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与金融学 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

1.财政:财政是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以国家为主体的、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形成的

集中化分配关系。p5

2.洛伦茨曲线:用来衡量公平分配,描述一国财富和收入分配性质的一种曲线。是通过测定各阶层人

民(从最贫困者开始排列)的收入分配积累部分对他们在全部国民收入中所得的累积份额而得出来的。曲线向下弯曲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公平。P7

3.基尼系数: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1884-1965)于1922年提出的,是国际上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

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是用洛伦茨曲线中的曲线与对角线之间的面积,除以对角线以下的三角形总面积所得到的比例。实际的基尼系数介于0—1之间,基尼系数越小,收入分配越接近平等。P8

4.菲利普斯曲线:英国经济学家菲利普斯研究了1861—1957年英国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增长率之间的

关系,得到一条曲线,即“菲利普斯”曲线。该曲线横轴表示失业率,纵轴表示货币工资增长率。

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表示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增长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P10

5.财政支出:两个角度:

1、财政支出首先是一个过程,即政府把集中起来的社会资源按照一定的政治经济原则

分配、运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各种用途的过程。

2、如果从财政支出要以货币来度量的意义看,财政支出又是政府为履行其职能而花费的

资金的总和。

6.购买性支出:指由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直接用于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支出。是政府自身直接实现的支出,

一般用于维持国家机器运转和其他行政事业开支,在形式上是以政府为购买主体直接与商品和劳务相交换。P37

7.转移性支出:转移性支出则是政府为实现其对社会经济生活的调控职能,单方面的、无偿的转移一

部分财政资金给各受益主体。P47

8.财政分配: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利对国民收入中的剩余产品进行的分配,是财政资金筹

集、分拨和使用过程的总称。

9.社会总产品:社会各个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所生产出来的全部物质

资料的总和。

10.效率标准:指政府财政收入规模的确定应以财政收入的增减是否有助于促进整个社会资源的充分有

效利用和经济运行的协调均衡为标准。P66

11.公平标准:指在确定财政收入规模时应当公平地分配财税负担。P66

12.纳税人:是纳税义务人的简称,是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又称纳税主体,包

括自然人和法人。P75

13.课税对象:又称征税对象,是指课税的标的物。课税对象规定着课税的范围,是一种税区别另一种

税的主要标志。

14.税率:应纳税额与课税对象的比例。包括名义税率和实际税率,平均税率与边际税率,定额税率、

比例税率、累进税率

15.平均税率:全部应纳税额的增量与税基增量之比。平均税率t = 全部应纳税额T/全部税基Y

16.税收转嫁:是指在商品交换过程中,纳税人通过提高商品销售价格或压低购买价格的方法,将税负

部分或全部转移给购买者或供给者的一种经济现象。P91

17.流转税:指以纳税人商品生产、流通环节的流转额或者数量以及非商品交易的营业

额为征税对象的一类税收。(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

18.所得税:所得税是以所得为征税对象并由获取所得的主体缴纳的一类税的总称。

19.财产税:以法人和自然人拥有和归其支配的财产为对象所征收的一类税收

20.价内税:凡是税款包含在征税对象的价格之中的税即为价内税。(消费税和营业税)

21.价外税:税金作为价格之外附加的,称为价外税。(增值税)

22.货币: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并体现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马克思)在商品

或劳务的支付或债务的偿还中被普遍接受的任何东西。(西方)

狭义:现金(通货)指流通中的纸币和金属货币。

广义:能履行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以及支付手段职能的信用流通工具或金融资产。凡是充当一般等价物,执行货币职能的任何形式的货币及货币替代物均属于货币范围。

23.信用货币:在信用关系下产生的,能够“兑现”的价值符号,有银行券、汇票、支票以及存款货币、

电子货币等形式。有发行保证的纸币也可列入其中。P246

24.支付手段:在以延期付款方式买卖商品的情况下,货币作为价值的独立形态进行单方面转移时,执

行的就是货币的支付手段。

25.存款货币:指机构存在商业银行可以随时使用支票提取的活期存款。P239

26.准货币:亦称亚货币或近似货币。是对那些以货币计值,易于兑换为货币,但又不能直接进入流通

的金融资产的称谓。主要有银行储蓄存款、定期存款和政府债券等。P239

27.货币层次:各国中央银行在确定货币供给的统计口径时,以金融资产流动性的大小作为标准,并根

据自身政策目的的特点和需要,划分的货币层次。

一般标准是: M0=现金,

M1=现金+活期存款

M2=M1+准货币+可转让存单

M3=M2+CD(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长于隔夜的限期回购协议和欧美元等

我国标准是:M0 = 流通中的现金

M1 = M0+企业活期存款

M2 = M1 + 准货币(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其他存款)

M3 = M2 +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存单

28.金本位制:以黄金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广义的金本位制包括“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纯

正的金本位制仅指金币本位制。

29.借贷资本:借贷资本是在产业资本循环过程中形成的。产业资本从购买到生产再到销售阶段,由于

种种原因,必然会游离出一部分闲置的货币资本,资本所有者将这部分闲置的货币通过信用形式贷放给需要新的货币资本的企业,以发挥资本的职能。从产业资本循环过程中游离出来的这部分闲置货币资本,就转化为借贷资本。

30.银行信用:银行及其他各种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通过存款、贷款、贴现等业务活动提供的信用。

包括两个方面:(1)吸收存款:集中社会闲置资金(2)贷款:运用闲置资金

31.金融工具:是使信用活动得以进行并证明债权债务关系的合法凭证。

32.贴现:指远期汇票经承兑后,汇票持有人在汇票尚未到期前在贴现市场上转让,受让人扣除贴现息

后将票款付给出让人的行为。

33.基准利率:是金融市场上具有普遍参照作用的利率,其他利率水平或金融资产价格均可根据这一基

准利率水平来确定。

34.虚拟资本:独立于现实的资本运动之外,以有价证券的形式存在、能给持有者按期带来一定收入的

资本。本身没有任何价值,只是代表其所有者取得收益的一种权利。

35.直接融资:没有金融媒介体参加的融通资金的方式。把最后贷款者与最后借款者直接结合起来,无

需任何金融媒介体插足其间。

36.间接融资:有金融媒介体参加的融通资金的方式。资金供需双方不直接见面,通过金融媒介体即银

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来进行融资。

37.货币市场:期限在1年以内的短期资金交易市场。

38.资本市场:期限在1年以上的债券与股票等发行与交易的市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