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故宫整修看建筑遗产保护的真实性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故宫整修看建筑遗产保护的真实性问题
建筑遗产作为世界遗产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其的保护问题一直以来都引起广泛的关注。
《威尼斯宪章》全称《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The International Charter for the Conservation and Restoration of Monuments and Sites),于1964 年由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International Council on Monuments Sites)在威尼斯召开的第二届历史古迹建筑师及技师国际会议上通过,是关于城市建筑遗产保护的基础性和纲领性文件,提出了具有普遍意义的保护准则,对保护概念和原则作了全面阐述。
曾经有人总结过威尼斯宪章建立之前的遗产保护方法大致有三种。
一是干预的观点,主张将历史建筑重新复原到一种完整的状态,而这种状态有可能从未在过去任何已有的时刻存在过。
二是反干预的观点,强调保存建筑原有面貌和历史真实。
三是综合修复的观点,当一切保护都无济于事时,可以进行干预性修复,但要确定对历史建筑进行干预性修复的部位和修复的可能程度,同时在修复后应当令人能够明确区分新旧两部分1。
第三种遗产保护方法也在威尼斯宪章中得到肯定和深入表述,并提出了公认的修复原则,即修复和补缺的部分必须和原有的部分形成整体,保持景观上的和谐一致,有助于恢复而不能降低它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科学价值、信息价值,真实性原则是建筑遗产保护的基本原则,并提出“将文化遗产完整地、真实地传下去是我们的责任”2
威尼斯宪章当中提到了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就是真实性“authenticity”,而由于当时没有东亚的国家代表参加宪章的制定,所以这份宪章对于以木质结构建筑为主的东方,有一些东西并不能直接照搬着使用。
以西方砖石结构建筑为背景的西方,在原真性的理解上不能直接搬到东方的木质结构建筑的保护上,因为木质结构的建筑需要进行木构件的替换、彩画的修复、重建等问题,而作为以威尼斯宪章为理论支持的世界文化遗产公约也规定道:“重建的建筑物不可能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因为它们失去了真实性。
”如果按照这个规定,对中国的遗产保护是很不利的。
而对于这一问题,1994年奈良真实性文件将真实性的概念加以“多样化”,是对以往以西方文物保护理论为主的补充。
因此真实性不是放之四
1徐震,顾大治.“历史纪念物”与“原真性”——从《威尼斯宪章》的两个关键词看城市建筑遗产保护的发展.规划师,2010年4月.
2国家文物局法制处.国际保护文化遗产法律文件选编,紫禁城出版社.1993年,第162页.
海而皆准的,要考虑实际的保护对象,不能全盘接受已经制定的理论,而是应该加以补充和修改,如同在威尼斯宪章出台后,还有佛罗伦萨宪章、奈良真实性文件、北京文件等进行进一步的修正和补充。
我们中国的建筑保护大师梁思成先生曾经用中国典型的语言“修旧如旧”来呼应《威尼斯宪章》关于保存真实的理念与做法。
可惜的是,由于我们中国字的一字多解,我们有很多的同行把本来完全忠实的体现着真实性原则的“修旧如旧”念成了以假乱真。
一些同行把真实的按照原状保存原来的文物,理解为把它们修成“像”原来的文物1。
因此,现在一些地方也为了成为历史文化名城,花费数额巨大的人力物力重新新修建一些古建筑、古街道,有些新建建筑的历史依据并不多,而是单纯的仿古,这些重建的建筑没有当地的文化内涵和特点,千篇一律,显然对古建筑遗产的保护是没有什么好处的。
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是它所承载的丰富的历史信息,遗产保护的主要内容首先是实物遗存。
在某些特定的环境中,仿古建筑和景区确实能起到与原有环境协调的作用,或者为了旅游的需要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也取得相应的经济效益。
问题是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去对待文化遗产和仿古建筑,明确哪些是昨天的文化遗产,哪些是今天的新建建筑,而不是试图混淆两者的主次关系和真假事实。
总是将新建的仿古建筑冠以恢复、重现历史景观的各种名目,这既是对新建筑真实性的抹杀,更是对文化遗产原真性的亵渎。
一些建筑也并不仅仅因为其建筑本身有历史而显得格外重要,而是建筑这个外壳之下包含了很多的故事,蕴含了很多文化内涵。
就像“中国第一古刹”白马寺,历史上几兴几废,多次重建,现在的白马寺已经没有当初建造时的一砖一木,但在这个建筑之后代表的是佛教文化,只要名字还在,它所代表的场所和意义还在,建筑本体也不是那么重要了2。
所以一些已经消失的建筑要不要重建,重建的目的究竟是什么,重建的依据又是什么,是需要慎重考虑的。
正是因为《威尼斯宪章》对历史古迹保护与修复的表述缺乏对特殊情况的考虑,因此,国际古遗址理事会在17年后的佛罗伦萨召开会议,决定起草一份历史园林保护宪章,作为《威尼斯宪章》的附件。
1981年5月国际古迹遗址理事
1郭旃.ICOMOS与建筑遗产保护.建筑与文化,2010年第11期.
2徐雁飞,王磊等.论文物建筑保护中的“真实性”——读《威尼斯宪章》、《奈良真实性文件》和《北京文件》.建筑学报,2011年第S1期.
会与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共间设立的国际历史园林委员会在佛罗伦萨召开会议,起草了一份历史园林保护宪章,由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于1982年12月15日登记作为《威尼斯宪章》的附件,即《佛罗伦萨宪章》,用以具体指导园林领域内的历史古迹保护。
《佛罗伦萨宪章》把历史园林保护分为“维护、保护、修复和重建”几种类别,园林中“建筑、雕塑或装饰部分”的维护可根据《威尼斯宪章》的原则予以实施,但园林主要以植物为素材,又是一个生态系统、一个与外界沟通的环境综合体,《佛罗伦萨宪章》所强调的“对历史园林不断进行维护至为重要”,更侧重一种动态平衡的精心守护1。
而中国园林与西方园林也是不一样的,中国园林的趣味多在于天然,所以不需要像西方园林里的植物需要不停地修剪,可以适当地让其生长,但又不破坏整个园林的大环境。
但需要认识到的是,有时候植物的根系会对周围的古建筑的基础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或者阻碍了古建筑的欣赏角度,所以需要适时地进行修剪,当然这种修整要对背景资料进行详细调查和科学论证,保证园林的真实性无疑比其他的历史建筑要难得多。
l961年,国务院公布故宫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世界遗产委员会将故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
2020年将是故宫600年的生日,怎样将故宫的辉煌留给下一个600年是故宫人需要思考的问题。
对故宫的修缮一直都在进行,故宫博物院自2005年开始,在今后的15年内,政府每年平均投入一亿元,对故宫的古建筑进行全面维修。
故宫还曾经探讨修建地上建筑还是地下建筑来扩展其展示面积。
故宫曾讨论在不违反故宫保护原则和不破坏故宫整体风貌的前提下,建设一个现代化的展馆,并通过维修和开放更多的东西路建筑,使故宫的开放面积达到总面积的80%以上,以容纳更多的观众。
这一方面是解决现实观众量大,对中轴线古建损害大的策略,另一方面也是想效仿法国卢浮宫的经验,如玻璃金字塔这一现代建筑与古建筑的完美结合,使得在吸引更多游客的同时,将尘封在库房里的文物有更大的展示空间。
有的学者提出在故宫修建地下建筑,这样在外观上就不会损害到故宫遗产的真实性。
而反对者认为故宫的基础是一个整体,如果动土会破坏地下的整体结构,从而影响到地上其他古建筑。
这个问题其实也是涉及到故宫的定位,故宫是一个古代宫廷艺术博物馆,也是一个古代历史建筑,而现如今,在广大公众的眼里,故宫更重的定位是后者,观众参观
1傅岩,石佳.历史园林:“活的古迹”——《佛罗伦萨宪章》解读.中国园林,2002年第3期.
故宫都是从午门进入后沿着中轴线游览一下然后出去,而两侧的展览馆都没有参观,所以常有人问北京故宫的藏品多,还是台北故宫的藏品多,由于故宫特殊的房屋结构,展示条件是远远达不到的,再加上有限的展示面积,这些都造成了大量的文物在库房里不见天日。
如今的故宫已经决定沿着西北方向,选择其他的地方修建一个博物馆,来展示故宫的精美藏品,可见现在故宫正从之前的古建筑遗产逐渐转变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博物馆,但由于故宫复杂的双重身份,故宫在宫内的一系列改造工程是否符合建筑遗产的真实性原则是需要讨论的。
比如故宫里的藏品很多都是宫廷的日常生活用品,它们都是故宫这个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如果不在故宫的原址进行展示的话,在外面的博物馆里是否符合遗产的真实性。
论及修复和重建,宪章特别强调“详尽的前期研究”,指出修复的前提首先是审慎地求证出该园林的“原态”是什么,“在未经详尽的前期研究”、“确保修复与重建工作能科学地实施”以前,“不得对历史园林进行修复,特别是不得进行重建”。
故宫乾隆花园(官方名称为宁寿宫花园)进行修缮时,查阅了很多的历史档案和文献,为做出《宁寿宫花园规划》打下坚实的基础。
所查阅的多种档案罗列排比,将自乾隆三十五年到乾隆四十四年间宁寿宫花园的修建过程清晰地展现出来。
从呈送烫样厂估工估料,添配硬木装修,创作书画、通景画、建筑油漆彩画,制作露天和室内陈设、帐幔铺陈,直到制作匾额,工程有条不紊。
《乾隆花园规划》还把目光扩展到圆明园等相同时期皇家园林的资料和乾隆皇帝仁人的诗作1。
在这个工程的建设前,做了大量的资料搜集工作,这也是保障建筑遗产真实性的前提。
除了修缮前的规划工作,在进行整修时也必须时刻遵循原真性的原则。
在修缮故宫时,除了逼不得已需要落架大修的,一般都采用碎修、小修等措施。
2012年10月,武英殿建筑群的修缮拉开了故宫百年大修的序幕,是在保护文物古建的前提下,以现代的科学技术,按照过去的工艺,使用旧材料将故宫的主要建筑初步恢复到康乾盛世的原貌,再现古代建筑的辉煌和雄伟壮丽。
技术和材料的使用,也必须遵循故宫维修的宗旨“原材原貌”,比如铺地的地砖一定要和原来的外观一样,质地也一样。
所有亭台楼阁用的汉白玉的栏杆必须能防腐蚀、防风化,还要遵循一样的原则,故宫原来用什么样的、什么产地的材料,这次整修必须还
1晋宏逵.故宫建筑内装修保护规划的程序与方法——《乾隆花园文物保护规划》.故宫博物院院刊,2005年第4期.
得使用这样的东西。
根据国家文物局提供的资料,故宫大殿基本为全木结构,台阶和桥梁又都是质地上好的汉白玉,当年都采自房山,这是无法替代的,房山产的汉白玉不仅利于雕刻,在防腐防风化方面也是石料中最好的,所以虽然房山的汉白玉资源日渐枯竭,但是这次维修用料还必须用房山的。
值得一提的是在整修过程中,故宫将现代的科学技术与传统的技艺相辅相成,而这个传统的技艺需要指出的是不是指当时流行的传统技法去做,这点特别鲜明地体现在彩画的修补上,之前至于如何保持原有彩画的时代特征,注意的非常不够,重绘中彩画的纹饰、色彩和工艺手法大部分是按照现时流行的传统做法去做,而不管原有的彩画出自何时、有何特征1。
这些方法都是需要进一步改善的,以免不能回复历史面貌,反而破坏了建筑的原真性。
如故宫建福宫花园,是故宫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记载着帝王的生活起居,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自从被焚毁以后,建福宫承载的这部分历史也失去了载体,故宫本身也不完整了,对它进行重建反而有助于故宫的完整性。
中国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往往分的很清。
但对于建筑遗产来说,这样严格的区分有待商榷。
几千年木结构建筑发展史的国家,对建筑的建造、保养维护、更新,早就形成了完整的经验和管理制度,成功地保证和延长了建筑的使用价值,维持了建筑应有的外貌和景观的美学特征,而且成为非物质的文化遗产。
不论是建筑的建造还是修缮,都有着当时人们传承下来的高超技艺,需要后人去认识、保护和继承这些传统工艺技术遗产。
老一辈文物保护工作者已经进行了几十年的实践,作了一些理论总结,比如明清皇宫按时进行岁修保养,屋顶按季节除草清垄,及时清理雨水沟(淘沟),补抹灰皮等等,都是当时维护建筑完好的技术,今天也同样是保护文物建筑的有效手段,而且是“最少干预”的手段,这些古老的技艺与建筑本体一起成为建筑遗产,而不需要特意去划分物质还是非物质,因为二者本身就是不可分离的。
保护遗产的过程同时也是一种积累,可以作为与这个建筑为一体的文化记忆,如在修建乾隆花园的时候,工作人员把这些数据编入计算机,这不仅为以后的修复积累了资料,保证遗产的真实性,现在的工作也与历史融为一体,成为遗产的完整性。
1王仲杰.四十年来古建彩画维修工作的发展和进步.古建园林技术,1994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