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的基础知识
第一章 科技文献基础知识
![第一章 科技文献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087a2600cc1755270722088f.png)
二次文献以“ 篇” 或“ 本” 为单位进行加工, 三次文献则归纳了较多的一次文献内容
用途不同
二次文献为检索一次文献的工具; 三次文献能直接提供检索答案.
学习文检课的目的:如何通过二次文献去查找 一次文献
30
书目 文献指南
实验室笔记日记
通 信 备忘录
信札 杂志
二次替代
历时40年 历时14年 历时7年 历时4年
第五个百万条 第六个百万条 第七个百万条 第八个百万条
1972-1975年 1976-1978年 1979-1980年 1981-1982年
历时4年 历时3年 历时2年 历时2年
7
现代科技文献的特点:
(2)内容交叉重复
重复(浪费) 方便获取原文
(3)文献分布集中又分散 多种刊物;学科交叉渗透 (4)文献失效加快 使用寿命5~7年,各类文献的使用寿命不同
9
(2)缩微型:
载体:感光材料 记录手段:缩微照相 优点:存储密度较大、体积小、便于收藏保存、便于远距离传递 缺点:缺点是不能直接阅读,需借助缩微阅读机才能阅读 此类型文献有:缩微胶卷、缩微胶片等
10
(3)声像型文献(视听资料)
载体:磁性和感光材料 记录手段:借助于特殊的机械装置(如复录机、摄像机、录像机等)直 接记录声音、图像 优点:直观、生动 缺点:制作成本较高,需要借助于一定的设备才能阅读 此类型文献有:唱片、录音带、录像带、幻灯片、电影片、多媒体资 料等
21
2、期刊(Journal)期刊俗称杂志。是定期或不定期周期性出
的连续出版物。 特点:内容新颖、信息量大、出版周期短、传递信息快、传播面 广、时效性强 用途:获取最新研究成果和动态 目前,全世界每年出版各类期刊达15万种以上,科技期刊约 占10万种。我国现有期刊8000多种,其中科技期刊占54%。据统 计,科研人员从期刊中得到的信息约占65%以上,是十分重要的 情报源。
文献学基础知识速记
![文献学基础知识速记](https://img.taocdn.com/s3/m/32f700120740be1e640e9a03.png)
第一章文献与文献学1、文献的概念:《论语·八佾》: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
文献不足故也。
足,则吾能征之矣。
”郑玄注:“献,犹贤也。
我不以礼成之者,以此二国之君,文章、贤才不足故也。
”宋朱熹《论语集注》:“杞,夏之后。
宋,殷之后。
征,证也。
文,典籍也。
献,贤也。
言二代之礼,我能言之,而二国不足取以为证,以其文献不足故也。
文献若足,则我能取之,以证吾言也。
”文献意义的产生——《国语》:小不从文。
韦昭注:文:诗书也。
《学而》:行有余力则学文。
马融注:文者,古之遗文也。
《尔雅·释言》:献,圣也。
《玉篇·犬部》:献:贤也。
凡叙事,则本之经史而参之以历代会要,以及百家传记之书,信而有证者从之,乖异传疑者不录,所谓文也;凡论事,则先取当时臣僚之奏疏,次及近代诸儒之评论,以至名流之燕谈,稗官之记录,凡一话一言,可以订典故之得失,证史传之是非者,则采而录之,所谓献也。
宋元之际马端临《文献通考》这里“文献”指的是对历史的记载与人们的种种议论。
后来“文献”的概念变为单指历史上的各种有价值的文字资料。
据我国的现行国家标准“GB3792.1—83《文献著录总则》”:“文献: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2、文献学研究的范围:文献学是以文献为本体的学问,就其主干来看,可以说是关于文本的学问。
其范围主要是研究文献的形态、文献的整理方法、文献的鉴别、文献的分类与编目、文献的收藏、文献形成发展的历史、各种文献的特点与用途、文献的检索等等。
第二章文献的载体1、文献的载体有哪些载体就是承载文献的物体,有甲骨、金、石、竹木、帛、纸等等。
2、甲骨文发掘及重要研究著作及意义甲骨——现存最早的文献载体清末河南安阳小屯村殷商都城遗址所在地,发现大量刻字甲骨。
甲骨文之父——王懿荣重要研究著作:刘《铁云藏龟》,第一次将甲骨卜辞公布于世。
1904年,孙诒让做《契文举例》两卷,成为研究甲骨文的第一人。
第一章—文献基本知识
![第一章—文献基本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2a9f10cb8bd63186bcebbc6d.png)
内容出版的原始文献。
作用:是文献检索的情报源和信息源。 是二次、三次文献产生的基础。
二次文献
定义:将一次文献进行加工、提炼而产生的
工具性文献。 作用:用于检索一次文献,为检索一次文献
提供线索。
例如:目录、索引、文摘 等。
二次文献-目录
对文献群进行导引性、纲目性的揭示 如:每本书开篇的目录、网页的分类目录、
表达‘单元主题概念’的词有时不止一个
比如糖尿病,在英文有三个表达词:
Diabetes、sugar diabetes、diabetes mellitus
其中 diabetes mellitus 被人为的确定为主题词,
用“Diabetes 和 sugar diabetes”所表达的糖尿病 主题概念的文章都被收到“diabetes mellitus”这个主
但关键词不一定是主题词。
二次文献-索引-引文索引
引文定义:写文章时所引用的文献。
在文章的最后列出的所有被引文献的记录。
目的:揭示文献之间关系。
引文索引:用来检索文献被引用情况的索引。
被引用情况统计表
被引频次
引文索引的作用
1 )具有检索、评价功能。文章被引 频次越高、
时间跨度越长 ,说明此文章在学科发展中的 作用和影响越大。
索取图书的号码
R392 TGP
作者号----图国潘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在每本书的扉页上都有图书在版编目数据,记录着此 书的书名、著者、分类号、 国际标准书号 等关键信
息,图书馆可以据此将相关信息输入管理数据库,供
读者检索用。数据的统一性,利于图书馆之间的资源 共享工作。
书名
出版社
作者 ISBN
文献检索基础知识
![文献检索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1f4de6c2bb4cf7ec4afed080.png)
• 生动、形象、直观 • 唱片、录音(象)带、影视片
• 多媒体,集合声频和视频
2.1.4 电子型 (Electronic Document)
三次信息源内容更集中,针对性更强,系统性好,并有一 定的检索功能,参考价值较大。
从零次文献、一次文献、二次文献到三次文献,是一个由 分散到集中,由无序到有序,由博而精的对知识信息进行不 同层次的加工过程。它们所含信息的质和量是不同的,对于 改善人们的知识结构所起到的作用也不同。
二次文 献
三次文献
• 图书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著者.书名[M].版本(第1版不标注).出版地:出版者,出版 年.引文所在的起止页码.
• [1] 刘荫铭,李金海,刘国丽等编著.计算机安全技术[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外文图书的识别:
作者
编辑
Gong, Victor, and Norman Rudnick, Eds. AIDS: Facts and Issues. New Brunswick: Rutgers UP, 1986.
知识:
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是信息的一部分。 它必须借助于文字、语言、符号、代码、电磁波、图像和实物加以表现。
二 文献的类型
按载体介质划分: 书本型资料(book type),也称印刷型; 非书资料(non-book type),包括缩微型、声像型和机读型。 按信息的加工深度和功能划分:
2.1.1 纸张型(Paper Document)
第1章 绪论及文献基础知识
![第1章 绪论及文献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e7c2dea027d3240c8547ef78.png)
(4)内容重复交叉
同一篇论文采用多种形式、多种文种同时发表,有的出 现在不同的刊物中,很多文献机构同时收藏文献内容完全相 同的印刷型、缩微型、机读型等各种版本的文献。
(5)出版分散
据统计,专业论文发表在本专业杂志上的仅占50%,另 外50%则分散在其他间接相关的杂志上。
– 5、按事物从产生、成长直至结束的发展过程 进行划分,可将信息分为预测性信息、动态性 信息、反馈信息
– 6、按动静状态划分,分为动态信息和静态信 息
– 7、按传递的范围划分为公开信息、内部信息、 机密信息
– 8、按信息反映的事物状态划分,则可将信息 分为常规性信息和偶然性信息
– 9、按信息的稳定程度划分为固定信息和流动 信息
三次文献系统性好、知识面广、参考价值较大,并有一 定的检索功能。
一般而言,零次文献是一次文献的基础和素材;一次文 献是最经常使用的文献,是主要的检索对象;二次文献是对 一次文献的简化和整理,是主要的检索工具;三次文献则是 对零次文献和一次文献的高度浓缩,是情报研究的成果。
3、按照文献出版的形式分,可以分为如下十类:
2、提供迅速准确的检索方法
当前的文献呈现以下趋势:
(1)数量庞大;
目前世界上每年10万多种期刊出版发行,100多万件专 利被批准并公布,1000多万篇论文发表,100多万种图书在 世界各地发行。
(2)类型复杂
除了我们熟知的图书、其刊、报纸以外,还有诸如像政 府出版物、会议论文等多种特种文献类型。
(3)文种多样
– 认识论层次的信息概念内涵:语法信息、语义信息、语用 信息。
语法信息:由于主体具有观察力,能够感知事 物运动状态及其变化方式的外在形式,由此所获得 的信息。
第二章 文献信息基础知识(3)
![第二章 文献信息基础知识(3)](https://img.taocdn.com/s3/m/d12e16689b6648d7c0c7460f.png)
文献信息资源检索的含义 22.1 )数据检索
以文献中的数据、公式或图表为对象 的一种确定性检索。 例:物质临界值、公式、化学分子式等。 典型的提问式: 如何查找MS培养基的配方?
41
3)事实检索
2.1文献信息资源检索的含义
以查找数值与非数值混合情报为对象的 一种确定性检索。 例:某事实发生的时间、地点或过程等。
如《纽约时报》、《泰晤士报》、《读卖 新闻》等既有印刷版,又有缩微版;《中国大 百科全书》、《不列颠百科全书》、《工程索 引》、《科学文摘》、《科学引文索引》等既 有印刷版,又有电子版
5.4 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许多畅销书内 容雷同,选题重复; 5.5 再版、改版文献数量不断增多,如 1998年我国出版图书130613种,其 中新版书74719种仅占57%。
国外有人统计各类文献的平均寿命为:
图书 期刊 学位论文 10-20年 3- 5年 5- 7年 科技报告 标准文献 产品样本 10年 5年 3- 5年
2.2 文献的半衰期:
是指某学科领域目前尚在使用的全部文 献中,较新的一半所出版的年限。
国外有人统计不同学科文献的半衰期为: 地理学16.1年 地质学11.8年 数学10.5年 植物学10年 化学8.1年 生理学7.2年 机械工程5.2年 社会科学5年 化工4.8年 物理学4.6年 冶金学3.9年 生物医学3年
特种文献
1. 图
定义
书
特点:主题突出,内容系统、 指对某一领域的知 全面、可靠; 识进行系统阐述或对 出版的周期长、知识的新颖 已有研究成果、技术、 性不够,传递信息速度 慢。 经验等进行归纳、概 括的出版物。包括专 著、教科书、词典、 丛书等。
2. 期
刊
A、多数是原始文献,能够 及时显示出科学研究的新成 定义 果、新水品、新动向; 期刊又称杂志,它是指 B、出版时间短,报道文献 定期或不定期连续出版的、 速度快,内容新颖、及时、 有统一的名称、固定的开本、 广泛; 版式、有连续的序号、汇集 C、定期出版,有半月刊、 月刊等。 了多位作者分别撰写的多篇 文章,并由专门的机构编辑 出版的连续性出版物。
第一章 文献信息基础知识
![第一章 文献信息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2c468bcdda38376baf1fae22.png)
第一章 文献信息基础知识
21
1.2.2 文献的构成要素 (1)信息内容(知识) (2)信息载体(载体) (3)信息符号(记录) 知识、载体、记录是构成文献的三要素:知识是 文献的实质内容,载体是文献的外部形式,记录则是 信息内容的一种人工编码,是联系知识与载体的手段。 三要素缺一不可。
第一章 文献信息基础知识
第一章 文献信息基础知识 34
第一章 文献信息基础知识
35
⑷ 会议文献(Conference Literature) 会议文献是指在各种学术会议上交流的学 术论文。 其特点是内容新颖,专业性和针对性强, 信息传递快,能及时反映科学技术中的新发现 新成果新成就以及学科发展趋向,是了解有关 学科发展动向的重要信息源。对大多数学科而 言,除科技期刊外,会议文献是获取信息的主 要来源。 按出版时间可分为:会前文献和会后文献。
④
机读型(电子型) 以数字代码方式将图、文、声、像等信息
存储到磁、光、电等介质上,通过计算机或类 似设备阅读使用的文献。 信息存储量大,出版周期短,易更新,传 递信息迅速,存取速度快,但必须利用电子设 备才能阅读。
第一章 文献信息基础知识
28
按文献的出版形式分: 2、按文献的出版形式分: ⑴ 图书(Book) 图书是指对某一领域的知识进行系统阐述或 对已有研究成果、技术、经验等进行归纳、概括 的出版物。 图书的内容比较系统、全面、成熟、可靠, 但传统图书的出版周期较长,传递信息速度慢, 电子图书的出版发行可弥补这一缺陷。
第一章 文献信息基础知识
29
图书按其性质可分为:阅读性图书和工具 书两大类。 阅读性图书包括:教科书(Textbook),专 著(Monograph),文集(Anthology)等,它 提供系统、完整的知识,有助于全面、系统地 了解某一领域的历史发展与现状,将人们正确 地进入陌生领域。
文献的基础知识
![文献的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5eb8331810a6f524ccbf8557.png)
中国标准概况
1957年中国成立了国家标准局 并于1958 年中国成立了国家标准局, 1958年颁 * 1957年中国成立了国家标准局,并于1958年颁 布了第一批国家标准; 布了第一批国家标准; 1978年成立国家标准总局 1979年颁布 年成立国家标准总局, 年颁布“ * 1978年成立国家标准总局,1979年颁布“中华 人民共和国标准管理条例” 人民共和国标准管理条例” 1978年中国标准化协会 CAS) 年中国标准化协会( * 1978年中国标准化协会(CAS)加入了国际标 准化组织(ISO) 准化组织(ISO) 中国标准的等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 中国标准的等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 标准、 标准、企业标准 中国标准的分类: 中国标准文献分类法》 * 中国标准的分类:按《中国标准文献分类法》
知识 内容
文献的类型
按照文献的载体材料和制作方式划分, 按照文献的载体材料和制作方式划分, 手抄型、印刷型、缩微型、机读型、 手抄型、印刷型、缩微型、机读型、声像型 按文献的出版特点划分 图书、连续性出版物、 图书、连续性出版物、特种文献 按照产生次序与加工整理的深度分, 按照产生次序与加工整理的深度分, 零次文献、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 零次文献、一次文献、二次文献、
特点: 特点: a 内容上的综合性 b 功效上的参考性
综 述
是作者在博览群书的基础上, 是作者在博览群书的基础上,综合地 介绍和评述某学科领域国内外研究成果和 发展趋势,并表明作者自己的观点, 发展趋势,并表明作者自己的观点,对今 后的发展进行预测, 后的发展进行预测,或对有关问题提出中 肯意见或建议的论文。 肯意见或建议的论文。
产品资料
指各家厂商为推销其产品而 印发的商业宣传品, 印发的商业宣传品,包括产品样 产品目录、 本、产品目录、说明书和厂商的 情况介绍等
文献学基础知识
![文献学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6c3a2103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53.png)
文献学基础知识第一讲文献与文献学1、文献及文献学释义;2、文献学的研究范围;3、文献学学习目的;4、主要参考书目;5、预习:能熟悉使用常用繁体字。
第二讲古文献的载体一、古代载体1、甲骨;2、金;3、石;4、竹木;5、帛;6、域外;7、纸。
二、现代载体1、胶片;2、软盘;3、光盘;4、计算机硬盘;5、移动硬盘及U盘;6、其他形式载体。
第三讲文献的产生与流布一、文献的产生1、著作类;2、编述类;3、钞纂类;4、注释类。
二、文献的流布1、口述类;2、传抄类;3、刻印类;4、影印类;5、铅印类;6、新技术。
三、典籍的记录1、历代史部艺文志的记载(书目多据皇家图书整理而成);2、历代官私书目;3、《四库全书总目》的著录;4、现存古籍总数的几种统计。
四、熟悉四库总目及细目(含近年出四库类丛书)第四讲文献的收藏与散佚1、古籍的收藏——2、古籍的散佚——历代书厄——五厄、十厄之说,指中国古代历次书籍所遭的劫难。
第五讲文献的版本1、典籍中关于版本的记录;2、版本类型;3、善本的定义;4、版本鉴定的依据;5、历代版本学著述。
第六讲文献的目录1、目录定义;2、目录的作用;3、目录的分类;4、目录的构成;5、目录的体例。
第七讲文献的校勘1、校勘的定义;2、校勘的意义;3、校勘的具体方法;4、校勘的要求;5、校勘成果的撰写第八讲文献的辑佚与辨僞(一)文献的辑佚1、辑佚的定义;2、古书亡佚的原因;3、前人辑佚的成就;4、辑佚资料的主要来源;5、辑佚书的质量鉴定标准;6、辑佚工作的程序。
(二)文献的辨僞1、辨僞的定义;2、僞书的种类及作僞手段;3、僞书的价值;4、辨僞学著述。
第九讲文献的整理1、古文献的标点;2、古文献的注释;3、古文献的翻译。
第十讲古文献的检索利用1、常见的各类古籍目录;2、常见的检索书目;3、常见的检索方式。
第一讲文献与文献学一、文献及文献学释义“文”与“献”最初分开,后来成一词。
《论语·八佾》:“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
信息检索课件 第1章 文献基础知识
![信息检索课件 第1章 文献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643db3de964bcf84b8d57b33.png)
文献信息组织 ——Ⅱ. 基于内容特征
④ 国际专利分类法 (International Patent Classification, IPC )
国际专利分类法是国际上通用的专利文献分类法,通常缩写为IPC号,包括了 与发明创造有关全部技术领域。
包括:部、大类、小类、大组或小组。 部-SECTION(8个) 类号:用大写英文字母A-H表示 类名:概括指出该部范围的内容
版权页
目次页 第一章 文献基础知识
正文页
期 刊 : 实 体 文 献
第一章 文献基础知识
数据库:Science Online
期 刊 : 描 述 数 据
第一章 文献基础知识
Tips:DOI(数字对象标识符)
DOI I. 数字对象标识符 (DOI®) 是一种用于永久标识和交换数字环境中
知识产权的系统。 II. 输入唯一的 DOI 代码可快速查找特定记录
文献信息组织
请思考 如何实现文献有序化?
第一章 文献基础知识
文献信息组织 ——Ⅰ. 基于外部特征
外部特征是文献上标明的、显而易见的特征。一般包括题目、作者、作者单 位、代码(ISBN号、ISSN号、专利号、标准号、DOI)、出版社等。
图
书
:
实
体
文
献
及
描
述
数
据
第一章 文献基础知识
封面
期 刊 : 实 体 文 献
类号:小类类号+“1-3位数字”+“/”+“00”
类名:在小类范围内限定对检索有用的技术主题范围
例如:A41D 3/00 外套 ○ 小组-SUBGROUP
类号:小类类号+“1-3位数字”+“/”+非“00”的两位数字
第一章 文献信息检索基础知识
![第一章 文献信息检索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ad90e431dd36a32d7375813a.png)
2. 微缩型
定义:以感光材料为载体,利用光学技术以缩微照相为记录手段,
如缩微胶卷、缩微胶片等。
优点:存贮密度大、体积小,便于保存和远距离传递; 缺点:不能直接阅读,必须借助缩微阅读机才能阅读。
著者
书名
代码
出版地
出版社
出版时间
Horst, R., Pardalos, P. M. 1994, Handbook of global optimization, Kluwer, Dordrecht.
10
(三)文献类型--按文献出版划分:
国际标准书号(International standard book number, ISBN) P7
ultrasound and pulsed-vacuum treatments on the dehydration kinetics, distribution and status of water in osmotically dehydrated strawberry: a combined NMR and DSC study[J],Food and Bioprocess Technology ,2014, 7(10): 2782-2792.
1.图书(Book)
定义:指对某一领域的知识进行系统阐述或对已有研究成果、技术
、经验等进行归纳、概括的出版物。包括专著、汇编、丛书等。
特点:图书的内容比较系统、全面,论点成熟、可靠,但传统印刷 业图书的出版周期较长,传递信息速度慢,电子图书的出版发行可
文献学的基本知识点
![文献学的基本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b955af7f27284b73f242507a.png)
复习大纲1、文献的定义及其演变如何?答:文献就是将知识,信息用文字,符号,图像,音频等记录在一定物质载体上的结合体。
演变:(1)结绳记事:古记事的一种方法,毕竟不能全面地记载复杂的事物,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必然会被图画或文字取代(2)甲骨文:是龟甲、兽骨文字的简称,全称“龟甲兽骨文字”,也称“龟甲文”、“卜辞”、“占卜文字”、“契文”、“殷契”等。
(3)树皮画、帛、金、竹简等作为载体记录文献。
⑷纸质文献,活字印刷术产生⑸非纸制文献,如光盘等2、文献的一般性质和社会功能如何?答:一般特性:信息性:也称情报性、知识性,就是把知识外化了,是文献的立命之本。
人们不断地认识世界,不断地总结经验和教训,记录知识,不断地生产出各种文献;另外为了促进社会和生产力的发展,还必须不断地阅读各种文献,增长知识和才干。
文献最本质的属性就是知识性,有了这一性质,它才能具有保存和传递的价值,也才能发挥文献在人类各种活动中不可代替的独特作用。
载体性:文献要外化就需要载体,物质的形态,它是奠定其它性质的物质基础符号性/记录性:通过这个性质将内容和载体连接起来(客观实在性)文化性:所有人类文化活动都是文明的活动可交流性:有横向交流和纵向交流智力资源性:因为文献可反复利用价值模糊性:表现在其内容,由语言和文字的交流时效性:时效性越强,就越有价值,要强调适用性总而言之:文献数量急剧增加,形势复杂、文中多样,内容日趋分散于交叉重复,时效性增强,新陈代谢频繁。
社会功能:文献的记录——存储——积累功能;文献的交流传递功能;文献生产过程就是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文献的质量是衡量社会文明的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3、简述国内外文献定义的流派。
答:国内:早期:《论语、八俏》: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
郑玄和朱熹的释义:文,典籍;献,贤也马端临《文献通考》特点:广义,图书,典籍,书籍交互使用;狭义,经文的史料现代:⑴载体论:记录知识的一切载体叫文献,这是文献的一般性定义⑵知识论:文献即知识,一切知识即文献,一切记录的内容都是文献。
文献基础知识
![文献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281d1672a26925c52cc5bfb7.png)
计算以1996年《Science》杂志的影响因子
1995年出版的文献数1037篇 1994年出版的文献数=1054篇 1995年出版的文献在1996年被引用的次数=24189次 1994年出版的文献在1996年被引用的次数=25170次
期刊
IF= (24189+25170)/(1037+1054) = 23.605(次/篇)
期刊
2.2.3
会议文献( conference paper ):在学术 会议上所交流的论文、报告及相关文献
会议
特点:学术性很强,代表了一门学科或专业领
域最新的研究成果,反映着世界上科学技术发展 的水平和趋势
会议
世界上很多重大的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国际会议公布的. 例如:计算机领域的研究成果有相当一部分是通过学 术会议进行报道的。
文献由三个要素:知识、载体、记录方式
内容 形态 构成文献的重要手段
注: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文献著录总则》 (GB3792.1—1983; GB3792.1—2009)
2.科技文献分类
2.1、按载体划分
纸质文献:以纸张为载体,如书籍、期刊、报纸 缩微型文献:以感光材料为载体,如缩微胶片、缩 微胶卷 声像型文献:以磁性材料或感光材料为载体,如录 音带、录像带、光盘等 数字型文献:载体为光、电、磁介质,如电子图书、 网络数据库、光盘数据库
影响因子的查询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 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只有被收录的期刊才可以查询影响因子; 同一种刊物使用不同的工具检索到的影响因子不同 影响因子是针对刊物的,而不是针对文章的
预印本(Preprint)是指科研工作者的研究成果还未在 正式刊物发表,而出于和同行交流的目的自愿通过邮寄 或网络等方式传播的科研论文、科技报告等文献。与刊 物发表的论文相比,预印本具有交流速度快、利于学术 争鸣的特点。预印本服务包括中国预印本中心和国外预 印本门户(SINDAP)两个服务栏目。 目前很多全文数据库将纸质期刊还未出版的文章放在网 上,读者可以及早参阅。如SDOL中的“Articles in Press”,Springer中的“Online First”
古代文献学基础知识
![古代文献学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1c50fbf2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d7.png)
一、古代文献学基础知识1、文献一词首见于《论语·八佾》。
2、传统文献学又叫做校雠学,由西汉末年的刘向、刘歆所开创。
3、古典文献学的传统主干知识包括目录、版本、校勘。
4、目录学在学术研究中最大的功用是“辨章学术,考镜源流”。
5、古典文献按照问世或流传的方式来划分,可以分为两大类: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
迄今为止所能见到的最早的出土文献是商代的甲骨文,最早的传世文献是《易经》《诗经》《尚书》。
6、刘向开始了中国古典文献学史上第一次有政府组织的大规模有计划的文献整理工作,著有〈别录〉一书。
刘歆在刘向〈别录〉的基础上,撮其指要,著为〈七略〉。
7、两汉古典文献学的集大成者是郑玄。
8、魏晋玄学以谈论三玄《周易》《老子》《庄子》为风尚。
9、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古典文献的传播与发现上两件值得关注的大事是魏正始三体石经的刊刻与汲冢竹书的发现。
10、单行的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著作。
如《文心雕龙》《诗品》《沧浪诗话》《词律》。
11、最早的诗文总集是《文选》12、《百川学海》刻于宋度宗咸淳九年(1273),流传较广,是中国最早刻印的一部丛书。
13、《古今说海》是我国最早的小说专门丛书。
14、《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最大型的综合性丛书。
15、我国最早的书目是西汉刘向、刘歆父子编撰的《别录》《七略》;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书目是《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制》《四库全书总目》16、中国最早的字典与词典分别是《说文解字》《尔雅》;古代最常见的韵书是《广韵》,它代表了汉语中古语音系统。
古代规模最大的词典兼韵书是清人编撰的《佩文韵府》;收汉字最多的现代字典是《汉语大字典》。
17、类书是我国古代分类式的资料汇编性的工具书。
最早的类书是魏文帝曹丕时编的《皇览》,历代著名的类书有宋代的《太平广记》《太平御览》《册府元龟》《玉海》,明代的《永乐大典》,清代的《古今图书集成》。
18、十通是指杜佑的《通典》、郑樵的《通志》、马端临的《文献通考》(三通)《清通典》、《清通志》、《清文献通考》《续通典》、《续通志》、《续文献通考》《清续文献通考》19、.我国最早的一书目录是《易·序卦传》20.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综合性群书目录是《汉书·艺文志》。
文献信息基础知识
![文献信息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c0650a37647d27284a735108.png)
文献、知识、信息的关系
事 物 运 动
产生 人脑有序化 用于实践
信 息
知 识
新 的 信 息
记录在载体上 传递运用后 文献
2018/8/6
3
文献的构成要素
• (1) 知识(信息)内容:指文献所记录的信 息内容,是文献的本质特征。 • (2) 载体材料:指记录和传播信息内容的媒 介体, • (3)记录符号:指信息内容的表达手段和标识 符号,包括文字、图形、编码、声频、视频、 公式等信息符号。 • (4)记录方式:指将信息记录于载体之上的方 式,包括书写、刻划、印刷、拍摄、录制、复 印、计算机录入等。
4、电子型(electronic form)
• • • • • 电子型又叫机读型或计算机阅读型, 载体:磁性材料 实例:磁盘、光盘 记录手段:计算机输入 特点:存储密度高、速度快;易复制;检索方 便。但不能直接阅读,制作成本较高。
小结
• 文献及文献检索的概念 • 按不同方式划分:文献各分为哪些类型及 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3) 标准文献(standard)
含义:标准化组织或有关机构对工农业产品 和工程建设的质量、规格和检验方法等方面 所作的技术规定,是生产和建设的共同依据。
•特点: •(1)标准的制订、审批程序有专门规定,并有固定的 代号,格式整齐划一; •(2)一个标准一般只能解决一个问题; •(3)时效性强; •(4)不同种类、不同级别的标准在 不同范围内执行; •(5)有一定的法律效力和约束力;
(4)会议文献(conference paper)
• 指在国际国内各种学术会议上交流或以论文 集形式出版的文献。有两种类型:一是会前 文献,即会前发表的论文或报告,有的还有 开幕词、闭幕词、会议简报等;另一是会后 文献,即会后发表的论文集等。 • 特点:针对性较强;信息较新颖、传递较及 时;学术水平较高,
第二章 文献信息基础知识(2)
![第二章 文献信息基础知识(2)](https://img.taocdn.com/s3/m/93ef937531b765ce0408140f.png)
特点:
a. 内容实用、新颖、报道及时; b. 代表某一领域的最高水平,实用性强; c. 具有法律效力。
7. 标
定义
准
文
献
是对各种产品、元件、工程建设质量、规 格、检验方法等作业技术规定。
主要是对工农业产品和工程建设的质量、 规格、检验方法等方面所制定的技术规定。
其主体是标准,还包括标准形成过程的各种 档案、宣传推广标准的手册及其它出版物。 标准:按规定程序制定,经权威机构公认或 主管部门批准的在特定范围内执行的规格、 规则、技术要求等规范性文件。
电子型 磁性 材料
打字、穿 孔,编码、 程序设计
电子图书、电子 期刊、计算机 文档、 光盘数据库
存储密度高、体积 需借助计算机 小、易保存和流通 存储和阅读
2.2.2 按出版形式的不同
按 出 版 形 式 的 不 同
图 书
连续出版物
期刊 报纸 年鉴
会议文献 专利文献 标准文献 学位论文 政府出版物 科技报告 产品样本 科技档案
⑴ 零次文献(灰色文献)
所谓“零次文献”是指非正式出版物 或非正式渠道交流的文献,未公开于社会 ,只为个人或某一团体使用。 如文章草稿,私人笔记,会议记录,未 经发表的名人手迹,甚至包括口头言论和 思想教育。
(2)一次文献(Primary Document) (原始文献) 是以著者本人的经验,研究或研制成 果为依据而撰写的原始文献,经公开发表 或交流后,称为一次文献。 一次文献是文献的主体,是最基本的 信息源,是文献检索的对象。如期刊论文 、会议文献,专利文献,学位论文。
缩微 型文献
手写型文献
古代各种非印刷型文献及现在尚未正式付印的手 稿。
印刷型文献
载体:纸张 实例:教科书 记录手段:油印、铅印、 胶印、复印 特点:可直接阅读,方便 使用;但难于实现机 械化和自动化;收藏 文献占用空间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次文献
例如:检索工具:书目、 索引、文摘、辞典等。
三次文献
指在有关的一次文献 或二次文献的基础上,分 析、综合提炼、重组而形 成的再生文献。又称“参 考性文献”或“研究文献 的文献”。
例如:文献指南、百 科全书、综述、述评 等。
特点: a 内容上的综合性 b 功效上的参考性
综述
是作者在博览群书的基础上,综合地 介绍和评述某学科领域国内外研究成果和 发展趋势,并表明作者自己的观点,对今 后的发展进行预测,或对有关问题提出中 肯意见或建议的论文。
会议文献
指在各种学术会议、 专题研讨会上发表的论 文和报告,它是最新研 究成果公布于世的一种 主要方式。
专利文献
是指一切与专利制度有关的文 件的统称,其内容集技术、经济、 法律于一体。包括专利说明书、专 利公报、专利分类表、专利检索工 具以及有关专利的法律性文件。
标准文献
标准是按规定程序制订, 经权威机构公认或主管部门批 准的在特定范围内执行的规格、 规则、技术要求等规范性文件。
什么是参考文献?
作者在撰写论文或专著时,在某一 学科问题研究上援引了他人或前人的相 关文献,就必须进行标引,并按照一定 的格式著录,形成文后的参考文献表。
参考文献的作用
★ 注明被引理论、观点、方法、数据的来源, 反映论文的真实科学依据。
★ 表明学科的继承性。
★ 表明作者对他人劳动成果的尊重。
★ 为编辑部、审稿专家和读者提供了文献信 息,推动资源共享。
期刊
特点 a、期刊以品种为单位形成知 识流; b、内容新颖、及时、广泛, 但不如图书成熟; c、期刊一般不修订再版。 d、科技期刊 是最重要的一次 文献。
核心期刊认定的标准
对中国(不含港澳台)出版的期刊中核心期刊的认 定,目前国内比较权威的有两种版本。一是中国科技 信息研究所每年出版一次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 告》,报告的内容是对这些期刊进行多项指标的统计 和分析,其中最重要的是按类进行“影响因子”排名; 另一种是北京大学图书馆与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 研究会联合编辑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不定期出版),其中对核心期刊的认定通过五项指 标综合评估。
书 参考类 (参考工具书,如百科全书、手册等)
图书
特点:主题突出,内容系 统,论述全面深入,知识 成熟稳定。 出版的周期长,因而其内 容一般就缺乏最新的研究 成果。
期刊
连
续
出
报 纸 一般以年为限、逐年
版 物
出版,系统概述上年 度有关事物或学科的 进展情况,汇集有关
年 鉴 重要文献及统计资料
的资料性工具书。
产品资料
指各家厂商为推销其产品而 印发的商业宣传品,包括产品样 本、产品目录、说明书和厂商的 情况介绍等
技术档案
指在生产建设和科技活动中形成的、 有一定工程对象的技术性文件的总称, 包括任务书、协议书、技术经济指标和 审批文件、研究计划、研究方案、技术 措施、调查材料、设计计算、数据、图 纸和工艺卡等一系列文件
* 中国标准的等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 标准、企业标准
* 中国标准的分类:按《中国标准文献分类法》
学位论文
是学位制度的产物,它是作者 为取得专业资格的学位而提交的 研究论文,论文介绍其调查、发现 或研究成果,它有学士、硕士和 博士论文层次之分。
政府出版物
指各国政府部门及 其所属机构发表的文献, 包括行政性文件和科技 文件两类。
目前许多单位主要以最新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 目总览》(2008)作为核心期刊的判断依据。
科技报告
会议文献
特
专利文献
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标准文献
文 献
学位论文
政府出版物
产品资料
技术档案
科技报告
是指报道科学研究项目和开 发调查工作的成果总结,或是其 进展中的阶段性进展情况报告。
特点:a反映新的科研成果迅速; b内容多样化; c质量参差不齐; d保密性强; e每份报告独立成册,有连续编号。
★ 有助于科技信息人员进行信息研究和文献 计量学分析
参考文献著录方法
参考[国家标准]GB/T7714-2005 文 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国家标准]GB/T7714-2005 《文后参考文 献著录规则》系GB/T7714-1987《文后参考 文献著录规则》的修订版。
指未经过付印的 原始记录。
零次文献
例如:书信、手稿、笔记、 会议录等。
指根据科研成果 撰写的首次发表的 原始文献。
一次文献
例如:期刊论文、研究报 告、专利说明书、会议文 献等。
指按一定的方法对 分散无组织的一次文献 进行整理加工,使之有 序化而形成的文献,又 称“检索性文献”或 “线索性文献”。
知识要点
★文献的类型 ★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文献类型的识别
文献的概念
文献是记录 有知识的一 切载体。
构
成
知识
文
内容
献
的
主
要
物质
要
载体
素
只有将知识用文字、图象、声频、视频、编码等 各种符号,采用书写、印刷或其他诸如光学、电磁学等 方法记录在一定物质载体上,才叫文献。
文献的类型
♦按照文献的载体材料和制作方式划分, 手抄型、印刷型、缩微型、机读型、声像型
♦按文献的出版特点划分 图书、连续性出版物、特种文献
♦按照产生次序与加工整理的深度分, 零次文献、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
印刷型文献
载体:纸张 记录手段:印刷技术 实例:教科书 特点:可直接阅读,方便 使用;但存贮密度低,占 用空间大,不易长久保存。
缩微型文献
载体:感光材料 记录手段:光学缩微技术 实例:缩微平片、缩微胶片 特点:体积小;价格低;存贮密度大;但不能直 接阅读
声像型文献
载体:电磁材料 记录手段:磁记录、光学技术 实例:录音带、录像带、幻灯 片、影视片等 特点:直观、生动、形象;成 本高;不易检索和更新。
机读型文献
载体:磁性材料 记录手段:计算机输入和输出 实例:磁盘、光盘 特点:存储密度高、速度快;
易复制;成本高;不能 直接阅读。
图
阅读类 图书
(教科书、专著、论文集等)
与标准化活动有关的一切 文献都称为标准文献。其主体 是标准,还包括标准形成过程 的各种档案、宣传推广标准的 手册及其它出版物。
中国标准概况
* 1957年中国成立了国家标准局,并于1958年 颁布了第一批国家标准;
* 1978年成立国家标准总局,1979年颁布“中 华人民共和国标准管理条例”
* 1978年中国标准化协会(CAS)加入了国际标 准化组织(IS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