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讲 世界主要地区

合集下载

全球航路的开辟与早期殖民扩张 高中世界历史下

全球航路的开辟与早期殖民扩张  高中世界历史下
目录
知识点二 早期殖民扩张 1.表现
(1)葡萄牙:16世纪,将巴西变成殖民地,并在非洲沿岸、印度果阿、马六甲和 中国澳门等地建立殖民据点和商站。 (2) 西 班 牙 : 以 美 洲 为 主 , 除 巴 西 之 外 的 中 、 南 美 洲 广 大 地 区 以 及 亚 洲 的 __菲__律__宾__逐渐沦为西班牙的殖民地。 (3)荷兰、英国和法国:17世纪,荷兰、英国、法国也在亚洲、非洲、北美洲建 立了多个殖民地。
界:“世界的 洲贸易,近代商业贸易发生了新的变化。
发现”
(2)政治:新航路开辟推动了早期的殖民扩张,打破世界
(15—16世纪) 各地区间相对隔绝的状态,中断了美洲和非洲原有的社
会发展进程,印第安人的文明遭到毁灭性打击,亚洲的
古老帝国也受到冲击。但在客观上进一步促进了欧洲资
本主义的发展,欧洲逐渐确立起世界殖民霸主的地位。
目录
2.条件 (1)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积极支持海上探险。 (2)航海技术、造船技术和地理知识取得了长足进步,为远洋航行奠定了基础。
目录
3.主要航线
时间
航海家 方向
航线
1487年
迪亚士 向东 绕过非洲西南端的_好__望__角__,到达非洲东海岸
1492年
哥伦布 向西
从欧洲到美洲的新航路
1497—1498年 达·伽马 向东
INNOVATIVE DESIGN
第十四单元 走向整体的世界
【构建·时空坐标】
目录
【归纳·阶段特征】
(1)经济:14、15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工商业开始萌芽并
发展,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开辟引发了人口、
物种和商品等世界性流动,改变了世界的人文地理格局
走向整体的世 和自然环境状态。从大西洋贸易、印度洋贸易到新的亚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学案(部编版)第十三单元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第36讲十月革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学案(部编版)第十三单元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第36讲十月革

第36讲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课标要求 1.了解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过程。

2.理解十月革命的世界历史意义。

考点定位 1.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条件)、过程、影响。

2.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到“苏联模式”的演进。

主题一列宁主义与十月革命1.列宁主义的形成(1)形成条件经济条件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政治条件沙皇专制统治持续强化,社会矛盾日益尖锐阶级条件俄国第一代产业工人产生组织条件1898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宣告成立,展开了有组织的工人运动个人努力列宁创办《火星报》,宣传马克思主义(2)形成标志: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标志着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

党的指导思想是“布尔什维主义”,也就是列宁主义。

(3)主要内容帝国主义理论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国情认识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革命理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专政理论工人阶级要以暴力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4)意义:列宁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俄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为帝国主义时代的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

2.十月革命过程两个政权并存二月革命胜利后,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的领导人将政权交给临时政府,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并镇压人民的反抗指明革命方向1917年4月,列宁提出了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的战略和策略占领冬宫1917年11月7日,即俄历10月25日,革命武装占领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成立新政权1917年11月8日,成立苏维埃政权,列宁当选为人民委员会主席意义(1)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国家,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格局,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伟大飞跃,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纪元。

【优化方案】2012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17单元第36讲 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 大纲版

【优化方案】2012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17单元第36讲 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 大纲版

(3)影响: 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苏联的确立 , 影响: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苏联的确立, 影响 标志着斯大林创建的高度集中的____________的 标志着斯大林创建的高度集中的 的 经济政治体制 形成。 形成。 2.特点 . (1)经济:以行政命令来管理经济,否定 经济: 经济 以行政命令来管理经济,否定________, , 价值规律 排斥商品和市场。 排斥商品和市场。 (2)政治:权力高度集中,党政不分,缺少群众监 政治: 政治 权力高度集中,党政不分, 忽视__________。 督,忽视民主和法制 。 3.评价 . (1)在战争期间和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发挥过重要的 在战争期间和____________时期发挥过重要的 在战争期间和 作用。 作用。
(2)存在严重的缺陷和弊端,后来日益严重阻碍国民 存在严重的缺陷和弊端, 存在严重的缺陷和弊端 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发展。 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发展。 4.大清洗运动 . (1)原因 原因 ①根本原因: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根本原因: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②直接原因:斯大林的错误观点和做法。 直接原因:斯大林的错误观点和做法。 (2)影响:社会主义民主和____遭到粗暴的破坏和践 影响:社会主义民主和 法制遭到粗暴的破坏和践 影响 踏;破坏了社会主义科学文化资源和各级干部资源。 破坏了社会主义科学文化资源和各级干部资源。
(4)意义 意义 ①表明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放弃了用战时共产主 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和实践, 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和实践,开始 从俄国国情出发, 从俄国国情出发,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 大生产,改善和巩固________, 大生产,改善和巩固 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 主义。 主义。 受到广大工人农民的欢迎, ②受到广大工人农民的欢迎,工农业生产逐渐恢 复到战前的水平,苏维埃政权得到进一步巩固。 复到战前的水平,苏维埃政权得到进一步巩固。 3.苏联成立: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 年底, .苏联成立: 年底 国联盟宣告建立。 国联盟宣告建立。

(学习指导)第36讲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含答案

(学习指导)第36讲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含答案

第十五单元经济与社会生活时空坐标阶段特征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劳作与经济活动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经济与社会生活是一个逐步发展、不断进步的过程。

这一发展过程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充满着延续与变迁、偶然与必然、局部与整体的互动。

1.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食物生产从采集狩猎转向种植畜牧、植物栽培;从独立发展到物种交流;特色农业与不同文明相关联;科技革命与食品安全相关联。

2.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劳动工具经历了从骨木石器到铁器工具的演进;劳动力经历了从使用人力到借助畜力、自然力再到机械力的演进;农业劳作方式经历了从集体耕种到个体农耕再到大规模机械化的演进;工业劳作方式经历了从手工工场到现代工厂制的演进。

3.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古今中外商业贸易的发展变化及其特点;商业贸易中的相关工具、途径与方法,如货币、金融信贷等的创新历程;近现代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演变。

4.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古今中外集镇的发展变化及其特点;古今中外城市发展的历程及其各自特点;城市化给人类带来的利与弊。

5.交通与社会变迁:古代水陆交通建设和主要交通工具的发展演变;新航路的开辟和工业革命对促进交通进步的作用;20世纪交通运输的新变化对民众生活和社会变迁的意义。

6.医疗与公共卫生:古代疫病的流行及其影响;中医药的主要成就;西医在中国的传播、发展过程;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第36讲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课程标准热词聚焦(1)知道人类由食物采集者向食物生产者演进的过程及意义(2)知道古代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3)了解新航路开辟后食物物种交流及其历史影响(4)了解现代农业、渔业发展过程中,人类在食物生产、储相对稳定的食物供应;各具特色的地域农业;食物物种的跨区交流;食物种类的不断丰富;人类粮食安全的保障备等方面的进步,认识消除饥饿和食品安全在人类历史上的重大意义知识排查教材深化一、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1.人类早期的生产与生活(1)采集和渔猎经济①时间:远古时期。

新教材高中地理人教版 精品课件第36讲 城市的辐射功能

新教材高中地理人教版 精品课件第36讲 城市的辐射功能
进其发展水平的提高,A项正确;这些城市性质不同,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B、 C项错误;这几个城市产业部门各异,如苏州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而舟山
重点发展海洋产业和旅游业,D项错误。
1.基本概念 (1)空间组织:不同地域范畴社会经济客体的结合、相互作用及地域集聚。 (2)城市体系: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由规模不同、等级不同、功能上各具特 色的城镇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有机整体。
经济特征的影响 腹地矿产资源开发,有助于城市发展__重__工业
腹地中有工业发展优势的城镇,可能承接中心城市产业链 城市的辐射功能因 的某部分而发展为工业__中__心__ __腹__地__条件而异 离中心城市较近,且交通便利的城镇,有机会发展为中心
城市的“__卧__城__”
5.城市体系 (1)形成:城市之间通过人流、物流、资本流和信息流等,将区域内各种活动 和联系围绕城市组织起来,形成__分__工__明__确__、联系紧密的关联网络。 (2)特点:城市规模越大,交通运输网络越密,联通效率越高,联系强度越大, 辐射范围__越__大__,其在区域城市体系中地位__越__高__。
三、纽约的辐射功能 具体影响
对周边 纽约中心城区的居住、生产、_服__务___等功能逐渐分散到周边地区, 地区 带动周边许多中小城市的发展,形成多个_卫__星___城市 对城 各城市分工协作,形成了以金融、贸易等__服__务__业__为主导,又各具 市带 特色的产业体系 纽约通过完善的交通运输网及发达的信息网络,促进了人才、商贸
的是( B )
A.扩大城镇总体规模 B.促进城镇协调发展 C.提高城镇人口密度 D.改善城镇交通联系 解析 依据区域城市分布特征,进行城市功能分工, 引导区域内人口的合理流动,从而实现区域城镇协调发展。

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通史版历史课件:第12单元 第36讲 走向整体的世界 Word版含答案

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通史版历史课件:第12单元 第36讲 走向整体的世界 Word版含答案

主干知识梳理
【易错点拨】 葡萄牙、西班牙王室支持开辟新航路的目的不是为本国掠夺原料 和开辟市场从而进行资本原始积累,而是掠夺财富,供应本国统治者的奢侈享受和 提高本国在欧洲的地位。
主干知识梳理
二、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拓展 1.“海上马车夫” (1)兴起条件 ①地理优势:荷兰濒临大西洋。 ②经济因素: 手工业 发达,悠久的经商传统。 ③政治前提:1581年,荷兰摆脱 西班牙 国王的统治,赢得了国家独立。 ④新航路的影响:新航路的开辟使欧洲商贸中心由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2)殖民特点:以政府为后盾,成立垄断性的商业贸易公司,参与殖民争夺。 (3)结果:17世纪中期,建立了世界性商业殖民帝国。
考点深化探究
(4)殖民掠夺之路:新航路开辟后,西方国家开始对外进行殖民扩张,以西班牙、葡萄 牙、荷兰、英国与法国为代表;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最终导致东方从属于西方的 格局。 (5)人类思想震撼之路:新航路的开辟证实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直接冲击了神 学理论,打击了教会的权威。
考点深化探究
【史论结合】 史料 为什么世界历史应从1500年开始?……新兴西方国家在技术上,尤其是在武 器和船舶制造方面占上风,这就使西欧人在世界各大洋上获得了以往一向为欧亚 大草原的游牧民所享有的同样的机动性和优势。结果,世界局势发生了根本变化。 整个欧亚大陆这时为一只巨大的钳子所包围,其中一条钳臂由俄国的挺伸组成,俄 国从陆地上横越西伯利亚,挺进到太平洋;另一条钳臂由西欧的扩张构成,西欧绕过 非洲,扩张到印度、东南亚和中国。与此同时,其他西方人以哥伦布打头阵,向西大 胆地越过大西洋,发现了美洲大陆并环航全球。
考点深化探究
问题 根据史料并结合 【答案】特点:迁移的人口数量不断增加;人口迁移的范

地理一轮复习教师用书:3 第3章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第36讲 含解析

地理一轮复习教师用书:3 第3章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第36讲 含解析

[最新考纲]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考纲解读][思维导图]1.理解产业转移的原因和规律。

2.掌握产业转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经济、社会、环境的影响。

考点一产业转移的规律和影响因素1.产业转移(1)概念: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

(2)分类:区域产业转移和国际产业转移。

(3)产业转移的目的:降低生产成本,扩大销售市场,追求更高的利润。

2.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1)劳动力因素劳动力数量、质量和价格差异导致产品成本差异。

劳动力充足、素质高且价格较低廉的国家和地区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

(2)内部交易成本因素包括工业联系、地方服务、生产组织和职工培训等的资金投入。

(3)市场因素市场饱和或市场满足不了自身发展需要,促使企业转移到市场广阔的国家或地区。

(4)其他因素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国家政策的调整、原生产地用地紧张、地价昂贵、环境污染等。

提示产业转移的实质就是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优区位,以降低生产成本,获取较多的利润,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1.产业转移的规律(1)转移主体:先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和轻工业转移,然后是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重工业转移.(2)转移方向:由发达国家或地区向发展中国家或欠发达地区转移。

2.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3.中国产业转移路线示意图考情速查命题揭秘2016·全国文综甲卷,3~4 2016·全国文综乙卷,1~3 2016·全国文综丙卷,4~6 2015·海南地理,3~5以某类工业的转移为素材,对产业转移的方向和原因进行设问。

以文字信息为主,图形提供辅助信息,多结合工业知识设置问题.以选择题为主,难度中等偏低。

考向一国内产业转移的规律和影响因素(2016·全国文综乙卷)我国是世界闻名的陶瓷古国。

明清时期,“瓷都"景德镇是全国的瓷业中心,产品远销海内外。

20世纪80年代初,广东省佛山市率先引进国外现代化陶瓷生产线,逐步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2003年,佛山陶瓷主产区被划入中心城区范围,陶瓷产业向景德镇等陶瓷产地转移.据此完成1~3题。

第36讲 美苏冷战与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

第36讲 美苏冷战与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
(2)进程 ①1951年,法、意等六国建立 欧洲煤钢共。同体 ②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成立。 ③1967年,三个共同体合并为 欧洲共同。体 (3)影响 ①加强了成员之间经济和政治的联系,促进了成员经济的发展,为欧洲统一奠 定了较好的政治基础。 ②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摆脱美国的控制,冲击了美国的霸权地位。 ③冲击了两极格局,使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高中总复习︱一轮·历史
(三)第三世界 ★1.亚非会议:1955年,亚非国家和地区第一次在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下举 行了万隆会议,由此诞生了体现和平共处原则的“万隆精神”。 2.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1)背景: 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发展,许多国家获得独立。 ②新独立的亚非拉国家要求摆脱美苏的控制和维护自身的独立。 (2)标志:1961年,在南斯拉夫的铁托、印度的尼赫鲁、埃及的纳赛尔的推动下, 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贝尔格莱德举行。
︱高中总复习︱一轮·历史
方面
美国
苏联
军事
北约建立 (1)原因:遏制苏联,控制西欧 (2)成立:1949年在华盛顿签订《北大西洋公 约》 (3)性质:军事政治集团 (4)影响:美国从军事上加强了对西欧的控制, 标志着资本主义阵营形成
华约建立 (1)时间:1955年 (2)影响:出现两大军事政 治集团对峙局面,两极格 局形成
︱高中总复习︱一轮·历史
必备知识
一、冷战与两极格局 1.概念:“冷战”:以 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对义国家
苏联等社会主义采国取家的除直接交战即“热战”之外的一切敌对活动。包括相 互攻击对方的价值观念与社会制度、外交对抗、封锁禁运、军备竞赛、发动代 理人战争等。
︱高中总复习︱一轮·历史
2.背景: (1)基本框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雅尔塔体制勾画出 两极格的局基本轮廓。 (2)根本条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西欧和日本衰落, 苏联成为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3)主要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与苏联在社会制度、意识形和态国家利益 上的矛盾冲突加剧。美国的全球扩张战略和苏联的保障国家安全战略之间发 生激烈碰撞,成为冷战发生的根本原因。 3.序幕:1946年3月,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

新高考2023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2单元第36讲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课件(共40张PPT)

新高考2023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2单元第36讲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课件(共40张PPT)
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十二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 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第36讲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目标定位·明考向 主干梳理·理思路 考点探究·释难点 典例研析·立标杆
目标定位·明考向
素养考向
概念聚焦
1.了解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从“史料实证” 非暴力不合作运
角度分析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兴起的原因和历 动、国大党、阿
一、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 1.背景:__第__一__次__世__界__大__战____和十月革命的胜利,削弱了帝国主 义势力,推动了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深入开展。 〔概念阐释〕 (1)民族运动:对外反对侵略压迫,实现民族解放。 (2)民主运动:对内反对专制独裁,实现民主自由。
2.概况 (1)东亚:中国 ①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924年,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 ②北伐战争中,中国收回了__汉__口____、九江的英租界,沉重打击了 帝国主义的侵华势力。 ③蒋介石背叛革命后,中国共产党继续领导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 建斗争。
3.1918年,扎格鲁尔组织了“华夫脱”(意为“代表”),准备与英
国进行谈判,200万民众在“委托书”上签字。这表明
(B)
A.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任重道远
B.埃及人民渴望实现当家作主
C.埃及脱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
D.墨西哥的民主改革成效显著
[解析] 根据“200万民众在‘委托书’上签字”可知,埃及人民渴 望实现当家作主,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国在埃及建立了殖民保护制 度,使埃及由半殖民地变为殖民地,埃及民众反英情绪激烈,埃及爆发 了华夫脱运动,B项正确;印度的甘地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排除A 项;埃及脱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表述与当时的史实不符,排除C项;材 料没有涉及墨西哥的民主改革,排除D项。

历史教案(新教材)第五部分近代世界第十四单元第36讲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历史教案(新教材)第五部分近代世界第十四单元第36讲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第36讲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时空重点主题概览1.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17、18世纪,由于资本主义发展受到封建制度和殖民统治的阻碍,加之启蒙思想的影响,英、法、美等国家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资本主义国家建立的政体主要有君主立宪制和共和制两种形式。

2.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由于受工业革命以及英、法、美等国家早期革命的影响,19世纪资本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继续扩展,俄、美、德、意、日等国通过革命、改革或统一战争的形式确立或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一、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背景: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在经济上日益强大,向专制王权发起挑战。

(2)过程①爆发:1640年,英国爆发革命;经过两次内战,议会获胜。

②曲折:英国经历了共和国、军事独裁和王朝复辟时期的反复斗争。

③巩固:1688年,发生“光荣革命”,革命成果获得巩固。

(3)法律保障①1689年通过《权利法案》,扩大议会权力,限制王权。

②1701年又通过《王位继承法》,规定此后国王不得为天主教徒,也不能与天主教徒结婚。

(4)意义:君主立宪制逐步形成。

思维点拨正确认识英国“光荣革命”“光荣革命”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实现了资产阶级掌握政权的愿望,为英国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的建立开辟了道路;“光荣革命”从形式看,是一场宫廷政变,从阶级本质上看,是资产阶级和新旧贵族之间妥协的结果,这是由资产阶级的力量不足以完全清除封建势力决定的,这个结果是符合英国国情的。

2.美国独立战争(1)背景:18世纪中叶,英国对北美大西洋沿岸13块殖民地的种种限制和剥削,激起了北美人民的强烈不满,独立的呼声高涨。

(2)历程①来克星顿枪声:1775年4月,来克星顿的民兵与英军发生冲突,美国独立战争开始。

②《独立宣言》发表: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阐述了人民主权思想,宣告北美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

③承认美国独立: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2025高中历史教案】第36讲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2025高中历史教案】第36讲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第十三单元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与当代世界的发展第36讲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世界殖民体系崩溃的原因、表现、意义;发展中国家的成就及面临的挑战)课程标准 命题点考题取样 核心素养解读 通过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三世界国家的变化,认识其发展中的成就与问题。

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2023山东T14; 2023海南T131.立足时空观念,梳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国家独立的史实,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的原因。

2.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特点作出历史解释,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其对当今世界格局产生的影响。

3.运用史料探究发展中国家的成就、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 2023新课标卷T35; 2023全国卷乙T35; 2022辽宁T16 发展中国家应对挑战的努力 2022山东T8; 2021山东T15; 2020全国卷ⅢT35;2020全国卷ⅠT35 命题分析预测 1.分析:本讲知识是高考中的中频考点,题型以选择题为主,主要考查二战后新兴国家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及其对世界格局产生的影响。

2.预测:应重点关注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的原因、意义,发展中国家的成就及面临的挑战。

知识点一 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1.亚洲的民族独立(1)概况:194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分别成为独立的[1] 自治领 。

20世纪50年代,印度和巴基斯坦都成为共和国;印度尼西亚、老挝等也纷纷独立。

(2)影响:帝国主义在亚洲的殖民体系瓦解。

2.非洲的民族独立(1)概况:1953年,埃及成立共和国,1956年收回[2]苏伊士运河主权,英军撤离运河区;在民族解放阵线领导的武装斗争下,1962年,阿尔及利亚独立;[3]1960年,有17个非洲国家独立,这一年被称为“非洲年”。

(2)影响:到20世纪60年代末,英、法、比、葡等国在非洲的殖民帝国彻底崩溃。

3.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1)1959年,以[4]卡斯特罗为首的古巴革命力量推翻美国扶植的傀儡政权,1961年宣布古巴为社会主义国家。

2019高考一轮复习(地理鲁教版)课件:第36讲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2019高考一轮复习(地理鲁教版)课件:第36讲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特别提醒] 珠江三角洲地区得以迅速发展的其他原因:①人们思想观念开放,意识超前并富有开拓精神; ②开放、开发早,为以后的发展赢得先机。
基础自主梳理
(2)经济发展成就
①经济增长最快、最富生机活力的地区之一→我国重要的 轻工业 基地、 外贸出口 基地和 极为重要的经济区。
②产业结构优化:第 一 产业产值比重逐渐下降,第三产业产值比重明显上升,第 二 产业占
基础自主梳理
1.经济发展快 读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图 (图36-1),回答问题。
(1)优势条件
①区位优势明显:位于 广东 与 东南亚 相邻。 省东南部,毗邻 港澳 ,
②自然条件优越: 平原 广阔;热量丰富,降水丰沛; 河流 纵
横交错。 ③社会经济条件:人口稠密,城市密集,经济、文化发达 ; 著名 侨乡 , 改革开放 政策优惠。 图36-1
考点互动探究
4.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中的问题、原因与对策 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水平比较高,但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其表现、 原因及对策见下表:
问题 表现
①工业和生活污水、 废气、垃圾、噪声、 环境问 题严峻
原因
①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 排放大量污染物;②环境污
对策
①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扩大 城市绿地面积,优化人居环境,实施 “青山蓝天碧水工程”。②优化产 业结构。改造并淘汰能耗大、成本 高、污染大的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产 业,按生态工业的标准建设工业园区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结合图示,描述我国当时的产业状况(以第二产业为主, 第一产业比重大于第三产业)。读图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可以得出深圳经济特区最主要的区位特点 是邻近香港。
考点互动探究
(2)为积极参与全球分工,1992 年国家选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四单元 世界现代化模式的创新与调整 第36讲“自由放任”的美国与罗斯福新政课件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四单元 世界现代化模式的创新与调整 第36讲“自由放任”的美国与罗斯福新政课件

《新民主》;华莱士的《新边疆》;埃 米蒂·什莱斯的《被遗忘的人:大萧条的新历史》(简
诺迪的《罗斯福革命》;戴格勒的《超 பைடு நூலகம்:19世纪30年代,大萧条的年代。罗斯福新政带
越我们的过去》;比尔德与史密斯合著 领美国渡过难关——这是我们熟知的历史。但那些
的《未来的到来》;珀金斯的《富兰克 “被遗忘的人”、那些新政下的牺牲者,他们的故
答案
考点二 “走出梦魇”—— 罗斯福新政
历史解释 1.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1)新政策: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放弃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 (2)新模式: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被一些主 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借鉴和继承,促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发展出 现新变化。 (3)新特点:尽量避免采用国有化形式而力图保持资本主义的自由企业制 度,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以缓和国内阶级矛盾。 (4)新起点:新政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调节和完善,资本主义制度由此 获得了新的生命力,成为继续发展的新起点。
3.罗斯福新政的社会认可度 “整个国家都站在他那边,即使他做的事情是错的,人们还是追随他。 事实如此,人们拥护他所做的一切,如果他把国会大厦烧为灰烬,人们 仍然会欢呼喝彩,‘烧得好啊,我们总算点起了一把大火’。”
——美国幽默作家威尔·罗杰斯评价罗斯福的话 发现问题 材料反映了美国民众对罗斯福的拥护和支持。 命题角度 罗斯福新政成功的原因;美国民众渡过难关的信心;政府执 政的理念。
2.唯物史观——经济大危机的教训 (1)各国在发展经济时,不仅要关注当前的直接效益,更要着眼于未来, 要确保经济的持续发展,要清醒地看到经济发展中可能存在的潜在危机, 防患于未然。 (2)政府要居安思危,要适时调整内部机制和政策。 (3)各国要注意协调国际经济关系,削减贸易壁垒,实现贸易自由化。在 经济区域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的当今世界,国际合作尤其重要。

2021届高考历史 第十六单元 第36讲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学案 (1)

2021届高考历史 第十六单元 第36讲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学案 (1)
“万事要多费心,以后到那里向我交账。”他用最后一句遗言证明基督教应该是吝啬鬼的宗教。——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
解读 史料传神地刻画出老葛朗台贪财好利的资本家形象,揭露了资产阶级由金钱崇拜带来的社会丑恶和人性沦丧,表现了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特点。
史料三 他“当场就决定发起疯来”,因为依照条例,精神失常的人是不准上天飞行的,但只能由他本人提出申请。而一个人在面临真正的危险时却担忧自身平安,就证明他神志清醒。于是就产生了如下逻辑:若是你疯了,只要你申请就许诺你停飞。可你一旦提出申请,就证明你不是疯子,还得接着飞。最后,尤萨林终于明白:“那个地址面只有一个骗局……确实是第二十二条军规。”——约瑟夫·海勒《第二十二条军规》
解读 《巴黎圣母院》歌颂了人世间的美、善和光明,鞭挞了丑、恶与黑暗。典型地表现了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
史料二 当本堂神父来给他做临终圣事的时候,他那双显然已经死去几个小时的眼睛,一见银制的十字架、烛台和圣水壶,突然复活,目不转睛地盯住这些圣器,鼻子上的那颗肉瘤也最后地动了一动。当教士把镀金的受难十字架送到他的唇边,让他吻吻上面的基督时,他做了一个吓人的动作,想把它抓过来,而这最后的尽力耗尽了他的生命。
A.文艺振兴时期画家
B.19世纪现实主义画家
C.法国印象主义画家
D.20世纪现代主义画家
答案 A
解析 材料显示在“富有的阶级”资助下,艺术家创作的重点转向“宗教题材之外的、表达人物内心的肖像画”,那个地址表现的是人性的解放。A项符合题意。
2.(2021·江苏高考)右边框内所叙内容为某美术流△不主张用画笔费力地写
3.亚非拉文学家和文学作品
反映了反帝反殖和爱国主义精神。印度的泰戈尔、中国的鲁迅、哥伦比亚的马尔克斯、尼日利亚的索卡因等都有专门大的世界阻碍。

高考生物专题第36讲 生态环境的保护

高考生物专题第36讲 生态环境的保护

高考生物专题第36讲生态环境的保护一、单选题1. ( 2分) (2020·浙江选考)下列关于人类与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 酸雨会破坏水体生态平衡B. 人口在地球上可以不断地增长C.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D. 人类活动会影响臭氧层的稳定2. ( 2分) (2020·浙江模拟)下列有关全球人口问题及其解决对策的叙述,错误的是()A. 当前的全球人口状况和人类活动还未影响到地球的生态平衡B. 全球人口还将在几十年内继续增长C. 人口剧增将使得人均淡水资源、粮食资源日益减少D. 控制人口的目标是在低出生率、低死亡率的基础上保持平衡3. ( 2分) (2020高二下·丽水期末)人类排放到水体中的污染物不包括()A. 矿物质和化学品B. 制冷剂中的氟利昂C. 化学肥料D. 水土流失的冲积物4. ( 2分) (2020·浙江模拟)下面关于人类活动致使臭氧减少危及地球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 大气圈对流层的臭氧可以保护地球生物免遭长波辐射的伤害B. 人类大量使用氟利昂使臭氧的分解作用大于生成作用C. 臭氧减少会改变全球降雨格局,影响农作物产量D. 大气圈上层的臭氧层空洞会使地球的俘获热增加5. ( 2分) (2020高二下·重庆期中)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A. 水资源短缺、土地荒漠化及雾霾等都属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B. 外来物种入侵会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引人其天敌是最有效的控制措施C. 解决粮食短缺问题的一个重要措施是大量开垦森林、草地等D. 我国实行的二孩政策可提高出生率,主要目的是调整年龄组成6. ( 2分) (2019高三上·湖州期中)下列关于全球环境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A. 臭氧层空洞会导致紫外线辐射增强B. 温室效应会导致人类皮肤癌患者数量增加C. 酸雨会导致树木生长缓慢并容易感染病害D. 水体富营养化是水域生态系统稳态失衡的结果7. ( 2分) (2019高二下·嘉兴期末)下列人类活动中,与酸雨形成密切相关的是()A. 煤的大量燃烧B. 氟利昂的使用C. 工业废水的排放D. 外来物种的迁入8. ( 2分) (2019高二下·湖州期末)下列不属于臭氧减少导致的危害的是()A. 南极冰盖开始融化B. 农作物产量减少C. 人体免疫功能减退D. 皮肤癌患者增加9. ( 2分) (2020高二下·盐城期末)下列叙述能体现生物多样性具有间接价值的是()A. 冬虫夏草是珍贵药材B. 豌豆是良好的杂交实验材料C. 森林能够防风固沙,保持水土D. 某种生物对人类的作用尚不清楚10. ( 2分) (2020高三下·哈尔滨月考)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新冠病毒可靠飞沫传播,说明病毒可独立进行代谢B. 创可贴“透气”是为了保证伤口组织细胞有氧呼吸C. 二孩政策是为了调控我国人口性别比例D. 煮鸡蛋时高温会导致蛋白质变性,但鸡蛋的营养价值不变11. ( 2分) (2019高三上·大同开学考)随着人口的增多,人类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地球的环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人类可以改造环境,不断扩展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程度和范围,从而不断提高人口的环境容纳量B. 由于环境容纳量有限,现在即使不控制人口数量,到了一定阶段,人口也会出现了S型增长,所以不必担心人口增长过度带来的一系列问题C. 环境污染问题是人口增长和人类生产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随着科学水平的进步,人口数量增加,对环境的压力将大大减轻D. 人口增加,大量工农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排放到环境中,影响了环境的纳污量以及对有毒有害物质的降解能力,加剧了环境污染12. ( 2分) (2019·江西模拟)如图是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请分析下列对“环境容纳量”的理解错误的是( )A. 按照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排列,三种模式的顺序依次为Ⅰ、Ⅱ、ⅢB. 曲线图中的环境容纳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最大承载能力C. 现在的人口问题造成环境恶化,环境容纳量有下降的趋势D. 据图可知人类能改造环境,使人口数量超越环境容纳量13. ( 2分) (2020高二下·银川期末)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受到各国的普遍关注。

2021版江苏高考选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36讲 启蒙运动

2021版江苏高考选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36讲 启蒙运动

[研真题·引领航向]
一、拓展知识广度
1.(2016·高考江苏卷·T15)某学者认为:他们摆脱了对上帝的恐惧,但是仍然对神
表现出尊敬的态度。他们嘲笑六天创造世界的观念,但是仍然相信宇宙是上帝按照理
性计划设计的完美结合的机器,是人类永久居住的场所。“他们”是
()
A.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家 B.宗教改革的发起者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史料三 从爱丁堡到那不勒斯,从巴黎到柏林,从波士顿到费城,文化批评家、宗 教怀疑者、政治改革者形成了一个松散的、非正式的、完全没有组织的联盟。…… 启蒙人士统一在一个雄心勃勃的纲领之下,尤其是自由的纲领。……康德认为,启 蒙运动就是:人要求把自己当作一个人,一个能够承担责任的人。
二、概况 1.核心:“__理__性_____”,指人自己思考,运用自己的智力去认识、判断和理解事物 的能力。否定一切外在权威。 2.内容 (1)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努力构建一个民主和科学的美好时代。 (2)抨击天主教会的权威和迷信,反对专制和愚昧,提倡科学、自由和平等。
3.代表
人物
代表作
二、延伸知识长度
2.(2019·高考全国卷Ⅱ·T34)法国史学家索布尔认为,从某种角度而言,法国大革命
大大超过了以往的历次革命,包括英国革命和美国革命。可以用来说明这一观点的
是,在启蒙思想的指导下,法国大革命
()
A.创建了民主共和政体 B.以暴力为革命主要方式 C.根除了专制复辟危险
命题点:启蒙运动与法 国大革命
(1)认为人应该自己独立思考,理性判断
康德 《纯粹理性批判》 (2)人非工具
(3)主权属于人民,人要自由也要自律
三、影响 1.对欧洲 (1)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冲击着欧洲的封建专制 统治。 (2)为__法__国__大__革__命___做了充分的思想动员。 2.对世界 (1)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2)启蒙思想成为人们追求解放的精神武器,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0年高三历史复习讲义第36讲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Word版含解析

2020年高三历史复习讲义第36讲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Word版含解析

第36讲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一、“顺乎世界之潮流”(一)新思想萌发(“师夷长技”)1.背景(1)清朝国势渐衰,社会矛盾尖锐。

(2)读书人埋头读经,远离社会现实。

(3)读书人与统治者沉浸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不能自拔。

(4)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2.代表人物(1)林则徐①地位: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②著作:《四洲志》《华事夷言》。

(2)魏源①著作:《海国图志》。

②思想:“师夷长技以制夷”,成为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口号。

(3)洋务派①口号:“师夷长技以自强”。

②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3.影响(1)积极影响:新思想的最主要功绩在于开阔了人们的眼界,使人们开始关注世界形势,探索救国之路,形成了社会思潮,成为中国近代思想的主流。

(2)消极影响: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提出的学习西方的主张,体现了其阶级局限性,不敢触及封建制度,其活动的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不可能使中国真正强盛起来。

1.背景(1)洋务运动的开展,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

(2)在学习西方的问题上突破了“器物”的限制。

(3)19世纪90年代,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2.目的:挽救民族危机,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

3.理论武器:进化论、西方社会政治学说。

4.核心主张:抨击封建专制制度和纲常伦理,主张变法,建立君主立宪制,发展工商业,走西方资本主义道路。

5.主要人物及主张(1)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初步形成维新变法纲领。

出版《孔子改制考》,用孔教名义提出变法要求。

在维新变法期间,全力策划新政。

(2)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等,宣传民权;指出变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中国的出路。

(3)谭嗣同:是维新派中的激进派,对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和纲常名教进行了大胆的批判,号召人们同封建束缚彻底决裂。

(4)严复:1898年,翻译出版《天演论》,提倡进化论思想,成为人们要求变法图强的理论武器。

6.影响(1)直接动员和指导了维新变法运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6讲 世界主要地区亚洲及其分区[学生用书P224]1.亚洲(1)自然环境特征①人口稠密:A 东亚、B 东南亚、C 南亚是世界人口稠密的地区,其中有 7个国家的人口超过1亿。

②多样的地域文化。

③经济发展差异:大部分属于发展中国家。

其中东亚、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如新加坡,经济发展较快;西亚一些国家,因大量出口石油成为较富裕的国家。

2.东南亚(1)位置和范围①位置:地处A 亚洲与B 大洋洲、C 太平洋与D 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

M 马六甲海峡扼十字路口的咽喉。

②范围:包括H 中南半岛和F 马来群岛两部分。

(2)自然地理特征①人口特征:以黄种人为主,人口稠密,分布不均;华侨众多。

②经济特征——以初级产品输出为主。

(2018·福州质检)洞里萨湖位于湄公河下游平原,其水文特征深受湄公河的影响。

图Ⅰ示意洞里萨湖主湖区与洪泛区含沙量和湖水多年平均体积的季节变化。

图Ⅱ示意湄公河流域部分地区及洞里萨湖位置。

据此完成1~3题。

1.洞里萨湖()A.雨季湖水含沙量增大B.热季洪泛区面积最大C.旱季主湖区输沙量大D.湖面面积季节变化大2.影响洞里萨湖4月含沙量大的主要原因是()A.湖面风较大、湖泊水位低B.湖水流速快、流域降水少C.湖水流速慢、湖泊水位低D.湖面风较大、流域降水多3.若在湄公河R处修建大型水利工程将导致洞里萨湖()A.生物多样性增加B.水温年际变化减小C.洪泛区面积扩大D.泥沙淤积总量减少解析:第1题,图示湖水多年平均体积在3-5月份很小、9-12月份很大,结合图中主湖区与洪泛区面积,可判断湖面面积季节变化大。

第2题,图示信息显示,湖水体积与湖水含沙量呈负相关,则湖水4月含沙量大的原因是湖泊水位低;4月该地还在东北季风控制下,但此时气温较高,降水较少,湖面风较大,蒸发强,使湖泊水位低。

第3题,R处位于洞里萨湖上游,此处修建大型水利工程,可拦截上游来水来沙,则会降低河流注入洞里萨湖的泥沙和水量,使湖泊泥沙淤积总量减小;同时也会使湖泊雨季后的面积(即洪泛区面积)减小,从而使湖泊面积季节变化变小。

答案:1.D 2.A 3.D(2018·昆明质检)巴尔喀什湖是中亚干旱地区的内陆湖泊,伊犁河是其主要补给水源,该河流海拔531~6 038 m。

据统计,伊犁河每年汛期内洪峰和洪量相对平稳,但偶见小范围洪水发生。

下图为巴尔喀什湖的年平均水位变化过程图。

据此完成4~6题。

4.关于巴尔喀什湖的水位变化叙述正确的是()A.湖泊的水位变化与降水量变化无关B.湖泊的水位变化与气温变化有关C.20世纪80年代后水位持续下降D.19世纪80年代后水位持续上升5.巴尔喀什湖的水位变化会导致()A.气候趋于干旱B.冰川面积缩小C.河流水量减少D.水循环受影响6.有关伊犁河洪水的叙述正确的是()A.5 000 m以上是洪水多发地带B.洪水发生在12月至次年2月C.大气降水可能是洪水的最主要水源D.河流落差大是洪水形成的主要诱因解析:第4题,伊犁河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温度越高,冰雪融化量越多,河流径流量越大,河流径流量变化与气温关系密切,所以湖泊水位变化与气温变化有关,故B项正确。

第5题,巴尔喀什湖水位变化会影响水分蒸发等环节,从而影响该区域的水循环过程,故D项正确。

第6题,伊犁河海拔5 000 m以上地区气温低,以冰川为主,洪水少,故A 项错误;其洪水主要是春季流域内季节性积雪融水形成的春汛,不发生在12月至次年2月的冬季,故B项错误;该河流域位于大陆内部,来自于大西洋和北冰洋的水汽受地形抬升作用在这里形成地形雨,降水较丰富,形成河流的洪水,故C项正确;河流落差大,有利于河水下泄,不利于形成洪水,故D项错误。

答案:4.B 5.D 6.C世界其他重要地区[学生用书P226]1.西亚—北非地区(1)重要位置——“两洋、三洲、五海之地” “两洋”:E 印度洋、F 大西洋。

“三洲”:A 亚洲、B 欧洲、C 非洲。

“五海”:①阿拉伯海、②红海、③地中海、④黑海、⑤里海(湖泊)。

重要海峡:D 霍尔木兹海峡。

(2)石油资源丰富①主要分布区: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

②石油输出路线(3)匮乏的水资源:气候干燥→河流稀少→河流、湖泊水的分配和争夺→引发战争。

(4)农业发展:以畜牧业和灌溉农业为主。

(5)文化差异:多数人信奉伊斯兰教,少数人信奉基督教、犹太教和其他宗教,宗教圣城是耶路撒冷。

2.欧洲西部(1)自然地理特征①地形⎩⎪⎨⎪⎧平原:a 西欧平原、波德平原山地:b 阿尔卑斯山脉、斯堪的纳维亚山脉②典型地貌:冰川地貌广布,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

③气候:北部为寒带气候;中部沿海和平原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典型);内陆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南部是地中海气候等。

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成因及影响④河流:c莱茵河——航运繁忙;多瑙河——世界上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

(2)人文地理特征:工业密集,发达国家集中;现代化的畜牧业;繁荣的旅游业。

3.撒哈拉以南非洲(1)自然地理特征①高原大陆:地形以高原为主。

主要地形区有刚果盆地、东非高原、南非高原、埃塞俄比亚高原。

②热带大陆:气候炎热。

气候类型以赤道为中心呈南北对称分布,依次为A热带雨林气候、B热带草原气候、C热带沙漠气候、D地中海气候。

非洲气候与自然带的非地带性现象非洲气候的非地带性现象主要包括赤道附近东非高原的热带草原气候,索马里半岛的热带沙漠气候,马达加斯加岛东侧的热带雨林气候,几内亚湾北侧的热带雨林气候等。

具体成因如下图所示:③四大河流:a 尼罗河(世界最长)、b 尼日尔河(西非最大)、c 刚果河(两穿赤道、径流量世界第二)、d 赞比西河(非洲南部最大河流、水能丰富)。

(2)经济特征:“单一商品经济”为主。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国家出口矿产、木材、畜产或热带经济作物进口机械、汽车等工业制成品发达国家(3)三大问题——人口、粮食与环境问题严重 ①问题及主要原因a .人口问题:人口自然增长率居各洲之首。

b .粮食问题:人口增长速度超过粮食增长速度,人均粮食占有量各洲最低。

中非、西非、东非缺粮最为严重。

c .环境问题:人们为了生存,滥砍、乱垦、乱牧,致使环境恶化。

②解决措施:控制人口增长速度,提高人口素质;保护环境,提高农牧业生产水平,加强民族团结等。

4.极地地区(2017·高考全国卷Ⅱ)热带沙漠中的尼罗河泛滥区孕育了古埃及农耕文明。

尼罗河在每年6-10月泛滥,从上游带来的类似肥沃土壤的沉积物,与上游来水和周边区域的植物资源,都对农耕文明的形成意义重大。

据此完成1~3题。

1.热带地区原始的耕种方式多为刀耕火种。

古埃及人在刀耕火种方式出现之前,能够在沉积物上直接耕种,是因为尼罗河泛滥区()A.用水便利B.土壤肥沃C.地势平坦D.植被缺失2.尼罗河下游泛滥区沉积物主要来源地的降水特点为()A.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大B.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小C.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大D.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小3.古埃及人从周边区域引入植物用于种植,引入植物的生长期必须与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一致。

由此判断这些植物最可能来自于()A.热带雨林气候区B.地中海气候区C.热带草原气候区D.热带季风气候区解析:第1题,“刀耕火种”是一种热带地区的原始农业,是将一个区域的原有植被燃烧,使土地裸露,然后在裸露的土地上种植的一种农业生产活动,是人类改造自然的一种方式。

在刀耕火种方式出现之前,古埃及人只能在没有植被的地区进行农业生产活动。

第2题,据题中信息可知,尼罗河下游泛滥区沉积物主要来源地为河流上游地区,泛滥沉积物具有季节性,故降水具有季节性;尼罗河为世界最长河流之一,河流泛滥说明水量大,故年降水量大。

第3题,据材料可知,6-10月尼罗河洪水泛滥,此时期不能进行农业生产活动,11月到次年5月为枯水期,淤泥裸露,是进行农业生产活动的时间。

热带雨林气候区和热带季风气候区不是“热带沙漠中的尼罗河泛滥区”的周边地区;热带草原气候区6-10月为湿季,为农业生产期;地中海气候区冬季温和多雨,可以进行农业生产活动。

答案:1.D 2.A 3.B(2018·石家庄模拟)2016年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英国工程师利用挡潮闸将海水引入内陆,帮助科威特在沙漠的盐沼上建造一座新的城市——海城,同时科学家也帮助培育适宜在该地沿岸地区种植的红树种子。

下图示意海城位置。

据此完成4~6题。

4.海城将海水引入内陆的主要目的是()A.提高地下水位,避免地面沉降B.完善海运条件,营造避风港口C.利于海水淡化,增加城市供水D.塑造滨海景观,调节城市气候5.适宜在该地种植的红树种子具有的显著特性是()A.喜光热耐干旱B.根系发达,抗风性强C.耐盐碱性更强D.耐贫瘠土壤,生长快6.海城未来面临的主要威胁来自()A.干旱气候B.强沙尘暴C.石油污染D.全球变暖解析:第4题,根据图中科威特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可判断出该地是热带沙漠气候,气候干旱,将海水引入内陆可塑造滨海景观,调节城市气候。

第5题,该地是热带沙漠气候,海水蒸发量大,盐度高,沿海地区的红树种子显著特性是耐盐碱性更强。

第6题,海城是热带沙漠气候,石油资源丰富,气候干旱、强沙尘暴、石油污染问题目前就很严峻,题目要求是未来面临的主要威胁,应是全球变暖。

答案:4.D 5.C 6.D(2018·湖北七市州一模)南极冰盖表面的剧烈辐射冷却使得近地层空气密度增大,海拔较高处近地层空气密度比同一水平面上其他位置的空气密度大,并在重力作用下沿斜坡加速向下运动,形成下降风,其风力大,破坏性强。

读南极大陆等高线分布图,回答7~9题。

7.从形成过程分析,下降风现象和常见的大气运动现象相似的是()A.海风B.陆风C.山风D.谷风8.在我国四个南极科考站中,下降风最典型的科考站是()A.长城站B.昆仑站C.泰山站D.中山站9.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下列说法中不合理的是()A.图中下降风典型地区的风向以偏东风为主B.晴朗的白天或多云的夜晚下降风的强度较大C.研究下降风,对于南极科考的顺利进行有积极意义D.出现下降风时,近地面大气中会出现逆温现象解析:第7题,由材料可知,下降风是南极冰盖表面的剧烈辐射冷却使得近地层空气密度增大,海拔较高处近地层空气密度比同一水平面上其他位置的空气密度大,并在重力作用下沿斜坡加速向下运动而形成的,其成因和山风相似。

第8题,由材料可知,下降风是南极冰盖表面的剧烈辐射冷却使得近地层空气密度增大,海拔较高处近地层空气密度比同一水平面上其他位置的空气密度大,并在重力作用下沿斜坡加速向下运动而形成的,中山站等高线密集,坡度大,故其下降风最为典型。

第9题,读图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可以得出图中下降风典型地区的风向以偏东风为主;晴朗的白天或多云的夜晚下降风的强度较大;研究下降风,对于南极科考的顺利进行有积极意义;出现下降风时,近地面大气中会出现逆温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