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知识:霍乱猩红热等
有关传染病防治基础知识有哪些
有关传染病防治基础知识有哪些传染病是病原微生物感染机体后所产生的有传染性的疾病,一般来说凡具有病原体且具有传播可能的疾病均可称为传染病,而我们平时所说的传染病是指法定管理传染病的病种(此为狭义的传染病)。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传染病防治基础知识有哪些,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传染病防治基本知识名词解释传染病: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所引起的一组具有传染性的疾病的统称。
病原体:“病”是“致病”的意思;“原”是“原因”的意思;“病原体”就是造成疾病的生物体。
包括各类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立克次体、支原体、衣原体、真菌、螺旋体等及寄生虫等。
传染源:是指体内带有病原体,并不断向体外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
宿主:指在自然条件下被病原体寄生的人或其他动物。
也就是说这些人或动物身体里已经带有病原体。
病原携带者:指受病原体感染后无临床症状与体征,但能排出病原体的人。
易感人群:指对某种传染病病原体缺乏免疫力、易被感染的人群。
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后,侵入另一易感机体所经过的途径。
一种传染病可通过一种或多种途径传播。
传播途径通常有呼吸道、消化道、血液、接触、母婴、虫媒传播等。
病毒:是最常见的致病微生物。
特征是非细胞结构,只能在活细胞内以复制的方式增殖。
病毒体微小,以纳米(nm)作为测量的单位。
细菌:是具有细胞壁的单细胞微生物,形体微小,以微米(μm)作为测量单位,结构简单,无成形的细胞核,只有原始的核质(染色体),具有相对恒定的形态结构。
自然疫源地和自然疫源性疾病:自然疫源地是指某些传染病的病原体在自然界的野生动物中长期保存并造成动物间流行的地区。
而由此产生的传染病即称为自然疫源性疾病。
感染:是病原体和人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确切地说是致病微生物侵入人体,引起机体免疫系统反应以抵御入侵,并相互作用所发生的一系列病理过程。
免疫力:指宿主机体针对某种病原微生物或其毒素产生的非特异性和特异性抵抗力。
疫苗:是生物制品的一种,将其接种到人体内,可使机体产生对某种传染病的特异性免疫力。
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
合肥市滨湖医院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一、传染病的基本知识(一)传染病的定义由各种致病微生物所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人之间相互传染的疾病叫传染病.(二)传染病传播的方式和途径通通过食物经消化道传播,如痢疾、伤寒、甲型肝炎等。
过空气从呼吸道传染,如流感、流脑、麻疹、百日咳、猩红热等。
3、通过昆虫及动物传染,如蚊子传播乙脑,虱子传播斑疹、伤寒,狗能传播狂犬病,苍蝇传播痢疾,钉螺血吸虫等。
4、通过日常接触传染,如甲肝、沙眼、红眼病、水痘等。
5、通过血液传播,如输血、打针感染乙肝、丙肝等.(三)法定传染病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丙类传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手足口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二、传染病的报告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所在地卫生院(卫生服务中心)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艾滋病、肺炭疽的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时,于6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报告;发现乙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时,于12小时内报告;发现丙类传染病病人时,应当于24小时内报告.三、常见的几种传染病及其预防措施1、麻疹麻疹是由麻疹病毒所致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儿童。
如既往未感染麻疹又未注射疫苗,就有感染麻疹危险。
感染是由于接触了患者或咽分泌物导致。
麻疹极易传播,同居一室就可能被染.一般在接触病毒后10天开始发热、流涕、咳嗽。
猩红热的预防知识
猩红热的预防知识引言概述:猩红热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它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对儿童和成人都有一定的威胁。
为了保护自己和他人免受猩红热的侵害,我们需要了解一些预防知识。
本文将详细介绍猩红热的预防措施,包括个人卫生习惯、接种疫苗、避免接触患者、清洁环境和早期识别症状等方面。
一、个人卫生习惯1.1 时常洗手:猩红热的病原体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但也可以通过接触患者的分泌物传播。
因此,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非常重要。
时常洗手,特殊是在接触患者、咳嗽或者打喷嚏后,要用肥皂和水彻底清洗双手。
1.2 使用纸巾或者肘部遮挡口鼻:当你咳嗽或者打喷嚏时,使用纸巾或者肘部遮挡口鼻是阻挠病原体传播的有效方法。
避免用手遮挡口鼻,以免将病原体传播到他人或者物体上。
1.3 避免与患者共用餐具和个人物品:猩红热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疾病,因此应避免与患者共用餐具、水杯、毛巾等个人物品,以防止病原体传播。
二、接种疫苗2.1 疫苗接种是预防猩红热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儿童通常在幼儿时期接种猩红热疫苗,成人也可以接种疫苗以提高免疫力。
2.2 疫苗接种应按照医生的建议和疫苗接种计划进行。
及时接种并完成所需的疫苗剂次可以有效预防猩红热的发生。
2.3 疫苗接种后,还应定期进行疫苗加强针的接种,以保持免疫力的稳定。
请咨询医生了解更多关于疫苗接种的信息。
三、避免接触患者3.1 避免与疑似或者确诊的猩红热患者密切接触,特别是在发病初期。
猩红热患者在发病先后的数天内最具传染性。
3.2 如果你与疑似或者确诊的猩红热患者接触过,应及时向医生报告并接受观察和治疗。
3.3 在疫情高发期间,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场所,尽量减少与他人接触,以降低感染猩红热的风险。
四、清洁环境4.1 时常清洁和消毒居住环境,特殊是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如门把手、桌面等。
使用含有消毒成份的清洁剂可以有效杀灭病原体。
4.2 保持室内通风,时常开窗换气,以减少病原体在空气中的传播。
4.3 定期清洗和消毒个人物品,如毛巾、衣物和玩具等。
夏秋季传染病预防知识
夏秋季传染病预防知识夏秋季是传染病的高发季节,气温高、湿度大,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容易滋生和传播。
为了保障我们的身体健康,了解和掌握夏秋季传染病的预防知识至关重要。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些常见的夏秋季传染病以及有效的预防措施。
一、常见的夏秋季传染病1、肠道传染病(1)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烈性肠道传染病,发病急、传播快。
主要通过污染的水源或食物传播,患者会出现剧烈的呕吐、腹泻、脱水等症状。
(2)细菌性痢疾:由痢疾杆菌引起,症状为腹痛、腹泻、脓血便等。
常因食用不洁食物或饮用受污染的水而感染。
(3)伤寒和副伤寒:由伤寒杆菌和副伤寒杆菌引起,表现为持续发热、相对缓脉、全身中毒症状与消化道症状、玫瑰疹、肝脾肿大等。
2、蚊媒传染病(1)疟疾:由疟原虫引起,通过按蚊叮咬传播。
典型症状为周期性发冷、发热、出汗。
(2)登革热:由登革病毒引起,经伊蚊传播。
主要症状有发热、皮疹、关节疼痛等。
3、手足口病主要发生在 5 岁以下儿童,由肠道病毒引起。
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
4、红眼病又称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由肠道病毒 70 型或柯萨奇病毒 A24 型变种引起,通过接触传染。
症状为眼睛红肿、疼痛、流泪、畏光等。
二、夏秋季传染病的传播途径1、水源传播被病原体污染的水源,如果未经妥善处理和消毒,饮用后容易感染疾病。
2、食物传播食用被病原体污染的食物,如未经洗净的水果、蔬菜,未煮熟的肉类、蛋类等。
3、接触传播通过直接接触患者的分泌物、排泄物,或者接触被污染的物品,如毛巾、餐具等。
4、空气飞沫传播患者咳嗽、打喷嚏时喷出的飞沫中含有病原体,近距离接触容易吸入感染。
5、虫媒传播蚊子、苍蝇等昆虫叮咬携带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后,再叮咬其他人,可传播疾病。
三、夏秋季传染病的预防措施1、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1)勤洗手,尤其是在饭前便后、接触公共物品后。
用肥皂或洗手液,按照“七步洗手法”彻底清洁双手。
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
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夏季传染病高发做好预防很关键随着夏季来临,气温和湿度升高,部分传染病如手足口病、流行性乙型脑炎、霍乱、细菌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猩红热、流行性腮腺炎等传染病进入高发季节。
一、常见传染病及预防措施(一)手足口病:手足口病传播途径较多,人群普遍易感,以婴幼儿和儿童等5岁以下人群多发。
手足口病感染初期一般表现为发热伴手、足、口、臀部皮疹,极少数重症病例早期可能没有皮疹,而表现为嗜睡、呕吐等症状,并进而出现嘴唇青紫、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的可导致死亡。
防治措施:绝大多数手足口病患儿可以居家隔离治疗,经过一周左右的时间会自愈,但要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当患儿出现高热不退,或出现头疼、精神差、表情淡漠、肌阵挛、呕吐等重症病例的临床表现时,要立即到医院救治。
预防手足口病要注意培养儿童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注意开窗通风;避免和有发热的病人接触,避免到人多拥挤的场所;注意儿童营养提高抵抗力。
(二)细菌或病毒性腹泻病:常见的有霍乱、菌痢、伤寒和副伤寒等。
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夏秋季节高发。
防治措施:预防腹泻病的主要措施是防止病从口入,做到五要五不要。
五要:饭前便后要洗手,买回海产要煮熟,隔餐食物要热透,生熟食品要分开,出现症状要就诊。
五不要:不要喝生水,不要光顾无牌餐饮店,不要吃腐烂食品,不要暴饮暴食,不要碰未消毒(患者污染)物品。
出现腹泻症状,只要及时就诊,一般会很快治愈,切忌随意使用抗生素。
在霍乱疫区内或去过霍乱疫区,若出现腹泻症状,尤其是剧烈的无痛性水样腹泻,应马上就诊,与霍乱感染者一起就餐或密切接触的人也应做相应检查,以确定是否感染。
(三)猩红热:猩红热是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小儿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传染源为病人和带菌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偶可经接触传播。
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少年多发。
以发烧、咽颊炎、典型的皮疹、杨梅舌为主要症状。
秋季传染病防治知识讲座
秋季传染病防治知识讲座纳彦英入秋以来,气候变化异常,是各种传染病多发期,为了加强各类传染病预防工作,今天对我园全体教师和家长进行了有关秋季传染病预防知识的培训。
手足口病、红眼病、霍乱、猩红热、非典型肺炎、流感、麻疹、风疹、腮腺炎等多种传染病的传染病源、传播方式、发病症状和综合控制的具体预防措施。
这次讲座使老师对传染病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各位老师了解了幼儿秋季传染病的发病症状、防治措施以及卫生工作等秋季保健要点。
一、预防1管理传染源。
传染病之所以能够流行,离不开三个基本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所以预防工作就要从这三方面入手。
传染源可以是疾病的患者、隐形感染者、携带者及被感染的动物。
对于已经确诊的患者,要尽早隔离,带有病原体的分泌物或其他接触物都要消毒处理。
对隐形感染者和携带者要进行临床观察。
被感染的动物,像牛羊、鸡鸭等能够带来经济效益的应当尽力治疗,无法治愈的在宰杀后也要进行消毒处理;像蟑螂、苍蝇、蚊子等害虫则要毫不留情地消灭。
2切断传播途径。
各种传染病都有其特有的传播方式,像呼吸系统传染病一般都是经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播,如非典、SARS,可以让人们戴上口罩,尽量少去人多的公共场所;消化系统传染病多是经过粪-口或是直接接触病人分泌物而感染上的,像痢疾、蛔虫病,这就要督促人们勤洗手,不要随意接触病人的物品等等。
通过了解传播的方式,采取相对应的措施,阻断疾病的扩散和流行途径。
3保护易感人群。
并不是所有接触了传染源的人都会被传染,只有当这个人对于该疾病没有免疫力的时候,才会有很大可能患病。
平时可以靠加强营养、锻炼身体来提高免疫系统的抵抗力,但是对于传染病来说,最有效果的还是进行预防接种。
有的传染病是终生免疫的,就是说如果你曾经得过一次,治愈后就会获得该传染病的永久免疫力,再也不会患上这种疾病,像水痘就是很典型的例子。
不过还是有很多传染病并不是依靠接种疫苗就可以避免,但是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免疫力,控制疾病的流行。
主要传染病知识要点
甲类传染病(2种)1.鼠疫:鼠疫患者:人类受到鼠疫菌感染所引起的疾病。
临床表现:突然发病,高热,白细胞剧增,急性淋巴结炎,咳嗽、胸痛、咳痰带血或咯血,皮丘疹,剧烈头痛昏睡、颈项强直,出现重度毒血症、休克。
2.霍乱: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疾病。
临床表现:少有发热,腹泻,次数频繁或剧烈,粪便性状为水样便,伴有呕吐,迅速出现脱水或严重脱水,循环衰竭及肌肉痉挛(特别是腓肠肌)等休克表现。
乙类传染病(30种)1.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命名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SARS),是由SARS冠状病毒引起的一种具有明显传染病性,可累及多个脏器和系统,以肺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临床表现:发热,常呈持续性高热,畏寒、头痛、乏力、肌肉和关节酸痛。
2.艾滋病:也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以人体CD4+T淋巴细胞减少为特征的进行性免疫功能缺陷,继发各种机会性感染、恶性肿瘤和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综合性疾患。
3.甲型病毒性肝炎:是由甲型肝炎病毒(HA V)引起的以肝脏病变为主的急性传染病。
临床表现:发热、乏力和纳差、恶心、呕吐或者腹胀、便秘等消化道症状。
肝脏肿大,伴有触痛或叩痛。
有巩膜、皮肤黄染并排除其他疾病所致黄疸者。
4.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肝病毒(HBV)引起的人类乙型病毒性肝炎。
临床表现:急性乙肝患者可有尿黄、眼黄和皮肤黄疸,HbsAg阳性。
慢性乙肝是急性HBV感染超过6个月仍HbsAg阳性或发现HbsAg阳性超过6个月。
慢性肝病患者的体征如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和肝脾肿大等。
5.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丙肝病毒(HCV)引起的肝炎。
临床表现:急性患者有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和右季肋部疼痛或不适的等。
慢性患者是病程超过6个月,有急性丙肝的表现,部分患者可有肝炎面容、肝掌、蜘蛛痣及轻度肝、脾肿大。
6.丁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丁型肝炎病毒(HDV)引起的以肝细胞炎症坏死和肝纤维化为主要表现的一种传染性疾病。
夏季传染病预防知识课件(共29张PPT).ppt
contents
目录
01
手足口病
02
腹泻
预防夏秋季传染病要点
手足口病
夏季气温升高蚊虫会增多,因此一些以蚊虫为传播媒介的传染病较多发。其常见的传染病主要有流行性 乙脑炎、细菌性痢疾、霍乱、猩红热、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细菌性肠炎等。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常
登革热的症状
• 发热 • 眼痛 • 头痛
• 肌肉和骨关节酸痛 • 恶心、呕吐、食欲不振 • 皮疹
登革热
病毒在蚊子 体内大量增殖 蚊子叮咬健康人
健康人
白纹伊蚊
传播 途径
带病毒蚊子终身带病毒至死
起病急,高热,伴有头晕头痛,眼 眶、痛、骨关节肌肉痛皮疹等症状
开始生病
人感染病毒后,一般3到 14天发病,通常是5-8天
4 对难于清除的非饮用水容器积水,可投洒废机油类或缓释杀虫剂。
5
做好个人防护。出现疫情时,应穿着长袖衣服及长裤,或在皮肤上涂防蚊药。白天、
晚上睡觉应挂蚊帐、点蚊香,防止被蚊虫叮咬传染。
预防夏秋季传染病要点
夏季气温升高蚊虫会增多,因此一些以蚊虫为传播媒介的传染病较多发。其常见的传染病主要有流行性 乙脑炎、细菌性痢疾、霍乱、猩红热、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细菌性肠炎等。
小学,冬季和初夏高发。
发热
咽颊炎
皮疹
草莓舌
以发烧、咽颊炎、典型的皮疹、杨梅舌为主要症状。
特征:
特征之一:
前驱期或发疹初期,舌质淡红,其上被覆灰白色苔, 边缘红肿明显,突出于舌面上,形成“杨梅”样舌。
特征之二:
在出疹期,在皮肤褶皱处,如膝窝,皮疹密集成线 压之不退,称为帕氏线。
预防控制措施:
猩红热的预防知识
猩红热的预防知识猩红热是一种由A型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病症包括高热、咽峡炎、皮疹等。
为了预防猩红热的传播和控制病情的发展,以下是一些预防措施和相关知识。
1.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时常洗手:用肥皂和流动水彻底洗手,特殊是在接触到患者、咳嗽或者打喷嚏后。
- 不与患者共用餐具、杯子、毛巾等个人物品。
- 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特别是在疾病发作期间。
2. 增强免疫力:- 接种疫苗:猩红热疫苗是预防猩红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儿童在2个月至6岁之间应接种猩红热疫苗。
-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饮食、充足睡眠、适度运动,有助于增强免疫力。
3. 避免接触感染源:- 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特殊是在疾病发作期间。
- 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地方,特别是疫情高发地区。
4. 加强环境卫生:- 时常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有助于减少病原体的传播。
- 定期清洁:定期清洁和消毒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如门把手、桌面等。
5. 注意早期症状:- 早期症状包括咽峡炎、高热、头痛、呕吐等。
如果浮现这些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近期接触过猩红热患者的情况。
6. 隔离患者:- 对已确诊的猩红热患者,应尽量将其隔离,减少传播风险。
- 隔离期通常为发病后至少24小时,或者在接受抗生素治疗后48小时。
7. 宣传教育:- 加强公众对猩红热的认知,提高预防意识。
- 宣传疫苗接种的重要性,鼓励人们按时接种猩红热疫苗。
总结:猩红热是一种通过飞沫传播的急性传染病,预防猩红热的关键在于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增强免疫力、避免接触感染源、加强环境卫生、注意早期症状、隔离患者以及宣传教育。
通过这些预防措施,我们可以减少猩红热的传播风险,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如果浮现疑似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相关情况,以便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
传染病知识
传染病三环节
• 易感人群
指对某种传染缺乏免疫力,易受该病感染的人 群和对传染病病原体缺乏特异性免疫力,易受 感染的人群
传染病报告
•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中华人民共和国传 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 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所在地疾控中 心报告,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 的艾滋病、肺炭疽的病人、病原携带者和 疑似传染病病人时,于6小时内以最快的 通讯方式报告;发现乙类传染病病人、病 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时,于12小时 内报告;发现丙类传染病病人时,应当于 24小时内报告
细菌性痢疾:潜伏期一般为1~3天(数小时至7
天),流行期为6~11月,发病高峰期在8月。 • 急性痢疾:
普通型(典型) 起病急,有中度毒血症表现,畏寒、发热达 39℃、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里急后重。 先为稀水样便,1~2天后稀便转成脓血便,每日排便数十次, 量少,失水不显著。常伴肠鸣音亢进和左下腹压痛。一般病程 10~14天。 轻型(非典型) 全身中毒症状、腹痛、里急后重、左下腹压痛 均不明显,可有低热、糊状或水样便,混有少量黏液,无脓血, 一般腹泻次数每日10次以下。粪便镜检有红、白细胞,培养有 痢疾杆菌生长,可以此与急性肠炎相鉴别。一般病程3~6天。 中毒型 此型多见于2~7岁体质好的儿童。起病急骤,全身中毒 症状明显,高热达40℃以上,患者精神萎靡、面色青灰、四肢 厥冷、呼吸微弱、皮肤花纹、反复惊厥、嗜睡,甚至昏迷,而 肠道炎症反应极轻,甚至开始无腹痛及腹泻症状,发病后24h后 可出现腹泻及痢疾样大便。
细菌性痢疾
• 诊断:根据流行病史、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 果,可初步作出诊断,病原学检查可确诊。可分为 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确诊病例三类。 疑似病例:疑似病例,具有腹泻,脓血便、或黏液 便、或水样便、或稀便,伴有急后重症状,难以确 定其他原因腹泻者。 临床诊断病例:有不洁饮食或与菌痢患者接触史, 出现腹泻、腹痛、里急后重、发热、脓血便等临床 症状,粪便常规检查白细胞或脓细胞≥15/HPF(400 倍),并除外其他原因引起的腹泻。 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的粪便培养志贺菌属阳性。
常见传染病及预防知识
常见传染病及预防知识常见传染病及预防知识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包括肺结核、病毒性肝炎、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风疹、猩红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急性流行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细菌性痢疾、艾滋病等。
一、常见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即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
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
主要症状:发热、全身酸痛、咽痛、咳嗽等症状。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但维持的时间不长,病毒不断发生变异,可引起反复感染发病。
预防措施:接种最新的流感疫苗是防范流感的最有效措施。
此外,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流感季节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老年人、儿童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地方等也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措施。
水痘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水痘患者多为1-14岁的孩子,在学校最容易发生和流行。
虽然水痘属于急性传染病,但通常比较温和,不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传播途径:水痘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尘土、衣服、用具等也可能被传染。
主要症状:水痘病毒感染人体后,经过大约2周的潜伏期,患者可出现头痛、全身不适、发热、食欲下降等前期症状,继而出现有特征性的红色斑疹,后变为丘疹、再发展为水疱、常伴有瘙痒,1-2天后开始干枯结痂,持续一周左右痂皮脱落。
皮疹躯干部最多,头面部次之,四肢较少,手掌、足底更少。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
常见于2-10岁的儿童,一次发病可终身获得较高的免疫力。
预防措施:接种水痘疫苗是最有效、最经济的预防措施。
流行期间小孩子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经常开窗通风等也很重要。
风疹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传播途径: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先天性风疹的患儿,病人鼻咽部分泌物(如鼻涕、痰等)、血及尿中均带有病毒,主要经空气飞沫传播,一年四季均可传染得病,以冬春季为多。
预防医学:传染病的必备考点
预防医学:传染病的必备考点必备考点1:传染病分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共三类39种。
1.甲类2种,包括:鼠疫、霍乱。
2.乙类传染病26种,包括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百日咳、白喉、新生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人感染H7N9禽流感。
对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本办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3.丙类传染病11种,包括: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诊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
必备考点1:病毒性肝炎各型肝炎的流行环节必备考点3:艾滋病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原则是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
传播途径(1)性接触传播(主要传播途径)。
(2)注射途径传播(血液)。
(3)母婴传播。
(4)其他途径:包括器官移植,人工受精等。
医护人员被污染的针头刺伤及破损皮肤受污染等。
【练习题】1.甲类传染病包括( )。
A.鼠疫B.麻风病C.炭疽D.白喉E.疟疾1.【答案】A。
解析:甲类传染病包括鼠疫和霍乱,其中白喉、炭疽、疟疾属于乙类传染病,麻风病属于丙类传染病。
2.甲型肝炎传染的主要途径是( )。
A.呼吸道传播B.粪-口途径传播C.虫媒传播D.密切接触传播E血液传播2.【答案】B。
解析:甲型肝炎传染的主要途径为粪-口途径。
3.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不包括( )。
A.性传播疾病B.血液传播C.母婴传播D.人工授精E.亲吻3.【答案】E。
解析:传播途径:HIV主要存在于感染者和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中。
猩红热预防知识宣传
猩红热预防知识宣传
猩红热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需要引起人们的重视和防范。
本
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猩红热的基本知识和预防措施。
什么是猩红热
猩红热是由A群链球菌感染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该病症状包括高热、喉咙疼痛、红疹等。
猩红热通常在儿童
中较为常见,但成年人也有可能感染。
主要传播途径
猩红热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当感染者咳嗽或打喷嚏时,
会释放出含有病毒的飞沫,其他人吸入这些飞沫后可能感染猩红热。
此外,与感染者近距离接触也可能传播病毒。
预防措施
1.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惯,如勤洗手、咳嗽和打喷嚏时用纸巾
或手肘遮掩口鼻。
2. 频繁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3. 避免与患有猩红热的人密切接触,并避免接触其呼吸道分泌物。
4. 定期消毒常用物品和表面,特别是在公共场所和集体环境中。
5. 定期接种猩红热疫苗,这是预防感染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注意事项
- 如果出现猩红热相关症状,应尽快就医并告知医生可能的接
触史,以便及时诊断和治疗。
- 在感染期间,应保持休息,避免与他人接触,以防止传播病毒。
- 预防猩红热不只是个人责任,也是社会责任,我们每个人都
应积极参与到预防工作中。
通过积极宣传猩红热的基本知识和预防措施,我们可以提高公
众的认识和防范意识,共同建设一个更加健康的社会。
参考资料:。
传染病相关知识及预防
传染病相关知识及预防一、常见的传染病根据传染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分为以下几类:1、肠道传染病:霍乱(二号病)、痢疾、伤寒、甲肝、戊肝、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感染性腹泻等;2、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结核、流行性感冒、麻疹、流脑、流行性腮腺炎、白日咳、白喉、猩红热、风疹等;3、血源性传染病:乙肝、丙肝、丁肝、艾滋病等;4、虫媒传播及自然疫源性传染病:鼠疫、狂犬病、钩体、乙脑、疟疾、登革热、黑热病等;5、其它:炭疽、布鲁氏菌病、急性出血性眼结膜炎(红眼病)等。
二、传染病的基本特征1、有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立克次体、螺旋体、原虫、蠕虫等;2、有传染性:传染病病人必须隔离治疗;3、有流行病学特征:不同传染病的发病时间、地区、人群等方面有各自的分布特点;4、有感染后免疫:人体感染病原体后,体内会产生相应的抗体,可抵抗相同的病原体。
三、肠道传染病的预防(一)什么是肠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是一组经消化道传播的疾病。
常见的主要有伤寒、副伤寒、细菌性痢疾、霍乱、甲型肺炎、细菌性食物中毒等。
肠道传染病病人的病原体从病人和病原携带者的粪便、呕吐物中排出,污染了周围环境,再通过水、食物、手、苍蝇、蟑螂、等媒介经口腔进入胃肠道,在人体内繁殖、产生毒素引起发病,并继续排出病原体再传染给其他健康人。
(二)肠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1、经水传播由于生活饮水源被肠道传染病人和病原携带者的粪便、呕吐物中排入水中或洗涤病人的衣裤、器具、手等造成了水源污染,可引起霍乱、伤寒、细菌性痢疾的暴发流行。
2、经食物传播在食品的加工、储存、制作、运输的销售等过程中被肠道传染病的病原体污染,可造成局部的流行和暴发流行。
3、接触传播通过握手、使用或接触过病人的衣物、文具、门具、门把手、人民币等造成病原体传播。
4、昆虫传播有些肠道传染病的病原体可在人体内存活一段时间,通过到处活动的苍蝇、蟑螂等昆虫进行传播。
(三)预防措施预防肠道传染病的关键是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要注意饮食和饮水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好预防工作。
秋冬传染病预防知识
秋冬传染病预防知识
一、常见传染病类型
1. 流感(流行性感冒):由流感病毒引起,主要通过飞沫传播,表现为发热、头痛、咳嗽等症状。
2. 手足口病:由肠道病毒引起,主要通过接触传播,表现为发热、手足口疱疹、溃疡等症状。
3. 水痘: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主要通过飞沫传播,表现为发热、皮疹、水痘等症状。
4. 猩红热: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主要通过飞沫传播,表现为发热、咽痛、全身弥漫性红色皮疹等症状。
5.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由脑膜炎奈瑟菌引起,主要通过飞沫传播,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等症状。
二、预防措施
1. 增强免疫力:保持充足的睡眠,适量运动,均衡饮食,避免过度疲劳,保持良好的心态。
2. 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用手触摸口鼻眼等部位,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
3. 接种疫苗: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方法之一,如流感疫苗、水痘疫苗等。
4. 避免接触传染源:尽量避免接触患者或疑似患者,尽量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场所。
5. 增强环境卫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清洁和消毒公共场所和
家庭物品。
6. 及时就医:如有疑似传染病症状,应及时就医,遵医嘱进行治疗和隔离。
三、总结
秋冬季节是传染病的高发季节,了解常见传染病类型和预防措施,对于维护个人和群体的健康至关重要。
通过增强免疫力、保持个人卫生、接种疫苗、避免接触传染源、增强环境卫生和及时就医等方法,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秋冬季节的传染病。
同时,也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以增强身体抵抗疾病的能力。
传染病管理知识
一:哪些传染病需要报卡:(1)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2)乙类传染病:甲型H1N1流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3)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手足口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4)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决定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的上述规定以外的其他传染病(其他传染病、非淋菌性尿道炎、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水痘、森林脑炎、结核性胸膜炎、人感染猪链球菌、不明原因肺炎、不明原因、其它)。
其中水痘为重点管理传染病,列入考核范畴,其它传染病报告一般不考核。
二、报卡内容中需要注意的部分:(1)传染病报告病例分为实验室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和疑似病例。
对鼠疫、霍乱、肺炭疽、脊髓灰质炎、艾滋病以及卫生部规定的其他传染病,按照规定报告病原携带者。
(2) 炭疽、病毒性肝炎、梅毒、疟疾、肺结核分型报告。
炭疽分为肺炭疽、皮肤炭疽和未分型三类;病毒性肝炎分为甲型、乙型、丙型、戊型和未分型五类;梅毒分为一期、二期、三期、胎传、隐性五类;疟疾分为间日疟、恶性疟和未分型三类;肺结核分为涂阳、仅培阳、菌阴和未痰检四类。
三、报卡时限: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疑似病人以及其他暴发传染病、新发传染病以及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疫情时,接诊医生诊断后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方式(电话)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同时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进行报告。
(一般先打电话向疾控中心报告,取得疾控中心同意后再网络报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论:1、预防肠道传染病“三管一灭”,下列何者错误:A 灭苍蝇B 管理粪便C 管理水源D 管理饮食E 预防接种2、接触病毒性肝炎患者后,常用于浸泡的消毒液为:A 3%来苏尔B 70%酒精C 0.3%过氧乙酸D 0.1%新洁尔灭E 高锰酸钾溶液3、下列何者不属于需立即报告的传染病:A 鼠疫B 霍乱C 艾滋病D 肺炭疽E 伤寒4、隐性感染的主要意义:A 轻型病人增加B 显性感染减少C 带菌状态减少D 潜在性感染增加E 免疫人群扩大5、传染过程中,一般哪种情况较多:A 病原体被清除B 隐性感染C 显性感染D 潜在性感染E 病原携带者6、感染后的结局以下何种最常见:A 病原体被清除B 隐性感染C 显性感染D 潜在性感染E 病原携带者7、预防肠道传染病“三管一灭”,下列何者错误:A 管理病人B 管理粪便C 管理水源D 管理饮食E 消灭苍蝇8、以下哪一项不属于传染病的基本特征:A 病原体B 传染性C 地方性、季节性D 免疫性E 易感性9、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传染病的基本特征:A 有病原体B 有传染性C 有地方性、季节性D 有免疫性E 有易感性2、预防消化道传染病的主导措施是:A 治疗病人检出带菌者 C 隔离接触者D 切断传播途径 E 预防接种10、我国规定管理的传染病是:A 二大类二十五种B 二大类十八种 D 三大类二十四种 E 三大类三十九种11、提示近期感染的免疫球蛋白:A IgAB IgMC IgGD IgE E IgD1、预防传染病,保护易感者的关键措施是:A 个人防护B 预防接种C 药物预防D 改善营养E 增强体质12、病原体侵入人体,临床上不显示任何症状、体征,但可产生特异性免疫被称为:A 病原体被清除B 隐性感染C病原携带者D 显性感染 E 潜在性感染12、构成传染病流行过程必须具备三个条件:A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B 病原体数量、毒力、侵入途径C 病原体、人体、和它们所处环境D 传染源、易感人群和外周环境E 自然因素、社会因素、人体因素13、下列属于强制管理的传染病是:A 伤寒B 菌痢C霍乱 D 病毒性肝炎 E 艾滋病A.无传染性B.具有免疫力C.病毒无复制D.注射过乙肝疫苗E.传染性强出血热4、流行性出血热病变最严重的脏器:A 心B 肝C 肾D 垂体E 脑5、有关流行性出血热的流行病学认识,哪项错误:A 多宿主的自然疫源性疾病B 多种途径传播C 无明显流行季节高峰D 隐性感染者少E 病后有稳固免疫力6、流行性出血热主要传染源:A 病人B 病毒携带者C 猪D 鼠E 狗7、流行性出血热的三大类症状指:A 发热、出血、休克B 发热、出血、肾功能不全C 发热、休克、肾功能不全D 休克、出血、肾功能不全E 以上都不是7、流行出血热早期休克是:A 失血性B 失血浆性C 感染性D 过敏性E 心源性8、何者不是流行性出血热病人发热期常有的临床表现:A 三红B 三痛C 球结膜水肿D 休克E 蛋白尿8、流行性出血热原发性休克最主要的原因:A 血浆外渗B 大出血致血液浓缩C 播散性血管凝血D 继发感染E 水盐失调致血容量下降11、高血容量综合征常发生出血热病程何期:A 发热期B 低血压休克期C 少尿期D 多尿期E 恢复期1.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病理变化以下列哪项为主:(E)A.低血容量性休克 B.DIC C.血小板减少和功能障碍D.急性肾功能衰竭 E.小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变性和坏死2.肾综合征出血热常见并发症除大出血外,应排除下列哪项:(C)A.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 B.继发性感染 C.肝功能衰竭D.肺水肿 E.ARDS3.下列哪一项检查对流行性出血热的早期诊断有帮助:(D)A.播散性血管内凝血实验室证据 B.红细胞及血红蛋白明显升高c.血尿素氮增高,二氧化碳结合率降低D.外周血发现异型淋巴细胞,突然出现大量蛋白尿E.肝素类物质增加4.出血热患者出现高血容量综合征时的最佳治疗措施是:(A)A.血液透析疗法 B.纠正酸中毒 C.大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 D.扩容E.免疫抑制剂5.18岁,男,急起发病2日,于12月28日就诊,体温41℃,伴头痛,身痛,乏力,呕吐多次。
体查:急性重病容,神清,颈软,胸前、腋下可见抓痕样条索状出血点,心肺正常,肝于肋下1.0cm,血象:血色素170g/L,白细胞36.2×109/L,中性粒细胞0.78,淋巴细胞O.22,血小板40×109/L,尿蛋白(+++),应考虑:(B)A.急性肾小球肾炎B.流行性出血热C.流行性脑脊髓膜炎D.伤寒 E.钩端螺旋体病C型题问题6~7A.流行性出血热 B.钩端螺旋体病 C.两者均有 D.两者均无6.眼结合膜充血(C)7.球结合膜水肿(A)问题8~9A.高血容量综合征 B.大出血 C.两者均有 D.两者均无8.钩端螺旋体病(B)9.流行性出血热(C)K型题10.流行性出血热的传播途径为:(ABCDE)A.虫媒传播B.消化道传播 C.母婴传播D.接触传播E.呼吸道传播11.流行性出血热发热期三痛症状为:(ADE)A.头痛 B.腓肠肌痛 C.胸痛 D.眼眶痛 E.腰痛12.关于出血热患者的透析疗法指征,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BCD)A.尿毒症 B.高血钾 C.高血压,肺水肿D.高血容量综合征 E.颅内出血13.流行性出血热低血压期血象变化特征有:(ABCE)A.可见异型淋巴细胞 B.白细胞总数增高C.血小板降低 D.血红蛋白下降 E.中性粒细胞增高狂犬病6、被狂犬咬伤后,伤口处理方法何者错误:A 尽量挤出伤口处污血B 持续肥皂水冲洗30分钟C 局部涂碘酒或酒精D 伤口周围注射抗血清E 无菌缝合包扎9、何者不是狂犬病的典型症状:A 高度兴奋B 恐水怕风C 流诞多汗D 进行性昏迷E 进行性瘫痪3、目前国内使用狂犬疫苗为A羊脑疫苗B沙鼠肾疫苗C地鼠肾疫苗D鸭胚疫苗E 人二倍体疫苗9、狂犬病的确诊依据:A、明确的狂犬咬伤史B、典型的临床表现 C 脑组织查得内基氏小体D 血清抗体测定 E 以上都不是10、狂犬病目前治疗采用:A、病因治疗B对症治疗C 免疫治疗D抗病毒治疗 E 中医治疗伤寒1、伤寒玫瑰疹何者不符:A 病程第6-7天开始出现B 数目多在10个以下C 暗红色压之不褪色D 主要分布胸腹部E 多在2-4天消失2、伤寒最严重的并发症是:A 肠出血B 肠穿孔C 中毒性心肌炎D 中毒性肝炎E 支气管肺炎3、目前治疗伤寒首选药物A 氯霉素B SMZcoC 氟哌酸D 丁胺卡那E 头孢菌素4、伤寒早期确诊依据为:A 血培养B 粪培养C 尿培养D 胆汁培养E 肥达氏反应5、下列化验何项对判断伤寒预后有意义:A 白细胞计数B 肥达氏反应C 嗜酸性粒细胞计数D 血小板计数E 以上都不是5、何者不是典型伤寒的临床特点:A持续高热B相对缓脉 C 出疹性皮疹 D 肝脾肿大 E 白细胞减少7、伤寒病人排菌量最多的时期是A 起病后第1周B 起病后第2—4周C 起病前1周D 起病后第5周E、起病后第6周确诊某病人是否为伤寒最可靠的指标是:A 伤寒接触史B 皮肤玫瑰疹C 血肥达氏反应阳性D 血培养分离出伤寒杆菌E 嗜酸性粒细胞消失13.伤寒的主要传染源:A、牛、羊、猪B、病人和带菌者C、黑线姬鼠D、褐家鼠14、伤寒和副伤寒主要的传播途径:()A、水、食物、苍蝇、日常接触等B、空气传播C、血液传播D、垂直传播和性传播15、伤寒潜伏期一般为:()A、1~3天B、10~14天C、14~17天D、60~90天16、副伤寒的潜伏期一般为:()A、1~3天B、7天C、8~10天D、60~90天17、伤寒病人的传染性:()A、只是在潜伏期有B、只是在极期有C、极期和恢复早期D、传染性持续整个病程18、人群对伤寒和副伤寒的易感性:()A、只有儿童易感B、只有老人易感C、人群普遍易感D、输血者易感(二)判断题1、伤寒和副伤寒是消化道传染病,因此无咳嗽、咽痛等呼吸道症状。
(是)2、伤寒和副伤寒为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乙类传染病。
(是)菌痢21、下列何项不是中毒性菌痢的临床特征:A 多见于2-7岁儿童B 起病急骤,突发高热C 反复惊厥,迅速昏迷D 可无肠道症状E 大便常规无异常发现10、中毒性菌痢主要病理变化:A 严重吐泻导致脱水B 代谢性酸中毒C 电解质严重紊乱D 急性微循环障碍E DIC11、细菌性痢疾与阿米巴痢疾的最重要的鉴别点:A 毒血症状的轻重B 腹部疼痛的部位C 粪便的性状D 里急后重E 以上都不是14、细菌性痢疾的主要病变部位:A 盲肠B 升结肠C 降结肠D 直肠与乙状结肠E 回肠末端15、细菌性痢疾主要预防措施:A 隔离接触者B 治疗病人C 检出带菌者D 切断传播途径E 预防接种12、中毒型菌痢的病机可能是:A 侵入细菌量多B 细菌毒力强C 机体对痢疾杆菌内毒素产生的过敏反应 D 混合感染 E 机体免疫功能低下11、痢疾杆菌能否致病主要在于:对肠粘膜上皮具有侵袭力A 产毒素能力的大小B 细菌数量多少C 能否产生溶组织酶D 能否侵袭粘膜E 以上都不是12、关于细菌性痢疾的流行病学何者错误:A 传染源为病人、带菌者B 生活接触是散发病例的主要传播途径C 常有明显的冬春季流行高峰D 发病以儿童最高E 目前我国流行菌群以福氏为主13、我国菌痢的常见致病菌A 志贺氏痢疾杆菌B 福氏痢疾杆菌C 鲍氏痢疾杆菌D 宋内氏痢疾杆菌E 舒氏痢疾杆菌14、确诊细菌性痢疾的依据:A 粘液脓血便B镜检大量脓细胞 C 粪细菌培养D 乙状结肠镜检查 E x线钡剂灌肠检查12、下列何项不是中毒性菌痢的临床特征:A 多见于2-7岁儿童B 大便常规无异常发现C 起病急骤,突发高热、惊厥D 可无肠道症状E 短期内出现循环、呼吸衰竭17、有关中毒性菌痢的特点不符的是:A 起病急骤B 早期休克C 肠道症状少见D 发病于肠毒素密切有关E 可发生中枢性呼衰霍乱1、霍乱最主要的抢救措施:A 抗菌B 输液C 强心D 激素E 升压药A 黄水样大便、清水便B 米泔水样便C 粘液血便、粪便少D 果酱样大便,有腥味E 粘液脓血便26、霍乱典型的大便:米泔水样便27、霍乱常见的大便:黄水样大便、清水便28、典型阿米巴痢疾的大便:果酱样大便,有腥味11、关于霍乱腹泻下列何者不符:A 先泻后吐B 无痛性腹泻C 有里急后重D 大便无臭E 特征性大便米泔样13、典型霍乱腹泻下列何者不符:A 常见为清水便B 特征性米泔水样便C 先泻后吐D 无里急后重E 便前腹痛11、霍乱确诊依据是:A 接触史B 典型临床表现C 严重脱水D 大便常规E 大便培养7、霍乱最主要的抢救措施:A 有效的抗菌治疗B 补充液体及电解质C 积极升压D 快速对症止泻、吐E 抗毒血清的应用6、霍乱主要的致病物质:A 内毒素B 肠毒素C 神经毒素D 细胞毒素E 溶血素9、有关霍乱下列何者正确:A 明显腹痛B先泻后吐 C 大便恶臭D 有里急后重E 常伴发热9、霍乱疫区内接触者应严格检疫:A 5日B 7日C 8日D 3日E 10日13、霍乱休克的主要原因是:A 毒血症B 大量失水C 心衰D 血浆外渗E 酸中毒疟疾1、疟疾临床发作的机制是:A 疟原虫在肝细胞内增殖B 疟原虫在红细胞内增殖C 大量配子体D 大量红细胞破裂,裂殖子及其代谢产物释放入血E 大量疟色素2、抗疟药中用于控制复发,中断传播的药物是:A 氯化喹啉B 伯氨喹啉C 乙胺嘧啶D 青蒿素E 硫酸奎宁3、疟疾确诊依据A 严格的流行季节B 典型的临床发作C 严重的贫血、巨脾D 试验性治疗显效E 以上都不是4、疟疾确诊依据A 寒战高热、大汗B 贫血C 肝脾肿大D 血中找到疟原虫E 以上都不是5、疟疾现症病人治疗首选药物:A 氯喹B 氯喹+伯氨喹宁C 甲氟喹D乙胺嘧啶+伯氨喹宁 E 乙胺嘧啶6、疟疾的抗复发治疗应采用:A 氯喹+乙胺嘧啶B 氯喹+ 伯氨喹啉C 伯氨喹啉+乙胺嘧啶D 奎宁+伯氨喹啉E 甲氟+乙胺嘧啶传染病的基本特征1. 答案①有病原体: 每一种传染病都是由特异性的病原体引起的,虽然目前还有一些传染病的病原体未被确定;②有传染性:传染病能通过某种途径传染给他人,这是传染病与其他感染性疾病的主要区别;③有流行病学特征:在质的方面有外来性和地方性之分;在量的方面有散发、流行、大流行、爆发流行;可有季节性、地区性、不同人群(年龄、性别、职业等)的分布特征;④有感染后免疫:病后都能产生针对病原体的特异性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