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_初唐诗歌

合集下载

第二讲 南北文学及合流与初唐诗坛课题笔记

第二讲 南北文学及合流与初唐诗坛课题笔记

第二讲南北文学及合流与初唐诗坛(课题笔记)第二讲隋及初唐诗坛——南北文学的融合与唐诗范式的建立一、隋代文学概貌(581—618)❖1、统一国家的建立与隋代文学的特点:❖270余年分裂结束,南北重新统一;❖为南北文学的大融合作了准备(南北文学融而未合)❖文学的过渡性,未形成自身特点(“隋无文”)2、隋代作家群❖(1)北朝入隋作家:卢思道、杨素、薛道衡❖A杨素“词气宏拔,风韵秀上,亦为一时盛作”❖情思悲凉,慷慨多气:典型北歌风格《出塞·其二》:“汉虏未和亲,忧国不忧身。

握手河梁上,穷涯北海滨。

据鞍独怀古,慷慨感良臣。

历览多旧迹,风日惨愁人。

荒塞空千里,孤城绝四邻。

树寒偏易古,草衰恒不春。

交河明月夜,阴山苦雾辰。

雁飞南入汉,水流西咽秦。

风霜久行役,河朔备艰辛。

薄暮边声起,空飞胡骑尘。

❖B卢思道:向南朝诗风靠拢❖名作《从军行》:以南朝歌行体表现军旅题材,风格刚健,重心由“思妇”——“征夫”❖《棹歌行》、《美女篇》……描写女性体态服饰,流于轻艳C 薛道衡:南北文风交融的代表❖《出塞》(和杨素):“绝漠三秋暮,穷阴万里生”苍凉悲怆❖❖名作《昔昔盐》(艳——曲之别名)❖南朝乐府闺怨题材、风格委婉秀丽❖“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名句)❖对偶工巧,语言形象,以细腻的细节描写,传达出思妇的孤独寂寞的心境,富艺术独创名作《人日思归》(《作品选》P3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语言平易质朴、风格清淡秀美,合南北文学之长❖刘餗《隋唐嘉话》载:“薛道衡聘陈,为《人日》诗云:‘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南人嗤之曰:‘是底言?谁谓此虏解作诗?’及云:‘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乃喜曰:‘名下固无虚士。

’”(2)由梁、陈入隋的文人❖代表:江总、许善心、虞世基、徐仪、王胄、庾自直等❖隋炀帝时代:明显偏向重辞藻、声律之美的南朝文风❖多应制之作:对仗精工、词采华美;“为文造情”缺乏生气隋炀帝杨广❖与同时代宫廷文人相比,倒是杨广本人的某些小诗,风格清丽明快、还有可观之处❖如:《无题》❖寒鸦飞数点,流水绕孤村。

02第二讲 初唐文学

02第二讲  初唐文学

第二讲初唐诗坛一,初唐宫廷诗坛《隋书·文学传序》:自汉、魏以来,迄乎晋、宋,其体屡变,前哲论之详矣。

暨永明、天监之际,太和、天保之间,洛阳、江左,文雅尤盛。

于时作者,济阳江淹、吴郡沈约、乐安任昉、济阴温子昇、河间邢子才、钜鹿魏伯起等,并学穷书圃,思极人文,缛彩郁于云霞,逸响振于金石。

英华秀发,波澜浩荡,笔有余力,词无竭源。

方诸张、蔡、曹、王,亦各一时之选也。

闻其风者,声驰景慕,然彼此好尚,互有异同。

江左宫商发越,贵于清绮,河朔词义贞刚,重乎气质。

气质则理胜其词,清绮则文过其意,理深者便于时用,文华者宜于咏歌,此其南北词人得失之大较也。

若能掇彼清音,简兹累句,各去所短,合其两长,则文质斌斌,尽善尽美矣。

1,宫廷文学集团:秉承南朝风尚,然并重抒情述怀与词章华彩。

唐太宗《经破薛举战地义宁元年击举于扶风败之》:昔年怀壮气,提戈初仗节。

心随朗日高,志与秋霜洁。

移锋惊电起,转战长河决。

营碎落星沈,阵卷横云裂。

一挥氛沴静,再举鲸鲵灭。

于兹俯旧原,属目驻华轩。

沈沙无故迹,减灶有残痕。

浪霞穿水净,峰雾抱莲昏。

世途亟流易,人事殊今昔。

长想眺前踪,抚躬聊自适。

《北堂书钞》(虞世南)、《文思博要》(高士廉)、《艺文类聚》(欧阳询)、《初学记》(徐坚):关于辞藻与事典的类书杨师道、李百药、许敬宗:贵族化、宫廷化、雕琢化2,台阁文学1),“上官体”:贞观、龙朔上官仪《奉和山夜临秋》:殿帐清炎气,辇道含秋阴。

凄风移汉筑,流水入虞琴。

云飞送断雁,月上净疏林。

滴沥露枝响,空蒙烟壑深。

评价:时光、物色的动态变化;情思随之宛转;写景技巧大为提高;题材内容局限于宫廷应制咏物,缺乏慷慨激情与雄杰之气。

《入朝洛堤步月》“六对”“八对”:以音义的对称效果区分偶句形式,从词性字音研究拓展至全句整体意象的配置2),“文章四友”:杜审言、李峤、苏味道、崔融(武后朝进士诗人)杜审言:28首五言律,27首符合粘式律。

3),沈宋:武后、中宗朝a,粘式律:回忌声病,约句准篇。

第二讲春江花月夜

第二讲春江花月夜
代表作《在狱咏蝉》。
江西南昌滕王阁
《送杜少府之任蜀 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 望五津。与君离别 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 若比邻。无为在歧 路,儿女共沾巾。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①。 那堪 玄鬓影,来对白头吟②。 露重飞难 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 为表予心③。 [注释] ①西陆:指秋天。南冠:指囚犯。 ②玄鬓:即蝉鬓。古代妇女的鬓发梳 得薄如蝉翼,看上去像蝉翼的影子, 故玄鬓即指蝉。 ③高洁:指蝉,其 实是自喻。 [赏析] 这首咏物诗,名为咏蝉,实为自表心 迹。诗人抒写了因无罪被诬,无人相 信自己的高洁而为之辩白的忧愤。但 忧愤之中又有着超然的心态,不愿与 俗流为伍。
广了前人有关声律的理论及实践经验, “回忌声病,约句准篇”(《新唐书·宋之 问传》),使音韵对偶更加严整,而且合 于粘对规则,律诗的形式体制至此基本定
型。
初唐最著名的诗人为“初唐四杰”和陈子昂。
“初唐四杰”为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见于《新 唐书·王勃传》:“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皆以文章齐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词语解释】 1.暝:夜,晚。此指傍晚。2 浣女:洗衣女。3. 随意:任凭。4春芳歇:春天 的芳华凋谢了。歇:消散。5. 王孙:原指贵族子弟,后来 也泛指隐居的人,此处指诗 人自己。
王维(701-761),字摩诘,祖籍太原祁 (今山西祁县),迁居于蒲(今山西永济)。精 通诗文书画音乐,开元九年进士及第,四十岁就 开始半官半隐,并吃斋信佛。官终尚书右丞,故 世称王右丞。共有诗四百多首,有表现盛唐进取 精神的,如《少年行》、《老将行》;有边塞诗, 如《使至塞上》;有表现友情与爱情的,如《送 元二使安西》、《相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 弟》;有山水田园诗,如《渭川田家》、《山居 秋暝》等。其诗特点:一是诗中有画,重视描写, “丰源而不华靡”,孟诗“遽远而不枯寂”;二 是音调和谐,如《鹿柴》、《鸟鸣涧》;三是语 言清新洗练,含蓄生动,不爱华藻,不用僻字险 韵。

第二讲 唐诗概述

第二讲 唐诗概述

第二讲唐诗概述
一、唐诗兴盛的原因
●科举制“以诗赋取士”的刺激
●统治者的喜好和鼓励
●广大群众的热爱与传播
●帝王的提倡开启了崇尚诗歌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气;
●诗歌的实用价值使广大士人充分释放才情,写出了大量高品质的诗作;
●歌者以歌传诗的传播方式造就了庞大的诗歌欣赏队伍。

二、唐诗分期
初唐:开元以前,是改造齐梁宫体诗风的时期;
盛唐:开元、天宝时期以及大历以前,是产生“盛唐之音”的时期;
中唐:大历年间至长庆年间,是从沉寂到新变再兴盛的时期;
晚唐:长庆以后到唐末,是从活跃到衰落的时期。

1。

【学习课件】第二章隋及初唐的诗歌

【学习课件】第二章隋及初唐的诗歌

2021/7/9
31
一、初唐宫廷诗人
❖ 1、贞观诗人 ❖ 在南、北朝文学由对立走向融合的历史进程中,初
唐的贞观时期是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 贞观诗坛上主要是唐太宗及其身边的北方文人和
南朝文士的宫廷诗人诗歌创作。北方文人以关陇士 人为主,入唐后多为史臣。 ❖ 主要作家有虞世南、魏征、杨师道、李百药等。其 中,影响最大的是主掌贞观诗坛的唐太宗李世民 (598~649) ;成就最高的是魏征。
2021/9
26
2、隋炀帝的文學成就
❖ 为晋王时,召引陈朝旧官、才学之 士虞世南等100余人,“以师友处之” , 于是爱好梁陈宫体。
❖ 《隋书·经籍志》着录《炀帝集》55 卷,《全隋诗》录存其诗40多首。
2021/7/9
27
2.1隋炀帝的诗歌内容
❖ 今存其诗多为乐府歌辞,内容或为应酬赠赐;或写声色 游娱,显然沾染齐梁之风,但頗有一些清丽明快之作。
2021/7/9
11
2.2.1从军行的北方特点
❖ 该诗采用以“思妇──征夫”为内容的南朝歌行体, 反映边塞军旅生活,已略具初唐歌行格调,为一代先 声。
❖ 但是,与梁、陈文人的歌行体落笔常在“思妇”一 边不同,此诗将描写的重心转到了“征夫”身上, 以关塞苦寒生活为背景,抒写北地边塞生活的真情 实感,多贞刚之气,有苍劲骨力,体现了北方诗人 重气质的特长,历来为人称道。
2.1.1《出塞》其二赏析
❖ 杨素是隋朝的开国重臣,亲历征战,对边塞 风霜行役的军旅生活体验尤深,在诗中表现 得更为真切。
❖ 該詩在平实的叙说中,流动着粗犷深沉的悲 凉情思,真挚而浓烈,有一种北歌的慷慨呜 咽之音。这是杨素诗的一贯风格。
2021/7/9
22

唐代诗歌漫谈第二讲

唐代诗歌漫谈第二讲

尝为监察御史。后以受禄山伪署,贬死岭南。 工诗,格高调逸,趣远情深。有集七十卷。 (才子传21页)其比较出名的作品如《钓鱼 湾》等。 刘昚虚:嵩山人,开元十一年徐征榜进士, 迁夏县令。交游多山僧道侣,为诗情幽兴远, 思雅词奇,端可杰立江表。代表作有《阙题》 (道由白云尽)等。▲
2、豪侠型诗人
张若虚:扬州人,神龙中,与贺知章、包融、
张旭等,俱以文词俊秀扬名京师,合称“吴 中四士”。官至兖州兵曹参军。《全唐诗》 存诗二首,其中《春江花月夜》被誉为孤篇 压全唐之作。▲ 张旭:字伯高,吴郡人。神龙初,扬名京师, 天宝初,官金吾长史。嗜酒,与李白等合称 “饮中八仙”。又善草书,其书与太白诗、 裴旻剑舞时称三绝。《全唐诗》存诗六首, 代表作有《桃花溪》等。▲
杜审言、李峤与苏味道、崔融并称文章四友。
四人中,以杜审言最有诗才。他在五律方面 的成就甚至超过了杨炯,而李峤亦以五律工 整著称。 杜审言:字必简,京兆人,预之远裔。咸亨 元年宋守节榜进士,为隰城尉。恃高才傲世 见疾,坐事贬吉州司户。武后时召还,为修 文馆直学士。有集十卷,不传,存诗四十余 篇而已,代表作有《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等。▲
崔融:字安成,齐州全节人。高宗时中举,
武后时为凤阁舍人等职。后以撰《则天哀册 文》,用思精苦,发病卒。融为文典丽,朝 廷大手笔多出其手。有集六十卷,已佚, 《全唐诗》编诗一卷。(汇评133页) 在诸多台阁诗人中,宋之问和沈佺期是最重 要的两位,因为唐代五律的定型,是由他们 最后完成的。
宋之问:字延清,虢州弘农人。上元二年进
第二讲 唐诗发展概况
一、关于三唐说、四唐说、五唐说
《新唐书· 文艺传上》:唐有天下三百年,文
章无虑三变。高祖、太宗,大难始夷,沿江 左余风,絺句绘章,揣合低卬,故王、杨为 之伯。玄宗好经术,群臣稍厌雕琢,索理致, 崇雅黜浮,气益雄浑,则燕、许擅卷 宗。„„大历、贞元之间,美才辈出,擩哜 道真,涵泳圣涯,于是韩愈倡之,柳宗元、 李翱、皇甫湜(音实)寻和之,排逐百家, 法度森严,抵轹晋魏,上轧汉周,唐之文完 然为一王法,此其极也。▲

第二讲 初唐诗歌

第二讲 初唐诗歌

华阴(今属陕西)人。隋朝开国重臣,
诗人,杰出的军事家、统帅。 亲历征战, 对军旅生活体验尤深。
《出塞》二首为代表作。
《山斋独坐赠薛内史》二首,格调清远, ‚转似出世高人‛(沈德潜)。 《赠薛播州诗十四章》也是佳作。《隋 书·杨素传》:‚词气宏拔,风韵秀上,
亦为一时盛作‛。
出塞(杨素)

【唐】《隋唐嘉话》卷上: 炀帝善属文,而不欲人出其右。司隶薛道衡由 是得罪,后因事诛之,曰:‚更能作‘空梁落燕泥’ 否?‛
炀帝为《燕歌行》,文士皆和,著作郎王胄独
不下帝,帝每衔之。胄竟坐此见害,而诵其警句曰: ‚‘庭草无人随意绿’,复能作此语耶?‛
2.杨素
(544年—606年),字处道。汉族,弘农
六对
宋人魏庆之《诗人玉屑》卷七引《诗苑类格》: ‚唐上官仪曰:诗有六对: 一曰正名对,天地日月是也;
二曰同类对,花叶草芽是也;
三曰连珠对,萧萧赫赫是也; 四曰双声对,黄槐绿柳是也; 五曰叠韵对,傍徨放旷是也; 六曰双拟对,春树秋池是也。‛
八对
所谓八对:一曰正名对,送酒东南去,迎琴西北来;
二是由梁、陈入Biblioteka 的文人,如江总、虞世基、王胄、庾自直等——代表南朝诗风
另有隋炀帝
1.薛道衡 :隋最著名的诗人
(539—609),字玄卿,河东汾阴(今属山 西),曾官至襄州总管、播州刺史,因此也 叫‚薛播州‛。后因忤逆隋炀帝被逼自尽。 受南方文学的影响,诗语骈偶工丽。 代表作:《人日思归》、《昔昔盐》
沈佺期
沈佺期,字云卿,相州内黄人。 善属文,尤长七言之作。 近体诗格律谨严精密,是律诗体制定型的代表诗人。 原有文集10卷,已散佚。明人辑有《沈佺期集》。 成名作:《古意呈乔补阙知之》

第二讲 初唐诗歌

第二讲  初唐诗歌

在狱咏蝉 西陆蝉声唱, 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鬓影, 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 风多响易沈。 无人信高洁, 谁为表予心。
吟乔树之微风,韵资天纵;饮高秋之 坠露,清畏人知。 情沿物应,哀弱羽之飘零;道寄人知, 悯余声之寂寞。 《在狱咏蝉序》 作者借蝉自喻,用比兴手法寄托自己 遭谗被诬的悲愤心情。 马茂元
高振唐音,远包古韵,此是 神到之作,当取冠一朝也。 《唐宋诗举要》引姚鼐语 此诗起结警挺,中间两联对仗 工丽,通篇色彩鲜妍、气势飞动, 情景交融,声韵和谐,是七律初 创阶段出现的最佳作品,有示范 意义。 霍松林《唐诗精选》
第二节 初唐四杰
初唐时期的王勃、杨炯、卢 照邻、骆宾王四人被称为“初唐 四杰”,他们在诗歌创作上高扬 时代精神,风格也较为清雄,开 一代风气之先,为唐诗的变革作 出了杰出的贡献。
日循黄道东行,一日一夜行 一度,三百六十五日有奇而周 天。行东陆谓之春,行南陆谓 之夏,行西陆谓之秋,行北陆 谓之冬。 《隋书·天文志》
公元前5世纪,古巴比伦的天文学 家首先使用了“黄道带”这一概念。 把整个天空想象成一个大球,而星星 都分布在球面上,这就是所谓的天球。 黄道是太阳在天球上运动的轨迹。黄 道两侧各8度的区域就是黄道带。行星 都在黄道带里运行。巴比伦人还把黄 道带分为了十二个区域(星座),多 数名称都来自希腊神话。
诗歌格律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中唐诗人元稹说:“沈、宋之流, 研炼精切,稳顺声势,谓之为律诗。 由是而后,文变之体极焉。”这是 “律诗”之名首见于文献。可见是先 有沈宋表率在前,尔后律诗一体才为 人们所公认,从而确立其在诗坛的地 位的。 自齐永明以来两百多年,中国古 典诗歌的格律化过程至此终于完成。

古代文学史第二讲初唐前期诗歌

古代文学史第二讲初唐前期诗歌

《野望》特色分析
既是五言律诗,又是山水田园诗。不仅中 间两联对仗工整,而且平仄协调,符合律 诗格律要求。早于沈、宋六十余年的王绩, 已经能写出成熟的律诗,说明他勇于尝试 新形式。
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写景 清新淡远,抒情自然质朴,语言不事雕饰, 经过情──景──情这一反复,意思深化。这 也正是律诗的一种基本章法。
梁陈宫体诗与初唐宫廷诗区别
1、内容上,前者多叙闺情,描写女人娇弱 神态、幽怨情思;后者则多歌咏宫廷生活, 歌颂帝王功德与宫廷的华丽。
2、风格上,前者伤于轻艳;后者则极尽颂 美之效,呈现雅正之气。
3、语言上,前者多描写美人及其姿态,辞 藻华美,充满艳丽色彩;后者则多描写王 城的宏丽繁盛,故常出现“龙、凤、金、 玉、紫、祥、瑞”等高雅词语。
《野望》内容分析
首联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皋,水 边地。东皋为其家乡绛州龙门的一个地方, 其归隐后常游览之地。
中间两联写所见景物。山树在夕阳的余晖 中越发显得萧瑟憔悴。静谧中牧人与猎马 的特写,带有田园牧歌气氛,使整个画面 活动了起来。光与色、远景和近景、静态 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然终无法像陶渊明那样从田园中找到慰藉, 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了。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写战斗却不从正面着笔,而是通过景物描 写进行烘托。前句从视觉出发:大雪弥漫, 遮天蔽日,使军旗上的彩画都显得黯然失 色;后句从听觉出发:狂风呼啸,与雄壮 的进军鼓声交织在一起。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直接抒发从戎书生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
张说:杨盈川文思如悬河注水,酌之不竭, 既优于卢,亦不减王。
(二)初唐四杰的诗歌成就:
1、扩大题材,使之从宫廷走向市井,从 台阁走向江山塞漠。

第二讲初唐诗赏析

第二讲初唐诗赏析
初唐诗赏析初唐诗赏析第二讲唐诗排行榜前二十名唐诗排行榜前二十名唐诗排行榜唐诗排行榜二3凉州词王之涣4登鹳雀楼王之涣5登岳阳楼杜甫6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柳宗元7临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12枫桥夜泊张继13终南山王维14长信秋词王昌龄15登高杜甫17江雪柳宗元18西塞山怀古刘禹锡20滁州西涧韦应物宋词排行榜前二十名宋词排行榜前二十名宋词十大金曲宋词十大名篇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初唐诗
歧路

列子卷八说符篇: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 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 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杨子戚 然变容,不言者移时,不笑者竟日。门人怪之,请曰:‚羊,贱畜;又非夫子之 有,而损言笑者,何哉?‛杨子不答。门人不获所命。弟子孟孙阳出,以告心都 子。心都子他日与孟孙阳偕入,而问曰:‚昔有昆弟三人,游齐鲁之间,同师而 学,进仁义之道而归。其父曰:‘仁义之道若何?’伯曰:‘仁义使我爱身而后 名。’仲曰:‘仁义使我杀身以成名。’叔曰:‘仁义使我身名并全。’彼三术 相反,而同出于儒。孰是孰非邪?‛杨子曰:‚人有滨河而居者,习于水,勇于 泅,操舟鬻渡,利供百口。裹粮就学者成徒,而溺死者几半。本学泅,不学溺, 而利害如此。若以为孰是孰非?‛心都子嘿然而出。孟孙阳让之曰:‚何吾子问 之迂,夫子答之僻?吾惑愈甚。‛心都子曰:‚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 生。学非本不同,非本不一,而末异若是。唯归同反一,为亡得丧。子长先生之 门,习先生之道,而不达先生之况也,哀哉!‛


◎11水龙吟(似花还似)苏轼 ◎12疏影(苔枝缀玉) 姜夔 ◎13水龙吟(楚天千里) 辛弃疾 ◎14如梦令(昨夜雨疏)李清照 ◎15双双燕(过春社了)史达祖 ◎16醉花阴(薄雾浓云)李清照 ◎17青玉案(凌波不过) 贺铸 ◎18菩萨蛮(郁孤台下) 辛弃疾 ◎19兰陵王(柳阴直)周邦彦 ◎20踏莎行(雾失楼台)秦观

古代文学史第二讲初唐前期诗歌共23页文档

古代文学史第二讲初唐前期诗歌共23页文档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END
古代文学史第二讲初唐前ຫໍສະໝຸດ 诗歌6、法律的基础有两个,而且只有两个……公平和实用。——伯克 7、有两种和平的暴力,那就是法律和礼节。——歌德
8、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亚里士多德 9、上帝把法律和公平凑合在一起,可是人类却把它拆开。——查·科尔顿 10、一切法律都是无用的,因为好人用不着它们,而坏人又不会因为它们而变得规矩起来。——德谟耶克斯

02第二讲初唐诗坛PPT课件

02第二讲初唐诗坛PPT课件
我兄征辽东,饿死青山下。今我挽龙舟,又困隋堤道。 方今天下饥,路粮无些少。前去三千里,此身安可保? 寒骨枕荒沙,逃魂泣烟草。悲损门内妻,望断吾家老。 安得义男儿,焚此无主尸。引其孤魂回,负其白骨归。
此为大业三年(公元616年)隋炀帝第三次 下江都时,挽舟的民夫所唱的歌。
诗中写挽舟者的苦难生活,控诉隋炀帝的横 征暴敛,悲愤感人。
6
2、薛道衡及其诗歌
由北周入隋,是隋代成就最高的诗人。代 表作《人日思归》:(人日:正月初七)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写出了思归的感情,生动且深刻。 还有一首五言诗《夜夜曲》,写思妇思春, 想念爱人,内容并无突破,但刻画少妇的心情 却是细致入微。
7
3、民歌《挽舟者歌》

众人皆有所归,衬托作者无所归依的苦闷。
• 尾句:抒情

遇见的人都不相识,只好长歌以遣怀,

追念古代伯夷和叔齐那样的隐者。
• 以朴素之笔,用白描的手段,描绘了一幅山间晚归图。 没有浓墨重彩,甚至连色彩都没有,但一切都涂上了一 层忧郁黯淡的感情色彩。黄昏晚照下的山景、夕阳影里 的归人、彷徨无主的诗人,都织在一幅画面里,让人产 生无穷的遐想。
9
第二节 上官仪
一、初唐前期诗坛概况 二、上官仪(616-664)
10
一、初唐前期诗坛概况
初唐前期仍然是六朝诗风的延续,多靡靡之 音,较活跃的诗人都是隋末的遗老,如卢思道、 虞世南等。
唐太宗虽是开国君主,但喜欢写宫廷诗,留 存69首,艺术上浮艳华美。
卢思道的诗则是标准的宫体诗:
洛战花烛动,戚里画新我。 隐扇羞应惯,含情愁正多。 轻啼温红粉,微睇转横波。 更笑巫山云,空传暮雨过。
• 3、影响

唐诗宋词十五讲

唐诗宋词十五讲

唐诗宋词十五讲
第一讲走向高潮的初唐诗。

一初唐的诗歌革新。

二初唐诗歌形式的发展。

三从王绩到初唐四杰。

四从文章四友到吴中四士。

五从陈子昂到张说。

第二讲盛唐气象。

一盛唐的诗歌革新。

二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

三王、孟与山水田园诗。

四高、岑和边塞诗。

五精彩纷呈的盛唐诗坛。

第三讲李白。

一盛唐浪漫精神的深化。

二天与俱高的艺术境界。

三天真狂放的艺术个性。

第四讲杜甫。

一忧国忧民的诗圣。

二包罗万汇的艺术成就。

三称雄百代的开创精神。

第五讲诗变于盛衰之际。

一批判时政的思潮和讽喻诗歌的兴起。

二江南迁客的感伤乱离之作。

三气骨中衰的大历十才子。

四李益和其他大历诗人。

第六讲中唐两大诗派。

一张王乐府。

二元白的新乐府。

三元白诗的通俗化倾向。

四韩孟诗派。

五李贺与长吉体。

第七讲中唐诸家的沿革。

第八讲晚唐诗坛的余晖。

第九讲唐五代词。

第十讲宋初词风的转变。

第十一讲苏轼和词的诗化。

第十二讲周邦彦和词的律化。

第十三讲李清照和南渡词人。

第十四讲辛弃疾和豪放词派。

第十五讲姜夔与南宋词的雅化。

唐代文学史·第二章 初唐诗歌

唐代文学史·第二章   初唐诗歌

3、诗歌内容 诗歌创作主要是应诏、侍宴、奉和、酬唱; 内容或描写宫廷及士大夫的优游生活,或赞美太平 盛世及帝王的圣德,或咏史、咏物,虚饰有余而真 情不足,甚至艳情充斥其中。 4、艺术上: 追求辞藻的典雅华丽,对仗的工稳巧妙,音律的和 谐婉转,用典的恰切精当。 这时期犹如人生的学习时代,虽然作品缺乏真情实 感,但积累了艺术经验,如四声的二元化、对仗的 定型等,都是后来唐诗尤其是近体诗繁荣所不可缺 少的。
(主旨) 全诗通过写秋风、寒露对蝉的迫害,抒发了 自己对被诬陷的悲愤和对统治者的抗议。题 为咏蝉实为自伤,寄托了诗人在特定处境中 的艰虞之感和飘零之叹。 (艺术特征) ⑴比兴和寄托的手法。 ⑵感情沉重。 ⑶取譬明切,用典自然,语多双关。
唐诗中另两篇咏蝉诗

虞世南

李商隐

第一节 贞观诗坛与“初唐四杰”
一、贞观诗风与上官体 1.贞观诗风 ⑴特征:南、北朝文学由对立开始走向融合。 ⑵创作成员: 主要是以唐太宗及其群臣为中心展开,如李世民、虞 世南、杨师道等。贞观诗风呈现宫廷化倾向 ⑶有融合南北文风的主张: 魏征《隋书 · 文学传序》对南、北文学不同艺术特色 有清醒认识,提出 “各去所短,合其两长”的文学主 张,这是贞观时期唐太宗及其史臣们在总结历史经验 时形成的对文学发展方向的一种共识。
“四杰” 所作诗文未脱尽绮丽习气,但反对齐 梁以来的浮艳文风,主张革新,作品题材较 为广泛,风格亦较清峻,初具雄伟气势,对 唐代文学风气的转变起了一定的作用。
四 杰
王 勃
擅长诗体
五 律
代表作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滕王阁序》 杨 炯 五 律 《从军行》 卢照邻 七言歌行 《长安古意》 骆宾王 七言歌行 《在狱咏蝉》

第二章 初唐诗歌

第二章  初唐诗歌
第二章 初唐诗歌

唐初宫廷诗人 一、贞观诗风 二.上官仪与上官体 上官仪的诗歌在早年时就以属对工切和写景清丽 婉转而著称。他的诗能够细致地体察景观,并摆脱从 类书中拾掇词藻的陈规旧习,自铸新词以描摹景色。 上官仪这种笔法精细而境界深成的诗体,将五言诗的 写景状物技巧大大推进了一步,成为了人们模仿取法 的新诗体。这就是上官体。《旧唐书》本传说:上官 仪“工五言,好以绮错婉媚为本,仪既贵显,故当时 颇有学其体者,时人谓之上官体。”
4.骆宾王
歌行体诗 如代表作《帝京篇》 五律 如《在狱咏蝉》: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赏析】 这是一首托物自喻的诗。骆宾王因上书讽谏,触 忤武则天,被诬以贪脏罪入狱。狱中,高墙外古槐秋蝉的 长吟,触动他蒙冤受难的一怀客愁和怨慨,遂写下此诗。 诗人因蝉起兴,借蝉自况,用比兴手法寄寓自己的沉郁忧 愤。以蝉的“飞难进”比己之身陷囹圄、难获自由;以蝉 的“响易沉”喻己之有口莫辩、沉冤难伸;更以蝉的“居 高食洁”况己之清白廉正。咏蝉即写人,蝉与人交融而无 牵强。 此诗用语自然直白,却情思凝重而寄托遥深,在古代咏蝉 诗中属上乘之作。施补华《岘佣说诗》云:“三百篇 (《诗经》比兴为多,唐人犹得此意。同一咏蝉,虞世南 ‘居高声自远,端不藉秋风’,是清华人语;骆宾王‘露 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李商隐‘本以高 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三人诗都工于比兴, 托蝉寓意,而又各呈面貌,为唐代诗坛“咏蝉”三绝。

二、陈子昂的创作
1.内容: ①揭露时弊。 ②表达志向。 ③抒发愤慨 。 ④羁旅赠别 。 2艺术特点: ①风格慷慨悲壮,雄浑苍凉。 ②善用比兴寄托,词旨幽远。 ③质朴无华的语言风格。 ④缺陷:对民歌、律诗学习不够,有的《感遇诗》说理 枯燥。

第二章 初唐诗歌

第二章 初唐诗歌

(二)文章四友 从武后至中宗神龙、景龙年间,在当时的一批宫廷 从武后至中宗神龙、景龙年间, 诗人笔下已大量涌现平仄协调、 诗人笔下已大量涌现平仄协调、又合乎粘附规则的 全篇合律的诗篇,标志着五、七言律诗的完全成熟。 全篇合律的诗篇,标志着五、言律诗的完全成熟。 可以说,在律诗形式的完成过程中, 可以说,在律诗形式的完成过程中,宫廷文士起了 规范化和统领风气的作用。 规范化和统领风气的作用。 杜审言( 645—708 字必简, 708) 杜审言(约645 708)字必简,今存的诗主要系五 言律诗,也有少数七律。他的诗, 言律诗,也有少数七律。他的诗,句律精严而笔力 雄健,无论是五律还是七律均完全合律。 雄健,无论是五律还是七律均完全合律。明人许学 夷称其为“律诗正宗” 诗源辩体》 夷称其为“律诗正宗”(《诗源辩体》)。
陈子昂顺应着时代的需要, 陈子昂顺应着时代的需要,提出清晰而透辟 的理论主张。他的《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 的理论主张。他的《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 说: 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汉魏风骨, 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汉魏风骨,晋宋 莫传,然而文献有可征者。 莫传,然而文献有可征者。仆尝暇时观齐梁 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每以永叹, 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每以永叹, 思古人,常恐逶迤颓靡,风雅不作, 思古人,常恐逶迤颓靡,风雅不作,以耿耿 一昨于解三处见明公《咏孤桐篇》 也。一昨于解三处见明公《咏孤桐篇》,骨 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 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 遂用洗心饰视,发挥幽郁。不图正始之音, 遂用洗心饰视,发挥幽郁。不图正始之音, 复睹于兹;可使建安作者,相视而笑。 复睹于兹;可使建安作者,相视而笑。
贯穿在陈子昂诗歌中的, 贯穿在陈子昂诗歌中的,是对新的人格理想的呼唤 和塑造。以他的代表作《感遇》三十八首和《 和塑造。以他的代表作《感遇》三十八首和《蓟丘 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为例,其基本内容, 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为例,其基本内容,就是 带有强烈自我意识的、充满进取精神的对政治、 带有强烈自我意识的、充满进取精神的对政治、道 命运等一系列根本问题的观照与思考。 德、命运等一系列根本问题的观照与思考。 陈子昂总是以博大的胸襟, 1、陈子昂总是以博大的胸襟,注视着时空无限的 宇宙,把个人的生存放在这巨大的背景上来观察, 宇宙,把个人的生存放在这巨大的背景上来观察, 表现出对永恒的渴望。《感遇》第十三: 表现出对永恒的渴望。 感遇》第十三: 林居病时久,水木澹孤清。 林居病时久,水木澹孤清。 闲卧观物化,悠悠念无生。 闲卧观物化,悠悠念无生。 青春始萌达,朱火已满盈。 青春始萌达,朱火已满盈。 徂落方自此,感叹何时平? 徂落方自此,感叹何时平?

第二章 初唐诗歌

第二章 初唐诗歌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曹植《赠白马王彪》诗云: “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恩爱 苟不亏,在远分日亲。何必同衾帱, 然后展殷勤。”对这首诗的构思立 意很可能有所启发。 但王勃的诗句更精炼、更概 括、更蕴藉。
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 不敢问来人。
诗人巧妙地把空间悬隔、音书断绝、 时间久远三层意思,递进递深,强化了贬 居荒远的孤独绝望的情感。诗写一种矛盾 心理,形容逼真,微妙传神,因为旧居异 乡,盼归日切,然而等到回家真的成为现 实的时候,又不敢相信。急切要问的事而 又不敢问,以不问而代替问,这是诗人处 于人性向善的忏悔和救赎之折磨中的特殊 精神状态。这种写法对盛唐中唐的绝句创 作影响很大,与此后一些著名绝句中的简 洁优美的心理描写相类。
2、“骨气”与声律的结合,词采工丽, 音调婉媚。四杰继承六朝的艺术实践, 又讲求骨气,如《从军行》慷慨豪迈;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一洗悲酸之态, 爽朗超脱;四杰有自觉的变革文风的意 识,提倡刚健骨气的文风,在很大程度 上扭转了纤巧轻靡的诗风。
第一节 初唐宫廷文人
一 贞观诗坛前期:李世民
贞观诗坛:唐太宗贞观年间,唐太宗及 其周围的诗人。这一时期的作品多奉命而作 的应制诗、君臣唱和、应制奉答、宴饮赋咏 之作,内容多以歌功颂德、写景、咏物为主; 典雅绮丽、雍容平和(或雅正、宏大、整 肃)。虽文辞典雅、内容空洞,但摆脱了齐 梁诗歌轻靡浮艳的弊病,逐渐显示出开阔壮 大的气势、生龙活虎般的节奏和庄严的宇宙 意识,在诗风转变中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隋文学合南北文学而保留各自不同的特 点,南方的柔媚、婉约,北方的粗犷、质朴, 并没有合而为一。用声律、辞采来表现大唐 恢弘的气象和刚健的情思、合南北文学之两 长、形成唐诗的风格,正是初唐诗人所面临 的课题,也是南、北诗风融合的关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讲初唐诗歌一、初唐诗歌概况初唐诗歌——唐诗繁荣的准备阶段1.从时间上说,初唐诗歌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五十年,是延续齐梁诗风,宫廷诗占据主要地位的时期。

后五十年,是逐步突破齐梁诗风,建立唐诗风范的时期。

2.从风格上说,初唐诗歌逐步把北方文学质朴劲健之气与南方文学清新明媚之风相融合,使唐诗走向既有风骨,又开朗明丽的境界。

3.从形式上说,初唐诗歌完成了从“永明体”到格律诗的进程。

(一)隐逸诗人王绩王绩(585—644),字无功,自号东皋子。

绛州龙门(今山西龙门)人。

王绩是最早的唐代诗人。

其诗多以田园的闲适情趣为内容,风格平淡自然,摆脱了南朝诗歌的雕饰华靡的习气。

野望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王绩的诗歌是唐初诗坛清新朴素的别调,从形式到内容上都构成了时代的一个不协调的异体。

王绩上承陶渊明,下开盛唐山水田园诗派,是六朝山水田园诗到唐代山水田园诗之间的过渡诗人。

(二)宫廷“艳妇”上官仪上官仪(约608~664年),字游韶,陕州陕县(今河南陕县)人。

上官仪是太宗朝后期和高宗朝初期重要的宫廷诗人,也是初唐宫廷作家,齐梁余风的代表诗人。

早春桂林殿应诏上官仪步辇出披香,清歌临太液。

晓树流莺满,春堤芳草积。

风光翻露文,雪华上空碧。

花蝶来未已,山光暖将夕。

这是上官仪应唐太宗之命而作的应诏诗。

“风光翻露文,雪华上空碧”生动地勾画出初春灵动的美景,以动写静,远景与近景结合,天上与地下辉映,体现出诗人的杰出写景技巧,是本诗的警句。

上官仪诗歌被称为“上官体”,其特点:“工于五言诗,好以绮错婉媚为本”。

“绮错婉媚”是指词藻的典雅优美和花样翻新,诗风的委婉与柔媚。

“上官体”是唐代诗人第一个自成一体的风格称号,也是唐初宫廷诗的代称和标志。

所谓“宫廷诗”,主要指长期以文学侍从或朝廷重臣身份,集于君主周围的诗歌活动和在宫廷范围内创作的诗歌,以及其他创作于宫廷之外却带有宫廷趣味的作品。

宫廷诗的内容一般浮华空泛,多为应制、奉和、应诏之作,注重歌功颂德,粉饰太平。

宫廷诗在形式上追求程式化,词藻华丽,绮错婉媚,讲究对偶,有形式主义倾向宫廷诗在风格上表现为绮靡、卑弱。

(三)走出“宫廷”的杜审言杜审言(约645-708),字必简,襄州襄阳人(今湖北襄樊),实洛州巩县(今河南)人。

杜审言与李峤、苏味道、崔融齐名,四人合称“文章四友”。

“四友”皆为高宗、武后朝的宫廷诗人。

“四友”皆以格律诗著称,对格律诗的形成有重要贡献。

杜审言诗歌成就最高,是唐代“近体诗”的奠基人之一。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杜审言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此诗大约作于武则天永昌元年(689)前后,杜审言在江阴县任职时。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虽写宦游思归题材,透露出气象不凡的新格局。

(四)刚健“风骨”初建的“四杰”“初唐四杰”指初唐高宗、武后时期的四位诗人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的合称。

《旧唐书• 杨炯传》:(杨)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诗齐名,海内称为王杨卢骆,亦号为“四杰”。

闻一多《唐诗杂论•四杰》:他们都年少而才高,官小而名大,行为都相当浪漫,遭遇尤其悲惨(四人中三人死于非命)——因为行为浪漫,所以受尽了人间的唾骂,因为遭遇悲惨,所以也赢得不少同情。

1.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送别诗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霍松林评:“一洗悲酸之态,意境开阔,音调爽朗,独标高格。

”体现其超拔流俗的高远志趣与开阔胸襟,格调高朗。

2.杨炯《从军行》——边塞诗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最后两句“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直接抒发一介书生愿投笔从戎,保家卫国的豪情壮志,慷慨激昂。

整首诗歌体现了唐诗的昂扬精神和壮大的审美追求。

3.卢照邻《长安古意》——七言歌行内容上:把怀古、艳情、游侠等多种内容交织一体,使都城题材扩大化与复杂化。

并以激情的抒发代替宫体诗的词藻堆砌。

在形式上:篇章结构铺张扬厉,在句式声调,结构布局上突破了宫体诗的旧制。

4.骆宾王《在狱咏蝉》——咏物诗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骆宾王《在狱咏蝉》情感充沛,用典自然,语多双关,达到咏物诗物我统一的境界。

“初唐四杰”的贡献闻一多《唐诗杂论•四杰》:“宫体诗在卢、骆手里是从宫廷走到市井,五律到王、杨的时代是从台阁移至江山与塞漠。

”“四杰”为初唐柔弱委靡的诗风注入昂扬、壮大、浓烈的情调。

四杰不足:新倾向与旧遗存并存。

明•陆时雍《诗境总论》:“调入初唐,时带六朝锦色。

”(五)格律诗的完成者“沈宋”“沈宋”是初唐武后及中宗朝的宫廷诗人沈佺期、宋之问的合称。

“沈宋”的出现,标志着律诗的全面成熟和定型。

宋之问(656 —712)唐代诗人。

一名少连,字延清。

汾州(今山西汾阳县)人。

度大庾岭度岭方辞国,停轺一望家。

魂随南翥鸟,泪尽北枝花。

山雨初含霁,江云欲变霞。

但令有归日,不敢恨长沙。

宋之问于公元705年(神龙元年)春被贬为泷州(今广东罗定县)参军。

这首《度大庾岭》诗是他前往贬所途经大庾岭时所作,真实生动地叙述了过岭的情景。

这首诗与宋之问前期的应制诗相比,一个明显的特点是感情真挚,真正写出了其去国怀乡之痛与贬谪蛮荒之愁。

整首诗含思凄婉,哀感动人,而表现上欲露还藏,笔意深曲。

沈佺期(约656~约714或715),字云卿,相州内黄(今属河南)人。

《旧唐书•沈佺期传》说他“尤长于七言之作”,《独不见》是一首较早出现的优秀七言律诗。

独不见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这首诗,虽取材于闺阁生活,语言也未脱尽齐梁以来的浮艳习气,却显得境界广远,气势飞动,读起来给人一种“顺流直下”(《诗薮·内编》卷五)之感。

(六)唐诗的革新者陈子昂陈子昂(661—702),字伯玉,射洪(今属四川)人。

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

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

其存诗共100多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感遇》诗38首,《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7首和《登幽州台歌》以“复古”为革新与进步陈子昂的诗歌:建功立业的进取精神与贤人失志的幽愤心态的结合。

1.《感遇》形式上——五言古体思想上——广阔深刻题材上——丰富多样感遇(其二)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

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诗的前四句赞美兰若风采的秀丽,后四句转而感叹其芳华的零落。

诗歌用比兴手法,借兰若在林中“幽独”,悲叹自己虚度年华;借兰若在风中摇落、凋零,难以成就“芳意”,抒发了自己美好理想无法实现的苦闷。

它以效古为革新,继承了阮籍《咏怀》的传统手法,托物感怀,寄意深远。

2.《蓟丘览古》七首及《登幽州台歌》《蓟丘览古》七首分别通过具体的历史人物、事件来表达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索;而《登幽州台歌》是最后一首、带有总结意味的诗歌。

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登幽州台歌》以无限的时间和无穷的空间为背景,高耸起一个伟大而孤傲的自我,给人以崇高的美感。

这正是唐代具有浪漫精神的理想人格的象征。

《登幽州台歌》表现了自然阔大浑厚之境界与纵览宇宙古今之博大胸襟的结合。

形成苍茫辽阔,雄浑有力的艺术境界。

罗宗强:《登幽州台歌》一出,六朝绮靡的诗风的余迹便一扫而光了。

诗人的眼光,已经完全从生活琐事中挣脱出来,投向宇宙与人生,浓烈壮大的感情基调,慷慨悲歌、苍凉浑茫,使作为盛唐风骨的序曲出现了。

陈子昂的诗歌理论主张与创作实践,纠正齐梁以来诗坛习气,完成了诗风改革的使命,使唐诗走上更为广阔的、健康的发展道路。

韩愈《荐士》:“齐梁及陈隋,众作等蝉噪。

搜春摘花卉,沿袭伤剽盗。

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

”高棅《唐诗品汇》:“继往开来,中流砥柱,上遏贞观之微波,下决开元之正派。

”(七)唐诗情韵、意境的缔造者刘希夷、张若虚刘希夷和张若虚以七言长篇歌行著名。

刘希夷(约651—?)唐代诗人。

一名庭芝,字延之(一作庭芝),汝州(今河南临汝)人。

《代悲白头翁》:诗的前半写洛阳女子感伤落花,抒发人生短促、红颜易老的感慨;后半写白头老翁遭遇沦落,抒发世事变迁、富贵无常的感慨,以“但看古来歌舞地,惟有黄昏鸟雀悲”总结全篇意旨。

在前后的过渡,以“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二句,点出红颜女子的未来不免是白头老翁的今日,白头老翁的往昔实即是红颜女子的今日。

一方面是韶华易逝,青春不永,另一方面是万物生生不息,衰而又新。

所以在伤感之中,又透露出对大自然的永恒生命力的向往。

诗中的情思,也并不限于女子的自叹自怜,而包含了更广泛的人生哲理。

诗人用明快轻捷的七言歌行体来处理人世沧桑之感,笔调流丽,遂使全诗避免了沉重颓丧之感,而呈现为美丽动人的青春惆怅。

这种青春情调,到了张若虚笔下,又由惜春而一变为对春天的更为炽热的正面讴歌,并融合着对宇宙、对美好人生的热情礼赞。

张若虚,扬州人。

曾任兖州兵曹。

中宗神龙(705—707)年间,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等俱以文词俊秀驰名于京都,称为“吴中四士”。

从刘希夷到张若虚,诗歌从“人”“花”联系,发展到“江”“月”映照,即从着重表现“情”发展到突出表现“境”。

《春江花月夜》把过去同题的五言短制,变为长篇七言歌行。

使诗歌的情韵第一次得到淋漓尽致的抒发。

《春江花月夜》把优美的景色、动人的爱情和深邃的哲理有机融合。

《春江花月夜》之“境”也从宫体诗的明丽流婉之境升华为晶莹澄澈之境。

初唐诗歌总结上官仪、文章四友和沈宋等宫廷诗人总结了齐梁以来在诗歌声调、韵律、对仗方面积累的经验,明确了古、近体的界限,对律诗的定型及繁荣发展作出贡献。

“四杰”及陈子昂打破了宫廷文人一统天下的局面,自觉地批判六朝文风,有意识地在开拓新的诗歌内容、开创新的诗歌风格上进行尝试,促进了唐诗诗风的转变。

从“四杰”到陈子昂,才是唐诗的“始音”。

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初唐诗歌在题材范围的扩大、体物写景技巧的成熟、声律的完善、风骨的形成以及情调的营造、诗境创造等方面,为唐诗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