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慰藉与寄托——宗教建筑 佛教
高三美术 外国美术鉴赏第3课心灵的慰藉和寄托——宗教建筑

第三课心灵的慰藉和寄托——宗教建筑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对宗教的性质有一些感性的认识。
2、过程和方法:进一步学习欣赏建筑艺术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并感受宗教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正确对待宗教艺术。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进一步学习欣赏建筑艺术的方法,着重了解建筑是如何体现一定的思想观念,以及三大宗教建筑的主要特征。
2、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对待宗教艺术的态度和价值观。
难点:解决对宗教的认识,以及与宗教建筑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教法选择:举例法、讲解法。
学法选择:讨论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等。
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回顾中国的宫殿建筑——故宫建筑群和天坛,它的形式是为王权服务的。
这一讲,我们来赏析为宗教服务的建筑——宗教建筑。
(板书课题: 心灵的慰藉和寄托——宗教建筑)世界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其影响深远。
宗教对于一时还找不到正确出路的广大人民群众,是一种重要的精神支柱,它寄托着人们的理想和幻想。
在世界三大宗教盛行的年代里,世界各国建造了一大批宗教建筑。
(二)结合课件讲授新课:1、佛教建筑概述:佛教的概况。
结合教材中的讲述,介绍印度《桑奇大塔》和《婆罗浮屠》。
引导学生与中国佛塔进行比较,归纳、总结特色:对称、多种造型手法的综合运用等。
并了解建筑是如何体现一定的思想观念。
2、基督教建筑概述:基督教的概况。
基督教的教堂集欧洲中世纪美术制大成。
它先后创造了拜占庭式、罗马式和哥特式三种建筑风格。
其中哥特式教堂建筑式西方建筑史上的一个高峰。
哥特式建筑的代表作:《夏特尔主教堂》、《兰斯主教堂》和《科隆主教堂》。
学生围绕这几个代表作欣赏,分组讨论:哥特式建筑的特点是什么?讨论指出:哥特式建筑的总体风格特点是:空灵、纤瘦、高耸、尖峭。
它们直接反映了中世纪新的结构技术和浓厚的宗教意识。
尖峭的形式,是尖券、尖拱技术的结晶;高耸的墙体,则包含着斜撑技术、扶壁技术的功绩。
而那空灵的意境和垂直向上的形态,则是基督教精神内涵的最确切的表述。
心灵的慰藉与寄托—宗教建筑_佛教资料

佛教建筑的特点:
明、清佛寺的布局,一般都是主房、配 房等组成的严格对称的多进院落形式。在主 轴的最前方是山门——整个寺院的入口。山 门内左右两侧分设钟、鼓楼。中央正对山门 的是天王殿,常做成三间穿堂形式的殿堂。 穿过天王殿,进入第二个院落,座落在正中 主轴上的是正殿,常名为“大雄宝殿”。正 殿对于整个佛寺建筑群体是中心建筑物,它 不论在建筑体积和质量,都在其他单体建筑 之上。正殿左右配殿或作二层楼阁形式。正 殿后一进院落,常建筑二层“藏经楼”。另 外,多在主轴院落两侧布置僧房、禅堂、斋 堂等僧人居住的房屋。
基督教的教义 基督教义
1、上帝是有位格的独一真神; 2、上帝是天地万有的创造者; 3、上帝是历史的主宰; 4、上帝要拯救他的百姓,赦免 他们的罪孽,令他们作他的儿女; 5、上帝将于世界末日审判世人。
教堂(基督教教会建筑物)
教堂特征 : 1.平面一般为十字架形。 2.高耸入云的塔楼多为笋状。 3.斜柱加固支撑较薄的墙面,形成一种特殊的外墙结构。 4.薄壳般的穹顶正中有三个大门,中间的大门为主要通道。 5.内部为轻盈、裸露的棱线飞肋骨架穹隆。 6.高大、宽敞、明亮的内部空间具有良好的采光性能。 7.窗户多位植物的叶片式,窗户上以五彩玻璃镶嵌图案。 8.正门上为大圆形的玻璃蔷薇纹样,正门为若干层次逐步向内收缩的 门道,每层均有雕像。
婆罗浮屠
这是世界现存最大的佛塔。“婆罗浮屠”是梵 文的译音,意为“山丘上的佛塔”。像这样独特的 建筑形态,意在创造一座立体的“曼陀罗”。实际 上是佛与菩萨的修身养性之地,也是佛教徒心中的 理想境界。
基督教
基督教发源于犹太教,与佛教、伊斯兰教并称 世界三大宗教,是以新旧约全书为圣经,信仰人类 有原罪,相信耶稣为神子并被钉十字架从而洗清人 类原罪、拯救人类的一神论宗教。 早期的基督教是作为群众运动产生的。相对于 传统犹太教强调遵循律法,基督教则强调耶稣救赎 的恩典,并认为只要信奉耶稣基督就是旧约圣经里 众先知所预言的救世主,愿意接受他为主,并决意 以上帝的心意为生活的准则,让耶稣基督为自己承 担所犯的过错,就被认为是已悔改,可以借着洗礼, 被接纳成为教会的一分子。
第三课心灵的慰藉 PPT课件

❖ 目标展示: ❖ 了解并感受宗教艺术 ❖ 对宗教的性质有一些感性认识,具体分析三种
建筑的特点特色。 ❖ 可以比较明确的分清基督教的三种建筑样式。
讨论宗教如何产生?
❖ 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的产品,对于一 时找不到正确出路的广大人民群众往往是一 种心灵的慰藉和寄托。他们怀着虔诚的心情 为他们的信仰贡献出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内 部
哥特式建筑的特点
❖ 外部高、尖、直,挺拔、俊秀、轻盈、纤细。 但失雅味。
❖ 结构拱券结构,尖拱、飞拱。像机器一样。 ❖ 彩色玻璃窗花。
❖ 泰姬陵
伊斯兰教
科 尔 多 瓦 大 清 真 寺
伊斯兰建筑的特点
❖ 拱券结构,比欧洲建筑机器般的结构粗曼了 许多但是韵味十足。穹窿顶外部像一个“洋 葱头”。
❖ 装饰丰富,纹样多。 ❖ 开孔多为尖拱、马蹄拱、多叶拱。
课堂练习:
❖ 谁能用最简单的艺术语言在黑板上画出基督 教建筑的特色。(拜占庭式、罗马式、哥特 式、)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 宗教艺术品作为宗教的宣传品,它凝聚了广 大劳动人民的理想和审美形式。
世界三大宗教
❖ 佛教 ❖ 基督教 ❖ 伊斯兰教
看课本分析三大宗教的特点
❖ 佛塔
佛教
外形:圆形、方形
这种形状意在表现什么? 表现一种理想世界的井内部
内部装饰
拜占庭式建筑的特点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谢谢大家
第三课心灵的慰藉和寄托——宗教建筑 (6)

龚开的《骏骨图》 抒发的是才华无以施展 的痛苦。画的题跋说: 一般的马只有10片左右 的肋骨,而千里马有15 条肋骨,可是如果不画 得这么瘦,谁能看出是 千里马呢?好好的一匹 千里马,却画得瘦弱不 堪,令人叹息。
二马图 任仁发 元 骏骨图 龚开 南宋
活动建议: 本课中三幅有关马
2、字面上在赞誉梅花,实际上是赞 赏自己的立身之德。
(现实中的王冕与他笔下的梅花一样,
坚贞不屈、孤芳自赏。里面的诗反映了作 者的高尚情趣和淡泊名利的胸襟,鲜明地 表明了他不向世俗献媚。)
墨兰图(中国画 纸本) (元)郑思肖
自主讨论:图中的兰花有什么特殊之处?是否 具有人格象征的含义?
时南宋已亡了30年,而郑思肖也垂垂老矣,改字 为“所南”,坐卧必面向南方。他擅长画象征君子的 兰花,因国土为元人所夺,故喜作“无根兰”,此图 用淡墨描绘兰花高洁、潇洒的姿态.
•
吾家洗砚池头树,
•
个个花开淡墨痕。
•
不要人夸好颜色,
•
只留清气满乾坤。
问题:
1、为什 么作者要 画成墨梅?
2、王冕 这样称赞 梅花具有 什么样的 特殊含义?
墨梅图(中国画 纸本) (元)王冕
1、这首诗题为“墨梅”, 表现了诗 人在元朝独善其身,孤芳自赏的品格。此 画意在言志,王冕将画格、诗格、人格有 机地融为一体。
的中国画作品分别作于 不同的时期,但都寄寓 了画家的心志,请仔细 观察作品,结合所学的 历史知识,尝试从色彩、 构图、笔法、形式及当 时的社会环境等方面以 表格的方式来分析与比 较它们的异同。
奔马 徐悲鸿 1941
作品 色彩 构图 笔法 立意
二马图(任仁发) 着色
宗教建筑

宗教的分类:佛教 基督教 伊斯兰教等 佛教:于公元前6~5世纪首创于古印度,其创始人相传为 “释迦牟尼”。佛教主张“众生平等”,因而受到中下层 民众的欢迎与支持。 基督教:在大约公元1世纪中期最早产生于罗马帝国统治下 的巴勒斯坦一带,脱胎于犹太教的一个支派。基督教信仰 上帝,崇奉耶稣为“救世主”,由此得名。基督教的经典 为《圣经》。早期基督教主张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倡导 信徒之间衣食互济,反对罗马当局的残暴统治,在下层民 众中具有广泛影响。 伊斯兰教:是公元7世纪时于阿拉伯半岛产生的,由穆罕默 德所创。伊斯兰教信仰惟一真神“安拉”,奉穆罕默德为 “安拉的使者”,伊斯兰教徒称“穆斯林”。以麦加为宗 教圣地和朝拜中心,《古兰经》为宗教经典。
佛塔共有 10 层,四周的中间各有一条笔直的石级通道,由基角 直达顶层。佛塔第一层至第六层是四方形,第七层至第九层象是顶 塔的座脚,呈圆形。第十层是钟形的大塔,直径是 9.9 米。按照佛 教解释,塔的下部四方形平台表示所谓“地界”,上部圆形平台表 示所谓“天界”。
“地界”各层共建有石壁佛龛 432 个, 每座佛龛内有一莲座及盘足趺坐的佛像。
基督教建筑
1173年8月9日开始建造时的设计是垂 直竖立的,原设计为8层,高54.8米,但是 1185年,当钟楼兴建到第4层时发现由于地 基不均匀和土层松软,导致钟楼已经倾斜 偏向东南方,工程因此暂停。 1360年,作了最后一次重要的修正。 1372年摆放钟的顶层完工。54米高的8层钟 楼共有7口钟,但是由于钟楼时刻都有倒塌 的危险而没有撞响过。
基督教建筑
比文化遗产,是意大利 罗马式教堂建筑的典型代表。 有大教堂、洗礼室、钟楼和墓地。 教堂平面呈长方的拉丁十字形,长95米,纵向四排68 根科林斯式圆柱。纵深的中堂与宽阔的耳堂相交处为 一椭圆形拱顶所覆盖,中堂用轻巧的列柱支撑着木架 结构的屋顶。大教堂正立面高约32米,底层入口处有 三扇大铜门,上有描写圣母和耶稣生平事迹的各种雕 像。大门上方是几层连列券柱廊,以带细长圆柱的精 美拱圈为标准,逐层堆叠为长方形、梯形和三角形, 布满整个大门正面。教堂外墙是用红白相间的大理石 砌成,色彩鲜明,具有独特的视觉效果。
2019年高一美术心灵的慰藉和寄托—宗教建筑(市公开课)

古老的佛教建筑——桑奇大塔之《攀着芒果树枝的药叉女》
作为桑奇大塔(窣堵波1号)塔门的托架 像,从形体到姿态都具有强烈的民族传统。 桑奇大塔四周塔门的雕刻,集中了印度早 期佛教艺术的精华.每座塔门用砂石制作, 高约10米,由三道中间微拱的横梁和两根 方形侧柱以插榫法构成,在横梁和侧柱和柱 头上布满了浮雕嵌板与半圆雕或圆雕构件。
2020/10/4
基督教建筑
一座有纪念碑性质俄罗斯风 格建筑,沙皇伊凡四世(1530 年—1584年)为纪念1552年最后 战胜外族侵略者而建.整个建筑风 格独特,中央主塔采用俄罗斯民 间建筑特有的帐篷顶,高47米, 形成垂直线,统率着周围8座形状、 色彩与装饰各不相同的浑圆饱满 的穹顶。
这一建筑所运用的华丽的装 饰和强烈的色彩,使它体现出具 有历史意义的节日气氛,出色地 体现了俄罗斯历史上民族独立、 人民胜利这个伟大的主题。
像这样独特的建筑形态,到底意味着什么?原来, 婆罗浮屠的设计者们试图创造一个立体的“曼陀罗”。曼 陀罗是佛教用语,是梵文Mandala的音译,意译是“坛” 或“坛场”。印度佛教密宗修“秘法”时,为了防止“魔 众”侵入,便在修法处划一圆圈或建一土坛,有时还在上 面画以佛、菩萨等像。以后,一般把划为圆形或方形的修法 地方或坛场称为“曼陀罗”,认为这里是佛与菩萨聚集之 处。换句话说,“曼陀罗”就是佛与菩萨修身养性之地。 实际上这是佛教徒们心中的理想境界。他们使用规则的方 形、圆形等完整的图形,企图表现这种理想世界秩序井然 的境界。
2020/10/4
婆罗浮屠不仅是印尼现存最重要的佛教建筑,而 且是世界现存的最大的佛塔.台基上有面积依次递减的五层 方形台,各边都有数层曲折;方形台之上又有依次递减的 三层圆形台,直径分别为51米、38米、26米;方形台的各层, 在主壁和栏杆间共有4个宽约2米的回廊.在方形层的各栏 杆,按一定间隔配置一个外向的佛龛,共432个,中间各安 置一尊等身大坐佛。此外,在三层圆台都有一圈钟形小塔, 下层32座,中层24座,上层16座,共计72座,它们像众星 拱月一样环绕着中心大窣堵坡。
家乡的宗教信仰与宗教建筑

家乡的宗教信仰与宗教建筑宗教信仰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心灵的寄托与力量源泉。
在中国这样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不同地方的宗教信仰也有着各自的特点和风貌。
作为一个中国的一部分,我要介绍一下我家乡的宗教信仰与宗教建筑。
我家乡位于中国的西南地区,是一个美丽的山水之地。
在这里,佛教和道教是最主要的两种宗教信仰。
佛教信仰深入人心,寺庙遍布山水间,成为了家乡的重要宗教建筑。
首先,我要介绍的是位于家乡市中心的大观寺。
这座寺庙建于清代,是我家乡最有名的佛教宗教建筑之一。
寺庙依山傍水而建,环境清幽宜人。
进入寺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雄伟壮观的山门。
山门高大宏伟,上面雕刻着佛教经文和神兽图案,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
穿过山门,进入寺内,会看到一个庄严的大殿。
大殿内供奉着巨大的佛像,佛像金身光彩照人,给人一种平静安宁的氛围。
大殿两侧还有小殿供奉其他菩萨和神祇。
虽然我并非佛教徒,但每当我走进大观寺,心头总是涌起一种平和宁静的感觉。
除了佛教寺庙,道教宫观也是我家乡宗教建筑的一大特色。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位于山脚下的玉皇庙。
玉皇庙建于清代,是我家乡最古老的道教庙宇之一。
庙宇内主要供奉的是道教的最高神明——玉皇大帝。
庙宇正殿的大殿墙壁上,绘有道教经典故事,色彩鲜艳,栩栩如生。
在这里,我可以听到当地老人讲述关于神话传说和道教信仰的故事。
这座庙宇被当地人视为抚平灵魂的“精神家园”,每年重要的节日和庙会期间,香火鼎盛,人们络绎不绝。
除了这些有名的宗教建筑,我家乡还有许多小型寺庙和庙宇,分布在山间的小村落和风景区。
这些宗教建筑虽然规模不大,但各具特色,有的依山而建,有的依水而居。
每个寺庙都有着不同的故事和历史,吸引着人们前来参拜和膜拜。
这些宗教建筑不仅烘托了家乡的宗教氛围,也成为了家乡的一大景观。
家乡的宗教信仰与宗教建筑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无论是佛教还是道教,宗教建筑都以庄严、恢弘的气势和独特的风格赋予了家乡一种神圣与和谐。
这些宗教建筑也见证了家乡人民对信仰的执著和对尊严的追求。
第三课__心灵的慰藉和寄托——宗教建筑(1)

婆罗浮屠的设计者们试图创造一个立体的“曼陀罗”。曼陀罗是佛教用语,意译是“坛” 或“坛场”。印度佛教密宗修“秘法”时,为了防止“魔众”侵入,便在修法处划一圆 圈或建一土坛,有时还在上面画以佛、菩萨等像。以后,一般把划为圆形或方形的修法 地方或坛场称为“曼陀罗”,认为这里是佛与菩萨聚集之处。他们使用规则的方形、圆 形等完整的图形,企图表现这种理想世界秩序井然的境界。
药叉女雕像,古代印度早期 农耕文化生殖崇拜的象征。 在当时那个年代,能拯救人, 给人治病她就是神的化身, 所以药叉女形象作为佛教元 素被运用一佛教建筑造型中 了。它是古印度最美的女性 祼体雕像之一。这个雕像在 这儿起着支撑的作用和装饰 的作用。
《婆罗浮屠》
是佛教的圣地,它是佛与菩 萨修身养性的地方,是佛教 徒心中的理想境界。它建造 利用四周低中间高的地形, 建起一个高台,人们在这样 一个台上,向四周看都视线 都比较开阔。 天圆地方 天圆象征“阳”,代表积极 主动的事物。 地方象征“阴”,代表消极 被动的事物。
著名的佛教建筑:印度桑奇大塔、印度尼西亚的婆罗浮屠。
佛教建筑特点:建筑体现出佛教的宗教理念,佛塔主体浑圆,
主体顶上有方形存在。
佛法与其他宗教的不同点:佛不是万能,佛不能赐我们以解脱,他只能教导我们,我 们还是要凭自己的努力才得解脱。佛不能使我们上天堂,或判我们入地狱。 ◆改变别人,不如先改变自己。 ◆拥有财富的人,不如拥有智慧的人。 ◆常常责备自己的人,往往能得到他人的谅解。 ◆常常原谅自己的人,往往得不到上苍的原谅。
兰斯主教堂
哥特式建筑——巴黎圣母院
哥特式教堂的另一个典型特征是 正门的立面有圆花窗(有人称“玫瑰 窗”),教堂内部则广泛应用彩色玻璃 窗画。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哥特式教 堂,在艺术风格上还稍有区别。
第三课心灵的慰藉和寄托——宗教建筑

《圣索菲亚大教堂》土耳其伊 斯坦布尔, 拜占庭式建筑的代表作,突出 成就在于创造了帆拱上的穹顶 为中心的复杂拱卷结构平衡体 系,以及在这个体系下的集中 式开放型空间,对后世东方建 筑都产生了影响。
这幅马赛克壁画名 叫“圣人及伟大的 皇帝”(944年), 君士坦丁大帝手捧 君士坦丁堡、查士 丁尼一世手捧圣索 菲亚大教堂奉献给 怀抱圣婴耶稣的圣
泰姬陵度日,直至伤心忧郁而死。他死后,与宠妃一起被葬在泰姬陵。
《科尔多瓦大清真寺》
《奥玛尔清真寺》
伊斯兰教建筑涉 端庄,肃穆的陵墓,装 饰雕琢简约,最大的特色是建筑与水的结
合形成独特的美感。
பைடு நூலகம்
知识回顾
佛教建筑,基督教建筑,伊斯兰教建筑
母玛利亚。
皇门上方的马赛克壁画“和平与你同在,我是世界 的光”制作于公元9世纪。坐在宝座上的耶稣,右 手摆出祝福的手势,左手捧着圣书。跪在地上祈求 赐福的是莱昂六世。在耶稣旁边的纪念章中,是圣
母玛利亚与大天使加百列。
柏拉仁诺教堂始建于公元1555年,公元1560年完成。 位于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外红场南端,是俄罗斯中后
座全世界最美丽的陵墓。同时,下令宫廷为她致哀两年,禁止一切娱乐活动。
1633年,泰姬陵在沙·贾汗选中的印度北部亚穆纳河转弯处的大花园内开始动工兴建。因为建筑学和珠宝最受 沙贾汗喜爱,所以,他选用大理石建造泰姬陵,并在大理石上镶嵌无数宝石作装饰。此间,印度本国以及波 斯、土耳其、巴格达的建筑师、镶嵌师、书法师、雕刻师、泥瓦工共计两万多人参与了泰姬陵的建设。1650 年,泰姬陵建成。但沙贾汗在泰姬陵建成不久便被儿子废除了王位,被囚禁在阿格拉城堡,晚年靠每天远望
期建筑的主要代表
《比萨教堂建筑群》包括教堂,洗礼堂,钟塔(比萨斜塔),是 为了纪念1062年打败阿拉伯人而建立,建筑形态各异,对比强烈,
心灵的慰藉和寄托

佛教建筑
泰国寺庙
少林寺山门
佛教建筑
布达拉宫
佛教建筑
泰国佛塔
西方宗教
西方宗教美术跟 佛教一样,在很长的 历史时期内是慰藉人 们心灵的最好的文化 产品。
基督教
• 基督教是以信仰耶稣基督为救主的宗教。 天主教、新教、东正教、基督教马龙派等 等统称基督教——中文中“基督教”往往 特指新教(又俗称“耶稣教”)
佛 教 基 督 教
伊 斯 兰 教
婆罗浮屠
• 这是世界现存最大的佛塔。“婆罗浮屠” 是梵文的译音,意为“山丘上的佛塔”。
《桑奇大塔》
伞盖——佛法僧
半球体——孕育宇宙的金卵
四个塔门——宇宙的四个方位
《树神药叉女》
佛教建筑
• 主要为佛教寺塔。最古老的佛 教建筑为石窟寺,系根据古印 度佛教造型艺术,结合中国传 统的形式建筑的。中国的佛教 石窟为数甚多,其中敦煌、云 冈、龙门尤为著名。
佛教 烧香拜佛 转经
世界三大宗教知识点归纳 分布地区 建筑物 基督教 亚洲西部 欧洲、美洲、 教堂 大洋洲 伊斯兰 亚洲西部和东 阿拉伯 教 南部,非洲北 清真寺 半岛 部和东部 佛教 古印度 亚洲东部、 东南部 寺庙 宗教 发源地
考考你
1、世界第一大宗教是 基督教 , 佛教 是第 三大宗教。 回教或 2、在我国,伊斯兰教又称为 清真教 ,我 国的 维吾尔族 、 回族 (族)信仰该教。 3、在少数民族中, 藏族 , 蒙古族 族信 奉喇嘛教,它是 佛 教的一个分支。 4、产生在我国本土的宗教是 道教 。 5、以佛教作为国教的国家 泰国 。
• 原来印度的佛塔是覆钵状的圆坟形,传入中国后,结合中 国的民族形式,大都建成可供人凭眺的楼阁式建筑。现存 的塔可分二类,一是印度式的,但也带有中国特色;二是 另式扩要采取中国原有楼阁形式,平面正方形和八角形居 多,一般为七至九层。结构有木塔、砖塔、砖木塔、石塔、 铜塔、铁塔和琉璃砖塔等。西藏的佛寺建筑,与汉族地区 略有不同。一般都有庞大的建筑群所有建筑体现了藏族古 建筑艺术的鲜明特色和汉藏文化融合的风格。北京的雍和 宫,拉萨的布达拉宫,承德的外八庙等是这种建筑的典型。 日本的东本愿寺,朝鲜的佛国寺都采用木结构的殿堂形式, 雄伟壮丽,是世界知名的古刹。
《心灵的慰藉》说课稿(最新)

《心灵的慰藉》说课稿一、教材分析《心灵的慰藉》一课是湖南美术出版社高中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三课的内容,主要内容是从中西方佛教与基督教艺术方面进行分析,了解中国佛教艺术—石窟艺术的艺术形式与所表现的观念以及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深化对于美术创作的影响。
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对宗教艺术的认识,养成尊重多元文化的意识,由于本课的内容较多,故本课的说课选取第一课时的内容即中国佛教艺术方面的内容。
二、学情分析经过初中三年的学习,高中的学生已有一定的美术感受力,对中国的石窟也有初步的了解,能够欣赏一些美术作品,但是对佛教艺术的认识仍然是非常浅显的,所以,必须借助大量的有关的图片与一些有趣的故事启发引导学生来增强他们对于佛教艺术的认识。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宗教与美术的关系,并且认识宗教对美术创作的影响,对宗教美术的作品能够自主的欣赏。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讨论能够对佛教有一个基本的了解,通过四大石窟的探讨体会宗教美术作品对人的精神影响和作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并感受宗教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正确对待宗教艺术,养成热爱本民族文化与尊重多元文化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习欣赏建筑艺术的方法,着重了解建筑是如何体现一定的思想观念,以及三大宗教建筑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宗教对于美术的影响。
五、教学方法教法:展示法、讨论法、讲授法学法:自主学习法、观察探究法六、教学过程活动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播放舞蹈视频《飞天》,引导学生观赏并思考:这段舞蹈表现的是什么内容?你想到了什么?学生思考并回答,紧接着展示敦煌莫高窟中的飞天图片,并提出问题:中国的主流宗教是什么?一提到佛教同学们首先想到了什么?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总结:在远古时代,人们受科技思想各方面的局限,以及对于大自然很多的现象无法解释,就相信在世界中有一个超乎于自然力量的存在,这样才会给他们带来安全感和踏实感,这就是宗教带给人们心灵上的一种慰藉。
第三课 心灵的慰藉和寄托――宗教建筑(1)PPT课件

世界宗教建筑中相当一部分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名录。
3
(一)、佛教建筑
★播放图片。
桑 奇 大 塔
★大家看这个宗教建筑,它有什么特点呢?
宗教建筑的产生
宗教的产生世界宗教分为三大部分,佛教 、基督教和伊斯兰教。 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恩格斯说,“一切的宗教都不过是支配 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 中,人间的力量采用了超人间的力量和形式。” 在统治阶级社会, 在当时科学不发达、心理空虚的时代,统治阶级利用它来巩固他们 的地位,劳动人民也通过它转移所受的苦难的痛苦,通过它来进行心 理安慰和精神寄托。
10
③、建筑风格特点
拜占庭时期创造了集中式建筑形式。这种建筑形式是,穹顶依靠四个或更多 的独立支柱来撑起,通过帆拱作为中介连接,成组的圆顶集合在一起,形成了复 杂拱券结构平衡体系。形成集中式开放型空间。
(2)建筑实例分析
①索菲亚大教堂
它是拜占庭建筑的代表 作品。
它中间的顶非常大,位 置最高,靠周围小和复杂 拱帆连接,靠周围较多的 立柱支撑。建筑跨度大, 整体宽。
9
1、拜占廷式建筑
(1)知识讲解
①、什么是拜占庭
拜占庭原是古希腊的一个城堡,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 国家,西罗马的首都仍在当时的罗马,东罗马定都拜占庭,东罗马也被称为 拜占庭帝国。
②、建筑风格的产生 拜占庭式建筑就从这个时 期产生。
拜占庭建筑是以古罗马 建筑文化的基础上发展的, 同时,又吸收了波两河流 域等东方建筑文化,孕育 生成了自己独特的建筑风 格。
第三课 心灵的慰藉和寄托——宗教建筑

第三课心灵的慰藉和寄托——宗教建筑(2课时)一、教材分析1.教学目的① 了解并感受宗教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正确对待宗教艺术。
② 对宗教的性质有一些感性认识。
③ 进一步学习欣赏建筑艺术的方法。
2.内容结构本课按照世界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产生的先后,分成三部分,分别鉴赏三大宗教有代表性的建筑,另有“相关链接”,以扩大学生的视野。
3.重点和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有两个方面:一是进一步学习欣赏建筑艺术的方法,着重了解建筑是如何体现一定的思想观念,以及三大宗教建筑的主要特征;二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对待宗教艺术的态度和价值观。
本课的难点,主要在于要解决对宗教的认识,以及与宗教建筑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二、教学资料1.关键词语解释宗教马克思主义认为,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当人类还没有形成自我意识或自我意识十分薄弱的时候,宗教是不会产生的。
宗教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
在阶级社会以前,原始社会的人们无法抗拒各种自然灾害,对变化莫测、庞大而神秘的自然现象不能理解,对人自身的构造和梦境,也无法加以说明,从而引起了恐惧、惊惶和缺乏信心,认为在他们周围存在着一种超自然的力量,这种力量主宰着人们的一切,只有用膜拜、祈祷或用巫术、祭咒、舞蹈等仪式去影响它们,才能消灾降福,保证生产和生活的顺利进行,因而产生了原始的宗教观念,形成了最初的宗教──原始宗教。
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宗教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
在原始社会里,人们信仰的是为数众多的鬼神,即多神教。
这些鬼神之间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到了阶级社会,人与人之间产生了不平等,有了贵贱之分,反映在鬼神之间也有大小主次之别。
特别是国家形成以后,出现了统一的君主,多神教也逐渐演变成一神教。
许多神的全部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都移到一个万能神的身上。
同时,在阶级社会里,阶级压迫有时往往比自然灾害更惨重,被压迫阶级为了摆脱这种压迫,曾进行过无数次的艰苦斗争,但它并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因此,被压迫阶级对来自社会的阶级压迫和对来自自然界的灾害,同样感到难以理解和无法捉摸,于是便产生了种种幻想,渴望有一个能使他们摆脱苦难的“救世主”和“天堂”,这就是阶级生活中许多宗教如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得以产生和发展的社会根源。
宗教建筑

基 督 教 建 筑
• 基督教产生在公元1世纪今巴勒斯 坦地区。公元313年取得合法地位。公 元392年被罗马帝国定为国教。欧洲中 世纪时,基督教占有绝对统治地位, 以至凌驾于封建王权之上。 • 先后创造出三种样式: 拜占庭式、罗马式和哥特式 哥特式教堂是中世纪建筑史上的一个高 峰。
基 督 教 建 筑——
拜占庭式
《华西里 ·柏拉 仁诺大教堂》 (1555—1561 年 俄罗斯 莫斯科)
基 督 教 建 筑——
罗 马 式
基 督 教 建 筑——
哥 特 式
哥特式教堂助架劵墩、柱、飞劵示意图
《兰斯主教堂》
( 1211—1290年 法国)
《科隆主教堂》
(1248——1880年 德国 科隆市)
心宗 教——
1、佛教 2、基督教 3、伊斯兰教
佛 教 建 筑
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的 印度。后传入东南亚、中国、 朝鲜和日本等国。 现存的印度桑奇大塔、印 度尼西亚的波罗浮屠是宗教建 筑中的代表性实例。
树 神 药 叉 女
塔 门 ( 局 部 )
《 桑 奇 大 塔 》
《奥马尔清真寺》 (688—692年 耶路撒冷)
相 关 链 接
下列图片属于哪个宗 教的建筑?
《圣马可教 堂》 (11世纪重 建 意大利 威尼斯)
圣 马 可 广 场
伊斯兰教 建筑
伊斯兰教兴起于公元7世纪初的阿 拉伯半岛。随着阿拉伯帝国(7——13 世纪)的形成,伊斯兰教传遍西亚、 北非和西班牙。以后奥斯曼土耳其帝 国、波斯的萨非王朝以及印度的莫卧 儿王朝(1526——1858年)也信奉伊 斯兰教。
•
由于伊斯兰教教义的要求和大 致相似的自然条件(干旱和炎热) 等原因,伊斯兰教清真寺的型制有 一定的共性。重要表现在建筑结构 上普遍以拱劵作为主要的结构手段, 拱劵的形式多种多样;屋顶多采用 洋葱头形的穹顶。 • 每个清真寺都有:提醒准时礼 拜的“授时塔”(或称“邦克 楼”“宣礼塔”“光楼”);
佛堂的十大好处

佛堂的十大好处佛堂是一个供奉佛教圣像或经文的地方,通常被视为一种宗教场所。
然而,从科学的角度来看,佛堂也具有一些好处和意义。
1.精神寄托:佛堂为信徒提供了寻求心灵慰藉和精神寄托的场所。
在这里,他们可以祈祷、冥想或进行其他形式的自我修行,以减轻压力和焦虑感。
2.文化传承:佛堂是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的重要载体之一。
通过参观佛堂,人们可以了解当地的历史和文化传统,以及佛教信仰的基本教义和实践方法。
这有助于促进文化的交流和理解。
3.社会联系:佛堂通常是社区的中心地带,为居民提供了社交互动的机会。
在这里,人们可以与其他信徒交流、分享经验和感受,建立社会联系和互助关系。
4.环境保护:在一些地方,佛堂的设计和建造过程注重可持续性发展,采用环保材料和技术,减少了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因此,参观佛堂也可以体验到环保意识的重要性。
5.健康益处:一些研究表明,佛教修行中的冥想和放松技巧可以帮助缓解压力、改善睡眠质量、增强注意力和专注力等。
因此,对于某些人来说,佛堂可能是一种有益身心健康的场所。
6.历史遗迹:许多佛堂都是历史悠久的建筑,承载着当地文化和宗教发展的重要历程。
它们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社会意义。
7.心理治疗:有些学者认为,佛教修行可以对心理健康产生积极影响。
例如,冥想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心理治疗工具,可以帮助人们提高专注力和情绪管理能力。
8.道德教育:佛教强调慈悲、智慧和无我,这些价值观可以通过参观佛堂来传递给人们。
这可能有助于培养人们的道德责任感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9.艺术欣赏:许多佛堂以其精美的建筑设计和高水平的艺术装饰而闻名。
参观佛堂可以为人们提供艺术欣赏的机会,了解当地的文化和审美传统。
10.个人成长:在佛教修行中,个人需要面对自己的弱点和挑战,并努力克服自身的障碍和痛苦。
这种修行方式可能会激发个人的内在潜能和个人成长。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列举的好处仅代表了佛堂的一些常见用途和影响。
不同的人对佛堂的看法和体验可能会有所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式塔
妙 应 寺 塔 元 代 北 京 塔 宋 代 上 海 州天宇宝塔
思考: 思考:
印度佛教建筑对中国佛教建筑有 哪些影响?
什么是宗教? 什么是宗教?
马克思主义认为,宗教是一种社会 意识形态。“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 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 的幻想的反应,在这种反应中,人间的 力量采用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
宗教的意义: 宗教的意义:
列宁指出“宗教是麻醉人民的鸦片”,从这个意 义上讲,宗教具有明显的消极作用,宗教的本质是唯 心主义,它既不能科学地认识世界,也不能揭示出自 然现象和社会变化的客观规律。但是,在一定的历史 条件下,特别是充满苦难的年代里,宗教对于一时还 找不到正确出路的广大人民群众,又往往是一种心灵 的慰藉和寄托。从这个意义上讲,它在特定的历史条 件下也可以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这说明宗教是一种 极其复杂的社会现象。
心灵的慰藉和寄托
——宗教建筑 宗教建筑
宗教建筑
《桑奇大塔》时间:公元前250年 地点:印度桑奇 《婆罗浮屠》时间:公元8—9世纪 地点:印尼爪哇岛 《龙华寺塔》 时间:三国 地点:上海 《妙应寺白塔》时间:元代 地点:北京
《桑奇大塔》 桑奇大塔》
桑奇大塔东门 中国牌坊
《婆罗浮屠》 婆罗浮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