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

合集下载

临床路径在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的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

临床路径在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的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

临床路径在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的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是治疗消化道早期肿瘤、息肉和其他粘膜病变的根本性方法之一。

其治疗效果得到了广泛认可,但在操作过程中需对病人进行全身麻醉和局部麻醉,术中涉及到多个器械和步骤,手术时间长,术后疼痛和并发症风险较高。

因此,如何在手术中提高效率、减少并发症和术后疼痛成为临床研究的重要方向。

临床路径是对一种疾病的传统治疗过程进行全方位规划和管理的临床管理模式。

在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中的临床路径可以大大提高患者的手术安全性、并发症发生率和手术后恢复质量,而且避免了过度治疗和无效治疗,提高了医疗资源利用效率。

因此开展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的临床路径研究,对于提高手术效率、减少并发症和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的临床路径优化对手术效果的影响,进一步提高手术效率和安全性,减少并发症和术后疼痛,提高患者满意度。

三、研究内容(一)研究对象选取行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排除合并其他重要疾病的患者。

(二)研究方法1.资料收集:对该类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和整理,包括患者年龄、性别、患者病史、内镜病理学分型、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等,以了解临床路径优化对该类患者手术效果的影响。

2.画出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的临床路径:根据手术过程的顺序,对整个治疗过程进行系统规划和安排。

3.实施优化后的临床路径:在医疗院内设立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的临床路径,实施旨在提高手术效率和安全性、减少术后疼痛和并发症的优化措施。

4.比较和分析:比较实施临床路径前后的治疗效果,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疼痛和患者满意度,评价实施临床路径的临床价值。

(三)研究进展设计合理的临床路径,提高了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的手术效率和安全性,在术后并发症率和手术后疼痛程度方面表现优异,尤其能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内镜下胃肠息肉切除术的护理讲解

内镜下胃肠息肉切除术的护理讲解

术中护理
1.术中配合要默契,特别是收圈时要慢慢收紧 ,用力均匀,切忌用力过猛、速度过快而引 起机械切割导致出血。并发症发生率的高低 除与息肉的大小、形态,选择的治疗方法是 否得当、还与操作者熟练程度密切相关。
2.按常规行内镜检查,发现息肉后,根据息 肉的形态、大小和蒂的长短采用不同的摘 除方法。有蒂、亚蒂和分叶状息肉宜用圈 套器电凝电切。在合适的时机、部位放圈 、收圈,和医生密切配合。在收圈过程中 要逐步收紧,切忌用暴力和操之过急,同 时要观察病人的一般情况和反应。
4. 防感染,术后注意保持肛门和外 阴的清洁和干燥,常规应用抗生素 预防感染。
5.健康指导,教会患者及家属相关基本知识, 特别要讲明合理饮食的重要性。指导患者尽 量不要饮酒、不进食刺激性事物,少食辛辣 刺激食物和油炸食物、肉蛋、生冷、油腻、 高脂肪高能量食物,增加水果、蔬菜的摄入 量,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引起继发 性出血。术后3周避免性生活。6周内避免持 重物,长途步行,3个月内禁骑自行车。教会 患者观察大便的性质、颜色和量,发现异常 ,及时送检。如发生呕血及时就医。
2. 胃肠道息肉套切后,患者术后24 小时应卧床休息,年老体弱及创伤 较大者,卧床休息时间应保持2天 ~3天,一月内避免长时间用力下 蹲或做屏气动作。不做重体力劳 动。
3. 饮食与休息:术后合理的饮食与休息是预 防迟发出血的关键。息肉切除后一般先禁 食24小时,其后24小时内给予温凉流质,随后 根据大便情况逐渐改为半流质或少渣饮食 ,肠息肉套切后无渣饮食1周,以后过渡到 普食。少量多餐,3周内患者饮食仍以清淡 、易消化食物为主,同时,保持大便通畅,必要 时用缓泻剂,并避免剧烈活动。
避免做肠镜检查。
4.妇女月经期不宜检查,妊娠期应慎做。 5.年老体衰、严重高血压、贫血、冠心病、心肺功能不全者,

胃部息肉钳除注意事项

胃部息肉钳除注意事项

胃部息肉钳除注意事项
胃部息肉钳除是一种常见的内镜治疗方法,可以有效地去除胃壁上的息肉。

以下是一些胃部息肉钳除的注意事项:
1. 在手术前,需要告知医生关于自己的病史、过敏史和服用的药物,特别是抗凝药物,以便医生能够对手术进行适当安排。

2. 在手术前6小时内,患者需要禁食,并在术前2小时内禁止饮水。

3. 高危患者需要进行特殊的准备,如果存在出血风险,可能需要停止使用抗凝药物并进行其他必要的处理。

4. 手术前需要进行全面的准备,提前进行胃镜检查,评估息肉的大小、数量和位置,确定手术方案。

5. 手术时需要注意标准的无菌操作,防止感染的发生。

医生和护士需要佩戴无菌手套和口罩。

6. 在手术过程中,医生需要根据病情进行决策,评估息肉的良性或恶性性质,决定是否需要取材进行病理学检查。

7. 手术后,患者需要注意休息,并按医生的建议进行饮食和药物的调整。

如果
出现不适或不正常的症状,应及时联系医生。

8. 定期复查是非常重要的,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复查方案,并根据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治疗。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以上只是一般情况下的注意事项,具体的操作和治疗方案应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应与医生详细沟通,了解手术的具体细节和风险,确保安全和有效的治疗。

内镜下胃内息肉切除术62例护理体会

内镜下胃内息肉切除术62例护理体会

生癌变 , 早期采取 胃镜 下息 肉切 除术 十分必要。但 在行 胃镜下 息 肉切除术时极有可能 出现 胃内大 出血及 溃疡穿孔 等并 发症 , 我们采 取 胃镜下 胃息 肉围术期健康 教育 、 密切配合 、 术 后康复 指导等护理措施 , 取得 了良好的护理效果 ,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 1 一般资料 我 院消化内科 2 0 1 3年 3 月—2 0 l 5年 5月
1 . 2 . 6 术后护理
手术完毕搀扶患者进入病室卧床休息 ,
嘱患者再禁 食 6 h以上待 病情稳定 、 无腹 痛 、 无便血 等情况后 可以先进 流质饮食 , 术后按照医嘱给予补液 、 抗感染 、 止血 等处 理; 饮食根据病情 由流食逐步过渡到半流食 , 最后过渡到普食 ; 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 征变化 , 观察血压 、 心 电图、 呕吐物 、 大便 颜 色以及腹痛等 变化 ;手术溃疡 穿孔一般在术 后数天才可 出 现, 所以要在术后 1 周内密切观察患者腹痛、 呕吐复发 、 大便 隐
内镜 下 胃 内息 肉切 除 术 6 2例护理体会
史淑 英

盐水或 1: 1 0 0 0的肾上腺素盐水使息肉隆起 , 对直径在 0 . 5 c m ~
1 . 0 e m 的息 肉用金属 圈套器直接套住用高频 电刀切除 即可 ; 对
直径在 1 . 0 c m一 1 . 5 e m、 1 . 5 c m 一 2 . 0 c m套圈器套不住 的息 肉采用 多块切除法逐块切除。在术 中若有少量 出血可以进行电凝止血 或局部注射 1: l 0 0 0的肾上腺素盐水止血 ,术后数天即可痊愈 ,
■阅
充分表 明, 通过应用 C C M提高 了门诊留置针护理质量 。 对患儿 实施 C C M护理 时 , 以从医 院到家庭 的延续护理 为中心, 小组成 员之 间热烈讨论 , 并以个人经 验为基础 , 制定 出积极有效 的护 理对策 , 有助 于增强护理人 员风 险意识 , 提高责任心 , 并扩大知

经胃镜胃息肉切除术患者的健康指导

经胃镜胃息肉切除术患者的健康指导

经胃镜胃息肉切除术患者的健康指导何谓经胃镜胃息肉切除术?经胃镜胃息肉切除术即在胃镜下用高频电流将病变黏膜全层切除,是治疗胃内平坦型或无蒂息肉的一种新型治疗方式。

出现胃息肉时会有哪些预警信号?胃息肉常无临床症状,诊断较为困难,多数是在X线领餐和胃镜检查时被发现。

胃息肉合并炎症时,则会出现胃炎样症状:上腹部疼痛、恶心、暧气、饱胀、食欲不振、胃灼热、腹泻等。

息肉发生在贲门部时有吞咽阻挡的感觉,发生在幽门管时,容易出现幽门梗阻或不完全性梗阻。

息肉有溃疡或恶变时可出现呕血和黑便。

哪些患者可行经胃镜胃息肉切除术?可行经胃镜胃息肉切除术的患者如下:①病理检查排除恶变的胃息肉;②胃部各种大小的有蒂息肉;③胃部多发性息肉或散在分布、数目较少的息肉;④部分平坦型甚至凹陷型息肉;⑤胃黏膜下的良性肿物。

不适合行经胃镜胃息肉切除术的患者如下:①有内镜检查禁忌证的患者;②有出血倾向的患者及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③严重心、肺疾病的患者;④消化道多发腺瘤的患者;⑤已知或可疑有消化道穿孔的患者;⑥病理检查提示恶变的患者。

经胃镜胃息肉切除术有哪几种手术方式?常用手术方式如下:高频电凝切除术;微波凝固术;射频疗法;氢离子凝固术;激光凝固术;单纯尼龙圈套扎或结扎术。

经胃镜胃息肉切除术前需做哪些检查?有何意义?1)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型、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确定患者有无凝血功能障碍等疾病。

2)心电图检查和胸片检查:排除严重的心、肺疾病。

经胃镜胃息肉切除术前需要做哪些准备?1)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

2)术前应禁烟、酒;术前禁食12h,禁饮4〜6h;做好口腔护理。

3)取下身上的金属饰品及活动义齿。

在进行手术时应配合医护人员取合适的体位,首先取左侧卧位,解开衣领,松开裤带,头稍向后仰,两手可以抓紧床栏。

护士会在您的下颌下垫治疗巾,然后经口腔置入牙垫,为保证将息肉置于视野的最佳位置,必要时您需要配合医生调整体位。

操作过程中如果感觉不适或有其他任何要求,可通过眼神或手势及时与医护人员沟通。

内镜下息肉切除术操作流程

内镜下息肉切除术操作流程

内镜下息肉切除术操作流程内镜下的息肉切除术是一种通过内镜器械进行的无创手术,用于切除肠道或其他器官内的息肉病变。

下面是内镜下息肉切除术的操作流程详解:1.术前准备:a.医生应对患者进行详细了解患者病史、过敏史等情况,评估手术风险。

b.患者需要空腹,禁食6-8小时。

c.医生需要准备必要的手术器械,包括内镜、切割器械、止血夹、活组织钳等。

2.局麻或全麻:a.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可以选择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

b.局麻时,医生在病变部位注射麻醉剂。

3.插入内镜:a.在局部麻醉后,医生将内镜插入患者体内,通过腔道进入肠道。

b.内镜会逐渐推进,医生可以使用气囊帮助扩张肠道。

4.检查息肉病变:a.医生通过内镜观察肠道内的息肉病变位置、数量、大小等情况。

b.医生还可以使用内窥镜照相或录像记录病变情况。

5.技术考虑:a.根据息肉的类型和大小,医生考虑使用不同的切除技术。

b.常见的切除技术包括电凝切割、剪切割、向下切割等。

6.切割切除:a.医生使用切割器具将息肉切割、切除。

b.在切割过程中,医生需要特别注意出血情况,及时止血。

7.活检或组织病理学检查:a.医生在切除息肉后,可以进行活检或组织病理学检查,以确定病变类型与恶性程度。

8.洗净与止血:a.切除完成后,医生会使用生理盐水或其他洗净剂冲洗切口,确保干净。

b.医生会使用止血夹夹住切口,防止出血。

9.出镜与恢复:a.在切除手术完成后,医生将内镜缓慢退出,观察切口情况,防止出血。

b.患者需要在恢复室观察一段时间,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必要的观察和必要的护理,直到患者醒来。

以上是内镜下息肉切除术的操作流程。

每个手术都需要医生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和器械,并在手术过程中密切注意出血情况,以确保手术的安全与成功。

浅谈内镜下胃息肉切除的临床护理

浅谈内镜下胃息肉切除的临床护理

浅谈内镜下胃息肉切除的临床护理摘要】息肉是一种常见疾病,系指隆起于胃黏膜上的赘生物,具有多发性、弥漫性、家族性等特点,经内镜发现后应即予切除。

随着内镜技术的进步,现在多采用内镜下息肉摘除,如氩气高频电刀切除和套扎术等,内镜下高频电切、电灼治疗技术是目前消化道息肉治疗的首选方法,其与外科手术相比,有损伤小、痛苦少、并发症少等优点;使患者免除手术痛苦,减轻创伤,缩短疗程,疗效满意。

因此术前周密的准备、术中熟练的操作技巧、术后正确的护理措施是治疗成功的保证。

现将胃息肉高频电切手术病人的护理报告如下。

【关键词】胃息肉高频电切手术护理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我院自2009年9月以来共收治胃息肉患者 50例,其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25~75岁,平均年龄45岁。

单发息肉26例,多发息肉24例。

1.2 仪器设备的准备采用PENTAX电子胃镜、电视监视器及氩气高频电刀以及配套的圈套器。

急救药品、简易呼吸囊、气管插管用物、氧气、心电血氧监护仪。

1.3 结果 50例患者经内镜下高频电切胃息肉,共摘除85枚息肉,息肉切除率100%,术后无出血、穿孔等并发症,住院5~7天,切除组织均送检证实为消化道息肉。

2 护理2.1 术前护理2.1.1 心理护理:大部分患者没有做过胃镜,对息肉的切除认识不足,往往都有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恐惧心理,护士热情接待,主动服务,了解其想法、顾虑,给予关心、体贴,耐心讲解胃镜方面的知识及注意事项,胃镜息肉切除的必要性,以及治疗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原因及处理方法;向病人宣教胃镜方面的知识及有关注意事项,让病人了解胃息肉是一种癌前病变,应及早摘除[1];介绍内镜下高频电切胃息肉的方法、效果;鼓励病人,消除病人的紧张、焦虑和因不了解手术方式而害怕的心理,增加病人的安全感,使其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接受治疗。

2.1.2 术前准备耐心询问患者有无心脏病史、高血压病史、是否有急腹症等疾患,并协助做好各项检查:血常规、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全套生化,测量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相关检查;严格把握适应症及禁忌症,对患有严重心肺疾病、急性呼吸道感染、过敏史病人禁做胃镜检查和治疗[2],对半年内发生心肌梗死的患者或10h内有心绞痛发作者应暂缓检查,严重心率失常、血压升高者经治疗稳定后再进行手术;与病人签写手术同意书;术前12h禁食、在进行胃镜操作前15~30min肌肉注射安定注射液10mg,阿托品注射液1mg或654-2注射液10mg等药物,口服2%利多卡因胶浆20ml[3-5],这些药物可以使患者精神放松,减少胃蠕动,利于操作;检查已消毒准备好的器械如:电子胃镜、高频电切机、电活检钳、圈套器、急救药品等。

胃息肉治疗方案

胃息肉治疗方案

胃息肉治疗方案摘要胃息肉是一种常见的胃部肿瘤病变,可能会引发消化道出血、溃疡和恶变等严重并发症。

本文通过综合分析胃息肉的病因、病理特点和临床表现,探讨了常见的胃息肉治疗方案,包括内镜下治疗、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等,并对各种治疗方法的适应症和优缺点进行了详细介绍。

1. 胃息肉的病因和病理特点胃息肉是指胃黏膜上的良性病变,其病因与遗传、饮食、环境等因素有关。

常见的胃息肉类型包括息肉状胃炎、颗粒状息肉、息肉样腺瘤等。

不同类型的胃息肉在病理特点上也有所不同。

2. 胃息肉的临床表现胃息肉的临床表现多样,包括上腹疼痛、消化不良、呕吐、黑便等。

有些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仅在体检或内镜检查中发现。

3. 胃息肉的诊断胃息肉的诊断主要依靠内镜检查和病理检查。

内镜检查可观察到胃黏膜上的息肉病变,通过活检可明确病理类型。

4. 胃息肉的治疗方案4.1 内镜下治疗内镜下治疗是目前常用的胃息肉治疗方法之一,主要包括切除、电凝和消融等。

内镜下切除是将胃息肉与黏膜分离并切除的方法,适用于直径较小的息肉。

电凝是利用电热加热或高频电流杀死胃息肉细胞,常用于颗粒状息肉的治疗。

消融是通过冷冻或热蒸汽等方式破坏胃息肉组织,适用于较大的息肉。

4.2 手术治疗对于直径较大的息肉或出血、溃疡、恶变等严重并发症的胃息肉,手术治疗是更有效的选择。

手术治疗包括开腹手术和腔镜手术两种,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4.3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主要针对具有刺激性活性的胃息肉,如胃酸分泌过多的胃息肉。

常用的药物包括质子泵抑制剂、抗酸剂和抗生素等。

药物治疗适合直径较小、无明显症状的胃息肉。

5. 治疗方案的选择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取决于胃息肉的类型、大小、位置、临床表现和患者的整体状况。

对于直径较小、无症状的胃息肉,内镜下治疗和药物治疗是较为合适的选择。

对于直径较大、临床表现明显的胃息肉,手术治疗可能更为有效。

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并随时调整治疗方案。

结论胃息肉是一种常见的胃部肿瘤病变,治疗方案的选择需根据胃息肉的病理特点和临床表现。

治疗胃息肉的最佳方法

治疗胃息肉的最佳方法

治疗胃息肉的最佳方法
胃息肉是胃黏膜上的良性病变,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内镜治疗和手术治疗。

1. 药物治疗:对于小型、无症状的胃息肉,可以采用药物治疗来缓解症状和预防病变进展。

常用的药物包括抗酸药,如质子泵抑制剂,可以降低胃酸分泌,减少息肉的刺激和炎症反应。

另外,还可以使用抗生素药物,如替硝唑和克林霉素等,用于治疗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的胃息肉。

2. 内镜治疗:对于较大、具有出血风险或可疑恶性变的息肉,可以采用内镜切除术进行治疗。

内镜切除术通过内镜将切除器械送入胃腔,直接切除息肉或进行电凝止血。

常用的内镜治疗方法包括内镜下黏膜剥除术(EMR)和内镜下微创手术(ESD),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切除息肉并减少复发风险。

3. 手术治疗:对于较大、合并恶性变的息肉,或者内镜治疗失败的患者,需要考虑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主要通过开腹手术或腹腔镜手术进行,将整个病变的胃部切除,并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以确保完全切除病变。

总之,治疗胃息肉的最佳方法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对于大部分小型胃息肉,药物治疗和内镜治疗是较为常用的方法,而手术治疗主要适用于大型胃息肉或合并恶性变的情况。

对于任何治疗方法,患者应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定期进行复查和随访。

胃息肉切除标准

胃息肉切除标准

胃息肉切除的标准主要取决于息肉的大小、数量、位置以及患者的具体情况。

一般来说,以下几种情况下可能需要考虑进行胃息肉切除手术:
1. 息肉较大:如果息肉的直径超过2cm,可能会对胃部造成较大的压力,引发不适症状。

在这种情况下,切除息肉可以减轻症状,防止息肉进一步增大。

2. 息肉数量较多:如果患者的胃部存在多个息肉,可能会影响胃部的正常功能。

为了保障患者的健康,医生会根据息肉的数量和位置进行手术切除。

3. 息肉生长位置:位于贲门、幽门附近或者容易出血的息肉需要手术切除。

这些部位发生息肉可能会引起一系列并发症,如出血、梗阻等,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4. 考虑癌变风险:对于有恶变风险的息肉,如腺瘤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等,需要尽早切除,以防止癌变的发生。

在手术过程中,医生通常会采用内镜下切除或手术切除两种方式。

内镜下切除是一种微创手术,通过胃镜将息肉从根部夹住,然后切除。

这种手术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是目前胃息肉切除术的主要方式。

手术切除则是在全身麻醉下,通过腹部切口进行息肉切除。

这种方式适用于息肉较大、数量较多或存在恶变风险的病例。

需要注意的是,胃息肉切除手术并不是简单的操作,具有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

如术中出血、穿孔、感染等。

因此,患者在决定进行手术前应充分了解手术风险,并与医生进行沟通。

同时,患者在术后应遵医嘱进行护理,定期复查,以防止息肉的复发。

总的来说,胃息肉切除的标准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患者如有疑虑,应及时就医,听从医生的建议。

胃息肉内镜下切除术护理常规

胃息肉内镜下切除术护理常规

胃息肉内镜下切除术护理常规一.定义胃息肉是指胃黏膜面突出的一种赘生物,包括增生性、炎症性、错构瘤、腺瘤及其他肿瘤等。

胃息肉内镜下切除术是通过胃镜进行的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具有患者痛苦轻、创伤少、并发症少、操作简单、术后康复快等优点。

二.症状体征本病早期或无并发症时多无症状。

出现症状时常表现为上腹隐痛、腹胀不适,少数可出现恶心、呕吐。

合并糜烂或溃疡者可有上消化道出血,多表现为粪潜血试验阳性或黑便,呕血少见。

位于幽门部的带蒂息肉,可脱入幽门管或十二指肠,而出现幽门梗阻的表现。

息肉生长于贲门附近时可有吞咽困难。

三.护理问题(一)出血危险与胃息肉切除有关。

(二)跌倒的危险与中深度镇静有关。

(三)知识缺乏缺乏疾病相关知识。

四.护理措施(一)休息/体位病室环境保持整洁、舒适、安静,空气新鲜。

卧床休息,避免劳累。

(二)术前护理前一天禁止吸烟,以免检查时因咳嗽影响插管;禁烟还可减少胃酸分泌,便于医生观察。

检查前至少要空腹 8 小时以上。

重症及体质虚弱禁食后体力难以支持者,检查前应适当补液。

做胃镜检查前必须做心电图、血常规、凝血常规、感染性指标检查。

向医生讲明药物过敏史。

与医生要合作,检查前病人先排出小便,进入检查室后,松开领口及裤带,取下假牙及眼镜,取左侧卧位,或根据需要改用其他体位。

入镜后,不能用牙齿咬镜,以防咬破镜身的塑管。

身体及头部不能转动,以防损坏镜子并伤害内脏。

如有不适情况,病人忍耐一段时间,实在不能忍受,可用手势向施术者示意,以便采取必要措施。

接受钡餐检查三日内不宜做胃镜检查,以免影响观察。

口服阿司匹林、华法林等药物时一周内不宜做胃镜下治疗。

(三)术后护理术后禁食。

如无不适反应,次日可给适量流质饮食,50ml~80ml/次。

第 3 日给全量流质,每次 100~150ml。

每日 6~7 餐,饮食原则为:食物无刺激性,呈液性,少食多餐,每 2~3 小时进食一次,宜选不宜胀气,不过甜的食物,如鸡蛋汤、米汤、菜汤、藕粉等。

无痛胃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胃息肉的临床分析

无痛胃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胃息肉的临床分析

无痛胃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胃息肉的临床分析一、无痛胃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的原理无痛胃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是一种内窥镜下微创手术技术,其原理是利用高频电凝仪器对息肉进行局部高频电凝或电切,达到切除息肉的目的。

相比传统手术,该技术无需进行开放手术,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和恢复时间,同时能够有效切除息肉,并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风险。

二、临床治疗效果分析无痛胃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胃息肉的临床效果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临床研究表明,该技术在切除息肉的对周围组织的损伤较小,并能够有效地防止术后的出血和感染,并且术后恢复快速,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无痛胃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对息肉的切除率高,术后复发率低,长期疗效良好。

三、技术的优势无痛胃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相比传统手术具有明显的优势。

术前无需实施较大的准备工作,患者无需禁食和住院,大大减少了患者的不适感。

该技术操作简单,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治疗,且术后恢复较快,减少了患者的痛苦。

无痛胃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所造成的创伤较小,并发症率低,安全性高,这也是其备受赞誉的主要原因之一。

四、临床应用及对患者的影响无痛胃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在临床应用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运用,成为治疗胃息肉的首选方法之一。

该技术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效切除息肉,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由于无痛胃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低的并发症率,患者在接受治疗时也更加放心和安心。

该技术对患者的影响是积极的,为患者带来了福音。

五、不足之处及未来发展趋势尽管无痛胃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在治疗胃息肉中表现出明显的优势,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该技术无法对贫血、出血倾向的患者进行治疗,且对于较大的息肉治疗效果不佳。

目前关于该技术的长期随访数据还不足,其长期疗效尚需进一步观察。

未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进步,相信无痛胃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将会不断改进,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为更多的患者带来福音。

胃肠息肉摘除术操作规范

胃肠息肉摘除术操作规范

胃肠息肉摘除术操作规范
【适应症】
超声内镜明确诊断为胃息肉。

【禁忌症】
(1)严重心脏病:如严重心律失常、心肌梗塞活动期、重度心力衰竭。

(2)严重肺部疾患:如呼吸衰竭不能平卧,哮喘发作期。

(3)精神失常不能合作。

(4)食管、胃、十二指肠穿孔急性期。

(5)急性重症咽喉部疾患内镜不能插入者。

(6)腐蚀性食管损伤的急性期。

(7)凝血障碍性疾病。

【操作步骤】
(1)常规胃肠镜检查,找到息肉。

(2)按息肉的形态分型为山田I、II、ⅡI、Ⅳ。

根据不同的形态和息肉的大小选择不同的处理方式。

对于直径小于0.5cm的山田I、II息肉选择热探头电凝的方式,对于直径大于0.5cm的山田I、II或者饪何直径的山田ⅡI、Ⅳ型息肉选择圈套器高频电切除。

对于电切息肉之前要求阻断血流5-20秒。

术后观察创面,对于粗蒂息肉要求钛架根部结扎。

【并发症】
出血、穿孔。

【并发症处理】
按相应处理流程处理。

1。

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

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

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临床路径(2011年版)一、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胃息肉(ICD-10:K31.7/D13.1)。

行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ICD-9-CM-3:43.4102)。

(二)诊断依据。

根据《实用内科学》(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9月,第12版)、《消化内镜学》(李益农、陆星华主编,科学出版社,2004年4月,第2版)等国内、外临床、内镜诊断及治疗指南。

1.胃镜发现胃息肉。

2.钡餐造影检查发现充盈缺损,提示胃息肉。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实用内科学》(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9月,第12版)、《消化内镜学》(李益农、陆星华主编,科学出版社,2004年4月,第2版)等国内、外临床、内镜诊断及治疗指南。

1.内科基本治疗(包括生活方式、饮食等)。

2.内镜下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5–7天。

(五)进入临床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31.7/D13.1胃息肉疾病编码。

2.符合胃息肉内镜下切除适应证。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血型及Rh因子;(2)尿常规;(3)大便常规+潜血;(4)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5)感染指标筛查(乙型、丙型肝炎病毒、HIV、梅毒);(6)凝血功能;(7)心电图、腹部超声、胸片。

2.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1)消化道肿瘤指标筛查(CA199、CA242、CEA 等);(2)超声内镜;(3)结肠镜检查。

(七)内镜下治疗为住院后第3天。

1.术前完成胃镜检查和治疗同意书。

2.可使用镇静或麻醉药:术中需监测生命体征,术后要在内镜室观察至清醒后返回病房。

3.按顺序进行常规胃镜检查。

4.根据术中所见息肉形态、大小、数目等决定内镜下治疗方案并按胃息肉内镜治疗规范实施治疗,围手术期采用适当措施避免可能的治疗并发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临床路径
(2011年版)
一、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胃息肉(ICD-10:)。

行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ICD-9-CM-3:)。

(二)诊断依据。

根据《实用内科学》(复旦大学医学院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9月,第12版)、《消化内镜学》(李益农、陆星华主编,科学出版社,2004年4月,第2版)等国内、外临床、内镜诊断及治疗指南。

1.胃镜发现胃息肉。

2.钡餐造影检查发现充盈缺损,提示胃息肉。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实用内科学》(复旦大学医学院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9月,第12版)、《消化内镜学》(李益农、陆星华主编,科学出版社,2004年4月,第2版)等国内、外临床、内镜诊断及治疗指南。

1.内科基本治疗(包括生活方式、饮食等)。

2.内镜下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5–7天。

(五)进入临床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胃息肉疾病编码。

2.符合胃息肉内镜下切除适应证。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及Rh因子;
(2)尿常规;
(3)大便常规+潜血;
(4)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
(5)感染指标筛查(乙型、丙型肝炎病毒、HIV、梅毒);
(6)凝血功能;
(7)心电图、腹部超声、胸片。

2.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1)消化道肿瘤指标筛查(CA199、CA242、CEA等);
(2)超声内镜;
(3)结肠镜检查。

(七)内镜下治疗为住院后第3天。

1.术前完成胃镜检查和治疗同意书。

2.可使用镇静或麻醉药:术中需监测生命体征,术后要
在内镜室观察至清醒后返回病房。

3.按顺序进行常规胃镜检查。

4.根据术中所见息肉形态、大小、数目等决定内镜下治疗方案并按胃息肉内镜治疗规范实施治疗,围手术期采用适当措施避免可能的治疗并发症。

5.抗血小板药物停用5天或以上。

6.尽可能回收切除标本送病理检查。

7.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

(八)选择用药。

1.使用抑酸剂(如PPI/H2RA)。

2.用粘膜保护剂。

3.必要时抗生素。

(九)出院标准。

1.无出血、穿孔、感染等并发症。

2.患者一般情况允许。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1.患者年龄小于18岁,或大于65岁者,进入特殊人群临床路径。

2.具有胃镜操作禁忌证的患者进入特殊人群临床路径:如心肺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及凝血功能障碍,有精神疾患不能配合者,上消化道穿孔的急性期或消化道手术的围手术期,严重咽喉部疾患内镜不能插入,腐蚀性食管损伤的急性
期等。

3.应用影响血小板及凝血功能药物者,进入特殊人群临床路径。

4.息肉不符合内镜治疗指征,或患者存在内镜治疗禁忌证,出院或转外科,进入胃肿瘤外科治疗临床路径。

5.合并急性消化道大出血,进入消化道出血临床路径,进行内镜下止血,必要转外科手术。

6.合并感染,需要继续抗感染治疗,进入消化道感染临床路径。

7.合并消化道穿孔,转外科手术,进入相应临床路径。

8.病理提示恶性,转外科手术,进入其他路径。

9.多发息肉、大息肉或复杂情况:多发大于3枚,或息肉直径≥2cm或广基息肉或粗蒂息肉(蒂直径≥1cm)。

二、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胃息肉(ICD-10:)
行内镜下胃息肉切除(ICD-9-CM-3:)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5–7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