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作业设计

合集下载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作业设计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作业设计

小学数学单元作业设计一、单元信息二、单元分析本单元主要教学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口算和笔算。

学生已经学过10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知道相同计数单位的数可以直接相加减的算理。

学习过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具有一些“凑10”和“破10”的知识经验。

本单元教学要求掌握加、减法的基本算理与算法,形成加、减法的基本计算技能。

本单元内容分四段安排:需要进位的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需要退位的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口算,需要进位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需要退位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

之后安排了单元复习。

三、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在熟练口算100以内不进位加和不退位减法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能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在正确笔算10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基础上探索竖式计算中进位加和退位减的方法,理解并掌握“满10进1”和“退1作10”的思考过程,能正确笔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

在探索算法及用学过的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思考的严谨性,体会合作交流的价值,体验成功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养成细心计算、自觉检查、发现错误及时订正等习惯。

四、单元作业设计思路分层设计作业。

每课时均设计“基础性作业”(面向全体,体现课标,题量2-5大题,要求学生必做)和“发展性作业”(体现个性化,探究性、实践性,题量为2-6大题,要求学生有选择的完成)。

具体设计体系如下:五、课时作业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基础性作业用竖式算一算:64+8 = 6+47= 29+8= 6+56=计算24+9,小明是这样圈小棒图的:,那么他的口算方法是()。

A. 先算24+6=30,再算30+3=33B. 先算4+9=13,再算20+13=33C. 24+10-1=33发展性作业今年贝贝和哥哥两人合起来是25岁,再过4年,他俩的岁数加起来是岁。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作业设计方案-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作业设计方案-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通过本课时作业,使学生能正确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算理,掌握基本的加法计算方法,并能够熟练运用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同时,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作业内容(一)算式训练1. 示范引导:首先展示两位数加一位数的标准算法及注意事项,通过具体例题,引导学生理解“相同数位对齐”的原则。

2. 练习巩固:布置相应的练习题,如:25 + 3 = ?,让学生进行反复练习,加深对算理的理解。

(二)整十数加法1. 理解概念:介绍整十数的概念,并举例说明整十数加法的特点。

2. 实践操作:让学生尝试解决如30 + 15 = ?的题目,并解释解题过程。

(三)综合应用1. 实际问题解决:设计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购物找零等场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尝试用加法解决更复杂的问题,如通过连续加法计算解决求和问题等。

三、作业要求(一)作业格式1. 学生在作业纸上按照格式要求书写算式和答案。

2. 对于实际问题解决部分,学生需写出完整的解题过程和答案。

(二)作业时间与完成方式1. 作业需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约20-30分钟。

2. 提倡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完成作业。

遇到问题可向老师或同学请教。

(三)规范与注意事项1. 书写整洁、规范,不乱涂乱画。

2. 注意检查答案的准确性,确保计算无误。

3. 对于综合应用部分,需写出清晰的解题思路和步骤。

四、作业评价1. 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评价其正确性、规范性及解题思路的清晰度。

2. 对学生的进步给予肯定和鼓励,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与纠正。

3. 对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进行观察与记录,作为教学效果的参考。

五、作业反馈1. 将学生常见的问题和错误整理后,进行针对性的讲评和辅导。

2. 针对学生的进步和优秀表现给予表扬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需求调整后续的教学计划和作业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加与减(二)》作业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加与减(二)》作业设计

小学数学单元作业设计一、单元信息二、单元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100以内的不进位、不退位的加减法。

教材通过创设小兔请客、采松果、青蛙吃虫子、拔萝卜等生活情境,鼓励学生从中发现问题,进一步体会加减的意义。

本单元有100以内数的认识做铺垫,加上学生对加减法有一定的计算基础和计算方法,因此学生学习起来不太困难,学习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相同数位相加减。

基于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将加减运算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结合起来,在加强学生计算能力培养的同时要侧重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

也就是让学生在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验算法多样化。

三、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1、在实际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感受数的加减法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2、探索并掌握100以内不进位、不退位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经历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形成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四、单元作业设计思路分层设计作业。

每课时均设计“基础性作业”(面向全体,体现课标,题量3-4大题,要求学生必做)和“发展性作业”(体现个性化,探究性、实践性,题量为3-6大题,要求学生有选择的完成)。

具体设计体系如下:五、课时作业小兔请客基础性作业比50多40的数是()。

被减数和减数都是30,差是,再加上15,和是。

从20,40,70,60四个数中选3个数,写出四道算式。

判断题:990再添上1个百就是1000。

从下面五个数中选出三个数,组成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60、10、40、50、70。

发展性作业小琴家到学校有50米,一天他上学走了20米,想起忘记带蜡笔了,又返回家拿了蜡笔再到学校,他一共走了多少米?杨树比柳树高20分米,梧桐树比柳树矮10厘米,杨树和梧桐树的高相差厘米。

一年级有90人去春游,租了两辆大卡车,第一辆车坐了30人,第二辆车坐了40人。

还有多少人没有上车?采松果基础性作业把下列算式的结果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88-5 30+9 7+40 52+6 5+54()<()()<()<()括号里最大能填几?30+()< 35 37-()> 30 20+20 >() 65-4 >()一(三)班的小朋友们去秋游。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分层作业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分层作业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分层作业设计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分层作业设计篇1教学设计(1)教学设计(2)教学设计(3)教学设计(4)教后札记:教学设计(1)教学设计(2)教学设计(3)教学设计(4)教后札记:教学设计(2)教学设计(3)教学设计(4)教后札记:教学设计(1)练习一第3题,先小组里讨论,再指名汇报五、总结:今天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再度设计教学设计(2)教学设计(3)教学设计(4)教后札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分层作业设计篇2教学目标1、能在具体情景中,根据行、列确定、描述物体的位置。

2、在对物体位置关系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培养实践能力。

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准备预设过程教学重点: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教学难点:能够在具体情境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一、激情引入1、师:小朋友们,上个星期我们学了哪些数学知识?生:上下、前后、左右师:谁来说说你的上面有什么?下面有什么?前面有什么?后面有什么?左边有什么?右边有什么?还有吗?学生畅所欲言。

2、师:真不错,能记住自己的上下前后左右了。

那你能辨别别人的上下前后吗?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副图。

(出示主题图)你看,这个班的每位小朋友都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了,谁先来说说讲台在哪里?学生指出讲台的位置,在小朋友们的前面。

师:老师要向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他叫小明,坐在第一组第二个,你能找到他吗?学生在图中找小明。

师:老师是从左边开始数的。

谁的左边?生:我们的左边。

(师:你认为呢?)师:说的真好。

这里一共有几个小组?第二小组在哪里?第5小组在哪里?师:现在老师指一个小朋友,他在第几组第几个,知道的小朋友举手,看谁反应快!老师指,学生说。

再老师说,请学生上来指。

这么多小朋友,你想认识哪一位,说说他的位置。

3、师:小朋友,你能告诉大家你的位置吗?第几组第几个?同桌两个人先互相说一说。

《3 分类与整理》作业设计方案-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

《3 分类与整理》作业设计方案-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

《分类与整理》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应能够:1. 理解分类的含义,掌握分类的基本方法;2. 学会对分类后的物体进行整理,理解数据整理的意义;3. 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1. 课堂练习:(1)选择合适的分类标准:请学生为教室内的物品进行分类,如文具、玩具、体育用品等。

要求按照相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并尝试解释选择的理由。

(2)完成课本上的相关练习题。

2. 课后作业:(1)在家中为家庭成员的物品进行分类,如衣物、书籍、生活用品等。

记录每种物品的分类结果,并尝试解释选择的理由。

(2)通过观察家庭支出数据,尝试进行分类和整理,绘制出收支统计图。

分析数据,提出合理的建议。

三、作业要求1. 课堂练习:请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注意选择合适的分类标准,能够解释选择的理由。

2. 课后作业:请学生在家中独立完成,注意按照相同的标准进行分类,记录分类结果时尽量详细。

同时,对于收支统计图,请学生绘制清楚,并标明时间、金额等数据。

四、作业评价1. 课堂练习的评价: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检查学生是否能够选择合适的分类标准,是否能够正确地进行分类和比较。

2. 课后作业的评价:在批改作业时,关注学生分类的标准是否合理,记录是否详细,统计图是否绘制清楚,分析是否有理有据。

同时,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提出合理的建议。

五、作业反馈在批改完作业后,将作业反馈给学生。

反馈内容应包括作业的优点、不足之处以及改进建议。

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将在课堂上再次讲解,确保所有学生都能理解并掌握。

同时,也欢迎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提出自己的疑问或观点,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创新。

总体来说,《分类与整理》这一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对事物进行分类和整理,理解数据整理的意义。

通过本次作业,希望能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这一知识,并在日常生活中加以运用。

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作业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分类与整理的基本概念和过程。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找规律》(作业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找规律》(作业设计)

课题《找规律》课时作业设计来源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课型找规律授课对象一年级课后作业预计完成时间15分钟设计者学校目标确认依据《课程标准》在“学段目标"第一学段中提出“学生在观察操作活动中能提出一些简单的猜想。

”《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提出“探索简单情境下的变化规律。

”教材分析探索规律作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函数思想的主要体现之一, 探索规律实际上就是培养学生的“模式化”思想, 发现“规律”就是发现一个“模式”并能运用多种方式表达模式的特占。

不仅强调能够发现规律, 也强调对于规律的表征、强调对规律的运用。

学情分析学生对于规律已有初步的感知基础, 他们生活中已经多多少少接触到了一些规律性的现象, 只是没有把它作为专项知识进行学习和研究, 还没有上升到理论的角度。

因此, 学生对于学习简单的图形排列规律这部分内容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容易的。

但由于学生年龄小, 注意力集中时间短, 精力容易焕散, 则需加强直观教学, 提高数学趣味性。

另外, 学生在学习过“认识图形(二)”“100以内数的认识”等知识, 为课堂上认识数字规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作业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发现图形或数字排列的简单规律, 理解规律的含义, 并能描述和表示规律, 同时会根据发现的规律进行推理, 确定后续图形或数字的排列方式。

发现事物中简单的排列规律, 初步会根据规律知道下一个物体。

2.过程与方法:在发现规律、描述和表示规律以及简单应用规律的过程中, 初步形成观察能力、数学表征能力、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 能理解规律的本质是“一组、依次、重复出现”。

学生可以使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感受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产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 欣赏数学规律美的意识, 合作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 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 树立乐于助人的意识。

学生感受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产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欣赏数学规律美的意识,合作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树立乐于助人的意识。

北师大数学一年级下册作业设计

北师大数学一年级下册作业设计

北师大数学一年级下册作业设计的家。

设计一:认识平面图形在课堂上,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要求学生能够直观认识这些图形,并能够辨认和区别它们。

作业要求学生在括号里写出这些图形的名字。

设计二:了解简单几何体特征要求学生了解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的特征,作为课前作业。

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学情分析,确定难点,并进行针对性讲解。

设计三:送图形回家要求学生根据平面图形的特征,能够快速将它们送回家。

评价标准包括能够快速、全面地送图形回家、个别图形判断不正确和大部分图形不能找到相应的家。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选做题包括其他形状的图形的认识和送回家。

改写后的文章:XXX数学一年级下册的第四单元是认识图形,主要目标是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并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此外,课标要求学生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

为了达到这些目标,我们设计了三个作业。

第一项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直观认识这些图形,并能够在括号里写出它们的名字。

第二项作业要求学生了解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的特征,作为课前作业。

在课堂上,我们会根据学生的学情分析,确定难点,并进行针对性讲解。

第三项作业要求学生根据平面图形的特征,能够快速将它们送回家。

评价标准包括能够快速、全面地送图形回家、个别图形判断不正确和大部分图形不能找到相应的家。

选做题包括其他形状的图形的认识和送回家。

这些作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我们希望学生能够在这个单元中,掌握这些基础知识,并能够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作业设计方案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作业设计方案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作业设计方案
总之,合理的作业设计应该注重学生的研究体验,培养学生的研究情感、兴趣、创新意识、质疑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口述类作业和书面类作业都是一年级学生常见的作业类型,需要注意趣味性和层次性,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综合实践类作业是学生研究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和合作交流,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和思想,获得广泛的数学经验。

因此,教师应该合理安排综合实践类作业,涵盖认识时间、购物、测量和统计等知识内容。

除了作业的设计,我们还总结了提升作业实效性的两点注意:1、搞好家校沟通,必要时向家长解释说明作业的设想、
对学生能力的发展和需要家长协助的事项,以获得家长的支持;
2、做好总结与反馈,通过成果展示、主题交流等形式,让学
生相互研究借鉴,同时及时将作业情况反馈给家长,以便于不断改进作业方式。

《4数数、数的组成》作业设计方案-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

《4数数、数的组成》作业设计方案-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

《数数、数的组成》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旨在通过数数和数的组成的练习,使学生能够:1. 熟练掌握1至10的数数方法,并能正确书写。

2. 理解数的组成,知道每个数字的个位和十位含义。

3. 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二、作业内容本作业内容主要围绕数数和数的组成展开,具体包括:1. 数数练习:要求学生能够正确数出1至10的数字,并能够流利地读出每个数字。

2. 数的组成:通过填空、选择等形式,让学生理解每个数字的个位和十位含义,如“8”是由“8个一”组成或“1个十和0个一”。

3. 数字书写练习:提供数字描红本,让学生进行数字的书写练习,注意书写的规范性和整洁性。

4. 数的顺序练习:让学生了解数字的顺序,如“比一比,填一填”等题型,比较两个数字的大小。

三、作业要求为保证作业的质量和效果,提出以下要求:1. 学生需独立完成作业,家长或老师仅提供指导和帮助,不代替学生完成。

2. 学生应认真审题,理解题目要求,按照题目要求进行答题。

3. 数字书写要规范、整洁,注意书写的顺序和笔画的正确性。

4. 在数的组成和数的顺序练习中,学生需理解每个数字的含义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5. 学生在完成作业后需自我检查,确保答案的准确性。

四、作业评价本作业的评价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作业的完成度:评价学生是否按照要求完成了所有题目。

2. 正确性:评价学生答案的正确性,包括数数、数的组成、数字书写等方面的准确性。

3. 规范性:评价学生书写的规范性,如字迹是否清晰、整洁等。

4. 理解程度:评价学生对数数和数的组成的理解程度,是否能够正确理解每个数字的含义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五、作业反馈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老师将进行以下反馈:1. 对完成度较高、正确率较高的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

2. 对完成度较低或出现错误较多的学生进行指导和帮助,找出问题所在并给出改进建议。

3. 针对学生在数数、数的组成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将在课堂上进行重点讲解和练习。

《4数数、数的组成》作业设计方案-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

《4数数、数的组成》作业设计方案-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

《数数、数的组成》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数数和数的组成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 熟练掌握基本的计数方法;2. 了解不同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3. 正确认识整数的基本组成;4. 培养初步的数学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力。

二、作业内容本作业内容主要包括数数练习和数的组成理解。

具体内容如下:1. 数数练习:学生需完成从1到100的顺序数数练习,并要求在数数过程中能够正确使用“个、十、百”等基本单位,并熟悉数的排列顺序。

2. 数的组成:通过不同数字的组合,如“15由一个十和五个一组成”、“36由三个十和六个一组成”等,让学生理解整数的组成原理,并能够正确表述数的组成方式。

3. 数字填空题:根据给出的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缺失情况,如“______十______个位”的形式,让学生填写完整的数字。

4. 对比记忆:学生需通过对比记忆,理解相邻数之间的关系,如“比5大1的数是几”、“比8小2的数是几”等。

三、作业要求作业要求如下:1. 数数练习应使用铅笔填写,字体端正清晰,严格按照书写格式进行;2. 数的组成理解需结合实际生活,理解数字在生活中的运用;3. 数字填空题需根据题目要求填写完整数字,并注意单位的使用;4. 对比记忆题需认真思考后填写答案,并能够解释答案的由来;5. 作业完成后需自行检查,确保答案准确无误。

四、作业评价作业评价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准确性:学生答案的准确性是评价的重要依据;2. 规范性:书写是否规范、整洁;3. 理解程度:学生对数数和数的组成的理解程度;4. 创新力:在理解的基础上是否有创新思维。

五、作业反馈1. 作业批阅后应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对错误的地方进行指正并指导其改正;2. 对于表现出色的学生给予鼓励和表扬,增强其学习信心;3. 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课堂讲解或个别辅导,确保学生对知识的掌握;4. 将学生作业中的典型错误和解决方法汇总,供全体学生学习和参考。

北师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作业设计

北师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作业设计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作业设计样例
(北师版教材)
一、课标年段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能数100以内物体的个数,认读100以内的数。

2.能写100以内的数。

3.能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4.能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

(二)数学思考
本单元主要内容是100以内数的数数、读数、写数和数的大小比较。

教科书的编排以学生的原认知为基础层层递进,前一节内容都是都一节内容的基础。

100以内数的认识的核心是理解数的意义、发展数感。

(三)问题解决
1.结合现实情境帮助学生理解100以内的数,体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数数”“估计”等多种多样的活动,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3.利用直观模型“小棒”和“计算器”,帮助学生体会位值得概念。

(四)情感态度
1.初步发展数感。

2.发展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单元主题及目标
1.经历数数的过程,会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物体的个数;初步理解计数单位“十”“百”的意义。

2.通过操作活动,初步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知道100以内数的数位和数位顺序,会读、写100以内的数,会用学具表示这些数,体会100以内各数的意义。

3.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初步发展数感。

4.学习用100以内的数描述生活中的实物,并与他人交流,发展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
四、作业设计
3
4
5。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课后作业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课后作业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课后作业设计(全册)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作业设计1.连一连。

2.数一数:先给下图中的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分别涂上红色、黄色、蓝色、绿色和粉红色,并数一数,完成下表。

3.圈一圈:把能用左边物体画出来的图形圈出来。

4.画一画:在下面的方格纸上画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第一单元《拼一拼》作业设计1.分一分:请你在下面的各个图中只画一笔,将每个图形都按要求分成两个完全相同的图形。

2.选一选: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里。

(1)至少用()根同样长的小棒可以拼成一个正方形。

①3 ②4 ③5(2)至少用()根同样长的小棒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

①3 ②4 ③5(3)至少用()个小正方形可以拼成一个大正方形。

①4 ②6 ③83.数一数:图中有()个正方形,()个三角形。

4.画一画:根据左图的小风车,在右图中设计一只漂亮的大风车。

第一单元《七巧板》作业设计1.拼一拼:用七巧板分别拼出下面的图形(每个图形用一副七巧板),看谁拼得又快又准!2.填一填:(1)上图的七巧板中有()块正方形,()块平行四边形,()块三角形。

(2)1号板和()号板可以拼成一个正方形,6号板和()号板也可以拼成一个正方形。

(3)4号板、6号板和()号板也可以拼成一个正方形。

3.找一找:下面三个图形都是由上图的七巧板组合而成,请分别在下面的三个图形中写出每块板的编号。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练习课)》作业设计1.连一连:右边的图形是长方体的哪个面?用线连起来。

2.想一想:把下面的平面图折成正方体后,“A”的对面是(),“B”的对面是()。

3.数一数:这面墙缺了()块砖头。

4.读一读,记一记。

第二单元《十几减9》作业设计1.圈一圈,算一算。

2.填一填,算一算。

3.算一算,连一连。

4.算一算,直接写得数。

我们会发现:当减数是9时,差总比被减数的个位多()。

第二单元《十几减9(练习课)》作业设计1.圈一圈,算一算。

2.看谁算得又快又准!3.看图列式计算。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作业设计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作业设计

93-7=71-5= 51-5= 85-4= 23-6= 65-8= 64-9= 70-7= 53-5= 61-2= 44-6= 26-9= 46-8= 53-6= 51-4= 64-20= 76-8=83-4=2. 一双鞋子99元,我有50元钱。

要买这双鞋还差多少元?3、我前面有7人,后面有5人。

我们这一排一共有多少人?一、比一比,算一算。

42-6= 32-8= 36-9= 56-8=27-8= 37-8= 33-6= 42-5=23-7= 78-9= 44-8= 35-6= 91-9= 63-5= 26-7= 55-8= 42-5= 26-7= 52-8= 73-4=三、在○里填“>”、“<”或“=”。

37+8○5527-6○2026○40-556-8○5343-10○30 38○40-8四、在()里写出每次减得的差。

1、80连续减8:80 72 ()()()()()()。

2、60连续减6:60 54 ()()()()()()。

一、口算。

57+3= 92-20= 87-8= 42-8= 43-7= 56+9=32+9= 54-30= 76-9= 40-8= 66-7= 42-5= 二、算一算。

64-20= 39-11= 16+3= 36-9= 37-10= 32-4= 52-8= 22-3= 57-3= 63-20= 92-7= 92-70=三、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27-( )=2232-( )=26 50-( )=4578-( )=76 91-( )=83 ( )-6=66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综合2)一、算一算。

63-20= 37-4= 59-30= 84-4= 46-3= 72-50= 28-7= 96-60= 60+7= 73+4= 48+4= 48+40= 二、计算。

10-6= 14-7=15-9= 13-8= 50-6= 34-7= 85-9= 63-8= 76-6= 60-3= 92-7= 53-4=94-60= 60-30= 92-70= 53-40= 三、在○里填“>”、“<”或“=”。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作业设计方案(汇编)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作业设计方案(汇编)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作业设计方案(汇编)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作业设计方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作业设计方案吴丽杨曾经看到过一篇题为《两个没有实现的预言》的文章,文章的大意是:在上世纪70年代,中美两国教育互访,美国考察团看到中国的小学生是世界上学习最忙碌的学生,所以美国考察团预言20年后中国的教育将会培养出最优秀的学生;而中国考察团看到美国的学生不认真学习书本知识每天奢谈发明创造,所以中国考察团预言美国的教育在20年后将会瘫痪。

但遗憾的是这两份预言都没有实现。

问题究竟出在哪儿呢?或许这正是我国教育改革所要解决的问题。

新课程标准疾呼“减负提质”,把学生视为真正的学习主体,注重学习的体验,将培养学生的学习情感、学习兴趣、创新意识、质疑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融入形式多样的作业中,让作业变活,才是新课标指导下合理的作业设计.那么,就必须从孩子的特点出发,去精心设计孩子所喜欢的作业。

在此,结合过去一年的工作来谈一谈一年级的作业设计,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口述类作业根据一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低段学生的学习更应该从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出发,在具体、形象的感知中,获得数学知识。

1. 说简单的一句话(课件演示)如一上“生活中的数”设计的作业:“用喜欢的数说一句话”(家长注意纠正量词的搭配)。

该作业通过对数的表述,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使学生进一步建立数的概念,同时让学生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而且在整个过程中培养了学生观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 有条理的说话(课件演示)又如“比较”单元的作业:回家后跟父母讲述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这样想。

这样既可以理顺自己的思路,又可以弄清楚自己错在哪里,是分析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

3. 说完整的“三句话” (课件演示)如初步认识加减法(一上三单元开始)后,要不断鼓励学生用三句话完整地说清主题情境图中的条件和问题,回家了说一说在生活中发现的加减法问题,这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契机,也是学生观察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形成的重要基础时期。

一年级数学下册实践作业活动方案设计

一年级数学下册实践作业活动方案设计

英文作文: Designing a Practical Homework Activity Program for First-Grade MathematicsIn first-grade mathematics, practical homework activities play a crucial role in enhancing students' understanding and application of mathematical concepts. Designing such a program requires careful consideration of the students' cognitive abilities, interests, and the curriculum objectives. Here's an outline for a practical homework activity program for first-grade mathematics.1. IntroductionBegin by introducing the concept and importance of practical homework in mathematics. Explain how hands-on activities can help students巩固and apply what they learn in the classroom, while fostering a love for learning and problem-solving.2. ObjectivesDefine the learning objectives of the program. These should align with the first-grade mathematics curriculum, focusing on areas such as counting, basic addition and subtraction, shapes and patterns, and spatial awareness.3. Activity DesignDesign a series of engaging and age-appropriate activities that reinforce the learning objectives. Here are some examples:Counting Games: Create games that involve counting objects or making patterns using blocks, beads, or other manipulatives. This can help students practice counting skills and develop fine motor control.Simple Addition and Subtraction: Design practical problems that involve adding or subtracting small quantities of items, such as counting the number of apples in a basket after taking some out. This will help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concept of addition and subtraction in a real-world context.Shape Sorting: Provide students with a variety of shapes and ask them to sort them into categories based on their attributes (e.g., color, size, or type). This activity promotes spatial awareness and shape recognition.Pattern Making: Encourage students to create patterns using blocks, paper, or other materials. This can be done individually or in small groups, fostering creativity and collaboration.4. ImplementationDescribe how the program will be implemented, including the frequency, duration, and mode of delivery (e.g., homework assignment, classroom activity, or parent-led activity). Consider the resources and materials needed for each activity and ensure they are accessible and safe for students to use.5. EvaluationDevelop a system to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gram. This can include observations, student participation, homework submissions, and feedback from parents and teachers. Use the evaluation results to refine and improve the program in subsequent iterations.6. ConclusionConclude by emphasizing the importance of practical homework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 and the role it plays in fostering a love for learning and life-long problem-solving skills. Encourage parents and teachers to embrace this approach and work together to support students' mathematical development.中文作文:一年级数学下册实践作业活动方案设计对于一年级数学下册的实践作业,设计一个活动方案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提升学习兴趣,并锻炼实际操作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作业设计第1节:复习加减混合(1)一、算一算。

二、算一算。

4+3-2= 4-2+3= 2+3+4= 9-6+3= 8-2-2= 9+1-5= 4+5-7= 3+7-2=1+4+5= 10-4-4= 2+7+0= 7-6+5=8-1-3= 2+6-7= 3+3+3= 7+2-5=10-6+5= 9-2-2= 9-8+5= 10-4+5= 三、在□填数。

□+5=9 □+7=10 □+3=82+□= □+3=7 5+□=10四、填空后写出四个算式。

106□○□=□□○□=□□○□=□□○□=□复习加减混合(2)一、算一算。

9-4= 7-7= 10-5= 6+3= 8+2=10+0= 10-0= 0+9= 5+5= 10-6=9-9= 0+0= 0-0= 9+1= 10-1=二、算一算。

3+7-5= 8-6+2= 10-7+0= 9-6+5=10-6+0= 8-7+1= 3+2+4= 10-3-7=10-6+2= 8-8+8= 10-9+7= 9+3-8=8+2-7= 4+5+1= 7-7+6= 2+3-5=三、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3+()=10 ()+2=8 ()+()=109+()=10 8+()=9 4+()=9()+6=8 ()+2=7 ()+7=84+()=10认识图形(1)一、填空。

(1)长方形有()条边,正方形有()条边,三角形有()条边。

(2)用()根小棒可以摆一个长方形。

(3)用()根小棒可以摆一个正方形。

(4)用()根小棒可以摆一个三角形。

(5)硬币是()的。

二、有()有()三、给涂上颜色。

四、给涂上颜色。

五、给△涂上颜色。

六、给○涂上颜色。

七、八、计算。

如果△=2,○=3,□=5,那么□+○+△=()△+○-□=()△+△-○=()□+□-□=()认识图形(2)一、用下面的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可以画出哪些图形?连一连。

二、我会填。

1、长方形有()条边,正方形有()条边,三角形有()边。

2、用()根小棒可以摆一个长方形;用()根小棒可以摆一个三角形。

3、硬币是()形;红领巾是()形;课桌面是()形。

4、长方形相对的边();()形四条边一样;平行四边形相对的边()。

5、从左往右数第()个是圆形,第()个是正方形,一共有()个长方形。

三、我会判断。

1、两个一样大的正方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

()3、长方形就是正方形。

( )2、两个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四边形。

( )四、它们折出来是什么样子?连一连。

知识回顾一、读一读,想一想,填一填。

①15前面一个数是( ),后面一个数是( )。

②一个数,个位是7,十位是1,这个数写作( ),读作( )。

③和19相邻的两个数是( )和( )。

④12在11的( )面;8在9的( )面。

⑤18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⑥15的十位是( ),表示( )个( );个位是( ),表示()个( )。

⑦由6个一和一个十合起来的数写作( ),读作( )。

⑧最小的两位数是( ),最大的一位数是( ),它们的差是( ),和是()。

二、在( )里填数。

4+( )=11 9+( )=14 ( )+9=16 ( )+7=148+( )=16 ( )+8=13 6+( )=10 ( )+6=115+( )=13 ( )-3=10 16-( )=10 17-( )=79-( )=5 ( )-4=4 ( )-3=4 ( )-5=10三、算一算。

认识图形综合作业(1)一、填一填。

1、长方形有()条边,正方形有()条边,三角形有()边。

2、用()根小棒可以摆一个长方形;用()根小棒可以摆一个三角形。

3、硬币是()形;红领巾是()形;课桌面是()形。

4、长方形相对的边();()形四条边一样;平行四边形相对的边()。

二、连线。

三、算一算。

1、填方框。

□+7=16 15-□=5 8+□=14□-10=4 10+□=15 10-□=72、在○里填上“>”“<”或“=”。

5+9○14 9○18-10 7+8○1610-8○7 12○3+8 9+6○153、算一算。

8+7= 12-12= 6+10= 12+4=7+5= 2+8= 7+0= 8-3=19-9= 16-4= 2+7= 6+9=11-10= 9-0= 0+0= 9+9=认识图形综合作业(2)一、我会判断。

1、两个一样大的正方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

()3、长方形就是正方形。

()2、两个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四边形。

()二、填一填。

1、11个位上是(),表示()个();十位上也是(),表示()个()。

2、由7个一和1个十合起来的数是(),读作()。

3、最小的两位数是(),最大的一位数是()。

它们的差是()。

4、和19相邻的两个数是()和();12在11的()面。

5、我们排队,我的前面有6人,后面有7人,我们这一排一共有()人。

6、()点整时,时针和分针重合;()点整时,时针和分针成一条直线。

7、18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三、计算。

1、算一算。

3+6+4= 19-3-5= 17-7+3=6+7-2= 9-6+8= 7+3-8=2、列式算一算。

①一个加数是6,另一个加数是7,②减数是8,被减数昌9,差是多少?和是多少?□○□=□□○□=□四、解决问题。

1、我养了8条小金鱼,我养的和你同样多。

他们一共养了多少条小金鱼?□○□=□(条)答:一共养了()条小金鱼。

2、教室里面有12小同学,出去了2人。

教室里还有几个小同学?□○□=□(人)答:还有()小同学。

3、我有9颗水果糖,吃了一些,还剩3颗,吃掉多少颗?□○□=□(颗)答:吃了()颗认识图形综合作业(3)一、填一填。

1、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

2、将一张正方形纸对折后剪开:(1)能剪成两个相同的();(2)也能剪成两个相同的()。

二、计算。

1、在○里填上“>”“<”或“=”。

5+9○14 9○18-10 7+8○1610-8○7 12○3+8 9+6○152、算一算。

8+7= 1-1= 7+10= 13+4=7+5= 3+8= 7+0= 9-3=19-9= 17-4= 2+7= 6+9=11-10= 9-0= 10-0= 8+8=4、算一算。

3+8+4= 17-3-4= 16-6+4=6+7-2= 9-6+9= 7+3-8=三、解决问题。

1、教室里面有12小同学,出去了2人。

教室里还有几个小同学?□○□=□(人)答:还有()小同学。

2、我有9颗水果糖,吃了一些,还剩3颗,吃掉多少颗?□○□=□(颗)答:吃了()颗。

综合练习一、填一填。

1、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位,第二位是()位。

2、一个数,个位是7,十位是1,这个数写作(),读作()。

3、18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二、把下面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5,17,8,11,3,19()<()<()<()<()<()三、计算部分。

1、在()里填数。

4+()=11 9+()=14 ()+9=16 ()-3=10 16-()=10 17-()=72、在○里填上“+”或“-”。

5○8=13 10○0=10 7○7=015○10=5 10○3=7 9○5=143、在○填上“>”“<”或“=”。

7+8○15 12○3+8 5+7○7+94、算一算。

9-3= 3+9= 6+8= 8-0=7+6= 14-4= 5+6= 17-10=4+9= 12+6= 19-5= 12-12=9+0= 10-0= 3+8= 8+8=5、两步计算。

3+8+6= 15-5-6= 7+6-10=9-7+8= 9-5+4= 16-16+7=四、解决问题。

现在有4把椅子,要来14人,每人1把椅子,还需要多少把椅子?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十几减9(1)一、直接写出得数。

10+7= 9+6= 5+9= 8+4=9+4= 2+9= 7+6= 9+8=16-4= 10-9= 10-4= 10-3=二、算一算。

9+2= 9+5= 9+8= 9+7=11-9= 14-9= 17-9= 16-9=三、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

12-9= 18-9= 14-9= 11-9=16-9= 15-9= 13-9= 17-9=8+8= 3+9= 7+7= 9+6=6+8= 5+6= 6+7= 8+5=四、在○里填上>、<或=。

14-9○4 9+7○17 12-9○517○9+8 15-9○6 9○17-9五、解决问题。

共有18本书,发给同学9本,还剩下几本?十几减9(2)一、直接写出得数。

9+6= 13+5= 6+7= 8+9=10+7= 16-4= 9+2= 17-3=8-4= 19-7= 18-10= 4+5=二、算一算。

6+9= 9+8= 3+9= 9+9=12-9= 17-9= 14-9= 16-9=三、填数。

9+()=14 ()+9=16 9+()=1814-9=()15-9=()18-9=()四、填一填。

1、16的个位是(),表示()个();“1”在()位上,表示()个()。

2、长成一个大正方体至少需要(。

3、15里面有()个十和(里面有()个十。

五、解决问题。

今天我要做14道题,已经做好9道,还要做几道?十几减8一、直接写出得数。

10+8= 8+6= 5+8= 8+4=8+4= 2+8= 7+6= 8+8=16-4= 10-8= 10-4= 10-3=二、算一算。

8+2= 8+5= 8+8= 8+7=11-8= 14-8= 17-8= 16-8=四、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

12-9= 18-8= 14-8= 11-8=16-8= 15-8= 13-8= 12-8=9+8= 3+8= 7+8= 8+6=6+9= 5+6= 6+7= 8+5=五、在○里填上“>”、“<”或“=”。

14-8○5 9+8○17 12-8○517○8+8 15-8○6 9○17-8六、解决问题。

教室里有12个同学,其中女同学有5个。

男同学有几个?十几减几8、7、6(1)一、直接写出得数。

8+5= 6+6= 13-9= 16-9=7+4= 6+5= 6+8= 14-9=9+6= 8+7= 6+7= 5+8=二、算一算。

7+6= 8+4= 6+5= 17-7=12-8= 11-6= 13-6= 12-4=11-5= 17-8= 12-9- 15-8=三、两步计算。

17-9+2= 12-9-3= 19-9-6=6+5-9= 7+8-9= 18-5-9=四、在○里填上“>”、“<”或“=”。

14-8○7 15-7○11-3 16-9○13-68○15-6 11-6○12-7 18-10○12-5五、解决问题。

1、一共有12个风车,我们要买7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