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

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表面积 5.1亿平方千米。)

2、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古代(凭直觉)——“天圆地方”;近代(观察,麦哲伦环球

航行成功)——“球形”;现在(测量计算)——不规则的椭球体。

3、地球是个球体的证据:①、站在海边看远方来的船,先见桅杆后见船身;看

船离岸,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②、站得高,看得远(等高望远)。③、月偏食,地球挡住部分月光,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使我们看见了地球的球

体形状。④、北极星高度的变化;⑤、麦哲伦环球航行;⑥、卫星照片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1、地球仪的概念

2、地轴——假想轴

3、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的交点,指向北极星的为北极(N),反之为南极(S)。

三、经纬线和经纬度

纬线(纬度)经线(经度)

形状圆(除极点外) 半圆(两条相对应经线组成一个圆)

长度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极

点最短为0;同纬度的纬线等长

等长(约为2万千米)

指示方向东西方向南北方向

0度线赤道本初子午线(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

度数范围0~90(南北纬)0~180(东西经)

度数分布规律(判定方法)北纬(N):向北越来越大

南纬(S):向南越来越大

判定:纬度向北越大的是北纬N,

向南变大的是南纬S

东经(E):向东越来越大

西经(W):向西越来越大

判定:经度往东变大的是东经E,向西变大的是西经W

特殊线赤道0°、南北回归线23.5°、

南北极圈66.5°本初子午线、西经20度经线、东经160度线、180度经线

划分界线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

0°——30°N(S)为低纬度

30°——60° N(S)为中纬度

60°——-90°N(S)为高纬度

回归线和极圈是五带的分界线西经20度以东到东经160度为东半球,西经20度以西到东经160度为西半球(大大为西,小小为东——经度大于160的都在西半球,小于20的都在东半球,其余东经

E在东半球,西经W在西半球)

1、纬线与纬度

(1)纬线的定义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2)纬线的特点

A.形状:所有的纬线都是圆,可称为纬线圈;

B.长度:长短不等,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

C.方向:指示东西方向。

(有无数条)

(3)纬度的划分赤道(0°纬线)以北为北纬,习惯上用"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习惯上用"S"表示。南北纬各划分90°;南北极分别为90°S和90°N。

(4)低中高纬度的划分

低纬度:0°~30°

中纬度:30°~60°

高纬度:60°~90°

(5)南北半球的划分: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所有北纬均位于北半球,

所有的南纬均位于南半球。

2、经线和经度

(1)经线的定义: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叫做经线,也叫子午

线。

(2)经线的特点

A.形状: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状;

B.长度:所有的经线长度都相等;

C.方向:所有的经线都指示南北方向。

(有无数条)

(3)经度的划分:从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以东的180°为东经,习惯上用“E”为代号,以西的180°为西经,习惯上用“W”为代号。

(4)经线圈:所有的经线均为半圆形,故在地球仪上两条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组

成经线圈之和等于180°,且两条经线中一条为东经,另一条则为西经。

(5)东西半球的划分:国际上习惯用20°W和160°E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限。20°W以东到160°E为东半球。20°W以西到160°E为西半球。(切记:0°--20°W虽为西经,但是东半球;160°E——180°虽为东经,但是西半球。)

3、经纬网:地球上任何一点的经纬度写法为:例如,北京(116°E,40°N),北京位于北半球,东半球,中纬度,北温带;大理市位于中国云南省西北部,横断山脉南端,地处东经

99°58ˊ至100°27ˊ,北纬25°25ˊ至25°58ˊ之间,一般大理下关市区可以写为(100°E,25°N),位于低纬度,东半球,北半球,北温带。

四、地球的运动

1、地球的自转: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这叫做地球自转

(1)方向:自西向东

(2)周期:大约是24小时

(3)产生的现象: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2、地球的公转:

(1)方向:自西向东

(2)周期:一年。

(3)产生的现象:四季的季节变化

(4)公转的重要特征: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地轴总是保持着66.5°的夹角,并且北极总指向

北极星附近。

(5)昼夜的长短:

阳光直射赤道(春分、秋分),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阳光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越往北去白昼越长,直射北回归线(夏至)时,北半球各地白昼时间最长。

阳光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越往北去白昼越短,直射南回归线(冬至)时,北半球各地白昼时间达到最短。

地球自转地球公转

方向自西向东(北逆南顺------

北极上空看:逆时针方向

南极上空看:顺时针方向)

自西向东(俯视逆时针方向)

周期一天(约24小时)一年

旋转特点绕地轴不停地自转地轴始终倾斜66.5度绕太阳不停地公转

引起现象昼夜交替(周期24小时)

时间差异(东边比西边早)

季节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和白昼时间长短不同;南

半球与北半球季节相反)

五带形成(各地一年中获得太阳热量不同,自北向

南为北寒带、北温带、热带、南温带、南寒带)

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太阳直射点日期节气

昼夜长短变化北极南极

北回归线6月22日夏至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

夜长;

极昼极夜

赤道3月21日春分

南北半球昼夜平分9月23日秋分

南回归线12月22日冬至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昼长,

夜短;

极夜极昼

五、温度带的形成与分布

1、五带的划分:依据——地球表面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

2、范围:0°~23.5°S(23.5°N)为热带;23.5°N~66.5°N为北温带;23.5°S~66.5°S

为南温带;66.5°N~90°N为北寒带;66.5°S~90°S为南寒带。

3、特点:

阳光斜射,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少,终年寒冷有极夜极昼现象寒带

北寒带北极圈以内(66.5°N--90°N)

南寒带南极圈以内(66.5°S--90°S)

阳光斜射,四季变化明显,无极夜极昼现象温带

北温带北回归线至北极圈(23.5°N--66.5°N)

南温带南回归线至南极圈(23.5°S--66.5°S)

有阳光直射现象,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多,

终年炎热,无极夜极昼现象

热带南北回归线之间(23.5°N--23.5°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