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上学期《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教学反思二新人教版
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教学反思
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教学反思反思一: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导入比较成功,而且较新颖。
穿衣与温度的关系密切,学生都知道,并有亲身的体会。
因此设计了这样的引入:一位学生头戴披帽,身穿棉衣;另一位学生身穿单衣(或短袖衣服),分别出场,并做简单的介绍,自己来自什么地方,是什么样的气候,到了冬天会是什么样。
学生们看到皮帽、棉衣自然想到"冷",看到短袖衣,知道是气温较高,自然而然地因出我国各地气温有差异。
而且学生的兴趣一下子激发起来,自始至终贯穿全课。
如果学生表演才能好一些,会说几句东北话、广东话可能会更好。
小小的表演,可激发学生的极大兴趣。
2.学生的资料展示效果较好。
课前给学生布置了活动内容:搜集能反映出我国各地气温不同的资料,可用不同的形式反映出来。
有的学生找的是文字资料,如"冰清玉洁的哈尔滨""除夕之夜",通过文字叙述直接了解气温的状况。
有的学生拿来的是自己记录的几个城市的天气预报,有哈尔滨、北京、上海、广州(海口)10天的气温记录,并用表格形式展示出来,同学们一看,就能得出我国南北气温有差异。
有的学生向大家展示了自己制作的小课件,课件里有图片、有说明,通过不同的景观反映出气温的差异。
学生搜集、整理、展示资料,这是一个地理能力养成的过程。
课堂活动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对解决问题、动手实践的兴趣,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反思二: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教学反思俗话说不可能事事都达到完美,但是可以争取让事事都做到更好。
我这节课整体上来说是比较成功,当然同时也存在一定不足或者需要改进的地方。
做的比较好的地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导入以带学生旅游为突破口,贴近学生生活,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2.用丰富的图片资料,通过学生读图自己分析>总结规律破重点、简化难点。
如在分析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纬度因素时,先给出不同纬度海口、北京、漠河三个地方的纬度、太阳高度和昼长时间,让学生自己找规律,同桌互相讨论老师最后进行>总结,力求学生能学会、彻底弄明白。
教学《气候多样季风显著》片段及反思
教学《气候多样季风显著》片段及反思提问:我国南北跨纬度大不大?生:大。
提问:那么对我国各地气温有什么影响?生:低纬度地区气温高,纬度越高,气温越低。
师:对,所以我国气温受纬度的影响,南北气温差别大。
教师板书:“冬季南北气温差别大。
”师:除了这个原因,还有没有其他原因呢?出示“中央电视台寒潮预警图片”。
生:还有寒潮。
师:对,由于我国位于世界上最大的季风区,终年盛行两种季风,进入冬季,来自西伯利亚和蒙古的寒冷干燥的西北风在我国盛行,严重影响了我国北部地区。
师:那么大家想想看对我国南部地区为什么影响减弱?生:……师:由于我国地形复杂,西北风在南下的时候受到重重山岭的阻隔,达到南部风势减弱,气团温度回暖。
师生共同寻找我国冬季零度等温线——秦岭——淮河线,共同小结。
师:那么我国夏季气温怎么样?出示幻灯片:我国7月平均气温发布图,指导学生读图。
师:夏季太阳直射点位于什么地方?生:北回归线附近。
师:对。
对我国而言,太阳高度角变化不大,各地得到太阳的辐射差异小,高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较弱,但日照时间长,而低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小,太阳辐射强。
生:夏季我国南北普遍高温。
师:除上述原因外,影响我国夏季气温的还有其他因素吗?生:受夏季风的影响。
师:对,我国的季风区普遍受到夏季风的影响,这种偏南季风的盛行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季风区各地气温差异起到了调节作用。
指导学生阅读“我国冬季最冷和夏季最热的地方”。
让学生查找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以上教学过程是教学“气候多样,季风显著”一节时的教学片段。
教学中,我旨在通过教学达到以下目标:1、通过冬夏气温分布图,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的基本情况。
2、进一步理解我国季风显著的特点,以及地形因素,海陆位置对气温的影响。
在能力培养方面:通过对影响我国冬夏气温分布因素的分析提高学生阅读,推理地理事物的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力求通过运用学生已有的地理知识来推论和理解新的知识,从而由对知识的感性认识通过思维活动上升为理性知识,尽量让学生的新知识都能在已有知识结构中找到支点。
八年级地理上 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 教案2人教版
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气候显著Ⅰ教案一、教材分析: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点,它与人们的生活和我国的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
是培养学生智能,激发学生爱国情感的好素材,同时也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中国区域地理奠定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以下知识点:1、等温线、等降水量线的概念2、影响世界气温、降水分布的主要因素3、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变化与太阳直射点位置的关系。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以及降水分布特点。
2.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
能力目标:1.初步学会分析气温和降水特点的形成原因。
2.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和分析气候特征的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懂得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我国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特点及差异。
2.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1.有关气候图的分析判读。
2.温度带、干湿地区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3.季风气候的成因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五、教学方法:读图分析、观察对比等为主的教学方法。
六、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七、教学过程:(3课时)八、板书设计:第二章中国自然环境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气候显著一、南北气温的差异1、冬季南北气温相差很大2、夏季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不大3、我国温度带的划分九、课后反思:Ⅱ、学案1、学生课内必需的材料(1)冬至日下列三地的正午太阳高度、昼长时间概况(2)夏至日(6月22日前后)下列三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和昼长时间2、反馈练习练一练:①某某省某某②华北平原寒温带一年三熟寒温带某某③珠江三角洲中温带一年两熟中温带乌鲁木齐④塔里木盆地暖温带一年一熟暖温带某某⑤某某高原东部亚热带两年三熟亚热带某某⑥青藏高原西北部热带热带⑦某某省最北部高原气候区高原气候区某某⑧某某高原西部某某八、板书设计:第二章中国自然环境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气候显著二、降水的东西差异1、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二节《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 》(第1、2、3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
第二章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通过阅读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和东西干湿图,提高学生阅读和分析气候图的能力。
.教学难点:我国季风气候的基本规律及季风气候的影响范围,季风给我国带来的好处及不利影响。
课时:三课时课型:新授课导入新课:第一课时我们已了解了我国气温的南北差异、降水的空间差异及我国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划分与分布。
那么,从气温和降水两个主要因素来看,我国气候有什么特征呢?为何会形成这样的气候特征?这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何关系?它们各有什么优越性呢?同学们带着以上四个问题来学习。
我国气候有哪些特征?(季风气候显著,气候复杂多样)那么,什么是季风?季风与季风气候是一回事吗?学生答后,教师补充小结:季风是指一年内盛行风向随季节变换而有显著变化的风。
季风气候则是指一年内因盛行不同风向的季风而形成的气候类型。
那么我国的季风气候是如何形成的呢?三、季风气候显著引导学生观察《冬季风的形成图》(图2.19)、《夏季风的形成图》(图2.20),在引导学生回忆或回顾影响气候的因素有哪些?我国的海陆位置有什么特点的基础上,引导他们从图上观察出我国冬夏季风的源地、风向及海洋与大陆气压状况的区别后,进而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冬(或夏)季风从大陆吹向海洋,还是从海洋吹向大陆,为什么?学生读图、观察、思考、回答后,教师补充讲述:①冬季风从亚欧大陆内部纬度较高的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和蒙古高原一带,吹向低纬的太平洋、印度洋热带洋面,主要是由于北半球冬季大陆内部气温较低,气压较高,而热带洋面气温较高,气压较低,于是寒冷干燥的气流从大陆吹向海洋,从纬度较高的地方吹向纬度较低的地方,使沿途所经地区普遍降温,进一步加大了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的差异,这样就形成了干冷的偏北风(西北风、东北风)即冬季风。
可以说,我国南北受冬季风影响程度大小不同是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很大的主要原因之一。
②夏季风从低纬的太平洋和印度洋热带洋面吹向纬度较高的大陆内部,主要是由于北半球夏季低纬的热带洋面气温相对较低,气压较高;而大陆内部气温较高,气压较低。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气候》教学设计与反思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气候)教学设计与反思一、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我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和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我国气温的分布特征;阅读温度带分布图,说出我国温度带的分布,了解它们的划分依据,提高学生读图、分析、综合、比拟的能力,掌握分析气候特征的方法。
2.了解我国气温南北差异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了解不同温度带的农作物差异,渗透“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及差异。
2.教学难点:温度带与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三、教学策略依据课标要求,在学生已有知识根底上,引导学生阅读并分析地图。
以启发式教学为主,以问题推进学生的学习,理论联系实际,逐渐形成地域地理学习的策略与方法。
四、教学打算1.教师打算: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打算:依据教材的导学问题自学课文、绘制中国轮廓地图备用。
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情景设置教师:同学们,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中国的地形和地势,了解了地形和地势影响我们的生活,下面的故事也展示了一些自然环境对我们生活的影响,请大家观看图片,说出图片中人们的生活主要受到哪些自然环境的制约?学生:〔读图片,思考生活中的地理现象。
〕教师:刚刚看到的这些现象都是受什么因素的影响呢?对,就是气候。
那么从今天起,我们就来学习影响我国自然环境中的第二个要素,来了解中国的气候。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切入主题,引发学生兴趣。
)讲授新课──读“我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我国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描述我国1月和7月气温特征教师:之前我们已经学习过有关气候的一些根本知识,气候包含哪两个根本要素呢?学生答复预设:气和气降水。
教师:今天我们就先来学习中国的气温。
说到我国的气温,小明是深有体会,他每年冬天都要从海口回哈尔滨老家过年,体验沿途的气温变化,服装也从短袖一点点加到了羽绒服。
有了这样的经验,他暑假打算回哈尔滨的时候,就有备而回,也带了羽绒服。
可是他这次却有了不一样的感受。
八年级地理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教案新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气候的特点,理解气候多样、季风显著的原因。
2. 培养学生阅读地图、分析地图的能力,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使学生认识我国气候类型的分布,加深对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气候类型的分布,季风气候的特点。
2. 教学难点: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气候多样性的成因。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气候多样、季风显著的原因。
2. 利用地图分析法,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气候类型的分布。
3. 运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深入了解季风气候对我国农业的影响。
四、教学准备:1. 准备教材、地图、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资源。
2. 安排学生预习相关内容,了解我国气候的基本情况。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气候特点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我国气候的特点。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我国气候类型的分布。
3.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分析气候多样、季风显著的原因。
4. 地图分析:引导学生阅读地图,找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5. 案例分析:以我国南方地区为例,分析季风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气候多样、季风显著的原因。
2.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气候多样性的成因。
3.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讨论季风气候对我国农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我国气候类型分布和季风气候特点的掌握情况。
2. 分析学生练习题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气候多样、季风显著原因的理解程度。
3. 关注学生在案例分析中对季风气候影响的认识,以及对应对措施的思考。
七、课后作业:1. 请学生总结我国气候类型的分布及特点。
2. 让学生收集有关季风气候对我国农业影响的资料,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初中地理_季风气候显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季风气候显著》教学设计I、教材分析:季风气候显著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点之一,它与人们的生活和我国的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培养学生智能,激发学生爱国情感的好素材。
本节内容是对前面所学的我国气温与降水的总结与深化,为进一步学习中国的区域地理打下基础。
II、学情分析:本班班风比较好,学生学习气氛浓,掌握了一些气候的基本知识,在刚刚学了我国气候复杂多样的特征之后,再来学习本节课知识,已有相应的知识基础,难度应当不大,但季风的成因及活动规律还是本节课的难点。
III、教学目标:⑴知识目标:了解我国季风气候的影响范围、特点以及季风带来的利弊。
⑵能力目标:通过读冬夏季风图、各地气候曲线和降水柱状图,提高学生读图能力,从中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比较等能力;掌握分析气候特征的方法。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评价季风气候对人类活动产生的影响,逐步树立辩证地看待问题的观念。
通过对季风的学习,帮助学生初步树立防洪抗旱的意识。
IV、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我国季风气候的活动基本规律及季风气候的影响范围,季风给我国带来的好处及不利影响。
难点:季风的形成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V、教法分析:1、利用书本及网络进行自主探究式教学:在教学中,利用书本自学,通过网络解疑,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励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探究,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地理实践能力。
2、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方式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又能增强学生竞争意识,提高参与各种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3、多媒体辅助教学:制作地理课件,将文字、图形、动画等媒体综合在一起,创设直观性与探索性相结合的教学情境,以强化教学的直观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VI、学法分析:1、通过看投影,培养学生从各种地理图像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2、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掌握比较、分析、综合等科学的探究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互动能力,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与探究。
八年级地理中国的气候教学反思
八年级地理中国的气候教学反思地理的学习有利于同学们了解和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关于八年级地理中国的气候的教学反思有哪些呢?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八年级地理中国的气候教学反思,希望会给大家带来帮助。
八年级地理中国的气候教学反思(一) 本节课主要的思路:首先由天气与气候的关系引入气候,再从气候的两个最基本的要素(气温和降水),进入到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我国气温、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与成因的分析,最后由气温与降水的综合特征总结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一、复杂多样;二、季风气候显著。
三、多特殊天气;四、多旱涝灾害。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导入,让学生知道,原来知识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在课堂上,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运用了多媒体教学。
在这节课上充分利用地图,让学生读图,识图。
善于对地图的运用,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从课堂效果看,我感觉导入顺畅自然,重点难点突出,语言表达流畅,整节课结构紧密,知识传授严谨,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分析与引导上做了适当的设计,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听课兴趣,学生学习气氛好。
这节课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导入,让学生知道,原来知识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在课堂上,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足之处:一些活动课题学生参与的不够充分,活动气氛需要加强.学生发表意见时,学生的个体作用发挥的不够好,不能照顾到更多的学生,有些问题应该放手让学生研究,给学生更大的探究空间。
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加强对学生的培养。
今后的努力方向:学生读图、识图、分析与运用地图的能力及从地图上获取信息的能力还是比较弱,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加强指导学生读图培养学生从图上获取信息的能力。
八年级地理中国的气候教学反思(二) 本节课主要的思路:首先由天气与气候的关系引入气候,再从气候的两个最基本的要素(气温和降水),进入到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我国气温、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与成因的分析,最后由气温与降水的综合特征总结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一、复杂多样;二、季风气候显著。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教案教后反思优秀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教案教后反思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我国气候的复杂多样性,以及季风气候的特点。
2.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气候的复杂多样性,季风气候的特点。
2.教学难点:季风气候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地图,引导学生观察我国地理位置,提出问题:“我国的地理位置对其气候有何影响?”2.讲解我国气候的复杂多样性(1)展示我国气候类型分布图,让学生直观感受我国气候的复杂多样性。
(2)讲解我国气候的四大特点: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明显、高原气候独特、气候复杂多样。
3.讲解季风气候的特点(1)展示季风气候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季风气候的分布。
(2)讲解季风气候的成因及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4.案例分析以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季风气候为例,分析季风气候对该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
5.课堂小结四、教后反思1.课堂效果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我国气候的复杂多样性和季风气候的特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参与度较高。
2.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案例分析等方法,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我国气候特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学改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优化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4.教学感悟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进步的过程。
作为教师,我们要关注学生的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地理知识。
五、教学延伸1.课后作业(1)熟记我国气候类型的分布。
2.课外拓展(1)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
(2)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考察,观察当地的气候特点。
3.家长沟通向家长介绍我国气候特点,让家长了解地理学科的重要性,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成长。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地理观念,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为他们的未来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初中地理_季风气候显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地理_季风气候显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第二节:《季风气候显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运用中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图,掌握冬、夏季风的特点,识记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2、运用东部地区雨带推移示意图,了解季风对我国东部地区降水的影响。
3、运用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和各地降水量柱状图,概括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季节分配特点。
教学重难点 1.冬夏季风特点2.降水的时空分布及影响因素教学方法小组合作、角色扮演、读图指导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目的新课导入展示目标观看视频:不同的降水导致的地表状况,生活中大家都感受过冬季风和夏季风,说说你对他们有怎么样的认识?教师出示学习目标冬季风:寒冷夏季风:湿热学生齐读创设情境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切人,引发兴趣明确任务自主探究问题1:冬夏季风各有怎样的特点?明确学习任务进行小组合作明确任务后学生学习的目标性更强大问题2: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任务3: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小组展示评价归纳任务一展示:教师组织学生“自述”任务二展示:学生分角色表演冬夏季风,并说出冬夏季风活动对我国东部地区雨带推移和南北方雨季长短的影响学生说出:我是冬季风,发源于?方向?特点?做好对比分析学生分角色表演季风活动稳定和不稳定学生看图找400毫米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探究出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以自述的小游戏进行,有助于学生的参与和理解指导学生读图,教会读图方法任务三展示:教师引导学生读中国降水量分布图找到400毫米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再结合广州武汉、兰州、乌鲁木齐、年降水量柱状图找出空间分布特点再读降水量状图找出时间分布特点。
整合知识回顾目标以影响降水分布的因素来整合本节课的知识点学生思考影响降水的因素以问题的形式整合本节课所学,效果较好知识树课题小结本节学习的内容与生活联系密切,希望能给大家的生活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反思回顾教学过程中用于巩固的习题再多一些就更好了。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学习地理的专业素养,而且也学会了小组合作。
季风气候显著_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二节中国的气候第四课时季风气候显著【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对图文资料的分析,归纳我国季风气候显著的特征、分析其对我国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在中国主要气候类型图的判读,利用图表练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总结我国季风气候特征,分析其对我国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了解气候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逐步形成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环境意识。
【重、难点】如何理解我国季风气候对我国的有利之处。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合作探究法【授课过程】复习旧知:通过两道练习题,回顾上节课知识一、新课导入:小游戏——《嘴巴吹气》,让学生感受风的存在及风的成因。
二、新课讲授(一)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多媒体展示: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地图,学生读图找出分界山脉。
学生作答后感受“玉门关”的位置,通过古诗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加深感受。
教师总结: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多媒体展示:影响我国的冬季风和夏季风图,学生读图回答问题1.冬季风的源地在哪里?盛行什么风向的风?有什么性质?2.夏季风的源地在哪里?盛行什么风向的风?有什么性质?学生作答,教师评价、总结,展示。
随堂练习:季风气候的成因,两道选择题,学生作答。
(二)雨带推移规律多媒体展示:播放动画——锋面雨的成因教师总结:夏季风的影响是导致中国降水时空分布不均的主要原因。
认识雨带推移的时间。
展示1:4-5月份雨带位置,(学生读图总结)展示2:6-7月份雨带位置(学生读图总结)引导学生找出梅雨发生的位置教师总结:梅雨主要出现在江淮地区,那么梅雨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影响?图片展示:梅雨的影响(图片)学生总结。
教师总结:利:带来丰沛降水。
弊:发霉湿度大。
情感升华:图片诗句赏析。
展示3:7-8月份雨带位置(学生读图总结)展示4:9月 10月雨带位置(学生读图总结)教师总结:北方雨季:开始迟结束早雨季短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迟雨季长教师总结:顺口溜记忆雨带推移规律:五月南岭六月长,徘徊一月雨茫茫,七八两北长伏旱,九月南撤十月亡。
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课《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教案
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课《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描述我国气候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能够分析我国季风气候的特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表和实例,培养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运用比较法,让学生了解我国不同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点。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气候多样性的认识,增强环保意识。
引导学生关注气候变化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我国气候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我国季风气候的特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难点: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及其在我国的分布。
气候变化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实例,引导学生回顾我国气候的特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我国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其特点。
3. 课堂讲解讲解我国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其特点,重点介绍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及其在我国的分布。
4. 实例分析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5. 课堂小结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四、教学策略1. 采用图片、图表等直观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运用比较法,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其分布。
3. 结合实例,让学生深刻体会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4. 注重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观点,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单元测试:在单元结束后进行测试,全面评估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资源教材: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材辅助材料:气候类型分布图、季风气候示意图、相关实例资料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教学课件七、教学进度安排课时:2课时(90分钟)第一课时: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其特点、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第二课时: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气候变化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八、教学反思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八年级地理上学期《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教学反思二 新人教版
《气候多样季风显著》
本节课在备课时因考虑到气候知识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
因此,授课方式主要采取教师问题引领和讲授为主。
引导学生归纳出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的不同。
之后又让学生学习“我国1月平均气温图”、“我国7月平均气温图”、和”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可以帮助学生轻松掌握我国气温的特点,更能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
“生活体验”与“说说不同温度带与人们生活和生产的不同”这两个题目的设计也是结合实际,让学生了解气温与生活的关系,反映了当前课改的提倡的“学习有用的地理”。
在阐述我国东西部干湿状况的差异以及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
这部分内容延续第一部分教材的编写特点,用等降水量线和干湿地区分布图,配以阅读材料和活动题的形式表现出来,并用正文简单描述结论。
与第一部分教材有所不同的是,干湿地区的差异可以通过植被的特点,甚至建筑形式的不同反映出来,因此教材在干湿地区分布图和活动题中配有我国不同地区植被和民居的景观图片,反映不同的干湿地区特点,旨在给学生感性的认识和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知识。
季风气候显著了解冬季风和夏季风的发源地,性质和影响,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知道季风区的灾害性天气。
对于季风气候的特点,很多老师觉得很简单,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同学们都有一些感性的认识,直接总结出来就行了。
但是这节内容主要通过读图以及数据表这些直观的图表数据来给一个定性的结论,这样既锻炼了同学们的分析图表的能力,也真正理解了季风气候的特点。
归纳气候复杂多样,了解气候的类型及特点,以及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教案与教后反思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教案与教后反思教材分析本章教材主若是介绍中国的自然环境特点:地形、气候、河流;本节要紧介绍中国的气候特点--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性气候显著,多特殊天气。
熟悉我国的气温的散布特点是学习了解我国气候特点及探讨其阻碍因素的的重要基础,广教版教材在这节内容的结构组织上,主若是分为四个部份:正文(即对我国冬夏气温的一个归纳:我国冬季南北气温不同大,南方温暖而越往北气温越低。
夏日南北普遍高温。
)、气温图(一月份和七月份平均气温图)、两个活动题(气温图的判读和讨论夏日南北温差小的缘故)和一段阅读材料(探讨冬季南北温差大的缘故)。
教材关于能力的训练是有打算有步骤的和具有较大的开放性的。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过天气与气候,明白气温、积温、气候要素、气候对人们生产与生活的阻碍等等,也已会看等温线图与气候图,在此基础上学习中国的气候,重点是看图分析,找出规律,并分析气温和降水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阻碍。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术:学生能够从实际生活动身,通过阅读等温线散布图,归纳出我国冬,夏气温散布特点,了解气温关于生活的阻碍。
进程与方式:把握阅读和分析等温线散布图的方式,培育学生取得和处置地图信息的能力。
通过新旧知识间的彼此联系,学会利用已有资料和知识简单分析地理现象。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育学生探讨性学习的爱好,使学生在学习进程中主动参与,乐于探讨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依照以上关于教材的分析,我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信为:我国冬夏两季的气温散布特点。
本节的教学难点那么是阻碍我国气候的要紧特点的要紧因素;结合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基于对课程标准理念的落实及教学内容等实际情形确信本节课的教学三维目标教学进程一、情景导入人们外出旅行时,最关切的一个问题确实是天气。
我国各地域的气候如何,在何时到何地去旅行好呢?等咱们学完这一节就会解决那个问题。
二、师生互动、学习新知识(一)、中国的气温一、对照五个城市一周来的天气状况,并说明他们的天气状况与纬度位置的关系。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气候多样性季风显著教学反思新人教版
气候多样性季风显著这节课的内容是七年级地理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的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的第一课时。
“南北气温的差异”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掌握是学习“东西干湿的差异”、“季风气候显著”、“气候复杂多样”等知识的前提和基础。
教学的主要内容有两个方面:1、我国冬、夏气温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2、温度带相关内容。
这节课的知识和技能目标有三个:1、知道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及形成原因。
2、通过阅读等温线图,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温线分布图的技能。
3、通过阅读我国温度带划分图,了解我国各温度带的范围及对人们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本节课重点是我国冬、夏气温的分布特点及成因和我国主要温度带的分布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难点是有关“等温线图”和“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图”的分析判读。
另一个是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的形成原因。
这节课的成功之处有:导入顺畅自然,重点难点突出,语言表达流畅、整节课结构紧密,知识传授严谨,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分析与引导上做了适当的设计,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听课兴趣,学生学习气氛好。
这节课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导入,让学生知道,原来知识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在课堂上,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在这节课上充分利用地图,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认真组织读图,识图,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重视学生活动,当堂训练重视,充实。
注重多元评价。
有头有尾,课堂完整,体现六有。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引入很新颖,但效果不好,主要是语言表达不到位;对教材的把握要加强;重点内容可板书;绿洲农业应拓展;东北三省北部湿润地区应先讨论再讲述,调动学生积极性;课堂上涉及秦岭--淮河分界线的知识点时,应该联系其地理意义。
针对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今后的教学中会把成功的地方继续发扬,不足之处加强改正,让今后的课堂上的更加完美无憾。
1。
八年级地理上册《2.2 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教案(2) 新人教版
《2.2 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教学要求1.通过阅读等温线、等降水量线分布图,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以及降水分布特点,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
初步学会分析气温和降水特点的形成原因。
2.了解我国温度带及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划分地区等,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我国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性。
3.了解我国的气候特征,培养学生分析气候特征的技能。
使学生明确气候也是一种资源,而且是我国非常丰富的自然资源,但同时我国也是灾害性天气频发的国家,所以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结构分析本章教材主要介绍中国的自然环境特征,各节内容都是围绕这一主线展开,本节主要介绍中国的气候,教材在编排上也注意突出中国的气候特征。
气候特征可以通过其基本要素──气温和降水的特点反映出来,要了解气候特征首先应了解气温和降水,而且气温和降水的分布及特点是学习中国地理的基础知识,掌握这些知识,有利于理解各区域地理环境和农业生产上的差异。
基于以上考虑,本节教材在结构上主要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阐述我国南北气温的差异,以及结合这种差异和农业生产实际划分的温度带。
对于气温和温度带这两部分知识,教材通过阅读等温线图和温度带分布图,并配以阅读材料和活动题的形式呈现。
教材正文部分给出的结论比较简单,而在分析冬季气温分布时,却详细描述了等温线分布特点,以引导学生阅读1月等温线分布图。
教材的这种编排体现了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也体现了教材对学习过程的重视。
分析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则突出了学习的递进,教材正文部分的描述比较简单,主要是通过在活动教材中给出思考题,引导学生读图,从而总结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的特点。
对于温度带的学习,教材是通过读图指导和活动题的形式来引导学生学习的。
第二部分,主要阐述我国东西部干湿状况的差异以及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
这部分内容延续第一部分教材的编写特点,用等降水量线和干湿地区分布图,配以阅读材料和活动题的形式表现出来,并用正文简单描述结论。
第二节 《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第三课时《季风气候显著》教学反思
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第三课时《季风气候显著》教学反思>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第三课时《季风气候显著》教学反思上饶县清水中学卢国盛“季风气候“这部分教学内容是八年级地理上册一个重点和难点,季风气候与人们的生活和我国的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培养学生智能,激发学生爱国情感的好素材。
本节内容是对前面所学内容“我国气温与降水“的总结与深化,为进一步学习中国的区域地理打下基础。
如何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并用所学知识解释相关现象,对于学好以后内容知至关重要。
从这节课来看,我觉得成功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在这节课开始,我通过播放了自然灾害视频,引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课时,我要求学生阅读课本P38图2.19、图2.20,列表比较冬季风与夏季风的发源地、风向、特点及影响。
培养了学生读图比较能力。
三、小组讨论:1、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划分依据是什么?2、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致以什么山脉为界?3、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降水有什么不同?学生通过对3个问题的讨论分析,对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划分有了深刻理解。
提高了学生的读图能力,培养了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接着,利用课件演示动画“锋面雨形成过程“,并要求学生阅读课本P39材料“锋面雨“,结合图2.22,完成锋面雨是怎么样形成的?梅雨和伏旱发生在什么时间,是怎么样形成的?利用课件演示动画,形象生动,有利于突破难点。
五、在探讨我国季风气候的特征及其影响时,我进行了生活对接,让学生思考季风气候给上饶带来的影响。
——联系家乡实际,体现了“学习生活中的地理“。
引导学生亲身感受分析季风气候带来的影响,课堂效果较好。
六、最后,进行了课堂的进一步延伸。
季风活动正常的时候,对我们的生产、生活都能带来好处。
那么,如果季风活动不正常,会出现怎样的事情呢?培养了学生的发散式思维。
总之,本课时学生参与面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所获。
《中国的气候》八年级地理教学反思(7篇)
《中国的气候》八年级地理教学反思(通用7篇)《中国的气候》八年级地理教学反思篇1教后记本节课主要的思路:首先由天气与气候的关系引入气候,再从气候的两个最根本的要素(气温柔降水),进入到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我国气温、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与成因的分析,最终由气温与降水的综合特征总结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一、简单多样;二、季风气候显著。
三、多特别天气;四、多旱涝灾难。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导入,让学生知道,原来学问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在课堂上,表达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运用了多媒体教学。
在这节课上充分利用地图,让学生读图,识图。
擅长对地图的运用,培育学生的读图力量和分析问题的力量。
从课堂效果看,我感觉导入顺畅自然,重点难点突出,语言表达流畅,整节课构造严密,学问传授严谨,能依据学生的实际状况在分析与引导上做了适当的设计,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听课兴趣,学生学习气氛好。
这节课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导入,让学生知道,原来学问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在课堂上,表达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缺乏之处:一些活动课题学生参加的不够充分,活动气氛需要加强。
学生发表意见时,学生的个体作用发挥的不够好,不能照看到更多的学生,有些问题应当放手让学生讨论,给学生更大的探究空间。
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力量上加强对学生的培育。
今后的努力方向:学生读图、识图、分析与运用地图的力量及从地图上猎取信息的力量还是比拟弱,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加强指导学生读图培育学生从图上猎取信息的力量。
《中国的气候》八年级地理教学反思篇2本节课内容学问难度较大,趣味性差,理论性强,需要记忆和理解分析的比拟多,学好这一节不仅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根底,而且还要求学生具有综合分析问题的力量、识记力量和运用力量。
但我校学生合作意识差,惰性强,学习积极性不高,而且地理作为非中考学科,学生对地理课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课堂上参加意识较弱。
因此,为了到达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仔细研读了地理课程标准及解读,仔细把握教材,结合区里一题统领的原则,仔细设计问题,调控教学过程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很好地完了本节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地理上学期《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教学反思二新人教版
本节课在备课时因考虑到气候知识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
因此,授课方式主要采取教师问题引领和讲授为主。
引导学生归纳出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的不同。
之后又让学生学习“我国1月平均气温图”、“我国7月平均气温图”、和”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可以帮助学生轻松掌握我国气温的特点,更能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
“生活体验”与“说说不同温度带与人们生活和生产的不同”这两个题目的设计也是结合实际,让学生了解气温与生活的关系,反映了当前课改的提倡的“学习有用的地理”。
在阐述我国东西部干湿状况的差异以及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
这部分内容延续第一部分教材的编写特点,用等降水量线和干湿地区分布图,配以阅读材料和活动题的形式表现出来,并用正文简单描述结论。
与第一部分教材有所不同的是,干湿地区的差异可以通过植被的特点,甚至建筑形式的不同反映出来,因此教材在干湿地区分布图和活动题中配有我国不同地区植被和民居的景观图片,反映不同的干湿地区特点,旨在给学生感性的认识和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知识。
季风气候显著了解冬季风和夏季风的发源地,性质和影响,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知道季风区的灾害性天气。
对于季风气候的特点,很多老师觉得很简单,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同学们都有一些感性的认识,直接总结出来就行了。
但是这节内容主要通过读图以及数据表这些直观的图表数据来给一个定性的结论,这样既锻炼了同学们的分析图表的能力,也真正理解了季风气候的特点。
归纳气候复杂多样,了解气候的类型及特点,以及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