遵循分离原则(figure ground segregation),也就是说,人的视觉和听觉输入是根据突显原则来组织,并进行深入研究的。
图形背景理论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2019年31期总第471期高等教育研究ENGLISH ON CAMPUS图形背景理论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文/缪成霞一、引言认知是心理学概念,强调获得知识并加以应用。
也就是说,认知语言学是对语言加工处理的学科。
认知语言学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是认知科学和语言学结合的一门新学科,它提出的思维方式有别于传统的语言学。
作为认知语言学的一个重要理论,图形/背景最初被运用于心理学,认知语言学家Talmy最先把它与语言学相结合,为语言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出发点。
而且,对它的研究有利于推动大学外语教学的发展。
阅读是英语学习的重要部分,也是英语综合能力的重要体现。
阅读理解是读者对语言符号进行加工处理的烦琐的过程,它要求读者识别语言符号,还要把这些符号和他们现有的知识以及语篇相关知识相结合,整体把握并进行推敲,最终达到理解的目的。
本文对图形/背景理论做了简要说明,并分析其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以期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有所帮助。
二、文献综述讲到“图形/背景”理论的渊源就不能不提到丹麦心理学家Rubin著名的“脸与花瓶幻觉图”(face/vase illusion)(李福印 2008: 306)。
观察该图时会有两种结果:白色背景上的两张脸或者黑色背景上的一只花瓶。
这反映出了一个感知规律:我们不可能同时看到图中的两种事物,这是因为大脑对视觉信息的组织遵循“图形/背景分离原则”。
认知语言学家Talmy最早把图形/背景理论引入语言学研究并加以应用(1975, 1978, 2000a, b)。
Talmy 进一步分析了图形背景分离原则,并用图形/背景理论最先研究自然语言里的空间关系,此后,Talmy 又进一步深入到小句的主宾语选择以及复杂句的主从句选择的分析上。
这些研究成果也加速了其他学者对该理论进行的相关研究,如Langacker (1987, 1991),Ungerer & Schmid (1996),Chen (2003), Croft & Cruse (2004)等学者相继对这一理论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把图形/背景理论的运用扩展到句法、语篇和言语事件等语言范畴的研究。
图形—背景理论视域下的大学英语教学

图形—背景理论视域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摘要:图形-背景理论是人们了解世界的基本方式,它出自心理学,并被认知语言学用来进行语言研究。
图形-背景理论的应用对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有着显著的效果和重要启示,并对外语习得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从介绍该理论,当前大学英语阅读与写作教学的弊端、以及该理论对阅读、写作方面的启示出发,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更多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关键词:图形-背景理论、凸显原则、英语教学;引言:在当前新文科背景下,强调将文科与其他学科相融合,也为了顺应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要求,将推动大学英语教学革新,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为己任。
这就需要大量的一线教师和学者们在当前英语教学中思考,在教学中考察,在教学上分析,不断革新我们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方式方法,将实用有效的理论应用在大学英语教学中。
图形-背景理论是认知语言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以凸显原则为基础,将该理论与大学英语教学结合,为我们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提供有效的教学启示。
1.图形-背景理论1915年丹麦心理学家鲁宾最早提出图形-背景理论,他发现人们在观察某个特定的事物时,习惯把事物中某些部分当做重点或中心,这一部分处在突显的位置则可以吸引注意力、成为焦点,被称为图形。
而将其余部分在认知中起参照辅助作用,用来衬托图形的,则称为背景。
图形和背景两者不会同时出现在一个认知结构中,人们一般会对重点和中心的部分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观察。
德国心理学家Koffka概括和加深了该组织理论研究,认为人的知觉场总能区分图形和背景两个部分,图形和背景的区分通常遵循“霍普格朗茨原则”-图形往往具有完形特征,相对较小,容易移动或运动特征,相反背景通常面积或体积大,不易移动,位置相对固定。
第一个将图形-背景理论应用于语言研究的是Talmy,他分别研究了图形与背景在单句和复句中的应用,并指出了图形与背景关系,既表达简单的空间关系又可以表达复杂时间、因果等关系。
1.图形-背景理论在语言学中的意义语言中的图形和背景与客观世界中的图形和背景不同。
基于图形_背景理论的英语被动语态的认知研究

图形背景理论下的大学翻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图形背景理论下的大学翻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摘要:在英语教学中,翻译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贯穿于英语教学的始终。
从不同语言研究领域找到理论依据,是翻译教学的指导性原则。
人类心理学研究是图形背景理论的发源地,实践结果表明,在解释语言现象时利用这一理论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因此,本文以图形背景理论下的大学翻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为题,首先阐述图形背景理论的概念,然后介绍图形背景理论对语言认知解读,最后提出在大学翻译教学中应用图形背景理论的建议,希望为相关行业提供借鉴。
关键词:图形背景理论;大学翻译教学;语言认知引言:图形背景理论对人类认知规律中的突显原则进行了探讨,认为人们在认知某种事物时,会将其分为两个部分,主要是优势部分和劣势部分,在语言中这种认知倾向同样存在,因此,在大学翻译教学中对图形背景理论进行合理运用,是提升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效率和质量的重要途径。
1.图形背景理论概述脸与花瓶视觉图是图形背景理论的起源,如图1所示。
对这个图形进行观察,通常会得到两种结果,第一种结果是黑色背景上有一只花瓶,另一种结果是白色背景上存在两张脸。
上述结果是对人类感知规律的反映,简言之,就是人类在认知事物的过程中,会将事物分为优势和劣势两个部分,其中优势部分为图形,而劣势部分为背景。
人类通常会将绝大部分注意力集中到图形上,而集中在背景上的注意力较少。
这一理论被应用到语言研究后,就形成了图形背景理论。
研究者对理论的定义如下:图形作为一个可以运动的物体,其变量可以由场所、方向或路径表示,突显是其最主要的价值。
背景作为参照体,在参照框架中不会发生变化,与这个参照体相比,图形场所、方向或路径会被特定的描写。
通常情况下,容易组成图形的成分具有视野相似性、封闭性和连接性的特征。
比如:天空中的风筝、墙上的海报均可以被视为图形,而天空和墙属于背景。
图1人脸花瓶幻觉图1.图形背景理论对语言的认知解读在语言研究领域,研究者认为利用语言成分映射外部世界的情景,就是语言的作用。
图式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

略论图式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1、引言我国新修订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对于书面表达能力的一般要求是:能用常见的各种应用文体完成一般的写作任务,能较好地描述个人经历、事件、观感、情感等;能就一定话题或提纲在半小时内写出120150词的短文,内容完整、用词恰当、语篇连贯,表达意思清楚,无重大语言错误,并能使用恰当的写作技能。
大学应始终站在教育改革的最前沿,确立人本教育和现代教育观,坚持以学生为本的育人观,为经济全球化,面向世界实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基于此,。
近年来这些现象已引起国内广大学者和英语教师的关注,他们尝试以各种方法改变教学现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本文探讨将图式理论运用于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以期切实提高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水平。
3、图式理论的引入图式理论(Schema Theory)是认知心理学中用来解释理解心理过程的一种理论模式。
自德国哲学家康德(Kant)提出认知图式的概念,到格式塔心理学家巴特勒特(Bartlett)对图式理论的发展以及人工智能专家鲁姆尔哈特(Rumelhart)等对该理论的完善,再到现代的广泛研究,图式理论历经了220多年的历史。
在此期间,对该理论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
图式理论因具有很强的概括性和解释力,已被用来解释多方面的心理过程,显现了其研究所覆盖范围的广阔性。
到上世纪80年代,心理语言学家把图式理论运用到外语教学中,解释外语学习和阅读理解的心理过程(Carrell、Eisterhold,1983;Hudson,1982;Johnson,1981-1982)。
此后,图式理论被普遍运用于英语阅读教学和听力教学中,大量的研究证明在听力教学和阅读教学中通过利用文字、图片、多媒体等手段能激活学生的现存图式,引导学生创建新的图式,有效地改善和提高教学效果。
笔者认为,写作的过程中也存在应用旧有图式(背景知识),构建新图式,达到成功写作的目的这样的过程。
因此在写作课上教师应积极设置情景,引导学生应用背景知识,获得新的图式。
例谈基于图式理论的英语概要写作教学.doc

例谈基于图式理论的英语概要写作教学-摘要:概要写作分阅读和写作两个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基于图式理论,首先根据文章体裁,激活形式图式,确立文章结构,搭建支架,提取关键词,再激活内容图式,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最后激活语言图式,丰富语言表达,建立新图式,为学生提供一种有效的英语概要写作模式。
关键词:概要写作;图式理论;支架搭建英语概要写作是国内外大规模考试中首次使用的题型[1],对浙江的师生来说,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挑战,一线英语教师不得不改变教学观念,重新思考教学方法。
为此,笔者所在的工作室尝试了基于图式理论的英语概要写作教学,旨在探索出一种有效的英语读写课教学模式。
图式理论作为一种认知理论,被广泛应用于翻译、语篇理解以及阅读、听力技能的培养等领域[2]。
图式的基本功能是构建、推理、搜索与整合。
图式可分为形式图式(材料的体裁和篇章结构方面的知识)、内容图式(对阅读材料主题和内容范畴的了解程度,涉及有关文章内容的历史、宗教、文化和社会等多方面的知识背景,是理解文章的依据)和语言图式(对构成阅读材料的语言的掌握程度,包括语音、词汇、词法和习惯用法方面的知识,是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的基础)。
利用图式理论获取的知识是通过人的大脑中的语义网络来显示,如果我们使用它,就会在大脑里形成图式。
因此,我认为将图式理论应用于“读写结合”的概要写作中,可有效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英语概要写作包含阅读和写作两个过程。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文章的大意,弄清不同体裁文章内部的逻辑关系,提取文章的要点和关键词或词组。
而写作过程则是在阅读的基础上,根据阅读时所提取的主要信息准确、简洁地呈现原文的主要内容。
其实,概要写作的过程就是对原有图式进行提取、激活、运用的过程,而前提是在学生的大脑中需要有相应的图式。
因此,我们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建构图式,在大脑中形成“什么样的体裁一般采用什么样的结构,需要什么样的内容,使用什么样的语言”的图式,便于学生在概要写作时顺利提取并激活图式,让学生按体裁进行框架搭建、内容组织、语言运用。
运用思维导图开展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方法论文

运用思维导图开展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方法论文运用思维导图开展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方法论文1974年,BBC播出了英国人东尼·伯赞(Tony Buzan)的10集电视系列片《思维导图使用手册》,第一次向世界正式介绍了“思维导图”(Mindmapping)的概念。
这是一种以直观形象的图示来建立起一种网状联系的记录方法。
它能依据全脑的概念,按照发散性思维的模式进行思考,全面调动左脑的逻辑、顺序、条例、文字、数字以及右脑的图像、想象、颜色、空间、整体思维,使大脑潜能得到最充分的开发,从而极大地发掘人的记忆、创造、身体、语言、精神、社交等各方面的潜能。
因为这一创举,东尼·伯赞被誉为“世界大脑先生”,而思维导图也被誉为“21世纪全球性的思维工具”,被广泛地应用到了人们的工作、学习中,甚至是生活当中,也引发了各界对它的使用方法的研究和讨论。
近年来,国内关于思维导图的论文发表虽然呈快速上升趋势,但理论探讨类的研究多以文献综述为主,缺乏理论上的创新和突破;实践研究类则以简单经验介绍为主,鲜见严格控制变量的实证性研究。
而在国际上,对思维导图的研究已经拓展到从简单的纸笔构图迁移到计算机构图、协同构图等方面。
整体上看,国内外对思维导图的关注度都越来越高,但研究方向上国际上更加前沿,研究规范上国外也显著高于国内。
一方面,由于高校扩招引发的师生比严重失衡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带来的教学时长缩减,都使得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写作教学成效堪忧。
而对于一门语言来说,听、说、读、写等技能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
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语言实际应用能力,必须全面提高对各个技能的培养水平。
作为一所以农科专业为主的西部二本院校,云南农业大学的生源受到地域、专业和经济能力等多方面的限制,学生的英语基础水平总体而言未能满足大学英语教学的基本水平。
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收效甚微。
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不可避免地受到应试教学的限制,这与长期主导大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动机——CET四、六级考试有着密切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形背景理论下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摘要: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中一个组成部分,但是从写作情况看,学生的写作综合技能亟待提高。
针对写作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介绍了图形背景理论,旨在以图形背景理论指导写作教学,为教师提供教法借鉴,给学生提供提高写作的方法,以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图形背景理论;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启示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4-0281-02一、引言图形-背景(figure-ground theory)是认知语言学当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以突显原则为基础的一种理论。
“图形-背景分离原则”不但是空间组织的一个基本认知原则,也是语言组织概念内容的一个基本认知原则,已被许多语言研究者用来解释各种语言现象。
本文将从图形-背景理论的基本思想出发,力图探讨英语写作的认知机制,以期对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有所启示。
二、图形背景理论“图形-背景”理论源于心理学,是一种认知观。
1915年由丹麦心理学家鲁宾(rubin)首先提出,后由完形心理学家借鉴来研究人的知觉(主要是视觉和听觉)及描写空间组织。
当我们观察周围环境中的某个物体时,我们通常总会把这个物体作为在知觉上突显的图形,而把环境作为背景,这就是突显原则。
根据完形心理学家的观点,图形的确定应遵循“普雷格郎茨原则”,即通常是具有完形特征的物体(不可分割的整体)、小的物体、容易移动或运动的物体用作图形。
图形和背景的关系是非对称的,图形常居于视觉的中心,是感知的焦点。
通常我们不能同时即能观察到图形又能观察到背景,总是在两者中做出认知的选择。
talmy最先将“图形-背景”理论用于语言研究。
他认为,“图形-背景分离原则”也是语言组织的一个基本认知原则。
人们不能既看到图形又看到背景,图形是包含于背景之中但又突出于背景的成分,在认知中占优势,是最为明显的成分,成为注意的焦点。
在语言的组织过程中,不同的视角、不同的着眼点会产生不同的语言结构,通过这些不同的语言结构表达出作者不同的观点和态度。
三、图形背景理论在语言学中的应用(一)ungerer和schmid(1996)通过研究句子“the book (图形) is on the desk (背景)”和“the balloon (图形) is flying over the roof(背景)”之后指出,图形和背景可以理解为一种位置关系,这种位置关系常常用来表述一些命题。
在表述位置关系式,单个介词的意象图式不仅可以被具1体化,还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隐喻引申(metaphorical extensions),其引申意义可以用于表达抽象概念和范畴。
例如:1、the kite is flying over the house.2、who is over you in your new job?在用图形-背景理论对over的多重意义进行分析后,我们会发现over的所有用法都是来自over的中心图式所带来的意义。
在上面两个例子中1使用了over的本意,2则在其本意上被引申为管理和控制。
一个介词的多种意义都不可能脱离于该词的中心图式所带的意义,这些意义都是在此中心意义的基础上不断具体化或是引申而来的。
认知语言学这一发现大大减弱了语言形式和意义之间对应的任意性,并且将描写具体事物的语言和隐喻语言放在了统一的理论框架之下。
(二)langcker(1987:144-146)认为英语句式的表达也遵循图形背景原则。
在一个简单的及物动词做谓语的句子中,主语即图形,宾语为背景,动词表示二者之间的关系。
选择不同的部分做图形,就是选择不同的主语,其结果是不同的句法结构。
认知语法认为图形-背景区分的认知原则可以系统的解释句法的多样化。
例如:3、the bike is near the house.4、the house is near the bike.两个例句虽然看起来描写的是同一客观情景,都表达的是a在b 附近这一场景,但在例3中“自行车”是图形,“房屋”是背景,“房屋”为“自行车”提供参照点,这符合图形背景理论的特征-较小的、可移动的作为图形,较大的、固定的作为背景,因此是正常的表达法。
“自行车”是相对于“房屋”这一参照点来定位和评述的,成为认知中的突显对象,而在例4中正好相反,显然不符合一般的认知模式。
talmy(2000) 也利用图形背景理论对复合句进行分析,其主句和从句代表了时间、因果或其他类型的关系中的两个事件,分别充当图形和背景。
如在表示时间顺序的复合句中,人们总会遵循顺序的原则,从句的动作一般是较早发生的,通常被作为背景;而主句的动作一般是较晚发生的,通常被作为图形。
如在she departured after his arrival中,表示时间顺序的复合句中就同时也包含了其中的因果关系,在she departured because of his arrival中,到达发生在前所以为离开作参照点。
这样,较早发生的事件就会成为背景,而较晚发生的事件就会成为图形。
所以,在组织复合句时,要根据图形背景理论的特征选择合适的图形和背景以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
四、图形背景理论下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一)图形背景理论下词语的运用通过over的中心图式可以看出,一个介词的多种意义都不可能脱离于该词的中心图式所带的意义,这些意义都是在此中心意义的基础上不断具体化或是引申而来的,通过隐喻引申,词语在中心图示的基础上突显出不同的意义。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利用由图形-背景模式分析而得出的这一新发现,引导学生由某一介词的中心图式去想象它的具体和引申意义以便发现同一介词不同用法的相似之处,进而帮助学生掌握这个介词的各种意义并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同样该理论也可以指导其他词汇的学习。
词汇知识包括词汇广度知识和深度知识,不少学生的词汇学习观念主要停留于广度上,认为词汇学习主要是生词学习, 扩大词汇量。
但词的意义有不同的层面,在写作过程中很多学生只是根据汉语意思使用英语词汇,但在英语中每个词的词义都是在一定语境空间的使用中得以突显的。
每个词的意义都有特定的范围框架,并且和相关词项构成特定的彼此联系的意义域,词的意义就是在域的范围内突显的。
在不同的背景域参照下,同一个词所突显的可能是不同的意义,如flesh与meat分别是生物活体和食物两种概念框架背景下的意义,所以要根据所要表达的不同的情景选择合适的词语。
(二)图形背景理论下句式的选择学生在用英语写作时,最容易受汉语句式的影响。
学生写作时,往往是用先汉语想要表达的东西,然后再翻译成英语,所以很多学生的写作不可避免地写出中国式的英语。
同时他们用的句式比较单一,在表达某一观点时常用用 i think 或i also think之类的句子,因此整片文章都在简单的罗列一些观点,文章没有主语的变化和注意焦点的变化,因此显得很单调。
可以对比以下下面的表达:5、susan s skirt was very beautiful. the skirt was bought by his father. the skirt was expensive.6、susan s father bought her a beautiful skirt, which was expensive.通过对比可以看出5的主语没什么变化,因此表达上显得很单调;而6通过使用不同的句式使得表达更生动。
所以,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在所有的句式中,主语的选择不是任意的,而是由情景需要突显的内容所决定的。
不同的人观察某一事物的角度、过程和注意力不同,会使用不同的表达方式。
因此除了常规的主谓句以外,就产生了为突出某一句子成分而选择的非常规句,如:倒装句、被动句、感叹句、强调句型等等。
我们知道,同样的意思用不同的句式所传达的意义是不同的。
句式的变换可以式文章看起来有活力,同时也显示了写作者驾驭句式的能力。
从句法的选择上我们可以看出不断变换当作图形或背景的对象,有助于使文章显得有文采,也容易让读者根据图形的变化来抓住文章的主题。
五、结语图形背景理论为英语写作的词汇的使用及句法的选择上给我们英语教学提供一些启示。
如果在写作时,我们能意识到这一点,根据不同的语境选择合适的词语,根据不同的场景,适时地锁定或转换句型,那么所写的作文必定紧凑但不单调,内容丰富但不突兀,写作能力将会有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1\]langacker,r.w.reference-pointconstructions\[j\].cognitive linguistics,1993.\[2\]f.ungerer & h.j.schmid.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 \[m\].london:longman,1996.\[3\]talmy,leonard.toward a cognitivesemantics,vol.1,concept structuring systems\[m\].cambridge,massachusetts:the mit press,2000:315-316.\[4\]匡芳涛,文旭.图形-背景的现实化\[ j\].外国语,2003,(4).\[5\]刘国辉.图形-背景空间概念及其在语言中的隐喻性表征\[j\].外语研究,2006,(2).\[6\]王丽敏.对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思考\[j\].外语研究,2006,(4).\[7\]杨敏.“图形-背景”理论对英语语法教学的启示\[j\].社科纵横,2009,(2).\[8\]周岩.图形—背景理论与介词用法、句法选择\[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