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纯如与南京大屠杀

合集下载

南京大屠杀-张纯如

南京大屠杀-张纯如

Killing-Contest(杀人比赛)
Japanese soldiers amusing themselves by killing innocent people. A report carried by the Japanese newspaper Nichi Nichi Shimbun about the "Killing Contest" by two sergeants of the invading Japanese Army in China.
• In NanKing more than 300,000 innocent citizens (市民) and unarmed(未 武装的) soldiers were slaughtered(屠杀). The ancient(古老的) capital (首都) Nanjing suffered an unprecedented catastrophe(大灾难) and was turned into a living hell.
A seven-year-old child with seven stab wounds died in hospital. Thousands of children were killed during the NanKing Massacre. These were among a few identified from photographs. The oldest among them was barely three.
A Living Hell (人间地狱)
A pond crammed with corpses(尸体) of refugees(遇难者). The picture was first found on a captured (俘获的) Japanese soldier(士兵). Corpses strewn(散落) almost everywhere in NanKing after the massacre.

屈辱的历史,痛苦的记忆

屈辱的历史,痛苦的记忆

屈辱的历史,痛苦的记忆---张纯如《南京大屠杀》读后感长江水一夜红了,就在1937年。

那年金陵,钟灵毓秀,古朴悠久。

小巷街上的人来来往往,屋檐下纳凉的老人们呶呶不休。

之后传来的炮响,撕裂了所有人的眼眸。

2004年11月9日,加州一辆车内传出了沉闷的枪声。

36岁的美籍华裔女作家张纯如结束了她年轻的生命。

她是不朽之作《南京大屠杀》的作者,乔治〃威尔(《华盛顿邮报》专栏作家)评价她“终止了对南京大屠杀的二次强暴”。

她替所有的中国人,做了六十年都没有人敢做的事。

黑色的枪口,无尽的空洞。

我用颤抖的手,翻开了七十六年前的历史,那段中国人选择遗忘,日本人选择逃避,世界人民全然不知情的历史。

我无法想象张纯如在书写这本书时所遭受的痛苦和挣扎,也无法想象她查清这段惨绝人寰的历史经历了怎样的艰辛和苦楚。

而当她为中国人撕开这段历史的伤疤而忧郁自杀时,我的心中感到无限悲凉。

“万户萧疏鬼唱歌”,闭上双眼,满脑是血洗的城楼,还有日本军人嗜杀的双手。

六个星期,日本军人撕破了文明的外衣,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奸淫掳掠。

那些日本军人在视人类同胞如猪狗的同时,又是否意识到自己早已沦入禽兽不如的行列。

五十万常住人口,三十万国军部队,五个月的弹药粮草。

只短短四天就被攻破了城池。

狼狈逃窜,抢渡长江的撤退国军让百姓们失望,不知道唐生智(南京总司令,受蒋中正指令撤退国军)在冰冷漆黑的江面看到被战火轰亮的夜,听到南京百姓撕心裂肺的叫喊,心中作何感想。

长江水下,是无数同胞的亡灵。

30多万中国同胞的性命就这样随着时间的流逝灰飞烟灭,一个经济发达的文化古都,在短短的数月中竟成了尸上血海,万户萧疏,满是断言残壁的血城、破城……走进张纯如的《南京大屠杀》,心碎着那群被侮辱的和平居民和本该受到保护的妇女与儿童,愤怒着拥有几十万军队却不作为的无能政府,咀嚼着弱国无外交的苦涩,痛恨着披着文明外衣的那帮野兽,感念着来自美德的国际友人在这场战争中展现出来的高尚美德,让我们看到国际友人与南京城民在战争中体现出的感情。

写 反应南京大屠杀一案的吹哨第一人 张纯如 老婆 我刚刚写好

写 反应南京大屠杀一案的吹哨第一人 张纯如 老婆 我刚刚写好

写反应南京大屠杀一案的吹哨第一人张纯如老婆我刚刚写好南京是一个灾难深重的城市,这里本来就有南京大屠杀的痛苦回忆。

日本侵略军侵占南京后,在全城进行了40多天的血腥屠杀。

据不完全统计,总共约有30万同胞惨遭杀害,超过2万名妇女被强奸,南京几乎成为一片废墟。

这是怎么样的人间惨剧?然而,最近南京有两件事是非常让社会各界闹心的,也就是供奉战犯牌位的“吴啊萍”被拘和南京夏日祭被叫停。

有不少人留言告诉我:“日本早就道歉了,不依不饶地干嘛?”“和服和夏日祭在中国没什么不妥啊?不要一棍子打死!”甚至有人说:“南京大屠杀和我有什么关系?”这话简直令我怒不可遏。

南京大屠杀和我们没关系吗?任何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应该怎么说?南京死难的是我们的同胞,是所有中国人心中挥不去的痛苦和阴霾。

说这种话的人,简直是猪狗不如,妄为中国人。

这让我想起了一个柔弱的女子:张纯如。

张纯如是出生在美国的二代华人,她出生于1968年。

她的生活离中国已经非常遥远。

但她与中国的缘分却没有减少。

她的祖父是抗日国军将领张铁军,也因为家风,她对中国历史很感兴趣。

由于近代中国衰落的问题,中国在新闻媒体、历史层面都没有对外的话语权。

因此,西方人知道去纪念犹太大屠杀,却不愿意宣扬中国抗战的惨烈,比如南京大屠杀。

一名日军士兵拿着刚刚砍下的中国平民的头颅拍照。

他在微笑。

她决定完成她一生中最重要的使命,揭露南京大屠杀中日军的暴行。

在小时候,张纯如的父母就讲过1937年日军侵略南京时候的血腥场面,也因此埋下了她对日寇的愤怒。

1994年12月,当张纯如在加州第一次看到南京大屠杀的黑白照片时,更是感到了无比的愤怒。

26岁的张纯如下定决心去书写关于南京大屠杀的真相。

她要把那些砍头、活焚、活埋、在粪池中溺淹、挖心、分尸等等日寇使用的酷刑,一字一句地写出来。

为此她用三年的时间去世界各地采访了许多幸存者,也阅读了大量的文献。

1997年7月,前往中国南京25天,调查南京大屠杀史料。

在种种事实的基础上,她编撰了这本令人沉痛的“回忆之书”-《南京大屠杀》。

人权斗士张纯如

人权斗士张纯如

张纯如(Iris Chang,1968年3月28日-2004年11月9日),美国著名的华裔女作家、历史学家和自由撰稿人,以出版英文历史著作《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The Rape of Nanking)而闻名。

在完成自己第一部作品《蚕丝》后,开始将目光着眼于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末的那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爆发,短短几个月内,中华大地狼烟滚滚,生灵涂炭。

日军长驱直入,攻陷时为国民政府首都的南京,并对这座城市和城中的军民进行了丧失人性的洗劫和杀戮。

这场超过30万人丧生的大屠杀,却在战后因种种原因而鲜为人知,甚至日方一再否认大屠杀的存在。

为了还原历史,还受害者与公道,张纯如一面收集大量第三方资料,一面前往南京、上海等地与屠杀幸存者进行面对面的取证交谈,前后历经三年时间,终于在1997年南京大屠杀60周年之际推出《南京暴行》一书,使这段“被遗忘了的大屠杀”的历史为世人所知。

2004年,张纯如在筹备第四部作品期间饮弹自杀。

张纯如南京大屠杀观后感

张纯如南京大屠杀观后感

张纯如南京大屠杀观后感在影片《追述纯如》中,纯如的故事让人心酸而又震撼。

她年幼失去了母亲,后来又被日本侵略者抓走,被迫成为慰安妇。

在那个困苦而黑暗的年代里,她无数次面对死亡的威胁,依然坚强勇敢地活着,在那片撕心裂肺的痛苦中,她没有放弃,她没有屈服。

回顾南京大屠杀这段惨绝人寰的历史,我们不得不感叹人性的极端扭曲和战争带来的无尽苦难。

大屠杀期间,日本侵略军对南京城实施了长达六周的血腥屠杀,无辜的百姓遭受了莫大的痛苦和折磨。

当时的南京,血流成河,百姓遭受了难以想象的残忍,无数人失去了生命,幸存者们的伤痛也至今无法磨灭。

影片中的纯如是那么地坚强,她身上所承受的苦难,我无法想象。

每个人的一生都有苦难,但南京大屠杀带来的苦难,是多么地巨大和恐怖。

在那个时代,纯如及其他慰安妇们被迫成为性奴,被折磨、凌辱,生不如死。

但纯如从未放弃对生活的热爱,她相信自己,在最糟糕的环境中也找到了真正的自我。

正是因为有了像纯如一样的坚强人物,才使得我们更加敬佩和珍视生命。

在这个世界上,还是有温暖和希望的,即使面对残忍和无奈。

纯如在那个年代,充满了无尽的黑暗和绝望,但她没有放弃对爱的追求和向往。

她相信,她也可以拥有幸福和美好的未来。

纯如的故事给了我很大的触动和反思。

我常常为自己的琐事而抱怨和失望,而又常常忽略了生活中的美好和宝贵。

纯如的故事让我重新思考了对生活的态度和对自己的要求。

她的经历告诉我,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挫折,我们都应该坚持自己的信念,追求内心真正想要的东西。

纯如的坚强和乐观也为我树立了榜样。

在困境中,我们往往看不到希望,但纯如从未放弃对生活的热爱和希望。

她的坚韧和乐观让我深受感动,也让我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勇气。

无论遭遇怎样的困难,我都会像纯如一样,坚持下去,相信自己。

影片中最后,纯如回到了家乡,将自己的故事讲述给家人和孩子们听。

她告诉他们,这段历史不能被遗忘,我们要记住过去的苦难,以尊重历史,保护和平。

她的话让我想起了纪念馆里的那些照片和遗物,它们记录着那段黑暗时期的真实和残酷。

《张纯如南京大屠杀》观后感

《张纯如南京大屠杀》观后感

今天在刘波老师的毛概课上看了《张纯如——南京大屠杀》深有感触。

这个影片讲述了美国华裔女作家张纯如创作南京大屠杀一书的经历与过程,从电影中似乎看出张纯如创作此书之后不负其创作时听到看到所感受到当时南京大屠杀的残忍与悲痛而心里承受不住压力选择了自杀。

电影大部分采用了纪实的方式记录,使其真实反映了南京大屠杀的情景,让观看的人十分投入与感触。

可能由于很多国外人的反对导致电影不能公映。

1997年12月,是纪念南京大屠杀60周年,张纯如在南京拜访了数十位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并且通过幸存者和其他历史学家口述并结合历史文献所记载的历史以及数以千计的其他历史文献的基础上出版了《南京大屠杀》一书。

说起创作的原因,张纯如在电影中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纳粹战俘集中营就是通过国外作家出版书籍才让世界所知道,南京大屠杀是我们中国历史上一大标志性的屈辱史,但是国外的人们对此段历史并不是十分了解甚至都不知道,所以张纯如打算写下这本书来告知世界这段惨绝人寰的屈辱历史。

如果不写下这本书,很多日本右翼根本不承认此段历史,并且美化和虚化此段历史来蒙蔽世界。

这本书一经问世变成了当时的畅销书,并且震惊了当时很多国家,在美国连续数月排位榜首,在中国甚至一书难求,很多中国人都看不到这本书。

在当时一本书如果很流行,那这本书会再次印刷出版一年,可这本书竟然畅销了十年,是至今为止没有打破的记录。

“忘记屠杀,就是第二次屠杀”是张纯如说过的一句话,美国评论家威尔在听完日本“南京大屠杀虚构论”和看完《南京大屠杀》之后说道:“由于张纯如的这本书,她终结了日本对南京的第二次强暴。

”当屠杀真相被隐藏时,屠杀永远都是屠杀。

当屠杀真相被世人所知时,死去的冤魂才能彻底逃离屠杀,成为历史的定格。

看完这个电影之后,我似乎身临其境,还原到了南京当时的情景,嘶吼,惨叫,痛哭,一片片流离失所,一片片惨不忍睹。

日本士兵肆意的虐杀者普通老百姓,而他们手无寸铁无力抵抗,只能含冤而死。

一幕幕出现在眼前,而留下的只能是眼泪。

这个女子用一生,向世人揭露被掩盖60年的可怕真相,震惊了整个世界!

这个女子用一生,向世人揭露被掩盖60年的可怕真相,震惊了整个世界!

这个⼥⼦⽤⼀⽣,向世⼈揭露被掩盖60年的可怕真相,震惊了整个世界!2018年12⽉13⽇,南京⼤屠杀81周年。

1937年12⽉13⽇,⽇本军队攻破南京城,开始了长达40多天灭绝⼈性的⼤屠杀,30万⽣灵惨遭杀戮,这⼀举动在⼈类⽂明史上留下最⿊暗的⼀页,从此以后,⽇本与中国之间的关系变得微妙起来。

曾经,⽇本民智未开时,鉴真东渡传佛法,从服饰到书籍,从⽂字到⽂化,中国对⽇本⼈的影响不可谓不⼤,但后来,谁也⽆法否认⽇本给中国带来了巨⼤创伤。

《⼆⼗⼆》剧照唐太宗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近代中国,却有⼀段未曾得到公正对待的历史,施暴者不懂反思,只是⼀味的否认、篡改史实,随着岁⽉流逝,许多真相在西⽅世界渐渐被淡忘。

但世界华⼈永远不会忘记,⽽中国⼈除了铭记于⼼,还要感谢那个勇敢的华裔⼥⼦张纯如,是她写下英⽂版《南京浩劫:被遗忘的⼤屠杀》,让全世界都看到了那场惨案——南京⼤屠杀。

那是⼀段令中国⼈痛彻⼼扉的记忆,⼀场屠杀,多少⼈失去了⽗母、亲⼈,多少⼈备受摧残,只能带着伤痛默默前⾏,那些逝去的⼈没有墓碑、名字,30万这个数字成了他们统⼀的称号。

历史不是冷冰冰的数字,⽽是⽆数鲜活⽣命的垒叠,年轻的张纯如带着对历史、⽣命的敬畏,开始了⼀场寻求真相,书写历史的征途。

冷暖⼈⽣《⼥⼉张纯如》完整视频01家族遗传的历史感张纯如祖籍江苏淮安,家中是书⾹门第,祖⽗张铁军,抗⽇国军将领,曾任台湾中华⽇报总主笔。

⽗母都是哈佛博⼠,⽗亲张绍进写了专著《量⼦场论》,在美国学术界挺有影响⼒的,母亲张盈盈从事⽣物科学研究。

1968年3⽉28⽇,张纯如在美国普林斯顿⼤学⾥出⽣,⽗母从《论语》:“从之,纯如也”给她取名“纯如”,寓意“和谐美好”。

虽然⼀家⼈定居美国,但⽗母那颗爱国之⼼从未变,他们与当地华⼈⼀起办了中⽂学校,母亲是第⼀届校长。

她记得,⽗母的谆谆教诲,“作为中国⼈,是⼀件值得骄傲的事。

”⽿濡⽬染,张纯如对那个遥远的地⽅愈加好奇,于是经常跟在⽗母⾝后,追问⼀切关于中国的事。

张纯如与南京大屠杀研究

张纯如与南京大屠杀研究

张纯如与《南京大屠杀》研究南京大屠杀指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侵华日军于1937年12月13日攻陷中国首都南京之后,在南京城区及郊区对中国平民和战俘进行的长达6个星期的大规模屠杀、抢掠、强奸等战争罪行。

据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南京军事法庭的有关判决,在大屠杀中有30万以上中国平民和战俘被日军杀害,南京城的三分之一被日军纵火烧毁。

而日本学者则众说纷纭,但有部分人却试图抹杀事实。

日军进城兵力约50000,执行军纪维持的宪兵却仅有17人的日军除了个别地或小规模地对南京居民随时随地任意杀戮之外,还对中国人,特别是解除了武装的军警人员进行若干次大规模的“集体屠杀”。

大规糢屠杀方法有机枪射杀、集体活埋等,手段极其残忍。

12月15日(日军占领第3天):已放下武器的中国军警人员3000余人被集体解赴汉中门外用机枪密集扫射,多当场遇难。

负伤未死者亦与死者尸体同样遭受焚化。

夜,解往鱼雷营的中国平民及已解除武装的中国军人9000余人被日军屠杀。

又在宝塔桥一带屠杀3万余人。

在中山北路防空壕附近枪杀200人。

12月16日(日军占领第4天):位于南京安全区内的华侨招待所中躲避的中国男女难民5000余人被日军集体押往中山码头,双手反绑,排列成行。

日军用机枪射杀后,弃尸于长江以毁尸灭迹。

5000多人中仅白增荣、梁廷芳二人于中弹负伤后泅至对岸,得免于死。

日军在四条巷屠杀400余人,在阴阳营屠杀100多人。

12月17日(日军占领第5天):中国平民3000余人被日军押至煤炭港下游江边集体射杀。

在放生寺、慈幼院避难的400余中国难民被集体射杀。

12月18日(日军占领的第6天)夜,下关草鞋峡。

日军将从南京城内逃出被拘囚于幕府山的的中国难民男女老幼共57418人,除少数已被饿死或打死,全部用铅丝捆扎,驱集到下关草鞋峡,用机枪密集扫射,并对倒卧血泊中尚能呻吟挣扎者以乱刀砍戮。

事后将所有尸骸浇以煤油焚化,以毁尸灭迹。

此次屠杀仅有伍长德一人被焚未死,得以逃生。

南京大屠杀张纯如读后感

南京大屠杀张纯如读后感

南京大屠杀张纯如读后感读完《南京大屠杀》,我感受到了作者对这段历史的无尽的愤慨和痛苦。

张纯如毫不掩饰地道出了他亲身经历的所有细节,为我们呈现了那个惨无人道的时期。

他描写了日军进攻南京后,怎样对无辜的中国平民进行了残忍的杀戮,怎样奸淫掳掠、焚毁城市,怎样将人类的尊严踩踏得粉碎,让人产生深深的恶心和愤怒。

在书中,张纯如描述了许多感人至深的场景。

比如在大屠杀开始后的第一个晚上,他遇到了一位寡妇,她带着年幼的女儿在城市中逃亡。

面对日军的追杀,她投江自尽,不愿面对更加严酷的命运。

几个月后,张纯如竟然遇到了这个女孩,刚刚会走路的孩童已经成了一个活生生的小婴儿,这样的情节让人心碎。

还有张纯如在书中描写了那些中途投降的军官们,他们不顾一切地去救助中国人民,用他们有限的力量守护着这座固若金汤的城市,这样的精神令人难以忘怀。

此外,书中还有许多关于南京大屠杀的细节,比如丧尸洗澡场、堆积如山的尸体等,这些残酷的画面让我感到无比的震惊和辛酸。

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大耻辱,也是世界上最为严重的战争罪行之一,我无法理解为什么有人能对其他人类如此残忍。

南京大屠杀让我深刻认识到了战争的恶果,战争只会造成无尽的痛苦和伤害,没有人会是战争的赢家。

读完《南京大屠杀》,我对历史的认识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以前我对历史只是停留在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但现在我深刻地意识到历史是由真实的人、真实的事构成的。

张纯如作为幸存者,他所经历的每一分钟、每一秒钟都是这段历史中不可磨灭的一部分,他的回忆对于我们理解历史的真相是极为重要的。

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感觉自己与那个黑暗的时期产生了某种鸿沟,我能感受到张纯如的无尽苦痛和无助,仿佛我也亲身经历了那段历史的灾难。

通过《南京大屠杀》,我也明白了历史的重要性。

历史不仅是回忆过去的一面镜子,更是对未来的警示。

南京大屠杀是二战期间最严重的战争罪行之一,它给我们发出了一个非常朴素但却极其重要的信息,那就是永远不要忘记历史,永远不要重蹈覆辙。

张纯如《南京大屠杀》

张纯如《南京大屠杀》

《南京大屠杀》--张纯如什么是人性?我一遍又一遍的叩问自己。

《南京大屠杀》,讲述着一场人类历史的莫大悲剧,一场关于人性的拷问;一段不愿再被提起悲剧,一段却不得不铭记的悲剧;讲述的故事的人,重溯悲剧,只为还一个公道,倾听故事的人,感受悲剧,却唯有恸哭与缅怀。

曾经死去的千千万万的同胞,如今尚存人世的幸存者,他们的故事,夹带着几多心酸与痛楚,无奈与凄绝,迷茫与坚定,无不令人深感悲哀。

日本帝国主义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为什么他们在本国一样有着父亲的仁慈,儿子的孝敬,人性未眠,到了中国,到了南京,却变得毫无人性,做出这滔天罪行?不想去给与回答。

对于这段不堪回首的,我们能做的唯有铭记与图强。

归于历史的过错已经不可挽回,我们能做的只有出于人性的慈悲,给那些幸存者,给那些死去的千千万万同胞一个合理公平的交代。

可当代的一些日本右翼分子妄图抹灭这段历史,篡改教科书,否认南京大屠杀,我想问:你们的人性何在?历史上你们已经丧失了人性,也因此受到了教训,难道你们还想历史重演吗?《南京大屠杀》作者张纯如,为此她付出她的一生。

记述一段悲苦的历史,并全身心的投入其中,就像自己也在经历着这段历史。

她常常说:每天闭眼,就似乎听到那些遇难者悲天跄地的哭声,和那日本帝国主义者嗜血成性的画面不停的在她脑海里浮现;她常常几天几夜不合眼,那些血腥的场景,严重的刺激着她,以至神经崩的很紧很紧;创作途中还不时地收到来自日本右翼分子的恐吓威胁。

试问有谁能够坚强的忍受这种心理上的折磨?没有谁,即使是最坚强的人也一样,在面对这不堪回首的悲剧时。

究竟是一种什么力量的让一个儒弱的女子去扛起这历史的重担,去挑战一国政府,一个国家,让这段历史公之于世?我想首先是一种好奇心,对于达到自己的目标,有排除万难的决心。

也许我这样说是天真的,但是有人说:在自己无所知,在不知道自己有什么不能做的时候所做出的事情是令人兴奋的。

渐渐地她难以脱身,由好奇转为一种责任,进而是对人性的探讨与叩问,是对人性中善的追求,对正义的执着。

南京大屠杀

南京大屠杀

《南京大屠杀》读书笔记张纯如:《南京大屠杀》,东方出版社2005年版有时我们会遗忘整个世界,我们可以忘记一些仇恨,忘记一些屈辱,可是一想到南京大屠杀这么刺眼的几个字,却让我们怎么都忘不了。

我们不是不大度,也不是要报复什么,只是有些东西带给我们太多伤痛,谢谢张纯如给我们记录了这段历史。

我虽然对作者没什么了解,但我真的很佩服她的勇气与智慧。

可惜的是英年早逝,也许是天妒英才吧。

清楚的记得它的导言:人类同胞相残的历史是一个漫长而凄惨的故事,倘若在这些恐怖的故事中存在着不同程度话,那么,没有几次劫难能在程度和范围上与二战期间的南京大屠杀相比。

在美国人眼中,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在1941年12月7日开始的,这一天日本航空母舰所载的飞机袭击了珍珠港。

欧洲人把二战开始的日子定在1939年9月1日,这一天希特勒的空军和装甲部队闪电般地袭击了波兰。

在非洲人看来,二战开始得更早些—1935年,墨索里尼入侵阿比西尼亚(现称埃塞俄比亚—译注)。

对于亚洲入来说,战争的开始则必须要追溯到日本对东亚军事控制的第一步—1931年侵占满洲。

正像希特勒德国在5年后所做的一样,日本用高度发达的军事力量和种族优越感,着手建立其统治邻邦的权力。

日本人很快攻占满洲并建立“满洲国”政府,该政府表面是在他们使用的“傀儡”—一个早被废黜的皇帝的统治之下,实际上是在日本军方的控制之中。

4年后,也就是1935年,察哈尔和河北部分被占领;1937年,北京、天津,上海和南京相继沦陷。

对于中国人来说,整个30年代是十分艰难的毫无疑问,日本军队统治的14年有无数难以描绘的残暴事件。

在许多曾遭受侵略者铁蹄践踏的城市和村庄中究竟发生过什么,我们永远无法了解清楚。

有趣味的是,我们知道发生在南京的故事,是因为一些目睹了这场灾难的外国仑车当时把消息告诉了外界,一些中国人也侥幸生存下来,成为目击证人。

如果说有什么事件可以做为例证,揭露日本狂妄的军事冒险主义表面下的纯粹邪恶,那就是他们在南京犯下的大屠杀。

《张纯如与南京大屠杀》纪录片观后感

《张纯如与南京大屠杀》纪录片观后感

《张纯如与南京大屠杀》纪录片观后感
我对日本军人素来是鄙视,憎恨。

周末,看了《张纯如与南京大屠杀》记录片,联系前不久看的影片《金陵十三钗》,心情更加沉重,痛恨。

张纯如出版了《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由于精神和外界压力,她跟黛玉一样得了抑郁症,最后效仿抗日战争时南京国际委员会成员兼南京金陵女子学院院长魏特琳女士,于2004年11月9日用极端的方式结束了年轻的生命。

众所周知,美丽富饶的南京城隐藏着一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一书用史证和人证的方式揭露日本人残酷的暴行,向西方和中国公布日军侵华时的滔天罪行。

我想,她选择离开是因为不想让自己整日沉浸在精神恍惚和忧虑伤痛中,同时呼吁更多中国人了解和宣传南京大屠杀的真相,与日本强硬势力抵抗到底。

这段历史不应该被人们遗忘,它被遗忘将会是巨大的损失。

向为南京大屠杀证言的张纯如女士致敬!。

南京大屠杀中的女孩描述梗概

南京大屠杀中的女孩描述梗概

南京大屠杀中的女孩描述梗概
《南京大屠杀》一书由华裔作家张纯如撰写,详细描述了日军在南京虐待、强奸并杀害中国大批平民的事实。

此书一经出版便立刻被纽约时报列为推荐读物,被评为年度最佳书籍之一。

但在此书出版之前,西方世界对南京大屠杀这一浩劫却知之甚少。

他们仅仅知道的是奥斯威辛集中营,是被纳粹党屠杀的百万犹太人、德国人、吉卜赛人、波兰人、苏联人,并不知道日军在二战期间于南京犯下了怎样的残忍暴行!国际舆论也只谴责纳粹在二战中的暴行,很少抨击日本军国主义在二战中的残忍暴行。

早先,张纯如并没有接触到大屠杀之事,与大多数人一样,一直过着简单而幸福的生活。

而促使张纯如走上调查大屠杀之路正始于从她母亲张盈盈那里
听到的相关,之后从她的父亲那里知道这些史实,张纯如的外祖父正是大屠杀的亲历者张铁君。

在听了太多与南京大屠杀相关的历史以及看到了众多记录南京
大屠杀的残忍照片后,张纯如在良知与愤懑的驱使下,决定全面调查大屠杀这一史实。

早先,张纯如并没有接触到大屠杀之事,与大多数人一样,一直过着简单而幸福的生活。

而促使张纯如走上调查大屠杀之路正始于从她母亲张盈盈那里
听到的相关,之后从她的父亲那里知道这些史实,张纯如的外祖父正是大屠杀的亲历者张铁君。

在听了太多与南京大屠杀相关的历史以及看到了众多记录南京
大屠杀的残忍照片后,张纯如在良知与愤懑的驱使下,决定全面调查大屠杀这一史实。

南京大屠杀张纯如电影观后感

南京大屠杀张纯如电影观后感

南京大屠杀张纯如电影观后感南京大屠杀张纯如电影观后感(精选5篇)南京大屠杀张纯如电影观后感【篇1】我不明白该用什么语言去描述看完《南京大屠杀》纪录片的心境,应当是失去理智的愤怒吧!我不想用恶毒的语言去咒骂那些以往深深伤害中华民族的人,因为那样只会显得我们比他们更加的鄙陋;或说他们不配糟蹋中国文字,用中国文字来形容他们简直就是浪费!我沉默,确切的说应当是愤怒到了极点!以往也听说过他们的种种暴力行为,但当历史的剪影再一次一幕幕在我眼前晃动,那些不堪入目的画面像千万根细针穿入我的眼球时,我竟被这发自内心的悲愤给窒息了,湿润那双眼球的是悲愤的血泪。

难过,这一方美丽的沃土上曾上演过如此肮脏的一幕;心痛,碧蓝的晴天之上竟回荡过那么身撕力竭的哭嚎;愤慨,这美丽的家园中曾充斥着如此歇撕底里的狂笑……该用什么去述说这逝去的残忍呢或许,这小小的纪录片还远远不够吧!那成千上万的皑皑白骨,那四处飘荡的冤屈灵魂,释怀了吗安息了吗没有!因为有人不承认他们以往的罪行。

为什么不承认呢难道连他们也不相信做为人的他们,带着“人”的头衔也曾做过连牲畜都不如的事情吗还是他们不愿承认自我曾有这么残暴的祖先!铁的事实都摆在历史的审判席上了,为什么还要拒绝承认呢难道他们不懂这会让更多的人心寒吗姑且抛开他们的教育不讲,即使再变态的教育灌输,也不至于杀人成魔,忘记做人最起码的底线吧!我不想评价像裕仁天皇这样霸道的统治者是怎样指使一帮庸民做坏事的,只要为人,总该有分辨是非对错的本事吧飞机,大炮是冰冷的没有温度的废铁;而人呢,那埋藏在内心深处的良知,真的能够被使命抑制或邪恶所替代吗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他有良知,有一颗柔软的心,而我不想去说谁谁谁失去了良知或心。

因为一个民族失去了良知,那将是多么的恐怖。

我当然也明白不能一昧的强调别人的过错,落后就要挨打。

如果当时中国武器足够先进的话,领导人足够机智的话,结果应当会不一样吧完全能够威风凛凛,大义凛然的昂起头,大声的告诉他们:“我们不理解侵犯!”然而当时我们多少会有些底气不足吧!牢记历史,振兴中华。

南京大屠杀张纯如读后感

南京大屠杀张纯如读后感

南京大屠杀张纯如读后感南京大屠杀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最为惨痛的一页,而张纯如的《南京大屠杀》一书更是让人们对这段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这本书以其真实、深刻的描绘,让读者更加真实地感受到了南京大屠杀的残酷和惨痛,同时也让我们对和平和人性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

南京大屠杀是二战期间日本侵华军队在南京实施的一场大规模屠杀事件,据统计,有30万以上的中国平民和战俘被日军残忍杀害。

在这本书中,张纯如通过对大量的史料和见证人口述的整理和梳理,真实地还原了当时的惨状。

她用细腻而又深刻的笔触,将那段历史的残酷和惨痛展现得淋漓尽致。

读者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会感受到一种强烈的愤怒和悲痛,同时也会对战争和暴行产生更加深刻的反思。

在书中,张纯如通过对南京大屠杀的叙述,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

在战争中,人性往往会被扭曲和丧失,人们在面对死亡和恐惧时,往往会展现出最丑陋的一面。

南京大屠杀中,日军对中国平民和战俘实施了种种残忍的暴行,让人们对战争的恐怖和无情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同时,这也让我们对和平和人性有了更加深刻的珍惜和思考。

另一方面,这本书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历史的重要性。

南京大屠杀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段惨痛历史,而这段历史的发生和发展,对于我们了解当今世界格局和人类文明进步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南京大屠杀的深入了解,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战争的恐怖和无情,从而更加珍惜和平、珍惜人性。

同时,也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历史的重要性,因为只有通过对历史的深入了解和反思,我们才能更好地避免历史的重演,让人类社会朝着更加美好的方向发展。

总的来说,张纯如的《南京大屠杀》这本书,通过对南京大屠杀的深入描绘和分析,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也让我们对和平和人性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

这本书不仅是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更是一部让人们深刻反思的人文作品。

希望通过这本书的阅读,我们可以更加珍惜和平,更加珍惜人性,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张纯如与南京大屠杀的国际传播

张纯如与南京大屠杀的国际传播

张纯如与南京大屠杀的国际传播张纯如与南京大屠杀的国际传播摘要:南京大屠杀作为二战期间最残酷的一次屠杀事件,对于中国和世界各国都有着极大的影响。

而在国际社会中,张纯如的身影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张纯如以勇气和正义感闻名,在南京大屠杀期间在国际舞台上多方努力,将南京大屠杀的真相传播到世界各国,并助力国际间诉讼南京大屠杀罪行的运动。

本文旨在探讨张纯如在南京大屠杀的国际传播中起到的作用,以及她的努力如何在二战期间和战后世界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张纯如,南京大屠杀,国际传播,二战期间,南京大屠杀诉讼一、引言南京大屠杀是二战期间最为残忍的一次屠杀事件,据估计有30万中国平民被日军杀害。

南京大屠杀对中国人民产生了深刻的伤害,也让其它国家更加惊恐地认识到日本帝国主义的残暴性质。

战时,随着新闻和图片通过各种方式传播到国外,南京大屠杀也引起了广泛的国际关注。

其中,张纯如作为南京大屠杀的亲历者和见证人,以其勇气和正义感,在国际社会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她多方努力,将南京大屠杀的真相传播到世界各国,并为南京大屠杀的诉讼运动提供了重要的帮助。

二、生平张纯如是一位充满正义感和勇气的科学家。

她于1889年生于福建省福州市,1914年考入康奈尔大学成为第一位取得博士学位的华裔女性。

回国后,她担任了南洋女子高级师范学校(现南京女子大学)的校长,并在教育、科技等领域开展了多方面的工作。

在南京大屠杀期间,她所在的学校也成为了日军的攻击对象。

张纯如在大屠杀期间调查记录了大量残暴行径,亲眼见证了许多惨案。

三、张纯如的国际传播努力张纯如成为了南京大屠杀的知名人士,同时也成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传播者。

她多次在国际舞台上发言,反映南京大屠杀的真相。

在她自己的回忆录中,她描述了自己在南京大屠杀期间的经历和所见所闻。

1917年,她出版了《大效鸿勉录》一书,详细记录了南京大屠杀的情景,向全世界呼吁停止战争、维护正义。

在二战期间,她担任了中国国民政府的代表并参加了与盟军代表胡佛的会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纯如与“南京大屠杀”的研究
今年是南京大屠杀75周年,2012年12月13日,这天时间又一次把我们
带回到了那个中国人民会被日本兵随意杀戮的那页历史。

我对南京大屠杀知之甚少,除了知道它非常惨绝人寰。

日本人在仅仅6到
8个星期之内野蛮地杀死了成千上万的中国人,其中包括妇女和孩童。

张纯如
在1997年出版了她的小说《南京大屠杀:二战时期被忘记的杀戮》。

这是第
一本将1937年所发生的事件以英文在西方出版并引起轰动的书籍。

张纯如是
特别的,她的遗产对我们来说是无价的,与张纯如一样,我们也被那些从来没
有被发现的残酷事实所震惊。

张纯如为那些南京屠杀中的牺牲者呐喊,并试图
让我们注意到在这个世界上非常容易忘记的道德意识。

我们被她书中所揭露的
事实深深打动并感到极度的震惊。

她在那些牺牲者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心中占有
特别的地位,而我们也想讲述这个事实。

但这并不只是一个关于中国或者是日
本的故事,针对那些极端主义、帝国主义及非人道的危险分子。

正如张纯如所说,1937年南京大屠杀血腥的历史与对犹太人的屠杀和卢旺达种族灭绝事件非常相似。

对中国人来说,这是一个未愈合的伤口,一些幸存者告诉我们,如果
日本政府提出一个严肃而正式的道歉,这个伤口便可以愈合。

这并不是关于钱
款赔偿的问题,而是心灵的复原与向前。

引用两个幸存者的话,"眼泪不会再流","我的心会平和"。

然而也正是这样,由于张纯如的不懈努力,也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慢慢的了
解了南京大屠杀。

除了张纯如的小说《南京大屠杀:二战时期被忘记的杀戮》外,对于南京大屠杀的描述的文献还有诸如孟国祥书写的《南京文化的劫难》,孙宅魏写的《南京大屠杀与南京军民的反抗》、《南京大屠杀的背景与范畴》,著名民国史专家孙宪文主编的《南京大屠杀全史》等等一系列的资料。

除此之外更能让我们切身感受倒南京大屠杀这个时间的还有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是中国南京市人民政府为铭记1937年 12月 13日
日军攻占南京后制造的南京大屠杀事件而筹建。

位于中国南京城西江东门茶亭
东街原日军大屠杀遗址之一的万人坑。

1985年8月15日落成开放。

占地2.5
万平方米,主体建筑面积2100平方米。

该馆保持原地形地貌,建筑成一座纪
念性的墓冢。

右侧迎面是以中、英、日三种文字镌刻的黑色大字“遇难者300000”。

循院墙小径布列13块小型碑雕,部分地记载着大屠杀的主要遗址及
史实,是全市遇难情景的缩影。

院墙上嵌着搜捕、屠杀、祭祀3组总长51米、高 2.2米的大型黑灰色石刻浮雕。

棺椁形遗骨陈列室门前,竖立着高 4米的立
雕母亲像,室内陈放着从万人坑挖掘出的白骨和遇难者的部分名单。

[1-2]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座落在中国南京江东门街418号。

该馆
的所在地,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江东门集体屠杀遗址和遇难者丛葬地。

为悼
念遇难者,南京人民政府于1985年建成这座纪念馆,1995年又进行了扩建。

纪念馆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千平方米。

建筑物采用灰白色大理石
垒砌而成,气势恢宏,庄严肃穆,是一处以史料、文物、建筑、雕塑、影视等
综合手法,全面展示“南京大屠杀”特大惨案的专史陈列馆。

该馆正大门左侧
镌刻着邓小平手书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名。

陈列分广
场陈列、遗骨陈列、史料陈列三大部分。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现为正县级事业单位,隶属于南京市委宣传部,馆内设立一室四部五个部门,
即办公室、资料陈列部、展览工作部、人事财务部、技术设备部。

侵华日军南
京大屠杀史研究会(下辖“日本历史教科书问题研究分会”)挂靠该馆。

馆里
设立党支部。

多年来,特别是近几年来,该馆围绕场馆建设做了不懈努力,并
在硬件环境改造建设、文物资料征集研究、对外宣传扩大影响、队伍建设提高
素质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效果。

南京大屠杀是我们每个国人不愿意想起的悲剧历史,但是我们又不能忘却。

也只有我们自己真正的了解了这段历史才能让我们不至于重蹈覆辙,才能让我
们的国家立于不败之地,才能让我们的后代懂得现在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让
他们更加珍惜生命。

也只有当我们做到了这一点,我们的祖国才能早日实现民
族的伟大复兴。

11机械班
陶盼盼
2110607106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