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部分
弟子规入则孝全文及解释
![弟子规入则孝全文及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ff51b302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f2.png)
弟子规入则孝全文及解释弟子规是儿童读物中的一本经典书籍,主要内容是教导孩子们如何行为礼仪和孝道。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弟子规对于培养儿童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起着积极的作用。
以下是弟子规的全文及解释。
一、弟子规全文《弟子规》共有三百六十条,下面将列举其中的一部分:第一条: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第六条:父慈则孝子,母慈则孝女。
第二十五条: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温、恭、让、信,皆在其中。
第四十九条: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诚答。
父母亲,名声扬,朋友来,敬问访。
第一百三十九条:长幼有序,友与朋比。
宜先贤礼,后闻诸侯。
第一百四十三条:退有虚室,室必备物;出有远行,行必有常。
与人同好,乐则共赏;虽游必有方,无随行僧。
第一百五十七条:如囊萤者,不治以火;如映雪者,不照以白。
第一百八十六条:世故周遭,利令争先。
争先有坏,宜以静处。
第二百四十六条:呜呼哀哉,谨慎终始!凡议论,其事详始。
对是非,要审法度;闻利害,思索可否。
第三百六十条:人若无恒,子不学礼。
二、弟子规解释《弟子规》中的各条规范着孩子的行为方式和态度,以下是对该文中部分规则的解释: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这几条强调了子女对父母的应答与顺从。
孩子们应该及时回应父母的呼唤,听从他们的命令,并且尊重他们的教导和接受他们的责备。
父慈则孝子,母慈则孝女。
这句话告诉我们,父母对孩子的慈爱和关怀是孩子孝顺的第一动力。
当孩子看到父母的慈爱时,他们会自然而然地回报父母的孝顺。
宜先贤礼,后闻诸侯。
这句话强调了以学习先贤的礼仪为第一步,然后再去了解其他诸侯的风俗。
先贤的礼仪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了世世代代的人对于尊重和规范的认知。
退有虚室,室必备物;出有远行,行必有常。
这句话表达了收敛性格与出外行走的重要性。
在退而有所思的时候,我们应该提供一个安静的环境,收拾好自己的东西。
《弟子规》原文及译文
![《弟子规》原文及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951ad6ca6bec0975f465e2bd.png)
《弟子规》原文及译文一、《弟子规》简介《弟子规》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写而成,教导学生为人处世的规范,做到与经典同行为友。
《弟子规》是儒家的基础,人性的基础。
所谓“弟子”的意思有两个:一是指孩子;二是指学生;“规”就是规范、规矩。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
以《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
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
后来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训蒙文》,并改名《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教育孺子的最佳读物。
《弟子规》这本书,影响之大,读诵之广,仅次于《三字经》。
《弟子规》共360句(1080字),概述简介,通俗易懂,是灌输儒家文化的精髓。
二、弟子规作者生平李毓(yù)秀(1647-1729),字子潜,号采三。
山西省西南部的新绛(jiàn ɡ)县龙兴镇周庄村人,生于清代顺治年间,卒于雍正年间,享年83岁。
清初著名学者、教育家。
从师党冰壑游历近二十年。
精研大学中庸,创办敦复斋讲学。
来听课的人很多,门外满是脚印。
太平县御史王奂曾多次向他请教,十分佩服他的才学,被人尊称为李夫子。
平生只考中秀才,主要活动是教书。
弟子规共分七课来讲,第一课是“入则孝”、第二课是“出则弟”、第三课是“谨”、第四课是“信”、第五课是“泛爱众”、第六课是“亲仁”、第七课是“余力学文”。
THANKS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完整版)弟子规全文带注解
![(完整版)弟子规全文带注解](https://img.taocdn.com/s3/m/87030187763231126fdb1159.png)
dìzǐ guī弟子规弟子:一般有两种意义:一是年纪较小为人弟和为人子的人;二是指学生。
这里是用一种意义上的“弟子”。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的文义,记录了孔子的108项言行,共有360句、1080个字,以三字为一句,两句一韵编篡而成,分为五个部分加以演述;具体列举出为人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
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zǒng xù【总叙】dì zǐ guī shèng rén xùn shǒu xiào tì cì jǐn xìn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解读: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
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姊妹。
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
fàn ài zhòng ér qīn rén yǒu yú lì zé xué wén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解读: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的学习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
rù zé xiào【入则孝】在日常生活中要孝顺父母fù mǔ hū yìng wù huǎn fù mǔ mìng xíng wù lǎn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解读: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应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
弟子规全文(注音及解释)
![弟子规全文(注音及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2144046427d3240c8447ef36.png)
弟子规zǒng xù【总叙】dìzǐguīshângrãnxùn shǒuxiàotìcìjǐnxìn fànàizhîng ãrqīnrãn yǒuyúlìzãxuãwãn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rù zé xiào【入则孝】fùmǔhūyìngwùhuǎn fùmǔmìng xíngwùlǎn fùmǔjiào xūjìngtīng fùmǔzãxūshùnchãng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dōngzãwēn xiàzãqìng chãnzãxǐng hūnzãdìng chūbìgào fǎnbìmiàn jūyǒucháng yâwúbiàn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shìsuīxiǎo wùshànwãi gǒushànwãi zǐdàokuīwùsuīxiǎo wùsīcáng gǒusīcáng qīnxīnshāng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qīnsuǒhào lìwâijùqīnsuǒwùjǐnwâiqùshēnyǒushāng yíqīnyōu dãyǒushāng yíqīnxiū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qīnàiwǒxiàohãnán qīnzēngwǒxiàofāngxián qīnyǒuguîjiànshǐgēng yíwúsârïuwúshēng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jiànbúrù yuèfùjiàn hàoqìsuí tàwúyuàn qīnyǒujíyàoxiāncháng zhîuyâshìbùlíchuáng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sāngsānnián chángbēiyâjūchùbiàn jiǔrîujuãsāngjìnlǐjìjìnchãng shìsǐzhěrúshìshēng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chū zé tì【出则弟】xiōngdàoyǒu dìdàogōng xiōngdìmùxiàozàizhōng cáiwùqīng yuànhãshēng yányǔrěn fânzìmǐn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huîyǐnshíhuîzuîzǒu zhǎngzhěxiān yîuzhěhîu zhǎnghūrãn jídàijiào rãnbùzài jǐjídào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已即到chēngzūnzhǎng wùhūmíng duìzūnzhǎng wùxiànnãng lùyùzhǎng jíqūyīzhǎngwúyán tuìgōnglì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qíxiàmǎchãngxiàjūguîyïudài bǎibùyúzhǎngzhělìyîuwùzuîzhǎngzhězuîmìngnǎizuî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zūnzhǎngqián shēngyàodīdībùwãn quâfēiyíjìnbìqūtuìbìchíwânqǐduìshìwùyí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shìzhūfù rúshìfù shìzhūxiōng rúshìxiōng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jǐn【谨】zhāoqǐzǎo yâmiánchílǎoyìzhìxīcǐshíchãnbìguàn jiānshùkǒu biànniàohuízhãjìngshǒu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guānbìzhâng niǔbìjiãwàyǔlǚjùjǐnqiâzhìguānfúyǒudìngwâi wùluàndùn zhìwūhuì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yīguìjié búguìhuá shàngxúnfèn xiàchènjiā duìyǐnshíwùjiǎnzãshíshìkěwùguîzã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niánfāngshào wùyǐnjiǔyǐnjiǔzuìzuìwãichǒu bùcōngróng lìduānzhèng yīshēnyuán bàigōngjìng 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wùjiànyùwùbǒyǐwùjījùwùyáobìhuǎnjiēlián wùyǒushēng kuānzhuǎnwān wùchùlãng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zhíxūqìrúzhíyíng rùxūshìrúyǒurãn shìwùmáng mángduōcuò wùwèinán wùqīnglüè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dîunàochǎng juãwùjìn xiãpìshìjuãwùwân jiāngrùmén wènshúcúnjiāngshàngtáng shēngbìyáng 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rãnwânshuíduìyǐmíng wúyǔwǒbùfēnmíng yîngrãnwùxūmíngqiútǎngbùwân jíwãitōu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jiârãnwùjíshíhuán hîuyǒujíjiâbùnán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xìn【信】fánchūyán xìnwãixiān zhàyǔwàng xīkěyān huàshuōduōbùrúshǎo wãiqíshìwùnìngqiǎo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jiānqiǎoyǔhuìwūcíshìjǐngqìqiâjiâzhījiànwèizhēn wùqīngyán zhīwèidì wùqīngchuán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shìfēiyíwùqīngnuîgǒuqīngnuîjìntuìcuîándàozì zhòngqiěshū wùjíjí wùmóhū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bǐshuōcháng cǐshuōduǎn bùguānjǐmîxiánguǎn jiànrãnshàn jísīqízîngqùyuǎn yǐjiànjī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jiànrãnâjínâixǐng yǒuzãgǎi wújiājǐng wéidéxué wéicáiyì bùrúrén dāngzìlì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ruîyīfúruîyǐnshíbùrúrãn wùshēngqīwãnguînùwãnyùlâsǔnyǒulái yìyǒuquâ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wãnyùkǒng wãnguîxīn zhíliàngshìjiànxiāngqīn wúxīnfēi míngwãicuîyǒuxīnfēi míngwãiâ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guînãnggǎi guīyúwútǎngyǎnshìzēngyìgū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fàn ài zhòng【泛爱众】fánshìrén jiēxūài tiāntóngfù dìtóngzài xìnggāozhěmíngzìgāo rãnsuǒzhîng fēimàogāo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cáidàzhěwàngzìdàrãnsuǒfúfēiyándàyǐyǒunãng wùzìsīrãnsuǒnãng wùqīngzī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wùchǎnfùwùjiāopín wùyàngùwùxǐxīn rãnbùxián wùshìjiǎo rãnbùān wùhuàrǎo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rãnyǒuduǎn qiâmîjiērãnyǒusīqiâmîshuōdàorãnshàn jíshìshàn rãnzhīzhīyùsīmiǎn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yángrénè jìshìè jízhīshèn huòqiězuòshànxiāngquàn dãjiējiàn guîbùguīdàoliǎngkuī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fánqǔyǔguìfēnxiǎo yǔyíduōqǔyíshǎo jiāngjiārãn xiānwânjǐjǐbúyùjísùyǐ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ēnyùbào yuànyùwàng bàoyuànduǎn bàoēncháng dàibìpú shēnguìduān suīguìduān cíérkuān恩欲报怨欲忘抱怨短报恩长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shìfúrãn xīnbùrán lǐfúrãn fāngwúyán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qīn rén【亲仁】tóngshìrén lèibùqí liúsúzhòng rénzhěxī guǒrãnzhěrãnduōwâi yánbúhuìsâbúmâi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nãngqīnrãn wúxiànhǎo dãrìjìn guîrìshǎo bùqīnrãn wúxiànhài xiǎorãnjìn bǎishìhuài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yú lì xué wén【余力学文】búlìxíng dànxuãwãn zhǎngfúhuáchãnghãrãn dànlìxíng bùxuãwãn rânjǐjiàn mâilǐzhēn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dúshūfǎyǒusāndào xīnyǎnkǒu xìnjiēyào fāngdúcǐwùmùbǐcǐwâizhōng bǐwùqǐ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kuānwãixiàn jǐnyînggōng gōngfūdào zhìsâtōng xīnyǒuyísuízhájìjiùrãnwân qiúquâyì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fángshìqīng qiángbìjìng jīànjiãbǐyànzhâng mòmópiān xīnbùduān zìbújìng xīnxiānbìng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liâdiǎnjíyǒudìngchùdúkànbìhuányuánchùsuīyǒujíjuànshùqíyǒuquēhuài jiùbǔzhī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fēishângshūbǐngwùshìbìcōngmíng huàixīnzhìwùzìbào wùzìqìshângyǔxián kěxúnzhì非圣书屏勿视敝聪明坏心志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部分读音注释◇「首孝弟次谨信」:「弟」读音tì,通「悌」;◇「出必告反必面」:「告」读音ɡù为古音,今音ɡào;◇「对尊长勿见能」:「见」读音xiàn,通「现」;◇「骑下马乘下车」:「车」读音jū为古音,今音chē;◇「老易至惜此时」:「惜」读音xī,另有读音xí;◇「便溺回辄净手」:「溺」读音niào,通「尿」,指小便;◇「上循分下称家」:「分」读音fân,指身份;「称」读音chân,意为相称;◇「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阈」读音yù第四声,意为门槛;「跛倚」读音bǒyǐ,「跛」是指一只脚斜站着;「跛倚」是指身子歪曲斜倚;「箕踞」读音jījù,是指坐着时双脚展开像簸箕或是虎踞的样子;「摇髀」,是指抖腿或摇臀,「髀」读音bì,指大腿;◇「人问谁对以名」:「谁」读音shuí,另有读音shãi;◇「知未的勿轻传」:「的」读音dì第四声,意为真实、确实;◇「勿急疾勿模糊」:「糊」hū,另有读音hú、hu;◇「纵去远以渐跻」:「跻」读音jī,意为上升;◇「行高者名自高」:「行」读音为xìnɡ第四声,意为德行;◇「人所能勿轻訾」:「訾」读音为zī第一声,意为口毁;◇「非圣书屏勿视」:「屏」读音bǐnɡ,通「摒」,意为放弃,除去;◇「圣与贤可驯致」:「驯」读音xún第二声,意为逐渐。
弟子规全文加译文
![弟子规全文加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cda02218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b6.png)
弟子规全文加译文
弟子规全文加译文
《弟子规》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
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是集中国传统家训、家规、家教之大成。
小编今天为大家带来弟子规全文,一起来看看吧!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后来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训蒙文》,并改名《弟子规》。
《弟子规》内容浅显易懂,很快流传开来,且影响之大,读诵之广,仅次于《三字经》。
《弟子规》共有360句、1080个字,三字一句,两句或四句连意,和仄押韵,朗朗上口;全篇先为“总叙”,然后分为“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七个部分。
《弟子规》根据《论语》等经典编写而成,集孔孟等圣贤的道德教育之大成,提传统道德教育著作之纲领,是接受伦理道德教育的、养成有德有才之人的最佳读物。
采纳《论语·学而》篇中“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意,加以引申扩展,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的形式进行论述,阐释了“弟子”在家、在外、待人接物、为人处世、求学等方面应具备的礼仪与规范。
是一部成书于清朝并广为流传的儿童启蒙读物,目的就是要对孩子进行启蒙教育,为将来成长和发展奠定基础。
弟子规全文以及译文:
1、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弟子规分为哪几部分
![弟子规分为哪几部分](https://img.taocdn.com/s3/m/4d851bad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ec.png)
弟子规分为哪几部分弟子规分为哪几部分《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代教育家李毓秀编写的三言韵文,依据孔子部分教诲编成的'学童生活规范,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弟子规分为哪几部分,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弟子规》分8部分:总序、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总叙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入则孝父母唿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丧叁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出则弟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长唿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称尊长勿唿名对尊长勿见能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煺恭立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进必趋煺必迟问起对视勿移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谨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信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煺错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煳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泛爱众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待婢僕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亲仁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余力学文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读书法有叁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塬处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
弟子规原文(5篇)
![弟子规原文(5篇)](https://img.taocdn.com/s3/m/5bfe9a51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7c3f64b.png)
弟子规原文(5篇)弟子规原文1弟子规原文总叙弟子规,圣人训。
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则学文。
入则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物虽小,勿私藏,若私藏,亲心伤。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
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出则悌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
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
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
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
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
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
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
谨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
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
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
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
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
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
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
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
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
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
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
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
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
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
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
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
信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
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
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
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
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
二年级下弟子规古诗词必背译文
![二年级下弟子规古诗词必背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6fa1f654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fc.png)
二年级下弟子规古诗词必背译文《弟子规》是清代李毓秀所著的儒家经典,是儿童启蒙读物,强调孝悌、礼仪、学习等方面的教育。
以下是《弟子规》中部分内容的译文,适合二年级下的学生背诵:1. 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命,行勿懒。
译文:当父母呼唤时,要迅速回应;父母吩咐事情时,要立刻去做,不要懒惰。
2. 父母教,须敬听。
父母责,须顺承。
译文:要恭敬地听取父母的教诲;当父母责备时,要顺从接受。
3. 冬则温,夏则凊。
晨则省,昏则定。
译文:冬天要保暖,夏天要凉快。
早晨要问候父母,傍晚要报告一天的事务。
4. 出必告,反必面。
居有常,业无变。
译文:出门时要告知父母,回来时要面见父母。
居住要有固定的地方,工作要稳定不变。
5. 事虽小,勿擅为。
苟擅为,子道亏。
译文:即使是小事,也不要擅自做决定。
如果擅自做决定,就违背了孝道。
6. 物虽小,勿私藏。
苟私藏,亲心伤。
译文:即使是小东西,也不要私自藏起来。
如果私自藏起来,会让父母感到伤心。
7. 亲所好,力为具。
亲所恶,谨为去。
译文:父母所喜欢的事物,要尽力去准备;父母所不喜欢的事物,要谨慎地去除。
8. 身有伤,贻亲忧。
德有伤,贻亲羞。
译文:如果身体受伤,会让父母担忧;如果品德有损,会让父母感到羞耻。
9. 亲爱我,孝何难。
亲憎我,孝方贤。
译文:如果父母爱我,孝顺并不难;如果父母不喜欢我,孝顺才是真正贤德的表现。
10. 亲有过,谏使更。
怡吾色,柔吾声。
译文:如果父母有过错,要温和地劝告他们改正。
要和颜悦色,声音柔和。
这些译文简洁明了,适合二年级学生理解和背诵。
通过学习《弟子规》,孩子们可以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弟子规》原文、注释及译文解析
![《弟子规》原文、注释及译文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b5ef5106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b0.png)
《弟子规》原文、注释及译文解析一、《弟子规》概述:1、《弟子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重要经典,是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录。
这部著作以孔子的教诲为中心,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阐述了做人的准则和行为规范。
全书分为七个部分,包括总序、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友爱兄弟、修身养性、待人接物、学习进取。
2、《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中国传统的启蒙教材之一,作者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李毓秀。
后经贾存仁修订改编而成为《弟子规》。
其内容取自《论语·学而篇》中的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核心思想是孝、悌、仁、爱。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弟子规》的全文及解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3、《弟子规》是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的文体方式编纂而成。
然后再以《总叙》、《入则孝》、《出则弟》、《谨》、《信》、《泛爱众》、《亲仁》和《余力学文》等部分来加以演述。
列举为人子弟在家、外出、待人接物、求学等应有的礼仪和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和生活教育。
二、《弟子规》原文:1、弟子规,圣人训。
首孝悌,次谨信。
2、泛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则学文。
3、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命,行勿懒。
4、父母教,须敬听。
父母责,须顺承。
5、冬则温,夏则凊。
晨则省,昏则定。
6、出必告,反必面。
居有常,业无变。
7、事虽小,勿擅为。
苟擅为,子道亏。
8、物虽小,勿私藏。
苟私藏,亲心伤。
9、亲所好,力为具。
亲所恶,谨为去。
10、身有伤,贻亲忧。
德有伤,贻亲羞。
11、亲爱我,孝何难。
亲憎我,孝方贤。
12、亲有过,谏使更。
怡吾色,柔吾声。
13、谏不入,悦复谏。
号泣随,挞无怨。
14、亲有疾,药先尝。
昼夜侍,不离床。
15、丧三年,常悲咽。
居处变,酒肉绝。
16、丧尽礼,祭尽诚。
事死者,如事生。
17、兄道友,弟道恭。
兄弟睦,孝在中。
18、财物轻,怨何生。
言语忍,忿自泯。
19、或饮食,或坐走。
长者先,幼者后。
20、长呼人,即代叫。
《弟子规》原文及解释
![《弟子规》原文及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18ca33861711cc7930b716de.png)
《弟子规》原文及解释〈总叙〉原文: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解释:《弟子规》这本书是学童们的生活规范,他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成的。
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一切言行要谨慎,要讲信用;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和,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
以上这些事是学习的根本,非做不可。
如果做了还有余遐,更应努力的学习礼、乐、射、御、书、术等六艺,各种经典,以及其他有益的学问。
〈入则孝〉原文: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事虽小勿擅为茍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茍私藏亲心伤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解释:在家中,父母叫唤我们时,应该一听到就立刻回答,不要慢吞吞的答应。
父母有事要我们去做,要赶快行动,不要借故拖延,或者懒得去做。
父母要我们学好而教导我们时,必须恭敬而不可随便,要将话听到心里。
我们犯错了,父母责备我们,应当顺从并且承担过失,不可忤逆他们,让他们伤心。
为人子女,冬天要留意父母亲穿的是否温暖,居处是否暖和。
夏天,要考虑父母是否感到凉爽。
每早起床,一定要看望父母亲,请问身体是否安好;傍晚回来了,也一定要向父母亲问安。
外出时,先告诉父母要到哪里去,回家以后,一定面见父母亲,让他们感到心安。
日常生活起居作息有一定的秩序,而且对于所从事的事情,不随便改变。
事情虽然很小,不要擅自做主而不禀告父母,假如任意而为,就有损于为人子女的本分,东西虽然很小,也不要背着父母,偷偷的私藏起来,被父母知道了,父母心里一定十分难过。
父母亲所喜爱的东西,当子女的都应尽力准备齐全,父母所厌恶的,都该小心排除。
万一我们的身体受到伤害,一定会给父母亲带来忧愁,我们的品格有了缺失,会让父母亲感到羞辱、没有面子。
三字经弟子规全文
![三字经弟子规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0f67ccf1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ce.png)
三字经弟子规全文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
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
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
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
此五行,本乎数。
曰仁义,礼智信。
此五常,不容紊。
稻粱菽,麦黍稷。
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
爱恶欲,七情具。
青赤黄,及黑白。
此五色,目所识。
酸苦甘,及辛咸。
此五味,口所含。
膻焦香,及腥朽。
此五臭,鼻所嗅。
匏土革,木石金。
丝与竹,乃八音。
曰平上,曰去入。
此四声,宜调协。
高曾祖,父而身。
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玄曾。
乃九族,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
兄则友,弟则恭。
长幼序,友与朋。
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
当师叙,勿违背。
斩齐衰,大小功。
至缌麻,五服终。
礼乐射,御书数。
古六艺,今不具。
惟书学,人共遵。
既识字,讲说文。
有古文,大小篆。
隶草继,不可乱。
若广学,惧其繁。
但略说,能知原。
凡训蒙,须讲究。
详训诂,明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
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
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
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子思笔。
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
自修齐,至平治。
孝经通,四书熟。
如六经,始可读。
诗书易,礼春秋。
号六经,当讲求。
有连山,有归藏。
有周易,三易详。
有典谟,有训诰。
有誓命,书之奥。
我周公,作周礼。
著六官,存治体。
大小戴,注礼记。
述圣言,礼乐备。
曰国风,曰雅颂。
号四诗,当讽咏。
诗既亡,春秋作。
寓褒贬,别善恶。
弟子规全文解释及译文
![弟子规全文解释及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bd37e085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0e.png)
弟子规全文解释及译文《弟子规》是中国古代的一部教育经典,主要用于儿童及青少年的教育。
以下是《弟子规》的全文解释及译文,这里提供的是一种解释方式,不同版本的解释可能有细微差异。
《弟子规》全文解释及译文:第一篇:弟子规第一-三节1.原文: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解释:《弟子规》是由圣人所教导的,首要学习孝道和悌道,其次要谨慎言行,保持诚信。
2.原文: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解释:要广泛地关爱他人,尤其要亲近仁德之人,如果有多余的精力,就要用来学习文化知识。
3.原文: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解释:在贫困的时候,要专注改善自己;在达到富裕的时候,要考虑帮助别人,共同造福天下。
第二篇:弟子规第四-六节4.原文:有德不孤,无德免共。
解释:有德行的人不会孤独,没有德行的人宜避免共处。
欲养正气,所安在何?解释:要培养正直的品质,关键在于在哪里寻找安定。
6.原文:孝悌顺友,斯可谓良朋友矣。
解释:孝顺父母、悌亲兄弟,遵从长辈,这样才能算是良好的朋友。
第三篇:弟子规第七-九节7.原文:所过何事,有善后之。
解释: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考虑事情发生后的善后处理。
8.原文:人不见亲,久不见兄,亲之恩,或可忘也。
解释:人们常常见不到亲人,长时间不见兄弟,对亲人的恩德有时会被遗忘。
9.原文:不见亲,如思父母,见亲如呼在。
解释:在不见父母的时候,要像想念父母一样;见到父母时,要像呼唤在身边一样。
第四篇:弟子规第十-十二节10.原文:身有伤病,虽全不言。
解释:身体有伤病,即使全好了也不要大肆夸耀。
身有伤病,言可者也。
解释:身体有伤病,可以向医生诉说。
12.原文:人无完人,金无足赤。
解释:没有人是完美的,就像黄金无法完全纯净一样。
这里提供的是对《弟子规》部分节选的简要解释及译文,全文较长,如果有需要,可以找到完整的中文文本并逐句进行解读。
不同的解释版本可能存在细微的差异,可以根据个人的理解选择合适的版本。
弟子规全文__拼音、注释(经典版)
![弟子规全文__拼音、注释(经典版)](https://img.taocdn.com/s3/m/dbc00812de80d4d8d15a4fa5.png)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1662年-1722)是清朝秀才,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并改名为《弟子规》,以体现《论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核心思想。
全书三字一句,两句一韵,共360句,1080字,分为五个部分,详细列述“弟子”在家、在外、待人接物、为人处世、求学五方面应具备的礼仪与规范。
“弟子”:一切圣贤人家的子弟,这里主要是指学生;“规”:本意是指大丈夫的见解(夫见),在这里则是规范。
“弟子规”就是每个效仿圣贤的良家子弟,所必须学习的人生守则和行为准则。
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
中华文化历来注重教育,自古以来,《弟子规》就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一道,被作为儿童启蒙教育的经典教材。
总序弟d ì子z ǐ规gu ÿ 圣sh âng 人r ãn 训x ùn 首sh ǒu 孝xi ào 悌t ì次c ì谨j ǐn 信x ìn泛f àn 爱ài 众zh îng而ãr 亲q ÿn 仁r ãn有y ǒu 余y ú力l ì则z ã学xu ã文w ãn入r ù则z é孝xi ào父f ù母m ǔ呼h ū应y ìng 勿w ù缓hu ǎn父f ù母m ǔ命m ìng行x íng 勿w ù懒l ǎn父f ù母m ǔ教ji ào须x ū敬j ìng 听t ÿng父f ù母m ǔ责z ã须x ū顺sh ùn 承ch ãng冬d ōng 则z ã温w ýn夏xi à则z ã凊q ìng晨ch ãn 则z ã省x ǐng昏h ūn 则z ã定d ìng事sh ì虽su ÿ小xi ǎo勿w ù擅sh àn 为w ãi苟g ǒu 擅sh àn 为w ãi子z ǐ道d ào 亏ku ÿ物w ù虽su ÿ小xi ǎo勿w ù私s ÿ藏c áng苟g ǒu 私s ÿ藏c áng亲q ÿn 心x ÿn 伤sh üng出ch ū必b ì告g ù反f ǎn 必b ì面mi àn居j ū有y ǒu 常ch áng业y â无w ú变bi àn亲q ÿn 所su ǒ好h ào力l ì为w âi 具j ù亲q ÿn 所su ǒ恶w ù谨j ǐn 为w âi 去q ù身sh ýn 有y ǒu 伤sh üng 贻y í亲q ÿn 忧y ōu 德d ã有y ǒu 伤sh üng 贻y í亲q ÿn 羞xi ū亲q ÿn爱ài我w ǒ孝xi ào 何h ã难n án亲q ÿn 憎z ýng 我w ǒ孝xi ào 方f üng 贤xi án亲q ÿn 有y ǒu 过gu î谏ji àn 使sh ǐ更g ýng怡y í吾w ú色s â柔r ïu 吾w ú声sh ýng谏ji àn 不b ú入r ù悦yu â复f ù谏ji àn号h ào 泣q ì随su í挞t à无w ú怨yu àn亲q ÿn 有y ǒu 疾j í药y ào先xi ün 尝ch áng昼zh îu 夜y â侍sh ì 不b ù离l í床chu áng丧s üng 三s ün 年ni án常ch áng 悲b ýi咽y â居j ū处ch ù变bi àn酒ji ǔ肉r îu 绝ju ã丧s üng 尽j ìn礼l ǐ祭j ì尽j ìn 诚ch ãng事sh ì死s ǐ者zh þ如r ú事sh ì生sh ýng出ch ū则z é悌t ì兄xi ōng 道d ào 友y ǒu弟d ì道d ào 恭g ōng兄xi ōng 弟d ì睦m ù孝xi ào 在z ài 中zh ōng财c ái 物w ù轻q ÿng怨yu àn 何h ã生sh ýng言y án 语y ǔ忍r þn忿f ân 自z ì泯m ǐn或hu î饮y ǐn 食sh í或hu î坐zu î走z ǒu长zh ǎng 者zh þ先xi ün幼y îu 者zh þ后h îu长zh ǎng 呼h ū人r ãn 即j í代d ài 叫ji ào 人r ãn 不b ú在z ài 己j ǐ即j í到d ào称ch ýng 尊z ūn 长zh ǎng勿w ù呼h ū名m íng 对du ì尊z ūn 长zh ǎng 勿w ù现xi àn 能n ãng路l ù遇y ù长zh ǎng疾j í趋q ū揖y ÿ长zh ǎng无w ú言y án 退tu ì恭g ōng 立l ì骑q í下xi à马m ǎ乘ch ãng 下xi à车j ū过gu î犹y ïu 待d ài百b ǎi步b ù余y ú长zh ǎng 者zh þ立l ì 幼y îu 勿w ù坐zu î 长zh ǎng 者zh þ坐zu î 命m ìng 乃n ǎi 坐zu î尊z ūn 长zh ǎng 前qi án声sh ýng 要y ào 低d ÿ 低d ÿ不b ù闻w ãn 却qu â非f ýi 宜y í进j ìn 必b ì趋q ū退tu ì必b ì迟ch í问w ân 起q ǐ对du ì视sh ì勿w ù移y í事sh ì诸zh ū父f ù如r ú事sh ì父f ù事sh ì诸zh ū兄xi ōng如r ú事sh ì兄xi ōng谨j ǐn朝zh üo 起q ǐ早z ǎo夜y â眠mi án 迟ch í老l ǎo 易y ì至zh ì惜x ÿ此c ǐ时sh í晨ch ãn 必b ì盥gu àn兼ji ün 漱sh ù口k ǒu便bi àn 溺ni ào 回hu í辄zh ã净j ìng 手sh ǒu冠gu ün 必b ì正zh âng纽ni ǔ必b ì结ji ã袜w à与y ǔ履l ǚ俱j ù紧j ǐn 切qi â置zh ì冠gu ün 服f ú有y ǒu 定d ìng 位w âi勿w ù乱lu àn 顿d ùn致zh ì污w ū秽hu ì衣y ÿ贵gu ì洁ji ã不b ú贵gu ì华hu á上sh àng 循x ún 份f ân下xi à称ch ân 家ji ü对du ì饮y ǐn 食sh í勿w ù拣ji ǎn 择z ã食sh í适sh ì可k þ勿w ù过gu î则z ã年ni án 方f üng 少sh ào勿w ù饮y ǐn 酒ji ǔ饮y ǐn 酒ji ǔ醉zu ì最zu ì为w ãi 丑ch ǒu步b ù从c ïng 容r ïng立l ì端du ün 正zh âng揖y ÿ深sh ýn 圆yu án拜b ài 恭g ōng 敬j ìng勿w ù践ji àn 阈y ù勿w ù跛b ǒ倚y ǐ勿w ù箕j ÿ踞j ù勿w ù摇y áo髀b ì缓hu ǎn 揭ji ý帘li án勿w ù有y ǒu 声sh ýng宽ku ün 转zhu ǎn 弯w ün勿w ù触ch ù棱l ãng执zh í虚x ū器q ì如r ú执zh í盈y íng入r ù虚x ū室sh ì如r ú有y ǒu 人r ãn事sh ì勿w ù忙m áng忙m áng 多du ō错cu î勿w ù畏w âi 难n án勿w ù轻q ÿng 略l ûâ斗d îu 闹n ào 场ch ǎng绝ju ã勿w ù近j ìn邪xi ã僻p ì事sh ì绝ju ã勿w ù问w ân将ji üng 入r ù门m ãn问w ân 孰sh ú存c ún将ji üng 上sh àng 堂t áng声sh ýng 必b ì扬y áng人r ãn 问w ân 谁shu í对du ì以y ǐ名m íng吾w ú与y ǔ我w ǒ不b ù分f ýn 明m íng用y îng 人r ãn物w ù须x ū明m íng 求qi ú倘t ǎng 不b ú问w ân即j í为w ãi 偷t ōu借ji â人r ãn物w ù及j í时sh í还hu án后h îu 有y ǒu急j í借ji â不b ù难n án信x ìn凡f án 出ch ū言y án信x ìn 为w ãi 先xi ün诈zh à与y ǔ妄w àng奚x ÿ可k þ焉y ün话hu à说shu ō多du ō不b ù如r ú少sh ǎo惟w ãi其q í是sh ì勿w ù佞n ìng 巧qi ǎo奸ji ün 巧qi ǎo 语y ǔ秽hu ì污w ū词c í市sh ì井j ǐng 气q ì切qi â戒ji â之zh ÿ见ji àn 未w âi 真zh ýn勿w ù轻q ÿng 言y án知zh ÿ未w âi的d í勿w ù轻q ÿng 传chu án事sh ì非f ýi宜y í勿w ù轻q ÿng 诺nu î苟g ǒu 轻q ÿng 诺nu î进j ìn 退tu ì错cu î凡f án 道d ào 字z ì重zh îng 且qi þ舒sh ū勿w ù急j í疾j í勿w ù模m ï糊h ú彼b ǐ说shu ō长ch áng此c ǐ说shu ō短du ǎn不b ù关gu ün 己j ǐ莫m î闲xi án 管gu ǎn见ji àn 人r ãn 善sh àn即j í思s ÿ齐q í纵z îng 去q ù远yu ǎn以y ǐ渐ji àn 跻j ÿ见ji àn 人r ãn恶â即j í内n âi 省x ǐng有y ǒu 则z ã改g ǎi无w ú加ji ü警j ǐng 唯w ãi 德d ã学xu ã唯w ãi 才c ái 艺y ì不b ù如r ú人r ãn当d üng 自z ì砺l ì若ru î衣y ÿ服f ú 若ru î饮y ǐn 食sh í 不b ù如r ú人r ãn 勿w ù生sh ýng 戚q ÿ闻w ãn 过gu î怒n ù闻w ãn 誉y ù乐l â损s ǔn 友y ǒu 来l ái益y ì友y ǒu 却qu â闻w ãn 誉y ù恐k ǒng闻w ãn 过gu î欣x ÿn直zh í谅li àng 士sh ì渐ji àn 相xi üng 亲q ÿn无w ú心x ÿn 非f ýi名m íng 为w ãi 错cu î有y ǒu 心x ÿn 非f ýi名m íng 为w ãi恶â过gu î能n ãng 改g ǎi归gu ÿ于y ú无w ú倘t ǎng 掩y ǎn 饰sh ì增z ýng 一y ì辜g ū泛f àn爱ài众zh òng凡f án 是sh ì人r ãn皆ji ý须x ū爱ài天ti ün 同t ïng 覆f ù地d ì同t ïng 载z ài行x ìng 高g üo 者zh þ名m íng 自z ì高g üo 人r ãn 所su ǒ重zh îng 非f ýi 貌m ào 高g üo才c ái 大d à者zh þ望w àng 自z ì大d à人r ãn 所su ǒ服f ú非f ýi 言y án 大d à己j ǐ有y ǒu 能n ãng勿w ù自z ì私s ÿ人r ãn 所su ǒ能n ãng勿w ù轻q ÿng 訾z ǐ勿w ù谄ch ǎn 富f ù勿w ù骄ji üo 贫p ín勿w ù厌y àn 故g ù勿w ù喜x ǐ新x ÿn人r ãn 不b ù闲xi án勿w ù事sh ì搅ji ǎo人r ãn 不b ù安ün勿w ù话hu à扰r ǎo人r ãn 有y ǒu 短du ǎn 切qi ý莫m î揭ji ý 人r ãn 有y ǒu 私s ÿ 切qi â莫m î说shu ō道d ào 人r ãn 善sh àn即j í是sh ì善sh àn人r ãn 知zh ÿ之zh ÿ愈y ù思s ÿ勉mi ǎn扬y áng 人r ãn恶â即j í是sh ì恶â疾j í之zh ÿ甚sh ân祸hu î且qi þ作zu î善sh àn 相xi üng 劝qu àn德d ã皆ji ý建ji àn过gu î不b ù规gu ÿ道d ào 两li ǎng 亏ku ÿ凡f án 取q ǔ与y ǔ贵gu ì分f ýn 晓xi ǎo与y ǔ宜y í多du ō取q ǔ宜y í少sh ǎo将ji üng 加ji ü人r ãn先xi ün 问w ân 己j ǐ己j ǐ不b ú欲y ù即j í速s ù已y ǐ恩ýn欲y ù报b ào怨yu àn 欲y ù忘w àng报b ào 怨yu àn 短du ǎn报b ào 恩ýn 长ch áng待d ài 婢b ì仆p ú身sh ýn 贵gu ì端du ün虽su ÿ贵gu ì端du ün慈c í而ãr 宽ku ün势sh ì服f ú人r ãn心x ÿn 不b ù然r án理l ǐ服f ú人r ãn方f üng 无w ú言y án亲q īn仁r én同t ïng 是sh ì人r ãn类l âi 不b ù齐q í流li ú俗s ú众zh îng仁r ãn 者zh þ希x ÿ果gu ǒ仁r ãn 者zh þ人r ãn 多du ō畏w âi言y án 不b ú讳hu ì色s â不b ú媚m âi能n ãng 亲q ÿn 仁r ãn 无w ú限xi àn 好h ǎo 德d ã日r ì进j ìn 过gu î日r ì少sh ǎo不b ù亲q ÿn 仁r ãn无w ú限xi àn 害h ài小xi ǎo 人r ãn 进j ìn百b ǎi 事sh ì坏hu ài余y ú力l ì学xu é文w én不b ú力l ì行x íng但d àn 学xu ã文w ãn长zh ǎng 浮f ú华hu á 成ch ãng 何h ã人r ãn但d àn 力l ì行x íng不b ù学xu ã文w ãn任r ân 己j ǐ见ji àn昧m âi 理l ǐ真zh ýn读d ú书sh ū法f ǎ有y ǒu 三s ün 到d ào心x ÿn 眼y ǎn 口k ǒu信x ìn 皆ji ý要y ào方f üng 读d ú此c ǐ勿w ù慕m ù彼b ǐ此c ǐ未w âi 终zh ōng彼b ǐ勿w ù起q ǐ宽ku ün 为w ãi 限xi àn紧j ǐn 用y îng 功g ōng功g ōng 夫f ū到d ào滞zh ì塞s â通t ōng心x ÿn 有y ǒu 疑y í随su í札zh á记j ì就ji ù人r ãn 问w ân求qi ú确qu â义y ì房f áng 室sh ì清q ÿng 墙qi áng 壁b ì净j ìng几j ÿ案àn 洁ji ã笔b ǐ砚y àn 正zh âng墨m î磨m ï偏pi ün心x ÿn 不b ù端du ün字z ì不b ú敬j ìng心x ÿn 先xi ün 病b ìng列li â典di ǎn 籍j í有y ǒu 定d ìng 处ch ù读d ú看k àn 毕b ì还hu án 原yu án 处ch ù虽su ÿ有y ǒu 急j í 卷ju ǎn 束sh ù齐q í 有y ǒu 缺qu ý坏hu ài 就ji ù补b ǔ之zh ÿ非f ýi 圣sh âng 书sh ū摒b ǐng 勿w ù视sh ì 蔽b ì聪c ōng 明m íng 坏hu ài 心x ÿn 志zh ì勿w ù自z ì暴b ào勿w ù自z ì弃q ì圣sh âng 与y ǔ贤xi án可k þ驯x ùn 致zh ì《弟子规》解说〈总叙〉原文: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解说:《弟子规》是青年子弟的生活规范,是根据孔子等圣贤们的教诲编成的。
弟子规全文教材
![弟子规全文教材](https://img.taocdn.com/s3/m/d3717a1a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b8.png)
弟子规全文教材在编写《弟子规全文教材》时,我会按照教材的格式进行排版,确保内容的准确性和整洁美观。
以下是文章的正文部分:第一章弟子规则·入则孝弟子规,圣人训。
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则学文。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出必告,反必面,饭必餐,睡必安。
父母敬,才人进,朋友便,己则退。
杀人放火,口无信。
不敬惟亲,是谓过。
内外有别,言语有常,出入有节。
这些规则,要时刻谨记。
第二章弟子规则·出则勤出则勤,谨信诚,凡事有始,必有终。
若无终,便是废。
学须勤,志要强。
只要你痴心学习,坚定决心,就一定能够取得进步。
作得好,不要夸;作得差,不要嫉。
嫉妒心会阻碍你的成长。
第三章弟子规则·立则直立则正,执则强。
只有正直坚定的人,才能够获得他人的尊敬和信任。
曲则全,枉则直。
曲曲弯弯只会让人看不起。
要做到坦诚直接。
窃听众,言不轻。
感谢他人对你的倾听,但不要擅自去诋毁别人。
衣冠禽兽,恶恶神。
保持修养,不要自甘堕落。
第四章弟子规则·主内有礼主内有礼,有则进;主外有礼,有则止。
不要把家教和外部礼仪混为一谈。
谦恭有礼,能招人喜欢。
礼尊人贵,不分贵贱。
夫妻之间要相互尊重,和睦相处;家庭成员之间要和睦相处,团结友爱。
第五章弟子规则·兄道友弟兄道友,弟道恭。
兄弟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首义谨,次以友;友不辜,信以始。
友谊要真诚、坦率,才能够长久。
以约束,以命谏,不可轻,不可草。
兄弟之间要相互规劝。
临深履薄,夙兴温取;亲戚故旧,老少不害。
无论身处何种境况,都要保持谦虚和善良。
第六章弟子规则·言必信言必信,行必果。
说话要真实可信,做到言出必果。
闻过必改,得谏必听。
要接受他人的批评和建议,改正自己的错误和缺点。
虽小人,不可诮。
不管别人是否地位低下,都要保持尊重。
第七章弟子规则·居有常居有常,业无变。
弟子规全文内容
![弟子规全文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426e5211a1c7aa00b52acbea.png)
弟子规全文内容【总叙】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入则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出则悌】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谨】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信】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泛爱众】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亲仁】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余力学文】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弟子规原文和译文【简说】《弟子规》是人性德智的根,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
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分为五个部份加以演述,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
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是启蒙养正,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弟子规》约1000字,是一套系统的“儿童行为守则”。
《弟子规》教育小朋友从小懂礼貌、讲信用、孝顺父母、尊敬师长、友爱兄弟姐妹,和别人平等相处等,而这些正是一个人与社会接轨的通行证,奠定孩子人生成功幸福的基础。
营造幸福人生,构建和谐社会,是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族群,每一个家庭,乃至每一个世人,所致力谋求的理想境界,然往往事与愿违。
尤其是在当今社会,西风日盛,功利炽然,诚信脆薄,道德沦丧,以致灾祸频繁,世局混乱,家庭不和,人心惶惑无依。
究其根源,实由废弃圣贤教育,无有智慧,不明因果报应之理,不能敦伦尽分所致。
所谓是“人不学,不知道”,故《礼记¡学记》曰:“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而教学首重德行的教育,《弟子规》便是落实德行教育,做人根本的理想教材,也是入佛道之基础,成圣作贤之根本。
孝顺与行善,上可慰亲心,下可免灾殃,人生无常,行孝行善不能等,须速从当下。
实践落实《弟子规》,对于净化社会人心、实现人与人、人与天地自然和谐相处的真实利益,深受四众同修及社会大众的喜爱,印证了“道不远人,人自远”的真理,诚为济世病之良药,化浊世之清风,明人心之慧日,确乃幸福人生必修的一堂课。
孔子是一位伟大的老师与教育学家,对中国的文化有很深广的影响。
他的思想一直流传和远及到全世界的今天。
他深信道德教育,品德和纪律是儿童基础教育,从小就该落实在孩童日常生活中。
古时候父母认为孩童必须先把自己的品行道德奠定好基础,才能更进一步学习其它科目。
没有好的品行道德做基础,学习其它的科目也是枉然。
古人上学的目的在作圣作贤,为人民服务,不是为名闻利养。
千百年来这本小册子曾是做学生应有的标准,也是一个幸福人生的指导。
依现代的标准似乎很严格,但是古人觉得孩童从小就该有纪律及品德修养,那是很重要的。
如果没有纪律和品德修养,孩子长大後不会有成就。
希望这本小册子,能供给大家做参考,作为我们的指导方针,帮助带领下一代走向一个和平的社会与世界。
◎开篇概要【原文】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译文】《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
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
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
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的学习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
◎入则孝出则悌【原文】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译文】父母叫你的时候,要立刻答应,不要慢吞吞地很久才应答;父母亲让你做事的时候,要马上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
对父母的教诲,要恭敬地聆听;做错了事,对父母的责备,要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使父母亲生气、伤心。
【原文】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译文】照料父母要用心体贴,冬天要让他们温暖,夏天要让他们清爽凉快。
早晨起床之后,应该先向父母请安,晚上要替他们铺好被子,侍候父母安眠。
出门要告诉父母一声,回来要通报一声,让父母安心。
平时居住的地方要固定,选定的职业或立定的志向要努力去完成,不要轻易改变。
【原文】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译文】纵然是小事,也不要任性,擅自作主,而不向父母禀告。
如果任性而为,容易出错,就有损为人子女的本分,因此让父母担心,是不孝的行为。
东西即使很小,也不可以偷偷私藏起来。
否则,一旦被发现,父母一定会非常伤心生气。
【原文】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译文】凡是父母亲喜欢的东西,应该尽力去准备;凡是父母亲所厌恶的事物,一定要小心地处理掉。
要爱护自己的身体,不要使身体轻易受到伤害,让父母亲忧虑。
要注重自己的品德修养,不可以做出伤风败德的事,使父母感到丢脸。
父母亲喜爱我,孝顺是很容易的事;父母亲不喜欢我,我还能用心尽孝,那才是难能可贵的。
【原文】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译文】如果父母亲有过错,儿女应当耐心地劝说使其改正,劝说时,态度一定要和颜悦色,声音一定要柔和。
如果父母不听规劝,就等父母心情好时再劝。
如果父母仍然不接受,甚至生气,此时我们虽难过得痛哭流涕,也要恳求父母改过,纵然遭遇到责打,也无怨无悔。
【原文】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译文】父母亲病了,吃的药自己要先尝一尝,看看是不是太苦、太烫,并且应日夜侍奉在他们的身边,不能离开一步。
父母亲去世后,要守丧三年。
常常哀思父母的养育之恩,提起父母时会难过哭泣。
居处要力求简朴,禁绝酒肉等。
丧事礼仪要周到,祭拜时应诚心诚意,对待已经去世的父母,要如同生前一样恭敬。
?【原文】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译文】当哥哥姐姐的要友爱弟妹,作弟妹的要懂得尊敬兄姐,兄弟姐妹能和睦相处,一家人和乐融融,父母自然欢喜,孝道就在其中了。
与人相处不斤斤计较财物,怨恨就无从生起。
言语能够包容忍让,多说好话,不说坏话,忍住气话,不必要的冲突、怨恨的事情自然消失。
【原文】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译文】不论用餐、就座或行走,都应该谦虚礼让、长幼有序,让年长者优先,年幼者在后。
长辈有事叫人,应立即替他去叫,如果被叫的人不在,自己应该主动去询问是什么事,看看有什么事情可以帮忙。
【原文】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现能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译文】称呼长辈,不可以叫他们的名字。
在长辈面前,要谦虚有礼,不可以炫耀自己的才能;路上遇见长辈,应快步迎上前问好,长辈没有事时,即恭敬退后站立一旁,等待长辈指示。
遇到长辈时,骑马时要下马,乘车时要下车。
要等长辈走过百步以外后,自己才能上马或上车离开。
【原文】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译文】与长辈同处,长辈站立时,晚辈应该陪着站立,不可以自行就坐。
长辈坐定以后,让你坐时,才可以坐。
与尊长交谈,声音要柔和适中,回答的音量太小让人听不清楚,也是不恰当的。
有事要到尊长面前,应快步向前,退回去时,必须稍慢一些才合乎礼节。
当长辈问话时,应当专注聆听,眼睛不可以东张西望,左顾右盼。
对待叔叔、伯伯等尊长,要如同对待自己的父亲一般孝顺恭敬,对待堂兄姐、表兄姐,要如同对待自己的兄长一样友爱尊敬。
◎谨而信【原文】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译文】清晨要早起,晚上要迟睡。
人的一生很短暂,转眼间从少年就到了老年,所以每个人都要珍惜此刻的宝贵时光。
早晨起床后,一定要洗脸、刷牙、漱口,使精神清爽,有一个好的开始。
大小便后,一定要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才能确保健康。
【原文】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译文】要注重服装仪容的整齐清洁,戴帽子要戴端正,衣服扣子要扣好,袜子穿平整,鞋带应系紧,否则容易被绊倒,一切穿著以稳重端庄为宜。
脱下来的衣服和帽子,要放置在一个固定的地方,不能到处乱丢,以免把衣帽弄脏。
【原文】衣贵洁不贵华上循份下称家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译文】穿衣服需注重整洁,不必讲究昂贵、名牌、华丽。
穿着应依据自己的身份及场合,更要衡量家中的经济状况,才是持家之道。
对于食物,不要挑食,也不要偏食,偏食会营养不良。
吃东西要适可而止,不好过量,过量会损伤脾胃。
饮酒有害健康,年纪小的时候不可以饮酒,饮酒醉了,就会丑态百出而丢脸。
【原文】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译文】走路时步伐应当从容稳重,不慌不忙,不急不缓;站立时要端正有站相,须抬头挺胸,精神饱满,不可以弯腰驼背,垂头丧气。
问候他人时,不论鞠躬或拱手都要真诚恭敬,不能敷衍了事。
进门时脚不要踩在门槛上,站立时身体也不要站得歪歪斜斜的,坐的时候不可以伸出两腿,腿更不可以抖动。
否则,就会显得你没有教养。
【原文】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译文】进入房间时,不论揭帘子、开门的动作都要轻一点、慢一些,避免发出声响。
在室内行走或转弯时,应小心不要撞到物品的棱角,以免受伤。
拿东西时要注意,即使是拿著空的器具,也要像里面装满东西一样,小心谨慎以防跌倒或打破。
进入无人的房间,也要像有人在一样,不可以随便。
做事不要急急忙忙慌慌张张,因为忙中容易出错,不要畏苦怕难而犹豫退缩,也不可以草率,随便应付了事。
不要接近容易发生争吵打斗的不良场所,以免受到不良的影响。
一些邪恶下流,荒诞不经的事也要谢绝,不听、不看、不要好奇地去追问,以免污染了善良的心性。
【原文】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借人物及时还人借物有勿悭【译文】准备进入别人家门时,应先敲门,问一声:有人在吗?进入客厅之前,应先提高声音,让屋内的人,知道有人来了。
如果屋里的人问:是谁呀?应该回答名字,而不是:我!我!让人无法分辨我是谁?借用别人的物品,一定要事先讲明,请求允许。
如果没有事先征求同意,擅自取用就是偷窃的行为。
借来的物品,要爱惜使用,并准时归还,以后若有急用,再借就不难。
别人向你借东西时,如果自己有,不可以吝啬不借。
【原文】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刻薄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译文】开口说话,诚信为先,答应他人的事情,一定要遵守承诺,没有能力做到的事不能随便答应,至于欺骗或花言巧语,更不能使用!说话多不如说话少,因为言多必有失。
说话要恰到好处,该说的就说,不该说的绝对不说,谈话内容要实事求是,不要花言巧语,好听却靠不住。
奸诈取巧的语言,下流肮脏的话,以及街头无赖粗俗的口气,都要避免不去沾染。
【原文】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译文】任何事情在没有弄清楚之前,不要随便乱说,不要轻易发表意见;听来的事情没有根据,不要随便乱传,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对于自己认为不妥当的事情,不要轻易答应,如果轻易允诺,就会使自己进退两难。
讲话时要口齿清晰,咬字应该清楚,慢慢讲,不要太快,更不要模糊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