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专业建设调研报告总结

合集下载

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建设项目总结报告

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建设项目总结报告

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建设项目总结报告一、总体目标实现情况(一)专业建设三个总体目标完成情况1.综合实力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2016年获省厅立项二类品牌专业建设,经过近六年的努力建设,达到了项目建设方案设定的“特色鲜明、全省一流”的建设总体目标,获得国家级成果5项以上,省级及以上成果40多项。

2020年在第三方机构金平果排行榜分专业竞争力居全国第三名;2021年、2022年金平果排行榜分专业竞争力在全国排名第二,连续三年稳居金平果排行榜分专业竞争力全国前三甲;以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为核心专业的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群获2021年广东省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立项(项目编号GSPZYQ2021124),在师资、教学条件、教学管理、教学科研水平、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位居全省高职院校同类专业一流。

在师资建设方面,建成了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专兼结合、德技双馨的专业教学团队,项目组有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1名;广东省各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4名;学校教学名师5名。

在教学条件建设方面,建成1个省级公共实训中心,2个省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广东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广东省高校就业创业金课1门;校级网络课程6门;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4门;出版教材10本;新增校内生产性实训主基地3间。

在教学管理方面,开展了校-院-专业三级管理模式改革与探索,建立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自我诊断机制、第三方毕业生调研制度、教师参与教学建设和社会服务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兼职教师培训和管理机制、国内外学术交流机制等,通过优化教学管理系统、规范管理内容、完善管理队伍、制定管理原则和方法等举措,形成协调联动、分工明确、运行高效的教学管理机制。

在教学科研水平方面,建设期内项目成员主持教育部课题立项1项,主持省级教科研课题20项以上,其中广东省教育教学改革课题10项,广东省哲社规划课题1项,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4项,广东省重大平台和重点项目课题3项;获省级科技成果推广奖1项;主持和参与省级教学成果奖6项;主持校级教学成果奖5项。

专业群建设年度总结(3篇)

专业群建设年度总结(3篇)

第1篇一、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高等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适应新时代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动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群建设。

本年度,我校在专业群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将年度总结如下:二、专业群建设总体情况1. 专业群建设背景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关于全面提高新时代职业教育质量的意见》,我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以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主线,以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全面推进专业群建设。

2. 专业群建设目标(1)提升专业群整体水平:通过专业群建设,使我校专业群在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2)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3)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充分发挥专业群优势,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三、专业群建设主要成果1. 专业建设成果(1)专业结构调整:根据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趋势,对专业结构进行调整,新增了若干新兴专业,淘汰了部分落后专业。

(2)专业建设水平提升:通过专业群建设,我校专业建设水平得到全面提升,部分专业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2. 人才培养成果(1)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原则,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教学质量提升:通过专业群建设,我校教学质量得到显著提升,毕业生就业率逐年提高。

3. 社会服务成果(1)社会服务能力增强:通过专业群建设,我校社会服务能力得到增强,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2)产学研合作取得新进展:与多家企业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共同开展技术研发、人才培养等工作。

四、专业群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1. 存在问题(1)专业群建设经费投入不足:专业群建设需要大量经费支持,但实际投入与需求存在较大差距。

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报告

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报告

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报告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做好第一批省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工作的通知》《广东省教育厅关于统筹做好第一批、第二批省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我校软件技术专业群2021年获批立项第一批省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已立项建设两年。

一、建设目标实现情况软件技术专业群经过两年建设,“三全育人,五育并举”协同育人体系日益完善;开展人才培养模式初步建设,成效明显;完成专业核心课和专业综合课课程标准、实验实训指导书制定;精品课程教学资源初步建设;教材与教法改革效果明显;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初步形成,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开始发挥带领作用,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不断壮大;实践教学基地数量稳定扩充,2019级、2020级学生实践教学成果显著,部分高质量学生实习就业,达到企业用人较高标准;开展了多项社会服务,学生参加各项技能竞赛获得优异成绩。

二、建设任务完成情况(一)人才培养模式创新1.搭建校企协同育人平台初步搭建,与腾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开展“华为网络工程师班”等工作有序推进,与多家企业通过集中实训、企业实践教学、顶岗实习等开展协同育人工作;2.专业群四个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和素质、能力、知识进行梳理和重新界定,合理设置课程,立项校级课程改革项目1项、校级校内实训基地1项、校外实训基地1项。

(二)课程教学资源建设1.制定专业群共享课程《平面设计》《网页设计》课程标准,专业群课程20级、21级、22级课程标准建设完成;2.共享课程典型案例资源库和拓展项目资源库建设中,《软件技术专业资源库》校级项目立项。

3.“HTML5+CSS3WEB前端设计”院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完成,并申报2021年省级精品课程;4.“MYSQL数据库”院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完成,并申报2022年院级、省级精品课程;5.“Python语言程序设计”院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完成,并申报2022年院级、省级精品课程;6.申报成功2个1+X证书试点,完成1批次227人培训及考试;7.制定开发建设1+X证书课程资源库计划。

2021年建筑工程工作总结报告10篇

2021年建筑工程工作总结报告10篇

2021年建筑工程工作总结报告10篇建筑工程,指通过对各类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的建造和与其配套的线路、管道、设备的安装活动所形成的工程实体。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21年建筑工程工作总结报告10篇,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2021年建筑工程工作总结报告1在公司领导及同事们的关心与帮助下,我对住总的工作环境、管理模式、组织机构、规章制度有了深刻了解和认识,在思想意识、业务能力等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较好地完成了公司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

为了更好地做好自己今后的工作,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现将今年的工作情况总结一下:认真学习业务技能,积极投身预算工作。

具备良好的政治和业务素质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和必要条件。

作为一名预算员,在工程预算这个领域里,我是一个新人,对所从事行业的认识也比较肤浅,为了提升自身的素质,快速适应企业环境和工作岗位,我能勤学好问,积极向同事学习取经,在公司领导和同事的信任和帮助下,不断提高业务技能,尽快适应工作岗位需要,在短时间内迅速融合进了这个大集体,为以后的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签合同以来,在领导及同事的支持与帮助下,在门头沟黑山A4地块6标段采空棚户改造工程的工作地点我认识了很多同事,也结交了不少伙伴,有现场不懂得可以直接去问,虚心请教他们,换来的也是真诚的回答。

通过亲身参与预算工作的整个流程,我相信跟下来以后我能懂得更多,知道的更多,一点一点的看着这个工程成长,直到某一天我离开了他,这其中所触发的经验是多么好的学习内容啊,也能对预算这项工作有更深的了解。

作为一名预算员,首先要履行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按时按质地完成领导交给的各项工作计划。

熟悉图纸及设计变更,能在图纸中找到变更部位的尺寸及材料,按照实际情况修改图纸量给予结算的收入及支出,熟悉北京市每月工程造价信息,并多渠道收集其他材料信息,掌握市场目前的设备、成品或所需材料的最接近价格数值,进行洽谈。

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对定额编制的工料含量的高低水平作出适当科学合理化的调整,为公司的成本控制提供一些合理化的保证措施,避免出现价格审查通过率不高的问题。

2021-旅游管理专业调研报告

2021-旅游管理专业调研报告

2021年度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调研报告一、专业现有基础我院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开设于2003年9月,2019年9月开设技工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

本专业在多年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办学规模取得一定的进展,学生数量有一定的增长。

始终秉承“立德尚能”的教育理念,不断改革,勇于创新,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团队建设、课程建设、实习实训条件建设、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旅游管理专业现有专任教师8人,其中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4人,初级职称2人。

硕士及以上学历5人;双师型教师4人;中级导游2名;旅游经济师1名。

教师年富力强,年龄职称结构配置合理,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丰富,能够满足教学需要。

二、调研的背景、目的和主要内容(一)调研背景深入了解其课程体系设置和实践教学安排情况,为我们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材料。

本次调研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需要:1.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能否满足当前旅游行业的用人需求。

找准定位,技工学校培养的人才规格要明显有别于高职人才培养的规格。

2.制订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和标准。

社会在发展,新业态对人才的需要在变化,课程设置和课程体系也需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步伐。

3.进一步确定旅游企业用人岗位及岗位职业能力要求。

学校人才培养不能脱离社会需要,要根据行业企业岗位需求和职业能力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

4.更为合理的安排实习实训、定岗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环节。

技工教育重在实践,实践环节安排合理,学生就能得到较好的技能训练。

5.进一步了解行业企业对学生的素质要求。

知识和技能固然重要,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礼貌礼仪知识、攻关交际知识对旅游人才来说也会很重要。

(二)总体目标通过调研,了解和掌握旅游管理专业前沿和专业发展动态,科学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提升办学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全面培养旅游服务与管理一线合格的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三)具体目标1.通过旅游行业发展现状和趋势,以及行业对旅游人才的需求情况调研,希望获得旅游行业企业对旅游人才需求情况等信息,主要用于确定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畜牧兽医专业建设项目总结报告

畜牧兽医专业建设项目总结报告

畜牧兽医专业建设项目总结报告一、项目建设基本情况1.建设总体情况畜牧兽医专业重点支持建设项目自2019年6月始至2021年6月止。

在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项目下、重点进行了构建“333”专业课程体系;依据职业岗位工作要求开发“项目课程”与特色教材;在项目课程与特色教材中推进精品课程建设;为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提高教学质量,进行多媒体课件、畜禽标本与教学用具的开发;进行专业技能教室的创建;为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推进职业教育课题研究的建设。

在师资队伍建设项目下,通过推进教师“五个一”责任计划,重点推进教师的“双师”素质提升;通过国内外进修学习,重点推进骨干教师的培养;通过特聘和引进兼职教师,重点推进教师队伍的职业素养;通过专业带头人培养,全力推进教师队伍的新老交替。

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项目下,通过充分发挥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增强与紧密结合型企业的合作,为行业、企业开展技术培训,开设行业企业专家论坛等措施,推进工学结合管理制度、校企合作联系会议制度以及学生创业实践制度的建设。

二年的建设周期,完成了预期的建设目标。

2.专业发展变化构建了“333”专业课程体系,专业设置服务了地方经济。

其构建模式得到了专家与同行的肯定与认可,依据“333”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思路开发专业课程教学方案,在省内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力,促进了专业教学层面的教学改革和职业教育教材的改革创新。

课程体系创建后专业设置以及课程内容服务于社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功能增强了。

为此,受省教育厅职社处的委派,动物工程系负责四川省中等职业学校畜牧兽医类专业首批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的牵头开发。

开发了职业教育特色教材,教学内容对接了职业标准。

建设期间,依据“33式”专业课程体系课程特征的思想内涵,开发了8本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教材,分别由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四川教育出版社和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并在全国同类学校使用。

其项目课程教材《饲料质量检验、配方设计与营销》2020年10月获教育部改革创新示范教材称号。

专业建设年度总结报告(3篇)

专业建设年度总结报告(3篇)

第1篇一、前言在过去的一年里,我校在专业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各级领导和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我校专业建设稳步推进,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现将本年度专业建设工作总结如下:二、专业建设主要成果1. 专业结构调整优化:根据市场需求和学校发展规划,我们对专业结构进行了调整和优化。

新增了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与应用等新兴专业,淘汰了部分市场饱和、就业前景不佳的专业,使专业结构更加合理。

2. 课程体系建设:我们以课程改革为核心,加大了课程建设力度。

修订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了课程体系,提高了课程质量。

同时,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增加了实践课时,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3. 师资队伍建设:我们重视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引进、培养、培训等方式,提高了教师的整体素质。

本年度,我校新增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5人,硕士学位的教师10人,高级职称教师比例达到30%。

4. 教学科研水平提升:我校教师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SCI、EI等高水平期刊论文10篇。

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10项,校级科研项目20项。

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共获得国家级奖项10项,省级奖项20项。

5. 校企合作深化:我们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建立了多个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

与企业共同开发课程,实现了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紧密结合。

三、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1. 专业特色不够鲜明:部分专业在特色建设方面还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

2. 师资队伍结构有待优化:虽然师资队伍整体素质有所提高,但高级职称教师比例仍需提升。

3. 实践教学环节有待加强:部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仍需进一步完善,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1. 加强专业特色建设:结合学校优势学科,打造具有特色的专业,提升学校在行业内的竞争力。

2. 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提高高级职称教师比例。

3. 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加强校企合作:与企业共建实习基地,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紧密结合。

2021年助产专业调查分析总结

2021年助产专业调查分析总结

助产专业调查分析总结助产专业调查分析总结我国助产专业教育已经走过了百年的历史,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助产士,她们为广大孕产妇及其家庭提供着高质量的专业服务,为不断促进母婴健康、提高国民基本素质、促进家庭和社会的稳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但是助产专业仍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制约发展,需要专业人士不断努力,以及来自各级领导的关注与社会的重视使其得以完善和发展。

现与助产与护理专业同仁助产专业发展的历史,以及个人对助产专业发展的思考,希望对助产专业的今后发展有益。

但是,我国助产服务仍以产科医生为主导,助产学仍从属于护理专业,既非独立科学,也无专业体系,和国际水平相去甚远,现从助产专业发展现况阐述,从中获取一定的启示,现报告如下。

助产专业概况1国外情况在英国,助产专业教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80年代。

1881年由政府组织成立助产士训练班,1947年改为皇家助产学院。

英国于1902年通过英格兰助产师法,并且成立中央助产委员会(CentralMidwivesBoard),以协助专业助产师培育、执业及考试。

1949年实施全民健康保险(NationalHealthService)以后,英国的非高危孕产妇皆由国家认可助产师(statecertifiedmidwife,SCM)负责[1]。

目前在芬兰,助产士大多具有大学或硕士学历并有了专门的资格认证助产专业的就业前景助产士助产护士就业前景几乎90%的医界人士认为,产妇并不是病人,到医院来应该享受更加人性化的服务。

而对于中国的助产士们来说,尊敬和信任的眼神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增多的。

与他们每日的工作强度比,他们的收入却并不高。

助产士刚工作的,月收入1500元左右。

有经验的月薪两三千元左右。

海淀妇幼保健院护理部李主任表示,助产士的薪酬每个医院有所不同。

海淀妇幼保健院的病源比较多,知名度比较好,薪酬就比较稳定。

海淀妇幼保健院各科室每年年初与医院签订承包协议,每个月病人的多少、床位使用率、床位周转率、科室增收节支情况与当月收入息息相关。

工程建设年度个人总结(3篇)

工程建设年度个人总结(3篇)

第1篇时光荏苒,转眼间又到了总结过去、展望未来的时刻。

回顾2021年,我在工程建设领域的工作中,既有收获也有挑战。

在此,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自己过去一年的工作进行总结。

一、工作回顾1. 项目参与与协作2021年,我参与了多个工程建设项目的施工管理,包括住宅小区、商业综合体和公共设施等。

在项目中,我主要负责施工进度、质量、安全等方面的管理工作,与施工队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等各方保持良好的沟通与协作。

2. 项目管理(1)施工进度管理:我严格按照施工进度计划,对项目进行跟踪、监控和调整,确保项目按期完成。

通过优化施工方案、合理安排资源、加强现场管理等措施,提高了施工效率。

(2)质量管理:我高度重视工程质量,严格执行国家及地方相关标准,对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进行严格把控。

通过加强质量检查、落实奖惩制度等手段,确保了项目质量。

(3)安全管理:我始终将安全生产放在首位,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法规和操作规程。

通过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制定安全措施、加强现场巡查等,有效预防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3. 团队建设与个人成长(1)团队建设:我注重团队协作,积极与同事沟通交流,共同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通过开展团队建设活动,提高了团队凝聚力和战斗力。

(2)个人成长:我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和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

在项目中,我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工作成绩1. 项目顺利完成在2021年参与的项目中,我负责管理的项目均按期完成,工程质量达到预期目标。

其中,某住宅小区项目被评为“优质工程”,某商业综合体项目获得“安全文明工地”称号。

2. 个人荣誉由于在项目管理工作中的突出表现,我获得了公司颁发的“优秀员工”称号。

三、不足与反思1. 沟通协调能力有待提高在项目管理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在沟通协调方面还存在不足,有时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

今后,我将加强沟通技巧的学习,提高自己的沟通协调能力。

2. 团队管理经验不足作为一名项目负责人,我在团队管理方面经验不足,有时不能充分发挥团队成员的潜力。

电子商务专业建设总结报告

电子商务专业建设总结报告

电子商务专业建设总结报告一、项目基本情况(一)专业开办时间2004年9月。

(二)专业名称电子商务。

(三)专业代码730701(原专业代码121100)。

(四)电子商务专业在校学生人数2019年779人,2020年667人,2021年600人,2022年535人,2023年535人。

(五)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人数2020年245人,2021年261人,2022年261人,2023年133人。

(六)专业师资1.项目建设前师资情况:项目建设前电子商务专业有校内专任教师13人,其中具有硕士学位2人,双师型教师11人,聘请校外兼职教师3人。

2.项目建设后师资情况:项目建设前电子商务专业有校内专任教师16人,其中具有硕士学位3人,双师型教师16人,聘请校外兼职教师8人。

(七)校内实训教学场室情况现有校内实训场室的名称、数量、对应实训课程(项目)及工位数情况,详见表1所示。

表1 校内实训教学场室情况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包括定点实习基地和一般实践教学基地,定点实习基地由政府部门聘请有关专家评审认定,一般实践教学基地由学校与企业签定合作协议,校企双方共同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教学。

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一览表电子商务高水平专业建设主要量化指标主要包括适应产业行业发展需求情况及专业主要量化指标,详见表3。

表3 电子商务高水平专业建设主要量化指标三年来,我校严格按照建设方案与任务书要求,着力加强教学改革,稳步推进专业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现将有关建设情况总结如下。

电子商务专业按高水平专业的任务书,以“建设全省高水平电子商务专业”为主线,创新改革,坚持以“实战引领专业实践教学”理念,以校企深度融合作为突破口,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搭建“平台+模块”课程体系,提升师资队伍力量,建成融入企业文化的育人环境。

截至2023年8月底,根据中等职业教育高水平专业建设项目任务书,梳理项目完成情况,如表4所示。

表4项目建设任务完成情况一览表电子商务高水平专业建设项目严格按照《中等职业教育高水平专业建设项目任务书》的各项指标,把验收要点进行细化分解,纳入部门工作计划,分层管理,责任到人。

计算机应用专业建设项目总结报告

计算机应用专业建设项目总结报告

计算机应用专业建设项目总结报告项目建设两年来,以职业核心课程建设为切入点,紧密围绕专业建设主线,建设“双师”型教学队伍,开发虚拟三维互动教学资源,打造校企合作实训基地。

现将计算机应用专业两年来的建设情况总结如下:一、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1.“1.5+0.5+1”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1)“1.5+0.5+1”的人才培养模式诠释:前1.5年,进行“职业通识课程”学习,学习专业文化课和专业基础课,培养综合素质;第四学期(0.5年),设立多个专业方向(职业核心课程),职业核心课程按“工学结合”综合实训形式在校企合作实训基地授课,由专业骨干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授课与实践指导;学生自主选择专业方向,按专业方向进行班级重组,学生参与企业项目创意、设计、制作全过程,培养学生岗位核心技能;考核评价引入多元智力理论,注重过程性考核,实行“项目成绩+项目汇报演示+问题答辩”考核。

第五、第六学期(1年)学生进入企业顶岗实习,训练学生职业岗位能力。

(2)“1.5+0.5+1”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践2019年9月29日在镇江成立湖南省国示范计算机协作组,我校作为协作组成员校,参与制订了湖南省国示范计算机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精品课程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等。

2012年5月11日由软件公司、有限公司、省内部分高职院职教专家、国示范计算机协作组成员校骨干教师组成的专家组,对《计算机应用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论证并获通过。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软件技术专业参加了湖南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协作组、软件协作组,参与五年制高职两个专业的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制订。

我校根据省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结合本地区实际进行滚动修订,并请专家论证,形成我校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体现了职业核心课程的“专业方向的自主选择与工学结合职业核心技能的综合实训”。

2.精品课程建设张三等老师分别参加《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平面设计》、《 程序设计》、《程序设计》等十门精品课程建设和数字化教学资源编写,由有限公司实现虚拟现实三维互动教学资源软件开发。

专业建设情况 调研报告

专业建设情况 调研报告

专业建设情况调研报告专业建设情况调研报告一、引言专业建设是高校教育的核心任务之一,它直接关系到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效果。

为了全面了解我校专业建设的现状,本次调研报告将重点关注专业设置、师资队伍、教学资源、教学改革等方面的情况,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二、专业设置我校目前设有多个专业,涵盖了工科、理科、文科等多个领域。

各个专业的设置与时俱进,与社会需求相匹配,能够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就业和发展空间。

但是在专业设置上,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部分专业过于冗余,导致资源分配不合理,应进一步优化专业设置,加强专业间的协作与互补。

三、师资队伍师资队伍是专业建设的重要支撑,对于高质量教育的实施至关重要。

我校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其中教授和副教授占比较高,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科研能力。

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年龄结构不合理、学历结构不够多样化等。

为了进一步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应加强对青年教师和博士后的培养和引进,培养更多高层次的教学骨干和科研骨干。

四、教学资源教学资源是教学工作的物质基础,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和效果。

我校注重教学资源的建设,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建设了一批现代化的实验室、教室和图书馆等教学设施。

但是,在教学资源的利用上,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设备不够齐全、教材不够更新等。

为了更好地利用教学资源,应加强设备的维护与更新,加强教材建设,提供更好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

五、教学改革教学改革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举措,也是专业建设的重要方向之一。

我校一直重视教学改革工作,通过推行素质教育、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等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学方法单一、评价体系不完善等。

为了进一步推进教学改革,应加强教师培训,引入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技术,探索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六、改进意见和建议基于以上调研结果,我们提出以下改进意见和建议:1.优化专业设置,合理分配教育资源,加强专业间的协作与互补;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注重青年教师和博士后的培养和引进;3.加强教学资源的维护与更新,提供更好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4.推进教学改革,加强教师培训,引入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技术,探索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年度工作总结

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年度工作总结

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年度工作总结2021年6月,技工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委会)在校领导的组织下顺利成立,经过一年的工作,在全体委员的共同努力下,专委会充分发挥了专家组优势,创造性地进行了各项工作的开展,为我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做出了长足的贡献。

下面将专委会一年的工作总结如下:一、以企业需求为本,积极组织调研为响应我校省级质量提升工程机电示范专业建设号召,围绕着“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专业进行建设改革和课程改革,专委会积极组织本专业教师下企业调研,了解行业发展动向、企业人才需求、岗位能力要求等多方面信息,为专业定位提供准确依据,为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数据。

一年来,专委会组织本专业教师对12家中大企业、5所同类职业学校进行调查,了解企业和学校人才需求、岗位需求、人才培养及课程体系,为本专业人才培养和课程建设提供了可靠性依据。

二、为专业建设出谋划策,制定实施可行培养方案专业建设离不开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一份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是专业建设的培养计划,包含调研的结论、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设置,是一个年级学生培养的指南。

职业范围,通过企业调研获取需求,根据学校情况调整定位,培养企业需要、社会认可、学校骄傲的优秀人才。

三、积极进行精品课程开发在课程设置方面,两个专业技能方向都具特色,机械加工技术方向主要开设和机械加工相关的一些课程,如数控加工技术基础、金属加工与实训、加工中心基础训练等;机电设备维护与维修方向主要开设和设备控制与维修相关的一些课程,如机电设备电气控制技术基础、机械拆装技术训练、装配钳工技术强化训练、维修电工技术训练等。

但是还是专业核心课程为主,并将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成校级精品课程,主要有《PLC及控制技术》、《电力拖动与生产实训》两门课程。

专委会积极发动校企双方面关系,对两门课程进行课件制作、课堂实录、电子教案制作等,融合校内实训项目与企业生产实例。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调研报告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调研报告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调研报告专业调研报告(建筑装饰)编制人:建筑工程系 2021年3月20日建筑装饰专业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为申办建筑装饰专业,创新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学质量,优化专业结构,形成具有区域特色和中职特色的专业,制定招生专业的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计划,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适应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调研思路与内容通过走访及信访相关建筑装饰企业、行业、同类院校,掌握及了解其现状和人才需求状况,并征求行业专家对专业人才培养及教学的意见与建议,对调查结果加以分析,最终形成专业调研报告。

调研的主要内容包括:人才需求状况、行业发展趋势、人才结构、素质要求、岗位技能要求、证书及其他要求等。

三、调研方式与对象(一)行业调研的方式和对象通过走访与问卷调查的形式,对陕西省建建筑装饰协会及国内部分知名建筑企业进行调研。

(二)企业调研的方式和对象通过走访、电话访问与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宝鸡点石装饰有限公司、西安东西国际设计公司、西安城市人家装饰公司、等企业进行了深度调研,了解了未来五至十年建筑装饰才市场人才需求状况。

(三)同类院校该专业开设情况调查的方式和对象通过电话、网络、实地座谈等方式对以下院校进行本年度建筑装饰专业开设情况的调研:四川职业技术学校、江苏建筑工程职业技术学校、陕西铁路职业技术学校。

四、调研数据分析(一)建筑装饰专业人才的调查现状分析在对开设建筑装饰专业的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和相关公司的调查中发现,由于我国中职院校现行教学计划中,课堂教学的安排和现有教学体制的种种不足,学生课堂内容偏多,长期以来缺乏主动性、创造性和务实性,其主要表现为,学生作业只重艺术表现,不重务实性设计;学生对以往所学知识缺乏主动的认知与贯通,缺少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更缺乏实践创新的能力。

同时由于对“装饰艺术”概念的理解和认识的不同、学校- 1 -性质和基础不同,使得在专业建设的定位和教学内容设�Z上存在着差异。

优质专业群建设年度总结(3篇)

优质专业群建设年度总结(3篇)

第1篇一、前言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发展战略,提升我校专业建设水平,学校紧紧围绕“优质发展、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的总体要求,积极开展优质专业群建设。

现将2021年度优质专业群建设情况总结如下:一、工作目标与任务1. 工作目标:通过优质专业群建设,提升我校专业核心竞争力,打造一批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专业群,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2. 工作任务:一是加强专业建设,优化专业结构;二是深化产教融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三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四是提升专业服务能力,推动产业发展。

二、工作成效1. 专业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2021年,我校共建设了5个优质专业群,涵盖电子信息、制造、服务、艺术、教育等领域。

其中,电子信息类专业群、制造类专业群、服务类专业群被评为省级优质专业群。

2. 产教融合深入推进。

我校与多家企业、行业合作,共建实习实训基地、产学研合作基地,实现了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紧密对接。

2021年,我校与企业合作项目达20余项,学生参与率100%。

3. 师资队伍建设取得突破。

通过引进、培养、选拔等方式,我校师资队伍结构不断优化,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显著提升。

2021年,我校新增省级教学名师2人、省级教学团队2个。

4. 教育教学改革取得丰硕成果。

我校积极推进课程改革、教学方法改革、教学评价改革,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2021年,我校共有2门课程入选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个教学团队获省级教学成果奖。

5. 专业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我校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积极参与地方经济建设,为政府、企业提供决策咨询、技术服务、人才培训等服务。

2021年,我校为地方政府和企业提供技术服务项目20余项。

三、存在问题与不足1. 专业建设水平仍有待提高。

部分专业与行业需求脱节,专业特色不够鲜明。

2. 产教融合深度不足。

校企合作项目数量较少,合作层次有待提高。

3. 师资队伍建设滞后。

部分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有待提高。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需求与专业建设调研报告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需求与专业建设调研报告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需求与专业建设调研报告发布时间:2021-12-23T02:36:16.453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1年第26期作者:张志宏[导读] 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技能人才,对广西区内重点城市、珠三角及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多家企业进行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需求调研,了解计算机行业发展现状和相关企业对网络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为确定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专业课程改革和授课内容优化提供科学的依据。

北海职业学院广西北海 536000摘要: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技能人才,对广西区内重点城市、珠三角及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多家企业进行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需求调研,了解计算机行业发展现状和相关企业对网络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为确定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专业课程改革和授课内容优化提供科学的依据。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需求;专业建设;调研报告一、网络技术专业人才社会需求调研专业团队派出了全体教师参与企业的电话、网络调研, 与企业部门负责人、技术总监、人力资源部经理进行电话交流,发放调研问卷。

2020年度企业调研中,共发出11份调研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1份,有效率100%。

了解企业对网络技术专业的需求数量、品学要求、招聘途径、内部人才培养途径以及与校企合作意向等问题;另一方面, 要摸清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薪金水平、岗位职责、职业生涯发展情况。

通过对调研问卷的汇总和分析,得出了以下调研结论,为计算机网络专业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基础。

我们在企业调研表中,列出了未来三年企业需要招聘的职业岗位以及岗位需要的知识、技能、素质,应届生毕业酬薪水平等。

未来三年主要招聘职业岗位:1)网络运维10家;2)信息安全8家; 3)系统集成4家;4)售后服务5家;5)售前技术支持6家;6)项目管理1家;7)云计算2家;8)Web网站开发7家。

网络运维、信息安全、Web前端开发工作岗位未来三年需求旺盛,可作为本专业人才重点培养方向,售前和售后技术工程师也有一定的需求,其他需求相对较少的职位可作为未来继续跟踪调研方向来研究,招聘应届毕业生的薪酬水平:1)3000元以下7家;2)3000-4000元2家; 3) 4000-5000元2家。

学科建设调研报告范文

学科建设调研报告范文

学科建设调研报告范文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调研报告为更全面掌握学校学科专业与科研工作情况了解各学院对学科与科研平台、团队等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推进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的健康发展更好地服务学校人才培养和内涵建设科研处、学科建设办于本学期的第2周在分管校领导的带领下走访调研了各学院(系)的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对目前学院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的整体认识各学院对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的重要性不断提高不少学院都强调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是本科高校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它们既是培养高质量人才、出高水平成果和获取更多资源的重要保证也是衡量一所本科院校办学质量、提高学校美誉度、增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

调研中各学院的相关负责人对本院的师资队伍、科研情况、学科基础、人才培养等方面都进行了认真地分析和详细地汇报提出了学科建设、科研推进工作等方面的设想。

总体上说各学院对所在学院学科建设、科研工作的重要性认识都比较到位目标定位比较准确、工作思路比较清晰。

人文学院表示要积极申报省级重点学科争取1-2年内国家及省部级课题申报状况得到切实改变每年在中文核心以上期刊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20篇以上。

数理学院表示下一个五年力争发表SCI收录论文30篇以上获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5项以上获市厅级以上科技进步奖或自然科学奖4项以上确保通过2021年学士学位授予权专业评审为申报硕士点授权打下坚实基础。

计算机科学学院表示成立科研指导小组开展学术交流加强校企合作拓宽科研渠道。

启动“135”学科建设工程打造1个重点实验室主攻3个研究方向设置5个本科专业。

大部分学院制定了本学院的学科建设、科研工作的五年计划和具体措施。

二、各学院(系)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的相关动向通过此次调研访谈我们看到不少学院在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方面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学科建设意识不断增强不少学院表示我校“有特色、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定位为学校学科专业建设奠定了基础作为教师、作为学院需进一步强化学科专业意识通过学科意识的建立寻找学科归属凝练学术方向培养教师队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业建设调研报告总结为了适应安徽省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满足各行各业对机电类职业类技术人才的需求,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体制 ___,我院遵照___关于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有关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加快了机电专业的建设步伐,并且针对机电专业的建设方案及模式进行了广泛地社会调研。

随着现代化工业生产的发展,自动化控制技术的集成应用正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由于机械技术、液压技术、电子技术、PLC技术、网络及通讯技术等学科的强烈相互渗透而形成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已成为当今工业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

机械技术可以承受较大载荷,但不易实现微小和复杂运动的控制,而电子技术则相反,不能承受较大载荷,却容易实现微小运动和复杂运动的控制。

所以,传统意义上的机电一体化,主要指机械与电工电子及电气控制这两方面的一体化,并且明显偏重于机械方面。

当前,科技发展的态势特别注重学科间的交叉、融合以及电子计算机的应用。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内涵也发生了变化,它是利用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主要包括传感器技术、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等)使机械实现柔性化和智能化的技术。

其本质是将电子技术引入机械控制中,也就是利用传感器检测机械运动,将检测信息输入计算机,计算得到能够实现预期运动的控制 ___,由此来控制执行装置。

机电一体化技术将机械技术与电子技术实现 ___结合,充分发挥各自长处,实现互补。

所以说,一件真正意义上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应具备两个明显特征:一是产品中要有运动机械;二是采用了电子技术,使运动机械实现柔性化和智能化。

因而,机电一体化技术是自动化技术与机械设备紧密结合的产物,也是机械设备向自动化方向发展的必然趋势。

它的应用范围涉及了工业、农业、交通、能源、国防等众多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当今,世界高科技竞争和突破正在创造着新的生产方式和经济秩序,高新技术渗透到传统产业,引起传统产业的深刻变革。

机电一体化技术正是这场新技术 ___中产生的新兴领域,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功能,除了精度、动力、快速性外,更需要自动化、柔性化、信息化、智能化,逐步实现自适应、自控制、自 ___、自管理,向智能化过渡。

从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来看,如:数控机床、 ___中心、机器人和机械手等,无一不是机械类、电子类、电脑类、电力电子类等技术集成融合成一体化,这必然需要机电一体化设备操作、维修、检测及管理的大量专业技术人员。

马鞍山地处长三角地区经济圈的地理中心,优越的地理优势和自然资源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长三角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给我们中职学院机电类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

同时,随着行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组合,各行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快速发展阶段,因此对人才的需求量大增。

尤其是机电一体化技术,这种通用专业的技术人才需求量更大。

另一方面,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面广,在诸如农、林、牧、渔产品的深___企业,食品 ___、造纸、印刷以及交通运输以至现代商业企业等都离不开机电一体化技术。

为充分满足科技发展及社会诸多企业对多方位人才的需要,我们分院 ___带领有关专业老师调研了一些大中型企业公司,还走访了一些很有发展前景的科研单位及兄弟职业学院,如安徽星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马鞍山方圆回转支承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山鹰纸业股份有限公司、安徽中杭股份有限公司、马鞍山万马机床制造有限公司、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马鞍山立白日化有限公司、马鞍山天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这些单位大都是以高新技术为增长点,重点发展机械 ___、数控机床、物流设备、不锈钢生产等主导产业。

机、电、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是这些产业的主要特点。

被调查的单位都涉及到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大部分岗位需求综合素质高,具备机、电技术综合应用知识的技能型人才。

在分别与企业 ___、人事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毕业生进行深入的交流和座谈后,充分意识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 ___的迅猛发展,特别是近年来长三角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迅速崛起,社会人才需求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

机电一体化专业作为电气自动化、机械制造等专业的补充与延伸,机电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将成为各企业争夺的对象。

企、事业单位急需一线技能型操作人才,尤其是综合技术应用人才为我们的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

调研表明,经济发达地区对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中高职毕业生需求是巨大的,前提是毕业生具备实际工作能力。

因此,为了适应区域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需要,满足社会急需,我院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进行了 ___调整,该专业以社会发展对机电专业高职人才需求为着眼点,建立一个科学、完善、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教学体系。

突出应用性、整合性、实践性、先进性、综合性的原则,使毕业生既能掌握机电一体化设备的使用、制造、维修、检测、管理等专业理论知识,又能熟练进行机电产品的维修及数控机床的操作、编程及维护等实际技术。

它是我校对社会需求做出的快速反应,与区域经济的发展和高新技术状况是同步的。

这一措施适应了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适应了企、事业单位对人才的需求,适应了学生今后继续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教改后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以校企合作作为人才培养新途径,提高课程的整合性、技术的'先进性、知识的综合性,加强实践性,使该专业的毕业生明显的具有复合型人才特色。

(一)建设背景马鞍山市位于安徽省东部,毗邻南京,是长三角经济协调会成员城市,是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箭头”。

___开放以来,马鞍山抢抓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形成钢铁制造、汽车电力、机械化工、建材纺织、食品 ___等多门类工业经济体系。

现有马钢、安徽星马汽车、安徽山鹰纸业、天源科技、方圆回转支承等7家上市公司,以及圣戈班、家乐福、欧尚、沃尔玛、青岛啤酒、丰原生化、蒙牛乳业、雨润集团、广州立白等12家大型外来投资企业,综合经济实力跃居安徽省三强之列。

xx年,全市实现GDP950亿元、财政收入15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882亿元,总量和人均值持续位居全省前列,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全面超过长三角城市平均水平,固定资产投资、农民人均现金收入、GDP、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在长三角22个城市中分别位居第1、第2、第3和第3位。

马鞍山市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十佳绿化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___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良好范例奖”、“全国环保模范城市”等荣誉称号。

“十一五”以来,马鞍山市委、市 ___高度重视中等职业教育事业的建设和发展。

一是大力推进职业教育规模化办学进程。

打破部门、行业和所有制界限,有效整合和合理配置地方职业,先后将市技工学校、纺织技校、劳动就业培训中心、商业技校合并重组,划拨土地370亩,由 ___投资2.3亿元,创办马鞍山高级技工学校。

将当涂技工学校、职业学校等3所学校整合组建“当涂县职业教育中心”,努力扩大我市中职教育办学规模。

二是加快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

在全省率先制定《马鞍山职业教育现代化评价发展指标体系》,建立现代化指标体系基础台帐。

组建中等职业教育集团,以新城区建设为契机,专门划拨土地300亩,新建“职业教育园区”。

三是深化职业教育教学 ___。

___实施《马鞍山市深化职业教育教学 ___的若干意见》,深化职业学校与企业 ___合作,大力推进“把专业建在工厂、把工厂建在学校”的校企合作形式。

加强示范专业建设,开展工学结合、学分制等弹性教学,强化实习管理和。

四是加强职业教育宣传。

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大众媒体大力宣传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推行劳动就业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调整普职招生比例,着力营造我市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环境。

目前,全市共有各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10所,其中, 国家重点学校有3所、省级示范学校1所。

中职在校生达2.7万人。

全市目前职业培训机构共有24个,年职业培训与鉴定达1.2万人次。

20XX年1月, ___正式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

《规划》明确将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定位为合作发展的先行区、科学发展的试验区、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增长极、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服务业 ___。

马鞍山市委七届十二次全会决定,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根据产业向东部转移的趋势,结合马鞍山现有产业基础和条件,坚持“工业强市”主导战略,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6653”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形成现代 ___制造 ___、高新技术产业 ___、区域性特色化现代服务___。

“十二五”期间,随着示范区建设深入推进,招商引资、项目入驻和承接产业转移对技能人才需求越来越迫切。

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项目企业只能带来资金、技术和管理人才,迫切需要当地培养大批在生产一线岗位的技能型人才作为支撑。

根据《马鞍山市中 ___高技能人才发展规划(20XX—2020年)》,到20XX年,我市对技能人才需求量为80258人。

其中,中级工42730人、高级工8502人,机械 ___、电气应用、数控 ___、商贸旅游、汽车制造、物流等技能人才需求量52168人。

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人才的缺乏,已成为增强马鞍山市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推动马鞍山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和谐发展的“瓶颈”。

为此,马鞍山市 ___《马鞍山市职业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继续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加强基础能力和重点学校建设,深化 ___,强化内涵,提升水平,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率先在全省基本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努力建成区域性、服务全省的现代 ___制造业人才培养 ___和面向“长三角”地区现代___制造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与输出 ___,为我市构建“6653”现代产业体系和实施“1255”城市发展战略提供高素质的技能人才支撑。

因此,加快国家中等职业教育 ___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建设,对我市大力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推动职业教育事业新发展,有着十分重要意义。

(二)发展趋势1.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员当今,世界高科技竞争和突破正在创造着新的生产方式和经济秩序,高新技术渗透到传统产业,引起传统产业的深刻变革。

机电一体化正是这场新技术 ___中产生的新兴领域,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功能,除了精度、动力、快速性外,更需要自动化、柔性化、信息化、智能化,逐步实现自适应、自控制、自 ___、自管理,向智能化过渡。

从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来看,如:数控机床、 ___中心、机器人和机械手等,无一不是机械类、电子类、电脑类、电力电子类等集成融合成一体化,这必然需要机电一体化设备操作、维修、检测及管理的大量专业技术人员。

2.我国急需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性专门技术人才在我国的一些沿海城市,对数控编程及操作人员的大量需求反映了这一趋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