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症中医药治疗进展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失眠症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摘要】回顾近10年来中医药治疗治疗失眠症的文献,认为失眠症的中医病因病机主要为:情志所伤;饮食不节;病后及年迈;禀赋不足,心虚胆怯四个方面,治疗上以辨证论治为主,专方专药、针刺和耳穴疗法亦显现一定的优势。中医治疗失眠症方法较多、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少,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在今后的研究中应予以重视。
【关键词】失眠症;中医药;研究;综述
失眠症,是以入睡和(或)睡眠持续困难所致的睡眠质量或数量不能满足正常生理需求从而影响白天社会功能的一类疾病[1]。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以及不能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和精力,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醒后不能再入睡;重则彻夜不眠,常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生活、学习和健康。中医药通过调整人体脏腑气血阴阳的平衡,常能明显改善睡眠状况,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现将近十年来中医药治疗失眠症的概况总结如下:1病因病机
失眠症属祖国医学“不寐”范畴,《黄帝内经》又称“不得卧”、“目不暝”。失眠症的病机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创立的“阴阳消长论”、“营卫循行论”,认为如因邪客或脏虚致营卫之气不循常度,阳盛不得入于阴或阴虚不能纳阳,则阴阳失交而为不寐。后世医家又在脏腑藏神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提出了“心主神明理论”和“脑主神明理论”。
纵观历代医家对失眠症的病因病机认识不离以下四个方面:①情志所伤;②饮食不节;③病后及年迈;④禀赋不足,心虚胆怯等。病位主要与心、肝、胆、脾、胃、肾关系密切。在此基础上,刘福友[2]认为失眠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动态演变过程,失眠多由情志不舒,肝失疏泄,气机郁结,魂不入肝,阳不入阴所导致;而气结不舒,郁久化热,火扰心神,心神不宁是发生或加重失眠的重要因素;气滞日久,血运不畅,瘀血阻滞;气血不能上奉养心而心神失养,致睡眠愈发加重。王翘楚[3]认为当前失眠症的诱发因素以精神因素为主,故提出虽五脏功能失调皆能导致不寐但临床辨治应以肝为主。王晓惠[4]等认为本病多因忧思劳倦,和心、脾、肾三脏关系密切,总属阴阳失调,阳不入阴。黎凯[5]认为肝郁脾虚为失眠病机之关键,与心、肝、脾三脏关系密切。施金凤[6]认为失眠有虚实之分,虚证多因阴血不足,血不养心所致;实证则由食滞痰阻、肝火上扰、心神不安而发。张云程[7]等指出湿热之邪也可导致失眠,并运用甘露消毒丹治疗湿热引起的失眠取得较好的疗效。陈己明[8]等则认为气滞血瘀也是导致本病的病机之一。刘彦廷等[9]经过长期的临床观察和总结,认为失眠主要为痰热内扰所致,多侵犯少阳和阳明两经,为多火多痰之疾。另外,招萼华[10]认为肾阳虚衰,虚阳浮越,阳不入阴也是导致本病的病机之一,临床上不要忽略此种证型的存在。
2辨证施治
黎凯教授[5]将失眠分为4型:心肝火旺型,治以清肝泻火,宁
心安神。肝阳上亢型,治以平肝潜阳,重镇安神。脾阳不足型,治以补脾益气,养心安神。阴虚火旺型,治以育阴潜阳,交通心肾。施金凤[6]将失眠也分为4型:心脾两虚型,治宜补益心脾,镇静安神。心肾不交型,治宜交通心肾,宁心安神。痰热内扰型,治宜化痰清热,和中安神。肝火扰心型,治宜清泻肝火,宁心安神。王翘楚以“八证、三型”分治临床多变的失眠症。八证即肝木偏旺、肝阳上亢、肝郁瘀阻、肝胃不和、肝气横逆、肝郁化火、肝肾两亏、胆气虚怯。并认为肝木偏旺为失眠症的发病基础,而肝郁瘀阻是其病理转归。三型即虚型、实型、虚实夹杂型,并指出临床上以肝郁瘀阻最多见。邱德群将失眠分为两种类型:痰热扰心型,多见于青壮年,治以清热化痰,兼及疏肝健脾;阴虚火旺型,治以滋阴降火、养心安神。邹毅渠将失眠分为4型:心脾两虚型,治以补益心脾,益气养血,安神定志;心肾不交型,治以滋肾降火,交通心肾;心虚胆怯型,治以益气养血,安神镇惊;痰热内扰型,治以清热化痰,养心安神。郭赛珊治疗失眠主要采用调脏腑和祛病邪两法:调脏腑以肾肝脾为主,辅以滋补肾阳、疏肝健脾、三脏兼顾、辨证论治失眠;祛病邪以湿热瘀血为先机,善用清热祛湿和活血化瘀两法。许凤华治疗失眠采取分调阴阳的方法,分方、分时调阴阳,因时治宜,结合人体睡眠一觉醒的周期规律,对失眠的治疗采取分时而治的原则,疗效颇佳。
3基本方加减
近年来,一些学者以基本方随证加减治疗失眠取得较好疗效。
如黎凯教授[5]以安神益眠汤治疗失眠,安神益眠汤基本方:柴胡15g,郁金15g,党参25g,白术20g,山药20g,柏子仁25g,酸枣仁30g,山茱萸 15g,远志20g,茯神20g,百合25g,生龙牡各40g,珍珠母40g,琥珀粉 15g(另),桃仁 log。姚景明等以赭石龙牡汤治疗失眠,基本方:生赭石30g,生龙牡各30g,白芍12g,菊花10g,炒枣仁15g,当归10g,远志10g,山茱萸 10g,茯神10g,朱砂0.5g,(冲服)水煎服。兼见心血不足者加阿胶,柏子仁;兼见心脾两虚者加人参,黄芪,自术;肾阴不足明显者加女贞子,龟版胶。谈平以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味治疗失眠60例,基本方:桂枝6 g、炙甘草12 g、牡蛎 30 g、龙骨30 g、酸枣仁15 g、夜交藤15 g,有效率为90%。姚杰以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味治疗虚证不寐7 2 例,基本方:桂枝、白芍、龙骨、牡蛎、生姜、大枣、生甘草、当归、炒酸枣仁、夜交藤、琥珀、远志。心脾两虚者加生黄芪、白芍、茯苓、山药、薏苡仁等;阴虚火旺者加生地黄、龟板、知母、磁石等;心肾不交者加柏子仁、生地黄、玄参、五味子等;心胆气虚者加石菖蒲、茯神、党参等。有效率为90%。
4专方专药
贾庆华以自拟潜阳安神汤治疗失眠症85例,基本方:炒枣仁
15g,夜交藤30g,远志12g,柏子仁15g,丹参25g,茯苓 15g,生地 15g,元参15g,川莲10g,五味子5g,麦冬 log,生龙骨30g,生牡蛎3og,生赭石 12g。有效率为90.95%。施金凤[6]自拟安神汤加减治疗失眠96例,方用:黄芪25g,酸枣仁20g,当归15g,
云茯苓12g,枸杞20g山萸肉12g,五味子12g,柏子仁15g,甘草6g。有效率为88.5%。曹宏梅等以自拟枕清眠安汤治疗失眠症55例,基本方:沙参20g,栀子10g,石菖蒲 10g,远志 15g,细辛5g,白芍25g,当归 15g,柴胡10g,白术 15g,甘草10g,生龙骨、牡蛎各 30g,珍珠母 30g,炒酸枣仁30g,五昧子10g,三七粉3g,琥珀粉3g。有效率为93.3%。
5针刺和耳穴疗法
5.1针刺治疗
刘晓娟以健脑安神针刺法为主治疗失眠症78例,主穴取神庭、百会、四神聪,配穴取安眠、神门、三阴交、照海,均采用平补平泻手法,针感以酸麻胀为度,每次留针30min,留针期间行针1次。总有效率为89.7%。史玲等以天麻素穴位注射治疗失眠症4o例,取穴:足三里、三阴交。每日1次,左右交替取穴。总有效率为95%。任斌用电针治疗失眠76例,第1组:神门、内关、三阴交、太溪。第2组:阴郄、大棱、阳陵泉、足三里为主穴, 2组穴位交替使用,总有效率为94.7%。傅晓蓉用针刺相应的脏腑经络之原穴、背俞穴治疗不寐症3 2 例。取内关、神门、三阴交,安眠穴为基础方。心肾不交者,加心俞、肾俞、太溪;胃不和则不眠者加胃俞、脾俞、足三里;肝火上扰者加肝俞、太冲;心虚胆怯者,加心俞、胆俞、大陵、丘墟。除肝火上扰用泻法外,其余多用平补平泻法及补法,痊愈1 8 例,好转12 例。李晓艳用头针治疗失眠35例取穴:神庭、四神聪、头临泣。总有效率为9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