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实验报告反思与总结(3篇)

合集下载

数学调查实验报告(3篇)

数学调查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各个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我们开展了一次数学调查实验。

本次实验旨在了解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困难、需求以及兴趣点,为今后的数学教学提供参考。

二、实验目的1. 了解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困难、需求以及兴趣点;2. 分析学生数学学习现状,为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供依据;3.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对象:选取我校高一年级100名学生作为实验对象;2. 实验内容:设计调查问卷,包括数学学习困难、需求、兴趣点等方面;3. 实验步骤:(1)制定调查问卷;(2)发放问卷,收集数据;(3)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4)撰写实验报告。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数学学习困难分析(1)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困难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②解题技巧不足;③缺乏对数学问题的思考能力;④学习兴趣不高。

(2)针对以上困难,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①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帮助学生打好基础;②开展解题技巧培训,提高学生解题能力;③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培养问题意识;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2. 数学学习需求分析(1)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需求主要包括:①提高数学成绩;②掌握解题技巧;③提高逻辑思维能力;④拓展知识面。

(2)针对以上需求,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①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确保教学目标达成;②注重解题技巧训练,提高学生解题能力;③开展思维训练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④丰富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3. 数学学习兴趣点分析(1)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兴趣点主要包括:①数学竞赛;②数学应用;③数学趣味知识;④数学史。

(2)针对以上兴趣点,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①举办数学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②结合实际生活,开展数学应用教学;③引入数学趣味知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④介绍数学史,培养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

数学总结反思简短(优秀10篇)

数学总结反思简短(优秀10篇)

数学总结反思简短(优秀10篇)数学总结反思简短篇1本学期,为适应新时期教学工作的要求,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认真钻研新课标理念,改善教法,认真对待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用心向其他教师请教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状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

为总结过去,挑战明天,更好地干好今后的工作,现将本学期本人的的教学工作做一简要小结:本学期本人始终拥护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始终拥护国家目前进行的新课程改革,始终坚持教育的全面性和终身性发展。

热爱教育事业,热爱自己所教育的每一个学生。

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不迟到早退,用心参加各项活动及学习,团结同志,用心协调工作中的各个方面。

我在教学中的主要环节是以下几方面:一、做好课前准备工作除认真钻研教材,研究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吃透教材外,还深入了解学生,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拟定了课堂上的辅导、教学方案,使课堂教学中的辅导有针对性,避免盲目性,提高了实效。

二、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准确化,条理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

在课堂上个性注意调动学生的用心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简单,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尽量讲得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思考每一个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潜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三、虚心请教其他老师。

在教学上,有疑必问。

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用心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优秀老师的课,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征求他们的意见,改善工作。

四、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

有针对性,有层次性。

在设置作业中,仔细阅读教材,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的效果。

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状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及时反馈,针对作业中的问题确定个别辅导的学生,并对他们进行及时的辅导五、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

正切函数实验报告总结(3篇)

正切函数实验报告总结(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观察正切函数的性质,加深对正切函数概念的理解,掌握正切函数图像的绘制方法,以及正切函数在不同区间内的单调性和奇偶性。

二、实验原理正切函数是初等三角函数之一,其定义为直角三角形中,非直角边的比值。

在数学分析中,正切函数可以表示为:y = tan(x) = sin(x) / cos(x)其中,x ∈ R,且cos(x) ≠ 0。

正切函数的图像具有以下特点:1. 在x = kπ + π/2(k为整数)处,函数值为无穷大或无穷小。

2. 函数图像在x = kπ(k为整数)处取得最小值0。

3. 函数图像在x = kπ + π/2(k为整数)处取得最大值或最小值±1。

4. 函数图像在x = kπ(k为整数)处具有周期性。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计算器2. 白纸3. 铅笔4. 比例尺四、实验步骤1. 观察正切函数图像:使用计算器绘制正切函数y = tan(x)在区间[-π, π]内的图像。

2. 分析正切函数性质:(1)观察函数图像在x = kπ + π/2(k为整数)处的特征,分析函数的奇偶性。

(2)观察函数图像在x = kπ(k为整数)处的特征,分析函数的单调性。

3. 比较正切函数在不同区间内的性质:(1)在区间(-π/2, π/2)内,分析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

(2)在区间(π/2, 3π/2)内,分析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观察正切函数图像:通过计算器绘制正切函数y = tan(x)在区间[-π, π]内的图像,可以发现函数图像在x = kπ + π/2(k为整数)处呈现垂直渐近线,且在x = kπ(k为整数)处取得最小值0。

2. 分析正切函数性质:(1)奇偶性分析:在x = kπ + π/2(k为整数)处,函数值为无穷大或无穷小,因此函数不具有奇偶性。

(2)单调性分析:在x = kπ(k为整数)处,函数取得最小值0,而在x = kπ + π/2(k为整数)处,函数取得最大值或最小值±1。

数学的总结反思(通用10篇)

数学的总结反思(通用10篇)

数学的总结反思(通用10篇)数学的总结反思篇1 这一年来的教学工作让我更加体会到了工作的重要性,有些事情是不能够有任何的马虎,回顾这一年来的工作我真的感触很大,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有些是签那个就应该认真,负责,我也相信在不知不觉当中自己能够得到足够多的提高,一年来的工作也让我学会了很多东西,让我知道了应该怎么提高自己能力,也对自己的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我也总结一下。

在工作当中我也仔细的体会到了这一点,我坚信这一点永远都没错,教学工作当中有些细节是要清楚的,我应该做到认真负责,在年度考核之际让我回顾了很多事情,在教学工作当中严格的遵守各项相关规定,对自己也要有充分信心,我会好好的去落实好每一项规定,一年来的工作当中的保持好心态,也学习到了很多,很多东西都应该认真仔细起来,在工作当中的细节总是要付出时间跟精力,年度考核之际我也会对自己有很多规划,一年来的工作不仅仅是对自己的磨砺,更多的还是要把握好每一个细节,有些事情就摆在那里所有我是非常重视,这段时间的工作当中让我更加体会到了这一点。

在个人能力上面我没有丝毫的犹豫,我也会慢慢去提高自身的能力,不管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面,都应该明确这一点,一年来的教学工作早就让我明白了这个道理,这是应该认真的持续下去的,数学教学工作是非常简单清楚的,我感觉到非常的充实,虽然这一年来的遇到了很多问题,但是作为一名教师我义无反顾,我会继续认真的去做好教学工作,不管是在什么情况下面都不会忽视这一点,对自己有信心就是对工作有信心,在未来的工作当中这些都是非常清楚的一点,我也会持续下去,根据自己的能力去适当的落实好相关的规定,在工作当中这些都是非常简单的事情,我也一定会让自己继续做好。

一年来也有做的不好的地方,这绝对不是说说而已,我现在也是越来越有信心,不管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面,都应该明白这个道理,我的个人能力是非常需要提高的,我也知道在一些时候我的教学方式做的不是很好,这是我需要纠正的,现在很多事情也在慢慢的提醒着我,我需要让自己重视这个问题,我会继续保持下去的,这毋庸置疑,感激一年来的工作,感激所有的一切。

数学实践活动总结7篇

数学实践活动总结7篇

数学实践活动总结7篇篇1在本次数学实践活动中,我们通过一系列生动有趣的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

现将本次活动总结如下:一、活动基本情况本次数学实践活动以“数学与生活”为主题,通过“数学小讲师”、“数学游戏”、“数学竞赛”等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应用数学。

活动时间为一周,共涉及学生200余人次。

二、活动亮点与成果1. 数学小讲师:我们邀请了多位数学小讲师,他们来自不同的年级和班级,但都对数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和热情。

他们通过讲解数学概念、分享解题技巧等方式,不仅锻炼了自己的表达能力,也激发了其他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2. 数学游戏:我们设计了一系列有趣的数学游戏,如“数学接力赛”、“数学猜谜语”等。

这些游戏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反应能力,还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数学知识。

3. 数学竞赛:我们组织了一场数学竞赛,参赛学生来自各个年级和班级。

竞赛内容包括数学计算、应用题解答等方面。

通过激烈的角逐,最终产生了多名优胜者。

这次竞赛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题能力,还激发了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

三、活动反思与改进虽然本次数学实践活动取得了圆满的成功,但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在活动过程中,部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有待提高,我们需要进一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更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

其次,在活动设计上,我们可以增加更多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最后,在活动结束后,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和反思,以便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和提高教学质量。

四、未来展望本次数学实践活动虽然结束了,但我们对未来的数学学习充满了期待。

我们将继续探索生动有趣的数学教学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

同时,我们也将鼓励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让数学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此外,我们还将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如将数学与科学、技术、工程等领域相结合,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小学数学趣味实验报告(3篇)

小学数学趣味实验报告(3篇)

第1篇实验名称:探究“奇数和偶数的奇妙之旅”实验目的:通过趣味实验,让学生了解奇数和偶数的概念,感受数学的乐趣,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实验时间:2023年4月15日实验地点:小学一年级教室实验器材:数字卡片、彩笔、白纸、剪刀、胶水、透明胶带实验参与人员:一年级全体学生实验过程:一、导入1. 教师展示数字卡片,引导学生说出奇数和偶数的概念。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奇数和偶数的理解。

二、实验操作1. 学生每人准备一张白纸,用彩笔在纸上画出若干个数字,要求每个数字之间留有足够的空间。

2. 学生用剪刀将画出的数字剪下来,形成数字卡片。

3. 学生将奇数卡片用红色标记,偶数卡片用蓝色标记。

4. 学生将奇数卡片和偶数卡片分别用透明胶带粘贴在黑板上。

5. 教师提问:奇数卡片和偶数卡片在黑板上排列后,有什么规律?6. 学生观察、讨论,得出结论:奇数卡片之间相差2,偶数卡片之间相差2,且奇数卡片和偶数卡片交替排列。

三、实验验证1. 教师提问:如果我们把黑板上奇数卡片和偶数卡片的顺序打乱,还会出现这样的规律吗?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验证打乱顺序后,奇数卡片和偶数卡片是否依然交替排列。

3. 学生分享实验结果,得出结论:无论奇数卡片和偶数卡片的顺序如何,它们都会交替排列。

四、实验拓展1. 教师提问:在生活中,我们还能找到奇数和偶数的例子吗?2. 学生分享生活中的奇数和偶数例子,如:桌子、椅子、书本、水果等。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生活中有这么多奇数和偶数?4.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奇数和偶数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实验总结:本次趣味实验,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了奇数和偶数的概念,感受到了数学的乐趣。

通过动手操作,学生培养了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实验拓展环节让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验反思:1. 实验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小学数学反思报告总结范文

小学数学反思报告总结范文

初级教育学校数学反思报告总结范文
作为初级教育学校数学老师,我深度反思了过去一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了一些阅历和教训。

在这份反思报告中,我将分享我对于初级教育学校数学教学的深思和总结。

起首,我意识到在教学过程中,培育同砚对数学的爱好是特殊重要的。

在过去的教学中,我过于重视知识的灌注,轻忽了同砚的爱好和参与。

因此,在新的教学年度中,我会接受更多的趣味性教学方法,例如游戏、实物教具等,激发同砚对数学的爱好,提高他们的进修动力。

其次,我意识到了稳固基础知识的重要性。

过去,我可能过于追求进度,没有给同砚足够的时间来稳固基础知识。

因此,在将来的教学中,我会更加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确保同砚对于基本观点和运算方法的精通。

同时,我也反思了自己在教室组织和管理方面的不足。

在过去的教学中,我发现自己在教室掌控能力和时间管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因此,我规划在新的教学年度中,加强对教室纪律的管理,提高同砚教室参与度和注意力,确保教学进度的顺畅进行。

最后,我反思了自己在评判和反馈方面的不足。

在过去的教学中,我可能赐予同砚的评判和反馈不够详尽和准时,没有赐予他们足够的指导和激励。

因此,在将来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关注
同砚的进修过程,准时赐予他们详尽的评判和反馈,救助他们发现问题并改进进修方法。

通过这次反思报告,我深刻熟识到了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也明确了将来的教学方向和目标。

我将努力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风格,以更好地增进同砚的数学进修和进步。

我信任,在新的教学年度中,我将能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为同砚的数学进修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指导。

数学实验报告的总结(3篇)

数学实验报告的总结(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数学实验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数学实验作为一种以计算机为工具,通过模拟、计算和验证等方法,对数学理论进行实践探索和研究的方法,已经成为数学研究的重要手段。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数学实验,加深对数学理论的理解,提高数学应用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实验目的1. 熟悉数学实验的基本方法,掌握数学实验的基本步骤。

2. 通过实验,加深对数学理论的理解,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3. 培养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三、实验内容本次实验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实验一:线性方程组的求解通过编写程序,实现线性方程组的直接法、迭代法等求解方法,并对比分析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2. 实验二:矩阵运算实现矩阵的加法、减法、乘法、转置等基本运算,以及求逆矩阵、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等高级运算。

3. 实验三:数值积分通过编写程序,实现定积分、变积分、高斯积分等数值积分方法,并分析各种方法的误差和适用范围。

4. 实验四:常微分方程的数值解法实现欧拉法、龙格-库塔法等常微分方程的数值解法,并对比分析各种方法的稳定性、精度和适用范围。

四、实验过程1. 确定实验内容,明确实验目的。

2. 设计实验方案,包括实验步骤、算法选择、数据准备等。

3. 编写实验程序,实现实验方案。

4. 运行实验程序,收集实验数据。

5.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

6. 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过程和结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一:线性方程组的求解通过实验,验证了直接法和迭代法在求解线性方程组时的有效性。

直接法在求解大规模线性方程组时具有较好的性能,而迭代法在求解稀疏线性方程组时具有较好的性能。

2. 实验二:矩阵运算实验结果表明,矩阵运算的程序实现具有较高的精度和效率。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矩阵运算方法。

3. 实验三:数值积分通过实验,验证了各种数值积分方法的有效性。

高斯积分具有较高的精度,但在求解复杂函数时,需要调整积分区间和节点。

数学实践心得体会报告 数学实验报告心得体会优秀5篇

数学实践心得体会报告 数学实验报告心得体会优秀5篇

数学实践心得体会报告数学实验报告心得体会优秀5篇对于数学实践心得体会总结篇一从小学毕业总复习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所处的地位来看,它的任务概括为以下几点:1、系统地整理知识。

实践证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复习中的系统整理,而小学毕业复习是对小学阶段所学知识构成一种网络结构。

2、全面巩固所学知识。

毕业复习的本身是一种重新学习的过程,是对所学知识从掌握水平到达熟练掌握水平。

3、查漏补缺。

结合我镇小学实际,大多采取小循环教学,学生在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上不可避免地存在某些问题。

所以,毕业复习的再学习过程要弥补知识上掌握的缺陷。

4、进一步提高本事。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初步的逻辑思维、空间观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本事。

让学生在复习中应充分体现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化。

九义新教材在教材的编排体系上给我们复习创造了有利条件。

教材在统计的初步知识后安排了总复习资料,以多个知识点构成六大知识结构体系,并加以练习。

这是旧教材所无法相比的。

在复习中,要充分利用教材,合理组织资料,适当渗透,拓展知识面。

由于复习是在原有基础上对已学过的资料进行再学习,所以,学生原有的学习情景直接制约着复习过程的安排。

同时,也要根据本班实际复习对象和复习时间来确定复习过程和时间上的安排。

结合我班实际,从4月26日进入总复习阶段,共计80课时,复习过程和时间安排大致如下:(一)、数和数的运算(20课时)这节重点确定在整除的一系列概念和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四则运算和简便运算上。

1、系统地整理有关数的资料,建立概念体系,加强概念的理解(4课时),包括“数的意义”、“数的读法与写法”、“数的改写”、“数的大小比较”、“数的整除”等知识点。

2、沟通资料间的联系,促进整体感知(2课时),包括“分数、小数的性质”、“整除的概念比较”。

3、全面概念四则运算和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水平(6课时),包括“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四则混合运算”。

数学教学实践成长反思(3篇)

数学教学实践成长反思(3篇)

第1篇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也在不断反思和成长。

以下是我对数学教学实践的一些反思,希望能对同行们有所帮助。

一、教学理念的转变1. 从“教”到“导”在刚开始教学时,我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随着教学经验的积累,我逐渐意识到,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和解决问题。

因此,我在教学中注重启发学生思考,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2. 从“结果”到“过程”过去,我过于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忽视了学习过程。

现在,我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发展、情感体验和价值观培养。

我认为,数学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学会思考、学会学习。

二、教学方法的选择1. 互动式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与学生互动,通过提问、讨论、游戏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同时,我还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让他们在交流中共同进步。

2. 案例教学我尝试将实际生活中的案例引入课堂,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

例如,在学习平面几何时,我让学生测量教室的长、宽、高,计算教室的面积和体积,从而加深他们对几何知识的理解。

3.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我可以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直观易懂。

例如,在讲解函数图像时,我使用动态图像展示函数的变化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函数的性质。

三、教学评价的改进1. 过程性评价过去,我过于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忽视了他们的学习过程。

现在,我更加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合作能力等,全面评价他们的学习成果。

2. 多元化评价我尝试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课堂表现、作业、实验报告、小测验等,全面评价学生的数学素养。

同时,我还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提高他们的反思能力。

四、教学反思与改进1.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小学生数学教学实践报告(3篇)

小学生数学教学实践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数学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空间想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深知自身肩负的责任和使命。

本报告将对我近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过程进行总结和分析,以期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

二、教学实践过程1. 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实践主要针对小学四年级的数学课程,内容包括分数、小数、图形、运算等。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2)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4)游戏教学: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数学知识。

3. 教学过程(1)导入:以一个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际问题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讲解:通过讲解、演示、提问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新知识。

(3)练习巩固:布置适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总结反思: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三、教学效果分析1. 学生学习兴趣明显提高通过情境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方法,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学习兴趣明显提高。

2. 学生数学素养得到提升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数学素养。

3. 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增强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学生的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四、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1. 存在问题(1)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存在畏难情绪,学习积极性不高。

(2)课堂时间有限,难以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

(3)个别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影响整体教学效果。

数学加法实验报告总结(3篇)

数学加法实验报告总结(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验证加法的基本性质,加深对加法概念的理解,提高数学运算能力。

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并能熟练运用这些性质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

二、实验内容1. 加法的基本性质验证(1)加法交换律:a + b = b + a(2)加法结合律:(a + b)+ c = a +(b + c)(3)加法分配律:a ×(b + c)= a × b + a × c2. 加法运算练习(1)一位数加法(2)两位数加法(3)三位数加法(4)多位数加法三、实验方法1. 实验准备:准备一张白纸、一支笔、一张加法练习题。

2. 实验步骤:(1)按照题目要求,完成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的验证。

(2)按照题目要求,完成一位数、两位数、三位数和多位数的加法运算。

(3)记录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分析并解决。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的验证(1)加法交换律验证:以2 + 3 = 3 + 2为例,通过实际操作,发现交换加数的位置,结果不变,验证了加法交换律。

(2)加法结合律验证:以(2 + 3)+ 4 = 2 +(3 + 4)为例,通过实际操作,发现先计算括号内的和,再与括号外的数相加,结果不变,验证了加法结合律。

(3)加法分配律验证:以2 ×(3 + 4)= 2 × 3 + 2 × 4为例,通过实际操作,发现先将乘数分别与括号内的数相乘,再将乘积相加,结果不变,验证了加法分配律。

2. 加法运算练习(1)一位数加法:通过练习,发现一位数加法较为简单,只需将两个数相加即可。

(2)两位数加法:通过练习,发现两位数加法需要先对齐数位,再进行逐位相加。

(3)三位数加法:通过练习,发现三位数加法与两位数加法类似,需要先对齐数位,再进行逐位相加。

(4)多位数加法:通过练习,发现多位数加法与三位数加法类似,需要先对齐数位,再进行逐位相加。

数学教学反思报告总结(通用8篇)

数学教学反思报告总结(通用8篇)

数学教学反思报告总结(通用8篇)数学教学反思报告总结篇1在这学期即将结束之际,本人将本学期在教学方面的工作总结如下:一、教学任务本学期我依旧担任我校八年级89班和90班的数学教学工作,所使用的教材为人教版(20_版)八年级下册,本册由第十六章开始,到第二十章结束,共五章。

其中第十六章“分式”和第十七章“反比例函数”均属代数部分,第十八章“勾股定理”和第十九章“四边形”均属几何部分,第二十章“数据分析”属于统计初步部分。

二、教学进展按照学期初的学期工作计划,本人要在结束本学期的大纲安排内容之外完成一章九年级上册的内容,并且在本学期第十六周之前结束新课,第十七周开始进入复习备考阶段。

尽管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诸如学校有特殊情况需要做出人事上的临时调整或有上级要求需要被派遣人员外出培训学习等均设计本人参与,但这并未影响本人的教学工作,无论是教学进度还是教学任务,都能够按照计划开展并如期完成。

三、教学成效89班和90班的数学教学工作自初一伊始就由我来担任,到目前为止,与这两个班的孩子打交道已经快满两年了,我认为他们对我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于我的教学方式方法以及教学模式和风格,都不应该存在适应之说。

所以,本学期在进度上我有所加快,当然,这也是因为出于本学期是他们特殊时期的考虑。

由于本学期他们面临着生物、地理以及信息技术的学业水平考试,考虑到后期他们的压力。

我在以往的基础上,把教学进度提高了不少。

这一提高不要紧,学生可能确实有些吃不消,在复习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的反映比过去三个学期的期末复习备考状态都反常,很多基础性的知识都还没有掌握。

从过去三个周的复习情况来看,这个学期的结局一定会很糟糕!不用说与其他学校相比,就是与本校的其他两个班一比较,落差都特别大!记得过去我所带的89班和90班的数学成绩一直是四个班的佼佼者,两个班的分差基本都能够控制在两分以内,且与其他两个班保持着五分左右的优势,但是本学期却曾被92班赶超!更出乎意料的是,本学期的期末考试在第十九周末就开始,这相对以往也足足提前了一个周,可我似乎还有好多内容没来得及跟学生讲呢!这不,我这心里更是没底了!以上种.种不利因素致使我深深的感到自责,特别作为本校数学组的负责人,自己没有成绩,何以要求别人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我校数学成绩四、教学反思回顾这个学期的教学工作,问题还是存在不少。

数学教学反思与总结简短3篇

数学教学反思与总结简短3篇

数学教学反思与总结简短3篇1. 数学教学反思与总结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不高,很多学生对于数学的概念和原理掌握不牢固。

因此,我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动手能力,并采用了多种方式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首先,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

我通过引入有趣的数学题目和实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我还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帮助他们发现数学的奥秘。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主动性得到了提高。

其次,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我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数学实践,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数学概念和原理。

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他们一起解决数学问题,并互相讨论和交流。

这样的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使他们在数学学习中更加积极主动。

最后,我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来增强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我采用了故事教学、游戏教学、实验教学等不同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要,选择最适合他们的方式来进行教学。

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通过这次教学经验,我意识到数学教学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

只有通过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动手能力,以及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才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努力,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

2. 数学教学反思与总结通过这段时间的数学教学,我发现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不深入、解题思路不清晰、应用能力不强。

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加强了对基础知识的讲解,提高了学生的解题思维能力,并注重数学的应用。

首先,在教学中我注重对数学概念的讲解。

我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图示来解释数学概念,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

我还与学生进行讨论,引导他们自己发现数学概念和规律。

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其次,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解题思维能力。

数学实验报告心得400字(精选3篇)

数学实验报告心得400字(精选3篇)

数学实验报告心得400字(精选3篇)数学实验报告心得400字篇3探索数学实验的魅力:乌鲁木齐市中学学生实验报告分析背景:在信息时代的今天,数学实验在教育领域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我们针对乌鲁木齐市中学学生进行了数学实验的调查和分析。

实验/过程:本实验涉及了中学阶段的三个主要数学领域——几何、代数和概率。

我们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等方式,自主完成实验。

实验过程中,我们借助了数学软件和在线资源,以增强学生的体验感。

发现/结果:实验结果表明,数学实验能显著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在几何实验中,学生通过绘制图形和计算数据,更好地理解了空间观念和几何定理。

在代数实验中,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掌握了代数知识和运算技巧。

在概率实验中,学生通过模拟实验和数据分析,提高了对概率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结论:数学实验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手段,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它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还能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我们建议学校和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更多地引入数学实验,以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数学实验报告心得400字篇4数学实验报告心得3月12日,我们迎来了期待已久的数学实验课程。

这次的实验课程与以往不同,它注重的是实际应用,让我们从实践中学习到理论知识。

这次实验的主题是“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我们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需要完成不同的任务。

我与我的队友们选择了“假设检验”这一主题。

我们的任务是利用假设检验的方法,对一组数据的可靠性进行检验。

实验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问题。

例如,我们对假设检验的方法理解不够深入,数据处理能力也有限。

但是,通过不断地讨论和实践,我们逐渐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个过程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了数学实验的挑战性和趣味性。

实验结束后,我们不仅完成了任务,还学到了很多。

我们明白了数学理论知识的重要性,也理解了假设检验的实际应用。

数学教学实践课心得(3篇)

数学教学实践课心得(3篇)

第1篇一、前言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深知数学教学的重要性。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我积极参加数学教学实践课,通过观摩、研讨、反思等环节,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

以下是我参加数学教学实践课的一些心得体会。

二、教学实践课中的收获1. 教学方法与策略的更新在教学实践课中,我学习了多种教学方法与策略,如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合作学习等。

这些方法使我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授“圆的面积”这一课时,我采用了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逐步发现圆的面积公式,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

2. 教学评价的多样化在教学实践课中,我了解到教学评价的重要性,并学会了如何进行多样化的评价。

评价方式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考试成绩等。

通过这些评价,我能够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3. 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利用教学实践课使我认识到教学资源的重要性,并学会了如何整合与利用教学资源。

这些资源包括教材、教辅资料、网络资源、实验器材等。

通过合理利用这些资源,我能够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课堂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教师素养的提升参加教学实践课使我深刻认识到教师素养的重要性。

在课程中,我学习了如何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班级管理能力等。

这些素养的提升使我更加自信地面对教学挑战,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

三、反思与改进1. 教学目标的明确性在教学实践中,我意识到教学目标的明确性对于教学效果至关重要。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教学目标的设定,确保目标具有可操作性,使学生明确学习方向。

2. 教学方法的创新性在教学实践中,我认识到教学方法创新的重要性。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探索和实践新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教学评价的客观性在教学实践中,我认识到教学评价的客观性对于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数学教学技能实践报告(3篇)

数学教学技能实践报告(3篇)

第1篇一、前言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教学技能的掌握和运用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以我近期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为例,总结和分析我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数学教学技能的经验和体会,以期为同行提供参考。

二、实践背景本学期,我担任了初中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

面对一群充满好奇心、求知欲的学生,我深感责任重大。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积极学习并尝试运用各种数学教学技能,以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三、实践内容1. 情境创设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情境创设,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平面图形”时,我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平面图形,如窗户、门、桌子等,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认识和学习平面图形。

2. 多元化教学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我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首先,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我设计了丰富的教学活动,如小组合作、游戏竞赛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

其次,我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障碍。

3. 互动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师生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例如,在教学“一元一次方程”时,我提出了问题:“如何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邀请学生上台展示解题过程。

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4. 情感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我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例如,在教学“概率”时,我引导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存在概率,让学生明白面对未知和不确定性,要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5. 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

例如,在教学“圆”时,我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圆的性质,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圆的特征。

此外,我还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

四、实践效果通过运用上述数学教学技能,我取得了以下效果:1. 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提高,课堂气氛活跃。

2. 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提升,解题能力得到加强。

方程的数学实验报告(3篇)

方程的数学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对方程进行数学实验,加深对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等方程的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1. 一元一次方程(1)实验步骤:①随机生成一组一元一次方程;②利用公式法或代入法求解方程;③验证解的正确性。

(2)实验结果:实验过程中,随机生成了10组一元一次方程,其中5组采用公式法求解,5组采用代入法求解。

经过验证,所有方程的解均正确。

2. 一元二次方程(1)实验步骤:①随机生成一组一元二次方程;②利用配方法、公式法或因式分解法求解方程;③验证解的正确性。

(2)实验结果:实验过程中,随机生成了10组一元二次方程,其中4组采用配方法求解,3组采用公式法求解,3组采用因式分解法求解。

经过验证,所有方程的解均正确。

3. 二元一次方程组(1)实验步骤:①随机生成一组二元一次方程组;②利用代入法、消元法或矩阵法求解方程组;③验证解的正确性。

(2)实验结果:实验过程中,随机生成了10组二元一次方程组,其中5组采用代入法求解,3组采用消元法求解,2组采用矩阵法求解。

经过验证,所有方程组的解均正确。

三、实验总结1.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掌握了解题方法。

2. 实验结果表明,采用不同的方法求解方程,可以得到相同的解。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方程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求解方法。

3.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规律:(1)一元一次方程的解为实数;(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可能为实数或复数;(3)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可能为唯一解、无解或无数解。

四、实验拓展1. 对不同类型的方程,尝试使用计算机编程进行求解,提高实验效率。

2. 研究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经济、工程等领域。

3. 探讨方程在数学建模中的应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实验反思本次实验过程中,我们对方程的求解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在实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1. 实验数据量较小,可能无法全面反映各种方程的求解规律。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总结3篇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总结3篇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总结3篇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总结篇1一、实践准备1、课堂观察,发现问题。

通过课堂观察,学生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为此,我们还进行了进行一场网络研讨:数学学习——问题在哪里?,一场现场研讨。

通过观察和研讨,我们发现,学生学习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学生的学习习惯不好,二、自主学习能力较差。

经过课题组成员的商议,我们改变了原先“由实验教师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确立子课题”的计划,分学段确立了两个相对统一的子课题,既低年段以“倾听习惯的培养”为子课题,中高年段以“预习习惯的培养”为子课题。

做这样的改变,一方面是因为学生的问题相对集中,可以通过这两个子课题的实施寻求解决途径;另一方面是子课题相对统一,也就是研究的目标相对一致,更有利用实验教师间的互相合作、交流、研讨,有利于课题组活动的开展。

2、调查研究,制订计划。

子课题确立之后,各实验老师做好了实验调查工作准备,如:制定倾听习惯问卷调查表,倾听习惯课堂观察表。

上学期一开学,各实验班的老师马上进行实验前测,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学生的倾听情况做了调查,并分析了调查结果,做出问卷调查报告。

然后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制定详细的子课题实施计划。

3、学习研讨,寻求理论支撑。

在准备的同时,老师们还认真进行理论学习和研讨。

如阅读与课题相关的文章,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进行的那场有针对性的网络研讨——如何让倾听成为一种习惯?这场研讨效果非常好,参与人数多,面广,有实验教师,也有非实验教师,还有省内外的老师。

贴子的内容非常丰富,经张华东老师整理,为我们提供了48个有价值的教学策略。

二、进入课题实验1、课题组老师进入课题实验,在实验中观察、记录、反思、调整,并通过各种方式相互交流。

例如把实验过程中的记录上传博客,大家在博客上互相交流,一阶段后,我们开展了一场课题实验老师交流研讨活动,展现了初期的部分做法。

2、课堂教学研讨实验以来,本子课题共开展4节研讨课:3、阶段性小结(老师和学生都进行小结)每学期期末进行一次阶段性小结,部分班级也让学生进行小结。

素数的数学实验报告(3篇)

素数的数学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素数,又称质数,是指在大于1的自然数中,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不再有其他因数的数。

素数在数学、计算机科学、密码学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为了更好地理解素数的性质,我们设计了一系列实验,旨在探究素数的分布规律、筛选方法及其应用。

二、实验目的1. 探究素数的分布规律;2. 学习和应用素数筛选方法;3. 理解素数在数学及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三、实验内容1. 素数的分布规律(1)实验方法:利用编程语言(如Python)编写程序,生成1~n(n取一定范围内的整数)的素数列表,并统计每100个连续整数中素数的个数。

(2)实验结果:实验结果显示,随着n的增大,每100个连续整数中素数的个数逐渐增多,但增长速度逐渐减慢。

这表明素数在自然数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且存在某种规律。

2. 素数筛选方法(1)实验方法:学习并实现两种常见的素数筛选方法:埃拉托斯特尼筛法(Sieve of Eratosthenes)和埃拉托斯特尼筛法的优化版本。

(2)实验结果:埃拉托斯特尼筛法能够快速筛选出小于等于n的所有素数,但时间复杂度较高。

通过优化,可以降低时间复杂度,提高筛选效率。

3. 素数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1)实验方法:结合密码学、计算机科学等领域,探究素数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2)实验结果:素数在密码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如RSA加密算法、椭圆曲线密码体制等。

在计算机科学中,素数可以用于生成伪随机数、优化算法等。

1. 素数在自然数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但存在某种规律。

2. 埃拉托斯特尼筛法是一种高效的素数筛选方法,但可以通过优化降低时间复杂度。

3. 素数在数学及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作用,如密码学、计算机科学等领域。

五、实验心得1. 通过本次实验,我对素数的性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素数筛选方法。

2. 实验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运用编程语言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自己的编程能力。

3. 本次实验让我认识到数学与实际应用之间的紧密联系,激发了我对数学及计算机科学领域的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实验报告反思与总结(1)教学情境,是学生参与学习的具体的现实环境。

知识具体情境性,是在情境中通过活动而产生的。

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是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重要保证;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个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灵,充分调动学生的既有经验,使之在兴趣的驱动下,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那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一个优质的情境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

一、创设实际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数学。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人们对数学早就产生了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脱离了实际。

"因此,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中创设教学情境,让数学走进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接触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如:在教学《分类》时,我首先让学生拿出课前已准备的自己最喜爱的东西[玩具(汽车、火车、坦克、手枪……),图片(奥特曼、机器人、孙悟空、哪吒……),水果(苹果、梨子、香蕉、桔子……)],提问:"同学们都带来了这么多好玩、好看、好吃的东西,应该怎样分类摆放呢?"学生兴趣盎然,各抒己见。

生1:把这些东西都放在一起。

生2:摆整齐。

生3:把好玩的放在一起,好看的放在一起,好吃的放在一起。

生4:把同样的东西放在一起。

教师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导入课题,探求新知。

然后通过小组合作把学生带来的东西进行分类,并说明分类理由,总结分类的方法。

各小组操作完后,小组代表汇报结果,生1:我们组整理玩具有:汽车、火车、手枪……生2:我们组整理图片有:奥特曼、机器人、哪吒……生3:我们组整理水果有:苹果、梨子、香蕉……(学生回答分类理由和方法时,教师适时引导,及时地给予肯定和评价。

)师:各小组再按不同标准把东西分类细化。

各小组操作完后,小组代表汇报结果,生1:我们把汽车放一起,把火车放一起……生2:我们把奥特曼放一起,把机器人放一起……生3:我们把梨子放一起,把苹果放一起……这样将知识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巧妙地创设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放飞了学生的思维,学生把自己好玩、好看、好吃的东西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验,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发展过程,理解掌握了分类的思想方法,获取了学习数学的经验,成为数学学习活动中的探索者、发现者、创造者,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创设质疑情境,引发自主探究创设质疑情境,就是在教师讲授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搭建一座"桥梁",将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是思维的动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学生在上课时,对老师提出的质疑情境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根据这一特点,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启发学生创新思维,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如:在教学《十几减8》时,我一开始就给学生制造一个悬念:"老师昨晚做了一个梦,你们想知道老师做的是什么梦吗?"学生们异口同声回答:"想!"这样通过激趣诱思,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紧接着就讲述我的梦,"老师梦见齐天大圣孙悟空对我说,他在蟠桃树上摘了8个仙桃,树上还剩几个仙桃呢?梦里的问题老师怎么也解决不了,你们谁能帮一帮老师?"低年级孩子乐于帮助他人,乐于尝试解决困难,乐于展示自己的才能,一下子全都有了解决问题的欲望,全都想帮帮老师。

于是,有的学生提出:如果树上原来有11个仙桃,那么还剩下3个仙桃,算式是11-8=3(个);有的学生提出:如果树上原来有12个仙桃,那么还剩下4个仙桃,算式是12-8=4(个)……《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这些内容应该有利于学生主动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

""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必须由学生在实践中理解、感悟、发展,而不是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去获得。

"知识只有经过学生自主探究、验证、总结,才能深刻理解,牢固掌握;才能灵活地、创造性运用于实际,体现数学的价值。

从表面上看,这个质疑情境是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实际上是由学生提出问题并自己去解决问题,这样创设更好地调动了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

三、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玩中学"、"学中玩""玩"是孩子的天性。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

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也就成了负担。

"小学生都喜欢做游戏,创设一个与学生知识背景密切相关,又是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情境,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自主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策略去体验和理解知识,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探索,使学习活动生动有效、事半功倍。

数学实验报告反思与总结(2)新一轮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实验已经六年多,这是一次集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手段及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等改革于一体的全面变革。

随着课程教材的全面使用,课程改革的效果逐步显现,但矛盾和问题同时开始暴露,有些问题源于课程内部,包括由于教师对新教材的不适应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有些是非课程因素所致,这些矛盾和波折是改革中的必然现象。

教师们对新教材的感受最真切,以他们的视角比较新旧教材,能从实践层面更真实地认识课程,更及时地发现新课程的优势与不足。

一、实验现状总结xxxx年秋季起高密市进入国家新一轮课改实验,我们强化对新课程改革方面的学习。

组织教师学习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和《标准》,学习上级领导有关课程改革的讲话及有关课程专家的论著,通过听专题讲座、组织讨论座谈、外出听课、学习等多种学习活动,进一步增强了教师的课程意识,明确课程改革的意义、目标、途径和方法,建立起符合课程改革要求的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评价观。

认真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领悟新教材体现的新教学理念,并初步了解所有学科新教材体系,明确学科改革的突破点和教学实施建议。

广大教师学新课程标准,用新课程的能力得到了增强,了解自己所任年级段学科的课程标准内容,并能进行体现新课程标准、课程改革精神的教学实践。

以下是通过对教师的调查问卷整理出的目前的实验现状。

1.教师对《标准》的了解。

《标准》作为课程开发、课程实施的指导性、纲领性文件,是新课程的标志。

作为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四大依据,《标准》虽与传统的“教学大纲”基本相同,但从体例到内容两者都有明显的差异。

在对课程标准熟悉程度的调查中,36%的教师表示自己仔细阅读、思考过课程标准;62%的人大致浏览过,认为是初步了解;认为自己不了解课程标准的仅占2%,而且教师熟悉课程标准是因为参加过新课程培训,并为了应付相应的考试。

教师普遍认为,与“大纲”相比,“标准”留给教师的创造空间更大、弹性更强;“标准”强化指导意义,弱化了操作意义。

“大纲”时代,“依纲靠本”是教师教学的准则,“大纲”按年级详尽地列出了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教师就是执行者,而“标准”是粗线条的,按制订者的愿望,“可以发挥教师的创造性,彰显教育个性,也迫使教师研究教学内容,探索教学艺术、获得素质提升”。

然而,据我们的调查,“标准”对教师教学工作的指导性作用远远没有达到上述境界。

由于教师的素质参差不齐,工作任务繁重等主客观原因,教学中课程标准的作用并未真正发挥,而“创造空间”“弹性”反而成了大部分教师教学工作的障碍。

使用“粗线条”的课程标准做指导,教师普遍感受教学“很累”。

2.对新教材的认同性。

从教学的角度而言,许多教师认为课程标准是虚的,教材才是实的,因为教师认识新课程的理念、内容与教学方法是以教材为主渠道。

在他们眼里教材就像剧本,这出戏改成什么样了,关键在于剧本的变化。

与以往的教材相比,认为新教材变化很大的占%,认为变化有点大的占%,认为变化不大仅占%。

喜欢新教材的占96%,说不喜欢的占2%,说不太喜欢或不喜欢的占2%。

教师喜欢新教材的理由主要有:“知识面广,呈现方式多样,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内容丰富有趣,具有时代气息,关注学生发展”,“教材灵活,突出人文性,希望与挑战并存”,“内容生活化,形式美观,趣味性强,主题图内涵丰富,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自主发挥的空间大了”。

认为新教材有不足的观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1)教材有些内容偏难。

有的知识面涉及广,难点也多(如低年级中“时间”“人民币的认识”);“数列”“立体图形”的渗透学生较难理解;由于题型开放,条件隐藏,有的题目增加了无关信息,低年级学生识字又少,增加了题目的复杂程度。

(2)有些形式上的多样化反而华而不实,冲淡了数学味;个别题目重形式不重培养技能,训练不够扎实。

(3)教材编排有的地方不太合理,知识跳跃性较大。

(4)教学目标难把握,由于开放与灵活,教师对有些内容的编写意图难以理解,心中不踏实;虽然新课程强调教师要对课本作二次开发,但“不要把我们普通教师都看成特级教师”。

(5)有些教材要求组织的活动超越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如“人民币的认识”,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在这方面的生活体验较少,农村家长又不太配合)。

(6)由于教学资源缺乏,班额大,无法体现新教材的优势,学生易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个别班级半数以上的学生适应困难,后进生丧失学生数学的信心。

有些教师认为新教材是为高素质教师和优等生编写的。

应该承认,由于一些教师自身素质的缺陷和以传统数学教育价值观审视新教材,可能使教材的不足放大了。

但同时也应该意识到,所谓好教材,不是专家一厢情愿即可,适应大多数学生,同时面向教师群体的现状是重要的衡量标准之一。

当然,完善教材,使其既保留传统优势,又恰当体现新课程理念,这不可能一蹴而就。

3.对新教材的把握水平与使用效果。

教师驾驭新教材的能力直接影响课程改革目标的实现程度。

%的教师认为自己能按课标要求把握教材,%认为能基本把握,%认为不能把握。

在对教材难以把握的主要原因的调查中,结果比较分散:11%的教材认为是教材系统性不强的原因,%认为开放度太大所致,33%由于教材意图在教学中不好落实,21%因为学生难以掌握新增内容与教学要求,而27%认为是由于课程资源缺乏。

在对使用新教材,教师的教学负担与学生的学习负担是否变化的调查中,%的教师认为,教师负担加重了,认为变化不大的占%,认为减轻的仅占%,而认为学生负担加重的占%,认为减轻的占%,认为变化不大的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