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与体育美学论文
简析太极拳中的传统美学特征的论文(通用7篇)
简析太极拳中的传统美学特征的论文简析太极拳中的传统美学特征的论文(通用7篇)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大家都经常看到论文的身影吧,借助论文可以达到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目的。
那么一般论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简析太极拳中的传统美学特征的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简析太极拳中的传统美学特征的论文篇1论文摘要:文章从传统美学的审美角度,运用文献资料、分析、归纳、演绎的研究方法来分析太极拳的关学特征。
其具有身法之美、姿态之美、意境之美、和谐之关、神韵之美、虚实之关、劲力之美等。
通过研究揭示了传统审美方式形成和发展的个性特征,可以促进太极拳传统美学的发展,弘扬太极拳的文化优势,加强太极拳的交流,从而更好的发扬太极拳。
论文关键词:太极拳;传统美学观点;特征1太极拳的思想起源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有上下五千年的发展底蕴,太极拳就是植根于传统文化这块肥沃的土壤上产生、发展、壮大的。
因此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对太极拳美学思想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从太极拳的内外兼修、形神兼备、刚柔相济的特点可以看出其渗透着一些中国传统文化。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文化中的易学思想和天人合一思想对太极拳的影响尤为突出。
1.1易学思想对太极拳的影响《周易》是我国最古老的哲学经典著作,分为《易经》和《易传》两部分。
太极拳的“太极”二字出自于《易经》。
它将自然规律归纳为“太极八卦”,即“易在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
《周易·系辞上》中称:“一阴一阳之谓道。
”易学辩证法最基本的范畴是阴阳,如天地、刚柔、动静等,都是阴阳对立的,因此,阴阳是概括一切统一物的两个矛盾方面的抽象概念。
《易传》对矛盾两方面是既相互对立、相互排斥,又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关系,在实践过程中相互贯通、相互依存使个体有所改变,它注重的是对立面的和谐统一。
阴阳的协调统一以及阴阳的相互转化思想不仅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深远的影响,而且也直接影响到太极拳法和拳术理论等方面。
武术的美学价值与欣赏
武术的美学价值与欣赏
武术作为一种古老而传统的体育运动形式,不仅仅是一种实用的自卫技能,更是一门充满美学意义的艺术。
通过独特的动作设计、优美的身姿表现以及精湛的技巧展示,武术展示了独特的美学魅力,让人们在欣赏中感受到身心的愉悦和震撼。
美学价值的体现
武术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追求的不仅仅是技术的高超和实用性,更包含着独特的审美意义。
在武术动作设计中,通过运用动作的连贯性、流畅性和韵律感,展示出一种优美和谐的美感。
比如,太极拳的“开合动作”、“张弛有度”等原则,通过身体的舒展和连续变化,展现出优雅的美学价值。
另外,在武术表演过程中,运用旋转、跃起、腾空等高难度动作,体现出激烈的视觉冲击力和运动美感。
这种动作的设计和表现,不仅令人惊叹技艺的精湛,更体现了人体在运动中的优美和强大。
欣赏的魅力
在欣赏武术表演时,观众可以感受到一种独特的美学享受。
首先,武术动作的设计和表现让人们感受到身体的自由和舒展,带来一种愉悦和放松的感觉。
其次,武术表演过程中的意境和氛围,给人一种沉浸式的体验,让人忘却烦恼,沉浸在运动之美中。
最后,观赏武术表演不仅是一种视觉享受,更是一种心灵的体验,能够激发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总的来说,武术作为一门融合了实用性和美感的艺术形式,展现出了独特的美学魅力。
通过欣赏武术,观众可以感受到身心的愉悦和震撼,领略到动作设计的精妙和技巧的高超,体会到运动之美和身体的自由舒展。
因此,武术的美学价值和欣赏意义不可忽视,对于提升人们审美素养和身心健康具有积极的意义。
大学体育期末论文 武术
大学体育期末论文武术大学体育期末论文-武术停止战斗,开始战斗;通过自然思考并与之一起行动的艺术。
[2]武术,停止(止)战斗(戈)的技术。
拥有消停战事、维护和平的实力,通过武化流传,是物质文明的导向和保障。
武术,使用(包括但不限于)格斗和其他技巧来达到停止格斗的目的,以及其他技巧。
中国武术和中国传统武术都以“止侵”为技术指导,引导练习者进入传统的教育方式,了解人、自然和社会的客观规律。
[2]有人对武理解成“举戈而动,欲与人、欲与兽斗”是一种误解,其产生谬误处是对“止”的认识上:以趾为动。
对武的理解便误解成“举戈而动”而非“止戈为武”的原意了。
“止”字,是“一只脚(趾)”的意思,是“步”字的前一只脚,后面的一只脚不再踏上来、停止前行的意思。
[1]武术是一种高度自我保护的技术,可以阻止入侵。
在有效解决安全问题的基础上,使我们的头脑得到适应性的训练,这种训练简单易行,可以轻松提高人们的精神和身体素质、防御和健身、修炼、卓越和幸福。
武术基本功是初学者的入门功夫,更是武术教学的基础和关键。
通过基本功和基本动作的练习,可使身体各部位都得到比较全面的训练,并能较快地发展武术运动的专项身体素质,为学习拳术和器械套路、提高运动技术水平打下良好的基础。
但是,因为中国武术内容丰富,拳种流派众多,各门各派基本功的练习方法也不尽相同。
基本武术技能清单(96)I.手型和技术(7)(I)手型(1)拳(2)掌(3)勾(二)手法(1)拳击(2)拳击(3)推手(4)手掌闪光(2),台阶式,步法(10)(1)台阶式(1)弓步(2)马步(3)虚步(4)仆步(5)歇步(6)丁步(二)步法(1)插入步骤(2)打击步骤(3)缓冲步骤(4)覆盖步骤(3)肩部技巧(8)(一)压肩、吊肩、过肩(二)臂绕环1.单臂环2。
双臂环(1)前后环(2)左右环(3)交叉环(III)脚步摆动四、腿功(21)(-)压腿(1)正压腿(2)侧压腿(3)后压腿(4)足迹压腿(5)臀部压腿(II)抬腿(1)正搬(2)侧搬(3)后搬(三)劈腿(1)垂直叉子(2)水平叉子(4)直摆腿技术(1)正踢腿(2)斜踢腿(3)侧踢腿(4)外摆腿(5)里合腿(6)单拍脚(五)屈伸性腿法(1)弹跳腿(2)踢腿(3)侧踢腿(6)扫腿法(1)伏地后扫腿(2)前扫腿五、腰功(5)(一)前弯(二)后摆(三)洗腰(四)转腰(五)降腰(六)飞(四)(一)大跃步前穿(二)腾空飞脚(三)旋风脚(四)、腾空摆莲七、平衡类动作(7)(一)提膝平衡(II)赏月平衡(III)腿扣平衡(IV)盘腿平衡(V)海洋探索平衡(VI)吞咽平衡(VII)倾斜平衡八、跌扑翻滚练习(18)(一)跌扑(1)种植片(2)投掷老虎(3)滑步侧倒(4)盘腿踢(5)抱地后摔倒(2)翻滚(1)抢背(2)后翻滚(3)鱼跃前滚翻(三)手翻(1)腿筋(3)手翻(4)手翻(1)侧空翻(2)旋子(3)前空翻(4)后空翻(五)地趟(1)打鲤鱼(2)乌龙扭九栏。
中华武术的动作设计与身体美学
中华武术的动作设计与身体美学中华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
其中,武术的动作设计与身体美学是其独特之处,体现了中国古代智慧和审美观念的结合。
在中华武术中,动作设计不仅注重实战性和技术性,更强调对身体的锻炼、塑造以及美学追求。
首先,中华武术的动作设计注重实战中的实用性和效果。
中华武术源于中国古代武术形式,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演变,形成了独特的招式和动作设计。
这些动作设计既包括攻防技巧,也包括身法变化、步法技术等。
在实战中,武术者需要通过这些动作设计对敌人进行攻击或者自我防御,因此动作设计必须具有实用性和效果性,才能在实战中发挥作用。
其次,中华武术的动作设计注重身体的锻炼和塑造。
在练习武术的过程中,动作设计可以有效地锻炼武者的肌肉、韧带、关节等身体部位,增强身体的柔韧性、力量和耐力。
通过不断地练习动作设计,武术者可以使身体更加协调、灵活,并且具有较强的体能和抗打击能力。
因此,中华武术的动作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帮助武者保持身体的健康和活力。
最后,中华武术的动作设计体现了中国古代审美观念和身体美学。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美与武术有着密切的联系,武术的动作设计不仅仅是为了实战需要,更体现了中国人对身体美学的追求。
在中华武术的动作设计中,力与柔、快与慢、虚与实、动与静的结合,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阴阳平衡理论和道家思想。
同时,中华武术注重内功修炼,强调以内制外,追求以柔克刚、化解对抗的原则,体现出中国人追求和谐、自然的审美情感。
综上所述,中华武术的动作设计与身体美学是其独特的魅力所在。
通过动作设计的练习和表演,武术者不仅可以获得实战技能,也可以获得身体健康和美学享受。
中华武术的动作设计不仅仅是一种动作技术,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我们继续传承和弘扬。
《武术在体育中的发展》论文
武术运动在小学体育中的发展一、前言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武术教育。
武术教育是当今武术界面临的重点课题,小学生正处于强身健体和塑造道德思想的最佳时期,所以应在广大青少年中通过武术教育培养品格和弘扬民族精神。
我此次对武术在小学生中开展的现状进行分析,结合现在学校教学的实际情况,发现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希望能找到解决的对策,以使武术在小学中进一步得到推广,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
二、在小学开展武术教育的重要性学校作为青少年教育的主阵地,对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起着基础性作用。
且在小学开展武术教育,有以下几点重要的作用。
(一)弘扬传统文化,培育民族精神。
武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它不仅受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滋养,而且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武术运动吸取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与深邃,承袭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及“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民族精神,并与中国的释家玄儒、政治理论、兵农医艺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二)推动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促进青少年儿童的全面发展。
武术运动具有整体育人的功能:从事武术锻炼不仅能够增强体质、强健身体,而且能够提高对疾病的免疫能力;武术运动中蕴含的武德修养还能够培养学生尊师重道、讲礼守信、见义勇为、吃苦耐劳等优良的道德品质;武术运动能够开发智力,发展学生良好的记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小学中开展武术教材教学,能够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推动素质教育。
(三)小学武术教育是整个武术运动发展的根基。
在学校开设课程,将学校作为传播的主阵地,将学生作为传播的对象是三者的共同的成功经验,因为将学校作为传播的阵地有稳定的传播对象,特别基础教育是每个人必须接受的教育,在小学中开设课程,保证了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有机会受到这样的教育。
武术运动事业要发展,从小培养,形成人才梯队是基础条件之一。
武术运动在学校体育教材中,是普及大、中、小学的广大青少年健身活动的项目之一,这也是其获得传播发展的源动力。
论中国武术的体育美学特征
论中国武术的体育美学特征摘要:中国武术源远流长,随着社会的生产不断发展。
它集儒、道、释等宗教思想的精华于一身,将其本身所具有的体育美挥发的淋漓尽致。
本文从体育美学的角度来对中国武术包含的精神美,运动美,和谐美进行一番审视。
关键词:中国武术;体育美;美学特征中国武术的产生与原始社会文明的产生是相一致的,人们为了生存的需要,在无数次的战事中学会了搜集一些关于自卫与进攻的有效手段并进行不断的演练和创新。
中国武术的发展成熟是在元明清时期,那时流派林立,拳种、器械等百花齐放,加之儒、道、释等宗教思想的影响,逐渐形成博大精深的武术文化。
现代武术在传承传统武术的基础上,虽然技击性有所保留,但审美性逐渐增强,其意义更多是以强身健体为目的,赏心悦目,陶冶情操。
培根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论起美来,状貌之美,胜于颜色之美,而适宜并优雅的动作之美又胜于状貌之美。
武术所产生的美恰恰说明这一点。
武术,是中国文化孕育下的特有产物。
从武术中可以看到中国人独有的审美思维方式、审美观念、心态范式和价值取向,它是一种体育文化形态,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悠久文化。
从体育美学理论研究进入中国到现在,体育美学和武术已紧紧连在了一起。
正如张耀庭所说“从广义上讲,武术的某些功能属于体育范畴,但它有许多内涵已经超越了一般的体育概念。
它与西洋体育处于不同层次。
武术除重视形体之外,还讲究精、气、神,注重内外兼修,天人合一。
”[1]只有把武术和体育、体育美学紧紧联系在一起,才能真正的运用体育美学理论来突出武术的美,让更多的人来热爱、关心武术。
一、精神美精神性,是中国所独有的传统艺术特性和基本特征,这里所说的精神使之与宇宙相关的宇宙之精神。
武术源于我们祖先的生存实践,它不仅是一项生存技能,还是锻炼人身心的一种外在动力。
它要求人们锻炼调养自己的眼、耳、心三性,使其目光锐利,心性灵勇,耳目灵通。
这样可以潜移默化的陶冶自己的情操与情趣,培养出刚强不屈、勇猛无畏的性格气质。
浅谈小学体育课的武术教学论文
浅谈小学体育课的武术教学论文浅谈小学体育课的武术教学论文武术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渊远流长,内容丰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它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格斗、功法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
武术教材的典型性表现在:武术教学的最终目的不在于进行格斗,而是运用武术教材来培养学生养生自卫的能力。
因此,武术教学并不在于比赛,也不在于游戏,而在于表演和欣赏,在于展示自己的一招一式、精神和动作美感,以满足自我表现的欲望。
小学武术教学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科学性很强的工作。
通过小学武术教学实践,不断总结和发现新的规律。
改进和充实教学与训练的方法。
在教学与训练实践中,除了遵循一般教学与训练的原则外,还要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来进行系统的、科学的训练,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下面谈谈我对武术教学的一点看法:一、教法的选择。
在教学实践中,武术的教学的程序不能等同一般的教学,一般的教学的教学程序为:开始部份(师生问好等)一准备部份(做热身活动)一基本部份(学习动作或复习等)一结束部份(总结);而应该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我认为可以在开始部份直接与基本部份连接,因为小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在课程的后期大多注意力分散,在课的开始部份注意力较集中,所以,其教学程序应该为:开始部份一基本部份一结束部份。
这样一来,学生学习效果就显而易见了。
1、形象化讲解。
在教学讲解时,形象化讲解是小学生武术教学的生命,讲解动作时需要形象化,而组织练习时也需要形象。
一般武术的教学都比较乏味,针对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的特点,在选择教法时要体现小学生的学习特点。
要注意讲解的形象化、趣味化。
2、口诀化讲解。
讲解时还可以使用口诀化讲解,如讲弓步时,口诀可为“前腿弓,后腿绷,挺胸,立腰,象张弓,别晃动”,也可以用”弓步弓步象跑步,后腿伸直前腿弯”等口诀进行教学。
让学生较容易抓住动作的关键。
3、分解动作讲解。
在练习中,教师逐渐强调在冲拳、推掌、顶肘等动作时,要运用“寸劲”,使力量顺达于动作的着力点。
浅析中国武术运动的美学形态
浅析中国武术运动的美学形态【摘要】绵延几千年的中国武术,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和哺育下发展过来的,它吸收和渗透了中华民族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和风俗等多种文化形态,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从武术形式、内容和方法上,都体现着中国古典的哲学理念、美学观点、伦理道德、兵法思想等丰富的传统文化。
本文从美学的角度阐述了武术运动表现出的文化美、形式美等美学。
【关键词】武术运动;武术文化;美学一、前言武术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总体氛围中孕育、产生和发展,它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深刻凝聚着中国哲学的智慧,美学的意境,艺术学的神韵,文化学的精神。
武术之美,是东方的古老文明之美的缩影,其极高的美学价值目前尚未理论化、体系化,仍需不断完善。
加上以往人们对武术的研究仅侧重于武术的健身和技击实用功能方面,而忽视了对其广泛的美的创造、美的欣赏和美的身心感应等文化艺术物质性及审美价值研究,因此,武术美学研究要在新的形势下更好地立足于科学,着眼于现实,不断地完善自身的建设,认清武术之美便成为一个首要不容忽视的问题。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1.研究对象中国武术运动的美学形态。
2.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查阅相关武术学报及文化导刊等资料。
三、结果与分析1.中华武术美学思想溯源中华武术源于我们远古祖的生产劳动,人类原始社会时期,由于原始人在漫长的劳动、生产过程中,对自然秩序、规律,如节奏、次序、韵律等等掌握、熟悉、运用,使外界的规律性和主观的合目的性达到统一,从而产生了最早的美的形成和审美感受。
在改造客观世界中达到自己的目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在感性结构(劳动活动本身)中得到统一时,就产生情感愉快,这便是最早的美感。
在原始的生产劳动中,人们为了生存便模仿飞禽走兽捕食将他们搏斗的动作作为打斗之法与自然中的猛兽斗争,于是,原始的武术在自然条件下被创造形成,后来人们把这些动作中比较成功和优美的招式在狩猎前的祭祀活动及闲暇活动中进行表演交流(武舞),表演者获得了一种自豪感,而欣赏者不仅从中得到了技击之法,还得到了美的享受。
论美学在武术教学实践中的重要性
论美学在武术教学实践中的重要性
美学是一门研究美的学科,它涉及对艺术、审美、美学理论、审美观念、审美行为和美学价值的研究。
在武术教学实践中,美学的重要性也是不容忽视的。
首先,美学在武术教学实践中可以提高教学效果。
武术是一种非常有趣的运动形式,它可以培养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力量、灵活性和耐力。
美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武术的内涵,更好地把握武术动作的审美,更好地表现武术动作的美感,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其次,美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武术不仅是一种体育活动,更是一种艺术,它是一种融合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艺术表现形式。
美学的运用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武术的文化内涵,更好地把握武术动作的审美,更好地表现武术动作的美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后,美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学习武术不仅仅是一种体育活动,更是一种艺术,它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审美能力,提高审美水平,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从而使学生对艺术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总之,美学在武术教学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因此,在武术教学实践中,应当重视美学的重要性,加强美学教学,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武术的文化内涵,更好地把握武术动作的审美,更好地表现武术动作的美感。
试论武术与体育美学
21 年 第 6 02 期
试论武术与体育美学
单 昭麟
( 南京航 空航天 大学金城学院, 江苏省 2 1 5 ) 1 16
摘
要: 本文采 用文献资料的方法, 美学的角度分析 了武术套路运动与体 育美学的构成、 从 武术的产生发展和体 育美 学的建立。从美
在客观上给观众带来美 的欣赏。 武术套路的演练会在运动的过程中表现出形体 的美。武术套 武术在我 国有悠久的历史 , 的产生 , 它 缘起于我 国远古祖先 的 路种类很多 ,风格各异 ,因此武术运动动作 在演练过 程中有慢 有 生产劳动 。人们 在狩猎的生产活动 中 , 逐渐积 累了劈 、 、 砍 刺的技 快 。如太极拳 , 其势如行 云流水绵绵不断 ,动缓则缓随 , “ 迈步如猫 能。 这些原始形态 的攻防技能是低级 的, 还没有脱离生产技能 的范 行 ”能使人感 到动作轻松 、 , 自然 、 畅。 舒 从另一方面讲 , 武术动作的 畴, 却是武术技术形成的基础 。在原始群居时代 , 严酷 的生活条件 拳一脚或者是一个腾空 、 一个旋转等等 , 给人的视觉上构成了各 使人们增强 和改善 了 自己的体力和智力 , 改进 了武器。 从技能上也 种运动的轨迹 , 这些轨迹形成 了优美的空间变化 。 各种线路和方向 构成 了一整套的武术套路 。 这种千变万化 、 瞬息 生辉 、 稍纵 逐 渐形成 了总结经验和积累方法的意识 , 而这些有意识的活动 , 便 的变化 , 是武术 的萌芽 。 进入原始社会后期 氏族公社时代 , 经常发生部落战 即逝 的线条排列与组合都能给人以强烈 的美 的享受。 争, 促进 了武术的萌芽。 武术成形于奴隶社会 时期 。 夏朝建立 , 经过 技术 、 战术美是运动美重要 的一点 , 这一点在武术 中表现得非 连绵不 断的战火 , 武术也进入 了一个新 的发展 阶段。 商周 时期 出现 常深刻 。 武术技击在不断的发展 , 无论是拳术 、 各种 器械 、 各种对练 了青铜铸造的兵器 , 在这时期 , 剑的制造及剑术都得到 了空前 的发 套路 ,在武术的技击过程 中所表现出来的对抗也变得越来 越巧妙 展。 及至春秋 战国时期 , 武术 的格斗技能在军 队和 民间得 到重视和 化 。 在有效和合理 的技击法则的规定下 , 技击逐渐表现出一种对美 从健身和艺术的要求 出发及体现其精 神美 的内涵 。 现代武 迅速发展。另一方面 , 武术也逐渐向娱乐表演方面发展 。 武术成 了 的追求 , 术中的技击法则在其 内意上仍保留了实用技击价值 的精髓 ,而在 社会 主义体 育事业 的一个组成部分 。在 国家体委 和中国武术协会 其外行上进行了提炼 、 创新 和必要 的修饰 , 使之不仅符合技击的原 的领导下 , 武术得到了蓬勃 的发展 。 2体 育 美 学 的 建 立 . 则, 更能体现 当代体育的竞 技精神 。 . 美学 的历史 源远流长 ,美学起 源于两千 多年前 的古代奴隶社 2 身体 美 会, 但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 产生得较晚 。 体育和美 , 自古 以来 身体美是在运动 的过程 中所表现 出来的 ,武术能更好地展示 就是说身体素质 、 机体 良好的生理和心理状态综合显示出的 就紧密相连 , 但将体育作 为美学 的一个应用研究领域 , 产生 出比较 出来 , 身体美不仅包括人体 的主要方面即人体美 , 而且还有许多人体 抽象的理论 , 已经到了 2 0世纪下半叶。真正将体育美作 为一 门独 美。 立的科学进 行研究 ,在我 国只有二十多年的历史 。上世纪八 十年 美涵盖 的内容 。 身体美是有层次地贯通于生命整体 的美 。 在武术的 代 ,第一批体育美学论文发表后 ,中国便有了真正的体育美学研 运动 中,最能表现身体美 的是运动 中所显示 的柔韧性 及灵敏 、 力 究, 逐步经历 了构建理 论体系阶段 , 及和发展阶段 , 普 到现在正 向 量 、 速度等能力 。 在进行武术 运动 时, 人体各部位“ 一动无有不动” , 着深化理论研究 和应用研究阶段的方 向发展。体育美 是体 育活动 几乎都参 于运动 , 使人 的身心得到全 面锻炼 。对人体外 部而言 , 能 强筋骨 , 壮体魄 ; 对人体内部 而言 , 能理脏腑 , 通经络 , 调精 中形形 色色的审美对象 的综合概括。体育的萌芽, 均植根 于此 。随 利关 节, 着 生活物质 的逐渐丰 富, 余暇时间 日 益增多 , 一部分身体活动具有 神。 了游戏 的性 质, 成为娱乐的手段 , 美亦随之产生。体育 美也 是伴 随 武术 的身体美还 表现在武 术运 动中武术造 型所 表现 的姿势 着体育实践 的发展而发展 的。 原始社会武术萌芽时期 , 体育美就蕴 美 、 目之间的神韵美 以及身体的动静起伏之美等等。 眉
武术动作中美学论文
论武术动作中的美学摘要:武术具有健身性、技击性、艺术性,其实用功能与审美功能相统一的根本特性,而它所具有的美学特征主要是通过动作姿态、劲力、节奏、精神、造型等特有的要素显示出来,美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武术学习中,我们会通过理论学习,形体美的培养,音乐融入、语言、心理美的培养等有效途径,将美学渗透到武术中,更好地得到育人功能。
关键词:武术美学艺术前言:早在1884年马克思就曾提出“劳动创造了美”的科学命题,并且指出:“人也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物体形态”。
美是人类社会活动实践的产物,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美学是学生在校学习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武术学习中,如何充分利用武术所具有独特的美学特征的优势,去培养我们当代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感受、鉴赏和创造美的能力,塑造我们的形体美、行为美、语言美、心灵美,是一个值得认真探讨和研究的课题。
一、美育的性质与武术美学的根本特性美学就是审美和美感方面的学习,目的就是培养和提高青少年对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鉴别、欣赏和创造能力,再通过演练艺术从而陶冶其思想情操,提高生活趣味,使我们在思想上全面健康地发展。
上体育课的特点就是寓教于娱乐之中,它不是单一靠理论上的理解,而更多是靠人体形象、音乐旋律、动作节奏,体育精神影响教育者,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审判情趣。
人体美,即体形健美,是美之精华,是最自然、最基本的美。
因此,形体美是人类最崇高的和被热切追求的目标之一。
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祖先们也是崇尚形体美,崇尚力量,崇尚英武,孔子主张“尽善尽美”,墨子也讲“善美”。
武术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中丰富和发展起来的一项宝贵的优秀文化遗产,它凝聚着中国哲学的智慧,美学的意境,艺术学的神韵,文化学的精神,这些极大地丰富了武术自身的文化形态,使武术最终成为一种相对稳定、独立和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艺术文化体系,它所具有的健身性、技击性、艺术性三位一体的综合特性,使它同时也具有了强烈而鲜明的精神表现性和艺术审判价值,以及各民族的民众之中,长期被接受,尤其是深受我们学生的喜爱,并得以极其广泛流传,而且以它特有的魅力吸引了世界各地。
武术运动与美学谈谈武术运动中的意境美
体育风尚SPORT & STYLE武术运动与美学谈谈武术运动中的意境美文/彭思源摘要:武术运动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生活与斗争实践中逐步积累和丰富起来的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
本文从美学上来讲,它不仅具有形式美、生活(真实、本色)美,而且还具有意境美。
关键词:意境:美学;武术一、意境——形与神的交融意境是我国美学思想中的重要范畴。
它体现了艺术美。
在艺术创造,欣赏和批评中常常把“意境”作为衡量艺术美的一个标准,因为武术具有艺术性,同样也可把意境作为衡量武术运动美的一个标准。
意境是指艺术家审美体验、情趣、理想与经过提炼、加工的生活形象融为一体后所形成的艺术境界。
是主、客观相熔铸的产物,在武术运动中是指导形与神的高度统一。
二、武术中的形武术的形(外)是指手、眼、身、步等外在的形体活动,由于武术起源于长期生活于战争的结果,在原始社会,人类为了维持生存需要同野兽做斗争,从中不断学习和掌握了简单的攻防技能,而且出现了模仿动物动作的“百兽舞”其中有一些是“得所以利其关节,乃制之为舞”的“熊经鸟申”的体育运动,后来的“五禽戏”、“象形拳”即是这种运动的延续和发展。
三、武术中的神神在美学术语首先是指宇宙万事万物的现象及其本质、规律的不可知性。
《易。
系辞上》:“阴阳不测之谓神”《国术概论》中关于太极拳论中曾这样讲:“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
”“阴静阳动,阴息阳生。
”“阴阳相交,始生万物。
”《易。
系辞上》:“易有太极,使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这里的太极一是指派生万物的本质;二是指武术中的太极。
由于古人的科学知识贫乏,认识能力底下,对客观世界的产生、发展和变化就概而言之为神,当然武术也不例外。
其次,是指人的精神,包括知、虑、情、性四个因素,而在武术中则是心、神、意、气等内在的心志活动和气息运行。
《国术概论》太极拳论中:“习太极拳者,应以养心,定性聚气,敛神为主。
关于武术的论文
关于武术的论文中国武术的文化特征与发展前景(1)摘要:中国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和独特的表现形式,具有哲理性、技击性、健身性、娱乐性等文化特征,正以优秀的民族文化形式走向世界。
关键词:中国武术文化特征哲理性技击性健身性娱乐性发展前景引言: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一项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具有独立体系和多种社会功能的运动项目。
武术也是东方文化的一颗灿烂的明珠。
目前,中国武术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的传播,已成为世界体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中国武术的文化特征中国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和独特表现形式,一方面跟中国的古典哲学、政治伦理、军事思想、文化艺术、医学理论、社会习俗等等互相联系,相互作用,共同组成绚烂多姿的中国文化整体;另一方面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整个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
武术的文化特征,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哲理性中国武术是最富有民族文化特色的体育项目。
它的指导思想是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哲学思想,因此哲理性很强。
天人合一的观念是道家哲学本体论的一种表现。
认为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人应顺乎自然才能获得生存与发展。
天人合一思想给中国传统哲学带入了一系列的合一,如形神合一、主客合一、理气事一……(周继旨:《论中国哲学史上天人合一思想模式的形成》,见《论中国哲学史》,浙江人民出版1985年版),也为中国武术打下了思想基础。
首先,武术练功是把人作为一个整体来训练,讲究内练精气神,外练筋骨皮,内外合一,形神兼备。
而且,把人放到自然中去,把人的运动同周围环境密切联系起来。
武术练功要求按不同的季节、时辰、时令等,根据自然界和人体机能的变化,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达到练功的目的。
如孙福全《八卦掌》借助天地之气候形式法,《少林八卦五行功》按季节不同练不同的功法等。
此外,从天人合一思想引发出圆与空的观念,是人对天地自然特色的领悟,因而也是动功最佳方式与境界。
圆则灵活多变,空则轻灵无阻,圆而又空则做到活泼自如,循环不息。
武术套路运动的美学特征与艺术性论文
武术套路运动的美学特征与艺术性论文武术套路运动的美学特征与艺术性论文武术运动发展至今,经历了许多年的变迁和发展,从单一的强身健体逐渐发展到现在的武术套路型运动,在武术套路运动中开始讲究美学特征和艺术性,让越来越多的学习者在强身健体中发挥出武术元素里面的各种功能价值,从而适应21世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个市场的强大需求。
笔者就武术套路运动的美学特征和艺术性进行了研究和探索。
1.武术套路运动的特点在古代社会中,劳动人民经过长期的打猎和征讨生活,在这些活动中慢慢开始掌握了一些自我保护和输赢的一些技巧。
这些技巧伴随着社会的逐渐发展,在各种各样的文化感染下,开始产生了异议,部队中开始将这种技巧进行总结和完善为战场上的对战,广大群众将这种对战方式进行了小范围的学习,市场上逐渐开始了各种各样的对战方式即武术运动开始流行。
明朝时期中有一位非常厉害的战将,他将这些民间$传的对战方式进行了一系列的汇总和总结,根据战场个士兵的实际情况和对谁情况,制定出了一琴禹合士兵的对战方式即武术拳击运动,存不同的场合有着不网的尚_套路和方式,这些拳击运动讲究的是快、稳、准。
这种拳击方式在当#战场上使用效果很好,使每个士兵在打仗的同时也学会了应对各种攻击和保护自己的各种拳击方法。
最后经过各种学者的切磋和完善,这些拳击运动经过一系列的组合,开始形成了有步骤式的武术拳击方式。
古代武术运动通过了各种各样的历史演变,将刚开始武术的防护功能逐渐发展到了保家卫国的拳击运动方式。
这种拳击运动经过一系列的发展和演变,逐渐形成了武术夺路运动。
这种群术套路运胁为以后学有硏究中圉稗本套路垮动昀美学特征和艺术性提供了很好的作用。
由此可见,古代社会中的武术套路是都是由许许多多个简单动作组成的。
这些简单动作大概可以分为这几种跳跃型、保持高度平衡型、各种滚翻类型及由各种手势、手法、步型、步法等元素组成的各种类型拳击运动的基本简单动作等。
这些简单式的动作进行组合动作就开始形成了武术套路运动,武术套路运动也开始逐渐形成。
美学在武术散打运动中的应用
美学在武术散打运动中的应用[摘要]中华武术,源远流长。
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生活与斗争中逐步积累和发展起来的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具有广泛社会价值和民族文化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
本文通过对散打的运动技术、动作节奏以及运动主体所表现的精神状态的分析,说明竞技对抗项目也蕴涵着各种美的规律。
[关键词]散打运动体育美美学美的价值1、竞技对抗项目蕴涵美的规律中国武术按其运动形式可分为套路运动和搏斗运动(散打、推手、短兵)。
长期以来人们对套路运动中的美学规律研究的比较多,从外、形和内、神,以及动作的结构、名称、节奏等方面都被探讨并接受。
散打作为中国武术的另一种运动形式,近年来倍受人们关注,但人们从实用、实战的角度分析讨论的较多,这可能和套路的表演性截然来同,散打这种强对抗性项目突出的是竞技性。
然而,散打中的实用动作也蕴涵着技术美、节奏美以及表现出的精神美等等。
美学和体育自古以来就紧密相连,与体育测注重在人的”身”的方面的锻炼相对应,美学注重人的”心”的培养。
美学是一门比较年轻的学科,与哲学、文艺学、伦理学、历史学以及其它学科相比产生较晚。
因而体育美学的产生是体育运动发展和人们对它认为深化的结果,并随体育的发展而发展。
体育美是形形色色的体育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美的总称,就像艺术美是各类艺术作品之美的总称一样,体育美是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之美。
可以说体育美是人的本质力量在自身的直接展示,是人的本质力量在自身的”复现”和”确证”。
作为从属于体育又高于体育的中国武术散打,在其竞技比赛过程中,随着人们搏斗技能运用的巧妙化,在有效和合理的技击法则的规范下,竞技同样能唤起人们对散打运用”美”的追求,体现散打精神”美”的内涵,在运动中强烈地表现出人类征服自身,超载自我。
2、美在散打运动中的体现人们在生活中天天遇到美,经常感受美,动辄评论美,这些都使人们得出一个结论:劳动创造了美。
作为起源于劳动的体育,追求的目标和动力是美,同时也创造着美。
浅析中国武术文化中的美学
浅析中国武术文化中的美学第一篇:浅析中国武术文化中的美学浅谈中国武术文化中的美学摘要: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自古以来,人们都在不断的追求美。
中国武术文化博大精深,将美学完全融入其中,本文主要通过对武术中的形体美、技艺美、造型美、协调美、节奏美、武德美、语言美、意韵美的介绍来浅析中国武术文化中的美学。
关键词:武术文化美学审美我从小就喜欢看武侠片,其中少林寺、少林小子、醉拳等更是百看不厌,吸引我的不仅仅是里面的故事情节,更重要的是里面的武打动作融入了武术文化中的美学,让人在欣赏的时候如痴如醉,经过一段时间的欣赏学习和老师的讲解,我对武术文化中的美学又有了新的认识,美是人类社会活动实践的产物,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产生、随着社会实践活动的深入而发展的。
人类通过自身的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创造出了一个拥有辉煌灿烂的文化的美的世界。
武术之美,更是如此。
一、武术文化的外在美 1.形体美。
形体美以其匀称的体态和柔和的线条,以形动人,以情感人,成为大自然中最为完善的一部分,标志着人体的健康和尊严。
因此,形体美是人类最崇高的和被热切追求的目标之一。
武术项目十分讲究动作姿态,如长拳展现的是一种姿态舒展、动作灵活、快速有力、节奏鲜明,并包括窜蹦跳跃、闪展腾挪、起伏转折等动作和技术的拳术。
长拳动作除了要体现攻防技术外,还要讲究骨法,动作要求规格,姿态优美。
如拳谱中所要求的“五体称”,即四肢与躯干五条线要像写字一样,结构匀称、工整,或撑拔张展,或勾扣翘绷,无一处松软,充满骨力,呈现健美之势。
2.技艺美。
武术技法要求:“轻似随风絮,重若千钧铁”。
“震脚”、“拍地”、“砸拳”等动作能使运动过程的轻、重之分明朗化,充分体现了轻、重的对比关系,鲜明地突出“重”的因素,在短暂的停滞后,如同打开闸门奔泻而出的洪流一样,很快就促成运动状态和节奏的转折变化。
套路里由于各种动作的先后衔接,其中不乏轻、重,或是重、轻之对比。
轻重相间,构成了此起彼伏、铿锵有力的运动节奏。
关于武术论文(共五篇)
关于武术论文(共五篇)第一篇:关于武术论文对武术的感想跟着老师学习武术一学年了,我有许多的深刻的感触。
同时,我也在这一学年里受益匪浅。
记得上学期的开学初,我是抱着好奇心选报的武术课。
当时我在想,大学里的武术是怎样的,都教些什么,有么有意思呢?印象中的第一节武术课,让我久久不能忘记。
虽然那时第一节课老师并没有教任何关于武术的,但他在跟我们述说了上课的一些注意事项时,总有许多学生陆陆续续过来问那个课是在哪上,这个课在哪上,不断的打断老师的说话。
奇怪的是,老师的脾气竟是那般好,那样有耐心。
他对每个来问的学生都尽所知的详细解答,而且一脸微笑,像那天的阳光一样明媚。
这便是他给我上的第一节大学体育课,至今没有忘记。
这一学年里,我们的武术课学的是拳法。
不过,一个刚,一个柔。
第一学期,学的是五步拳,这学期学的是太极拳。
以前,我对这些完全不懂。
印象中小时候对武术的看法便是电视剧里面的用于打打杀杀的各种招法,如降龙十八掌、葵花点穴手、七伤拳等等。
如今,知道武术也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有着健身、防身、修身养性的价值,内涵博大精深。
在课堂教学时,老师演示的五步拳和太极拳都是相当的好,尤其是他给我们演示太极拳,我觉得太极拳如此缓慢柔和的动作,跟他那温和的性情、孜孜不倦的教育我们很相似。
大概这便是太极拳所起的养性作用。
虽然经过一学期的学习,但我自认为我的太极拳动作没那么好,也没有那种柔和的感觉,还没有到养性的境界,只是单纯的按招式而动,看来以后要努力学习了。
武术教给我什么呢?有朋友开玩笑说:“学武术吖,不错。
可以防狼,也可以反防狼哦,哈哈……”我们第一学期学的五步拳是基本功吧,我学的也不扎实,对于防狼还是毫无用处的。
那么太极拳则更不适合说是用来防狼的。
如果真想防狼,个人觉得可以去学习散打,跆拳道什么的。
我也有向往去学习那些,可是知道真的去学,学有小成,铁定是很苦的。
那么整一学年,我从武术课里最受益的还是长了见识,学了两种拳法,丰富了个人情趣,老师也成为我武术学习的榜样——做到修身养性境界。
武术:力与美的结合
武术:力与美的结合武术,作为中国悠久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仅是一种自卫和攻击的技术,更是一种融合了力与美的艺术形式。
在现代社会,武术已经从实战技能逐渐演变为一种健身、修身养性的方式,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学习和练习。
武术的起源与发展武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最初是作为一种生存技能出现的。
随着时间的发展,武术逐渐分化出不同的流派和风格,如太极拳、少林功夫、咏春拳等,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技巧和哲学思想。
这些流派不仅强调身体的锻炼,还注重内在精神的培养,体现了中华民族“刚柔并济”的哲学思想。
力与美的结合武术之所以能够跨越千年而不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将力量与美学完美结合。
在武术的练习中,动作的流畅性、力量的爆发与控制、以及身体各部分的协调性都是极其重要的。
这种对动作精确度和美感的追求,使得武术不仅是一种防身技巧,更是一种视觉艺术。
武术的现代价值在当今社会,武术的价值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的战斗功能。
首先,它作为一种体育活动,对提高个人的身体素质、增强体力和耐力具有显著效果。
其次,武术训练还能培养人的意志力、耐心和决断力。
更重要的是,通过武术的学习,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哲学思想。
武术的国际化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武术也走向了世界。
许多国家的人们开始学习中国武术,国际武术比赛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这不仅促进了文化交流,也让更多人认识到了武术背后所蕴含的力与美。
结论总之,武术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它的魅力在于将力与美结合在一起,展现了人类身体能力的极限和美学追求的高度。
在现代社会,武术的价值和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范畴,成为了连接不同文化、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桥梁。
未来,武术仍将以其独有的魅力继续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武术与体育美学
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的方法,从美学的角度分析了武术套路运动与体育美学的构成、武术的产生发展和体育美学的建立。
从美学的角度揭示套路在演练过程中的美学意义,从节奏和神韵的角度探讨了体育美学。
又分别从运动美、身体美和精神美这三个方面谈到了体育美学在武术中的体现,提出了应将武术和体育美学相结合发展的切实可行的看法。
关键词:武术;体育美学;艺术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6-150-002
体育美是一种现实美。
在体育活动中,虽然有一些艺术因素,让一些艺术形式渗透进来,但不少运动项目可以像艺术表演一样供人们欣赏,但是从整体看,体育不是艺术作品,体育活动并非艺术创造过程,而是人类现实生活中的一种特殊的实践过程。
武术套路从其本质来讲,可以说是艺术的另类表现形式。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从武术的发展与美学的建立到体育美在武术中的体现,所表现出的武术套路的运动美、身体美和精神美。
一、武术的产生发展与体育美学的建立
1.武术的产生发展
武术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它的产生,缘起于我国远古祖先的生产劳动。
人们在狩猎的生产活动中,逐渐积累了劈、砍、刺的技能。
这些原始形态的攻防技能是低级的,还没有脱离生产技能的范畴,
却是武术技术形成的基础。
在原始群居时代,严酷的生活条件使人们增强和改善了自己的体力和智力,改进了武器。
从技能上也逐渐形成了总结经验和积累方法的意识,而这些有意识的活动,便是武术的萌芽。
进入原始社会后期氏族公社时代,经常发生部落战争,促进了武术的萌芽。
武术成形于奴隶社会时期。
夏朝建立,经过连绵不断的战火,武术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商周时期出现了青铜铸造的兵器,在这时期,剑的制造及剑术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及至春秋战国时期,武术的格斗技能在军队和民间得到重视和迅速发展。
另一方面,武术也逐渐向娱乐表演方面发展。
武术成了社会主义体育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
在国家体委和中国武术协会的领导下,武术得到了蓬勃的发展。
2.体育美学的建立
美学的历史源远流长,美学起源于两千多年前的古代奴隶社会,但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产生得较晚。
体育和美,自古以来就紧密相连,但将体育作为美学的一个应用研究领域,产生出比较抽象的理论,已经到了20世纪下半叶。
真正将体育美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进行研究,在我国只有二十多年的历史。
上世纪八十年代,第一批体育美学论文发表后,中国便有了真正的体育美学研究,逐步经历了构建理论体系阶段,普及和发展阶段,到现在正向着深化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阶段的方向发展。
体育美是体育活动中形形色色的审美对象的综合概括。
体育的萌芽,均植根于此。
随着生活物质的逐渐丰富,余暇时间日益增多,一部分身体活动具有了游戏的
性质,成为娱乐的手段,美亦随之产生。
体育美也是伴随着体育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
原始社会武术萌芽时期,体育美就蕴藏其中了。
随着体育的发展及其内容的不断丰富,人们便对体育赋予了愈来愈多的艺术色彩,并对体育实践中动作的优美、竞技者的体态神情、熟练程度和表演风貌等逐渐提出更高的要求,于是就出现了对体育审美的评价和艺术欣赏。
二、体育美学在武术中的体现
1.结构美
结构美是身体运动动作紧凑、连贯的美。
对武术而言,就是在武术的运动过程中所表现的动作舒畅美。
如著名武术运动员赵长军棍术,其速度像风一样快;缓则像鹰在天空盘旋;一旦动时又像长江大海滔滔不绝,一泻千里;静时如三山五岳,巍巍屹立。
他这种运用自如、高操控制自身与器械的能力,使动作的快慢相间、阴阳变化、一招一式的节奏处理,都恰倒好处,构成了套路动作的优美在客观上给观众带来美的欣赏。
武术套路的演练会在运动的过程中表现出形体的美。
武术套路种类很多,风格各异,因此武术运动动作在演练过程中有慢有快。
如太极拳,其势如行云流水绵绵不断,“动缓则缓随,迈步如猫行”,能使人感到动作轻松、自然、舒畅。
从另一方面讲,武术动作的一拳一脚或者是一个腾空、一个旋转等等,给人的视觉上构成了各种运动的轨迹,这些轨迹形成了优美的空间变化。
各种线路和方向的变化,构成了一整套的武术套路。
这种千变万化、瞬息生辉、稍纵
即逝的线条排列与组合都能给人以强烈的美的享受。
技术、战术美是运动美重要的一点,这一点在武术中表现得非常深刻。
武术技击在不断的发展,无论是拳术、各种器械、各种对练套路,在武术的技击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对抗也变得越来越巧妙化。
在有效和合理的技击法则的规定下,技击逐渐表现出一种对美的追求,从健身和艺术的要求出发及体现其精神美的内涵。
现代武术中的技击法则在其内意上仍保留了实用技击价值的精髓,而在其外行上进行了提炼、创新和必要的修饰,使之不仅符合技击的原则,更能体现当代体育的竞技精神。
2.身体美
身体美是在运动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武术能更好地展示出来,就是说身体素质、机体良好的生理和心理状态综合显示出的美。
身体美不仅包括人体的主要方面即人体美,而且还有许多人体美涵盖的内容。
身体美是有层次地贯通于生命整体的美。
在武术的运动中,最能表现身体美的是运动中所显示的柔韧性及灵敏、力量、速度等能力。
在进行武术运动时,人体各部位“一动无有不动”,几乎都参于运动,使人的身心得到全面锻炼。
对人体外部而言,能利关节,强筋骨,壮体魄;对人体内部而言,能理脏腑,通经络,调精神。
武术的身体美还表现在武术运动中武术造型所表现的姿势美、眉目之间的神韵美以及身体的动静起伏之美等等。
3.精神美
精神美,在武术中就是我们常讲的“精、气、神、武德”。
这就是运动中的精神美,强调在运动中表现出伦理道德高尚、意志坚强、情操的美。
武术运动员在完成动作的时候,善于巧妙地把全部精神彻底地贯穿于动作之中。
从外观上看,动作的变化只是形的处理,但运动员的精神活动也同时进行着,因为动作的变化之中跟随着眼神、气质,这就是所谓的“精、气、神”。
武术的精神美可以体现在训练或者比赛的过程中,有一句话说得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在武术的训练过程中运动员要付出多少汗水来换来那一分钟。
体育运动中运动员在展现技能的同时,所表现的良好社会道德,顽强拼搏和胜不骄、败不馁的优良品质,正与我们所讲的精神美相符。
三、武术与体育美学的结合发展
武术运动的美学特征以内在的精神气质为基础,以外在的技艺美为表现形式,是一种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特殊文化现象。
我们应该在体育美学理论指导下,在充分研究武术的美学特征的基础上,进而研究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和方法,让更多的人了解、学习武术。
再去研究如何来体现、突出武术的美,让更多的人去关心、热爱武术。
结论:在武术套路中谈论美学是非常必要的。
但是,在探讨武术美的同时,并非认为艺术是它唯一的特征。
由于武术在军事中特殊作用的逐渐减弱。
因此,人们的审美倾向更趋于它的艺术价值等方面。
特别是武术用美学价值来评定技术水平,这对武术套路的编排
和运动员的演练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所以,我们要不断丰富和发展武术这一传统文化的内容,使它充分体现东方体育文化的独特魅力。
因为有了武术,体育美学又拓宽了一个研究领域。
因为有了体育美学,人们更能够了解武术的美。
在武术和体育美学结合发展的道路上,相信武术会焕发出更加夺目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