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尔尼诺与南方涛动及其环境影响1
厄尔尼诺现象对世界气候变化的影响

厄尔尼诺现象对世界气候变化的影响近几十年来,厄尔尼诺现象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话题。
作为一种自然现象,厄尔尼诺对于世界气候变化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厄尔尼诺现象对世界气候变化的影响,并分析厄尔尼诺现象引发的气候事件。
一、厄尔尼诺现象的定义和原理厄尔尼诺现象指的是赤道东太平洋海域表面温度异常升高,与大气环流发生相互作用所形成的一种气候现象。
其基本原理是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引起海洋温度异常升高,进而影响大气环流系统。
这种异常海温的变化在全球范围内会带来重大的气候变化。
二、厄尔尼诺现象对世界气候的影响1.气温变化:厄尔尼诺现象会导致地球平均气温升高。
研究表明,厄尔尼诺事件发生期间,全球气温普遍上升,尤其是在赤道地区和厄尔尼诺发生海域周围。
2.降水分布改变:厄尔尼诺现象对降水分布产生显著影响。
厄尔尼诺事件使得赤道地区的降水减少,导致干旱问题的加剧。
同时,在厄尔尼诺发生海域周围,降水量增加,可能引发洪灾和泥石流等灾害。
3.风暴和飓风频发:厄尔尼诺现象会增加风暴和飓风的发生频率。
由于海洋温度异常升高,气象条件变得更加有利于风暴和飓风的形成和加强。
4.海洋生态系统:厄尔尼诺现象影响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
海洋中的浮游生物和珊瑚等生物对温度变化敏感,厄尔尼诺会导致珊瑚白化、鱼类迁徙等生态系统的紊乱。
三、厄尔尼诺引发的气候事件1.印度尼西亚干旱:厄尔尼诺事件常常导致印度尼西亚地区遭受严重干旱,对农业和水资源造成巨大影响。
这会导致粮食产量下降、食物短缺和经济问题。
2.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洪灾:厄尔尼诺现象使得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在冬季经历更多的降水,从而引发洪灾。
这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都构成严重威胁。
3.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增加:厄尔尼诺事件导致地球降水模式的改变,使得土壤干旱程度加剧。
干旱导致植被减少,进而增加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加剧全球气候变化。
四、应对厄尔尼诺对世界气候变化的挑战1.加强监测和预警:加强对厄尔尼诺现象的监测和预警系统,提前做好应对措施,向受影响的地区提供准确的预报和预警信息。
(完整word版)ENSO事件在全球的影响

ENSO事件在全球的影响
ENSO事件指厄尔尼诺(ElNino,也包括与其相反的拉尼娜(LaNina))和南方涛动(Southern Oscillation),这两种现象在半个多世纪以前就被气象学家所,发现,但直至1982—1983年间的强厄尔尼诺现象出现,引起全球生态环境的多方面的明显变化,才逐渐引起越来越多的科学家的注意.
1、ENSO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ENSO事件虽然是发生于赤道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温度和气压的互为高低的现象,但是对于全球各地区的气候却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受ENSO事件影响最严重的地区,除了美洲的秘鲁、厄瓜多尔以及美国的加州等地区以外,还有亚洲的的印度尼西亚、印度和澳大利亚北部,此三地区虽然远离赤道东太平洋海域,但是上述热带海洋多雨区在厄尔尼诺年时受气压梯度变化的影响(达尔文为高气压,塔西提为低气压)向东移出原来的地区(印度尼西亚、印度和澳大利亚北部),也就是正常的季风雨区受到了干扰。
2、ENSO事件对全球农业的影响
ENSO事件对全球农业的影响也十分巨大大约近10年来,中国南方许多地区几乎每年都出现多场大暴雨,加上大面积的山林被破坏,水土流失现象严重,大量雨水在短时间内倾入低地、盆地,造成洪水灾害,千里农田,几天之内变成汪洋一片造成农业严重减产,甚至绝产.
3、ENSO事件对于全球生态环境的影响
在相当大的范围海域内引起表层温度的上升
表层海水中所含的营养物质(主要是硝酸盐)明显变少
渔业生产
珊瑚礁(群体)的大量死亡
多种海鸟的大量死亡
对于森林和林内其他生物的影响。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的成因及其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的成因及其对我国气候的影响气候是地球表面长期变化的统计结果,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是常见的气候现象之一。
它们的出现对我国气候产生了直接影响。
本文将介绍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的成因,并分析其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一、厄尔尼诺现象的成因厄尔尼诺现象又称为厄尔尼诺南方涛动,是热带太平洋地区海水温度周期性变化的一种现象。
它主要由以下几个因素共同引起:1. ENSO相互作用ENSO指的是厄尔尼诺-南方涛动相互作用,包括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
当ENSO正常时,赤道东太平洋海表温度高,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相对较低,形成热带太平洋的正常状态。
而当ENSO 发生异常变化时,就会引发厄尔尼诺现象。
2. 湿度变化由于厄尔尼诺现象引起的深压系统异常移动,导致大气环流和水汽输运发生变化。
此时,大气中的水汽增加,湿度水平上升。
而湿度的变化进一步影响降水量和云量,从而造成降水和云量异常。
3. 暖流ENSO的异常变化会引起位于赤道东太平洋的热带暖流异常活动。
这种暖流会向东移动,导致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
同时,暖流活动的改变也会影响气候环境的改变。
二、拉尼娜现象的成因拉尼娜现象又称为冷事件,与厄尔尼诺现象相对应。
拉尼娜现象的形成主要源自ENSO相互作用中的异常变化。
具体来说,拉尼娜现象的成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ENSO相互作用异常当ENSO的相互作用异常发生时,地球表面的气温也会产生异常变化,拉尼娜现象就开始发生。
此时赤道东太平洋的海表温度会较厄尔尼诺现象时偏低,而降雨较少。
2. 风暴异常拉尼娜现象会导致洋流和海水循环发生异常,进而引起风暴的异常活动。
这些风暴对地球表面的温度和降水产生负面影响,使得冷事件进一步加剧。
3. 气压异常拉尼娜现象的发生会导致大气压力异常分布。
通常情况下,拉尼娜事件时,赤道东太平洋的大气压较低,而热带西太平洋地区的大气压较高。
这种气压异常进一步加剧了拉尼娜现象的发生。
三、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对我国气候的影响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的存在对我国气候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厄尔尼诺南方涛动

厄尔尼诺南方涛动厄尔尼诺南方涛动,又称为南方涛动,是发生在赤道附近的太平洋上的一种气候现象。
它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气候异常,对人类的生活和自然环境产生了重大影响。
下面将为大家详细介绍厄尔尼诺南方涛动的特点、成因以及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一、特点厄尔尼诺南方涛动的主要特点是太平洋上水温异常升高。
正常情况下,赤道附近的水温较为稳定。
但是,在厄尔尼诺事件发生时,太平洋上的暖流突然增强,导致水温异常升高。
这种异常的水温变化会引起全球气候的剧烈波动,进而影响到大气环流。
二、成因厄尔尼诺南方涛动的成因有多种解释,但大多与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的异常现象有关。
一种解释是太平洋上的风向异常,导致热量的分布发生改变。
正常情况下,赤道上的东亚夏季风会将热量推向西太平洋,从而保持了水温的稳定。
但在厄尔尼诺事件中,风向发生了逆转,使得热量聚集在东太平洋,导致水温升高。
三、对社会经济的影响1. 农业:厄尔尼诺南方涛动会对全球范围内的农业产生深远影响。
由于气候异常,降水分布发生改变,从而对农作物的生长与发育产生不利影响。
干旱或特大降雨都会导致农田减产或洪灾,对农业生产造成极大的影响。
2. 渔业:厄尔尼诺南方涛动也会对渔业造成严重的威胁。
由于水温的升高,部分海洋生物的栖息环境发生改变,使得渔业资源的产量减少。
这不仅会导致渔民的收入减少,还可能引发渔业资源的紧缺问题。
3. 水资源:厄尔尼诺南方涛动带来的气候异常也会对水资源的利用和分配产生影响。
长时间的大干旱会导致水源枯竭,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业用水带来巨大困扰。
4. 自然灾害:强烈的厄尔尼诺事件还会引发自然灾害的发生。
由于厄尔尼诺引起的降雨量的异常分布,可能导致洪涝、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的发生,给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带来巨大的危害。
总结起来,厄尔尼诺南方涛动是一种会引发全球气候异常的现象,对农业、渔业、水资源以及自然灾害等方面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了解并研究厄尔尼诺南方涛动,对于预防和应对其带来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厄尔尼诺现象是什么对全球气候有何影响

厄尔尼诺现象是什么对全球气候有何影响在我们生活的这个蓝色星球上,气候的变化就如同一场宏大而复杂的交响曲,而厄尔尼诺现象则是其中一段令人瞩目的不和谐音符。
那么,厄尔尼诺现象究竟是什么呢?它又会对全球气候产生怎样的影响呢?厄尔尼诺现象,这个听起来有些神秘的名词,实际上是一种发生在赤道太平洋地区的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的异常现象。
简单来说,就是海洋的温度出现了异常的升高。
通常情况下,赤道附近的太平洋海域存在着一种被称为“沃克环流”的大气环流模式。
在正常年份,赤道附近的东太平洋海平面水温较低,盛行下沉气流,气候较为干燥;而西太平洋海平面水温较高,盛行上升气流,气候湿润多雨。
然而,当厄尔尼诺现象出现时,这种平衡被打破了。
东太平洋的海水温度会大幅升高,比常年平均水平高出 3 到 6 摄氏度,甚至更多。
这种异常的升温会引发一系列的大气环流和气候异常。
厄尔尼诺现象对全球气候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而且其影响范围之广、程度之深常常令人惊讶。
首先,它会改变全球的降水分布。
在一些原本干旱的地区,可能会出现异常的暴雨和洪涝灾害。
例如,在南美洲的秘鲁和厄瓜多尔等国家,由于厄尔尼诺的影响,原本干燥的沿海地区会迎来大量的降水,导致洪水泛滥,给当地的农业和基础设施带来巨大的破坏。
而在另一些地区,比如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等地,原本多雨的地区可能会出现干旱,导致农作物减产,水资源短缺。
其次,厄尔尼诺现象还会对全球的温度产生影响。
在厄尔尼诺年,全球的平均气温往往会升高。
这不仅会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舒适度,还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健康问题,如中暑、心血管疾病等的发病率增加。
同时,温度的升高还会加速冰川和积雪的融化,进一步导致海平面上升,给沿海地区带来潜在的威胁。
对于农业来说,厄尔尼诺现象更是一场灾难。
在一些主要的粮食产区,如美国中西部、中国的华北地区等,异常的气候可能会导致农作物的生长周期紊乱,病虫害增多,从而影响粮食的产量和质量。
这不仅会对当地的农业经济造成损失,还可能会引发全球粮食市场的波动,影响粮食的供应和价格稳定。
厄尔尼诺与南方涛动

厄尔尼诺与南方涛动厄尔尼诺是一个自然现象,它与南方涛动密切相关。
本文将解释厄尔尼诺和南方涛动的概念、原因、影响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一、厄尔尼诺厄尔尼诺是指太平洋热带地区海洋表面温度的异常升高,通常发生在每2至7年间。
厄尔尼诺现象一般持续数月至一年左右,对全球气候系统产生深远影响。
1. 厄尔尼诺的原因厄尔尼诺的形成是由于热带太平洋海水温度异常升高。
通常,太平洋海洋表面风会由东向西吹,将温暖的表层海水推向亚洲一侧。
然而,当东风变得较弱或消失时,暖水就会向东移动,积聚在中太平洋。
这种异常的暖水扰动会导致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
2. 厄尔尼诺的影响厄尔尼诺现象对全球气候系统产生广泛影响。
在厄尔尼诺期间,热带太平洋地区会出现降水量下降、干旱增加的情况。
而在其他地区,尤其是赤道两侧的南美洲和东南亚地区,降水量会明显增加,导致水灾和洪涝。
此外,厄尔尼诺还会对大气环流模式和风暴路径产生影响。
二、南方涛动南方涛动是指太平洋热带地区短时间内海洋表面风场和海温的变化,通常持续几个月至一年。
南方涛动包括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两种现象,而这两种现象组成了所谓的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
1. ENSO与厄尔尼诺和拉尼娜ENSO是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的总称。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是ENSO的两个阶段。
厄尔尼诺是热带太平洋温度异常升高的阶段,而拉尼娜则是温度异常下降的阶段。
2. ENSO的影响ENSO对世界各地的气候和天气产生深远影响。
厄尔尼诺阶段会导致热带地区干旱,而拉尼娜阶段则会增加热带地区的降水量。
ENSO还会对全球温度和降水分布、风暴路径和海洋生态系统等产生显著的影响。
三、厄尔尼诺与南方涛动的关系厄尔尼诺与南方涛动密切相关,它们是ENSO现象的两个阶段。
厄尔尼诺是南方涛动的暖位相,而拉尼娜则是南方涛动的冷位相。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之间的转变是通过南方涛动引起的。
当南方涛动使得东南太平洋的海水变暖时,厄尔尼诺现象就会开始。
相反,当南方涛动导致东南太平洋海水变冷时,拉尼娜现象就会出现。
厄尔尼诺现象对全球生态环境的影响

厄尔尼诺现象对全球生态环境的影响厄尔尼诺现象,又被称为“厄尔尼诺-南方涛动”,是指赤道东太平洋海水温度异常升高的气候现象。
厄尔尼诺现象会对全球的生态环境产生广泛的影响,涉及气候、海洋、生物多样性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从气候变化、水文循环和生物多样性几个方面来探讨厄尔尼诺现象对全球生态环境的影响。
一、气候变化厄尔尼诺现象会对全球气候带来较为显著的变化。
在厄尔尼诺发生期间,赤道东太平洋地区的海水温度上升,导致了大气压差的改变和风向风力的异常。
这进一步导致了大气环流、降水分布和气候格局发生变化。
首先,厄尔尼诺现象会导致全球温度升高。
气候模式表明,厄尔尼诺与全球平均气温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
研究发现,厄尔尼诺发生年份的全球平均温度往往更高,导致气候变暖的现象加剧。
其次,厄尔尼诺现象对全球降水分布产生重要影响。
在厄尔尼诺发生期间,赤道地区的降水量减少,而南美洲沿海和印度尼西亚等地区则变得更湿润。
这种降水分布的异常对全球农业、水资源利用以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产生重要影响。
最后,厄尔尼诺现象还会引发极端天气事件。
在厄尔尼诺年份,全球会出现更多的暴雨、洪涝、风暴和干旱等极端天气事件,给人类社会和自然生态系统带来一定的威胁和破坏。
二、水文循环厄尔尼诺现象还对全球水文循环产生重要影响。
海温异常的改变直接影响着大气中水汽的分布和水循环过程。
首先,厄尔尼诺现象会导致海洋表面温度梯度减小,从而影响了大气的垂直运动。
这种变化会改变全球降水分布的格局,一些本来干旱的地区可能会得到更多的降水,而一些本来湿润的地区则可能变得更加干旱。
其次,厄尔尼诺现象会影响洋流的强度和方向。
厄尔尼诺发生时,赤道东太平洋的洋流减弱,而南美洲沿海的富营养物质的上升流也会受到影响。
这对于海洋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和食物链的稳定性产生较大的影响。
最后,厄尔尼诺现象还会导致海洋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群结构和分布发生变化。
一些海洋生物会受到海水温度和营养物质的变化而改变迁徙和生育行为,对海洋食物网的稳定性和生态平衡产生重要影响。
南方涛动与厄尔尼诺有什么关系

南方涛动与厄尔尼诺有什么关系
厄尔尼诺和南方涛动是一个全球性的气候事件。
一次强厄尔尼诺和南方涛动的发生会在全球许多地区几乎同时导致大气候异常,并对南美甚至北美的海洋生物系统产生危害。
那么南方涛动与厄尔尼诺有什么关系呢?厄尔尼诺对气候的影响与预防是怎样的呢?
什么是南方涛动
南方涛动是指东太平洋赤道区域海面温度(厄尔尼诺事件时变暖,拉尼娜
事件时变冷)和西太平洋赤道区域的海面上气压的变动。
这两种变动是相互联系的:东太平洋的暖洋阶段,即厄尔尼诺,伴随着西太平洋的高海面气压;东太平洋的变冷阶段,即拉尼娜,伴随着西太平洋的低海面气压。
导致这种变动的机制仍在研究中。
厄尔尼诺和南方涛动
太平洋沿南美大陆西侧有一股北上的秘鲁寒流,其中一部分变
成南赤道暖流向西移动,此时,沿赤道附近海域向西吹的季风使暖流向太平洋西侧积聚,而下层冷海水则在东侧涌升,使得太平洋西段菲律宾以南、新几内亚以北的海水温度升高,这一段海域被称为“赤道暖池”,同纬度东段海温则相对较低。
对应这两个海域上空的大气也存在温差,东边的温度低、气压高,冷空气下沉后向西流动;西边的温度高、气压低,热空气上升后转向东流,这样,在太平洋中部就形成了一个海平面冷空气向西流,高空热空气向东流的大气环流(沃克环流),这个环流在海平面附近就形成了东南信风。
但有些时候,这个气压差会低于多年平均值,有时又会增大,这种大气变动现象被称为“南方涛动”。
当沃克环流变弱时,海水吹不到西部,太平洋东部海水变暖,就是厄尔尼诺现象;。
厄尔尼诺与南方涛动

厄尔尼诺与南方涛动自然界中存在着各种复杂而神奇的现象。
其中,厄尔尼诺和南方涛动就是地球气候系统中两个重要的现象。
本文将就厄尔尼诺和南方涛动进行全面的介绍和分析。
一、厄尔尼诺厄尔尼诺是指赤道太平洋海水温度异常升高并持续一段时间的现象。
这种现象一般在每2-7年内重复一次。
厄尔尼诺现象的出现会对全球气候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1. 厄尔尼诺的形成厄尔尼诺的形成与赤道太平洋海水温度的周期性变化密切相关。
在正常年份,赤道太平洋海水温分布呈现出“冷水湾”和“暖水湾”的交替。
而在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暖水湾的温度升高,使太平洋海水温度畸高。
2. 厄尔尼诺的影响厄尔尼诺现象对全球气候造成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厄尔尼诺会引起赤道附近的大气环流异常,影响到亚洲、非洲等地的降水分布。
其次,由于厄尔尼诺引起的海温升高,会对渔业资源、珊瑚礁生态等产生重大的影响。
此外,厄尔尼诺还可能引发极端天气事件,如洪涝、干旱、风暴等。
二、南方涛动南方涛动(Southern Oscillation)是指赤道东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大气压力异常变化的现象。
与厄尔尼诺现象相对应的是拉尼娜现象,该现象也是由南方涛动引起的。
1.南方涛动的形成南方涛动的形成和赤道太平洋的气候变化密切相关。
在正常情况下,赤道东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压力分布呈现出正常的气压梯度。
而在南方涛动现象发生时,赤道东太平洋的大气压力下降,气压梯度减小。
2.南方涛动的影响南方涛动对全球气候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南方涛动的异常变化会导致全球大气环流发生紊乱,影响到全球范围内的降水和气温。
此外,南方涛动还会引起洋流变化,进而对渔业资源的分布和数量产生影响。
三、厄尔尼诺与南方涛动的关系厄尔尼诺与南方涛动是紧密相关的。
当赤道太平洋海水温度异常升高时,厄尔尼诺现象会引起南方涛动异常变化,反之亦然。
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全球气候发生复杂的异常变化,影响到人类社会和自然系统。
结论综上所述,厄尔尼诺和南方涛动是地球气候系统中两个重要的现象。
厄尔尼诺南方涛动指数

厄尔尼诺南方涛动指数厄尔尼诺南方涛动指数(El Niño-Southern Oscillation Index)是一个用来测量大气海洋关联现象的指标,主要用于预测气候变化和天气模式。
本文将介绍厄尔尼诺南方涛动指数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其对气候和环境的影响。
1. 指数定义厄尔尼诺南方涛动指数是描述赤道太平洋东部温度异常的指标。
它通过测量东太平洋温度和大气压力差异来判断厄尔尼诺或拉尼娜现象是否发生。
2. 计算方法厄尔尼诺南方涛动指数的计算基于测量东太平洋两个指定位置的海水温度差异。
一般使用热带太平洋上指定纬度的海洋表面温度作为指标。
根据温度差异的大小及其变化趋势,可以判断出厄尔尼诺或拉尼娜现象的强度及时程。
3. 指数解读厄尔尼诺现象通常表示东太平洋温暖异常,对全球气象模式和天气模式产生广泛影响。
拉尼娜现象则意味着东太平洋温度偏低,对全球气候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研究厄尔尼诺南方涛动指数对于理解气候和环境变化至关重要。
4. 对气候的影响厄尔尼诺现象会导致全球气候变化,包括降水模式的改变、暖海流的增强以及气候异常事件的增多。
例如,一些地区可能经历干旱或洪灾,并受到飓风和其他极端天气事件的影响。
厄尔尼诺现象还会对温室气体的排放和全球变暖产生影响。
5. 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厄尔尼诺现象对海洋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均产生重要影响。
东太平洋地区的海洋生物受到温度变化的影响,可能导致珊瑚礁破坏和鱼类迁徙。
陆地生态系统的许多物种也会受到降水变化和气温波动的影响,从而引发生物多样性减少和生态平衡的破坏。
6. 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厄尔尼诺现象会对人类社会产生广泛的影响,特别是在农业生产、渔业、水资源管理以及能源供应等方面。
干旱、洪灾和气候异常事件可能导致粮食短缺、能源供应问题以及社会稳定性的威胁。
因此,了解厄尔尼诺南方涛动指数对于制定灾害风险管理和气候适应策略至关重要。
7. 未来展望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对于厄尔尼诺南方涛动指数的研究和监测变得越来越重要。
厄额尼诺现象

厄额尼诺现象厄尔尼诺现象(ElNio)是指赤道东太平洋海域海面温度异常升高的气候现象,也被称为“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现象。
这种现象通常会影响全球气候,导致极端天气事件,如洪水、干旱、风暴等。
本文将探讨厄尔尼诺现象的原因、影响和应对措施。
一、厄尔尼诺现象的原因厄尔尼诺现象是由于赤道东太平洋海域的海水温度异常升高所引起的。
正常情况下,赤道东太平洋海域的海水温度比赤道西太平洋海域低,因为东风将暖水向西推进,使得西太平洋海域的海水温度高于东太平洋海域的海水温度。
然而,当东风减弱或逆转时,暖水就会向东移动,导致东太平洋海域的海水温度升高,这就是厄尔尼诺现象的原因。
二、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厄尔尼诺现象对全球气候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以下是其主要影响: 1. 洪水和干旱厄尔尼诺现象会导致全球某些地区的降雨量异常增加或减少。
例如,南美洲的东部和非洲的东部通常会发生洪水,而南美洲的西部和非洲的南部则会发生干旱。
2. 风暴和海啸厄尔尼诺现象还会导致风暴和海啸的发生。
在厄尔尼诺年份,飓风和台风的数量通常会增加,并且它们的路径也会发生变化。
3. 农业损失由于厄尔尼诺现象导致的干旱和洪水,农业生产通常会受到影响。
例如,洪水可能破坏作物,并导致土地流失,而干旱则可能导致作物死亡或减产。
4. 海洋生态系统的变化厄尔尼诺现象还会导致海洋生态系统的变化。
例如,由于海水温度升高,珊瑚礁可能会死亡,而鱼类和其他海洋生物可能会迁徙到其他地区。
三、应对厄尔尼诺现象的措施虽然厄尔尼诺现象无法避免,但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减轻其影响。
以下是一些应对措施:1. 建立气象监测系统建立气象监测系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和演变。
这样,我们可以提前做好准备,采取措施来减轻其影响。
2. 加强农业管理加强农业管理可以减轻厄尔尼诺现象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例如,可以采取节水措施来应对干旱,或者选择适应性更强的作物品种。
3. 加强海洋保护加强海洋保护可以减轻厄尔尼诺现象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
厄尔尼诺现象对气候有哪些影响

厄尔尼诺现象对气候有哪些影响厄尔尼诺现象是指东太平洋一带海水表面温度异常升高的现象。
这种现象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因为它对气候系统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详细讨论厄尔尼诺现象对气候的各种影响。
一、大气变化厄尔尼诺现象使得大气环流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全球气候。
在厄尔尼诺时期,东太平洋地区的暖湿气流向西太平洋移动,导致西太平洋地区降雨量增加。
同时,厄尔尼诺还会影响赤道地区的风场变化,改变季风气候,导致降雨分布的异常。
二、海洋循环厄尔尼诺现象引发了海洋循环的变化,对温度、盐度和海洋生态系统产生了重要影响。
由于西太平洋地区的海水温度上升,海洋环流也会发生变化。
逆厄尔尼诺时期,冷水向东部流动,影响了海洋生物的生存和迁徙。
厄尔尼诺还会导致珊瑚礁的大规模白化现象,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三、全球气温变化厄尔尼诺现象对全球气温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厄尔尼诺期间,东太平洋地区海水温度异常升高,会导致全球平均气温上升。
这种影响相对较短暂,但是对气候系统的长期影响是显著的。
厄尔尼诺可以引起全球平均气温的年际和季节性变化,对全球气候系统产生复杂的影响。
四、降雨分布变化厄尔尼诺现象对全球降雨分布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厄尔尼诺时期,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引发的大气环流变化导致了降雨分布的异常。
一些地区可能会经历洪灾和暴雨,而其他地区则会出现长时间的干旱。
这种异常的降雨分布会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造成重大影响。
五、自然灾害频发由于厄尔尼诺现象引起的气候异常,往往会增加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
暴雨、洪灾、干旱和林火等自然灾害都与厄尔尼诺现象密切相关。
这些灾害不仅对人类的生活造成威胁,还严重破坏自然生态系统。
六、全球经济影响厄尔尼诺现象对全球经济也带来了影响。
旱灾和洪灾会破坏农作物,导致农业产量下降,粮食价格上涨。
此外,厄尔尼诺还会影响渔业和水资源供应,给相关产业带来损失。
全球范围内的气候异常也会对交通、旅游等行业造成不利影响。
ENSO事件对气候的影响教程

ENSO事件对气候的影响教程ENSO(厄尔尼诺-南方涛动)是指热带太平洋区域发生的一种自然气候现象。
它以几年为周期,对全球气候产生广泛的影响。
本篇文章将为您介绍ENSO事件对气候的影响以及相关教程。
一、ENSO事件简介ENSO事件是指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两种反向气候现象的交替出现。
厄尔尼诺是太平洋东部海温异常升高,而拉尼娜则是太平洋东部海温异常降低。
这两种现象引起了热带太平洋区域的大气和海洋变化,进而对全球气候产生影响。
二、ENSO事件对气候的影响1.大气循环变化ENSO事件会改变热带太平洋区域的大气环流。
在厄尔尼诺事件中,热带太平洋上空的风向发生逆转,对流增强,而拉尼娜事件则相反。
这种大气环流变化会导致全球气候格局发生相应变化。
2.降水分布变化ENSO事件会对全球不同地区的降水分布产生重要影响。
在厄尔尼诺事件中,热带太平洋上部的海洋温暖会诱发大量降水,导致南美、非洲东部和印度等地区出现异常降水。
而拉尼娜事件则相反,这些地区会出现干旱。
另外,ENSO事件还会引起亚洲夏季风、北美降水和澳大利亚降水的变化。
3.风暴活动变化ENSO事件对全球的风暴活动也产生影响。
在厄尔尼诺事件中,热带太平洋风暴活动频繁,尤其是东太平洋地区。
而拉尼娜事件则会导致风暴活动减少。
4.温度异常ENSO事件还对全球温度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厄尔尼诺事件中,全球平均温度升高,而拉尼娜事件则相反。
三、如何预测ENSO事件准确预测ENSO事件对气候研究和气候变化应对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常用的ENSO事件预测方法:1.传统气候模式通过运行大气和海洋模式,结合当前的观测数据,以及历史ENSO 事件的统计分析,来进行长期的预测。
2.统计方法通过对ENSO事件的历史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寻找与ENSO事件相关的气候指标,以此为基础进行预测。
3.机器学习方法利用机器学习算法,通过输入大量的观测数据和历史ENSO事件的数据,来构建预测模型,并进行短期和中期的预测。
厄尔尼诺现象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厄尔尼诺现象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厄尔尼诺现象(El Niño)是指太平洋赤道东部海水温度异常升高的一种天气现象。
它对地球的气候变化以及地理环境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影响海洋环境、影响陆地环境以及影响生态系统三个方面论述厄尔尼诺现象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影响海洋环境厄尔尼诺现象导致太平洋东部海水温度异常升高,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了重大冲击。
首先,由于海水温度升高,海洋中的浮游生物死亡率上升,对海洋食物链的平衡产生破坏。
一些对海洋温度敏感的物种数量减少,影响了大洋渔业资源的丰富程度。
其次,厄尔尼诺现象还引发了海洋生物的大规模迁徙。
一些热带鱼类或鲸类栖息地遭受破坏,它们不得不寻找新的生存环境,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物种分布格局产生了明显的变化。
此外,厄尔尼诺现象还加剧了海洋极端天气现象的发生频率和强度。
在厄尔尼诺事件期间,赤道太平洋附近的飓风活动异常活跃。
飓风带来的大风和狂暴海浪给沿海地区带来了灾难性的影响,导致海岸侵蚀、洪涝灾害等问题。
这些变化不仅对海洋环境构成威胁,也严重影响了沿海人们的生活和经济发展。
二、影响陆地环境厄尔尼诺现象不仅对海洋有深远影响,也对陆地环境产生显著影响。
首先,厄尔尼诺现象引发的大气环流变化导致了全球降水分布格局的改变。
在厄尔尼诺事件发生期间,原本湿润的地区可能会出现干旱,而原本干燥的地区可能会迎来异常的降雨。
这种不均衡的降水分布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产生了负面影响。
干旱和洪涝灾害频繁的发生给农作物生长、水源供应以及生物多样性造成了巨大威胁。
其次,厄尔尼诺现象还影响了地球温度的变化。
厄尔尼诺事件期间,赤道地区的温度偏高,而南半球大范围地区则呈现气温偏高的趋势。
这种温度变化会导致全球气温的升高,进而影响到全球气候系统,加剧了全球变暖的趋势。
对于一些已经面临气候变化威胁的地区来说,厄尔尼诺现象的出现无疑加大了其生态环境的脆弱性。
三、影响生态系统厄尔尼诺现象对地理环境最直接的影响之一就是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厄尔尼诺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厄尔尼诺对中国有什么影响厄尔尼诺对中国影响1、天气干旱和洪涝灾害时有发生。
在厄尔尼诺期间,中国南方地区和东北地区的雨量可能会明显偏少,而华南、华东以及西北地区的洪涝灾害则可能会增多。
2、冬季气温偏高和春季气温偏低。
在冬季,厄尔尼诺现象会使得北极涛动影响南下,导致我国中东部地区和南方沿海天气变暖,而春季则会出现反向效应,使得我国东北地区、华北地区和华南地区的气温都会偏低。
3、影响农业生产。
厄尔尼诺现象会导致我国主要粮食产区受到干旱和洪涝的影响,从而影响粮食产量。
厄尔尼诺代表什么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通常与大气和海洋之间的热量交换有关。
在厄尔尼诺时期,海洋表面温度升高,从而导致空气上升和对流的增强。
这将对全球气候产生影响,引发全球气象和气候条件的发生显著的变化,包括气温、风、降雨、洪水和干旱等方面。
同时,厄尔尼诺现象在全球的海洋生态中也会带来重要影响。
例如在中国,厄尔尼诺现象会影响气温、降雨和农业产量等方面。
了解厄尔尼诺现象与相关自然灾害的发生关系对我们采取预防措施和缓解灾害有着重要的意义。
厄尔尼诺现象对中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气温、降雨、农业、海运和健康等多个方面。
尤其是在中国南部地区,厄尔尼诺现象对气温和降雨影响更加明显。
虽然我们无法控制和预测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但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减轻它的影响。
厄尔尼诺夏天热不热厄尔尼诺现象会导致全球气温升高,因此在厄尔尼诺期间,通常会出现比较炎热的夏季天气。
不过,厄尔尼诺现象对全球气候的影响是非常复杂的,不同地区的天气状况也会受到各种不同的因素影响,因此具体情况还需要根据地理位置和天气变化情况来判断。
厄尔尼诺暖流厄尔尼诺暖流,是太平洋一种反常的自然现象,在南美洲西海岸、南太平洋东部,自南向北流动着一股著名的秘鲁寒流,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3月正是南半球的夏季,南半球海域水温普遍升高,向西流动的赤道暖流得到加强。
恰逢此时,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向南移动,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受到南半球自偏向力(也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向左偏转成西北季风。
厄尔尼斯现象

厄尔尼斯现象厄尔尼斯现象是指发生在赤道太平洋的一个大规模气候现象,也被称为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
它是地球气候系统中最重要的年际变化之一,对全球气候和环境都有显著影响。
本文将对厄尔尼斯现象的形成原因、影响以及应对措施进行探讨。
一、厄尔尼斯现象的形成原因厄尔尼斯现象的形成源于赤道太平洋海洋和大气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
正常情况下,赤道太平洋的东部有较高的海洋温度和气压,而西部则相对较冷,这导致东西两部分之间产生了气压差异。
然而,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这种差异会发生逆转。
厄尔尼斯现象最主要的原因是热带西太平洋上的风场发生变化,导致触发海水温度异常上升。
这种温度上升会改变大气环流,形成一个巨大的高压系统。
由于热带西太平洋的海洋和大气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这种变化会逐渐向东部传播,形成一个从太平洋东部到中东太平洋的温暖区域,引起厄尔尼斯现象。
二、厄尔尼斯现象的影响1. 气候影响厄尔尼斯现象会引起全球范围内的气候异常。
在厄尔尼斯事件发生期间,赤道太平洋上升的海温会导致大气中水汽的增加,进而引发降水模式的改变。
通常情况下,厄尔尼斯现象会导致南美洲沿海地区干旱,而东南亚地区则可能面临洪灾。
2. 生物多样性影响厄尔尼斯现象对全球海洋生态系统有重要影响。
由于海洋的温度和化学成分的变化,许多海洋生物的生存受到威胁。
例如,厄尔尼斯现象会导致珊瑚礁白化现象,造成大量珊瑚死亡。
3. 经济影响厄尔尼斯现象对全球农业、渔业和能源生产等方面都有显著的经济影响。
由于气候异常导致的降雨模式改变,许多地区的农作物产量会受到损失。
此外,渔业资源也会受到厄尔尼斯现象的影响,由于海洋温度和环流变化,渔业资源的分布和数量都会发生变化。
三、应对措施1. 气象监测与预测通过加强气象监测网络,及时掌握厄尔尼斯现象的发展情况,提前预测其可能的影响。
这样可以使相关国家和地区采取适当的措施,应对可能的干旱、洪灾等气候灾害。
2. 资源管理和适应性措施在受到厄尔尼斯现象影响较大的地区,建立灵活的资源管理机制和适应性措施,减轻渔业、农业等领域的损失。
厄尔尼诺南方涛动

厄尔尼诺南方涛动厄尔尼诺南方涛动是指热带太平洋上由于海水温度异常升高而引发的一种自然气候现象。
在厄尔尼诺现象中,海水温度上升导致风向和风速发生变化,从而对全球气候产生广泛的影响。
本文将详细介绍厄尔尼诺南方涛动的原因、过程及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一、厄尔尼诺南方涛动的原因厄尔尼诺南方涛动的形成主要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1. 中厄尔尼诺现象:中厄尔尼诺现象是指赤道中东太平洋地区海水温度异常升高,这种温度升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南方涛动的形成。
2. 洋流异常变化:海洋洋流在厄尔尼诺南方涛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果热带太平洋洋流发生异常变化,将会造成海水温度升高和风向的改变。
3. 反馈机制:厄尔尼诺现象会引起大气环流和海洋表面温度之间的反馈作用。
当大气环流发生变化时,将进一步影响海洋温度,从而加剧厄尔尼诺南方涛动现象。
二、厄尔尼诺南方涛动的过程厄尔尼诺南方涛动的形成可分为以下几个过程:1. 加热:热带太平洋海域发生温度异常升高,引起海水的加热。
这种加热主要受到中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
2. 水汽释放:加热后的海水释放出大量的水汽,形成对流云团。
3. 大气环流变化:对流云团引发了大气环流的变化,使得赤道地区的风向和风速发生改变。
4. 洋流异常:大气环流的变化影响了热带太平洋洋流的运动,使得冷水向东部转移,而暖水则向西部移动,导致海水温度上升。
5. 全球气候影响:厄尔尼诺南方涛动会引起全球范围内的气候异常变化,如影响降水分布、风暴频率等。
三、厄尔尼诺南方涛动对全球气候的影响1. 降水分布异常:厄尔尼诺南方涛动会影响全球各地的降水分布。
一些地区可能出现干旱,而另一些地区则可能遭遇洪涝灾害。
这种异常的降水分布对农业和水资源管理产生重大影响。
2. 气温变化:厄尔尼诺南方涛动也会导致全球气温的变化。
影响最明显的是热带地区,而对于南极地区和部分中纬度地区来说,气温可能会有所升高。
3. 风暴频率:厄尔尼诺南方涛动会引发风暴活动的变化。
厄尔尼诺现象原因及影响

厄尔尼诺现象原因及影响厄尔尼诺现象(El Niño)是指太平洋地区海洋温度异常变化的现象,它对全球的气候模式产生重要影响。
本文将探讨厄尔尼诺现象的原因以及对全球气候和人类社会的各种影响。
一、厄尔尼诺现象的原因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源于太平洋赤道东部海域海洋运动的异常变化。
通常太平洋赤道东部海洋表面有一股强劲的东向风,将表面水流由南美洲一直推向西太平洋。
这导致赤道东部海域水温较低,而赤道西部海域则较暖。
然而,当这股东向风变弱甚至逆转时,就出现了厄尔尼诺现象。
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原因是复杂的,包括海洋-大气相互作用、热量交换和动力学过程等因素。
当这些因素发生变化时,就可能导致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
例如,厄尔尼诺现象通常与南方涛动(Southern Oscillation)相关,南方涛动是太平洋区域大气压强变化的一种模式。
当南方涛动偏离正常状态时,就可能引发厄尔尼诺现象。
二、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1. 气候影响厄尔尼诺现象对全球气候模式有重要影响。
它导致太平洋赤道东部海域海洋表面温度升高,进而影响大气环流模式。
厄尔尼诺时期,太平洋赤道地区和周边地区的降水模式发生变化,通常导致东南亚地区干旱和澳大利亚东北部的洪灾。
此外,厄尔尼诺现象还可能影响全球气温分布。
由于海洋的热容量大于陆地,厄尔尼诺时期海洋释放更多热量到大气中,导致全球平均气温上升。
2. 生态系统影响厄尔尼诺现象对水生生态系统产生深远影响。
海洋温度升高和降水模式的改变导致珊瑚礁白化现象增加,并影响海洋生物的迁徙和繁殖。
厄尔尼诺现象还可能导致渔业资源减少,损害渔民的生计。
厄尔尼诺现象还与全球的陆地生态系统紧密相关。
例如,厄尔尼诺时期,秘鲁海岸的海鸟数量明显减少,这是因为异常的海洋温度变化破坏了它们的食物链。
3. 经济影响厄尔尼诺现象对全球经济产生广泛影响。
由于厄尔尼诺导致的气候变化,许多国家的农作物产量受到影响,导致粮食价格上涨。
此外,经济依赖渔业的国家也会受到损失,因为厄尔尼诺现象导致渔业资源减少。
厄尔尼诺与南方涛动

厄尔尼诺对气候的影响厄尔尼诺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对西太平洋台风活动的影响
对我国夏季降水的影响
对东北夏季低温的影响
对我国温度的影响
2、厄尔尼诺对中国气候的影响
台风活动与ENSO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平均而言,在厄尔尼诺(拉尼娜)年,西太平洋台风数较常年偏少(多),而在厄尔尼诺(拉尼娜)年,登陆我国大陆的台风数也偏少(多)。
01
02
东南太平洋的海平面气压减去东印度洋与西太平洋的海平面气压的差定义为南方涛动指数。当赤道太平洋东部海温升高时,南方涛动指数为负指数。反过来,当赤道太平洋东部海温降低时,南方涛动指数为正指数。
东太平洋地区南方涛动指数的演变曲线
厄尔尼诺发生时
正常状态
瓦克环流
01
02
03
赤道太平洋海表水温的分布,由于秘鲁冷洋流沿海岸北上,同时信风使沿岸海水上翻,又冷水向西流时,因爱克曼辐散漂流吸引深层海水向洋面上翻,结果表现出一冷舌从南美沿岸伸向中太平洋;而在西太平洋、印度尼西亚与澳大利亚附近为一海水高温区。在正常年份,赤道区空气以较强的信风自东太平洋流向西太平洋,并在印尼—澳大利亚北部一带海水高温区上升,至高空部分空气返流回东太平洋,在海水低温区下沉,这样就形成皮耶克尼斯(J.Bjerknes)所命名的瓦克环流。因地形作用,沿赤道区存在着多个瓦克环流,在ENSO年,因偏东信风强度大减,甚至可出现偏西风,原瓦克环流变弱,空气上升区与下沉区的位置可发生很大变化,从而造成赤道太平洋上的气候异常,原多雨的印尼与澳大利亚北部及中非一带出现干旱,而原少雨的中太平洋上各岛屿及南美沿岸出现雨涝。
在厄尔尼诺年我国常常出现暖冬凉夏,特别是我国东北地区由于夏季温度偏低,出现低温冷害的可能性较大。
厄尔尼诺年,东亚季风减弱,中国夏季主要季风雨带偏南,江淮流域多雨的可能性较大,而北方地区特别是华北到河套一带少雨干旱,尤其是发生次年影响更为明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厄尔尼诺与南方涛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1 什么是厄尔尼诺现象厄尔尼诺是海-气耦合中的一个重要现象。
所谓厄尔尼诺,就是在南美洲的秘鲁和厄瓜多尔沿海地带, 在圣诞节前后海水某些年份突然出现增暖的现象。
具体的说, 流经南美沿岸的秘鲁海流, 在几乎与秘鲁海岸平行的东南信风吹送下, 表层海水离岸外流, 深层海水上涌补充, 同时将营养盐类挟至上层, 因而浮游生物繁盛, 吸引大量秘鲁沙丁鱼等冷水性鱼类在此繁衍、栖息,使该地区成为著名的东南太平洋渔场。
可是在某些年份,东南信风暂时减弱, 太平洋赤道逆流的南支越过赤道沿厄瓜多尔沿岸南下, 使厄瓜多尔和秘鲁沿岸水温迅速升高, 冷水性浮游生物和鱼类因不适应新的环境而大量死亡。
由于沿海水温上升在圣诞节即圣子耶稣诞辰前后最为激烈, 秘鲁居民将这种海水温度季节性上升的现象称为厄尔尼诺(厄尔尼诺为西班牙文音译), 意为“圣婴”。
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频率越来越多,从原来7 、8 年发生一次到现在的每3 、4 年发生一次。
厄尔尼诺现象的出现将会给全球气候带来灾难性的影响。
例如,1997 年智利大洪水和印尼森林大火与1998年我国发生的洪涝灾害都与厄尔尼诺现象有关。
由于厄尔尼诺导致全球台风活动异常,我国的台风也比往年同期偏少,致使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长时间停留在我国境内,由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带来大量暖湿气流,从而导致我国南方及北方部分地区降水比往年同期偏多。
2 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原因诸科学家提出了不同的观点, 各有一定道理, 但是都有不明之处。
鉴于此, 科学家们做了大量的分析研究, 提出了内因、外因结合的观点。
众所周知, 当地球自转加速时, 地球的赤道及其两侧一定范围内要鼓起, 这样地壳受到南北向张应力, 故之易于出现近东西向裂缝, 因此地下热汽、热浆等就易于出来, 大者如火山喷发, 小者为喷泉,更小者为喷气孔。
它们沿赤道分布。
由于东太平洋本身裂谷多, 故易喷出热物质。
西太平洋则为俯冲挤压带, 在地球赤道转起时, 放出热液较少, 故赤道东太平洋水温相对升高, 从而形成厄尔尼诺现象。
另外, 由于秘鲁和厄瓜多尔地区地表距地心距离最大, 因之离心力亦大, 故鼓起更为剧烈, 这样海底热量进入海水中亦多, 故这里先形成海水增温现象。
然后, 由于赤道海域由东向西流而使增温带向西扩展, 这样就可以把热水传至中太平洋, 当热水带面积达到一定程度时, 即为厄尔尼诺现象的盛期。
厄尔尼诺事件的成因机制是地球自转、日月引力和地热活动的综合结果。
1厄尔尼诺现象的构造基础与激发因素A 厄尔尼诺发生在南美洲西部的构造基础在北半球,由于大陆的阻隔,北太平洋与北极之间处于半封闭状态,海洋寒流由北冰洋通过狭窄的白令海峡进入太平洋时流入量受到限制;印度洋北部是欧亚大陆,因此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北部完全在海洋暖流的控制之下. 与此相反,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对南极是完全开放的. 特别是环南极大陆强烈的海洋西风漂流在经过南美洲的德雷克海峡时严重受阻;部分寒流沿南美洲西海岸北上,加强了秘鲁寒流,其规模远大于非洲西海岸的本格拉寒流,形成太平洋北暖南冷、西暖东冷的格局. 南半球西风飘流是海洋寒流,北半球西风飘流是北太平洋暖流和北大西洋暖流,这个重大差别是由陆海分布差异造成的.西澳大利亚寒流是南半球最弱的海洋寒流. 因为太平洋南赤道暖流能够通过阿拉弗拉海进入印度洋,加强印度洋南赤道暖流,减弱西澳大利亚寒流. 所形成的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的高温低压区,与东南太平洋由秘鲁寒流形成的低温高压区组成一个沃克环流. 环流路径是: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南赤道暖流→马达加斯加暖流→南中纬度的西风漂流→秘鲁寒流. 这进一步减弱西澳大利亚寒流,加强了西风漂流和秘鲁寒流.北太平洋通过白令海峡向北极输出的热量为10 TW(1 TW = 1012 W) ;南太平洋向南极输出的热量为1190 TW,是前者的119 倍. 印度洋向南极输出的热量为490 TW. 而北大西洋输出的热量起源于太平洋,数量超过 1 000 TW,其中向北极输出的热量为260 TW[1 ] . 海洋输送的热量为北太平洋向南太平洋的热输出提供了证据. 地质资料表明, 对第三纪早期的普遍变冷起明显作用的构造事件是巴拿马地峡的封闭,迅速变暖和较长的变冷由轨道参数的周期性所决定. 阻挡大西洋赤道暖流进入东太平洋,加强秘鲁寒流,是气候变化的原因.南美洲与南极大陆的分离造成环绕南极大陆强烈的海洋西风漂流带,阻挡赤道暖流南移,生成南极冰盖并维持其稳定的存在,为全球构造运动影响气候变化提供了证据[2~4 ] . 这表明,北太平洋向南太平洋输送热量的波动性是厄尔尼诺事件和拉尼娜事件发生的本质原因,相应的海洋环流在温差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必然发生.厄尔尼诺发生时,太平洋暖水由东向西;或由西向东;或由中部分别向东向西运动,其实质是北部暖水向南运动.如果有某种原因使南半球的西风漂流减弱,或使东南太平洋表面海水增温,就会减弱这一地区的活克环流,出现南太平洋高压和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低压同时减弱,甚至相反的情况. 这是南方涛动和厄尔尼诺同时出现的原因.当南极出现臭氧洞或太阳活动增强时,过量紫外线(约增大2 %) 穿过平流层进入对流层,使南极相对变暖,降低南极与南中纬度的温差,减弱大气南北对流和信风,这是西风漂流变弱的原因. 自20 世纪80 年代全球迅速变暖以来,厄尔尼诺事件发生更为频繁,其强度也明显增大. 1982~1983 年和1997~1998 年厄尔尼诺又为本世纪最强,与南极臭氧洞异常扩大相对应. 公元1800 年是冷暖时期和太阳活动高低值的分界线,其前后200 年分别发生51 和81 次厄尔尼诺事件,这表明,暖期、臭氧洞扩大和太阳活动高值时期有利于厄尔尼诺事件发生。
B 潮汐振荡产生的季节性增暖要解释厄尔尼诺事件发生的原因,首先必须说明为什么在南美厄瓜多尔和秘鲁沿岸每年圣诞节前后海水都会出现季节性增暖现象.太阳光在冬至点(每年12 月21~23 日) 直射南纬23.5 度,即南回归线. 南回归线上的海面在白天正午处于潮汐高潮位,而此时北回归线上的海面正处于低潮位;地球自转半周后, 南回归线上的海面在半夜子时处于潮汐低潮位,北回归线上的海面此时处于高潮位. 即高潮位与低潮位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复振荡. 这种现象也发生在夏至点(每年6 月21 或22 日) . 同时太阳辐射、太阳风和太阳引潮力在近日点(1 月3~4 日) 达到最大值,分别比在远日点(每年7 月2 日或3 日) 增大6 %和9 % ,这使近日点时南北潮汐振荡达到最大值,南回归线附近太阳辐射量也达到最大值,变暖趋势明显. 特别是从秋分到冬至,日地距离变为最小,太阳引潮力变为最大. 半日潮产生的强烈振荡高值区由赤道向南北回归线偏移,形成低纬大洋南升西移、北降东移的顺时针昼环流和南降东移北升西移的逆时针夜环流,昼夜反向环流和最大幅度南北振荡加强了冷暖水的混合[3 ] . 南北回归线之间的东太平洋海面有北半球的温暖的赤道逆流和南半球的秘鲁寒流. 最大幅度的南北潮汐振荡使太平洋东部低纬度北半球暖流南移,南半球秘鲁寒流北移,振荡混合后使厄瓜多尔和秘鲁沿岸海水变暖,加强了北太平洋向南太平洋的热输送. 这不仅说明了在南美厄瓜多尔和秘鲁沿岸每年圣诞节前后海水都会出现季节性增暖现象的原因,而且给出了暖水从北边涌入的原因. 而以往许多关于厄尔尼诺事件发生机制的假说不能解释这种季节性增温现象.?C 强潮汐振荡与厄尔尼诺现象的关系对潮汐的计算结果表明,月亮在赤道时产生的半日潮使气圈、水圈和液核分别有5 4181 864 km3 、43 275km3 和3 103 km3的体积绕固体地球向西运动,形成赤道高空风、西向海潮和液核表层西向漂移. 由于地形的阻挡,形成大气、海洋和液核的涡旋、湍流、环陆运动和异常大潮以及冷暖海水的上下和东西方向振荡与混合. 岩石圈和下地幔分别有 2 754 km3 和10 599 km3的体积胀缩,是其中熔融部分流动、上涌和喷发的动力[3 ] .太阳相对地球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摆动,使流体相对固体南北振荡与混合. 地球在春分和秋分扁率变为最大,形成赤道大潮. 两极高纬地区分别有6 605 998 km3 、5 251 km3 和368 km3体积的大气、海水和液核流体通过临界纬度(35o ) 流向赤道,并在科里奥利力和西向引潮力作用下加速向西漂移,使各圈层自转速度变小,差异旋转速度增大,高纬地区地壳地幔排气排液活动强烈. 其中大气对流层日长增加最为显著,为97 秒,是岩石圈日长增加值(0. 000 27 s) 的359 259 倍,形成流体与固体圈层强烈的差异旋转. 地磁活动在两分点(春分和秋分) 达到最大值是其证据[3 ] . 这是两极冷水入侵赤道并使大洋西部暖水变冷的主要原因. 1997 年发生在春分和秋分附近的4 次交食和行星冲日,加大了两极冷水入侵赤道西太平洋,使暖水东移的强度,形成了1997 年的强厄尔尼诺事件.月球的引潮力是太阳的2. 17 倍,月球在赤道南北的摆动加强这一效应,形成混合冷暖海水的强烈振荡.行星冲日、日月大潮和近地潮的叠加形成最大值效应———厄尔尼诺. 从1980 年到1990 年,凡是在12 月朔、望日的日月大潮和月球的近地潮同时发生后,均发生了厄尔尼诺事件. 1982~1983 年强厄尔尼诺事件中,海温增温的峰值首先出现在中太平洋赤道的Nino 4 区(1982 年4~5 月) ,然后是Nino 3 区(1982 年底) ,最后是美洲西岸的Nino 1~2 区(1983 年年中) [6 ] . 它对应着1982 年4~8 月和11~12 月、1983 年13 月和6~9 月的近地潮和大潮的叠加,以及1982 年4 月26 日的木星冲日.引潮力和地球自转都有9 天的周期变化,在北极海域曾观测到很强的9 天周期的水位振动. 在大西洋中远离海岸的地方观测50 m深处水温在一年中的变化,发现有9 天周期的温度变化,其幅度可达0. 20 °C[7 ] . 最新研究成果也表明强潮汐将引起海温变化和气候波动[8 ] . 强引潮力下的太平洋海水南北震荡,是均衡南北海水温度、加快北部暖水向南部输送的重要机制.D 液核潮汐对厄尔尼诺的影响流体和固体的潮汐差异造成强烈的相互摩擦,潮汐摩擦热集中在流体与固体的边界上,如陆海边界和核幔边界. 核幔边界在潮汐力下的周期变形强迫液核表层隆起部分西向运动,形成液核潮汐. 它加强核幔角动量交换,在核幔边界积累大量热能,是地球排气、地磁活动和热幔柱活动的不竭能源[4 ] . 地磁活动在地球扁率变为最大的两分点(春分和秋分) 达到最大值是其证据[3 ] .地球自转速率的十年际变化的振幅可达几个毫秒量级. 这种变化也许只能用核幔之间的角动量交换来解释,与太阳黑子活动11 年周期、太阳磁性活动22 年周期相对应[9 ] . 太阳活动产生的太阳风强度和磁性的变化,使向阳面的地球磁层受到周期性的增强压缩,加强核幔角动量交换和液核潮汐,影响地壳地幔的旋转速度和热幔柱喷发. 潮汐滞后效应是地球自转减慢的一个原因. 据估计,平均每年至少有100 km3 的岩浆溢出海底[4 ] . 白垩纪时,万有引力常数增加5 %;日地距离、月地距离减少5 %;太阳辐射增大10 %;日月引潮力增加20 %. 强烈的潮汐摩擦在核幔边界积累大量热能,这是白垩纪强烈火山活动的基本原因. 侯章栓等对近百年全球气候变化与外强迫因子信号检测的结果表明,火山活动是影响ENSO(厄尔尼诺和南方涛动) 的最重要的外强迫因子[10 ] . 它不但揭示了地球流体、构造活动与气候变化的关系,而且使厄尔尼诺的海底火山说[11 ] 、引潮力说[7 ] 和地球扁率变化说[3 ] 得到有力的支持.地球自转速率变化有0. 5、1、11、12、18. 6、22、30、60 年周期,其中后四项振幅较大[6 ] . 它们分别对应着太阳在南北回归线振荡、日地距离变化、太阳黑子、木星公转、月亮交点进动、太阳磁周、土星公转等周期及其公倍数. 潮汐引起的地球形变和太阳活动加强液核潮汐是其本质原因. 这也是通过地球自转异常减速可以预测厄尔尼诺事件的本质原因[7 ,12 ,13 ] . 日长变化周年项的激发函数观测值为- 0. 45 量级. 其中,风为- 0. 31 ,潮汐为- 0. 03 ,气团为0. 02 ,地下水为0. 02 ,海洋为0. 01 ,洋流为0. 02[6 ] . 在由风形成的日长季节性变化的背景上,液核潮、大气潮和海潮的激发是日长异常变化的主要原因. 这是行星冲日、日月大潮和近地潮的叠加形成最大值效应———厄尔尼诺的根本原因[4 ] .E 构造运动影响气候变化的其它证据从15 至17 世纪的200 余年内,世界上强震很多,其它自然灾害也很集中,这也正是蒙德极小期[15 ] . 这个时期太阳活动处于极小值,人们往往把它当作小冰期气候产生的原因. 实际上,单凭太阳辐射能量变化不足以解释气候的巨大波动. 对宇宙飞船测量数据的分析确定,太阳的辐射输出变化于0. 1 %~0. 3 %的水平上.Eddy 等人[16 ] 估计,气候响应与正常发生的变化相比是很小的———太阳常数的变化至多使地球表面的温度受到零点几度的扰动,问题的关键是能够激发低层大气发生变化的机制. 郭增建最近提出的海震调温假说就是一个很有说服力的机制[17 ] .太阳活动低值使气温降低,极地冰盖开始向中低纬度扩展. 由于一部分赤道区域的海水通过雨雪转变为高纬度大陆的冰川,从而产生地表物质从赤道向两极的大规模迁移. 根据地壳均衡和水均衡原理,两极冰盖增加的地壳加载下沉,赤道海洋海水减少的地壳卸载上升[18 ] . 这是多强震与小冰期对应的原因. 海洋及其周边地区的强震可使海洋深处冷水迁到海面,使水面降温,冷水吸收较多的二氧化碳,从而使地球降温[17 ] . 这个机制放大了太阳活动低值的降温效果,使更多赤道地区的海水转变为两极地区的冰盖. 在第四纪最末一次冰期与间冰期交替中,海洋有130 m厚的水层曾转变为两极的冰盖,海洋地壳相应有43 m 的升降运动[18 ] . 综合分析表明,气候变化与构造运动是相互影响的. 离开了构造运动,我们就无法理解气候的巨大变化.4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在正常年份, 秘鲁沿海表层海水是深层海水上升形成的冷水, 由于上升流把下层营养盐类源源不断带至表层, 因而这里浮游生物非常繁茂, 形成世界四大渔场之一鱼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