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大专《药物化学》教学体会与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学大专《药物化学》教学体会与思考
发表时间:2014-12-26T12:05:04.013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8月第23期供稿作者:林颖敬美莲[导读]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效果,本人根据各章节内容制作多媒体课件。
林颖敬美莲
(韶关学院医学院广东韶关 512026)
【摘要】本文就药剂专业的药物化学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思想素质高、实践技能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药学技术应用型人才浅谈笔者的体会。
【关键词】药物化学教学体会
【中图分类号】R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3-0357-02 药物化学是一门用辨证的观点和现代科学方法研究化学药物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制备原理、关系、生物效应以及寻找新药的基本途径的科学,在药学专业教学计划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课程要在学习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的基础上,重点学习药物结构与药效的关系,药物的理化性质、鉴别方法、合成方法等,为后续课程如药剂学、药物分析化学等的学习打下基础。
是全面掌握药学领域各学
科知识的重要桥梁。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也为了适应新时代下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思想素质高、实践技能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人才培养规格向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转化。
现就我院药剂专业《药物化学》教学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1 “导学式”教学法
“导学式”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注意用引导、传导、开导的方法,使学生主动学、乐学、会学,师生共同创造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
教学中本人注意从学习规律出发,引导学生掌握《药物化学》这门学科的学习规律。
贯穿《药物化学》教学有一条主线:药物化学结构—理化性质—化学鉴别方法—合成及代谢—临床应用。
例如在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教学中先由教师介绍ASP的历史:于1898年开始用于临床。
经过100年来的临床应用,证明为有效的解热镇痛药,现仍广泛用于治疗伤风、感冒、头痛、神经痛、关节痛、急性和慢性风湿及类风湿等。
引起学生浓厚的的学习兴趣;接下来再引出ASP的结构,提问同学们ASP的结构特点是什么,含酯键,其遇潮湿空气则缓缓水解生成水杨酸和醋酸;又因水杨酸含有酚羟基,则可以与三氯化铁试剂作用,生成紫色的配位化合物;同时为防止水解ASP应密封、干燥处保存。
在教学中沿着这条主线授课,使学生感到本门课程思路清晰,重点突出,记忆深刻。
2 多媒体教学
由于《药物化学》涉及大量的化学结构式,合成反应式,教师仅用粉笔、黑板再加上大量的语言也仍然让学生感到抽象和枯燥。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效果,本人根据各章节内容制作多媒体课件,尝试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用视频和音频展示药物的构效关系,合成路线图。
甚至适当插入实验操作录像。
鲜艳的图文、活泼的画面、悦耳的音乐在课堂上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学习新知识的好奇心和兴趣。
这种直观、生动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抽象理论的掌握与应用。
同时,多媒体辅助教学使教师按课前准备好的课件授课,章节条理有序,脉络清晰流畅。
很好地避免了传统教学手段中静态显示的缺点。
3 加强实验教学
《药物化学》也是一门十分强调实验操作的学科,通过实验课,验证理论,使理论认识转变为感性认识。
教师在实践中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把学生的脑、眼、耳和手充分调动起来,极大地、多方位地对学生个体产生刺激,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对乙酰氨基酚的制备这一实验中,我要求学生课前解决以下三个问题:1)选用何种乙酰化试剂和何种方法 2)酚羟基与氨基相比哪个更易被氧化3)酰化反应应注意什么事项。
通过课前预习思考,让学生理解在进行合成时,选用合适试剂,合理操作的重要性。
同时在实验过程中本人与实验教师及时巡视、及时纠错,鼓励学生对实验现象提出质疑,对实验中出现的现象与课本理论不符的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
通过实验培养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提高分析理解能力,从而发展他们的学习潜力。
4 双语教学
21世纪是信息化世纪,世界上权威的医学期刊、书籍都是使用英文出版。
因此在教学中用双语教学是培养国际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医学院学生用双语学习专业课程,可深化对专业课的学习,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追踪学科发展的动态和进展,提高学生学习《药物化学》的兴趣。
由于药物化学知识点繁多,内容抽象,新理论、新技术不断涌现。
课堂教学尝试采用循序渐进的原则。
开始采用英语结合中文讲解。
对于一些重要的反复出现的药物词汇采用中英文同步互译,反复强调,要求学生加强记忆。
等学生对专业词汇熟悉后,再逐步减少中文使用的比例,最后采用全英文讲解。
由于双语教学受教师水平和学生水平的共同制约,还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探索、创新。
5 开展课外学习活动
以前的教学过于注重纵向课程的理论知识传授,忽视了学生对药学领域整体知识的融会贯通,学生缺乏与生产相适应的知识与实践。
因此在授课之余,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或假期到药厂、药检所参观、见习。
了解药物的合成制备过程和相关的鉴别方法等。
通过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和社会上大课堂相结合,开拓视野,培养适应药品生产、临床应用的技术型药师人才。
基金项目:韶关学院教育教学研究改革项目(Syjy101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