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春节习俗的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看待春节习俗的变化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从春节民俗中就可以深刻体会到这一点。
春节就是整个文化脉络中最典型的一支。
每一种习俗都有它背后的故事和寓意,上至远古,在这历史的演进中不断融入新的因素淘汰掉不符合时代的因素。
无疑这一系列习俗都表现了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景。
虽然老人们都在感慨如今过年已经没有他们小时候那样热闹,年味淡了,但这丝毫没有动摇它在我们心中的地位。
但是您关注到春节习俗的变化了吗?
首先从庆祝形式上来说就有很大变化,形式更为多元。
也许我们不再像过去那样严格按照程序做一些像是送灶神,祭拜祖先等等之类的活动,而是更多地关注人本身的心理或者气氛。
简单来说就是人们更关注家庭团聚的和睦气氛,而少了很多传说神话色彩,多了“人文主义”色彩,人们也更多地关注怎样更加舒心地过。
所以选择春节期间外出旅游已经很常见了。
年夜饭也不再单调,更多的人选择出去吃。
以往在除夕这个重要时刻人们都守岁,还有一系列语言禁忌,生怕说不吉利的话大人通常不叫小孩在初一早上说话。
现在我们可以也感受到守岁的人已明显减少,甚至有些人觉得过年没意思只好打牌上网。
再者从人们对春节的情感也有所改变。
从方方面面都可以看出过年的变化,也有很多人都在抱怨年轻人崇洋媚外喜欢过洋节而对传统节日淡化,的确在变化中出现很多寓意变味的状况,比如今年一些地区给小孩压岁钱的起步价已涨到500元,很多人过一年单是压岁钱就要花费一万元以上,这给很多成年人带来无尽压力,在我国香港台湾地区给小孩压岁钱都是象征性的用红包包个十元二十元,通过一个小小的红包传达对小孩新年的祝愿,而似乎我们身边压岁钱成了一种变味的被大人用来达到某种目的工具,原本饱含美好寓意的压岁钱也沾上了名利等世俗尘埃,的确让我们感到悲哀。
出现这些不好的现象有其必然的社会因素,毕竟经济发展快是人们的钱包鼓起来时这一现象的诱因。
但是我们应该相信经过一段时间它会回到其原始轨道上来,因为这是大家都期盼的。
当然不能把所有的变化都理解成糟粕,变化终归由其社会历史发展所左右,这就是历史演进,这也是中华文化历经千年而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写照,不好的总会被历史的车轮所碾碎,总结春节习俗发生变化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第一,中国改革开放的三十年,人们不仅鼓了腰包,同时也解放了思想,文化的发展更提高了人们的口味。
人们也是社会的主体,思想解放的人们也逐渐打破一些旧俗,为春节活动的多元化创造了条件。
第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一些人对吃喝也不再像以前那样在意,所以人们制作年夜饭的途径方式也有所改变。
同时人们的享受资料所占比例增加。
对于春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也是人们对高文化水平的追求。
旅游爬山等中所蕴涵的精神享受也逐渐为人们所追捧。
再者,经济上的发展,政治上的稳定,文化上的繁荣,都对春节活动的多元化提供了条件,奠定了基础,如果没有百姓的安居乐业过年的丰富多彩活动又从何谈起,过年方式多元化正是国家稳定发展的表现。
我们不需要刻意的去阻止它的变化。
就像如今年味淡了,也是因为人们物质生活发达,过去只有过年才能享受到的平时就可以满足,人们已经摆脱了那个食不果腹的年代,其价值追求也在与时俱进,过去的几千年的梦想已成事实,而且来的那样快,让人一时无法接受,父辈们即享受着现代的物质生活,又渴望那个物质匮乏年代给人的满足感,但是他们忽视了这两面本来就是矛盾的不可兼得。
所以他们情感上有些过意不去。
但是又有谁希望整日生活在贫苦中呢?这么说来从春节习俗的变化中倒真的看出了社会的巨变。
是啊,现在的春节无处不体现着时代的内涵,贴的对联是讲家庭和谐的,穿的漂亮新衣是工业发展于艺术的产物,出门旅游坐的是汽车等等。
有些人从保护传统文化角度出发希望国家出台措施保护春节民俗等,他们表现出了过度的担忧但我认为大可不必。
春节的主题是团圆与和谐,这个主题永远不会过时这是历经千年不变的,所以我们只要一直围绕这个主题过节就不会忘记和丢弃什么:二是不断用新的方式
来丰富我们的主题,并使之流传下去,这样才会使得春节更有生命力。
就像我们的国宝大熊猫,它们濒临灭绝我们人虽然可以人工饲养帮他繁殖,但这终归不是长久之计,这样最终不利于种族延续,所以我们还要在条件成熟后放养,使其具备野外生存能力,只有这样历经生存考验,它们的种族才能延续,它们才会更有生命力。
春节作为我国民众心目中最重要的传统佳节,随着改革开放使得社会生活生的翻天覆地变化而与时俱进,这正是我们中华文化包容性的见证。
只希望我们每个人能理性看待变化,接受变化,理解挖掘节日民俗的真正内涵和寓意,才能知道该怎么过节,而不仅仅是把目光停留在形式上。
或者是更多关注本意之外的东西,这样便失去了原有的意义。
只有紧紧围绕和谐与团圆的主题,用更加宽容的态度对待变化,用更加平静的心态接受变化,我们才能过好每一个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