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脑是如何记忆的
记忆的原理和记忆的方法
记忆的原理和记忆的方法记忆是人脑对经验过事物的识记、保持、再现或再认,它是进行思维、想象等高级心理活动的基础。
人类记忆与大脑海马结构、大脑内部的化学成分变化有关。
记忆作为一种基本的心理过程,是和其他心理活动密切联系着的。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关于记忆的原理和记忆的方法,欢迎借鉴参考。
1、记忆的原理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
时间间隔记忆量刚记完 100%20分钟后 58.2%1小时后 44.2%8~9小时后 35.8%1天后 33.7%2天后 27.8%6天后 25.4%遗忘的进程很快,并且先快后慢。
观察图表,你会发现,学得的知识在一天后,如不抓紧复习,就只剩下原来的25%。
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减慢,遗忘的数量也就减少。
2、记忆的方法记忆方法有很多种,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一种有趣的记忆方法:联想记忆法。
联想记忆法:(主要适用于无序的,零碎的记忆)1、联想记忆的要领是联想必须精简,夸张,生动有趣。
2、联想记忆主要难度在于编故事。
3、联想记忆的缺点在于如果单纯使用联想来记忆,工作量会非常庞大。
举例分别记住下列几组事物:茄子大门猴子自行车电脑青蛙墨镜宇宙地图大雨家里种的茄子熟了,但是大门被猴子偷跑了,我骑着自行车去追,车子后面有台电脑,电脑上居然还趴着一直青蛙。
眼见猴子要看不见了,我拿起自己神奇的墨镜,点开宇宙地图,定位猴子的位置,然后冒着大雨追了下去。
(自己编的不好,你们自己可以试试)Ps:联想记忆法最主要是夸张,形象,这样更便于记忆。
大脑是如何储存记忆的
大脑是如何储存记忆的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大脑是如何储存记忆的》的内容,具体内容:我们大脑的容量是很大的,我们记忆的知识,记忆的人,记忆的事情等,这些是怎样存储的呢?下面由我给你带来关于,希望对你有帮助!大脑储存记忆的方式许多神经科学家认为,日常...我们大脑的容量是很大的,我们记忆的知识,记忆的人,记忆的事情等,这些是怎样存储的呢?下面由我给你带来关于,希望对你有帮助!大脑储存记忆的方式许多神经科学家认为,日常生活中所发生的事情被转化成记忆临时保存到人脑的海马体中,再由海马体将记忆转移到新大脑皮层储存为长期记忆。
这个转移发生在人睡觉的时候,特别是深度、少梦的睡眠过程中。
这种关于记忆储存转移的理论目前受到了挑战。
美国布朗大学神经科学家马雅克梅达和诺贝尔奖获得者、生理学家伯特萨克曼共同主持了一项新的研究,找到了睡眠过程中海马体和新大脑皮层进行"对话"的最好证据,表明了记忆储存是通过一种惊人的"互动"来实现的。
梅达发现,并不是海马体以一种"脑细胞暴发"的方式向新大脑皮层上传信息,相反,应该是新大脑皮层操控着它和海马体之间的"对话"。
这一发现为科学家们提供了新的途径来了解大脑在人类健康和痴呆的不同情况下是如何处理记忆的,而且对阿尔茨海默氏症(老年痴呆症)的病因和治疗的研究具有启发意义。
"长期记忆的形成过程可能与我们以前想的大不一样。
"布朗大学神经科学系的助理教授梅达说:"有两种可能:或者这种对话在某种程度上是信息储存的一部分,或者由海马体向新大脑皮层的信息转移并不发生在睡眠过程中。
不管结果怎样,都对通常认为的新大脑皮层和海马体在睡眠过程中进行信息交流的理论提出了质疑。
"为了研究海马体与新大脑皮层的"对话",梅达记录了老鼠大脑的电波活动。
研究发现,在深度睡眠过程中,当新大脑皮层中处于兴奋状态的细胞有节奏地活动时,海马体中兴奋状态的神经的活动却是无规律的。
大脑记忆回路原理
大脑记忆回路原理我们的大脑是一个强大的器官,它支配着我们的行动。
下面店铺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大脑记忆回路原理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人的大脑分为左脑和右脑两个半球,它们的功能是不同的,通常左脑被称为“语言脑”,它的工作性质是理性的、逻辑的;而右脑被称为“图像脑”,它的工作性质是感性的、直观的。
左脑的工作方式是直线式的,可以说是从局部到整体的累积式;右脑的工作方式则是从整体到局部的并列式。
左脑追求记忆和理解,它的学习方法是通过学习一个个的语法知识来学习语言;右脑不追求记忆和理解,只要把知识信息大量地、机械的装到脑子里就可以了。
右脑具有左脑所没有的快速大量记忆机能和快速自动处理机能,后一种机能使右脑能够超快速的处理所获得的信息。
左脑和右脑的记忆能力是1:100万,然而一般人却只会用左脑记忆!人类大脑的一部分组织能够增强记忆,如果我们能够知道增强记忆的方法并用到实践中去,我们对大脑使用的方法也改变。
大脑能够变得更灵活,原先运转比较缓慢的机能开始加快运转速度。
这样,学习能力低下的孩子可以提高记忆力,成人则降低了患痴呆症的危险,并能够长久保持灵敏的头脑。
是哪些组织能够增强记忆力呢?人类的大脑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面一部分由表层意识(意识)控制,下面一部分由深层意识(潜意识)控制。
这两种意识的工作内容完全不同。
人们通常使用外部的表层意识,不大使用深层意识,但是出色的记忆力其实存在于我们的深层意识中,人类的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表层意识位于左半球,深层意识位于右半球。
通常我们都认为通过理解达到背诵的目的是很重要的,然而理解行为只动用了我们的表层大脑。
大量反复的朗读和背诵可以帮助我们打开大脑内由表层脑到深层脑的记忆回路,记忆的素质因而得以改善。
浅层记忆发生在表层大脑中,很快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通过大量反复的朗读和背诵,我们就能够打开深层记忆回路,大脑的素质会发生改变。
深层记忆回路是和右脑连接在一起的,一旦打开了这个回路,它就会和右脑的记忆回路连接起来,形成一种“优质”的记忆回路。
人脑记忆规律
人脑记忆规律咱们的大脑啊,就像一个神奇的小仓库,记忆呢,就是存放在里面的宝贝。
你想想,要是这仓库乱七八糟的,找东西得多费劲呀!那怎么才能让这个小仓库井井有条,让记忆乖乖待在里面,想用的时候就能轻松找到呢?咱先说重复,这可是个好办法。
就好比你喜欢一首歌,多听几遍是不是就能哼出来了?记忆也是一样呀,多重复几次,它就记住啦!比如说背单词,今天背过了,明天再复习一下,后天再看看,这样不就记住了嘛!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还有啊,给记忆找个好“家”也很重要呢!把相似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像把同类型的玩具放在一个箱子里。
比如说历史事件,按照时间顺序放好,这样找起来就方便多啦。
你总不能把小汽车和布娃娃混在一起吧,那找起来得多乱呀!再说说理解,这就像是给记忆装上了翅膀。
如果你只是死记硬背,那可能过几天就忘了。
但要是你理解了,知道这个知识是怎么来的,为什么是这样,那就像给记忆上了保险,不容易丢啦!比如说数学公式,你要是理解了它的原理,那用起来不是得心应手嘛!联想也是个妙招哦!把新的知识和你已经知道的联系起来,就像给记忆搭了一座桥。
比如说你看到一个新单词,和你熟悉的一个单词长得很像,那不就能记住啦!或者说你学了一个新的历史人物,和你以前知道的另一个人物有相似的经历,这样也能帮助你记忆呀!咱可别小看了情绪的作用呀!要是你学习的时候开开心心的,那记忆也会跟着愉快起来,更容易被记住呢!要是你愁眉苦脸的,那记忆说不定也吓得躲起来啦!所以呀,学习的时候保持个好心情,多重要呀!你想想,要是记忆都像一盘散沙,那你的大脑不就成了一个混乱的沙漠啦!咱得把记忆整理好,让它们像排好队的士兵一样,听你指挥!这样,不管是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不都变得轻松多啦?别再抱怨自己记性不好啦,那是你还没掌握好方法呢!试试这些,让你的大脑小仓库变得整整齐齐,记忆都乖乖待在它们该在的地方。
到时候,你就会发现,哇,原来我的大脑这么厉害呀!那还等什么,赶紧行动起来吧!让我们的大脑变得更强大,记忆变得更清晰!。
关于记忆原理_人的大脑如何记忆
关于记忆原理_人的大脑如何记忆记忆的形式有很多种,如形象记忆、概念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等等,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关于记忆原理_人的大脑如何记忆,希望大家喜欢!关于记忆原理_人的大脑如何记忆:大脑是如何记忆的:按照现在对记忆的分类,可以分为三类①瞬时记忆,又称为感觉记忆OR感觉登记也就是你现在看到、听到感觉到的一切信息在人脑中的反应。
②短时记忆请你现在回忆看这个答案前你再看什么?这就是短时记忆,一般持续15~30秒。
(没有复述的情况下)③长时记忆也就是一分钟以上的记忆,最长可以达到终身。
以上定义皆来自于《普通心理学》北京师范出版社彭聃龄。
国外教材以及其他学者定义如何,暂且不知。
问题中所说的『物理形态』和『架构』并不是心理学上习惯性的用词,不过相信大家都明白是什么意思。
『翻译』一下吧。
『物理形态』或许可以对应『脑中化学物质』,『架构』或许可以对应脑神经机制。
记忆的脑细胞机制现在就我所知有也有三种也就是『架构』有三个层次①反响回路简单说就是人脑神经细胞形成了一种『环路』。
可以简单理解为是『0』这样的,实际上应该要复杂很多,我所读的书没有细述,欢迎医学专业的补充。
我们可以很直观的看到,既然是一个相对闭合的路线,那么神经冲动就可以自己不断的循环而持续着。
这就使得『信息』有了持续存在于脑中的可能,信息的持续存在不就是记忆吗?那么这个反响回路在记忆中的作用是呢?我认为它对应的是短时记忆。
有实验为证科学家们又找上了可怜的『小白鼠』。
这个实验简单来说是这样的有AB两组小白鼠。
A组呢,放在高台上,由于高台不好站,小白鼠就会跳下来这时候邪恶阴险的科学家们就电它!反复几次后,科学家们发现小白鼠会努力在高台上保持不动。
显然,小白鼠学乖了,知道下面有电。
科学家们没有就此放过小白鼠,而是给这些『学乖』的小白鼠施加强力的电击!电晕!专业说法电休克!虽然观察发现,经过『电击治疗』的小白鼠并没有克服对往下跳的恐惧它还记得下面有电,不敢往下跳。
人脑记忆曲线
心理学教授谈记忆魔法--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人的大脑是一个记忆的宝库,人脑经历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感和情绪,练习过的动作,都可以成为人们记忆的内容。
例如英文的学习中单词、短语和句子,甚至文章的内容都是通过记忆完成的。
从"记"到"忆"是有个过程的,这其中包括了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
有很多人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只注重了学习当时的记忆效果,孰不知,要想做好学习的记忆工作,是要下一番工夫的,单纯的注重当时的记忆效果,而忽视了后期的保持和再认同样是达不到良好的效果的。
在信息的处理上,记忆是对输入信息的编码、贮存和提取的过程,从信息处理的角度上,英文的第一次学习和背诵只是一个输入编码的过程。
人的记忆的能力从生理上讲是十分惊人的,它可以存贮1015比特(byte,字节)的信息,可是每个人的记忆宝库被挖掘的只占10%,还有更多的记忆发挥空间。
这是因为,有些人只关注了记忆的当时效果,却忽视了记忆中的更大的问题--即记忆的牢固度问题,那就牵涉到心理学中常说的关于记忆遗忘的规律。
一、艾宾浩斯记忆规律曲线解释德国有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名叫艾宾浩斯(Hermann Ebbinghaus,1850-1909),他在1885年发表了他的实验报告后,记忆研究就成了心理学中被研究最多的领域之一,而艾宾浩斯正是发现记忆遗忘规律的第一人。
根据我们所知道的,记忆的保持在时间上是不同的,有短时的记忆和长时的记忆两种。
而我们平时的记忆的过程是这样的:输入的信息在经过人的注意过程的学习后,便成为了人的短时的记忆,但是如果不经过及时的复习,这些记住过的东西就会遗忘,而经过了及时的复习,这些短时的记忆就会成为了人的一种长时的记忆,从而在大脑中保持着很长的时间。
那么,对于我们来讲,怎样才叫做遗忘呢,所谓遗忘就是我们对于曾经记忆过的东西不能再认起来,也不能回忆起来,或者是错误的再认和错误的回忆,这些都是遗忘。
大脑是怎么进行记忆的
大脑是怎么进行记忆的大脑记忆的本质到底是什么,我们的大脑到底是如何记忆东西的,对于这些,我们是不了解的。
下面由店铺给你带来关于大脑是怎么进行记忆的,希望对你有帮助!大脑是怎么进行记忆的大脑能记忆的物质基础是神经元,人的大脑中约有1000亿个。
神经元是一种特殊的细胞,长有成千上万个触手,各个神经元的触手相互通连,形成一种神经元回路,就类似与电脑内存条里的电子回路,只不过比它复杂的多。
、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等任何信息传到大脑后都形成电信号(跟现实生活中的电流不同,大脑中的电信号是带负电的纳离子的间歇流动,大脑中充满着纳离子,科学家还研究发现河豚毒素的作用原理就是它能阻塞这种纳离子的流动,因而具有剧毒),然后在神经元不同的网络中通行而形成记忆。
能形成记忆的最基本的原因是:大脑的神经元网络具有可塑性(就好像我们用手指压一下橡皮泥,它上面就会留下一个痕迹)这是人脑与电脑的本质区别,电脑没有可塑性。
这种可塑性科学家已经证实它的真实存在,不是推测。
理论上来讲:一个死去的人,如果保持大脑的物理状态不发生变化,任何长时间之后,通过对大脑施加电流,通过还原技术,完全可以复原这个人活着时候的图画,也就是知道他的人生经历!为什么有得记忆是长久的,有的记忆是短暂的?比如:我记得今天早晨的早餐,但2个月之前某天的早餐我不记得,但是年前的工作年会那天的早餐我却记得。
这是因为大脑的神经元网络的可塑性,分两种,一种是过N小时后回复原始状态的可塑性,一种是固化的可塑性(固化是因为大脑中可以合成一种氨基酸,它能固化神经元网络)。
这种固化在什么情况下产生?就是在人印象深刻的时候。
大脑中的电信号,每秒钟的传输速度为100m,对于印象深刻的信息,大脑会反复不断的在同一神经元回路中传输,而这种传输有一种特性,传输的次数越多,传输起来越容易,当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激发神经元细胞核中的部分基因片断,这部分基因指导合成上面所讲的固化神经网络的氨基酸。
人的大脑是怎么保存记忆的
人的大脑是怎么保存记忆的记忆使每个人都独一无二。
记忆储存我们所走过的路线。
我们经常会好奇,大脑是如何存储记忆的?大脑靠什么部位储存记忆?人的大脑是如何保存记忆的在我们颅骨中有这么一个神奇的器官,仅1.5公斤重的组织稠密潮湿、错综复杂,这就是我们的大脑。
在这里,生命中所有的经历都被处理成各种信息,储存于其中,并在需要时随时被检索找回。
这就是多年来神经科学家所称的“情景记忆”。
科学家们大致认同大脑的这个工作模式,但是要收集详细数据资料,对这个模式进行充实丰富却非易事。
随着研究的深入,科学家对大脑的归档系统慢慢有了更清晰、更完整的了解。
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大脑中的海马体,它是大脑皮层中一个环形结构的内褶区,长仅几厘米却与大脑其它部分紧密相连。
海马体受损的人常常伴有严重的记忆问题,因此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科学家们就将记忆研究的焦点投到海马体上。
英国莱斯特大学科学家最新发现,通过对海马体及其周边大脑区域的研究,他们对新记忆的形成有了大概的了解。
在癫痫病人接受大脑外科手术时,科学家们利用这一难得的机会,记录了单个人类大脑细胞工作时产生的气泡和裂纹。
科学家发现,如果一个病人的脑神经会为某个特定名人,如克林特-伊斯特伍德而着迷疯狂,那么一旦在美国自由女神像前递给他一张克林特的照片,该病人的脑神经就可被“训练”成看到自由女神像就会作出反应。
由此可见,海马体中的单个脑细胞,在形成新的联想记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是,包裹海马体外层的大脑皮层也非常重要,它的体积比海马体大许多,能够执行从感知世界到运动四肢等海量工作任务。
当我们经历某一特定事件,如去海边旅行时,大脑皮层中的不同区块就会被调动起来,帮助我们处理不同记忆元素:认识朋友、倾听海鸥和感受微风。
于是,众多的经历碎片就会散布于大脑皮层。
想要记住这些经历,大脑就需要进行一些索引归档,以便日后将它们检索找回。
科学家们普遍认同,大脑的这个索引归档工作是由海马体完成的。
匈牙利神经学家乔治-布扎克在2006年出版的《大脑的节奏》一书中指出:“如果将大脑皮层想像为一个巨型图书馆,那么海马体就是其中的图书管理员。
大脑的记忆原理是什么
大脑的记忆原理是什么人类的大脑是比较复杂的,很多都不知道大脑记忆的原理是什么,你知道吗?下面店铺就来为大家推荐的大脑的记忆原理,欢迎参阅!大脑的记忆原理记忆的生理本质:人类大脑内在数十亿个神经细胞,它们相互之间通过神经突触相互影响,形成极其复杂的相互联系。
记忆就是脑神经细胞之间的相互呼叫作用,其中有些相互呼叫作用所维持时间是短暂的,有些是持久的,而还有一些介于两者之间。
记忆的形成原理:当一个脑神经细胞受到刺激发生兴奋时,它的突触就会发生增生或感应阈下降,经常受到刺激而反复兴奋的脑神经细胞,它的突触会比其它较少受到刺激和兴奋的脑细胞具有更强的信号发放和信号接受能力。
当两个相互间有突触邻接的神经细胞同时受到刺激而同时发生兴奋时,两个神经细胞的突触就会同时发生增生,以至它们之间邻接的突触对的相互作用得到增强,当这种同步刺激反复多次后,两个细胞的邻接突触对的相互作用达到一定的强度(达到或超过一定的阈值),则它们之间就会发生兴奋的传播现象,就是当其中任何一个细胞受到刺激发生兴奋时,都会引起另一个细胞发生兴奋而,从而形成细胞之间的相互呼应联系,这就是即记忆联系。
(说明:短期记忆脑细胞在受到反复刺激时,并不发生突触增生,而是发生突触感应阈下降,这种下降时短暂的,所以不能维持太长时间;而惰性记忆细胞则以突触增生为记忆基础,因而维持记忆的时间较长。
)脑神经元的交互作用:神经细胞之间存在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形式:单纯激发:一个细胞兴奋,激发相接的另一细胞兴奋。
单纯抑制:一个细胞兴奋,提高相接的另一细胞的感受阈。
正反馈:一个细胞兴奋,激发相接的另一细胞兴奋,后者反过来直接或间接地降低前者的兴奋阈,或回输信号给前者的感受突触。
负反馈:一个细胞兴奋,激发相接的另一细胞兴奋,后者反过来直接或间接地提高前者的兴奋阈,使前者兴奋度下降。
(多由三个以上细胞构成负反馈回路)由于细胞的交互作用,记忆会受到情绪、奖励、惩罚等的影响。
脑细胞的记忆分工:人脑内存在多种不同活性的神经细胞,分别负责短期、中期、长期记忆。
基础心理学知识:记忆
基础心理学知识:记忆基础心理学知识:记忆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运用信息加工的术语讲,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下面yjbys店铺为大家准备了记忆的知识点,欢迎阅读。
1.记忆的分类:(1)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
情景记忆:人们根据时空关系对某个事件的记忆;语义记忆:人们对一般知识和规律的记忆,与特殊的地点、时间无关。
(2)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
外显记忆:指在意识的控制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有意识的影响;内隐记忆:指个体在无法意识的情况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无意识的影响。
(3)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感觉记忆:当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保存下来;短时记忆: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保持时间大约为5秒到2分钟;长时记忆:指信息经过充分和有一定深度的加工后,在头脑中长时间保留下来。
(4)程序性记忆和陈述性记忆。
程序性记忆:指如何作事情的记忆,包括对知觉技能、认知机能和运动机能的记忆;陈述性记忆:指对有关事实和事件的记忆,他可以通过语言传授而一次性获得。
2.记忆是一个过程记忆是一个过程,包括信息编码、存储和提取三个基本过程。
信息编码:是个体对外界信息进行形式转换的过程,包括对外界信息进行反复的感知、思考、体验和操作。
存储:是把感知过的事物、体验过得情感、做过的动作、思考过得问题等,以一定的形式保持在人们的头脑中;提取:是指从长时记忆中查找已有的信息的过程。
3.记忆的脑学说理论:(1)整合论:美国心理学家拉胥里提出。
认为:记忆是整个大脑皮层活动的结果,它和脑的各个部分都有关系,而不是皮层某个特殊部位的机能。
他用实验的方法破坏动物大脑皮层的不同区域,发现大脑皮层破坏的区域越大,记忆的丧失就越严重。
(2)定位论:法国医生布洛卡提出脑机能定位论。
认为:脑的机能是由大脑的一些特定区域负责的,记忆当然也不例外。
(3)SPI理论:功能模块。
人脑的高级功能
人脑的高级功能人脑是人类思维和智力的核心,具有许多高级功能,使人类能够进行复杂的思考、决策和行动。
以下将就人脑的高级功能从感知、思维和记忆三个方面进行简要介绍。
首先,感知是人脑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高级功能之一。
人们通过感官器官获得来自外界的信息,然后通过大脑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和解析。
视觉感知是人类感知的主要方式,人脑能够识别和理解视觉信息,包括颜色、形状和运动等。
听觉感知使我们能够听到声音并理解语言。
嗅觉和味觉感知使我们能够识别不同的气味和味道。
触觉感知让我们感受到物体的质地、温度和压力等。
通过感知,人脑能够将海量的外界信息转化为可理解和有意义的内容。
其次,思维是人脑的另一种高级功能。
思维是指人脑对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进行推理、判断、推断和概括等认知活动的能力。
人脑能够分析和解决问题,进行逻辑思考和抽象思维,创造新的思维模式和理论。
人脑还具有推理和预测的能力,可以根据过去的经验和知识来推测未来的事件。
思维能力使人类能够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和创新的行为,并且对人类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都至关重要。
最后,记忆是人脑最强大的高级功能之一。
记忆是指人脑对过去经验和知识的存储和回忆能力。
人脑通过各种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和传递,将信息存储在脑内特定的区域。
记忆可以分为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短时记忆是指短暂的记忆,可以存储数秒到数分钟的信息,主要用于处理当前的任务和活动。
长时记忆是指留存较久的记忆,可以存储大量的信息,包括事实、知识和经验等。
人们通过记忆能够回忆过去的事情,进行学习和知识的积累,以及进行规划和预测等。
综上所述,人脑的高级功能包括感知、思维和记忆等方面,是人类思维和智力的基础。
这些高级功能使人脑能够理解和处理复杂的信息,进行深度思考、创新和学习,并且对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人脑的记忆原理解析
人脑的记忆原理解析我们说阅读是对知识“记”的存储过程,而对知识的再现和运用往往是“忆”的提取体现。
记忆的关键不在于储存,而在于提取、检索。
我们掌握快速记忆法的关键就是人们当需要知识的时候,能有效地把记下的内容,大量地、准确地“忆”出来。
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能把记的内容牢固地记(储存)在脑海里,而且能在适当的时候快速地把这些内容忆“提取”出来。
其实,这种能力开发的巨大潜力我们每个人都具备,只不过人自身还没有自觉地认识和发现它,去科学的训练和系统地掌握它罢了。
人类的大脑由大脑纵裂分成左、右两个大脑半球,两半球经胼胝体,即连接两半球的横向神经纤维相连。
大脑的奇妙之处在于两半球分工不同。
美国斯佩里教授通过割裂脑实验,证实了大脑不对称性的“左右脑分工理论”,并因此荣获1981年度的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
按照这一理论,人的左脑支配右半身的神经和器官,是理解语言的中枢,主要完成语言、分析、逻辑、代数的思考、认识和行为。
也就是说,左脑进行的是有条不紊的条理化思维,即逻辑思维。
与此不同,右脑支配左半身的神经和器官,是一个没有语言中枢的哑脑。
但右脑具有接受音乐的中枢,负责可视的、综合的、几何的、绘画的思考行为。
观赏绘画、欣赏音乐、凭直觉观察事物、纵览全局这都是右脑的功能。
生理学家和教育学家研究还发现,人脑所储存的信息绝大部分在右脑中,并在右脑中正确的加以记忆。
右脑如同一个书架,架上分类摆放不同的书籍,每本书有自己的书名,书中再分章划节层层记述,右脑信息储存量是左脑的一百万倍。
思考的过程是左脑一边观察提取右脑所描绘的图象,一边将其符号化、语言化。
换言之,右脑储存的形象的信息经左脑进行逻辑处理,变成语言的、数字的信息。
爱因斯坦曾这样描述他的思考问题时的情景:“我思考问题时,不是用语言进行思考,而是用活动的跳跃的形象进行思考,当这种思考完成以后,我要花很大力气把他们转化成语。
”显然,正是左右脑协同工作,使人类具有感知力、创造力。
人脑记忆曲线
心理学教授谈记忆魔法--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人的大脑是一个记忆的宝库,人脑经历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感和情绪,练习过的动作,都可以成为人们记忆的内容。
例如英文的学习中单词、短语和句子,甚至文章的内容都是通过记忆完成的。
从"记"到"忆"是有个过程的,这其中包括了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
有很多人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只注重了学习当时的记忆效果,孰不知,要想做好学习的记忆工作,是要下一番工夫的,单纯的注重当时的记忆效果,而忽视了后期的保持和再认同样是达不到良好的效果的。
在信息的处理上,记忆是对输入信息的编码、贮存和提取的过程,从信息处理的角度上,英文的第一次学习和背诵只是一个输入编码的过程。
人的记忆的能力从生理上讲是十分惊人的,它可以存贮1015比特(byte,字节)的信息,可是每个人的记忆宝库被挖掘的只占10%,还有更多的记忆发挥空间。
这是因为,有些人只关注了记忆的当时效果,却忽视了记忆中的更大的问题--即记忆的牢固度问题,那就牵涉到心理学中常说的关于记忆遗忘的规律。
一、艾宾浩斯记忆规律曲线解释德国有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名叫艾宾浩斯(Hermann Ebbinghaus,1850-1909),他在1885年发表了他的实验报告后,记忆研究就成了心理学中被研究最多的领域之一,而艾宾浩斯正是发现记忆遗忘规律的第一人。
根据我们所知道的,记忆的保持在时间上是不同的,有短时的记忆和长时的记忆两种。
而我们平时的记忆的过程是这样的:输入的信息在经过人的注意过程的学习后,便成为了人的短时的记忆,但是如果不经过及时的复习,这些记住过的东西就会遗忘,而经过了及时的复习,这些短时的记忆就会成为了人的一种长时的记忆,从而在大脑中保持着很长的时间。
那么,对于我们来讲,怎样才叫做遗忘呢,所谓遗忘就是我们对于曾经记忆过的东西不能再认起来,也不能回忆起来,或者是错误的再认和错误的回忆,这些都是遗忘。
大脑的记忆与存储技术是如何进行的
大脑的记忆与存储技术是如何进行的人脑无疑是最完美的一部生物机器,其最基础的功能就是记忆的存储与再现,而其他一切高级的功能无不是在这一基础之上。
大脑是如何记忆的呢?一起来学习了解一下吧!大脑的记忆与存储技术记忆和照片大脑在某些方面看起来非常像是一架照相机,当人看到什么的时候,大脑就立刻把那一瞬间的影像储存起来;而当人们在以后想看一看过去所见的某个场景时,大脑就会翻出那张照片,让人们可以慢慢欣赏。
但是记忆和照片有个最大的差别,用数学的方式讲,照片是个连续的平面,而记忆却是不连续的。
当人们看一张照片的时候,不论看的是真实的照片还是在显示器上看数字照片,人们看到的都是这张照片的全部,而且不管照片是否清晰都不会失真,除非经人刻意改动。
而记忆则不然,它完全是由一些碎片拼凑起来的,并且常常会有些碎片被丢失或者拼错。
记忆的碎片试想人们回忆某个经历过的场景的时候,尤其是过去时间比较长的时候,人们是先想起那整个场景呢,还是从想起其中一部分内容开始?毋庸置疑,尽管回忆者最终可能完完全全地想起那个场景的全部,甚至可以想起在那场景中回忆者并不能亲眼看到的身后或其他什么地方的细节(大脑的照片是全息摄影的杰作),但记忆总是从一个或者几个零星的碎片开始再现的,这些碎片不断地从头脑中涌现出来,像拼图游戏一样在脑海里不停拼凑着,直到拼成回忆者认为满意的一幅完整图像。
然而,最终拼好的这幅图像的真实性却是不十分可靠的。
记忆碎片的失真在回忆者拼凑脑子里的碎片以求得到一幅完整图像的时候,经常会有这样的情形——在往这幅图像上拼接其他部分碎片的时候,发现前面已经拼接好的某个碎片其实不属于这幅图像,也就是说有的碎片被拼接错了。
举个例子:某人在回忆一个聚会的场景,他可以清楚地回忆起整个场景中所有人的表情和动作,包括他身后的人,但是其中有个人所穿的衣服却被他“记”错了,那个人那天穿的并不是那件衣服,甚至那个人根本就没有那样一件衣服。
(这个例子后面还会用到。
人体哪个部位管记忆大脑中记忆的部分
人体哪个部位管记忆大脑中记忆的部分的大脑由左右双侧半球组成,双侧大脑半球交叉支配对侧肢体,多数人左侧大脑为优势大脑。
那么你知道人体哪个部位管记忆吗?接下来,店铺跟你分享大脑中主管记忆的部分。
大脑中主管记忆的部分:大脑海马区上个世纪50年代,科学家发现大脑中的“海马区”在存储信息的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如果切除掉海马区,那么以前的记忆就会一同消失。
但是海马区的神经细胞如何把信息固定下来?科学家发现一些分子参与到了记忆的形成。
此外,神经细胞突触地形成也与记忆相关联。
但是,科学家目前对于记忆的运作机制的了解还不够——而这一机制对于理解我们自身是非常重要的。
海马体主要负责学习和记忆,日常生活中的短期记忆都储存在海马体中,如果一个记忆片段,比如一个电话号码或者一个人在短时间内被重复提及的话海马体就会将其转存入大脑皮层,成为永久记忆。
所以海马体比较发达的人,记忆力相对会比较强一些。
存入海马体的信息如果一段时间没有被使用的话,就会自行被“删除”,也就是被忘掉了。
而存入大脑皮层的信也息并不就是永久不会给忘掉了,当你长时间不使用该信息的话大脑皮层也许就会把这个信息给“删除”掉了。
有些人的海马体受伤后就会出现失去部分或全部记忆的状况。
这全取决于伤害的严重性,也就是海马体是部分失去作用还是彻底失去作用了。
英国科学家最近研究发现,大脑海马区受损的人除记忆力不好之外,想象能力也会变差。
据外电报道,科学家此前已知道海马区受损会导致健忘,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研究人员进一步探索了对其他方面的影响。
海马区受损者被要求想象未来的一次朋友见面或圣诞晚会,或者想象自己身处海滩、酒吧之中,但他们报告说,自己无法在大脑中形成具体形象,取而代之的是一堆分离的图像碎片。
研究人员认为,这可能是因为海马区负责为大脑提供构建各类形象的环境。
研究人员已将这项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
大脑功能区域1、额叶也叫前额叶。
位于中央沟以前。
在中央沟和中央前沟之间为中央前回。
普通心理学第7讲,记忆
(四)长时记忆中信息的遗忘 1、遗忘forgetting的概念
2、遗忘的进程 艾宾浩斯认为“保持和遗忘是时间的函数”
(1)遗忘在数量上受时间的制约:遗忘量随时 间递增。
(2)遗忘的速度先快后慢
保持几秒 以内,容 量9
记忆三级加工系统
保持1分 钟以内,
容量 7±2
复述
感感觉觉(记瞬忆时)
短时
“FVYEKJSDG ”
请做减3逆运算 (如376、373、370、267……)
(六)短时记忆信息的存储和遗忘——复述。 2、 为什么不复述就会遗忘? 消退 干扰
四、长时记忆long-term memory (一)定义 指信息经过充分和有一定深度的加工后,在头脑 中长时间保留下来。
1、来源——它的信息主要来自短时记忆阶段加以复述 的内容,也有由于印象深刻一次形成的。 2、时间——是一种永久性的储存。保存时间在1分钟到 终身。 3、容量——没有限制。但也有人认为它的范围是5万到 10万个组块
(二)心理因素(识记者的态度) (三)觉醒状态 (四)其它
2、首因效应(第一印象) 在实验中,卢钦斯把两段文字加以组合: 第一组,描写吉姆热情外向的文字先出现,冷淡内向的文字后 出现。 第二组,描写吉姆冷淡内向的文字先出现,热情外向的文字后 出现。 第三组,只显示描写吉姆热情外向的文字。 第四组,只显示描写吉姆冷淡内向的文字。
(二)短时记忆的保持时间
在无复述的情况下只有5~20秒,最长也不超过 1分钟。
(三)短时记忆的编码 •短时记忆的编码大量的是言语听觉编码,
如,字母系列为ADQFHJP,被试回忆为ATQFHJP
•少量的是视觉或语义编码。
(四)短时记忆的容量
71863945284
三个记忆系统大脑储存记忆的原理是什么
三个记忆系统大脑储存记忆的原理是什么三个记忆系统的介绍1,什么是三个记忆系统按信息的编码、储存和提取的方式的不同,以及信息储存时间长短的不同,将记忆分作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个系统。
这三个系统无论在信息的编码、加工、储存和提取方式上,还是在信息储存的时间长短上,都不同于其他系统。
2,斯波林美国心理学家首先发现了瞬时记忆用试验证明了瞬时记忆的存在和特点3,瞬时记忆的定义瞬时记忆又叫感觉记忆或感觉登记,是指外界刺激以极短的时间一次呈现后,信息在感觉通道内迅速被登记并保留一瞬间的记忆。
一般又把视觉的瞬时记忆叫图象记忆,把听觉的瞬时记忆叫声象记忆。
4,瞬时记忆的特点瞬时记忆的编码方式,是外界刺激物的形象。
因为瞬时记忆的信息首先是以感觉后象的形式在感觉通道内加以登记的,因此,瞬时记忆具有鲜明的形象性。
一般认为,瞬时记忆的容量为9~20比特。
图象记忆保持的时间为0.25~1秒,声象记忆保持的时间可以超过1秒,但不会长于4秒。
如果对瞬时记忆中的信息加以注意,或者说当意识到瞬时记忆的信息时,信息就被转入短时记忆了。
否则,没有注意到的信息过1秒钟便会消失,也就是遗忘了。
5,短时记忆的定义短时记忆是指外界刺激以极短的时间一次呈现后,保持时间在1分钟以内的记忆。
6,短时记忆的特点(1短时记忆的容量有限,一般为72,即5~9个项目,这也就是平常我们所说的记忆广度。
如果超过短时记忆的容量或插入其他活动,短时记忆容易受到干扰而发生遗忘。
为扩大短时记忆的容量,可采用组块的方法,即将小的记忆单位组合为大的单位来记忆,这时较大的记忆单位就叫做块。
语言文字的材料在短时记忆中多为听觉编码,即容易记住的是语言文字的声音,而不是它们的形象;非语言文字的材料主要是形象的记忆,而且视觉记忆的形象占有更重要的地位。
此外,也有少量的语义记忆。
短时记忆的特点(2)短时记忆中的信息是当前正在加工的信息,因而是可以被意识到的。
在短时记忆中加工信息的时候,有时需要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这时又要从长时记忆中把这些知识和经验提取到短时记忆中来。
190418 记忆是怎样形成的?
记忆是怎样形成的?一、记忆的含义记忆是过去的经验通过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的方式在人脑中的反映。
人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感、练习过的动作等经验都可能在头脑里留下痕迹,以后还会再认和回忆出来,这都是记忆现象。
过去的经验可以用形象的或语词的形式存储在人脑中,并在一定条件下无需再加以练习即可重新得到恢复。
二、记忆的分类记忆有三个阶段(如图所示)。
为了使信息能够长期存储,必须经过三个记忆系统的分工:首先,外部传入信息在感觉记忆系统中保持1-2秒;接着,通过注意选择重要信息并送入短时记忆系统,如果这些临时保存的新信息没有立刻被编码或复述,则将被遗忘;最后,短时记忆中那部分被编码的信息被送入长时记忆系统,相对长久地被贮存下来,但是在未来提取有些信息时可能会遇到困难。
1.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外界传入的信息首先进人感觉记忆,在几秒钟(或更短的时间)之内,听见、所听的内容都可以精确地保持在感觉记忆中。
例如,你先注视个物体。
然后闭上眼睛,会发现那个物体的视像在大约半秒钟内依然保持着。
这种现象叫视像(icon)。
又叫心理图像。
没有这种感觉记忆,我们看一部电影时便只能看到一系列静止的画面闪烁而过。
感觉记忆的功能是把信息保存足够长的时间,从而将一些信息在注意的帮助下输送到短时记忆中。
短时记忆内容少部分以图像存储,大多数以声音形式存储。
例如,在一个聚会上,朋友把一个名叫“阿丽”的人介绍给你,但后来你把她的名字忘了,回忆时很可能说出另一个发音相似的名字,比如错记成“阿林”、“阿玲”。
短时记忆只能临时容纳少量信息。
除了很重要的信息,一般信息会很快从短时记忆中被遗忘,而且不可恢复。
由于短时记忆的这种控制功能,我们的大脑无需记住成千上万个对我们毫无用处的琐碎信息。
同时,短时记忆为我们进行思维活动提供了一个“工作台”,有时也被称为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
我们在打电话,做算术或记一个购物单时,都在依赖短时记忆对信息进行短期保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脑是如何记忆的能否设计出类似于人脑的全智能电脑是人们关心的重要问题之一,这就要求我们首先必须深入认识和研究人脑。
此文从多角度探讨了人脑的记忆过程,这对未来设计出更复杂的各方面都接近或在某些方面超过人脑的全智能电脑或许会有所作用。
一、注意在记忆中的作用记忆可归因于刺激的持续效果,就是刺激消失后,仍然存在着刺激的持续效果,正象维·詹姆士(1892)在很多年前已指出的,“为了在记忆中保持一个心理状态,刺激必须持续一个相当的时间。
”〖1〗然而,我们且莫忘记了同等重要的另一个因素──注意。
众所周知,天生的盲人没有视觉记忆的表象,因为他们没有感受到客体的视觉性刺激。
显然感官接受刺激是记忆的前提,那么如果感官也接受了某种适宜刺激,是否就一定能转化为记忆(包括瞬时记忆)呢?大家都有过这样类似的经验,若刺激作用于我们的感官,但我们却丝毫也没有去注意就会发生“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的现象。
事情发生过后在头脑中不能留下半点印象。
在看电影时,虽然我们的眼睛盯着银幕,但如果一旦自己“走神”,就会对银幕上出现的画面毫无觉察。
这说明即使是瞬时记忆,也必须有注意的参与,对刺激信息的注意是记忆的必要条件,记忆就是刺激与注意共同作用的结果。
用一个简单的公式可表示为:刺激+注意=记忆。
为什么注意如此重要呢?一些资料表明:皮层对网状结构并通过网状结构对外周感受装置发生抑制性影响。
例如:如果在处于安静状态的动物(猫)身上回答声音刺激时会在听觉通路的不同水平上记录到电位的出现,那么在向动物突然呈现具有重要的生物意义的刺激(老鼠、鱼的气味)时,这些电位便显著地降低,甚至在听神经节(亦即外周)上就已消失。
由此可见,皮层上所产生的优势现象(注意)使非关联刺激物的影响在外周上就已被阻断〖2〗。
信息在传入神经通路中的传递受注意影响。
在无梦睡眠阶段(即不注意),即使是一个较强的刺激也不能传入皮层。
从我的一些梦例中也可以发现,在做梦时感觉到火车声明显地不如觉醒状态时的响度大。
打个比方来说,神经通路就好象一个滑动变阻器,而注意就好象是滑动变阻器的触头,注意的程度直接影响着神经通路的电阻大小。
当人们注意某一刺激信息时,该信息就容易通过这条特定的神经通道;当人们注意程度小或不注意时,则信息在传向皮层时就逐渐被衰减,即是说刺激的能量在传递过程中变得越来越小。
其实,注意不仅能够改变神经纤维的导电性,而且也可以使对应的某些分析器的感受性发生变化。
实验表明:人在注意时,与注意有关联的分析器的感受性发生变化,同时还可以改变其新陈代谢的性质。
刺激信号是否容易通过分析器,依赖于分析器的兴奋与抑制水平。
各中枢内部的不同分析器的兴奋与抑制水平是不同的,而分析器的兴奋与抑制水平则受到网状结构的控制、调节,分析器的感受性变化及其新陈代谢性质的改变都可以归因于网状结构的不同调节。
斯珀林的感觉记忆实验证明:人在一瞬间的记忆即感觉记忆的容量是7±2个符号(信息单位),它同时也说明,人在一瞬间注意客体的数量是7±2个符号,这是人在一瞬间的无意注意的范围。
人在无意注意之后通过有意识的选择性知觉,感觉记忆的信息就会转入短时记忆,其容量也是7±2个符号(信息单位),这就是人们有意注意的范围,即人的意识所把握的客体数量。
由此看来,感觉记忆的容量与无意注意的范围相当,短时记忆的容量与有意注意的范围相当。
另外,人在一瞬间的注意范围是7±2个符号(信息单位),这说明网状结构可以同时调节7±2个符号记忆系统。
在觉醒状态,人可以通过大脑皮层随意调节网状结构的机能活动,维持着网状结构的紧张度和保证有持久的选择性的激活。
因此,当大脑皮层发出注意某种刺激的指令后,即刻就会提高有关分析器的活动水平,而同时抑制非关联刺激物分析器的活动水平。
此外,丘脑的非特异系统的某些部位也控制着注意的转移和注意对象的选择。
刺激的心理强度并不只决定于刺激的物理强度。
如两个强度不同的声音刺激,当你全神贯注地去注意那个较低的声音刺激时,被注意的声音就显得较响,而不被注意的较强声音听起来就很弱,甚至不能听到。
可见,刺激的心理强度还决定于同一分析器内部的特征分析器的活动水平,特别是特征分析器末端信息定位细胞的活动水平。
记忆速度的快慢,信息储存的快慢最根本的决定于注意的程度。
人在注意时,在皮质的注意区合成信息的化学物质增多,保证信息物质的合成,或使各神经元轴突、树突易于建立更多的突触联系。
注意不仅与记忆的储存有关,也与记忆的唤醒有关。
某一记忆信息只有当被注意的时候,才能唤醒到意识中来,进行映象体验。
经常注意的事物信息容易被唤醒。
觉醒状态,大脑皮层中的注意区并不只有一个,如一个人在边走边出声朗读时,皮层中就不只一个注意区,运动中枢有一个注意区,视觉中枢有一个注意区,语言中枢有一个注意区,听觉中枢有一个注意区等。
注意的根本机制是非特异传导系统的作用,“由感受器发出的神经纤维在经脑干时发出侧支,通过网状结构,最终弥散地投射到大脑皮层的广泛区域。
”〖3 〗其作用是激发或维持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使机体处于觉醒状态。
人在注意状态是需要某种能量的(电能或化学能),非特异传导系统就保证这种注意能的供应,通过非特异传导系统就可主动地控制、调节注意的过程,在此基础上才可能进行思维活动。
刺激、注意对神经纤维厚度有一定的影响。
用白鼠做实验证明,经过走迷宫训练的白鼠其髓鞘厚度增加。
由此可见,经常被注意的事物,注意得越深刻,其皮质代表区的神经纤维越粗,髓鞘厚度的增加与刺激的强度以及注意的强度、时间、次数有关。
实验证明,粗纤维活动能力比细纤维活动能力强,受到刺激时容易兴奋。
因此,睡眠时在相同刺激下,粗纤维易兴奋,与其相连的记忆细胞也较易被激活。
脑鞘生长与刺激程度有关,刺激强度越大,频度越高,时间越长,则越容易促进脑鞘生长、增厚,脑鞘增厚可保证神经纤维允许较多的信息通过。
思维活动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在脑中表现为接通神经联系、建立信息关系的过程,而注意的参与使得思维活动朝一定方向进行。
例如:人们为了解决九点图的一笔连接问题而进行思维活动时,在脑中就表现为接通九个信息点之间的神经联系,注意则使神经联系的接通按一定方向进行。
(见文末图一)刺激可提高树突、轴突的紧张度,使之保持一定的空间形态以适于突触迅速传导。
若原来突触构形不利于迅速传导,刺激则可改变其构形,使其适于迅速传导。
这种构形变化包括:突触间隙变化,轴突、树突相对位置变化等。
刺激越深刻,在刺激撤离后,突触构形越不易变化。
当然,“刺激也可使突触部位的神经末稍增多或延长。
”二、记忆定位的机制㈠突触在信息传递、定位中的作用“突触,这是一种障壁,它可以阻止兴奋。
不过某些障壁容易通过,某些比较难些,而有时则发生从许多通路中选择某一通路的情况”〖4〗。
突触的作用,就象一个电阻,表现出电阻的特征,神经纤维则类似于一根导线。
神经冲动(电流)有选择地沿一定方向传导,它有选择地通过小电阻。
在一定条件下(如意志努力)或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大电阻。
(见文末图二)用电刺激某神经说明,神经冲动并不都是信息冲动,也可以是非信息冲动。
一根神经并不只是起到传递特定信息的作用,也可允许非特定信息冲动通过。
无论是特定信息冲动还是非特定信息冲动都可使突触小泡释放化学递质,作用记忆载体引起记忆信息的重现。
感受器具有专一性。
特定感受器只将特定刺激转化为神经冲动,如视感受器只接受颜色刺激。
轴突末稍把神经冲动向下一级神经元传递,下一级神经元的突触受体被激活后,即可实现其心理感觉。
信息定位于胞体或树突上,只有胞体、树突才能实现对信息的分析综合。
人知觉到的任何客体,即使是一个携带信息最少的信息单元(信息点)都是由两个以上的突触所组成的突触群共同起的作用,突触点的时空排列组合方式与客体的时空排列组合方式保持一致。
每一神经元的大量树突各自接受不同的精细信号,每一神经元都可以接受不同物理属性刺激的兴奋冲动。
某种分析器的神经元可以让力、电、光、声等不同物理属性刺激信息的神经冲动通过,但这些不同物理属性的刺激信息都将转化为同种相应的心理感觉,如由于力的作用而使人眼冒金花。
㈡记忆定位的机制任何事物都可看成是由一些最基本的“信息点”(信息单元)组成的,正是这些信息点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排列组合,才构成了复杂多变的事物。
就象黑白照片或黑白电视一样,构成其复杂图象的仅仅是一些黑白像点。
视觉记忆就是对构成事物形象的色点进行记忆,听觉记忆就是对构成声音信息的声点进行记忆。
信息点就是人们刚好能感知到的包含某种物理属性的点,如声点或色点。
人眼可以感知到的信息点是具有光能量子的光点。
对于视觉信息,一个刚好能看得见的点所携带的信息是最少的。
然而,即使是这样的点也包含许多信息,如颜色、形状、大小、方位、远近等方面的信息。
当我们把这些信息点及各信息点间的关系记住了,那么由这些信息点组成的事物也就记住了。
因此,对任何事物的记忆,都可归结为对其信息点的记忆,其结果是每一个信息单元在脑中都存在着一个对应的记忆区。
信息点在大脑皮质中定位于何处?由信息点的刺激转化而来的兴奋冲动总要通过突触的,由于兴奋冲动使得轴突末稍的突触小泡释放化学递质弥散到突触后膜上,递质作用于突触受体产生特定的生理效应,从而实现特定的心理感觉。
信息点所产生的心理效应是在突触受体上实现的。
我们感知事物后,事物的形象就保留在脑中,然而当我们回忆或是在做梦时,事物的形象在重现时绝少会颠倒错乱,这起码说明记忆的载体是比较稳固的,不是可以任意改变的。
“激素本身不能将信息由突触前传给突触后神经结构,但许多神经激素可以显著地改变递质传递信息的效应。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与情绪及行为的关系也很密切。
在应激过程中,由于ACTH的分泌,而导致产生恐惧和焦虑的情绪。
可是,当ACTH分泌不足时又会影响学习及记忆等重要机能。
de wied 发现摘除垂体的大鼠在穿梭箱内对电打击所形成的回避反射发生障碍,早先建立的条件反射也会消失。
如果给这样的大鼠注射了ACTH, 又可以重新恢复建立条件反射的能力”〖5〗。
条件反射建立时,大脑皮质内的兴奋过程究竟是怎样的?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发生了什么变化?数字“1”是怎样定位于视觉中枢的呢?“1”可以看成是由连续点的集合“…”,集合中的每一个元素(信息单元)都可以作用于视感受器传到皮质的每一个视区细胞,由这些元素所作用的视区细胞其空间排列组合方式与信息源的每一个元素的空间构形相同,也为竖直线段。
然而这些元素的信息载体(神经元)之间怎样形成联系呢?虽然信息源中的每一个元素通过视感官都能投射到视觉区引起相应的形象,但是若想记住而把信息储存起来,就必须在视区把这些信息元素的接纳神经元按与刺激源排列相同的方式联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