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春节民俗变迁状况的调查
民俗调查报告(共6篇)
民俗调查报告(共6篇)第1篇:民俗调查报告2021年寒假大学生社会实践成果春节民俗变化情况调查的报告111学院电子系09级电气信息专业,姓名 11111学号 0905071025 111学院电子系09级电气信息专业,姓名 11111学号 0905071025 111学院电子系09级电气信息专业,姓名 11111学号 0905071025 摘要:春节实在是一个与众不同的节日。
民俗是历史积淀的时尚,时尚是与时俱进的民俗。
春节对于中国人来说,如同圣诞节对于欧美人,是一年中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
然而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带来了春节民俗的改变,,中国民俗节日中最重要的春节,节味也越来越淡了。
关键词:习俗种类现在的变化变化原因我的希望正文:春节是中国人民一年一度的大型节日,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在我们中国人心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民俗是历史积淀的时尚,时尚是与时俱进的民俗。
春节对于中国人来说,如同圣诞节对于欧美人,是一年中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
在老辈人眼里,过年是贴对联、祭祖、吃团、年饭,在小辈人记忆中是发压岁钱、放鞭炮、穿新衣。
这是固定的程序,缺了这些,就不成其为春节了。
春节有的习俗呢有很多1.祭祀灶神:灶神,又称”灶神”,俗称”灶王爷”。
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返回大宫,向玉皇大帝汇报情况。
除夕时分再返回人间。
人们担心向玉皇大帝进谗言,所以再他去天宫的时候为他进行祭祀活动,希望他”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
2.其他活动:写春联,准备肉食,准备面食以及理发、沐浴,打扫卫生扭秧歌,踩高跷,敲锣鼓、舞狮子。
3.春联:(1)春联的来源:古代称”桃符”。
据说,东汉王充《论衡o定鬼篇》中神荼、郁垒二神住在大桃树上,处理鬼魂。
他们把为非作歹的恶鬼都喂老虎吃。
因此,人们认为鬼害怕神荼、郁垒,也害怕桃树。
于是每到过年的时候人们总在门口悬挂桃符或桃木人来趋鬼避邪保佑平安。
(2)最早的春联:公元965年,后蜀皇帝孟昶在皇宫内门的桃符上写了:新春纳余庆,佳节号长春。
家乡春节习俗调查报告(5篇)
家乡春节习俗调查报告(5篇)家乡春节习俗调查报告(5篇)家乡春节习俗调查报告1实践目的:为响应我院对此次寒假社会实践活动的具体要求,改变学习方式,拓展学习资源,拓宽发展空间;激发学习兴趣,增进生存体验;形成服务意识,强化社会责任。
我于__年1月26日至__年2月17日期间开展了体验民俗文化,感受节日氛围的社会实践活动,结合新春佳节来临的契机,依靠自己所学知识及走访长者顺利地完成了此次寒假社会实践作业。
实践内容:在开展活动之前,调查传统节日新春佳节来临之际我们市区乡村的饮食文化习俗、乡村的文娱及传统活动。
在调查新春佳节来临之际大文化习俗时,采取先农村后城市的方法进行调查,在此期间我发现我们的过年讲究热闹、喜庆,年俗也特别多。
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
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
菜必须要有鱼(年年有余),有鸡(大吉大利),其他的随自己喜欢的定。
在这“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的晚上,家人团圆,欢聚一堂。
主食是饺子,饺子的说道很多,最好是猪肉芹菜的,要选两个饺子一个放硬币,一个放糖,看谁能吃到,谁吃到了就祝福来年一年财源广进,幸福甜蜜。
其实这个祝福很好,谁吃到了都是一家人的服气。
饺子煮好了要从锅心涝第一下几个丢外面去,据说是为了敬给过路鬼魂。
全家人围坐在一起,茶点瓜果放满一桌。
过年摆供,苹果一大盘是少不了的,这叫作“平平安安”。
过年还会备很多糖果、干果、瓜子和“杂拌儿”。
所谓“杂拌儿”,就是现在的`什锦果脯。
这些小食品是人们围炉闲坐、守岁辞岁时的美食。
年夜饭做好还没吃之前要放烟花鞭炮,这是孩子门最喜欢的节目了。
其实烟花春节一般要放两次的除夕和元宵夜,鞭炮就多了,除夕晚饭和年夜饭前,初一早中晚饭前都要放,还有逢五的日子。
由于价值取向不一样,喜好不一样,遇到具体事物时,各人会有各人的选择和判断。
对于传统习俗,我们不妨采取包容的态度,允许大家保留各自的观点和做法。
春节风俗习惯调研报告(五篇)
春节风俗习惯调研报告(五篇)春节风俗调查报告1调查时间:20__年2月16日调查地点:__调查人:__调查问题:春节习俗中的贴春联,吃年夜饭、拜年、压岁钱。
被调查者:家长、老前辈、有关资料调查结果:1、贴对联春联是从两千年前战国时期的“桃梗”演变而来的。
《淮南子》上说,桃符(即桃梗)是桃木刻的。
上面刻着灭降福的咒语,一年一换。
五代后蜀皇帝孟昶在过春节时心血来潮,令人将桃树削片,他提笔在上面题写了联句:“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
”这就是中国最早的春联了。
以后,春联得以推广,沿袭至今。
过年时,各家各户都要贴春联。
2、吃年夜饭在大年三十的晚上,家家户户都汇聚在一起热热闹闹地吃年夜饭。
这是新年的第一次正餐,既可以在自己家吃,也可以在长辈家吃。
对于年夜饭的菜式和菜数都是很讲究的,在我们当地,年夜饭至少要炒六个菜,然后再煮上一大盆大锅饭,焖一盆大米,在午夜12点还要吃饺子,第二天就不用再吃太多饭了,都忙着到处去拜年。
3、拜年及收压岁钱正月初一拜年是我们小孩子最喜欢的日子,因为我们可以受到许多压岁钱。
相传,在古时候,有一个专门在大年三十晚上吃小孩的妖怪,有一对夫妇用红纸包了几个铜钱放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妖怪来了以后,这个小孩身上冒出红光,妖怪吓得赶紧跑了,其他人也学者给自己的孩子压岁钱,妖怪果然不敢来了。
所以,现在长辈们会给自己的孩子压岁钱,以祈求孩子们来年平平安安。
4、调查体会:春节是我国的传统日,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我们应该多了解一下传统节日文化,感受一下传统文化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春节风俗习惯调研报告【篇1】春节春雨春花艳,新年新岁新日红。
值此新春佳节之际,广东省华南师范大学南海校区知行学社的部分成员利用寒假的闲暇之余就“春节文化”这个课题在广东省__市展开热火朝天的调查活动,经过一系列的访谈、观察和问卷的形式对梅州地区的春节文化进行认知、了解,最后对调查春节传统习俗、春节期间的活动、以及春节期间的开销三个方面的总结如下:一、随着观代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这一连串的急剧化,使得些十分重要的春节民俗面着无形的危机。
春节风俗调查报告(通用11篇)
春节风俗调查报告(通用11篇)春节风俗调查报告1【调查人员】:xxx【调查时间】:20xx年1月30日――2月15日【调查地点】:xxx凤翔镇【调查方式】:实地调查寻访老人查阅资料【调查目的】:为响应学校对寒假实践活动的具体要求,改变学习方式,拓展学习资源,拓宽学习空间,激发学习体验,我们对家乡春节文化民俗民风展开了调查,通过此次调研,我们对xxx农村春节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并形成文字展现出来,以此来激发人们对年俗的关注,同时也为文化流失敲响警钟。
【调查内容】xxx农村新年习俗和禁忌【前言】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
这是中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
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千百年来在每一个华夏子孙心中都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中国地域广袤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民俗,南北方的年俗文化更是存在巨大差异。
例如09年我在海南省三亚市过得新年,大年初一不吃饺子吃年糕,意为“一年更比一年好”。
而哥哥所在的重庆地区,新年第一餐吃汤圆,寓意着生活甜甜蜜蜜。
远在新疆的姑姑家,新年第一餐吃以大米、羊肉、葡萄干做成的香喷喷的普罗,还吃用面粉、羊肉等做成的包子和用带骨羊肉做成的手抓羊肉。
我从小生活在xxx,记忆中每逢除夕、大年初一都吃饺子。
除夕吃饺子,取“更年交子”(来年交好运)之意,大年初一吃饺子则是为了一年交好运。
饺子形似元宝,所以寓有进宝之意。
饺子中有的馅里放糖,用意是吃了新年日子甜美;有的馅里放花生(称长生果),用意是吃了人可长寿;有的在一个饺子馅中放一枚钱,用意是谁吃到了就“财运亨通”。
中国的文化博大精神,正因为各地区不同的风俗文化才勾勒出了一幅多姿多彩的民俗画卷。
下面就是我们调查的xxx地区年俗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概况。
在xxx地区正月期间的饮食有着丰富的含义,腊月初八,我们称为“腊八”,在这一天早上,我们要吃腊八粥,教育后人不忘勤俭。
小年,就是腊月二十三,称为“辞灶”这一天要吃水饺,大扫除,祭拜灶王爷,来保佑新的一年里丰衣足食。
2024年春节习俗调查报告范本集合
2024年春节习俗调查报告范本集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述职报告、辞职报告、调研报告、工作报告、自查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总结、思想汇报、心得体会、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job reports, resignation reports, research reports, work reports, self-examination reports, investigation reports, work summaries, ideological reports, reflection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2024年春节习俗调查报告范本集合2024年春节习俗调查报告范本集合八篇我们所阅读的此篇文章关于的共八篇,主要内容:也是这是,春联春节,年饭习俗,都是除夕。
春节现状研究报告
春节现状研究报告一、引言春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它承载着浓厚的文化内涵和人们对新年的期待。
然而,随着社会的变迁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春节的呈现方式和庆祝活动也在发生着变化。
本报告旨在对春节的现状进行研究,以更好地了解人们对于春节的态度和庆祝方式的变化。
二、春节的传统习俗1.除夕晚宴:中国人民会在除夕夜整家人团聚,享用一顿丰盛的晚宴,以表达对新年的祝福。
2.放鞭炮:传统习俗中,鞭炮具有驱除邪气、迎接新年的重要意义。
3.贴春联:人们在门口或室内贴春联,寓意美好祝愿与希望。
4.拜年:人们会互相拜年,祝福彼此新年快乐,传递喜庆的气氛。
三、春节现状的变化1.消费升级: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春节期间的消费水平逐渐提高,不再只注重物质方面的需求,更关注文化体验和旅游休闲等方面。
2.亲情关怀:尽管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但春节期间人们更加注重家人团聚与情感的交流。
3.文化创新:春节期间,各地纷纷举办创新的文化活动,如灯会、花市、舞龙舞狮等,使得传统节日焕发出新的活力。
4.网络祝福: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们在春节期间通过社交媒体和短信等方式发送祝福,成为新时代的表达方式。
四、春节现状的影响1.经济推动:春节消费的不断升级对于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带动了旅游、餐饮、购物等相关行业的繁荣。
2.文化传承:尽管庆祝方式有所变化,但春节依然承载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使得年轻一代能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3.社会联系:亲情关怀的重要性凸显了社会的凝聚力,增加了人们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五、结论通过对春节现状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春节庆祝方式的变化与社会的发展密不可分。
传统习俗的延续与新文化的创新相结合,为人们带来了更加多元化和丰富多彩的春节体验。
而春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仍然在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推动着经济和文化的繁荣发展。
我们应当珍惜春节这个传统节日,保持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并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创造新的方式来庆祝和传达春节的美好祝福。
春节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现状分析
春节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现状分析春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几千年来一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们的情感寄托。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春节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一些现状问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春节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可能的解决之道。
一、春节传统习俗的流失随着现代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改变,一些春节传统习俗逐渐失去了吸引力,甚至面临濒临消失的危机。
比如,贴春联、放鞭炮、舞龙舞狮等活动在城市中的传统程度已经明显下降,受到了现代生活节奏和安全环保等因素的影响。
二、电子化娱乐活动的兴起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互联网的普及,电子化娱乐活动成为了春节期间人们重要的消遣方式。
相比于传统的庙会和民俗表演,人们更倾向于在家中通过电视、电脑和手机等设备观看综艺节目、电影或玩游戏。
这种转变导致了传统春节文化的流失。
三、商业化对春节文化的冲击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春节商业化越来越严重地挤压了传统文化的空间。
商家借春节的契机推出大量促销活动,甚至出现了以盈利为目的而篡改传统文化内涵的现象。
相关的广告、商业宣传等都在某种程度上扭曲了春节的原本意义,降低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传承的意愿。
四、春节文化创新的尝试虽然春节文化传承面临着一些困境,但也有一些积极的尝试和创新。
例如,在传统的音乐、舞蹈和戏曲艺术中融入现代元素,推出了富有创造力和时尚感的演出形式。
同时,一些社区和文化组织也积极组织春节传统活动,通过举办庙会、文化展览等形式来加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宣传。
五、加强教育与宣传要解决春节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现状问题,教育与宣传起着关键的作用。
学校和社会组织应该加强对春节传统文化的宣传教育,让年轻一代了解和尊重传统,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
政府也可以加大对春节文化活动的扶持力度,鼓励相关机构和个人开展文化创意设计、研究和保护,为春节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
六、社会参与与共享责任春节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和共享责任。
家乡的春节风俗调查报告6篇
家乡的春节风俗调查报告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事迹材料、心得体会、调查报告、讲话致辞、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historical materials, insights, investigation reports, speeches, documentary evidence,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other sample essays, and more.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家乡的春节风俗调查报告6篇调查报告在决策制定、政策制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调查报告常见于学术研究、市场调查、科学实验等领域,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家乡的春节风俗调查报告6篇,供大家参考。
传统春节民风民俗调研报告
传统春节民风民俗调研报告五篇传统春节民风民俗调研报告篇1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俗称过年。
而春节的习俗世世代代的流传下来,现在,许多国家也有了过春节的习俗。
在世界上,据统计,除了中国外还有,中国、韩国、朝鲜、日本、越南、泰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家把春节定为法定节日。
他们也有过春节的习俗。
比如:新加坡:成千上万人购年糕。
春节是新加坡一年当中最盛大的节日。
在年市上,各种年货琳琅满目,一应俱全。
过去中国过春节的传统习俗,如祭灶、迎神和吃年饭等,在新加坡的华人中几乎都保留了下来。
至今,新加坡华人们还认为,年糕象征着“年年高升”,桔子象征“大吉大利”,因而是家家户户过春节的必备品。
新加坡还从中国的广东和香港等地进口年糕、潮柑和盆栽金桔应市。
春节期间,每天都有成千上万人来到年市选购年糕等年货。
而在春节的起源地―中国,春节的习俗也是很多的。
从农历十二月廿三起,辛勤劳作了一年的人们为过好春节就开始忙碌起来了。
农历十二月十三或二十四日夜,统称为“廿四夜“。
相传这一天为灶君上天之日,民间普遍有送灶君上天的习俗。
百姓在这一夜用“卷银包“(用青菜和慈菇、豆腐等烧熟后作馅,再用百叶包裹成)、“廿四糖“、赤豆饭作祭食,点上香烛,祭供灶君,并备纸钱,扎彩桥,磕头礼拜,然后鸣放鞭炮,在将灶君像与前帘(俗称“喜串“)烧化前,户主对着君像自言自语地说些诸如“上天奏好事,下界保平安“等吉利话祈祷。
此俗现已除,但吃赤豆饭、卷银包的古风犹存。
过了廿四夜后,家家户户越发忙碌了,里里外外大扫除,俗称掸檐尘,各家忙于洗涤被褥帐子,酿酒、炒花生和蚕豆,并采购吃的用的东西。
海岛城乡百姓普遍都要磨粉蒸糕,这一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因“糕“和“高“是谐音,人们图的是年年高的好口彩。
本县各地制糕的方法各不相同,上沙以蒸松糕为主,中部地区蒸的是粘糕,下沙主要蒸蒲鞋底糕;而穷苦人家则用高梁粉、白玉米作为蒸糕的主要原料。
了解家乡春节习俗调查报告范文(精选9篇)
了解家乡春节习俗调查报告范文(精选9篇)了解家乡春节习俗调查报告范文(精选9篇)1一、调查对象:本村村民二、调查方法:聊天三、调查地点:自己家,村民家四、调查时间:春节期间五、调查人:李玲玲、房子雯、王泓力等六、调查准备:笔、信纸、照相机七、调查经过:1.上网了解并搜集图片,较全面地了解与新年有关的知识。
2.访问附近的街坊、亲戚朋友,学会收集整理资料并根据资料进行分析问题。
3.了解当地春节习俗,并写下详细的调查记录。
4.最后总结资料,说出自己的研究所得和调查结果。
八、春节的起源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
“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
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
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
“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
“年”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
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
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
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
“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
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
乡亲们一齐拥向老婆婆家,只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啪啪”炸响,屋内几根红腊烛还发着余光……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贺吉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
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
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
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
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2、春节的习俗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地方春节习俗调查报告(通用6篇)
地方春节习俗调查报告(通用6篇)地方春节习俗调查报告1调查目的:了解本地节日传统及风土人情,弘扬祖国传统文化调查时间:12月调查地点:临泉以及周边县市调查对象:老乡、教师以及专家、学者调查方式:走访、查阅资料、网络等春节,即农历新年,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
在临泉地区,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最为热闹和隆重。
一、传统流程与习俗腊月初八农村有句俗话:“吃了腊八饭,就把年来办。
”所谓“腊八饭”,即一种粥,因此“腊八饭”又被称作“腊八粥”。
制作很简单,即将五谷杂粮一起煮,预示春节将近,寓意;来年五谷丰登。
过了腊八,年味就逐渐浓起来。
祭灶所谓“祭灶”,即祭祀灶神,灶王爷。
俗语有:“君祭三,臣祭四,王八祭五,鳖祭六。
”(这后两句带有玩笑骂人之意)因此,临泉地区祭灶在腊月二十四,祭灶的`贡品以当日晚餐为主,辅以必不可少的糖和蜜枣。
农村地区做饭用的灶称为“地锅”,灶台称为“锅台”,主人做好晚餐后须先盛一份放在锅台上,再摆上事先准备好的糖和蜜枣。
据说灶王爷是玉皇大帝派到各家专管监视的,腊月二十三这天他要上天汇报这家的表现。
给他糖和蜜枣吃,就可以让他嘴巴变甜,在玉皇大帝面前只说好话,以保来年富贵与平安。
贡给灶王爷的吃食,家里人人不许碰,只有在晚饭过后才可以吃,若小孩子不懂事偷吃了,便会遭到大人的训斥。
有的人家会在灶台上供奉灶王爷的神像,神像两边也通常有一副对联:“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横批是“一家之主”。
在这一日,家家户户都在门前燃起了垛香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香气。
从此,鞭炮声便接连不断。
时不时还有谁家放的焰火,划破夜空,在空中爆发出五颜六色的光芒,引得孩子们发出阵阵欢呼。
腊月二十五至二十八1、办年货这段时间,集市非常热闹,各种年节所需的食品、用具应有尽有,鸡鸭鱼肉,蔬菜瓜果,小吃点心。
2、蒸馍、炸货除了办年货,大人们要忙两件大事:一件是蒸过年的馍,一般每家要蒸好多。
关于春节民俗文化调查报告11篇
关于春节民俗文化调查报告11篇关于春节民俗文化调查报告11篇关于春节民俗文化调查报告1调查概况一、调查对象:亲朋好友二、调查目的:更多地了解我国的民俗文化三、调查方法:聊天四、调查地点:自已家五、调查时间:春节期间六、调查人:调查经过:1、春节的起源(服装、食物、庆典、活动、音乐等)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每到腊月三十,就出来觅食人肉,。
有一年腊月三十晚上,“年”到了一个村庄,两个牧童在比赛牛鞭子。
“年”忽闻半空中响起鞭声,吓得直逃。
它又迎头望到一家门口晒着红衣裳,它不知其为何物,吓得赶紧掉头逃跑。
后来它又来到了一个村庄,朝门里一瞧,里面灯火辉煌,刺得它头昏眼花,只好溜了。
人们摸准了“年”的弱点,便想到许多抵御它的方法,于是逐渐演化成今天过年的风俗。
2、春节的习俗(图书、文字、实物等)扫尘、贴春联、贴窗花、贴福字、包饺子、吃年夜饭、除夕守岁、放鞭炮、发压岁钱、拜年等。
3、不同民族的春节(苗族、傣族、壮族等)苗族杀猪打糍粑预示着春节的来临。
春节作为一岁之首,对于苗族来说,是一个神圣的节日。
三十晚上“守岁”而不睡觉。
从初一开始,最鲜亮最激动人心的各种活动由此开始。
有祈神祷富的祭祀祖先,有驱疠禳灾的驱邪、有祈祷丰年的占岁,有谢恩的喂牲,有联络感情的拜贺新年,有娱人娱神的各种活动等,此外尚有一系列禁忌习俗约束人们,不可冲犯神灵,以祈福分。
傣族: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节日,是傣族一年中最盛大的传统节目。
谷雨开始那天定为“泼水节”。
在三四天的节日里,人们相互泼水,表示洗去身上的陈年旧土,祝福新的一年幸福平安。
壮族分布在广西、贵州、云南、广东等地区的壮族同胞,与汉族同时过春节。
除夕晚上,要做好节日那天所吃的米饭,称为“压年饭”,有的地区群众称为“吃立节”,壮语为“过晚年”的意思。
它预兆来年农业丰收。
有的还包制有一尺多长,五六斤重的`烷粑,人口少的一家人一顿还吃不完哩!大年初一清早,天还没亮人们就起床,穿上新衣服,燃放爆竹迎新,妇女们都争着到河边或井旁“汲新水”,开始新的一年沸腾的生活。
山东地区春节民俗文化调查报告
山东地区春节民俗文化调查报告山东地区春节民俗文化调查报告一、调查概述本报告是对山东地区春节民俗文化进行的调查研究,旨在了解该地区春节传统文化的发展现状及变迁趋势。
调查对象包括山东地区普通民众以及相关的文化从业者,通过问卷调查和面对面访谈的方式收集数据和信息。
本调查报告共分为以下几个部分:春节的起源和意义、传统春节习俗、春节文化在当代社会的传承和变革等。
二、春节的起源和意义1. 起源春节,即农历新年,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据考古学家研究,春节起源于大约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当时的人们根据农作物的生长变化,确定了一个农历年。
春节最初是为了祭祀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
2. 意义春节在中国有着深远的意义。
,它标志着农历新年的开始,象征着新的希望和机遇。
,春节是家庭团聚的重要时刻,每个人都努力回家与亲人共度佳节。
,春节也通过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
三、传统春节习俗1. 年夜饭年夜饭是春节期间最重要的一顿饭。
在山东地区,人们通常会准备许多丰盛的菜肴,如鱼、肉类、蔬菜等。
这些食物都有特定的象征意义,鱼代表年年有余,肉类代表丰收和富饶。
2. 红包红包是春节期间的传统礼物。
在山东地区,长辈会给晚辈以及儿童发放红包,里面装有一定金额的钱。
这个习俗表达了长辈对晚辈的喜爱和祝福。
3. 贴春联贴春联是春节期间的传统习俗之一。
家家户户都会在门口贴上对联,寓意着新的一年会带来好运和顺利。
在山东地区,人们还会用红色的剪纸制作各种吉祥图案,装饰房间。
四、春节文化在当代社会的传承和变革传统春节文化在现代社会中有着独特的传承和变革。
1. 传承尽管现代社会发展迅猛,传统春节文化仍然得到了广泛的传承。
很多山东人在春节期间仍然会按照传统习俗进行庆祝活动,如守岁、放鞭炮等。
,也有一些文化从业者通过舞台表演、文化展览等方式,向公众展示和传承春节文化。
2. 变革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春节文化也在逐渐发生变革。
春节的民俗与风俗变迁
春节的民俗与风俗变迁春节是中国最重要、最传统的节日之一,也是中国人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春节的民俗与风俗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传统习俗、时代变迁等方面来探讨春节的民俗与风俗变迁。
一、历史背景春节作为中国传统的农历新年,起源于古代的岁时节令祭祀和民间风俗习惯。
最早的春节可以追溯到殷商时期的年节祭祀活动,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全民性的节日,与中国农耕文明密切相关。
二、传统习俗1.团年饭团年饭是春节期间最重要的一餐,是全家团聚、共享天伦之乐的象征。
过去,家庭一般都是在自己的家中举办团年饭,亲人团聚、辞旧迎新。
然而,随着城市化的进程,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回乡或者旅游度假,导致团年饭逐渐变成了家庭外出就餐的方式。
2.拜年拜年是春节期间必不可少的传统习俗之一。
过去,人们主要是拜访亲友、长辈等,以祝福他们新年吉祥。
但随着社交网络的兴起,人们也开始通过微信、电话等方式来拜年,尤其是在异地工作、学习的人群,这种方式更加方便快捷。
3.红包红包是春节期间的传统习俗之一,在春节期间,长辈通常会给晚辈(尤其是未婚晚辈)发放红包,象征着压岁钱的祝福。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社会中的红包更多的已经数字化,人们通过手机转账等方式来发放红包,更加方便快捷。
三、时代变迁1.节日消费春节期间的消费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过去,人们更加注重的是春节期间的物质享受和舒适生活。
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今的春节消费更加注重品质、体验和文化内涵的体现,比如旅游、文化活动等,人们对于精神层面的追求也开始崭露头角。
2.文化传承随着社会进步的步伐,一些传统的春节民俗与风俗正在逐渐淡化。
年味的丧失,逐渐让人们关注到文化的传承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学校和社会组织等都开始加大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力度,比如举办庙会、人文讲座等活动,以保护传统文化的繁荣。
3.新年潮流随着年轻一代的成长,他们对于春节的期待和热情也逐渐发生了变化。
春节的变化调查报告12篇
春节的变化调查报告12篇春节的变化调查报告12篇春节的变化调查报告1一、调查目的了解中国春节有哪些习俗,这些习俗的由来,感受人们过春节时的喜悦心情和欢乐气氛。
二、调查时间_月_日三、调查方式1、利用谈话的方式,询问长辈。
2、跟爸爸妈妈打理家务,亲自感受迎接新年的到来。
四、调查内容1、除尘腊月二十四这天,妈妈早早把我叫起来,叫我和她一同打扫卫生,房间的里里外外,庭院的旮旮旯旯彻彻底底地清扫一遍。
我很疑惑,问妈妈为啥打扫这般早哩?妈妈告诉我说:“‘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
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不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除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家家户户都要清扫庭院,疏浚明渠暗沟,掸拂室内尘垢蛛网,清洗锅碗瓢盆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等。
年前打春时,各家再忙也得赶在打春前彻底整理一下室内外卫生,立春后就不可在打扫了,防止把新春的财气,新春的喜庆扫了出去。
”听妈妈这么一讲,我恍然大悟,原来这个习俗寄托着人们除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2、贴春联腊月二十九这天,吃过早饭,我就和妈妈忙着贴春联和福字。
“妈妈,‘福’字为什么要倒着贴呢?”“傻孩子,这是因为‘福’到来了。
”“妈妈,你给我讲讲贴春联的来历吧!”原来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用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乡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的气氛,总把新桃换旧符”的诗句,说的就是这件事。
每年春节,家家户户在门上贴上大红豆春联,更增添了喜庆气氛。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
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
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
2023年家乡春节风俗调查报告15篇
2023年家乡春节风俗调查报告15篇家乡春节风俗调查报告1一、问题的提出过了腊八就是年。
最近几年放寒假的时间越来越晚,可以说放了寒假就是年。
去年腊月25放假,今年由于疫情形势提前了。
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单位工作忙碌,家里神兽归笼,春节渐渐逼近,面对繁琐的过年风俗,我们该如何平衡呢?特此对身边的人进行调查。
二、调查方法:1、阅读书籍;2、借助网络查找资料;3、询问身边的人。
三、资料整理简要介绍:过年习俗主要有买年货、扫尘、贴春联、剪春花、挂年画、年夜饭、压岁钱、守岁、吃饺子、吃汤圆、祭祀祖先、放鞭炮、看春晚、拜年、贴福字、逛庙会、赏花灯等。
过年,是指过“年节”,即现在所称的“春节”。
我们当地还保留的习俗:买年货、扫尘、贴春联、年夜饭、压岁钱、吃饺子、祭祀祖先、看春晚。
四、调查对象的相关情况:妈妈(农村):从腊月就开始准备,杀猪,熏腊肉,生麦芽,手工做酥糖,打豆腐,做豆腐乳,除尘,贴春联,准备一顿丰盛的团年饭。
在农村基本上可以自给自足,年货都是儿女们买回家的。
自己只需要买一些小件生活必需品。
除夕的下午,家中的男子会去祭祀祖先,风雨无阻。
去以前拜年不送礼物,只放鞭炮,村民们轮流请客吃饭。
现在不像以前那样相互串门,只是与自己的儿女相聚。
没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基本上是不吃人家的饭,也不待客,年纪大了,忘性大,做不了饭。
吃过团年饭,就觉得好累,好想静静地歇几天。
过好自己的日子。
婆婆(城市):以前挂各种腊味,今年不挂了,只炸了丸子。
现在大鱼大肉不受欢迎,孩子们都学会了养生,习惯口味清淡。
我们也改吃素。
现在越来越懒了,除尘,洗窗帘都请人做。
团年饭也不想做了,很想在宾馆订一桌,只是没有在家里有气氛。
多年前就不熬夜看春晚了,身体受不了。
节目有回放功能,正月间慢慢看。
正月初一不吃包饺子了,做素馅的吧,冬天没有合适的青菜。
做肉馅的吧,又觉得太腻了。
辉哥(家有老母):除尘是必须做的事情,对联不仅要买,还要买上气派的对联,一年到头都是红红火火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春节民俗变迁状况的调查朱梦婷1104011034 冯玉青1104011008前言:关于春节的传说有很多,这也使得民间基于此衍生出各式各样的节日活动。
这些活动在岁月中逐渐消淡了本身的含义,演变成为了春节的民俗习惯,从辟邪之技幻化成对新一年的庆贺和美好希冀。
而进入工业社会以来,经济社会迅速发展,我国大范围的农村步入城市化的进程当中。
春节的民俗习惯随着时代的发展也无声地变迁,一部分无法适应新时期而悄然消逝,一部分在找到了新的方向后焕发生机。
处在中国不同地方的民俗习惯在早有其特色的同时面对相同的挑战,本文综合不同地区的春节民俗习惯进行分析对比研究,找寻在 21 世纪的今天,春节民俗习惯新模样。
1、调查时间:2013年1月17日~2013年1月24日2、调查地点:合肥市肥东县店埠镇及其周边地区。
3、调查人:朱梦婷冯玉青4、调查方式:通过上网搜索资料、走访调查以及调查问卷的方式来调研当今社会与过去的春节习俗的差异。
并且对比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深入挖掘经济发展对春节风俗的影响。
5、调查目的:1.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各地不同人群传统春节习俗的变化。
2.通过深入各家走访调查,调研不同时期的春节习俗变化。
3.通过自身的生活体会,感悟时势变迁对传统春节的习俗的影响,分析研究春节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4.通过访问了解不同地区不同习俗的历史发展,明天社会的作用和内涵。
对于春节的介绍:中国农历年的岁首称为春节。
是中国人民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也象征团结、兴旺,对未来寄托新的希望的佳节。
据记载,中国人民过春节已有4000 多年的历史。
中国的春节源远流长,集祈年、庆贺、娱乐为一体,从古至今都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佳节。
时至今日,除祀神祭祖等活动比以往有所淡化以外,年节的主要习俗,大多得以继承与发展,但原本的面貌都发生不小的变化。
春节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的重要载体,它蕴含着中华民族文化的智慧和结晶,凝聚着华夏人民的生命追求和情感寄托,传承着中国人的家庭伦理和社会伦理观念。
历经千百年的积淀,异彩纷呈的春节民俗,已形成底蕴深厚且独具特色的春节文化。
近年来,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迅速增长,对亲情、友情、和谐、美满的渴求更加强烈,春节等传统节日重新受到了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关注。
文化的崭新发展,伴随着许多春节。
春节习俗的变迁:春节的大致变化通过调研,我们发现绝大多数的人会选择回家同父母家人一起过年,只有极少数人单独过春节。
从这方面看来春节,团圆两个字任然非常重要,中国人追本溯源的思想仍然比较牢固。
除夕夜时,一半以上的被调查者选择一直呆在家里和家人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
自 1983 年开始,除夕看春晚也逐渐成为了习惯,甚至成为传统,很多在中国过年的外国人也说除夕夜不看春晚不像过年,央视春晚既丰富了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深深的影响了我们春节的习俗。
另外,外出走亲访友是一些人的选择,但是不同的地域所占比率有所不同,比如处于北方极寒地区的呼伦贝尔人们大多选择呆在家里看春晚,在南方则多一些。
春节人们的娱乐方式也更加的多样化,有近一半的人仍然同以前一样,春节期间吃喝玩乐,也有一些人选择旅游过春节,而且今年的出国旅游过春节的人数较去年多了一倍以上。
民以食为天,春节在吃这方面上同样也发上了变化,以前南方的广东福建等省市有捞生的习俗,时间久了这一风俗随着华人的外迁传到了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而近年来这一习俗在广东等地也不像以前一样盛行,反而在新加坡等地非常红火,人们不论再家里还是出门串亲戚都要用长长的筷子“捞生”,意图日子红红火候,家人平平安安。
除夕夜守岁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守岁来源很早,这在魏晋时期就有记载。
除夕晚上,与家老小熬年守岁,欢聚酣饮,共享天伦之乐,这是中华民族至今仍然很重视的年俗。
“是夜,禁中爆竹山呼,声闻于外,士庶之家,围炉团坐,达旦不寐。
”以后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唐杜甫诗中已提及:“守岁阿咸家,椒盘已颂花。
”守岁,通常大人围坐畅谈,通宵不寐,取意对逝去的岁月眷念,对新的一年殷切期望,也表示精力充沛,龙马精神。
《雷州府志》记载有清嘉庆年雷州守岁的习俗:“元日夙兴,焚香,烧爆竹,设‘清席’,祀香火神及祖先,曰‘供岁饭’。
”所谓“夙兴”,就是午夜 12 时,父母长辈叫醒小孩起床,踏新年地,穿新衣服,给压岁钱。
查得资料在陕南汉阴,过去有烤火守岁,“三十晚上的火,十五晚上的灯”之说,大年三十没有烤火就没有过年气氛,因此,即便是气温回升,也得烧火,一家人边拉家常边等待新年的到来,用通宵的不眠换取新年的顺利。
守岁的关键,则在于和家人聊天,在于将心理包袱放下,一家人靠在火旁静下心来拉家常。
经调查近几年来的春节,守岁的人越来越少,人们是或看电视,或睡觉、打牌、上网,几乎无人静下心来守岁。
虽然很多现代人将“网上守岁”、“打牌守岁”等都归于守岁,然而守岁净化心灵、让灵魂通过安静“回家”的作用似乎正在消逝。
拜年的方式 20 世纪 50 年代的时候,晚辈给长辈拜年,是要亲自上门作辑磕头。
小孩要想拿到压岁钱,更必须向父母、祖父母拜年,下跪磕头。
如今随着互联网日渐普及,网上拜年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
比如 2010 虎年春节最火的网络拜年方式之一就是在开心网上拜年。
很多亲戚同事朋友都在开心网上,在开心网上拜年成了最省力、省钱的拜年方式。
据相关报道说,仅农历大年三十、初一两天,就有超过1亿人次通过开心网互相拜年,传递祝福。
而且网络拜年更出了视频拜年等新花样,为大家的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
随着城镇化及人口流动速度的加快,中国的社会结构也在发生变化。
一些亲朋好友亲自见面、亲自拜年比较难做到,这样,比较方便的电话拜年、短信拜年以及贺卡拜年被人们逐渐的接受。
平常的时候同学之间群发短信拜年祝福的理由很多,但是,同质化祝福容易冲淡真情,这也已引发不少人的忧虑。
有不少人在感叹群发短信拜年祝福没意思的同时,又无奈地也在随大流。
这也是生活节奏变快人们见面机会变少的一种无奈,同时也映射出一些问题。
春节禁忌因为正月是一年之始,一些人往往将它看作是新的一年年运好坏的兆示期,新年的时候尤其的重要,因此旧的时候过年的时候“禁忌”特别多。
在言语方面, 凡是“破”“坏”“没”“死”、、、、"等不吉利的字眼,都禁忌说出口。
而且也机会婴儿啼哭,因为人们认为啼哭是“没头彩”,兆示疾病、凶祸。
所以这一天即使小孩惹了祸,也不能打他或者呵斥他,以免他啼哭不休。
在行为方面,端杯、盘、碗、碟要格外小心,不能打坏,当不慎打坏时,人们要说“碎碎平安”,意指岁岁平安来冲走打碎器物的不吉利。
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不科学或者不方便的禁忌逐渐被淘汰。
在南方,现在取水一俗基本上已经徒有形式了,禁扫地这一习俗也正在慢慢被淘汰,因为春节期间燃放鞭炮,人来客往,地上纸屑、垃圾特别多,不打扫一下的确有碍大雅。
以前,纯洁的时候忌死人,也忌办丧事,因为这将给家里带来不祥。
同时,也会忌该天理发,因为人们在这一天总喜欢把理发同办丧事联系起来。
但是现在不同了,人们的思想观念有了很大的提高,丧葬的习俗已经不多见,不过理发的习俗仍有不少地区沿用。
饮食方面,旧的时候在这一天严禁吃药,但是人们难免有时候会生病,尤其是春节时候大鱼大肉,油腻过多,很多老人、小孩会犯消化系统疾病,所以这一禁忌也逐渐被人们所淡忘。
现代人们春节怎么过:1、八成被访者选择在家休息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的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
好不容易能放个年假,大多数人选择在家休息。
既能调节疲劳的神经,又有了难得和家人在一起团聚的时间。
调查数据表明,在本次调查中有 80%的被采访者选择在家休息,而计划春节期间走亲戚的只有 18.57%,选择旅游的更是少之又少,仅占被采访者的 1.43%。
2、九成被访者选择在家自己做饭虽然大大小小的饭店早就开始推出各种年夜饭的订餐活动,甚至增添了各种优惠、特色服务和娱乐活动来吸引顾客。
不过从调查结果看,被访者中有 90%的人还是选择在家做年夜饭,而只有 10.00%的被访者选择到饭店吃年夜饭。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人们选择在家做饭主要是想和家人在一起共同完成这意义不同的“团圆饭”。
一位受访者这样说:“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一年当中有大半的日子都在外面吃。
过年了,就有几天时间呆在家里,还是自己一家人在一起做饭吃有意思,热闹、有气氛。
到饭店吃是省事,但过年不就图个热闹吗?”3、三成多被访者选择短信拜年现代通讯的发展使人们的交流方式更加多样化,拜年方式也从传统的“走亲串友”多元化成打电话、发短信等多种方式。
本次调查发现,人们在拜年方式选择中,短信拜年所占比例最高,达到 35.76%。
30.93%的被访者选择打电话拜年, 23.14%的被访者选择登门拜年,还有 6.19%的被访者选择发电子邮件拜年,另外, 3.98%的被访者选择了其他方式。
现代通讯对人们生活的渗透力在过春节中也可见一斑,越来越简洁的拜年方式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
4、近一半被访者过春节不会祭祀按照习俗,过年都要祭灶。
调查表明,31.78%的被访者表示过春节会祭祀, 22.20%的被访者说无所谓,而 46.02%的被访者却表示过春节不会祭祀。
一些古老的春节习俗还是随着时代变迁在淡去。
总结春节习俗发生变化的几个原因:1.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三十年中,人们不仅鼓了腰包,同时也解放了思想,文化的发展更提高了人们的口味。
人们也是社会中的主体。
思想解放的人们也逐渐打破一些旧俗,为春节活动的多元化创造了条件。
2.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一些人对吃喝也就不会像以前那样在意,所以人们对于制作年饭的方式、途径有所改变。
同时,人们生活中的享受资料所占比例增加。
对于春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春晚的高要求也是人们对高文化生活追求的反应。
旅游爬山等活动中所含的精神上的享受也逐渐为人们所追捧。
使外出旅游爬山等活动的风气渐盛3. 经济上的发展,政治上的稳定,文化上的繁荣,都对春节活动的多元化提供了条件,奠定了基础,如果没有百姓的安居乐业,那过年丰富多彩的活动又从何谈起?过年方式多元化其实也就是国家稳定发展的表现,也只有国家的稳定发展才有现在以及将来丰富多彩的过年方式。
受现代生活冲击,如今春节习俗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但是春节习俗在坚守中显示了传统文化的强大生命力。
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
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的领导下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各国各民族文化有着更多的交流,春节习俗也在其他文化的影响下发生变化,期中一些不科学的习俗正在消失,人们的生活更加的健康。
但是也要看到春节中一些习俗的消失、变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很多老人发现现在过年时年味越来越淡了。
这些都与人们生活节奏加快有关,加上现代各种通信手段的不断发展,人们拜年的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更多的选择快捷、方便的拜年方式,这样自然少了人与人直接沟通的亲切,让人自然感觉少了“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