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防治—现状、方针、原则、措施
职业病防治工作方针和机制
二职业病防治工作方针和机制职业病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建立用人单位负责、行政机关监管、行业自律、职工参与和社会监督的机制,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
1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职业病病因明确,大多数职业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但是,如果做好预防,可以有效地防止和减少职业病的发生。
预防包括职业病的前期预防和劳动过程中的预防,具体措施,后面有专门的介绍。
2 工作机制建立用人单位负责、行政机关监管、行业自律、职工参与和社会监督的机制。
建立用人单位负责用人单位应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加强对职业病防治的管理,提高防治水平,对本单位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承担责任。
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全面负责。
为保障职业病人的权利,法律要求用人单位必须依法参加工伤保险,以防止因无工伤保险,职工得不到相关的保障。
来自新华网 2015 年6 月19 日的报道称,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 30%以上,职业病危害接害人数逾 2 亿。
截至 2017 年底,我国累计报告职业病近百万例。
职业病危害广泛分布于煤矿、非煤矿山、金属冶炼、建材、化工等 30 余个行业领域。
行政机关的监管职业卫生的监管部门是卫生行政部门和劳动保障行政部门。
卫生行政部门主要负责对用人单位的职业卫生进行监督检查,对职业病的诊断鉴定进行组织管理;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主要负责职业病人的保障事宜。
卫生行政部门对职业卫生的监管,是 2018 年3 月国务院机构改革后接管的,2018 年 12 月 29 日职业病防治法修正的主要内容,就是监管主体的变更。
加强职业卫生监管网络建设,逐步健全监管执法队伍,大力提升基层监督管理水平,重点加强县、乡级职业卫生监督执法能力和装备建设,充分利用行政执法手段来推进用人单位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
职工参与和社会监督国家统计局:《2017 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2017 年农民工总量达到 28652 万人。
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方针和原则
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方针和原则以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方针和原则为标题,我们来探讨一下职业病防治工作应该遵循的方针和原则。
一、方针:1.预防为主: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核心是预防,要加强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控制和管理,防止职业病的发生。
2.科学依据:职业病防治工作要以科学研究为依据,建立科学的职业病防治体系,提高预防和诊断治疗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3.全员参与:职业病防治工作需要全员参与,包括政府、雇主、劳动者和社会公众,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
二、原则:1.法律法规的遵守:职业病防治工作必须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如《职业病防治法》等,确保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2.综合治理:职业病防治工作需要从源头控制,采取综合的治理措施,包括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评估、监测、控制和管理等。
3.分类管理:根据不同行业、不同岗位的特点,采取分类管理的原则,制定相应的职业病防治措施,实施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控制。
4.健康监护:职业病防治工作要加强劳动者的健康监护,建立健康档案,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干预职业病危害。
5.信息公开:职业病防治工作要加强信息公开,向劳动者和社会公众提供职业病防治知识和相关数据,增强公众的职业病防范意识。
6.技术支撑:职业病防治工作需要依托先进的技术手段,如职业病危害评估技术、职业病诊断技术等,提高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7.持续改进:职业病防治工作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需要不断总结经验,优化措施,提高工作效果,不断提升职业病防治水平。
8.国际合作:职业病防治工作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借鉴国际经验,共同应对跨国界的职业病问题,推动职业病防治工作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
上述方针和原则是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核心内容,只有积极贯彻执行,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保护劳动者的健康。
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和个人都应该充分认识到职业病的严重性和重要性,共同努力,共同推进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开展,为建设健康和谐的劳动者队伍和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职业病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
职业病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职业病是指在工作环境中长期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或者长期处于特殊的工作环境中,导致职工患上的各种疾病。
职业病的防治工作一直是我国劳动保护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
为了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减少职业病的发生,我国一直在不断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
首先,职业病防治工作要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
预防为主是指在职业病防治工作中,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施策,全面提高职工的健康水平。
预防为主是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基本方针,也是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根本要求。
只有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才能有效地减少职业病的发生。
其次,职业病防治工作要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增强职工的职业卫生意识,提高职工的自我保护能力,使职工养成良好的职业卫生习惯,预防职业病的发生。
只有通过宣传教育,才能让职工认识到职业病的危害,自觉地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
再次,职业病防治工作要加强职业卫生监测。
通过对工作场所的职业卫生监测,及时了解工作场所的职业卫生状况,发现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存在和职业病的发生情况,及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保护职工的身体健康。
此外,职业病防治工作还要加强职业卫生技术服务。
通过加强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提高职工的职业卫生技术水平,开展职业卫生技术培训,提高职工的职业卫生技能,使职工能够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减少职业病的发生。
最后,职业病防治工作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执行。
通过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执行,使职工充分了解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法律法规,增强职工的法律意识,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维护职工的身体健康。
总之,职业病防治工作要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加强宣传教育,加强职业卫生监测,加强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执行,全面提高职工的健康水平,减少职业病的发生。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方针和原则
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方针和原则职业病是指在特定的工作环境下,由于工作过程中接触到的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健康,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方针和原则。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方针和原则。
一、预防为主,综合防治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首要原则是预防为主。
预防为主是指要通过采取各种措施,提前预防职业病的发生,降低劳动者的职业病风险。
综合防治是指要从工作环境、劳动者个体和管理等多个方面综合考虑,全面防治职业病。
二、科学技术先导,创新防治方法职业病防治工作要以科学技术为先导,不断创新防治方法。
科学技术的进步能够提供更有效的职业病防治手段,例如开发出更安全的工作设备,研究出更精准的职业病诊断方法等。
此外,还需要不断总结经验,推广成功的防治方法,提高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水平。
三、依法管理,责任明确职业病防治工作必须依法管理,责任明确。
各国都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规范职业病防治工作,包括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防治条例等。
相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要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履行职业病防治的责任,确保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全员参与,责权明晰职业病防治工作需要全员参与,责权明晰。
不仅是职业病防治工作的责任部门和单位要积极参与,而且劳动者本人也要增强职业病防治的意识,主动采取预防措施。
此外,还需要明确各方的责任和权利,确保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有效实施。
五、个体防护,集体防控职业病防治工作要注重个体防护和集体防控的结合。
个体防护是指采取措施保护劳动者个体免受职业病危害,例如佩戴个人防护用具,遵守操作规程等。
集体防控是指通过改善工作环境,减少有害因素的产生和暴露,从源头上控制职业病的发生。
六、宣传教育,提高意识职业病防治工作需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劳动者的职业病防护意识。
通过宣传教育,可以使劳动者了解职业病的危害和预防知识,提高其自我保护能力。
此外,还可以加强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宣传,提高社会的关注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氛围。
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
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职业病是指由于长期从事某种职业或工作,接触工作环境中的化学物质、生物因素、物理因素等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为了保障员工的健康,用人单位应制定职业病防治措施,下面是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旨在帮助用人单位加强对职业病的预防和管理。
一、职业病防治方针1. 健康为本:将员工的健康置于首位,积极推行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坚持从源头上控制有害因素,减少职业病危害。
2. 管理层负责:加强用人单位对职业病防治的领导,健全组织机构,明确责任分工,加强相关培训,推动职业病防治工作的落实。
3. 安全环保:优化工作环境,保证劳动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和规范作业行为。
4. 个人保护:鼓励员工主动参与职业病防治工作,提高个人防护意识,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设备。
二、职业病防治措施1. 排查评估:针对用人单位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全面的排查和评估,包括物理、化学、生物、人因等方面的危害因素。
2. 教育宣传: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对员工的职业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员工的职业病防治意识。
3. 健康监管:建立健康监控体系,对从业人员进行定期体检,及时发现职业病病变,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4. 工作环境改善:根据职业病防治需求,进行工作环境改善,减少或消除有害因素的存在,提高工作环境质量。
5. 个人防护用具: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的个人防护用具,并进行正确的使用和维护,保障员工的个人安全防护。
6. 隐患治理:发现职业病隐患及时整改,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加强责任追究,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7. 员工培训:定期开展职业病防治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和防护能力。
8. 应急处理:建立职业病事故应急预案,制定应急处理措施,提高处理职业病事故的能力。
三、职业病防治的配套措施1. 制定职业病防治制度:建立用人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制度,明确各级责任、防护要求和防治措施。
2. 加强监督检查:设立职业卫生监督机构,加强对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职业卫生工作方针
职业卫生工作方针
职业卫生工作方针是:以人为本、预防为主、识别风险、采取保护措施、培训和教育、持续改进。
职业卫生工作方针是一个组织或企业在职业卫生管理方面所制定的宗旨和原则。
它旨在确保工作环境的健康与安全,保护员工免受职业病和工作相关的健康风险的影响。
1.以人为本:将员工的健康与安全置于首要位置,确保工作环境对员工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没有危害。
2.预防为主:采取预防措施,通过工作环境的改善、卫生设施的维护等手段预防职业病和工伤的发生。
3.识别风险:进行职业卫生风险评估,识别工作环境中的潜在危害物质、过程和行为,以及可能对员工健康产生的影响。
4.采取保护措施:建立有效的职业卫生管理体系,包括合理的工作流程、卫生设施和个人防护装备的提供,以最大程度地保护员工免受职业疾病和健康风险的伤害。
5.培训和教育:提供相关培训和教育,使员工了解职业卫生的重要性,学习如何预防和处理职业卫生问题,提高职业健康意识。
6.持续改进:定期进行职业卫生绩效评估,持续改进职业卫生管理,在发现问题和风险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职业病防治工作坚持什么的方针
职业病防治工作坚持什么的方针职业病是指在特定的职业环境中,长期接触某种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职业病的发生不仅会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也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不良影响。
为了保障职工的健康,防止职业病的发生,各国都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
职业病防治工作坚持以下方针: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预防为主是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基本方针,即通过采取各种措施,防止职业病危害因素对职工的危害。
综合治理是指要综合运用技术、管理、教育等手段,全面加强职业病防治。
二、依法治理,科学防治。
依法治理是指要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严格执行职业病防治的各项规定,加强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管和管理。
科学防治是指要根据职业病的病因学特点和预防控制的技术特点,科学制定职业病防治的措施和方法。
三、全员参与,持续改进。
全员参与是指要充分调动职工和各级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使职业病防治成为全员参与的工作。
持续改进是指要不断完善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制度和措施,提高职业病防治的水平。
四、综合施策,分类管理。
综合施策是指要根据不同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和不同的工作场所,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制定相应的防治计划。
分类管理是指要根据职业病的不同特点和预防控制的需要,对不同的职业病进行分类管理。
五、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技术先进是指要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提高职业病防治的技术水平。
经济合理是指要在职业病防治工作中,既要保证防治效果,又要尽量节约成本,使防治措施更加经济合理。
六、宣传教育,监督检查。
宣传教育是指要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对职业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增强职工的防范意识。
监督检查是指要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的监督检查制度,加强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监督和检查。
总之,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方针是多方面的、全面的,需要各级政府、企业单位和职工共同努力,才能够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保障职工的健康。
希望全社会都能够重视职业病防治工作,共同为职工的健康努力奋斗。
职业病防治管理规定(三篇)
职业病防治管理规定《职业病防治管理规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于2011年发布的一项重要法规。
全文共分为八章四十九条规定,主要规范了职业病的预防与控制,保护劳动者的职业健康权益。
下面是对该规定的详细解读,总计约____字。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职业病防治工作应当坚持以下原则: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二、政府领导,部门协作,各方共同参与。
三、依法管理,科学决策。
四、综合防控,分类管理。
五、责任明确,倒查追究。
六、技术先进,设备适用。
第三条职业病防治工作应当立足职业病的特点,区别于一般卫生防病工作。
职业病是由于劳动者长期接触和从事某种特殊工作环境和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一般卫生防病工作是指针对常见疾病的防控工作,二者在目标、方法、技术等方面存在差异。
第二章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控制第四条用人单位应当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特点,采取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和个体防护措施,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使工作场所的危害程度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技术措施包括:改变工艺、工程控制、设备改造、使用代替物等。
管理措施包括:合理布局、周密计划、科学管理、定期检查等。
个体防护措施包括: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岗位培训等。
第五条有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用人单位应当建立职业病危害因素台账,做好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和评估工作。
第六条用人单位应当制定职业病防护和控制措施,并将其落实到岗位操作、劳动保护和应急处理中。
第七条企业应当严格按照国家和行业标准,配备适当的个人防护用品,并向劳动者提供相关培训。
第八条用人单位应当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确定职工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后的健康状况,并建立相应的健康档案。
第九条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完善的职业病危害事故预防机制,建立事故报告制度,及时上报职业病危害事故,并进行事故调查和处理。
职业健康16字方针
职业健康16字方针
职业健康16字方针:预防为主、早诊早治、科学治疗、全程教育。
预防为主:预防职业病是关键。
工作环境应该合理布局,防止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确保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早诊早治:一旦发现可能存在职业病问题,应该立刻去医院就诊,及时进行检查和治疗。
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避免病情恶化。
科学治疗:职业病的治疗需要遵循科学的原则,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必须注意病人的身体反应,避免出现不良后果。
全程教育:职业病的预防和治疗需要全员参与。
每一位工作人员都应该接受职业健康教育,增强职业健康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职业健康16字方针是职业健康管理的基本原则,这也是企业保障员工身体健康的必经之路。
企业应该秉持这一方针,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确保员工的身体健康。
- 1 -。
2024年化工行业职业病防治实施方案
2024年化工行业职业病防治实施方案如下:一、加强职业病防控措施。
加强职业病防控措施,是化工企业保障员工健康的基本前提。
要严格执行职业危害因素的监测与评估制度,确保生产环境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定期对员工进行身体健康检查,及时发现职业病隐患,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
二、推行预防为主原则。
预防是化工职业病防控工作的核心。
要通过加强职业危害因素的管理,推动生产过程的安全化,减少职业病危害;加强职业健康教育,提高员工的防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职业健康知识的学习和培训,确保职工掌握必要的防护知识和技能。
三、加强职工健康监测与评价。
加强职工健康监测与评价,是化工职业病防控工作的重要环节。
要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监测与评价体系,对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人员进行定期监测与评价,及时掌握职工健康状况,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和治疗。
四、加强职业卫生设施的建设和管理。
加强职业卫生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是保障化工生产安全、减少职业病危害的重要手段。
要建立健全职业卫生设施建设和管理制度,加强对生产环境的监管,保证职业卫生设施的正常运行和有效管理,提高实施职业病防控措施的能力和水平。
五、强化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
强化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是提升全员参与职业病防控意识和能力的关键。
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加大职业病危害的宣传力度,提高职工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知晓率和参与度,推动全员共同参与职业病防治工作。
六、加强各级政府的指导和监督。
加强各级政府的指导和监督,是化工职业病防治实施的重要保障。
要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指导机制,明确各级政府的责任和权力,加强对化工企业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监督检查,确保各项措施的有效落实。
职业病防治制度及措施
庆阳富泰建筑安装有限责任公司预防职业病管理制度一、目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企业的经济发展,实现公司所确定的职业健康安全目标,特制定本措施。
职业病:是指企业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职业病危害;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
二、适用范围:公司所属人员在接触建筑防水材料(如沥青类卷材、各种防水涂料)、防腐保温作业等有毒有害作业。
三、防治方针: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
为劳动者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劳动者获得职业卫生保护。
四、职业病危害种类:分为企业经营和施工现场,具体潜在职业危害:1、有机溶剂的危害:建筑施工过程中常接触到多种有机溶剂,如防水施工中常常接触到苯、甲苯、二甲苯、苯乙烯,喷漆作业常常接触到苯、苯系物外还可接触到醋酸乙酯、氨类、甲苯二氰酸等,这些有机溶剂的沸点低、极易挥发,在使用过程中挥发到空气中的浓度可以达到很高,极易发生急性中毒和中毒死亡事故。
长期在此环境中作业的职工会危害到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会有职业中毒性的病症及肿瘤性质的病变。
2、高温作业危害;长期的高温作业可引起人体水电解质紊乱,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可造成人体虚脱,昏迷甚至休克,易造成意外事故。
如在炎热的夏天用喷灯进行卷材热熔作业,工人周边温度很高会有中暑失水的病症。
五、防护措施:(一)作业场所防护措施:1、在确定的职业危害作业场所的醒目位置,设置职业病危害告知警示标志。
2、施工现场在进行施工,在地下室等封闭的作业场所进行防水作业时,采取强制性通风措施,配备行之有效的通风设备,进行通风,及时疏通防水作业时有毒气味的聚集和浓度,并派专人进行巡视。
3、对职员工作时间严格加以控制,不在其环境条件不利的情况下加班加点的施工,设专人进行巡视检查,并有针对性的急救措施。
职业病防治制度(3篇)
职业病防治制度职业病是由于长期接触、吸入或接触某些有毒或有害物质,或从事某些具有特定职业风险的工作过程中,使职工发生的疾病。
职业病不仅严重影响员工的生活质量和健康,还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
为了保护职工的健康权益,维护社会稳定,我国制定了一系列职业病防治制度。
本文将对我国职业病防治制度进行详细介绍。
一、基本原则1. 预防为主预防为主是职业病防治的基本原则。
预防措施主要包括控制职业病危害源、改善工作环境、加强职业卫生管理等。
2. 综合治理综合治理是指通过多种措施综合治理职业病。
包括企业自我管理、监察部门监督管理和社会监督等。
3. 分级分类分级分类是指根据职业病的危害程度和预防措施的可行性将职业病划分为不同等级和类别来管理。
4. 责任明确责任明确是指明确职业病防治的主体责任。
企业是职业病防治的主体,企业领导应当为职业病防治工作负领导责任。
5. 全员参与全员参与是指除企业领导责任外,员工也要积极参与职业病防治工作,履行自身的职业病防治义务。
二、制度框架我国职业病防治制度主要包括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管理机构和职业病防治工作机制等。
1. 法律法规我国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工伤保险条例》、《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
职业病防治法是我国职业病防治的基本法律,其中规定了企业职业病防治的基本要求和责任。
工伤保险条例中规定了职工因工作原因导致患职业病的,可以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主要是针对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储存、使用等方面进行了规定,以降低因危险化学品导致的职业病发生风险。
2. 标准规范职业病防治的标准规范主要包括企业职业病防治的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等。
企业职业病防治的技术规范是指针对各个行业的职业病危害,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和防护要求。
操作规程是指职业病防治的具体操作程序和方法,如职业病防治培训、职业病防治设备的检测和维护等。
3. 管理机构我国的职业病防治工作由多个部门共同承担,主要包括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等。
职业病防治制度范文(5篇)
职业病防治制度范文一、职业病防治的目的和原则1. 目的:职业病防治制度的目的是保护职工的身体健康,预防职业病的发生和发展。
2. 原则:职业病防治制度的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通过采取预防措施,控制职业病危害源,减少职业病危害对职工的伤害。
(2) 没有职业病危害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
采取必要的技术和管理措施,保证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符合职业健康标准,不对职工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
(3) 多义务主体参与,共同防治。
国家、企事业单位、职工和社会公众各尽其责,共同参与职业病防治工作。
(4) 法定责任和追责制度。
国家和企事业单位必须履行法定的职业病防治责任,对违反职业病防治规定的行为,要追究责任。
二、职业病防治的组织和管理1. 职业病防治组织:国家建立职业病防治组织,负责领导、协调和监督全国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地方各级政府建立相应的职业病防治机构,负责本地区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2. 职业病防治管理:各企事业单位建立相应的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明确职业病防治工作的责任和义务。
建立职业健康监测系统,定期对职工的职业健康状况进行监测和评估。
建立职业病事故报告制度,及时报告职业病事故和异常情况。
三、职业病防治的具体措施1. 职业病危害源的控制:通过技术手段和工程措施,控制职业病危害源的排放和扩散,减少职工接触职业病危害物质的机会。
2. 个人防护措施:为职工提供适当的个人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护目镜等,降低职工暴露在职业病危害物质中的风险。
3. 健康教育和培训:向职工进行职业病防治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和培训,提高职工的职业病防治意识和能力。
4. 职业卫生检查:按照规定进行工人的职业卫生体检,及时发现和诊断职业病,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疗和防控。
5. 职业病防治监督:加强对企事业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监督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有效实施。
以上是关于职业病防治制度的简要范文,具体的制度内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补充和完善。
职业病防治法方针是什么?
职业病防治法⽅针是什么?《职业病防治法》的总则部分对职业病防治的基本⽅针、基本制度作出了规定。
这些基本⽅针、基本制度主要有: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这是职业病防治⼯作中必须坚持的基本⽅针。
2、劳动者依法享有职业卫⽣保护的权利.3、实⾏⽤⼈单位职业病防治责任制。
4、依法参加⼯伤社会保险。
5、国家实⾏职业卫⽣监督制度。
⼀、防治法⽅针是什么?《职业病防治法》的总则部分对职业病防治的基本⽅针、基本制度作出了规定。
这些基本⽅针、基本制度主要有: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这是职业病防治⼯作中必须坚持的基本⽅针。
2、劳动者依法享有职业卫⽣保护的权利这是劳动者的基本权利,也是制定职业病防治法的前提,或者说是这部法律产⽣的基础和最充⾜的理由。
3、实⾏⽤⼈单位职业病防治责任制这是在⽴法过程中确⽴的职业病防治的⼀项基本的制度。
它的核⼼是⽤⼈单位对职业病防治负有法定的责任。
4、依法参加这是职业病防治中保护劳动者的⼀项基本措施。
⼯伤是指劳动者由于⼯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和职业病伤害的总称,将职业病列⼈⼯伤的直接理由就是劳动者是在⽤⼈单位中引致的疾病和蒙受的损害。
5、国家实⾏职业卫⽣监督制度《职业病防治法》明确了职业卫⽣监督制度是由国家实⾏的制度,对职业卫⽣实施的监督管理是国家管理职能的体现。
6、加强社会监督这是由于职业病危害在社会中许多地⽅都存在,在加强卫⽣⾏政部门监督管理的同时,还要依靠社会的⼒量,尤其是对分散存在于城乡各地的职业病危害的现象,更需要社会各界的监督,⿎励劳动者、知情者、主张社会公正的⼈进⾏检举和控告,对违法者施加压⼒,在社会⼒量的⽀持下加⼤查处⼒度,所以在《职业病防治法》第⼗三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有权对违反本法的⾏为进⾏检举和控告。
有关部门收到相关的检举和控告后,应当及时处理。
对防治职业病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给予奖励。
⼆、⽤⼈单位在职业病防治上怎么做?根据该法的规定,职业病防治⼯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针,实⾏分类管理、综合治理。
职业病防治法确立的主要制度与措施(三篇)
职业病防治法确立的主要制度与措施职业病防治法确立了一系列主要制度与措施,以保障劳动者的职业健康和防止职业病的发生。
以下是其中的一些主要制度与措施:1. 职业病危害监督管理制度:依法设立职业病危害监督管理机构,建立和完善职业病危害监测、评价、预警和控制体系,加强对职业病危害的监督管理。
2. 职业病防护措施:用人单位应采取必要的技术、管理和卫生防护措施,保障劳动者的职业健康,特别是在职业病危害高发行业和岗位,要加强职业病防护措施的落实。
3. 职业病危害监测和评价制度:建立职业病危害监测和评价体系,及时监测和评价劳动者的职业病危害状况,为制定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4. 职业病诊断和鉴定制度:规定用人单位应委托职业病鉴定机构对劳动者的职业病进行诊断和鉴定,确保职业病患者得到相应的医疗救治和赔偿。
5. 用人单位的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度:用人单位要制定职业病防治措施和应急预案,落实职业病防护措施和管理措施,为劳动者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
6. 劳动者的权益保护制度:鼓励劳动者依法参与职业病防治工作,保障劳动者的知情权、监督权和参与权,确保劳动者的权益得到保护。
7. 职业病治疗与康复制度:相关部门要制定职业病治疗和康复技术标准,推动职业病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帮助患者恢复职业能力。
这些制度与措施的出台和落实,为预防和控制职业病提供了法律依据和保障,保障了劳动者的职业健康权益。
职业病防治法确立的主要制度与措施(二)职业病防治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一部专门针对职业病防治的法律。
职业病防治法自实施以来,为保障职工的职业健康权益,预防和治理职业病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
下面将详细介绍职业病防治法确立的主要制度与措施。
一、职业病预防制度1. 职业病评价制度:职业病防治法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必须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
评价结果需要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以及用人单位的实际情况确定相应的防护措施和监测控制措施。
职业病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
我国的职业病防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建立用人单位负责、行政机关监管、行业自律、职工参与和社会监督的机制,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
我国的职业病防治方针是什么?职业病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
什么是职业病?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劳动者如何判断自已患的是不是职业病?可通过以下四个条件进行判断:1、必须有劳动关系,患病者应是企业、事业单位或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2、必须是在从事职业活动的过程中产生的;3、必须是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引起的;4、必须是国家公布的职业病分类和目录所列的职业病。
职业病有多少种类?《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国卫疾控发〔2013〕48号)中共列出了10类132种职业病,具体分类如下:1、职业性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尘肺13种,其他呼吸系统疾病6种;2、职业性皮肤病,9种;3、职业性眼病,3种;4、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4种;5、职业性化学中毒,60种;6、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7种;7、职业性放射性,11种;8、职业性传染病,5种;9、职业性肿瘤,11种;10、其他职业病,3种。
如何进行职业病诊断?劳动者可以到用人单位所在地、本人户籍所在地或者经常居住地的职业病诊断机构申请职业病诊断,申请职业病诊断需携带以下材料:1、劳动者职业史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包括在岗时间、工种、岗位、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名称等);2、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结果;3、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4、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还需要个人剂量监测档案等资料;5、与诊断有关的其他资料。
什么是职业病鉴定?职业病鉴定是指当事人对职业病诊断机构作出的职业病诊断结论有异议的,向职业病诊断机构所在地设区的市级或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申请职业病再诊断的过程。
职业病鉴定实行两级鉴定制,设区的市级职业病诊断鉴定委员会负责职业病诊断争议的首次鉴定,省级职业病鉴定结论为最终鉴定。
职业病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
《职业病防治法》第三条规定,职业病防治应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实行分类管理,综合管理的原则。
“预防为主,预防与治疗相结合”的原则是基于这样的事实,即职业病可以预防但难以治愈。
因此,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必须从疾病的源头开始,并进行早期预防。
“预防为主”是做好职业病防治的基础和前提。
有必要“预防疾病的逐步发展”和“预防病发芽”。
职业病的预防和控制应从传统的问题处理方式转变为预防和管理方式。
工作的重点应该放在预防上,而不是被动地处理职业病的后果。
工业病的危害已经消除。
这就要求政府有关部门,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共同努力,严格执行《职业病防治法》规定的职业病预防措施,以预防职业病的发生。
综合管理是以职业病防治为系统工程,包括:卫生行政部门为国家统一监督管理的主管部门,并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的要求进行。
疾病”,要尽快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纳入国民经济计划,找出职业病危害基础,明确中长期目标,制定有效的预防和控制
措施。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划分监督管理。
工会组织从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进行监督检查。
各部门应加强沟通,协调与合作,形成统一而有力的监督链,实现全方位的综合治理,以达到最佳治理效果。
职业病防治管理规定(5篇)
职业病防治管理规定1目的为保护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防止发生职业病伤害,保证集团及下属各企业安全稳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特制定本规定。
2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各船舶及海工修造企业。
3定义与术语3.1职业病:是指作业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有毒、有害物质等职业危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3.2职业病危害:是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
3.3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
4职业病防治方针与原则4.1职业病防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
4.2职业病防治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
5管理职责5.1集团下属各企业,应做好有毒有害作业的控制防护措施,加强职业病预防。
5.2集团下属各企业,应指定部门归口管理职业防治的有关工作,包括职业病预防、作业现场职业健康监测、组织职业健康体检和建立员工职业健康档案。
5.3集团下属各企业的工会组织,对职业病防治工作提出建议,并负责对作业人员劳动防护用品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职业病防治管理规定(2)是指针对各行各业中因工作环境、工作条件等因素引发的职业病问题而制定的管理规定。
该规定旨在保护职工的身体健康,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并对职业病防治工作进行监督和管理。
职业病防治管理规定包括以下内容:1. 职业病的分类与诊断标准:规定了职业病的分类和诊断标准,以便准确识别和判断职业病的类型和程度。
2. 职业病防治的责任和义务:明确了用人单位和职工的职业病防治责任和义务,包括用人单位应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和条件,职工应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等。
3. 职业病的监测和报告:要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建立职业病监测系统,及时收集、统计和报告职业病发病情况,为职业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4. 职业病的防护和控制措施:规定了用人单位应采取的职业病防护和控制措施,包括改善工作环境、配备个人防护用品等。
职业病的防治方针
职业病的防治方针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的扩大,职业病已经成为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职业病是由于长期从事某种职业而导致的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对个人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都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因此,预防和治疗职业病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介绍职业病的防治方针,以期对职业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一些参考。
一、职业病的概述职业病是由于工作环境中存在的物理、化学、生物等有害因素长期作用于人体而引起的疾病。
职业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严重影响着工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根据职业病的不同类型,其症状和影响也不同。
例如,长期从事铅中毒的工作会导致神经系统、血液系统、肾脏等器官的损害;而长期从事噪音污染的工作则会导致听力下降、心理压力等问题。
二、职业病的防治方针1. 加强职业病预防宣传职业病的预防宣传是预防职业病的重要手段。
企业应加强职业病预防宣传,让员工了解职业病的危害和预防措施,提高员工的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 加强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企业应加强职业危害因素的监测,及时发现、评价和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存在和程度,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和暴露时间,保护员工的健康。
3. 加强职业病防护设施建设企业应加强职业病防护设施的建设,如通风设备、防护用品、个人防护装备等,确保员工的劳动环境符合职业卫生标准,降低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暴露程度。
4. 加强职业病监测和诊断企业应加强职业病监测和诊断,及时发现和诊断职业病病例,对职业病病例进行报告、登记和处理,保护员工的合法权益,防止职业病的扩散和传播。
5. 加强职业病治疗和康复企业应加强职业病治疗和康复,为职业病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和康复服务,帮助职业病患者尽快康复,恢复工作能力,保障其合法权益。
三、职业病防治的实际案例1. 防治铅中毒某工厂生产铅制品,工人长期暴露在铅的环境中,导致多人出现铅中毒的症状。
为了防治铅中毒,企业采取了以下措施:(1)加强铅中毒的宣传教育,让员工了解铅中毒的危害和预防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状、方针、原则、措施
一、我国职业卫生现状分析
我国职业病发病形势依然严峻。主要表现为:
第一,我国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广泛。从传统 工业,到新兴产业以及第三产业,都存在一定的职 业病危害,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群数以亿计,法 定职业病名单达115种。接触职业危害人数、职业 病患者累计数量、死亡数量及新发病人数量,都居 世界首位。 第二,我国的职业危害主要以粉尘为主,职业 病人以尘肺病为主,占全部职业病的71 %,中毒占 20%,两者占全部职业病的90%。尘肺病又以煤工 尘肺、矽肺最为严重,尘肺病患者中有半数以上为 煤工尘肺。
二、职业病防治的方针原则
《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职业病坚持“预防为主、防 治结合”的方针,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原 则。 分类管理 指对法定职业病实行目录管理,对建设 项目实行分类管理,对特殊职业病危害的管理
综合治理 采取一切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措施防治职
业病,建立全面的职业病社会管理体系,用人单位在 职业病防治工作应发挥主体作用
防治职业病的关键在于三级预防
第一级预防:使劳动者尽可能不接触职业病危 害因素(如改变生产工艺,使劳动者接触水平低于
容许接触量或接触水平)
第二级预防:早期发现病损,采取补救措施
第三级预防:对已患职业病者,做出及时诊断, 及时处理
吉损失严重。根据有 关部门的粗略估算,每年我国因职业病、工伤事故 产生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亿元,间接经济损失 2000 亿元。
第四,职业性疾患是影响劳动者健康、造成劳 动者过早失去劳动能力的主要因素,所波及的后果 往往导致恶劣的社会影响。
第五, 对职业卫生机构和队伍现状调查表明, 我国已经初步形成职业卫生监督与技术服务网络, 但依然存在队伍数量少,质量不高;文化素质偏低, 现场技术服务人员比例较低以及后备力量不足等问 题。
用人单位应当采取的职业病防治管 理措施
1.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组织,配备 专职或者兼职的职业卫生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 病防治工作 2.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 3.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4.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 5.建立、健全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测 制度 6.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