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学资料
土壤学资料
绪论土壤:在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五大因子(五大成土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自然体,能够生产植物收获的陆地疏松表层。
其本质特性是土壤肥力。
土壤质量:土壤质量是土壤在生态系统的范围内,维持生物的生产能力、保护环境质量及促进动植物与人类健康的能力。
单个土体:能代表土壤个体的体积最小的三维土壤实体。
聚合土体:空间相邻、物质组成和性状相近的几个单个土体土壤剖面:从地表向下垂直挖掘后露出的一个切面。
一般挖到母岩,如果太深则挖到1米即可。
发生层;在发育过程中由于物质和能量在上下部位之间的转化与转移,从而可能形成上下不同的层次,称为发生层,如A、B、C等。
一、生产功能-----人类农业生产的基地(一)土壤是植物生产的介质1、营养库的作用2、养分转化和循环作用3、雨水涵养作用4、生物的支撑作用5、稳定和缓冲环境变化的作用(二)、生态功能-----陆地生态系统的基础(三)、环境功能-----环境的缓冲净化体系(四)、工程功能-----工程基地与建筑材料(五)、社会功能-----支撑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最珍贵的自然资源农业化学土壤学派德)李比希)提出大田产量随施入土壤的矿质养料数量的多少而相应的变化农业地质土壤学派: (德) 法鲁认为土壤是岩石经过风化而形成的地表疏松层,及岩石风化产物土壤发生学派:(俄) 道库恰耶夫认为土壤有自己的发生和发育历史,是独立的历史自然体。
土壤肥力—指土壤经常地适时适量地供给并协调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分、养分、空气、温度的能力。
第一章矿物的概念:岩石圈中的化学元素的原子或离子通过各种地质作用形成的,并在一定条件下相对稳定的自然产物。
岩石:是由一种或几种矿物构成的,是矿物的天然集合体。
风化作用:岩石在地表受到种种外力作用,逐渐破碎成为疏松物质,这一过程叫做风化作用。
所产生的疏松物质就是土壤母质。
原生矿物:指那些经过不同程度的物理风化,未改变化学组成和结晶结构的原始成岩矿物。
次生矿物:是原生矿物在地表常温常压条件下,经过风化、沉积作用所形成的一类矿物。
土壤学资料
第一章土壤的形成和发育矿物的概念:矿物是地壳中的化学元素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自然产物。
它们具有一定的化学性质,内部构造和物理特性,并以各种形态,存在于自然界中成土的主要矿物:原生矿物、次生矿物原生矿物:由地壳深处的岩浆冷凝而成的矿物,在风化过程中没有改变原来的化学成分和结构,只遭到物理性的破坏,而留存于土壤中。
(石英、长石、云母、角闪石、辉石、橄榄石、磷灰石等)。
次生矿物:由原生矿物经过化学变化,形成的新矿物。
它的性质、成分、形态都发生了变化。
由于这些次生矿物颗粒很细,又称粘土矿物。
(高岭石、蒙脱石、水云母(伊利石),含水氧化物和二、三氧化物,铝土矿Al2O3·3H2O、褐铁矿2Fe2O3·3H2O、针铁矿等)岩石的概念:岩石是由一种或数种矿物组成的自然集合体。
由多种矿物集合而成的岩石称为复成岩,由一种矿物组成的岩石称为单成岩成土的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岩浆岩:岩浆岩是由地下的岩浆,经熔融作用以后上升到地表或地壳内,经过冷凝以后形成的岩石。
在地壳深处冷凝的叫侵入岩,岩浆流出地表形成的叫喷出岩。
特点是不具层理、不含化石,侵入岩多具大形的矿物结晶,喷出岩则具玻璃质结晶与气孔构造。
沉积岩:沉积岩是由地壳上早期形成的各种岩石,经风化、搬运、沉积、胶结作用形成的岩石。
其特点是有明显的层理,常含有化石、所含矿物成分极其复杂变质岩:变质岩是由岩浆岩、沉积岩在高温高压下发生变质作用所形成的,其矿物组成、结构和化学成分较岩浆岩、沉积岩有显著改变。
一般特点是片状(或片麻状)组织,变质后的岩石较变质前致密、坚硬、比较不容易风化。
矿物岩石对土壤性质的影响:影响土壤颗粒的粗细、影响土壤的酸碱性、影响土壤养分状况风化过程概念:岩石风化指的是露出地面的大块岩石,在地表各种自然因素的作用下,逐渐由大块散碎成小块,同时化学成分也发生了改变,岩石所发生的这一切变化,就叫岩石的风化过程。
风化作用的类型: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物理风化:岩石在外力影响下,机械地分裂成碎屑,只改变大小与形状,而不改变其成分的过程。
土壤学资料
土壤学复习资料一. 名词解释1.土壤: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植物(产生植物收获量)的疏松表层。
2.土壤肥力: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协调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的能力。
(水、肥、气、热)3.自然肥力:土壤在自然因子即五大成土因素(气候、生物、母质、地形和年龄)的综合作用下发育而来的肥力。
4.人工肥力:在自然肥力的基础上,通过人为措施的影响(如翻耕、施肥、灌溉、和排水等措施)形成的土壤肥力,也称经济肥力。
5.潜在肥力:在当季节中,不能立即产生经济效益的这部分肥力。
6.土壤学:农林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科学,主要论述土壤和农林生产各个环节之间的内在联系:土壤变肥变瘦的一般规律,以及土壤利用和改良的技术。
7.矿物:矿物是地壳中的化学元素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自然产物,分为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
8.原生矿物:地壳深处的岩浆冷凝而成的矿物(如长石云母)。
9.次生矿物:有原生矿物经过化学变化(如变质作用和风化作用)形成的矿物。
10.五大自然成土因素:气候、生物、母质、地形和年龄。
11.岩石:由一种或多种矿物有规律的组合形成的天然集合体。
12.岩浆岩:由地壳深处的熔融岩浆,受地质作用的影响,上升冷却凝固而成的岩石(如灿石、原始岩石)。
13.沉积岩:地壳表面早期形成的各种岩石(岩浆岩、变质岩和先形成的沉积岩)经过风化搬运、沉积和成岩等作用,再次形成的岩石。
14.变质岩:原有的岩石受到高温、高压和化学活性物质的作用,改变了原有的结构、构造及矿物成分而形成的新岩石。
二.土壤的本质特征?肥力的四大因子?答:土壤的本质特征是土壤具有肥力;肥力的四大因子是水、肥(营养物质)汽、热(环境)。
三.土壤组成如何?土壤学发展过程的三大学派?答:固体颗粒(38%)固相(50%)土壤有机物(12%)气相(50%)粒间空隙(50%)液相(50%)土壤学发展过程的三大学派:1.农业化学学派。
(提出矿质营养学说)。
2.农业地质学派(19世纪后半叶)。
土壤学复习资料
土壤学复习资料绪论一、为什么说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1、土壤是植物生长繁育的基地。
A.为植物提供了定居场所(即植物生长的立足之地)B.给植物提供了必须生活条件(光、水、肥、气、热)C.能持续不断地协调,供应水肥气热。
2、土壤是农业生产链环中的基础环节。
三个环节:初级生产(植物生产)、次级生产(动物生产)、基础(土壤管理),从土壤——植物——动物生产循环。
3、土壤是能量和营养物质循环转换的场所。
二、为什么说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1.是生物的栖息地,保持了生物活性,多样性和生产性。
2.对水体和溶质流动起了调节作用。
3.是陆地与大气界面上气体与能量的调节器。
4.对有机、无机化合物具有过滤、缓冲、降解、固定和解毒作用,是环境中巨大的自然缓冲介质。
5.具有贮存并循环生物圈及地表养分的功能。
三、什么是土壤和土地?土壤的物质组成有哪些?土壤:地球陆地表面能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具有特殊形态、性质和功能的自然体。
本质的特征是具有肥力。
土地:地壳表层,包括所有附属物在内的一个自然综合体(包括一切环境条件在内:地貌、植被、水文、建筑等)。
物质组成:固相——矿物质、有机质;液相——土壤水;气相——土壤空气。
四、什么是土壤肥力?土壤肥力的种类和肥力因素有哪些?土壤肥力——土壤具有的同时能持续不断地供给和调节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水肥气热等生活因素的能力。
种类:按形成原因分:自然肥力、人工肥力。
按经济效益分:经济肥力、潜在肥力。
肥力因素:水肥气热。
五、目前我国土壤资源存在哪些问题?结合本专业特点,谈谈如何合理利用保护土壤资源。
问题: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次生盐渍化、耕地面积减少、土壤污染。
第一章一、土壤矿物质的主要元素组成有哪些?土壤中主要的原生矿物类型有哪些?主要元素组成:包括氧、硅、铝、铁、钙、镁、钛、钾、钠、硫、磷以及一些微量元素门锰、锌、铜等。
主要原生矿物类型:土壤原生矿物以硅酸盐和铝硅酸盐占优势,常见的有石英、长石等。
土壤学复习资料
土壤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土壤:土壤就是陆地表面能够生产植物收获物的疏松表层,土壤的本质特征是具有土壤肥力。
2.土壤肥力:土壤能够持续不断供给植物生长所必需的水,肥,气,热,协调它们之间的矛盾及抵抗不良自然环境的能力。
3.同晶替代:同晶替代是指组成矿物的中心离子被电性相同,大小相近的离子所替代而晶格构造保持不变的现象。
4.土壤有机质:是指存在于土壤中的所有含碳的有机物质,它包括土壤中各种动植物残体,微生物体及其分解和合成的各种有机物质。
5.土壤腐殖质:除未分解和半分解动植物残体及微生物体以外的有机物质的总称。
6.土壤的矿化:在土壤微生物作用下,土壤中的复杂有机物被分解为简单有机物,并最终被分解成水,二氧化碳和无机盐的过程。
7.腐殖质化过程:进入土壤的有机质在微生物进行的生化过程和一些纯化学过程的共同作用下,形成腐殖质的过程。
8.土壤容重:指单位体积自然土体(包含孔隙)的干重。
9.毛管持水量:地下水位较浅时,毛管上升水达到最大时土壤的含水量。
10.田间持水量:土壤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时土壤含水量。
11.土壤水吸力:指土壤水在承受一定吸力的情况下所处的状态。
12.土壤水分特征曲线:表示土壤水的能量和数量之间的关系,是研究土壤水分的保持和运动所用到的反映土壤水分基本特征的曲线。
13.阳离子交换量(CEC):单位质量的土壤所含有的交换性阳离子(+)的多少。
14.盐基饱和度(BS):指交换性盐基离子占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数。
15.活性酸:土壤溶液中游离的H+表现出来的温度,用PH表示。
16.潜性酸:指土壤胶体上吸附的H+和Al3+17.永久电荷:也叫恒电荷或结构电荷,来自土壤胶体内同晶替代不随环境PH变化而改变的电荷,同晶替换作用使2:1型层状粘土矿物负电荷的主要来源。
二、填空题1.土壤五大成土因素:母质,气候,生物,地形,陆地。
2.2:1型矿物:蛭石,蒙脱石3.1:1型矿物:高岭石4.土壤碱度指标:总碱度,PH值,碱化度课本p175总碱度:土壤溶液或灌溉水中碳酸银。
土壤学复习资料
土壤学习题绪言1.概念:土壤:土壤是植物生长的介质,他们更关心植物影响植物生长的土壤条件、土壤肥力供给、培肥及持续性。
土壤肥力:土壤能够持续不断的供给植物生长所必需的水、肥、气、热,协调他们之间的矛盾及抵抗不良自然环境的能力。
(我国四元素论)2.简述土壤的自然经济特性。
1.土壤资源数量有限性2.土壤资源质量可变性3.空间分布固定性3. 简述土壤肥力与土壤生产力的关系。
土壤肥力是土壤生产力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肥力是生产力的基础,而不是全部生产力。
肥力因素基本相同的土壤,如果处在不同的环境的条件下,表现出来的生产力彼此差异可能相差很大。
土壤肥力因素的各种性质和土壤的自然、人为环境条件构成土壤的生产力。
4. 简述土壤的基本组成?固体土粒部分:1.矿物质 2.有机质粒间空隙部分:3.水 4.空气 5.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
第一章土壤矿物质1. 原生矿物:直接来源于母岩的矿物质,其中岩浆岩是主要矿物质。
次生矿物:原生矿物质在水、二氧化碳、氧气的作用下分解转化而成。
土壤机械组成:根据土壤机械分析,分别计算各粒级的相对含量,即为机械组成活称土壤的颗粒分析。
土壤质地:根据土壤机械组成划分的土壤类型。
同晶替代作用:是指组成矿物质的中心离子被电性相同、大小相近的离子所代替的晶格构造保持不变的现象。
2.土壤中主要原生矿物的类型?石英、白云母、长石(正长石、斜长石)、辉石、角闪石和橄榄石以及其他硅酸盐类和非硅酸盐类。
3.土壤质地分类国际制和卡钦斯基制有何不同?国际制三级分类制,砂砾,粉粒,黏粒。
卡钦斯基制为二级分类制,物理性砂粒和物理性粘粒。
5.试述砂土,粘土的性质有何不同?如何评价质地好坏,过砂,过粘如何改良?1.不同1)砂质土总空间孔隙度小,间粒孔隙度大,降水和灌溉水容易渗入但失水强烈。
黏质土总孔隙度大,粒间空隙数目比砂质土多但狭小,雨水灌溉水难以下渗而排水困难。
2)砂质土养分少,缺少黏粒和有机质而保肥性弱,黏质土含矿质养分丰富,而且有机质含量较高。
土壤学复习资料-仅供参考
1。
土壤: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2。
土壤肥力:土壤能够持续不断供给植物生长所必需的水、肥、气、热,协调它们之间的矛盾及抵抗不良自然环境的能力.3.腐殖物质:土壤中在微生物及其酶作用下,新形成的一种暗色,含N、高分子芳香族化合物。
4。
腐殖化系数:单位质量有机物质碳在土壤中分解一年后残留有机碳量。
5.土壤机械组成:土壤中各级土粒所占重量百分数组合.6。
土壤质地:根据机械组成划分的土壤类型。
7.土壤容重:单位体积自然土壤的烘干重8。
土壤孔隙度:土壤孔隙的体积占整个土壤体积的百分数9.土壤结构体:土壤中的各级土粒或其中的一部分互相胶结,团聚而形成的大小、形状、性质不同的土团、土块、土片等。
10。
凋萎含水量:植物产生永久凋萎的植物含水量.11.田间持水量:土壤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时土壤含水量。
12。
饱和持水量:土壤中所有孔隙都充满水,此时土壤的含水量.13。
土水势:单位数量自由状态的水进入土壤后,在土壤各种力的作用力自由能的降低。
通常为负值。
14。
基质势:土壤水受到吸附力和毛管力的束缚,自由能的降低。
15.SPAC体系:由水势梯度引起水从土壤进入植物体,再向大气扩散的体系。
16.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土壤水的基质势或土壤水吸力是随土壤含水率而变化的,其关系曲线称为~~.17。
土壤热容量:单位体积或单位重量的土壤每升高1℃所需热量。
18.土壤导热率:单位厚度土壤温度相差1℃,每秒种传导通过单位断面的热量J数。
19.永久电荷:同晶置换一般形成于矿物的结晶过程,一旦晶体形成,它所具有的电荷就不受外界环境影响,故称之为永久电荷。
20。
等电点:土壤胶体解离的阳离子数和阴离子数相同,胶体净电荷为0时,溶液的PH值21。
土壤阳离子交换作用:扩散层内部与外部溶液离子浓度的差高于外部溶液为正吸附,低于外部溶液为负吸附。
22。
阳离子代换量(CEC):PH=7时,每Kg土吸附交换阳离子的厘摩尔数.Cmol(+)/kg 23.盐基饱和度(BS):指交换性盐基离子占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数。
土壤学知识点
绪论1.土壤五大物质组成:矿物质、有机物质、水、空气和生物.其中矿物质含量最多.2.土壤肥力、高产与高肥的关系。
土壤肥力指土壤能够同时和不断地供给与协调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肥气热的能力。
高肥不一定高产,若要高产需要注意土壤肥力的生态相对性。
3.土壤在植物生长中的主要作用:1.营养库的作用2.养分转化和循环作用3.雨水涵养作用4.生物的支撑作用5.稳定和缓冲环境变化的作用4.土壤: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产植物收获物的疏松表层,是在母质、生物、气候、地形和时间五大因子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自然体。
5.土壤生产力:在一定的生产管理制度下,土壤生产一种或一系列植物的能力。
这种能力以植物生物量或收获产量来衡量。
第一章1、风化作用的类型: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
2、岩浆岩中酸性岩和基性岩的指示矿物:酸性岩——石英。
超基性岩——橄榄岩。
3、岩浆岩的概念及类型概念:岩浆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后冷却、凝固、结晶而成的岩石。
类型:侵入岩、喷出岩或火山岩。
???4、岩石的类型:一类是由岩浆作用形成的岩浆岩(火成岩),第二类是由沉积作用等形成的沉积岩(水成岩),第三类是由沉积岩、岩浆岩等经过高温高压的影响发生了质变的变质岩。
5、岩石:是由各种地质作用产生的,由一种或多种矿物有规律的组合而成的矿物集合体。
6、风化作用:是指露出表面的矿物质岩石在地表温度、大气、水、生物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在原地发生的一系列物理崩解和化学变化的现象。
7、玄武岩与花岗岩的风化特点,哪个容易风化?玄武岩色泽易吸热,矿物成分复杂,且铁镁类矿物多。
易于化学分化,大部分成为黏粒物质。
分化产物多黏细,岩基含量丰富。
在湿热气候条件下,分化物及土壤层次深厚、黏重,保水保肥,易培育成高产稳产的农田。
花岗岩主要由长石、石英、黑云母等矿物组成,组成复杂,中粒、粗粒或似斑状结构,岩体中垂直节理发育。
P348、硅铝率大小与风化强度的关系。
硅铝率=二氧化硅/氧化铝,因此硅铝率越大,风化强度越弱。
土壤学资料
名词解释土壤: 地球陆地表面能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表层土壤肥力: 在植物生长全过程中,土壤供应和协调植物生长所需的水,肥,气,热的能力土壤质地: 按照土壤机械组成人为地划分的若干土壤类别,称为土壤质地土壤粒级: 通常根据土粒直径大小及其性质上的变化,将其划分为若干组,称为土壤粒级有机质矿质化作用: 复杂的有机质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进行彻底的分解,形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有机质腐殖化作用: 有机质在土壤微生物作用下形成结构,成分更为复杂的腐殖质的过程同晶异质代替: 指组成矿物的中心离子被电性相同,大小相近的离子岁代替而晶格构造保持不变的现象潜酸性: 指吸附在土壤胶体表面的交换性致酸离子,交换性氢和铝离子只有转移到溶液中,转变成溶液中的氢离子时,才会显示酸性,故称为潜酸性土水势: 把单位数量纯水可逆的等温的以无穷小量从标准大气压下规定水平的水池中移至土壤中某一点而称为土壤水所需做功的数量凋萎系数: 指植物产生永久凋萎时的土壤含水量,用它来表明植物可利用土壤水的下限土壤热容量: 指单位质量或容积的土壤每升高(或降低)1℃所需要(或放出)的热量阳离子交换量: 土壤所能吸附或交换的阳离子的容量盐基饱和度: 交换性盐基占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比氧化还原电位: 由于溶液中氧化态物质和还原态物质的浓度关系变化而产生的电位反硝化作用: 反硝化细菌在缺氧条件下还原硝酸盐释放出分子态氮或一氧化二氮的过程土壤发生层: 指土壤形成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特定性质和组成的大致与地面相平行的并具有成土过程特定的层次土壤剖面: 是一个具有土壤的垂直断面,其深度一般达到岩基或达到地表沉积体的相当深度为止.田间持水量: 指降水或灌溉后,多余的重力水已经排除渗透水流已降至很低或基本停止时土壤所吸持的水量激发反应:又称起爆反应.指外加有机物质或含氮物质而使土壤中原来有机质的分解速率改变的现象腐殖化系数:土壤中单位有机物质经过一年后所形成的腐殖物质的数量碱化度:是指土壤胶体吸附的交换性钠离子占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比土壤退化:一种或数种营力结合,致使干旱,半干旱及亚湿润干旱区农田,草原,牧场森林和林地的生物或经济生产力及复杂性下降或丧失土壤质量:土壤在生态系统界面内维持生产,保障环境质量,促进动物和人类健康行为的能力土壤污染:当土壤中含有害物质过多,超过土壤的自净能力,就会引起土壤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害物质或其分解产物在土壤中逐渐积累通过"土壤-植物-人体",或通过"土壤-水-人体"间接被人体吸收达到危害人体健康的程度,叫土壤污染化学风化:指岩石矿物在水,氧,二氧化碳等参与下进行的过程,包括溶解,水化和氧化的作用土壤有机质:存在于土壤中的所有含碳的有机化合物土壤孔隙度:单位容积的土壤中孔隙容积所占的百分数简答题1:分析砂土与粘土的肥力特点及如何改良利用?答:(一)特点:砂土粘土水透水快,蓄水难透水慢,蓄水力强肥养分缺乏,保肥力差,供肥快养分丰富,保肥力强,供肥慢气透气性强透气性差热温差大温差小,属冷性土耕性易耕作,但耕作质量差不易耕作(二)改良利用:利用砂质土时要注意选择种植耐寒品种,保证水源供应,及时进行小定额灌溉,要防止漏水漏肥,采用土表覆盖以及减少土表水分蒸发;因为砂质土的养分含量低,保水性差,热容量小,温度变化快保肥性弱,速效养分易随雨水和灌溉水流失.而对于粘质土则在耕作时注意采用深沟,密沟,高畦,或通过深耕和开深线沟破坏紧实的心土层以及采用暗管和暗沟排水等以避免或减轻涝害.因为粘质土通气透水不良,热容量大,昼夜温差变幅较小.2:土壤有机质对土壤肥力有什么作用?答:(一)改善土壤保肥供肥能力(1)提供矿质养分(2)提高土壤保肥能力(3)促进土壤养分有效性(4)提高土壤缓冲性(二)改善土壤物理性质(1)改善土壤结构性(2)提高土壤保水能力改善其他土壤物理性质(三)改善土壤生物性质(1)提高土壤生物活性(2)促进植物生长3:团粒结构在土壤肥力方面有什么特点及如何创造团粒结构?答:(一)特点:(1)能够协调水分空气的矛盾(2)能够协调土壤有机质中养分的消耗和积累的矛盾(3)能够稳定土壤温度,调节水的状况(4)改良根系和有利于作用根系生长(二)措施:(1)增施有机肥(物)料(2)扩种绿肥牧草,实行合理轮作(3)合理的灌溉(4)调节土壤的酸碱性(5)使用土壤结构改良剂4:分析水分对土壤热特性的影响?答:土壤热特性感包括:土壤热容量,热导率,导温率通过灌排水量来调节土壤热容量,进而调节土壤温度5:农民有"锄头地下有火,锄头地下有水"的说法,这种说法是否矛盾?为什么?答:不矛盾.旱时锄地,可切断毛细管,减少水分蒸发,增加土壤保水能力,所以说"有水";涝时锄地,有利于土壤通气,提高土温,水分蒸发,所以说"有火".6:说明土壤酸碱反应对土壤养分有效度的影响有哪些?答:土壤酸碱度对土壤养分有效度的影响:在pH6~7的微酸条件下,土壤养分的有效性最好,最有利于植物生长.在酸性土壤中容易引起钾,钙,镁,磷等元素的短缺,而在强碱性土壤中容易引起铁,铜,硼,锰和锌的短缺.土壤酸碱度还通过影响微生物的活动而影响植物的生长.酸性土壤一般不利于细菌活动,根瘤菌,褐色固氮菌,氨化细菌和硝化细菌大多生长在中性土壤中,它们在酸性土壤中难以生存,很多豆科植物的根瘤常因土壤的酸性增加而死亡.真菌比较耐酸碱,所以植物的一些真菌常在酸性或碱性的土壤中发生.pH3.5~8.5是大多数维管束植物的生长范围,但胜利最适范围要比此范围窄得多.pH小于3或大于9时大多数维管束植物便不能生存.7:影响阳离子交换量的因素有哪些?答:1:胶体数量:质地越粘,土壤的交换量就越大2:胶体种类:腐殖质胶体具有极大的表面积,因此腐殖质含量越高,阳离子交换量越大3:土壤的pH值:含腐殖质多的土壤,交换量受pH影响显著4:陪伴阴离子类型8:影响土壤交换性离子有效性的因素有哪些?答:1:胶体类型:不同类型的土壤胶体,所带的负电荷差异越大2:土壤质地:土壤质地越粘重,土壤负电荷量越多土壤阳离子交换量越多3:土壤pH:随土壤pH增高,土壤可变负电荷增加,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增大9:简述土壤中氮素的转化途径.答:(一)土壤中氮素的有效化1:有机氮的矿化2:硝化(二)土壤中氮素的无效化1:粘粒对铵的固定2:形成有机质3:氨的挥发4:硝酸盐的淋失5:反硝化脱氮10:简述土壤中磷素存在的主要形态有哪些?答:(一)有机磷(1)植素类(2)核酸类(3)磷脂类(二)无机磷(以两种分类形式)(1)磷酸铁/铝类化合物(2)磷酸钙/镁类化合物(3)闭蓄态磷水溶态,吸附态,矿物态11:。
土壤学复习资料
(0)绪论1、土壤肥力的生态性相对性(1)土壤肥沃或者不肥沃是针对植物而言的,应从植物的生态要求出发来认识土壤肥力的生态相对性。
(2)如果植物的生态要求和土壤所能提供的生态性质不一致,即使土壤具有丰富的物质和能量,植物也不能利用或利用很少。
(3)通俗意义上讲的土壤肥力高低,如果不指明植物,一般只能说明其有机质和养分的高低及适宜的物理性质。
2、土壤肥力的量化指标(1)以地上部分生物量来评价(2)以土壤的某些性质和养分数值来评价如:土层厚度、土壤质地、pH值、有机质含量、养分含量、全氮等。
3、肥力的影响因素水气热:受土壤中不同粗细颗粒的控制。
土壤颗粒的粗细取决于母岩中稳定性矿物和易分解矿物的比例。
养分:(1)受母岩释放的养分多少控制。
土壤养分取决于母岩中含有的盐基离子即金属离子的数量。
(2)受土壤细粒部分吸持养分能力的影响。
一、土壤矿物质1、层状硅酸盐粘土矿物(是胶体的主要成分)(一)构造特征:(1)硅氧四面体,硅氧四面体是硅酸盐矿物的最基本的结构单位。
(2)铝氧八面体3、单位晶层:1:1型单位晶层:由一个硅片和一个铝片构成。
硅片顶端的活性氧与铝片底层的活性氧通过共用的方式形成单位晶层。
这样1:1型层状铝硅酸盐的单位晶层有两个不同的层面,一个是由具有六角形空穴的氧原子层面,一个是由氢氧构成的层面。
2:1型单位晶层:由两个硅片夹一个铝片构成。
两个硅片顶端的氧都向着铝片,铝片上下两层氧分别与硅片通过共用顶端氧的方式形成单位晶层。
这样2:1型层状硅酸盐的单位晶层的两个层面都是氧原子面。
2:1:1型单位晶层:在2:1单位晶层的基础上多了一个八面体片水镁片或水铝片,这样2:1:1型单位晶层由两个硅片、一个铝片和一个镁片(或铝片)构成。
4、同晶替代:同晶替代的结果使土壤产生永久电荷,能吸附土壤溶液中带相反电荷的离子,使土壤具有保肥能力。
2、土壤中同晶替代的规律1)高价阳离子被低价阳离子取代的多;因此,土壤胶体一般其净电荷为阴性。
土壤学常用资料
土壤学常识1、土壤是由土壤矿物质和土壤有机质组成的。
其中土壤矿物质是土壤的主要组成物质,是土壤的“骨骼”;土壤有机质是全球重要的碳库,是形成温室效应的原因之一。
2、土壤中含石砾、砂粒、粉粒、粘粒的百分之多少叫做机械组成。
根据机械组成将土壤划分为3个基本质地类型:砂土、壤土、粘土。
砂土的性质:轻、薄、暖;壤土的性质:柔、沃、温;粘土的性质:重、壮、冷。
3、土壤质地的改良措施:①客土:即通过砂掺粘或粘掺砂,但其土方量和人工量很大,可逐年进行,果、桑、茶园等可先改良树墩或树行的土壤。
②放淤改良:我省东营地区通过淤灌改良土壤质地。
③施用有机肥种绿肥作物:如苜蓿、紫云英等。
4、组成土壤矿物质的最重要的5种元素:O、Si、Al、Fe、Ca;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
5、土壤矿物质按来源可分为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按矿物的结晶状态可分为结晶质和非晶质。
6、概念对比:①原生矿物:地壳深处的岩浆冷凝而成的矿物。
代表:石英、云母次生矿物:由原生矿物经化学变化(如变质作用和风化作用)形成的矿物。
代表:高岭石、蒙脱石、伊利石②结晶质:土壤次生矿物以结晶层状硅酸盐粘土矿物为主。
非晶质:具有氧化物和水化氧化物性质的矿物。
(Si、Fe、Al)7、土壤有机质是指存在于土壤中的所有含碳的有机物质,它包括土壤中各种动植物残体、微生物体及其分解和合成的各种有机物质。
土壤有机质由腐殖质和非腐殖质组成,腐殖质由腐殖物质和非腐殖物质组成。
8、概念对比:①土壤腐殖质:除未分解和半分解动植物残体及微生物体以外的有机物质的总称。
非腐殖质:未分解或半分解的动植物残体及微生物体。
②腐殖物质:是土壤有机质的主体,也是土壤中最难降解的组分,一般占土壤有机质的60%~80%。
是经土壤微生物作用后由多酚和多醌类物质聚合而成的含芳香环结构的新形成的黄色至棕黑色的非晶形高分子有机化合物。
(胡敏酸、胡敏素、富啡酸)非腐殖物质:为有特定物理化学性质、结构已知的有机化合物,其中一些是经微生物改变的植物有机化合物,而另一些则是微生物合成的有机化合物。
土壤学期末复习资料
土壤学期末复习资料一、引言土壤学是研究土壤的形成、特征与功能的学科,对于农业、环境科学和生态学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学期末复习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全面回顾和巩固,本文将提供一份土壤学期末复习资料,帮助学生进行复习。
二、土壤的形成与发育1. 土壤的定义:土壤是由矿质颗粒、有机质、水、气和生物组成的地球表面的自然体系。
2. 土壤形成的过程:物质的来源、迁移、转化和沉积等过程是土壤形成的关键。
这些过程受到气候、母岩、生物和时间的影响。
3. 土壤发育的因素:气候、母质、生物、地形和时间是影响土壤发育的主要因素。
三、土壤的物理性质1. 容重:土壤单位体积的重量。
2. 孔隙度:土壤中孔隙的占据体积。
3. 饱和含水量和田间持水量:土壤中的水分含量。
4. 土壤颗粒分布:砂、粉砂、粘土和壤土的含量和比例。
5. 平均颗粒直径:反映土壤颗粒的大小。
四、土壤的化学性质1. 土壤酸碱度:土壤的pH值对植物的生长有重要影响。
2. 土壤养分:氮、磷、钾和微量元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3. 阴阳离子交换能力:土壤中阴阳离子的吸持与释放能力。
4. 有机质含量:土壤有机质对土壤肥力和微生物活性具有重要作用。
五、土壤的生物学性质1. 微生物的作用:土壤中微生物对有机质分解和养分转化起到重要的作用。
2. 土壤动物:土壤中的蚯蚓、昆虫、线虫等有助于土壤通气和有机质分解。
3. 土壤生态系统:土壤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包括土壤生物群落、能量流动和物质转化等过程。
六、土壤与植物的相互关系1. 植物对土壤的影响:植物根系的生长和分泌物对土壤结构和养分循环起到重要作用。
2. 土壤对植物的影响:土壤肥力和水分状况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有直接影响。
3. 植物与土壤的相互作用可以形成土壤植被系统,对于土壤的保持和改良具有重要意义。
七、土壤与环境的关系1. 土壤污染:土壤中的重金属、有机物和农药等污染物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2. 土壤保护与修复:采取适当的土壤保护措施和修复技术可以减少土壤侵蚀和污染。
土壤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1.土壤:能产生植物收获的地球陆地表面的疏松表层;2.土壤容重:指单位体积自然土体(包含孔隙)的干重;3.土壤退化:指土壤数量的减少和质量的降低;4.土壤养分:指主要由土壤供给的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5.BS:盐基饱和度是指交换性盐基离子占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率;;6.富铝化作用:在湿热气候条件下,土壤中矿物发生强烈化学风化,铝、硅、铁和盐基物质发生分离,硅和盐基物质被大量淋失,铝和铁在土壤中发生相对富积;7.土壤圈:覆盖于陆地和浅水域底部的土壤所构成的一种连续体或覆盖层;8.粘化作用:指土壤中粘粒的形成和积累过程。
9.土壤肥力:在植物生长的全过程中,土壤供应和协调植物生长所需的水、肥、气、热的能力;10.CEC:单位质量的土壤所含有的交换性阳离子(+)的多少;11.土壤质量:土壤质量是土壤在生态系统界面内维持生产,保障环境质量,促进动物与人类健康行为的能力;12.土壤结构性:土壤中单粒、复粒的数量、大小、形状、性质及其相互排列和相应的孔隙状况等综合特性;13.有机质腐质化:有机质在土壤微生物作用下形成结构、成分更为复杂的腐殖质的过程;14.田间持水量:毛管悬着水达最大时的土壤含水量称田间持水量;15.土壤热容量:指单位重量或单位体积的土壤温度升高1度或降低1度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卡/克.度);16.土壤污染: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进入土壤并积累到一定程度,引起土壤质量恶化的现象。
17.有机质矿质化:复杂的有机质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进行彻底的分解,形成CO2和H2O的过程。
(二)填空题1.土壤肥力因素有水、肥、气和热。
2.人们常说的五大圈层系统分别为岩石圈、土壤圈、水圈、生物圈、大气圈。
3.土壤热量的来源主要有太阳辐射能、生物热和地热三种。
4.影响土壤可塑性的因素主要有有机质、土壤质地、交换性阳离子等。
5.目前我国土壤退化的类型主要有水土流失、土壤酸化、土壤盐碱化、土壤污染等。
6.五大自然成土因素分别是母质、生物、地形、时间、气候。
土壤学知识点
一、名词解释1.土壤:指地球陆地表面能够产生植物收货物的疏松表层。
2.土壤肥力:在植物生活的各个阶段,土壤供给和协调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水、肥、气、热的能力。
3.土壤生产力:是指土壤在外界环境的影响下,土壤表现出来的实际生产植物产量的能力。
4.土壤圈:指地球上大气圈层、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交界面上的一个圈层,是地球各圈层间物质和能量交换的枢纽。
5.矿物:指天然产出的,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内部构造和物理属性的元素和化合物。
6.土壤粒级:单粒直径大小不同,其组成和性质也随之变化,据此将土壤单粒划分为若干粒径等级。
7.土壤质地,依据土壤机械组成相近与否而花费的土壤组合叫做土壤质地。
8.土壤有机质:是泛指以各种形态和状态存在于土壤中的各种含碳有机化合物。
9.土壤腐殖质:指除了未分解和半分解的动、植物组织和土壤生命体等以外的土壤有机化合物的总称。
10.矿质化作用:是指复杂的有机物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为简单的化合物,同时释放出矿质养料和能量的过程。
11.腐殖化过程:动、植物、微生物残体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通过生化和化学作用形成腐殖质的过程。
12.容重:在自然条件下,单位容积内,干土壤的重量称为土壤容重。
13.土壤孔度:在一定容积的土体内,土壤空隙容积占整个土壤容积的百分数。
14.土壤结构性:指土壤结构体的形状、大小、排列和相应的孔隙状况等综合性状。
15.土壤结构体:指原生土粒和次生土粒的排列状况和组合状况。
16.毛管空隙:土壤中具有毛管作用的那一部分孔隙。
17.土壤水分常数:在一定条件下土壤特征性的含水量。
18.田间持水量:指田间水饱和后,经24小时渗透,土壤所能保持的最大含水量。
19.萎焉系数:植物因缺水凋萎,且不能复原时的土壤含水量。
20.土水势:单位数量纯水可逆的、等温的、无限量的在标准大气压下,从规定水平的水池移至土壤中某一点所必需做的功。
21.土壤水吸力:指土壤水在承受一定吸力时所处的能态。
22.水分特征曲线:土壤水吸力与土壤含水量间的关系曲线。
土壤学重点知识归纳总结
土壤学重点知识归纳总结土壤是地球上由岩石经历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形成的一种自然体系,是支持植物生长和提供养分的重要介质。
了解土壤学的重点知识对于农业、环境科学以及生态学等领域的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土壤学的关键概念、土壤成分、土壤分类以及土壤生物活动等内容进行系统的归纳总结。
一、土壤学的关键概念1.土壤的定义与作用:土壤是由固体颗粒、有机质、水、空气以及微生物等组成的自然体系。
它起到了保持水分、供养植物、调节气候、滋养生物等重要作用。
2.土壤形成因素:土壤形成受到岩石母质、气候、生物、地形以及时间等因素的影响。
通过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作用,岩石逐渐分解并转化为土壤。
3.土壤剖面与土层:土壤剖面是指从地表到岩石层的垂直土壤截面。
土壤剖面通常包括有机质贯穿的O层、混合有机质与矿物质的A层、矿质富集的B层、与岩石母质相接触的C层以及岩石层。
二、土壤成分与性质1.土壤固体颗粒:土壤固体颗粒主要包括砂、粉砂、粉砂、黏土等不同粒径的颗粒。
这些颗粒大小不同,影响土壤的透水性、保水性以及呼吸性等性质。
2.土壤有机质:土壤有机质主要由植物和动物的遗体、残骸以及分解产物组成,具有保持水分、改进土壤结构、提供养分和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等重要作用。
3.土壤水分与空气:土壤中的水分主要存在于颗粒间隙和孔隙中,对植物生长和土壤微生物活动至关重要。
土壤中的空气则是根系呼吸和土壤微生物呼吸的重要供氧来源。
4.土壤pH值与养分:土壤的酸碱性可以通过pH值来表征,不同pH值对植物和微生物的生长都有影响。
土壤中的养分包括氮、磷、钾等主要元素,对植物生长起到关键作用。
三、土壤分类1.土壤纲和亚纲:土壤学家根据土壤剖面发育特征和遗传因素,将土壤分为不同级别的纲和亚纲,以便更好地理解和研究土壤。
2.土壤属和亚属:在土壤纲和亚纲的基础上,根据土壤的一些发育特征,进一步将土壤划分为不同的属和亚属。
3.土壤单元和土壤系:土壤单元是在地理空间上划定的一块土壤单元,而土壤系是一系列相对一致的土壤单元的集合。
土壤学复习资料
土壤学复习资料(总4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土壤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土壤: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产植物收获物的那一疏松的表层。
肥力:肥力是土壤的基本属性和质的特征,是土壤从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方面,供应和协调植物生长的能力。
矿物:矿物指岩石圈中化学元素的原子或离子通过各种地质作用形成的,并在一定条件下相对稳定的自然产物。
岩石:岩石即指由各种地质作用形成的,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的集合体。
坡积物:坡积物是由于山坡上部的风化碎屑物质,经雨水或融雪水的冲刷,搬运到山坡的中﹑下部堆积而成的。
淤积物:又称冲积物或沉积物,风华碎屑物质,受河流(经常性水流)的侵蚀,搬运和堆积而成的。
我国三大冲积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新生体:在土壤形成过程中新产生的或聚积的物质。
侵入体:位于土体中,但不是土壤形成过程中聚积和产生的物体。
土壤有机质:土壤有机质指存在于土壤中的所有含碳的有机化合物。
主要包括土壤中各种动物,植物残体,微生物体及其分解和合成的各种有机化合物。
☆土壤有机质的矿质化:土壤有机质的矿质化过程指复杂的土壤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为简单的无机化合物的过程。
☆土壤有机质的腐殖化:腐殖质的形成过程称为腐殖化过程。
土壤有机质的腐殖化过程指土壤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把有机质分解产生的简单有机化合物及中间产物转化成更复杂的,稳定的,特殊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腐殖质的过程。
土壤腐殖质:土壤腐殖质是由芳香族有机化合物和含氮化合物缩合成的一类复杂的高分子有机物。
土壤颗粒组成:土壤中各级土粒的百分含量。
☆土壤质地:指按土壤颗粒组成进行分类,将颗粒组成相近而土壤性质相似的土壤划分为一类并命名。
☆土壤容重:又称土壤的假比重,指在田间自然状态下(包括土粒之间的孔隙),每单位体积土壤的干重。
☆土壤比重:又称土粒密度,指单位体积的固体土粒的质量(不包括粒间空隙)。
土壤学复习资料
土壤学复习资料
土壤是指在地球表面形成的由岩石、矿物、有机物质、空气、水和生物组成的复杂体系。
土壤学是研究土壤的性质、成分、形成、演化、利用和保护的科学。
以下是土壤学的重要知识点:
一、土壤的组成:土壤由无机颗粒、有机物质、空气和水四部分组成。
其中,无机颗粒有砂、粉砂、粘土三种,有机物质包括植物、动物尸体、粪便、腐烂物等。
二、土壤的分类:土壤一般分为石灰性土壤、酸性土壤和盐碱土壤三种。
按成因划分有沉积土壤、风积土壤、岩石土壤、植被土壤和人工土壤等。
三、土壤的性质:土壤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生物性质。
物理性质有质地、结构、孔隙度、密度等;化学性质有酸碱、有机质含量、微量元素等;生物性质有微生物、根系、土壤生态系统等。
四、土壤的形成:土壤的形成与气候、地形、植被、水文等因素有关。
土壤形成的过程主要包括物质分解、淋溶作用、风化作用、水的侵蚀和生物作用等。
五、土壤质量评价:土壤质量评价主要从土壤理化性质、生态系统功能和土壤污染三个方面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土壤进行分类和管理。
六、土壤利用和保护:土壤作为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基础资源,必须进行合理利用和保护。
合理利用土壤应根据土壤性质、用途和传统农耕习惯等进行,保护土壤主要包括防止水土流失、降低土壤污染、增加有机质、合理施肥等。
以上是土壤学的主要知识点,复习时要注意重点并结合实际问题进行思考,这样对于日后的土壤利用和保护能够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土壤学资料
土壤学复习资料绪论土壤:陆地上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表层。
土壤肥力:在植物生活的全过程中,土壤具有的能供应与协调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水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
第一章土壤的基本物质组成一、高岭石粘土矿物、蒙脱石粘土矿物和伊利石粘土矿物异同点:高岭石粘土矿物特点:1:1型晶层结构;连接力最强,具有非膨胀性;晶层内部没有或极少有同晶置换现象,电荷数量少;可塑性、粘结性、粘着性、和吸湿性都较弱,胶体特性较弱;保水保肥能力差。
蒙脱石粘土矿物:2:1型晶层结构;连接力最弱,具有膨胀性;普遍发生同晶置换现象,电荷数量大;可塑性、粘结性、粘着性、和吸湿性都较强,胶体特性较突出;保水保肥能力最强。
伊利石粘土矿物:2:1型晶层结构;连接力较强,具有非膨胀性;普遍发生同晶置换现象,电荷数量大;可塑性、粘结性、粘着性、和吸湿性适中,胶体特性位于高岭石和蒙脱石之间,保水保肥能力较强。
二、土壤的矿物组成与化学组成土壤矿物质可分为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
原生矿物:在风化过程中没有改变化学组成而遗留在土壤中的一类矿物。
次生矿物:原生矿物在风化和成土作用下,新形成的矿物。
土壤矿物质的化学组成有0、Si、Al、Fe、Ca、Mg、K、Na、Ti、C等,其中SiO、2 Al0、Fe0占土壤矿质总质量75%以上。
矿2物3质颗粒23越粗大,含石英及原生原生铝硅酸盐类愈多;反之,矿物质颗粒愈小,含石英及原生原生铝硅酸盐类愈少,而次生矿的含量愈多。
土壤的机械组成(一)土壤粒级土壤粒级一般将土粒分为石砾、砂粒、粉砂粒、粘粒四级。
各粒级矿物组成和化学组成:矿物组成:砂粒和粉粒主要是由各种原生矿物组成,其中石英最多,其次是原生硅酸盐矿物;粘粒中基本上是次生矿物。
化学组成:砂粒和粉粒以石英和长石等原生矿物为主,二氧化硅含量较高;粘粒以次生硅酸盐矿物为主,铁、钾、钙、镁等地含量较多。
各级土粒的主要特征:・1.石砾及砂粒它们是风化碎屑,其所含矿物成分和母岩基本一致,粒级大,抗风化,养分释放慢,比表面积小,无可塑性、粘结性、粘着性和吸附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学复习资料绪论土壤:陆地上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表层。
土壤肥力:在植物生活的全过程中,土壤具有的能供应与协调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水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
第一章土壤的基本物质组成一、高岭石粘土矿物、蒙脱石粘土矿物和伊利石粘土矿物异同点:高岭石粘土矿物特点: 1:1型晶层结构;连接力最强,具有非膨胀性;晶层内部没有或极少有同晶置换现象,电荷数量少;可塑性、粘结性、粘着性、和吸湿性都较弱,胶体特性较弱;保水保肥能力差。
蒙脱石粘土矿物:2:1型晶层结构;连接力最弱,具有膨胀性;普遍发生同晶置换现象,电荷数量大;可塑性、粘结性、粘着性、和吸湿性都较强,胶体特性较突出;保水保肥能力最强。
伊利石粘土矿物:2:1型晶层结构;连接力较强,具有非膨胀性;普遍发生同晶置换现象,电荷数量大;可塑性、粘结性、粘着性、和吸湿性适中,胶体特性位于高岭石和蒙脱石之间,保水保肥能力较强。
二、土壤的矿物组成与化学组成土壤矿物质可分为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
原生矿物:在风化过程中没有改变化学组成而遗留在土壤中的一类矿物。
次生矿物:原生矿物在风化和成土作用下,新形成的矿物。
土壤矿物质的化学组成有O、Si、Al、Fe、Ca、Mg、K、Na、Ti、C等,其中SiO2、Al2O3、Fe2O3占土壤矿质总质量75%以上。
矿物质颗粒越粗大,含石英及原生原生铝硅酸盐类愈多;反之,矿物质颗粒愈小,含石英及原生原生铝硅酸盐类愈少,而次生矿的含量愈多。
土壤的机械组成(一)土壤粒级土壤粒级一般将土粒分为石砾、砂粒、粉砂粒、粘粒四级。
各粒级矿物组成和化学组成:矿物组成:砂粒和粉粒主要是由各种原生矿物组成,其中石英最多,其次是原生硅酸盐矿物;粘粒中基本上是次生矿物。
化学组成:砂粒和粉粒以石英和长石等原生矿物为主,二氧化硅含量较高;粘粒以次生硅酸盐矿物为主,铁、钾、钙、镁等地含量较多。
各级土粒的主要特征:▪1.石砾及砂粒它们是风化碎屑,其所含矿物成分和母岩基本一致,粒级大,抗风化,养分释放慢,比表面积小,无可塑性、粘结性、粘着性和吸附性。
无收缩性和膨胀性。
SiO2含量在80%以上,有效养分贫乏。
▪2.粉砂粒颗粒较小,容易进一步风化,其矿物成分中有原生的也有次生的,有微弱的可塑性、膨胀性和收缩性。
湿时有明显的粘结性,干时减弱。
粒间孔隙毛管作用强,毛管水上升速度快。
SiO2含量在60%—80%之间,营养元素含量比砂粒丰富。
▪3.粘粒颗粒极细小,比表面积大,粒间孔隙小,吸水易膨胀,使孔隙堵塞,毛管水上升极慢。
可塑性、粘着性、粘结性极强,干时收缩坚硬,湿时膨胀,保水保肥性强,SiO2含量在40%—60%之间,营养元素丰富。
(二)土壤质地土壤质地:土壤中各粒级土粒含量百分率的组合及其所表现的粘砂特性。
我国将土壤分为三大组:砂土、壤土、粘土。
土壤质地与肥力关系:1、砂土类质地特点:松散的土壤固相骨架,砂粒多,粘粒少,粒间空隙大肥力特点:通气性、透水性强;易耕作;蓄水弱,抗旱能力弱;养分含量少;保肥能力差,有机质分解快,养分供应快;土温变化快。
对植物生长影响:发小苗,不发老苗2、粘土类质地特点:孔隙小,多为极细的毛管孔隙。
肥力特点:保水保肥性强;养分含量丰富;土温较稳定,温差小;透水、透气性差;耕作困难,宜耕期短。
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发老苗,不发小苗3、壤土类质地特点:一定的大孔隙和相当的毛管孔隙,含有适量的砂粒、粉粒和粘粒,兼砂质土和粘质土的优点,是理想的农业土壤。
肥力特点:含水量适宜;土温比较稳定;耕性好,宜耕期长;通气透水性好。
对植物生长影响:既发小苗又发老苗(三)土壤质地的改良1.增施有机肥料:有机质的粘结力比砂粒强,比粘粒弱;家畜粪便,绿肥,秸杆还田。
2.掺砂掺粘、客土调剂:泥入砂,砂掺泥,以改良质地,改善耕性。
3.翻淤压砂、翻砂压淤4.引洪放淤、引洪漫沙5.根据不同质地采用不同的耕作管理措施第二章土壤有机质(O.M)土壤有机质一般呈三种状态:新鲜有机质:土壤中未分解的动、植物残体。
半分解的有机质:有机质已被分解,多呈分散的暗黑色小块。
腐殖质:有机残体在土壤腐殖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类褐色或暗褐色高分子有机化合物。
土壤有机质的转化过程:1、矿化过程指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为简单无机物的过程,其最终产物为二氧化碳、水等,而N、P、S等以矿质盐类释放出来,同时放出热量,为植物和微生物提供养分和能量。
1)糖类化合物的转化2)含氮有机质的转化:水解作用——氨化作用——硝化作用3)含P、含S有机化合物的转化2、腐殖质化过程进入土壤的有机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转变为比原物质组成更为复杂、结构更为稳定的腐殖质的过程。
腐殖质的性质:腐殖质具有带电性:腐殖质为两性胶体,通常以带负性为主;其所带电荷为可变电荷,对阳离子有很高的吸附力。
腐殖质的吸水性:腐殖质是亲水胶体,吸水量可超过500%,具有膨胀性与收缩性。
腐殖质的稳定性:化学稳定性高,抗分解能力强。
影响土壤有机质转化的因素:(1)有机质的碳氮比和物理状态通常植物残体中的C/N为40:1;当土壤有机质中C/N小于25:1时,才有细菌利用之外多余的氨气供硝化过程的进行或供植物直接利用,在C/N为10:1时,土壤矿质氮累积更多。
(2)土壤水、热状况1.温度在30度,土壤水分含量接近最大持水量的60%-80%,有机质分解强度最大;2.温度和含水量二者之中,一个数值增大,另一个数值同时减少时,有机质的分解强度则受限制因素的制约;3.温度和含水量低于或高于最适点时,都会减弱有机质的分解程度。
(3)土壤通气状况通气状况直接影响分解有机质的微生物群落分解的速度和最终产物。
(4)土壤酸碱性酸性环境适宜真菌活动,中性环境适宜细菌繁殖,微碱性环境适宜硝化细菌活动。
土壤有机质对土壤肥力的作用:(一)土壤养分的主要来源含有极为丰富的N、P、S等元素,它们的有机化合物是植物营养物质在土壤中的主要存在形式。
(二)提高士壤的保肥性属胶体物质,具有巨大的比表面和表面能,带有大量负电荷,提高其吸附能力;属两性胶体,具有较强的缓冲作用。
(三)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降低粘土的粘结力,增加砂土的粘结力,改善不良质地的耕作性能;改善土壤的渗水性,减少水分蒸发。
(四)有助于消除土壤的污染土壤中含有的胡敏酸有助于消除土壤中农药残毒及重金属离子的污染。
(五)促进作物的生长发育含有的胡敏酸(极低浓度下)具有芳香族的多元酚官能团,可以加强植物的呼吸过程,提高细胞膜的透性,促进养分进入植物体,还能促进新陈代谢,细胞分裂,加速根系和地上部分的生长。
土壤水分土壤水的重要意义:1)土壤水是作物吸收水分的主要来源,因此是作物生存的重要条件;2)土壤水是土壤内部化学、生物和物理过程不可缺少的介质;3)土壤水是土壤肥力的重要因素。
土壤水分的保持土壤水来源于降雨或灌溉水,当水分进入土体时,就同时受到三种引力即土粒和水界面的吸附力、土体的毛管引力、重力作用,沿土粒表面和土粒之间的孔隙移动、渗透,并使部分水分保留在土壤孔隙内,也有部分水在重力作用下排出土体。
土壤水分的类型与性质(一)土壤吸湿水:固相土粒藉其表面的分子引力和静电引力从大气和土壤空气吸附气态水,附着于土粒表面成单分子或多分子层。
土壤吸湿水含量高低主要取决于土粒的比表面积和大气相对湿度(呈正相关)。
吸湿系数:吸湿水达到最大值时的土壤含水量(二)膜状水:吸湿水达最大后,土粒还有剩余的引力吸附液态水,在吸湿水外围形成一层水膜。
凋萎系数:当土壤含水量不能够正常供给植物吸收时的土壤含水量。
(一般情况下,土壤的凋萎系数是吸湿系数的1.5倍)最大分子持水量:当膜状水达最大厚度时的土壤含水量。
(包括吸湿水和膜状水,其数值相当于最大吸湿量的2-4倍)(三)土壤毛管水:当土壤水含量超过最大分子持水量后,水分不受土粒引力作用,成为可移动的自由水,而靠毛管力保持在土壤孔隙中的水分称土壤毛管水。
毛管水的数量主要取决于土壤质地、腐殖质含量、土壤结构状况。
只有粘、砂比例适当,有机质含量丰富,具有良好团粒结构的土壤,其内部发达的毛管孔隙才能保持最大量的水分。
根据土层中毛管水与地下水有无连接,将毛管水分为:毛管支持水和毛管悬着水。
毛管支持水:地下水层藉毛管力支持上升进入并保持在土壤中的水分。
毛管悬着水:当地下埋藏较深时,降雨或灌溉水靠毛管力保持在土壤上层未能下渗的水分。
田间持水量:毛管悬着水达最大时的土壤含水量。
(它是农田土壤所能保持的最大水量,也是旱地作物灌溉水量的上限,超过的水分会受重力作用流失到下层) 田间持水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土壤孔隙的大小和数量。
(四)土壤重力水:当土壤水含量超过田间持水量后,过量的水不被毛管吸持,在重力作用下沿着孔隙向下渗漏成为的多余的水。
土壤全蓄水量(饱和持水量):当重力水达饱和,即土壤所有孔隙都充满水分的含水量。
土壤水分常数:反映土壤水形态和性质转变点的几个特征性含水量。
土壤质量含水量:土壤中保持的水分质量占土壤质量的分数(g/kg)。
质量含水率:θm=(m 1-m 2)/m 2.m 1 : 湿质土壤 ; m 2 : 干质土壤基数:105℃轻质土壤烘干8小时,至恒重,粘粒土壤16小时以上。
土壤容积含水量:容积含水率θv= 土壤水分容积/土壤总容积或θv (%)= 土壤水分容积/土壤总容积×100% θv 与θm 的关系:(由于水的密度近似为1g/cm3)θv=θm ·ρ÷1000×100%,ρ为土壤容重土壤相对含水量:土壤实际含水量占该土壤田间持水量的百分数。
水层厚度(D w ):指一定厚度(h )土层含水厚度,单位常用mm 。
%100%()%(⨯=田间持水量)土壤含水量土壤相对含水量t m θθD土壤质量含水量×土壤容重×h÷1000w =土壤的2要素:有效性和流向土壤水分的能态土水势:指将单位水量从一个土-水系统移到温度和它完全相同的纯水池时所做的功。
纯水池:没有土壤基质和溶质,且与土-水系统处于相同大气压和同一高度的参比系统。
通常规定纯水池参比系统的水势能为零,故土水势一般为负值,主要有以下几个分势组成:1)基质势:指将单位水量从一个平衡的土-水体系移到另一个没有土壤基质,而其他状态完全相同的水池所做的功。
(饱和土壤水不受基质吸持,其基质势为0)2)压力势:指将单位水量从一个土-水体系移到另一个压力不同,而其他状态完全相同的水池所做的功。
(不饱和土壤,其孔隙与大气相通,故其压力势为0)3)溶质势:指将单位水量从一个平衡的土-水体系移到另一个没有溶质而其他状态完全相同的水池所做的功。
(土壤水若不含基质,其基质势为0)4)重力势:指由于重力场位置不同于参比状态水平面而引起的势能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