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代谢PPT备课讲稿
合集下载
《糖代谢总结》课件

《糖代谢总结》PPT课件
糖代谢是指人体对糖类物质进行吸收、转化和利用的过程,是维持生命活动 所必需的重要代谢过程。
糖代谢的定义
概述
糖代谢是指人体对糖类物质进 行吸收、转化和利用的过程。
重要性
糖代谢对维持机体能量供应和 调节血糖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机制
糖代谢包括糖原的合成与分解、 糖异生与糖酵解等阶段。
胰岛素是调节血糖的关键激素,保 持胰岛素的正常分泌对糖代谢具有 重要意义。
血糖监测
定期监测血糖水平有助于及早发现 和管理糖代谢相关的问题。
常见的糖代谢疾病
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由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引起 的慢性代谢疾病。
代谢综合征
代谢综合征是一种综合性代谢紊乱,与糖代谢、脂 质代谢等有关。
低血糖
1 能源供应
糖代谢提供人体所需的能量,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
2 脑功能支持
脑细胞主要依赖葡萄糖提供能量,糖代谢对脑功能的支持至关重要。
3 器官功能
糖代谢与器官功能紧密相关,影响着心脏、肝脏、肾脏等器官的正常工作。
糖代谢与健康的关系
健康生活方式
胰岛素调节
保持适当的体重、均衡的饮食和规 律的运动有助于维持良好的糖代谢。
糖代谢过程的三个阶段
1
糖原的合成与分解
糖原是一种能够储存糖分的多糖物质,它在需要时可以迅速分解为葡萄糖供给机 体能量。
2
糖异生与糖酵解
糖异生是指机体通过非糖类物质合成葡萄糖,而糖酵解是将葡萄糖分解产生能量。
3
糖完全氧化
葡萄糖分子在细胞呼吸过程中完全氧化,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大量能量。
糖代谢对身体的重要性
低血糖是血糖水平过低,可能与胰岛素Βιβλιοθήκη 量使用、 长时间未进食等因素有关。
糖代谢是指人体对糖类物质进行吸收、转化和利用的过程,是维持生命活动 所必需的重要代谢过程。
糖代谢的定义
概述
糖代谢是指人体对糖类物质进 行吸收、转化和利用的过程。
重要性
糖代谢对维持机体能量供应和 调节血糖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机制
糖代谢包括糖原的合成与分解、 糖异生与糖酵解等阶段。
胰岛素是调节血糖的关键激素,保 持胰岛素的正常分泌对糖代谢具有 重要意义。
血糖监测
定期监测血糖水平有助于及早发现 和管理糖代谢相关的问题。
常见的糖代谢疾病
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由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引起 的慢性代谢疾病。
代谢综合征
代谢综合征是一种综合性代谢紊乱,与糖代谢、脂 质代谢等有关。
低血糖
1 能源供应
糖代谢提供人体所需的能量,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
2 脑功能支持
脑细胞主要依赖葡萄糖提供能量,糖代谢对脑功能的支持至关重要。
3 器官功能
糖代谢与器官功能紧密相关,影响着心脏、肝脏、肾脏等器官的正常工作。
糖代谢与健康的关系
健康生活方式
胰岛素调节
保持适当的体重、均衡的饮食和规 律的运动有助于维持良好的糖代谢。
糖代谢过程的三个阶段
1
糖原的合成与分解
糖原是一种能够储存糖分的多糖物质,它在需要时可以迅速分解为葡萄糖供给机 体能量。
2
糖异生与糖酵解
糖异生是指机体通过非糖类物质合成葡萄糖,而糖酵解是将葡萄糖分解产生能量。
3
糖完全氧化
葡萄糖分子在细胞呼吸过程中完全氧化,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大量能量。
糖代谢对身体的重要性
低血糖是血糖水平过低,可能与胰岛素Βιβλιοθήκη 量使用、 长时间未进食等因素有关。
糖代谢优秀PPT课件学习PPT教案

丙酮酸的去路
糖酵解途径
(无氧)
葡萄糖 (有氧或无氧) 丙酮酸
(有氧)
乙酰 CoA
乳酸 乙醇
三羧酸 循环
丙酮酸的无氧还原
(1) 乳酸发酵(lactic fermation)
动物,藻类、乳酸菌
G +2ADP+ 2Pi 2ATP+2H2O
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酸 +
NAD
(2)酒精发酵(alcoholic fermation)
异柠檬酸脱氢酶
CHCOO H 异柠檬酸脱氢酶
CH2
HOO CHCOOH
O CHCOOH O CHCOOH
H 异柠檬酸
草酰琥珀酸
α-酮戊二酸
这是三羧酸循环的第一次氧化脱羧反应,
异柠檬酸脱氢酶是第二个限速酶。
(4)α-酮戊二酸氧化脱羧反应
COOH
CH2COOH
O
CH2 +
CCOOHH
NAD+
HSCoA
( (一一))糖糖酵的解途无径氧(g酵ly解col及ys生is)醇发酵
(Embden Meyerhof Parnas EMP)
1.定义:在无氧的条件下,葡萄糖或糖原分解成丙酮酸,并释 放少量能量的过程称为糖的无氧分解。这一过程与酵母菌使 糖发酵的过程相似,又称为糖酵解。 1897年发现酵母提取液可以使蔗糖发酵生成乙醇,打开了 现代生物化学的大门…直到1940年,糖酵解的全过程才被 全面揭示,在这项研究中,有许多科学家作出了巨大贡献, 其中德国生物化学家G.Embden O.Meyerhof的贡献最大, 因此糖酵解途径又叫Embden-Meyerhof(EMP途径)。
• 2、β淀粉酶只能从非还原端开始水解。 • 3、水解淀粉中的α-1,6糖苷键的酶是α-1,6
第五章糖代谢-1-59页PPT资料

人类和高等动、植物都不能合成纤维
素酶类,因而自身都不能消化纤维素。反 刍动物之所以能以纤维素作为营养,是因 为其瘤胃中生存有大量纤维素微生物。
目前,国际市场上已经有纤维素酶的
工业酶制剂商品,可用于果蔬加工、洗涤 剂、饲料添加剂等方面。但是,从经济上 考虑,仍不能用于大规模处理植物纤维废 料回收葡萄糖。
微生物果胶酶制剂已被普遍用于果汁、果 酒澄清,提高果汁、菜汁出率等。
谢 谢!
高等动物,植物和绝大多数微生物都 能利用葡萄糖作为能源和碳源。因此,葡 萄糖的分解代谢,能量转化和物质转化规 律,具有生物学的普遍意义。
从发酵工程角度考虑,葡萄糖的无氧 和有氧代谢途径及调节机理,还涉及诸如 酒精、甘油、乳酸、有机酸、氨基酸等多 种发酵产品的产生机理和实现产品大量积 累的机理,因此,其实践意义亦很突出。
一、酵解与发酵的涵义 二、酵解途径的反应历程 三、酵解的生理意义 四、无氧条件下丙酮酸的去路
一、酵解与发酵的涵义
1.酵解 葡萄糖经1,6-二磷酸果糖和3-磷酸甘油酸
第一节 多糖的酶促降解 第二节 葡萄糖的酵解(EMP途径) 第三节 葡萄糖的有氧分解代谢 第四节 单磷酸己糖支路(HMP途径) 第五节 磷酸解酮酶(PK途径) 第六节 脱氧酮糖酸途径(ED途径) 第七节 葡萄糖分解代谢途径的相互联系
第一节 多糖的酶促降解
多糖分子不能进入细胞,动物或微生 物在利用多糖作为碳源和能源时,需要分 泌降解酶类,将多糖分子在胞外降解(即所 谓消化)成单糖或双糖,才能被细胞吸收, 进入中间代谢。
α-淀粉酶作用于淀粉时,随着粘度下降, 碘反应由蓝→紫→红→无色。
α-淀粉酶可以看作是淀粉酶法水解的先导 酶。大分子淀粉经其作用断裂,产生很多 非还原性末端,为β-淀粉酶或葡萄糖淀粉酶 提供了更多的作用点。因此,大凡采用酶 法工艺进行淀粉的工业水解转化者,都要 用α-淀粉酶开路。
糖代谢PPT课件

糖代谢
2
推荐课外书目
3
一. 概述
4
* 概念 一.糖的有氧氧化指在机体氧供应充 足 时 , 葡 萄 糖 彻 底 氧 化 成 H2O 和 CO2 , 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是机体主要供 能方式。
* 部位:胞液及线粒体
5
有氧氧化的反应过程
葡萄糖
第一阶段:酵解途径
胞液
丙酮酸
第二阶段:丙酮酸的氧化脱羧
磷酸丙糖的同分异构化
F-6-P
ATP ADP
NADH+H+
1,3-二磷酸甘油酸 H C O H
醛缩酶
ADP ATP
3-磷酸甘油酸
2-磷酸甘油酸
C H 2O P 1,6-双磷酸果糖
CH2 O P
C O 磷酸二羟丙酮
C H 2O H
+
CHO
C H O H 3-磷酸甘油醛 CH2 O P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ADP
ATP
丙酮酸 28
Glu
ATP
ADP
G-6-P
* 糖酵解的反应部位:胞浆(胞液)
21
第
葡萄糖的磷酸化 一
阶 段
第
磷酸己糖的裂解
二 阶
段
糖原(或淀粉 )
EM1P-的磷化学酸历程葡萄糖
6-磷酸葡萄糖
葡萄糖
6-磷酸果糖
1,6-二磷酸果糖
3-磷酸甘油醛磷酸二羟丙酮生成
阶
段
23-磷酸甘油酸 22-磷酸甘油酸 2磷酸烯醇丙酮酸
口腔 胃 肠腔
淀粉
唾液中的α-淀粉酶 胰液中的α-淀粉酶
肠粘膜
上皮细胞 刷状缘
麦芽糖+麦芽三糖 α-临界糊精+异麦芽糖 (40%) (25%) (30%) (5%)
2
推荐课外书目
3
一. 概述
4
* 概念 一.糖的有氧氧化指在机体氧供应充 足 时 , 葡 萄 糖 彻 底 氧 化 成 H2O 和 CO2 , 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是机体主要供 能方式。
* 部位:胞液及线粒体
5
有氧氧化的反应过程
葡萄糖
第一阶段:酵解途径
胞液
丙酮酸
第二阶段:丙酮酸的氧化脱羧
磷酸丙糖的同分异构化
F-6-P
ATP ADP
NADH+H+
1,3-二磷酸甘油酸 H C O H
醛缩酶
ADP ATP
3-磷酸甘油酸
2-磷酸甘油酸
C H 2O P 1,6-双磷酸果糖
CH2 O P
C O 磷酸二羟丙酮
C H 2O H
+
CHO
C H O H 3-磷酸甘油醛 CH2 O P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ADP
ATP
丙酮酸 28
Glu
ATP
ADP
G-6-P
* 糖酵解的反应部位:胞浆(胞液)
21
第
葡萄糖的磷酸化 一
阶 段
第
磷酸己糖的裂解
二 阶
段
糖原(或淀粉 )
EM1P-的磷化学酸历程葡萄糖
6-磷酸葡萄糖
葡萄糖
6-磷酸果糖
1,6-二磷酸果糖
3-磷酸甘油醛磷酸二羟丙酮生成
阶
段
23-磷酸甘油酸 22-磷酸甘油酸 2磷酸烯醇丙酮酸
口腔 胃 肠腔
淀粉
唾液中的α-淀粉酶 胰液中的α-淀粉酶
肠粘膜
上皮细胞 刷状缘
麦芽糖+麦芽三糖 α-临界糊精+异麦芽糖 (40%) (25%) (30%) (5%)
《糖代谢EMP》PPT课件

HO
O
O ~ PO32-
C
C
NAD+,Pi
NADH
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
HC-OH OH
(glyceraldehyde 3-P
HC-
CH2OPO32CH2OPO32-
dehydrogenase)
甘油(G醛AP-)3-磷酸脱氢酶(GAPDH) (1,3-BPG)
G’= 6.27kJ/mol = 1.5kcal/mol
• 本章提要:
本章主要内容是生物体内糖类的分解途径、合成途径、生物氧 化途径及其调节和控制;以及多种糖代谢紊乱的机理。
第四章 糖代谢(Metabolism of carbohydrate)
第一节 糖的消化、吸收和转运 第二节 糖酵解(glycolysis) 第三节 三羧酸循环(tricarboxylic acid cycle,
◆ ★熟悉酵解途径中的各步酶促反应以及限速酶和 关键酶的作用特点,及与发酵途径的区别
◆ ★会分析和计算酵解途径中产生的能量,以及底 物分子中标记碳的去向。
主要内容
一、糖酵解途径 二、糖酵解途径总结 三、无氧条件下丙酮酸的去路 四、糖酵解作用的调节 五、其他六碳糖进入糖酵解途径
第二节 糖酵解(glycolysis)
3. 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入:单向运输 协同运输
课后复习
葡萄糖转运体(glucose transporter,GLUT)
Na+-葡萄糖协同转运体(Na+-glucose cotransporter)
GLUTs: Passive transport Facilitated diffusion 易化扩散
2,3-二磷酸甘油酸(2,3-BPG)的作用:
生物化学第四章糖代谢ppt课件

为单糖。
吸收机制
单糖主要通过小肠黏膜上皮细胞以 主动转运方式吸收进入血液。
影响因素
糖的消化吸收受多种因素影响,如 食物中糖的
吸收后的单糖主要通过门 静脉进入肝脏,再经血液 循环运输到全身各组织器 官。
淋巴运输
少量单糖和寡糖也可通过 淋巴管运输到血液循环中 。
06 糖原的合成与分 解
糖原的合成
合成部位
肝和肌肉是合成糖原的主要器官,其中肝糖原占总量10% ,肌糖原占90%。
合成原料
主要有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等单糖。
合成过程
包括活化、缩合、分支和交联等步骤,最终形成具有高度 分支结构的糖原分子。
糖原的分解
01
分解部位
主要在肝脏和肌肉中进行。
02 03
分解过程
柠檬酸循环
在线粒体中,丙酮酸经过一系列反应生成CO2、 H2O和大量ATP。
糖有氧氧化的生理意义
1 2
能量供应
糖有氧氧化是体内主要的能量供应途径,为细胞 活动提供ATP。
物质代谢枢纽
糖有氧氧化连接糖、脂肪和蛋白质三大物质代谢 ,实现能量转换和物质转化。
3
维持血糖水平
通过糖有氧氧化,可以维持血糖水平在正常范围 内。
糖有氧氧化的调节
激素调节
胰岛素促进糖有氧氧化,而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则抑制该过程 。
底物水平调节
细胞内糖浓度升高时,可促进糖有氧氧化;反之,则抑制该过程。
酶活性调节
关键酶的活性受到磷酸化和去磷酸化的共价修饰调节,从而控制糖 有氧氧化的速率。
05 磷酸戊糖途径
磷酸戊糖途径的过程
磷酸戊糖的形成
在磷酸戊糖途径中,葡萄糖首先经过磷酸化反应生成葡萄糖6-磷酸,随后经过异构化反应生成果糖-6-磷酸。果糖-6-磷 酸再经过磷酸化反应生成果糖-1,6-二磷酸,最终裂解成两个 磷酸丙糖分子。
吸收机制
单糖主要通过小肠黏膜上皮细胞以 主动转运方式吸收进入血液。
影响因素
糖的消化吸收受多种因素影响,如 食物中糖的
吸收后的单糖主要通过门 静脉进入肝脏,再经血液 循环运输到全身各组织器 官。
淋巴运输
少量单糖和寡糖也可通过 淋巴管运输到血液循环中 。
06 糖原的合成与分 解
糖原的合成
合成部位
肝和肌肉是合成糖原的主要器官,其中肝糖原占总量10% ,肌糖原占90%。
合成原料
主要有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等单糖。
合成过程
包括活化、缩合、分支和交联等步骤,最终形成具有高度 分支结构的糖原分子。
糖原的分解
01
分解部位
主要在肝脏和肌肉中进行。
02 03
分解过程
柠檬酸循环
在线粒体中,丙酮酸经过一系列反应生成CO2、 H2O和大量ATP。
糖有氧氧化的生理意义
1 2
能量供应
糖有氧氧化是体内主要的能量供应途径,为细胞 活动提供ATP。
物质代谢枢纽
糖有氧氧化连接糖、脂肪和蛋白质三大物质代谢 ,实现能量转换和物质转化。
3
维持血糖水平
通过糖有氧氧化,可以维持血糖水平在正常范围 内。
糖有氧氧化的调节
激素调节
胰岛素促进糖有氧氧化,而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则抑制该过程 。
底物水平调节
细胞内糖浓度升高时,可促进糖有氧氧化;反之,则抑制该过程。
酶活性调节
关键酶的活性受到磷酸化和去磷酸化的共价修饰调节,从而控制糖 有氧氧化的速率。
05 磷酸戊糖途径
磷酸戊糖途径的过程
磷酸戊糖的形成
在磷酸戊糖途径中,葡萄糖首先经过磷酸化反应生成葡萄糖6-磷酸,随后经过异构化反应生成果糖-6-磷酸。果糖-6-磷 酸再经过磷酸化反应生成果糖-1,6-二磷酸,最终裂解成两个 磷酸丙糖分子。
糖代谢知识培训PPT

以乙酰CoA与草酰乙酸缩合成柠檬酸的反应为起始,对乙酰基团进行氧 化脱羧再生成草酰乙酸的单向循环反应序列。
一次底物水平磷酸化(生成ATP) 二次脱羧(2molCO2) 三个不可逆,三个关键酶(柠檬酸合
酶、异柠檬酸脱氢酶和α-酮戊二酸脱 氢酶复合体) 四次脱氢(3mol NADH, 1mol FADH2=7.5+1.5 ATP=9ATP)
三条途径
糖酵解途径
在无氧情况下,葡萄糖生成乳酸并释放能 量的(糖的无氧分解)
反应在胞液中进行,分2个阶段
第一阶段由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2 mol丙 酮酸,2mol ATP)
第二阶段是丙酮酸还原成乳酸,由乳酸脱 氢酶催化(2mol乳酸)
三个关键酶,己糖激酶(或葡萄糖激酶), 6-磷酸果糖激酶和丙酮酸激酶。
糖原合成过程的关键酶是糖原合酶
基酸的合成。
(一)血糖 通常指血液中的葡萄糖,是糖的运输形式
(二)血糖水平的调节
动物持续饥饿时,血糖下降,此时血糖的来源主要靠糖的 异生作用,保证动物脑组织对能量的需求
调节血糖浓度的主要激素有胰岛素、肾上腺素、糖皮质激 素等,除胰岛素可降低血糖外,其他激素均可使血糖浓度 升高。
动物采食后,血糖浓度 2010
丙酮酸(3C)。在胞液中进行。
TCA
呼吸链 ATP
H2O
丙酮酸脱氢酶系
2mol丙酮酸(3C)在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的催化下,氧化脱羧生 成2mol乙酰CoA(2C),2mol NADH+H+和2mol CO2
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3个酶+ 5个辅酶
TPP(焦磷酸硫胺素)、硫辛酸、CoA、FAD和NAD+
6G-6-P+12NADP++7H2O→5G-6-P+6CO2+12NADPH+12H++Pi
第4章糖代谢ppt课件

下的氢加在丙酮酸上,还原为乳酸,虽然有氧 化还原反应,但不需要氧。
第一阶段
葡萄糖磷酸化生成6-磷酸葡萄糖(glucose6-phosphate, G-6-P),催化此反应的是己 糖激酶(hexokinase, HK),己糖激酶需要 Mg++作为激活剂,消耗1分子ATP。该反应单 向进行,不可逆。
糖酵解过程缩略图
糖酵解的进行
因为细胞中NAD+含量甚微,在糖酵解途径中 产生的还原当量(NADH+H+)要重新氧化为 NAD+,酵解方可继续进行;在缺氧状态下, 丙酮酸可作为受氢体,接受氢后转变为乳酸从 而再生NAD+ 。
在酵解过程中,1分子葡萄糖产生2分子3磷酸 甘油醛,后者脱氢使2分子NAD+还原为 NADH;而1分子葡萄糖产生2分子丙酮酸, 正好可使2分子NADH再生为NAD+ 。整个过 程,1分子葡萄糖产生2分子乳酸和2分子ATP, 而NAD+和NADH不断相互转变,总量不增加 也不减少。
在己糖异构酶(phosphohexoisomerase) 的催化下,6-磷酸葡萄糖转变为6-磷酸果糖 (fructose-6-phosphate, F-6-P),己糖异 构酶也需要Mg++作为激活剂,醛糖与酮糖的 异构反应是可逆的,
6-磷酸果糖磷酸化为1,6-二磷酸果糖(1,6fructose-bisphosphate, F-1,6-P),磷酸 果糖激酶-1(phosphofructokinase-1)催 化此反应, Mg++作为激活剂,消耗1分子 ATP,该反应不可逆。
故称为糖酵解(glycolysis)。
糖酵解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葡萄糖或糖原 开始,到生成2分子磷酸丙糖;第二阶段由磷 酸丙糖转变为乳酸。
第一阶段
葡萄糖磷酸化生成6-磷酸葡萄糖(glucose6-phosphate, G-6-P),催化此反应的是己 糖激酶(hexokinase, HK),己糖激酶需要 Mg++作为激活剂,消耗1分子ATP。该反应单 向进行,不可逆。
糖酵解过程缩略图
糖酵解的进行
因为细胞中NAD+含量甚微,在糖酵解途径中 产生的还原当量(NADH+H+)要重新氧化为 NAD+,酵解方可继续进行;在缺氧状态下, 丙酮酸可作为受氢体,接受氢后转变为乳酸从 而再生NAD+ 。
在酵解过程中,1分子葡萄糖产生2分子3磷酸 甘油醛,后者脱氢使2分子NAD+还原为 NADH;而1分子葡萄糖产生2分子丙酮酸, 正好可使2分子NADH再生为NAD+ 。整个过 程,1分子葡萄糖产生2分子乳酸和2分子ATP, 而NAD+和NADH不断相互转变,总量不增加 也不减少。
在己糖异构酶(phosphohexoisomerase) 的催化下,6-磷酸葡萄糖转变为6-磷酸果糖 (fructose-6-phosphate, F-6-P),己糖异 构酶也需要Mg++作为激活剂,醛糖与酮糖的 异构反应是可逆的,
6-磷酸果糖磷酸化为1,6-二磷酸果糖(1,6fructose-bisphosphate, F-1,6-P),磷酸 果糖激酶-1(phosphofructokinase-1)催 化此反应, Mg++作为激活剂,消耗1分子 ATP,该反应不可逆。
故称为糖酵解(glycolysis)。
糖酵解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葡萄糖或糖原 开始,到生成2分子磷酸丙糖;第二阶段由磷 酸丙糖转变为乳酸。
第10章糖代谢PPT课件

H HH O O H
H HH O O H
O HH
A T P A D P
O HH
-
6
4) F-1,6-2P裂解为2分子磷酸丙糖
F-1,6-2P在醛缩酶的作用下裂解成两分子磷酸
丙糖: 磷酸二羟丙酮和3-磷酸甘油醛。这两种丙糖
在磷酸丙糖异构酶作用下可互变。
P -O-CH2 O CH2-O- P 醛缩酶
HH
HH
H O O H
HH
H O O H
O H H A TP A D P O H H
-
5
3) 6-P-F磷酸化生成F-1,6-2P F-6-P在磷酸果糖激酶的催化下,磷酸成1,6-二 磷酸果糖(F-1,6-2P)。
P-O -C H 2OC H 2O H 磷 酸 果 糖 激 酶 P-O -C H 2OC H 2-O -P
1)为机体提供能量 从葡萄糖到丙酮酸的代谢过程中, 第1, 3步反 应各消耗1分子ATP, 在第6, 9步反应各生成1分子 ATP。整个代谢途径将净产生2分子ATP。如从糖 原开始则净生成3分子ATP。
糖在细胞中进行无氧呼吸形成乳酸的过程称为酵 解。糖在细胞中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乙醇和CO2的过程 称为发酵。
-
2
2 糖酵解途经的过程
糖酵解途径从葡萄糖到丙酮酸共10步反应, 分别由10种酶催化,分为2个阶段。
①葡萄糖裂解阶段:有5步反应,消耗2分子 ATP,将葡萄糖生成二分子3-磷酸甘油醛。
②氧化产能阶段:有5步反应,将2分子3-磷 酸甘油醛转变成2分子丙酮酸,共生成4分子ATP。 还产生两分子还原型辅酶(NADH)。
HO OH
OH H
CH2-O- P C=O
+ CH2OH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OH
式通常以Cn(H2O)n 表示。由于一些糖分子中氢 H
OH
和氧原子数之比往往是2:1,与水相同,过去误
OH
认为此类物物”(Carbohydrate)。
O
HH
H
HO OH
H OH
H
OH 9
(二)糖的分类
根据其水解产物的情况,糖主要可分为以下 四大类: 单糖(monosacchride) 寡糖(oligosacchride) 多糖(polysacchride) 结合糖(glycoconjugate)
(30%) (5%)
α-葡萄糖苷酶
α-临界糊精酶
葡萄糖 19
食物中含有的大量纤维素,因人体内无β-糖 苷酶而不能对其分解利用,但却具有刺激肠蠕动 等作用,也是维持健康所必需。
β-1,4-糖苷键 20
(二)糖的吸收
1、吸收部位 小肠上段
2、吸收形式 单糖
21
3、吸收机制
刷状缘 肠 腔
Na+
G
小肠粘膜细胞
6
重点内容
糖酵解:细胞定位,主要代谢过程,关键酶 三羧酸循环:细胞定位,生理意义,关键酶
难点内容
糖酵解代谢过程 三羧酸循环代谢过程
7
第一节
概述
Introduction
一、 糖的基本概念
(一)什么是糖?
O
糖(carbohydrates) 是含多羟基的醛或 H
OH
HO
H
酮类化合物,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其分子 H
16
三、糖的消化与吸收
(一)糖的消化
人类食物中的糖主要有植物淀粉、动物糖 原以及麦芽糖、蔗糖、乳糖、葡萄糖等,其中 以淀粉为主。
消化部位:主要在小肠,少量在口腔
17
18
口腔 胃
肠腔
肠粘膜 上皮细胞 刷状缘
消化过程
淀粉
唾液中的α-淀粉酶
胰液中的α-淀粉酶
麦芽糖+麦芽三糖 α-临界糊精+异麦芽糖
(40%) (25%)
完全氧化; 3. 通过磷酸戊糖途径进行代谢。
25
第二节
糖的无氧分解 Glycolysis
一、糖酵解的反应过程
糖酵解(glycolysis)的定义 在缺氧情况下,葡萄糖生成乳酸(lactate)的过程
称之为糖酵解。 糖酵解的反应部位:胞浆 糖酵解分为两个阶段
➢ 第一阶段 由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pyruvate),称之为糖酵解途径 (glycolytic pathway)
3
第二篇:物质代谢及其调节
糖代谢 脂类代谢 生物氧化 氨基酸代谢 核苷酸代谢 物质代谢的联系与调节
4
第四章
糖代谢
Metabolism of Carbohydrates
糖代谢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糖的无氧分解 第三节 糖的有氧氧化 第四节 磷酸戊糖途径 第五节 糖原的合成与分解 第六节 糖异生 第七节 血糖及其调节
门静脉 肝脏
GLUT
各种组织细胞
体循环
23
四、糖代谢的概况
糖原
糖原合成 肝糖原分解
核糖 +
磷酸戊糖途径
葡萄糖 酵解途径
NADPH+H+
消化与吸收
糖异生途径
ATP
有氧
丙酮酸
无氧
H2O及CO2 乳酸
淀粉 乳酸、氨基酸、甘油
24
糖的分解代谢 (catabolism of carbohydrate )
葡萄糖在体内分解有三种途径: 1. 在无氧条件下进行酵解; 2. 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分解,通过三羧酸循环,
①对葡萄糖的亲和力很低
②受激素调控
30
⑵ 6-磷酸葡萄糖转变为 6-磷酸果糖
Step 2
磷酸己糖异构酶
6-磷酸葡萄糖
6-磷酸果糖
31
⑶ 6-磷酸果糖转变为1,6-双磷酸果糖
第二篇
4
物质代谢及其 调节
1
2
为什么我们吃了东西就能运动?是什么维 持我们生命的能量供给?
为什么剧烈运动以后肌肉会酸疼? 在我们饥饿时靠什么来维持血糖水平和能
量供给? 是什么导致了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 脂类有没有用?有什么用? 减肥的人为什么不仅仅要少吃脂肪类? 氰化钾什么有剧毒? 肝性脑病、痛风是怎么回事?
15
二、糖的生理功能
1、氧化供能 这是糖的主要功能。 70%的能量来源于糖的分解。
2、碳源 糖分解过程中形成的中间产物可以提供合成脂类和蛋
白质等物质所需要的碳架。 3、机体组织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 糖是糖蛋白、蛋白聚糖、糖脂等的组成部分 4、具有一些特殊的生理功能的糖蛋白和糖衍生物 如:激素、免疫球蛋白、DNA、NAD+
OH
OH
H
H
O OH H HO
OH OH H
-D-吡喃甘露糖
-D-呋喃果糖
11
2、寡糖
能水解生成几分子单糖的糖,各单糖之间借脱水 缩合的糖苷键相连。
CH2OH
CH2OH
O
1
4
O
3
O
1
2
OH
麦芽糖
α(1→4)糖苷键
12
常见的几种二糖有
麦芽糖(maltose) 葡萄糖——葡萄糖
蔗 糖(sucrose) 葡萄糖——果糖
ATP ADP+Pi Na+泵
细胞内膜 门静脉
K+
Na+依赖型葡萄糖转运体 (Na+-dependent glucose transporter ,SGLT) 22
4、吸收途径
SGLT
小肠肠腔
肠粘膜上皮细胞
GLUT : 葡 萄 糖 转 运 体 (glucose transporter), 已发现有5种葡萄糖转运 体(GLUT 1~5)
乳 糖(lactose) 葡萄糖——半乳糖
13
3、多糖
能水解生成多个分子单糖的糖。
常见的多糖有:
淀 粉(starch)
糖 原(glycogen)
纤维素(cellulose)
糖原
淀粉颗粒
纤维素
14
4、结合糖
糖与非糖物质的结合物。 常见的结合糖有:
糖脂(glycolipid):糖与脂类的结合物。 糖蛋白(glycoprotein): 糖与蛋白质的结合物。 蛋白聚糖(proteoglycan):
10
1、单糖——不能再水解的糖。
葡萄糖(glucose) ——己醛糖
半乳糖(galactose)
——己醛糖
OH
OH
H H
OH
HO
H
OH
H OH
OH
HO H
OH
H
H
OH
H OH
OH
-D-吡喃葡萄糖
-D-吡喃半乳糖
果糖(fructose)
——己酮糖
核糖(ribose)
——戊醛糖
OH
H H
OH
HO
H
HO OH
➢ 第二阶段 由丙酮酸转变为乳酸
27
(一)糖酵解的第一阶段
28
糖酵解的第一阶段(1)
29
⑴ 葡萄糖磷酸化为6-磷酸葡萄糖
Step 1
己糖激酶
葡萄糖
6-磷酸葡萄糖
哺乳类动物体内已发现有4种己糖激酶同工酶,分别称
为Ⅰ至Ⅳ型。肝细胞中存在的是Ⅳ型,称为葡萄糖激酶
(glucokinase)。它的特点是: