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深州市长江中学2020_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省深州市长江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

1.“夏朝设秩宗,商朝设卜、巫、史,西周设太史、太祝、太卜、太士等,他们既是神权的掌握者,又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权位显赫。”这表明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是

A.按照血缘亲疏分配政治权力 B.形成内外相辅的地方政权体制

C.国家与家族宗法制度密切结合 D.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2.商代“服国”所管辖的土地和人民并非商王赐予,商王朝无法形成“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政治格局。西周初期通过分封直接对诸侯“受民”“受疆土”,周天子由夏、商时的“诸侯之长”变成名副其实的“诸侯之君”。可见,西周初期的分封制

A.推动了血缘宗法制的发展 B.成为开拓疆土的主要手段

C.利于形成天子至上的政治认同 D.易于形成天子权力的高度集中

3.“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

A.宗法制B.禅让制C.郡县制D.察举制

4.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

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B.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

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5.在西周的金文记载中已经有“戎”“夷”之称。“华夏”各国间存在纷争,但无论各国关系多么敌对,它们并不称呼对方为“戎”“夷”。这一现象反映了先秦时期

A.实现国家统一成为社会的共识 B.民族和文化认同观念已经出现

C.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冲突剧烈 D.血缘成为维系政治认同的纽带

6.“天命”是商周时期的重要观念,商人认为“天命”不可转移,而周人则以为“皇天无亲,唯德

是辅”,故统治者为了获得“天命”,必须“敬天保民”。这表明周代

A.王权与神权相分离 B.德治思想逐步形成

C.天子权力有所下降 D.对天的认识理性化

7.商朝中期以前,兄弟之名先后骈列,并无上下贵贱之别。但到了商朝晚期,有“少子辛,辛母正后,故立辛为嗣”的记载。(见《史记·殷本纪》)这种变化可说明

A.“家天下”局面形成B.外戚势力开始萌发

C.嫡长子继承制确立D.父死子继成为定制

8.人类文明发展的终极目标: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先秦诸家思想中能分别体现这两种和谐的是

A.道家、法家 B.法家、墨家 C.儒家、法家 D.道家、儒家

9.有学者指出:诸子形同水火,各执一端,以极端化方式,最大限度地深化了家之言,“深刻的片面”超越“平庸的全面”。各种片面学说,总体又形成“百家争鸣”,异彩纷呈,在“轴心时代”奠定了中华的基调。这从本质上反映出当时

A.民间思想异常活跃B.集权政治加强

C.百家争鸣局面形成D.社会变革转型

10.胡适说:“孔子是了不得的教育家,他提出的教育哲学可以说是民主、自由的教育哲学,将人看作是平等的。”以下主张能突出体现孔子“将人看作是平等的”的是

A.有教无类 B.诲人不倦 C.仁者爱人 D.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11.管仲认为:“法者天下之至道也……有生法,有守法,有法于法。夫生法者君也……”“君臣、上下、贵践皆从法,此为大治。”从今人的视角看,管仲的“法治”实际上是

A.“法治即为民治”B.强调“依法治国”

C.“反对特权等级”D.“法制下的人治”

12.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在会盟的过程中达成了部分一致。如公元前651年,葵丘会盟中的“毋忘宾旅”“毋遏籴”;公元前579年,晋楚会盟中的“交贽往来,道路无壅”;公元前562年,在齐、鲁、晋、宋等国会盟中的“毋蕴年”“毋壅利”。这反映出当时

A.各诸侯国积极推行重农抑商政策B.各诸侯国政府致力垄断商业经营活动

C.商业发展严重影响街衢正常交通D.发展商业成为部分诸侯国的重要共识

13.老子曰:“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材料反映老子()

A.朴素的辩证法思想B.提出“道”是万物的本原

C.强调脚踏实地的拼搏精神D.强调无为而治

14.如图所示是四方古印文,联系秦朝的历史,我们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①秦朝创立皇帝制度②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等职

③秦朝在地方推行分封制④秦朝统一了文字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5.典故“指鹿为马”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该典故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司马迁讽刺秦二世无能 B.实行丞相制度不合时宜

C.丞相位高权重威胁了皇权 D.秦朝面临着被灭亡的危险

16.史书记载,秦的御史大夫“位上卿,银印青授,掌副丞相”。有学者认为“副”在古代有剖开、分割之意,据此意解“副丞相”者,有分割丞相权力的作用。该学者认为,设置御史大夫的目的为A.制约丞相权力,维护君主专制 B.强化思想控制,防止地方分权

C.扩大丞相权力,提高行政效率 D.担任侍从顾问,协助批阅奏章

17.有学者认为,秦朝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既是对前代政治制度的否定,又是对前代政治制度的继承和发展。这里的“继承和发展”主要体现在

A.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B.皇位继承与家天下的政治原则

C.郡县制与封国制的有机统一D.皇帝制度与公卿制度相互结合

18.钱穆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一书中认为:“自秦汉以来的郡县政治,到今天民国时代还存在,中国之永为一统一国,此项政治制度实贡献甚大。”材料表明郡县制的主要作用是

A.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B.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C.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D.是中央集权制形成的重要环节

19.王夫之在《读通鉴论·秦始皇》中说:“封建毁而选举行,守令席诸侯之权。”这里的“封建”和“选举”分别指

A.分封制和民主选举制度 B.封建制度和民主选举制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