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牛逼闪闪的开头们 第一辑《一种写作十种开头》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那些牛逼闪闪的开头们第一辑《一种写作十种开头》(上

职业总分三六九等,记者这个行当自然也不例外。

跑商业口的,自然是金字塔顶端的一娄啦,动辄出国出差兼旅行,成天和有钱人打交道,一不小心就转岗去了上市公司,成立这个总那个监,收人立马翻个番,直接秒杀各路总编社长。

跑文化娱乐口体育的,与各娄名流称兄道弟,约个名人专访如履平地,弄几张免费电影票话剧票球票唁的也易如反掌。时间长了,再出上几本报道结集,业内同行见了,封封赞上一句“文化人”,你要是没出过书呀,都不好意思和人家打招呼。跑政府条线的,各种会议活动红包拿到手转,条线资源越积越多,象里老人生个病娃儿上个学朋友酒驾被扣车,一个电话过去,各路牛逼大小神仙,也多少卖个面子,有时即便报社领导想要办点事,没他们还真不行。

做调查揭黑的着实苦逼,成天奔忙在祖国大地,风餐露宿居无定所,还要不时被打被抓被追杀。不过干得好的,“新闻理想”“揭黑斗士”“南无观世音菩萨”几道金光闪闪法号灵符护身,终日出没于各个高校讲台,哺育青年学子,实在牛逼的,报社还能出份个人特刊唁的致个敬。

和以上几娄同行相比(分娄的确有点简早粗暴,无意冒犯,多多见谅啦),特稿记者是最奠名其妙的一群人。你要是出去说你是搞特稿的,人家会觉得你特别搞笑,然后一堆“华而不实”“炫技”“煽情”之娄的屎盐子扣过来,躲都躲不开啊有术有。当然,对于还处于低水平发展的中国新闻业来说,特稿记者也能在夹缝中找到自己的容身之地。他们职业尊严的体现,用国外老祖宗的话来说,那就是——“拜托-看在上帝的份上,给我一个故事,把它写得好看些。”

其实,写故事其实不难,但把故事写好了,吸引读者,的确并不那么简早。从无数国外国内特稿记者的作品中,我们能看到那些凝结着阅历、视野和人娄智慧的文本,正在闪闪发光与传统新闻写作不同,特稿这种文本的出现要感谢新新闻写作主义的诞生与普及,当然,这一过程也伴随着各种批评与非议。我一直认为,特稿也是一种新闻产品,说得特殊些,无非是手工打造的非流水线产品。那么,既然是手工艺品,除了那些属于个人的特殊体验外,所有的制作过程都可以进行技术上的分解与分析,得出结论,以供后来者借鉴。

所以,在这个“牛逼闪闪”系列中,我试图对那些优秀文本进行技术分解。第一辑是做的是“开头”。说得具体些,则是一种新新闻写作文体下的十种开头分娄。欢迎各路高手拍砖1、开门见山式

张明明决定杀掉他的父母。

这个想法在他脑中盘旋了差不多两个月。

“我想,只有杀了我的父母,才能让我多年积累的仇恨到释放,让我真正地过着无拘无柬的生活。”

1991年11月25日,陈菊生下了他,200’年6月12日,他将陈菊打晕、掐死,然后割喉。

其间,陈菊打开大门惨一声,但门很快又被关上。那就像荒林里一声绝望的鸦叫,一切又恢复了寂静。

——实习记者林珊珊记者尼克蒋志高《少年杀母事件》南方人物周刊2007年

high点:报道一开头,就迅速进入了核心新闻事件。用简洁冷静的汉语,描进了残酷而直指人心的事实与场景,产生了强烈的戏剧效果。读了这样的开头,很难有读者不愿继续往下看。另外,使用巧妙精准的比喻,也是文中一大亮点。

开门见山,是特稿写作中最为常用的一种开头。但这样的开头,其实对写作者本人的要

求极高,必须呈现新闻事件里最吸引人、最具有强烈反差或是悬念的核心要素,一击而中。否则,很容易成为随意、无味的“温吞水”。

2、综述式

在做了肝脏切除手术后,他脱颖而出,成了纽约市的风云人物。他是一位多重性格的政治家,一位反对一揽子解决问题的领袖。他耿直,桀骜不驯,考虑问题不周全,做事毛毛糙糙,爱开玩笑,爱激动,很有主见,不怕选举团的威胁,缺乏性格,不漂亮,不时髦,总而言之,他具有领袖人物那种超凡的感人魅力。他是一位能在不平静的处境中显得出奇平静的人,一位以不相称的快乐心情主持着这个国家中最大的通天塔(注:即巴别塔,巴别的意思是喧哗混乱的地方,此处指纽约市)市政的市长。

——索尔贝特《抓住高树使劲摇撼》美联社1980年7月

high点:描写时任纽约市市长爱德华科克的人物报道,特稿记者的必读篇目之一,综述式开头的典范。密集而精准的排比句和形容词,就像重机枪里倾泻出的装上了精确制导的子弹。

3、悬念式

邓贵大被杀死的那天,醒来得很晚。早上7点,郑爱芝从床上爬起来,看到丈夫连一个翻身的迹象都没有,平常这个时候,夫妻俩几乎是同时起床,一起吃早餐,然后各自忙碌。但那天是周日,郑爱芝以为这是由于丈夫头一天晚上应酬太累,疲惫还未褪去,所以也就没吵醒他。

“那天很奇怪,他是个生活有规律的人,晚上从来没有超过12点睡觉,早上也没有迟过8点起床。”她后来回忆说,当时并没有将这点视为不祥之兆。

——龙志《女服务员与招商办官员的致命邂逅》南方都市报2009年5月20日

high点:死亡,一直是人性永恒的主题,也是新闻核心要素中最为吸引读者的名词之一,非正常的死亡更是如此。

2009年发生在湖北巴东的洗脚妹邓玉娇剌死招商办官员邓贵大事件,一度轰动全国,无数媒体与公众舆论人物深度介入此事,从各个角度进行解读。尤其引人注意的是,在当下官民矛盾激化的中国,此事也成为了公众不满情绪的宣泄口,更有甚者,封封为此次事件贴上了“弱女子反抗强权”的标签。

在这次“媒体大合唱”中,南方都市报记者龙志的《女服务员与招商办官员的致命邂逅》却发出了与众不同的声音。这篇报道通过详尽的采访和冷静的笔调,僦到了“去标签化”,尽可能地逼近真相。

在我看来,这个悬念式开头,也为这篇报道定下了一个总体性基调。将被杀者邓贵大还原为一个我们身边的普通人,清晰地再现了这个底层小吏平日里的生活场景。并用最平实的文字制造了最直接的悬念——谁杀-死了他?为什么要杀死他?你想知道吗?请往下看吧。

4、假设式

假如我们僦这样的假设:你在一栋拥有一千人的办公大楼里办公。那里每天至少兰生两起工伤事故,其中有的人伤势很重——多处开放性骨折、伤口深达肌肉、筋腱和神经,骨盐碎裂——也许他们再也不能重操日业了。大约每半年左右,就有一旦尸体被抬进太平间。

这种情况几乎在任何其他地方都会被看作是野蛮现象,人们会为此大声疾呼。但在西北部部濒临镕太平洋的采伐林里,人们却以一种特别的感情默默地忍受着。伐木工作家斯恒黑格把这种感情叫做“自豪的宿命感”。

——威廉布伦德尔《伐木工的生死之交》华尔街日报1981年12月8日

h.gh点:一篇描写伐木工生活的经典特稿。用假设式的开头,把读者放进他们韩恶的环境中,然后有意识地制造强烈反响,引起共鸣,对描写的伐木工群体产生同情心,为接下来的长文阅读奠定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