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地区 教案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下第六单元第一课《北方地区》教案
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够利用地图说出小兴安岭、黄土高原和北京在中国的位置。
能够从地形图、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中获取有用信息,分析小兴安岭、黄土高原和北京自然环境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能够分析三个区域的自然景观、人们生产生活方面的特色,理解区域特色是自然和社会条件相互联系、共同作用的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分析区域的自然环境、人们的生产生活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初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
从各种生活场景中感受我国不同区域人们生活内容的丰富多彩,领略中华文化的无穷魅力。
2学情分析本学期学生经过上学期的历史与社会学科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和综合分析能力,为教师在教学上提供了较大的空间。
七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
如果一开始就能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由于本校学生都来自农村,学生对知识的了解主要来源于课本,课余查阅资料的途径局限性较大。
大部分学生主要靠课本获取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利用现有资源,挖掘教学潜力,给学生更多的资料,通过图片、录像、视频制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印象深刻。
3教学过程3.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利用地图,说出小兴安岭在中国的位置;从地形图、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中获取有用信息,分析小兴安岭自然环境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以及分析,理解区域特色是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相互联系、共同作用的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分析区域的自然环境,人们的生产生活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初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从各种场景中感受我国不同区域人们生活内容的丰富多彩,领略中华文化的无穷魅力。
学时重点了解小兴安岭地区人们对森里资源利用方式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及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学时难点从小兴安岭地区人们对森林资源利用方式转变中,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红松之乡歌曲视频导入,播放《家在东北》歌曲视频问:刚才歌曲反映的是我国哪个地理区域?(东北地区);他属于我国那个地理区域?(北方地区);东北地区有哪些特产,大家对东北三宝有了解吗?(人参、貂皮、鹿茸)可见,东北地区有丰富的资源,最珍贵的还是广袤的原始森林资源,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东北小兴安岭地区,探索当地人们的生产与生活。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案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情况。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北方地区的热爱和认同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点和经济发展情况。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北方地区的认知和情感体验。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讨论北方地区的概念,提问:“北方地区是指哪些省份?你们对北方地区有什么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2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通过图书馆或互联网查找北方地区的相关资料,并记录下来。
要求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解: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情况。
3.合作探究(15分钟)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资料,展示各自的研究成果,并共同解答问题:“北方地区为什么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北方地区有哪些自然资源?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什么?”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互相学习、互相帮助。
4.梳理归纳(15分钟)让学生回到座位上,开展课堂小结。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并梳理归纳北方地区的主要特点和经济发展情况。
5.拓展延伸(1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和自然资源对当地居民有哪些影响?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对整个国家有何贡献?”让学生自由发挥,进行拓展延伸的思考和讨论。
6.总结反思(10分钟)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总结反思,通过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果,提升学生对北方地区的认知和情感体验。
四、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个人研究和思考等方式,培养学生对北方地区的兴趣和了解。
在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观点,提升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北方地区教案人文地理初中
北方地区教案人文地理初中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我国北方地区的主要地形、气候、河流等特点,以及人文地理方面的差异。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地图、图表等资料,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比较等地理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家乡的地理环境,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点:地形、气候、河流等。
2. 北方地区的人文地理特点: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文化传统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点和人文地理特点。
2. 教学难点:北方地区人文地理方面的差异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北方地区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北方地区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我国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点,包括地形、气候、河流等。
3. 合作探究: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北方地区的人文地理特点,包括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文化传统等。
4. 成果展示:各小组代表上台展示本组讨论的成果,其他同学进行评价、补充。
5. 教师点评: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总结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点和人文地理特点。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初中地理教材。
2. 图片:我国北方地区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图片。
3. 地图:我国北方地区的地形图、气候图、河流图等。
4. 视频:关于我国北方地区的宣传片、纪录片等。
5. 网络资源:关于我国北方地区的相关文章、报道等。
七、教学建议1. 注重课堂互动,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结合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直观地展示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点和人文地理特点。
初中地理教案北方地区
初中地理教案北方地区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特点。
2. 掌握北方地区的地形、气候、植被、农业等基本情况。
3. 培养学生对我国北方地区的认知兴趣,提高地理素养。
教学重点:1. 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 北方地区的地形、气候、植被、农业等特点。
教学难点:1. 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2. 学生对北方地区实际情况的理解和把握。
教学准备:1. 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
2. PPT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展示我国地图,引导学生找出北方地区的位置。
2. 提问:请大家谈谈对北方地区的印象,有哪些特点?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北方地区的范围和特点。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讲解北方地区的地形特点:平原、高原、山地等。
2. 讲解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寒冷、干燥、温带季风气候等。
3. 讲解北方地区的植被特点:以落叶阔叶林为主。
4. 讲解北方地区的农业特点: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经济作物有花生、大豆等。
5. 分析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水资源短缺、土地荒漠化等。
四、案例分析(15分钟)1. 展示北方地区典型农业案例,如东北农田、内蒙古草原等。
2. 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农业发展的优势和制约因素。
3. 学生分享分析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让学生总结北方地区的特点。
2. 强调北方地区在我国地理、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要性。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绘制我国北方地区地形分布图。
2. 列举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和制约因素。
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北方地区的认知水平。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自然环境特点;(2)掌握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特点及农业分布;(3)了解影响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和图表,分析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2)通过实例,分析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和限制因素;(3)学会运用地理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我国北方地区的热爱和保护意识;(2)认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提高学生对农业发展的关注度。
二、教学内容:1. 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2. 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1)气候特点(2)地形特点(3)水资源特点3. 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特点(1)粮食作物种植(2)经济作物种植(3)畜牧业发展4. 北方地区农业分布(1)粮食主产区(2)经济作物主产区(3)畜牧业发展区5. 影响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1)气候因素(2)地形因素(3)水资源因素(4)社会经济因素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2)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特点及农业分布;(3)影响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2. 教学难点:(1)北方地区气候、地形、水资源对农业的影响;(2)如何解决北方地区农业发展中的问题。
四、教学方法:1. 地图和图表分析法:通过地图和图表,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和农业分布;2. 实例分析法: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和限制因素;3.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教学准备:1. 教学地图和图表;2. 相关实例材料;3. 教学多媒体设备。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北方地区的自然风光和农业生产场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导入:介绍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自然环境特点,引导学生学习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特点及农业分布。
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2)掌握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方式及其特点;(3)学会分析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与限制因素。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观察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2)运用案例分析法,探讨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典型实例;(3)开展小组讨论,分析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与限制因素。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北方地区的热爱和自豪感;(2)增强学生对农业可持续发展意识的培养;(3)提高学生关注农村发展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1)地理位置和范围;(2)气候特点;(3)地形地貌特点。
2. 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方式(1)粮食作物种植;(2)经济作物种植;(3)畜牧业发展。
3. 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与限制因素(1)优势因素;(2)限制因素。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2)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方式及其特点;(3)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与限制因素。
2. 教学难点:(1)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与限制因素的分析;(2)学生运用案例分析法和小组讨论法进行问题解决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地图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北方地区地图,了解其地理位置和范围,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2.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北方地区农业发展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优势与限制因素,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让学生就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与限制因素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4. 讲授法:教师讲解北方地区自然地理特征、农业生产方式和农业发展的优势与限制因素,帮助学生系统掌握知识。
五、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北方地区地图、农业发展案例资料;2.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打印机;3. 教学空间:教室。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北方地区的美景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课主题《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2. 新课导入:讲解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引导学生了解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地形地貌;3. 案例分析:展示北方地区农业生产方式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其特点和优势;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与限制因素;5. 总结提升: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与限制因素;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八年级下册地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教案
一、教案主题:八年级下册地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教案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地理特征。
2. 使学生掌握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及其地理意义。
3. 培养学生对我国地理环境的认知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2. 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3. 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及其分界线。
2. 教学难点: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的地理意义。
五、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景观。
2. 采用比较法,引导学生分析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不同之处。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分界线两侧的地理差异。
【导学】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景观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地理环境的多样性。
2. 回顾上节课内容:让学生回顾七年级下册地理所学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自主学习】1.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课堂讲解】1. 讲解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如气候、地形、植被等。
2. 讲解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如气候、地形、植被等。
3. 讲解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及其地理意义。
【案例分析】1. 分析分界线两侧的地理差异,如气候、地形、植被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分析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给予评价。
【作业布置】1. 请学生绘制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示意图。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亮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案主题:八年级下册地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教案七、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地理特征。
2. 使学生掌握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及其地理意义。
北方地区(教案)
北方地区(教案)北方地区(教案)2010-01-08 13:53:39| 分类:教案|举报|字号订阅【素质目标】一、对“黄土地”、“黑土地”的分布,土壤,主要农作物有初步的了解。
二、掌握森林宝库的主要分布地区、优良树种及林区著名物产——东北三宝。
三、理解北方河流多灾害的原因。
了解新中国成立以后,治理黄河、海河等所采取的措施,以及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四、熟练掌握北方地区重要能源基地和重要工业中心的分布,并熟悉各工业中的主要工业部门。
五、对北方地区居民传统生活习惯及其与环境的关系有一定了解。
六、懂得首都北京的重要地理位置及主要职能,对北京的古代建筑和现代化建设有一定了解。
《教材分析》:重点和难点重点:1.以黄土地和黑土地为线索的北方地区种植业和自然景观。
2.黄河、海河等多灾原因及其治理。
3.能源基地和工业中心的分布。
难点:北方河流多灾的原因。
【教学过程】【提供资源】地球人都知道中国功夫。
现在我们来欣赏一段关于武术的短片,再从地理学的角度来研究一下形成南拳北腿格局的原因。
(欣赏武术短片)【自学生疑、学习释疑】一、本课是区域地理的第一课,首先应让学生了解区域地理的概念。
为什么要分区?我国领土广大,因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经济发展等情况的不同,形成若干个各具特色的地理区域。
全国划分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二、对北方地区的介绍,教材不是面面俱到,而是采取点面结合、自然与人文结合、优势与问题结合,抓住重点,扼要从农业、工业、人民生活等方面来介绍。
在讲本区的位置、范围、面积、人口和民族、地形等基本概况时,可联系前面已学知识,采用提问和讨论的方式进行,并逐一落实在地图上。
可按下列程序进行:1.我国南、北方以什么为界?(秦岭—淮河一线)2.本区属什么温度带和干湿地区?(暖温带和中温带;主要为半湿润地区)3.本区有哪些大山脉和大地形区?(大兴安岭、长白山、黄土高原、华北平原、东北平原)三、“黄土地”和“黑土地”只是对北方大地景观的描述,并不是土壤分类,但也涉及土质特点。
高中地理中 国区域地理北方地区教案
高中地理中国区域地理北方地区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主要地形区。
掌握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主要河流和资源分布。
理解北方地区的农业、工业和交通运输等经济发展状况。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读图、分析资料,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和信息提取能力。
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引导学生总结北方地区的地理特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祖国地理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的区域认知和环境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北方地区的地形、气候和主要资源。
北方地区的农业和工业发展特点。
2、教学难点分析北方地区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理解北方地区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北方地区的地理基础知识,使学生对该区域有初步的认识。
2、直观演示法运用地图、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增强感性认识。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北方地区的自然风光图片或播放相关视频,如长城、松花江等,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问学生对北方地区的了解,从而导入新课。
2、讲授新课(1)地理位置和范围结合中国地图,指出北方地区的大致范围,包括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各省区以及甘肃、宁夏的东南部、江苏和安徽的北部。
强调北方地区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让学生明确其在全国的地理位置重要性。
(2)地形展示北方地区的地形图,介绍主要地形区,如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等。
分析各地形区的特点和形成原因,引导学生理解地形对气候、河流等自然要素的影响。
(3)气候结合气温降水图,讲解北方地区的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及其特点(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探讨气候对北方地区农业生产、居民生活等方面的影响,例如农作物的种植类型和熟制。
(4)河流指出北方地区的主要河流,如黄河、海河、松花江等。
分析河流的水文特征,包括流量、含沙量、结冰期等,以及河流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案时教案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案时教案北方地区教案主题:北方地区的地理特点和文化遗产目标:通过学习北方地区的地理特点和文化遗产,使学生了解北方地区的文化多样性和地域特征。
一、引入(10分钟)1.介绍北方地区的概念和范围。
2.引发学生对北方地区的兴趣。
二、地理特点(20分钟)1.地理位置:北方地区位于中国的北部,包括东北地区、内蒙古、河北、山西、辽宁等省份。
2.气候特点:北方地区气候寒冷,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短暂而炎热。
3.自然地理:介绍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点,如典型的草原、沙漠、高山等。
三、文化遗产(30分钟)1.介绍北方地区的文化遗产,如京剧、长城等。
2.展示北方地区的传统艺术表演,如京剧表演。
3.分组活动:要求学生选择一个北方地区的文化遗产进行深入研究,并制作海报进行展示。
四、北方地区的民俗文化(20分钟)1.介绍北方地区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等。
2.分析北方地区的特色民俗文化,如舞龙舞狮、放鞭炮等。
3.学生展示自己所了解的北方地区的民俗文化。
五、小结(10分钟)1.回顾学习的内容,强调北方地区的地理特点和文化遗产。
2.学生分享对北方地区的了解和感受。
3.提问环节,检查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扩展活动:1.实地考察北方地区的一个城市或景区,深入了解北方地区的地理特点和文化遗产。
2.组织学生进行北方地区的美食制作比赛,了解北方地区的特色美食。
3.学生自由阅读北方地区的相关资料,并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
南方地区教案主题: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和文化特色目标:通过学习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和文化特色,使学生了解南方地区的多样性和魅力。
一、引入(10分钟)1.介绍南方地区的概念和范围。
2.引发学生对南方地区的兴趣。
二、地理特点(20分钟)1.地理位置:南方地区位于中国的南部,包括广东、福建、江苏、浙江等省份。
2.气候特点:南方地区气候湿润,四季如春,气温适宜。
3.自然环境:介绍南方地区丰富的自然环境,如亚热带雨林、山水田园等。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北方地区教案
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北方地区教案本次教学旨在介绍北方地区自然特征对农业发展的影响,让学生们了解北方地区的农业历史、农业现状以及农业发展战略。
本节课将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将介绍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和气候条件,第二部分将深入探讨北方地区的农业历史和现状,第三部分将讲述北方地区的农业发展战略和未来展望。
一、自然特征与气候条件北方地区是指长江以北、黄河流域以北的地区,包括东北、华北以及西北三个区域。
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主要集中体现在地理、气候和土地等方面。
地理上,北方地区地势较为平坦,地势北高南低,北部是多山地区,中部是平原地区,南部是丘陵地带。
气候方面,北方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季风气候不明显,全年气温变化幅度大,四季分明。
春季短暂,夏季炎热潮湿,秋季宜人适宜,冬季严寒干燥。
土地方面,北方地区是中国粮食作物的主产区,黄河流域是全国四大旱地之一,但长江以北却是中国粮食生产的重要区域。
自然条件对农业的生产和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首先,北方地区的气候条件使得农作物生产受到极大的影响。
由于北方地区冬季漫长,短寒植物的生长期非常短,一年只能种植一季庄稼,同时,温差大、风沙大、干旱少雨等气候特征也限制了北方地区的粮食作物种植。
其次,北方地区的地理条件也对耕种技术造成影响。
由于北方地区自然环境的不稳定性,农民在农作物种植和养殖方面所面临的种种困难,也促进了不同的耕种技术的发展。
因此,了解北方的自然条件和气候特点对我们深入了解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和农业战略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农业历史与现状北方地区农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在经历了多次王朝的更替和战争的磨练之后,北方地区逐渐形成了以粮食作物种植为主的农业经济体系。
宋代以后,北方地区由于对华南海产品的需求激增,开启了由南向北的商品交换之路,让北方地区农业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同时,近代以来的西方科学技术和农业革命也对北方地区农业生产产生了重要影响,大幅提升了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率和良种率。
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自然环境特点;(2)掌握北方地区的农业特色及其发展状况;(3)分析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和制约因素。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和图片,观察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2)运用比较法,分析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差异;(3)采用案例分析,探讨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对策。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北方地区的热爱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2)认识到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提高学生对农业发展的关注度;(3)培养学生具备区域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2. 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1)气候特点(2)地形特点(3)水资源特点3. 北方地区的农业特色(1)粮食作物(2)经济作物(3)畜牧业4. 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和制约因素(1)优势(2)制约因素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2)北方地区的农业特色;(3)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和制约因素。
2. 教学难点:(1)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和制约因素的分析;(2)学生对案例分析的运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资源:(1)北方地区的地图和图片;(2)相关案例材料;(3)多媒体教学设备。
2. 教学工具:(1)投影仪;(2)计算机;(3)白板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北方地区的地图和图片,引起学生兴趣;(2)提问:你们对北方地区有什么了解?引导学生思考。
2. 教授新课(1)讲解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2)分析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3)介绍北方地区的农业特色;(4)探讨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和制约因素。
3. 案例分析(1)呈现案例材料,引导学生关注;(2)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问题;(3)全班交流,分享各组的分析结果。
4. 总结与反思(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2)引导学生思考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现状和未来;(3)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深入研究。
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包括气候、地形、植被等。
2. 使学生掌握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方式,了解其农业特点和优势。
3. 培养学生对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认识,提高其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内容:1. 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气候、地形、植被等。
2. 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方式: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养殖业等。
3. 北方地区农业的特点和优势:土地资源、水资源、政策支持等。
4. 北方地区农业的发展现状和挑战:环境保护、气候变化、产业升级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方式及其特点;北方地区农业的发展现状和挑战。
2. 教学难点:北方地区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型;北方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的制定。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生产之间的关系。
2.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北方地区典型的农业生产方式及其特点。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探讨北方地区农业的发展现状和挑战,并提出解决方案。
五、教学准备:1. 准备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和农业生产的相关资料,包括图片、数据等。
2. 准备北方地区农业发展案例,以便进行案例分析。
3. 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和任务,以便进行小组讨论。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北方地区的自然风光和农业生产场景,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 导学:介绍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如气候、地形、植被等,引导学生理解这些自然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 导做:分析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方式,如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养殖业等,让学生掌握其特点和优势。
4. 导思:讨论北方地区农业的发展现状和挑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5. 导行:分组讨论,让学生提出北方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
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自然特征;(2)掌握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限制因素;(3)了解北方地区主要农作物和农业产业结构。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和图片,观察和分析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2)通过案例分析,了解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限制因素;(3)通过小组讨论,探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北方地区的热爱和保护环境的意识;(2)培养学生关注农业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2)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限制因素;(3)北方地区主要农作物和农业产业结构。
2. 教学难点:(1)北方地区自然特征对农业的影响;(2)农业发展的限制因素及其解决方法。
三、教学准备1. 地图和图片:北方地区地图、自然特征图片、农业发展图片;2. 案例材料: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案例;3. 小组讨论准备:小组分工、讨论提纲。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展示北方地区地图,引导学生了解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2)提问:你们对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有什么了解?2. 探究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1)展示北方地区自然特征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2)总结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气候、地形、土壤等。
3. 分析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限制因素:(1)展示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案例,引导学生了解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限制因素;(2)小组讨论:农业发展的限制因素及其解决方法。
4. 了解北方地区的主要农作物和农业产业结构:(1)介绍北方地区的主要农作物和农业产业结构;(2)分析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方法。
5. 总结与反思:(1)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2)提问:你们认为如何发展北方地区的农业?五、课后作业1. 绘制北方地区自然特征示意图;2. 收集有关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资料,进行案例分析;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准确描述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2)学生能分析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限制因素;(3)学生能了解北方地区的主要农作物和农业产业结构。
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2)掌握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方式;(3)学会分析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与限制。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观察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2)利用资料分析北方地区的气候、地形等自然特征;(3)以案例分析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特点。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对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关注;(2)增强环保意识,理解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2)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方式;(3)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与限制。
2. 教学难点:(1)北方地区气候对农业的影响;(2)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的应用。
三、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参;2. 北方地区地图;3. 相关农业资料;4. 多媒体教学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展示北方地区地图,引导学生关注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2)提问:你们对北方地区有什么了解?引出本课主题。
2. 探究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1)引导学生观察北方地区的地形、气候等特点;(2)分析北方地区自然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 分析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方式:(1)介绍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特点;(2)引导学生了解农业生产的优势与限制。
4. 案例分析:(1)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北方地区农业案例;(2)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农业生产方式、优势与限制;(3)总结案例中的经验教训。
5. 农业可持续发展讨论:(1)引导学生思考北方地区农业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2)分组讨论,提出具体措施;(3)分享讨论成果,进行总结。
五、课后作业:1. 结合教材,复习本课内容;2. 收集有关北方地区农业的资料,进行进一步了解;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对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态度、思考深度和提出建议的创新性。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教案(新教材人教版):北方地区
第2讲中国地理分区[课程内容] 1.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和界线。
2.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体系架构]区域主要特征、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素养考查] 1.综合思维:结合图文材料,分析我国某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分析区域经济发展条件。
2.区域认知:结合图文材料,掌握我国不同地区的区域地理特征差异,分析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课时86北方地区1.填出下列地形的名称A六盘山,B三江平原,C山东丘陵;D太行山,它是山西省和河北省的界山。
2.填出下列河流和湖泊的名称E黑龙江,是中国与俄罗斯两国的界河,F松花江,是其支流;G鸭绿江、H图们江是中国与朝鲜两国的界河;湖泊I五大连池,从地质上看,属于休眠火山。
3.填出矿产地的名称①鞍山铁矿,②鹤岗煤矿,③大同煤矿,④招远金矿,⑦华北油田。
4.填出下列铁路线的名称a京哈线,b京沪线,c陇海线,e大秦线。
5.填出下列工业基地、工业中心和城市的名称工业基地:甲辽中南工业基地,乙京津唐工业基地。
工业中心:m沈阳,n西安。
g北极村,是我国纬度最高的地方;h黑河,是我国人口分布地理界线即黑河—腾冲一线最北点。
6.黄河流域的丰富能源上游河段以水能为主;中游地区煤炭丰富;下游两大油田:⑤中原油田,⑥胜利油田。
1.北方地区区域特征(1)自然地理特征位置、范围地形跨我国地势第二、第三级阶梯,平原面积广阔,主要地形区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气候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水文以雨水补给为主;水量小、径流量季节变化大;有结冰期;含沙量较大;水量北丰南小,汛期北长南短;东北地区有春汛和夏汛资源林业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天然林区水资源不足煤、石油等常规能源充足,铁矿丰富(2)人文地理特征人口人口数量多,约占全国的40%(面积占20%),平均人口密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
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北方地区是我国自然条件较为恶劣的地区之一,其气候寒冷干燥,土地肥沃度较低,地形地貌复杂多样。
这些自然特征对农业生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下面是一份1200字以上的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一、北方地区自然特征1.气候寒冷干燥:北方地区主要位于我国的温带和寒带地带,炎热的夏季和寒冷的冬季是该地区的典型气候特征。
夏季多雨,冬季少雨少雪,降水不均匀,蒸发量大,水分供给不足。
2.土地肥沃度较低:由于气候条件的制约,北方地区的土壤肥力普遍较低。
大部分地区土壤富含沙粒,排水性好,但容易干燥,氮磷钾等元素含量较低。
3.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北方地区地势高低起伏,地形复杂多样,包括高山、高原、丘陵和平原等地貌特征。
不同地形条件对农业生产的水、阳光和温度等方面有着不同的影响。
二、北方地区农业生产的挑战1.水资源短缺:北方地区地处干旱地区,水资源相对匮乏,夏季多雨,但降水不充分,加上高温蒸发增加,导致农田需要额外的水源供给。
2.土壤肥力不足:北方地区土壤肥力较低,含量低,需要通过施肥、土壤改良等措施来提高农田的产量和丰收率。
3.严寒冬季:北方地区冬季寒冷,长时间地表结冰,农作物的生长受限,农民需要采取保暖措施,以确保农作物能够顺利生长。
三、农业生产技术与对策1.水利建设:北方地区需要加强水利建设,建设水库、水渠和水井等,以增加灌溉面积,合理利用雨水资源,提高农田的水分供给。
2.合理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北方地区农作物种植结构应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和土壤条件,选择适合该地种植的农作物。
同时,要合理轮作、休耕,以保护土壤肥力。
3.推广保墒措施:北方地区农业生产中需要加强保墒措施,包括覆盖物料、秸秆还田和人工保墒等,以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保持农田的湿润。
4.加强农业科技支持:利用科技手段,提高栽培技术和育种技术,研发抗旱、抗寒、抗病虫害的新品种,提高北方地区农作物的抗灾能力和产量。
综上所述,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一定的挑战,但通过科技支持和合理的农业措施,可以克服这些困难,提高农田的产量和生产力。
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自然特征;(2)掌握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方式及其影响因素;(3)分析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和不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观察和分析,了解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特征;(2)运用案例分析法,探讨北方地区农业生产方式及其影响因素;(3)采用比较分析法,分析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和不足。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我国北方地区的热爱和自豪感;(2)提高学生对农业生产劳动的尊重和认同;(3)培养学生关注农业发展、服务社会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2. 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气候、地形、水资源等);3. 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方式(旱地农业、畜牧业等);4. 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和不足;5. 案例分析:北方地区典型农业生产方式的探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2)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3)北方地区农业生产方式及其影响因素;(4)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和不足。
2. 教学难点:(1)北方地区自然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2)北方地区农业生产方式的选择和调整;(3)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和不足的分析。
四、教学准备:1. 教学地图和图片;2. 案例资料;3. 投影仪和白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观察北方地区的地图,了解其地理位置和范围;(2)提问:请大家谈谈对北方地区的印象,有哪些自然特征?2. 教学新课:(1)讲解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气候、地形、水资源等);(2)分析北方地区自然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3)介绍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方式(旱地农业、畜牧业等);(4)讲解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和不足。
3. 案例分析:(1)分组讨论北方地区典型农业生产方式的案例;(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3)教师点评并总结。
第六章北方地区_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第六章北方地区_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地理条件和农业资源。
(2)掌握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3)了解北方地区的土壤特点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采用讲授、讨论、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2)通过实地考察和调查研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3)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关注和兴趣。
(2)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资源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了解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地理条件和农业资源。
(2)掌握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2.教学难点(1)了解北方地区的土壤特点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2)掌握北方地区农业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问题。
三、教学过程1.导入与热身通过课堂展示北方地区的农业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北方地区农业的探索欲望。
2.学习活动(1)学生阅读课本P32—P35的内容,了解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地理条件和农业资源。
(2)教师讲解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地理条件和农业资源,并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和数据。
(3)学生分组讨论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其对农业的影响,并进行小结。
(4)教师讲解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其对农业的影响,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和数据。
(5)学生观察和分析北方地区的土壤特点,并讨论土壤对农业的影响。
(6)教师讲解土壤特点及其对农业的影响,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和数据。
(7)学生小组合作进行实地考察,调查北方地区的农业发展现状和面临的问题,并撰写调查报告。
3.归纳与总结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以及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
4.拓展与应用学生通过互联网资料,了解其他地区的农业发展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拓宽视野,培养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方地区教案
一、教学目标:
掌握我国北方地区的地理概况。
二、课时安排:1课时。
三、课型:新授课。
四、教学重难点:
掌握我国北方地区的地理概况。
五、教学方法:读图法、归纳法。
六、教学过程:
1. 导入:介绍中国地理分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港澳台地区。
总结区域的分析方法:
2.北方地区的位置与范围:
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3.地形:
主要地形单元有:东北平原(三江、松嫩、松辽)、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大兴安岭山地、长白山地、山东丘陵、辽东丘陵。
本区“名山”有:“东岳”泰山(山东)、“西岳”华山(陕西)、“中岳”嵩山(河南)、“北岳”恒山(山西)。
4.气候:
以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主。
年降水量400-800毫米,主要集中在7-8月,大部分属于半湿润、半干旱区(东北的东部及北部山地为湿润区);夏季温暖多雨(东北较短),冬季寒冷干燥(东北漫长严寒多积雪,漠河为我国的“寒极”);主要灾害性天气:冬季寒潮,东北地区夏季低温、秋季早霜,华北地区春季干旱多沙暴、夏季多暴雨。
5.河湖、植被:
主要河流:黑龙江及其支流松花江、乌苏里江,黄河(下游为“地上河”)及其支流渭河、汾河,海河,辽河,鸭绿江,图们江。
主要湖泊:白头山天池、兴凯湖。
植被:东北地区以针叶林为主(长白山地区为针叶-落叶阔叶混交林),黄河中下游地区为落叶阔叶林。
6.自然资源:
著名的树种:小兴安岭的红松,大兴安岭的落叶松。
东北三宝:人参、貂皮和鹿茸。
温带水果:苹果、葡萄、梨等,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苹果的产量最大,黄河故道已成为全国最长的果园带。
7.土壤:
8.农业:
北方地区的主要农作物:
东北区——春小麦、玉米、大豆、甜菜
华北区——冬小麦、玉米、棉花、花生、谷子(黄土高原)、苹果
思考:评价东北区与华北区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
东北区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
①有利: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广阔,耕地集中;土壤深厚肥沃,黑土广布。
②不利:生长期短,热量不足。
华北区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
①有利: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广阔,耕地集中;黄土土质疏松,土层深厚。
②不利:华北平原:春旱、夏涝、盐碱、风沙。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9.国土整治:
(1)东北黑土地的整治
①条件:东北沃野千里,土地资源丰富,耕地主要集中在松嫩平原、辽河平原和三江平原,土壤主要是黑土、黑钙土,肥力较高。
②问题:水土流失,土层变薄、肥力下降等。
③治理:加强对沼泽地的保护性开发利用。
(2)东北林区的整治:
①条件:东北地区广大山区森林资源丰富,是全国最重要的天然林区,居全国三大林区之首。
②问题:林木超采,采育失调,皆伐的形式,加之森林火灾、虫灾,森林覆盖率下降,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③治理:禁止乱砍滥伐,采育结合,严防森林火灾。
(3)华北平原中低产田的整治:
①条件:华北平原地势西高东低,至渤海之滨地势更为低洼。
②问题:冬春干旱,夏秋多雨,使发生旱涝、盐碱和风沙。
③治理:中低产田——治洼治水。
(4)华北地区缺水整治
主要成因
①自然原因:降水少、河流径流小;降水季节不均衡;春季多风,蒸发量大;降水年际变化大。
②人为原因:工农业生产发达,人口众多,需水量大;水污染和浪费严重。
解决办法: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防治污染,严禁浪费,兴修水利,跨流域调水等。
(5)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流失
形成原因:
自然原因:
①降水:变率大,集中在夏季,多暴雨,冲刷作用强;
②地形:从平原向山地过渡,地形坡度大,坡面物质不稳定;
③植被:从森林向草原过渡,植被覆盖率低,涵养水源能力差;
④土壤:由粉沙颗粒组成,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抗蚀能力低。
人为原因:
①毁林开荒②过度樵采③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④开矿
后果:土层变薄,土壤肥力下降;河流含沙量加大,河湖淤积严重,旱涝灾害频繁。
整治措施:
①退耕还林还草:
压缩农业用地,建成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农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因地制宜营造防护林、薪炭林、用材林;大力开展土地复垦工作。
②调整土地利用结构;
③加强小流域的综合治理;
工程措施—打坝淤地,平整土地,修筑梯田
生物措施—植树种草
农业技术措施—科学施肥,选育良种,地膜覆盖
④开矿时要有计划的存放表土,大力开发复垦工作。
10.工业:辽中南工业区、京津唐工业区。
11.交通:京哈线、京沪线、京包线、陇海线、大秦线。
12.北京:
反馈练习:
读我国部分农业主产区图,回答1~2题。
1.图中四地( )
A.①地耕地以水田为主
B.②地农产品大量出口
C.③地农业生产规模大
D.④地农作物一年一熟
2.四个农业区共同的区位优势是( )
A.总体地势平坦
B.光热水组合好
C.地广人稀,交通便利
D.未开垦土地资源丰富
下图为我国某农作物主产区某年6月16日发育及收获进程分布图。
读图,完成3~4题。
3.据图判断该农作物为( )
A.玉米 B.棉花
C.小麦 D.水稻
4.该农作物在甲、乙两地的发育晚于同纬度地区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降水较小B.地势较高
C.技术落后 D.旱灾频发
答案:CAC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