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的贾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红楼梦》中的贾母
【摘要】《红楼梦》是一部描写封建贵族大家庭生活的小说,书中塑造了众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其中贾母作为这个大家庭中的最高统治者,是作者塑造的非常成功的一位人物形象。关于贾母的性格特征,前人已作了不少论述,本文旨在探讨其思想中体现出的不同于封建传统思想的新特质。
【关键词】《红楼梦》;贾母;富贵闲人;封建思想;新特质
一、封建大家族中的“富贵闲人”
“富贵闲人”一词出现于《红楼梦》中第三十七回,是大家在结诗社时给宝玉取得别号,在别人看来,兼有富贵与闲散的宝玉可称得上是富贵闲人了,而在笔者看来,在《红楼梦》一书中,贾母才是真正的富贵闲人。
贾母出生豪门,曾是“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的侯门千金小姐,嫁的又是“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的贾家荣国公长子贾代善,真可谓是富贵极盛。在小说中,她是贾府这个封建大家庭中辈分最高,年龄最长的人,所以理所当然的成为了这个大家族中的最高权威,最高统治者,成为人人尊敬的“老祖宗”。
作为封建大家族的最高统治者,一个官宦之家的贵夫人,一个儿孙满堂的老祖母,她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良好的教养与过人的智慧。她深懂理政、用人之道,把管理家族的任务交给了精明强干的王熙凤,而自己所做的就是和儿孙们在一起玩乐,正如她所说“嚼
的动的吃两口,困了睡一觉,闷了时和这些孙子孙女玩笑一回就完了”,她是一个受人尊敬、被人奉承、会享受而且有权威的老祖母,一个真正的“多福多寿多儿孙”的“富贵闲人”。
作为一个封建大家庭的统治者,贾母的身上有着深深的封建家长的烙印,但在她的活动中又时时体现出不同于封建传统观念的新特质。
二、贾母思想中的封建性与文化新特质
1、封建等级观念的尊卑有别与平等待人
中国传统的封建礼教以”忠孝”为基本,讲究尊卑有别,长幼有序,等级观念是十分强烈的,地位低的对地位高的、年幼的对年长的,必须表现出礼仪所规定的恭敬之礼,不可以随便逾越。这些观念规范着封建大家族中人们的行为活动,无论是平时的吃饭、宴饮、出游、祈福、还是祭祀等,都要严格遵守。
贾母自然对这一观念是深知的,她的许多活动也都体现出了这一点。如第三回林黛玉刚进贾府和贾母一同时吃饭时,作者写道:“贾母正面榻上独坐”,“迎春便坐右手第一,探春坐左第二,惜春坐右第二。旁边丫鬟执着拂尘、漱盂、巾帕。李、凤二人立于案旁布让。外间伺候之媳妇丫鬟虽多,却连一声咳嗽不闻。”
从这普通一顿饭的描写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出贾母在这一贵族之家的权威地位,也可以看到封建大家庭中饮食起居的上下尊卑礼法。
再如第五十三回写“宁国府除夕祭宗祠”时的情形,对于祭祀祖先这样重要的大事,尊卑礼仪更是要严格遵守的,作者在书中用了大量的笔墨进行描写,从这些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出贾府的祭祀情况,尊卑有序,长幼有序,有条有理。每个人都根据自己的身份地位站立在应该站立的地方,要供奉的饭菜酒食也必须由身份最高的贾母放于供桌之上。
类似的描写在书中还有很多,从中我们不难看出贾母是一个严格遵守封建尊卑有序观念的家长,而在另外一些描写中,作者又让我们看到一个不一样的贾母,在她身上体现了平等待人的文化新特质。
如第三十九回写贾母和刘姥姥见面时,贾母称呼刘姥姥为“老亲家”,并且“命周瑞家的端过椅子来坐着”,对刘姥姥这样一个身份地位和自己相差如此悬殊的村妪,高高在上的贾母并不刻意表现自己的尊贵,而是像两个年龄相仿的老年人一样亲切攀谈,当刘姥姥夸赞贾母有福时,贾母说道“什么福,不过是个老废物罢了”,这里自然有贾母过谦的一面,但也让我们看到了她和蔼可亲,不嫌贫爱富,不摆架子的一面。
再如第七十一回写贾母见到喜姐儿和四姐儿时,对老婆子吩咐道对待她们“也和家里的姑娘们是一样,大家照看经心些。我知道咱们家的男男女女都是‘一个富贵心,两只体面眼’,未必把她们俩个放在眼里。有人小看了他们,我听见可不依。”
“一个富贵心,两只体面眼”一句点出了封建大家族中人们嫌贫爱富的嘴脸,我们也可以想象得出贾府中的主子和奴才会以什么样的眼光来看待喜姐儿和四姐儿这样的远房穷亲戚。而处于这个大家族宝塔顶峰的贾母却能摈弃这种势利眼,不因为她们身份和地位的低下而瞧不起她们,吩咐大家把她们和家里的姑娘们一样来看待,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2、对门当户对的封建婚姻观念的反叛
封建婚姻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更讲究门当户对,封建家长们在为子女选择婚姻时尤其看重对方的出身高低和富贵与否,可以高攀但绝不低就。封建家庭中子女的婚姻常常被父母作为获取或维护家族利益的手段,因而,在这种婚姻中,起决定作用的不是结婚双方的情感状况,而是他们的门第高下,富贵程度等等这些背景条件。
小说第五十四回中写到贾母对才子佳人式爱情的批判,她认为这些小说中的女子忘了父母,忘了书礼,其实就是因为她们在婚姻上没有遵循封建礼教中所谓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礼,反映出她还是主张由父母为子女选择婚姻的。这一思想在迎春的婚事上得到了体现,对于迎春远嫁孙绍祖,贾母心中是不十分称意的,但想到贾赦是“亲父主张”,于礼并无违背,所以也并未反对,而致使迎春“误嫁中山狼”。从这些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出贾母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婚姻礼教的尊崇。而对于“门当户对”,
她却有着不一样的观点。这体现在了她对宝玉的婚事上。
在谈到宝玉的婚事时,书中第二十九回写到贾母对张道士说”你可如今打听着,不管他根基富贵,只要模样配的上就好,来告诉我。便是那家子穷,不过给他几两银子罢了。只是模样性格儿难得好的”,八十四回又写她对贾政说“也别论远近亲戚,什么穷啊富的,只要深知那姑娘的脾性儿好模样儿周正的就好”。这些话中,贾母一再强调不管对方的贫富情况,也即不看对方的出身是否富贵,而看重的是脾性模样,反映出了她对封建婚姻中门当户对观念的反叛。
3、祈福烧香与不信鬼怪的矛盾
封建礼教讲究因果报应,积德行善,所以烧香祈福就成了人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活动。小说中也多次写到了贾母的烧香祈福,例如第二十九回写她带领贾府众人到“清虚观打醮”,第三十九回写贾府南院马棚里走了水,“贾母唬的口内念佛,忙命人去火神跟前烧香”,第一百零六回写她“祈福消祸患”等等,从这些活动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相信烧香祈福的封建老祖母,而在”宴海棠贾母赏花妖”一回中,我们又看到了贾母不信鬼怪的一面。
此回写怡红院中本来已经枯萎了的几枝海棠忽然又“开得很好”,惊动了全府的人,大家说笑了一回,“讲究这花开得古怪”,贾母却不相信有什么古怪,反而给出了近乎科学的解释。当贾赦、贾政等人仍坚信这是花妖作怪时,贾母对他们进行了严厉的斥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