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手指》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22 手指》教学设计 (2)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22 手指》教学设计 (2)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22 手指》教学设计 (2)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课文《22 手指》的内容,抓住主旨,领会作者的用意。

2.能够通过对比分析,体会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

3.能够通过朗读练习,提高语音语调的准确性和语感。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抓住主旨。

2.分析课文中作者的情感表达和感悟。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22 手指》中含蓄的内涵。

2.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和感情表达。

四、教学准备1.课本《22 手指》、黑板、粉笔。

2.录音机、录音带。

3.朗读练习材料。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师生热情互动,导入课文内容,让学生尝试猜测主题。

2.朗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大意,解释生词。

3.学生小组合作,分享对课文的个人理解和感悟。

4.老师组织学生针对课文进行讨论,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与看法。

第二课时1.复习上节课内容,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2.分析课文中的对比描写,帮助学生感受作者情感变化。

3.学生进行课文朗读训练,注重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4.师生共同总结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和感情表达。

六、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开展相关作文活动,写一写自己亲人的故事,展示对家庭的独特感悟。

2.提倡学生多读一些优秀散文,培养对生活的细腻感悟和文学鉴赏能力。

七、课堂作业1.撰写课后读书笔记,记录自己对《22 手指》的理解和感悟。

2.准备一段朗读练习,展示在课堂上。

以上为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22 手指》教学设计(2),希朓对教学有所帮助。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小学语文 第22课 手指 教案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小学语文 第22课 手指 教案

22.手指备课素材【教材分析】这是丰子恺先生写的一篇散文。

文章开门见山指出每个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接着就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具体描写五根手指的不同的姿态和性格。

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文章语言风趣幽默,结构清晰严谨,主题鲜明突出。

全文紧紧围绕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态和性格进行描写,运用多种表达方法,刻画出了姿态栩栩如生、性格迥然不同的五根手指。

本文是一篇精读课文,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感受课文中风趣的语言,认识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体会手指带给我们的启示,了解作者采用的表达方法。

教学这篇课文,重点感受课文中风趣的语言,理解五根手指有什么特点,作者运用什么表达方法表现这些特点的。

难点是领悟其中的道理。

【作者介绍】丰子恺(1898—1975)原名丰润、丰仁,浙江崇德县石门湾(今桐乡县石门镇)人。

1914年入杭州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从李叔同学习音乐和绘画。

1919年师范学校毕业后,与同学数人在上海创办上海专科师范学校,并任图画教师。

1921年东渡日本学习绘画和音乐,与朱自清、朱光潜等人结为好友。

1924年在上海创办立达中学。

1925年创办立达学会,参加者有茅盾、陈望道、叶圣陶、郑振铎、胡愈之等人。

1929年被开明书店聘为编辑。

1931年,他的第一本散文集《缘缘堂随笔》由开明书店出版。

七七事变后,率全家逃难。

解放后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上海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等职。

主要作品有散文集《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子恺近代散文集》等十余种,画集《子恺漫画》《绘画鲁迅小说》等多种,另有学术论著和翻译作品多部,对我国的艺术教育作出了巨大贡献。

丰子恺最负盛名的是他的散文作品。

他的散文注意用语言状物绘形,表现视觉色彩。

他写散文,总是选取自己熟悉的生活题材,以自己的感受,用最质朴的文字坦率地表达出来,在朴素到接近白描的文字中,倾注了一股真挚而又深沉的情感,很容易打动读者的心灵而引起共鸣。

22课《手指》(教案) 语文五年级下册

22课《手指》(教案) 语文五年级下册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22课《手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手指》是丰子恺先生写的一篇散文。

文章语言风趣幽默,形象生动,让读者在会心一笑中领悟文中蕴含的道理,获得人生的启迪。

文章开门见山指出每个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接着就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具体描写五根手指的不同的姿态和性格。

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全文紧紧围绕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态和性格进行描写,运用多种表达方法,刻画出了姿态栩栩如生、性格迥然不同的五根手指。

本文是一篇精读课文,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感受课文中风趣的语言,认识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体会手指带给我们的启示,了解作者采用的拟人、比喻、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以及先概括、后列举的表达方法。

课文重点是感受课文中风趣的语言,理解五根手指的特点和作用,以及作者为表现这些特点所使用的表达方法。

难点是领悟其中的道理并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

文章结构清晰严谨,主题鲜明突出。

作者借平凡的日常所见,揭示了生活的真谛。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概括性地说出五指的特点和作用。

(2).仿照课文的表达特点,能写出人的五官特点。

2.过程与方法:(1).以“读”贯彻始终,通过默读完成导图、朗读体会写法、品读领悟道理,并结合生活实际体会道理。

(2).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法,体会五根手指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得到启示的习惯。

(2).能由作者笔下的五根手指联想到生活中的人,领悟“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教学重点:感受语言的风趣,了解五根手指各有什么作用,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由作者笔下的五根手指联想到生活中的人,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2课《手指》第1课时教案(定稿)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2课《手指》第1课时教案(定稿)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2课《手指》第1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够听懂、读懂课文《手指》。

2.掌握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3.知道手指的结构和功能。

能力目标1.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文内容。

2.能够正确使用课文中的重点词语进行表达。

情感态度目标1.培养学生对手指的敬畏和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懂得互帮互助。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

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3.了解手指的结构和功能。

三、教学难点1.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文内容。

2.理解手指的结构和功能。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幅描绘手指的图片,引出本节课的话题,让学生感受手指的重要性。

2. 分析课文(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读课文《手指》,讨论课文中的生词和句子,强化理解。

3. 阅读课文(15分钟)学生分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解释生词。

教师适时纠正发音错误。

4. 操作练习(20分钟)分组讨论手指的结构和功能,在课堂上模拟实验,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手指的作用。

5. 合作探究(15分钟)学生根据小组讨论的结论,展开合作活动,完成一份小结论,分享给全班。

6. 拓展延伸(10分钟)教师介绍手指的保护知识,引导学生探讨如何保护自己的手指,提高安全意识。

7. 课堂小结(5分钟)对今天的学习进行总结,强调学习重点,留作业:写一篇关于手指的文章。

五、课后作业写一篇关于手指的文章,介绍手指的结构、功能和保护知识。

六、板书设计•课文《手指》•手指的结构和功能•手指的保护知识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手指的结构和功能,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观察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继续巩固学生对手指的理解,并引导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和保护。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22课《手指》优秀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22课《手指》优秀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22课《手指》优秀教学设计精选3篇设计一:22.手指教学目标1.会认14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五个手指的各自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

3.学习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得到启示的习惯。

4.懂得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1.了解五个手指的各自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

2.懂得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同学们,手指长在每个人的手上,时时看到,常常用到,不过也许很少有人会去关注它们。

我国漫画家丰子恺先生以手指为对象,写出了一篇有趣而意味深长的文章。

他眼中的手指究竟有什么特别之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吧!(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同桌互读、互查课文朗读情况,出示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漏字,不错字。

(2)做到流利:自然停顿,朗读通畅,不回读。

(3)互相解答不懂的词语。

2.教师检查。

(指名读)重点指导“弦”“轧”“薄”“憎”“窈窕”等字词的读音。

3.默读课文,理清脉络。

(1)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出示课件,口头填空:课文先总写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然后分别具体写,最后总结写。

)(2)引导学生根据填空的内容,找出分别对应的文章所在段落,体会文章的写作顺序和方法。

4.文章的中心句是哪一句?(引导学生在文中画出来)(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5.作者要说明的道理是什么?找出文中相关的句子。

(明确: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6.本文的整体结构是什么?(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模式。

)三、指导写字1.师出示会写字,生观察规律。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22《手指》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22《手指》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22《手指》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课文情感,会背诵课文。

2.能正确朗读课文,讲述课文中的主要内容。

3.能通过课文学习了解手指的结构、功能及重要性。

4.能用所学知识描述手指的作用,体会手指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1.识记并理解课文内容。

2.掌握手指的结构和功能。

3.认识到手指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抽象概念和情感。

2.让学生明白手指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四、教学过程A. 导入1.师生共同欣赏手指的图片或手势,引出“手指”话题。

2.引导学生谈谈手指的作用,为后续学习做铺垫。

B. 学习课文1.师生共同阅读《手指》课文,了解故事内容并讨论。

2.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语描述故事情节。

C. 深化学习1.老师介绍手指的结构,让学生了解手指的构成。

2.讨论手指的功能,引导学生发表自己对手指的认识。

D. 回顾梳理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梳理知识点。

2.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手指的观点,展示手指在生活中的作用。

五、课后作业1.背诵《手指》课文。

2.简单绘画手指的结构。

3.思考手指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写下自己的看法。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理解课文内容,还能对手指的特点和作用有更深入的认识。

希望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够关注和珍惜自己的手指,明白手指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2课《手指》教案(第一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2课《手指》教案(第一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2课《手指》教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手指》这篇课文的内容,理解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珍惜身体,爱护自己的手指。

二、教学重点1.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1.能够用自己的话简单描述手指的功能和重要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师生互动的方式,引导学生与手指有关的日常生活经历,引发学生对手指的重要性的思考。

2. 学习课文《手指》(15分钟)•教师逐段阐述课文,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解释生词,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3. 情感认识(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手指在生活中的作用,并进行小组讨论。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手指,描述自己对手指的感受。

4. 锻炼表达能力(15分钟)•让学生围绕手指的功能和重要性,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简单描述手指的功能和重要性。

5. 总结(5分钟)•整理学生的学习收获,总结课文《手指》的重点内容。

•引导学生再次体会手指的重要性,对今天的学习进行总结。

五、作业完成课后练习《手指》相关内容,复述自己对手指的认识和感受。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学生们对手指的重要性会有更深的认识,也会懂得珍惜自己的身体。

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时刻关注并爱护自己的手指,让它们为我们服务更好地。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2《手指》集体备课教案(含2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2《手指》集体备课教案(含2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2《手指》集体备课教案(含2课时)一、教学目标1.了解文学名著《手指》的情节和主题。

2.掌握《手指》中生词和词语的意思。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语言进行表达和写作。

4.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情趣和批评能力。

二、教学重点1.熟悉《手指》的文本,理解故事情节和主题。

2.掌握生词和词语的意思,并能正确运用。

3.进行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内容第一课时1. 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入话题:“手指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什么角色?”2. 学习文本(20分钟)•听读课文《手指》,理解主要情节。

•解释生词和生词短语,确保学生理解。

•分析文章结构,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主要意思。

3. 讨论和小组活动(15分钟)•分组讨论文章中的人物性格、情节变化等,并进行总结。

•小组展示自己的分析,交流学习。

4. 语言运用(10分钟)•操练文章中的重点语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二课时1. 复习(5分钟)•复习前一节课的内容,巩固学习成果。

2. 写作训练(20分钟)•请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手指”的作文。

•注重学生的写作结构和逻辑性,提高写作能力。

3. 朗读和评析(15分钟)•学生进行朗读课文或自己的作文,进行评析和互相指导。

4. 总结和作业布置(10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梳理重点。

•布置作业:写作内容延伸,可以写一篇关于自己的手指的作文。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以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2课《手指》为教学内容,通过深入分析课文,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情节和主题,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小组讨论、写作训练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培养他们的文字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此教案旨在通过文学教学,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引导学生发现生活的美好之处,并用心体会和感悟文学作品带来的启示和感动。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2课《手指》第1课时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2课《手指》第1课时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2课《手指》第1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手指》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的第22课,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人们的手指在不同场合下的用途和特点。

课文通过讲述手指的形态、功能以及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手指活动,让学生了解手指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课文语言生动有趣,贴近生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他们对手指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对手指的认知也有一定的基础。

但在对手指的功能和特点进行深入探究方面,还需要教师的引导。

此外,学生对于课文中一些生僻词汇和表达方式可能存在理解困难,教师应针对这些情况加以解释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等方式,了解手指的形态、功能和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手指的观察兴趣,明白手指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对手指的关爱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理解。

2.课文大意的把握。

3.对手指功能和特点的深入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各种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观察和体验手指的用途和特点。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

2.与手指相关的图片或实物。

3.生字词卡片。

4.课堂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手指游戏或手指舞蹈等方式,引导学生关注手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提问:“请大家观察一下自己的手指,想想手指有哪些特点和功能?”2.呈现(10分钟)教师播放课文动画或课件,让学生跟随课文内容一起朗读,感受手指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生字词,初步理解课文大意。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手指功能和特点的认识。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手指》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手指》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手指》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手指》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作者用幽默诙谐的语言,描述了手指的形状、特点和用途,展现了手指的独特性和相互配合的和谐美。

课文内容丰富,语言生动,富有情趣,插图形象可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文旨在引导学生了解手指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对自然万物的热爱和欣赏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表达力和创造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课文并理解大意。

学生对身边的人体器官有一定的了解,但对手指的形状、特点和用途可能认识不足。

学生对手指游戏和动手操作活动感兴趣,乐于参与实践活动。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在阅读、表达、动手操作等方面发挥潜能。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手指的形状、特点和用途,认识手指的多样性;学会生字词,会用“灵巧”“协调”等词语描述手指。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观察、动手操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表达力和创造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万物的热爱和欣赏能力,学会珍惜自己的身体,关注身体健康。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手指的形状、特点和用途,认识手指的多样性;学会生字词。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幽默诙谐语言,学会用“灵巧”“协调”等词语描述手指。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置身于有趣的学习环境中,激发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问,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3.互动式教学法: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4.实践活动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报。

2.手指模型或图片。

3.生字词卡片。

4.练习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手指游戏或提问方式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2课《手指》第1课时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2课《手指》第1课时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2课《手指》第1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手指》的内容,体会文章的感情表达和意义。

2.能够准确朗读课文,理解文中的情节。

3.能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彼此的看法。

4.能够通过讨论和思考,体味文章中所传达的哲理。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进行情感表达。

2.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引导学生进行思辨。

三、教学准备1.课文《手指》的教材。

2.黑板、彩色粉笔。

3.学生课堂笔记本。

四、教学过程1. 热身老师播放与手指有关的歌曲作为热身活动,引导学生讨论歌曲与手指之间的关系。

2. 导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手指,谈谈手指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引起学生对手指的思考和好奇心。

3. 学习课文1.学生带领朗读课文《手指》,教师解释课文中生字词的意义。

2.进行课文段落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文中的情节和感情表达。

3.学生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4. 思考深层含义1.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有何寓意,带领学生体会文章的内涵和哲理。

2.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和讨论。

5. 拓展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手指操练活动,锻炼手指的灵活性,增强对手指的认识和重视。

6. 作业布置让学生写一篇读后感,分享对课文《手指》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课文理解和情感表达能力有所提升,但在思考深层含义方面还有待加强。

下节课需要更多的引导学生进行思辨,体味文章的哲理和情感。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计划,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手指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2《手指》教案(第二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2《手指》教案(第二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2《手指》教案(第二课时)一. 教材分析《手指》是人教版(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文是一篇说明文,用风趣幽默的语言详细介绍了手指的形状、功能和姿态等方面的内容。

作者通过观察手指的细微之处,引发读者对人类身体的奇妙和手指的灵活性的思考。

课文语言幽默,富有童趣,贴近学生生活,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本文的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对说明文的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说明文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理解课文中的幽默语言和细致观察方面还需加强。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手指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手指的灵活性和人体奥秘的探究欲望尚未被充分激发。

此外,学生对于说明文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尚需进一步学习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手指的形状、功能和姿态等方面的知识;学会课文中使用的说明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说明文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身体的奥秘的兴趣,培养学生关爱身体、珍惜资源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手指的形状、功能和姿态等方面的知识;学会课文中使用的说明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幽默语言和细致观察,以及对人体奥秘的思考。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思考和表达,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合作探究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究,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4.朗读感悟法:通过朗读,使学生感受课文的幽默和生动,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

2.课文朗读音频:为学生提供课文朗读的音频,以便学生跟读和模仿。

部编五年级下册语文《22手指(课后练习)》教学设计

部编五年级下册语文《22手指(课后练习)》教学设计

部编五年级下册语文《22手指(课后练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22手指》是部编五年级下册语文的一篇课文。

课文通过讲述作者对双手指的观察和感悟,让我们认识到每个手指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作用,同时也揭示了人性的多样性和个体差异。

课文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诗意,既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启发学生的思考。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但部分学生在理解诗意和寓意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深入理解课文,体会作者的意图。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学会从不同角度去认识和理解事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他人、接纳他人的品质,懂得珍惜自己的特点和优势。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教学难点:体会课文的寓意,学会从不同角度去认识和理解事物。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互动式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案例分析法:以课文中的手指为例,让学生从中得到启示,认识自己的特点和优势。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音乐等。

2.生字词卡片:准备生字词卡片,方便学生学习和巩固。

3.课堂练习题:准备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展示手指的各种各样的形态,引导学生关注手指的特点和作用。

提问:你们知道手指都有哪些作用吗?手指的姿态和形状又有哪些寓意呢?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韵律和意境。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教师讲解生字词,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表情和动作的配合。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手指》优质教案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手指》优质教案

22 手指▶教学目标1.会认“弦、揿、搔”等13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薄”,会写“拇、搔、痒”等15个字,正确读写“拇指、搔痒”等14个词语。

2.了解五根手指的作用,体会课文风趣的语言。

3.感悟作者笔下的五根手指分别与生活中的哪些人有相似之处。

4.会仿照课文的表达特点,从人的五官中选一个,写一段话。

▶教学重难点1.了解五根手指的作用,体会课文风趣的语言。

2.感悟作者笔下的五根手指分别与生活中的哪些人有相似之处。

▶教学策略1.识字写字重点指导学生读准“秽”的字音,学生容易错读为“岁”;“窈窕”二字可让学生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进行识记;指导学生读准多音字“薄”。

指导学生正确书写“搔”“貌”和“庸”字,其他的字学生可以自学。

2.阅读理解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通过表格的呈现,帮助学生全面地认识事物,感悟文本所蕴含的道理。

3.语言运用引导学生摘抄课文中风趣的语句。

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仿照课文的表达特点,从人的五官中选一个,写一段话。

▶教学准备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弦、揿、搔”等13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薄”,会写“拇、搔、痒”等15个字,正确读写“拇指、搔痒”等14个词语。

2.了解五根手指的作用,体会课文风趣的语言。

▶教学过程板块一谜语激趣,导入新课我们来猜一个谜语。

课件出示:五个兄弟,生在一起,有骨有肉,长短不齐。

(猜器官)指名学生猜谜底。

(手指)2.“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

”这句话足以说明手对一个人是多么重要,可是我们有没有仔细地观察过自己的五根手指呢?对这样五根平平常常的手指,作家丰子恺写了一篇有趣而意味深长的文章《手指》。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板书:手指)3.引导学生依次说出五根手指的名称。

伸出你们的一只手,让我们来叫出这五根手指的名称吧!4.教师小结:这五根手指我们时时看到,常常用到,却很少有人去仔细想它们,丰子恺先生就仔细研究过它们,并且把它们想象成具有不同姿态、不同性格的人。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22 手指》公开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22 手指》公开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22 手指》公开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22 手指》中的情节和人物•掌握关键词汇的意思和用法•运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含义,能够自主思考、提问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课文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阅读和理解能力•利用角色扮演和拓展讨论等方式,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同理心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友谊的理解和珍惜•培养学生乐于分享和帮助他人的品质•培养学生自主思考、提问的习惯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22 手指》的情节和寓意2.掌握文章中的关键词汇3.能够以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课文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22 手指”代表的含义2.能够通过讨论和思考,深入剖析文章中的情感表达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对手指与友情之间的联系进行思考。

2.以导入活动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介绍自己最要好的朋友。

第二步:学习《22 手指》1.教师朗读课文《22 手指》,让学生跟读。

2.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剖析课文中的情节及寓意。

3.学生小组展示分析结果,分享观点。

第三步:词汇学习1.教师讲解文章中的重要词汇,并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

2.设计课堂互动环节,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关键词汇。

第四步:情感体验1.角色扮演:学生分角色演绎文章中的故事情节。

2.小组分享体验感悟,引导学生从中感悟友情的真谛。

第五步:语言运用1.设计小组讨论话题,引导学生使用课文中所学语句进行表达和讨论。

2.引导学生探讨文章中的主旨,展开扩展性讨论。

五、课堂效果检验1.通过课堂练习与小组互动,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收集学生的思考动态和言行表现,检验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六、课后延伸活动1.布置作业:让学生选择一位好朋友,写一篇关于友情的短文。

2.课外拓展:指导学生搜集关于友情故事,进行口头展示或小组分享。

七、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阅读《22 手指》这篇课文,进一步了解了友情的珍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2课《手指》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2课《手指》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2课《手指》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一. 教材分析《手指》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的第22课,是我国著名作家冰心的散文作品。

课文以作者对自己五个手指的观察和思考为主线,运用拟人手法,描绘了五个手指的形态、性格和用途,寓意着人的各个侧面。

课文语言优美、生动,充满童趣,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并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对散文作品有一定的接触和认识,能够感受到散文的美。

但部分学生对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可能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需要教师的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散文的语言美;学会课文中的一些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学会作者观察事物、表达思想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善于观察的眼睛;学会珍惜自己的特点和优点,培养自信、乐观的人生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散文的语言美。

2.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以及作者观察事物、表达思想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表演等形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课文内容、生字词、图片等,方便学生直观地理解课文。

2.教学资源:收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如作者简介、相关散文作品等,以便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3.教学用具: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2课《手指》教案(第二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2课《手指》教案(第二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2课《手指》教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中生字词的意思。

2.能够运用所学词语,复述课文内容。

3.能够正确使用单词“手指”进行句子编写,并能够简单描述手指的功能。

4.能够培养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知,激发学生对手指的认知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课文内容,能够复述关键内容。

•熟练掌握单词“手指”的用法。

2. 教学难点•能够在语境中正确运用单词“手指”。

•能够简单描述手指的功能和作用。

三、教学准备1.课文《手指》相关教学素材。

2.学生课本和练习册。

3.黑板、彩色粉笔或白板、马克笔。

四、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5分钟)•引入课文内容,与学生一起讨论手指的作用,引发学生思考。

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对手指的兴趣。

2. 学习课文(15分钟)•阅读课文,学生跟读。

•解释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带领学生复述课文关键内容。

3. 操练和活动(2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手指功能描述”小组讨论,每组成员分享手指的功能,并给出例句。

•教师对学生表现进行点评和引导,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思考手指的作用。

4. 巩固和拓展(10分钟)•布置学生课后作业:以“手指”为主题,写一篇读后感或绘画作品。

•鼓励学生多样化展示作业成果。

五、课堂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和总结,再次强调手指的重要性以及本课的学习收获。

六、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册相关习题。

2.写一篇以“手指”为主题的读后感或绘画作品。

以上就是本节课《手指》的教学安排,希朝老师们能够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灵活调整,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五年级下册语文 教学设计《22 手指》(部编版)

五年级下册语文 教学设计《22 手指》(部编版)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22 手指》(部编版)一、教学内容分析《22 手指》是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个爷爷和孙子之间的温馨故事,通过描述爷爷为孙子编织手套的过程,展现了亲情和关爱。

此篇课文既有一定的文学性,又有一定的情感表达,适合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阅读能力。

二、教学目标设定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文章表达的主题和情感,掌握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意思,并能流畅朗读。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分组阅读、小组讨论等互动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阅读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亲情、关爱的感受,激发学生对家庭、亲人的热爱和珍惜之情。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情感、把握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子、流畅朗读文中内容。

2.难点:理解文章中深层次的情感、准确把握语言细节的表达、理解作品背后蕴含的意义。

四、教学过程安排第一课时1.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2.学生分组阅读课文,每组讨论故事情节和情感。

3.全班交流讨论,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主题和情感。

第二课时1.教师讲解课文中生词和重点句子的意义。

2.学生跟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

3.学生小组讨论,总结文章的中心思想。

第三课时1.学生口头表达自己对课文的感受和体会。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文章背后的意义和价值。

3.学生撰写阅读心得,展示在班级中分享。

第四课时1.学生小组进行朗读比赛,评选出最佳表现的小组。

2.展示学生撰写的阅读心得,进行互动交流。

3.结课,总结教学内容,展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反思与评价通过教学《22 手指》,学生不仅能够提升阅读能力,还能够感受到亲情和关爱的力量,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观。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情趣,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

以上为五年级下册语文《22 手指》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对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手指》教学设计(教案)精选9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手指》教学设计(教案)精选9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手指》教学设计(教案)精选9篇篇一:教材分析:本文开门见山指出每个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接着就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具体描写五根手指的不同姿态和性格。

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提示课题1、俗话说“人有两个宝,双手和大脑”,足见手对一个人是多么重要。

可是我们有没有仔细地观察过自己的手呢?对这样五根平平常常的手指,著名作家丰子恺先生写了一篇有趣而意味深长的文章,题目就叫手指。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2、教师:请大家看看“阅读提示”给我们提出了哪些问题呢?[出示“阅读提示”]作者写出了五个手指的什么特点。

手指带给我们什么启示?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明确要求:首先,读的时候,把易读错的字音,不理解的词语自己解决,可以借助工具书,也可以相互交流;其次,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好,下面就请大家开始预习)2、出示口头填空,指名回答。

三、自学感悟,读文明理过渡:让我们带着“阅读提示”中的两个问题开始学习这篇课文吧!1、想想作者写了五个手指的什么特点?默读批划重点语句,填写下列表格。

把自己觉得有意思的部分多读几遍,想想平平常常的手指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2、学生自学,出示表格。

3、汇报交流。

4、快速浏览全文,看看作者运用了什么表达方法表现手指特点的?5、学生汇报6、教师小结:抓住手指各自的特点,运用拟人、排比等多种表达方法,语言风趣幽默;在文末直接表达感悟。

四、联系实际,感悟道理1、准备一支笔,一本厚书要求:用任何一根手指去拿这只笔,看能不能拿起来。

用二根、三根、四根、五根手指去拿,你会有什么发现?2、做了这个游戏后,你认为和文中的哪段话相符,找出来读一读。

3、指名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想想:作者通过描写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4、教师小结:手指需要团结合作,才能扬长避短,发挥最优效果,从而帮助主人完成各项任务;那么,自然界、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也很多,你能举一个类似的例子吗?(a.造房子,既需要房梁也需要椽子、砖块……方有方的好处,圆有圆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 手指▶教学目标1.会认“弦、揿、搔”等13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薄”,会写“拇、搔、痒”等15个字,正确读写“拇指、接触”等8个词语。

2.了解五根手指的作用,体会课文风趣的语言。

3.感悟作者笔下的五根手指分别与生活中的哪些人有相似之处。

4.会仿照课文的表达特点,从人的五官中选一个,写一段话。

▶教学重难点1.了解五根手指的作用,体会课文风趣的语言。

2.感悟作者笔下的五根手指分别与生活中的哪些人有相似之处。

▶教学策略1.识字写字重点指导学生读准“秽”的字音,学生容易错读为“岁”;“窈窕”二字可让学生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进行识记;指导学生读准多音字“薄”。

指导学生正确书写“搔”“貌”和“庸”字,其他的字学生可以自学。

2.阅读理解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通过表格的呈现,帮助学生全面地认识事物,感悟文本所蕴含的道理。

3.语言运用引导学生摘抄课文中风趣的语句。

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仿照课文的表达特点,从人的五官中选一个,写一段话。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弦、揿、搔”等13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薄”,会写“拇、搔、痒”等15个字,正确读写“拇指、接触”等8个词语。

2.了解五根手指的作用,体会课文风趣的语言。

▶教学过程板块一谜语激趣,导入新课我们来猜一个谜语。

课件出示:五个兄弟,生在一起,有骨有肉,长短不齐。

(猜器官)指名学生猜谜底。

(手指)2.“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

”这句话足以说明手对一个人是多么重要,可是我们有没有仔细地观察过自己的五根手指呢?对这样五根平平常常的手指,作家丰子恺写了一篇有趣而意味深长的文章《手指》。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板书:手指)3.引导学生依次说出五根手指的名称。

伸出你们的一只手,让我们来叫出这五根手指的名称吧!4.教师小结:这五根手指我们时时看到,常常用到,却很少有人去仔细想它们,丰子恺先生就仔细研究过它们,并且把它们想象成具有不同姿态、不同性格的人。

课文中的插图非常有趣,丰老先生对这五根手指的描述更有趣,并且还向我们阐明了一个人生的哲理。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入课文中吧。

【设计意图】采用猜谜语的方法导入新课,引导学生依次说出五根手指的名称,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板块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初读课文,找中心句。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找出文中的中心句。

(指名学生读)相机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2.理清文章的结构。

快速浏览课文,说一说这篇文章的结构是怎样的。

(总—分—总)3.了解课文的段落大意。

根据文章“总—分—总”的结构,将课文划分成三部分,怎样划分?(指名学生说)相机出示课件。

4.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课件出示:这篇文章首先开门见山指出五根手指;接着以风趣的语言具体描写;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

(2)谁能根据课件上的提示,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指名学生说)预设: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五根手指的不同姿态和性格;五根手指如果能一致团结,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

5.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

(课件出示词语)指名学生读,师相机正音,再齐读。

6.指导学生正确书写“搔”“貌”和“庸”字。

(学生观察—老师范写—学生练写)【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找出段落中心句、理清文章的结构、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为理解课文内容打下基础。

板块三细读课文,了解大拇指1.学法指导。

刚刚同学们能轻松地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因为大家找到了课文中的关键句。

抓关键句、抓关键词是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的主要方法。

2.品读第1自然段。

请同学们放声朗读第1自然段,用横线画出关键句。

(指名学生读)课件出示: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1)指名学生读。

(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五根手指的?(姿态、性格、长处、短处)(3)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拟人。

从“姿态”和“性格”这两个词可以看出,作者把五根手指当成人来写。

)(4)用笔圈出这句话中的关键词。

(板书:各有所长、各有所短)(5)教师小结:这一句话概括指出五根手指姿态不同,性格不同,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那么,五根普通的手指,在作者眼中究竟有着什么样的长处与短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对大拇指的描写吧!3.研读第2自然段,了解大拇指。

(1)探究大拇指的姿态。

①指名学生朗读第2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描写大拇指姿态的句子。

②指名学生读画线的句子。

课件出示: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状实在算不上美。

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比人家少一个关节。

③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大拇指的姿态的?(作者从体形、头形、构造三个方面,寥寥几句便使大拇指的姿态跃然纸上。

)④大家注意一下“他”这个字,你有什么体会?(一个“他”字让大拇指摇身一变,成为一个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的人,十分有趣。

)⑤你能读出这句话的趣味性吗?(指名学生读—学生评价—再指名学生读—齐读)⑥教师小结:这个“他”字贯穿全文,突出了丰老先生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大家要注意品读、感悟类似的句子。

(2)探究大拇指的性格。

①用笔画出描写大拇指性格的句子。

②指名学生读画线的句子。

课件出示:●但在五指中,却是最肯吃苦的。

●讨巧的事,却轮不上他。

例如招呼人,都由其他四指上前点头,他只能呆呆站在一旁。

给人搔痒,人舒服后,感谢的是其他四指。

③大拇指有什么性格特点?(肯吃苦,但不贪功,默默奉献)④谁能读出大拇指肯吃苦的精神。

(指名学生读—学生评价—再指名学生读—齐读)(3)探究大拇指的作用。

①用笔画出描写大拇指作用的句子。

②指名学生读画线的句子。

课件出示:例如拉胡琴,总由其他四指按弦,却叫他相帮扶住琴身;水要喷出来,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来,叫他拼命按住;重东西要翻倒去,叫他用劲扳住;要读书了,叫他翻书页;要进门了,叫他揿电铃。

③说说大拇指有什么作用。

(扶住琴身、抵住水、按住血、扳住重物、翻书页、揿电铃)④这段话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排比句)⑤排比句的运用不仅能增强语言的气势,还能突出作者的情感。

这段话中哪些词突出了大拇指“最肯吃苦”的性格?(相帮、死力、拼命、用劲)⑥你能有感情地朗读出大拇指的作用吗?(指名学生读—学生评价—再指名学生读—齐读)4.教师小结:我们从姿态、性格和作用三个方面了解了大拇指。

作者运用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手法来描写大拇指,语言十分幽默和风趣,读的时候能让你联想到实际生活中与之相似的人。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运用找关键句和关键词的方法,品读第1自然段。

引导学生研读第2自然段,了解大拇指,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

板块四借助表格,学生自学1.了解文章的构段方式。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第2~5自然段的构段方式,你发现了什么?(这几个自然段的构段方式是一样的,都是先写姿态,再写性格,最后写作用。

)2.大拇指的长处与短处我们已经从作者生动的描述中体会到了。

那其他手指又有什么特点呢?接下来请同学们按照学习第2自然段的方法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学,仔细地读一读,找出相关语句,然后完成下面的表格。

课件出示:3.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合作学习。

(学生自学,老师巡视,了解学情,相机指导)4.集体反馈,深入研究。

全班交流汇报。

指名各小组代表反馈表格中的内容,老师适当引导。

(根据学生交流,老师随机点击,补充课件上表格的内容)5.完成课后习题第1题。

根据填好的表格,说说五根手指各有什么作用。

(指名学生说)6.教师小结: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不同的作用,五根手指如果能一致团结,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

【设计意图】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力量,长文短教,通过一张表格把文本的重点问题明朗化、简单化。

让学生在完成表格的同时,加强对五根手指各自特点的认识,进而受到启发。

第2课时▶课时目标1.感悟作者笔下的五根手指分别与生活中的哪些人有相似之处。

2.会仿照课文的表达特点,从人的五官中选一个,写一段话。

▶教学过程板块一介绍手指,感受风趣的语言1.了解作者。

这篇课文最大的特点就是语言很风趣,我们来了解一下本文的作者丰子恺。

(课件出示作者简介)2.引导学生介绍手指。

丰子恺先生写的课文,如同他的漫画一样幽默、风趣,那是智慧的闪现。

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下他笔下的手指。

3.第一次介绍手指。

向同桌介绍你喜欢的手指,可以用文中的句子或词语来介绍。

(同桌之间互相介绍)4.第二次介绍手指。

四人小组内介绍你喜欢的手指,可以边看自己填写的表格边介绍,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来介绍。

(小组内互相介绍)5.第三次介绍手指。

全班交流汇报。

推荐小组代表上台介绍,其他同学认真听,评价这样介绍好在哪,还有什么地方需要补充或改进。

(集体反馈成果)6.感受风趣的语言。

课件出示:他居于中央,左右都有屏障。

他个子最高,无名指、食指贴身左右,像关公左右的关平、周仓,左膀右臂,片刻不离。

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的幸福。

(1)猜一猜这段话描写的是哪根手指。

(中指)(2)这段话除了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还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把中指比作关公,把无名指、食指分别比作关平、周仓。

)(3)教师小结:关平和周仓是我们阅读过的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的人物,他们都以关羽护卫的形象出现。

作者运用恰当的比喻,让我们由手指联想到人,将三指的关系描述得相当传神。

运用这种风趣的语言,可以使我们的介绍更加生动。

7.用风趣的语言介绍无名指和小指。

(1)谁能用风趣的语言介绍一下无名指和小指?(指名学生介绍—学生评价)(2)请班上一名学舞蹈的女生演示兰花指的动作。

8.第四次介绍手指。

谁能用风趣的语言,有条理地向大家介绍你喜欢的手指。

(指名学生上台介绍)9.积累风趣的语言。

课文的语言很风趣,如,“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的幸福。

”找出类似的句子体会体会,再抄写下来。

10.教师小结: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取长补短,才能相得益彰。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介绍手指,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对学生进行语言表达的训练。

训练过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指导学生积累课文中风趣的语言。

板块二练习仿写,学会运用1.出示图片,引导学生仿写。

不仅仅是我们的手指,在我们的周围还有很多事物会让我们有所感悟。

老师给大家带来了有趣的图片,请大家仔细观察。

(课件出示人的五官图)2.提出仿写要求。

我们身上的五官也同样具有不同特点,仿照课文的表达特点,从人的五官中选一个,写一段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