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西域记所记录的国家数字玄奘
大唐西域记
大唐西域记大唐西域记《大唐西域记》,简称《西域记》,亦称《西域行传》,十二卷,唐玄奘编译,辩机缀文。
成于唐太宗贞观二十年(646)。
是一部记述当时唐朝迤西各国风土国情及佛教事项的史地书志。
玄奘法师于唐贞观三年(629)秋间离高昌西行求法,经历西域各地,于贞观十九年初还国。
他到洛阳第一次会见唐太宗时,太宗即要他叙述西游经历,而编写一部西域传。
于是玄奘根据自己游历见闻,口授他的门下辩机,编撰此书,到次年七月告成。
书内所述,很多地方取材于所经各地的古籍,所以经录家把它列入译本一类。
玄奘在上进本书的表文里,提到书内的记述包括他亲到的和听到的地方,共一百三十八国。
本书虽属地志性质,而大体上是顺着游历行程的次序(但与《慈恩传》所载不尽同)编纂的。
全书可分为三个部分,即第一卷顺着西行的往程,记述高昌迤西的北道三十四国;从第二卷至第十一卷,顺着游历印度的行程,记述五印度八十二国;第十二卷顺着离印度回国的归程,记述西域南道二十二国。
全书卷首有敬播的序(丽刻大藏本)及于志宁(旧作张说)的序(宋、元、明刻大藏本),卷末附有辩机撰的记赞。
各卷内容,大略如次:第一卷,前有玄奘自序一小段,次依印度古代的世界构成说,叙述四天下及瞻部洲形状,四方国土的特征等。
次总序黑岭以东西域诸国的概况。
以下正叙西域阿耆尼、屈支、跋禄迦等以至雪山以南的迦毕试,共三十四国。
第二卷,先总叙印度概况,包括名称、地势、度量、岁时、都邑、衣食、语文、教育、宗教、族姓、兵制、刑法、礼仪、医疗、丧葬、行政、租税、物产以及贸易、货币等项。
以下依次分述北印度滥波、那竭罗喝、健驮逻三国。
第三卷,叙述北印度乌仗那等八国。
第四卷,叙述北印度磔迦等五国,及中印度波理夜呾罗等十国,共十五国。
第五卷,叙述中印度羯若鞠阇等六国。
第六卷叙述中印度室罗伐悉底等四国。
第七卷,叙述中印度婆罗痆斯等五国。
第八、第九两卷,叙述中印度摩揭陀国。
第十卷,叙述中印度伊烂拏缽伐多等四国,东印度迦摩缕波等七国,及南印度憍萨罗等六国,共十七国。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习题含答案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隋唐时期,中日僧人为两国的文化交流做出过突出的奉献,"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歌颂的高僧是( )A.弘法大师 B.鉴真 C.玄奘 D.阿陪仲麻吕【答案】B【解析】依据题干"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的信息,依据课本所学可知,隋唐时期,中日关系密切,友好往来频繁,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高僧鉴真,他六次东渡日本,最终成功,在日本十年,辛勤不懈的传播唐朝文化,他精心设计的唐招提寺,佛殿样式优美,至今犹存,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B项符合题意;弘法大师不符合"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的容,A项不符合题意;玄奘是西行天竺的高僧,C项不符合题意;阿倍仲麻吕是日本奈良时代的遣唐留学生之一,开元年间参加科举考试,高中进士,D项不符合题意;应选B。
2.以下图是世界上保存完好,现在最古老的的石拱桥之一,其设计和主持建造者是A.宋应星 B.春 C.徐霞客 D.徐光启【答案】B【解析】依据题干的图片容是州桥,结合所学可知,州桥建于隋朝年间公元595年-605年,由著名匠师春设计建造,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是当今世界上现存第二早、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单孔敞肩石拱桥,州桥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开创了中国桥梁建造的崭新局面,B项符合题意;宋应星的成就是"天工开物",A项不符合题意;徐霞客是明朝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记"的作者,被称为"千古奇人",C项不符合题意;徐光启是明朝的科学家,不是建筑师,D项不符合题意;应选B。
3.*历史兴趣小组进展研究性学习,搜集到一些资料。
以下这一组图片资料表达的主题是A.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B.古代的对外友好交往C.唐朝经济的繁荣D.明朝的科技成就及影响【答案】B【解析】根据图片信息"丝绸之路上的商路,玄奘,鉴真,和下西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丝绸之路〞加强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玄奘西行,促进了中印文化的交流;"鉴真东渡〞促进了中日文化的交流;"和下西洋〞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密切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联系,选项B符合题意;而选项ACD不符合题意。
中华五千年 第47集 玄奘西行取经
中华五千年历史故事第47集玄奘西行取经1.西行取经背景1.1玄奘个人背景玄奘(602-664),唐代高僧,我国汉传佛教四大佛经翻译家之一,中国汉传佛教唯识宗创始人。
玄奘本姓陈,名祎,出生于洛阳缑氏(今河南偃师缑氏镇)。
13岁出家,21岁受具足戒。
玄奘曾游历各地,参访名师,学习了《涅槃经》、《摄大乘论》、《杂阿毗昙心论》、《俱舍论》等经论。
由于当时佛教内部对教义的解释不一,各种经典之间也存在差异,玄奘决定西行求法,以解心中迷惑。
尽管他曾向朝廷奏请去西方求法,但未被允准。
贞观三年(629年),朝廷因饥荒允许百姓自行求生,玄奘抓住机会从长安出发,开始了西行取经的旅程。
玄奘的西行取经不仅是个人修行的追求,更是对佛教教义深刻理解和传播的使命。
他的旅途充满了艰难险阻,但玄奘凭借坚定的信仰和卓越的学识,最终成功抵达印度,学习了纯正的佛教教义,并带回了大量的佛经。
玄奘的弟子有几千人,其中著名的有窥基、圆测、普光、法宝、神泰、靖迈、慧立、玄悰、神昉等,他们共同推动了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
1.2唐朝佛教发展状况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文化多元、宗教宽容的时期,佛教在唐朝社会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唐高祖李渊在位期间,采取了一系列佛教政策,推动了佛教的发展。
他不仅在政府中设立佛教机构,还将一些著名的佛教人物聘为官职,促使佛教在唐朝社会中发挥更大的影响力。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对佛教的扶持更是不遗余力。
他废止了萨克罕制,解放了海外胡人,并在长安建造了著名的大雁塔,以便储存佛经。
这些举措极大地促进了佛教文化在唐朝社会的影响力,也为玄奘西行取经提供了前提条件。
到了玄奘西行的时期,唐朝的佛教已经形成了多个宗派,如天台宗、华严宗、禅宗等,佛教经典的翻译和研究达到了高峰。
玄奘的西行取经,不仅是为了解决佛教内部的教义争议,更是为了丰富唐朝的佛教文化,提高佛教学术水平。
1.3当时中印文化交流概况公元7世纪初,唐朝正处于鼎盛时期,文化与物质生活的繁荣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交流的发展。
《大唐西域记》:一部真实版的玄奘西游记
《大唐西域记》:一部真实版的玄奘西游记作者:钟岳文来源:《月读》2015年第04期取经归来著成《大唐西域记》两汉之际,佛教传入中国。
为了瞻仰佛迹,寻求佛理,自三国至明代的一千多年间,西行求法的高僧不乏其人,像三国时期的朱士行,东晋时期的法显,唐代的玄奘、义净就是突出代表。
此四人中,法显有《佛国记》,玄奘有《大唐西域记》,义净有《南海寄归内法传》传世。
而这三部行记中,《大唐西域记》则以其翔实、深入而著称。
那么,《大唐西域记》这部书是如何编纂而成的呢?这还要从玄奘立志西行取经说起。
明代吴承恩写了一部名著叫《西游记》,其中一个重要人物就是唐僧——唐三藏。
唐三藏历史上确有其人,就是玄奘,他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佛学家、翻译家、旅行家,中国佛教法相宗创始人。
玄奘俗姓陈,名祎,玄奘是其法号。
他自幼天资聪颖,勤奋好学,不幸的是父母早亡,家道逐渐困窘,于是便跟随其兄长捷法师住净土寺,学习佛经。
这期间,他涉猎了小乘和大乘佛教。
隋炀帝大业八年(612),年仅13岁的玄奘在洛阳剃度出家。
隋唐之际,天下大乱,中原战火蔓延,玄奘与长捷为避战乱,西入长安。
后得知当时名僧多在蜀地,因而又同往成都。
十数年间,他参谒宿老,拜访名师,足迹所至,几近半个中国。
唐太宗贞观元年(627),玄奘再次来到长安,此时他已通究佛经,造诣日深,誉满京师。
然而,由于高僧派系的不同,玄奘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了不少疑惑,佛教中同一个问题不同派系的解释和观点往往大相径庭,这使玄奘无所适从,不能够辨别真伪。
此外,玄奘还感觉到佛教经典的译本太少,并且有些译本存在明显的错误,文笔拙劣,词不达意,很难满足研究的需要。
为了解开心中的疑惑,玄奘产生了去佛教中心印度取经的想法。
不久,玄奘结侣陈表,申请去印度西行求法。
但当时朝廷对百姓出国限制极严,玄奘西行没有获得唐朝政府的批准。
不过玄奘决心已定,乃“冒越宪章,私往天竺”。
贞观元年(一说是三年),玄奘离开长安,经凉州出玉门关西行,越阻涉险,历尽艰难,长途跋涉,终于到达印度。
《大唐西域记》 (上)(二) 唐释玄奘
《大唐西域记》(上)(二)唐·释玄奘卷三八国○乌仗那国乌仗那国周五千余里,山谷相属,川泽连原。
谷稼虽播,地利不滋。
多蒲萄,少甘蔗,地产金、铁,宜郁金香,林树蓊郁,花果茂盛。
寒暑和畅,风雨顺序。
人性怯懦,俗情谲诡。
好学而不功,禁咒为艺业。
多衣白氎,少有余服。
语言虽异,大同印度。
文字礼仪,颇相参预。
崇重佛法,敬信大乘。
夹苏婆伐窣堵河,旧有一千四百伽蓝,多已荒芜。
昔僧徒一万八千,今渐减少。
并学大乘,寂定为业,喜诵其文,未究深义,戒行清洁,特闲禁咒。
律仪传训,有五部焉:一法密部,二化地部,三饮光部,四说一切有部,五大众部。
天祠十有余所,异道杂居。
坚城四五,其王多治瞢揭厘城。
城周十六七里,居人殷盛。
一、忍辱仙遗迹瞢揭厘城东四五里有大窣堵波,极多灵瑞,是佛在昔作忍辱仙,于此为羯利王(唐言斗诤。
旧云哥利,讹也。
)割截肢体。
二、阿波逻罗龙泉及佛遗迹瞢揭厘城东北行二百五六十里,入大山,至阿波逻罗龙泉,即苏婆伐窣堵河之源也。
派流西南,春夏含冻,晨夕飞雪,雪霏五彩,光流四照。
此龙者,迦叶波佛时生在人趣,名曰殑祇,深闲咒术,禁御恶龙,不令暴雨,国人赖之,以稸余粮。
居人众庶感恩怀德,家税斗谷以馈遗焉。
既积岁时,或有逋课。
殑祇含怒,愿为毒龙,暴行风雨,损伤苗稼。
命终之后,为此地龙。
泉流白水,损伤地利。
释迦如来大悲御世,愍此国人独遭斯难,降神至此,欲化暴龙。
执金刚神杵击山崖,龙王震惧,乃出归依。
闻佛说法,心净信悟,如来遂制勿损农稼。
龙曰:“凡有所食,赖收人田,今蒙圣教,恐难济给,愿十二岁一收粮储。
”如来含覆,愍而许焉。
故今十二年一遭白水之灾。
阿波逻罗龙泉西南三十余里,水北岸大磐石上,有如来足所履迹,随人福力,量有短长。
是如来伏此龙已,留迹而去。
后人于上积石为室,遐迩相趋,花香供养。
顺流而下三十余里,至如来濯衣石,袈裟之文焕焉如镂。
三、醯罗山瞢揭厘城南四百余里,至醯罗山,谷水西派,逆流东上。
中国上下五千年-玄奘西行
中国上下五千年-⽞奘西⾏ 《西游记》唐僧取经事迹的原型就是⽞奘。
下⾯我们就来看看中国上下五千年-⽞奘西⾏吧! ⽞奘西⾏ 佛教发源于印度,在东汉初期传⼊我国.我国不少⾼僧为了探究佛学真谛,都想取得“真经”,为此⽽作了艰苦的努⼒,客观上加强了中外⽂化交流.唐代著名的和尚、佛经翻译家⽞奘,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奘俗称唐僧,出家前名叫陈(huī),洛州(今河南偃师)⼈. 他的⾼祖、曾祖和祖⽗辈都做过官,⽗亲陈惠⼀度也做过官,后来辞职搞起儒学研究来. ⽞奘⼩时候家道中落,⽣活贫寒,再加上隋朝末年天下⼤乱,就随⼆哥长捷法师住在洛阳净⼟寺,开始拜佛念经.⼗三岁那年,洛阳度僧,他因为⼩⼩年纪就对佛学有了研究,从⽽被破格⼊选,做了沙弥(没有成⼈的佛教出家⼈).他⼆⼗岁在成都受具⾜戒(出家⼈要取得正式僧尼资格必须受持的戒法规定),后来云游各地,到处拜访名师,精通各家学说,被誉为佛门千⾥马.但他深深感到佛学的各家学说差别太⼤,决⼼到佛教发源地印度去求法,以搞清到底什么是佛法的真谛. 他向朝廷打了西⾏求法的报告,但因西突厥把边境局势搞得很不稳定,他的报告没被批准. 公元629年(贞观三年),北⽅发⽣严重的灾荒,朝廷准许百姓(包括僧⼈)⾃⾏谋⽣,⽞奘乘机西⾏. ⽞奘从长安出发,经过凉州(今⽢肃武威)边境时,被守关卡的⼠兵发现.凉州都督以朝廷禁⽌百姓出境为由,打发他回长安.当地有位慧远法师,被⽞奘的求法精神所感动,派两名弟⼦帮助他偷偷地越过边防,混出了⽟门关. 途中,他遇到⼀位熟悉西域地理的⽼⼈.⽼⼈为他的坚毅精神所感动,送了他⼀匹曾⼗五次往返伊吾(今新疆哈密)国的⽼马. 在穿越沙漠时,⽞奘不⼩⼼将⽔袋打翻了.他本想往回⾛,但想到⾃⼰曾⽴下誓⾔,不到⽬的地,情愿去死,⼜掉转马头,继续朝西⽽去. 他在沙漠⾥⾛了四五天,没有喝上⼀滴⽔,终于⽀持不住昏了过去.半夜时,⼀阵凉风把他吹醒,他⼜站起来朝前⾛.多亏⽼马识途,在附近找到了⽔,这才摆脱困境,⾛出了沙漠.他经过伊吾,⼜到了⾼昌(在今新疆吐鲁番东). ⾼昌王麴(qū)⽂泰是个虔诚的佛教徒,听说⼤唐⾼僧⽞奘到达,急忙把他迎到宫中,恭敬地请他讲经说法,还恳切地要求他留下来.⽞奘坚持要⾛,⾼昌王只得送给他黄⾦⼀百两,⽩银三万两,绫帛五百匹,好马三⼗匹,骑⼿⼆⼗五⼈,为他继续西⾏提供了物质保证和⼈⼒配备.⾼昌王还与他约定,取经回来要先在⾼昌讲经三年. ⾼昌王⽤重礼疏通突厥叶护可汗,同时写信给沿途国王,⼀路给予⽞奘⽅便. ⽞奘带着⼈马,爬雪⼭,越冰河,历经千⾟万苦,终于到达了佛国胜地印度.当时印度在地理上分为东、西、南、北、中五部,史称“五天竺”.⽞奘游历的顺序是北、中、东、南、西,最后回到中天竺.他⼀⾯朝拜圣迹,⼀⾯访师参学.在庄严辉煌的那烂陀寺,他拜当时印度有名的⾼僧戒贤为师,花了整整五年时间,攻读佛经以及许多古印度的重要典籍,佛学⽔平提⾼到⼀个新的台阶.他还在那烂陀寺开讲佛经,撰写了《会宗论》三千颂,沟通了佛教瑜伽、中观两⼤学派的隔阂,获得了戒贤等佛学⼤师的赞许. 印度有个摩揭陀国,国王戒⽇王虔诚地信仰佛教.他听说了⽞奘的事迹后,就在国都曲⼥城(今印度北⽅邦境内卡瑙季)开了⼀个不加任何阻⽌的⽆遮⼤会,请了印度⼗⼋个国家的国王和三千多名⾼僧、学者到会,推选⽞奘作为⼤会的论主,请与会者参加辩论.⼤会开了⼗⼋天,⼤家对⽞奘的精彩演讲没有⼀个不⼼悦诚服的.⽞奘从此名震全印度,成为最有影响的佛学⼤师,声望和学问都超过了他的⽼师戒贤. 这时,⽞奘向朝廷上表,陈述⾃⼰游学求法的经过,表⽰要取了真经后返回祖国.唐太宗⾮常⾼兴,让他赶快东归. ⽞奘返回长安不久,前去洛阳谒见即将出征辽东的唐太宗.唐太宗对他百折不挠的取经精神⼗分赞赏,劝他还俗从政.⽞奘表⽰要继续研究佛学,并要把带回来的佛经翻译出来.唐太宗对他的想法表⽰⽀持,还为他创造了译经的条件.⽞奘不仅翻译了⼤量佛经,还和弟⼦⼀起,写了⼀部《⼤唐西域记》,把西⾏到过的⼀百⼗个国家和听说过的⼆⼗⼋个国家的⼭川地形、城⾢关防、交通道路、风⼟习俗、物产⽓候、历史传闻等各⽅⾯情况记载下来,为研究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斯⾥兰卡以及中亚等地古代历史地理,提供了重要的⽂献资料.后来民间流传了许多关于唐僧取经的神话,明代⼩说家吴承恩在此基础上写出了《西游记》,成为⼀部优秀的长篇神话⼩说. ⼈物简介 ⽞奘(602年~664年),唐代著名⾼僧,法相宗创始⼈,洛州缑⽒(今河南洛阳偃师)⼈,其先颍川⼈,俗家姓名“陈祎(yī)”,法名“⽞奘”,被尊称为“三藏法师”,后世俗称“唐僧”,与鸠摩罗什、真谛并称为中国佛教三⼤翻译家。
唐三藏:玄奘大师生平及事迹
唐三藏:玄奘大师生平及事迹名号之由来玄奘大师,是中国佛教史上极其光辉灿烂的伟大高僧,也是中华民族史上罕有的特出人物,直到现在世界很多学者们,仍然景仰他的德行和成就。
在现代很多学人的著作中,有称他为最伟大的翻译家,最拼命的旅行家,最成功的留学生,最了不起的语言家(精通九十多种印度方言)等等……不一而足。
这些称呼,当然是名符其实的,千百年来,在中国民间,提起“唐玄奘”、“唐僧”或“唐三藏”,不论有学识的知识份子,或是一般妇孺市井,一提到“唐玄奘”、“唐僧”或“唐三藏”,没有人不知道的。
虽然俗称“唐僧”或“唐三藏”并不是大师的真实名字,也许有一些妇孺们不识大师的名字叫玄奘,可是“唐僧”或“唐三藏”这两种称呼,在当时一般国民心目中,意识上都是非常明白而庄严的。
为什么会有这么奇妙的现象呢?其实是一种很平常和自然的发展。
因玄奘大师是出生于李唐初叶,在国势隆盛之日,大师的壮志亦如日中天。
大师孤身西征天竺,求取佛经,当时完全没有交通设施,须绕道遍游数十国,历时十七年,艰苦备尝,终于以百折不挠之精神,完成可说是空前绝后的壮举。
在唐太宗贞观十九年春,他自印度留学回来中国,满载而归地返抵长安京城。
当时受到朝野轰动地欢迎,并不是要为了欣赏他??回那么多的珍贵贝叶经,与及西方国家的宝物,增长一下见识,而是感到一位手无寸铁的贫僧,竟然能够那么志气凌励,比当朝的皇帝东征西讨,还不能称心满意的遨游万里;而一个平凡的出家人,为了实践异常的抱负,不顾生死的远访外邦,却能身经百国,是多么的令人思仰!惊叹!振奋人心!简值是莫测高深的奇迹呀!大唐民族,有此为教不惜牺牲,如此出类拔??的出家人,当时朝野怎不涌发出对玄奘大师,作出光荣的崇敬!所以在其名字上加上“唐”字,因此又称“唐玄奘”、“唐僧”“或“唐三藏”。
“唐僧”一词,不翼而飞的普遍深入民心。
“唐僧”本义,是统摄唐代全部僧伽而言,因三位以上出家人方可称为僧,但在玄奘大师取经过程中,有着感动天地的行迹,所以“唐僧”也即成为千百年来人民尊仰的口号。
中西文化关系史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大唐西域记》《大唐西域记》,简称《西域记》,为唐代著名高僧唐玄奘口述,门人辩机奉唐太宗之敕令笔受编集而成,共十二卷。
贞观十九年(645年)二月初,玄奘往洛阳谒见唐太宗,奉敕撰写《西域记》,贞观二十年七月,就在翻译五部经论的同时,完成了《大唐西域记》的撰写工作。
如此急迫,或与唐太宗定于贞观二十一年(648年)末发起对西域的大规模军事行动,急于了解西域情况有关。
《大唐西域记》记载了玄奘在取经途中亲历和听说的138个西域国家或城邦的情况,范围包括今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萨克共和国、吉尔吉斯共和国、乌兹别克共和国、塔吉克斯坦共和国、阿富汗、伊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斯里兰卡等国家或地区,详细记录了各地地理、交通、气候、物产、民族、语言、历史、宗教、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等各方面的情况,对了解和研究古代中亚、南亚的历史,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尤其是重建印度古代历史的最重要的资料,不仅众多印度古代社会、历史的著作主要依据《大唐西域记》保留的资料写成,甚至印度著名的那烂陀寺遗址,也是根据《大唐西域记》记载的线索发掘和复原的。
在当今印度,玄奘的名字几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而玄奘本人也久已成为中印友好的化身。
《经行记》经行记是唐代杜环所写的经历记录。
公元751年(唐玄宗天宝十年)唐朝跟大食爆发袒逻斯之战,唐朝战败,杜环成为唐军俘虏的一员。
杜环在中亚、西亚及地中海等大食占据的地区停留十多年。
更可能是曾到达摩洛哥的中国人。
公元762年杜环由海路返回中国,将他的游历见闻著作成书,《经行记》记载13国:拔汗那国、康国、狮子国、拂菻国、摩邻国、大食国、大秦国、波斯国、石国、碎叶国、末禄国、苫国,留下了中国与阿拉伯交往的最早、最可靠的记录,其中有些内容保留了关于早期阿拉伯风俗和伊斯兰教教义的最早的汉文记录,还记载了拜占庭人的天主教信仰,这些都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可惜,原本书籍已经遗失。
幸有他的族叔杜佑在《通典》及《西戎总序》中曾经引述部份内容。
大唐西域记
大唐西域记》玄奘唐朝《大唐西域记》系唐太宗钦定,玄奘亲自编撰,由弟子辩机整理而成。
贞观二十年(公元646年)秋七月,玄奘在翻译出佛经的同时,终于完成了著名的《大唐西域记》,于十三日进表于太宗。
言道:“所闻所历一百二十八国,今所记述,有异前闻,皆存实录,非敢雕华,编裁而成,称为《大唐西域记》共十二卷。
”据悉,该书记述128个国家和地区的都城、疆域、地理、历史、语言、文化、生产生活、物产风俗、宗教信仰,此外还记述了其他十余国家的情况。
本书是继晋代法显之后又一取经游记巨著。
书中除生动描述了阿富汗巴米扬大佛、印度雁塔传说、那烂陀学府以及诸如佛祖成道、佛陀涅磐等无数佛陀圣迹,还有很多佛教传说故事。
内容全面系统,详实生动,先后被译为英、法、德、日等国文字广为传播,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佛教历史及交通史、民族史的珍贵资料。
《大唐西域记》实际是一部玄奘西行的实录。
在西行求法的征程中,经历了数年时光,所到国家上百,山河城关成千上万,观礼佛寺宝塔成千上万,亲历事故和接触的人物不计其数,而《大唐西域记》里连同他每走一地所处方位、距离多少里、国体民情、风俗习惯、气候物产、文化历史都写得清清楚楚,就连哪个寺院所奉某乘某宗,僧众多少,是何人讲什么经,多少卷等,都写得十分详尽,准确无误。
这些记载又被后来的历史文献和文物考古所佐证。
依据玄奘所撰《大唐西域记》记载提供的线索,对著名的印度那烂陀寺、圣地王舍城、鹿野苑古刹等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的文物古迹,成为考古史上一大奇迹。
这些都充分证明,玄奘当年在险恶艰难的求法途中,将所经历的大量信息和各类资料准确无误地记录在案。
长安(今陕西西安)——秦州(今甘肃天水)——兰州——凉州(今甘肃武威)——瓜州(今甘肃安西县东南)——玉门关——伊吾(今新疆哈密)——高昌(今新疆吐鲁番)——阿耆尼国(今新疆焉耆)——屈支国(今新疆库车)——跋逯迦国(今新疆阿克苏)——凌山(今天山穆苏尔岭)——大清池(今吉尔吉斯斯坦伊塞克湖)——素叶城(即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西南)——昭武九姓七国(都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铁门(乌兹别克斯坦南部兹嘎拉山口)——今阿富汗北境——大雪山(今兴都库什山)——今阿富汗贝格拉姆——巴基斯坦白沙瓦城——印度。
西游记中历经八十一难的唐僧师徒去了哪些国家
西游记中历经八十一难的唐僧师徒去了哪些国家?作为中国的国民读物,《西游记》陪伴了几乎每个人成长。
小说里,唐僧师徒翻越崇山峻岭,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到达西天,取得真经。
孙悟空一个筋斗云就能抵达的地方,在小说里走了整整十四年。
那么,唐僧师徒究竟去了哪些国家?这个问题,其实唐太宗也问了。
小说中说:“太宗闻言,称赞不已,又问:…远涉西方,端的路程多少?‟”于是三藏送上了通关文牒。
“牒文上有宝象国印、乌鸡国印、车迟国印、西梁女国印、祭赛国印、朱紫国印、狮驼国印、比丘国印、灭法国印,又有凤仙郡印、玉华州印、金平府印。
太宗览毕,收了。
”尽管我们都知道,小说毕竟是小说,这些国家在历史上也并不一定真的存在,但唐僧师徒经过的一些国家,在今天的现实中依然能找到投影。
宝象国(今我国新疆境内)宝象国的故事发生在三打白骨精之后,孙悟空被贬回花果山,猪八戒当起了“大徒弟”。
唐僧误入波月洞,被黄袍怪抓住,多亏黄袍怪的夫人相救。
原来她是宝象国的百花羞公主,她托唐僧给父亲带信,叫父亲设法搭救她。
然而,无论猪八戒还是沙僧,都在黄袍怪的手下败下阵来。
猪八戒没办法,上花果山请回美猴王,唐僧才得以脱难。
在吴承恩的笔下,宝象国可谓气象万千。
“地虽千里外,景物一般饶。
瑞霭祥烟笼罩,清风明月招摇。
嵂嵂崒崒的远山,大开图画;潺潺蔽蔽的流水,碎溅琼瑶。
可耕的连阡带陌,足食的密蕙新苗。
”有猜测认为,宝象国可能是唐代的安西重镇龟兹。
玄奘在《大唐西域记》称这个国家为屈支,“屈支国,东西千余里,南北六百余里。
国大都城周十七八里,宜穈麦有粳稻出蒲萄石榴,多梨柰桃杏。
”经过一千多年的变迁,龟兹古城的遗迹仍能在新疆的库车县找到。
库车县位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西部,属阿克苏地区东端。
乌鸡国(今我国新疆境内)小说第三十六回至第四十回,乌鸡国被假国王统治了三十年,真国王的魂魄向唐僧求救。
孙悟空出手,救活了真国王,并打败了假国王,让真国王重获王位。
乌鸡国在书中,同样是一个非常繁荣的城市。
2023年春部编版七下历史: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同步训练(含答案解析)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同步训练1.学习隋唐史后,四位同学作了主题演讲,你认为能准确地概括这段历史的基本特征是()A.文明初露曙光B.从分裂走向统一C.繁荣与开放D.从暴政到鼎盛2.唐朝人充满自信和活力,他们以博大的胸怀学习和吸收着各种外来文化。
下列体现这一时代特征的是()A.鉴真受邀到日本传授佛法B.玄奘游学天竺带回佛经C.白居易的诗关注人民疾苦D.文成公主入藏带去技术和书籍3.“唐政府在中央设有鸿肺寺,负责接待各国使节和宾客……长安的太学里有为数众多的外国留学生,在唐朝政府机构中也有不少的外国人供职。
”这反映了()A.唐朝完善合理的政治制度B.唐政府大力招揽外国人才C.唐朝开放包容的对外政策D.唐政府十分注重教育发展4.下列情形可能在唐朝发生的是()A.兵部接到金国入侵的消息B.商人用交子到扬州购买丝绸C.儒生去长安参加科举考试D.瓦舍正在讲岳飞等英雄故事5.“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工作进展会3月20日在成都举行,通报了三星堆遗址重大考古新发现了6座三星堆文化。
“祭祀坑”现已出土重要文物500余件,为揭下古蜀文明神秘面纱提供了珍贵材料。
出现了产自于大食、波斯、东罗马帝国时期的金币以及唐朝的开元通宝,这些金币的同时出现能够说明唐朝()A.人们喜欢收集钱币B.随葬文物品种多样C.中外铸币技术高超D.中外经贸交流频繁6.“千百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是大诗人白居易对唐朝都城长安布局的描写,从此诗句中我们可以提炼的有效信息是①长安人口众多①长安城内分为市和坊①长安街道整齐划一①长安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7.由玄奘口述,弟子撰文的《大唐西域记》记述了玄奘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的概况,包含疆域、气候、山川、风土、人情、语言、宗教、佛寺以及大量的历史传说和神话故事等。
这说明了《大唐西域记》()A.主要记载了佛学经典B.是中印友好交往的见证C.有利于文明交流的研究D.是佛教中国化的史料依据8.据史料记载,日本官方曾派出遣唐使十余次,其目的是()A.传播先进的日本文化B.加强中日之间的友谊C.学习中国先进的文化D.求取佛经9.把握阶段历史特征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和重要方法。
人教版七年级下历史-期中复习-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人教版七年级下历史-期中复习-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必备知识·基础练1.遣唐使:(1)含义:唐朝时期,日本为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派遣使节到中国,时称“遣唐使”。
(2)影响:遣唐使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鉴真东渡:(1)贡献:他东渡日本后,传授佛经,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2)评价:在唐朝与日本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是鉴真。
3.唐与新罗的关系:(1)政治交往:新罗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
(2)贸易往来: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3)文化交流:新罗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还引入了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朝鲜半岛的音乐传入中国。
4.玄奘西行:(1)贡献:贞观年间,玄奘西行天竺取经,曾在佛学最高学府那烂陀寺游学,成为远近闻名的佛学大师。
回国后主持译经工作,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2)《大唐西域记》:根据玄奘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记载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易错字】鉴真、玄奘、《大唐西域记》知识点一遣唐使和鉴真东渡1.(2021·黄冈期中)唐朝时期,中日两国交往密切。
日本多次派遣唐使来华的主要目的是 ( A )A.学习中国先进文化B.传播日本先进文化C.侵略中国沿海地区D.学习唐朝书法艺术【解析】唐朝时期,中国和日本的交流非常频繁。
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遣唐使”。
2.(2021·武汉江岸月考)有一部电视剧的简介说道:“本剧讲述了他历经磨难、矢志不渝、东渡扶桑的故事。
六次东渡,五次失败,历尽坎坷,终于在第六次东渡成功……”剧中的“他”指的是 ( C )A.张骞B.玄奘C.鉴真D.班超【解析】由题干中的“六次东渡”可看出,这部电视剧是关于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的故事。
毛概论文-大唐西域记有感
读《大唐西域记》有感看了这么久的书,仿佛随着玄奘游历了一番。
《大唐西域记》分12卷;卷一记载了今天新疆和中亚的广大地区,是玄奘初赴印度所经之地。
卷二之首有印度总述,然后直到卷11分述五印度的各国概况,其中摩揭陁一国情况占去了8、9两整卷的篇辐。
卷12记载了玄奘返国途中经行的帕米尔高原和塔里木盆地南缘诸国概况。
该书记述128个国家和地区的都城、疆域、地理、历史、语言、文化、生产生活、物产风俗、宗教信仰,此外还记述了其他十余国家的情况。
书中除生动描述了阿富汗巴米扬大佛、印度雁塔传说、那烂陀学府以及诸如佛祖成道、佛陀涅磐等无数佛陀圣迹,还有很多佛教传说故事。
《大唐西域记》实际是一部玄奘西行的实录。
书中连同他每走一地所处方位、距离多少里、国体民情、风俗习惯、气候物产、文化历史都写得清清楚楚,就连哪个寺院所奉某乘某宗,僧众多少,是何人讲什么经,多少卷等,都写得十分详尽,准确无误。
看着书,脑袋中就随着玄奘走啊走,每到一个国家,一道风景,都像是亲身体会一样。
美丽的大雪山,奇幻的大龙池,佛塔,佛寺等等,仿佛真的看见了。
我喜欢书中的传说,很美。
在卷二开始,记载了印度的释名、疆域、数量、岁历、邑居、衣食、文教、佛教、族姓、兵术、刑法、敬仪、病死、赋税、物产。
此中,我对刑法这一项,特有感触。
一开始看到四种刑法,感觉那些刑法就像是一个玩笑。
譬如水刑,罪人与石头各盛在一囊中,两囊相连,沉于水中。
人浮石沉无罪,人沉石浮,则有罪。
若此人无罪,但是人比石重,岂不是有罪?但若此人有罪,人甚是弱小,比石头还轻,岂不无罪?所以仅凭佛意天意,并不能查出人是否有罪。
再者火刑,就是烧一块铁板,让罪人蹲坐在上面,用脚踩,掌摸,舌舔,无罪则无损伤,有罪则受伤。
至于弱小者,就是手持未开之花,撒在火焰上,花开无罪,花焦有罪。
如此这般,就像一场生死游戏。
为证明无罪,你在铁板上起舞,但伤了身。
结果还不是一样,活罪受了,罪行仍不减。
而称刑,就是人石并称,无罪则人低石高,有罪人高石低。
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 材料试题(附答案)
一、七年级下册综合题辨析题论述题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太祖既得天下,召普问曰:“天下自唐季(末)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苍生涂地,其因何也?普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如?”普曰:“陛下之言及此,天地神人之福也。
唐季(末)以来,战衅不息,国家不安者,其故非他,方镇(藩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
今所以治之,无他奇巧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
”﹣﹣《续资治通鉴长编》请回答:(1)“太祖”指何人?(2)材料中指出“兵革不息”,其原因是什么?(3)针对“普”的建议,太祖采取了哪些措施?这些措施产生了什么影响?【答案】(1)赵匡胤。
(2)节度使掌握兵权,实力强大,皇帝实力较弱。
(3)措施:陆续解除节度使的权力,派文臣做地方官,并派官员到地方管理财政,从各地挑选强壮士兵,编入禁军,由皇帝直接控制.影响:将地方的行政权、财权、军权都收归了中央,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逐渐导致官僚机构和军队的不断膨胀,成为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主要原因。
【解析】(1)由材料“太祖既得天下”“唐季以来”可知,“太祖”指的是宋太祖赵匡胤.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取代后周,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2)由材料“方镇(藩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末以来,兵祸连年,国家不安定的原因是节度使掌握兵权,实力强大,皇帝实力较弱。
(3)由材料“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可知,宋太祖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如:陆续解除节度使的权力,派文臣做地方官,并派官员到地方管理财政,从各地挑选强壮士兵,编入禁军,由皇帝直接控制;这些措施的实施,将地方的行政权、财权、军权都收归了中央,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但也逐渐导致官僚机构和军队的不断膨胀,成为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主要原因。
点睛:关于北宋的知识,需要掌握北宋建立的过程;北宋建立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措施和产生的历史影响等知识。
玄奘简介及主要事迹
玄奘简介及主要事迹玄奘(602-664年),唐代高僧,我国汉传佛教四大佛经翻译家之一,中国汉传佛教唯识宗创始人。
玄奘原姓陈,名祎、洛阳缑氏(今河南偃师缑氏镇)人。
13岁出家,21岁受具足戒。
曾游历各地,参访名师,学习《涅槃经》《摄大乘论》《杂阿毗昙心论》《成实论》等经论。
因为感到各师所说不一,各种经典也不尽相同,于是决定西行求法,以统一诸说不一的矛盾。
629年(唐太宗贞观三年)玄奘自长安出发,经秦州、兰州、凉州,到达瓜州。
在瓜州,通过胡人向导,得谒敦煌太守,并从他那里得悉伊吾(今哈密)通往西域的捷径。
从此改变了原来取道兰州出玉门关的打算,决定从瓜州出发,入伊吾,经高昌(今吐鲁番),过焉耆、龟兹,再西行翻越葱岭,赴印度取经。
生平事迹如下:(一)西行取经:贞观元年(627年),玄奘向朝廷申请由丝绸之路去西天取经,但未获唐太宗批准。
然而他决心已定,“乃私往西域”。
这一去,就是17年。
(二)潜心译经:公元645年正月,玄奘回到长安。
唐太宗对玄奘的壮举感到十分赞赏,接见并劝慰他:“闻师言,大乘佛法,诸国此土均有传授,师何独舍近求远,更临荒野?”玄奘答道:“大乘教法甚转衰毁,兼赍此经为欲镇护国家,令其国界永无灾患。
”唐太宗觉得有理,对玄奘愈加敬重。
玄奘进入长安的第二年(公元646年),就在慈恩寺开始译经工作。
(三)创立慈恩寺:公元648年五月,西域于阗(今新疆和田)30位君王在于阗总督霍迦·索俱摩的陪同下,同玄奘相见。
于阗国王及诸位君王向玄奘致以崇高的敬意,远近的僧尼和当地名士向玄奘献上鲜花、水果,表达他们对这位大唐高僧的敬仰。
随后,于阗等地的30多位君王敦促玄奘在当地建寺造塔。
(四)晚年生活:公元651年四月,在唐高宗的支持下,大慈恩寺造塔落成,取名“慈恩寺塔”。
这座塔用砖砌成,初建时五层,后加盖至九层。
塔平面为方形,略显锥形,其顶旧损后不复见。
今高约60米,占地81亩。
此后不久,玄奘在慈恩寺专心致力于译经、讲经活动。
大唐西域记唐玄奘卷03
大唐西域记卷第三烏仗那国缽露羅国呾叉始羅国僧訶捕羅国烏刺尸国迦濕彌羅国半笯(奴故反)嗟国遏羅闍补羅国烏仗那国。
周五千餘里。
山谷相属川泽連原。
穀稼雖播地利不滋。
多蒲萄。
少甘蔗。
土产金鐵宜郁金香。
林樹蓊郁花果茂盛。
寒暑和暢风雨順序。
人性怯懦俗情譎詭。
好学而不功。
禁咒为艺业。
多衣白毡少有餘服。
语言雖异大同印度。
文字禮仪颇相參預。
崇重佛法敬信大乘。
夾蘇婆伐窣堵河。
舊有一千四百伽藍。
多已荒蕪。
昔僧徒一万八千。
今渐減少。
並学大乘寂定为业。
善誦其文未究深义。
戒行清潔特闲禁咒。
律仪传訓有五部焉。
一法密部。
二化地部。
三饮光部。
四说一切有部。
五大众部。
天祠十有餘所。
异道雜居。
堅城四五。
其王多治瞢揭釐城。
城周十六七里。
居人殷盛瞢揭釐城东四五里有窣堵波。
极多灵瑞。
是佛在昔作忍辱仙于此为羯利王(唐言鬥諍舊云哥利訛也)割截支體瞢揭釐城东北行二百五六十里入大山。
至阿波邏羅龙泉。
即蘇婆伐窣堵河之源也。
派流西南。
春夏含凍昏夕飞雪。
雪霏五彩光流四照。
此龙者迦叶波佛时。
生在人趣。
名曰殑祇。
深闲咒術。
禁禦惡龙。
不令暴雨。
国人賴之以蓄餘糧。
居人众庶感恩怀德。
家稅斗穀以饋遗焉。
既積岁时或有逋課。
殑祇含怒願为毒龙。
暴行风雨損傷苗稼。
命終之后为此池龙。
泉流白水損傷地利。
释迦如来大悲御世。
愍此国人独遭斯難降神至此欲化暴龙。
执金剛神杵擊山崖。
龙王震懼乃出归依。
闻佛说法心净信悟。
如来遂制勿損農稼。
龙曰。
凡有所食賴收人田。
今蒙圣教恐難济給。
願十二岁一收糧儲。
如来含覆愍而許焉。
故今十二年一遭白水之災阿波邏羅龙泉西南三十餘里。
水北岸大磐石上有如来足所履跡。
隨人福力量有短长。
是如来伏此龙已。
留跡而去。
后人于上積石为室。
遐迩相趋。
花香供養。
順流而下三十餘里至如来濯衣石。
袈裟之文煥焉如鏤瞢揭釐城南四百餘里至醯羅山。
谷水西派逆流东上。
雜华异果被澗緣崖。
峰巖危险谿谷盤紆。
或闻諠语之声。
或闻音樂之響。
方石如塔宛若工成。
連延相属接布崖谷。
是如来在昔为闻半頌(舊曰伽梵文略也。
玄奘 手机互动百科
普光
普光,于《俱舍》造诣最深,撰《俱舍论记》三十卷,为学者所宗。
神昉和嘉尚
神昉和嘉尚,事迹不详。神昉撰有《十论经抄》之前,特命他具录译经部卷及造像等,玄奘殁后,曾撰《杂集论疏》。
圆测
圆测系新罗人,为奘门新罗学人的领袖。他曾在译场充证义,著有《仁王》、《深密》、《成唯识》等《疏》,多用真谛等所传的旧说。
接着与戒日王会晤,并得到优渥礼遇。戒日王决定以玄奘为论主,在曲女城召开佛学辩论大会,在五印18个国王、3000个大小乘佛教学者和外道2000人参加。当时玄奘讲论,任人问难,但无一人能予诘难。一时名震五印,并被大乘尊为“大乘天”,被小乘尊为“解脱天”。戒日王又坚请玄奘参加5年一度、历时75天的无遮大会。会后归国。
③因明。因明在印度瑜伽学系中就十分发达。世亲之后,经过陈那和护法的发展,因明和唯识学说就紧密地结合。玄奘在此基础上又有新的发展。他在印度提出了“真唯识量”。回国以后,除翻译了因明的主要著作外,并对因明辩论、论证的性质作了精细的发挥,深化了因明立量的方法,又地立破的理论进行了精细的分析。
四库全书基本概念系列文库:大唐西域记
四库全书基本概念系列文库——
大唐西域记
华夏文明是人类最伟大的文明,没有之一!
四库全书,在中华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文提供对四库全书基本概念
“大唐西域记”
的解读,以供大家了解。
大唐西域记
十二卷。
玄奘撰。
玄奘(公元600-664),唐代洛州缑氏(今河南)人。
俗姓陈,名祎。
唐代着名高僧。
俗称唐三藏、唐僧。
唐贞观元年(公元627),玄奘从长安(今西安)出发。
西行赴天竺(今印度)求经。
经今新疆及中亚地区,历近二十年的艰难跋涉,于贞观十九年(645)正月七日返回长安。
带回从西域所得梵本六百五十七部及很多佛像。
三月住进长安弘福寺译经。
并奉唐太宗令撰写《大唐西域记》。
仅用一年时间完成此书。
它记述了玄奘赴印度游学所经历的一百二十八个国
家、地区的物产、风俗、人文景观等。
记录下七世纪中亚、南亚等地区的大量珍贵史料。
民间也广为流传他的故事。
如小说《西游记》,就是以其素材而成。
这部书为国内外所重视。
有许多刻本、译本和研究着作。
十九世纪后期,曾出版过法、英译本。
日本人堀谦德和足立喜六,均对此书有注释。
清人丁谦亦着有《大唐西域记考证》。
此书钞本、刻本有多种,但多为残本。
有墨海金壶本、守山阁本、明刊支那本、吴氏刊本、明南此佛藏本、雍正十三年重刊龙藏十卷本等。
唯日本所藏高宗三十一年(1244)刻本,称《高丽新藏本》较为完好。
大唐西域记屈支国
大唐西域记屈支国玄奘在《大唐西域据》对屈支国的描述:东西千余里,南北六百余里。
国大都城周十七八里,宜穈、麦,有粳稻,出蒲萄、石榴,多梨、柰、桃、杏。
土产黄金、铜、铁、铅、锡。
气序和,风俗质。
文字取则印度,粗有改变。
管弦伎乐,特善诸国。
服饰锦褐,断发巾帽。
货用金钱、银钱、小铜钱。
王,屈支种也,智谋寡昧,迫于强臣。
其俗生子以木押头,欲其匾<匚虒>也。
伽蓝百余所,僧徒五千余人,习学小乘教说一切有部。
经教律仪,取则印度,其习读者,即本文矣。
尚拘渐教,食杂三净。
洁清耽玩,人以功竞。
玄奘法师在途经龟兹(屈支国)时,因“凌山雪路未开,不能进发,淹停六十余日。
”期间,他在龟兹参加了很多活动,故对龟兹国的状况作了较为详细的描述。
一、大龙池及金花王国东境城北天祠前,有大龙池。
诸龙易形,交合牝马,遂生龙驹,忄龙戾难驭。
龙驹之子,方乃驯驾,所以此国多出善马。
闻之先志曰:近代有王,号曰金花,政教明察,感龙驭乘。
王欲终没,鞭触其耳,因即潜隐,以至于今。
城中无井,取汲池水。
龙变为人,与诸妇会,生子骁勇,走及奔马。
如是渐染,人皆龙种,恃力作威,不恭王命。
王乃引构突阙,杀此城人,少长俱戮,略无噍类。
城今荒芜,人烟断绝。
二、昭怙厘二伽蓝荒城北四十余里,接山阿,隔一河水,有二伽蓝,同名昭怙厘,而东西随称。
佛像装饰,殆越人工。
僧徒清肃,诚为勤励。
东昭怙厘佛堂中有玉石,面广二尺余,色带黄白,状如海蛤。
其上有佛足履之迹,长尺有八寸,广余六寸矣。
或有斋日,照烛光明。
三、大会场大城西门外,路左右各有立佛像,高九十余尺。
于此像前,建五年一大会处。
每岁秋分数十日间,举国僧徒皆来会集。
上自君王,下至士庶,捐废俗务,奉持斋戒,受经听法,渴日忘疲。
诸僧伽蓝庄严佛像,莹以珍宝,饰之锦绮,载诸辇舆,谓之行像,动以千数,云集会所。
常以月十五日晦日,国王大臣谋议国事,访及高僧,然后宣布。
四、阿奢理贰伽蓝及其传说会场西北,渡河至阿奢理贰伽蓝。
(唐言奇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三:美国汉学家伊佩霞说:“初唐和中唐时期的
3中个.唐国 时人期朝自的较信 中为心 国开最 人强 非放, 常的最愿政愿意策意向;接世受界不敞同开的自新己鲜 。事 ”物。这
唐朝对外文化交流发展的原因
1.唐朝的全面繁荣(政治、经济、文化); 2.唐朝在当时世界上的地位及影响; 3.唐朝较为开放的政策; 4.唐朝较为发达的交通。
展的原因
材料一:英国历史学家韦尔斯说:“第七、八世纪, 中国是世界上最安定最文明的国家。……中国人民的
1生.唐活已朝进的入全安面乐慈繁爱荣、(思政想治自由、、经身济心、愉文悦的化境)域;。”
材料二: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说:“长安是旧大陆文
2明国.唐中 文心明朝所不在有 仅当城 为时市 朝中 鲜世最 ,界具而上世且的界为地意更义远位的的及城日影市本响,所;赞唐赏帝和国效和仿中,
⑵细节:①交通路线的起止点 ②与古代交通线路的对比
唐朝主要交通路线图
日
拂 菻
本
天竺
真
(印度)
腊
唐朝主要交通路线图
日
拂 菻
长
本
安
天竺
(印度)
真 腊
唐朝与日本的交流
中国与日本的交流古已有之。
在7年级上册里我们就曾了解过这 样一个史实——
东汉光武帝刘秀 发现处纪念碑
公元前6~公元57年 日本福冈市志贺岛
小组合作学习: 活动二 1第、一交步往:范用围一广个泛词;语概括唐朝对外交 2流、的交盛往况领。域全面;
3、频交繁往渠、道活众跃多、;密切、广泛、
4、交往内容明显不同;
5博、大推开动唐放朝、及中各西国贯文通明、的汇发纳展百。川
第二步:选一个最能代表唐朝对外交 流盛况的词,并谈谈你们的理由。
活动三: 讨论:唐朝对外文化交流发
以古鉴今:
为唐朝的开放与繁荣作出贡献的历 史人物们的经历对我们今后的生活、学 习有何帮助?
遭诬告与海盗勾结 鉴真一行东渡的船只被官府查没
2
出海后被风浪所阻
3
未能成行
因官府出面阻止
4
未果
因弟子的好心阻拦
5
遭遇台风失败
海上漂泊14天后到了海南岛 鉴真因病双目失明
6
753年成功 鉴真一行终于在今日本鹿儿岛登陆
鉴真东渡概况
日本人民称鉴真为“天平之甍”
鉴真塑像 日本国宝
鉴真盲目航东海, 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已为人传道艺, 唐风洋溢奈良城。
吉备真备
693~775 奈良时代政治家 学者
阿倍仲麻吕 晁衡
日本访华人员的杰出代表
698~770
中日文化交流杰出 的使者
比一比:谁看书又快又准?
读书P25
找出空海、吉备真备和阿倍 仲麻吕对中日文化交流所做的贡 献
※※ k g s z t d h b p m y r w
あ 行
あ
か
が
さ
ざ
た
だ
は
ば
ぱ
ま
经,唐诗汉文,书法、绘画、雕 塑、音乐、舞蹈等艺术,经过消 化改造,融为日本民族文化。
其次是引进唐朝典章律令, 推动日本社会制度的革新。
律宗大师鉴真
688~763 唐代律宗僧人 俗姓淳于 扬州江阳县(今江苏扬州)人
彼国太远,性命难存, 沧海淼漫,百无一至。
为是法事, 何惜身命?
电视剧《鉴真东渡日本》剧照
征帆一王片维绕蓬壶。
神驰奈良边; 三笠山顶上,
向国惟看日,归帆但信风。 别离方明异月域不,归音沉信碧若海为,通。
想又皎月圆。
白云愁色满苍梧。
西安仲麻呂像
阿倍仲麻吕纪念碑
位于陕西西安兴庆公园,
1979年建。碑高36米,汉白玉仿
唐立柱式碑身。
日本访华人员的贡献 首先是汲取盛唐文化,提高
日本文化艺术水平。 遣唐使每次携回大量汉籍佛
え
け
げ
せ
ぜ
て
で
へ
べ
ぺ
め
え
れ
え
E エケゲセセデデヘベペメエレエ
お 行
お
こ
ご
そ
ぞ
と
ど
ほ
ぼ
ぽ
も
よ
ろ
を
o オコゴソゾドドホボポモヨロヲ
日本平假名和片假名(黑色为平假名 蓝色为片假名)
天の原ふりさけ見れば春日な る三笠の山に出てし月かも
哭晁卿衡 李白
送秘书监晁衡卿还日本
日本(晁节卿选辞)帝都,
望乡 翘首望长天,
网络截图
想一想:这些文物的相似之处反映了唐朝的 什么社会现实?
想一想:这些文物的相似之处反映了唐朝的 什么社会现实?
想一想:这些文物的相似之处反映了唐朝的 什么社会现实?
第5课 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
授课人:石室锦外 杜昌利
小唐朝组主合要作交学通路习线:图
活动一:我们一起读历史地图
读图提示: 1.宏观把握:读标题,把握读图方向 2.具体观察:⑴唐朝对外交通的整体状况
“汉委奴国王”金印
遣唐使就是日本政府派遣
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
从630~895年的260多年 中,日本共任命了十九次遣唐
使来中国,其中三次因故中止, 一次仅到朝鲜,两次为送回唐 朝专使,一次为迎接遣唐使回 国。日本名副其实的“遣唐使”
为十二次。
遣唐使离开日本
日本长卷古画《东征传绘卷》片断
空海
774~835 日本佛教真言宗创始人 俗姓佐伯 幼名真鱼
次数
概
况
1
742年未出海便夭折
遭诬告与海盗勾结 鉴真一行东渡的船只被官府查没
2
出海后被风浪所阻
3
未能成行
因官府出面阻止
造4舟备粮准备首次东渡因弟子未的好果心阻拦
5
遇大风遭浪遇舟台破风遇失险败
海上漂泊14天后到了海南岛 鉴真因病双目失明
6
鉴真东渡概况
准备第六次东渡图
鉴真东渡示意图
次数
概
况
1
742年未出海便夭折
鲁迅:舍命求法,可称为中华民族脊梁的 人。
梁启超:玄奘是中国第一流学者,绝不居 第二流以下。
印度学者阿里:没有玄奘等几位中国人的 著作,重建印度史是不可能的。
印度那烂陀寺遗址
《大唐西域记》书影
数字玄奘
西游学佛 翻译佛经 所译经书
写成《大唐西域记》 《大唐西域记》所记录的国家
19年 19年 75部1335卷,1300 多万字 1书 108个国家
や
ら
わ
a アカガサザタダハバパマヤラワ
い 行 i
い イ
き キ
ぎ ギ
吉しシ空备じ ジ海真借ち チ备鉴借ぢ ヂ汉鉴ひ ヒ字汉び ビ草字书ぴ ピ楷书みミ
い イ
り リ
い イ
う 行
う
く
ぐ创创す制制ず了了日つ日文文づ的的ふ草楷ぶ书书字ぷ字母母む ゆ
る
う
u ウクグスズツヅフブプムユルウ
即即““平片假假名名””
え 行
说品一质说:六:次东渡,不畏 惧艰为险什么鉴真受到中 日贡两献国:传人播民中的华尊文敬明?
——郭笃,身毒,贤豆,天竺等
玄奘
印度
天竺 (印度)玄奘电视《西游记》剧照西天取经 西天指天竺 经指佛经
古今中外名人对玄奘的评价:
664年,玄奘逝世后,唐高宗悲痛地说: “朕失国宝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