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错点33:诗歌鉴赏之专业术语缺乏(解析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备战2021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易错题
易错点33 诗歌鉴赏之专业术语缺乏
【典例分析】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中秋风雨
艾可叔
一年佳节又虚逢,恼杀江湖白发翁。
滴梦欲残蕉叶雨,吹愁不断蓼花风。
阴晴明晦天无准,离合悲欢态不同。
聊买香醪①作清赏②,烛光闲对木犀③红。
(注)①香醪:香气浓郁的美酒。②清赏:指幽雅的景致或清雅的玩物。③木犀:又作木棒,即桂花。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开篇点题,“恼杀”直抒胸臆,“江湖白发”则交代了诗人落魄的处境。
B.蕉叶雨滴,蓼花风吹,使人梦残,愁绪绵绵,情与景完美地交融在一起。
C.五、六句由自然天气联想到人生际遇,二者的相似之处是“无准”“不同”。
D.“闲”字非常惬意,呼应开篇“虚”字,完成了由低沉到高昂的情感转变。
2.整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1.D
2.①凄风冷雨、虚度佳节的孤寂。中秋佳节,不能与家人团聚,只能独自惆怅,“又虚逢”流露出无限苦闷。②时光飞逝、漂泊江湖、人到暮年的感伤。白发已生却居无定所,只能漂泊辗转江湖,诗人为此感到苦恼。③世事难料、变幻无常的慨叹。诗人感慨人世的变幻令人捉摸不透,悲欢离合无法预料。
【分析】
1.D.“‘闲’字非常惬意……完成了由低沉到高昂的情感转变”错误,诗人白发苍苍,一事无成,只有对人生不如意的感慨,没有“惬意”;最后是一种人生无奈。故选D。
2.“一年佳节又虚逢”,意思是又是一年中秋佳节,但是我又虚度了一年。凄风冷雨、虚度佳节的孤寂。中秋佳节,不能与家人团聚,只能独自惆怅,“又虚逢”流露出无限苦闷。
“恼杀江湖白发翁”,意思是虚度光阴让我这个我这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徒生苦恼。表达了诗人时光飞逝、漂泊江湖、人到暮年的感伤。白发已生却居无定所,只能漂泊辗转江湖,诗人为此感到苦恼。
“阴晴明晦天无准,离合悲欢态不同”,意思是自然界的阴晴圆缺难以捉摸,人生的悲欢离合也是难以预料,诗人感叹世事难料、变幻无常。诗人感慨人世的变幻令人捉摸不透,悲欢离合无法预料。
【易错点快攻】
【易错点】专业术语缺乏
近几年全国卷的古代诗歌阅读题中出现了很多比较专业的术语,如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语言质朴无华等。诗歌鉴赏题其实是要求考生运用一定的鉴赏理论,结合个人的感悟去解决具体的诗歌鉴赏问题。中国古代诗歌源远流长,有一套系统性的鉴赏理论。考生要根据高考的需要,掌握一些专业术语,提高答题的专业性。这样,考生撰写的答案和高考试题答案的吻合度才会比较高。
【对策】牢记专业术语,区分相似概念
1.理解并熟记答题所需的鉴赏术语。
(1)表现手法术语: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烘托、以动衬静、虚实结合、欲扬先抑、卒章显志、托物起兴等。
(2)情感术语:离愁别绪、思乡怀人、恬淡闲适、清冷孤寂、悲愤惯雯、凄苦烦闷、伤感不平、乐观旷达、轻松愉悦、壮志未酬、忧国忧民、怀古伤今、物是人非等。
(3)效果术语:异曲同工、画龙点睛、真挚感人、动人心魄、催人泪下、耐人寻味、言尽旨远、意味隽永、意在言外、意境高远等。
2.注意区分相似概念之间的差异。
(1)借喻和比拟借喻不出现喻词和本体(但可补出喻词和本体),直接把本体说成喻体。比拟主要是借助想象,把物当作人,或把人当作物,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
(2)借喻与借代借喻的本质是“喻”,隐含着被比喻的事物(本体)。借代的本质是“代”,不直接把要说的事物的名称说出来,而是借用跟它有关系的另一种事物的名称代替它,没有可比的对象。借喻因为是“喻”,一般可以补进本体和喻词。借代没有可比的对象,无法这样补进。
(3)渲染与烘托渲染指对所写对象进行多方面的突出描写以营造意境。烘托指写作时先从侧面描写,再引出描写对象,使要描写的对象鲜明突出。
(4)衬托与对比衬托指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它可以使被陪衬的对象更加突出、形象,分为正衬和反衬。正衬是用类似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反衬是用相反或相异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对比指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运用对比的表现手法来揭示矛盾,对比鲜明,反差强烈,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5)借景抒情与托物言志①借景抒情中的“景”本身并无特定的内涵或象征意义,只是为了寄托作者的
情感;托物言志中的“物”则有特定的内涵或象征意义,用以表达作者的情感或揭示作品的主旨。②借景抒情中的“情”是由景物本身产生的,有一定的偶发性、短暂性;托物言志中的“志”是作者长期的情感状态、性格特征、人生追求等,有固定性、永恒性。③借景抒情中的“景”在描写时只要能体现作者的情感就可以,不一定要描写得非常细致;托物言志中的“物”的描写则要细致,要能体现“物”的特性等。
(6)情景关系在分析下面这首诗的情与景的关系时,要分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乐景衬哀情、哀景抒哀情等的区别。
【强化训练】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涪江泛舟送韦班归京(得山字)
杜甫〔唐代〕
追饯同舟日,伤春一水间。飘零为客久,衰老羡君还。
花远重重树,云轻处处山。天涯故人少,更益鬓毛斑。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点题,写诗人赶来为友人饯行,泛舟水上,面对涪江无边春色,倍加感伤。
B.颔联直抒胸臆,写诗人飘零为客时间已久,年老体衰,对友人的归还表示羡慕。
C.尾联感慨友人离去后,故人日渐稀少,两鬓的白发愈来愈多,不言情而情自现。
D.本诗语言清新,诗味醇永,送别友人,而暗寓自身的失意之感,情感沉挚动人。
2.请赏析本诗的颈联。
【答案】1.D
2.①运用想象(虚写)手法,诗人设想友人返京路上繁花开满重重树木,轻云缭绕处处青山,意境深邃幽远。②运用叠词技巧,“重重”“处处”增强了韵律感,同时还表现了树木之盛、青山之多。③以乐景衬哀情,诗人借对“花”“树”“云”“山”的描写,表达了对友人归京的羡慕之意和自己仍滞留蜀地的伤感之情。
【分析】
1.D.“本诗语言清新”风格不对。“清新”是清丽不俗的意思,本诗颈联写景重在白描,可谓清而不丽,颔联、尾联更是沉郁顿挫。因此,不能说“本诗语言清新”。故选D。
2.题目要求赏析诗歌的颈联,学生首先应当找出颈联,理解句子大意。赏析题一般要从手法、用词等角度分析鉴赏。
颈联是“花远重重树,云轻处处山”,此联是设想友人返京途中的美丽景色,繁花开满重重树木,轻云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