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气候特点
四川的气候如何?
![四川的气候如何?](https://img.taocdn.com/s3/m/de5c17c6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b2.png)
四川的气候如何?一、四川的气候概述四川地处亚热带和暖温带过渡地带,处于中国东部季风的主要影响区域。
四川境内气候复杂多样,呈现出丰富的气候类型。
总体来说,四川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但不乏局部的特殊气候。
二、四川盆地的气候特点1. 高温多雨的夏季夏季是四川盆地气候的最典型特征,气温较高,降水充沛。
此时,四川盆地常常被暴雨洪涝所困扰,水汽浓度大,云量高。
2. 冬季寒冷干燥冬季是四川盆地的寒冷季节。
气温较低,降水相对较少,湿度较低。
此时,四川盆地的气候常常受到华南季风和季节性冷空气的共同影响。
三、四川山区的气候特点1. 高山雪峰的气候寒冷四川山区以其众多雪峰而闻名。
山区气候冷,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逐渐下降。
山区气候冷凉湿润,年降水量较大。
山间河谷雨水充沛,云雾弥漫。
2. 雨林带的气候湿润四川山区的部分地区被誉为中国的“雨林带”。
这些地区气温适宜,湿度较高,年降水充沛。
雨林带气候温暖湿润,植被丰富,生态环境优美。
四、四川高原的气候特点1. 温暖多雨的夏季四川高原夏季阳光充足,气温较高,降水充沛。
此时,四川高原的气候适宜农作物生长,尤其适合发展水稻种植业。
2. 寒冷干燥的冬季冬季是四川高原的寒冷干燥季节。
冬季气温较低,降水相对较少。
此时,四川高原的气候条件不适合农作物的生长。
五、四川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尽管四川整体气候温和湿润,但由于地理位置和地形的影响,四川不同地区的气候存在一定差异。
从东部平原到西部高原,气温、降水量和季节等方面都会有所不同。
人们应根据各地的特点来制定合适的农业和旅游计划。
结语四川的气候多样性丰富,给该地区的农业、旅游等方面带来了独特的优势和挑战。
了解四川的气候特点,可以更好地规划和适应环境,促进四川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
四川盆地气候类型错综复杂 变化大
![四川盆地气候类型错综复杂 变化大](https://img.taocdn.com/s3/m/113e0dfd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086935a.png)
四川盆地气候类型错综复杂变化大四川盆地地处中国大陆腹地,地形复杂,海拔较高,因此其气候类型错综复杂,变化相对较大。
本文将详细介绍四川盆地的气候特点及其变化原因。
一、气候类型四川盆地的气候类型主要分为高山性、高原性和亚热带季风性三种。
1. 高山性气候四川盆地的西北部地区包含了大部分川西高原,海拔较高,气候以高山性气候为主。
这一区域的气候寒冷,降水相对较少,夏季温度较低,冬季则更寒冷。
由于受到青藏高原的影响,该地区伴随着强烈的风速和干燥的气候,适合发展草原畜牧业。
2. 高原性气候四川盆地的西北部和中部地区是高原性气候,主要包括川西平原及其周边地区。
这一区域地势相对平坦,气温较高且较干燥,冬季较温和,夏季则较炎热。
由于缺乏降水,该地区常常遭受干旱和沙尘暴的侵袭。
3. 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四川盆地的东南部地区是亚热带季风性气候,主要包括四川盆地的东部和南部地区。
这一区域温暖潮湿,四季分明,降水充足,但由于地形起伏较大,导致不同地区的温度和降水变化明显。
二、气候变化原因四川盆地的气候类型错综复杂、变化较大,主要是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1. 地形因素四川盆地地形复杂多样,包括高山、高原、山谷等地貌,不同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差异明显。
地势高低、海拔高低决定了温度和降水的分布,形成了高山性、高原性和亚热带季风性气候。
2. 季风影响四川盆地位于亚洲季风气候的影响下,冬季受到干燥的西北季风和寒冷的大陆性气候影响,夏季则受到暖湿的东南季风和海洋性气候的影响。
这种季风的作用导致了四川盆地气候的明显变化。
3. 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的关系青藏高原是四川盆地气候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青藏高原上的冷空气活动影响了四川盆地的降温和降水分布,尤其是在川西高原地区。
青藏高原也是四川盆地干燥气候的主要来源,导致四川盆地气候的干旱特点。
4. 全球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化也对四川盆地的气候产生了影响。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四川盆地的温度也呈现上升趋势。
地理高二下册知识点四川
![地理高二下册知识点四川](https://img.taocdn.com/s3/m/532027ea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57d3561.png)
地理高二下册知识点四川四川省,位于中国西南地区,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域之一。
四川地理环境独特,地貌多样,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
本文将介绍四川省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水资源及自然灾害等知识点。
一、地理位置四川位于东经97°21'到108°12',北纬26°03'到34°19'之间,东与重庆市、贵州省为邻,南与云南省相连,西与西藏自治区接壤,北与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相接。
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四川成为了连接西南地区和中原地区的重要通道。
二、地形地貌四川地势复杂多样,同时也是中国西南地区地形起伏最大的省份之一。
四川境内有川西高原、四川盆地和成渝地区等主要地貌类型。
川西高原是地势最高的地区,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
四川盆地位于四川中部,是中国最大的盆地之一。
成渝地区则位于四川盆地的西北部,是四川省的经济、交通中心。
三、气候特点四川气候温和湿润,以高原季风气候为主要特点。
四川的气候可分为四季分明的高原季风气候和独立的高山季风气候两种。
高原季风气候主要表现为夏季雨水充沛,冬季干燥少雨;高山季风气候则以年平均气温下降、降水增多为特点。
四川的气温和降水具有明显的地理分布特点,东部和南部相对温暖湿润,西部和北部相对寒冷干燥。
四、水资源四川拥有丰富的水资源,是中国最重要的水资源省份之一。
四川境内有成渝地区的重要河流嘉陵江、岷江和四川盆地的主要河流汉江、大渡河等。
此外,四川还分布有众多的湖泊和水库,如峨眉湖、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色达、红原等。
这些水资源给四川的农业灌溉和工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五、自然灾害四川地处地震带,常年地震频发。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一次里氏8.0级的强烈地震,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此外,四川还经常受到洪涝灾害、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影响。
四川地处高原和山地交汇的区域,地质条件复杂,容易发生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四川气候特点
![四川气候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3275ab2fcc7931b765ce154f.png)
四川气候特点四川气候总的特点是:区域表现差异显着,东部冬暖、春早、夏热、秋雨、多云雾、少日照、生长季长,西部则寒冷、冬长、基本无夏、日照充足、降水集中、干雨季分明;气候垂直变化大,气候类型多,有利于农、林、牧综合发展;气象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范围大,主要是干旱,暴雨、洪涝和低温等也经常发生。
四川位于亚热带范围内,由于复杂的地形和不同季风环流的交替影响,气候复杂多样。
东部盆地属亚热带湿润气候。
西部高原在地形作用下,以垂直气候带为主,从南部山地到北部高原,由亚热带演变到亚寒带,垂直方向上有亚热带到永冻带的各种气候类型。
复杂多样的气候类型,有利于全面发展四川经济特别是农业生产。
一、气候类型多气候区四川气候的重要特点之一是气候类型极其多样。
最暖的类型是南亚热带型,基本无冬;最冷的类型是终年有冰雪的永冻型;最干的类型年干燥度大于3.5,而最湿的类型年干燥度不足0.5。
气候类型之纷繁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所不及。
正是由于有多样化的气候类型,才孕育出万千物种,这是省内动植物种属多、物种资源丰富的重要原因。
由于受地理纬度和地貌的影响,气候的地带性和垂直方向变化十分明显,东部和西部的差异很大,高原山地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并存。
根据水、热和光照条件的差异,大致可分为三大气候区:一、四川盆地中亚热带温润气候区,即四川盆地及周围山地。
该区全年温暖湿润,年均温16~18℃,日温≥10℃的持续期240~280天,积温达到4000~6000℃,气温日较差小,年较差大,冬暖夏热,无霜期230~340天。
盆地云量多,晴天少,全年日照时间较短,仅为1000~1400小时,比同纬度的长江流域下游地区少600~800小时。
雨量充沛,年降水量达1000~1200毫米。
二、川西南山地亚热带半湿润气候区。
该区全年气温较高,年均温12~20℃,年较差小,日较差大,早寒午暖,四季不明显,但干湿季分明。
降水量较少,全年有7个月为旱季,年降水量900~1200毫米,90%集中在5~10月。
地方导游基础知识:四川省的基本概况
![地方导游基础知识:四川省的基本概况](https://img.taocdn.com/s3/m/312f3a6e7cd184254b35359d.png)
交通与资源
4.四川省能源资源很丰富,主要以水能、煤炭 和天然气为主。水能资源集中分布于川西南山 地的大渡河、金沙江、雅砻江三大水系。煤炭 资源种类比较齐全。天然气资源十分丰富,是 国内主要的含油气盆地之一。四川矿产资源丰 富且种类齐全。
” “谢谢观看 SUMMER RECRUIT STUDENTS
区划与人口
1.四川省共有21个地级行政区划单位, 即18个地级市,3个自治州,183个县级 行政区划单位。
2.四川省面积约49万平方千米,人口 9097万。
交通与资源
1.四川拥有便利的交通条件,高速公路、 铁路通车里程分别达6000千米、4600千米 ,成渝高铁建成通车。 成都双流国际机场现已开通200多条国内 航线,通航119个城市。 “四江六港”建设加快,港口吞吐能力突 破一亿吨。
地理与气候
全省可分为四川盆地、川西北高原和川 西南山地三大部分。
地理与气候
气候类型:季风气候明显
气候特点:雨热同季;区域间差异显著, 东部冬暖、春早、夏热、秋雨、多云雾、 少日照、生长季长;西部寒冷、冬长, 基本无夏、日照充足、降水集中、干雨 季分明;气候垂直变化大,气候类型多; 气象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且范围大, 主要是干旱,其次是暴雨、洪涝等。
” “地方导游 基础知识
西南地区——四川省
基本概况
基本概况
地理与气候 区划与人口 交通与资源
地理与气候
四川省位于中国西南,地处长江上游, 东连重庆,南邻滇、黔,西接西藏,北 界青、甘、陕三省,面积居全国第五位。 四川,简称“川”或“蜀”,省会成都。
地理与气候
处于中国大陆地势三大阶梯中的第一级 青藏高原河第二级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 度带,高低悬殊,西高东低。
地理高考四川知识点总结
![地理高考四川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7084f02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d0.png)
地理高考四川知识点总结四川是中国的西南省份,面积广阔,地理环境复杂多样,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
下面将对四川的地理知识点进行全面总结。
一、地理位置与地貌四川位于中国的西南部,东经97°21′52″至108°12′50″,北纬26°03′35″至34°19′07″之间。
四川的地形和山脉众多,主要包括川东、川南、川西和川北四个主要地貌类型。
川东地区地势较为平坦,平均海拔在300米以上;川南是山地区,主要由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组成;川西则是高山峡谷地带,大部分地区海拔在3000米以上,包括了四川境内最高峰九寨沟黛叫海、乌尤、北川等;川北地区地形起伏不定,有大面积的盆地和丘陵。
二、气候特点四川地处亚热带和暖温带过渡地带,由于地势复杂,气候差异明显。
四川的气候类型主要包括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和高山气候。
四川的温度和降水量均很丰富,年均气温在12-18℃之间,年降水量在800-1500毫米之间。
三、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四川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煤炭、天然气、盐矿、石油和水电资源等。
四川的经济以农业和工业为主,其中农业以水稻、小麦、玉米和油菜等为主要种植作物;工业则以能源、化工、冶金和机械制造为主要产业。
此外,四川还以旅游业为重点发展方向,拥有众多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
四、地震活动和灾害防治四川位于地震带上,地震活动频繁,历史上发生过多次强烈地震。
其中,2008年汶川地震是四川近代以来最为严重的地震事件之一,给当地带来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为了减少地震灾害的影响,四川积极进行地震灾害防治工作,加强了地震预警和防护设施建设。
五、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四川是中国的生物多样性重要区域之一,拥有丰富的植物和动物资源。
其中,四川盆地、卧龙自然保护区、九寨沟等地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四川积极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加强了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和监测。
四川简介资料
![四川简介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d1946e97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83.png)
非物质文化遗产
• 川江号子:四川地区特有的民间歌谣
• 成都糖画:四川地区传统手工艺
• 四川竹编:四川地区传统手工艺
03
四川经济发展
四川经济发展概况
经济发展水平
• 四川地区经济发展较快,为全国经济大省
• 2019年,四川地区GDP达到万亿元
产业结构
• 以第三产业为主导
• 第二产业、第一产业为辅
经济发展特点
• 形成了以成都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格局
• 充分发挥西部大开发政策优势,大力发展经济
四川主要产业及特点
主要产业
产业特点
• 电子信息产业:如成都富士康等
• 产业集聚效应明显
• 汽车产业:如一汽-大众、长安汽车等
• 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发展特色产业
• 食品饮料产业:如五粮液、泸州老窖等
• 旅游业:四川地区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发达
• 主要地貌类型包括丘陵、山地等
四川省气候条件及自然资源
气候条件
• 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
• 气温适中,四季分明
• 降水量丰富,水资源丰富
自然资源
• 矿产资源丰富,如铁、铜、铝等
• 水资源丰富,拥有长江、黄河等河流
• 森林资源丰富,覆盖率高
• 生物资源丰富,拥有多种珍稀动植物
02
四川历史文化
四川历史发展概述
远古时期
秦汉时期
明清时期
• 四川地区就有人类活动
• 秦朝统一六国后,四川地区纳入
• 四川地区经历多次战乱,经济有
• 青铜器时代,四川地区出现蜀文
中央政权管辖
所衰退
化
• 汉朝时期,四川地区经济发展,
• 清末,四川地区进行洋务运动,
四川省情简介
![四川省情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9070d484f01dc281e43af07a.png)
四川省情简介四川气候一.全省气候特点四川省地处中纬度、亚热带地区,全省可分为四川盆地、川西高山高原和川西南山地三大地形区。
受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和地面地形的综合影响,具有五大气候特点: 1.气候类型多。
全省气候类型多达9类;分别为: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山地北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亚寒带、寒带、高山永冻带。
2.山地气候垂直差异大。
在山地,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气温明显下降,依次出现从较暖到较冷的多种气候类型。
人们通常把这种气候现象称作“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3.季风气候明显。
冬季受蒙古高压和阿留申低压的影响,盛行从偏北方向吹来的强劲干冷的冬季风,雨量少,气温低;夏季为太平洋高压和印度洋低压所控制,盛行从偏南方向吹来的暖湿的夏季风,雨量多,气温高。
4.季节气候区域特色鲜明。
四川盆地四季分明,川西南地区和川西高山高原区雨、旱季节差异明显。
5.气象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灾情较重。
全省范围内大面积发生的主要灾害是干旱,其中,夏旱出现的频率最高,伏旱造成的损失最大。
盆地区和川西南山地的旱情程度又普遍重于川西高山高原。
暴雨、洪涝和低温也是经常发生的气象灾害,低温雪灾常在川西高山高原地区造成严重的后果。
二.主要气象要素概况1.气温全省年平均气温—1.5~20.3℃,三大地形区中,盆地为14.1—18.2℃;川西南山地为10.1~20.3℃;川西高山高原为—1.5~15.4℃。
年平均气温,最高在攀枝花市,为20.3℃;最低在石渠,为—1.5℃。
极端最高气温在平昌,为41.9℃;极端最低气温出现于川西高山高原区的石渠,为—37.7℃。
季平均气温夏季最高,秋季次高;冬季最低,春季次低。
2.降水量全省年均降水总量315.7—1732.4mm,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盆地最多,为783.2~1130.9mm;川西高山高原最少,仅为315.7~906.0mm。
雅安是全省降水量最大的地区,素有“西蜀天漏”之说,年均降水量为1732.4mm;其中,1966年曾达2367.2mm,为全省极端最高值。
四川气候变化
![四川气候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5ff7366327d3240c8447ef8c.png)
卢镜仙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盆地 高原
四川气候的特点是: 亚热带气候:春天日照长、夏 天闷热、秋天少雨、冬天温暖、 多云雾、日照时间不长
四川气温变暖原因:
二氧化碳增多 二氧化碳增多的原因: 1 砍伐树木的现象越来越严重 2 越来越多的人乘坐汽车 3 越来越多的工厂排出浓烟
大气层
砍伐树木
2看书代替看电视 3出门选择骑自行车 ……
自行车
一次性 餐具
读书
气温变化的现象:
干旱 洪水 热浪
干旱
热浪
洪水
全球气温变暖对四川的影响
1农业方面:常出现干旱,洪水。 2生活方面:常出现停水,停电, 农民无收入,没有新鲜蔬菜。 3经济方面:人口流动性大。 4教育方面:农村孩子无法接受正 常家庭教育,学校放假。
我们能够做什么:
1减少使用一次性的东西。
成都气候
![成都气候](https://img.taocdn.com/s3/m/82a64500a6c30c2259019ebe.png)
成都气候一、气候特征成都市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
由于地理位置、地形和下垫面等地理条件的影响,又具有显著的垂直气候和复杂的局地小气候。
平原丘陵区属四川盆地中亚热带湿润和半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无霜期长、雨水充沛、日照较少。
山区属“盆周山地”凉湿气候区,其中海拔1300米以上的中低山气候冷凉,由夏短冬长到冬长无夏,热量不足雨水偏多,云雾常笼罩,终年阳光少,海拔3000米以上高山区,气候寒冷、无霜期长、光照多,属高山气候,形成了“春长温不高,夏短光照弱,秋凉雨绵绵,冬寒霜雪多”奇异的山区气候特点。
二、气候要素(1990年—2005年)1、气温(1)年、月平均气温全市平均气温为15.6~16.9℃,冬季平均气温为6.2~7.7℃,春季气温为13.6~15.1℃,夏季气温为23.2~24.6℃,秋季气温为16.3~17.6℃。
最热月出现在7月,月平均温度达25.0~26.3℃,最冷月出现在1月,平均温度为5.0~6.2℃。
(2)极端气温全市极端最高气温为35.5~37.7℃,普遍出现在7月;全市极端最低气温为-5.1~-3.6℃,大部分区市县出现在12月,少部分出现在1月。
(3)稳定通过10℃的初日出现在3月中旬,终日出现在11月下旬。
2、降水量(1)年平均降水量全市年平均降水量为759.1 ~ 1155.0毫米,其中,降水量达1000毫米的区市县有:崇州、都江堰、蒲江、邛崃、大邑。
年内降水量变化呈单峰型。
最多月出现在8月,月降水量为199.2~258.1毫米;最少月普遍出现在1月,月降水量为4.3~19.0毫米。
春季降水量(3~5月)为121.2~208.1毫米,占全年的15~22%;夏季降水量为460.7~628.7毫米,占全年的50~60%;秋季降水量为135.9~286.2毫米,占全年降水量17~25%;冬季降水量为21.4~52.8毫米,占全年降水量4%左右。
(2)暴雨特点全市年暴雨日数平均达2~4天,以7月、8月最多,平均达1天。
四川的气候特点是什么气候
![四川的气候特点是什么气候](https://img.taocdn.com/s3/m/8f082cf6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72.png)
四川的气候特点是什么气候四川的气候特点是什么气候四川是中国重要的经济、文化、工业、农业、军事、旅游大省,是中国第三批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西部综合交通枢纽、中国西部经济发展高地,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四川的气候特点简介,希望能帮到大家!四川的气候特点四川气候总的特点是:区域表现差异显著,东部冬暖、春旱、夏热、秋雨、多云雾、少日照、生长季长,西部则寒冷、冬长、基本无夏、日照充足、降水集中、干雨季分明;气候垂直变化大,气候类型多,有利于农、林、牧综合发展;气象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范围大,主要是干旱,暴雨、洪涝和低温等也经常发生。
一、四川盆地的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即四川盆地及周围山地。
该区全年温暖湿润,年均温16~18℃,日温≥10℃的持续期240~280天,积温达到4000~6000℃,气温日较差小,年较差大,冬暖夏热,无霜期230~340天。
盆地云量多,晴天少,2013年日照时间较短,仅为1000~1400小时,比同纬度的长江流域下游地区少600~800小时。
雨量充沛,年降水量达1000~1200毫米。
二、川西南山地亚热带半湿润气候区。
该区2013年气温较高,年均温12~20℃,年较差小,日较差大,早寒午暖,四季不明显,但干湿季分明。
降水量较少,2013年有7个月为旱季,年降水量900~1200毫米,90%集中在5~10月。
云量少,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年日照多为2000~2600小时。
其河谷地区受焚风影响形成典型的干热河谷气候,山地形成显著的立体气候。
三、川西北高山高原高寒气候区。
该区海拔高差大,气候立体变化明显,从河谷到山脊依次出现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亚寒带、寒带和永冻带。
总体上以寒温带气候为主,河谷干暖,山地冷湿,冬寒夏凉,水热不足,年均温4~12℃,年降水量500~900毫米。
天气晴朗,日照充足,年日照1600~2600小时。
四川的地理环境地理位置四川省位于中国西南腹地,介于东经97°21'~108°33'和北纬26°03'~34°19'之间,地处长江上游,辖区面积48.6万平方公里,居中国第五位,东西长1075公里,南北宽921公里,东西边境时差51分钟。
四川的气候特点是什么气候
![四川的气候特点是什么气候](https://img.taocdn.com/s3/m/7198cd70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ba.png)
四川的气候特点是什么气候四川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省份,气候类型为亚热带湿润气候和高原季风气候的混合,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四川的气候特点。
本文将从四川的气候区分、气温、降水以及气候变化等方面来介绍四川的气候特点。
首先,四川的气候可以划分为四个主要的区域:东部丘陵地区、西部山地地区、中部盆地地区和北部高原地区。
东部丘陵地区位于四川盆地的东部边缘,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
西部山地地区因地形复杂,气候多样,由亚热带湿润气候逐渐向温带湿润气候过渡,山区气候多样化明显。
中部盆地地区气候四季温和,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干燥少雨。
北部高原地区位于四川的西北部,气候高原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干燥少雨。
其次,四川的气温特点是四季分明,年均气温在12℃至20℃之间。
夏季气温较高,东部丘陵地区和西部山地地区最高可达30℃以上,中部盆地地区和北部高原地区稍低一些。
冬季气温较低,东部丘陵地区和北部高原地区最低可达-5℃以下,中部盆地地区和西部山地地区稍高一些。
春季和秋季温度适中,适合游览和户外活动。
再次,四川的降水特点是典型的亚热带湿润气候和高原季风气候的表现。
四川的降水量充沛,每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至1500毫米之间,东部丘陵地区降雨量最多,北部高原地区最少。
夏季是四川的雨季,降水量最多,多为暴雨和雷雨,降水频率高。
冬季干燥少雨,降水量偏少。
最后,四川的气候变化也是其独特的气候特点之一。
由于四川地处于靠近青藏高原的位置,年降水量、气温等因素都受到了高山和云蒸汽的影响。
同时,四川地势复杂,山区与平原地区的气候差异显著。
在气候变化方面,四川的西部山地地区云雾气候的出现,导致该地区气温较低,降水量较大,而东部丘陵地区则相对较热较干燥。
总之,四川的气候特点可以归纳为四季分明、温度适中、降水充沛以及气候变化复杂。
这种独特的气候特点使得四川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风景名胜,也成为旅游业的热门目的地之一。
同时,四川的气候也对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因此,科学合理地利用气候资源,保护环境,对于四川的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天府文化相关知识点总结
![天府文化相关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8529ba4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551ea57.png)
天府文化相关知识点总结一、天府文化的地理背景1. 四川地区的地理环境四川地处中国西南腹地,东邻重庆,西接西藏,北连甘肃和陕西,南接云南和贵州。
四川地形复杂,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山地、丘陵、盆地分布广泛。
地理环境给了四川独特的自然景观和资源条件,也孕育了独特的地方文化。
2. 四川地区的气候特点四川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雨量充沛,冬季干燥,温差较大。
气候条件使得四川地区适宜农业生产,也造就了当地丰富的物产和饮食文化。
二、天府文化的语言文字1. 四川话的特点四川话是四川地区通行的方言,也是天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川话分为巴蜀话和黔语两大方言体系,巴蜀话属于官话片区范畴内,而黔语属于西南官话方言分支。
巴蜀话以成都话为代表,成都话被认为是四川话的“标准音”,在四川地区流行广泛。
四川话有着浓厚的地方特色,词汇和语音上都有独特之处,与普通话有很大的差异。
2. 四川地区的文字四川是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历史上曾经出现了多个文明古国,如蜀国、蜀汉、蜀吴等。
在文字方面,四川地区延续了中华传统文化,使用汉字作为文字,并在书法、篆刻等方面有着独特的贡献。
三、天府文化的饮食文化1. 川菜川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以其口味浓郁、麻辣鲜香而闻名全国。
川菜对调味料的使用非常讲究,如花椒、辣椒、豆瓣酱等,这些调味料赋予了川菜独特的风味。
川菜以成都、重庆为代表,包括麻辣火锅、水煮鱼、夫妻肺片等都是川菜的经典之作。
2. 茶文化四川地区也有着悠久的茶文化,茶叶产业在四川有着悠久的历史,尤以峨眉山的茶叶最为有名。
四川的茶文化包括茶艺、茶道等,成都茶馆、茶楼等是四川人喜爱的休闲方式,也是天府文化的重要表现之一。
四、天府文化的建筑和传统艺术1. 四川古建筑四川地区有着悠久的建筑历史,古代的蜀国和蜀汉都留下了大量的古建筑遗迹。
四川古建筑以成都武侯祠、青城山、都江堰等为代表,这些古建筑代表了四川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工艺水平。
2. 川剧川剧是四川地区的传统戏曲剧种,以其独特的唱腔、表演方式而闻名。
四川气候与建筑的关系
![四川气候与建筑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6f71fb42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87.png)
四川气候与建筑的关系
四川位于中国西南地区,气候多样,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而闻名。
四川的气候主要受到高海拔、山地和季风的影响,这对于建筑设计和构造产生了重要影响。
四川的气候特点之一是多雨多湿。
由于四川地处山区,气候湿润,年降水量较大。
这就要求建筑在设计时要考虑到防水和排水的问题。
建筑物的屋顶和外墙需要采用防水材料,以防止雨水渗透。
此外,建筑物还需要合理设计排水系统,确保雨水能够顺利排出,避免水患的发生。
四川的气候特点还包括高温多湿。
夏季气温较高,湿度也比较大。
在这种气候条件下,建筑物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保持室内的舒适度。
例如,可以采用透气性好的建筑材料,提高建筑物的通风性能。
此外,还可以利用遮阳设施和降温系统来降低室内温度,减少能耗。
这些措施不仅可以提高建筑物的舒适度,还可以减少能源的消耗,对环境友好。
四川还经常发生地震等自然灾害。
因此,在建筑设计和施工中,必须考虑到地震的影响。
建筑物的结构要足够坚固,能够抵御地震力量的作用。
此外,还需要采用一些防震措施,如加固建筑物的柱子和墙壁,使用抗震材料等,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
总的来说,四川的气候特点对建筑设计和构造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设计和建造建筑物时,需要考虑到防水、排水、通风、降温和抗震等因素,以提高建筑物的适应性和安全性。
只有这样,才能让人们在四川的特殊气候条件下,享受到舒适、安全的居住环境。
四川的气候如何
![四川的气候如何](https://img.taocdn.com/s3/m/dedb15fdb4daa58da1114acf.png)
四川的气候如何1、四川盆地具有怎样的气候特点四川盆地的气候特征是东部高温、西部低温、南部高温、北部低温、底部高温、边缘低温、同心圆等温线分布。
夏季平均气温为2428~3642,冬季极端高温为48~2,冬季极端低温。
四川盆地年降水量在1000~1300mm之间。
然而,在冬季、春季干旱、夏季涝渍和秋季降水中,年分布是不均匀的。
70-75%的降水集中在夏天(6-10月)。
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
气候属中亚热带。
热量远高于边际山区,但降水量远低于边际山区。
植被被人工次生林所取代。
覆盖率低,耕地连续。
夏季干旱和洪水是这个地区最大的灾害。
(1)四川的气候如何扩展资料:四川盆地的地形被封锁了。
由于北秦岭阻塞冷空气,冬季气温高于同纬度其他地区。
在最冷的月份,北方的平均温度是3-5摄氏度,南方的平均温度是5-8摄氏度,比同纬度的上海、湖北、安徽和贵州高1-4摄氏度。
盆地北部极端最低气温为-8~5℃,南部为-5~2℃。
霜雪少见,年无霜期长280~350天,同纬度上的武汉冬天却霜雪不断,盆地位于长江河谷中的长宁全年无霜。
盆地各地夏季始于5月底,终于9月中旬,夏长4个月,温度上东高西低。
盆地西部夏天平均气温约25℃,较同纬度的上海、武汉等城市偏低3-4度,但湿度较大,所以闷热难忍。
东部最热月气温高达26~29℃,长江河谷局地达到30℃。
盛夏连晴高温天气又造成盆地东南部严重的夏伏旱。
盆地气温东南高西北低,盆底高边缘低;各地年均温16~18℃。
10℃以上活动积温4500~6000℃,持续期8~9个月,属中亚热带。
东南部的长江河谷积温超过6000℃,相当于中国南岭以南的南亚热带气候。
盆地气温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盆底高而边缘低,等温线分布呈现同心圆状。
盆地边缘山地气温具有垂直分布特点,如峨眉山、金佛山海拔升高百米,气温递减0.55℃和0.61℃。
峨眉山顶年均温仅3℃,10℃以上活动积温586℃,气候上相当于寒温带和亚寒带。
2、四川成都的气候怎么样成都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成都气候特点: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无霜期长、雨量充沛、日照较少成都风向特色:最多为静风,6、7、8月为北风,其余各月为东北偏北风成都平均降水:年降水量918.毫米左右成都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为15.6~16.9℃成都相对湿度:年平均相对湿度约为70~80%。
四川气候特点
![四川气候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7e18b08aa76e58fafbb00371.png)
四川气候特征一、地理环境及其对气候的影响1、纬度位置四川省位于中国西南部,地处长江上游,经纬范围介于东经97°21’~108°31’和北纬26°03’~34°19’之间,北连青海、甘肃、陕西三省,东邻重庆市,南接云南省、贵州省,西与西藏藏族自治区相接。
四川省的纬度位置在亚热带,地带性气候是亚热带气候类型,如果没有其它因素影响,全省应普遍具有较高的温度水平,但实际情况是东部温暖,西部寒冷。
省境东部的盆地区和川西南山地的河谷地带,冬种喜凉作物,夏种喜温作物,不同生态型作物可一年二熟或三熟,常绿阔叶林广布,亚热带气候类型的自然景观特征十分明显。
省境西部虽因地势高耸而气候转冷,但在该区偏南的海拔较低的河谷区仍有局部亚热带气候类型出现,显示出纬度地带性的根本性影响。
2、地形地势四川省地形大势自西往东急剧下降。
省境西部属青藏高原东南缘,整体隆起,偏北部为丘状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中部、南部是横断山系北段,高山深谷相间。
省境东部与重庆市连体构成盆地地貌,盆地内丘陵起伏,海拔多在200~750米之间,盆地四周山脉环绕,山岭海拔一般1500~2000米,西缘山脉较高,海拔3000米以上山峰有多座。
川西南山地指攀枝花市和凉山州的中低山区,大部分海拔在1000~1500米。
1986年《四川省农业资源与区划》中的地貌区划,将全省分为两大地貌区。
西半部是“四川西部高山高原区”,东半部是“四川东部盆地山地区”,包括四川盆地和川西南山地。
本文所述地貌区域参照上述划分,仍沿用四川盆地名称,简称盆地区,但不包括现重庆市所辖区;川西高山高原区简称川西区;川西南山地简称川西南区。
地形地势对四川气候的突出影响,表现在大面积区域内地带性气候类型被地形气候类型所取代。
亚热带地带性气候类型集中于盆地区底部。
盆周山区山地垂直气候类型占重要地位,以亚热带为基带,山地温带占较大面积,西缘山区有山地寒带类型出现。
关于四川的地理知识
![关于四川的地理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03122431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ab.png)
关于四川的地理知识
四川省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省份,位于中国西部,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它东邻重庆市和湖北省,南靠云南省,西接西藏自治区,北与陕西省和甘肃省相邻。
四川地形复杂多样,可分为盆地、山地和高原三大地貌类型。
川西高原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是世界著名的"青藏高原"的一部分。
盆地主要有成都平原、广元平原和雅安盆地等。
山地则以大小凉山、邛崃山等为代表。
四川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5-18摄氏度,雨量充沛。
全省有长江、嘉陵江、大渡河等主要河流,水资源丰富。
同时也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盛产大米、小麦、油菜籽、烤烟、蚕茧等。
四川还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有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重遗产——九寨沟,还有黄龙、峨眉山、乐山大佛、都江堰等著名景点。
四川地理环境独特,资源富集,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文化大省之一。
四川气候概述
![四川气候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bb1bbafc76eeaeaad0f33010.png)
四川东部与长江中下游气温、积温比较
2、夏温不高是四川省大部分地区的又一特点 川西高山高原区夏季冷凉,气温最低的区域最热
月月温低于10 ℃ ,比我国位置最北的漠河地区夏温还 低。川西南山地夏季正值雨季,气候凉爽,最热月月 温一般不超过25℃,远低于我国大陆东部同纬地区。 四川盆地西部盛夏是降水最集中的时期,最热月月温 仅26℃左右,比长江中下游同纬约低2~3℃。全省最 热的区域是四川盆地东南部,盛夏酷热,但与长江中 下游同纬相比夏热程度仍偏弱。例如重庆是长江流域 著名的“火炉”之一,但最热月月温(28.6℃)比南昌 低1.0℃。由此可见,就全省范围内夏温普遍不高。
冬暖夏温不高促成气温年变化幅度小。四川的气温年 较差(最热月月温与最冷月月温差值)不仅小于长江中下 游同纬地区,从全国范围看也属偏小区域。就这点而论, 四川气候具有海洋性气候色彩。
2、日照 四川日照的地域分布也很不均衡。四川盆地 云多雾重日照少,年日照时数大部分地区少于1400小时, 最少者不足800小时,是全国两个日照最少的区域之一。 川西高山高原区及川西南山地海拔高,空气洁净,多晴 少云,年日照时数在2200小时以上,最多者超过2600小 时,又属全国日照较多区之列。而长江中下游年日照时 数多在1600—2200小时之间,区际差距显然比四川小得 多。
类型特征及区域分布
四川气候类型图
四、季节气候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一)四川盆地四季分明,春早冬迟;川西南及川西四
季之分不明显 四川东部亚热带气候区和西部高寒区,一年中随太阳
高度升降均无例外地有相对的冷暖季节变化。但若以气 温达到一定标准划分四季,则只有四川盆地四季分明。 川西南山地有的无冬,有的无夏,春秋季特长。川西高 山高原区大部分地区无夏,北部甚至全年皆冬。地区间 季节变化出入这样大是我国东部同纬地区所无的现象。 四川盆地与长江中下游同纬相比,春早,夏始期较一致, 入秋早,冬迟,因此冬、夏季偏短而春秋季偏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气候特征一、地理环境及其对气候的影响1、纬度位置四川省位于中国西南部,地处长江上游,经纬范围介于东经97°21’~108°31’和北纬26°03’~34°19’之间,北连青海、甘肃、陕西三省,东邻重庆市,南接云南省、贵州省,西与西藏藏族自治区相接。
四川省的纬度位置在亚热带,地带性气候是亚热带气候类型,如果没有其它因素影响,全省应普遍具有较高的温度水平,但实际情况是东部温暖,西部寒冷。
省境东部的盆地区和川西南山地的河谷地带,冬种喜凉作物,夏种喜温作物,不同生态型作物可一年二熟或三熟,常绿阔叶林广布,亚热带气候类型的自然景观特征十分明显。
省境西部虽因地势高耸而气候转冷,但在该区偏南的海拔较低的河谷区仍有局部亚热带气候类型出现,显示出纬度地带性的根本性影响。
2、地形地势四川省地形大势自西往东急剧下降。
省境西部属青藏高原东南缘,整体隆起,偏北部为丘状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中部、南部是横断山系北段,高山深谷相间。
省境东部与重庆市连体构成盆地地貌,盆地内丘陵起伏,海拔多在200~750米之间,盆地四周山脉环绕,山岭海拔一般1500~2000米,西缘山脉较高,海拔3000米以上山峰有多座。
川西南山地指攀枝花市和凉山州的中低山区,大部分海拔在1000~1500米。
1986年《四川省农业资源与区划》中的地貌区划,将全省分为两大地貌区。
西半部是“四川西部高山高原区”,东半部是“四川东部盆地山地区”,包括四川盆地和川西南山地。
本文所述地貌区域参照上述划分,仍沿用四川盆地名称,简称盆地区,但不包括现重庆市所辖区;川西高山高原区简称川西区;川西南山地简称川西南区。
地形地势对四川气候的突出影响,表现在大面积区域内地带性气候类型被地形气候类型所取代。
亚热带地带性气候类型集中于盆地区底部。
盆周山区山地垂直气候类型占重要地位,以亚热带为基带,山地温带占较大面积,西缘山区有山地寒带类型出现。
川西南区更以山地垂直气候类型为主体,亚热带气候类型仅见于河谷地带、山间盆地,山原及山体上部是温带、寒带气候类型。
川西区是大片的温带、寒带气候类型区,部分区域终年天寒地冻,寸草不生,亚热带类型只在南部的河谷地带局部出现。
地形地势的重大影响还表现在不同区域尺度的垂直分异作用叠加,导致气候类型的区域分布错综复杂。
川西区与川西南区连在一起,形似一个纵贯省境南北并向东南倾斜的大坡面,坡面顶底的相对高差达3000多米,仅此就足以产生十余度的温差。
再加上纬度差及不同秉性气流的影响,实际温差20℃有余。
受这一尺度高度差的影响,从川西南到川西北,依次出现亚热带到寒带的气候类型演替。
这一体系受南北走向的横断山系影响,暖区沿河谷北伸,冷区顺山脊南下,冷暖类型犬牙交错。
在此基础上,因高山垂直分异作用又形成次级尺度的气候类型组合,使这一区域的气候类型分布更复杂化。
青藏高原和盆周山区对北来冷空气起屏障作用,冷空气或是绕道从我国东部南下,或是以回流方式影响四川,即使越山入侵,强度也大为削弱,这是四川较长江中下游同纬冬暖的主要原因。
3.区域环流与季风青藏高原强大的动力与热力作用干扰并改造了流经该区的行星环流,高原地区中低层的区域环流,对四川气候特点形成有最直接、最重要的作用。
四川省处于东亚季风区,冬季盛行内陆冬季风,夏季盛行来自南方洋面的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
除此之外,青藏高原与周围自由大气的热力差异产生的高原季风,对四川的影响也很大。
几种季风虽各有其主控区,但又常相互交融,形成四川复杂多变的天气。
(一)冬季在青藏高原附近高原面平均高度(海拔高度约4000米)以下,副热带西风气流被高原所阻出现南北分支。
四川省处在高原东侧两支西风的辐合区内,低层是北支冷气流,上层是南支暖流。
盆地区接地层受北支西风下沉气流控制,风力微弱,天气稳定。
在这层厚度不大的冷空气堆上有南海高压送来的较暖湿空气滑行,使四川盆地多阴沉天气,日照特少。
川西南区处于南支西风影响下,气流绕经中亚、南亚干暖区域而来,温度高湿度小,天气多晴少雨,特别干暖。
川西区南部盛行气流及气候特点与川西南区类同,但地势高不及后者冬暖;北部在偏北气流影响下,冷而干。
(二)夏季副热带西风带位置北移,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北移西伸,来自南方洋面的夏季风往北推进,全省进入多雨季节。
5000米高度流场上,青藏高原主体有一条东西向的切变线,切变线往东北伸展,位于35°N附近。
四川省位于切变线南侧,为一致的西南气流。
3000米高度以下流场显示出,四川盆地的偏南气流主要是东南季风,而川西南区的偏南气流属西南季风,两支季风在105°E附近汇合,它们带来丰沛的水汽。
盛夏,当副热带高压脊控制四川盆地东部时,脊前的偏南气流越贵州高原入川,下沉增温,气层更趋稳定,导致盆地区东部出现连晴高温天气。
与此同时,当西面有降水系统东移时,又常被上述高压脊所阻,在盆地区西部产生暴雨甚至持续暴雨,这种“东旱西涝”现象,是盆地区盛夏气候特色之一。
有的年份,副热带高压脊提前北移西伸,则“东旱西涝”在初夏也可能出现;若高压脊撤退时间延迟,则这种景象可出现于初秋;高压过弱或过强的年份,“东旱西涝”可能表现不明显。
川西南区在西南季风影响下,多雨湿润,与冬季西南暖流盛行时干燥少雨的天气特点大不相同。
夏季,高原季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增加了海洋季风层厚度,有利于水汽供应;另一是青藏高原上的高原季风扰动,为四川盆地西部带来降水系统。
(三)春、秋季春季,随着冬季风的撤退和夏季风的增强,降水开始增多。
这种变化,四川盆地约在春季后期开始,自东往西逐渐推进;川西南区时间后延至初夏;川西区受高原季风影响,雨季来临最早,约在4月下旬,首先从松潘一带开始,向西推进。
秋季,夏季风撤退,冬季风挺进。
四川盆地首先受到冬季风的影响,此时川西区的高原夏季风和川西南区的热带夏季风还在盛行,正是这几种季风转换时间的不同步,形成四川多秋绵雨的气候特点,盆地区西部和川西南区的东北部秋绵雨最为显著。
二、气候特点地理环境条件形成四川气候的地域特色。
主要表现在:区域差异特别大;山地气候垂直变化显著,垂直气候带谱完备,亚热带上限高度高,季节性气候别具特色,有的四季分明,有的基本无冬,有的冬长无夏。
冬干夏雨的季风气候特点更明显,秋雨多于春雨,多夜雨,山地最大降水高度出现于较高海拔;气候类型极多,局地气候千差万别。
1.区域差异显著。
全国气候区划中,四川省东半部(包括四川盆地和川西南山地)属中亚热带气候区,西半部属青藏高原气候区,区域气候差异之大由此可见。
以年温为例,年温最高的区域可达20℃,最低的区域在0℃以下,区际温差竟达到20℃以上。
亚热带气候区与高原气候区约各占省境的一半,冷暖如此悬殊的气候区域在省内共存,且面积不相上下,这样的格局是我国其他省份所未见的。
四川省日照的地域分布也很不均衡。
盆地区云多雾重日照少,年日照时数大部分地区少于1400小时,是全国两个日照最少区域之一。
川西区及川西南区海拔高,空气洁净,多晴少云,年日照时数在2200小时以上,又属全国日照较多区之列。
全省降水量的区域分布多寡相差也大,多年平均年降水量盆地区普遍在800毫米以上,最多的超过1700毫米以上;川西区在800毫米以下,最少的不足400毫米。
省内不同区域的干湿状况也大不一样。
据有关年干燥度计算资料,盆地区干燥度<1.0,属湿润气候区;川西南区和川西区大部分年干燥度1.0~1.49,而其中的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中游及岷江上游深切割的河谷地带年干燥度在1.50以上,属半干旱气候区,得荣是全年最干燥区域,年干燥度3.7.多年平均年相对湿度,盆地区除偏北部为70 ~80%外,大部分在80%以上,而川西南和川西区多在50~70%之间。
盆地区各月平均相对湿度均保持在70%或80%左右,,四季湿度大是其气候特点之一。
而川西南和川西区干季各月的相对湿度普遍在50%以下,最小相对湿度可降至零。
2.山地气候的垂直变化急剧气温随海拔高度升高而降低是形成山地垂直气候带由暖向冷演替的根本原因。
四川省地带性气候具有较高的温度水平,在此基础上由于多高山形成气温在垂直方向变化很大,山地垂直气候带呈现多层次结构是普遍现象,有完备的亚热带山地垂直气候带谱结构出现。
例如贡嘎山,海拔7556米,位于大渡河谷西侧,岭谷相对高差在6200米以上,贡嘎山区河谷是亚热带气候,自下而上从亚热带依次演变为温带。
寒带直至永冻带气候类型,上部终年积雪,有现代冰川。
四川山地气候的另一地域性特点,表现在同高度上冬季气温比长江中下游同纬明显偏高。
这是地形对内陆冬季风起屏障作用的结果。
受此影响,四川亚热带的海拔高度上限相应上移。
四川省东部常绿阔叶林分布的上限高度位置在海拔1300~2600米,高于我国大陆东部是这一特点的佐证。
3.季节性气候地域特色鲜明四川省无论东部亚热带气候区或西部高寒区,一年中随太阳高度升降均无例外地有相对的冷暖季节变化。
但若以气温达到一定标准(候平均气温<10℃为冬,>22℃为夏,10~22℃为春、秋)划分四季,则只有盆地区四季分明;川西南区有的无冬(攀枝花市河谷区),有的无夏(高山区),春秋季特长;川西区大部分地区无夏,北部甚至全年皆冬。
地区间季节变化出入这样大也是我国其它省份所少见。
四川省受地形因素影响,冬暖是显著的区域气候特色之一。
不仅东部亚热带气候区比长江中下游同纬冬温高,即使是川西高寒区,与同纬同高度气温比较而言,冬暖特点也突出。
例如,最冷月(1月)月温,盆地区的成都比杭州、武汉分别高 1.7、2.5℃,川西南区海拔1099米的米易,比维度相近而海拔仅124米的赣州高3.2℃。
川西区单从本地气温看冬寒无疑,但据探空资料海拔4000米高度上的气温也高于我国东部同纬、同高度的气温。
夏温不高是省内大部分地区的又一特点。
川西区夏季冷凉,气温最低的区域最热月月温低于10℃。
川西南区夏季正值雨季,气候凉爽,最热月月温一般不超过25℃。
四川盆地西部盛夏是降水最集中的时期,最热月月温也只有26℃左右。
全省最热的区域是盆地区东部和南部,最热月月温26~28℃。
冬暖夏温不高促成气温年变化幅度小。
四川的气温年较差(最热月与最冷月月温之差)介于14~22℃之间,在全国属偏小区域。
春季,特别是早春,冬季风仍然活跃,四川地形屏障仍表现明显,所以春温偏高,春早。
秋季受多阴雨天气的影响,气温略偏低。
春温高于秋温是四川与长江中下游不同的季节特色之一,后者是秋温高于春温。
冬干夏雨是我国季风气候的基本特点。
四川省降水的季节分配具有这一共性,而且,冬夏降水量的分配比例差距更大,冬干夏雨的特点更突出。
冬季(12—2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比例一般不足5%,最小仅1-2%;夏季(6—8月)降水量所占比例,多数地区是50-60%,最高可达6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