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 染色体核型分析
遗传学实验:人的染色体核型分析
实验结果
• 作人类染色体核型图
• • • • • • • • • A-G 染色体组的名称 1-22 染色体编号 X,Y 性染色体 del 缺失 der 结构重排的染色体 dup 重复 inv 倒位 t 易位 +/在染色体符号前表示染色体增加或减少,在 染色体符号后表示染色体多出或缺少一部分
实验步骤
1. 计数,沿边缘剪下染色体,编号 2. 初步目测配对,分组 3. 测量长度,计算相对长度、着丝粒指数、 臂比,相同的染色体间配对 4. 将配对好的染色体排列并粘贴在纸上,每一 组下面画一横线,在两端注明起止号,并在 横线下的中部写明A-G组号,染色体从大到 小编为1-22号,性染色体单独列为一组
染色体的特征
• 数目 (2n=?)
• 长度 (绝对长度、 相对长度)
• 着丝粒位置 (M\SM\ST\T)
• 随体与次溢痕的数目、 大小和位置 • 带型分析
人类23对染色体
组型分析实验方法
• • 染色体数目确定 染色体形态特征:
长度:绝对、相对 相对长度=每条染色体的长度/全套染色体长度 臂比=长臂/短臂
记述一特定带时,需 要写明4个内容:染 色体号,长短臂,区 的号序和带的号序。 这些内容按顺序写, 不用间隔或加标点。 如果某一带被再细分, 在原带号数后加一小 数点,编号原则仍按 从着丝粒往臂端序贯 编号。如1p31.2代表 一号染色体短臂3区1 带第2亚带
核型描述
• 首先列出染色体总数,然后是性染色体组成, 接着列出异常的染色体数目或形态。下列统一 的命名符号:
着丝点指数=短臂/(长+短臂)
随体的有无
分组排队原则
• 着丝粒类型相同,相对长度相近的分一组 • 同一组的按染色体长短顺序配对排列 • 各指数相同的染色体配为一对 • 可根据随体的有无进行配对 • 将染色体按长 短排队,短臂向上
细胞遗传学诊断-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
目录
• 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概述 • 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的基本原理 • 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 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的优缺点及前景展望 • 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的实际操作流程 • 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的案例分享
01
CATALOGUE
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概述
图像分析
利用专业软件对染色体核型图像进行分析,识别 和分类染色体的异常结构。
结果解读
根据分析结果解读染色体的异常类型和程度,为 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06
CATALOGUE
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的案例分享
遗传性疾病的染色体核型分析案例
唐氏综合征
唐氏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染色体异常疾病, 通过染色体核型分析,可以检测到21号染 色体多了一条,从而确诊。
胞中的染色体。
1956年,人类首次成功地进行 了人类染色体核型分析,揭示了 染色体异常与遗传性疾病之间的
关系。
此后,随着染色技术的不断改进 和优化,染色体核型分析的准确
性和分辨率得到了显著提高。
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的应用领域
产前诊断
遗传病诊断
通过对孕妇的羊水或绒毛膜样本进行染色 体核型分析,预测胎儿是否存在染色体异 常,降低出生缺陷的风险。
染色体显带处理
染色体显带
通过特定的化学或酶学方法对染色体 进行显带处理,使染色体的结构特征 更加清晰可见。
显带技术
包括G带、C带、Q带和R带等,每种 显带技术适用于不同的染色体异常检 测。
荧光原位杂交处理
荧光原位杂交
利用特定的荧光标记的DNA探针与染色体上的靶序列进行杂交,通过荧光信号的检测 确定染色体的异常。
探针选择
实验一染色体核型分析
实验一染色体核型分析染色体核型分析(Karyotype Analysis)染色体核型分析是一种常用的生物学实验技术,用于研究细胞的染色体数目、结构和形态。
通过染色体核型分析,可以检测染色体异常,诊断染色体疾病,并研究染色体的进化和遗传变异等重要问题。
一、染色体核型概述染色体是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主体,在细胞分裂时,染色体按形态、大小和着丝点位置等特征进行配对、对分和分离。
每个染色体通常具有一对相同的形态、大小和着丝点位置等特征的染色体称为同源染色体。
不同种类的细胞具有不同的染色体数目和形态。
例如,人体细胞核中共有46条染色体,其中包括23对同源染色体,其中22对为自动染色体,1对为性染色体。
通过染色体核型分析可以对染色体进行分类,了解其特征,为进一步研究染色体的结构和功能提供基础。
二、染色体核型分析的方法染色体核型分析的方法主要包括染色体制备、染色体着色和染色体观察等步骤。
(一)染色体制备染色体制备是染色体核型分析的关键步骤之一、常用的染色体制备方法包括:髓细胞染色体制备、外周血细胞染色体制备和组织细胞染色体制备等。
1.髓细胞染色体制备:将骨髓细胞进行培养、采集,离心沉淀细胞,用低渗透碘液进行溶解和沉淀,使用甘油进行固定,最后用酸性醇固定。
2.外周血细胞染色体制备:通过血液采集,将血中的白细胞离心沉淀,用低渗透碘液进行溶解和沉淀,使用甘油进行固定,最后用酸性醇固定。
3.组织细胞染色体制备:将组织细胞培养、离心沉淀细胞,用低渗透碘液进行溶解和沉淀,使用甘油进行固定,最后用酸性醇固定。
(二)染色体着色染色体着色是染色体核型分析的重要步骤之一、染色体着色方法主要有:Giemsa着色法、雷尼染色法、苏丹Ⅲ染色法等。
其中,Giemsa着色法是最常用的染色方法。
其原理是将染色体进行固定和醇解处理,再进行核蛋白、DNA染色,使染色体呈现出淡紫色或暗紫色。
(三)染色体观察染色体观察是染色体核型分析的最后一步。
可以使用显微镜对染色体进行观察和记录。
染色体核型分析实验报告
染色体核型分析实验报告染色体核型分析实验报告染色体核型分析是一项重要的实验技术,它能够帮助我们了解个体的遗传特征以及染色体异常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染色体核型分析,观察和分析不同个体的染色体组成,并探讨染色体异常与遗传疾病之间的关联。
实验过程中,我们选择了一组健康的个体作为研究对象,采集了其外周血样本。
通过细胞培养和染色体制备技术,我们成功地制备出了染色体悬液。
接下来,我们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了染色体的形态和数量。
在观察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不同个体之间染色体的差异。
正常情况下,人类细胞核中的染色体应该为23对,其中包括22对常染色体和一对性染色体。
常染色体是指除性染色体以外的其他染色体,它们负责携带遗传信息,决定了个体的大部分遗传特征。
性染色体则决定了个体的性别。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了某些个体的染色体数量存在异常。
这种异常可能是由于染色体缺失、重复或结构异常等原因引起的。
染色体缺失是指染色体上的一部分或整个染色体丢失,而染色体重复则是指染色体上的一部分或整个染色体重复出现。
染色体结构异常则是指染色体上的片段发生断裂、倒位、交换等变化。
染色体异常与许多遗传疾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例如,唐氏综合征是由于21号染色体上的三个染色体引起的,患者通常具有智力发育迟缓、面部特征异常等症状。
另外,爱德华氏综合征是由于18号染色体异常引起的,患者通常出现心脏和肾脏畸形等问题。
通过染色体核型分析,我们可以准确地检测出这些染色体异常,为遗传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
除了遗传疾病,染色体核型分析还可以应用于其他领域。
例如,它可以用于法医学领域的亲子鉴定,通过比对父母与子女的染色体核型,确定亲子关系。
此外,染色体核型分析还可以用于评估环境因素对染色体的影响,例如辐射和化学物质对染色体的损伤程度。
总结起来,染色体核型分析是一项重要的实验技术,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个体的遗传特征以及染色体异常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通过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量,我们可以准确地检测染色体缺失、重复和结构异常等问题,并为遗传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染色体核型分析实验报告
染色体核型分析实验报告染色体核型分析是一项重要的实验,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生物体的染色体结构和数量。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核型,从而了解染色体的形态和数量特征。
实验采用了豌豆的根尖细胞作为观察对象,通过对细胞进行处理和染色,最终观察到了豌豆细胞的染色体核型。
在实验过程中,首先需要准备好实验所需的材料和试剂,包括豌豆种子、生长培养基、盐酸、乙醇、醋酸、苯酚和苯酚甲醛溶液等。
接着,将豌豆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待其生长到一定阶段后,取其根尖进行处理。
处理过程包括盐酸和乙醇的固定、醋酸的软化以及苯酚和苯酚甲醛的染色。
处理完成后,将样品制作成玻片,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和记录。
观察实验结果时,我们发现豌豆细胞的染色体呈现出一定的形态特征。
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我们观察到了染色体的形态变化,包括染色体的缠绕、分离和移动等过程。
通过对观察到的染色体进行计数和分析,我们得出了豌豆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特征。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染色体核型分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染色体核型分析是细胞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它可以帮助我们研究生物体的遗传特征、变异规律和进化过程。
同时,染色体核型分析也在遗传学和生物育种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为我们的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
总的来说,染色体核型分析实验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实验,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生物体的染色体结构和数量特征。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不仅学习到了染色体核型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还培养了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希望通过今后的学习和实践,我们能够更深入地探索染色体核型分析的相关内容,为生物学研究和生产实践做出更大的贡献。
实验一 染色体核型分析
实验一 染色体核型分析一、实验目的1.了解人类正常染色体核型的组成; 2.掌握人类染色体核型分析的方法;二、实验原理:各种生物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和数目都是相对稳定的。
染色体核型:指一个物种所特有的染色体数目和每一条染色体的形态特征。
如人类体细胞中共有23对染色体,22对常染色体,一对性染色体。
细胞分裂中期是染色体的形态结构最典型的时期,通过显微镜摄影,将选取伸展良好,形态清晰,有代表性的细胞分裂相进行高倍拍摄放大,得到照片,该核型可以代表该个体的一切细胞的染色体组成。
从染色体玻片标本和染色体照片的对比分析,进行染色体分组,并对组内各染色体的长度,着丝点位置,臂比和随体有无等形态特征进行观测和描述,从而阐明生物的染色体组成,确定其染色体组型,这种过程称为染色体组型分析。
染色体组型分析也称核型分析。
染色体长度测定:可在显微镜下用测微尺直接测量或在放大的照片上测量得到。
通常以微米表示。
绝对长度:不稳定,只有相对意义。
相对长度:是每条染色体的绝对长度与正常细胞全部染色体总长度的比值,通常用百分比表示。
是稳定的比较可靠的数据。
着丝粒的位置:常用Evans 提出的方法,即以染色体的长臂(L )和短臂(S )的比值来表示。
在常规染色的情况下,不可能全部识别每个染色体,因此根据染色体的长度和着丝点的位置,可将正常人的染色体分为7组,即A 、B 、C 、D 、E 、F 和G 组,其分布如下:这7组染色体的主要特征如下:A 组:第1,2,3染色体.在染色体中是最大的三对染色体,按长短和着丝点的位置彼此可以分开.B 组:第4、5染色体,具有亚中部着丝点的两对大型染色体,第4比第5稍长些,彼此较难于区分。
C 组:第6、7、8、9、10、11和12染色体。
具亚中部首丝点的中型染色体。
第6、7、8和11染色体的着丝点比第9、10、12染色体的着丝点更近于中央。
组内各染色体的大小也略有不同。
该组内的各染色体较难于配对和确定。
人类外周血培养及染色体核型分析
人类外周血培养及染色体核型分析一、实验目的:1.学习外周血淋巴细胞悬浮培养的原理和方法;2.利用培养后进行分裂的细胞制备人类染色体标本;3.利用人类染色体核型分析软件进行核型分析。
二、实验原理:1、植物血凝素的作用外周血中的淋巴细胞几乎都是处在G0或G1期,一般情况下是不分裂的。
当在培养基中加入植物血凝素(PHA)时,这种小淋巴细胞受到刺激后转化为淋巴母细胞,进而开始进行有丝分裂。
2、秋水仙素的作用:秋水仙素(colchicines)可以抑制细胞纺锤体的形成,使处在分裂的细胞停留在中期。
因此利用秋水仙素处理可以获得许多同步的中期分裂细胞。
使用秋水仙素处理会引起染色体在一定程度上的收缩,因此在处理时间和浓度上要合适。
3、低渗的原理:徐道觉(T.C.Hsu)等于1952年发现在固定细胞之前使用低渗液进行处理,可以使细胞的核膜吸水膨胀,滴片后细胞破裂,染色体分散开来,在显微镜下易于观察和统计,染色效果也明显提高。
这种技术被广泛采用后,使人类染色体分析技术得到了发展。
4、核型和带型:核型(karyotype):是指染色体组在有丝分裂中期的表型, 是染色体数目、大小、形态特征的总和。
在对染色体进行测量计算的基础上, 进行分组、排队、配对, 并进行形态分析的过程叫核型分析。
将一个染色体组的全部染色体逐条按其特征画下来,再按长短、形态等特征排列起来的图称为核型模式图,它代表一个物种的核型模式。
带型(banding pattern)即染色体带型。
借助细胞学的特殊处理程序,使染色体显现出深浅不同的染色带。
染色带的数目、部位、宽窄和着色深浅均具有相对稳定性,所以每一条染色体都有固定的分带模式,即称带型。
常用的显带技术所显示的带有Q带、G带、C带、R带、T带等。
就每一种分带技术而言,每一染色体的带型是高度专一和恒定的。
三、实验用具及试剂:1.实验仪器及用具:恒温培养箱、离心机、恒温水浴箱、冰箱、显微镜、显微数码摄像系统、染色体分析仪;培养瓶、注射器、微量移液器、枪头、吸管、离心管(10ml)、载玻片、烧杯、量筒。
实验1染色体核型分析111111
一、实验目的二、1、辨认并描绘染色体的形态特征,如染色体的长短、臂比、随体等,以进行组型分析。
三、2、分析染色体组型计算有关数据。
二、实验原理各种生物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和数目都是相对稳定的。
每一生物细胞内特定的染色体组成叫染色体组型。
染色体组型分析也称核型分析。
通过一定的方法制得染色体有丝分裂的玻片标本,经显微照相,冲洗放大等步骤获得染色体照片。
从染色体玻片标本和染色体照片的对比分析,进行染色体分组,并对组内各染色体的长度,着丝点位置,臂比和随体有无等形态特征进行观测和描述,从而阐明生物的染色体组成,确定其染色体组型,这种过程称为染色体组型分析。
染色体组型分析在细胞遗传学、现代分类学、生物进化和遗传育种学等研究中,是重要的研究手段。
三、材料和器具材料:黑麦-节节麦双二倍体的照片 器具:剪刀、尺子、胶水四、实验步骤1.测量:在放大的照片上用透明尺准确地量出各条染色体的总长度和每条染色体两臂的长度(分别量到着丝点的中部)。
随体的长度可计入或不计入染色体长度之内,应注明。
染色体弯曲不能用直尺测量时,可先用细线量取染色体相等的长度,再用尺量出细线的相应长度。
2. 计算(1)放大倍数=或=(2)绝对长度=(3)相对长度:(取小数点后两位数)(4)臂比(取小数点后两位数)3. 染色体形态测量数据表放大照片上某染色体的照相长度(μ)目镜测微尺测定的实际长度(μ)放大相片的测微尺长度(mm )测微尺实际长度(μ) 某染色体照片长度(μ)放大倍数某染色体绝对长度×100%1/2全部染色体的总长度 长臂的长度短臂的长度染色体序号放大相片长度(mm)绝对长度(μm)相对长度臂比染色体类型备注长臂短臂全长长臂短臂全长4剪贴和配对将放大照片上的各条染色体剪下,根据目测和染色体的相对长度、臂比、着丝粒位置、次缢痕的有无和位置、随体的有无和形态大小等特征,进行同源染色体配对。
5排列和粘贴将配对好的染色体按照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排列起来。
染色体核型分析报告
染色体核型分析报告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对生命的探索也变得更加深入。
染色体核型分析报告,是一项重要的遗传学检测工具,通过分析染色体的结构和数量,来判断个体遗传疾病的发生风险,并为医学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首先,染色体核型分析报告是怎么得出的呢?通常,这项检测是在体细胞分裂的过程中进行的。
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会复制自身,并在细胞分裂后保留在新生细胞中。
然后,通过染色体的抽提、染色和观察,可以得到染色体核型分析的结果。
一份完整的染色体核型分析报告,通常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报告中会详细列出个体的核型类型。
核型类型是指染色体的结构和数量组成,对于正常个体来说,一般是46,XX或46,XY,其中XX代表女性,XY代表男性。
而如果在核型类型中发现异常,如染色体的数量增多或减少,就会提醒医生可能存在遗传疾病的风险。
其次,报告会对染色体的结构进行分析。
正常的染色体结构是双螺旋状的,如果发现染色体有缺失、扭曲或者互相交换的情况,就需要引起重视。
染色体结构的异常往往与某些遗传疾病直接相关,比如唐氏综合征等。
此外,报告还会就染色体上的特定基因进行检测和分析。
染色体上的基因承载着人类遗传信息的重要部分,它们决定了个体的身体特征和遗传病的易感性。
通过基因的检测和分析,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某些遗传病是否患有,或者预测个体是否有遗传病的发生风险。
最后,报告还会根据分析结果给出相应的建议和指导。
如果发现染色体核型存在异常,报告会向医生和个体提供合适的处理教育,如进行进一步检查或进行遗传咨询。
遗传咨询可以帮助个体了解遗传病的性质、发病机制和遗传规律,并提供合适的治疗和预防方法。
总之,染色体核型分析报告是一项非常重要的遗传学检测工具,它能够为个体的遗传病筛查和诊断提供关键的信息。
借助科技的力量,人类能够更全面地了解个体的遗传状况,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预防和治疗遗传病。
相信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也会越来越准确和全面,为人类的健康提供更好的保障。
遗传学课件遗传学实验-人类染色体核型分析
[3] Smith J, Johnson M, Levine A. Karyotyping in clinical practice.
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 2017, 91(6): 987-998.
附录:相关图表和数据
图1
人类染色体核型图谱
表1
染色体异常类型及临床表现
障碍等问题。
倒位
染色体倒位是指染色体局部发 生倒转的现象,可能导致胎儿 智力障碍、生长发育迟缓等问 题。
缺失
染色体缺失是指染色体部分缺 失的现象,可能导致胎儿智力 障碍、生长发育迟缓等问题。
重复
染色体重复是指染色体部分重 复的现象,可能导致胎儿智力 障碍、生长发育迟缓等问题。
染色体异常的遗传机制
染色体异常的遗传机制主要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基因突变是指在基因序 列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等现象,可能导致胎儿发育畸形、智力障碍 等问题。
实验材料准备
准备好染色体标本、显微镜、染色剂、载玻片、 盖玻片、显微操作器等实验器材和试剂。
实验环境设置
确保实验室环境整洁、无尘,并保持适宜的温度 和湿度。
实验人员要求
实验人员应具备基本的遗传学知识和实验技能, 熟悉实验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
实验操作流程
01
02
03
04
标本制备
采用适当的细胞培养和固定方 法,制备染色体标本。
遗传学课件-人类染色体核型 分析
目录
• 人类染色体介绍 • 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 • 人类染色体核型异常 • 染色体核型异常与疾病 • 实验操作和注意事项 • 参考文献和附录
01
人类染色体介绍
染色体的组成和功能
染色体核型分析实验报告
染色体核型分析实验报告染色体核型分析是通过显微镜观察染色体的形态、数量和大小等特征,对细胞进行核型分析,以了解染色体的结构和功能,为遗传学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本实验旨在通过染色体核型分析,掌握染色体的基本结构和数量特征,为进一步研究细胞遗传学提供基础数据。
实验材料与方法。
材料,实验所需材料包括果蝇幼虫、果蝇培养基、显微镜、载玻片、醋酸酒精、吉姆萨染色液、洋红染色液等。
方法,首先,取适量果蝇幼虫放置于载玻片上,加入适量醋酸酒精进行固定处理;然后,将固定的果蝇幼虫进行染色处理,首先使用吉姆萨染色液染色,然后使用洋红染色液染色;最后,将染色好的载玻片放置于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和拍照。
实验结果。
经过染色体核型分析,我们观察到果蝇幼虫的染色体呈现出条状结构,且数量较多。
在显微镜下观察,染色体呈现出明显的红色和蓝色条纹,结构清晰可见。
通过测量和统计,我们得出果蝇幼虫的染色体核型为2n=8,即每个细胞中包含有8条染色体。
讨论与分析。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得出果蝇幼虫的染色体核型为2n=8。
这一结果与已有的研究成果相符合,表明实验方法准确可靠。
另外,通过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和结构,我们对果蝇幼虫的遗传特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后续的遗传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结论。
通过本次染色体核型分析实验,我们成功地观察和分析了果蝇幼虫的染色体核型特征,得出了2n=8的核型结果。
这一结果为我们深入了解果蝇幼虫的遗传特征提供了重要数据,也为细胞遗传学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同时,本实验方法简单易行,结果准确可靠,可为相关遗传学实验提供参考。
总结。
染色体核型分析是细胞遗传学研究中的重要实验方法,通过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量特征,可以了解细胞的遗传特征,为遗传学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本次实验中,我们通过观察果蝇幼虫的染色体核型,得出了2n=8的核型结果,为果蝇幼虫的遗传特征研究提供了重要数据。
希望通过本次实验,同学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染色体核型分析的意义和方法,为细胞遗传学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遗传学实验人类染色体的识别及核型分析.ppt
2
遗传学实验 2008-3
二、实验原理——人类染色体
2.人类的单倍体染色体组〔n=23〕上约有3000040000个结构基因。平均每条染色体上有上千个基因。 各染色体上的基因都有严格的排列顺序,各基因间的
4
遗传学实验 2008-3
表1 人类染色体的主要特征
组别 染色体序号 形态大小 着丝粒位置
次缢痕
随体
A
1-3
B
4-5
最大 次大
M(1、3) SM(2)
SM
I号染色体常见
C 6-12,X(介于7-8 中等 SM 之间)
D
13-15
中等 ST
9号染色体常见 有
E
16-18
F
19-20
小 次小
M(16) SM
9
遗传学实验 2008-3
3、关于剪贴、原那么排列
排列——原那么: 从大到小; 短臂向上; 着丝粒在一条线上; 性染色体单排。
10
遗传学实验 2008-3
五、实验要求
1、对给出的图象进行测量、配对填表2。 2、按照Denver体制规定,分组贴图。
表2 人类染色体分析数据
编号
绝对 长度
相对 长度
G带是目前被广泛应用的一种带型。因为它主要是 被Giemsa染料染色后而显带,故称之为G显带技术 ,其所显示的带纹分布在整个染色体上。
20
遗传学实验 2008-3
G显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染色体核型分析
一、实验目的
1. 学习和掌握染色体核型分析的基本方法
2.进一步了解染色体的形态、特征、数目、结构变异及染色体组与生物进化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
核型:指染色体组在有丝分裂中期的表型, 是染色体数目、大小、形态特征的总和。
核型分析:在对染色体进行测量计算的基础上, 进行分组、排队、配对, 并进行形态分析的过程。
核型图:指将一个染色体组的全部染色体逐个按其特征绘制下来,再按长短、形态等特征排列起来的图像。
核型分析的意义:是确定和发现染色体异常和染色体畸变综合征的基本手段和诊断基础,经过核型分析后,可以根据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变异来判断生物的病因,比如是由于缺少了什么样的基因才导致的这种疾病。
中期染色体的形态结构染色体的类型形态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
1.材料:人染色体放大照片。
2.器具:量尺、镊子、剪刀、小圆规、胶水等。
四、实验步骤
分组排队原则:
•着丝粒类型相同,相对长度相近的分一组;
•同一组的按染色体长短顺序配对排列;
•各指数相同的染色体配为一对;
•可根据随体的有无进行配对;
•将染色体按长到短排队,短臂向上;
简要步骤
1.根据染色体的大小、着丝粒的位置进行配对,分类,用笔计数,编号。
2.沿边缘剪下染色体
3.将配对好的染色体按编号大小黏贴在纸上,每一组下面画一横线,在两端
注明起止号,并在横线下的中部写明A-G组号,染色体从大到小编为1-22号,性染色体单独列为一组。
作业:将上面的染色体按照一定的顺序就行排列,并与上面的表格对应观察是否正确,是否符合分类的规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