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 知识框架教学提纲

合集下载

最新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纲

最新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纲

最新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纲第一章:地球与地图- 地理科学的研究对象及其研究方法- 地球的形状与结构- 地球的运动及其影响- 大地构造运动与板块构造学说- 地球表层的水文圈与岩石圈- 地球环境与地理领域的发展第二章: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 中国国土概况与自然地理区划- 中国地理环境的形成与演变原因- 中国地理环境的特点与影响因素- 中国地理环境问题与其对策第三章:人口与城市- 人口与城市的概念及其关系- 人口数量与结构的变化- 人口迁移与人口分布的特点- 城市化进程与城市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人口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第四章:经济与区域发展- 经济活动与经济地理学- 区域发展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区域发展差异与调查研究- 中国区域发展的战略及对策- 区域协调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第五章:农业与农村发展- 农业与农村发展的内涵- 农业生产体系与农业区域规划- 农业现代化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问题与对策第六章:工业与城市发展- 工业活动与工业地理学- 中国工业分布的特点与影响因素- 城市发展与工业化进程的关系- 工业区位优化与可持续发展第七章:交通与旅游- 交通运输与旅游业的地理分布- 交通运输的地理条件与地理网络- 旅游业的地理条件与地理布局- 交通条件与旅游发展的关系- 交通运输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第八章:资源与环境- 资源与环境的概念及其关系- 土地资源与城市发展- 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第九章:全球问题与中国- 全球问题与区域研究- 全球气候变化与中国- 中国与亚太经济合作的区位- 中国可持续发展与全球环境保护第十章:区域可持续发展-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及意义-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路径与对策-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典型案例总结:这份文档总纲概述了最新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的知识点。

它涵盖了地球与地图、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人口与城市、经济与区域发展、农业与农村发展、工业与城市发展、交通与旅游、资源与环境、全球问题与中国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等主题。

地理必修一第3章知识点总结高一

地理必修一第3章知识点总结高一

地理必修一第3章知识点总结高一地理是一门关于地球的学科,它包含了许多有关地球的知识。

高中地理课程以地理必修一为基础,第3章是该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将对地理必修一第3章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1. 自然地理区划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分布不均匀,根据不同的自然因素可以将其划分为不同的区域。

自然地理区划可以根据水文区划、气候区划、植被区划以及土壤区划等进行划分。

这对于我们了解地球的自然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2. 气象与气候气象是研究大气现象的科学,而气候则是特定地理区域长期的天气状况。

了解气象与气候的变化规律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天气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3. 水资源与利用水是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资源之一。

了解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情况,以及水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

4. 农业地理农业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行业,了解农业地理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各地农业的发展状况、区域特色以及农业发展的问题与挑战。

5. 工业地理工业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支柱,了解工业地理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各地工业的分布情况、产业结构以及工业化带来的环境和资源问题。

6. 交通与通信交通与通信是现代社会连接各地的重要工具,了解交通与通信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交通运输和通信网络,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

7. 林业地理林业是保护生态环境、调节气候、提供木材等多种用途的重要产业,了解林业地理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各地的森林资源状况、森林类型以及林业的发展战略。

8. 矿产资源与能源矿产资源和能源是现代工业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支撑,了解矿产资源的分布和利用情况,以及能源的使用与发展情况,对于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地理必修一第3章的知识点总结,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自然地理的分布特征、人文地理的发展情况以及地理与人类活动之间的联系。

这将有助于我们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好地理解地球和人类社会的发展。

通过继续学习地理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地理环境对我们的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重要性。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地球上的水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地球上的水教学设计
5.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合作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方面:重点是理解水循环的基本过程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难点是分析水资源分布、利用和保护的问题,以及提出合理的水资源管理策略。
-对于水循环过程的理解,学生需要掌握蒸发、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环节的相互联系,以及大气、土壤、植被等因素对水循环的影响。
4.案例分析:选取一个国内外水资源问题的典型案例,分析其原因、影响及解决方案,撰写一篇案例分析报告。
5.结合所学知识,思考以下问题并撰写一篇小论文:
-如何解决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衡的问题?
-水资源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如何平衡?
-面对全球气候变化,我们应该如何保护水资源?
作业要求:
1.学生需认真完成作业,确保作业质量。
2.提交作业时,要求字迹清晰,图表规范,论述严谨。
3.作业中要充分体现本章所学知识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4.案例分析报告和小论文要有自己的观点,切勿照搬照抄。
作业提交时间:请学生在下周三之前将作业提交至教师邮箱。
3.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如组织实地考察、模拟决策等,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增强学习的实践性。
-实地考察可以让学生亲身感受水资源的现状,增强学习的现实意义。
-模拟决策等活动可以让学生体验决策者的角色,培养学生的决策能力和责任感。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通过展示地球上的水体图片,如湖泊、河流、冰川等,引发学生对地球水资源的思考,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3.通过实地考察、社会实践等方式,让学生亲身感受水资源的珍贵,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4.引导学生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现代技术手段,分析水资源数据,培养学生科学研究和实际操作能力。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三章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三章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汇总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第一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一、相互联系的水体1、水圈 (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在水的三态中,气态水数量最少但分布最广;液态水数量最大,分布次之;固态水仅在高纬、高山或特殊条件下才能存在。

地球上的水体包括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三种类型,其中海洋水是最主要的,占全球水储量的96.53%。

在地球淡水中,冰川是主体。

大气水水圈海洋水(96.5%)陆地水 地表水(冰川、河流水、湖泊水、生物水、沼泽水、土壤水) 地下水2、陆地水的相互关系:是指它们之间的运动转化,及其水源补给关系。

从运动更新的角度看,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河流的补给往往是多种水源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夏汛,气温高,冰川融化量大。

月份径流出现断流的原因:冰川的消融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加丰水期河流水补给湖泊水径流量稳定,与河水互补。

(并不是所有河流河段都与地下水互补,如黄河下游河床高于地下水位,为地上河,地下水无法补给河水,所以是河水经常补给地下水。

)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1、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水循环示意图水循环的环节主要有:地表径流、地下径流、大气降水、蒸发和蒸腾、水汽输送和下渗。

其中人类活动对径流环节施加影响最大(影响方式是植树造林和修建水利工程)。

2、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1)海陆间循环(大循环):海洋水→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径流→大海(最重要的水循环,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 (2)海上内循环:(水量最大)海洋→蒸发→降水(3)陆地内循环: (补充陆地水数量很少)陆地→蒸发(蒸腾)→降水 3、水循环的地理意义(1)促进水资源的不断更新,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2)缓解了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3)使地球各个圈层之间、海陆之间实现物质迁移与能量交换 (4)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并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3张思维导图(精心原创)word模板文档

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3张思维导图(精心原创)word模板文档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地球上的水,3张思维导图(精心原创)word模板文档上2期分别给大家制作和分享了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和第二章的思维导图,得到了很多粉丝的转发和收藏,也给我后期制作其他章节思维导图的信心。

采用imindmap软件将复杂繁多的知识点梳理出来,能将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框架,有助于学生能理解和掌握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高中地理必修1的第三章地球上的水,主要包括3个小节的知识点。

第一个知识点是了解水的相关知识点。

我们将其分为2个部分:一个是水体的分类(类型和关系),另一个是水循环。

其中水循环的知识点比较多,包括水循环的类型、环节,还有一个河流的微专题(河流补给类型和河流特征)。

第二个知识点是:洋流。

主要掌握洋流的特征、类型、分布和影响。

概念:洋流作为海水3种运动(波浪和潮汐)形式之一,是一种常年相对稳定并且有一定方向的大规模海水运动。

成因:盛行风(最主要的)、海陆位置和地转偏向力。

类型:按照成因划分为风海流、密度流和补偿流。

按照性质划分为寒流和暖流。

暖流从温度高的海区流向温度低的海区,反之为寒流。

分布规律:盛行风是洋流形成的主要原因。

所以洋流空间分布规律和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密切相关。

至于洋流的影响则主要体现在气候、生物、航运和海洋污染等方面。

第三个知识点则是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主要是让学生认识水资源的问题,了解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的对策。

如在水资源空间分布方面,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水资源丰歉程度的指标:多年平均径流量。

水资源世界分布:亚洲多年平均径流量最多,其次是南美洲;(这两个地区面积比较大,而且河流数量较多,降水丰富区也较多,所以径流量大);而大洋洲最少(大洋洲西北部和中部地区都是热带沙漠气候,河流也只有墨累河一条大型的河流,所以径流量小)。

多年平均径流总量前6位的国家: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印尼、中国。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复习知识要点(第一章至第三章)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复习知识要点(第一章至第三章)

高中地理复习知识要点(必修1)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一、行星地球1.天体:●天体系统:各天体相互吸引、绕转才形成天体系统。

●天体系统的层次:●距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太阳,距离为1.5亿千米。

距地球最近的天体是月球。

2.太阳系及其成员:●八大行星的排列: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

●它们的公转运动共同特点: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又可以分为三类:(1)类地行星:水、金、地、火星(2)巨行星:木、土星(3)远日行星:天王、海王●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记法:火和木在一起易燃烧,用小行星带隔开)3.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外部条件:(1)太阳光照稳定(2)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内部条件:(1)日地距离适中——适宜的温度(2)质量体积适宜——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3)液态水的存在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能量来源:●太阳的主要成分:氢和氦。

●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内部的核聚变。

2.为地球提供能量(对地球的影响):(1)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能源[太阳能(直接利用),煤、石油、天然气(间接利用)];(2)光合作用的能源;(3)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动力。

●纬度差异→热量差异:纬度低,太阳辐射强,生物量多;反之亦然。

3.太阳活动:●太阳大气层从外到内分为:日冕(最外层)、色球、光球(太阳表面、最亮)。

●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太阳黑子(周期11年)。

耀斑也是重要标志,它是太阳活动最强烈的显示。

●太阳活动的三大影响:(1)太阳电磁波扰动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2)带电粒子流扰动地球电磁场→产生磁暴(3)带电粒子流进入大气层→产生极光。

三、地球运动:1、地球自转、公转 自转 公 转 中 心 地轴太阳 方 向 自西向东(南顺北逆)自西向东速 度角速度 15˚/小时(1˚/4分钟) 除两极外各地角速度相等 约1˚/天近日点快(1月初),远日点慢(7月初) 线速度 自赤道向两极递减(极点为0) 赤道最大,60˚约为赤道一半约30千米/秒近日点快,远日点慢周 期 23时56分4秒(1恒星日) 365日6时9分10秒(1恒星年)地理意义昼夜交替昼夜长短的变化地方时(经度每隔15˚差1小时)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水平运动物体偏移(南左北右) 四季的划分、五带的划分●自转方向:从北极上看地球自转是逆时针,南极上看是顺时针。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3章大气的运动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归纳总结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3章大气的运动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归纳总结

第三章大气的运动第一节常见天气系统.................................................................................................. - 1 -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 - 8 - 第三节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 15 -第一节常见天气系统一、锋与天气1.重要概念(1)气团:水平方向上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比较均匀,垂直方向上物理性质也很相似的大范围空气。

按性质分为冷气团和暖气团。

根据冷暖气团的性质可判定,上图中A所示为冷气团,B所示为暖气团。

(2)锋面:当冷、暖两种性质不同的气团接触时,它们之间就会出现一个交界面。

一般为一个狭窄而倾斜的过渡地带。

(3)锋线:锋面与地面相交而成的线。

如图中字母C所示。

2.分类(1)冷锋——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2)暖锋——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的锋(3)准静止锋[名师点拨]冷气团温度低、密度较大,位于锋面的下方;暖气团温度高,密度较小,位于锋面的上方。

[特别提醒](1)锋面过境时一定会带来天气变化,但不一定会形成降水。

当锋面上的暖气团比较干燥时,就不会形成降水。

例如,我国北方冬、春季节的沙尘暴天气,就是冷锋过境时产生的。

(2)夏季不会因为气温高而没有冷锋活动。

冷气团与暖气团是相对而言的,气温相对较高的为暖气团,因而,夏季有许多气温在0 ℃以上的冷气团,冬季也有气温在0 ℃以下的暖气团。

例如,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多是由冷锋活动引起的。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设想:通过动态模拟实验、实地考察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亲身体验水循环过程,增强理解和记忆。
2.水体类型及其特征的认识是另一个重点,学生需要能够区分并描述不同水体的特点及其在自然界中的作用。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从宏观和微观角度理解水体特征,并能够将这些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设想:利用图像、图表和模型,配合实际观测,让学生在比较中学习,提高辨识和运用能力。
-学生能够阐述河流、湖泊、冰川、地下水等水体的特点及作用。
-学生能够分析地球淡水资源稀缺的原因及其分布规律。
3.理解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能够分析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策略。
-学生能够列举不同地区水资源利用的类型及存在的问题。
-学生能够探讨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的有效措施。
(二)过程与方法
1.利用图表、模型等教学工具,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地球水循环过程。
3.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是本章的实践重点,要求学生能够分析水资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结合可持续发展理念,形成综合分析能力。
-设想:通过项目式学习,让学生参与到水资源管理和保护的实际项目中,培养其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设想
1.采用多元化的教学策略,结合多媒体教学资源,如视频、动画、图表等,将抽象的水循环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帮助学生克服理解上的难点。
-通过动态演示模型,帮助学生形象化地理解水循环的各个环节。
-通过分析图表数据,训练学生从实际案例中抽象出地理规律。
2.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促进学生主动探索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通过案例,让学生思考水资源短缺和污染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1.针对学生对水循环理解不深的问题,通过生动的案例、图表和实地考察,帮助学生建立起水循环过程的整体认识,强调观察、分析和思考能力的培养。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三、四章复习提纲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三、四章复习提纲

第三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第一节气候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1.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环境:由气候、水文、地貌、生物、土壤等要素组成。

人文地理环境:人类在自然地理环境基础上改造形成的人工环境。

2.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⑴太阳辐射:(主要动力和最基本因素)⑵大气环流:是造成气候差异的直接原因⑶下垫面因素:①海陆差异的影响: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侯②洋流的影响:暖流起增温增湿作用、寒流起减温减湿作用③地形的影响:气温随海拔的增加而递减。

迎风坡降水多(地形雨),背风坡降水少。

其他下垫面因素:土壤、冰雪、岩石、植被、水面等等⑷人类活动: ①释放废热,影响大气的温度;②改变大气成分,产生“温室效应”③改变下垫面性质,影响局部气候。

第二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一、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概念: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水文、气候、地貌、生物、土壤等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构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各要素作为整体的一部分都发展变化着。

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

二、地域分异概念:地域分异规律指自然地理环境及其组成要素在某个确定方向上保持特征的相对一致性,而在另一确定的方向上表现出差异性,因而发生有规律的更替。

1、原因:太阳辐射的纬度间热量差异和因海陆位置不同导致的水分差异是地理环境产生分异的基本原因.2、结果:陆地不同地区,由于纬度和海陆位置不同,热量、水分组合不同,气候不同,植被和土壤类型发生变化,形成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自然带。

“理想大陆”:不考虑山地、高原等地形因素干扰的假想大陆3分异规律:分异规律形成基础影响因素分布规律纬度地带性(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热量太阳辐射纬线延伸,纬度更替经度地带性(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水分海陆分布经线延伸,经度更替,中纬度明显垂直地带性(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水热状况海拔高度从山麓到山顶更替非地带性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等影响无规律(说明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复杂性) 垂直地带性中的自然带:山地海拔越高,自然带的垂直分异越复杂;纬度越低的山地,自然带的垂直分异越复杂;(案例2)山地垂直地带分布与向阳坡的关系,雪线高度与迎风坡降水的关系:①同一自然带阳坡的分布高度一般比阴坡高;案例1:自然带、雪线与迎风坡、向阳坡②积雪冰川带下限(即雪线)高度:副热带地区最高,纬度高则雪线低;迎风坡低于背风坡;阴坡低于阳坡;案例2:山地的垂直地带性气候类型---自然带(结合精讲精练P42进行学习):案例15:读“非洲自然带分布图”,回答(1)图中自然带的名称是:A热带雨林带、 B热带草原带、C热带荒漠带、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完整版)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知
识点总结
本文档总结了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的知识点。

以下是重点内容:
1. 地球与地球运动
- 地球运动包括自转和公转。

- 地球的自转使得白天和黑夜的交替产生。

- 地轴倾斜是引起季节变化的原因。

- 地球的公转轨道是椭圆形的,这导致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不断变化,从而产生不同的季节。

2. 地球的各种坐标系统
- 地理经度和纬度是常用的地球坐标系统。

- 经度指东西方向上的角度,以本初子午线为基准。

- 纬度指南北方向上的角度,以赤道为基准。

- 地理坐标可以用来定位地球上的任意一点。

3. 季风与季风气候
- 季风是指由于大陆和海洋的温度差异而引起的周期性风。

- 季风气候具有明显的湿季和旱季的特点。

- 亚洲季风是最为著名的季风系统之一,由海洋和大陆的季风影响形成。

4. 大气环流与全球气候变化
- 大气环流分为垂直环流和水平环流。

- 赤道附近的热带低压带和两极附近的高压带是全球大气环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 全球气候变化受到大气环流、海洋运动和地理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5. 环境问题与生态保护
- 环境问题包括水资源短缺、土地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 生态保护旨在保护和恢复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

- 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参与生态保护,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以上是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的知识点总结。

希望能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知识结构框架图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知识结构框架图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知识结构框架图-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2海陆热力性质差水平运高空近地面的季风移七个气压带六个风东亚季南亚季大气的水平运环流的形水平运动成垂直运大气的受热过三圈环地转偏向地面冷热不最终结热力环季风环局部环能量来地面状大气环太阳辐相互联系的水现反气气因因现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大气环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常见天气系气现象 全球气候变原因 策略 影响气候分规律 成因人类影响气候因自然锋的形成 锋面系锋的分类高低气压系气流环流 气压状况 水循环宇宙天体系大气运动太阳地球太阳辐射自公生物水大气自中方周速公五四意意周太阳活动影响地太阳对地球的影太阳为地球提供能太阳大气的圈层结太阳活动现地理环境形成和变化的因素及人类生产生活最重要的能量地球内部圈地球外部圈其它天体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黄赤交赤道平黄道平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地震圈层划分及其依大气的垂直分底层大气组成成能量来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整体差异四季更回归恒星太阳五带划昼夜长短变正午太阳高度变昼夜更地方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各要素进行着物质与能量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海洋与陆水平分垂直分赤道到两沿海到内山意类环地标形态的塑造塑造地表形态的力山河流地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 种类 种类结果岩浆活地壳运变质作堆积 侵蚀 风化搬运 岩浆变质沉积岩石圈物质循对交通运输的影响河流地貌的发育对聚落的影响山地的形成火山断块山 褶皱山 堆积地侵蚀地冲(洪)积河漫滩 三角洲河谷大规模的海水水资源的合理利水循环的过动维持全球水量平衡更新陆地淡水资源调节全球热平衡塑造地表形态世界表面洋流的分布 对地理环境的影成类分布规水资源及其分水资源与人类社合理利用水资运动的基本形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知识结构图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2011级师范三班第二学习小组制。

新人教版 高中地理 必修第一册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 高中地理 必修第一册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水循环一、水循环的过程及类型1.概念: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中,通过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等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2.主要环节: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等3.类型:❶海陆间循环❷陆地内循环❸海上内循环项目甲乙丙类型陆地内循环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发生范围陆地和陆地上空之间海洋和陆地之间海洋和海洋上空之间主要组成环节A、C A、C、B、D、E、F A、C各环节名称A蒸发(蒸腾)、B水汽输送、C降水、D下渗、E地表径流、F地下径流、G植物蒸腾特点对内陆地区影响大对人类影响最为深刻水量最大二、水循环的地理意义1.水循环的地理意义:(1)促进水体更新,维持全球水量动态平衡水循环把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有机联系起来,使地球上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从而维持全球水量的动态平衡。

(水资源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是有限的,过量的使用和污染会导致水资源的短缺)(2)地球上最活跃的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程❶塑造着地表形态:降水和地表径流❷联系海陆间的纽带:地表径流向海洋输送大量的泥沙、有机物和无机盐❸吸收、转化和传输太阳辐射能:缓解不同纬度地区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3)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影响全球自然环境2.地球上不同水体的更新周期(1)江河水的更新周期最短,约为16天。

(2)湖泊水更新周期较短,约为17年。

(3)深层地下水、海洋水、高山冰川、极地冰川等更新周期相当慢,其中极地冰川更新周期可达2500年。

三、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有利影响修建水库:能改变地表径流的季节分配,减少洪水期径流量,增加枯水期径流量;同时由于水面面积的扩大和下渗增大使地下水位提高,可加大蒸发量和降水量跨流域调水:能改变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也可以使蒸发量增加,大气中水汽增多,从而增加降水量植树造林、保护湿地:能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使下渗增多,地表径流减少不利影响滥伐森林,破坏地表植被:平时会减少蒸腾,空气中水汽减少,使降水量减少;降雨时,下渗减少,地表径流汇聚加快,容易发生洪涝灾害围湖造田:能减少湖泊自然蓄水量,削弱其防洪抗旱能力,也能减弱湖泊水体对周围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城市路面硬化:能增加地表径流,减少下渗,减小地下径流,使地面蒸发量减少,易造成城市内涝用水不当:河流上游地区过度引水灌溉,会导致下游水量减少,甚至出现断流;对地下水过量开采和使用,地下水位下降,会使有泉水出露的地方出现断流,绿洲地区出现生态恶化和土地荒漠化如: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其中人类对地表径流的影响最为深刻。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提纲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提纲
7、水循环
(1)类型:海陆间大循环(大循环)、陆地循环(水量很少)、海洋循环(水量)
(2)各环节的名称: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下渗、植物蒸腾
(3)意义:它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更新,使水资源得以再生海流、密度流、补偿流;按性质分暖流和寒流。
5、全球近地面有7个气压带(高低压相间分布),6个风带。
(1)低纬度环流:
①赤道低压带:因为热力作用形成,气流辐合上升,易成云致雨,形成多雨带。常年受其控制形成热带雨林气候(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东南亚的马来群岛)
②副热带高压带:因为动力作用而形成,气流在30度纬度上空聚积而下沉,形成少雨带(东亚季风区除外),常年受其控制的地区形成热带沙漠气候(北非的撒哈拉水沙漠、西亚的沙漠、北美美国西部的沙漠、南美智利、秘鲁西部的沙漠、澳大利亚大沙漠)
③对海洋污染的影响: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加快净化速度;但也使污染物的范围扩大。
④对海洋运输事业的影响:顺流——航行速度快;逆流——航行速度慢。
(第三章)
1、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自然地理要素包括气候、水文、地貌、生物、土壤等要素。
(1)气候的变化使地球上的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圈层得以不断改造,生物对地理环境的作用,归根结底是由于绿色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3)四季的变化(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着季节而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季节变化的规律,形成了四季)北半球季节的划分:3、4、5月为春季,6、7、8为夏季,9、10、11为秋季,12、1、2为冬季。
6、地球的圈层结构以地表为界分为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
(1)地球内部的圈层根据地震波(纵波、横波)的特点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地壳物质主要由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组成,上地幔的软流层是岩浆的源地,地核主要由铁镍物质组成。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知识总结梳理2021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知识总结梳理2021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知识总结梳理2021有了地理基本知识后,就能以此为知识的生长点去获得更多的知识,就能够运用这些共性的原理去解决千差万别的实际问题,就能够进行创造。

下面是小偏整理的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知识总结梳理2021,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知识总结梳理20211、【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

【自然地理要素】包括气候、水文、地貌、生物、土壤等要素。

(1)气候的变化使地球上的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圈层得以不断改造,生物对地理环境的作用,归根结底是由于绿色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2)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联系有机界与无机界,促使化学元素迁移;改造大气圈,使原始大气逐渐演化为现在大气;改造水圈,影响水体成分;改造岩石圈,促进岩石的风化和土壤的形成,使地理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环境创造了生物,生物又创造了现在的环境。

所以生物是地理环境的生物,同时又是地理环境的塑造者(3)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举例:我国西北内陆——由于距海远,海洋潮湿气流难以到达,形成干旱的大陆性气候——河流不发育,多为内流河——气候干燥,流水作用微弱,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有机质含量少。

2、【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1)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受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的影响——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南北)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这种分异是以热量为基础的。

例如:赤道附近是热带雨林带,其两侧随纬度升高,是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

(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经度地带性):受海陆分布的影响,自然景观和自然带从沿海向大陆内部产生的有规律的地域分异,这种分异是以水分为基础的。

例如:中纬度地区(特别是北半球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到内陆出现: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3)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在高山地区,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差异很大,从而形成了垂直自然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 ①知识结构与要点
第一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
第二节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第三节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②基本规律与原理
1、水体的相互转化(河水的影响(主要洋流的名称、 分布、影响、特殊区域)
3、水资源的利用(开源、 节流)
③核心地理概念
• 1、水体、河流补给、水位 • 2、水循环、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下渗、
第三单元常见问题及其解答
• 1、世界洋流名称和分布学到什么程度?
(主要洋流名称和分布,要落实在图上)
• 2、洋流成因怎么处理? (实验演示)
洋流分布示意图
局部洋流分布示意图
蒸发(蒸腾) • 3、海陆间循环(大循环)、陆地内循环、
海上内循环 • 4、洋流、暖流、寒流、大洋环流 • 5、淡水资源、多年平均径流量、水利工程
(水库等)、滴灌
④典型地理事物
• 1、各种水体 • 2、世界主要洋流 • 3、世界主要渔场 • 4、中外著名水利工程
⑤典型地理现象
• 1、水循环 • 2、河流断流 • 3、厄尔尼诺现象、拉尼娜现象 • 4、湖泊萎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