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揭秘IPO财务造假手法及识别手段(经典,必看)
如何识别上市公司财务造假
如何识别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识别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不单单是二级市场价值投资机构投资者投研人员必备的技能,也是投行界从事并购重组等资本运作必做的功课之一,除非你只是个倒票的贩子,懒得关心也管不了其他与买卖交易无关的“闲事”。
但总有许多投行人士秉承做好人做好公司的信念,为上市公司的真实价值成长负责。
一、财务造假的核心思想财务造假的核心思想财务造假的核心思想是将不想进利润表的费用(收入)披上资产(负债)的外衣继续呆在或直接进入资产负债表中。
披上资产外衣的费用俗称资产的”水分”,比如没提够的坏账准备,没折够的旧,没摊够的销以及直接将短期费用记作长期摊销费用等等。
披上负债外衣的收入,就是用来隐匿收入的预收账款等负债类科目。
上面的内容告诉我们,资产负债表不但记录资产、负债以及所有者权益,而且也记录着费用和收入。
不但财务造假的企业如此,诚实做账的企业也是如此,难道不是吗?原因就是会计估计没个真正的标准,多半只能是“毛估估”。
调高利润,就是费用资产化,虚增收入;调低利润,就是资产费用化,收入负债化。
财务造假的另一个思路是将原本没有的收入计入利润表。
以上是如何“节流”的造假和如何“开源”的造假。
应收票据、预付账款要计提坏账准备吗?应收票据本身不计提坏账准备,当应收票据的可收回性不确定时,应当转入应收账款后再计提坏账准备。
一般情况下,预付账款不应当计提坏账准备,如果有确凿证据表明预付账款已经无望再收到所购货物时,应将原计入预付账款的金额转入其他应收款,并计提坏账准备。
毛利率为负也可以盈利现金循环周期为负的情况下,确实有可能盈利。
现金循环周期为负,相当于企业不用投钱,靠供货商的钱就可以运营。
只要它通过手中捏着的大笔应付给供货商的现金赚取的利润高于销售的亏损,就可以盈利。
比如它的毛利率为-10%,销售亏了1亿,但利用未支付的现金赚了2亿。
目前来看,京东是最有可能采用这个神奇的财务戏法去搞死竞争对手的,它最有胆量将销售毛利率变为负数,这是一把无敌的杀器!跟这样的对手竞争是很惨烈的,就像和使用七伤拳的对手打架一样,你眼见对方不断掉血,但最后死的人却是自己……有一位网友请上市公司回答:根据第1季度财报,为什么有亿的货币资金,还要短期借款16亿?第1季度产生财务费用4670万,第1季度净利润只有6587万,财务费用这么高,为什么不还银行借款?上市公司没有回答他的问题!那就说明该上市公司的货币资金已经被限制或者被冻结了或者干脆是个假数。
上市公司财务欺诈常见手段与识别方法
上市公司财务欺诈常见手段与识别方法公司财务欺诈是指会计活动中相关当事人为了逃避纳税、分取高额红利、提取秘密公积金等谋取私利的目的,事前经过周密安排而故意制造虚假会计信息的行为,是一种故意从本质上提供误导性财务报表的行为。
那么上市公司财务欺诈有哪些常见手段呢?我们又怎样才能识别呢?接下来律伴网小编就“上市公司财务欺诈的常见手段与识别方法”作相关阐述。
一、财务欺诈的特征和常见手段(一)财务欺诈的特征公司进行财务欺诈的目的很多,但归结起来都是为了经营者的个人利益或经营者所在的小集团的利益。
不同的公司进行财务欺诈的目的不同非上市企业进行财务欺诈可能是为了领导者的业绩或者偷逃税款;上市公司进行财务欺诈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达到上市筹资条件,达到配股、增发等再融资条件,避免遭到“t”或“p"处理或退市,美化业绩,抬高股价等上市公司常见的财务欺诈行为一般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多计资产、少计负债,或多计所有者权益,虚增公司投资价值误导投资者;二是多计收人、收益,少计费用、成本和损失,虚增公司盈利能力,误导投资者;三是不按规定披露信息,削弱会计信息的及时性,降低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影响投资者决策;四是在会计政策选择上做文章,调节当年收益,达到收益稳定的效果。
(二)常见手段误导投资者在具体做法上,主要采用的手段包括:1.虚构交易事实或者掩饰交易事。
实虚构交易事实的行为包括虚构销售对象、填制虚假发票和出成单、在核算中混淆会计科日等,掩饰交易成事实的行为指对应该披露的重人事项,如委托理财、关联交易、诉讼、担保、大股东占用资金等,不予披露或不及时披露,!查成投盗者利益受损。
2.在会计核算上利用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随意变更或者选择不恰当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
这样的行为有:借款费用在建工程和财务费用之庄日分配不合理,把投资成本收回作为投资收益核算,不计提或少计提利息、折旧、减值准备,提前确认收人、推迟全占转成本或提前确认成木费用、推迟确认收人。
如何识别公司财务造假的手段
如何识别公司财务造假的手段目前,公司财务造假的手段层出不穷,对于普通的投资者,如果没有有效的手段去识别,那么必将遭到巨额亏损,本文从财务造假的手段进行分析,帮助投资者有效的规避财务造假所带来的的投资风险。
标签:财务造假;营业收入;利润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开发与发展,财务舞弊案例层出不穷,市场再一次用活生生的例子告诉我们,只要经济利益的诱惑足够大,监管机制又存在漏洞,就会有上市公司不惜以身试法,力图通过财务造假获取不法利益。
而作为投资者,如果不了解上市公司的财务造假手段,不去学习怎么识别上市公司是否造假,那么必将在这个资本市场上一败涂地,甚至把一生的积蓄都赔了进去。
一、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手段利润总额=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期间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 投资收益(-投资损失)+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这个公式告诉我们利润从何而来,大部分的公司财务造假的目的就是提高企业的净利润,那无非就是以下几种手段。
(一)虚构收入这是最典型也是最严重的的财务造假行为,无中生有,大多数通过虚构业务、伪造合同来实现。
比如虚增客户,夸大对客户的收入,主要有以下几种手段:一是白条出库,做销售入账;二是对开发票,确认收入;三是虚开发票,确认收入。
根据调查,康得新在2015年至2018年期间,通过虚构销售业务等方式虚增营业收入,并通过虚构采购、生产、研发费用、产品运输费用等方式虚增营业成本、研发费用和销售费用。
通过上述方式,康得新共虚增利润总额达119亿元。
(二)提前或者推后确认收入也就是说收入的确是真的,但是利用会计手段来调节收入。
提前确认收入通常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收入存在重大不确定性;第二,完工百分比运用不恰当,这通常发生在房地产、大型机械设备行业;第三,提前开具销售发票。
2014年,青岛中程为了避免亏损,在合同还没有完工的情况下就提前确认了2.92亿元的收入,从而受到证监会的处罚。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十大招数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十大招数引言上市公司是一种在证券交易所公开交易的公司,主要通过发行股票吸引投资者进行融资。
然而,有些不诚信的上市公司可能利用各种手段进行财务舞弊,以虚假的财务报表来欺骗投资者和监管机构。
本文将介绍上市公司常见的财务舞弊十大招数,以便投资者和监管机构增强对此类行为的警惕。
一、虚增收入虚增收入是一种常见的财务舞弊手段,公司利用虚假的交易或报表来夸大实际收入。
例如,公司可能与关联方进行虚假交易,通过将未实际发生的销售额列入财务报表来虚增收入,从而吸引投资者。
二、隐瞒负债隐瞒负债是指公司故意不披露全部的负债,以减少财务报表上的债务负担。
这可以通过将负债转移到关联公司或利用特殊的会计处理方法来实现。
这样一来,投资者和分析师会低估公司的风险,从而错误地估计其价值。
三、虚假资产评估虚假资产评估是指公司夸大其资产价值,以提高净资产的规模。
公司可能通过夸大存货价值、虚构无形资产或高估长期投资来实现虚假资产评估。
这样一来,公司的财务报表将呈现出假象,吸引更多的投资者。
四、突出业绩为吸引投资者和提高股价,一些上市公司可能通过突出业绩来虚假装饰财务状况。
例如,公司可以通过扩大销售规模或选择某一特定时期的高业绩报表来掩盖真实的财务情况。
这种手段虽然短期内能带来投资者的关注,但长期来看,公司的真实情况会被揭示出来。
五、关联交易关联交易是指公司与其关联方之间进行的交易,这些关联方可能是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或高级管理人员。
公司可能利用关联交易来夸大收入或转移利润,以便达到掩盖真实财务情况的目的。
这种手段常常会损害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六、秘密账户某些上市公司可能会设置秘密账户,将一部分资金转移到这些账户中,以隐瞒真实的资金流动和财务状况。
这种手段一方面可以用于金钱洗涤,另一方面也能掩盖公司的真实利润和损失。
七、虚假披露虚假披露是指公司故意发布虚假或误导性的信息,以欺骗投资者和监管机构。
公司可能故意掩盖与业绩相关的负面信息,或选择性地公布正面信息,从而误导投资者对公司的判断。
上市公司十大财务造假手段全解析【最新版】
上市公司十大财务造假手段全解析不管是在资本市场较为健全的发达国家还是在中国,财务造假问题都层出不穷。
仅仅2002年一年,美国经历了25起影响恶劣的重大财务造假事件,此后美国加强了对财务造假的审查和处罚力度,2004年以后美国财务造假基本绝迹。
近几年来,中国国内财务造假的情况也是愈演愈烈,2008-2018年期间共有198家A股上市公司因信息披露虚假或严重误导性陈述发生过违规行为,违规案件合计243起。
是什么原因致使美国财务造假基本绝迹,而国内财务造假层出不穷的呢?在美国财务造假的公司,要面临着至少500万美金的罚款与10-25年的有期徒刑,投资者可以通过集体诉讼的方式得到巨额的赔偿金,帮助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会计师事务所、投资银行等也面临着巨大的赔偿风险。
在国内,财务造假的顶格处罚也就仅仅的60万元人民币和终身证券市场禁入,与公司通过财务造假收获的几千万甚至几亿元的利润相比,60万的处罚不具有任何震慑力。
财务造假的手段多种多样,同时也是与时俱进的,但是基本思路都是围绕虚增资产、虚减负债和虚增收入展开的。
本文总结了四大类十小类上市公司常用的财务造假的方法,具体包括:虚增收入;提前或推后确认收入;少记/转移费用;提前或推后确认费用;增加非经常性损益;通过资产减值损失调节利润;通过资产重组向上市公司输送利益;藉助关联交易操控利润;虚增资产;隐瞒负债。
下面,我们就具体来看一下这十种造假的手段。
一、通过收入和费用调节利润表1、虚增收入虚增收入就是收入「无中生有」,大多是通过虚构业务、伪造合同实现的。
比如,金亚科技(300028)从上市前到上市后一直都在造假,手段非常「全面」。
上市之前,金亚科技通过虚构客户、业务等方式虚增利润达到发行条件,2008年、2009年上半年虚增利润金额分别占当期公开披露利润的86%、109%。
上市之后公司出现大幅亏损,为了扭亏,董事长亲自指挥公司财务人员,虚构财务报表。
雅百特(002323)通过伪造境外项目虚增收入,它伪造了巴基斯坦的政要信函,虚构公司拿到了海外项目,增利润2.6亿元,占其当年净利润的73%,甚至惊动了外交部。
A股财务造假动机、手段和识别DOC 文档
重磅:A股财务造假的动机、原理、手段和识别一、我是如何发现康美药业和康得新造假的市场上一直存在康美药业和康得新的质疑声,2019年10月,站在前辈肩膀上的初善君在各大财经平台连续发布康美药业和康得新的质疑文章。
文章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最终加速了两家千亿级上市公司的覆灭。
今天先聊聊这两段故事。
1康美药业的故事2018年10月15日,初善君在微信公众号首发了文章《康美药业究竟有没有谎言》,对康美药业的资金真实性、经营现金流、存贷双高、存货高企、股权质押等问题进行了质疑。
第二天(10月16日)在雪球、头条等网站进行转载,随后康美药业股价触及跌停,并连续跌停。
数据来源:初善君康美药业底稿下图是雪球当时的截图,文章阅读量达到了30.3万。
更有网友提出:文章发布在10:19分,当时一切正常,20分钟后康美药业跌停。
殊不知,这一切只是刚刚开始,那时候即使跌停,股价依然有19块左右。
连续跌停之后,康美药业发布了澄清公告。
尅是这澄清公告不仅没有澄清初善君的疑问,反而加深了疑问,忍不住写了《扫雷康美药业2:澄清公告澄清了吗?》。
数据来源:初善君康美药业2底稿文章依然引起了很大的争议,有些人是屁股决定了脑袋,有些人是看热闹不嫌事大,当然,更多的人是看到初善君的警醒而远离康美药业,从而避免了巨大的投资损失。
2019年4月底康美药业披露2018年公司年报,公司表示由于公司采购付款、工程款支付以及确认业务款项时的会计处理存在错误,造成公司应收账款少计 6.41亿元;存货少计195.46亿元;在建工程少计 6.32亿元;由于公司核算账户资金时存在错误,造成货币资金多计299.44亿元。
康美药业企图通过会计差错的方式蒙混过关,初善君当天就写了文章《300亿,说没就没了!》,质疑公司企图通过把货币资金转存货,以后年度在计提存货减值损失的套路洗白造假。
该文章引起广泛关注,不少媒体跟进报道。
终于2019年8月底,证监会披露了调查结果:康美药业三年虚增收入206亿元,虚增利润20.72亿元,2018年账上362亿货币资金是假的,同时虚增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投资性房地产36.05亿元。
IPO财务造假案例专题——财务造假相关手段分析
IPO财务造假案例专题总结——财务造假相关手段分析一、欣泰电气2011年12月至2013年6月,欣泰电气通过外部借款、使用自有资金或伪造银行单据的方式虚构应收账款的收回,在年末、半年末等会计期末冲减应收款项(大部分在下一会计期期初冲回),致使其在向中国证监会报送的IPO申请文件中相关财务数据存在虚假记载。
其中,截至2011年12月31日,虚减应收账款10,156万元,少计提坏账准备659万元;虚增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10,156万元。
截至2012年12月31日,虚减应收账款12,062万元,虚减其他应收款3,384万元,少计提坏账726万元;虚增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5,290万元。
截至2013年6月30日,虚减应收账款15,840万元,虚减其他应收款5,324万元,少计提坏账准备313万元;虚增应付账款2,421万元;虚减预付账款500万元;虚增货币资金21,232万元,虚增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8,638万元。
欣泰电气将包含虚假财务数据的IPO申请文件报送中国证监会并获得中国证监会核准的行为,违反了《证券法》第十三条关于公开发行新股应当符合的条件中“最近三年财务会计文件无虚假记载,无其他重大违法行为”和第二十条第一款“发行人向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或者国务院授权的部门报送的证券发行申请文件,必须真实、准确、完整”的规定,构成《证券法》第一百八十九条所述“发行人不符合发行条件,以欺骗手段骗取发行核准”的行为。
二、华锐风电2012年4月11日,华锐风电披露2011年年报,确认风电机组收入1686台,营业总收入10,435,516,390.57元,营业总成本9,918,543,020.04元,营业利润529,215,613.35元,利润总额739,440,394.00元,报告期内风电工程项目适用的会计政策为商品销售收入。
受风电行业政策的影响,2011年全行业业绩急剧下滑。
为粉饰上市首年业绩,在韩俊良安排下,华锐风电财务、生产、销售、客服等4个部门通过伪造单据等方式提前确认收入,在2011年度提前确认风电机组收入413台,对2011年度财务报告的影响为:虚增营业收入2,431,739,125.66元、营业成本2,003,916,651.46元,多预提运费31,350,686.83元,多计提坏账118,610,423.77元,虚增利润总额277,861,363.60元,占2011年利润总额的37.58%。
上市公司财报造假的乱象和方法(一)
上市公司财报造假的乱象和方法(一)上市公司财报造假的乱象和方法引言上市公司财报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对于投资者来说至关重要。
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一些不良企业行为的出现,上市公司财报造假的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
本文将详细说明一些常见的上市公司财报造假方法。
1. 销售收入造假•虚构销售额:公司通过虚构销售记录来夸大其销售收入。
•滞销产品反复计入收入:公司将滞销产品反复计入收入,以增加销售额。
•退还返利计入收入:公司将由供应商退还的返利计入收入,以增加销售额。
•收入过早确认:公司过早确认尚未实际发生的收入,以提高当期的销售额。
2. 企业费用操作•费用资本化:公司将本应计入费用的支出转化为资产,以减少当期的费用负担。
•费用减少计提:公司故意低估或不计提一些费用,以减少当期的费用支出。
•其他收入转移:公司将原本应计入其他收入的资金进行内部转移,以掩盖实际的业绩情况。
3. 非现金交易操作•非现金收入突出显示:公司通过突出非现金收入来掩盖实际业绩情况。
•非现金交易规避审查:公司通过进行复杂的非现金交易,以规避审查机构的监管。
4. 无形资产估值问题•虚增无形资产估值:公司通过夸大无形资产的估值,增加其净资产和净利润。
•低估无形资产贬值:公司故意低估无形资产的贬值准备,以减少当期的净亏损。
5. 会计政策变更•会计政策变更合规性不强:公司通过频繁变更会计政策,以满足特定的业绩目标,并掩盖实际业绩问题。
•重大会计政策调整:公司进行重大会计政策调整,以追回之前夸大的收入或减少之前低估的费用。
结论上市公司财报造假严重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和市场的正常秩序。
监管机构和投资者应加强对上市公司财报的审核和监督,提高市场透明度,减少财报造假的发生。
同时,上市公司也应强化内部控制,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体系,确保财报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只有这样,才能维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市场的健康发展。
上市公司常用的五种财务造假手法
上市公司常用的五种财务造假手法上市公司常用的五种财务造假手法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频频爆出的恶性财务造假事件,给资本市场造成了严重损失,对投资者的信心造成剧烈冲击。
下面,店铺为大家讲讲上市公司常用的五种财务造假手法,快来看看吧!巧钻会计政策漏洞,人为调节资产或收益1.常用手法会计政策是公司编制财务报告时所采用的具体原则、基础、惯例、规则和实务,不同的会计政策能够产生不同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
在现有的以会计准则为企业会计规范的模式下,对某一经济事项的会计处理往往有很多的会计处理方法。
比如管理者可以选择在存货发出计量时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还是个别计价法,厂房设备折旧时采用直线折旧法还是加速折旧法,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采用成本法还是权益法。
由于采用不同的会计政策对公司的财务报告有很大影响,从而为管理层操纵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提供了机会。
公司往往借助于多种多样的会计政策选择来实现对自己有利的经济后果,其主要方式有:(1)改变折旧政策。
如通过延长折旧年限的方法,或者通过改变固定资产折旧计算方法(如改加速折旧法为直线折旧法)等来降低当期折旧费用,以增加当期利润,同时又可以高估资产的账面价值。
(2)通过改变存货的计价方法和六大减值准备的计提比例,人为调节各期利润和资产账面净值。
(3)通过改变坏账准备的计提比率或计提范围来降低当期费用,增加当期利润和应收账款的可变现净值。
(4)运用不恰当的股权投资方法,人为调节收益。
根据会计准则规定,公司对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可以采用成本法或权益法。
如果采用权益法,当被投资企业出现亏损时,投资企业必须按投资比例确认投资损失。
但一些公司却相机致宜,对于亏损的被投资企业,应采用权益法核算却采用了成本法,不确认投资损失。
(5)运用不当的借款费用核算方法。
借款费用包括借款利息、汇兑损益以及相关的金融手续费。
按制度规定借款费用根据其借款的用途可将其计入开办费、在建工程或财务费用。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13种手段及识别技能大全丨附2016年6大典型案例
本文由梁老师精心编辑整理(营改增后知识点),学知识,抓紧了!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13种手段及识别技能大全丨附2016年
6大典型案例
一般来说,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手段有13种:
1、虚构收入
2、提前确认收入
3、推迟确认收入
4、转移费用
5、费用资本化、递延费用及推迟确认费用、
6、多提或少提资产减值准备以调控利润
7、制造非经常性损益事项
8、虚增资产和漏列负债
9、潜亏挂账
10、资产重组创造利润
11、通过投资事项对利润的调控
12、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
13、“关联交易非关联化”创造利润
一般来说,容易发生财务造假的股票类型包括6种:
1、异动股
2、重组股
3、圈钱股
4、垃圾股
5、关联股
6、概念股
总体来说,识别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方法包括8种:
1。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识别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识别对于投资者来讲,报表的作用之一是排除垃圾公司的,但不少公司伪装为优秀公司,欺骗我们的感情,所以我们也要炼出火眼金睛看破他们的伎俩,这需要一定的财务功底,万事开头难,慢慢学习实践。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手段有很多,包括但不仅限于:虚构收入;提前确认收入;推迟确认收入;转移费用;费用资本化、递延费用及推迟确认费用;多提或少提资产减值准备以调控利润;制造非经常性损益事项;虚增资产和漏列负债;潜亏挂账;资产重组创造利润;通过投资事项对利润的调控;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关联交易非关联化创造利润。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现在造假方法五花八门,基本所有的会计科目都有造假的案例,详细讲来绝对是一个系列专业课程。
这里我也主要介绍下常见的造假方式:►存贷双高对于存贷双高的企业,看存款利息与存款规模是否匹配,如果存款利息很低,有可能是资金被股东占用或者是伪造虚假资金,可以看下康美药业、康得新和东旭光电的案例,都是存款与贷款双高。
看合并报表的利息收入,包括投资收益中的理财产品收益,计算公司存款利率。
存款最好是以连续四个季度账面数加总后平均计算。
一般企业存款利率在1-4%之间,明显低于这个标准的,就要怀疑资金是否真实存在。
除了看利息外,还有其他的一些蛛丝马迹,比如看分红,如果企业有大量现金,而又不愿意分红,或者分红非常低。
还要大股东的股权质押率,如果大股东股权质押率非常高,说明大股东缺钱,有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动机。
►在建工程和固定资产应该转固的一直不转固,不转固就不计提折旧,成本低,净利润虚高。
利息资本化和利息费用化,工程投资的借款,很多贷款利息本应该计入费用的,也计入到在建工程中给资本化了。
在建工程也具备垃圾桶功能,很多本不应计入在建工程的费用也计入进去,变成了资产。
购买固定资产,价格比较高,可以故意抬高价格,然后转移出去搞出来的那部分资金。
万福生科在建工程虚增资产,从中洗出的资金在回流企业时,增加了经营活动的现金流。
震惊!十大财务造假方法,会计科目深度解析!附案例
震惊!十大财务造假方法,会计科目深度解析!附案例财税研究员税海竞帆 2021-12-12 20:01财税研究员前语:中国上市公司的假账丑闻可谓前仆后继,尤如长江之水滔滔不绝。
从操纵利润到伪造销售单据,从关联交易到大股东占用资金,从虚报固定资产投资到少提折旧,西方资本市场常见的假账手段几乎全部被“移植”,还产生了不少“有中国特色”的假账技巧。
财税研究员本人强烈建议:完善税法,对恶意财务造假多缴纳的税收(如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直接没收至中小投资者保护基金,用于对中小投资者进赔偿遗憾的是,中国媒体对上市公司假账的报道大部分还停留在表面层次,很少从技术层面揭穿上市公司造假的具体手段。
作为普通投资者,如何最大限度的利用自己掌握的信息,识破某些不法企业的假账阴谋?其实,只要具备简单的会计知识和投资经验,通过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分析,许多假账手段都可以被识破,至少可以引起投资者的警惕。
我们分析企业的财务报表,既要有各年度的纵向对比,又要有同类公司的横向对比,只有在对比中我们才能发现疑问和漏洞。
现在网络很发达,上市公司历年的年度报表、季度报表很容易就能找到,麻烦的是如何确定“同类公司”。
“同类公司”除了必须与我们分析的公司有相同的主营业务之外,资产规模、股本结构、历史背景也是越相似越好;对比越多,识破假账的概率就越大。
一、最大的假账来源:“应收账款”与“其他应收款”每一家现代工业企业都会有大量的“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应收账款主要是指货款,而其他应收款是指其他往来款项,这是做假账最方便快捷的途径。
为了抬高当年利润,上市公司可以与关联企业或关系企业进行赊账交易(所谓关联企业是指与上市公司有股权关系的企业,如母公司、子公司等;关系企业是指虽然没有股权关系,但关系非常亲密的企业)。
顾名思义,既然是赊账交易,就绝不会产生现金流,它只会影响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决不会体现在现金流量表上。
因此,当我们看到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上出现大量“应收账款”,损益表上出现巨额利润增加,但现金流量表却没有出现大量现金净流入时,就应该开始警觉:这家公司是不是在利用赊账交易操纵利润?赊账交易的生命周期不会很长,一般工业企业回收货款的周期都在一年以下,时间太长的账款会被列入坏账行列,影响公司利润,因此上市公司一般都会在下一个年度把赊账交易解决掉。
上市公司假账是如何出炉的?揭秘会计师造假14招
上市公司假账是如何出炉的?揭秘会计师造假14招引言上市公司是市场经济中重要的一环,其财务报告准确与否直接影响着股民及投资者的判断和决策。
然而,有些上市公司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采取了各种手段制造虚假的财务报告,这被称为假账。
而揭秘假账背后所采用的会计师造假手段,是了解和防范假账的关键。
本文将揭秘会计师常用的造假手段,让我们警醒并加强监管。
1. 资产或收入虚增为了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会计师可以通过虚增资产或收入来使公司的财务状况看起来更好。
这可以通过夸大资产价值或收入额来实现,例如将无形资产或存货的价值定价过高,或者将未完成的销售额提前计入。
2. 负债或费用虚减相反地,为了掩盖公司的真实亏损状况,会计师可以通过虚减负债或费用来使公司的财务状况显得更好。
这可以通过减少负债的计量或推迟费用的确认来实现。
3. 利润管理利润管理是指通过调整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来影响利润的计算和呈报,以达到特定的目的,如实现业绩目标或操纵市场情绪。
会计师可以通过调整收入和费用的确认时间和方式,以达到管理利润的目的。
4. 资本化支出资本化支出是将本应计入费用的支出计入固定资产或其他长期资产的账目中,以降低当期费用的数额。
这样做可以使利润看起来更高,但会导致公司长期资产的价值被夸大。
5. 隐藏坏账坏账是指公司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
为了掩盖公司的真实财务状况,会计师可以通过隐藏坏账的方式,使公司的应收账款数额看起来较小。
这可以通过将坏账转为未确认款项或调整坏账准备来实现。
6. 虚假关联交易关联交易是指上市公司与其关联方进行的交易。
会计师可以通过虚构关联交易,将公司的资金或财产转移到关联方,以达到掩盖公司真实财务状况的目的。
这可以通过虚构购销、租赁或转让协议来实现。
7. 虚构销售为了增加销售额和利润,会计师可以通过虚构销售来造假。
虚构销售是指将实际并未发生的销售收入计入财务报告中。
这可以通过与关联方进行的虚假销售交易、虚构销售合同或销售,或者推迟退货和折扣的确认来实现。
如何识别上市公司财务报表造假
如何识别上市公司财务报表造假摘要: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上市公司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强大力量,企业上市也成为了我国大多数企业对外融资的主要手段。
由于企业上市涉及的风险性较高,不严格把控可能会导致整个证券市场的崩溃和市场参与者的恐慌,在这种情况下,证监会开始严格把控企业上市的过程并设置较高的门槛,进而,很多企业开始去包装自身企业,对自身的经营业绩以及经营成果进行粉饰,通过关联方或者是对内部的会计核算项目或者是核算模式对财务报表的项目进行包装,以达到上市的要求,进而能够达到企业融资的门槛,实现恶意占据证券市场资源的目的。
虽然证监会对这些上市公司以及拟上市公司都采取了严苛的检查方法,并且对于这类上市企业采取严苛的处罚办法,然而仍然有不少的企业为了利益而一涌而上,这使得财务报表造假事件成为现阶段亟待处理的重要事情,也是限制整个证券市场发展的顽疾。
一、财务报表造假相关概念(一)财务造假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与现实经营情况不符的会计凭证的出现,即为财务造假。
广义上来说,只要是没有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来完成的企业账本都可以被视为是存在财务造假的账本,但是由于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如果仅仅按照会计准则进行,可以发现在最终进行税算清缴时会出现较大的差异性,进而造成企业的大额损失,因此需要采取将会计和税法的准则行结合的手段来进行会计核算,同时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会计核算以会计准则为准,当出现差异时,应当具体研究为暂时性差异还是永久效果差异。
(二)财务报表造假概念是指上市公司和国企管理层通过对收入,成本,费用等不切合实际进行调整来实现损公肥私的目的的行为。
对这些会计报表项目的调整会隐瞒企业的真实情况,向相关证券市场的投资者提供错误的信息,进而影响投资者投资行为,这本质上是一种企业为获得不正当利益恶意操纵市场的会计行为。
(三)易出现财务报表造假行为的企业1.需要进行上市交易获取融资的企业企业进行上市,需要到达一定的标准,而该企业的财务状况是进行上市审核的重点,为了达到上市的目的,这些企业往往会对自身的报表进行调整。
财务造假手段与识别方法
财务造假手段与识别方法【导语】财务造假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它不仅损害了投资者利益,也破坏了市场秩序。
本文将详细解析财务造假的常见手段,并探讨如何识别这些不法行为。
【正文】一、财务造假手段1.虚增收入:企业通过虚构销售业务、提前确认收入等手段虚增收入,以提高利润。
2.少计费用:企业通过少计提坏账准备、少计折旧和摊销等手段,降低费用,提高利润。
3.虚假交易:企业通过关联方交易、虚假采购等手段,实现资金的体外循环,达到虚增收入和利润的目的。
4.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企业通过在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会计事项,如提前确认收入、推迟结转成本等手段,人为调节利润。
5.隐瞒负债:企业通过不披露或隐瞒负债,降低负债水平,提高资产质量。
6.虚增资产:企业通过虚增应收账款、存货等资产,提高资产总额,美化财务报表。
7.会计政策滥用:企业通过滥用会计政策,如改变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存货计价方法等,调节利润。
二、财务造假识别方法1.分析财务比率:通过分析财务比率,如毛利率、净利润率、资产负债率等,发现异常波动,进而挖掘财务造假的可能性。
2.对比行业数据:对比同行业企业的财务数据,如收入、利润、费用等,若某企业数据明显偏离行业平均水平,需引起关注。
3.审查关联交易:关注企业关联交易的合理性、公允性,是否存在虚假交易、利益输送等行为。
4.查看审计报告:审计报告中对企业财务状况的描述、审计意见等,可提供识别财务造假的线索。
5.研究会计政策:分析企业会计政策是否合理、稳定,是否存在滥用会计政策调节利润的情况。
6.关注现金流量:现金流量是企业财务状况的真实反映,关注现金流量表中投资、筹资、经营等活动的现金流量,识别财务造假。
7.深入了解企业业务:了解企业业务模式、市场竞争状况等,判断财务数据的合理性。
【结语】财务造假不仅损害投资者利益,还破坏市场秩序。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识别财务造假行为,为投资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如何识别上市公司财务造假
干货之如何识别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最近又有多家上市公司财务暴雷,奥瑞德、西部矿业等大幅爆亏上十亿元,给其持股者带来了猝不及防的巨大损失。
今天老铁针对这个话题和大家好好聊一聊。
如何回避有财务造假迹象的企业。
上市公司的财务造假,分很多种类。
系统的说,有围绕收入造假,围绕利润造假和围绕资产造假的多种。
一、围绕收入的造假方法(3种)1、虚构收入:A白条出库,作销售入账;B对开发票,确认收入;C 虚开发票,确认收入;D第三方回购,上市公司利用子公司甲卖给第三方,再利用子公司乙从第三方购回,避开了内部交易必须冲销的规定;E阴阳合同,公开合同虚构交易金额,私下合同再签交易实额。
2、提前确认收入将未来的收入提前计入,有这些情形:A 将不确定性收入提前计入;B完工百分比法的不适当运用;C仍需给客户提供服务时提前计入;D提前开具销售票据,美化业绩。
提前确认收入,在房地产、工程建设等长项目企业非常普遍,高科技企业项目在服务周期较长时也经常会使用。
所以对于这些企业,或者有长周期研发投入的科技企业,千万不要单独看一年的年报,而是要多个年份一起看,看复合业绩增速。
3、延后确认收入将本期收入故意延递到下一期才计入。
这是一种财务技巧,并不违法。
虚增收入是一种违法行为,而提前确认或者延后确认收入则是一种财务技巧,属于违规行为。
出现这些造假的根本原因是A股的ST 制度:连续亏损两年的企业带帽ST;连续亏损三年的企业带帽ST*;连续亏损三年以上的企业退市。
所以很多企业喜欢调节收入,把两年的收入延后到第三年,这样亏两年盈利一年,可以成功保壳。
二、围绕利润的造假方法(6种)1、多提或少提减值准备《企业会计制度》八项资产减值准备:坏账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长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和委托贷款减值准备。
资产减值实际上是掺杂企业管理当局主观估计的一种市场模拟价格,资产减值的不确定性给企业管理当局利润操纵提供了极大的空间。
浅析IPO财务造假动因、手段及防范对策
动产 生 的现 金流 量净 额 累计超 过 人 民
币5 0 0 0万 元 ; 或 者 最 近 3个 会 计 年
务数 据 均矗 垒 虚 假丑 载 累计座 增
. 化 歪 主 成 为剑 _ 业抵 _ l P _ Q财务
一
造假 第_ 一股 一 丛 肚 景 山趣 到 签 太地 矗 到_ 万箍 生种 Q 财务 造 假 再度量 I 发 口 ) 关 婆 本 妻在分 拯 Q财务 造 假 动一 因鲍基 础_ 上 箍 合 我 国货 本 市 场财 务 造假 的 担 是塞倒 揖 垂 一 ! P 9 财 爱造很 煦 塞 鸯_ 手段 , 据 握 _ 出担 麈 的 范 殖 篆. 。
国 很 多 企 业 高 管 通 过 股 票 上 市 成 为 亿
假 丑 闻震 惊 了企业 界 。 如今 , 创 业 板又 出现 I P O 财 务造 假 第 一 股 万 福 生 科
( 3 0 0 2 6 8 ) 。I P O财务 造假 , 严 重 扭 曲 了
( 四)资本 市场监 管机 制 比较 弱 ,
豪, 近百 个亿 元富 豪 。 股 市 中巨 大的 暴
富效应 及风 险极 低 的示 范效 应刺 激着 大多数 已经 上 市或 者未 上市 企业 高管 们的神经 , 绝大 多数 企业想方设 法争取 卜 市融 资。但是很 多企业 内动 力不足 , 为达到 中国证监会对 上市 的要 求 , 多数 食业通 过各 种手段进 行财务造 假 。
财务 造假 成本过 低 。资本 市 场监 管机
股票 的市 场价 值 ,极 大挫 伤股 民的投
制 比较 薄弱 是导 致 I P O财务 造假 的莺 要 诱 因之一 。我 国资 本市 场存 在 的 主 要 问题包 括 监管 主体 权责 模糊 、主体 监管 意识 较 为薄 弱 、 监 管水 平较 低 、 临 管 力量 较 为薄弱 、 监 管组 织 基础 薄 弱 、 监 管协 调不 足等 方 面 。 另~ 一 方面, 我 国
上市公司十大财务造假手段全解析
投行人防雷必备:上市公司十大财务造假手段全解析金融基础干货资料:《德勤财务尽职调查指导手册(2019)》(21页)关注、转发、点赞文本。
点击头像查看置顶,获取联系方式并添加好友免费领取(备注资料名称)7天有效导读:如果一个公司未能向投资者提供关于它过去、现状和未来有意义的披露,一种危害性的模式必定出现。
股东与公司之间的信任关系将会动摇;投资者将会变得焦虑不安;股价会因不明不白的理由随意波动,作为资本市场根基的信任将会经受严峻的考验。
——美国证监会前主席阿瑟·利维特不管是在资本市场较为健全的发达国家,还是快速发展的中国,财务造假问题都层出不穷。
仅仅2002年一年,美国经历了25起影响恶劣的重大财务造假事件,此后美国加强了对财务造假的审查和处罚力度。
2004年以后美国财务造假基本绝迹。
近几年来,国内财务造假的情况也是愈演愈烈,2008-2018年期间共有198家A股上市公司因信息披露虚假或严重误导性陈述发生过违规行为,违规案件合计243起。
是什么原因致使美国财务造假基本绝迹,而国内财务造假层出不穷的呢?在美国财务造假的公司,要面临着至少500万美金的罚款与10-25年的有期徒刑,投资者可以通过集体诉讼的方式得到巨额的赔偿金,帮助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会计师事务所、投资银行等也面临着巨大的赔偿风险。
在国内,财务造假的顶格处罚也就仅仅的60万元人民币和终身证券市场禁入,与公司通过财务造假收获的几千万甚至几亿元的利润相比,60万的处罚不具有任何震慑力。
财务造假的手段多种多样,同时也是与时俱进的,但是基本思路都是围绕虚增资产、虚减负债和虚增收入展开的。
本文总结了四大类十小类上市公司常用的财务造假的方法,具体包括:1、虚增收入;2、提前或推后确认收入;3、少记/转移费用;4、提前或推后确认费用;5、增加非经常性损益;6、通过资产减值损失调节利润;7、通过资产重组向上市公司输送利益;8、借助关联交易操控利润;9、虚增资产;10、隐瞒负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年来,证监会相继查处了“绿大地”、“万福生科”、“天丰节能”等多起IPO 财务造假案件。
笔者经过研究发现,此类案件财务造假的手法多有相似之处,都是采用虚构经济业务的方式虚增收入、资产和利润,使发行人业绩符合IPO发行标准。
但细究其造假手法时,发现造假手法在逐步演变,手段日趋复杂,隐蔽性越来越强,查处难度越来越大。
本文拟结合近年来查处的有关案例,剖析虚构经济业务方式进行财务造假的基本手法及其各种演变情形探讨如何识别该类型的财务造假。
一、造假的逻辑发行人财务造假的目的一般都很明确,或使公司的财务指标,如利润、营业收入、资产规模等达到基本发行条件;或使公司的主营业务突出、业绩保持增长态势,争取更好的发行价格。
在此目的下,一些不符合条件的发行人采取虚构经济业务的方式进行财务造假,可以同时解决多个问题:一是公司的主营业务将变得十分突出;二是保持利润、收入、资产的同步增长态势;三是考虑了财务指标之间的关系,能保持各项财务指标的稳健性,不容易引起审计师和监管部门的注意。
在实际造假过程中,发行人首先会根据发行条件设定出年度目标利润金额,计算出当年需要虚增利润的金额,再根据销售净利率等指标反算出需要虚增收入的金额,然后根据毛利率计算出虚增生产成本的金额,进而推导出虚假采购的金额;接着通过虚增资产的方式消化虚假毛利占用的资金;最后发行人会将造假金额分解到每个月份,安排人员具体实施。
二、造假的手法及演变虚构经济业务型造假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的环节比较多,其中关键的环节有三个:一是虚构客户和供应商;二是虚构资金流与虚构经济业务相匹配;三是如何“消化”虚构毛利占用的资金。
(一)虚构客户和供应商的手法1、成立空壳公司或利用关联公司进行造假发行人在虚构客户和供应商时一般喜欢使用实际控制人控制的关联公司,或者成立一些空壳公司进行造假,如绿大地。
发行人经常使用其员工或亲属的名义注册一些空壳公司,并开立银行账户,这类公司几乎没有正常的业务,其存在的价值就是在虚构经济业务造假过程中扮演客户或供应商的角色。
由于其公章、账簿等实际掌控在发行人手中,造假极为便利。
但是,由于人员、注册资金、联系方式等各方面与发行人存在较为明显的关联,加上业务比较单一,很容易被识别或者被认定为关联交易,对于发行人来说风险比较大。
2、利用真实的客户和供应商造假由于空壳公司容易被发现,发行人对此进行了改进,即使用真实的客户和供应商造假,如万福生科等。
一方面,客户与供应商是真实的,与发行人之间不存在关联关系,发行人与客户和供应商之间存在真实的经济业务往来。
另一方面,发行人在真实交易基础上,伪造少部分虚假交易,有的在交易数量上做文章,有的在交易价格上做文章,虚虚实实,让人真假难辨。
造假过程中,部分客户、供应商与发行人之间可能存在串通,在资金划转、函证等方面为发行人提供便利。
如果客户、供应商不配合的话,发行人往往通过自己的关联公司进行资金划转,并伪造合同、出入库单据及收付款记录掩盖真实的资金来源和去向。
这种造假方式很隐蔽,真假混杂,不易识别。
但由于这种造假方式往往需要客户和供应商的配合,造假成本比较高,在客户和供应商不愿意配合的情况下,被识别的风险也比较高。
3、利用海外客户和供应商造假在近期查处的财务造假案件中,发行人大量利用海外客户或供应商进行财务造假。
一种情况是在国外成立关联公司或空壳公司,伪装成客户或供应商与发行人进行虚假交易;另一种情况是伪造与海外客户之间的合同,虚增销售价格,虚增的收入部分自行安排海外关联方付款。
这种造假手法隐蔽性更强,识别难度更大,其原因在于:一是国外合同与国内合同本身存在较大差别,难以识别真假;二是实地访谈、资金、工商资料调取成本较高,中介机构一般很少采取实地核查程序,监管机构则面临监管权限的问题,即使通过国外监管机构调取相关资料,也面临时间长、成本高、效果不理想等障碍;三是中介机构往往会将海关走访或函证结果作为有力证据,而实际上发行人报关缴税时使用的就是虚增后的数据,中介机构不仅发现不了问题,而且还会受其误导。
(二)虚构资金流的手法1、大量使用现金交易当发行人虚构的客户或供应商中存在大量自然人或个体户时,发行人往往大量采用现金支付供应商款项,收到个人款项时,则采取现金缴存的方式存入银行,如蓝田股份造假案等。
此种手法下,账面记录不能反映真实的资金来源和去向,而且难以进一步追查,给虚假采购和销售的认定带来巨大障碍。
但由于这种手法众所周知,在IPO审核中受到的质疑也较多,后来发行人都逐渐减少现金收付的比例,采取此种方式造假的空间受到挤压,逐步被其他手法取代。
2、伪造银行对账单及资金进出凭证为了使财务造假显得更真实可信,一些发行人通过伪造银行对账单、银行资金存取凭证等第三方证据的方式伪造资金进出轨迹,如绿大地早期的造假就是采用此种方式,后来在天丰节能案中也发现了此种造假方式。
采用此种方式,造假的成本比较低,且由于伪造的证据属于第三方凭证,证明效力比较强。
但是这种手法被发现的风险比较高,如果审计师严格按照审计程序执行函证程序,很容易被发现,除非银行愿意配合造假。
3、伪造“真实”的资金流,构建资金循环前两种虚构资金流的手法最大的缺陷在于其资金流本身是虚假的,所以很容易被识别,于是造假者对其加以改进,通过构建资金循环伪造“真实”的资金流,达到同时虚增收入、资产的目的。
这种手法的最大特点就是,所有的资金划转都是真实的,在银行都有据可查,但如果沿着资金进出的轨迹继续往前追查,就会发现资金实际是在循环转圈(如图1所示)。
早期的造假,发行人往往直接采用银行资金划转的方式构建资金循环,资金进出轨迹比较清晰,收付款项往往能一一对应,因此只需要循着资金划转轨迹追查即可。
后来,发行人开始将大额资金拆散,或将其混入大量的真实资金划转中,通过多个不同公司或银行账户划转、归集,掩盖资金的对应关系和划转轨迹,给追查和认定都带来较大的困难。
此外,还有发行人通过银行承兑汇票背书、质押、或者直接篡改银行单据上的收付款人名称等方式掩盖或切断资金进出轨迹。
(1)伪造或篡改银行收付款凭单发行人在通过真实的客户或供应商伪造交易时,很多时候并未取得客户和供应商的配合,仅是借其名义行造假之事。
在此情形下,发行人根据真实交易合同的要素自行伪造虚假的交易合同、进出库单据等原始凭证。
同时,为了配合虚构的交易,安排关联方进行资金划转,伪造真实的资金进出轨迹,但由于银行收付款凭单上会显示真实的收付款单位,为掩盖收付款单位与交易对手不一致的情形,发行人经常直接篡改银行收付款凭单上的收付款单位名称,或直接伪造假的收付款凭单,掩盖资金的真实来源和去向。
(2)利用银行承兑汇票掩盖资金流转轨迹发行人可以不实际收付任何资金,仅通过银行承兑汇票的背书转让就可以完成资金流转。
发行人的关联方将收到的汇票经多次背书转让给发行人,发行人可以承兑或继续背书转让。
由于经多次背书,最终承兑人或出票人与发行人及其关联方可能无任何关系。
发行人在留存的原始凭证中只保留汇票复印件,最近一次背书转让复印件;在台账中仅登记前一手背书人、出票人和后一手被背书人的情况,因此当汇票承兑或背书出去之后,从发行人留存的财务资料中无法查看整个背书过程,从而无法识别发行人与其关联方之间的资金划转关系。
去银行查证背书过程时,只能在出票行或承兑行查证,其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都较高,而且查证背书过程的重要性往往会被审计师忽视。
(3)利用银行信贷等业务切断资金循环关系发行人的关联方或供应商收到资金或商业汇票后,直接用于归还银行贷款、或作为保证金、或将汇票质押给银行用于开立银票或获得新的贷款,再经多次划转后流回发行人。
由于循环中加入了银行质押、还款、再放款的环节,在追查资金流向时很容易失去踪迹,也难以保证资金之间的对应关系,人为地切断资金流转轨迹。
(三)消化“虚构毛利占用的资金”的手法发行人如果虚增毛利,对应的必须有虚增的资金流入(没有资金流入时,须有虚增的资产挂账),这部分虚增的资金如何消化而不被发觉,是造假者面临的问题。
在实际造假过程中,造假者“消化”的方式多种多样,手法也是越来越隐蔽。
1、虚增银行存款最简单直接的方法就是通过伪造银行收付款凭证,银行对账单的方式虚增银行存款。
这种方式在早期为许多造假企业所采用,如绿大地造假案,但由于易被发现,目前较少有人采用。
2、虚增应收款项虚增应收款项是比较常见的做法之一。
这种方式下,虚增的毛利部分并没有实际资金流入,发行人将其挂账为应收账款。
这种手法的好处在于无须伪造资金进出轨迹,隐蔽性较高,但面临以下两个问题:一是长期挂账导致的账龄问题。
如果长期挂账,计提坏账准备比例很高,对利润有较大负面影响。
此外,长期挂账事项容易引起审计师的关注。
二是面临审计时函证结果与账面数据不一致的情形。
为了解决前一个问题,有的发行人将应收客户不同合同项下的款项裹在一起,让人不能一一对应,用新账还旧账,始终保持账龄在较短时间内;有的发行人采用张冠李戴的方式,将收到A客户的资金记到B客户的名下(往往伴随篡改银行凭单),保证账面不出现长期未收回的款项;有的发行人在报告期末利用虚假商票冲抵应收款项,期后再转回,逃避坏账准备的计提。
为解决后一个问题,有的发行人提前跟客户串通,要求对方提供虚假的询证函;有的发行人利用审计师不严格执行审计程序的行为,直接伪造函证。
这种方式的弱点是随着造假规模越来越大,时间越来越长,应收账款的余额会越滚越大。
3、虚增存货在一些存货难以计价、难以盘点的行业,利用虚增存货来消化虚增资金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做法。
当存货难以盘点时,虚增存货的主要方式是虚增采购数量,且往往是现金采购,让人无法追查资金去向,同时无法对即有存货进行盘点。
典型的案例就是进行水产养殖的蓝田股份财务造假案。
在存货难以计价时,部分发行人主要采用虚增价格的方式,如苗木的价格随树龄、树形、品种不同而有区别,且往往缺乏成熟的市场参考价。
在审计师对其价格有疑虑时,发行人容易找到辩解的理由且难以核实理由的合理性。
这种方式的弱点与虚增应收账款类似,随着造假规模越来越大,时间越来越长,存货的余额会越滚越大。
值得一提的是,笔者发现有发行人采取虚增存货\虚减成本的方式来虚增利润。
发行人虚增存货的手法极为隐蔽,首先是在保持采购总金额一定的情况下,人为调高采购数量,调低采购单价;其次是调高投入产出比率,从而虚增产成品数量、降低产成品单位成本;通过这两种方式达到虚增存货,虚减成本从而虚增利润的目的。
4、虚增固定资产等长期资产在近年查处的一系列财务造假案件中,这种方式运用较多。
一种方式就是虚假采购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等长期资产,如天丰节能采用虚假向国外采购机器设备的方式。
另一种方式就是虚增资产的采购价格,发行人利用部分资产不存在公开活跃市场、难以取得公允价值的弱点,随意虚增资产购买时的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