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新闻的剪辑方法
新时期时政类新闻摄像的要点和技巧

2018.8News Dissemination新闻传播新闻摄影一、现阶段时政类新闻的摄像概况简述国家政治生活中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称为时政类新闻。
主要表现为政党、社会集团、社会势力在处理国家生活和国际关系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活动。
是由政治关系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决定的。
时政类新闻体现了政治关系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并且可以引导社会的舆论方向。
时政类新闻具有政治性、政策性、广泛性、信息性及时效性五个特征。
因此,时政类新闻对于我国社会的影响是比较大的。
在时政类新闻中,新闻内容通常会出现一些元首或者领导人的照片及重大事件照片,这些照片的优劣以及拍摄角度都有可能对社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因此,时政类新闻的摄像问题也一直是我国新闻媒体行业工作人员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
在新时期中,随着摄影技术的提高与摄影设备的不断完善,大部分摄影设备拍摄出的图像清晰度较高,正因为摄影图像的清晰度更高,导致了人们对图像内容更为看重。
时政类新闻的摄像一定要掌握其特有的摄像要点及技巧,不能出现随意摄像或者不规范的图像。
时政类摄像不同于普通新闻媒体的图像,时政类摄像工作人员要对其摄影角度、时机、效果、聚焦等都进行特殊的处理,并且按照时政类摄像的特殊规范与要求进行拍摄。
本文从新时期的时政类新闻摄像的要点以及新时期时政类新闻摄像的技巧两个方面对新时期时政类新闻摄像优化工作进行简要的分析与讨论。
下文就针对时政类新闻的摄像要点及技巧进行具体的介绍[1]。
二、新时期时政类新闻摄像的要点由于时政类新闻的特殊性,在新时期,时政类新闻的摄像也有其独特的要点,时政类新闻的要点就是时政类新闻自身所要尽量遵守的原则。
由于时政类新闻摄像的内容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社会舆论的走向,时政类新闻在进行摄像工作时普遍要考虑到许多特殊因素,并且时政类新闻对于摄像工作者本身来说也有着较高的技术要求。
(一)时政类新闻有其特殊的规范规定首先,时政类新闻有其特殊的规范规定。
对时政新闻电视画面编辑工作认识

丝 路 视 野时政新闻就是指对分析国内外政治形势具有一定时效性的新闻类型,这类新闻与娱乐新闻等类型不同,传播的方式较为严肃,对内容及用词等方面需要严谨对待。
由于时政新闻内含大部分官方用语,并且会在新闻内容当中加入很多资料的应用,相较于娱乐新闻较为枯燥乏味,较为缺少对观众的吸引力。
因此在对时政新闻的电视画面进行编辑时,需要注意应用的技术手法,并且及时调整制作思路,在不改变新闻原意的同时吸引更多观众的注意力。
一、时政新闻电视画面编辑工作内容(一)新闻画面的选取时政新闻对于画面的要求较为严格,并且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
首先,拍摄新闻的记者需要将记录下的画面片段进行整合,并添加新闻所需的资料到视频的画面当中,根据要求来逐步完成画面编辑过程。
并且由于时政新闻对于时间的控制要求较为严格,因此则需要画面编辑人员对此注意,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将需要表达的新闻内容进行提炼,并能够抓住新闻重点,尽可能将完整地将过程呈现给观众。
(二)新闻画面的合理连接时政新闻的画面连接大致有动态链接、静态连接以及动静连接三个方面。
其中的动态链接是指将选取的新闻画面通过合适的编辑方法进行拼接,删减掉其中的多余部分,使时政新闻的整体画面具有连贯性。
好的画面编辑能够呈现出顺畅的新闻情节,从而达到时政新闻的播放目的。
静态连接是指将瞬间的新闻画面进行连接处理,通常应用于电视画面场景有较大的转变时,这时就要考虑两个画面之间结构和内容之间的变化。
为了避免场景的转换过程中出现突兀的情况,要注意使画面的连接更为自然。
最后就是动静连接的方面,其中包括了两种方式:由静转动、由动转静。
这两种方式对于场景的切换有很强的表现作用,通过合理地运用能够让观众拥有很好的观看体验,并且能够使画面情节过渡得更为 顺畅。
以上提到的三种画面连接方式都对时政新闻的画面编辑具有很有效的实际作用,画面剪辑人员应该注重对剪辑技巧的应用,通过适当的方式来使新闻画面产生与观众之间的共鸣,使时政新闻传播信息的效果明显提高。
编译新闻稿件

编译新闻稿件1.电视台新闻编辑处理新闻稿件的原则和方法电视新闻编辑与报纸、广播新闻编辑相比,相同之处都有文字编辑,不同之处在于它是集文字、画面、同期声于一体,做到声画同步,文字画面互补,体现电视媒介的个性。
因此,编辑人员负有比其它新闻工作者更加重大更加直接的责任,由此也决定了对编辑人员的更高的要求。
本文就电视新闻编辑的修养谈点浅见。
首先,电视新闻编辑人员要有较高的理论和政策水平。
要有一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水平和党的政策水平,具备无产阶级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正确的舆论引导人,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要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思想、方法,观察、分析问题,成为“政治上、工作上、思想上的观察家和批评家。
”第二,电视新闻编辑要有丰富的学识。
没有广博的知识,就不能发现问题,衡量轻重和决定取舍。
因此,编辑要博览群书,对国际国内,上下古今,天文地理、科学文化等方面的知识都知道一些。
在当今知识更新的年代,多学一点知识尤为重要。
第三,电视新闻编辑应具有熟练的业务技巧。
电视新闻编辑要比记者、通讯员具有更高的文字解说修养,画面审视修养,现场组合修养等,对逻辑、语法、修辞更加精通。
编辑在编辑中要碰到各种新闻体裁,他还要撰写评论,这又要求他善于驾驭各种文字体裁的能力。
电视新闻编辑还要处理音响材料和图像。
另外,电视新闻编辑还要熟练地掌握改稿配稿,画面组合,制作标题,内容提要等技巧,更加懂得录音、录像、复制等技术知识。
电视新闻编辑不外乎要把好“三关”。
一是思想政治关。
主要看稿件的基本政治倾向是否正确,是否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观点是否全面。
注意政治界线、公开报道的科学性和严守党和国家的机密。
二是新闻事实关。
注意检查和核对稿件与画面的情节内容和基本事实两个方面有无差错,前后有无矛盾,是否合乎情理,是否违反科学,有无虚构、添加、嫁接或“张冠李戴”等现象。
论电视新闻的拍摄和剪辑技巧

视视界观·OBSERVATION SCOPE VIEW 论电视新闻的拍摄和剪辑技巧李宁(山西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山西,太原 030000)摘 要:电视是当今社会最有影响的传媒,是人们获取信息、知识的主要渠道,得到娱乐、美感的重要手段。
随着人们审美水准的提高和对精神文化需求的发展,对电视节目质量、品味要求越来越高。
本文结合在笔者工作经验,浅谈一下,自己对电视新闻在拍摄和制作中的两方面体会。
关键词:电视;新闻;拍摄;剪辑一、电视新闻拍摄技巧分析电视新闻的拍摄是电视新闻制作的首要环节,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如果在前期的拍摄过程中,没有拍摄到足够后期编辑所需的有效镜头,则无法完成电视新闻的制作任务,因此画面拍摄是十分关键的。
为了后期能制作出高质量的电视新闻,在拍摄中要把握以下几点:1、画面拍摄做到“稳”“分”“换”。
稳,是指新闻画面拍摄要稳,对于电视新闻,多拍固定镜头,把画面先稳住了是拍摄遵循的首要法则。
分,是指拍摄画面要成组,对同一动作要有特写、有中景、有全景,这样可以全面的反映新闻事实。
换,是指对同一拍摄对象的活动,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多拍几遍,便于后期剪辑时,有足够的素材可供选择。
2、时政类电视新闻的拍摄主要是“规范”“饱满”“简洁明快”。
规范,是指标准的拍摄,多用固定镜头。
饱满,是指每一个镜头都要拍摄到位,不可在画面主题之中出现与之元素无关的镜头,特别是要选取领导最好的状态时拍摄。
简洁明快,是指对于会议新闻的拍摄,要抓拍与会人员认真的状态,从而体现严肃的会风。
3、对于企业生产类电视新闻的拍摄要做到“细”“整”“净”。
细,是指在对企业新闻稿件拍摄中,由于生产环节多而杂,专业技术性强,很容易将一些涉及技术保密内容拍进画面,因此,拍摄时要心细,详细了解那些能拍那些不能拍,做到既要体现新闻内容、画面有说服力,又不泄露企业技术秘密。
整,是指拍摄的画面,构图要工整,既要表现出所需内容又要具有艺术性,给人以美的享受。
会议新闻拍摄的要领

会议新闻拍摄的要领发布时间:2022-08-01T08:49:40.721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2年第6期作者:周宇宏[导读] 会议新闻报道是一个单位通过媒体等直接宣传政策、指导工作、传递信息的重要手段周宇宏国防大学政治学院,上海201600摘要:会议新闻报道是一个单位通过媒体等直接宣传政策、指导工作、传递信息的重要手段,在新闻报道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拍好会议新闻,要熟练掌握摄影器材、熟悉拍摄现场、了解会议流程和拍摄要求,处理好会议拍摄现场的大小景别、人物形象、人物与人物之间的景别关系、现场观众等细节,使拍摄会议场景客观生动、美观大方传达给受众,起到良好的宣传效果。
关键词:会议、新闻、拍摄会议活动拍摄是新闻拍摄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因为会议活动本身是一个不可逆的、不受拍摄者控制的过程,所以需要在第一时间高质量、高标准地捕捉影像。
要坚持会前认真准备,会上随机应变,会后及时整理,以确保拍摄保障任务顺利完成。
由于会议新闻报道时效性强,所以在拍摄时不允许拍摄者在现场深思熟虑要反应敏捷,否则很容易错过时机。
因此笔者结合自身经验,就拍摄会议新闻时需要注意的问题谈点粗浅的认识。
一、会议拍摄的“小技巧”1、携带实用的拍摄器材如果会议是在中小型会议室里举行的,光线充足的情况下,一般的数码相机或是手机就可以保障会议拍摄;光线暗的情况下,如果想拍出高质量的照片,对相机的要求相对较高,可以选择单反或是微单相机等设备。
如果有条件,尽量带上三脚架、闪光灯和大光圈镜头。
如果是在礼堂、剧场拍摄会议照,因为礼堂、剧场层高高,前后距离长,有效闪光距离不足,拍摄的照片会出现前后曝光不一致的情况,而且还容易影响发言者和观众,所以采用大光圈拍摄,提高相机感光度;减慢曝光速度是另一种途径,这就要求我们带上单反或是微单相机比如佳能5D4相机、R系列微单相机和大光圈镜头我们称之为大三元镜头(佳能16——35镜头、24——70镜头、70——200镜头,F2.8光圈),为了把礼堂开会各个环节记录下来,必须带上不同焦段的镜头,广角、中焦是必备镜头,如果条件允许,带上大光圈长焦头,拍摄重要人物讲话时会给你意想不到的效果;三脚架必须要带上,如没有,独脚架也能胜任。
会议新闻拍摄的技巧

会议新闻拍摄的技巧拍摄会议新闻需要一定的技巧和准备工作,以确保你能够捕捉到重要瞬间并提供高质量的报道。
以下是一些拍摄会议新闻的技巧:1. 选择合适的设备:-使用专业摄像机或高质量的摄像手机,以获得清晰的画面和声音。
-使用稳定器或三脚架以防止抖动。
2. 了解场地:-提前到达会议场地,了解布局和光线情况。
-找到最佳的摄影位置,确保你可以拍摄到重要角度。
3. 打破镜头:-使用不同焦距的镜头来捕捉不同的场景,包括整体场景、近景、远景和特写。
-利用广角镜头来捕捉大型会议室的全貌。
4. 照明:-如果可能,利用自然光来获得更好的画质。
-如果需要,使用外部闪光灯或补光灯来改善光线。
5. 音频:-使用外部麦克风以确保清晰的音频记录。
-在会议室的合适位置放置麦克风,以捕捉发言者的声音。
6. 焦点和曝光:-确保你的镜头聚焦准确,以避免模糊的画面。
-调整曝光,确保画面不过暗或过亮。
7. 稳定拍摄:-使用三脚架或稳定器,避免抖动和不稳定的画面。
-用缓慢的运动来拍摄变焦和移动画面。
8. 角度和构图:-寻找有趣的角度和构图,以增加视觉吸引力。
-避免拍摄背对光源的场景,以防止过曝。
9. 记录重要时刻:-拍摄会议中的重要演讲、亮点和互动瞬间。
-注意参与者的面部表情和情感。
10. 后期制作:-使用视频编辑软件对素材进行剪辑、调色和音频处理。
-添加必要的字幕和标识以提供额外信息。
11. 尊重隐私和版权:-尊重参与者的隐私权,不要拍摄未经许可的场景。
-确保你有权使用会议中的音频和视频材料。
12. 实践和反馈:-多次练习会议新闻拍摄,以提高技巧。
-接受反馈,不断改进你的拍摄技术。
拍摄会议新闻需要专业技能和经验,因此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技巧非常重要。
此外,与会议组织者和演讲者合作,以确保你能够获得所需的许可和支持。
电视新闻镜头的剪辑技巧

二、 巧妙 使用 现场 声 些 民生类的新 闻, 尤 其是 “ 走基层” 、“ 记者调查 ” 之类的新闻, 巧妙地使用记者拍摄素材里的环境现场声 , 给 受众一种事件 、 环境 的带人感 , 产生身临其境 、 感 同身受的 体验。现场声不同于同期声 , 同期声 , 即人物采访声 , 是 记 者在 写实类报 道 中专 门采 访到 的人物 声音 。 在剪辑 新 闻时 。 区分开两者的关系, 并能巧妙地把两者结合起来 , 会让整个 报道显得立体生动 , 完整地表达出想要表达的舆论信息。
一பைடு நூலகம்
、
临沂 电视台前段时间播 出的 《 记者走基层 : 十年如一 日的夫妻环卫工》中, 报道一开头 , 记者在凌晨跟随这对环 卫工走上大街开始 , 扫帚的 “ 唰唰”声流进画面伴随着夫 妻两 口的扫地动作 , 拉开了一天工作 的序幕 。简单 的工作 生活场景 , 场景里特有的声音, 给整篇报道增色不少。 三、 合理 适度 使用 特效 技术 电视新闻是严肃的, 一般情况下是排斥使用特效技术 的, 因为会造成新 闻事实的失真与表达上的偏颇, 误导受众 思维, 但是一些简单的特效技术还是有必要的。l i e u , 美国9 1 1
( 河东有线广播 电视台 ,山东 临沂 2 7 6 0 3 4 )
.
摘 要: 新闻时政类节目在电视 节目中作为宣传政策、 解读时政、 了解民生、 舆论引导的重要手段发挥着重要 的职能作 用,“ 三分声音、 七分画面”的电视特点使得节 目的编辑剪辑技 能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 视觉规律 ; 现场声 ; 特效
第 6卷第 l 2期 2 0 1 5年 6月
新 闻研 究导 刊
J o u r n a l o f Ne ws Re s e a r c h
电视新闻会场画面的拍摄技巧和手法

科技视界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 科技视界拍摄会议新闻不仅仅为拍摄会场画面而简单地进行拍摄,这其中还要对会场画面中的各个要素,如会议的参加主体、会场的相关环境等进行合理的安排和布局,使得电视机前的观众能够一目了然,及时地了解此次会议的主要内容。
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就应该对电视新闻会场画面的构成进行全局的分析,了解会场拍摄与其他场景拍摄的不同,根据其特点进行拍摄技巧与手法的调整。
1会场拍摄的特点一个完整的会议新闻需要新闻拍摄者对会议议程、出席会议的领导、重要来宾、主要与会人员以及会议上工作报告、决议通过、表彰等过程性画面完整地如实记录下。
从拍摄的角度来看,会场拍摄由于其偶然的干扰因素较少,会场场景集中,内容也较为集中,因此其技术问题不多,拍摄方法也比较简单。
但同时也需要注意,会场拍摄其中的光线问题,虽然说会议绝大多数是在室内,会场照明条件恒定,变化不大,但光照可能不太均匀,拍摄时要注意随时调整光圈,进行补光。
2会场拍摄的前期准备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对于电视摄像记者尤为重要,是做好新闻工作的关键。
会议新闻因为其时效性,真实性的特点,也就意味着具有不可重复性,这些特性也就需要摄像工作者做好各项前期的准备工作,以防意外导致各类“新闻事故”的发生。
摄像工作者在赶赴会议现场前,必需认真检查摄像器材,查看设备是否齐全,有无故障。
为保证会议摄像质量,摄像记者要尽量携带三脚架,如对会议现场的照明情况不熟悉,最好携带采访灯。
如有条件允许,尽可能提前与会议主办方进行联系,事先询问会议的主要内容,对会场相关情况有初步了解,进行相应的准备工作,并提前到会场内调好摄像机的黑白平衡。
3会场拍摄时的技巧手法3.1准确把握拍摄时机在拍摄过程中,拍摄时机的把握和选择尤为重要。
会议开始后,要求摄像工作者能够快速进入工作状态。
因为会议往往在开始的时候是参会人员精神最为饱满的时段,所以要把握良好的时机拍摄会议主体素材。
电视新闻会场画面的拍摄技巧和手法

电视新闻会场画面的拍摄技巧和手法作者:陈大勤来源:《科技视界》 2014年第33期陈大勤(尤溪县广播电视台,福建尤溪 365100)【摘要】会议新闻向来都是地方电视台、特别是县级电视台新闻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电视摄像工作者而言,拍好会议新闻,不仅是一门必修课,更是其摄像基本功的重要体现。
本文笔者从艺术和技术的角度来把握电视新闻会场画面的构成,以其为依据来探讨新闻电视会场画面的拍摄技术与艺术手法。
【关键词】电视新闻;会场;画面拍摄会议新闻不仅仅为拍摄会场画面而简单地进行拍摄,这其中还要对会场画面中的各个要素,如会议的参加主体、会场的相关环境等进行合理的安排和布局,使得电视机前的观众能够一目了然,及时地了解此次会议的主要内容。
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就应该对电视新闻会场画面的构成进行全局的分析,了解会场拍摄与其他场景拍摄的不同,根据其特点进行拍摄技巧与手法的调整。
1 会场拍摄的特点一个完整的会议新闻需要新闻拍摄者对会议议程、出席会议的领导、重要来宾、主要与会人员以及会议上工作报告、决议通过、表彰等过程性画面完整地如实记录下。
从拍摄的角度来看,会场拍摄由于其偶然的干扰因素较少,会场场景集中,内容也较为集中,因此其技术问题不多,拍摄方法也比较简单。
但同时也需要注意,会场拍摄其中的光线问题,虽然说会议绝大多数是在室内,会场照明条件恒定,变化不大,但光照可能不太均匀,拍摄时要注意随时调整光圈,进行补光。
2会场拍摄的前期准备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对于电视摄像记者尤为重要,是做好新闻工作的关键。
会议新闻因为其时效性,真实性的特点,也就意味着具有不可重复性,这些特性也就需要摄像工作者做好各项前期的准备工作,以防意外导致各类“新闻事故”的发生。
摄像工作者在赶赴会议现场前,必需认真检查摄像器材,查看设备是否齐全,有无故障。
为保证会议摄像质量,摄像记者要尽量携带三脚架,如对会议现场的照明情况不熟悉,最好携带采访灯。
如有条件允许,尽可能提前与会议主办方进行联系,事先询问会议的主要内容,对会场相关情况有初步了解,进行相应的准备工作,并提前到会场内调好摄像机的黑白平衡。
新闻画面的剪辑要做到和谐统一

新闻画面的剪辑要做到和谐统一作者:毛立园来源:《新闻爱好者》2009年第12期电视画面是电视造型语言的基本因素,它是电视节目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前期记者现场采访所拍摄的成果体现。
电视画面既是一种艺术产品,也可以说是一种艺术作品。
记者在熟练掌握摄像机性能的基础上,根据工作环境和现场情景的变化,有选择地拍摄自己所要采访内容的新闻主题和节目要求,择善而从,择优而“摄”。
要尽量少拍废镜头和垃圾画面,每个画面都应为主题服务,通过文字内容的补充,给人身临其境之感。
这样剪辑出的新闻节目,才能做到图像和声音的和谐统一,才能抓住观众的眼睛,达到新闻的宣传功效。
笔者根据日常的工作积累,认为以下三种剪辑方法基本可以达到声画对位:有些新闻时效性强,记者要赶时间发新闻,就要事先准备好一个提纲,一边剪辑一边写稿(也可两人分工合作)。
一般情况下是在拍摄新闻时记者已做到心中有数,对要拍摄的画面进行了构思,对文字写作也进行了考虑,成竹在胸,所以边编边写,做起来得心应手。
对于那些有预知性的新闻或已策划好了的重大新闻报道,可先把稿件写好,然后再根据文字内容去剪辑画面。
因为记者一般已事先了解到了基本情况,也已掌握了必要的材料,可先将稿子写出来,但是在写作时,脑子里必须设想画面构成(这是目前多数记者所采用的方法)。
先把画面剪辑完毕,再根据画面写稿。
此法亦可达到声画对位,且容易做到画面、文字相互协调。
但是无论用哪种方法剪辑画面都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个画面不能多次重复使用:重复使用画面容易给观众的视觉打上死结,给人一种信息量不大的感觉。
文字不能与画面发生对抗:要照顾到观众边看画面边听解说的习惯,因为在收看新闻时总是以看画面为主,文字内容主要起到解释画面的作用,有的画面观众一看就知道新闻要说明的是什么,不需要过多的文字内容,所以文字内容不能喧宾夺主。
不能让观众去猜画面:对那些模棱两可的内容,要及时给予解释。
尤其是一些学术方面的问题,一定要用浅显易懂的解说予以说明,不要让观众给新闻打问号。
新闻摄像的规范

一、前期采访要求
2、双人镜头 站立采访-- 两人(采与被采)充满画面45 度角 由双人推到采访者,画面要干净,不能 带记者任何部分。 在抓拍时尽可能由双人 镜头推到单人镜头。 过肩镜头——带着采访或被采访者的半个 后脑,两人充满画面,出台标。
一、前期采访要求
3、三个备用镜头 双人镜头,过肩镜头,记者反打镜头。 4 、不再以台标做为剪辑点的镜头,所有剪 辑点的镜头以三个备用镜头为主。
一、前期采访要求
7 对于《情景再现》的拍摄手法,严禁再 用全虚的镜头来表现,手法可以多元化。 8 摄像拍的每一个镜头都要求工整和规 范。 9、摄像在采访时要注意对声音进行监听, 以保证声音的质量。 10、所有镜头必须有同期声。
二、确保画面的视觉效果
1. 会议室、会场和室内的拍摄。尽量使用 新闻灯照明(使用交流电、3200K的新闻 灯),一般较小的室内拍摄、人物的近景, 可使用电瓶灯照明保证画面的质量清晰, 同时要防止画面曝光过度(限幅),拍摄 时避免硬光(直射光,逆光、轮廓光等),尽 量使用软光(散射光)。
6、无线话筒的使用方便了主持人以及采访活动, 特别是在人多的场合和没有办法安排采访环境的 情况下。主持人和被采访人的自由度加大了。手 持无线话筒可以用于主持人录音,还可用于采访 录音(主持录音是指单个人录音,采访是指两人 或多人录音);领夹式无线话筒外形较小,灵敏 度较低,适合于嘈杂环境中的主持人录音。领夹 式无线话筒“解放”了主持人的双手,特别适合 于现场商品、事物的介绍和动作丰富的主持人。
二、确保画面的视觉效果
5、长短焦问题 短焦(广角):视角大,主体物距近,景深大, 形变较大,透视明显(近大远小)。较平淡,适合 新闻、体育等动态的、或大场面等的拍摄,也可 用于主体近拍、跟拍等场合。 长焦(望远):视角小,物距远,景深小,透视弱, 背景向主体靠拢。画面比较生动,适合特写等镜 头(最好使用三脚架,以防止抖动)。
电视台时政新闻拍摄和画面编辑要点

电视台时政新闻拍摄和画面编辑要点作者:潘亚来源:《记者观察·中旬刊》2020年第09期摘要:时政评论新闻传播是现如今一种非常重要的社会新闻传播形式。
人们通过观看这些时政热点新闻,不仅可以深刻了解一个国家近期发生的大事,还可以密切关注一个国家及周边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时政广播新闻节目作为电视台时政新闻节目的重要组成内容的一部分,它的制作要求也很严格,比如新闻拍摄过程要求具有一定的严谨性,拍摄制作手法一定要多种多样,必要的时候还可以考虑采取视频录制现场新闻声音或特写镜头的方式来丰富新闻画面。
画面内容要求长度适中,但还要强调突出主要党员领导,主次分明。
本文就电视台新闻时政频道图像拍摄和电视画面图像编辑两个方面做出了详细的理论阐述。
关键词:时政新闻;拍摄;画面剪辑时政热点新闻报道是通过各种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等传播媒体报道的重要消息,是电视台时政新闻节目的重要组成环节的一部分,所以电视台一定要对有关时政热点新闻的媒体报道,以及其工作流程和拍摄电视画面等环节予以高度重视。
对于新闻的整体拍摄而言,除了我们要注意确保新闻拍摄前的工作流程能够完全具备严谨性之外,还要注意确保新闻拍摄工作手法多种多样,要通过全景特写镜头拍摄来有效增强时政新闻的整体画面感。
对于一条时政新闻的主要画面内容编辑而言,要根据新闻的主题对新闻的画面素材和声音素材进行相关的匹配,还要注意确保一篇时政新闻稿的画面编辑长度适中,确保其内容具备一个主次分明的内容特征。
一、时政新闻拍摄要点(一)会议类时政新闻拍摄要点大型会议全景拍摄时,对画面的要求有很多。
全景画面可以分为大景、小全景和近景中全景三类,每类的拍摄角度的要求更多,所有要达到的视觉手法也可以更多,才能充分突出这次会议全景画面的视觉层次感。
在拍摄的整个过程中还要重点拍摄坐在会议室和主席台上的各位领导,在其他领导宣布大会开幕和做工作报告的时候还要分别进行会议全景的拍摄,以此方式来更好地突出本次大会的热烈欢乐氛围,突出大会主题。
新闻短视频的拍摄和剪辑技巧分析

【作者简介】昝山巍,邯郸广播电视台摄影摄像。
当下移动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智能移动终端普及率越来越高,因此用户利用移动端获取信息的方式越来越普遍,信息传播方式更加多元化,其中网络短视频发展迅猛,在短时间内吸引了大批用户关注。
在此前提之下,各类信息和内容的传播发力点都放在了短视频上,新闻短视频也同样如此[1]。
技术的进步使得新闻短视频拍摄越发便捷高效,那么在坚持正确的新闻价值观的前提之下,新闻短视频如何通过拍摄和剪辑的技巧吸引受众关注,达到良好传播效果,是值得所有新闻从业人员思考的问题。
一、新闻短视频概述所谓新闻短视频主要指的是以传播新闻信息为主要内容和形式的短视频,是短视频内容细分的类型之一。
当下短视频并未有详细的标准和定义,但是一般意义上来说短视频通常是时间限定在5分钟以内的视频,主要以社交平台和智能移动终端为主要传播媒介。
之所以说新闻短视频是短视频内容细分下的一个类型,主要就是在短视频的基础之上,新闻短视频拓展其类型和多样性,不但有社会时事热点和突发事件,同时还有新闻评论、新闻专题等等各种形式,可以说新闻短视频是社会和科技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
在新媒体时代,短视频集图像、文字、声音于一体,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信息传播,对于受众来说信息呈现更为直观,重点更加突出。
除了新闻信息传播,在当下新闻短视频内容消费逐渐成为互联网视流量较大的一个领域,尤其是社会新闻短视频所涉及的美食、旅游、游戏等等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带来了可观的流量,带动产业盈利[2]。
所以在新闻短视频的投资端、制造端、消费端都呈现出良好的状态,而新闻短视频领域也成为各大媒体竞争的主要战场。
二、新闻短视频拍摄要点新闻短视频蓬勃发展离不开技术的进步,无论是广播电视等级的专业摄影设备还是手机等便携设备拍摄,优秀的新闻视频作品离不开高超的拍摄技术和优质的拍摄内容。
在坚持正确新闻价值观的前提之下,新闻短视频还要技术内容两手抓,努力做到内容好看、耐看、抓人眼球,具体而言主要从以下两点分析:(一)新闻短视频拍摄构图分析拍摄新闻短视频首先需要考虑的就是拍摄时所需要的景别,不同的焦距镜头呈现出来的视频效果也有所不同。
试论电视新闻节目制作中的编辑技巧

Vol. 29 No. 5 Oct. 20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8
试论电视新闻节目制作中的编辑技巧
乌丽罕
� (赤峰 市电 视台 内 蒙古 赤 峰 024000
摘
� 作为大众传播媒介之一的电视新闻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它凭借 要: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时空同步 � 声画并茂的优势深受人们的喜爱 � 在整个电视新闻节目制作中 电视新闻编辑居于核心地位 编辑工作的水平影响 和决定了电视新闻节目的质量 关键词: 电视新闻编辑 节目编排 编辑技能 中图分类号: G2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2596 (2008) 05B- 0084- 02 制作电视新闻的中期工作就是编辑 .这是编辑有别于 记者的 一项重要工 作. 一是文字 的编辑, 就是撰 写, 修改新 闻解说 词, 新闻标题, 内容 提要, 总导语, 必要 的串联词 , 并 为重要 新闻撰写开 篇话, 编后话 , 配发 评论等. 在新 闻中一 般都是 由编辑拟好 提纲或成文 的东西, 由播 音员 (主持人) 将新闻内容传播到千家万户.因此这也 要求编辑要有较强 的文字功底, 新闻敏感, 能够及时发现新闻 中所含有的新思 想和新观念. 二是编排出今天这期节目所要播发的新闻 , 并 列出大纲. 电视新闻节目的后期工作是制作. 具体来讲: 记者采访 每一条新闻都需要编写文字稿和编辑画面 .而编辑的任务 是让每一条新闻达到播出要求, 包括对镜头的剪辑, 同期声 与标题 上字幕, 画面的 技术处理 , 解说 与同期声 的合成 , 计 算每一条新闻的长度等. 同时, 编辑还要参 与新闻后期复制 合成工 作, 并注意监听 , 监 看画面与解 说的配合 , 并 及时修 改, 调整不 正确的地方 . 在 新闻节目直 播时, 编辑的 责任更 重大, 责任编辑应在导播台前随时准备处理紧急情况, 保证 播出顺利进行. 二 �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 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是编辑的核心工 作,编辑的首要 任务就 是要排好播 出顺序, 拟定大 纲. 在编辑工 作中, 如何 把新闻节目编排得新颖, 有张有弛, 节奏和谐 , 生动活 泼, 使 观众自始至终保持强烈的新鲜感和浓厚的 收看兴趣,节目 的编排至关重要. 1.对头条新闻的把握. 精心编选好头条新闻会直接影响 观众对节目的收看兴趣. 头条新闻应该是整档节目的 重点, 选择好头条就要看新闻价值高低,既要反 映党和政府工作 中心, 还要 提高观众收 看兴趣. 一般把 题材重大 , 新 闻价值 高的新闻作 为头条.例如: 5 月 13 号 的节目要编 排七条新 闻, 分别是 经济工作会 议, 一季度工业 经济运行 情况, 社区 建设, 职业 技术培训, 模特 大赛, 企业技改 项目, 登山运 动.
如何做好会议电视新闻报道

如何做好会议电视新闻报道作者:窦鹏飞来源:《科技传播》2015年第04期摘要时政会议新闻是地方广播电视台新闻节目的“重头戏”,然而,在会议新闻报道,有的记者不善于选择角度去报道,陷入了程式化的误区,如何从电视受众收视特点出发,找准报道角度,抓住会议的主题,提高会议新闻送达率,是县区级电视台记者亟待加强的基本素质。
关键词会议;电视新闻;报道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5)133-0017-01长期以来,会议新闻都是地方广播电视台、特别是县区级广播电视台新闻节目的“重头戏”,它占有县区级电视台新闻节目大约1/3左右的份量,这些会议新闻主要反映当地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建设,可以说是百姓了解政府工作的重要渠道。
然而,会议电视新闻报道经常出现电视画面呆板,文字稿件僵化,会议新闻报道形式和内容千篇一律,使很多受众认为县区级电视台的自办电视新闻没有可看性。
那么,如何做好会议电视新闻的报道,增加县区级电视台新闻节目的送达率,笔者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努力。
1找准角度突出特点使会议电视新闻报道内容新鲜有看点1)抓住一个“新”字做好会议电视新闻的报道。
每年年初,各地方党委政府都会相继召开许多会议,诸如: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经济会、党建会等等,会议内容非常多,会议要传达、研究、解决的事情涉及方方面面,作为电视台新闻记者如果不知取舍提炼,按照会议的时间、地点、参会人员等信息就会议报道会议,那样只不过是报道了会议的议程和程序,落入了会议报道程式化的误区。
因此,记者在报道会议时,不仅要在报道形式上有突破,更要在报道内容上有创新,记者要清晰会议新闻报道给谁看的定位,要善于在繁杂的会议内容中进行筛选,提炼与广大受众关系较为密切的重大决策、重要决议等会议的最新信息进行报道,要知道广大的电视受众更关心的信息是会议制定哪些新措施、出台哪些新政策,将给自己带来哪些新变化,把这些会议上的新信息作为报道重点,比泛泛概括更能把会议的精神实质反映出来,更能挑动受众的神经,给他们留下新的印象,做到“年年会议相似,岁岁内容不同” ,真正达到会议报道的效果。
几种新闻类型拍摄方法

前湖之风注意细节
前湖之风属于全程拍摄,中间不能停(除了换带子的时候 ),即使是移动位置也不能待机。 带子剩余五分钟的时候开始换,三个机位相互留意依次换 ,一个换完开始拍摄后下一个再换,保证至少有一个机位 正常拍摄。 动的时候要留意其他机位,在别人都不动的时候再动。 根据老师的要求,拍摄需要的画面,主持人必须给正面, 主持人在台上的时候,安排了拍主持人的机位只抓主持人 ,其他不管。
开场拍摄
晚会新闻
简单介绍: 1.开场 2 出席领导画面 3 节目拍摄 4 各类型节目 观众画面 5 结束合影或是联欢 6注意事项
2 出席领导的拍摄
要领: 1 由横幅拉开,拉致全景 。注意匀速、两边对称 、主持人放正中间;或者是由背景画面拉开,要求 与横幅拉相同。 2 拉开注意起幅落幅 一般定住五秒左右 完成一组 镜头的拍摄
(二)拍摄足够的空镜头 在电视新闻专题片的拍摄中,由于摄像不可能 拍下现场全部的画面,为了画面的充足,有意识地 拍摄一些富有感染力的空镜头是很有必要的
(三)偶发镜头的捕捉 在拍摄过程中还有一点要格外关注,那就是对 偶发事件的拍摄。在拍摄过程中随时会出现编导事 先估计不到的意外情况。在拍摄时,环境中常常会 出现新的东西,而这些事先根本没有预料的东西, 往往是最可贵的。
一般为固定镜头
观众的拍摄
(一) 局部观众
要领: 1选取听的认真的观众表现其认真的神态 几个人成 一组(注意有小动作的不要) 2 可以从一个人的特写拉到几个人的中景 3 一步到位 拉开后定住完成一组镜头的拍摄
观众的拍摄(二)
全景观众的拍摄
1全景观众 用摇镜头的方式拍 注意匀速 落幅定在 一个大画面上 2注意抓拍观众鼓掌的画面 3由于晚会节目表演时,灯光一般较暗 所以一般在 主持人出场的时候拍 注意选取适当的时机!
生动表现拍摄对象——电视新闻的画面运用手法

生动表现拍摄对象——电视新闻的画面运用手法美国图论学者哈拉里有一句名言,“千言万语不及一张图”。
形象记忆是人脑中最能在深层次起作用的、最积极最有潜力可挖的一种记忆力。
电视新闻是否具有强烈的感染力,画面起着决定性作用。
画面的景别、光线、构图、运动、字幕等决定着电视新闻的质量。
一、恰当使用景别,满足观众视觉需求景别是一种叙述方式和画面结构方式,一般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远景还可以通过航空、航天的拍摄获得大远景,特写也可通过显微摄像取得大特写。
电视新闻篇幅短小,短消息一般在一分半钟内,长消息在四分钟内。
编辑在前期采访和后期制作时,要少用大景别(远景、全景)镜头,多采用小景别(中景、近景、特写、大特写)镜头,尽可能多剪辑些画面,让受众在画面中接受更多的信息。
金坛广播电视台摄制的创建生态市系列报道中,绿树成荫的航拍画面,鲜花、树木的特写镜头,展示了创建的成果。
人的眼睛没有特写镜头,所以人们希望看到特写镜头,如雨后的水珠、绽放的鲜花等。
记者在采访中,应不失时机地抓拍富有美感和视觉冲击力的特写、大特写镜头,以满足人们开拓视野视觉的要求。
《金坛新闻》节目“十一五”成就系列报道交通篇中,有一组在高空俯拍的画面:纵横交错的公路网、楼房林立的东门大街、丹金漕河上的座座大桥、城市景点、城南风景区等等,让人们以全新的视角认识熟悉的环境。
二、正确构造画面结构,有效传递视觉信息构图是指画面的形式结构。
电视摄像人员把立体、陪体、前景、背景、空白等视觉造型元素组织起来,突出画面的主体,能有效地给受众传递视觉信息。
电视屏幕是一个长方形,把它分成上中下三等分,可以得到两条水平的线,把它分成左中右三等分,可得到两条垂直的线,这四条线就是趣味线。
趣味线的四个交点,就是趣味点。
这四个趣味点是画面上最活跃的四个点,因为它们是水平趣味线和垂直趣味线的交点。
物体如处在这点上,就会加倍地突出和醒目。
摄像人员在拍摄人物时,一般会将人物的一只眼睛处理在上面的一个趣味点上。
浅议电视会议新闻的报道

【 摘
要 】 者对 电视会议 新闻的报道要 时刻推 陈出 记
条“ 律 ” 规 的话 , 么 会 议 新 闻就 更加 枯 燥 了。如 何 能让 那 观 众 感 到 枯 燥 的 新 闻 不 再枯 燥 ,是 我 们 每 一 位 新 闻工 作 者 应 该 研 究 的课 题 。 会议 新 闻 不 能 只有 会 议 的 成 分 。 要 有会 议 以外 还 的 新 闻 会 议 新 闻 的价 值 就在 于 , 一 方面 能给 观 众提 供 某 些
的 感 觉 比较 舒 服 , 觉 效 果 好 , 乎 自然 状 态 , 视 顺 对会 议报 方面 的信 息 , 是 一 般 新 闻都 具 备 的。 另 一 方 面 , 众 能 道 的 纪 实 性 和 庄 重 性 能 够 起 到 弥 补 作 用 。 推 拉 镜头 在 会 这 观 从 中得 到 某 些 “ 外话 ” 者 领 悟 到 “ 题 或 新感 觉 ” 关 键 是 如 议 新 闻 中尽 量 少 用 , 以免 给 人 以繁 杂 动 感 或 者 眼 花 缭乱 , 何 能 让 观 众 找 到 这 种 “ 外 话 ” “ 感 觉 ” 题 、新 。 的 感 觉 。 记 者 要 做 到 心 中 有 数 , 么场 合 用 什么 镜 头 , 什 用 现今 各种会 议大体有 : 政府 工作 会 、 业 工 作 会 、 行 理 在 何 时 , 在何 人 身 上 , 在 有 说 法 。比如 , 领 导 要 做 重 用 都 某 论 研 讨 会 、 闻发 布 会 、 验 交 流 会 、 终 总 结 表 彰 会 、 新 经 年 各 要 讲 话 , 一 个 推 镜 头 就 显 得 庄 重、 当 ; 为 了表 现 台 用 恰 而 种 报告 会 、 报 会 、 定 会 、 谈 会 、 汇 鉴 座 现场 会 、 员 会 等 等 , 下 人 群 的 认 真 ,如 果 从 一 个 用 心 记 笔 记 人 的 笔 上 把 镜 头 动 这 每 天 的 新 闻 媒 介 中 会 议 新 闻 都 占 有一 定 比例 。 统 计 , 拉 出来 , 个 镜 头 就 能较 好地 展 现 这一 情 景 。会议 新 闻 的 据 中 央 电视 台 每 年 播 发 的 新 闻 中 , 议 新 闻就 占 78 , 见 , 镜 头 也 应 该 考 虑 到 画 面 的 构 图与 美 感 。如 果 会 议 的 内 容 会 .% 可 在 有 “ 海 ” 称 的 我 国 , 议 新 闻 不 可 小视 。 会 之 会 原本就很枯燥 , 画面 再 很 随便 , 么 观 众 的 收 看 兴 趣 还会 那 有 人 把 会 议 采 访 当 成 最 为 简单 、 为轻 松 的 一 件 事 , 有 吗 ?他 们 只 能在 换 频 道 上 寻 找 乐 趣 了。 最 值 得 一 提 的 是 , 电视 会 议 新 闻 往 往 涉 及 到 主席 台上 认 为 稿 子 在 材 料 上 划 划 , 头 在 人 群 中扫 扫 就 行 , 镜 后期 剪 辑 也 是 随 意拼 凑 就 成 。 其 实 , 某 种 程 度 上 讲 , 会议 新 的领 导 和 台下 的 听 众 两 个 部 分 , 以 在 后期 剪辑 的时 候 , 从 对 所 闻 把 握 的 如 何 , 接 能反 映 出记 者 的 综合 素 质 水 平 。会议 尤 其 要 注 意 避 免 “ 轴 ” 问题 , 也 是 被 许 多记 者 常 常 直 跳 的 这 有 把 新 闻 中可 以包 括 任 何 一 种 新 闻 类 别 ,它 不仅 是 单 一 的动 所 忽 视 的 。 的对 此不 甚 了解 , 拍 回 来 的镜 头 简 单 地拼 态 消 息 类 , 可 以转 化 为 政治 类 、 型 类 等 等 。跳 出 会议 凑 在 一 块 就 算 完 事 , 会 议 新 闻画 面 的 剪 辑 上 , 者 的 基 还 典 从 记 之外 , 写得 精 彩 纷呈 的 , 乏其 例 。比如 , 不 曾获 得 普 利 策 新 本 功 完 全 可见 一斑 。不 注 意 主 体 与 客体 之 间 的对 应 关 系 , 给 搞 闻报道 奖的( 关于公 共关系的一次秘密会议》 。这则新闻 跳 越 轴 线 去 衔 接 镜 头 , 观 众 的感 觉 就 会 是 稀里 糊 涂 , 没 有 直 接 介 入 会 议 内 容 ,而 是 先铺 垫 了 大量 有 关 会议 召 不 清 台上 的人 在 对 谁 讲 话 , 这种 现 象有 时候 在 中 央 一 级 开 的背 景 与 热 点 问题 , 以吸 引读 者 兴 趣 。 着 进 入 会议 内 接 的新 闻 中 也 出 现过 , 以 说 剪 辑 这 类新 闻要 十 分小 心。 所 容 后 , 不 是 平 平 地 叙 述 会议 的 内 容 , 是 通 过 与 会者 的 也 而 三 、会议 新 闻要 时 刻 想 到 推 陈 出 新 对 话 、 情 、 止 、 议 室 的 整 个 氛 围 等 详 尽 地 报 道 了 这 表 举 会 般来 说 , 电视 会 议 新 闻 因其 时 效 性 强 , 响 面 广 , 影 都 会 被 编 排 在 当期 节 目的 前 几 条位 置上 。 大 多又 是 上 级 次会议 , 给人 以 深亥 的 印 象。 0 会 议 报 道 大 多 是 事 先 没 有 准 备 ,案 头 工作 也 就 无 法 部 门指 令 性 工 作 , 管 拍 的 怎样 , 的如 何 , 要 按 时 播 不 写 都 许 在 之前 进 行 , 以 , 会 上 “ ” 闻 要 点 就 显 得 尤 为 重 出。 因而 , 多 记 者 对 于 会 议 新 闻常 常 采 取 把 领 导讲 话 , 所 在 抓 新 要 。 一 般 来 说 , 议 都 是 给记 者 发 一 些 有关 会议 材 料 , 会 基 时 间地 点 、 会议 宗 旨等 弄 明 白 ,不 出 毛病 就 行 的思 想 定 一 更 本 没 有 时 间 采访 有 关 人 员 ,这 就 要 求记 者 能 够准 确 地 理 势 , 般 不 会 下 功 夫 去 理 睬 它 , 少 有人 专 门 去 研 究 它。 ‘ 解 并 很 快 地 掌 握 会 议 的 中心 议 题 以及 会 议 所 涉 及 到 的 深 会 议 新 闻也 是 新 闻 的 一种 , 且 位 置十 分重 要 , 并 它是 传 达 政 本 才 层 次 内容 。 有人 写 会 议 稿 往 往 脱 离 不 了时 间 、 点 、 物 党 的 方 针 、 策 的 重 要 途 径 , 该 采 编 得 更 好 一 些 , 能 地 人 责 二 电视 记 者 也 有难 言 等 新 闻要 素 , 式 上 也 只是 程 序化 的排 列 , 形 大体 是 按 照 会 对得 住 记 者 身 上 的 “ 任 ” 字。但 是 , 上 往 议 议 程 来 写 。而 有 的 记 者却 能抛 开 单 一 的会 议 议 程 , 多 之 苦。 比 方 说 , 级 部 门指 派 的会 议 报 道 , 往 不 派车 去 更 的 是 思 考 会 议 本 身 所 包 含 的 深 刻 东 西 , 例如 一 些人 们 关 接 记 者 , 稿 或 拍 片 的时 候 也 基 本 没 人 主动 介 绍 或 帮 助 , 写 造 成 很 大 困难 ,记 者 们 都 认 为 ,这 是 一 件 费 劲没 利 的 差 注 的且 急 需 了解 的 以及 为 社 会 提 供 有 益价 值 的 内容 。 作 起 应 该 多说 一 句 的 是 ,时 政 会 议 新 闻 不 同 于 一 般 会 议 事 。 然 而 , 为 一 名 记 者 , 码 的道 德 观 念 与 思 想 水准 要 新 闻 , 它要 求记 者具 备 良好 的 政 治 素 质 和 思 想 意 识 。 比 求我 们 必须 上乘 而 完 美地 完 成 好 。 在 写 法 上尽 量 摆 脱 如 如 , 些 重 大 政 治 会 议 中 出 现 某某 领 导人 物 , 要 求 记 者 今 大 多依 附 的 流 水 式 、 列 式 等布 局 , 式 完 全 可 以 不拘 一 就 排 形 格 独 具 匠 心 , 要 能反 映 好 会议 的宗 旨 , 到应 有 的作 只 起 不 仅 把 握 好 会议 的 中 心 议 题 ,还 要 搞 清 楚 有 关人 物 的 排 一 让 列 次 序 , 话 要 点 等 等。 电视 画面 的 要 求更 为严 格 , 景 用 , 些 自然灵 活 、 人 信 服 耐 看 的 会 议 新 闻 是 能 受 到观 讲 如 另 的 大 小 、 间 的 长 短 、 头 推 、 、 、 等 的运 用 , 需 众喜 欢 的。 0 时 镜 拉 摇 移 都 要 严谨 把 握 。 作 者 简 介 : 英 杰 ( 9 1 一) , 任 记 者 , 究 方 史 17 - 男 主 研 向 : 闻理 论 与 实践 新
演讲稿怎么剪辑成视频的

演讲稿怎么剪辑成视频的演讲稿是一种书面的演讲文稿,它是演讲者在进行演讲前所准备的文稿,用于指导演讲者在演讲中发言的内容和顺序。
而将演讲稿剪辑成视频,则是将书面的演讲稿内容通过视频的形式展现出来,这样可以更生动形象地向观众传达信息,增强观众的听觉和视觉体验。
下面将介绍如何将演讲稿剪辑成视频的步骤和技巧。
首先,要准备好演讲稿的文稿。
演讲稿的内容要简洁明了,重点突出,语言要生动活泼,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在准备演讲稿的过程中,要注意避免使用过于专业化的术语,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表达,这样在剪辑成视频时更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
其次,要选择合适的视频剪辑工具。
视频剪辑工具有很多种,比如Adobe Premiere、Final Cut Pro、Filmora等,选择一款操作简单,功能强大的视频剪辑工具非常重要。
在剪辑视频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持画面的流畅性,避免出现画面跳跃、断层等情况。
接下来,要根据演讲稿的内容进行视频剪辑。
在剪辑视频时,要根据演讲稿的内容和结构进行合理的剪辑,保持视频的逻辑性和连贯性。
可以根据演讲稿的主题和内容进行画面的选取,选择一些生动形象的画面来配合演讲内容,增强观众的视听体验。
此外,要注意音频的处理。
在剪辑视频时,音频的处理也非常重要。
要保证演讲者的声音清晰、响亮,避免出现杂音、噪音等干扰因素。
可以根据需要添加背景音乐或音效,来增强视频的氛围和感染力。
最后,要进行视频的后期制作和渲染。
在完成视频的剪辑之后,要进行一些必要的后期制作,比如添加字幕、特效等,使视频更加生动、有趣。
然后进行视频的渲染和导出,选择合适的视频格式和分辨率,以便于在不同的平台上播放和分享。
总之,将演讲稿剪辑成视频是一项需要技巧和耐心的工作。
只有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才能制作出高质量的演讲视频,吸引更多的观众,传递更多的信息。
希望以上介绍的步骤和技巧能够对你有所帮助,祝你在剪辑演讲视频的过程中取得成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议新闻的剪辑方法
会议新闻是电视台新闻栏目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之一,党和政府召开的各类会议,是新闻报道中不可或缺的题材和内容。
这些会议,特别是重要会议,往往包含着群众关心,非常希望看到的信息和新闻。
作为把握时代脉搏、反映时代进程的新闻媒体,作为党和人民喉舌的新闻媒体,搞好会议报道既是自己的义务,也是义不容辞的职责。
事实上,很多社会关注的重大新闻出自会议报道,受众对与国计民生紧密相关的政策法规的了解更是出自于会议报
道。
能不能用受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及时、准确、生动地把党委、政府的声音传达到基层干部群众中去;能不能通过生动活泼的会议报道把基层干部、群众想了解的内容传达出去,是衡量新闻报道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
现在改革会议新闻的呼声很高,措施已经在各个电视台的新闻栏目中实施。
如何让会议更有看头,更吸引广大电视观众的眼球,我个人觉得画面是关键之一。
电视新闻是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图像、声音、文字为传播符号,对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电视新闻最大的优点在于其视觉上的直观性,能够将新闻现场直接呈现在屏幕上,最大限度地让观众感受到新闻的真实感。
所以会议新闻画面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了。
会议新闻的画面稳、丰富和搭配连接合理都能够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下面,我就从几个方面来谈谈会议新闻画面的剪辑方法。
会议新闻图像的一般剪辑方法
1.主席台领导镜头的剪辑主席台领导镜头的剪辑要突出主要领导。
主席台前排主要领导可根据排次采用单个特写镜头进行连接,其他领导可根据排次选用固定双人、三人图像左、右对称或向右、向左摇镜头连接。
这样的编辑方式对于介绍出席会议的领导显得十分实用。
一条片子可根据时间的长度来确定编辑主席台领导镜头的次数。
一般三四分钟片长的新闻出两次,五六分钟片长的新闻出三次。
每次编辑领导镜头时,都要尽量选用不同神态和姿势拍摄得好的镜头,一是避免镜头的重复使用、二是树立了领导的形象。
2.主要领导讲话镜头的剪辑剪辑主要领导讲话的镜头时,首先应选用拍摄神态好的、正面的领导讲话特写镜头,并保持一定的长度。
这里也可以用拉镜头,即在主要领导讲话的固定镜头达到一定长度时逐渐拉开,同时介绍其他主要领导。
以后领导讲话的镜头的剪辑,根据新闻稿的内容和长度来确定,可以选用固定、推、拉等方式的侧面或正面的镜头。
3.群众镜头的剪辑群众镜头的剪辑要以几个镜头为一组成组出现,最好选用群众的全景或中景镜头,然后可以选取用固定、拉、摇、移手法拍摄的镜头进行连接,最好左右对称,即同一侧的镜头不要连续使用。
为了避免镜头的单调,编辑当中可以运用一些与气氛相适应的反映特点的镜头,比如,会场的标语、正在记录的笔记本、与会议有关的材料、与会人员胸前佩戴的代表证等固定物以及拉出来的镜头。
4.全景的剪辑全景包括会场、主席台、群众的全景,可以是正面的和侧面的。
会场的全景主要用于所剪辑片子的开始和结尾、片中的自然段落的结束等。
主席台全景的运用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用于主席台和台下的转换镜头使用。
观众的全景可以作为片中情节自然段落的结束和片尾时使用。
5.整条新闻的一般剪辑方法编辑电视新闻,要做到声画同步,声音是对画面的说明,画面是对解说词的印证和加强,声音和画面要互相配合,互相补充,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会议新闻同样如此。
由于我台现在采用的是先配音再编片的工作流程,可以根据解说词来逐段配接上画面。
会议新闻解说稿的一般形式为:开头是点出题目,此时可以用带有会标的大全景镜头;接着是介绍出席会议的领导,
编辑时就用特写等镜头介绍领导;再下一段是会议的主要内容,此时先用群众的大景作为转换,再由主报告人讲话的特写镜头接群众倾听的镜头;由于讲话一般都分为几段,在每一段的开头可以出领导讲话的不同镜头,接着或是出主席台其他领导,或是各种不同的群众镜头,适当进行搭配,台上台下都要照顾到;同时要根据新闻稿的内容和长度来恰当地选择镜头以及取定镜头的长度,领导作重要讲话时其讲话特写镜头要适当加长,要“给足”;短新闻多用较短的固定镜头,较长的新闻要多用拉、摇、移等有变化的较长的镜头,总之,画面要比较全面地反映出整个会议会场的情况和气氛来。
会议新闻的特殊剪辑方法
为了改进电视会议新闻的报道形式,增强可视性。
我们在一些重大会议报道的编辑中,在用好反映主要领导的讲话、主要领导和各行各业群众、代表参会情况以及会议主要议程、会场气氛的会议镜头外,还可在片中插入了大量的与会议内容相关的外景、资料镜头,使可视性大为增强。
特别是在一些重要的行业会议和主题研究会议中,首先在写作上从标题和文字上加以改进,以突出会议主要精神为主体,淡化会议议程。
在编辑过程中,则大量使用与会议精神、内容相关的外景、资料镜头,少用会议镜头,
使整条新闻显得更加生动、耐看,充分发挥电视的优势和特点。
比如,在遇到一条关于安全生产的贯彻会议上,在选择好会场镜头的同时,在中间领导讲话部分,就不用再用会议会场的镜头,可以调出平时储存的资料镜头,找一些关于安全生产方面的镜头穿插使用,如煤矿生产镜头、企业生产车间的生产镜头等等,增加会议新闻的可视性。
在本条新闻的结尾部分,可以以新闻稿的内容,领导讲话或是介绍参会单位又回到会议会场内,来结束本条新闻。
这样的处理方法使这条新闻有头有尾、首尾呼应,具有完整性,又增加了画面的丰富性。
跳出会议新闻做新闻的剪辑方法
有些新闻线索来自于会议当中,但是又不能使用本条会议新闻的镜头。
从新闻的深度、难度上来说,仅仅用会议镜头也是不能够说明清楚本条新闻的始末的,所以这一类似的新闻,就要求我们跳出新闻来做新闻。
这种新闻就必须全部重新组织镜头,有的要使用的是原来的资料素材、有的要使用现在的发展或生产镜头,这就需要我们平时就要做好可以调用素材的准备,这样的新闻才会剪辑得有深度、剪辑得耐看、显得节目很有档次。
比如,一条关于企业年度总结的新闻,我们的线索来自于全区工业大会上,但是我们在报道这个企业一年的总结性新闻的时候,又不
能用会议会场的镜头,那样会觉得文不对题,这时候我们就要重新组织关于这个企业的发展镜头。
在一年中,这个企业的发展是很快的,我们只用一时的镜头也是不能代表它的发展的,我们必须要找出资料镜头,增加新闻的可视性,增加新闻的深度报道。
又如,在一次颁奖会议上,记者得到全区拔尖人才、地管专家、优秀人才等的名单,这就可以做一个系列报道的人才强区的节目,每个人都可以做一篇不同的报道。
每一期报道是不可能用会议镜头来表达的,所以这就需要我们组织一些采访对象的工作、生活、研究的镜头。
不管是特写、中景还是全景都是需要的。
特别是我们要捕捉一些他们的大特写镜头,比如脸颊上的汗水、额头上的皱纹、手上的老茧、脚上的泥土等等,这些镜头组织得当、节奏把握适度往往是最感动人的地方。
我认为,好的镜头,不需要连篇累赘的解说。
几秒钟的时间,就可以阐述许多的道理,就深深地刻印在脑海里,不时的想起来,还会感动半天。
总之,在会议新闻的剪辑过程中,剪辑人员要做到心中有数、有章法、有尺度,剪辑出吸引电视观众的图像画面,让电视观众喜欢会议新闻。
充分地发挥好会议报道把握舆论导向的作用,新闻媒体的桥梁、纽带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