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支持

合集下载

中共山西省委关于支持农业高质量高速度发展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若干政策措施

中共山西省委关于支持农业高质量高速度发展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若干政策措施

中共山西省委关于支持农业高质量高速度发展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若干政策措施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共山西省委办公厅•【公布日期】2021.04.14•【字号】•【施行日期】2021.04.1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党内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科技正文中共山西省委关于支持农业高质量高速度发展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若干政策措施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第一产业高质量高速度发展要求,加快实施农业“特”“优”战略,全面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制定如下政策措施.一、调整优化农业结构(一)优先保障粮食生产.强化粮食安全责任考核,落实产粮大县奖补政策,对前20名产粮大县予以奖补,奖补资金主要用于粮食生产和第一产业发展.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支持构建现代化粮食产业体系.(二)扩大特优种养基地.以农产品精深加工十大产业集群为牵引,鼓励支持建设杂粮、蔬菜、干鲜果、药茶、中药材、薯类、畜禽、林草、油料、渔业等特优种养基地,各级要对基地建设予以倾斜支持和适当补助.省级安排5亿元重点支持畜牧、设施农业、药茶、中药材、渔业等基地建设.(三)提升设施农业水平.充分发挥设施农业周年生产的特点,解决冷凉地区半年不能种、不能养和南方品种种不活、低产低效的问题,支持设施农业(含蔬菜、食用菌、水果、花卉、渔业等)规模化发展,支持设施农业技术升级、数字化建设和绿色生产.引入市场主体,创建省级标准化示范园.鼓励市县加大设施农业投资力度,改造老旧闲置日光温室.省级安排1.8亿元重点支持设施农业建设.(四)加大规模养殖奖补.落实生猪大县奖补政策,对前5名生猪大县予以奖补,奖补资金主要用于生猪产业发展.统筹利用土地出让金、原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等,支持建设一批规模养殖场,对年出栏生猪500头以上、年出栏肉鸡5万只以上、年饲养蛋鸡1万只以上、年出栏肉羊1000只以上、年出栏肉牛200头以上、年存栏奶牛3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参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贴息政策给予贴息.(五)扩大林下经济规模.充分发挥林下经济投资周期短、见效快的特点,鼓励各地发展林下经济,作为长周期林业的重要支撑和农产品生产的必要补充,支持以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产品采集加工等内容为重点的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建设.(六)打好种业翻身仗.支持以小麦、玉米、杂粮、蔬菜、生猪、家禽等为重点,大力实施农业科技创新工程,对育种基础性研究、南繁育种基地等重点育种项目给予长期稳定支持,力争在“十四五”时期建成北方种业研发和供应基地.支持科研院校、种子企业创新种质资源,加大设施农业专用和宜机化品种的选育力度.培育有核心竞争力的种业主体,支持神农科技集团组建山西种业集团.加强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推广良种良法配套.做强做大种薯企业,提高脱毒种薯覆盖率.二、大力培育市场主体(七)壮大农业新型经营主体.采取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等方式,重点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农机)合作社、农业企业三类经营主体.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继续执行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有关政策,支持龙头企业创新发展,落实龙头企业技改政策,开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技术改造升级.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八)提升产业帮扶主体能力.对原有452个扶贫龙头企业、448个扶贫农民合作社实行动态管理,继续开展省市县三级产业帮扶龙头带动主体认定和监测,持续加大对产业带动主体支持力度.强化“十三五”以来4.5万个产业扶贫项目资产的后续运营和管理,建立动态监管台账,确保资产保值增值、持续发挥效益.(九)鼓励企业“走出去”创品牌.大力发展绿色农产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鼓励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组织申报,开展功能农产品和“圳品”评价,支持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创建,建立“晋字号”特优农业品牌目录库,开展线上线下品牌宣传.鼓励引导企业“走出去”,入驻北京、天津、上海、广州等地农产品展示直销中心.(十)激励返乡人员创业创新.鼓励和支持农民工、中高等院校毕业生、退役士兵和科技人员等返乡下乡人员到农村创业创新,引导返乡下乡人员创办或领办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组织等,开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对返乡留乡人员开展创业创新培训和指导.对返乡留乡农民工利用撂荒地发展粮食规模经营和特色种养的,优先给予一次性创业补贴和创业担保贷款支持.三、强化科技服务支撑(十一)加快晋中国家农高区(山西农谷)成势成型.持续推动谷城院一体化发展.建设有机旱作农业、黄土高原特色作物协同创新、功能农业3个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中心).支持神农科技集团运营山西农谷.省级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农谷建设、科技创新和谷城院融合发展.(十二)深化科技推广服务.推进“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建设,省级统筹安排1亿元,支持高素质农民免费培训.推动“农业六新”引领农业高质量高速度发展.支持研发、引进、推广丘陵山区小型农机、新能源农机及农业智能机器人等特色农业专用机械.加大农机购置补贴力度,开展农机作业补贴.推进农技、农机、农经“三支队伍”改革.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持续实施示范推广工程,提升科技服务乡村产业振兴能力.开展入企服务,组建专家团队、项目工队、营销战队,联市包县推动农业高质量高速度发展.(十三)提升防灾减灾科技支撑.支持智慧农业气象服务平台建设,开展农事关键期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直通式”气象服务,加大水果、蔬菜冻害预防力度,及时发布晚霜冻害预警.深入开展节粮减损活动.支持各地开展抗旱设施养护、抗旱提水送水设备购置,加强县级抗旱服务队伍建设.加大人工增雨作业力度.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推进兽医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完善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机制,保障畜牧业生产安全.(十四)多模式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园区农业发展,继续加大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农业产业强镇等的支持力度.支持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建设休闲观光园区、乡村旅游示范村、美丽乡村、黄河长城太行“三个人家”和康养基地,对成效明显的给予适当奖补.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十五)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全省统筹安排46亿元专项资金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原则上亩均投入不低于1500元.同步开展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鼓励地方政府多渠道筹措资金,提高建设标准和亩均投入.继续支持加大社会资本投入建设高标准农田.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增加的耕地作为占补平衡补充耕地指标在省内调剂,所得收益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十六)加快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按照“建一处、成一处”的原则,加大省级财政支持力度,加快补齐大中型灌区工程完好率低、设施不配套等短板,大力开展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统筹做好田间高效节水灌溉工程配套建设.(十七)有效遏制耕地撂荒.鼓励撂荒地盐碱地开发治理,探索经营权流转、农业生产托管模式.研究制定引入市场主体开发治理具体办法.推动撂荒地宜机化改造.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复耕撂荒地,宜粮则粮、宜特则特,对确不适宜耕种的,按政策规定可用于设施农业用地.鼓励市县对流转撂荒地种粮给予补助.对长期无力耕种或因举家外迁造成撂荒的农户,在充分尊重个人意愿和合理经济补偿基础上鼓励自愿退出承包权.(十八)完善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体系建设.支持新建、提档升级一批农产品田头市场,引导田头市场开展农产品直供直销、“农社对接”等营销模式,解决好农产品出村进城“最初一公里”问题.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建、改扩建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贯彻落实优化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提高鲜活农产品运输车辆通行效率,对整车合法装载运输国家鲜活农产品品种目录内产品的车辆,免收车辆通行费.支持“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县建设.五、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十九)调整优化支出结构.继续把农业农村作为一般公共预算优先保障领域,调整预算支出结构,重点支持第一产业,设立第一产业高质量高速度发展专项资金,进一步完善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强化“项目为王”导向,做好重点项目资金配置.各级原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021年用于农业产业投入不低于50%.过渡期前3年脱贫县继续执行涉农资金统筹整合试点政策,重点支持第一产业高质量高速度发展.(二十)提高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比例.各级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的占比在上年基础上至少提高6个百分点;2021年全省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占比至少达到30%,其中用于第一产业不低于31亿元.制定落实提高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比例考核办法.(二十一)加大政府债券资金支持力度.各级政府将专项债券额度优先用于农业农村领域,重点用于高标准农田、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冷链物流等方面,各级发展改革部门对符合条件的农业农村项目优先入库推荐,各级财政部门对符合条件的农业农村项目优先安排发行.鼓励一般债券支持农业农村领域无收益的公益性项目.(二十二)实施乡村产业 PPP项目.推广林业生态扶贫PPP项目模式拓展到农林牧渔业,省级谋划实施25亿元设施农业PPP项目,示范引导市县扩大推广,不断挖掘 PPP投资潜力.六、加大金融和社会资本支持力度(二十三)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通过农业信贷担保、扶贫周转金、贷款贴息、政策性保险等方式,有序、高效引导撬动金融资本支持农业高质量高速度发展.用足用好支农、支小再贷款,支持县域金融法人机构加大对乡村产业的信贷投放力度.落实好普惠金融定向降准政策,鼓励县域金融机构将新增可贷资金优先用于当地,重点支持乡村产业.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积极落实普惠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政策举措,大力开展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支持以市场化方式设立乡村产业基金.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在公开市场股票发行的支持力度.(二十四)深化政银担保合作机制.深化与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合作,充分发挥省农业信贷融资担保有限公司作用,强化对农业产业的金融支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拓宽抵质押物范围,全面推行温室大棚、养殖圈舍、大型农机、土地经营权依法合规抵押融资.稳步扩大银行、担保公司支农普惠业务规模,完善银担协同作业机制,进一步提高农业信贷规模.(二十五)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面.加大政策性农业保险提标、扩面、增品力度,健全农业再保险制度.完善省级特色农产品政策保险体系,扩大完全成本、收入保险和未转移就业收入保险试点范围,逐步实现灾害险险种全覆盖,做到愿保尽保;发挥“保险+期货”作用,逐步实现价格险险种全覆盖.(二十六)鼓励支持社会资本投资现代农业.鼓励社会资本到乡村投资兴办农民参与度高、受益面广的乡村产业,支持发展适合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种养业等产业.加快推进“放管服效”改革,优化项目审批程序,建立政企常态化沟通机制和投资需求信息发布机制,健全以畅通社会资本进入退出渠道等为主要内容的配套服务体系,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防范社会资本投资风险,有效保护投资主体合法权益.七、落实乡村产业用地用电用水政策(二十七)优先保障农业产业用地.贯彻落实自然资源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出台的设施农业、生猪养殖、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政策.顺应农业产业发展规律,为农村产业发展留出用地空间.县乡两级要统筹安排、合理布局,在国土空间规划中予以落实.市县年度用地计划指标要优先保障,确实无法解决的,可申请使用留省用地计划指标.支持市县以乡镇或村为单位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实行负面清单管理,腾挪空间用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积极探索农村存量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二十八)落实用地政策.设施农业用地可以使用一般耕地,不需落实占补平衡;种植设施不破坏耕地耕作层的,可以使用永久基本农田,不需补划.畜禽养殖设施原则上不得使用永久基本农田,涉及少量永久基本农田确实难以避让的,允许使用但必须补划.生猪养殖用地按农用地管理,不需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要因地制宜、合理安排、有效保障.规模大的农业产业项目要进产业园区.直接服务种养殖业的项目原则上集中在行政村村庄建设边界内,必需的配套设施项目,可按照相关规定在村庄建设边界外安排少量建设用地.(二十九)落实用水用电政策.深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以水定产,建立健全农业水价形成机制.继续对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供销合作社、邮政快递企业、农业企业在农村建设的保鲜仓储设施用电实行农业生产用电价格政策.八、严格监测考核奖惩(三十)强化监测考核.建立健全农业农村、发展改革、统计、林草等部门参与的农业农村统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一产运行监测,实行“一旬一调度、一月一研判”.支持鼓励农村会计兼任统计员,建立完善以村起报的部门统计体系,加强农业数据库、政策库、项目库、专家人才库建设,切实提高统计质量.综合运用“四联考、四推动”方式(即县联考、省直部门联考、总投入与总产出联考、绝对量与相对量联考,现场推动、案例推动、通报推动、督导推动),对2021年第一产业高质量高速度发展进行专项考核,对目标任务完成好的市县给予奖励,对推进不力的市县通报约谈.。

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

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

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随着我国进入新时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成为了国家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制定一系列政策来推动农业的创新和现代化。

本文将就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进行探讨。

一、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农业科技创新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

首先,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科技研究的资金支持力度,鼓励各级科研机构和企业加强与农民的合作,开展农业科技研究和推广。

其次,政府应加强农业科技人才培养,建立健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提高农业科技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水平。

另外,政府还可以通过税收优惠和政策扶持等方式,鼓励农业科技企业进行创新研发,并将其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二、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首先,政府应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升农业生产能力。

例如,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改善土地质量,提高农田水资源利用率;加强农业机械化和智能化技术推广,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其次,政府应注重农产品优质化和特色化生产,加强标准化生产管理,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标准。

另外,政府还可以通过开展农村土地流转和农民合作社建设等方式,提高农业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水平。

三、加强农业生态文明建设农业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

首先,政府应加大对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力度,建立健全农村环境保护体系,防止农业生产对土壤、水源、空气等环境的污染。

另外,政府还应加强农业非点源污染治理,推广农业有机肥料和生物农药的使用,减少农业化学农药的使用量,提高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

同时,政府还应鼓励农民开展生态农业,推广生态农业技术和模式,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推动农业产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四、加强农村金融服务农村金融服务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

首先,政府应鼓励农村金融机构加大对农业的信贷支持力度,降低农业贷款利率,提供更多农业贷款额度。

农业高质量发展措施

农业高质量发展措施

农业高质量发展措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是建设现代化农业、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

下面就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措施进行详细说明。

1.科技创新:加强农业科技研究与应用,推动农业生产方式转型升级。

优先发展农业多种经营模式,推广高效种植、养殖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提升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培育一批农业科技创新龙头企业,推动农业产业化与现代化相结合。

2.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加强农业机械化设备的研发与生产,推广先进的农业机械设备和技术,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农机化服务水平。

增加农机购置补贴政策,鼓励农民使用农机化技术,减轻农业劳动强度和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3.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农产品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品牌价值。

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推广农产品质量认证体系,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

加强农产品加工和流通环节,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推动农产品进一步加工、加值和推广。

4.发展绿色农业: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加大农业污染治理力度,推广绿色种植和养殖技术,提高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资源利用率和环境友好性。

加强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管理,推广节水农业和精细施肥技术,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

5.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村道路、电力、水利、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农村交通、能源和灌溉条件,提高农田灌溉率和农业生产机会性水利条件。

加强农村电网建设,提高农村电网供电质量和稳定性。

加大农村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公共设施建设,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社会发展。

6.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和扶持力度: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职业技能和创业能力,引导农民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服务业。

加强对农业专业合作社和农民合作社的扶持和引导,推动农业生产组织和经营模式的创新。

三农政策扶持政策汇编

三农政策扶持政策汇编

三农政策扶持政策汇编第一章农业生产支持政策 (3)1.1 农业科技支持 (3)1.2 农业补贴政策 (4)1.3 农业保险制度 (4)第二章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4)2.1 土地确权登记 (4)2.2 土地流转政策 (4)2.3 土地整治与保护 (5)第三章农村金融创新与服务 (5)3.1 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 (5)3.2 农村金融产品创新 (5)3.3 农村金融政策支持 (6)第四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6)4.1 农村交通建设 (6)4.1.1 加强农村公路建设。

提高农村公路建设标准,加大农村公路硬化、拓宽改造力度,提升农村公路安全水平和服务能力。

(6)4.1.2 推进农村客运发展。

优化农村客运线网布局,提高农村客运服务水平,保障农村居民安全、便捷出行。

(6)4.1.3 发展农村现代物流。

加强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推广农村电子商务,提高农村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6)4.2 农村水利设施建设 (6)4.2.1 加大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优先保障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加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灌溉效率。

(6)4.2.2 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加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力度,保证农村居民饮水安全。

(6)4.2.3 加强农村防洪减灾能力建设。

加强中小河流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防洪工程建设,提高农村防洪减灾能力。

(7)4.3 农村能源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7)4.3.1 推进农村能源建设。

实施农村清洁能源工程,推广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提高农村能源利用效率。

(7)4.3.2 加强农村电力基础设施建设。

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提高农村电力供应能力和质量。

(7)4.3.3 发展农村信息化。

加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光纤、宽带网络覆盖,提高农村互联网普及率,促进农村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融合发展。

(7)第五章农村教育卫生事业发展 (7)5.1 农村教育支持政策 (7)5.1.1 增加农村教育投入 (7)5.1.2 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 (7)5.1.3 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 (7)5.2 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8)5.2.1 加强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 (8)5.2.2 健全农村医疗卫生人才队伍 (8)5.2.3 推进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建设 (8)5.3 农村文化事业发展 (8)5.3.1 加强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8)5.3.2 丰富农村文化活动 (8)5.3.3 促进农村文化产业创新发展 (8)第六章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8)6.1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8)6.1.1 养老保险覆盖范围:农村养老保险覆盖全体农村居民,包括在乡镇企业就业的农民、外出务工的农民以及其他符合条件的农村居民。

高质量发展农业的创新途径和策略

高质量发展农业的创新途径和策略

高质量发展农业的创新途径和策略一、引言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迫切需要高质量发展。

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创新途径和策略来实现农业的高质量发展。

二、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农业科技是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首先,加大农业科技研发投入,培养高素质科技人才,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其次,推广应用现代科技手段,如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质量。

三、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农业发展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禀赋,优化农业生产结构。

一方面,加大农作物优质品种的推广力度,提高农产品质量和附加值。

另一方面,适度减少传统耕种方式的使用,推广绿色、有机农业,保护生态环境。

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通过减少低效产能,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成本效益,推动农业向农产品供给端升级转型,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五、加大农业科技扶贫力度农业科技扶贫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农产品加工技术的创新,推动农村产业升级,提高农民收入和生活质量。

同时,注重农业科技扶贫政策的绩效评估,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最大效益。

六、加强农业综合保护和生态建设农业高质量发展需要注重农田水利建设和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加大农田水利建设投入,提高农业用水效率,保障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通过生态农业的推广,改善农田生态环境,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七、推动农业产业链延伸和升级农业产业链延伸和升级是提升农业质量和附加值的重要手段。

通过农产品深加工项目的引进和技术创新,将农业产品转化为高附加值的商品,提高农民收入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八、加强农民职业教育和培训农民职业教育和培训是提升农业质量和效益的重要举措。

通过为农民提供农业技术培训和创业指导,提高农民的职业技能水平,增强农村劳动力市场竞争力。

九、创新农业金融服务模式创新农业金融服务模式是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

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3.05.24•【字号】深府办〔2023〕6号•【施行日期】2023.05.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正文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深府办〔2023〕6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有关单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的通知》(国发〔2021〕25号)、《国务院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国发〔2019〕12号)、《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的通知》(粤府〔2021〕56号)等文件精神,经市政府同意,现就推动我市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落实建设农业强国、保障“粮食安全”、守住耕地红线、推动种业振兴等重大部署,以及加强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培育现代农业服务业新体系等工作要求,抢抓“双区”建设、“双改”示范等重大国家战略机遇,加快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先行示范区”“深圳国际食品谷”建设,促进“科技链、产业链、民生供应链、质量监管链、资金链”五链融合,探索深圳特色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路径,全面提升“研发、生产、加工、制造、流通、服务”全产业链融合发展价值,进一步满足社会消费升级需求,实现现代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总体目标。

建立健全现代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优化完善民生供应体系,有效服务和支撑引领广东农业强省及国家农业强国建设,到2030年把“大农业、大食物”培育发展成为我市经济建设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保障产业。

加快推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加快推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加快推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为认真贯彻落实《农业现代化三年行动方案》,推动现代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强化乡村振兴产业支持,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结合实际Z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指导思想牢牢守住粮食安全、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和耕地保护三条底线,按照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的思路,以粮食和菜篮子稳产保供为重点,围绕重点产业,以农业产业化、信息化为途径,以提升农业科技为支撑,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的,构建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格局,推动现代特色农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二)工作目标到2025年,基本形成现代农业空间布局,辐射引领周边现代农业强圈集群成带发展,打造重要生态食品城和休闲旅居地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初步建成,重点产业全产业链产值增加到500亿元,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水平显著提升。

二、重点任务(-)强化保供惠民,引领农产品绿色发展1.建设优质菜篮子产品供应地。

推动设施蔬菜基地建设,重点建设200亩以上规模的蔬菜标准化园区示范基地,设施蔬菜面积稳定在2万亩左右。

建设标准化畜禽规模养殖基地、高效设施渔业示范基地,争创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示范区。

2、着力打造智慧农业。

推广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移动互联等现代信息技术,打造一批智能化、数字化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

全面搭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平台,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

3、高水平建设农产品流通网络。

加快田头小型仓储保鲜冷链设施、产地低温直销配送中心建设,新建或者改扩建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20个以上。

加快打造具有影响力的综合性农产品交易平台和综合性商品交易中心。

推进农产品流通中心建设,重点建设农产品集散地,支持农副产品大市场提档升级,支持建设农产品交易中心。

拓宽产销对接渠道,构建立足圈、辐射区域的农产品营销网络。

(二)聚焦加工升级,引领加工提质增效1、保障加工原料量足质优。

实施方案:县农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县农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县农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一、背景和目标1.1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农业领域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县农业作为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对于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当前县农业发展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如农业技术水平不高、农业生产规模偏小、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等。

因此,为了实现县农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

1.2目标本实施方案的目标是:通过实施一系列措施和政策,促进县农业高质量发展,提高农业供给质量和效益,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

二、主要措施和政策2.1提升农业科技水平(1)加强农业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支持和鼓励农业科技人员开展新品种培育、新技术开发等工作。

(2)建立健全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质量。

(3)加强农业技术培训和示范推广,提高农民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科学管理能力。

(4)构建农业大数据平台,提供农业生产信息、决策支持等服务。

2.2推进农业产业化(1)鼓励农民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引导农民逐步从农业生产环节向农产品加工、销售环节延伸。

(2)加强农业产业链建设,加强农产品加工和流通环节,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3)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和检验,确保农产品质量和安全。

(4)推动农产品品牌化发展,提高农产品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2.3优化农业生产结构(1)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加大对高效农业、特色农业、绿色农业的支持和扶持力度。

(2)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养殖结构和渔业结构,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质量。

(3)推进农田水利建设,加强节水灌溉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4)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2.4加强农业现代化建设(1)推进农业机械化和自动化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劳动力质量。

(2)建设农业物流体系,提升农产品物流能力和效率。

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意义

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意义

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意义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社会的全面发展,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新时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发展,不断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推动农业转型升级,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意义愈发凸显。

二、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农业高质量发展是指在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中,通过转型升级、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和适度规模经营等途径,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这其中,转型升级是核心,创新驱动是动力,绿色发展是方向,适度规模经营是手段。

1.转型升级: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2.创新驱动: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推动农业技术成果转化,提高农业科技含量。

3.绿色发展: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推广绿色生产方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4.适度规模经营:引导农民依法有序流转土地,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三、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意义1.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农业高质量发展有利于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2.提高农业经济效益:通过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提高农业产值,增加农民收入。

3.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农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优化农村产业结构。

4.增加农民收入:农业高质量发展有助于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助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5.助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农业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支撑,有利于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四、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现状与挑战1.现状概述:近年来,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2.存在的突出问题:我国农业仍面临一些突出问题,如农业生产方式粗放、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等。

五、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1.政策支持:政府要继续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出台相关政策,推动农业发展。

2.技术创新: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推动农业技术成果转化,提高农业科技含量。

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农民、产业链各方共同努力。

以下是一些路径和策略,可以帮助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1、加强科技创新:提升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加强数字化农业、智能农业等的研究和应用,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品质。

2、优化农产品结构: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高附加值、高品质的农产品,培育特色农产品和地方农业品牌,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

3、加强农业供给侧改革:通过改进农业供应链、提高生产要素配置效率,优化农业资源配置,减少浪费,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

4、推进农业现代化:提升农业全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包括生产、加工、流通、营销等环节,提高农业产业附加值。

5、发展绿色农业:推广有机农业、生态农业、循环农业等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模式,减少农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保护生态环境。

6、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水平,包括道路、电力、通信等,提高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7、推动农业产业化:加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建立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品牌,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8、促进农村一体化发展:推动农村产业多元化,发展农村特色旅游、休闲农业等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9、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加强对农药、兽药等农业投入品的监管,保障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

10、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促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

11、加强农村人才培养:提供培训和教育,培养农村创新创业人才,引导更多的人才回归农村从事农业发展。

12、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包括财政扶持、税收优惠、土地流转制度等,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13、促进农业与农村金融服务融合:提供金融支持,为农民提供贷款、保险等金融服务,降低农业生产风险,促进农业发展。

14、深化农村改革:推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等,为农业发展创造良好制度环境。

加快推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加快推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加快推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实施方案:加快推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一、背景与目标随着科技进步和全球化的加剧,现代农业发展成为推动中国农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

为了适应新时代的需求,加快推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施方案旨在通过全面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升农产品质量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推动中国现代农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二、主要任务与措施1.加强农业科技创新(1)加大农业科研投入:增加对农业科研的财政投入,提升农业科研机构的研究能力和水平。

(2)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机制,鼓励科研机构与企业、农民合作,加快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3)培育农业科技人才:加强农业科技人才培养,提供相关培训和奖励,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从事农业科技研究。

2.优化农业产业结构(1)加强农业产业化经营:鼓励农民逐步转变为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发展,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

(2)发展现代农业特色产业:鼓励农业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特色产业,如绿色有机农业、农村旅游等,提升农产品品牌影响力和附加值。

(3)推动农产品深加工:加强农产品深加工技术研究,促进农产品加工产业的发展,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3.提升农产品质量(1)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完善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加强对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全过程的监管,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2)推动农产品标准化建设:加快农产品质量标准化建设,推动农产品与国际标准接轨,提高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3)加强品牌建设:鼓励农产品创建品牌,提高品牌影响力和市场认可度,推动农产品高价值销售。

4.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1)加强农业资源保护:采取措施防止土壤退化和水资源污染,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2)推广绿色农业生产方式:鼓励农民采用绿色农业生产方式,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促进农业生态可持续发展。

(3)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供更好的交通、电力和通信等基础设施条件,提升农业生产效率。

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

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

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

为了实现农业的高质量发展,政府需要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来推动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农民收入水平。

下面是一些相关政策建议:1.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

农业科技创新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的关键。

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科技研发的支持力度,鼓励农业企业加大科技投入,推动农业产业链的高效升级。

2. 提升农业品质安全监管。

政府应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完善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严厉打击农产品质量问题和虚假宣传行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和消费者权益。

3. 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

加快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农业集约化、智能化水平,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装备,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生产效率。

4. 加大农业投入力度。

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的经费投入,增加农业补贴和扶持政策,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现代化建设,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5.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对农田水利、农村电网、农产品冷链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农业生产和流通环节的效率,保障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

6. 支持农业发展新业态。

政府应积极引导农民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推动农业与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培育新的农业经济增长点。

7. 加强农业人才培养。

加大对农业人才的培训和引进力度,培养一批专业化、高素质的农业科技和管理人才,提升农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通过以上政策措施的落实,可以有效推动农业的高质量发展,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与农民生活水平的提升。

同时,这也将为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坚实支撑。

聚焦提质增效特色化 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

聚焦提质增效特色化 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

聚焦提质增效特色化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农业的发展也面临着提质增效、特色化的需求。

为了助推农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聚焦这几个关键因素进行探讨和实践。

一、提质增效提质增效是农业发展的核心目标之一。

农业生产要依靠科技进步来实现效益的提升。

首先,应加强对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农业科技研发和创新能力。

其次,推广应用适宜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质量。

此外,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标准和检测手段,保证农产品的安全和可靠性。

通过这些举措,可以有效提升农业生产的品质,实现农业经济的增长。

二、特色化农业特色化是农业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

发展特色化农业,可以通过培育特色农产品、打造品牌农产品等方式,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例如,某地区特色的养殖业(比如养殖土鸡、养殖有机鱼等)和种植业(比如种植特色农作物、绿色蔬菜等)都能够通过市场推广和消费者认可的方式,实现增收和发展。

此外,旅游农业也是培育特色化农业的重要途径,通过开发农村旅游资源,提供农业观光、农家乐等服务,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

三、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为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加强政府的引导和政策支持。

政府应制定和实施有利于农业提质增效和特色化发展的政策,包括税收优惠、贷款支持、科技创新奖励等。

同时,应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田灌溉、农业机械化水平等。

此外,还要加大对农村人才培养和农业科技研发投入,提高农业发展的技术水平和人才素质。

只有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农业的高质量发展。

总结起来,聚焦提质增效和特色化是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通过加强农业科技研发和创新,推广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可以实现农业生产的提质增效。

同时,通过培育特色农产品、打造品牌农产品,开展农村旅游等方式,实现农业的特色化发展。

此外,政府的引导和政策支持也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

农业高质量发展建议

农业高质量发展建议

农业高质量发展建议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农民的命根子,发展农业是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和人民福祉的重大任务。

近年来,我国农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也面临着一系列新问题和挑战。

为了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改革和创新。

首先,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农业科技是推动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必须加大投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在科技支撑下,引入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设备,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高效农机具和农药、化肥减施等绿色生产技术。

同时,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建立健全农产品追溯体系,确保农产品质量可追溯,消费者可以放心购买。

其次,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附加值。

要注重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推动农业由“单一产业”向“多元化、综合化产业”转变。

加强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农民合作社的建设,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农产品品牌。

同时,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促进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监管,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附加值。

第三,推动农业与乡村旅游、休闲产业融合发展。

乡村旅游、休闲产业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要通过发展农家乐、农业观光、农产品直销等方式,将农业与旅游、休闲产业相结合,提升农村的文化内涵和品位,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第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生活品质。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支撑,也是农民生活品质提升的关键。

要加大力度改善农村道路、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

同时,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推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美丽宜居的乡村环境。

第五,加强农业政策支持,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要加大对农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完善农业支持政策体系,防止农产品价格波动对农民收益的影响。

加强农业保险制度建设,为农民提供风险保障,促进农业生产稳定发展。

此外,还要加强农村金融服务,提供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支持农业产业链延伸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业经营主体发展。

新时代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

新时代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

/亩、40元/亩和200元/亩。对于联合社开展的水稻机插作业的,根据市里年度完成任务奖励的基础上再1:1进 行配套补助。
(三)鼓励绿色生产。鼓励农产品绿色申报,对通过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的农产品,分别给予3-4万元的奖 励,同一年度认证多个农产品的,从第二个产品起给予1万元/个,复查换证或续参展的奖励1万元/个。
(九)强化用地支持。落实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用地政策,根据项目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用于保障农村一二三产 业融合项目合理用地需求,优先保障农产品加工、仓储保鲜、农业大棚、育秧中心等产业和项目用地需求。
六、保障措施
(一)提高思想认识。围绕镇党委政府目标定位和工作任务,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思想认识,不断增强 全局
(八)育专业人才。深化农创客培育工程,完善农业农村人才基础数据库,搭建以钱江潮社会化服务中心为培 训基地的职业农民培养平台,至2025年新培育农创客35人,培训农村实用人才100人、高素质农民80人。
五、支持政策
(一)支持农业企业。鼓励农业主体成立服务业企业,对农业主体成立的服务业企业首次入规的,给予5万元的 一次性奖励,次年起营业收入增长50%(含50%)以上的,再给予5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对于获评农业龙头企业分别 给予一次性0.5万元奖励,支持农业龙头企业上市融资,对符合条件的新增上市企业,按相关规定给予上市奖励。
(五)拓市场渠道。大力实施“互联网+”农产品销售,新增培育1家以上农产品网络销售额超千万元的农业主体。 加强与大型电商平台的合作,引导农业生产、加工、流通企业应用电子商务,发展农产品直播带货、直供直销等新 业态。培育一批村级直播人才,创立共富学院直播室,将全镇特色农产品直播展示。到2025年,全镇农产品网络零 售额达到2亿元。
——果蔬产业。加快果蔬产业转型升级,紧扣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加强果蔬产品特造国内最大的特色种子种苗基地,推进设施蔬菜和农业现代产业园建设, 构建“基地一冷链一市场”全产业链体系,力争到2025年果蔬产业综合产值达到1亿元。“盐官汪菜”产值至2023年底实 现500万元以上销售收入,至2025年实现2000万元以上销售。

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

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

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为贯彻落实关于实施质量兴农战略的决策部署和关于实施农产品〃三品一标〃行动的通知等精神,加快推进绿色有机农产品高质量发展,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龙头带动、全链发展、生态优先,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坚持新发展理念,突出调结构、转方式、创品牌,推进农村各项改革,集中力量打造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加快走出一条生产、加工、贮藏、冷链物流、销售等全环节提升、全链条增值、全产业融合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为确保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总体目标围绕推进农业绿色发展,贯彻落实〃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努力实现高品质生产、高科技装备、高水平经营、高值化利用、高效益产出。

聚焦打造一批绿色田园先行片区,不断优化农业资源要素配置、产业结构、空间布局和管理方式,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到2025年,基本建立农业高质量发展制度框架体系。

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地产农产品产量基本稳定,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高效特色农业占比达到85%以上。

绿色农产品比重显著提升。

扩大绿色生产基地建设规模,地产绿色优质农产品占比达到70%o地产农产品品牌覆盖率显著提升,打造5个具有市场影响力的区域公用品牌。

科技装备处于国内领先。

进一步提升农机装备质量水平,设施生产机械化水平达到92%o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80%。

农业信息化覆盖率达到80%o生态循环发展深入推进。

大力推广绿色高效生产方式,化肥农药使用强度显著下降,耕地质量不断提升,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9%o 经营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新型经营主体、社会化服务组织、农业高新技术企业不断壮大,农业产业化组织带动率达到60%。

粮食产业。

巩固提升粮食产销平衡能力,全面落实粮食安全要求,优化粮食生产布局,确保粮食播种面积只增不减,产量稳增不降,口粮绝对安全。

农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理解

农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理解

农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理解
农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是指在农业发展过程中,通过科学技术、现代管理手段和现代农业设施的广泛应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优化农产品结构、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和乡村经济繁荣,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发展模式。

理解农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 科技创新:农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支持。

通过引进和培育新品种、研发和应用新技术、推广新模式,提高农业生产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

2. 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

同时,加强农业产业链的建设,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3. 资源环境保护:在农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要注重资源环境保护,实施绿色发展战略,推广节水、节肥、节药等绿色生产方式,保障农业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4.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为农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

包括农村
道路、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造。

5. 农民素质提升: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技能水平和创新能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为农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6. 农业政策支持:政府要加大对农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包括财政投入、税收优惠、金融支持等,为农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7. 农业国际合作:加强国际农业技术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我国农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国际竞争力。

农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和乡村经济繁荣。

我国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

我国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

我国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以我国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为标题,我们需要认识到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了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如何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探讨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

一、加强科技创新科技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我国需要加强科技创新,提高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具体措施包括:(1)加强科技创新投入。

政府应该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增加科研经费,建立完善的科技创新机制。

(2)加强农业科技人才培养。

培养一批高水平的农业科技人才,加强农业科技队伍建设,提高科技人才的综合素质。

(3)加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加强科技成果向实际生产转化的力度,推广适宜技术和新品种,提高农民的生产能力和效益。

二、实施绿色发展绿色发展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

我国需要加强环境保护,实施生态农业,提高农业生产的环保标准和质量。

具体措施包括:(1)加强农业环保监管。

加强农业环保监管,严格执行环保标准,对违反环保规定的企业和个人进行严厉处罚。

(2)实施生态农业。

建立生态农业示范基地,推广生态农业技术,实现农业生产和生态保护的协调发展。

(3)推广有机农业。

加强有机农业的技术研究和推广,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

三、促进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我国需要加快农业现代化的步伐,提高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水平。

具体措施包括:(1)加强现代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农村道路、水利设施、电力设备等,提高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水平。

(2)推进农业产业化。

加快农业产业化的步伐,建立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促进农业产业的集约化、规模化和专业化。

(3)加强农村金融服务。

加强农村金融服务,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为农民提供资金支持,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四、完善农业政策完善农业政策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

农业发展策略的目标与措施优化方案

农业发展策略的目标与措施优化方案

农业发展策略的目标与措施优化方案近年来,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发展迎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

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和提高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水平,我们需要制定一套科学的农业发展策略,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本文将从目标、措施和优化方案三个方面来阐述农业发展的策略。

目标:1. 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通过引进优良品种、改善栽培技术、建立现代化农业生产机制等手段,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满足人民对高质量农产品的需求。

2. 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致力于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合理的农田利用、科学的肥料施用和病虫害防治等措施,保护农田的生态环境,减少土壤退化和农业污染。

3. 增加农民收入和福利:通过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民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提升农民的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措施:1. 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加大投资力度,鼓励农业科研机构和企业加强合作,加快农业科技创新进程。

开展现代农业技术研究,培育新品种、开发新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抗逆能力。

2.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田水利和农村道路建设的投入,完善农村电力、通讯和冷链物流等基础设施。

提升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推动农村地区的现代化发展。

3. 完善农业金融服务:建立差别化的金融服务机制,为农民提供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支持农业生产、农村产业和农村创业,降低农村金融风险,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4.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加大对农产品生产、流通和加工环节的监控力度。

加强质量检测和风险评估,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5. 拓展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推动农业产业的升级和转型,培育特色农产品和农村旅游,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和市场开拓,增加农业的市场竞争力。

优化方案:1. 加强政府引导和支持力度:加大对农业发展的政策扶持,优化农业发展的土地利用政策、税收政策和金融政策等。

关于加快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激励政策

关于加快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激励政策

关于加快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激励政策(暂行)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我区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现就围绕我区农业的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三大体系”和农村的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和乡村改革“三大领域”建设制定如下激励政策。

一、总体原则(一)按照重点区域、主导产业和关键环节优先的原则,享受政府补贴的产业必须符合区农业产业规划或镇(街道、园区)农业规划的主导产业或特色产业,同时与区级农业产业规划分类布局一致。

(二)按照不重复奖补原则,同一主体相同建设内容同时符合本级相关奖补和补贴的,由相关部门审核认定,就高享受一次。

获得扬州市及以上财政资金扶持的原则上不得重复享受(区级配套奖补和奖励除外)。

(三)按照先建后补原则,所有内容实施完成后,经考核(或验收)合格后进行一次性奖补。

(四)符合激励方向和内容的重大事项奖补可一事一议。

二、奖补的内容及标准(一)农业产业质态提升1、鼓励农业龙头企业提档升级。

当年首次创成国家、省级、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分别奖补20万元、10万元、5万元。

对当年首次在省级以上股权交易中心成功挂牌的农业龙头企业,单个奖励5万元。

2、鼓励农业企业发展外向型经济。

农业龙头企业当年新办理农产品自营进出口权且正常开展对外贸易的奖励2万元,鼓励农业企业积极开展出口农产品示范基地(区)建设,获得省级以上(含省级)出口示范基地(区)称号的,每个补助3万元。

3、推进合作社、家庭农场发展壮大。

首次认定的国家、省、市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每个奖励3万元、2万元、1 万元;首次认定的省、市示范家庭农场,每个奖励1万元、0.5万元,不叠加重复享受。

家庭农场或合作社在工作年度内获得国家部委荣誉表彰或者典型案例予以推广的,奖补1 万元,获得省委省政府荣誉表彰或典型案例予以推广的,奖补0.5万元。

激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参加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专业人才培育等,财政补助标准见相应暂行办法。

4、支持现代渔业发展。

①支持开展具有引领作用的渔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产品、新装备试验示范与推广应用,推广水产新品种20亩以上、新模式50亩以上、新技术50亩以上,分别补助IoO元/亩。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化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支持
作者:陈明星
来源:《农村-农业-农民·下半月》 2020年第8期
陈明星
农业高质量发展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必须有高质量的政
策支持体系作为有力支撑。

为此,必须强化支持导向,聚焦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创新支持方式,加快补短板、强弱项、育优势、激活力、防风险,为实现“六稳”“六保”、建设现代农
业强省、实现中原更加出彩奠定坚实基础。

一、强化支持导向
一是提质导向,在突出抓好粮食、生猪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的基础上,调整优化农业
生产力布局,不断满足人们对更安全、更丰富、更高品质农产品和生态服务等方面的需求,实
现农业政策从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

二是市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构建更加完善的促进农业绿色发展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形成对优质绿色农产品生
产正向激励的优质优价机制,让市场引领生产,减少无效供给。

三是需求导向,以需求导向深
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调整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创新农产品营销方式,促进产销对接。

四是优先导向,贯彻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将农业高质量发展作为涉农政策制定和投
入支持的优先保障领域。

五是效能导向,既重视量的投入,更重视支持效率和效益,提升对农
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持效能。

二、聚焦支持重点
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以“两新一重”建设为契机,加大加快推进农村交通运输、农
田水利、农村饮水、乡村物流、宽带网络、农村电网等公共基础设施和乡村文化、娱乐、便民
服务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宽带网络进村入户,支持农产品仓储保鲜设施和现代冷链
物流建设,大力发展农村物流网点,促进“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

二是强化创新驱动。

加强种业、信息化等农业农村科技进步与推广,加强农业机械与食品加工机械装备研发和推广,
加快科技及公共服务体制改革,建设农业农村科技服务云平台,推进农业农村科技协同创新联
盟建设。

在资金、土地、信息等要素融通上创新制度供给,深化城乡融合,推进农业适度规模
经营。

三是积极布局农业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

积极落实用地、用电、保险、金融等支持
政策,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农村休闲旅游养老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延长产业链、
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使优质绿色农产品的价格在全产业链和价值链
中充分彰显,使增值收益能够为农民合理分享。

四是推动农业绿色发展。

加快建立完善绿色生
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等绿色技术模式,因地制
宜加强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生产生态协同,加强面源污染治理,推进畜禽粪便、农
作物秸秆、农膜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大力发展低碳农业、循环农业,加快形成绿色发展
方式和生活方式。

五是加强农业品牌建设。

突出龙头带动,大力发展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农
业企业品牌、大宗农产品品牌和特色农产品品牌,着力塑造品牌特色,增强品牌竞争力。

同时,加强“三品一标”认证与管理,强化农业品牌原产地保护,探索建立多种形式的品牌农产品营
销平台,大力发展农业农村电子商务,扩大品牌农产品市场占有率。

三、创新支持方式
一是加强政策整合。

落实和完善“大专项+任务清单”管理方式,总结推广贫困县统筹整合使用涉农资金的实践经验,在大专项内部着力推进农业政策和资金整合,重点破解农业高质
量发展的瓶颈制约,切实提升政策的精准性、指向性和实效性。

二是加强技术应用。

综合运用
信息化和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加快智慧农业和数字乡村建设,建立健全耕地质量监测平台、农产品质量追溯平台、重点农产品市场信息平台等农业基础数据采集和发布平台,适时调整和
创新农业补贴等机制,增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时监测、风险预警、自我调适能力。

三是加强
绩效管理。

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牢固树立以绩效评价为导向的项目和资金分配机制,
加快建立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完善农业项目管理和政策实施机制,
强化资金使用过程监管,提升涉农政策及资金支持效能。

(作者系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