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2能源管理与能源评价-节能概念及节能形势
能源管理系统及节能分析

通过优化算法和模型,对能源使用进行优化,降 低能源消耗和浪费。
预测功能
根据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对未来能源需求进行 预测,提前进行调度安排。
能源管理系统软件
数据处理软件
用于处理和分析能源数据,提供可视化的数据展示和报表。
能源管理软件
提供能源管理功能,如能源计划、能源审计、能源报告等。
优化软件
实时监测
01
通过安装能耗监测设备,实时收集各环节的能源消耗数据,为
后续分析提供基础数据。
数据处理
02
对收集到的能耗数据进行处理,包括数据清洗、分类、转换等,
以便进行深入分析。
对比分析
03
将实际能耗数据与预设标准、历史数据等进行对比,找出能耗
异常和节能潜力点。
节能潜力评估
设备评估
对各类用能设备进行评估,分析其运行效率、能耗水平以及节能改 造的可行性。
环境效益
降低碳排放和其他污染物排放,减轻对环境 的压力,促进可持续发展。
技术效益
推广节能技术和方法,促进相关产业和领域 的技术进步和创新。
04 能源管理系统实施案例
企业能源管理系统的实施
总结词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01
总结词
降低运营成本
03
总结词
提升企业竞争力
05
02
详细描述
企业能源管理系统通过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 优化能源使用,降低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 率。
系统评估
对整个能源管理系统进行评估,分析系统运行过程中的能耗瓶颈和 优化空间。
政策与标准
结合国家和地方节能政策、标准,评估企业节能潜力和实施节能措施 的优先级。
节能技术与方法
设备改造
能源管理的概念和应用领域

能源管理的概念和应用领域能源是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然而过度的消耗和浪费导致了能源的短缺和环境问题的不断加剧。
能源管理的概念应运而生,它可以有效促进能源的节约利用和环保发展,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一、什么是能源管理?能源管理是一种系统化的方法,以创造有效的能源使用和管理环境,从而最大程度地提高能源效率并减少浪费。
其核心是在全面考虑能源使用效率的基础上,实现可持续能源管理和节约环保的目标。
能源管理包括对能源的生产、转化、储存、利用和回收等环节进行全面管控。
它可以采用各种措施,如提高设备效率,改变生产和消费习惯,应用新技术,优化供应链,以及定期检测和评估能源使用情况等,以达到节能减排、降低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等良好效果。
二、能源管理的应用领域能源管理的应用非常广泛,从家庭、企业到政府都有其重要作用。
以下是能源管理的一些常见应用领域:1. 工业制造工业制造是能源消耗相对较大的领域之一。
通过应用能源管理,可以控制设备和流程的能量消耗,大幅度降低能源成本和环境排放。
例如,利用节能型设备、优化设备开关机策略、采用自然通风等方法,降低工厂的能源消耗;利用废弃热能发电、风电发电和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技术,提高能源资源的回收和再利用;建立数据分析模型、使用节能软件等,实现能源使用的实时监控和优化等。
2. 市政基础设施城市的建设和运营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
能源管理可以用于公共交通、道路照明、能源供应等各个领域。
例如,利用滑动门和自动灯光控制器等科技设备,减少城市公共场所的能源消耗;使用低能耗照明等节能方案,降低道路照明的用电量;利用智能能源网格技术,提高城市的能源供应和稳定性等。
3. 商业建筑商业建筑是耗电量最大的领域之一,能源管理可以在商业建筑中实现节省电费。
例如,利用无人值守智能控制器、自动门、灯光控制技术等,实现自动化节能,在保持建筑舒适性的同时降低能源使用成本。
此外,定期检测能源使用情况,运用能源数据和统计分析等,也是能源管理的重要方法。
能源管理系统与节能分析精品PPT课件

成正确的决策或者使决策者茫然无所从
12
能源统计现状 ---能源统计数据存在的问题
ESS
由于历史原因和资源的限制,作为决策依据的统计数据还存在一定问题
机构弱化
没有统一 的能源统
计方法
•政府机构改革后能 源部撤销能源管理 弱化 由部级降为 局级
环境 生态破坏 环境污染 资源耗竭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我国能源消耗将是空前的,如何预期能源消耗趋势,
以及能源对经济和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将是对我们的一个巨大的挑战!
11
能源统计现状 ---企业能源信息管理现状
ESS
缺少完善的能源信息管理工具
• 信息不完整 • 真实性差 • 可靠性差
影响企业的能源决策
和能源消费中
方法
各个环节的损 失和浪费
• 技术上可行
• 经济上合理
• 环境和社会可以接受
2
前言---节能的意义
一 搞好节能工作是保持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 的重要措施
ESS
二 节能有利于保护环境
三 节能可以促进生产,同样数量的能源,可 以生产更多的产品
四 节能可以明显降低成本,增加利润
五 节能能够促进管理的改善和技术的进步
198t标油
从提高能源利用率看节能潜力 • 目前,全国能源利用效率为32%,比先进国家低10个百分点 • 工业能源利用率仅为美国和日本的一半左右
从主要产品单位能耗的差距分析节能潜力 • 特别是化工行业,主要产品(如乙烯)的吨能耗比国际先进水平高出一倍多
从主要耗能设备技术水平分析节能潜力 • 我国工业锅炉的平均热效率为55%-60%,工业发达国家多为80%以上
能源管理(知识点)

能源管理(知识点)能源是现代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基石,对于国家和个人而言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能源资源的日益枯竭,能源管理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关注焦点。
本文将围绕能源管理的知识点展开探讨,介绍能源管理的概念、目的和方法,并探讨能源管理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一、能源管理概念能源管理是指对能源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有效管理,以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和最大限度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能源管理的核心在于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减少能源消耗。
通过科学的能源管理,可以降低能源成本,减少环境污染,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能源管理目的1. 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能源是有限的资源,有效管理能源可以延长能源的使用寿命,减缓能源枯竭的速度,确保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2.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通过科学的管理和技术手段,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发挥能源的作用,减少能源的浪费。
3. 降低能源成本:能源的成本在企业和个人的生活中占据很大比重,通过合理管理能源,可以降低能源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4. 减少环境污染:能源的开采和利用过程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通过能源管理的手段,可以减少能源消耗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
三、能源管理方法1. 能源审计:通过对能源的使用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和分析,确定能源使用的瓶颈和问题,找到节能改造的方向和重点,制定科学合理的节能方案。
2. 能源计量管理:建立科学合理的能源计量体系,通过对能源使用的数据进行监测和统计,实现对能源消耗的实时管理和控制。
3. 节能技术应用:应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和设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例如使用高效节能的设备和工艺,推广清洁能源等。
4. 培训和意识改变:加强能源管理人员的培训和知识普及,增强全员节能意识,改变传统的能源使用习惯,推动能源管理的落地和实施。
四、能源管理的应用场景1. 工业领域:工业部门是能源消耗的重要领域,通过能源管理可以提高工业生产过程中的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能源管理与节能减排培训课件

工业节能技术
涉及电机系统节能、余热 回收利用等,适用于工业 生产过程。
交通节能技术
包括混合动力汽车、电动 汽车、轨道交通等,适用 于交通领域。
减排技术原理及实施效果评估
燃烧前处理技术
通过控制燃料燃烧前的成 分和条件,减少燃烧产生 的污染物。
燃烧中处理技术
在燃烧过程中采用低氮燃 烧等技术,降低氮氧化物 排放。
促进经济发展
保护环境
能源的不合理使用会造成严重的环境 污染,能源管理能够促进节能减排、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对环境的污 染。
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合理的 能源管理能够为经济发展提供稳定、 可持续的能源供应,促进经济发展。
国内外能源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内现状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能源管理,加强了能源立法、政策制定、 市场监管等方面的工作,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能源管理体系。 同时,我国也在积极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提高清 洁能源比重,加强节能减排工作。
失败教训总结:问题分析原因及改进措施探讨
01
某高耗能企业
由于缺乏有效的能源管理体系和监管机制,导致能源浪费严重,碳排放
超标。改进措施包括建立完善的能源管理体系,加强能源计量和统计,
推广节能技术和设备。
02
某新能源企业
由于技术研发不足和市场推广不利,导致新能源项目未能实现预期的节
能减排效果。改进措施包括加大技术研发力度,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推
能源管理与节能减 排培训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1
contents
目录
• 能源管理概述 • 节能减排技术与方法 • 能源管理体系建设与实施 • 节能减排政策法规解读与应对策略 • 能源管理与节能减排实践经验分享
001-1能源管理与能源评价(150908).

目前,我国已将天然气水合物开发技术纳入中长期科技 发展规划,需要深化资源调查,开展应用研究,对天然气水 合物开发技术进行探索。
为什么讲能源?——能源的重要性
基本国策:
计划生育(1982) 保护环境(1990) 男女平等(1992) 保护耕地(1998) 对外开放(2007) 节约资源(2007)修订《节约能源法》:实施节 约和开发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能源发展战略。
为什么讲能源?——能源的重要性
人类的能源利用经历了从薪柴时代到煤炭时代,再到油 气时代的演变,在能源利用总量不断增长的同时,能源结构 也在不断变化。
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
天然气水合物被称为“21世纪潜在新能源”,受到各国科学 家和政府广泛重视。天然气水合物又称固态甲烷,主要由甲烷与 水分子组成,呈固体状态,是一种特殊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它 广泛存在于大陆周边海底和陆地冻土带内,资源极为丰富。
1立方米可燃冰蕴含甲烷168立方,水0.8立方。
天然气水合物
热核聚变能(可控核聚变)
热核聚变能被人类寄予厚望。地球上可用的聚变材料数量巨 大,受控热核聚变技术一旦成功,将会开辟人类能源应用的新篇 章。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合作计划已经启动,如果进展顺利,有 可能在2050年前后,开展商业性受控热核聚变发电的示范。
中国正在积极参 加国际热核聚变实 验堆合作计划。
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进人21世纪以来,能源供求形势又发生了新的变化,工业化和城
市化步伐加快,一些高耗能行业发展过快,能源需求出现了前所未
有的高增长态势,能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又开始加大。中国是
节能评价和节能评估

节能评价和节能评估
节能评价是指对能源利用效率的评估,通常通过比较能源利用效率的数据和目标,确定需要采取的节能措施。
节能评估的目标是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浪费,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节能评估通常包括对能源利用效率的测量和计算,以及对能源系统的瓶颈和潜在节能空间的评估。
这些评估可以帮助制定和实施节能计划,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并实现经济可行性。
节能评估通常由独立的机构或组织进行评估,这些机构或组织通常具有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数据资源。
在一些国家,政府设立的相关机构可以对其进行节能评估,并提供政策和资源支持。
节能评估是一个重要的过程,可以帮助实现可持续发展,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并实现经济可行性。
能源管理与节能减排技术研究

能源管理与节能减排技术研究第一章引言能源管理与节能减排是当前全球面临的重大问题,其影响涉及到经济、环境、能源安全等多个方面。
为了加强能源管理和实现节能减排,我们需要不断研究和应用新的技术。
本文将从能源管理和节能减排两个方面,对相关技术进行研究和探讨,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本文将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将介绍能源管理的概念,第二部分将重点探讨节能减排技术,第三部分将介绍一些应用案例,第四部分将简要讨论未来的研究方向。
第二章能源管理2.1 能源管理概念能源管理是一个涉及广泛的概念,它包括节能、清洁能源、能源效率等多个方面。
其主要目的是通过管理能源的全过程,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能源的最优配置。
能源管理可以通过多种手段来实现,包括能源审计、能耗监测、能源计量和能源管理系统等。
2.2 能源管理技术2.2.1 能源审计能源审计旨在对企业或建筑物的能源使用情况进行评估和分析,以确定节能潜力,并提出相应的节能措施。
能源审计可以分为初步审计、详细审计和实施后审计三个阶段。
初步审计主要对能耗进行总体评估,详细审计则进一步分析对每个能耗点的细节进行深入研究。
实施后审计则检查实施节能计划的效果并提出后续措施。
2.2.2 能耗监测能耗监测是通过对各种能源的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监测,能够及时掌握能源使用状况。
能耗监测可以为企业或个人提供定制化的能源使用情况和建议,有助于制定节能计划和实施节能措施。
2.2.3 能源计量能源计量是指测量和管理能源使用情况的一套技术。
通过能源计量,可以对设备的能源消耗情况进行核算和监测,并及时发现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2.2.4 能源管理系统能源管理系统(EMS)是一种通过计算机网络控制、监测、报告和优化能源使用的系统。
EMS系统可以改善能源使用效率、降低成本和环境影响,并提高设施的绩效,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第三章节能减排技术3.1 节能减排概念节能减排是指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降低能源的消耗和污染排放的水平。
能源管理与能源评价 第一章

也可用于工业、商用和民用建筑等固定式发电供热设施。
(1)生产与消费现状
● 生产主要依赖化石能源, 消费主要作为工业原料,清 洁能源制氢和氢能的能源化 利用规模较小。 ● 国内由煤、天然气、石油 等化石燃料生产的氢气占了 将近70%,工业副产气体制 得的氢气约占30%, 电解水 制氢占不到1%。
能源的分类
2、按被利用的程度、生产技术水平、经济效果等方面分 (1)常规能源,开发时间长、技术成熟、能大量生产并广泛使用 ,如煤炭、石油、天然气、薪柴燃料、水能等,又叫传统能源; (2)新能源,开发利用相对较少,或正在开发中,如太阳能、地 热能、潮汐能等。
能源的分类
3、按获得的方法分 (1)一次能源,即自然界存在的,可供直接使用的能源; (2)二次能源,即由一次能源直接或间接加工、转换而来的能源 ,使用方便,是高品质的能源。
7、按对环境的污染情况分 (1)清洁能源,对环境无污染或污染很小的能源,如太阳能、水 能、海洋能等; (2)非清洁能源,对环境污染较大的能源,如煤、石油等。
目前,工业污染已占污染总量的70%以上,成为我国环境污染的 主要来源。对工业污染的治理主要有两大途径:一是对污染排放 物的再利用,即对环境污染物的末端治理;二是对环境污染物排 放量的控制,即通过先进技术形成前端防御。
(2)生产成本
采用不同方式制氢的成本差异较大。以煤制氢和天然气制氢为主 的化石能源制氢技术具有产量大以及价格相对较低的优点,氢气 成本在10~15 元/kg,缺点是在生产过程中碳排放较大和产生一定 的污染,而且成本受原材料价格波动的影响。水电解制氢则是一 种清洁、无污染、高纯度制氢的方式,但是其成本较高,为20~22 元/kg。
能源管理与节能减排

企业建立能源管理体系,通过监测、控 制和优化能源使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
企业实施资源循环利用,如废水处理、 余热回收等,将废弃物转化为有价值的 产品或能源。
详细描述
企业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和设备,如高 效电动机、LED照明、智能控制等,降 低生产过程中的能耗。城市能源管理案例Fra bibliotek详细描述
城市推广绿色出行方式,如公共 交通、共享单车等,减少机动车 排放。
国家间签署合作协议,共同制定 节能减排计划,分享经验和资源 。
总结词:国际能源管理合作是促 进全球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通 过国际组织和双边合作等形式实 现共同发展。
企业间开展技术交流和合作,共 同研发节能减排技术和产品,推 动产业升级和绿色发展。
05
未来能源管理与节能减排展 望
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未来发展前景
减排技术
01
减排技术是指通过采用 特定的技术和设备,减 少污染物排放的技术。
02
减排技术包括但不限于 :脱硫脱硝技术、除尘 技术、污水处理技术等 。
03
减排技术的应用范围广 泛,可以在电力、钢铁 、化工等高排放行业实 现减排目标。
04
减排技术可以减少污染 物排放,改善环境质量 ,为人类健康和生态平 衡做出贡献。
节能减排政策
碳排放交易
绿色金融
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通过市场化手 段减少碳排放,促进绿色低碳发展。
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绿色产业的支持 力度,为企业提供绿色融资渠道。
环保税
对高污染、高排放的企业征收环保税 ,利用经济手段激励企业减少排放。
企业能源管理与节能减排措施
能源审计与管理
企业进行能源审计,建立能源 管理体系,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003能源管理与能源评价-能源及节能评价

社会节能量 间接节能量 直接节能量
节能量构成
结构分析指标 能源消费的品种构成
能源消费的行业构成
其他指标
节能率 加工转换效率 余热余能回收利用率 企业能源自用率 损失率 能源利用效率 能源流程全系统效率 能源弹性系数
1 强度类指标——单位GDP能耗
GDP,即国内(地区)生产总值。 单位GDP能耗,即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创造)一个计量 单位的GDP(通常为万元)所使用的能源。
5 能源的地理分布
能源的地理分布和能源的使用关系密切。能源的地理分布 不合理,则开发、运输、基本建设等费用都会大幅度的增加。
6 开发费用和利用能源的设备费用
各种能源的开发费用以及利用该种能源的设备费用相差悬殊。 太阳能、风能不需要任何成本即可得到;各种化石燃料从勘 探、开采到加工却需要大量投资。但利用能源的设备费用则正好相 反,太阳能、风能、海洋能的利用设备费按每千瓦计算远高于利用 化石燃料的设备费用。核电站的核燃料费远低于燃油电站,但其设 备费却高得多。因此在对能源进行评价是,开发费用和利用能源的 设备费用是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并需进行经济分析和评估。
10 对环境的影响
使用能源一定要考虑对环境的影响。化石燃料对环境的污染 大,太阳能、氢能、风能对环境基本上没有污染。因此,在使用能 源时应尽可能的采取各种措施防止对环境的污染。
第二节 节能评价指标
强度类指标 总量类指标
பைடு நூலகம்
单位GDP能耗 单位增加值能耗 单位产值能耗 单位产品能耗 单位业务量能耗 人均能源消费量
能量密度 0.02(kW/m2) 20(kW/m2) 30(kW/m2) 100(kW/m2)
1(kW/m2) 0.16(kW/m2)
能源类别 天然铀 235U(核裂变) (核聚变)
能源消耗和节能管理

利用核裂变或核聚变产生能量,具有 高能量密度和低碳排放的特点,但存 在放射性废料处理和安全问题。
可再生能源
包括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能等 ,具有可持续性和环保性,是未来能 源发展的重要方向。
全球能源消耗现状
能源消费持续增长
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全球能源消费量 逐年增加。
地区差异明显
发达国家能源消费较高,发展中国家能源消费增长 较快,但人均能源消费量仍较低。
节能教育与传播
将节能知识纳入学校教育体系, 从小培养节能意识。
企业应承担节能责任,推广节能 技术和产品,引导员工养成节能 习惯。
提高公众意识 学校教育 社区推广 企业责任
通过媒体、宣传活动等方式,普 及节能知识,提高公众对节能的 重视。
开展节能宣传活动,鼓励社区居 民积极参与节能行动。
06
未来节能展望
加强执法监督
加强对节能政策法规的执行监督,确保政策法规的有效实 施。
04
企业节能实践
Chapter
工业节能
工业是能源消耗的主要领域之一,通过采用先进的节能 技术和设备,优化生产工艺和流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减少能源浪费。 重点推广的节能技术包括高效电动机、变频器、余热回 收利用等,这些技术的应用能够显著降低工业企业的能 耗。
03
节能管理可以促进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的发展,实现能源的
多元化,提高能源系统的稳定性。
经济可持续发展
降低能源成本
节能管理可以降低企业的能源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 竞争力。
促进技术创新
节能管理可以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发展高效、清洁、低碳 的能源技术和产业。
创造就业机会
节能管理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能源管理行业能效管理与节能方案

能源管理行业能效管理与节能方案第一章能源管理概述 (2)1.1 能源管理基本概念 (3)1.2 能源管理的重要性 (3)1.2.1 促进能源可持续发展 (3)1.2.2 降低能源成本 (3)1.2.3 减少环境污染 (3)1.2.4 推动技术进步 (3)1.3 能源管理发展现状 (3)1.3.1 政策法规不断完善 (3)1.3.2 能源管理市场逐步形成 (3)1.3.3 能源管理技术不断进步 (3)1.3.4 能源管理人才培养逐渐加强 (4)1.3.5 企业能源管理意识不断提高 (4)第二章能效监测与评估 (4)2.1 能效监测系统 (4)2.2 能效评估方法 (4)2.3 能效数据分析和应用 (5)第三章节能技术原理 (5)3.1 节能技术概述 (5)3.2 节能技术分类 (5)3.3 节能技术发展趋势 (6)第四章建筑节能 (6)4.1 建筑节能设计 (6)4.1.1 设计原则 (6)4.1.2 设计内容 (6)4.2 建筑节能技术 (7)4.2.1 围护结构节能技术 (7)4.2.2 暖通空调系统节能技术 (7)4.2.3 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 (7)4.3 建筑节能案例分析 (7)4.3.1 某大型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案例 (7)4.3.2 某住宅小区节能改造案例 (8)第五章工业节能 (8)5.1 工业节能概述 (8)5.2 工业节能技术 (8)5.3 工业节能案例分析 (8)第六章交通节能 (9)6.1 交通节能概述 (9)6.2 交通节能技术 (9)6.2.1 节能型交通工具 (9)6.2.2 节能型发动机 (9)6.2.3 节能型传动系统 (9)6.2.4 车辆轻量化技术 (10)6.2.5 车辆综合节能技术 (10)6.3 交通节能案例分析 (10)6.3.1 城市公共交通节能案例分析 (10)6.3.2 道路交通节能案例分析 (10)6.3.3 长途运输节能案例分析 (10)第七章农业节能 (11)7.1 农业节能概述 (11)7.1.1 节能背景 (11)7.1.2 农业节能的意义 (11)7.2 农业节能技术 (11)7.2.1 农业生产环节节能技术 (11)7.2.2 农业废弃物利用技术 (11)7.2.3 农业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 (11)7.3 农业节能案例分析 (12)7.3.1 案例一:某地区农业机械节能改造 (12)7.3.2 案例二:某地区农业废弃物利用 (12)7.3.3 案例三:某地区农业可再生能源利用 (12)第八章能源审计与节能评估 (12)8.1 能源审计基本概念 (12)8.2 能源审计流程 (12)2.1 准备阶段 (12)2.2 现场调查阶段 (12)2.3 数据分析阶段 (12)2.4 能源审计报告编制阶段 (13)8.3 节能评估方法 (13)3.1 能源消费对比法 (13)3.2 能源效率指数法 (13)3.3 能源成本分析法 (13)3.4 能源利用效率改进法 (13)3.5 综合评价法 (13)第九章节能政策与法规 (13)9.1 节能政策概述 (13)9.2 节能法规体系 (14)9.3 节能政策与法规的实施 (14)第十章节能项目管理 (15)10.1 节能项目策划与管理 (15)10.2 节能项目实施与监控 (15)10.3 节能项目效果评价与改进 (16)第一章能源管理概述1.1 能源管理基本概念能源管理是指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对能源的生产、分配、转换、消费等全过程进行科学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以实现能源的高效、清洁、安全、经济利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执行力不足 具体措施乏力 门槛过高
第二节 中国节能形势
目前存在的问题 五是基础工作薄弱。节能减排标准不完善,能源消费和污染
物排放计量、统计体系建设滞后,监测、监察能力亟待加强,节能 减排管理能力还不能适应工作需要。
广义的讲,节能是指除狭义节能内容之外的节能方法,如节 约原材料消耗,提高产品质量、劳动生产率、减少人力消耗、提 高能源利用效率等。
第一节 节能概念
节能的定义:
节约能源(以下简称节能),是指加强用能管理,采取技 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以及环境和社会可以承受的措施,从能 源生产到消费的各个环节,降低消耗、减少损失和污染物排放、 制止浪费,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节约能源法》
管理 技术
经济 环境和社会
第一节 节能概念
管理
从管理的层面指出节能工作必须从管理抓起,加强用 能管理,向管理要能源。
技术
从技术的层面指出节能工作必须是技术上可行,也就 是说节能工作必须符合现代科学原理和先进工艺制造水平, 它是节能的前提。
任何节能措施如果在技术上不可行,它不仅不具有节 能效果,甚至还会造成能源的浪费、环境的污染、经济的损 失等。
目前存在的问题
三是能源利用效率总体偏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约占世界的 8.6%,但能源消耗占世界的19.3%,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仍是世 界平均水平的2倍以上。2010年全国钢铁、建材、化工等行业单位 产品能耗比国际先进水平高出10%-20%。
产值能耗 产品能耗
第二节 中国节能形势
目前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中国节能形势
当前面临的形势
“十二五”时期如未能采取更加有效的应对措施,我国 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将日益强化。
从国内看,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和消费结构升 级,我国能源需求呈刚性增长,受国内资源保障能力和环境 容量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瓶颈约束更加 突出,节能减排工作难度不断加大。
第一节 节能概念
经济
从经济的层面指出节能工作必须是经济上合理的。
任何一项节能工作必须经过技术经济论证,只有那些 投入和产出比例合理,有明显经济效益的项目才可以进行实 施。否则,尽管有些节能项目具有明显的节能效果,但是没 有经济效益,也就是节能不省钱,甚至浪费钱就没有实施的 必要。
第一节 节能概念
粗放型管理 能源管理人员缺乏
第二节 中国节能形势
世界能源利用效率
700
600
591
500
400
300
200
100
0 中国
223 美国
152 欧盟
单位:吨标准煤/百万美元
472
487
262
283
273
131
日本 俄罗斯 印度
OECD 非OECD 世界
中国单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2倍,美国的2.7倍, 日本的4.5倍。
第二章 节能概念及形势
第一节 节能概念 第二节 中国节能形势 第三节 湖南节能形势 第四节 节能目标及方向
第一节 节能概念
新修订的《节能法》中第4条明确指出,“国家实施节约与开发 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能源发展战略”。
节能优先将成为中国能源战略的战略重点 2007年10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提出:
第二节 中国节能形势
节能发展趋势
(1)从整体上看,结构调整是关键
从整体上来看,可以分为管理节能、技术节能和结构节能。管理节能 方面的潜力有限;技术节能方面,部分专家认为“十一五”时期已经投 入了较大的精力,开展了深入的技术改造,“十二五”时期的节能空间 不大了;结构节能方面的潜力较大,可以进行两个方面的调整:
第二节 中国节能形势
当前面临的形势
从国际看,围绕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的博弈更加激烈。 一方面,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部分发达国家凭借技术优 势开征碳税并计划实施碳关税,绿色贸易壁垒日益突出。 另一方面,全球范围内绿色经济、低碳技术正在兴起, 不少发达国家大幅增加投入,支持节能环保、新能源和低碳 技术等领域创新发展,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竞争日趋激烈。
“坚持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 和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要求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 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并落实到每个 单位、每个家庭”。 2012年11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提出: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 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 华民族永续发展。”
第二节 中国节能形势
目前存在的问题 二是产业结构调整进展缓慢。“十二五”期间,第三
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低于预期目标,重工业占 工业总产值比重由68.1%上升到70.9%,高耗能、高排放产 业增长过快,结构节能目标没有实现。
我国现在是“二三一”结构 发达国家是“三二一”结构
第二节 中国节能形势
第一节 节能概念
节能的理解:
狭义的讲,节能是指节约煤炭、石油讲,节能和降低碳排放是息息相关的。
在狭义节能内容中包括从能源资源的开发,输送与配转换(电力、 蒸气、煤气等)或加工(各种成品油、副产煤气为二次能源,直到用户 消费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有节能的具体工作去做)。
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是一些地方对节能减排的紧迫性和艰巨性认识不足, 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对调结构、转方式重视不够,不能正确 处理经济发展与节能减排的关系,节能减排工作还存在思想 认识不深入、政策措施不落实、监督检查不力、激励约束不 强等问题。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经济发展是“硬道理”认知充足,对节能降耗是“硬 任务”认知不足,片面追求GDP增长率。
环境和社会
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指出任何节能措施必 须是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安全使用、操作方便、价格合理、 质量可靠并符合人们生活习惯的。
如果某项节能能够措施不符合环保要求,在安全、质 量等方面存在问题,或者不符合人们的生活习惯,即使经济 上合理,也不能作为法律意义上的节能措施进行推广。
第二节 中国节能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